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在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防治中的临床研究
冠心病患者PCI术后理想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
冠心病患者PCI术后理想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阿司匹林联合一种P2Y12受体抑制剂的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DAPT)已经成为了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治疗的基础方案。
由于其具有明确的治疗效果,这一药物联合治疗的方法也成为了冠脉支架植入术后的理想选择。
对于冠心病行经皮介入治疗(PCI)术后的患者,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可以极大地减少术后缺血事件的发生率;但是,也可能增加出血风险。
近年来,多个临床研究被设计用来探究能使临床获益最大化的理想双联抗血小板使用方案。
而这些研究得出了看似矛盾的结果:一方面,短时间的DAPT可能减少患者出血风险而不显著增加缺血事件的发生率,可能是一种更为安全的方案;另一方面,长时间的DAPT在预防缺血事件上比短时间DAPT可能更具优势,但是增加患者的出血风险。
同时,在临床实践中由于存在相当比例的氯吡格雷抵抗患者,针对该部分人群的理想DAPT选择也是临床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次研究中,我们对现有的PCI术后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临床研究进行归纳分析;分别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持续时间和经血小板功能检测指导的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进行meta分析,探讨使患者在PCI术后能最大获益的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方案。
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较长时间的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可显著减少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但同时显著增加患者出血事件的发生率。
我们发现:与低危的冠心病患者相比,ACS的患者或具有高血栓风险的患者更有可能从长时间的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中显著获益。
另外,对于行新一代药物涂层支架(DES)植入的患者,较短时间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有效性不劣于较长时间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且减少出血风险。
新型P2Y12受体抑制剂的长期使用可能有效减少患者缺血事件的发生率。
对于PCI术后经血小板功能试验证实存在治疗后血小板高反应性(HPR)的患者,与常规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相比,个体化强化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显著减少血栓事件的发生率而不增加出血事件。
一文盘点:常见疾病的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策略
一文盘点:常见疾病的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策略众所周知,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第一大类疾病,其主要发病机制是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形成,血小板在血栓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目前多种抗血小板药物的临床应用使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明显下降,现就常见疾病的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方案总结如下。
冠心病1•慢性稳定性心绞痛:(1)如无禁忌予阿司匹林75〜100mg/d,不耐受患者予氯吡格雷75 mg/d[1]。
(2 )择期行冠脉支架术(PCI)者:阿司匹林100〜300 mg ,100 mg/d (长期)+氯吡格雷300〜600 mg (术前>6 h )/600 mg (术前2〜6h ),氯吡格雷75 mg/d 。
金属裸支架(BMS )至少4 周,药物洗脱支架(DES )至少6 个月[2,3]。
2. 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2] :(1)立即口服阿司匹林300 mg+ 替格瑞洛(无禁忌证、缺血中-高危者首选)180 mg 或氯吡格雷300 mg (保守治疗者)或600 mg (行PCI者)。
(2 /阿司匹林75〜100 mg/d (长期)+替格瑞洛90 mg , 2次/d 或氯吡格雷75 mg/d 或(至少12个月),如阿司匹林禁忌,予氯吡格雷75 mg/d (长期/。
(3 /需用GPn b/川a 受体拮抗剂情况:①紧急情况或冠脉造影提示大量血栓,慢血流或无复流和新的血栓并发症;②拟行PCI的高危而出血风险较低者;③未知冠脉病变者,不推荐予此类药物预处理。
3.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2,3] :(1)立即口服阿司匹林300 mg , 75〜100 mg/d (长期)。
(2)使用阿司匹林基础上:①溶栓者:氯吡格雷150 mg (<75岁)或75 mg(>75岁);②行PCI者:替格瑞洛(无禁忌证首选)180 mg , 90 mg ,2 次/d 或氯吡格雷300 〜600 mg , 75 mg/d 或至少12个月;③未溶栓或未行PCI者:氯吡格雷75 mg/d 至少12个月。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分析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分析引言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主要症状之一就是心绞痛。
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而引起的胸痛症状。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是两种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它们可以减轻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本文旨在分析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一、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作用机制阿司匹林是一种非甾体类抗炎药,主要通过抑制环氧酶的活性,从而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血栓的形成。
它主要通过抑制TXA2的合成,进而减少血小板的激活和聚集,达到抗血栓作用。
氯吡格雷是一种P2Y12受体拮抗剂,主要通过阻断ADP受体,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激活和聚集,从而减少血栓形成。
这两种药物的作用机制互补,联合使用可以更有效地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1. 临床试验设计近年来,针对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逐渐增多。
其中大多数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方式,将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和单药治疗组,观察两组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血小板聚集情况等指标的变化。
2. 临床研究结果一项针对冠心病患者的大规模临床研究显示,联合使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能够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减少心绞痛的发作次数。
另一项荟萃分析结果表明,与单药治疗相比,联合用药能够降低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风险,包括心梗、卒中和心衰等。
3. 安全性分析联合使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可能增加出血的风险,特别是消化道出血和脑出血。
在临床应用中需要注意出血风险的评估,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用药。
三、临床实践中的指导意见1. 适宜范围联合用药适用于冠心病患者,特别是已经植入支架或行冠状动脉旁路手术的患者。
对于有高危因素的冠心病患者,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联合用药也是一种重要的治疗选择。
