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揭秘长江城市群规划五热点:为何此时获批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全文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全文《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多项主要任务,从规划背景、总体要求、大力保护长江生态环境、加快构建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努力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创新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保障措施等方面描绘了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纲领性文件。
一、时代背景和战略意义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省市,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21%,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40%,生态地位重要、综合实力较强、发展潜力巨大。
目前,长江经济带发展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生态环境状况形势严峻、长江水道存在瓶颈制约、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区域合作机制尚不健全等。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有利于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让中华民族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真正使黄金水道产生黄金效益;有利于挖掘中上游广阔腹地蕴含的巨大内需潜力,促进经济增长空间从沿海向沿江内陆拓展,形成上中下游优势互补、协作互动格局,缩小东中西部发展差距;有利于打破行政分割和市场壁垒,推动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统一融合,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有利于优化沿江产业结构和城镇化布局,建设陆海双向对外开放新走廊,培育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二、把长江经济带建成黄金经济带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科学谋划中国经济新棋局,作出的既利当前又惠长远的重大决策部署,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2013年7月,国家领导人在武汉调研时指出,长江流域要加强合作,发挥内河航运作用,把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
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
内容解读
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 展取得实质性进展,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进一步提升,支撑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地区崛起乃至全国高质量发展 能力显著增强。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省会城市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发挥,武汉、长株潭等都市圈同城化实 现实质性突破,南昌都市圈培育取得积极进展,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更加协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 67%;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大幅提高,综合立体交通进一步完善,铁路总里程达到1.4万公里,基本实现城市群内主 要城市间2小时通达,新型基础设施水平明显提高,能源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具有全国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基本形成,产业分工更加合理、协作效率大幅提升,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初步建成,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 7%以上。
2022年2月24日,中国政府发布《国务院关于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的批复》(以下简称 《批复》),原则同意《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
方案பைடு நூலகம்文
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
长江中游城市群地跨湖北、湖南、江西三省,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促进中部地区 崛起、巩固“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的重点区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为加快长江中 游城市群协同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与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编制本实施方案。
方案意义
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 展取得实质性进展,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进一步提升,支撑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地区崛起乃至全国高质量发展 能力显著增强。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省会城市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发挥,武汉、长株潭等都市圈同城化实 现实质性突破,南昌都市圈培育取得积极进展,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更加协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 67%;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大幅提高,综合立体交通进一步完善,铁路总里程达到 1.4万公里,基本实现城市群内主 要城市间 2小时通达,新型基础设施水平明显提高,能源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具有全国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 群基本形成,产业分工更加合理、协作效率大幅提升,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初步建成,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 长 7%以上。
