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八年级下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的证明》全章复习与巩固--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提高)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重难点突破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三角形的证明》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学习目标】1.经历回顾与思考的过程,深刻理解和掌握定理的探索和证明.2.结合具体实例感悟证明的思路和方法,能运用综合、分析的方法解决有关问题.3.能正确运用尺规作图的基本方法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和角的平分线,以及绘制特殊三角形.【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一、等腰三角形1.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及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也相等.判定:SSS、SAS、ASA、AAS、HL.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性质及推论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判定: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角对等边)推论: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即“三线合一”)3.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定理性质定理: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都满足“三线合一”的性质;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3条对称轴.判定定理: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4.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边的性质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要点诠释:等边三角形是中考中常考的知识点,并且有关它的计算也很常见,因此对于等边三角形的特殊数据要熟记于心,不如边长为a 的等边三角形他的高是2a ,面积是24;含有30°的直角三角形揭示了三角形中边与角的关系,打破了以往那种只有角或边的关系,同时也为我们学习三角函数奠定了基础.要点二、直角三角形1.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命题与逆命题命题包括题设和结论两部分;逆命题是将原命题的题设和结论交换位置得到的;正确的逆命题就是逆定理.3.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定理: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 )要点诠释:①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在语言叙述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能说成“两条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应该说成“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②直角三角形的全等判定方法,还有SSS,SAS,ASA,AAS,一共有5种判定方法. 要点三、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判定: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2.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3.如何用尺规作图法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以线段的两个端点A 、B 为圆心,以大于12AB 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M 、N ;作直线MN ,则直线MN 就是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要点诠释:①注意区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注意二者的应用范围;②利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定理可解决两条线段的和距离最短问题.要点四、角平分线1.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定理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判定:在一个角的内部,且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2.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性质: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条边的距离相等.3.如何用尺规作图法作出角平分线要点诠释:①注意区分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注意二者的应用范围;②几何语言的表述,这也是证明线段相等的一种重要的方法.遇到角平分线时,要构造全等三角形.【典型例题】类型一、能证明它们么1. 如图,△ACD 和△BCE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D=∠BCE=90°,AE 交CD 于点F ,BD 分别交CE 、AE 于点G 、H .试猜测线段AE 和BD 的数量和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思路点拨】由条件可知CD=AC ,BC=CE ,且可求得∠ACE=∠DCB ,所以△ACE ≌△DCB ,即AE=BD ,∠CAE=∠CDB ;又因为对顶角∠AFC=∠DFH ,所以∠DHF=∠ACD=90°,即AE ⊥BD .【答案与解析】猜测AE=BD ,AE ⊥BD ;理由如下:∵∠ACD=∠BCE=90°,∴∠ACD+∠DCE=∠BCE+∠DCE ,即∠ACE=∠DCB ,又∵△ACD 和△BCE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CD ,CE=CB ,∵在△ACE 与△DCB 中,,AC DC ACE DCB EC BC =⎧⎪∠=∠⎨⎪=⎩∴△ACE ≌△DCB (SAS ),∴AE=BD , ∠CAE=∠CDB ;∵∠AFC=∠DFH ,∠FAC+∠AFC=90°,∴∠DHF=∠ACD=90°,∴AE ⊥BD .故线段AE 和BD 的数量相等,位置是垂直关系.【总结升华】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涉及到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对顶角的性质等知识点.举一反三:【变式】将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ABC 和DBE 按图1方式摆放,其中∠ACB=∠DEB=90°,∠A=∠D=30°,点E落在AB上,DE所在直线交AC所在直线于点F.(1)求证:AF+EF=DE;(2)若将图1中的△DBE绕点B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角α,且0°<α<60°,其它条件不变,请在图2中画出变换后的图形,并直接写出你在(1)中猜想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3)若将图1中的△DBE绕点B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角β,且60°<β<180°,其它条件不变,如图3.你认为(1)中猜想的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写出证明过程;若不成立,请写出AF、EF与DE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答案】(1)证明:连接BF(如下图1),∵△ABC≌△DBE(已知),∴BC=BE,AC=DE.∵∠ACB=∠DEB=90°,∴∠BCF=∠BEF=90°.∵BF=BF,∴Rt△BFC≌Rt△BFE.∴CF=EF.又∵AF+CF=AC,∴AF+EF=DE.(2)解:画出正确图形如图2.(1)中的结论AF+EF=DE仍然成立;(3)证明:连接BF ,∵△ABC ≌△DBE ,∴BC=BE ,∵∠ACB=∠DEB =90°,∴△BCF 和△BEF 是直角三角形,在Rt △BCF 和Rt △BEF 中,,BC BE BF BF=⎧⎨=⎩ ∴△BCF ≌△BEF ,∴CF=EF ;∵△ABC ≌△DBE ,∴AC=DE ,∴AF=AC+FC=DE+EF .类型二、直角三角形2. 下列说法正确的说法个数是( )①两个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②斜边及一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③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④一条直角边和另一条直角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A.1B.2C.3D.4【思路点拨】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及“HL”定理,判断即可;【答案】C.【解析】A 、三个角相等,只能判定相似;故本选项错误;B 、斜边及一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符合两三角形的判定定理“AAS”;故本选项正确;C 、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符合两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AS”;故本选项正确;D、一条直角边和另一条直角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首先根据“HL”定理,可判断两个小直角三角形全等,可得另条直角边相等,然后,根据“SAS”,可判断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故本选项正确;所以,正确的说法个数是3个.故选C.【总结升华】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都适合它,同时,直角三角形有它的特殊性,作为“HL”公理就是直角三角形独有的判定方法,使用时应该抓住“直角”这个隐含的已知条件.3.(2016•南开区一模)问题背景:在△ABC中,AB、BC、AC三边的长分别为、、,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小辉同学在解答这道题时,先建立一个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再在网格中画出格点△ABC(即△ABC三个顶点都在小正方形的顶点处),如图所示.这样不需求△ABC的高,而借用网格就能计算出它的面积.(1)请你将△ABC的面积直接填写在横线上;(2)若△ABC三边的长分别为、、2(m>0,n>0,且m ≠n),运用构图法可求出这三角形的面积为.【思路点拨】(1)是直角边长为1,2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是直角边长为1,3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是直角边长为2,3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把它整理为一个矩形的面积减去三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2)结合(1)易得此三角形的三边分别是直角边长为m,4n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直角边长为3m,2n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直角边长为2m,2n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同样把它整理为一个矩形的面积减去三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可得.【答案与解析】解:(1)S△ABC=3×3﹣×1×2﹣×2×3﹣×1×3=;(2)构造△ABC如图所示,S△ABC=3m×4n﹣×m×4n﹣×3m×2n﹣×2m×2n=5mn.故答案为:(1)3;(2)5mn.【总结升华】此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应用,利用了数形结合的思想,通过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解是解题关键,关键是结合网格用矩形及容易求得面积的直角三角形表示出所求三角形的面积进行解答.类型三、线段垂直平分线4. 如图,在锐角△ABC中,AD、CE分别是BC、AB边上的高,AD、CE相交于F,BF的中点为P,AC的中点为Q,连接PQ、DE.(1)求证:直线PQ是线段DE的垂直平分线;(2)如果△ABC是钝角三角形,∠BAC>90°,那么上述结论是否成立?请按钝角三角形改写原题,画出相应的图形,并给予必要的说明.【思路点拨】(1)只需证明点P、Q都在线段DE的垂直平分线上即可.即证P、Q分别到D、E的距离相等.故连接PD、PE、QD、QE,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证;(2)根据题意,画出图形;结合图形,改写原题.【答案与解析】(1)证明:连接PD、PE、QD、QE.∵CE⊥AB,P是BF的中点,∴△BEF是直角三角形,且PE是Rt△BEF斜边的中线,∴PE=12 BF.又∵AD⊥BC,∴△BDF是直角三角形,且PD是Rt△BDF斜边的中线,∴PD=12BF=PE,∴点P在线段DE的垂直平分线上.同理可证,QD、QE分别是Rt△ADC和Rt△AEC斜边上的中线,∴QD=12AC=QE,∴点Q也在线段DE的垂直平分线上.∴直线PQ垂直平分线段DE.(2)当△ABC为钝角三角形时,(1)中的结论仍成立.如图,△ABC是钝角三角形,∠BAC>90°.原题改写为:如图,在钝角△ABC中,AD、CE分别是BC、AB边上的高,DA与CE的延长线交于点F,BF的中点为P,AC的中点为Q,连接PQ、DE.求证:直线PQ垂直且平分线段DE.证明:连接PD,PE,QD,QE,则PD、PE分别是Rt△BDF和Rt△BEF的中线,∴PD=12BF,PE=12BF,∴PD=PE,点P在线段DE的垂直平分线上.同理可证QD=QE,∴点Q在线段DE的垂直平分线上.∴直线PQ垂直平分线段DE.【总结升华】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和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等知识点,图形较复杂,有一定综合性,但难度不是很大.举一反三:【变式】在△ABC中,AB=AC,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N,交BC的延长线于M,∠A=40度.(1)求∠M的度数;(2)若将∠A的度数改为80°,其余条件不变,再求∠M的大小;(3)你发现了怎样的规律?试证明;(4)将(1)中的∠A改为钝角,(3)中的规律仍成立吗?若不成立,应怎样修改.【答案】(1)∵∠B=12(180°-∠A)=70°∴∠M=20°(2)同理得∠M=40°(3)规律是:∠M的大小为∠A大小的一半,证明:设∠A=α,则有∠B=12(180°-α)∠M=90°-12(180°-α)=12α.(4)不成立.此时上述规律为:等腰三角形一腰的垂直平分线与底边相交所成的锐角等于顶角的一半.类型四、角平分线5. 如图,△ABC中,∠A=60°,∠ACB的平分线CD和∠ABC的平分线BE交于点G.求证:GE=GD.【思路点拨】连接AG,过点G作GM⊥AB于M,GN⊥AC于N,GF⊥BC于F.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及逆定理可得GN=GM=GF,AG是∠CAB的平分线;在四边形AMGN中,易得∠NGM=180°-60°=120°;在△BCG中,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CGB=120°,即∠EGD=120°,∴∠EGN=∠DGM,证明Rt△EGN≌Rt△DGM(AAS)即可得证GE=GM.【答案与解析】解:连接AG,过点G作GM⊥AB于M,GN⊥AC于N,GF⊥BC于F.∵∠A=60°,∴∠ACB+∠ABC=120°,∵CD,BE是角平分线,∴∠BCG+∠CBG=120°÷2=60°,∴∠CGB=∠EGD=120°,∵G是∠ACB平分线上一点,∴GN=GF,同理,GF=GM,∴GN=GM,∴AG是∠CAB的平分线,∴∠GAM=∠GAN=30°,∴∠NGM=∠NGA+∠AGM=60°+60°=120°,∴∠EGD=∠NGM=120°,∴∠EGN=∠DGM,又∵GN=GM,∴Rt△EGN≌Rt△DGM(AAS),∴GE=GD.【总结升华】此题综合考查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的内角和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点,难度较大,作辅助线很关键.举一反三:【变式】(2015春•澧县期末)如图:在△ABC中,∠C=90°AD是∠BAC的平分线,DE⊥AB 于E,F在AC上,BD=DF;证明:(1)CF=EB.(2)AB=AF+2EB.【答案】证明:(1)∵AD是∠BAC的平分线,DE⊥AB,DC⊥AC,∴DE=DC,∵在Rt△DCF和Rt△DEB中,∴Rt△CDF≌Rt△EBD(HL).∴CF=EB;(2)∵AD是∠BAC的平分线,DE⊥AB,DC⊥AC,∴CD=DE.在△ADC与△ADE中,∵精品文档用心整理∴△ADC≌△ADE(HL),∴AC=AE,∴AB=AE+BE=AC+EB=AF+CF+EB=AF+2EB.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 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 等腰三角形(第4课时)
课堂小结
等腰三角形 的拓展
等边三角形 的判定
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特殊的直角三 角形的性质
在直角三角形中, 如果有一个锐角等于30°,那 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探究新知
方法总结 选用等边三角形判定方法的技巧 (1)如果已知三边关系,则选用等边三角形定义来判定. (2)若已知三角关系,则选用三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 角形来判定. (3)若已知是等腰三角形,则选用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 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来判定.