2. 用药方案常见的联合用药方案包括常规剂量的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
冠心病患者抗血小板治疗从基础到临床-医学资料
心肌坏死标记物 水平升高
STEMI
(ECG通常有Q波)
ACS是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事件的 重要临床表现
未阻 塞的 管腔
通常由冠脉内部分阻塞的 血小板血栓形成引起
血栓 团块
引起斑块破裂处GP IIb-IIIa介导 的纤维蛋白原交联性血小板聚集
GP IIb-IIIa 血小板
纤维蛋白原
破裂的斑块 动脉管壁
30位入选患者:除罪犯病变外 至少有一处破损斑块
罪犯病变以外的破损板块数 1 2 3 4
19(63%) 4(13%) 5(17%) 2(7%)
A total of 50 ruptured plaques were found in 36 arteries
Angioscopic follow-up study of coronary ruptured plaques in nonculprit lesions Masamichi Takano, MD, Shigenobu Inami, MD,J Am Coll Cardiol, 2019; 45:652-658
• 不建议STEMI患者溶栓时联合应用GPIIb/IIIa受体拮抗剂,尤其是年龄大于75岁的患 者
• GPIIb/IIIa拮抗剂应在抗凝治疗基础上应用(UFH或LMWH) • 出血危险较高患者慎用或禁忌;若应用GPIIb/IIIa受体拮抗剂,应监测血红蛋白和血
小板计数
特殊人群的抗血小板治疗 --老年人
血小板粘附与聚集
单纯血小板活化的局限性 ----凝血系统活化有利于持久性血栓 的形成
单纯凝血系统活化的局限性 ----血小板提供凝血平台
血栓的类型
• 动脉系统血栓形成
• 高度依赖血小板 • 抗血小板+抗凝治疗
冠心病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和药物选择
冠心病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和药物选择引言:冠心病是由于心脏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等一系列病症,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
抗血小板治疗是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预防的重要手段,本文将探讨冠心病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原理、常用药物以及药物选择的相关因素。
一、抗血小板治疗的原理抗血小板治疗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小板活化,减少血栓的形成和发展,从而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波立维等。
这些药物作用于不同的血小板功能靶点,通过不同的机制发挥抗血小板的作用。
二、常用抗血小板药物的作用机制1. 阿司匹林:阿司匹林以抑制血小板产生TXA2为主要作用机制。
它通过不可逆性地抑制血小板中的环氧酶,阻断TXA2生成的关键酶,从而减少血小板聚集和凝集功能,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2. 氯吡格雷:氯吡格雷是一种ADP受体拮抗剂,通过抑制ADP与其受体P2Y12的结合,阻断ADP信号转导通路,减少血小板激活和聚集,从而达到抗血小板的效果。
3. 波立维:波立维是一种磷酸二酯酶-3抑制剂,通过抑制血小板释放的cAMP水解酶,提高细胞内cAMP水平,从而减少血小板聚集和凝集功能。
三、抗血小板药物的选择因素1. 病情严重程度:对于稳定型冠心病患者,常规使用阿司匹林是首选;而对于非稳定型冠心病患者或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通常联合应用氯吡格雷或波立维。
2. 防止再发心肌梗死:对于冠心病患者伴随有高度或中度冠状动脉狭窄、多支血管病变、糖尿病、高血压等高风险因素的患者,抗血小板治疗方案通常会更加积极,如联合使用多种抗血小板药物,同时注重对患者进行血压和血糖的综合管理。
3. 个体化治疗:选择抗血小板药物还应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肾功能、胃肠道道病变史、药物过敏史等因素。
例如,老年患者应慎用氯吡格雷和波立维,因为他们更容易发生出血等不良反应;肾功能受损患者需要调整药物剂量以避免药物积聚。
四、抗血小板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1. 出血风险:抗血小板治疗可能导致出血,包括胃肠道出血、脑出血等,因此患者在用药期间需要密切观察出血情况,特别是伴有其他风险因素的患者。
阿司匹林铝镁合剂在冠心病患者抗血小板聚集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表1 2组患者的疗效比较 例( %)
冠 心病是一 种 由高 血压或者 血脂异 常等原 因引起 的冠状
动 脉血 管粥样硬 化性病变 , 其特点为患者 的冠状动脉形成斑块 阻塞血管 引起 冠状动脉 供血不足 ,从而造成 心肌 的缺血和 缺
阿 司 匹林 铝镁 合 剂在 冠 心病 患者 抗 血小 板 聚 集治 疗 中 的效 果分 析
陈 红
( 杭 州 市 萧 山 区新 街 街 道 社 区卫 生 服 务 中 心 , 浙江 杭州 3 1 1 2 1 7 )
【 摘要 】 目的
探讨 阿司匹林铝镁合剂在 冠心病患者抗血
选取我 院 2 o 1 3年 9源自一2 O 1 4年 低 血小板 的聚集率 ; 且 有效 降低患 者的 胃肠 道不 良反应 , 安 全 性较高 , 能够有效 地防治心脑血管病 的发生 。 在本次试验 中, 针 对 患者采用两种不 同的方 式进行治疗 比较发现 , 试验组 采用的
3 6例 , 女2 4例 , 年龄 5 1 岁~ 7 O岁 , 平均 年龄为 ( 6 2 . 1 ±2 . 7 ) 岁。
所 有患者均经冠脉造影和心 电图检查确诊 , 符合冠心病 的诊 断 标 准田 , 排除肝肾功能不全或有其他具有严 重脏 器疾病的患者 , 患者在研究 期间均未服用过抗凝类 的药物 。2组一般 隋况无显 著差异 , 具有可 比性 。 1 . 2 治疗方 法 所有患者均 给予常规对症治 疗 ,对 照组
氧, 严重者发生心肌梗死或猝死 , 如果没有得到及 时的治疗 , 可 严 重威胁 到患者 的生命安全 。 临床发现冠心病患者的凝 血功能 易 出现异常 ,而凝 血功能的异常在一定程度会引发脑血管意外口 】 。
抗血小板药物的研究进展
抗血小板药物的研究进展许香俊【摘要】抗血小板药可抑制血小板聚集,进而抑制动脉中血栓形成,是防治动脉血栓性疾病的重要治疗药物。
随着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增加,临床对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疗效和不良反应的研究越来越多。
为获得更好的抗血小板效果,目前临床急需一种抗血小板药物或药物组合,能达到提高抗血小板效果,同时降低药物副作用、减少药物抵抗发生概率、降低术后出血再栓塞风险的目的,以适合更广泛的人群。
按药物作用机制,抗血小板药分为如下几类:①环氧酶抑制剂:代表药物阿司匹林,具有强烈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②二磷酸腺苷受体拮抗药(ADPR - A):代表药物噻氯匹定、氯吡格雷、普拉格雷;③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 受体抑制剂:代表药物阿昔单抗、依替非巴肽、替罗非班;④磷酸二酯酶抑制剂:代表药物双嘧达莫、西洛他唑,通过激活血小板腺苷环化酶(cAMP)或抑制磷酸二酯酶对 cAMP 的降解作用,使血小板内 cAMP 浓度增高而产生抗血小板作用;⑤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代表药物沙格雷酯,可以特异性地与5- HT2受体结合,抑制血小板的聚集。
本文对近年较有潜力的或已上市的几类抗血小板药物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期刊名称】《天津药学》【年(卷),期】2016(028)003【总页数】5页(P66-70)【关键词】血小板;抗血小板药物;受体【作者】许香俊【作者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天津 3001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2+.6动脉、静脉栓塞引发的血栓病发病率与病死率逐年提高,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重要疾病。
抗血小板药物可以抑制血栓形成,显著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病死率,在预防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引起的血栓方面也有较好疗效。
因此,临床上抗血小板治疗已成为预防和治疗动脉系统血栓的重要策略,同时也是不能服用抗凝药华法林预防静脉血栓患者的替代策略。
本文对近年较有潜力的或已上市的几类抗血小板药物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口服抗凝药联合抗血小板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27 Journal of China Prescription Drug Vol.19 No.1·综述·临床上联合应用口服抗凝药和抗血小板药物的抗栓治疗方案并不少见,主要是应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同时合并心房颤动有高危血栓风险需要口服抗凝药物的患者、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尤其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术中术后患者需要联合应用口服抗凝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1]。
