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别忘了教师的苦累-文档资料
课改中苦与乐
课改背后的苦与乐回首自己走过的课改之路,我是感慨万千,百感交集。
在教学课改的实践中,我有困惑、有艰辛,但更多还是丰收的喜悦记得当新课程改革实验的浪潮涌来时,我就像一株久旱的枯草贪婪地吮吸着课改的甘霖。
那些曾经老生常谈的“严师出高徒”“小孩不打不成材”“多背、多写、多练,就不愁学不好”等道理正在被重新审视,而未曾听到的新名词、新理论却如同清新的春雨扑面而来,让我既感到惊喜,又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
特别是本学期,我们学校的领导和部分教师去河南永威参观学习后,每一位教师都争先创优,特别是我们五年级的教师,别看我们一个个年龄偏大(小车老师除外),但个个都是立足岗位做贡献,争先创优当先锋。
我们教研组的工作开展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探索整合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措施,通过课程改革,关注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差异发展,开展“务实教研,教研务实”,力争做到不给课改拖后腿。
具体措施是:制订详细的集体备课计划,每周四下午准备在下周一讲课的教师都要对其锁上的课进行说课,周一进行讲课,周二上午针对这节课进行评议,评课教师都对所授课提出宝贵意见,以促进该教师的教学水平。
备课组全体教师认真编写限时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解题速度,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求学生有改错本,组织学生做好试题的反思和整理工作;努力做好中差生的转化工作。
本学期,我和本组的所有老师进一步加强了教研教改,做到备课、上课、作业、单元过关、辅导五统一。
我们对每节课都是先进行认真的集体备课,准确地把握教材的三维目标、重点、难点,确定恰当的教法、学法等,然后由一人负责打印出教案。
并认真地参加听课、评课,总结出每节课成功的方面,应该改进的地方,确定出恰当的上课模式,长此以往,我们彼此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课堂水平都有了明显提高。
在作业题的布置上,我们认真地进行精选,认真的进行设计,并且进行分层布置,努力使每一个作业题都有代表性、时效性,创新性,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课改感悟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在课改过程中的感悟。
时光荏苒,转眼间,我已经投身于教育改革的事业中多年。
在这段时间里,我深刻体会到了课改给我们教师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也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在此,我想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谈一谈对课改的感悟。
首先,课改让我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肩负着培养下一代、传承文明的重任。
课改的推进,使我对教育事业的使命感更加坚定。
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让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其次,课改让我学会了创新。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处于主导地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而课改倡导“以学生为本”,要求教师转变角色,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
这一转变,让我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我努力尝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再次,课改让我明白了团队合作的力量。
课改过程中,教师不再是孤军奋战,而是要与其他教师携手共进。
我们共同探讨教学问题,分享教学经验,取长补短。
这种团队精神,使我深刻体会到了合作的力量。
在团队中,我学会了倾听、尊重他人,也收获了友谊与成长。
此外,课改还让我认识到自身素质的重要性。
课改要求教师具备更高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
为了适应课改的需要,我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在这个过程中,我明白了只有不断进步,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然而,课改过程中也伴随着诸多挑战。
例如,如何将新的教育理念贯彻到教学实践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等。
面对这些挑战,我坚信,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勇于创新,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取得课改的胜利。
最后,我想对同事们说,课改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让我们携手共进,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教育事业,为我国的教育改革贡献自己的力量!谢谢大家!。
2024年教师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2024年教师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2024年,教师新课程改革如期实施,作为一位教师,我深受鼓舞,感受到了课堂教学的巨大变革和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积极适应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总结出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新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从以前只注重知识传授转变为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这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转变。
在过去的教学中,我往往是知识的传授者,现在我成了学生的引导者和协助者。
我通过组织小组讨论、开展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通过这样的改革,我发现学生的主动性增强了,他们更加愿意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思考问题,自主探索知识。