巩固练习
变式训练
在△ABC中,∠A=60°,要使△ABC是等边三角形, 则需添加的一个条件是 AB=AC或∠B=∠C .
证明:∵△ABC为等边三角形, ∴∠BAC=∠ABC=60°,AB=AC=BC, ∴∠EAF=∠EBD=120°, ∵BE=CD,∴BE+AB=BC+CD,即AE=BD,
课堂检测
BE = AF, 在△AEF和△BDE中, ∠EBD =∠EAF, ∴△AEF≌△BDE(SASB),D∴=EFA=EE,D,
证明:∵AD∥BC,∠A=120°,∴∠A+∠ABC=180°. 即∠ABC=180°-∠A=180°-120°=60°, ∴∠ABD=∠DBC=30°. ∴△BDC是直角三角形(∠又BD∵C∠=9C0=°60).°, 又∵CD=4 cm,∴BC=2CD=2×4=8(cm).
课堂检测
拓广探索题
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点D,E,F分别在BC,AB,CA边延 长线上,且BE=AF=CD. 求证:△DEF是等边三角形.
2022年必考点解析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难点解析试题(无超纲)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难点解析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数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 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如图,在△AAA 中,90C ∠=︒,AB 的垂直平分线DE 交AC 于点D ,垂足为E ,若30A ∠=︒,2cm CD =,则AC 的长为( )A .2cmB .4cmC .5cmD .6cm2、下列条件:①222b c a =-;②C A B ∠=∠-∠;③111::::345a b c =;④::3:4:5A B C ∠∠∠=,能判定ABC 是直角三角形的有( )A .4个B .3个C .2个D .1个3、如图,Rt△ABC 中,∠C =90°,利用尺规在BC ,BA 上分别截取BE ,BD ,使BE =BD ;分别以D ,E 为圆心、以大于12DE 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在∠CBA 内交于点F ;作射线BF 交AC 于点G .若CG =1,P 为AB 上一动点,则GP 的最小值为( )A .无法确定B .12C .1D .24、已知等腰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为3和7,则此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A .10B .15C .17D .195、如图,AB DF ∥,AC CE ⊥于点C ,BC 与DF 交于点E ,若20A ∠=︒,则CED ∠等于( )A .20°B .50°C .70°D .110°6、下列事件中,属于必然事件的是( )A .13人中至少有2个人生日在同月B .任意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落地后正面朝上C .从一副扑克牌中随机抽取一张,抽到的是红桃AD .以长度分别是3cm ,4cm ,6cm 的线段为三角形三边,能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7、如图,△ABC 中,90C ∠=︒,∠CAB 的角平分线AD 交BC 于D ,DE AB ⊥于E ,2cm DE =,且4cm DB =,则BC 的长是( )A .6cmB .4cmC .10cmD .以上都不对8、如图所示,C 为线段AE 上一动点(不与点A ,E 重合),在AE 同侧分别作正ABC 和正CDE △,AD 与BE 交于点O ,AD 与BC 交于点P ,BE 与CD 交于点Q ,连接PQ .以下四个结论:①ACD BCE ≅△△;②AD BE =;③60AOB ∠=︒;④CPQ 是等边三角形.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9、如图,在△AAA 中, ∠AAA 和∠AAA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A ,过点A 作AA ∥AA 交AA 于A ,交AA 于A ,过点A 作AA ⊥AA 于A ,下列四个结论:①AA =AA +AA ;② 1902BOC A ∠=+∠; ③点A 到△AAA 各边的距离相等;④设AA =A , AE AF n +=,则A AAAA =AA .其中正确的结论个数是(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10、有下列说法:①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②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与顶角互余;③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是它的对称轴;④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相等.其中正确的说法有( )个.A .1B .2C .3D .4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1、如图,△AAA 中,AB AC ⊥,AD BC ⊥于D ,30B ∠=︒,则:ADC BDA S S =△△__________________;2、以线段MN 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的顶角顶点的轨迹是 _____.3、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 中,AB =M 为边BC 的中点,点N 为边AB 上的任意一点(不与点A ,B 重合),将△BMN 沿直线MN 折叠,若点B 的对应点B '恰好落在等边三角形ABC 的边上,则BN 的长为______.4、如图,在△ABC 中,AB 的垂直平分线EF 交BC 于点E ,交AB 于点F ,D 为线段CE 的中点,BE =AC .∠BAC =75°,则∠B 的度数为_______.5、若一条长为24cm 的细线能围成一边长等于9cm 的等腰三角形,则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_____cm .1、如图,△AAA 是等边三角形,D 点是BC 上一点,2BD CD ,AA ⊥AA 于点E ,CE 交AD 于点P .求∠AAA 的度数.2、针对于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这条性质,老师带领同学们做了进一步的猜想和证明,提问:如果一个三角形中,一个角的平分线和它所对的边的中线重合,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已知:在△ABC 中,AD 平分∠CAB ,交BC 边于点 D ,且CD =BD ,求证:AB =AC .以下是甲、乙两位同学的作法.甲:根据角平分线和中线的性质分别能得出一组角等和一组边等,再加一组公共边,可证△ACD ≌△ABD ,所以这个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乙:延长AD 到E ,使DE =AD ,连接BE ,可证△ACD ≌△EBD ,依据已知条件可推出AB =AC ,所以这个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1)对于甲、乙两人的作法,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两人都正确B .甲正确,乙错误C .甲错误,乙正确(2)选择一种你认为正确的作法,并证明.3、教材呈现:如图是华师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94页的部分内容.请根据教材中的分析.(1)结合图①,写出“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质定理”完整的证明过程.(2)定理应用:如图②,在△AAA中,AA=AA,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N,交AC于M.连接MB,若AB=8cm,△AAA的周长是14cm.①求BC的长;②点P是直线MN上一动点,在运动的过程中,由P,B,C构成的△AAA的周长是否存在最小值?若存在,标出点P的位置,并求△AAA的周长最小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4、在△ABC中,AB=AC,点D是直线BC上一点(不与B、C重合),以AD为一边在AD的右侧作△ADE,使AD=AE,∠DAE=∠BAC,连接CE.(1)如图1,当点D在线段BC上,如果∠BAC=90°,则∠BCE= 度;(2)设∠AAA=A,∠AAA=A.①如图2,当点在线段BC上移动,则A,A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②当点在直线BC上(线段BC之外)移动,则A,A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你的结论.5、(1)我们把两个面积相等但不全等的三角形叫做“偏等积三角形”,如图1,△AAA中,AA=7,AA=9,AA=10,P为AA上一点,当AA=_______时,△AAA与△AAA是偏等积三角形;(2)如图2,四边形AAAA 是一片绿色花园,△AAA 、△AAA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AA =∠AAA =90°(0<∠AAA <90°).①△AAA 与△AAA 是偏等积三角形吗?请说明理由;②已知AA =60A ,△AAA 的面积为2100m 2.如图3,计划修建一条经过点C 的笔直的小路AA ,F 在BE 边上,AA 的延长线经过AA 中点G .若小路每米造价600元,请计算修建小路的总造价.-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D【分析】由题意知AD BD =,30DBA A CBD ∠=∠=∠=︒,24AD BD CD ===,AC CD DA =+可求出AC 的值.【详解】解:由题意知AD BD =30DBA A CBD ∴∠=∠=∠=︒在Rt BCD 中30CBD ∠=︒24BD CD AD ∴=== 又 AC CD DA =+6AC ∴=故选D .【点睛】本题考察了垂直平分线的性质,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在于灵活运用垂直平分线与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2、C【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以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解:①222b c a =-即222+=a b c ,△ABC 是直角三角形,故①符合题意;②∵∠A +∠B +∠C =180°,∠C =∠A −∠B ,∴∠A +∠B +∠A −∠B =180°,即∠A =90°,∴△ABC 是直角三角形,故②符合题意; ③∵111::::345a b c =,设a =3k,b =4k ,c =5k , 则222543k k k ⎛⎫⎛⎫⎛⎫+≠ ⎪ ⎪ ⎪⎝⎭⎝⎭⎝⎭, ∴△ABC 不是直角三角形,故③不合题意;④∵::3:4:5A B C ∠∠∠=,∴∠C =5345++×180°=75°,故不是直角三角形;故④不合题意. 综上,符合题意的有①②,共2个,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①如果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②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a ,b ,c 满足a 2+b 2=c 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3、C【分析】如图,过点G作GH⊥AB于H.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证明GH=GC=1,利用垂线段最短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如图,过点G作GH⊥AB于H.由作图可知,GB平分∠ABC,∵GH⊥BA,GC⊥BC,∴GH=GC=1,根据垂线段最短可知,GP的最小值为1,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垂线段最短,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尺规作图作角平分线,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4、C【分析】等腰三角形两边的长为3和7,具体哪条是底边,哪条是腰没有明确说明,因此要分两种情况讨论.【详解】解:①当腰是3,底边是7时,3+3<7,不满足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因此舍去.②当底边是3,腰长是7时,3+7>7,能构成三角形,则其周长=3+7+7=17.【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题时注意:若没有明确腰和底边,则一定要分类进行讨论,还应验证各种情况是否能构成三角形,这是解题的关键.5、C【分析】由AC CE ⊥与20A ∠=︒,即可求得ABC ∠的度数,又由AB DF ∥,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即可求得CED ∠的度数.【详解】解:∵AC CE ⊥,∴90C ∠=︒,∵20A ∠=︒,∴70ABC ∠=︒,∵AB DF ∥,∴70CED ABC ∠=∠=︒.故选:C .【点睛】题目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与垂直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是解题关键.6、A【分析】根据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的定义来区分判断即可,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统称确定性事件;必然事件:在一定条件下,一定会发生的事件称为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在一定条件下,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称为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称为随机事件.解:A. 13人中至少有2个人生日在同月,是必然事件,故该选项符合题意;B. 任意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落地后正面朝上,是随机事件,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 从一副扑克牌中随机抽取一张,抽到的是红桃A ,是随机事件,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 因为2222223425,636,346+==+≠,则以长度分别是3cm ,4cm ,6cm 的线段为三角形三边,能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是不可能事件,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的定义,熟悉定义是解题的关键.7、A【分析】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得CD =DE =2,等量代换后求出BC 的长.【详解】解:∵AD 平分∠CAB ,DE ⊥AB 于E ,∠C =90°,∴CD =DE =2,又∵4cm DB =,∴BC =BD +CD =4+2=6(cm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角平分线的性质的应用,熟练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等量代换是解题关键.8、A【分析】由已知条件运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到三角形全等,进而得到更多结论,然后运用排除法,对各个结论进行验证从而确定最后的答案.