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愚公移山

合集下载

《愚公移山》的释义

《愚公移山》的释义

《愚公移山》的释义
《愚公移山》是一则寓言故事,讲述了愚公为了移山,决心不懈
的坚持和努力。

故事中,愚公带领着家人,朝着远方的山头挖土,准
备移走挡住去路的大山。

尽管被人嘲笑为愚蠢,但愚公毫不退缩,一
直坚持下去。

后来,上天感受到了愚公的诚意,派来了神仙祝福。

最终,神仙在愚公的坚持下,移走了山。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坚持努力,就能够无往不胜。

并且,它也寓意着一个人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心怀信念,就能够化解困难,实现目标。

这个故事以愚公为主人公,将智慧和勤奋传递给了后世,
启示人们要勇于面对挑战,不怕困难,努力拼搏,最终才能获得成功。

《愚公移山》这个故事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成为了一种精神的
象征。

无论是在工作中、学习中还是生活中,只要对目标有着坚定的
追求,不断努力,就能够战胜困难,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

这个
故事给人们带来了鼓舞和正能量,成为了激励人们不懈奋斗的力量源泉。

20秋水21愚公移山

20秋水21愚公移山

20课秋水一、字词解释秋水:时:灌:泾:()涘:()渚:()不辩牛马:辩:于是焉:欣然: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己:东面:面:端:旋:面目:望洋:野语:闻:莫己若:我之谓也:且夫:少仲尼之闻:轻伯夷之义:子:长:大方之家:方:二、用课文中的原句填空。

1.《秋水》节选自,庄子时哲学家,家代表人物。

文中以为喻,说明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大小都是相对的,告诫人们。

2.这篇文章用河神见海神的故事说明哲理,通篇都在。

在写河神认识的前后变化时,用了的手法,如将黄河的壮阔、(原文)与的广阔(不见水端)作比较;将河伯前后的认识做比较“欣然自喜”——(原文)21课(接后页)3.愚公坚信两座大山能够搬走的理由是“,,;智叟认为愚公不能移走大山的原因“,”。

4.《愚公移山》着重塑造了愚公的形象,愚公移山的成功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的道理。

5.本文作者将愚公的愚和智叟的智作具有讽刺效果。

写王屋。

太行2山的高大、运土路程的遥远、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感”,对具有重要作用。

21.愚公移山一、解释加横线的词语1.方七百里2.河阳之北3.河4.年且九十5.惩山北之塞6.塞()7.出入之迂也() 7.聚室而谋曰8.谋 9.吾与汝毕力平险10.毕 11.平险12.险 13.指通豫南14.杂然相许 15.许16.其妻献疑曰 17.且焉置土石18.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19.丘 20.子孙21.如太行、王屋何 22.孀妻( )23.叩石垦壤 24.箕畚( )25.遗男 26.始龀27.龀( ) 28.易节29.节 30.始一反焉31.始 32.反33.叟 34.甚矣,汝之不惠35.甚 36.惠37.残年余力 38.曾不能毁山之一毛39.其如土石何 40.长息41.固 42.彻43.不若 44.有子存焉45.穷匮() 46.加增47.何苦而不平 48.苦49.操蛇之神 50.惧其不已51.感其诚 52.厝( )53.陇断二、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

文言文愚公移山原文

文言文愚公移山原文

文言文愚公移山原文摘要:一、愚公移山的背景和寓意二、愚公移山的故事情节三、愚公移山的启示和影响四、愚公移山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价值正文:【愚公移山的背景和寓意】《愚公移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文言文寓言故事,选自《列子·汤问》。

它讲述了愚公与智叟两位代表性人物对于移山问题的争论,以及愚公坚定的信念和毫不动摇的决心。

故事以一座大山为背景,寓意着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顽强精神和毅力。

【愚公移山的故事情节】故事发生在华北的一座大山脚下,住着一位名叫愚公的老人。

他家门口有两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

这两座大山挡住了愚公一家通向外界的道路,使他们无法自由出行。

为了自己和家人的便利,愚公决定移山。

他率领子孙,用锄头、箕畚等简陋的工具,一点点地挖山、搬石头。

尽管他们每天都在努力地工作,但进度缓慢。

有一天,一位名叫智叟的老人经过,看到愚公和家人在移山,不禁嘲笑他们。

智叟认为,愚公年纪已经这么大了,而山却那么高,他们这样挖下去,何时才能挖完呢?愚公回答说,即使自己死了,还有儿子、孙子,子子孙孙无穷匮也,总会挖完的。

智叟无法说服愚公,只好离开。

最后,愚公坚定的信念和毫不动摇的决心感动了天帝。

天帝派来两位神仙,将两座大山一夜间搬走,愚公和家人终于成功地移走了大山。

【愚公移山的启示和影响】《愚公移山》的故事启示人们,在面临困难和挑战时,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毫不动摇的决心,才能战胜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愚公移山的精神在我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华民族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象征。