长江经济带沿江布局五大城市群
长江经济带沿江布局五大城市群国务院关于长江经济带规划全文以沿江综合运输大通道为轴线,以长江三角洲、长江中游和成渝三大跨区域城市群为主体,以黔中和滇中两大区域性城市群为补充,以沿江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依托9月25日,国务院全文发布了《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
《意见》除了布局提升黄金水道功能和打造综合立体交通,还重点优化沿江城镇化格局。
其中提到,以沿江综合运输大通道为轴线,以长江三角洲、长江中游和成渝三大跨区域城市群为主体,以黔中和滇中两大区域性城市群为补充,以沿江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依托,促进城市群之间、城市群内部的分工协作,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联通,优化空间布局,推动产城融合,引导人口集聚,形成集约高效、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
布局五大城市群《意见》提出,按照沿江集聚、组团发展、互动协作、因地制宜的思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创新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全面提高长江经济带城镇化质量。
对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文件提到要提高其国际竞争力,促进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充分发挥上海国际大都市的龙头作用,加快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建设。
提升南京、杭州、合肥都市区的国际化水平。
推进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皖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和通州湾江海联动开发。
优化提升沪宁合(上海、南京、合肥)、沪杭(上海、杭州)主轴带功能,培育壮大沿江、沿海、杭湖宁(杭州、湖州、南京)、杭绍甬舟(杭州、绍兴、宁波、舟山)等发展轴带。
合理划定中心城市边界,保护城郊农业用地和绿色开敞空间,控制特大城市过度蔓延扩张。
另外,文件提出,培育发展长江中游城市群。
增强武汉、长沙、南昌中心城市功能,促进三大城市组团之间的资源优势互补、产业分工协作、城市互动合作,把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成为引领中部地区崛起的核心增长极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示范区。
国务院关于《长江经济带—长江流域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国务院关于《长江经济带—长江流域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24.02.05•【文号】国函〔2024〕26号•【施行日期】2024.02.05•【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国务院关于《长江经济带—长江流域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国函〔2024〕26号自然资源部:你部关于报请批准《长江经济带—长江流域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自然资源部组织起草的《长江经济带—长江流域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国家级国土空间专项规划,是长江经济带—长江流域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从长江经济带整体性和长江流域系统性着眼,完善流域资源配置,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健全国土空间管控引导机制,形成多种功能优势互补的主体功能综合布局,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长江经济带—长江流域耕地保有量不低于59974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49845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80.66万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7.97万平方千米以内;用水总量不超过国家下达指标,其中2025年不超过2783.5亿立方米。
明确自然灾害风险重点防控区域,划定地质灾害、洪涝、森林防火等风险控制线,落实战略性矿产资源、历史文化保护等安全保障空间,全面锚固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
我国四大重点城市群演进及重要政策梳理
我国四大重点城市群演进及重要政策梳理城市群发展是从点轴驱动到网络驱动,从极化期到扩散期,从中心到外围,不断提升城镇发展规模,地域扩展趋于一体化。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亚太地区最具活力的经济区之一,是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南方地区对外开放的门户,辐射带动华南、华中和西南发展的龙头。
1994年,《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城市群规划》第一次提出“珠三角城市群”概念,建立“多核心结构”城市群目标和中东西“三大都市区”结构;到2004年,《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将区域中心调整为两主一副,提出“一脊三带五轴”区域空间结构;到2008年,《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三大城市群的多元化发展策略,为珠三角区域一体化提速提供了基础性条件并上升为国家战略。
到2015年,《珠江三角洲全域空间规划》,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发展,落实国家战略部署,充分衔接新型城镇化规划。