【详解】解:ABC ∆和CDE ∆是正三角形,AC BC ∴=,CD CE =,60ACB DCE ∠=∠=︒,ACD ACB BCD ∠=∠+∠,BCE DCE BCD ∠=∠+∠,ACD BCE ∠∠∴=,()ADC BEC SAS ∴∆≅∆,故①正确,AD BE ∴=,故②正确;ADC BEC ∆≅∆,ADC BEC ∠∠∴=,60AOB DAE AEO DAE ADC DCE ∴∠=∠+∠=∠+∠=∠=︒,故③正确;CD CE =,60DCP ECQ ∠=∠=︒,ADC BEC ∠∠=,()CDP CEQ ASA ∴∆≅∆.CP CQ ∴=,60CPQ CQP ∴∠=∠=︒,CPQ ∴∆是等边三角形,故④正确;故选:A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9、C【分析】根据∠ABC和∠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和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可得1902BOC A∠=+∠;再由∠ABC和∠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和EF∥BC,可得∠EOB=∠OBE,∠FOC=∠OCF,从而得到BE=OE,CF=OF,进而得到EF BE CF=+;过点O作OM⊥AB于M,作ON⊥BC于N,连接OA,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可得点O到ABC各边的距离相等;又由AE+AF=n,可得S△AEF=S△AOE+S△AOF=12mn,即可求解.【详解】解:在△ABC中,∠ABC和∠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OBC=12∠ABC,∠OCB=12∠ACB,∵∠ABC+∠ACB=180°-∠A,∴∠OBC+∠OCB=12(∠ABC+∠ACB)=90°-12∠A∴∠BOC=180°-(∠OBC+∠OCB)=90°+12∠A,故②正确;在△ABC中,∠ABC和∠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OBC=∠OBE,∠OCB=∠OCF,∵EF∥BC,∴∠OBC=∠EOB,∠OCB=∠FOC,∴∠EOB=∠OBE,∠FOC=∠OCF,∴BE=OE,CF=OF,∴EF=OE+OF=BE+CF,故①正确;过点O作OM⊥AB于M,作ON⊥BC于N,连接OA,又∵在△ABC中,∠ABC和∠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ON=OD=OM=m,即点O到△ABC各边的距离相等,故③正确;∵AE+AF=n,∴S△AEF=S△AOE+S△AOF=12AE×OM+12AF×OD=12OD×(AE+AF)=12mn,故④错误;综上所述,正确的结论有3个.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熟练掌握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是解题的关键.10、B【分析】根据轴对称的性质,轴对称图形的概念,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判断即可.【详解】解:①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说法正确;②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与底角互余,原说法错误;③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在它的对称轴上,原说法错误;④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相等,说法正确.综上,正确的有①④,共2个,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的性质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掌握轴对称的性质,轴对称图形的概念,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1:3【分析】利用30度角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即可得出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之比.【详解】∵AB AC ⊥,AD BC ⊥,30B ∠=︒∴30B DAC ∠=∠=︒∴Rt CAD ∆中, 2AC CD =Rt ABC ∆中, 2BC AC =∴ 4BC CD =∴ 3BD CD =∴::1:3ADC BDA S S CD BD ==△△故答案为:1:3.【点睛】本题考查30°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两次使用30度角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时解题的关键.2、线段MN 的垂直平分线(线段MN 的中点除外)【分析】满足△MNC 以线段MN 为底边且CM =CN ,根据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判定得到点C 在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上,除去与MN 的交点(交点不满足三角形的条件).【详解】解:∵△MNC 以线段MN 为底边,CM =CN ,∴点C 在线段MN 的垂直平分线上,除去与MN 的交点(交点不满足三角形的条件),∴以线段MN 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的顶点C 的轨迹是:线段MN 的垂直平分线(线段MN 的中点除外).故答案为:线段MN 的垂直平分线(线段MN 的中点除外).【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垂直平分线的判定,解题的关键是熟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定理.3【分析】如图1,当点B 关于直线MN 的对称点B '恰好落在等边三角形ABC 的边AB 上时,于是得到MN ⊥AB ,BN =B ′N ,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C =BC ,∠ABC =60°,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和30°角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N =12BM 2,当点B 关于直线MN 的对称点B '恰好落在等边三角形ABC 的边AC 上时,则MN ⊥BB ′,四边形BMB ′N 是菱形,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解:如图1,当点B 关于直线MN 的对称点B '恰好落在等边三角形ABC 的边AB 上时,则MN ⊥AB ,BN =B ′N ,∵△ABC 是等边三角形,∴AB =AC =BC ,∠ABC =60°,∴906030BMN ∠=︒-︒=︒,∵点M 为边BC 的中点,∴BM =12BC =12AB∵在直角三角形BMN 中,30∠=︒BMN ,∴BN =12BM 如图2,当点B 关于直线MN 的对称点B '恰好落在等边三角形ABC 的边AC 上时,则MN ⊥BB ′,BM B M '=,∵BM CM =,∴B M CM '=,∵60C ∠=°,∴三角形B MC '是等边三角形,∴60B MC ABC '∠=︒=∠,∴AB B M '∥∵60ABC NB M '∠=∠=︒∴NB M B MC ''∠=∠∴NB BC '∥∴四边形BMB ′N 是平行四边形,又∵BM B M '=,∴平行四边形BMB ′N 是菱形,∵∠ABC =60°,点M 为边BC 的中点,∴BN =BM =12BC =12AB【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菱形的判定和性质,分类讨论是解题的关键.4、35°【分析】连接AE ,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EAB EBA ∠=∠,EAD CAD ∠=∠,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外角性质建立二元次一次方程组,解方程组求解即可【详解】解:如图,连接AEAB 的垂直平分线EF 交BC 于点E ,EA EB ∴=EAB EBA ∴∠=∠BE =AC .EA EC ∴=又D 为线段CE 的中点EAD CAD ∴∠=∠,AD EC ⊥设EAB EBA ∠=∠α=,EAD CAD ∠=∠=β则2AED α∠=∠BAC =75°,∴275αβ+=︒①AD EC ⊥2=90αβ∴+︒②联立①②2752=90αβαβ+=︒⎧⎨+︒⎩,解得3520αβ=︒⎧⎨=︒⎩即∠B 的度数为35︒故答案为:35︒【点睛】本题考查了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三线合一,三角形外角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5、9或7.5或9【分析】分9是底边和腰长两种情况,分别列出方程,求解即可得到结果.【详解】解:若9cm 为底时,腰长应该是12(24-9)=7.5cm ,故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7.5cm 、7.5cm 、9cm ,∵7.5+7.5=15>9,故能围成等腰三角形;若9cm 为腰时,底边长应该是24-9×2=6,故三角形的三边为9cm 、9cm 、6cm ,∵6+9=15>9,∴以9cm 、9cm 、6cm 为三边能围成三角形,综上所述,腰长是9cm 或7.5cm ,故答案为:9或7.5.【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周长,掌握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1、60APE ∠=︒【分析】由题意易得60ABC ACB ∠=∠=︒,AB AC BC ==,则有30BDE ∠=︒,然后可得BE CD =,进而可证BEC CDA ≌,则有BCE =∠∠CAD ,最后问题可求解.【详解】解:∵ABC 是等边三角形,∴60ABC ACB ∠=∠=︒,AB AC BC ==,∵DE AB ⊥,∴90DEB ∠=︒,∴30BDE ∠=︒,∴2BD BE =,∵2BD CD =,∴BE CD =,∴BEC CDA ≌(SAS ),∴BCE =∠∠CAD ,∵,60APE PAC ACP ACB DAC ACP ∠=∠+∠∠=∠+∠=︒,∴60APE AC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含30度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熟练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含30度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是解题的关键.2、(1)C ;(2)见解析【分析】(1)甲同学证明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没有边边角的判定,故错误,而乙的证明则正确,因此可作出判断;(2)按照乙的分析方法进行即可.【详解】(1)甲同学证明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边边角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故错误,而乙的证明则正确,故选C ;(2)依据题意,延长AD 至E ,使DE =AD ,连接BE ,如图.∵D 为BC 中点.∴BD CD =.在△CAD 和△BED 中DE AD ADC EDB BD CD =⎧⎪∠=∠⎨⎪=⎩∴△CAD ≌△BED (SAS ).∴DAC E ∠=∠,BE AC =∵AD 平分∠BAC ,∴BAD CAD ∠=∠∴DAB E ∠=∠∴BE AB =∴AB =AC∴△ABC 为等腰三角形【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关键是构造辅助线得到全等三角形.3、(1)见解析;(2)①6cm;②存在,图见解析,14cm【分析】(1)根据MN AB ⊥,可得90ACP BCP ∠=∠=︒,从而证得△ACP ≌△BCP ,即可求证;(2)①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可得MB =MA ,再由△MBC 的周长是14cm ,可得AC +BC =14cm ,即可求解;②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可得PB =PA ,从而得到PB +CP =PA +PC ≥AC ,进而得到当点P 与点M 重合时,PB CP +的值最小,即可求解.【详解】(1)证明:∵MN AB ⊥,∴90ACP BCP ∠=∠=︒,在△ACP 与△BCP 中,AC BC ACP BCP PC PC =⎧⎪∠=∠⎨⎪=⎩, ∴△ACP ≌△BCP ,∴PA =PB ;(2)①∵MN 垂直平分AB .∴MB =MA ,又∵△MBC 的周长是14cm ,∴AC +BC =14cm ,∵AC =AB =8cm ,∴BC =6cm .②如图,当点P 与点M 重合时,PB CP +的值最小,∵MN 垂直平分AB .∴PB =PA ,∴PB +CP =PA +PC ≥AC ,∴当点P 与点M 重合时,PB CP +的值最小,为AC 的长∴△PBC 的周长最小值是8+6=14cm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熟练掌握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是解题的关键.4、(1)90;(2)180αβ+=︒,见解析;②180αβ+=︒或αβ=【分析】(1)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BC =∠ACB =45°,由“SAS ”可证△BAD ≌△CAE ,可得∠ABC =∠ACE =45°,可求∠BCE 的度数;(2)①由“SAS ”可证△ABD ≌△ACE 得出∠ABD =∠ACE ,再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即可得出结论;②分两种情况,由“SAS ”可证△ABD ≌△ACE 得出∠ABD =∠ACE ,再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1)∵90BAC ∠=︒,∴90DAE BAC ∠=∠=︒,∵AB =AC ,AD =AE ,∴45B ACB ∠=∠=︒,45ADE AED ∠=∠=︒,∵DAE BAC ∠=∠,∴BAD CAE ∠=∠,在BAD 和CAE 中AB AC BAD CAE AD AE =⎧⎪∠=∠⎨⎪=⎩∴BAD CAE ≅,∴45ACE B ∠=∠=︒,∴90BCE ACB ACE ∠=∠+∠=︒(2)αβ180+=︒或αβ=.理由:①∵BAC DAE ∠=∠,∴BAC DAC DAE DAC ∠-∠=∠-∠.即BAD CAE ∠=∠.在BAD 和CAE 中AB AC BAD CAE AD AE =⎧⎪∠=∠⎨⎪=⎩, ∴ABD ACE △≌△.∴B ACE ∠=∠.∴B ACB ACE ACB ∠+∠=∠+∠.∴B ACB β∠+∠=.∵180B ACB α+∠+∠=︒,∴180αβ+=︒.②如图:∵BAC DAE ∠=∠,∴BAC BAE DAE BAE ∠-∠=∠-∠.即BAD CAE ∠=∠.在BAD 和CAE 中AB AC BAD CAE AD AE =⎧⎪∠=∠⎨⎪=⎩, ∴ABD ACE △≌△.∴ABD ACE ∠=∠.∵+ABD ACB α∠=∠,ACE ACB β=∠-∠,ACE ABD βα∴=∠-∠+,αβ∴=.综上所述:点D 在直线BC 上移动,α+β=180°或α=β.【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及性质是关键.5、(1)72;(2)①ACD △与BCE 是偏等积三角形,理由见详解;②修建小路的总造价为42000元【分析】(1)当AP CP =时,则72AP =,证ABP CBP S S ∆∆=,再证ABP ∆与CBP ∆不全等,即可得出结论;(2)①过A 作AM DC ⊥于M ,过B 作BN CE ⊥于N ,证()ACM BCN AAS ∆∆≌,得AM BN =,则ACD BCE S S ∆∆=,再证ACD ∆与BCE ∆不全等,即可得出结论;②过点A 作//AN CD ,交CG 的延长线于N ,证得()AGN DGC AAS ∆∆≌,得到AN CD =,再证()ACN CBE SAS ∆∆≌,得ACN CBE ∠=∠,由余角的性质可证CF BE ⊥,然后由三角形面积和偏等积三角形的定义得12BCE S BE CF ∆=⋅,2100BCEACD S S ∆∆==,求出70()CF m =,即可求解. 