【愚公移山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价值】《愚公移山》这篇寓言故事,以其独特的文学形式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八年级上册语文愚公移山注释

八年级上册语文愚公移山注释

八年级上册语文愚公移山注释以下是《愚公移山》的注释:1. 太行、王屋:太行山和王屋山,它们都在山西高原和河北平原之间。

2. 方:方圆,范围,指周围的长度。

3. 仞:古代长度单位,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4. 冀州:古地名,指今山西和陕西间黄河以东、河南和山西间黄河以北和山东西北部、河北东南部地区。

5. 河阳:黄河的北岸。

6.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龄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

7.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

8. 聚室而谋曰:于是集合全家人商量说。

9. 吾与汝毕力平险: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

10.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

11. 可乎:好吗?12. 杂然相许:众人赞同他的提议。

13.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不能削平。

14. 且焉置土石:再说,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又安放在哪里?15.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

16.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

17. 叩石垦壤:凿石头,挖土。

18.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19.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男孩,刚刚换牙的年纪。

20. 跳往助之: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

21.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河湾上聪明的老头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

22.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

愚公移山 寓言故事

愚公移山 寓言故事

《愚公移山》寓言故事1、原文:在冀州的南部,黄河的北面,有两座方圆七百里、高八千多尺的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

北山有一个叫愚公的老人,已经将近90岁了,一家人面对着高山居住着。

有两座大山挡在前面,愚公一家非常辛苦,出入要绕很远很远的路。

一天,愚公召开了一个家庭会议,他说:“孩子们,因为前面这两座山,我们出行很不方便,所以,我想和你们一起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到达汉水南岸,你们看怎么样?”大家七嘴八舌的表示同意。

愚公的妻子想了想,提出疑问说:“觉得不妥,凭你的力气,连魁父那样的小山包都挖不平,怎么能挖平太行山。

王屋山呢?况且把那些土和石头放到哪里去呀?”大家七嘴八舌的说:“把土石扔到渤海海边上和东北薄州的北部好了。

”意见统一后,愚公就带领子孙中能挑担子的几个人上山,破石挖土,用筐把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去。

有一个姓京城的寡妇,是愚公的邻居,她有个男孩,孩子刚开始换牙,也蹦蹦跳跳的来帮忙。

冬天过去了,夏天来临,运土石的人才能往返一趟。

住在河湾的智叟听说了这件事,就嘲笑愚公说:“你也太愚蠢了,你还能活几年啊?凭你所剩的一点力气,连山上的草树都无法毁坏,能把那些土和石头怎么样?”住在北山的愚公长叹一口气说:“你思想顽固,顽固的一点都不开窍,还不如寡妇和弱小的孩子,虽然我会死掉,但我的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的时候,而那山不会增高,何必担心挖不平呢?”住在河曲的智叟无话可说了。

手里握着长蛇的山神得知愚公挖山的消息,害怕他不停的挖下去,急忙的把这件事报告了天帝。

天帝被愚公的真诚感动了,便派大力神夸娥的两个儿子把两座山搬走了。

从此,从冀州的南部到汉水的南面,一片平坦,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愚公一家人出入也方便了。

2、读后感:愚公移山这个故事只是一个寓意,它的本意并不在于“移山”或者“搬家”,它所强调的是一种精神,持之以恒的精神,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毅力”。

这座山只是象征我们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某一种困难,我们完全可以凭借我们的智力、毅力或者体力去征服它、解决它。

愚公移山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愚公移山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愚公移山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愚公移山》是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选自《列子·汤问》,作者是春秋战国的列御寇。

愚公移山文言文原文愚公移山作者:列御寇出处:《列子·汤问》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现位于,河南省济源市。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kuí)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jīběn)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shuāng)妻有遗男,始龀(chèn),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kuì)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文言文注释1太行山——在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之间。