从第一次提出珠江三角城市群,这四次重要规划,打破行政界线构建区域,逐渐从碎化的区域到聚集城市群再到空间联动。
长三角城市群是"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地带,在中国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2008年,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目标开始;到2010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提出世界级城市群战略定位和“一核九带”的区域空间布局。
到2016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构建“一核五圈四带”网络化空间格局。
上海的中心地位经历确立到消失再到确立的过程,整个三角洲城市群也历经从停滞到再发展的过程,长三角地域扩张逐渐趋于一体化,城市群产业协同效应也在稳步推进。
京津冀城市群是中国北方经济的重要核心区,其定位是“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
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发布
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发布作者:来源:《财经界》2015年第05期国家发展改革委4月16日发布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这是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国家批复的第一个跨区域城市群规划,对于加快中部地区全面崛起、探索新型城镇化道路、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作为国家批复的第一个跨区域城市群规划,长江中游城市群未来发展受到高度关注。
在被纳入国家区域战略后,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和环鄱阳湖城市群未来将怎样进行一体化发展?如何破除行政区划障碍、创新协调区际利益关系的体制机制?产业、基础设施、生态文明、公共服务等方面有哪些重点任务?国家对城市群的发展设定了怎样的预期目标?围绕这些重要话题,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经济司负责人进行了详细解读。
规划提出长江中游城市群应着力推进城乡、产业、基础设施、生态文明、公共服务“五个协同发展”,积极探索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转型发展、合作发展新路径和新模式,努力将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成为长江经济带重要支撑、全国经济新增长极和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城市群。
同时,作为首个跨区域城市群,规划也提出在建立完善区域合作协调机制、区际利益分享机制、生态补偿机制、城乡统筹发展机制、统一市场体系等方面开展先行先试。
重要目标:成为中国经济新增长极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的特大型城市群,涉及湘鄂赣三省31个市,国土面积31.7万平方公里。
长江中游城市群山水相连、人文相亲,自古以来就有着特殊的文化渊源,经贸往来非常密切,具有发展成为跨区域特大型城市群的深厚基础。
但同时也要看到,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机制还有待完善,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不强,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不尽合理,环境污染问题较为突出,城乡区域发展不够平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任重道远。
因此,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发展、我国发展进入新常态、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大背景下,从国家层面和战略高度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正当其时、意义重大。
长江中游城市群:黄冈九江已试点小池“经济特区”
长江中游城市群:黄冈九江已试点小池“经济特区”把握昌九一体化新机遇放眼未来世界最大城市群跨省合作黄冈九江已先行试点联合发展小池“经济特区” 专家预言长江中游城市群将成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第四极4月8日,湖北省政府与中国社科院联合举办“长江论坛”,来自江西、湖南、湖北乃至四川、天津等地的学者、专家纵论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
《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近日已经国务院正式批复,这是继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之后的又一重磅政策,也给昌九一体化的我省区域发展战略带来了新机遇。
昌九将融入世界最大城市群“长江论坛”上,与会专家直言:“约31.7万平方公里土地,1.15亿人口,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世界上城市数量最多、面积最大、人口规模最多的城市群,将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之后,引领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第四极’。
”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匡迪认为,长江中游是长江经济带的关键,“中游畅,长江畅;中游通,长江通”。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魏后凯介绍,长江中游城市群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中期阶段,人均GDP超过6000美元,已越过5000美元的拐点,三个中心城市武汉、长沙、南昌已与沿海相差不大,但内部呈现二元结构,两极性明显。
“人均GDP最高的地方是最低地方的4.7倍”。
魏后凯预计,到2020年左右,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经济总量将可与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看齐中山装修公司编辑:biigu“长江中游城市群”最初是湘鄂赣三省联手谋求全国区域发展新增长极,以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等合作打造的国家规划重点地区,又称“中三角”。
2006年以来,中部三省一直在推动此事,南昌、九江两地也属于城市群中的重点城市,此次规划终获批复,意味着昌九将融入世界最大城市群。