【详解】解:(1)当72AP CP ==时,ABP ∆与CBP ∆是偏等积三角形,理由如下:设点B 到AC 的距离为h ,则12ABP S AP h ∆=⋅,12CBP S CP h ∆=⋅,ABP CBP S S ∆∆∴=,10AB =,7BC =,AB BC ∴≠,AP CP =、PB PB =,ABP ∴∆与CBP ∆不全等,ABP ∴∆与CBP ∆是偏等积三角形, 故答案为:72;(3)①ACD ∆与BCE ∆是偏等积三角形,理由如下: 过A 作AM DC ⊥于M ,过B 作BN CE ⊥于N ,如图3所示:则90AMC BNC ∠=∠=︒,ACB ∆、DC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90ACB DCE ∴∠=∠=︒,AC BC =,CD CE =,3603609090180BCN ACD ACB DCE ∴∠+∠=︒-∠-∠=︒-︒-︒=︒, 180ACM ACD ∠+∠=︒,ACM BCN ∴∠=∠,在∆ACM 和BCN ∆中,AMC BNC ACM BCN AC BC ∠=∠⎧⎪∠=∠⎨⎪=⎩, ()ACM BCN AAS ∴∆∆≌,AM BN ∴=,12ACD S CD AM ∆=⋅,12BCE S CE BN ∆=⋅, ACD BCE S S ∆∆∴=,180BCE ACD ∠+∠=︒,090BCE ︒<∠<︒, ACD BCE ∴∠≠∠,CD CE =,AC BC =,ACD ∴∆与BCE ∆不全等, ACD ∴∆与BCE ∆是偏等积三角形; ②如图4,过点A 作//AN CD ,交CG 的延长线于N ,则N GCD ∠=∠, G 点为AD 的中点,AG GD ∴=,在AGN ∆和DGC ∆中, N GCD AGN DGC AG DG ∠=∠⎧⎪∠=∠⎨⎪=⎩, ()AGN DGC AAS ∴∆∆≌, AN CD ∴=,CD CE =,AN CE ∴=,//AN CD ,180CAN ACD ∴∠+∠=︒, 90ACB DCE ∠=∠=︒,3609090180ACD BCE ∴∠+∠=︒-︒-︒=︒, BCE CAN ∴∠=∠,在ACN ∆和CBE ∆中, AN CE CAN BCE AC CB =⎧⎪∠=∠⎨⎪=⎩, ()ACN CBE SAS ∴∆∆≌,ACN CBE ∴∠=∠,1809090ACN BCF ∠+∠=︒-︒=︒, 90CBE BCF ∴∠+∠=︒,90BFC ∴∠=︒,CF BE ∴⊥.由①得:ACD ∆与BCE ∆是偏等积三角形,12BCE S BE CF ∆∴=⋅,2100BCE ACD S S ∆∆==, 22210070()60BCE S CF m BE ∆⨯∴===, ∴修建小路CF 的总造价为:6007042000⨯=(元).【点睛】本题是四边形综合题目,考查了新定义“偏等积三角形”的定义、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面积等知识;本题综合性强,熟练掌握“偏等积三角形”的定义,证明ACM BCN ∆∆≌和ACN CBE ∆∆≌是解题的关键,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各章知识要点总结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各章知识要点总结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各章学问要点总结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各章学问要点总结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一般地,用符号“<”(或“≤”),“>”(或“≥”)连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1、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2、不等式的解不唯一,把全部满意不等式的解集合在一起,构成不等式的解集.3、求不等式解集的过程叫解不等式.4、由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所组成的不等式组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5、不等式组的解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局部。
6、等式根本性质1:在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整式,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根本性质2:在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为0),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二、不等式的根本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注:移项要变号,但不等号不变。
)性质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性质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转变.不等式的根本性质、若a>b,则ac>bc;、若a>b,c>0则ac>bc,若cc,则a>c四、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五、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定义:由含有一个一样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局部叫做不等式组的解集.假如这些不等式的解集无公共局部,就说这个不等式组无解.几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局部,通常是利用数轴来确定.※3.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步骤:(1)分别求出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2)利用数轴求出这些解集的公共局部,(3)写出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四种状况(a、b为实数,且a找公因式的一般步骤:(1)若各项系数是整系数,取系数的最大公约数;(2)取一样的字母,字母的指数取较低的;(3)取一样的多项式,多项式的指数取较低的.(4)全部这些因式的乘积即为公因式.四、分解因式的一般步骤为:(1)若有“-”先提取“-”,若多项式各项有公因式,则再提取公因式.(2)若多项式各项没有公因式,则依据多项式特点,选用平方差公式或完全平方公式.(3)每一个多项式都要分解到不能再分解为止.五、形如a+2ab+b或a-2ab+b的式子称为完全平方式.六、分解因式的方法:1、提公因式法。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1 第1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新知一览
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直角三角形
线段的垂直 平分线
角平分线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与反证法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及含 30° 角的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
1.1 等腰三角形
第1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图中有你熟悉的图形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埃及金字塔
已知:如图,∠A =∠D,∠B =∠E,BC = EF.
求证:△ABC≌△DEF.
证明:∵∠A +∠B +∠C = 180°,
∠D +∠E +∠F = 180°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 180°),
∴∠C = 180°-(∠A +∠B),∠F = 180°-(∠D +∠E).
∵∠A =∠D,∠B =∠E (已知),
B DF E C 图②
证明:(1) 如图①,过 A 作 AG⊥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C 于 G. A
∵ AB=AC,AD=AE, ∴ BG=CG,DG=EG.
图①
∴ BG-DG=CG-EG. ∴ BD=CE.
B
D GE C
(2) ∵ BD=CE,F 为 DE 的中点,
∴ BD+DF=CE+EF.
A
∴ BF=CF.
想一想,不构造辅
问题3:你还记得我们探索过的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吗? 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推论: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 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三线合一).
问题4:你能利用基本事实或已知的定理证明这些结论吗?
议一议:在七下学习轴对称时,我们利用折叠的方 法说明了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且两个底角相 等,如下图,实际上,折痕将等腰三角形分成了两 个全等的三角形. 由此,你得到了解题什么的启发?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章第2节直角三角形(教案)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直角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2.注意引导学生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讨论,避免偏离主题。
3.关注发言不够积极的学生,鼓励他们参与讨论,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举例:通过几何图形的拼凑或代数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并理解勾股定理的推导。
-勾股定理的应用:将勾股定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如斜边长度计算等问题。
-举例:给出实际情景,如测量墙壁高度等,让学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注意单位的转换和计算过程的准确性。
-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在给定三条边长的情况下,准确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章第2节直角三角形(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章第2节,主要内容为直角三角形。具体内容包括:
1.直角三角形的定义与性质: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定义,掌握直角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为180度,其中一个角为直角(90度)。
2.勾股定理:探讨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边与斜边的关系,推导并掌握勾股定理(a²+b²=c²)。
5.情感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美感,树立正确的数学价值观,认识到数学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直角三角形的定义与性质:理解直角三角形的定义,掌握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其中一个角为直角(90度)。
初中数学_三角形证明的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下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复习课》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复习课第一课时一、学生学情分析学生在本章学习并证明完成了全部8条基本事实,并学习了三类特殊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通过对这三类三角形性质和判定的探索与证明积累了一定的探索经验,并继续深入学习证明的方法和格式;多数学生已经了解证明的必要性,具备了证明命题是否成立的探索经验的基础.同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再将文字语言与图形语言,符号语言转换方面也有了很大提升。
八年级学生已有合情推理,慢慢的侧重于演绎推理,在经历了对八条基本事实时的探究,证明过程中,积累了更多的活动经验。
在学习了本章后,无论是对证明的必要性的体会,对证明严谨性以及证明思路的多样性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具备自己整理知识,进行知识梳理,逐渐将学习内容纳入知识体系的能力。
二、教学任务分析教科书要求教学活动中应注重让学生体会到证明是原有探索活动的自然延续和必要发展,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根据观察、试验的结果,发现证明的思路.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有必要对有关知识进行回顾与思考,引导学生回顾总结本章学习的主要内容及其蕴含的数学思想,并思考这些内容获得的过程,帮助学生逐步构建知识体系,养成回顾与反思的学习习惯。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目标:在回顾与思考中建立本章的知识框架图,复习有关定理的探索与证明,证明的思路和方法,尺规作图等.2.能力目标:进一步体会证明的必要性,发展学生的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进一步掌握综合法的证明方法,结合实例体会反证法的含义;提高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论证过程的能力.3.情感价值观要求通过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的证明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4.重点与难点重点:1.构建本章知识内容框架,发现其中关联2.通过对典型例题的讲解和课堂练习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巩固难点:是本章知识的综合性应用对学生来讲是难点。
1.2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边角性质+练习课件+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
【点拨】
∵1 宣=12矩,1 欘=112宣,1 矩=90°,∠A=1 矩,
∠B=1
欘
,
∴∠A
= 90°,
∠
B
=
1
1 2
1 ×2
×90°=
67.5°,
∴∠C=90°-∠B=90°-67.5=22.5°.
3 (母题:教材P34复习题T5)若三角形三个内角的比为 1 ∶2 ∶3,则这个三角形是__直__角____三角形.
(2)若AE是△ABC的角平分线,AE,CD相交于点F,求证: ∠CFE=∠CEF. 【证明】∵AE是△ABC的角平分线,∴∠DAF=∠CAE. ∵∠FDA=90°,∠ACE=90°, ∴∠DAF+∠AFD=90°,∠CAE+∠CEA=90°. ∴∠AFD=∠CEA. ∵∠AFD=∠CFE, ∴∠CFE=∠CEA,即∠CFE=∠CEF.
解:如图②,延长 MN 至点 C′,使 NC′=NC,连接 AC′, 则 AC′的长即为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程. 在 Rt△AMC′中,AM=3×2=6(cm), MC′=20+2=22(cm). 由勾股定理,得 AC′2=AM2+MC′2=62+222=520, 则 AC′=2 130 cm. 答:蚂蚁需要爬行的最短路程是 2 130 cm.
∵∠C=90°,∴∠4+∠5=90°. ∴∠3+∠5=90°,即∠FBG=90°. 又∵DF⊥EG,DE=DG,∴FG=EF. 在Rt△FBG中,BG2+BF2=FG2,∴AE2+BF2=EF2.
【点方法】
欲证AE2+BF2=EF2,应联想到勾股定理,把AE, BF和EF转. 化. 为同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
【点拨】
∵直角三角形的三边a,b,c满足c>a>b,∴该直角三 角形的斜边为c,∴c2=a2+b2,∴c2-a2-b2=0,∴S1= c2-a2-b2+b(a+b-c)=ab+b2-bc. ∵S2=b(a+b-c)= ab+b2-bc,∴S1=S2,故选C.