这让我深刻体会到,新课程改革真正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中心,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能力。
其次,新课程改革强调跨学科的融合和实践性的学习。
在过去,学科之间往往是相对独立的,学生很难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
而新课程改革强调跨学科的整合,让学生能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综合运用,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在实践活动中,我尝试将多个学科的知识串联起来,让学生能够有机会运用所学的各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各学科的联系和应用,并培养跨学科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这让我认识到,跨学科的融合和实践性的学习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另外,新课程改革提倡个性化教育,注重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潜能,我们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课堂中,我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爱好,尽量为每个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学习任务和活动。
我会与学生进行互动,了解他们的困惑和需求,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通过个性化教育,学生的学习效果明显提高,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这让我认识到,个性化教育是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重要手段。
最新高中思想政治教师课改汇报材料:新课改中的酸、甜、苦、辣
新课改中的酸、甜、苦、辣新课改已进行了一个学年,我们在新课改中体验到的酸、甜、苦、辣确实说不完。
先说说“甜”的吧。
一是我们的课程改革定位高、要求高。
我们高一政治备课组参与新课程改革的宗旨是:要做就做最好。
在思想认识上高度重视新课程改革。
我们认为新课程改革既是挑战,更是机遇。
通过新课程改革,不仅要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而且也要使我们自己获得重生,就像凤凰涅槃一样,再造一个自我,更要在新课程改革的探索过程中,处于领先地位,起到示范作用。
这就是我们的定位。
二是我们的课程改革在操作上具有创新性,调动了学生和老师双方的积极性。
一个学年来,高一政治备课组对新课程改革的具体操作作了有益的探索:制定了课改方案,确定了新课程下政治课堂教学目标与教学模式,建立了学生学习成长档案与教师成长档案,改革了集体备课的方式,强化了学生在学、练、考之间的有机联系,这一系列的举措,扎实而有效。
一个学年下来,我们能够向学校提交一本操作手册或者说是一份教改成果。
尤其是建立学生学习成长档案与教师成长档案,更是调动了学生与教师的积极性。
学生学习成长档案的建立,重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察,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热情,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教师成长档案的建立,也使参与新课改的老师对一个学年的工作情况有一个整体了解,做到心中有数,看到自己的课改成果,对老师更具有激励作用。
三是在教学中开阔了学生视野,丰富了教学内容。
从近几年文综高考试题以问题为中心的设计理念以及北大、清华的自主招生笔试与面试情况来看,高中政治课在高考中担负着非常重要的任务。
国内国际重大热点问题以及学生生活中所关心的问题是重要的考察内容。
我们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主动适应了这一要求,在课堂上开辟了“我来说新闻”的学生演讲环节,了解发生的重大事件,并简要作出评价。
这一环节很受学生欢迎。
在讲授教材内容时,我们也注意了从学生生活情景出发,使学生感受到经济生活就在自己身边。
课改教师的心得体会
近年来,我国教育领域不断深化改革,尤其是新课改的实施,为广大教师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作为一名参与新课改的教师,我深感荣幸,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
在课改的过程中,我收获颇丰,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新课改强调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以传授知识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需求。
而新课改要求教师转变观念,关注学生的兴趣、特长和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做到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需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其次,新课改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往往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新课改要求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课堂上,我努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学习,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同时,我也发现,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沟通、合作,这对于他们今后的人生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再次,新课改注重评价方式的改革。
传统的评价方式过于单一,过分强调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
新课改要求教师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过程性发展。
