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案例二
精神分裂症案例

精神分裂症案例
小莹,现年24岁,某专科学校毕业后在某外贸部门搞财务。
其身材苗条、面容姣好,虽未身着名牌服装,因会搭配穿着和修饰,故穿着打扮非常得体,显得贤淑且端庄秀丽,在读专科学校时被同学誉为“校花”,整天被充满爱慕之心的男同学捧着、追着。
20岁大专毕业参加工作后,开始颇受单位的男士们的“关注”。
但近2年来,同事们渐渐发现小莹不再像以前那样梳妆打扮,穿着也不再得体,常常是邋邋遢遢的,身上也发出一阵阵浓烈的汗臭味,上班迟到早退,工作效率明显下降且总是出差错,对领导、同事与家人、朋友的关心、询问不理不睬,对年老多病的父母漠不关心,不论谁问她问题,均回答极为简单。
小莹的姑姑来广州出差,发现其种种异常并详细询问了其父母以后,怀疑其可能有“心理问题”而带到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精神科就诊,经详细的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精神检查,精神科的专家诊断小莹患有“精神分裂症”。
分析:精神分裂症常起病潜隐,发展缓慢,初期有时只表现为懒散,随着疾病的加重,会有思维障碍、情感淡漠、幻觉、妄想等。
然后社会功能受到严重损害,整个精神活动趋向衰退。
小莹缓慢发病,应答问题简单,情绪反应平淡,对家人,对自己漠不关心,缺乏生活的动力,社会功能,工作能力等受到影响,考虑为精神分裂症。
当发现周围有类似症状的人,要多关心他们,必要时送医院确诊。
精神分裂症康复成功案例

精神分裂症康复成功案例精神疾病是一种极具挑战性的疾病,并且在社会上属于相对较为隐秘的问题。
然而,值得庆幸的是,通过合理的治疗和支持,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可以实现康复。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位精神分裂症康复的成功案例,展示了他如何克服困难,实现了自身的改善和发展。
该病例是一位名叫李明的年轻男性。
他于20岁时被诊断出患有精神分裂症,这对他和他的家人来说是一个巨大打击。
起初,他经历了严重的症状,包括幻听、妄想和情绪不稳定等。
在这段时间里,他迷失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中,无法正常地参与社交活动,也无法坚持正常的工作或学习。
然而,幸运的是,李明找到了一支专业的医疗团队,他们为他提供了全面的治疗和康复计划。
首先,医生为他开具了一份药物治疗方案,帮助控制症状和减轻不适感。
通过持续的药物治疗,李明的幻听和妄想逐渐减少,他对外界的感知也逐步恢复到了正常水平。
除了药物治疗,李明还参加了心理疗法课程。
通过与心理医生的密切合作,他学会了识别自己的消极思维和情绪,并采取积极的方式应对。
这种认知行为疗法帮助他逐渐建立了自信心,并重新找回了积极面对生活的动力。
康复过程中,家人的支持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他的父母和兄弟姐妹给予了他无限的关爱和理解。
他们鼓励他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同时也在日常生活中提供支持和帮助。
这种家庭的温暖和稳定成为了他康复的重要支撑。
李明的康复故事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他自己的努力和决心。
尽管精神分裂症给他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但他从未放弃对康复的期望。
他积极参与各种康复活动,包括艺术疗法、运动疗法和社交技能培训等。
这些活动为他提供了一个积极的环境,在其中他能够与他人进行互动,并逐渐恢复自己的社会角色。
几年后,李明的康复进展令人鼓舞。
他已经能够重新投入到社会生活中,并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
尽管他仍然需要保持药物治疗,并定期接受心理疗法的支持,但他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今天,他非常积极主动地参与社区活动,并在康复支持组织中担任志愿者,帮助其他患有精神疾病的人。
案例 精神分裂症

案例:患者:女、20岁,大一学生。
此次咨询前一年,患者读高三,学习很紧张,出现失眠,多疑等症状。
认为门外的行人和楼上的邻居故意弄出声音来影响她,让她不能好好地复习功课。
别人的咳嗽声、走路声音都是故意跟她过不去,为此,常无故发火,冲到邻居家,大吵大闹。
读书时不能在房间里读,要到卫生间里才能读,说卫生间里更安静。