2022年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必考点解析试题(含详解)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必考点解析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数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下列三个说法:①有一个内角是30°,腰长是6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②有一个内角是120°,底边长是3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③有两条边长分别为5,12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其中正确的个数有().A.3 B.2 C.1 D.02、如图,在△ABC中,AB=AC=6cm,AD,CE是△ABC的两条中线,CE=4cm,P是AD上的一个动点,则BP+EP的最小值是()A.3cm B.4cm C.6cm D.10cm3、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的两边长为4cm,5cm,则它的周长为()A .8cmB .14cmC .13cmD .14cm 或13cm4、等腰三角形的一个顶角是80°,则它的底角是( ).A .40°B .50°C .60°D .70°5、如图,在△ABC 中,∠B =62°,∠C =24°,分别以点A 和点C 为圆心,大于12AC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AC 的两侧于点M 、N ,连接MN ,交BC 于点D ,连接AD ,则∠BAD 的度数为( )A .70ºB .60ºC .50ºD .40°6、如图,ABC DEC ≌△△,点E 在线段AB 上,75B ∠=︒,则ACD ∠的度数为( )A .20°B .25°C .30°D .40°7、下列各组数中,不能作为直角三角形的三边的是( )A .3,4,5B .2,3C .8,15,17D .23,24,258、如图,AB DF ∥,AC CE ⊥于点C ,BC 与DF 交于点E ,若20A ∠=︒,则CED ∠等于()A .20°B .50°C .70°D .110°9、如图,在△ABC 中,BD 平分∠ABC ,∠C =2∠CDB ,AB =12,CD =3,则△ABC 的周长为( )A .21B .24C .27D .3010、如图,在△AAA 中,90C ∠=︒,AB 的垂直平分线DE 交AC 于点D ,垂足为E ,若30A ∠=︒,2cm CD =,则AC 的长为( )A .2cmB .4cmC .5cmD .6cm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如图,已知△ABC 是等边三角形,边长为3,G 是三角形的重心,那么GA =______.2、如图,点P 是等边△ABC 内的一点,PA =6,PB =8,PC =10,若点P ′是△ABC 外的一点,且△P ′AB ≌△PAC ,则∠APB 的度数为___.3、如图,将宽为2cm 的纸条沿BC 折叠,45CAB ∠=︒,则折叠后重叠部分的面积为____.(根号保留)4、如图,已知30MON ∠=︒,点1A ,2A ,3A ,⋅⋅⋅在射线ON 上,点1B ,2B ,3B ,⋅⋅⋅在射线OM 上,112A B A △,223A B A △,334A B A △,⋅⋅⋅均为等边三角形,若1OA a =,则223A B A △的边长为______.1n n n A B A +△的边长为______.5、如图,AD⊥BC,∠1=∠B,∠C=65°,∠BAC=__________三、解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50分)1、已知,在△ABC中,∠BAC=30°,点D在射线BC上,连接AD,∠CAD=α,点D关于直线AC的对称点为E,点E关于直线AB的对称点为F,直线EF分别交直线AC,AB于点M,N,连接AF,AE,CE.(1)如图1,点D在线段BC上.①根据题意补全图1;②∠AEF=(用含有α的代数式表示),∠AMF=°;③用等式表示线段MA,ME,M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2)点D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且∠CAD<60°,直接用等式表示线段MA,ME,MF之间的数量关系,不证明.2、在△ABC 中,∠ACB =90°.现给出以下3个关系:①CD 垂直于AB ,②BE 平分∠ABC ,③∠CFE =∠CEF ,请你从中任选两个作为条件,另一个作为结论构成一个命题,并证明该命题的正确性.3、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AAA 中,点A (−4,0),A (4,0),A (0,4),给出如下定义:若P 为△AAA 内(不含边界)一点,且AP 与△AAA 的一条边相等,则称P 为△AAA 的友爱点.(1)在A 1(0,3),A 2(−1,1),()32,1P -中,△AAA 的友爱点是________;(2)如图2,若P 为△AAA 内一点,且∠AAA =∠AAA =15°,求证:P 为△AAA 的友爱点;(3)直线l为过点A(0,A),且与A轴平行的直线,若直线A上存在△AAA的三个友爱点,直接写出A的取值范围.4、已知:(1)O是∠BAC内部的一点.①如图1,求证:∠BOC>∠A;②如图2,若OA=OB=OC,试探究∠BOC与∠BAC的数量关系,给出证明.(2)如图3,当点O在∠BAC的外部,且OA=OB=OC,继续探究∠BOC与∠BAC的数量关系,给出证明.5、如图,在△ABC中,AB=AC,AF⊥BC,在△CDE中,DC=DE,DG⊥CE,AF和DG的延长线交于点P,连接BP、EP.(1)求证:BP=EP;(2)若∠BCE=135°,试判断△PBE的形状,并给出证明.-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C【分析】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判断即可.【详解】解:①当一个是底角是30°,一个是顶角是30°时,两三角形就不全等,故本选项错误;②有一个内角是120°,底边长是3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本选项正确;③当一条直角边为12,一条斜边为12时,两个直角三角形不全等,故本选项错误;正确的只有1个,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2、B【分析】连接CE交AD于点P,则BP+EP的最小值为CE的长.【详解】如图,连接CE交AD于点P,∵AB=AC,AD是BC的中线,∴AD⊥BC,∴BP=CP,∴BP+EP=CP+EP≥CE,∴BP+EP的最小值为CE的长,∵CE=4cm,∴BP+EP的最小值为4cm,故选:B.【点睛】本题是典型的将军饮马问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和两点间线段最短知识,关键是把BP+EP的最小值转化为CP+EP的最小值,从而根据两点间线段最短解决最小值的问题.3、D【分析】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两边分别为5cm和4cm,但没有明确哪是底边,哪是腰,所以有两种情况,需要分类讨论.【详解】解:当4为底时,其它两边都为5,4、5、5可以构成三角形,周长为14cm;当4为腰时,其它两边为4和5,4、4、5可以构成三角形,周长为13cm.综上所述,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13cm或14cm.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题的关键是对于底和腰不等的等腰三角形,若条件中没有明确哪边是底哪边是腰时,应在符合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前提下分类讨论.4、B【分析】依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解答.【详解】解:(180°-80°)÷2=100°÷2=50°;答:底角为50°.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的特点.5、A【分析】根据∠BAD =∠BAC −∠DAC ,想办法求出∠BAC ,∠DAC 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B =62°,∠C =24°,∴∠BAC =180°−86°=94°,由作图可知:MN 垂直平分线段AC ,∴DA =DC ,∴∠DAC =∠C =24°,∴∠BAD =94°−24°=70°,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作图−基本作图,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6、C【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证得BC=CE ,∠ACB =∠DCE 即∠ACD =∠BCE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解∠B =∠BEC 和∠BCE 即可.【详解】解:∵ABC DEC ≌△△,∴BC=CE ,∠ACB =∠DCE ,∴∠B =∠BEC ,∠ACD =∠BCE ,∵75B ∠=︒,∴∠ACD =∠BCE=180°-2×75°=30°,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解答的关键.7、D【分析】由题意直接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即如果三角形有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如果没有这种关系,这个就不是直角三角形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详解】解:A 、32+42=52,符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故选项错误;B 、22223+=,符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故选项错误;C 、82+152=172,符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故选项错误;D 、∵(32)2+(42)2=81+256=337,(52)2=625,∴(32)2+(42)2≠(52)2,不符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即此时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故选项正确. 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注意掌握在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时,应先认真分析所给边的大小关系,确定最大边后,再验证两条较小边的平方和与最大边的平方之间的关系,进而作出判断.8、C【分析】由AC CE ⊥与20A ∠=︒,即可求得ABC ∠的度数,又由AB DF ∥,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即可求得CED ∠的度数.【详解】解:∵AC CE ⊥,∴90C ∠=︒,∵20A ∠=︒,∴70ABC ∠=︒,∵AB DF ∥,∴70CED ABC ∠=∠=︒.故选:C .【点睛】题目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与垂直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是解题关键.9、C【分析】根据题意在AB 上截取BE =BC ,由“SAS ”可证△CBD ≌△EBD ,可得∠CDB =∠BDE ,∠C =∠DEB ,可证∠ADE =∠AED ,可得AD =AE ,进而即可求解.【详解】解:如图,在AB 上截取BE =BC ,连接DE ,∵BD 平分∠ABC ,∴∠ABD =∠CBD ,在△CBD 和△EBD 中,CB BE CBD DBE BD BD =⎧⎪∠=∠⎨⎪=⎩, ∴△CBD ≌△EBD (SAS ),∴∠CDB =∠BDE ,∠C =∠DEB ,∵∠C =2∠CDB ,∴∠CDE =∠DEB ,∴∠ADE =∠AED ,∴AD =AE ,∴△ABC 的周长=AD +AE +BE +BC +CD =AB +AB +CD =27,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注意掌握添加恰当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10、D【分析】由题意知AD BD =,30DBA A CBD ∠=∠=∠=︒,24AD BD CD ===,AC CD DA =+可求出AC 的值.【详解】解:由题意知AD BD =30DBA A CBD ∴∠=∠=∠=︒在Rt BCD 中30CBD ∠=︒24BD CD AD ∴===又 AC CD DA =+故选D .【点睛】本题考察了垂直平分线的性质,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在于灵活运用垂直平分线与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二、填空题1【分析】延长AG 交BC 于D ,根据重心的概念得到AD ⊥BC ,BD =DC =12BC =32,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D ,根据重心的概念计算即可.【详解】解:延长AG 交BC 于D ,∵G 是三角形的重心,∴AD ⊥BC ,BD =DC =12BC =32,由勾股定理得,AD =,∴GA =23AD 故答案为:3.【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重心的概念,三角形的重心是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且重心到顶点的距离是它到对边中点的距离的2倍.【分析】如图:连接PP′,由△PAC≌△P′AB可得PA=P′A、∠P′AB=∠PAC,进而可得△APP′为等边三角形易得PP′=AP=AP′=6;然后再利用勾股定理逆定理可得△BPP′为直角三角形,且∠BPP′=90°,最后根据角的和差即可解答.【详解】解:连接PP′,∵△PAC≌△P′AB,∴PA=P′A,∠P′AB=∠PAC,∴∠P′AP=∠BAC=60°,∴△APP′为等边三角形,∴PP′=AP=AP′=6;∵PP′2+BP2=BP′2,∴△BPP′为直角三角形,且∠BPP′=90°,∴∠APB=90°+60°=150°.故答案为:15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应用等知识点,灵活应用相关知识点成为解答本题的关键.3、2利用折叠的性质可得出△ABC 是等腰三角形,有AC =AB ;过点C 作CG ⊥AB 于点G ,则得CG =2,且△CGA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从而可求得AC 的值,则可求得面积.【详解】如图,由折叠性质得:∠ECB =∠ACB∵DE ∥AB∴∠DCA =∠CAB =45°∵∠DCA +∠ACB +∠ECB =180° ∴1(180)67.52ACB DCA ∠=︒-∠=︒∵∠CAB +∠ACB +∠ABC =180°∴∠ABC =∠ACB =67.5°∴AB =AC即△ABC 是等腰三角形过点C 作CG ⊥AB 于点G ,则CG =2,且∠ACG =∠CAB =45°∴△CGA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G =CG =2由勾股定理得:AC ==∴AB =∴重叠部分△ABC 的面积为2112)22AB CG ⨯=⨯=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勾股定理等知识,判定△ABC是等腰三角形是本题的关键.4、2a 2n﹣1a【分析】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1OB1=∠A1B1O=30°,OA1=A1B1=A2B1=a,利用同样的方法得到A2O=A2B2=2a=21a,A3B3=A3O=2A2O=4=22a,利用此规律即可得到A n B n=2n﹣1a.【详解】解:∵△A1B1A2为等边三角形,∠MON=30°,∴∠A1OB1=∠A1B1O=30°,OA1=A1B1=A2B1=a,同理:A2O=A2B2=2=21a,A3B3=A3O=2A2O=4a=22a,…….以此类推可得△A n B n A n+1的边长为A n B n=2n﹣1a.故答案为:2a;2n﹣1a.【点睛】本题考查规律型:图形的变化类,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解题关键是掌握三角形边长的变化规律.5、70°【分析】先根据AD⊥BC可知∠ADB=∠ADC=90°,再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1与∠DAC的度数,由∠BAC=∠1+∠DAC即可得出结论.【详解】∵AD⊥BC,∴∠ADB=∠ADC=90°,∴∠DAC=90°﹣65°=25°,∠1=∠B=45°,∴∠BAC=∠1+∠DAC=45°+25°=70°.【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知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是解答此题的关键.三、解答题1、(1)①见解析;②60α︒-,60;③MF=MA+ME,证明见解析;(2)MF MA ME=-【分析】(1)①按照要求旋转作图即可;②由旋转和等腰三角形性质解出∠AEF;再由三角形外角定理求出∠AMF;③在FE上截取GF=ME,连接AG,证明△AFG≌△AEM且△AGM为等边三角形后即可证得MF =MA+ME;(2)根据题意画出图形,根据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解:(1)①补全图形如下图:②∵∠CAE=∠DAC=α,∴∠BAE=30°+α∴∠FAE=2×(30°+α)∴∠AEF=()180-2+302α︒⨯︒=60°-α;∵∠AMF=∠CAE+∠AEF=α+60°-α=60°,故答案是:60°-α,60°;③MF=MA+ME.证明:在FE上截取GF=ME,连接AG.∵点D 关于直线AC 的对称点为E ,∴△ADC ≌△AEC .∴∠CAE =∠CAD =α.∵∠BAC =30°,∴∠EAN =30°+α.又∵点E 关于直线AB 的对称点为F ,∴AB 垂直平分EF .∴AF =AE ,∠FAN =∠EAN =30°+α,∴∠F =∠AEF =()180230602αα︒-︒+=︒-.∴∠AMG =6060αα︒-+=︒.∵AF =AE ,∠F =∠AEF , GF =ME ,∴△AFG ≌△AEM .∴AG =AM .又∵∠AMG =60︒,∴△AGM 为等边三角形.∴MA =MG .∴MF =MG +GF =MA +ME .(2)MF MA ME =-,理由如下:如图1所示,∵点E 与点F 关于直线AB 对称,∴∠ANM =90°,NE =NF ,又∵∠NAM =30°,∴AM=2MN,∴AM=2NE+2EM =MF+ME,∴MF=AM-ME;如图2所示,∵点E与点F关于直线AB对称,∴∠ANM=90°,NE=NF,∵∠NAM=30°,∴AM=2NM,∴AM=2MF+2NF=2MF+NE+NF=ME+MF,∴MF=MA-ME;综上所述:MF=MA-ME.