2王屋山——在山西阳城、垣曲与河南济源之间。

3方——指面积。

4仞——古代长度单位,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5冀州——古地名,包括现在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黄河以北,辽宁省辽河以西的地区。

6河阳——黄河北岸。

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做阴,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做阳。

7且——副词,将近。

8面山而居——面对着山居住。

9惩(chéng)——戒,这里是‘苦于、为......所苦’的意思。

10塞(sè)——阻塞。

11迂(yū)——曲折、绕远。

12聚室而谋——集合全家来商量。

室,家。

13汝——你。

愚公移山的故事

愚公移山的故事

愚公移山的故事从古代传世至今的中华文化中,有很多充满智慧和力量的寓言故事。

其中,愚公移山是一则脍炙人口的故事,它展示了坚持不懈的勇气和无穷的毅力。

追寻这个故事的起源,我们可以穿越时空,回到远古的时代。

故事开始于远古时代,那时有一座巨大的山阻挡了愚公一家人前行的道路。

每当愚公的孩子们和孙子们带着食物和水壶过山,都必须费尽千辛万苦。

愚公为了改善家人的生活,决定要移山,使通往前方的道路变得易通。

愚公年老有限的力量,并没有让他屈服于残酷的现实。

他一边努力,一边向儿子和孙子们传授他的志愿,希望他们坚持下去。

可是,愚公的儿子们和孙子们来回穿梭于树林和山谷,却无望地摇头叹息。

一位有见识的邻居知道了愚公的计划,走过来对他说:“你是个聪明的人,但我不明白你的决策为何会如此荒谬。

山岭峻峭,你能翻越山顶吗?”愚公笑着回答:“我虽然年老力衰,但我有儿子,有孙子,还有子孙后代。

我们可以代代传承,坚定不移地向前迈进。

”愚公的邻居不再说话,只是默默地点了点头。

为了支持愚公,邻居们纷纷加入到这个艰巨的工作中。

他们一起用锄头和铁锹挖土,一大块一大块向山外运去。

即使是那些年轻力壮的人,也只能负责较轻和易移动的石块。

慢慢地,时间过去了,愚公和邻居们彼此间建立了某种默契,每天都坚持前行。

他们尽管劳累不堪,仍然抱着坚定的信念,在那座被挖坑而成的山区往复地移动。

人们对愚公的行为产生了兴趣,传播开来。

他们的背后有很多人奇怪地询问:“你为何坚持这么做?移山是不可能的,这是纯粹的浪费时间和精力。

”愚公更加坚决地回答:“当然,我们的力量不足以移山。

然而,我坚信只要我们坚持自己的信念,继续努力,将来一定有人可以移走这座山。

即使不是我们,也可以给后代铺平道路,让他们轻松行走。

”年复一年,季节更替,愚公一代一代地将坚持的力量传递给他的家族和邻居们。

他们终于迎来了胜利的时刻。

这座被愚公移动的山变得日渐矮小,终于不再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障碍。

故事的最后,当神仙路过时,看到了愚公移山的壮举,非常惊讶。

发展汉语 初级综合2 第21课 愚公移山

发展汉语 初级综合2 第21课  愚公移山
×不管下雨,我都要去跑步。 ×不管天气好不好,我也要去跑步。
不管……都……
生词
不管
要点: 1.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或结论不变; 2.条件不能只有一个。
不管……都……
生词
方便
便利 不便
1.这里交通很方便。 2.我现在不方便和你说话。 3.我去方便一下。
生词
爷爷 奶奶 孙子 孙女
一家人
生词
赞成 同意
感谢观看 THANK YOU
生词
到底
终于 finally 1. 他到底回国了。 2. 他到底还是原谅我了。 3. 我担心的事,到底还是发生了。
强调 emphasize 1. 你爱我吗? 2. 你爱不爱我? 3. 你到底爱不爱我?
生词
太行山 王屋山
生词
玉皇大帝 王母娘娘
作业
Homework
1. P229 综合练习 十一 2. P237-238 综合练习一、二、三
课后练习
Fable story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课后练习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A Tranquil Night A bed, I see a silver light, I wonder if It's frost around. Looking up, I find the moon bright; Bowing, in homesickness I'm drowned.
课文 再说,那么多的土和石头放到哪儿去呢?。
课文
就课文第一部分内容回答问题:
(1)愚公家为什么出门不方便? (2)愚公决定做什么? (3)愚公的妻子为什么不同意移山? (4)他们决定把土和石头运到哪里?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21《愚公移山》课件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21《愚公移山》课件

