精神分裂症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精神分裂症病例分享

精神分裂症病例分享

精神检查及辅助检查
• 1)精神检查: • 2)影像检查: • 3)实验室检查
辅助检查
• 1)精神检查: • 2)影像检查: • 3)实验室检查
患者意识清晰,年貌相符,仪表尚整洁,丈 夫陪同下进入病区。定向力完整,知道这是 金华二院,陪自己来的是丈夫。能说出自己 的名字,年龄。说来这里是“看病的”, “全身不舒服,手臂上有疼痛感,东西碰下 就很疼的” 。“这手臂不是我自己的,我 老公经常叫人拿电触自己。用仪器控制 我” 。“不能讲,不能被发现” 。情感反
称自己动一下身上就很痛,并说活着没意思,2006年3月在家吞服80片氯硝
西泮(0.5mg)被急送中医院洗胃后送入我院。诊断同前,继续给予“氯氮
平、舒必利”等药物治疗及MECT治疗,好转出院。在家人督促下能坚持服
药,缓解期仍经常说身上不舒服,疼痛,生活被动,简单家务劳动能胜任。
消极观念加重,躯 体不适症状多,纳 差,乱语。意志力 下降明显,自我生 活能力进一步下降。
治疗方案调整
1、加强基础营养支持治疗。 肠内及肠外营养。督促进食,管饲,静脉输液治疗等。 2、抗精神病药物选择 患者老年女性,病史30多年,消瘦明显,基础状况不佳, 既往曾给与氯丙嗪、舒必利、氯氮平、奎硫平、阿立哌唑 等多种抗精神病药物使用,病情反复,目前以阴线症状为 主,并有阳性症状的残留。。。。 选择药物:利培酮、齐拉西酮、奥氮平、氨磺必利。 单一用药还是联合用药:考虑患者高龄,基础状况不佳, 故首选单一用药。
治疗方案:奥氮平单一药治疗。
1、根据2015《中国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第二版)推荐: 治疗以阴线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奥氮平/氨磺必利证据 充足,推荐级别更高,(A级证据,1级推荐)。 2、以阴线症状为主的患者,目标治疗剂量相对较低。

案例 精神分裂症

案例 精神分裂症

案例:患者:女、20岁,大一学生。

此次咨询前一年,患者读高三,学习很紧张,出现失眠,多疑等症状。

认为门外的行人和楼上的邻居故意弄出声音来影响她,让她不能好好地复习功课。

别人的咳嗽声、走路声音都是故意跟她过不去,为此,常无故发火,冲到邻居家,大吵大闹。

读书时不能在房间里读,要到卫生间里才能读,说卫生间里更安静。

当时,她父母发现她精神不好后,带她到一家医院求诊,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用利培酮等药物治疗后,精神症状改善。

之后,患者继续读书上学并考上大学。

她上大学后,害怕别人知道自己在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有精神病史,会影响她的名誉,就自行停药。

患者停药后不久,开始出现失眠,多疑,认为有人在她宿舍安装了监视器,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在别人的监视范围,她无论是在做什么,楼上的同学就马上会知道,并发出一些声音来暗示她,同学们已经知道了她现在在做什么等等。

为此,常常半夜里不睡觉,拿着一个手电在宿舍里照来照去,看房间里到底有没有监视器,同宿舍同学认为她的行为影响了他们的休息,她却觉得这是同学是和她过不去。

对同学态度差,认为老师也对她不好,成天疑神疑鬼地,认为别人都是针对她,不能安心学习,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老师看她精神状态不好后,通知其父母。

患者在她父母要求下来到医院求诊。

患者既往身体健康,无特殊遭遇事件。

精神检查:有被害妄想和关系妄想,有思维被洞悉感,觉得自己想什么别人都会知道,有被监视感,紧张、情绪激动,不承认自己有病,不配合治疗。

经过检查,患者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用药物治疗及心理治疗3个月后,上述症状基本消失。

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分析报告

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分析报告

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分析报告概述: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精神疾病。

该疾病常病发于青少年和年轻成年人,对患者及其家庭产生巨大负担。

本文将对一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病例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了解疾病的病程和特点。