【点睛】本题考查轴对称、三角形全等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判定与性质,掌握这些是本题关键.2、①②作为条件,③作为结论,证明见解析【分析】结合题意,得∠CDA=∠ACB=90°,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的性质,得∠BCF+∠DCA=90°,∠DCA+∠A=90°,根据角平分线性质,计算得∠EBC=∠EBA,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通过计算得∠CFE=∠CEF,即可得到答案.【详解】∵CD⊥AB,∴∠CDA=∠ACB=90°,∴∠BCF+∠DCA=90°,∠DCA+∠A=90°,∴∠BCF=∠A,∵BE平分∠ABC,∴∠EBC=∠EBA,∵∠CFE =∠BCF +∠EBC ,∠BEC =∠A +∠EBA ,∴∠CFE =∠CEF∴①②作为条件,③作为结论成立.【点睛】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角平分线、三角形外角、命题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三角形外角的性质,从而完成求解.3、(1)P 1、P 2;(2)见解析;(3)0<m <2【分析】(1)根据A (x 1,y 1)、和B (x 2,y 2)之间的距离公式AB 即可;(2)由题意易知∠OAB =∠OCA =∠OCB =45°,进而可求得∠PAC =∠OCP =30°,则可得出∠ACP =∠APC =75°,根据等角对等边和友爱点定义即可证得结论;(3)由题意,△ABC 在友爱点P 满足AP=BP 或AP=PC 或AP=BC=AC 三种情况,分别讨论求解即可.【详解】解:(1)∵点()4,0A -,()4,0B 关于y 轴对称,点()10,3P 在y 轴上,∴AP 1=BP 1,故P 1是ABC 的友爱点;∵AP 2CP 2=∴AP 2= CP 2,故P 1是ABC 的友爱点;∵AP 3=CP 3BP 3BC =∴故P 3不是ABC 的友爱点,综上,ABC 的友爱点是P 1、P 2,故答案为:P 1、P 2;(2)∵点()4,0A -,()4,0B ,()0,4C ,∴OA=OB=OC ,AC= BC , ∠BOC =90°,∴∠OAB =∠OCA =∠OCB =45°,∵15PAB PCB ∠=∠=︒,∴∠PAC =∠OCP =30°,∴∠ACP =45°+30°=75°,∴∠APC =180°-∠PAC -∠ACP =180°-30°-75°=75°,∴∠ACP =∠APC ,∴AP=AC=BC ,∴P 为ABC 的友爱点;(3)由题意,△ABC 的友爱点P 满足AP=BP 或AP=PC 或AP=BC 三种情况,若AP=BP ,则点P 在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上,即点P 在y 轴线段OC 上,若AP=PC ,则点P 在线段AC 的垂直平分线上;若AP =BC ,则点P 在以点A 为圆心,BC 即AC 长为半径的圆上,如图,设AC 的中点为G ,则G 的坐标为(-2,2),由图可知,当直线l 为过点G 和过点()0,M m 且与x 轴平行的直线在x 轴之间时,直线l 上存在ABC 的三个友爱点,∴m 的取值范围为0<m <2.【点睛】本题考查两点之距离坐标公式、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圆的定义、坐标与图形等知识,理解题中定义,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的联系与运用,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是解答的关键.4、(1)①见解析;②∠BOC=2∠A,见解析;(2)∠BOC=2∠BAC,见解析【分析】(1)①连接AO并延长AO至点E,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解答即可;②延长AO至点E,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解答即可;(2)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答即可.【详解】证明:(1)①如图所示:连接AO并延长AO至点E,则∠BOE>∠BAO,∠COE>∠CAO,∴∠BOC>∠A;②∠BOC与∠BAC的数量关系:∠BOC=2∠A;证明:如图所示,延长AO至点E,则∠BOE=∠BAO+∠B,∠COE=∠CAO+∠C,∵OA=OB=OC,∴∠BAO=∠B,∠CAO=∠C,∴∠BOC=∠COE+∠COE=∠BAO+∠B+∠CAO+∠C=2(∠BAO+∠CAO)=2∠BAC;(2)∠BOC与∠BAC的数量关系:∠BOC=2∠BAC;证明:如图所示,设∠B=x,∵OA=OB=OC,∴∠B=∠BAO=x,∠C=∠OAC=∠BAC+x;在△BEO和△AEC中,有:∠B+∠BOC=∠C+∠CAE;即x+∠BOC=∠CAE+x+∠CAE=2∠BAC+x;即∠BOC=2∠BAC.【点睛】此题考查三角形综合题,关键是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答.5、(1)见解析;(2)等腰直角三角形,见解析【分析】(1)由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出答案;(2)证出∠BPE=2(∠FPC+∠GPC)=90°,则可得出结论.【详解】(1)证明:连接PC,∵AB=AC,AF⊥BC,DC=DE,DG⊥CE,∴AP、DP分别为线段BC、CE的垂直平分线,∴PC=PB,PC=PE,∴PB=PE.(2)解:△PBE的形状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CE=135°,∠PGC=∠PFC=90°,∴在Rt△PGC和Rt△PFC中,∠FPC+∠GPC=45°;∵AP、DP分别为线段BC、CE的垂直平分线,∠FPC=∠FPB,∠GPC=∠GPE,∴∠BPE=2(∠FPC+∠GPC)=90°;∵PB=PE,∴△PBE的形状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点睛】本题考查了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等腰直角三角形判定,熟练掌握垂直平分线的判定是解题的关键.。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说课稿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说课稿马建禄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五节的内容。
是在学习了平角、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探索两直线平行的条件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
为今后学习多边形内角和、外角和,圆等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且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在日常生活中,如机械制造、工程设计、国防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二)、教学目标设计:1、知识与技能:(1)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及其简单应用。
(2)对比过去撕纸等探索过程,体会思维实验和符号化的理性作用。
(3)通过一题多解,初步体会思维的多向性,引导学生的个性化发展.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探索、观察、分析、归纳培养学生获得数学结论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创造性,弘扬个性发展,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使学生感悟逻辑推理的数学价值。
(三)本课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及其简单的应用教学难点: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过程中如何添加辅助线二、说学生: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内容,学生在小学已经熟悉,但在小学是通过实验得出的,本节课要向学生说明证明的必要性,同时说明今后在几何里,常常用这种方法得到新知识,而定理的证明需要添辅助线,让学生明白添加辅助线是解决数学问题(尤其是几何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学生在小学里已知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前面又学习了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平角定义和平行线的性质,用辅助线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巧妙地转化为一个平角或两平行线间的同旁内角,为定理的证明提供了必备条件.尽管前面学生接触过推理论证的知识,但并末真正去论证过,特别是在论证的格式上,没有经过很好的锻炼。
从本节开始训练学生将命题翻译为几何符号语言,写出已知、求证,学会分析命题的证明思路,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将起到重要的作用.三、说教法和学法:(一)说教法根据课程的特点,本节课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索、运用为主线来展开。
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XXX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各章知识要点总结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一、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判定方法:SSS、SAS、ASA、AAS、HL(直角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有两边相等,底角相等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中线和高线互相重合等边三角形的各角相等,每个角都等于60°判定方法:等角对等边三、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两锐角互余直角边平方和等于斜边平方锐角等于30°的直角三角形,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判定方法:三边平方和相等四、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和角平分线: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这个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外心)角平分线上的点到两边距离相等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这个点到三条边的距离相等(内心)第二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本章主要介绍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性质和解法。
一、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形如ax+b0)的不等式称为一元一次不等式解不等式的基本方法是移项、化简、分段讨论不等式的解集可以用区间表示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通过移项将不等式化为ax)b的形式根据a的正负性和不等式符号确定解集的范围判断解集的开闭性和无解情况三、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和性质:形如ax+by)和dx+ey>f(或<)的不等式组称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不等式组的基本方法是联立、消元、分段讨论不等式组的解集可以用平面区域表示四、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通过联立将不等式组化为标准形式根据系数的正负性和不等式符号确定解集的范围判断解集的开闭性和无解情况总之,本章内容涵盖了三角形的证明和一元一次不等式及其组的解法,是初中数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
定义:不等式是用符号“<”(或“≤”),“>”(或“≥”)连接的式子。
基本性质:不等式的两边都加(或减)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的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的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 不等关系1. 一般地,用符号“<”(或“≤”), “>”(或“≥”)连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2. 区别方程与不等式:方程表示是相等的关系,不等式表示是不相等的关系。
3. 准确“翻译”不等式,正确理解“非负数”、“不小于”等数学术语.非负数 <===> 大于等于0(≥0) <===> 0和正数 <===> 不小于0 非正数 <===> 小于等于0(≤0) <===> 0和负数 <===> 不大于0 二.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 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会灵活运用:(1) 不等式的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即:如果a>b,那么a+c>b+c, a-c>b-c.(2) 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即如果a>b,并且c>0,那么ac>bc,c b c a >. (3) 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即:如果a>b,并且c<0,那么ac<bc,cb c a < 2. 比较大小:(a 、b 分别表示两个实数或整式) 一般地: 如果a>b,那么a-b 是正数;反过来,如果a-b 是正数,那么a>b; 如果a=b,那么a-b 等于0;反过来,如果a-b 等于0,那么a=b; 如果a<b,那么a-b 是负数;反过来,如果a-b 是正数,那么a<b; 即:a>b <===> a-b>0 a=b <===> a-b=0 a<b <===> a-b<0 (由此可见,要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只要考察它们的差就可以了. 三. 不等式的解集:1. 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一个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2. 不等式的解可以有无数多个,一般是在某个范围内的所有数,与方程的解不同.3. 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时,要确定边界和方向:①边界:有等号的是实心圆圈,无等号的是空心圆圈;②方向:大向右,小向左四. 一元一次不等式:1.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含未知数的式子是整式,未知数的次数是1. 像这样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2.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过程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类似,特别要注意,当不等式两边都乘以一个负数时,不等号要改变方向.3.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①去分母;②去括号;③移项;④合并同类项;⑤系数化为1(不等号的改变问题) 4. 一元一次不等式基本情形为ax>b(或ax<b)①当a>0时,解为abx >;②当a=0时,且b<0,则x 取一切实数;当a=0时,且b ≥0,则无解;③当a<0时, 解为a bx <;5. 不等式应用的探索(利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列不等式解应用题基本步骤与列方程解应用题相类似,即:①审: 认真审题,找出题中的不等关系,要抓住题中的关键字眼,如“大于”、“小于”、“不大于”、“不小于”等含义; ②设: 设出适当的未知数;③列: 根据题中的不等关系,列出不等式; ④解: 解出所列的不等式的解集;⑤答: 写出答案,并检验答案是否符合题意. 五.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 定义: 由含有一个相同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2.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不等式组的解集.如果这些不等式的解集无公共部分,就说这个不等式组无解. 几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通常是利用数轴来确定.3.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步骤:(1)分别求出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2)利用数轴求出这些解集的公共部分,即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四种情况(a、b为实数,且a<b)第二章分解因式一. 分解因式1. 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2. 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是互逆关系。
6.5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 课件8(北师大版八年级下)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学.科.网
布莱士· 帕斯卡
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是1800
• 问题一:平角 • 问题二:平行线的判定
Z.x.x.k
• 问题三:平行线的性质 • 问题四:哪些方法可以得到180°
把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撕下拼在第三 个角的顶点处。
B A C
Zx.xk
B 图1
A C
C
图2
A
B
1.根据下图填空:
81°
72° (1) n x 122° x (2) 31° (3) y
∟
(1)n= 27° ;
z.xx.k
(2)x= 29 ; °
(3)y= 59°.