九江是中游城市群重要节点《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要求,坚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强化武汉、长沙、南昌的中心城市地位,依托沿江、沪昆和京广、京九、二广等重点轴线,形成多中心、网络化发展格局,促进省际毗邻城市合作发展,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解读《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
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经济司负责人解读《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3月26日,国务院以国函〔2015〕62号文正式批复《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这是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出台后国家批复的第一个跨区域城市群规划。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印发了《规划》。
《规划》是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43号)关于“鼓励和支持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和环鄱阳湖城市群开展战略合作,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精神,由我委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江西、湖北、湖南三省共同编制的。
出台并组织实施《规划》,对于加快中部地区全面崛起、探索新型城镇化道路、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为全面理解《规划》编制背景、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推动《规划》组织实施,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经济司负责人就有关重大问题进行了解读。
一、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具备哪些基础和条件?答: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形成的特大型城市群,规划范围包括:湖北省武汉市、黄石市、鄂州市、黄冈市、孝感市、咸宁市、仙桃市、潜江市、天门市、襄阳市、宜昌市、荆州市、荆门市,湖南省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岳阳市、益阳市、常德市、衡阳市、娄底市,江西省南昌市、九江市、景德镇市、鹰潭市、新余市、宜春市、萍乡市、上饶市及抚州市、吉安市的部分县(区),国土面积约31.7万平方公里,201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万亿元,年末总人口1.21亿人,分别占全国的3.3%、8.8%和8.8%。
长江中游城市群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全方位深化改革开放和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区域,在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长江中游城市群山水相连、人文相亲,自古以来就有着特殊的文化渊源,经贸往来非常密切,具有发展成为跨区域特大型城市群的深厚基础。
未来5年长江经济带经济规模发展预测分析
未来5年长江经济带经济规模发展预测分析影响因素分析一、有利因素(一)政策明确长江经济带发展格局2016年6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印发。
纲要从规划背景、总体要求、大力保护长江生态环境、加快构建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努力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创新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保障措施等方面描绘了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纲领性文件。
《纲要》确立了长江经济带“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发展新格局:“一轴”是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作用,“两翼”分别指沪瑞和沪蓉南北两大运输通道,“三极”指的是长江三角洲、长江中游和成渝三个城市群,“多点”是指发挥三大城市群以外地级城市的支撑作用。
从不同区域来看,上游的四川、重庆已经联合签署深化合作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行动计划,并签署12项专项合作协议。
中游的湖南、湖北、江西也签署协议将在多项生态保护事项中加强合作。
下游长三角地区也将在科技创新、能源、交通等领域深入一体化发展。
(二)完善产业创新体系创新已成为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要将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作为推进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的首要任务。
一是统筹布局长江经济带产业创新体系。
结合产业基础和创新资源分布,建立各地区对重点产业链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应用的分工协作体系。
探索建立跨区域的共性关键技术有偿使用机制,推动流域内产业整体升级。
二是建设多层次的区域协同创新网络。
政府引导,联合各方创新主体,在重点行业和领域建设致力于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的国家和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填补基础研发和产业化应用之间的沟壑。
三是建立创新投资基金。
通过搭建技术与资本的结合平台,拓宽企业投资渠道,鼓励企业进行科技创新。
四是实施一批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和应用示范工程。
支持建设一批工业互联网示范企业和示范园区,突破在增材制造、智能机器人、新材料、航空航天等重点热点领域核心技术。
深析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创新发展深度解析
时期 我 国发 与 海域 统 筹 开发 的 大 国 土 观 , 极 具创新 性地提 出 了 “ 一 带 一 路 ”、京 津 冀协 同 发展 、长 江 经 济 带 三 大 战 略 。其 中 , 长 江 经 济 带这 一 重 大 区域 发展 战 略 ,与 经济 结构 调 整 、 产 业转 型 升 级 、新 型 城 镇 化 、生 态文 明建 设 等 密切 相 关 ,具 有 强 大 的联
肩 负着 重 塑 区域 经 济格 局 、支撑 经 济 转 型 升 级 、 推 动 区 域 协 调 发展 、 构