除此之外,对于中高危的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chronic coronary syndrome, CCS)且没有高出血风险的患者,2019年欧洲心脏病协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ESC)也更新推荐了抗血小板药物联用口服抗凝药物的方案,治疗范围进一步扩大[2]。
目前冠心病和心房颤动的临床治疗尤其是心脏导管介入方面日新月异,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vel oral anticoagulants,NOACs)和抗血小板药物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联合抗栓治疗的方案及观念也随之不断更新,近期的国内外指南推荐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
ESC发布的《2014年ESC/EACTS心肌血运重建指南》、《2017年ESC/EACTS冠心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DAPT)指南》、《2019年ESC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和管理指南》、《2020 ESC非持续性ST 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管理指南》,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ACCP)发布的《2018心房颤动抗栓治疗指南及专家组报告》,以及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美国心脏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CC)、心律协会(heart rhythm society,HRS)发布的《2019年美国心房颤动管理指南更新》中,对于口服抗凝药物联合抗血小板药物的三联和双联以及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的联合抗栓方案都做了相应的推荐和更新[3-6]。
冠心病高危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研究进展
虫懑缓竖苤盍垄Q螋望垒昱墓烈滥筻!翅f。遂箍!堑塑2曼楚!塑!垦i璺型璺照鲤鱼!里逊:纯逊:!垒堕:∑亟怨塑垒釜f墅趟盥垒!堑2
・综述・ 冠心病高危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研究进展
贾新来综述,傅向华审校
摘要随着冠状动脉介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疗的普及,有效的抗血小板治疗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综述冠心瘸高危患者介入 治疗后抗斑小板治疗蛉应用现状、存在闻题及处理策略,分绍近年来抗血,l、板药物的研发博况及应用羲豢。 关键词冠获动脉介入治疗;盎筲成形术;抗盘,j、板药物
万方数据
160
虫灏德丕盘壶垫嫂垒兰旦筮旌鲞筮兰题(照墓!堑翅》曼楚塾塑!曼鎏垡燃逾』塑些型t盎翘!t!Q塑:!馘塑奠垒!f墅照丛垒!堑2
b㈣ontrolled
[11]Bhatt
pirin
治疗的重簧性。2007年AHAVACC指南推荐对所有ACS患者 都应从急性期到长期持续使用氯吡格雷。而对指南的遵循的 稷度与瞧臻结暴壹接樱美,因此,霉要进一步加强对医生酶培 谢。对不嗣患者对抗_魍小板治疗反瘦性的差异,研究新的抗斑 小板治疗策略和新的抗m小板药物的工作正在进行。 6参考文献
侄翥墼馋:Q10009趔趣省保定点,河北大学附阈隈院心内科(贾新宋);河jE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干部病房(傅向华) 馋书饰介i霁新未主仟医师博士上要从,弘磁心病的临眯和荩础研究。Entail:jxwl967@yahoo.corn。cn通计t作者:贾新未
中l冬1分凳峙:R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哮:1000-3614(2009)02.0158.03 doi:10.3969/j.issn.1000.3614。2009.02.023
采3
在非sT抬高心肌梗死或PCI患者中的应厢:对非卵抬高
抗血小板药物的选择和抗凝治疗策略
抗血小板药物的选择和抗凝治疗策略引言:在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治疗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根据不同患者的临床情况和风险评估,选择合适的药物并制定适当的治疗策略对于最大限度地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至关重要。
本文将讨论抗血小板药物的选择以及抗凝治疗策略,以帮助医务人员做出明智、科学、个体化的用药选择。
一、抗血小板药物的选择1.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2.乙酰水杨酸(ASA,阿司匹林)3.氯吡格雷(clopidogrel)4.替格瑞洛(prasugrel)5.依他伐利新(ticagrelor)二、抗凝治疗策略1.华法林(warfarin)口服长期抗凝2.非维生素K依赖性口服抑制剂3.低分子肝素(LMWH)4.新型口服抗凝药物三、抗血小板药物的选择抗血小板药物是治疗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常用药物。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应该明智地选择适当的抗血小板药物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和最小副作用。
1.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NSAIDs是一类广泛应用于止痛和消炎的非处方药物。
然而,具有显著的阻止血小板功能、增加出血风险的副作用。
在慢性使用 NSAIDs 的患者中,如:使用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患者等需考虑是否暂停长期使用。
2.乙酰水杨酸(ASA,阿司匹林):ASA 是一种常见且易获取到的草本制品及非处方药物,可用于预防血栓栓塞、心肌梗死、卒中等。
注意联合伴有高胃酸异态产生等胃肠道溃疡风险因素可能需要幽门螺旋杆菌检测患者应低剂量长期使用止病。
3.氯吡格雷(clopidogrel):氯吡格雷是广泛使用的口服抗血小板药,可通过抑制血小板 ADP 受体诱导的血栓栓塞。
适用于非 STEMI 危险 ( 无 ST 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灶) 和 NW 粘附在位 stent 投放 PY2Y12 复查恶化或 PCI 血管内再狭窄等情况。
4.替格瑞洛(prasugrel):替格瑞洛是一种 ADP P2Y12 受体拮抗剂 , 又被称为胺替比洛专业市场。
探究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效果
探究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效果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特别是在老年人群中占据相当高的发病率。
老年冠心病的特点包括发病年龄偏大、病情较为复杂和危险程度较高等。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冠心病的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阿司匹林是一种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在治疗冠心病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它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减少心肌缺血程度,降低心肌损伤的风险。
氯吡格雷是一种ADP受体拮抗剂,同样也是一种抗血小板药物,对冠心病的治疗也具有一定的效果。
氯吡格雷主要通过抑制ADP受体使血小板抑制聚集,从而减少血小板介导的血栓形成。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在治疗老年冠心病中的理论依据主要在于两者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相辅相成,能够更有效地减少血栓形成、降低心肌梗死和死亡风险。
目前关于这种联合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尚未有明确的结论,需要更多的临床试验来验证其疗效。
1.2 研究目的老年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患者通常年龄较大,合并多种其他疾病,治疗难度较大。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作为常用的抗血栓药物,在单独使用时都能有效预防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