各显身手
如图,AC、BD相交于点O, ∠A+∠B=∠C+∠D吗?为什么?
A
B
解: ∠A+∠B=∠C+∠D
1
在⊿AOB, ∠A+∠B+∠1=180° ∴∠A+∠B=180°-∠1
O
在⊿COD中 ,∠C+∠D+∠2=180° ∴∠C+∠D=180°-∠2
2 C D
又∵∠1=∠2(对顶角相等)
∴∠A+∠B=∠C+∠D (等量代换)
想 一想
如图,AB//CD,∠ABD与∠BDC的 平分线相交于点O,求∠O的度数.
A 1 O
∴∠ABD+∠BDC=180° ∵BO平分∠ABD,DO平分∠BDC ∴∠1=∠2= ∠3=∠4 =
1 2 ∠ABD
解:∵AB//CD
B
,
3
C
1 2 ∠BDC, 1 2
D
∴ ∠1+ ∠3=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说课稿1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这一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角的定义,角的计算方法等基础知识之后进行的一节证明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推理,证明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等于180度。
这个定理是几何学中的一个重要定理,对于学生后续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 学情分析我所面对的学生是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对于角的计算方法也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他们的证明能力还有待提高,对于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如何通过逻辑推理得出结论,还需要我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内容,并能够运用定理进行问题的解答。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推理,证明的过程,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增强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逻辑推理,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这一节课中,我将采用引导法,推理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推理,证明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同时,我会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我会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我会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推理,证明的过程,得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3.课堂讲解:我会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进行详细的讲解,让学生充分理解定理的内容。
4.课堂练习:我会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定理进行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5.课堂小结:我会对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北师大版初二下数学目录及知识点(最新整理)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一般地,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相互平行
5.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 360 度 6 关注三角形的外角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回顾与思考: 1. 直观是重要的,但它有时也会欺负人,你还能找出这样的例子吗 2. 请你用自己的语言说一下什么叫定义、命题、公理和定理 3. 什么条件下两条直线平行?两条直线平行又会怎样?这两类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有什么
3.运用公式法 平方差、 十字相乘法特点:二次项系数是 1,常数项是两数积、一次项系数是这两个因数的和
完全平方:形如 a2 2ab b2和a2 2ab b2 的式子称为完全平方式。
分解因式的方法:提公因式法、运用公式法、十字相乘法 回顾与思考:1.举例说明什么是分解因式 2.分解因式与整式乘除有什么关系 3. 分解因式常用方法有哪些?
6.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关于同一个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这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组的解集 提高: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 回顾与思考:1.不等式有哪些基本性质,它与等式的基本性质有什么异同? 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和解一元一次方程有什么异同? 3.举例说明在数轴上如何表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4.说运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以及个人体会 5.举例说明不等式、函数、方程的联系
(1)两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2)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3)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直角三角形形似的条件: (1)一对锐角对应相等,两直角三角形相似 (2)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两直角三角形相似 (3)被斜边上的高分成是两个三角形相似,并与原三角形相似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含详细答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一.选择题(共12小题)1.(2014•遂宁)如图,AD是△ABC中∠BAC的角平分线,DE⊥AB于点E,S△ABC=7,DE=2,AB=4,则AC 长是()A.3B.4C.6D.52.(2014•台湾)如图,锐角三角形ABC中,直线L为BC的中垂线,直线M为∠ABC的角平分线,L与M相交于P点.若∠A=60°,∠ACP=24°,则∠ABP的度数为何?()A.24 B.30 C.32 D.363.(2014•安顺)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別为a、b,且a、b满足+(2a+3b﹣13)2=0,则此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A.7或8 B.6或1O C.6或7 D.7或104.(2014•宁波)如图,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CEFG中,点D在CG上,BC=1,CE=3,H是AF的中点,那么CH的长是()A.2.5 B.C.D.25.(2014•甘井子区一模)如图,△ABC中,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AE=4cm,△ABD的周长为14cm,则△ABC 的周长为()6.(2014•本溪一模)如图,在△ABC,∠C=90°,∠B=15°,AB的中垂线DE交BC于D,E为垂足,若BD=10cm,则AC等于()A.10cm B.8cm C.5cm D.2.5cm7.(2013•西宁)如图,已知OP平分∠AOB,∠AOB=60°,CP=2,CP∥OA,PD⊥OA于点D,PE⊥OB于点E.如果点M是OP的中点,则DM的长是()A.2B.C.D.8.(2013•滨城区二模)如图,△ABC中,∠B=40°,AC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D,交BC于E,且∠EAB:∠CAE=3:1,则∠C等于()A.28°B.25°C.22.5°D.20°9.(2013•澄江县一模)若一个等腰三角形至少有一个内角是88°,则它的顶角是()A.88°或2°B.4°或86°C.88°或4°D.4°或46°10.(2012•泰安)如图,在矩形ABCD中,AB=2,BC=4,对角线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D、AC于点E、O,连接CE,则CE的长为()A.3B.3.5 C.2.5 D.2.811.(2011•成华区二模)如图,在Rt△ABC中,∠ACB=30°,CD=4,BD平分∠ABC,交AC于点D,则点D到A.1B.2C.D.12.(2006•威海)如图,在△ABC中,∠ACB=100°,AC=AE,BC=BD,则∠DCE的度数为()A.20°B.25°C.30°D.40°二.填空题(共6小题)13.(2014•长春)如图,在△ABC中,∠C=90°,AB=10,AD是△ABC的一条角平分线.若CD=3,则△ABD的面积为_________.14.(2013•泰安)如图,在Rt△ABC中,∠ACB=90°,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AC于E,交BC的延长线于F,若∠F=30°,DE=1,则BE的长是_________.15.(2013•沈阳模拟)如图,△ABC的外角∠ACD的平分线CE与内角∠ABC平分线BE交于点E,若∠BAC=70°,则∠CAE=_________.16.(2012•通辽)如图,△ABC的三边AB、BC、CA长分别为40、50、60.其三条角平分线交于点O,则S△ABO:S△BCO:S△CAO=_________.17.(2012•广东模拟)在△ABC中,已知AB=AC,DE垂直平分AC,∠A=50°,则∠DCB的度数是_________.18.(2009•临沂)如图,在菱形ABCD中,∠ADC=72°,AD的垂直平分线交对角线BD于点P,垂足为E,连接CP,则∠CPB=_________度.三.解答题(共12小题)19.(2014•翔安区质检)如图,已知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AB=10cm,BC=11cm,求△ABD的周长.20.(2014•长春模拟)如图,D为△ABC边BC延长线上一点,且CD=CA,E是AD的中点,CF平分∠ACB交AB于点F.求证:CE⊥CF.21.(2014•顺义区一模)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D=90°,∠C=60°,BC=4,CD=3,求AB的长.22.(2013•湘西州)如图,Rt△ABC中,∠C=90°,AD平分∠CAB,DE⊥AB于E,若AC=6,BC=8,CD=3.(1)求DE的长;(2)求△ADB的面积.23.(2012•重庆模拟)如图,已知△ABC和△ABD均为直角三角形,其中∠ACB=∠ADB=90°,E为AB的中点,求证:CE=DE.24.(2010•攀枝花)如图所示,在△ABC中,BC>AC,点D在BC上,且DC=AC,∠ACB的平分线CF交AD 于点F.点E是AB的中点,连接EF.(1)求证:EF∥BC;(2)若△ABD的面积是6,求四边形BDFE的面积.25.(2009•大连二模)如图,四边形ABCD中,AD∥BC,∠A=90°,BD=BC,CE⊥BD于点E.求证:AD=BE.26.(2007•宜宾)已知;如图,在△ABC中,AB=BC,∠ABC=90度.F为AB延长线上一点,点E在BC上,BE=BF,连接AE、EF和CF.(1)求证:AE=CF;(2)若∠CAE=30°,求∠EFC的度数.27.(2006•韶关)如图,在△ABC中,AB≠AC,∠BAC的外角平分线交直线BC于D,过D作DE⊥AB,DF⊥AC 分别交直线AB,AC于E,F,连接EF.(1)求证:EF⊥AD;(2)若DE∥AC,且DE=1,求AD的长.28.如图,Rt△ABC中,∠C=90°,AC=6,∠A=30°,BD平分∠ABC交AC于点D,求点D到斜边AB的距离.29.如图,在△ABC中,∠CAB=90°,AB=3,AC=4,AD是∠CAB的平分线,AD交BC于D,求BD的长.30.如图,四边形ABCD中,AB=BC,AB∥CD,∠D=90°,AE⊥BC于点E,求证:CD=CE.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1.(2014•遂宁)如图,AD是△ABC中∠BAC的角平分线,DE⊥AB于点E,S△ABC=7,DE=2,AB=4,则AC 长是()A.3B.4C.6D.5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专题:几何图形问题.分析:过点D作DF⊥AC于F,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可得DE=DF,再根据S△ABC=S△ABD+S△ACD列出方程求解即可.解答:解:如图,过点D作DF⊥AC于F,∵AD是△ABC中∠BAC的角平分线,DE⊥AB,∴DE=DF,由图可知,S△ABC=S△ABD+S△ACD,∴×4×2+×AC×2=7,解得AC=3.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性质,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2014•台湾)如图,锐角三角形ABC中,直线L为BC的中垂线,直线M为∠ABC的角平分线,L与M相交于P点.若∠A=60°,∠ACP=24°,则∠ABP的度数为何?()A.24 B.30 C.32 D.36根据等边对等角可得∠CBP=∠BCP,然后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列出方程求解即可.解答:解:∵直线M为∠ABC的角平分线,∴∠ABP=∠CBP.∵直线L为BC的中垂线,∴BP=CP,∴∠CBP=∠BCP,∴∠ABP=∠CBP=∠BCP,在△ABC中,3∠ABP+∠A+∠ACP=180°,即3∠ABP+60°+24°=180°,解得∠ABP=32°.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两端点的距离相等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熟记各性质并列出关于∠ABP的方程是解题的关键.3.(2014•安顺)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別为a、b,且a、b满足+(2a+3b﹣13)2=0,则此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A.7或8 B.6或1O C.6或7 D.7或10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非负数的性质:偶次方;非负数的性质:算术平方根;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三角形三边关系.分析:先根据非负数的性质求出a,b的值,再分两种情况确定第三边的长,从而得出三角形的周长.解答:解:∵|2a﹣3b+5|+(2a+3b﹣13)2=0,∴,解得,当a为底时,三角形的三边长为2,3,3,则周长为8;当b为底时,三角形的三边长为2,2,3,则周长为7;综上所述此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7或8.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非负数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是基础知识要熟练掌握.4.(2014•宁波)如图,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CEFG中,点D在CG上,BC=1,CE=3,H是AF的中点,那么CH的长是()A.2.5 B.C.D.2考点: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理列式求出AF,再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解答即可.解答:解:如图,连接AC、CF,∵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CEFG中,BC=1,CE=3,∴AC=,CF=3,∠ACD=∠GCF=45°,∴∠ACF=90°,由勾股定理得,AF===2,∵H是AF的中点,∴CH=AF=×2=.