病史:患者,男性,28岁,初次出现精神异常症状为2年前。

患者被送往精神科医院时表现出幻觉、妄想、思维紊乱和社交退缩等症状。

根据患者家属提供的信息,患者过去一直是性格开朗、喜欢与人交往的人,但在疾病出现前,他逐渐变得孤僻、情绪不稳定。

症状表现:患者表现出与现实脱离、幻觉、妄想等阳性症状,同时也出现情感平淡、社交退缩等消极症状。

在初次诊断后,患者经历了多次住院治疗,目前处于稳定期。

阳性症状:1. 幻觉:患者常常报告听到别人在说话,尽管周围实际上是安静的。

2. 妄想:患者坚信自己受到了秘密监视,或者有特殊的使命要完成。

3. 思维紊乱:患者的思维完全无法跟上他们的前后关系,出现了“莫名其妙”的想法串联。

消极症状:1. 情感平淡:患者丧失了对情感的反应,他们的面部表情几乎没有变化。

2. 社交退缩:患者逐渐变得孤僻,与人交流减少,丧失了以前的社交能力。

3. 注意力不集中:患者的注意力转移快,无法持续关注一个主题。

治疗与管理:患者接受了药物治疗,并且参与了心理康复方案,包括个体心理治疗和家庭支持。

药物治疗常包括抗精神病药物,如多巴胺受体拮抗剂。

心理康复方案帮助患者重建社交技能、认知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护理建议:1. 家庭支持:患者的家人需要提供理解和支持,帮助其面对疾病,并协助患者参与康复活动。

2. 避免压力和刺激:减少患者所接触到的压力和刺激环境,避免加重症状。

3. 规律生活:建立稳定的日常生活规律,包括定期睡眠、饮食和锻炼习惯,有助于稳定患者情绪和心理状态。

结论: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复杂的精神疾病,需要多学科的综合治疗和康复方案来帮助患者康复。

临床分析有助于揭示患者病史、症状及治疗经过,从而为医护人员提供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建议。

精神分裂治疗案例

精神分裂治疗案例

精神分裂治疗案例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患者往往会出现幻觉、妄想、情感混乱等症状。

治疗精神分裂症需要综合运用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社会康复,以下是一个精神分裂治疗案例:李先生,男性,32岁。

在过去的一年里,李先生出现了一系列的精神症状,包括听到自己的声音,认为自己被人盯着,时常即使身在家中也感到不安。

他还出现了明显的情感混乱,经常情绪波动大,无缘无故地大笑或者哭泣。

除此之外,李先生还开始逐渐变得社交回避,不愿与人接触,甚至不去工作。

面对这一情况,他的家人决定带他去看精神科医生。

在初次就诊时,李先生被诊断为患有已进展为慢性病的精神分裂症。

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李先生需要同时进行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首先,医生给李先生开了一种名为多巴胺拮抗剂的药物。

这类药物可减少多巴胺的活动水平,从而减轻幻觉和妄想。

李先生按医生的指导每天服药,并每周复诊一次。

在第一个月的治疗后,李先生的症状有所缓解,感觉自己比之前要好一些。

与此同时,李先生也开始接受心理治疗。

由于他的症状比较严重,并且过去的一年里已经积累了一些负面情绪和经历,医生决定选择认知行为治疗(CBT)来辅助其情感调节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李先生与心理治疗师一起,共同探索他的幻觉和妄想的来源,分析并质疑自己的错误观念,学习更好地应对压力和负面情绪,以及处理社交问题。

经过几个月的认知行为治疗,李先生的情绪逐渐稳定下来,对自己和他人的认识也更加清晰。

除了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李先生的家人也积极参与社会康复的方案。

他们鼓励李先生重新融入工作和社交圈子,提供支持和帮助,定期带他参加社会活动和聚会。

总体上,通过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社会康复的综合治疗方案,李先生的症状有所改善。