在评价过程中,我注重观察学生的日常表现,关注学生的进步和成长,以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同时,我也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此外,新课改强调教师的专业发展。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自身素质的重要性。
在课改的过程中,我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同时,我也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努力成为一位优秀的课改教师。
总之,参与新课改让我受益匪浅。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我国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课改后教师感言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转眼间,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多年。
在这段时间里,我作为一名一线教师,亲历了课改带来的诸多变化,感受到了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在此,我想借此机会,谈谈自己对于课改的一些感悟。
一、课改让我们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不再单纯追求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是更加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
课改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兴趣、特长出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作为教师,我们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陪伴者。
在课堂上,我们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勇于表达,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二、课改让我们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在新课改中,我们提倡“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和兴趣,课改让我们更加注重挖掘学生的潜能,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取得进步。
三、课改让我们更加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新课改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从“灌输式”向“启发式”转变。
在课堂上,我们不再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同时,课改还鼓励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网络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四、课改让我们更加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在新课改中,教师的专业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适应课改的要求,我们积极参加各类培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课改让我们认识到,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反思,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与学生沟通、如何设计教学活动、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这些都为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课改让我们更加关注教育公平新课改强调教育公平,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在课改过程中,我们努力缩小城乡、区域之间的教育差距,让更多的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
最新-课改别忘了教师的苦和累 精品
课改,别忘了教师的苦和累课改,别忘了教师的苦和累思想2019-09-03172741□戴志强从2001年9月开始,成千上万的教育工作者,陆续地投入到课程改革的洪流中,可是经历过最初的狂热,渐渐平静下来之后,我却发现大家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教师的苦和累。
在中国,小学教师大多既教课,又当班主任。
按常规每天要上课、备课、批改、辅导,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这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可进入课改以后,上述内容已全方位地出现了新的要求和标准。
备课形式要创新,上课要转变学习方式,评价要倡导鼓励、针对学生个性等等。
除此之外,还要写教学感悟、实验记录、学生成长手册,要搞月评甚至周评,考试形式要多样化,成绩要统计分析,要参加各种培训和各种研讨会议,撰写各式各样的材料……更重要的是成绩一定不能出现问题。
这样一个学期下来,教师们大多疲惫不堪,工作中能真正称得上实验成绩的东西,并不是很多。
造成这种现象和局面的原因何在呢?在我看来,有以下几点。
其一违背科学,期待过高,不顾实际,拔苗助长。
教师需要研究,需要成长,但这一切都需要一个过程。
他们的成长速度和水平绝不与工作的强度及行政命令的力度成正比,我们犯了一个拔苗助长的错误。
其二碍于面子,盲目攀比,为名所苦,为令所累。
在有些地方,课改异化为地区和学校竞争的主要内容。
许多领导不能冷静地分析现状,不能很好地从本地本校的实际出发,盲目决策,甚至花样翻新,使一线的教师疲于奔命。
表面看,这是为了工作,实际却是面子在作怪。
为了完成任务和指令,课改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了应付差事,自主性和创造性根本无从谈起,本来是课程改革,但实施起来却成为另一种沉重的负担。
例如学生成长记录在中国八十人的大班型学校里实行起来,实际吗?教师手。
我的课改故事
我的课改故事教育改革的浪潮一波接着一波,而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亲身经历了课改带来的冲击和变化。
这是一段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旅程,也是一个不断成长和反思的过程。
还记得课改之初,我怀揣着一丝迷茫和不安。
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一切都显得那么陌生。