注释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 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 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 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南岸
同“措” 高地 阻隔 放置
难句翻译
帝感其诚 “帝感(于)其诚”的省略 • 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所感动。
译文
山神听到了这件事,害怕愚公会不停地挖 下去,就向天帝禀报这件事。天帝被愚公的诚 心所感动,便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 走这两座山,一座放到朔方的东面,一座放到 雍州的南面。从此,冀州的南部,汉水的南岸, 就没有山岭阻隔了。
愚公移山
《列子》
大语文课件
徐悲鸿名画《愚公移山图》
《愚公移山》出处
本文选自 《列子·汤问》 。
列子,名 御寇 ,战国 时人。
列子是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列 子》原本早已散佚。今本《列子》是东晋人搜 集有关的古代资料编写而成,里面保存了不少 先秦时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朗读正音
大语文课件
译文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您的力气,连魁 父那样的小山都平不了,还能把太行、王屋这 两座大山怎么样呢? 况且又往哪里放置土石呢?” (大家)纷纷说道:“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和 隐土的北面。于是(愚公)带领子孙中能挑担子 的三个人,凿石头,挖泥土,用箕畚把土石运 到渤海边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才换牙, 也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寒暑换季(一年时 间),才往返一趟。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智叟的“笑” 应是哪一种笑?
嘲笑(讥笑)
愚公认为两座大山可以搬走 的理由是: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 增。
标志愚公和智叟辩 论取胜的一句是:
•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对智叟是先斥后驳, “斥”的一句是:

愚公移山 课件(共21张PPT)

愚公移山 课件(共21张PPT)

2.智叟的笑和质疑与愚公妻子的“献疑”有什么不同?
这两个人物所说的话,表面上有相似之处,但目的全然不同。 愚公之妻是关心,她提问题,是从“献疑”的角度说的:“以 君之力”带有关心的语气,“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 何?”,语气较轻,说的是她的真实想法。但她并不反对移山,所 以接着就提出移山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焉置土 石?”;智叟则显然是讥笑和责难愚公,阻止愚公移山。在智叟的 眼里,愚公完全是一个愚蠢至极、不可救药的老头。
2.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感”对于愚公形 象的塑造起着怎样的作用?
起着衬托作用。更加突出了愚公移山的决心、信 心和恒心。
写法探究
1.衬托:以两山高大衬托移山艰难;以操蛇之神惧其不 已衬托愚公精神和行为的可贵。
2.对比:(1)移山人力的单薄与移山任务的艰巨形成对 比,突出愚公排除万难的坚毅精神;(2)智叟和愚公的对比, 表现了“愚”者并不愚,“智”者并不智。
愚公移山
《列子》
学习目标
1.理解重点实词和虚词,疏通文意,概述故事情节。 2.分析愚公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领 悟其思想意义。 3.培养敢于面对困难、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
作者简介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时 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列 子》一书,早佚。今本《列子》可能 是东晋人搜集编写而成。

②路途遥远:“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公 移
③移山的人年龄太大或太小:“年且九十”“遂


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始龀,跳往助之”;


④工具简陋:“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合作探究
1.课文为什么写“邻人”“孤儿”移山的细节呢?
(1)与智叟形成对比; (2)说明移山得到众人的支持; (3)为下文“曾不若孀妻弱子” 埋下伏笔。

【精品】贵州省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愚公移山教案语文版

【精品】贵州省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愚公移山教案语文版

21.愚公移山【知识储备】1.字词积累河阳:黄河的北岸。

河,黄河。

年且九十:年龄将近九十。

且,将要,快要。

出入之迂:进门出门要绕远。

迂,曲折,绕行。

平险:铲平险峻的大山。

险,本文指险峻的大山。

杂然:纷纷。

献疑:提出疑问。

如太行、王屋何:又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如……何,把……怎么样。

叩石垦壤:凿石头挖泥土。

始一反焉:才回家一次。

甚矣,汝之不惠:你太不聪明了。

残年余力: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力气。

何苦而不平:担心什么铲不平?苦:愁,担心。

惧其不已:害怕他不停地做下去。

感其诚:被他的诚心所感动。

无陇断焉:没有高大的山了。

陇断:高大的山。

2.作家作品关于作者:列子,名御寇,战国前期思想家,郑国人。

思想上崇尚虚无飘渺,生前被称作“有道之士”。

古书中有他卸风而行的记载,这是他潇洒的一面。

然而现实中的列子则时常处于困顿之中。

《庄子》中留下了这样的记载:子列子穷,容貌有饥色。

但他穷得非常有骨气。

当郑国大官员派人给他送来粮食时,他坚决地辞而不受。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记述列子是郑国人,他居住在郑国四十年,无人知其是何人。