他的幻觉和妄想减少了,情绪也稳定了许多。

尽管他还需要长期的治疗和康复,但李先生和他的家人对他的恢复充满信心。

他也更加了解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需要,并积极配合医生和治疗师的建议。

一例精神分裂症病例汇报-全文

一例精神分裂症病例汇报-全文

病史资料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生 化常规、免疫八项、心电 图等未见明显阳性检查
量表检查 PANSS:112; BPRS:73。
体格 检查
辅助 检查
精神 检查
临床 诊断
2001年Conley和Kelly将这个定义更 改为过去5年经过至少2种抗精神病药 物足量(400-600mg/d CPZ等效剂 量 ) 治 疗 4-6 周 后 , 未 获 临 床 改 善 ( BPRS 总 分 ≥ 45 , CGI-S ≥ 4 分 , 或 者4项阳性症状中,至少2项≥4分) 的患者
第72天 第83天
未见明显的精 利培酮减至3mg/日,复查生化常规、血常规及心电图等相关检查。 神症状,诉嗜 睡,白天犯困, 睡不醒
患者无明显的 精神症状,情 绪较前稳定, 自知力恢复一 般
目前给予利培酮3mg/日,碳酸锂缓释片0.3g/日,奥沙西泮15mg/日, 家人要求办理出院手续,予以办理。
出院后
3.对患者的行为进行跟踪性,或彼此对患者加以讨 论的幻听,或来源于身体某一部分的其他类型的幻 听。
4.与文化不相称且根本不可能的其他类型的持续性妄 想,如具有某种宗教或政治身份,或超人的力量和能 力(如能控制天气,或与另一世界的外来者进行交 流)。
5.伴转瞬即逝或未充分形成的无明显情感内容的妄 想,或伴有持久的超价观念,或连续数周或数月每 日均出现的任何感官的幻觉。
精神分裂症病例分析
目录
CONTENTS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病史简介 诊断思路 治疗过程 预后评估
病史简介
主诉
患者章某某,男,离婚,初中文化,48岁。 主诉:因“敏感多疑,疑人害己1年,精神史5年余”第1次入院。
病史资料—疾病发展过程

精神分裂症治愈案例

精神分裂症治愈案例

精神分裂症治愈案例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常常出现幻觉、妄想、情感混乱等症状,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极大的困扰。

然而,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得到了有效的治疗,成功地走出了病痛的阴影。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一些精神分裂症治愈案例。

1. 张女士,女,28岁,因幻觉、妄想等症状就诊。

经过一年的治疗,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已经可以正常工作和生活。

2. 王先生,男,35岁,因情感混乱、幻觉等症状就诊。

经过两年的治疗,患者症状得到了有效控制,已经可以独立生活。

3. 李女士,女,30岁,因妄想、幻觉等症状就诊。

经过三年的治疗,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已经可以正常工作和生活。

4. 张先生,男,40岁,因幻觉、妄想等症状就诊。

经过四年的治疗,患者症状得到了有效控制,已经可以独立生活。

5. 王女士,女,25岁,因情感混乱、幻觉等症状就诊。

经过五年的治疗,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已经可以正常工作和生活。

6. 李先生,男,30岁,因妄想、幻觉等症状就诊。

经过六年的治疗,患者症状得到了有效控制,已经可以独立生活。

7. 张女士,女,35岁,因幻觉、妄想等症状就诊。

经过七年的治疗,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已经可以正常工作和生活。

8. 王先生,男,45岁,因情感混乱、幻觉等症状就诊。

经过八年的治疗,患者症状得到了有效控制,已经可以独立生活。

9. 李女士,女,40岁,因妄想、幻觉等症状就诊。

经过九年的治疗,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已经可以正常工作和生活。

10. 张先生,男,50岁,因幻觉、妄想等症状就诊。

经过十年的治疗,患者症状得到了有效控制,已经可以独立生活。

这些精神分裂症治愈案例表明,精神分裂症是可以治愈的。

患者只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坚持用药、心理治疗等综合治疗方法,就有望摆脱病痛,重返正常生活。

同时,我们也要加强对精神疾病的认识和理解,尊重患者的人格和尊严,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精神分裂犯罪案例分析