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我心中根深蒂固,突然间要打破常规,尝试新的方式,我真的有些不知所措。
然而,我深知改革是为了给学生带来更好的教育,为了让他们能在未来的社会中更具竞争力。
于是,我鼓起勇气,决定积极投身于课改的洪流之中。
我开始认真研究新的课程标准,参加各种培训和研讨活动。
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理解了课改的核心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不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首先对自己的课堂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以往,我总是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解,学生们则在下面被动地接受。
现在,我尝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我设计了各种小组活动,鼓励学生们相互合作、共同探讨。
刚开始的时候,学生们似乎不太适应这种方式,他们习惯了被老师“喂食”,不知道该如何自己去“觅食”。
但我并没有放弃,而是耐心地引导他们,慢慢地,学生们开始变得主动起来,课堂气氛也越来越活跃。
在一次数学课上,我给出了一道难题,让学生们分组讨论解决方案。
一开始,大家都沉默不语,不知道从哪里入手。
我在各个小组之间穿梭,倾听他们的想法,适时地给予一些提示。
终于,有一个小组的同学率先找到了思路,他们兴奋地向其他小组分享。
其他小组在他们的启发下,也纷纷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最终每个小组都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那一刻,我看到了学生们眼中闪烁的光芒,那是对知识的渴望,对成功的喜悦。
除了课堂教学方式的改变,我还注重课程资源的整合和拓展。
教材不再是唯一的教学依据,我通过网络、图书馆等渠道,收集了大量的相关资料,丰富了教学内容。
例如,在讲解历史文化的时候,我会给学生播放相关的纪录片、展示历史文物的图片,让他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历史的魅力。
初中语文语文论文课改,别忘了教师的苦累
课改,别忘了教师的苦累此文第二稿发表于《中国教师报》第一稿:提到“课改”对每一名关心教育的人来说都应该不会陌生。
“课改”正确的叙述应该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
从2001年9月开始,成千上万的教育工作者,陆续地投入到这场潮流之中,对于这场改革人们都充满着激动、热情、信心。
可是当我们在以历了起初地狂热,渐渐地平静下来的时候,却发现我们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实验教师的苦与累。
我也曾作过一线的教师,深深地体会过那种辛劳。
但是当走上教研岗位,特别再次深入课改第一线的时候,我为课改实验教师们的苦累所震撼。
不禁想到:这样的负荷我们的老师能走多久?无论城乡小学大多数的教师既教语文、数学两科,还承担着班主任工作。
一周下来,至少也得二十节课(这是个保守数字)多的二十七八节不止。
(村小没有那么多的科任课教师,课节可能更多)。
每天他们要备课(每周语文八节、数学四节,其他……;形式要有创新,不能走老路。
可是资料却少得可怜。
)、上课(要关注学生发展、要注重学习方式转变……否则不是合格课)、批改(不是判个对错,要加上鼓励性的、针对性的评语)、辅导(到什么时候成绩还是关键,家长要看,学校要看,上级行政部门更要看),还要写教学感悟(学校有数量要求,甚至有的还有字数要求),记实验记录,还要及时记录学生的成长记录手册,还要搞月评,考试变考查有的学科要分项测查,成绩要统计,要分析……这是多么大的工作量。
除此以外,要参加培训(培训必有考试或考核,不合格不能上岗。
教师考试不是为了合格,他们更要面子,可那得要下功夫呀!)、要参加教研活动(发言要有体现新观念,要反映出实验教师的水平和层次,否则怎么称得起是课改实验教师)、要外出听课(回来课要补上,班级管理要跟上)等等。
这样不到一个学期,实验教师们大多面露难色。
当你走进一年级的课堂,听到的是一年级实验教师们嘶哑的嗓音,看到的是他们疲惫的身影,交流时他们还是那么认真,可是你分明可以体会到一束束专注的目光里,隐着的焦虑与麻木。
课改教师心得体会总结
作为一名参与课程改革的教师,我有幸亲身经历了这场教育的变革,深刻感受到了课改带给我们的机遇与挑战。
以下是我对课改的心得体会总结。
一、课改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国教育领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课改应运而生。
课改旨在打破传统教育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教育的全面发展和学生的个性化成长。
二、课改心得1. 教育观念的转变课改要求我们教师转变教育观念,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我们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教学方法的创新课改鼓励我们教师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项目式学习等。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评价方式的改革课改要求我们教师改革评价方式,从单一的考试成绩评价转向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
4. 教师角色的转变课改要求我们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我们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5. 教师专业发展课改要求我们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专业发展。
我们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以适应课改的要求。
三、课改感悟1. 课改是一场教育的革命,它要求我们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 课改是一场教育的变革,它要求我们教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课改是一场教育的挑战,它要求我们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专业发展,以适应课改的要求。
总之,课改是一场深刻的变革,它为我们教师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我们要积极参与课改,不断学习、实践、反思,为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贡献力量。
教师课改精美感言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站在新的教育改革风口浪尖,我深感荣幸能够成为这场教育变革的参与者。