《汉书》作者认为他生活的年代早于庄子,因此《庄子》书中记载了很多关于他的传说。

修道:列子之学,本於黄帝、老子为宗。

相传他曾向关尹子问道,拜壶丘子为师,后来又先后师事老商氏和支伯高子,得到他们的真传,而友伯昏无人。

修道九年之后,他就能御风而行。

《述异记》中说,列子常在立春日乘风而游八荒,立秋日就反归“风穴”,风至则草木皆生,去则草木皆落。

《吕氏春秋》说:“子列子贵虚”。

他认为“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列子穷而面有饥色,但拒绝郑国暴虐的执政者子阳馈赠的粮食。

其弟子严恢问之曰:“所有闻道者为富乎?”列子曰:“桀纣唯轻道而重利是亡!”他认为应摆脱人世间贵贱、名利的羁绊,顺应大道,淡泊名利,清静修道。

著作与成仙:列子著书有旧本二十篇,多寓言。

刘向去其重复,存者八篇,号曰道家。

201x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6单元 第21课《愚公移山》 语文版

201x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6单元 第21课《愚公移山》 语文版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可见愚 公移山的决心行动,使山神都害怕了;“帝感 其诚”——表明愚公的精神连天神都感动了。 所以,故事以神话结尾,更加突出了愚公的精 神惊天地,动鬼神,感人至深。同时,故事的结 局也照应了故事的开端。
研读课文
课文题目是“愚公移山”,为什么文章一开头 不落笔在愚公身上,而是先写太行、王屋二山?
整体感知
1.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1 第一段:交代故事的背景。 第二段:写愚公决心移山,得到全家人的
2 支持,并排除疑难,立即行动。
3 第三段:写愚公驳斥智叟的错误观点。
第四段:写愚公的愿望得以实现。 4
整体感知
2.把握文章主旨。
本文是一篇具有神话色彩的寓言故事,通过叙 述一个年近九十的老人立志移山,最后感动天 地,山被移走的故事,反映了人类征服自然的理 想和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也说明了要想克服 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的道理。
预习检查
投诸渤海之尾(古义:边上;今义:指尾巴,末端、末尾) 指通豫南(古义:直;今义:手指)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古义:草;今义:毛发) 北山愚公长息曰(古义:叹气;今义:休息)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古义:方圆;今义:指四个角都是 九十度的四边形或六个面都是方形的六面体) 何苦而不平(古义:担心什么;今义: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值 得)
惩山之塞 原因 出入之迂
其妻献疑
智叟讥讽 精神动天 夸娥负山
过程 结果
走近作者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 郑人,是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著有《列子》一书,早已散 佚。今本《列子》可能是 东晋人搜集编写而成。
创作背景
《列子》成书于战国前期。当时生产力极不发达,人
们在生活中会面临大自然的种种挑战,在与大自然斗 争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在 这种情况下,人们只能幻想借助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 实现征服自然的愿望。《愚公移山》也正是在这种 状况下完成的。

语文版第21课《愚公移山》

语文版第21课《愚公移山》

贝多芬 1770-1827
德国伟大的作曲家 26岁时听觉衰退 35岁时完全耳聋……
——世界不给他欢乐 他却创造了欢乐给与 世界
富兰克林·罗斯福 1882-1945
美国政治家
41岁时因患脊髓灰质炎 下肢瘫痪……
是美国历史上唯一蝉联 四届的总统
阿炳 1893-1950
原名华彦钧
二十多岁时患眼疾双眼相 继失明……
于是召集全家人商量 (说明愚公想到就做) 说:“我和你们用尽全力铲平这两座大山,(移山的目标 (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处〉) 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说明众人是坚决支持 并积极为愚公献计献策的。)(热情很高)(场面热烈)
愚公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关心的语气) 连魁父这座小山都难挖平,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 况且把挖下来的土石放到哪里去呢?(”提出移山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3. “之”的用法
1.结构助词,“的”: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以君之力 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京城氏之孀妻 曾不 能毁山之一毛 操蛇之神
2.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惩山北之塞, 出入之迂也 汝之不惠 虽我之死 汝心之固
3.指示代词,“这”: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这件事”: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