关于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在治疗老年冠心病中的临床效果尚未有明确的结论。
本研究旨在探究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效果,通过系统性的临床试验设计和方法,评价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为临床实际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希望通过本研究的结果,为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精准治疗和管理提供更为全面的参考,并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
2. 正文2.1 老年冠心病的特点老年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冠心病的患病率逐渐增加。
老年患者由于年龄较大、基础疾病较多,导致心血管功能下降,心脏负担加重,容易引发冠心病。
与年轻患者相比,老年冠心病的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症状较轻,易被忽视或误诊。
老年冠心病患者常伴有多种合并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这些疾病会加重心脏负担,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疗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凝血功能及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的影响
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疗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凝血功能及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的影响1. 引言1.1 背景介绍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
冠心病患者在出现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等症状时,通常需要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来改善心血管状况。
PCI手术后可能会引起血小板活化和凝血系统的异常,增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风险。
血小板在冠心病患者中起着重要作用,其活化和聚集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和血栓形成密切相关。
替格瑞洛是一种强效P2Y12受体拮抗剂,能够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活化和聚集,是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的重要药物之一。
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凝血功能和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是影响手术后预后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疗对这些功能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探讨替格瑞洛的作用机制和其在PCI术后的影响,可以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治疗策略,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疗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凝血功能及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的影响。
具体来说,我们的研究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确定替格瑞洛的抗血小板治疗机制,探讨其对血小板聚集、凝血因子活性等方面的影响,为深入理解其作用机制提供依据。
2. 研究替格瑞洛在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包括血小板活性、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等指标的变化情况,为临床使用提供参考。
3. 探讨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疗对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的影响,包括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微血管灌注状况等指标的变化,以评估其对冠心病患者微循环功能的影响及临床价值。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我们希望能够揭示替格瑞洛在冠心病患者PCI 术后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并为进一步研究该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作用及潜在机制奠定基础。
1.3 研究意义引言随着冠心病患者数量的增加,冠心病已成为全球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死因之一。
虽然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但一些患者在手术后仍然存在血小板活化、凝血功能异常和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等并发症。
中国急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实践指南
中国急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实践指南中国急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实践指南引言: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患者在急诊中往往需要紧急处理,其中抗血小板治疗是最重要的一环。
本文基于国内外文献和临床经验,总结了中国急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实践指南。
一、抗血小板药物的选择:目前,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包括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抗血小板药物是十分重要的。
1. 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首选抗血小板药物。
常用剂量为75-100mg/日。
对于对阿司匹林过敏或不能耐受的患者,可选择其他抗血小板药物。
2. 氯吡格雷:氯吡格雷是一个适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另一种常用抗血小板药物。
对于有高风险特点的患者(如存在糖尿病、高龄、多支血管病变)或同时使用支架术的患者,可以考虑联合使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减少心脏相关的不良事件。
二、抗血小板治疗的持续时间: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持续时间也是至关重要的。
根据不同患者的风险评估,抗血小板治疗的持续时间会有所不同。
1. 高危患者:对于高危患者,一般需要至少12个月的双抗血小板治疗,并且要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密切监测。
治疗的剂量和使用的药物也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调整。
2. 低危患者:对于低危患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考虑适当缩短抗血小板治疗的持续时间。
但是,一般仍建议至少6个月的抗血小板治疗。
三、抗血小板药物使用策略:除了选择合适的抗血小板药物和确定治疗持续时间之外,还需要制定合适的抗血小板药物使用策略,以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1. 急诊期间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在急诊期间,患者需要尽早使用阿司匹林,并考虑使用300mg的负荷剂量,以迅速达到治疗效果。
此外,对于有PCI需求的患者,应在术前72小时内使用氯吡格雷,并酌情考虑300mg的负荷剂量。
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心病的疗效
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心病的疗效硫酸氢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是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用于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冠心病的患病率也在不断增加。