回首过去,我见证了教育的变迁,体会了课改的艰辛与喜悦。
此刻,我想以一篇感言,表达我对教育课改的热爱与感悟。
一、课改,是一场教育理念的革新教育改革,如同一股春风,吹拂着教育领域的每一个角落。
它不仅改变了教育的形式,更深刻地影响了教育的内涵。
在这场课改中,我深刻认识到,教育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的过程。
课改让我们从“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
这种转变,让我们重新审视教育的本质,关注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课改,是一次教学方法的革新在课改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教学方法的革新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关键。
过去,我们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讲、学生听,缺乏互动与交流。
而课改则要求我们打破这种模式,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1. 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我尝试在课堂中引入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讨论,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 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在合作过程中,学生相互交流、分享,培养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3. 项目教学法:以项目为导向,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我设计了一系列项目,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
4. 翻转课堂:将课堂学习与课后学习相结合,让学生在课前通过自主学习,掌握基础知识,课堂上进行深度探讨。
这种教学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课改,是一次教师角色的革新课改不仅要求我们改变教学方法,更要求我们转变教师角色。
从“传道授业解惑”到“引领学生成长”,教师的责任和使命发生了重大变化。
在这个过程中,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1. 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只有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扎实的教学技能,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
课程改革中的教师心声演讲稿
课程改革中的教师心声演讲稿在岁月的长河中,我们带着收获的喜悦,也带着岁月的痕迹,从课程改革的年轮中一路走来。
回首课改的历程,那些日日夜夜的迷茫与苦恼、冲动与理智、辛劳与收获,交织成一幅丰富多彩的画卷,让我感慨万千。
当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浪潮汹涌而来,我有幸成为学校首批勇敢的探索者之一。
回想两年前,当我带着有限的知识和经验,真正投身于课改的洪流,一切对我来说都是那么新鲜,同时又充满了未知和挑战。
我如同一株久旱逢甘霖的枯草,贪婪地吸收着课改的养分。
那些曾经被认为不可动摇的“教学真理”正在被重新审视,而那些未曾听过的名词和理念如急风骤雨般扑面而来。
课堂上的活跃与混乱,成绩的瞩目与不尽人意,新旧理念的交融,进退之间的较量,机遇与挑战的并存,这一切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也激发了我探索的勇气。
然而,正是课改的深思熟虑和实验的不断推进,让我在迷茫和困惑中找到了前进的方向。
研读实验书籍、网上浏览交流、撰写案例反思,这些活动让我不断更新观念,从容面对实验中的问题,并努力寻找解决方案,坚定了我前行的脚步。
当人们感叹“孤馆闭春寒”“一笔定乾坤”的时代已经远去,是听课研讨、培训交流让我意识到,我并不孤单。
在课改这条战线上,有那么多值得尊敬的领导和可爱的同事与我并肩作战,我们共同奋进,必将抵达成功的彼岸。
记得有一次,我精心准备了一堂研讨课,希望将我所学到的新观念、新方法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期待得到同事们的认可和赞赏。
但事与愿违,学生们对我的游戏设计过于投入,忽略了学习的本质,我不得不费力地完成教学任务,结果并未达到预期。
领导和老师们的评价让我意识到,我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没有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
王校长的一句话让我醍醐灌顶:“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你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
”在刘副校长的指导和教研组同事们的帮助下,我开始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加强学习和实践。
在课堂上,我努力转变自己的角色,以平等的眼光欣赏和发现学生,同时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改减轻教师压力心得体会
课改减轻教师压力心得体会课改是教育系统中的一项重大改革,旨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促进教育公平。
然而,由于教师在课改中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因此往往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以下几点可以帮助减轻教师的压力。
首先,打破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育模式强调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被动接受,导致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备课和讲解知识。
然而,通过课改,我们可以引入更多的互动教学和合作学习的方法。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减轻了教师在课堂上的工作量,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其次,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支持。