4.人称代词,“他们”:跳往助之 “他”: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五、主题:
《愚公移山》是一则寓言,愚公移 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 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 坚持不懈地奋斗。
愚公移山: 比喻做事有十分顽强的 毅力和排除万难的精神
六、再读课文,请思考以下问题: • 1.愚公为什么要移山?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 2.移山有什么困难? 困难:山高、工具简陋、劳力少、路途远 • 3.结果怎样?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 朔东,一厝雍南。

愚公移山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愚公移山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愚公移山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愚公移山》是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选自《列子·汤问》,作者是春秋战国的列御寇。

愚公移山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是如何呢?本文是店铺整理的愚公移山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资料,仅供参考。

愚公移山文言文原文愚公移山作者:列御寇出处:《列子·汤问》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现位于,河南省济源市。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kuí)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jīběn)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shuāng)妻有遗男,始龀(chèn),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kuì)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文言文注释1太行山——在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之间。

2王屋山——在山西阳城、垣曲与河南济源之间。

3方——指面积。

4仞——古代长度单位,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5冀州——古地名,包括现在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黄河以北,辽宁省辽河以西的地区。

6河阳——黄河北岸。

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做阴,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做阳。

7且——副词,将近。

8面山而居——面对着山居住。

9惩(chéng)——戒,这里是‘苦于、为......所苦’的意思。

10塞(sè)——阻塞。

《愚公移山》原文、注释、译文及鉴赏

《愚公移山》原文、注释、译文及鉴赏

《愚公移山》原文、注释、译文及鉴赏[原文]太行①、王屋(2二)山,方(3七百)里,高万仞④。

本在冀州⑤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⑦,年且(8九十),面⑨山而⑩居。

惩(11)山北之(12)塞,出入之(13)迂(14)也,聚室而谋(15)曰:“吾与汝(16)毕力平险(17),指通豫(18)南,达乎(19)汉阴(20),可乎?”杂然(21)相许。

其妻献疑(23)曰:“以(24)君(25)之力,曾(26)不能损(27)魁父之丘(28),如太行、王屋何(29)?且(30)焉(31)置土石?”杂曰:“投诸(32)渤海之尾(33),隐土(34)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35)者三夫(36),叩(37)石垦(38)壤,箕畚(39)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40)氏(41)之孀妻(42)有遗男(43),始龀(44),跳(45)往助之。

寒暑易节(46),始一反焉(47)。

河曲(48)智叟(49)笑而止之(50)曰:“甚矣,汝之不惠(51)。

以(51)残年(53)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54),其(55)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56)曰:“汝心之(57)固(58),固不可彻(59),曾不若(60)孀妻弱子(61)。

虽(62)我之(63)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64)也,而(65)山不加(66)增,何苦(67)而(68)不平?河曲智叟亡以(69)应(70)。

操蛇之神(71)闻之,惧其不已(72)也,告之(73)于(74)帝(75)。

帝感其诚(76),命夸娥氏(77二)子负(78二)山,一厝(79)朔东(80),一厝雍(81)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82)断(83)焉(84)。

[注释]①太行(háng):山名,在山西高原和河北平原之间。

②王屋:山名,在今山西省阳城县西南。

③方:古代表示面积的用语,指纵横见方。

(4万)仞(rèn):形容极高。

仞,古七尺或八尺。

初中语文古诗文手册 教材文言文39篇梳理及训练 21 愚公移山

初中语文古诗文手册 教材文言文39篇梳理及训练 21 愚公移山
山,”公善之,欲行。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①耶?”公复止。或曰:“筑径 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 妇,下房不是,甚可虑也。”公犹夷②不能决事又寝③。
【注释】①颠踬:被东西绊倒。②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③寝:停止。 1.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且【况且】焉【往哪里、在哪里】置【放置、安放】土石?”杂曰:“投诸【相 当于“之于”】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肩负、抗】担者三夫,叩 【敲、打】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才、刚】 龀【换牙】,跳往助之。②寒暑易【更替】节,始一反【同“返”,往返】焉 【语气词】。
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
(1)固不可彻. (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3)鲁公治.园 (4)公犹夷不能决.彻: 改变 穷匮来自 穷尽 治: 修建 决: 决断
3.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敲石头,挖泥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 (2)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 园子修好了,必定要添仆人(打理),(给仆人住的)下房没有了,值得 考虑啊!
【主题思想】 文章透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 毅力,也说明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的道理。
【人物形象】 愚公有远大抱负,他的移山是要造福千万人和子孙后代的举动;他有坚定信心和 坚韧不拔的毅力,大智若愚。
阅读【甲】文《愚公移山》及下面的【乙】文,回答问题。 【乙】鲁公治园,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公遂止。或曰:“土可垒
4.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甲】:我们只要下定决心,不怕困难,持之以恒,任何困难都是可以克服 的。【乙】:我们做事情要有目标,有毅力,不能畏首畏尾、优柔寡断、遇难 而退,否则将一事无成。