因此,研究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心病的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文介绍了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心病的疗效。
一、硫酸氢氯吡格雷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硫酸氢氯吡格雷是一种嘌呤衍生物抑制剂,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
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特异性地抑制ADP受体活性,阻止ADP介导的血小板聚集和激活。
临床试验结果表明,硫酸氢氯吡格雷可以显著减少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风险。
针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硫酸氢氯吡格雷的应用具有以下优势:一是老年人因年龄、合并症等因素,易发生多种不良反应,硫酸氢氯吡格雷具有较低的出血风险和较少的不良反应;二是老年冠心病患者常常伴有多种合并症,如高血压、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等,硫酸氢氯吡格雷的剂量和给药方式可以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便于临床应用。
阿司匹林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物,通过抑制血小板合成TXA2、减少血小板聚集和抑制血管内皮细胞产生前列腺素等多种机制发挥抗血小板作用。
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各种血管疾病预防和治疗。
老年冠心病患者常常需要长期使用阿司匹林,以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和减少死亡率。
但阿司匹林的应用也有一些缺点,如出血、消化道受损、耐药性等。
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心病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
研究表明,相比单独应用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可以有效地降低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和死亡率,且出血风险较小。
同时,硫酸氢氯吡格雷可以增强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作用,同时保护了胃肠道和肾功能,有利于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使用。
综上所述,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心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有望成为老年冠心病治疗的首选。
但具体的药物剂量和给药方式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同时还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来验证其疗效和安全性。
老年患者应用不同种类抗血小板药物的对比研究
2020年12月 第24期临床研究老年患者应用不同种类抗血小板药物的对比研究李宝石,舒荣文东部战区总医院保健科,江苏 南京 210000【摘要】目的:观察老年冠心病患者使用不同种类抗血小板药物的疗效。
方法:以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诊治的10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为研究患者。
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不同的治疗组,共五组即阿司匹林组(22例)、氯吡格雷组(21例)、双联抗血小板组(19例)、双联+质子泵抑制剂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
以患者血小板聚集率、临床疗效及消化道出血事件为评估指标,比较不同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双联组及双联+PPI组用药后AA及ADP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妥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
双联组消化道出血事件拓的发生率显著增高,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其他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双联+PPI妥组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低于双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老年拓冠心病患者,实施抗血小板治疗时,建议选用若双联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拓治疗方案,在发挥疗效的同时,能降低患者消化道出血的风险。
【关键词】老年;冠心病;抗血小板药物[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0)24-0032-02在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的当前,心脑血管系统相关疾病的发生率明显上升。
加之老龄化社会的进入,更增加了相关疾病的发生率。
老年患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人群,发病的危险因素较多,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亦较多。
因此对于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其用药较为复杂[1]。
老年患者拓身体处于退化阶段,各个生理功能均处在下降的状态,机体对于药物的耐受性较差,部分药物更容易出现副作用,进而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影响治疗的顺利进行。
冠心病是指发生在冠状动脉的疾病,是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病。
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心病的疗效
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心病的疗效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冠心病的发病率逐渐增高。
老年冠心病患者常常伴随着高凝状态和血小板功能异常,导致血栓形成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硫酸氢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是目前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它们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从而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本文旨在探讨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在老年冠心病治疗中的疗效及其临床应用。
一、硫酸氢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作用机制硫酸氢氯吡格雷是一种ADP受体拮抗剂,可以选择性地抑制ADP受体,从而阻止ADP 对血小板的激活和聚集,减少血栓的形成。
阿司匹林则是一种非甾体类抗炎药,通过抑制环氧酶活性,从而阻断前列腺素的合成,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血栓的形成。
硫酸氢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联合使用可以协同作用,更加有效地抑制血小板功能,减少血栓形成,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1.临床研究证据多项临床研究表明,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在老年冠心病治疗中具有显著的疗效。
一项名为OASIS-7的研究发现,与单独使用阿司匹林相比,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能够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包括心梗、卒中和心脏再血管化等。
另一项名为PLATO的研究发现,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在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具有更好的疗效,能够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率,同时减少出血风险。