精神分裂犯罪案例分析

• 当樊焦锁出窑门时,他用斧头朝樊焦锁的头部、 身上乱砍数下。樊焦锁挣扎着跑到樊某母亲住 的东窑门前,樊某上前又朝樊焦锁的左腿上猛 砍一斧,将樊焦锁砍死。 • 作案后,樊某又去跳沟自杀,没死成,摔伤了 脚,被公安人员抓获。 • 经法医鉴定:卫金兰系被他人所致颈静脉破裂 失血性休克死亡,樊焦锁系被他人所致创伤性 出血性休克死亡,樊国喜构成轻伤。
• 山西省人民检察院临临汾分院以被告人樊某犯 故意杀人罪,于1993年10月5日作出判决,判 处被告人樊某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 宣判后,被告人不服,以原审判决事实不清为 理由,提出上诉。 • 二审过程中,发现樊某作案前后言行表现异常。 • 如说:“村里有百分之八九十的人都和我作对, 往死里整我、害我,到五里之外的地方挨门挨 户找我,要往死里打我。” • 还说:“妻子和李银珍勾结想得我的家产,和 焦锁有男女关系,想害死我,这事我都偷偷侦 察过。” {被害妄想}
便怀疑其妻与堂兄樊焦锁有不正当的男女 关系,自认为活的不如人,产生了轻生念头。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1993年2月2日晚,樊兴国两次自杀未死 • 产生了杀害其妻与樊焦锁的恶念 • 于次日凌晨1时许拿起自家的铁锅盖,将同 炕熟睡的卫金兰砸死 • 他欲去杀害樊焦锁时怕睡在其家中防止他 自杀的胞兄樊国喜醒来阻挡 ,便操起锅盖 将樊国喜砸昏。 • 然后,他从家中拿上斧头窜至樊焦锁家 , 砸坏樊焦锁住的西窑窗户,并持砖头与樊 焦锁互相对砸。
犯罪心理结构成因分析
• 犯人被鉴定为患病态人格:精神分裂症。 • 罹患精神分裂症的人可能会自己表示有幻 觉,或者,旁人可以发现他们的表现受幻 觉影响。患者也可能表达明显妄想信念。
主体内外因素
• 主体因素:
• 生理因素:年龄—34岁 性别—男 神经类型—兴奋性 异常的生物学因素—精神障碍 心理因素:个性异常—精神分裂症 (年轻力壮,冲动过激,暴力犯罪)

精神病人管控反面典型案例剖析材料

精神病人管控反面典型案例剖析材料

精神病人管控反面典型案例剖析材料一、案例介绍某市xx医院精神科患者小明,25岁,因患有精神分裂症,需要长期住院治疗。

小明在住院期间出现了多次精神异常表现,包括幻听、幻视、情绪波动大等症状,对医护人员进行攻击行为,甚至威胁自杀。

医院在管控精神病人方面出现严重失误,未能有效控制小明的精神异常行为,导致医护人员和其他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

二、管控失误剖析1. 人员不足:医院精神科人员配备不足,导致对小明等精神病人的观察、干预和治疗能力不足。

2. 训练不足:部分医护人员缺乏对精神病患者的专业训练,无法有效应对患者的攻击行为和自伤行为。

3. 管控方案不完善:医院缺乏系统完善的精神病患者管控方案,未能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管控计划。

4. 监管不当:医院对精神病患者的监控措施不足,缺乏有效的监控设备和机制,难以及时发现和制止患者的异常行为。

5. 知情不足:医护人员对精神病患者的病情了解不够,未能及时预判并应对患者可能出现的危险行为。

三、改进措施建议1. 提高人员配备:医院应增加精神科专业人员的配备,确保对精神病患者的及时观察和干预。

2. 强化专业训练:医院应对所有医护人员进行精神病患者管控的专业培训,提升其应对患者异常行为的能力。

3. 完善管控方案:医院应建立完善的精神病患者管控方案,根据患者病情和行为特点,制定个性化的管控计划。

4. 加强监控设备:医院应投入更多资源,提升精神病患者的监控设备和机制,确保能及时发现和制止患者的异常行为。

5. 深化病情了解:医护人员应不断加强对精神病患者病情的了解,提升对患者行为的预判和应对能力。

四、结语精神病患者的管控工作对医院来说是一项挑战性的任务,需要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和应对能力。