语文版九年级上第21课《愚公移山》课件

语文版九年级上第21课《愚公移山》课件
巍巍太行
愚公移山
《列子》
庄子镇一中 史久宇
1
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 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 任凭那脚板把木屐磨穿 面对着王屋与太行 凭着是一身肝胆 讲起来不是那奇闻 谈起来不是笑谈 望望头上天外天 走走脚下一马平川 面对着满堂儿儿孙 了却了心中祈愿. 无路难呀开路更难 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
列子,名寇,又名御 寇,战国前期郑国人, 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其学本于黄帝、老子, 主张清静无为。 作品:《列子》这部 书中保存不少古代寓 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你能理解红色词的含义吗? 苦于 惩山北之塞 直 指通豫南 曾不能损 削减 如太行王五何 把---------怎么样 箕畚运于---尾 用土筐 始一反焉 返 即使 虽我之死 无穷匮也 尽 愁 何苦而不平 无 亡以应 一厝 放置
+ 第一段:交待故事背景。 + 第二段:写愚公决心移山,得到全家支持,
并排除疑难,立即行动。 + 第三段:故事的高潮,写愚公驳斥智叟的 错误观点。 + 第四段:神话结尾,写愚公愿望的实现。
听录音
+ 始一反焉 + 甚矣,汝之不惠
+ 同“返”,返回。
+ 同“慧”,聪明。 + 同“无”,没有 + 同“措” ,放臵
+ 河曲智叟亡以应
+ 一厝朔东Leabharlann 听录音后给下列 画线字注音
n 万仞( rè ) 箕畚( jīběn ) n 孀(shuāng)妻 始龀( chè ) 穷匮( kuì ) 亡( wú )以应 u 叩( kò )石 一厝( cuò ) 曾( zēng )不能损魁( kuí )父之丘 ng 惩(ché )山北之塞( sè )
地点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愚公移山》——如何理解寓言的寓意(原卷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愚公移山》——如何理解寓言的寓意(原卷版)

24.愚公移山——群文阅读如何理解寓言的寓意《愚公移山》通过写愚公坚持不懈移山的故事,告诉人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

【考点解读】寓言往往具有哲理性、讽喻性的特点,有着深刻的寓意。

它大都是凭借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让人在领会寓意的过程中,明辨是非,知晓善恶,认识美丑。

常见考点:这则寓言有什么寓意(或讽刺/揭示了什么)?【技法点拨】01.看寓言的题目寓言的题目一般都是对寓言内容的高度概括,可以通过弄清题目的意思,明确寓意。

02.看寓言的开头和结尾有的寓言在开头、结尾处,往往有暗示寓意的语句。

03.看重点段落和关键语句寓言中的某些重点段落和关键语句,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寓意。

04.分析人物形象一则寓言中,可能会出现多个人物,从不同的人物入手分析,就会得出不同的寓意。

05.分析故事情节分析故事的发展经过,找出存在于故事情节之间的逻辑关系,往往可以洞悉寓意。

06.联系实际这是弄懂寓意的关键。

寓言的主人公一般都象征着生活中的人或事物。

我们在阅读时,一定要联系生活实际,这样有利于理解寓言的寓意。

【真题演练】(一)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为学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其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01.甲文选自,乙文作者是。

02.翻译下面句子。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03.对两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虽然增强了艺术效果,但也宣传了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等封建迷信思想,这是应该批判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岁的埃及青年,以四分钟的微电影《The Other Pair》感动了世界上不同年龄,不同肤色,不同阶层的人们,并荣获了埃及卢克索电影奖。