这些临床研究结果充分证明了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在老年冠心病治疗中的重要地位和优越性。
2.安全性和耐受性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在老年冠心病治疗中不仅具有良好的疗效,而且安全性和耐受性也得到了充分验证。
尽管硫酸氢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都可能引起出血风险,但根据临床研究的结果,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并不增加出血风险,甚至比单独使用阿司匹林更安全。
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的耐受性也较好,老年患者通常可以很好地接受这种联合药物治疗,不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近年来,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在老年冠心病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治疗老年冠心病的安全性
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治疗老年冠心病的安全性阿司匹林是一种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被广泛用于预防心血管疾病发作。
而替格瑞洛是一种抗凝药物,常用于治疗冠心病和防止血栓形成。
在老年人群中,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因此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的安全性备受关注。
1. 阿司匹林与替格瑞洛的作用机理我们来了解一下阿司匹林和替格瑞洛的作用机理。
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预防血栓形成,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作。
而替格瑞洛则是一种直接抑制凝血酶活性的药物,能够阻止血凝块的形成。
两者在防治血栓性疾病方面有着不同的作用机制。
2. 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的优势阿司匹林和替格瑞洛具有不同的抗血栓机制,因此联合使用可以有协同效应,提高防治血栓性疾病的功效。
一些临床研究显示,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治疗冠心病患者,能够显著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如心梗、中风等,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3. 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特点和用药安全性考虑老年冠心病患者由于年龄大、合并疾病多,对药物的耐受性和安全性要求较高。
阿司匹林和替格瑞洛作为抗血栓药物,使用中可能出现胃肠道出血、中性粒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因此需要谨慎使用。
特别是老年患者肝肾功能减退、合并消化道疾病等情况下使用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药物反应和不良事件的发生。
4. 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的安全性临床研究显示,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的安全性是可以得到保证的。
在一些大规模的临床试验中,联合使用并未增加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如大出血、肠道出血等。
而且在预防心血管事件发生的效果上,联合使用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用一种药物的治疗。
5. 用药注意事项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的使用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个体化用药:老年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合并疾病各不相同,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用药,调整药物的剂量和联合用药方案。
(2)定期监测: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和胃肠道反应情况,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瑞舒伐他汀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对冠心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分析
瑞舒伐他汀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对冠心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分析【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对冠心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瑞舒伐他汀通过降低胆固醇水平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发展,而硫酸氢氯吡格雷可以抑制血小板凝集,预防血栓形成。
联合应用这两种药物可能有协同作用,提高心功能。
临床实验设计将评估患者在联合用药后的心功能指标,并分析结果。
研究结果将为冠心病治疗提供新思路和临床指导,展望联合应用在未来的应用前景。
本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样本量较小等,未来将继续深入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在心功能改善上的作用及机制。
【关键词】关键词:瑞舒伐他汀、硫酸氢氯吡格雷、冠心病患者、心功能、作用机制、联合作用、临床实验设计、结果分析、临床应用、展望、研究局限性、未来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居高不下。
冠心病患者往往伴有心功能损害,如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如何有效地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功能成为临床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瑞舒伐他汀是一种常用的降脂药物,通过抑制体内胆固醇合成酶的活性,有效降低患者体内胆固醇水平,从而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
而硫酸氢氯吡格雷是一种抗血小板药物,可以抑制血小板的凝集和聚集,预防血栓的形成。
瑞舒伐他汀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的联合应用可能会产生协同效应,对冠心病患者的心功能产生积极影响。
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瑞舒伐他汀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对冠心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分析,将有助于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对冠心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具体目的包括:通过研究瑞舒伐他汀在降低胆固醇方面的作用机制,了解其对心功能的影响机制;探讨硫酸氢氯吡格雷在抑制血小板聚集方面的作用机制,以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然后,分析瑞舒伐他汀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在心功能改善上的联合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通过临床实验设计和结果分析,验证瑞舒伐他汀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对冠心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为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冠心病患者心功能的修复和改善。
冠心病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案优化研究
冠心病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案优化研究1. 引言冠心病是一种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肌缺血疾病,是全球范围内心血管病的主要死因之一。