教育资源的不足是造成教师压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课改应该配套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包括教材、教辅资料、教学设备等,以满足教师的教学需求。
此外,还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支持,提供更多的教育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课改。
第三,减轻评估压力。
课改往往伴随着新的考核制度,给教师带来了压力。
为了应对这种压力,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注重评价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而不是仅仅看重学生的成绩。
同时,需要给予教师充分的评估和支持,帮助他们解决在课改中遇到的问题。
第四,加强教师间的交流和合作。
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可以帮助他们分享经验、学习借鉴,也可以减轻他们在课改中的压力。
学校可以组织教研活动、开展教学观摩等,为教师提供一个共同学习和成长的平台。
此外,还可以建立专门的教师社群,提供在线交流和资源分享的平台。
最后,加强教师自身的能力提升。
教师在课改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因此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教师可以参加培训班、学习研讨会,通过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此外,也可以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资源,开展教学研究和创新实践,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综上所述,课改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也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然而,通过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支持、减轻评估压力、加强教师间的交流和合作以及加强教师自身的能力提升,可以有效地减轻教师的压力,促进课改的顺利进行。
我的课改辛酸
数学课堂变“棒棒糖”
刘素萍思想永远都是行动的指南。
陈旧的观念只能使自己的教学“涛声依旧”。
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教学思想的开放性,教学理念的先进性,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基石。
当我们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在课堂上做到先学后教,自教自学后,我们开始享受课堂的幸福。
传统教学那么枯燥无味,老师在上面自我陶醉,学生在下面打瞌睡,早已被自主合作静思能群开放式课堂所代替。
“如果孩子们讨厌数学,我岂不是罪孽深重......”所以,对于五年级的孩子,我要尝试改变自己的数学课,要把原来死气沉沉的数学课变成“棒棒堂”,让学生们在上数学课时觉得是甜甜的。
让学生沉浸在快乐的学习中,使课堂有一种神奇的魔力,让所有的学生都乐此不疲地学习,不知不觉中便将学生领进了求知的忘我境界之中。
一次,我大胆的说“孩子们,你们自己上课吧!”不仅仅是让几个优秀学生上课,而是全班每个同学都走上讲台上一节数学课。
独学,对学,群学,展示,尽显学生风采。
我们的课改给了孩子们最了不起的礼物——唤醒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
几位学习委员像老师一样认真收集资料、备课、课件、小组研讨上课、讲课和评课等,小老师当得像模像样,课堂上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
在她们的带动下,已经有更多的小老师涌现出来了.几个学生上完一节课下来,非常激动的说:“一辈子也不会忘记自己站上讲台的滋味”。
这种数学课堂的成功改革,让学生把我彻底“赶”下了台,取而代之的是学生自己主导课堂。
课堂上小组讨论展示——“辩论”、“表演”……各种各样的花招层出不穷。
我真想把我们的课堂拍成视频,制作成电视剧!与我的学生们共同分享幸福和快乐.。
课改到底改什么──致累并快乐着的中学政治教师们
课改到底改什么──致累并快乐着的中学政治教师们高一,零距离接触新教材,我们好奇,我们忐忑,我们谨小慎微地摸索前行;我们充电,我们探究,我们累并快乐着走向成熟。
一个学期即将过去,课改到底改什么?您思考过吗?您体会到了吗?我想,正如诸多陷入扑面而来的一系列课改浪潮而无暇抽身的各位同仁一样,当我们偷得些许平静的时光时,不妨梳理一下我们的课改轨迹,我们每个人都会心中有数的。
结合新课程,我们改了什么呢?我们该改什么?教学理念,知识体系,教学方式,生活素材,社会写实,探究活动,等等,从内容到形式,无不是我们在搜集、在探索、在不断刷新的东西。
当我们把每节课都变成“无所谓”的活动课的时候,当我们用冗长的素材和案例把每节课“加肥”了的时候,当我们不停地抱怨着讲不完课而又“玩命”地扩充知识的时候,您可读懂了学生的表情,您可诊断出这个季节我们最容易染上的一些小毛病?我不厌其烦地在思考一个问题,课改到底改什么?实验,再实验,探究,再探究;在漫天的选择中四处突击,累呀,快乐吗?怎样累并快乐呢?“发烧”到了一定程度,突然冒出一个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道理,课改就是要改出课堂的教学效率。
我们疲于找如织的资源,我们忙于下载最新的事例,我们绞尽脑汁设计、编造新奇的活动,我们将整个课堂打扮成一个展示资源的仓库,要是我们就手中为数不多的事例结合现有的教学内容进行有层次有深度的挖掘,要是我们把应该有而且必须有的学生活动做足了文章淋漓尽致地诠释教学观点,我们还会在课改的征途上累得腿发软、心发慌吗?用心,动脑,课堂不仅需要数量,更需要质量,不仅需要收集者,更需要创造者,需要讲究实效的实践者。
把有限的资源利用好,把不多的活动准备好,生活会感染学生,知识能提升学生。
我曾经做了一节关于《公司的经营》这一框题的研究课,这节课完全是建立在学生活动的基础上,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前提下,安排学生结合书本知识分组设计创业梦想,课上设计了“疯狂畅想──我的公司我经营”、“温柔一刀──我品我评我支招”、“他山之石──我看我听我信服”、“蓦然回首──我做我思我心动”、“纸上谈兵──我勾我划我落实”等环节,通过播放学生创办本组梦想公司的视频、学生代表上台介绍的形式将学生的梦想展示出来,就这些背景资源,教师引导和归纳出教材理论,最后组织学生畅谈创业的感受,其间穿插学生的点评、事实的印证等活动。
课改背后的苦与乐
课改背后的苦与乐沁源二中王利霞尊敬的评委大家好:我叫王利霞,是沁源二中的一名英语老师。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课改背后的苦与乐》。
回首课改之路,我感触颇深。
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中,我有困惑、有艰辛,但更多还是丰收的喜悦。
记得刚参加工作时,我满怀热情地去学校报道,却被告知我所带班级没有一个学生英语及格。