当时,她父母发现她精神不好后,带她到一家医院求诊,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用利培酮等药物治疗后,精神症状改善。
之后,患者继续读书上学并考上大学。
她上大学后,害怕别人知道自己在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有精神病史,会影响她的名誉,就自行停药。
患者停药后不久,开始出现失眠,多疑,认为有人在她宿舍安装了监视器,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在别人的监视范围,她无论是在做什么,楼上的同学就马上会知道,并发出一些声音来暗示她,同学们已经知道了她现在在做什么等等。
为此,常常半夜里不睡觉,拿着一个手电在宿舍里照来照去,看房间里到底有没有监视器,同宿舍同学认为她的行为影响了他们的休息,她却觉得这是同学是和她过不去。
对同学态度差,认为老师也对她不好,成天疑神疑鬼地,认为别人都是针对她,不能安心学习,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老师看她精神状态不好后,通知其父母。
患者在她父母要求下来到医院求诊。
患者既往身体健康,无特殊遭遇事件。
精神检查:有被害妄想和关系妄想,有思维被洞悉感,觉得自己想什么别人都会知道,有被监视感,紧张、情绪激动,不承认自己有病,不配合治疗。
经过检查,患者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用药物治疗及心理治疗3个月后,上述症状基本消失。
精神分裂症案例

精神分裂症案例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常常出现幻觉、妄想、情感混乱等症状。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个真实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案例,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
小明,男性,25岁,大学生。
小明在高中时期开始出现异常行为,经常对着空气说话,有时还会突然大笑或者哭泣。
他的学业成绩也因此受到了影响,经常缺课,无法集中精力学习。
家人发现他的异常行为后,将他送往医院进行了全面检查,最终被确诊为精神分裂症。
小明的精神分裂症症状表现为幻觉和妄想。
他经常声称自己能听到别人的心声,认为自己有特殊的能力,可以与外星人沟通。
他还经常感到被人跟踪、监视,对此产生极度的恐惧。
在幻觉和妄想的影响下,小明的情绪变化较大,有时会变得异常兴奋,有时又会变得极度消沉。
除了幻觉和妄想,小明还出现了情感混乱的症状。
他常常无缘无故地情绪波动,有时会突然变得暴躁,有时又会变得异常温柔。
他的家人和朋友都感到无法预测他的情绪,这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小明的精神分裂症症状给他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由于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他无法正常地进行学习和社交。
家人也因为他的病情感到十分焦虑和无助。
经过长期的治疗和康复训练,小明的症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仍需要长期的药物治疗和心理辅导。
通过小明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精神分裂症对患者和家人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
精神分裂症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学业和社交,还会给家人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因此,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来说,及早发现并进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社会也需要更多地关注精神疾病患者的生活和康复,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需要长期治疗和关怀的疾病,希望通过这个案例的介绍,能够增加大家对精神分裂症的了解,减少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歧视和误解,为他们的康复和社会融合提供更多的支持。
精神分裂症

案例一(2005.11 二)一般资料:男性,38岁,工程师。
临床表现:半年前妻子参加单位组织的登山时,失足坠崖身亡,经公安部门鉴定已排除他杀。