药物治疗是冠心病患者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由于患者个体差异和药物治疗的复杂性,药物治疗方案的优化对于提高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2. 典型药物治疗方案冠心病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案通常包括抗血小板聚集剂、抗血脂药物、抗血压药物和抗心绞痛药物等。
其中,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和硝酸酯类药物是常用的一线药物。
3. 药物治疗方案的优化策略为了提高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以下是一些药物治疗方案的优化策略:3.1 个体化治疗冠心病患者的治疗需根据其病情、年龄、性别、合并症等因素进行个体化调整。
根据患者的不同特点,可以增加或减少特定药物的剂量,或者选择其他适合的药物。
3.2 联合用药冠心病患者的药物治疗往往需要联合用药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联合用药可以选择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如联合使用抗血小板聚集剂和抗凝药物,或者联合使用不同类别的抗血压药物。
3.3 药物相互作用冠心病患者常常需要同时服用多种药物,而药物之间可能产生相互作用。
在优化药物治疗方案时,需要考虑药物的相互作用,以避免药物之间的不良反应或降低疗效。
3.4 药物依从性管理冠心病患者长期使用药物,药物依从性管理非常重要。
医生应当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向患者普及药物的疗效和用法用量,并定期进行随访,以确保患者按时用药。
4. 药物副作用与安全性在药物治疗方案优化的过程中,不能忽视药物的副作用和安全性。
医生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了解患者的用药史和过敏史,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药物代谢情况。
5. 技术进展与药物治疗方案优化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诸如基因检测、个体化药物治疗等新技术的应用也为药物治疗方案的优化提供了新思路。
通过基因检测可以了解冠心病患者对特定药物的代谢情况,从而选择最适合的药物治疗方案。
6. 结论药物治疗方案的优化能够提高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抗血小板药物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抗血小板药物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关春丽;张爱东;郭军;林玉壁;陈冬冬;王斐斐;陈东晖【期刊名称】《中国心血管病研究》【年(卷),期】2016(014)003【总页数】4页(P197-200)【关键词】抗血小板药物;急性冠脉综合征;心力衰竭;心房颤动;缺血性脑卒中;临床应用【作者】关春丽;张爱东;郭军;林玉壁;陈冬冬;王斐斐;陈东晖【作者单位】510632 广东省广州市,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510632 广东省广州市,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510632 广东省广州市,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510632 广东省广州市,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510632 广东省广州市,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510632 广东省广州市,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510632 广东省广州市,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正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据统计,全球每年因动脉血栓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高达2600万人,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及生命。
血栓形成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机制和并发症,抗血小板治疗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预防及治疗的最重要的措施之一。
本文对抗血小板药物在临床心脑血管疾病领域的应用、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希望为临床医生提供抗血小板治疗新的思路。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最常见的心血管急危病之一,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和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
目前阿司匹林是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抗血小板药物,其价格廉价,能有效降低ACS患者再发心肌梗死和死亡率,受到临床医生的热待,成为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用药。
2015年欧洲心脏病协会(ESC)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ACS)管理指南[1]建议,对于NST-ACS患者长期使用阿司匹林,初始剂量为150~300 mg及维持剂量75~100 mg(Ⅰ,A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中,冠心病十分常见,其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人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粥样斑块破裂和心脏血管狭窄引起的急性血栓,主要以心功能下降作为临床表现[1]。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们生活习惯和方式的改变,进而导致我国冠心病发病人数不断增加,且发病年龄逐渐呈年轻化,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以及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而采取积极有效的药物治疗显得十分必要[2-3]。
该院2014年6月—2018年6月间对不同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在冠心病患者(50例)心血管事件防治中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并总结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均为方便选取冠心病患者50例,采用随机的方式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例数分别为25例。
DOI:10.16662/ki.1674-0742.2019.03.102不同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在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防治中的临床研究刘洪翠山西省临汾市人民医院老年病科,山西临汾041000[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在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防治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该次研究对象为方便选取冠心病患者,时间在2014年6月—2018年6月之间,根据电脑随机分配的原则将5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包括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行阿司匹林治疗和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对比其两组凝血指标、治疗效果以及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冠心病患者凝血酶原时间(12.99±1.34)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41.98±1.09)s,与对照组凝血指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8、22.87;P<0.05)。
观察组冠心病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与对照组相比较高,两组间相比较(χ2=6.64;P<0.05)。
观察组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4.00%,相比对照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低(χ2=8.00;P<0.05)。