建 生 态文 明示 范带 的 重任 。
长 江 经 济 带 的 上 中下 游各 有 其 特 点和 战 略 意义 。长江 下 游 发展 较 早 , 经 济 已经接 近世 界 发达 地 区 , 但 新 贸 易规 则 、自由 贸 易协 定 等 来 自国 际
域 管理模 式 下 ,出现 了地 区差距增 大 、矛盾摩擦 增 多 、 缺乏 纵深合作 、
自然 环 境 恶化 等 弊 端 ,因 此 ,要促 进 区域 内 的 协 同 发展 ,必 须 强 化 各 城
市 ( 群 )间要 素的流动 、 职 能的分工互补和 生 态统 筹治理 , 从 而加 强区
域 整体 竞 争 力和 对 外 影响 力 。
响 , 一度较为 薄弱 , 但 其连 南通 北的天然枢 纽地位 、丰富的资源 禀赋和
巨大的市场 潜力 , 使 其 成 为 承 接 沿 海 地 区 产 业梯 度 转 移 的 热 点地 区和 我
长江中游城市群的荆州机遇
长江中游城市群的荆州机遇国家发改委正式发布《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确定长江中游城市群包括湖北、湖南和江西三省共31个市。
荆州跻身其中。
城市群是由不同等级城市及其腹地通过空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城市联合体。
城市群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生产要素逐步优化组合的产物,是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高级形态,也是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的标志之一。
长江中游城市群山水相连、人文相亲,自古以来就有着特殊的文化渊源,经贸往来密切。
长江中游城市群将是我国具有优越的区位条件、交通发达、产业具有相当基础、科技教育资源丰富的城市群之一,在我国未来空间开发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和意义。
通过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可以尽快培育形成长江经济带,打造成全国经济“第四极”。
跻身长江中游城市群,对荆州构建内通外联的综合运输体系,更好更快融入全国经济发展版图意义重大。
解读长江中游城市群根据国家发改委发布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确定长江中游城市群包括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共31个市。
作为国家批复的第一个跨区域城市群规划,涉及城乡统筹发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协同发展、生态文明共建、公共服务共享、深化开放合作等多个方面。
4月5日,《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已经国务院批复实施。
这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出台后,国家批复的首个跨区域城市群规划。
优势何在长江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具备五大合作基础长江中游城市群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全方位深化改革开放和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区域。
长江中游城市群各城市之间历史渊源深厚,具有发展成为跨区域特大型城市群的深厚基础;交通条件优越,基本形成了密集的立体化交通网络;经济实力较强,粮食生产优势明显,工业门类较为齐全;城镇化基础良好,2014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55%;合作交流密切,区域内跨省交流合作平台已达30多个。
乔润令:长江中游城市群将成热点
乔润令:长江中游城市群将成热点作者:暂无来源:《中国房地产业》 2014年第1期乔润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曾在国务院体改办小城镇中心从事中国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工作的组织、政策指导、国际合作等工作。
长期从事中国小城镇和城镇化的实证研究和政策研究。
不久前的全国城镇化工作会议之后,新一轮城镇化将呈现如下几个特点,需要特别注意:像过去那样疾风暴雨式的、大跃进式的指标化推进城镇化运动的时代已经过去;像过去那样圈地盖房,投资上项目的时代也已经不再;大规模农民进城可能也不会再出现了。
从现实角度讲,现在的农民已经出现分化,基本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根本不愿意进城的农民,像大城市周边以及东南沿海城市周边的农民,城市户口的含金量根本不吸引他们;第二,徘徊在城乡之间的农民,想进城分享城市公共服务但不愿意失去农村土地和宅基地;第三,已经进入城市的农民;第四,新生代农民工。
从政府角度来说,也不可能了。
这次户改的条件,方针,政策都已经非常清晰——分类指导,农民自愿,稳步推进。
所以说户改以后农民大规模进城现象重演可能性变小。
就城市而言,大规模外延扩张也已经结束。
大规模建城,房地产大规模开发都不会再发生。
因为城镇化已经转向以内涵为主,以质量为主,这个中央已经非常明确——先消化已经进城的农民工以及已经建设的大量空城。
从外延扩张转向内涵发展,从速度扩张转向质量发展,这是非常突出的特点。
城镇化会议这次明确地提出来不能“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就是讲全国3000 多个县,2 万多个镇,不能遍地都搞城镇化。
要按照主题功能区的规划,满足工业化发展条件的就发展城镇化,不满足条件的就继续种粮食,保护生态。
分类指导是这次宏观调控方向的一个重要变化。
必须转变过去的方式,全国到处一哄而上,是一场灾难。
要以改革为先,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城镇化更多的是改革的过程,结构调整的过程和内涵发展的过程。
从城镇化会议精神来看,建立几个机制是十分必要的,其一,城市建设资金的保障机制,以往以地生财的方式肯定要受到抑制。
加快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
加快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作者:陈丽媛来源:《江汉论坛》2015年第06期在国务院批复《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之际,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和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承办的“长江论坛”2015年4月8日在武汉东湖宾馆成功举办。
在论坛主题报告和专题报告会上,与会专家和领导就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的重大意义、面临的形势和问题、发展对策进行了深入探讨。
一、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意义重大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徐匡迪院士指出,城市发展到今天,竞争不是单个对单个,单体是无法崛起的,而是“群”对“群”。