但是求助者仍然坚持认为是有人害死了妻子,多次到公安机关报案,说某人害死妻子,罪该万死。
求助者还经常会自言自语,好像在和死去的妻子对话,要给妻子报仇雪恨。
最近三个月,开始向家人说,某人和公安机关串通一气,在家里安装了监视器,监控他的一举一动,外出的时候也有人跟踪。
有时又说,自己经常被人用一种特殊的仪器干扰,自己的身体越来越虚弱。
还有时给家人说自己的内心想法都被人家知道了,自己想什么好像全世界人都已经知道了。
有时候上街,觉得别人都在议论自己,看电视的时候,也发现主持人在讲自己的事情。
最近,又觉得自己的孩子被人换了,换成了一个监视自己的人,有时候觉得孩子的举动很陌生,眼神很神秘。
家人叙述,求助者目前对家人很淡漠,谁都不信任,越来越不愿意和家人在一起,外出也很少,自己在家把门窗都封死,买菜的时候都是到垃圾桶里捡别人丢下的菜叶,衣服也不换洗,也不愿意上班。
家人为了帮助他,以检查他的想法是否真的被别人知道了为由,劝他来心理咨询中心。
单选:1、对该案例情绪特点正确的描述是()。
A 情绪低落B 情感淡漠C 情绪高涨D 情感倒错单选:2、该案例目前心理状态属于()。
A 正常心理状态B 健康心理状态C 神经症性心理问题D 精神病性精神障碍多选:3、对求助者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做定性分析的依据是()。
A 没有主动求治的愿望B 对症状没有自知力C 问题内容已经泛化D 社会功能受损严重单选:4、引发求助者心理与行为问题的最直接的原因是()。
A 认知因素B 生物学因素C 社会性因素D 跨文化因素多选:5、求助者表现出的思维障碍有()。
A被害妄想 B 真性幻听C 物理影响妄想D 被洞悉感单选:6、求助者觉得街上的人都在议论自己,最可能的属于()。
A 假性幻听B 关系妄想C 被洞悉感D 被控制感多选:7、求助者的行为异常表现是()。
精神分裂症治愈案例

精神分裂症治愈案例精神分裂症治愈案例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常常导致患者出现幻觉、妄想等症状,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极大的困扰。
但是,在科学、规范的治疗下,精神分裂症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和治愈的。
以下是一位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患者成功治愈的案例。
第一部分:患者基本情况张先生,男性,28岁,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公司从事行政工作。
由于长期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等原因,他在两年前开始出现情绪不稳定、思维混乱等症状,并逐渐进展为幻觉、妄想等严重表现。
他曾在当地医院接受过一段时间的药物治疗和心理咨询,但效果不佳。
第二部分:治疗过程2.1 确诊和评估张先生最终来到了某著名医院的精神科就诊。
医生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身体检查、心理评估和神经系统检查,最终诊断为“精神分裂症”。
医生向张先生及其家人详细介绍了疾病的病因、发展过程和治疗方法,并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2 药物治疗根据张先生的具体情况,医生为他开具了一种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并根据其反应情况进行调整。
药物治疗在控制幻觉、妄想等严重症状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2.3 心理治疗除药物治疗外,医生还对张先生进行了心理治疗。
通过认知行为治疗、家庭治疗等手段,帮助他缓解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并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和社交能力。
此外,医生还鼓励他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和社交活动,以增强社交能力。
第三部分:康复效果经过一年多的规范化治疗,张先生的精神状态逐渐稳定,幻觉、妄想等症状明显减轻。
他的家人也得到了有效的支持和指导,对其疾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最终,经过医生的评估,张先生已经达到了治愈标准,可以正常工作和生活。