我当时真的有点失望和难过。
但当我走进教室看见我可爱的学生时,无形的责任感和压力感油然而生,我不能失望,从那一刻起我心里就默默发誓一定要让孩子们从此接受良好的英语教育。
就这样我开始了付诸行动,我给孩子们买了八本字典,五人一本。
他们学会了查字典,开始用英语写日记。
我把电脑拿到学校,不时的让他们在电脑上看有关英语学习的东西,他们知道了什么是百度,他们看到了迪斯尼乐园的图片,他们听到了英文歌。
但他们的基础确实很差,为了提高他们的英语成绩,我占用了他们大多数的活动时间,我不停地给他们灌输知识,灌得越多我就越欣慰。
但一学期下来,学生们的成绩进步甚微。
就在我和孩子们都非常迷茫时,学校开始了新课程改革。
那些曾经老生常谈的“严师出高徒”“小孩不打不成材”“多背、多写、多练,就不愁学不好”等道理正在被重新审视,而未曾听到的新名词、新理论却如同清新的春雨扑面而来。
为了紧跟课改的步伐,也为了学生的进步,我积极研读《新课程理论》,上网听名师的讲课,并在学校的带领下到杜朗口中学,太谷二中,清徐二中,长子蓝泽中学等地去学习,取经。
课堂上我极力创新授课方法,全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不断的摸索,不断的尝试,不断的学习中,我抓住了新课改的灵魂——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我知道了新课程倡导的是自主,合作,探究。
我更加清楚课改就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此课堂不再是我一个人的滔滔不绝,而是学生的全体参与。
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阅读部分是一篇关于恐龙和迪斯尼乐园的文章。
在上这一课时我没有想以前那样讲单词,讲句子,翻译课文。
教师演讲稿:回首课改路
教师演讲稿:回首课改路尊敬的领导、尊敬的评委、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我是一名普通的教师,站在这个讲台上,我感到非常激动和荣幸。
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回首课改路”。
课改,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观念的改变,我们看到了过去教育中存在的很多问题,如功利化教育、死记硬背、应试教育等,这些问题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课改被提出,目的就是为了让教育更符合学生的需要,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回首走过的课改路,我有很多感受。
首先,课改让我们教师有了更多的自主权。
以前,教师要按照课本上的内容进行教学,几乎没有了自己的发言权。
而随着课改的推进,我们有了更多的自由度,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教学,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这不仅让我们的教学更有成就感,也让学生更加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
其次,课改提倡教育教学的创新意识。
在过去的教育中,大家对待教学都是比较传统的模式,缺少了创新的元素。
而课改给了我们更多的创新机会,可以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在课改的过程中,我不断地研究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通过使用多媒体、游戏化教学等创新手段,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再次,课改让我们教师不断学习。
随着课改的推进,我们要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我相信每一位教师都有深有体会: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需求,更好地指导学生成长。
最后,回首课改路,我认识到课改是一条任重道远的路。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如学科知识的整合、教学资源的不足、学生家庭教育观念的转变等。
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困难而放弃,我们要坚持下去,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为了更好地发展教育事业。
尊敬的领导、尊敬的评委、亲爱的同事们,回首课改路,我深感荣幸和自豪。
课改让我们更加自主,更加创新,更加学习,让我们的教育事业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但是,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还有很多困难要克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改,别忘了教师的苦累
课改,别忘了教师的苦累
提到“课改”对每一名关心教育的人来说都应该不会陌生。
“课改”正确的叙述应该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
从2018年9月开始,成千上万的教育工作者,陆续地投入到这场潮流之中,对于这场改革人们都充满着激动、热情、信心。
可是当我们在以历了起初地狂热,渐渐地平静下来的时候,却发现我们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实验教师的苦与累。
我也曾作过一线的教师,深深地体会过那种辛劳。
但是当走上教研岗位,特别再次深入课改第一线的时候,我为课改实验教师们的苦累所震撼。
不禁想到:这样的负荷我们的老师能走多久?
无论城乡小学大多数的教师既教语文、数学两科,还承担着班主任工作,一周下来,至少也得二十节课(这是个保守数字)多的二十七八节不止。
(村小没有那么多的科任课教师,课节可能更多)。
每天他们要备课(语文八节、数学四节,其他……;形式要有创新,不能走老路。
可是资料却少得可怜。
)、上课(要关注学生发展、要注重学习方式转变……否则不是合格课)、批改(不是判个对错,要加上鼓励性的、针对性的评语)、辅导(到什么时候成绩还是关键,家长要看,学校要看,上级行政部门更要看),还要写教学感悟(学
校有数量要求,甚至有的还有字数要求),记实验记录,还要及时记录学生的成长记录手册,还要搞月评,考试变考查有的学科要分项测查,成绩要统计,要分析……这是多么大的工作量。
除此以外,要参加培训(培训必有考试或考核,不合格不能上岗。
教师考试不是为了及格,他们更要面子,那要下功夫呀!)、要参加教研活动(发言要有体现新观念,要反映出实验教师的水平和层次)、要外出听课(回来课要补上,班级管理要跟上)等等。
这样不到一个学期,实验教师们大多吃不消了。
当你走进一年级的课堂,听到的是一年级实验教师们嘶哑的嗓音,看到的是他们疲惫的身影,交流时他们还是那么认真,可是你分明可以体会到一束束专注的目光里,隐着的焦虑与麻木。
在那个时候任何一个有着一丝同情心的人都会为之震动。
这就是我们的老师,这样的事情也许只能发生在教师的身上。
他们是崇高的,可我为他们的苦累感到心痛。
回头想想造成这种现象和局面的原因何在?