笔者观后,为其所诠释的人性中最美的部分而感慨不已,并为影片无意中显露出来的败笔而深表遗憾。

影片讲述的是两个同一年龄,不同身份的孩子,在火车站,因为鞋子而产生交集的故事。

夏季的一天,11:56,人潮涌动的一个火车站,镜头聚焦在一双裤腿绾得高低不同的细腿上,脏兮兮的两只脚穿着人字拖,右脚的那只,破烂不堪,无法再穿。

镜头上移,是一个衣着破烂,满脸污垢的小男孩(下文简称:穷孩子),在匆忙的人潮中,格外显眼。

穷孩子捡起破鞋,赤着右脚,迅速地穿过人群,来到墙角的一块不大的石头边,坐了上去。

穷孩子自己凭着经验,对坏掉的那只人字拖尝试修理,经过几番努力,毫无效果。

失落中的穷孩子满脸无奈与辛酸,突然,在络绎不绝的人潮中,他发现了一双精致的黑色皮鞋。

特写镜头中,一只小手拿着洁白的纸巾,对皮鞋进行细心地擦拭。

皮鞋的主人是一个与穷孩子同龄的男孩子(下文简称:富孩子),衣着整齐,背着时尚的小包,看样子是和家人一起出行的。

穷孩子的目光眼巴巴地随着这双皮鞋移动,流露出对其喜爱与渴慕的神情。

富孩子随了家人,坐在距离穷孩子不远处的长椅上休息,期间还不忘拿出洁白的纸巾对皮鞋小心擦拭。

12:00的钟声响起,火车准时进站,富孩子随了家人一起挤火车,行进中,他还不忘整理自己的鞋子。

一阵拥挤,汹涌的人潮中,富孩子的一只皮鞋被挤掉了;然而火车已经启动,并开始加速前行。

由于穷孩子对这双皮鞋念念不忘,一直在盯着看,所以他很快就发现了被挤掉的那只皮鞋。

他一阵小跑过去,伸出双手,小心翼翼地捧了起来,神情专注,眼睛中充满了因极度喜爱而发出的亮光。

短暂的犹豫后,他迅速地追起火车,冒着生命的危险,想将鞋子送还它的主人。

镜头一转,最后一节车厢,富孩子正站在没有来得及关上的车门前,手把门把,焦急地回望。

他看到:奔跑着追赶火车的穷孩子,手里拿着那只皮鞋,并试图递过来。

车速太快,光着一只脚奔跑的穷孩子,始终不能顺利地将鞋递给对方;最后,他只好使出全身力气朝着车门扔了过去,然而鞋子掉了下来,穷孩子最后的努力也于事无补。

影片最感动人心的一幕出现了:站在家人身边的富孩子,将自己另外一只皮鞋脱下来,扔给了穷孩子。

捧着刚刚捡起皮鞋的穷孩子与站在车门里的富孩子,互相挥手告别,双方都是迷人的微笑,满脸幸福。

影片至此,戛然而止,但观众心底最柔软最细腻的部分被深深触动!正所谓:“当真诚遇到真诚,一定会融化最坚硬的冰;当善良遇到善良,一定会开出最美丽的花。


穷孩子对那双皮鞋的喜爱与渴慕是毋庸置疑的,当面临唾手可得的诱惑时,他战胜了物欲,坚守了人性的善良。

捡到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即使是自己最需要的,最渴望得到的,也一定要还回去。

穷孩子的“拾鞋追送”,正是孔子所倡导的“君子固穷”思想的现实体现。

富孩子钟爱自己的鞋子,并对其珍爱有加,但当确定无法得到失去的那一只时,他果断地成全了对方。

富孩子的“脱鞋相赠”,正是孔子所倡导的“君子成人之美”思想的现实体现。

当我们观看《The Other Pair》,并被其深深感动的时候,可曾想过,两个孩子身上闪烁的人性中最珍贵的品质,其实都是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所倡导的;然而,时至今日,作为孔子后代的我们,却身陷“互害模式”中,并苦苦挣扎,不能自拔。

不能不说这是一个极大的讽刺!
微电影《The OtherPair》是感人肺腑的,但笔者也发现了另外的值得思考的部分,写出来与读者商榷!首先,火车启动后,穷孩子的追赶和富孩子手抓车门把手,半边身子腾空来接,都是一种无知者无畏的表现;其次,无论是穷孩子奔跑中经过的人群,还是站在富孩子身边的家人,都没有对两个孩子的危险行为分别予以劝阻,都是安全意识不足的表现。

所以,对生命危险的集体无意识,是该部微电影最大的败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