第四部分:总结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但在科学、规范的治疗下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和治愈的。
对于患者及其家人来说,及早诊断、规范治疗、积极配合是关键。
同时,社会各界也应该加强对精神卫生领域的关注和投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和社会支持。
精神分裂案例

精神分裂案例小明,21岁,大学生。
小明患有精神分裂症已有3年时间,最初的症状是情绪低落、社交障碍,后来出现了幻听和妄想的症状。
他常常听到一些不真实的声音,声音告诉他一些奇怪的事情,导致他变得越来越孤僻。
在接受治疗后,小明的症状有所缓解,但他仍然需要长期的药物治疗和心理辅导。
小红,30岁,家庭主妇。
小红患有精神分裂症已有5年时间,她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妄想和情绪不稳定。
她常常认为自己受到了陌生人的监视和追踪,因此整天呆在家里不敢出门。
她的丈夫和家人为了照顾她,不得不放弃工作,家庭负担沉重。
经过多次治疗,小红的症状有所好转,但她仍然需要家人的全力支持和关爱。
从以上两个案例可以看出,精神分裂症不仅给患者本人带来了痛苦,也给家人和社会造成了不小的困扰。
因此,我们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支持精神疾病患者,提高对精神健康的重视。
除了药物治疗和心理辅导,患者的家人和社会的支持也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重要因素。
家人的理解和关爱可以给患者带来莫大的力量,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疾病。
而社会的关注和支持,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融入社会,减少歧视和排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在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更多地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心理辅导和支持小组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疾病,重拾信心和勇气。
总之,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需要全面的治疗和支持。
除了药物治疗和心理辅导,家人和社会的关爱和支持也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可以帮助更多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重获新生,走出疾病的阴影。
精神分裂症案例

实训二案例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案例一:患者郭某,女性,高中文化,无业,未婚。
主诉:砸电话,在地上睡了两年多,加重3个月,疑心有人议论自己,伤人毁物。
现病史:患者于1997年6月,无明显诱因向母亲发脾气后离家出走,在外面租房子住,断断续续找工作干。
但因在工作期间生活自理能力差,表现为经常不洗脸、不洗脚和不刷牙,因为不能完成工作任务,多次被雇主辞退。
最后一次工作时与人吵架,认为同事在害自己,其姐姐在接到通知后将其领回家。
回家后患者表现行为怪异,自笑、发愣,或自言自语,家里人也听不清她在说些什么。
有时候无原因的行为冲动,有时砸玻璃、砸电话、摔电视,打母亲和姐姐。
不喜欢在床上睡觉,抱着被子在地上睡。
1999年12月,患者突然打来访的亲友,姐姐阻止她,便打姐姐。
母亲回家后,患者躲在姐姐后面说很怕声音,突然拿起菜刀要砍母亲,大骂母亲是坏女人。
情绪不稳定,时哭时闹,生活无规律,常不吃饭,家里人无法护理送入医院。
既往史:病前体健,无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无手术外伤史和药物过敏史。
个人史:同胞3人,排行第2。
母孕期体健,足月顺产,婴儿期发育正常。
7岁上学,成绩一般,能与同学正常交往。
6年前在职高就读,3年前毕业,与姐弟及父母相处和睦。
病前无特殊嗜好。
病前性格:内向、孤僻少语,朋友少,固执、好强。
家族史:父母两系三代否认有精神异常或自杀者,无近亲婚配和其他遗传性疾病。
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无异常。
精神检查:经家属强迫送入病房,衣着整齐。
意识清晰,定向力完整,接触被动,对医生的问话不理不睬。