其一:碍于面子,盲目攀比,为“名”所苦,为“令”所累。
某些教育行政部门和一些学校,存在着极其严重的“盲目攀比”思想,各地区之间、各校之间不断地搞着教育“竞争”。
课改作为一种新事物自然也就变成了竞争的主要内容。
许多领导不能冷静地分析,不能从本地本校的实际出发,盲目决策,只知道下命令,一级压一级,花样翻新,你地区有的,
我要有,你学校有的,我也要有,而且要更丰富,以显示其研究的深入透彻。
这样一来就使一线的课改实验教师们“疲于奔命”。
表面看是为了工作,实际是为领导的面子学校的面子和自己的面子,是为了完成上面的任务和指令。
根本谈不上工作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在某种程度上使课改实验变成了“应付”差事。
创造性更无从谈起,致使工作浮在表面。
例如:由美国传入的成长记录,在中国城市大班型的学校里实行起来,实际吗?一位教师要在每个月甚至每周为班里的七八十名学生进行富有个性的评定,这个工作量该有多大?;“教师手记”应缘于“教师教后感”或称“教学回顾”试想如果这节课我没有什么特殊的感受,非得要记吗?(何以限制每周写几篇?)另外感触深,写得多些是自然的事,但是感受不深或精彩几笔则可结束的事情,何必非得达到规定的字数要求?;在八十人的一年级里实行小组合作学习能收到多少实效?……但是领导和上面就是这么要求的,不做行吗?细想想,这样的苦累太不值得,这样的实验又能出现什么好的成果呢?机械了,刻板了,缺少创造了,缺少生机与活力了,这恰恰违背了新课改的精神实质。
许多人也发现了这些问题,但是还决心“将这些决定进行到底”。
照这样下去,课改收获的最大的成果也许是教师们的抱怨、退却以及对课改方向和成功可能性的极大怀疑。
其二、浮躁心理,表面理解,形式主义,误入歧途。
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改变的不只是课本(不是简单地换了本书)。
涉及育人目标、课程标准、教学方式、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价方式方法等等诸多方面。
现实中还有些同志人云亦云,不加分析和研究,不进行深入探讨,只学表面形式,造成“课堂教学的倒退”。
比如在新课改的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合作学习”形式主义,而带来的新型两极分化(学生综合素质两极分化);教师作用削弱,学生主体过强,课堂缺少必要的安静,放手变“放羊”;偏离学科性质,盲目引入各种材料、活动(美其名曰体现课程综合化方向);用低年级学生评价教师工作,影响教师工作情绪等……这些现象的出现无疑是我们对课程改革中的一些问题缺乏深入寺学习和理解,盲目操作带来的后果。
有的学校在课程改革开始以后出现了不现在常的“乱”的局面(“乱”不是改革进行彻底与否的标志)。
当然任何改革都需要一个过程,但我想教育的改革面向的是我们的学生,是一个个生命,我们应该对人负责。
如果是由于我们对问题的理解不清而造成了不良的后果,这个责任又谁能负得起呢?
在许多次总结会上,我都听到过这样的说法,课改给我们的感受是“累并快乐着”。
可我不禁要问这样的苦累你能坚持多久?难道“累”是新课程改革的宗旨吗?
所以,在很多时候我就想着这样的问题。
教师是一个奉献的
职业,教师从来不拒绝苦累,但是由于某种盲目和愚蠢而辛劳着,这样的奉献又有什么意义呢?建立新的教育教学效率观是必要的。
教师需要研究,需要成长,但这是需要过程的,他们的成长速度和水平不与工作的强度和行政命令的力度
成正比,拔苗助长是要付出代价的。
记不清哪个教育家说过: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教师快乐地教,学生快乐地学。
如果新的课程改革给我们带来的仅仅是繁琐和劳累,这样的改革又是何必?
如果我们的教育忽视了教师,那么我敢断言:改革成功的可能性很小。
因此我想高喊“课改”在关注学生的同时,不要忘了教师的苦累!他们更是实验成败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