城市群是近50年来大国城镇化的主要趋势,美、英、日、法等发达国家中单个巨型城市逐渐被各具特色的专业化、网络状城市群所取代。
2030年前中国城镇化的三大重点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通江达海、联结东中西的长江经济带。
长江中游城市群一旦在长三角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之间起到连接作用,并将市场统一起来,将形成带动超过1/5国土面积、约6亿人的发展新动力。
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认为长江中游城市群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支撑,是加快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的重要载体,是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湖北是长江流经里程最长、岸线资源最丰富的省份,在推进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中肩负重要责任,要借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的东风,按照建设“文化长江、生态长江、经济长江”的思路,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湖北段新一轮开放开发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培林指出,长江中游城市集群作为贯彻落实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具体化措施,为中部地区、特别是湘鄂赣三省加强合作,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提供操作平台,将显现出巨大的聚合带动效应。
湘鄂赣三省联手推进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发展正是因时顺势之举,对于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形成东、中、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局面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长江中游城市群工程机械布局正当时
长江中游城市群工程机械布局正当时
编者按:我国近来接连出台重量级区域规划。
在发布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的愿景与行动后,京津冀规划呼之欲出之时,长江中游特大城市群规划率先落子,规划背后蕴藏着大量商机,工程机械行业亦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日前批复同意《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
这是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出台后国家批复的第一个跨区域城市群规划,对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加快中部地区全面崛起、探索新型城镇化道路、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从《规划》中可以清晰地看到,长江中游城市群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与城镇化建设提出了重点布局,将带来一大批的水利、交通、城镇化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这对于工程机械行业来说,又是一剂令人振奋的强心针。
相信随着长江经济带基础设施建设的陆续展开以及各项战略规划的落地实施,工程机械将迎来更大利好,投资布局正当时。
挺进第四极布局正当时
从2013 年的《武汉共识》,到2014 年的《长沙宣言》,再到2015《规划》的出台,三年来,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正一步步从概念走向实践,区域经济一体化方向也在加速推进。
长江中游城市群以武汉、长沙、南昌为核心,分别形成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等3 大城市群,国土面积约31.7 万平方公里,1.15 亿人口,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世界上城市数量最多、面积最大、人口规模最多的城市群。
该区域2014 年的经济总量超过4.5 万亿元,位于长三。
《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获批,专家揭秘关于规划的五大热点问题 “中三角”,中国经济“第四极”
《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获批,专家揭秘关于规划的五大热点问题“中三角”,中国经济“第四极”
姚冬琴
【期刊名称】《中国经济周刊》
【年(卷),期】2015(0)14
【摘要】4月5日,国务院批复《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湖北的武汉城市圈、湖南的环长株潭城市群、江西的环鄱阳湖城市群自此成为“一个群里的朋友”。
国务院批复文件中指出。
该城市群的建设目标——成为长江经济带重要支撑、全
国经济新增长极和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城市群。
【总页数】4页(P50-53)
【关键词】城市群发展;长江中游;中国经济;规划;环鄱阳湖城市群;专家;三角;长株潭城市群
【作者】姚冬琴
【作者单位】<中国经济周刊>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99.276.4
【相关文献】
1.中国经济持续增长需要新的增长极——《第四增长极:崛起的长江中游城市群》
评介 [J], 徐长生
2.《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获批 [J], ;
3.长江中游城市群打造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 [J], 冯国栋;廖君;
4.长江中游美不胜收——长并中游城市群看向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 [J], 听月
5.“中三角”:巨龙腾飞今可待?——聚焦《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 [J], 袁业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务院关于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的批复
国务院关于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的批复
佚名