有明显的难以理解的谈话内容,问:“你说你能用下巴想事,是吗?”答:“是啊,人的头长在脖子上,头脑是想事的,下巴在头上,所以我可以用下巴想事。
”问:“你每天在哪里睡觉?”答:“我在地上睡,因为床立地上,地便是床,地床更大,我喜欢在地上睡觉。
”当问及患者为什么殴打亲友时,患者称:“他来我家议论我,他来我家的目的就是来监视我。
”患者要求回家,认为自己没病,认为是父母犯傻把自己送到医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依据以上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一、对求助者的个人成长资料进行整理。(10分)
二、对该求助者应进行哪些心理测验?理由如何?(15分)
无法坚持学习,看书时总是浮想联翩,例如思考二战时美国使用的原子弹,当时的场景是多么的恐怖,为什么人类会如此残忍。与同学关系都很疏远,但清楚地记得哪些人伤害过自己,就把这个人列入黑名单,将来自己功成名就后一个一个的报复。例如,一次经过操场,同学喊求助者帮助练球,求助者没有扔准,一个同学说:“你有毛病啊?”求助者感到非常震惊、恐惧,心想,他怎么能这样残暴,从此记恨这个同学,同时非常害怕见到这个同学。初中开始喜欢一个女生,但是感到对方看不起自己。有时看到她与其他女同学一起边说边笑,认为她们在嘲笑自己。
求助者的爷爷在文革期间受到迫害,性情压抑,但在家里非常暴躁、专制。发起脾气来会失控,后被诊断出精神障碍。父亲很孝顺,但脾气也非常暴躁,在求助者小时侯常常打求助者。奶奶与母亲一直有矛盾,但父亲通常站在奶奶一方,指责母亲。母亲常常委屈的哭泣。求助者见到父亲就非常紧张、甚至惧怕,而在母亲面前则常常发脾气,大哭大闹。
三、求助者出生情况(2分)
求助者精神疾病家族史(3分)
求助者的疾病史(2分)
求助者母亲反映的情况(3分)
四、精神病(精神分裂症)(6分)
根据(1)判断精神正常与异常心理三原则(3分)(主客观统一、精神活动内在协调一致、个性相对稳定性)
(2)根据该求助者的特意心理与行为(4分):破裂性思维、思维逻辑混乱、行为愚蠢、意向退缩懒散。
(7)患病期间自知力基本丧失(3分)
八、转诊至精神科治疗(6分)
虽然非常嫉恨看不起自己的人,但一旦有人对自己好、能理解自己就非常感激,产生万死不辞的想法。有一个女生曾经和自己聊过一次天,感到对方特别理解自己,因此痛苦流涕。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
求助者由家人陪同前来,举止有些僵硬,站立时像立正,没有心理咨询师的允许也不敢进门,进门后继续立正,在心理咨询师请他坐下后才坐。讲话时捂着自己的脸。讲述时常常句子不完整,并夹杂大量的对历史事件的评论。
幼时负性情绪记忆(小时候挨打)(1分)
七、精神分裂症特点
(1)有感知(1分)、思维(1分)、情感(1分)、意志(1分)、行为(1分)等多方面障碍,精神活动不协调(2分)或脱离现实(2分)
(2)意识清晰(1分)
(3)智能多完好(1分)
(4)起病于青壮年(1分)
(5)缓慢起病(1分)
(6)病程迁延(1分)
精神分裂症案例二
———————————————————————————————— 作者:
———————————————————————————————— 日期:
案例二
一般资料:
某男,汉族,18岁,中专学生。
求助者自述:
感到没人关心自己,理解自己,感到世界非常不公平,充满了残忍和血腥。父母一直关系不好,3年前离异。父母离异后自己住在奶奶家。痛恨爷爷奶奶,认为是他们拆散了父母。将来自己长大了一定要报复。
体征(1分):弱小
性格(1分):自卑(1分);怪癖(1分);懦弱(1分)
2、青少年期(1分):
生活事件(1分):父母离异;青春期挫折(1分);攻击行为(1分)
二、MMPI(4分),用于判断求助者是否有精神病(1分)
SDS (4分),用于测定其抑郁状态的程度(1分)
BPRS (4分),评定精神病性问题的严重程度(1分)
三、还应收集求助者哪些方面的资料?(10分)
四、本案例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诊断的依据是什么?(15分)
五、对该求助者需做哪些鉴别诊断?(15分)
六、请分析该求助者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12分)
七、本案例的确诊诊断的一般特点是什么?(17分)
八、本案例应如何处理?(6分)
案例分析答案
一、1、童年期(1分):
(3)被动求医行为(2分)
五、需与抑郁性神经症(5分)、恐来自性神经症(5分)、焦虑性神经症(5分)相区别。
六、原因:生物学原因(2分):可能有精神病性问题的家族史(祖父有精神障碍)(1分)1
社会性原因(2分):负性生活事件(父母离异)(1分)
人际关系问题(亲子关系,同学关系)(2分)
心理性原因(2分):对现实的误解(与女同学关系)(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