结论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方案在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防治中具有重要作用,值得研究。
[关键词]不同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冠心病;心血管事件;防治;研究[中图分类号]R5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9)01(c)-0102-03Clinical Study of Different Antiplatelet Therapy Regimens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LIU Hong-cuiDepartment of Geriatrics,Linfen People's Hospital,Linfen,Shanxi Province,0410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different antiplatelet therapy regimens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Methods The patients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for coro⁃nary heart disease from June2014and June2018,50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random computer distribution,including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respectively adopted aspirin therapy and clopidogrel hydrogen sulfate,compare the coagulation parameters,treatment effects and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prothrombin time(12.99±1.34)s and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41.98±1.09)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4.48,22.87;P<0.05).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as96.00%,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χ2=6.64;P<0.05).The incidence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4.00%,which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χ2=8.00;P<0.05).Conclusion The clopidogrel hydrogen sulfate treatment regime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is worthy of study.[Key words]Different antiplatelet;Treatment plan;Coronary heart disease;Cardiovascular events;Prevention;Research[作者简介]刘洪翠(1982-),女,山西临汾人,硕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老年病科。
102中外医疗China&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 中外医疗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和家属均知情该次研究,并同意参与该次研究;②各项临床资料均完整,符合该次研究需求;③该次研究经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
排除标准:①临床症状不符合我国冠心病的诊断标准;②伴有严重精神疾病以及内分泌疾病患者。
观察组男、女占比各为14∶11;年龄段在61~76岁之间,经计算后中位年龄为(68.55±1.09)岁。
对照组男、女占比各为15∶10;年龄段在62~76岁之间,经计算后中位年龄为(69.32±1.91)岁。
两组冠心病患者的各项基线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两者之间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基础治疗,主要包括低分子肝素治疗(注册证号:H20120345,2012-08-23;药品特性:化学药品,0.2mL:5000IU)、硝酸脂类扩血管药物(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30395,2010-09-30药品特性:化学药品,100mL:单硝酸异山梨脂20mg 与葡萄糖5g);以及他汀类降脂药物(注册证号:国药准字J20120050,2012-10-08;药品特性:化学药品,10mg/片)等。
1.2.1对照组采用方法该组研究对象实施阿司匹林(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53020321,2010-08-02;药品特性:化学药品,0.5g)治疗,治疗内容:用法用量为1次/d,100mg/次。
1.2.2观察组采用方法该组研究对象采取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注册证号:国药准字J20130007,2013-01-15;药品特性:化学药品,300mg),治疗内容:硫酸氢氯吡格雷:用法用量为1次/d,75mg/次[4]。
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为1个疗程。
1.3观察指标对比且分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冠心病患者凝血指标。
对比且分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冠心病患者治疗效果。
疗效判定:①患者经治疗后,患者心功能等级提高2级,心脏射血分数增加幅度在45%以上,未发生心绞痛症状,经心电图检查未见异常,被认定为显效;②患者经治疗后,心功能发生明显改善,心脏射血分数增加幅度在40%~45%,经心电图检查未出现明显异常,被认定为有效;③患者经治疗后,心绞痛次数未发生改变,心脏射血分数增加幅度在40%以内,心功能情况无改变,被认定为无效。
对比且分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1.4统计方法用均数±标准差(x±s )的形式表示2组冠心病患者凝血指标,并用t 检验,对两组治疗效果、心血管事件发生概率,采用(%)形式进行χ2检验,核对数据软件选择SPSS 20.0统计学软件,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对比两组凝血指标治疗前,观察组冠心病患者凝血指标与对照组凝血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冠心病患者凝血酶原时间(12.99±1.34)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41.98±1.09)s,与对照组凝血指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8、22.87;P<0.05)。
见表1。
表150例(观察组与对照组)冠心病患者凝血指标[(x±s ),s]2.2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观察组冠心病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与对照组相比较高,两组间相比较(χ2=6.64;P<0.05)。
见表2。
表250例(观察组与对照组)冠心病患者治疗效果2.3对比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观察组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4.00%,发生例数1例。
对照组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36.00%,发生例数9例。
观察组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相比对照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低(χ2=8.00;P<0.05)。
3讨论在临床慢性疾病中,冠心病十分常见,也是一种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主要发病人群以中老年人为主,其发生机制主要是由于人体冠状动脉疾病所致的严重心肌供血不足,主要以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以及心绞痛作为主要临床表现,若未能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易对其生活质量造成影响,严重时还可导致死亡[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