【期刊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年(卷),期】2015(0)11
【摘要】国函[2015]62号江西、湖北、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改革委:发展改革委《关于报送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送审稿)的请示》(发改地区[2014]3034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请认真组织实施。
【总页数】2页(P22-23)
【关键词】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原则同意;湖南省人民政府;长江经济带;城镇化道路;邓小平理论;一体化发展;新型城镇化;互利共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99.276.4
【相关文献】
1.清理整顿中介服务相关文件即将发布/国务院批准实施《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国务院启动半年专项行动清除涉企“任性”收费/食药监局发布『辣条』食用提示 [J],
2.国务院批准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 [J], ;
3.国务院批复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 [J], ;
4.国务院批准实施《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 [J], ;
5.国务院批复《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9%;总人口超过1亿人;去年经济总量超过4.5万亿元, 仅次于长三角、京津冀和珠三角——这三地用约4%的国 土面积产生出约1/3的GDP,被视作中国经济“前三极”。 早在2012年2月
,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已在武汉签署了《加快构建长 江中游城市集群合作框架协议》。《人民日报》当时报 道称,“中三角”的概念正式提出,名称呼应“长三角” 和“珠三角”。2015年4月8日,
的对手都有谁?继长三角、京津冀和珠三角之后,谁能 成为中国经济的“第四极”?多个地区曾经提出“争当 第四极”的目标。比如,2011年,国务院批复《成渝经 济区区域规划》,当时《重庆日报》
就曾刊文称成渝经济区要打造中国经济“第四极”。 “‘中三角’的竞争对手可能有成渝、山东半岛、辽宁 中南城市群等。但从发展情况看,‘中三角’成为‘第 四极’的可能性最大。”刘勇表示。而在魏
%,比京津冀低10%,比珠三角只低2%,并且,长江中游 城市群增长速度很快。“按照现在增长趋势预测,2015 年,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总量将超过珠三角,到2020年 将超过京津冀都市圈,仅
次于长三角。因此,有的学者提出,长江中游城市群不 是争‘第四极’,而应当是‘第三极’,或者‘第二 极’。但我觉得不能这么看,不能光看经济总量,应当 看到,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水平还比较低,
极。《江西日报》在规划批复次日即刊文称,正着手编 制出台《江西省贯彻落实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实施 方案》,结合江西实际,在薄弱环节上“发力”,在优 势领域中“用功”。此前,湖南省委书记
徐守盛也表示,长株潭城市群,要继续巩固和发挥核心 增长极作用,依托两型社会试验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 区两大平台,积极参与长江中游城市群合作与建设,努 力打造全省转型发展的先行区、示范区、
家中心城市;从长江经济带建设来看,下游的上海、上 游的重庆都是中心城市,武汉成为中心城市是有必要 的。”魏后凯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在他曾做过的学 术研究中,对长江中游城市群中的武汉、长
沙、南昌进行了综合经济实力的相对评价,如果武汉得 10分,长沙则得6.84分,南昌得4.83分。3个城市作为国 家中心城市备选都没问题,但武汉更优。热点问题5竞争 “第四极”,“中三角”
又是长江中游地区加快发展的现实之需”。中国社会科 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魏后凯,2011年就开 始研究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战略。他对《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表示,近年来国家先后在长江
下游地区批复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等多个区 域规划,上游批复了《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只有中 游没有批。“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把‘一带一 路’、京津冀、长江经济带列为‘三个支撑
后凯看来,其他可能的竞争对手,在面积、人口、经济 总量上,和长江中游城市群没法比。“长江中游城市群 的建设目标是‘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城市群’。我们预 计,到2020年,长三角、珠三角、京
津冀能够发展成为世界级城市群,到2030年,长江中游 城市群能进入这个行列,它们四个是一个级别的。”魏 后凯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按2012年经济总量计算, 长江中游城市群比长三角低48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长江中游城市群在人口、市 场、资源等多个方面,优势都很突出。陈耀认为,在区 域战略中,空间尺度越大,可操作性越弱,推进时间就 越长。“长江经济带覆盖东中西部11省
市,人口和生产总值超过全国的40%。宏大的战略实施起 来,还是要有具体的抓手。去年9月国务院出台关于长江 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后,中游城市群规划首先抛出来, 可见其是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中
引领区。事实上,三省在规划获批前,就已经在区域合 作上迈出步伐。据统计,三省已在产业、交通、科技、 文化、旅游、生态、公共服务等领域签订30多项合作协 议。魏后凯建议,当前长江中游城市群
建设有两个核心问题,一是大力推进一体化;二是形成 利益共享的长效机制。刘勇也提出,应当在交通物流、 产业分工协作、要素市场、社会政策、生态环境保护等 方面形成一体化。他建议,长江中游城市
4月5日,国务院批复《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湖 北的武汉城市圈、湖南的环长株潭城市群、江西的环鄱 阳湖城市群自此成为“一个群里的朋友”。国务院批复 文件中指出,该城市群的建设目标——