上述案例反映了在管控精神病患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失误和不足之处,希望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剖析和改进措施的建议,能够引起医院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加强对精神病患者的管控工作,确保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神分裂症案例分析
12社2 120114018 李纪丹
精神分裂症患者是一类特殊的群体,很多的家属和朋友在面对家人异常行为表现的时候,不知道患者是处在一种病态的状态之下,希望能够通过解释和讲道理帮助患者减轻症状,但是往往不能如愿,患者在这种病态之下很难能够听进别人的话,对自己的状态也不是很清楚,自知力比较差,需要家属主动要求患者就医才能帮助患者改善症状。

通过《犯罪心理》中里奥.詹金斯的案例进行分析。

一、一般情况介绍
里奥.詹金斯男性三十岁左右曾在疾病控制中心任实验助理
二、主要症状表现
里奥左臂曾患带状疱疹,对其注射疫苗进行治疗后因药效原因产生瘙痒感。

医生对其解释是药物正常反应,药效过后就会转好。

但是里奥坚持认为医生在注射疫苗时添加了蟑螂幼虫,并且医生们在合谋置他于死地。

在药效过后仍产生幻觉,看见自己手臂皮肤内有蟑螂在蠕动。

并且坚信一切都是国家和政府的阴谋,不相信医生的诊断。

曾绑架新闻调查记者想让其报道自己体内的虫子,揭露阴谋。

失败后,又绑架一名科学家。

曾抽出自己的血并认为自己的血是黑色的,自己生了病。

当科学家指出血是正常的红色时,里奥认为是科学家污染了样本。

并且在科学家指出他可能精神方面有些问题时,狂怒将科学家杀害。

曾经将自己手臂皮肤割开为了取出在其中爬行的虫子。

在餐厅会认为饮用水都有问题,已经被政府动了手脚,目的是让所有人被感染。

坚信自己正在被国家追杀,因为自己正努力将国家和政府的阴谋揭露。

会将朋友的敲门声幻听成警察上门抓捕的声音。

三、症状分析
根据DSM-IV对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来看
特征性症状有妄想、幻觉和明显的紧张状态。

并且这些症状均在一个月内有明显表现。

社交或职业功能不良:六个月以前就从原工作单位辞职,没有再次出去工作。

表现出自起病以来在显著较长时间内,一个以上重要的方面的功能如工作、人际关系或自我照料明显的较起病前差的多。

病期:病情的持续性表现已有六个月,在这六个月内至少一个月符合特征性症状。

排除心境障碍与分裂性情感障碍:分裂性情感精神障碍及伴有精神病性表现的心境障碍均已排除。

因无重性抑郁、躁狂或混合发作同时出现于急性症状期。

排除物质或一般躯体情况:患者并没有滥用某种药物、某种治疗用品,也并不是由于一般躯体情况所致直接生理反应。

根据里奥的症状分析可以确定他确实患有精神分裂症。

从精神分裂症的分类来说,里奥属于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偏执型又称妄想型,是精神分裂症中最常见的类型。

起病较缓慢,发病多在青壮年和中年。

里奥发病就在中年时期。

一开始表现为多疑敏感,逐渐发展为妄想,妄想可以是系统的也可以是零乱的。

在该案例中幻想是较为系统地。

有时并伴有幻觉和感知觉综合障碍,其中听幻觉最为常见。

该案例中同时出现视物变形和听幻觉。

其情感和行为常受幻觉和妄想支配,表现为多疑,甚至出现伤人和自伤行为。

在该案例中自伤和伤人行为都有出现。

但病人的精神衰退不明显,在不涉及其妄想症状时,其行为、语言和思维无明显异常,故在病发后相当长的时间内,病人可以维持日常生活中。

在该案例中,病人甚至先后成功绑架两人,也说明了这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