成为长江经济带重要支撑、全国经济新增长极和具有一 定国际影响的城市群。给长江中游城市群简单画个像就 更能理解它的重要性:面积约31.7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整 个日本面积的85%、德国面积的
热点问题2“中三角”一度为何变“中四角”,最后又回 归“中三角”?魏后凯介绍,关于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概 念、范围,学术界一直有争论。有人主张,以安徽省会 城市合肥为中心的江淮城市群也应纳入
其中。不过,当长江中游城市群盖头揭开,合肥未在其 列。很多人并不清楚,“中三角”曾经还有扩大为“中 四角”的一段经历。长江中游城市群最初是湖北、湖南、 江西三省联手提出。2011年4月和
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表态,希望与湘赣等地进一步加强 交流、深化合作,共建"中三角"、打造"第四极"。热点问 题1“中三角”为何此时获批?《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 划》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
2014—2020年)》出台后国家批复的第一个跨区域城市 群规划。首先获批,可见其在区域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 地位。事实上,该规划从2013年启动编制到获批,历时 三年,如果算上前期三省份
的互商、研讨,则历时五年之久。湖北是牵头编制规划 的省份。据《湖北日报》报道,湖北省发改委中部办有 关负责人透露,规划初稿三万多字,几经修改,于2014 年12月上报国务院审批。“规划没
有面面俱到,而是抓住重点领域,强调通过共推的项目 和事项,打破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推动一体化发 展。”该负责人表示。对于规划出台的背景,该负责人 认为,“既契合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
来想“脚踏两只船”。该人士透露,今年2月7日,武汉、 长沙、南昌、合肥四市党政一把手齐聚合肥,签署了 《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第三届会商会合肥纲要》, 提出加快实现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
加速挺进“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但此次国务院批复 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再次明确了界限。魏 后凯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不把安徽纳入,从理论上 是有道理的。首先,从地理空间上看,长
后,有学者提出,武汉应当发挥“龙头”作用。如果没 有“龙头”,可能会导致发展不聚焦、过于分散,从而 影响城市群的形成和竞争力。采访中,魏后凯、刘勇等 专家并不完全认同这种观点。刘勇认为,
合作也许比“争龙头”更重要。武汉的地理位置决定了 它的地位不可取代,但能否成为“龙头”还要在合作发 展中来看,还要靠实力匹配。魏后凯不提议武汉成为 “龙头”。“整个长江经济带,只有一个龙
群尝试向民间全面放开金融市场。此外,在土地市场也 可以有所突破,比如,在不触及所有权的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下,将土 地使用权永久化,可以抵押、可以转让,解决“小而散” 的问题,进行规模经营。“比如说,湖
北人号称九头鸟,敢想敢干,长江中游城市群当前有这 么好的政策,应当寻求改革、突破,对此我们寄予厚 望。”刘勇说。热点问题4武汉能成 “中三角”的 “带 头大哥”吗?长江中游城市群规划获批
划获批3天后,湖北省政府与中国社科院在武汉共同举办 了“长江论坛”。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在论坛上表示, 湖北是长江流经里程最长、岸线资源最丰富的省份,在 推进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
中肩负重要责任。下一步,将借国务院正式批复规划的 东风,按照建设“文化长江、生态长江、经济长江”的 思路,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湖北段新一轮开放开发和长 江中游城市群发展。江西的表现也同样积
头,就是上海,这是大家公认的,也是有实力的。”但 魏后凯也十分看好武汉在长江中游城市群中的重要功能 和地位,他提出,长江中游城市群要建设成为世界级城 市群,应该以武汉为主中心、长沙和南昌
为副中心,共同打造多中心、复合型极核。他同时支持 把武汉建设为国家中心城市。“目前全国共有5个国家中 心城市,分别为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和重庆。从全 国战略布局来看,整个中部地区没有国
7月,湖北省党政代表团分别考察湖南和江西,向两省倡 议共同构建长江中游城市群,得到湖南、江西两省积极 响应。2012年2月10日,三省正式签订《加快构建长江中 游城市集群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2012年12月28日,在江西九江召开的区域发展与改 革座谈会上,有关方面建议,把安徽也纳入长江中游城 市群。2013年,由于安徽省会合肥的加入,武汉、长沙、 南昌由“中三角”变为“
三角已有一定的合作基础。在刘勇看来,区域合作应当 是多方位、宽领域的,“脚踩几只船”是合理的。合肥 虽然没有进入长江中游城市群,但也不影响合肥与武汉、 长沙和南昌等地在区域层面的合作。比
如,近日,长沙、合肥、南昌、武汉四市共同成立“长 江中游城市群院前医疗急救联盟”,旨在提升长江中游 地域院前医疗急救整体水平。热点问题3“中三角”怎么 建设?4月8日,在长江中游城市群规
之重。下一步,在基础设施、交通、通讯、电力、能源 等方面,预计会有很大的投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第一研究室主任刘勇在接受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还提到,长
江中游城市群获批,除了有推进新型城镇化、缩小区域 发展差距的需要,还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经济进入 新常态,要避免经济增长过度下滑,要稳增长,‘中三 角’对培养新的增长点起到很大作用。”
带’,对长江经济带空前重视,长江中游城市群获批时 机刚好。”魏后凯说。“李克强总理曾用‘下围棋’来 比喻区域发展。改革开放30多年,先从‘金角银边’开 始。会下围棋的人都知道,‘金角银边
’是比较容易做活的。现在沿海地区发展充分了,下一 个阶段就要‘决战中部’,使中部地区成为一个新的增 长极。”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 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耀对《
江中游是指湖北宜昌至江西湖口一带,安徽处于长江下 游。更重要的是,在四省范围内,武汉、长沙、南昌三 个中心城市之间,以及鄂湘赣三省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 强度,要远大于与合肥和安徽其他城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