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熟记各性质并作辅助线构造出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5.(2014•甘井子区一模)如图,△ABC中,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AE=4cm,△ABD的周长为14cm,则△ABC 的周长为()A.18cm B.22cm C.24cm D.26cm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分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可得AD=CD,然后求出△ABD的周长=AB+BC,再求出AC的长,然后根据三角形的周长公式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AD=CD,∴△ABD的周长=AB+BD+AD=AB+BD+CD=AB+BC,∵AE=4cm,∴AC=2AE=2×4=8cm,∴△ABC的周长=AB+BC+AC=14+8=22cm.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的性质,求出△ABD的周长=AB+BC是解题的关键.6.(2014•本溪一模)如图,在△ABC,∠C=90°,∠B=15°,AB的中垂线DE交BC于D,E为垂足,若BD=10cm,则AC等于()A.10cm B.8cm C.5cm D.2.5cm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勾股定理.专题:探究型.分析:连接AD,先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BAC的度数,再由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出∠DAB的度数,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求出AD的长及∠DAC的度数,最后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出AC的长.解答:解:连接AD,∵DE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BD=15,∠B=15°,∴AD=BD=10,∴∠DAB=∠B=15°,∴∠ADC=∠B+∠DAB=15°+15°=30°,∵∠C=90°,∴AC=AD=5cm.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熟知线段垂直平分的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7.(2013•西宁)如图,已知OP平分∠AOB,∠AOB=60°,CP=2,CP∥OA,PD⊥OA于点D,PE⊥OB于点E.如果点M是OP的中点,则DM的长是()A.2B.C.D.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勾股定理.分析:由OP平分∠AOB,∠AOB=60°,CP=2,CP∥OA,易得△OCP是等腰三角形,∠COP=30°,又由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得PE的值,继而求得OP的长,然后由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即可求得DM的长.解答:解:∵OP平分∠AOB,∠AOB=60°,∴∠AOP=∠COP=30°,∵CP∥OA,∴∠AOP=∠CPO,∴∠COP=∠CPO,∴OC=CP=2,∵∠PCE=∠AOB=60°,PE⊥OB,∴∠CPE=30°,∴CE=CP=1,∴PE==,∴OP=2PE=2,∵PD⊥OA,点M是OP的中点,∴DM=OP=.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含30°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以及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的性质.此题难度适中,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8.(2013•滨城区二模)如图,△ABC中,∠B=40°,AC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D,交BC于E,且∠EAB:∠CAE=3:1,则∠C等于()A.28°B.25°C.22.5°D.20°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专题:计算题.分析:设∠CAE=x,则∠EAB=3x.根据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AE=CE,再根据等边对等角,得∠C=∠CAE=x,然后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列方程求解.解答:解:设∠CAE=x,则∠EAB=3x.∵AC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D,交BC于E,∴AE=CE.∴∠C=∠CAE=x.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C+∠BAC=180°﹣∠B,即x+4x=140°,x=28°.则∠C=28°.故选A.点评:此题综合运用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9.(2013•澄江县一模)若一个等腰三角形至少有一个内角是88°,则它的顶角是()A.88°或2°B.4°或86°C.88°或4°D.4°或46°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分88°内角是顶角和底角两种情况讨论求解.解答:解:88°是顶角时,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88°,88°是底角时,顶角为180°﹣2×88°=4°,综上所述,它的顶角是88°或4°.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的性质,难点在于要分情况讨论.10.(2012•泰安)如图,在矩形ABCD中,AB=2,BC=4,对角线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D、AC于点E、O,连接CE,则CE的长为()A.3B.3.5 C.2.5 D.2.8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勾股定理;矩形的性质.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的性质可得AE=CE,设CE=x,表示出ED的长度,然后在Rt△CDE中,利用勾股定理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EO是AC的垂直平分线,∴AE=CE,设CE=x,则ED=AD﹣AE=4﹣x,在Rt△CDE中,CE2=CD2+ED2,即x2=22+(4﹣x)2,解得x=2.5,即CE的长为2.5.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的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把相应的边转化为同一个直角三角形的边是解题的关键.11.(2011•成华区二模)如图,在Rt△ABC中,∠ACB=30°,CD=4,BD平分∠ABC,交AC于点D,则点D到BC的距离是()A.1B.2C.D.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求出∠ABC=60°,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ABD=∠DBC=30°,从而得到∠DBC=∠ACB,然后利用等角对等边的性质求出BD的长度,再根据直角三角形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求出AD,过点D作DE⊥BC于点E,然后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解答即可.解答:解:∵Rt△ABC中,∠ACB=30°,∴∠ABC=60°,∵BD平分∠ABC,∴∠ABD=∠DBC=30°,∴∠DBC=∠ACB,∴BD=CD=4,在Rt△ABD中,∵∠ABD=30°,∴AD=BD=×4=2,过点D作DE⊥BC于点E,则DE=AD=2.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性质,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以及等角对等边的性质,小综合题,但难度不大,熟记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2.(2006•威海)如图,在△ABC中,∠ACB=100°,AC=AE,BC=BD,则∠DCE的度数为()A.20°B.25°C.30°D.40°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专题:几何图形问题.分析:根据此题的条件,找出等腰三角形,找出相等的边与角度,设出未知量,找出满足条件的方程.解答:解:∵AC=AE,BC=BD∴设∠AEC=∠ACE=x°,∠BDC=∠BCD=y°,∴∠A=180°﹣2x°,∠B=180°﹣2y°,∵∠ACB+∠A+∠B=180°,∴100+(180﹣2x)+(180﹣2y)=180,得x+y=140,∴∠DCE=180﹣(∠AEC+∠BDC)=180﹣(x+y)=40°.故选D.点评:根据题目中的等边关系,找出角的相等关系,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180°的定理,列出方程,解决此题.二.填空题(共6小题)13.(2014•长春)如图,在△ABC中,∠C=90°,AB=10,AD是△ABC的一条角平分线.若CD=3,则△ABD的面积为15.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专题:几何图形问题.分析:要求△ABD的面积,现有AB=7可作为三角形的底,只需求出该底上的高即可,需作DE⊥AB于E.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求得DE的长,即可求解.解答:解:作DE⊥AB于E.∵AD平分∠BAC,DE⊥AB,DC⊥AC,∴DE=CD=3.∴△ABD的面积为×3×10=15.故答案是:15.点评:此题主要考查角平分线的性质;熟练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是很重要的,作出并求出三角形AB边上的高时解答本题的关键.14.(2013•泰安)如图,在Rt△ABC中,∠ACB=90°,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AC于E,交BC的延长线于F,若∠F=30°,DE=1,则BE的长是2.考点: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分析: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等腰△ABE的性质推知∠DBE=30°,则在直角△DBE中由“30度角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即可求得线段BE的长度.解答:解:∵∠ACB=90°,FD⊥AB,∴∠ACB=∠FDB=90°,∵∠F=30°,∴∠A=∠F=30°(同角的余角相等).又∵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AC于E,∴∠EBA=∠A=30°,∴直角△DBE中,BE=2DE=2.故答案是:2.点评:本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解题的难点是推知∠EBA=30°.15.(2013•沈阳模拟)如图,△ABC的外角∠ACD的平分线CE与内角∠ABC平分线BE交于点E,若∠BAC=70°,则∠CAE=55°.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分析:首先过点E作EF⊥BD于点F,作EG⊥AC于点G,作EH⊥BA于点H,由△ABC的外角∠ACD的平分线CE与内角∠ABC平分线BE交于点E,易证得AE是∠CAH的平分线,继而求得答案.解答:解:过点E作EF⊥BD于点F,作EG⊥AC于点G,作EH⊥BA于点H,∵△ABC的外角∠ACD的平分线CE与内角∠ABC平分线BE交于点E,∴EH=EF,EG=EF,∴EH=EG,∴AE是∠CAH的平分线,∵∠BAC=70°,∴∠CAH=110°,∴∠CAE=∠CAH=55°.故答案为:55°.点评:此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此题难度适中,注意掌握辅助线的作法,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16.(2012•通辽)如图,△ABC的三边AB、BC、CA长分别为40、50、60.其三条角平分线交于点O,则S△ABO:S△BCO:S△CAO=4:5:6.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专题:压轴题.分析:首先过点O作OD⊥AB于点D,作OE⊥AC于点E,作OF⊥BC于点F,由OA,OB,OC是△ABC的三条角平分线,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OD=OE=OF,又由△ABC的三边AB、BC、CA长分别为40、50、60,即可求得S△ABO:S△BCO:S△CAO的值.解答:解:过点O作OD⊥AB于点D,作OE⊥AC于点E,作OF⊥BC于点F,∵OA,OB,OC是△ABC的三条角平分线,∴OD=OE=OF,∵△ABC的三边AB、BC、CA长分别为40、50、60,∴S△ABO:S△BCO:S△CAO=(AB•OD):(BC•OF):(AC•OE)=AB:BC:AC=40:50:60=4:5:6.故答案为:4:5:6.点评:此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此题难度不大,注意掌握辅助线的作法,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17.(2012•广东模拟)在△ABC中,已知AB=AC,DE垂直平分AC,∠A=50°,则∠DCB的度数是15°.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由DE垂直平分AC,∠A=50°,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易求得∠ACD的度数,又由AB=AC,可求得∠ACB的度数,继而可求得∠DCB的度数.解答:解:∵DE垂直平分AC,∴AD=CD,∴∠ACD=∠A=50°,∵AB=AC,∠A=50°,∴∠ACB=∠B==65°,∴∠DCB=∠ACB﹣∠ACD=15°.故答案为:15°.点评:此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此题比较简单,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18.(2009•临沂)如图,在菱形ABCD中,∠ADC=72°,AD的垂直平分线交对角线BD于点P,垂足为E,连接CP,则∠CPB=72度.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菱形的性质.专题:计算题.分析:欲求∠CPB,可根据菱形、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对称等方面去寻求解答方法.解答:解:先连接AP,由四边形ABCD是菱形,∠ADC=72°,可得∠BAD=180°﹣72°=108°,根据菱形对角线平分对角可得:∠ADB=∠ADC=×72°=36°,∠ABD=∠ADB=36度.EP是AD的垂直平分线,由垂直平分线的对称性可得∠DAP=∠ADB=36°,∴∠PAB=∠DAB﹣∠DAP=108°﹣36°=72度.在△BAP中,∠APB=180°﹣∠BAP﹣∠ABP=180°﹣72°﹣36°=72度.由菱形对角线的对称性可得∠CPB=∠APB=72度.点评:本题开放性较强,解法有多种,可以从菱形、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对称等方面去寻求解答方法,在这些方法中,最容易理解和表达的应为对称法,这也应该是本题考查的目的.灵活应用菱形、垂直平分线的对称性,可使解题过程更为简便快捷.三.解答题(共12小题)19.(2014•翔安区质检)如图,已知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AB=10cm,BC=11cm,求△ABD的周长.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分析:先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出AD=CD,故可得出BD+AD=BD+CD=BC,进而可得出结论.解答:解:∵DE垂直平分,∴AD=CD,∴BD+AD=BD+CD=BC=11cm,又∵AB=10cm,∴△ABD的周长=AB+BC=10+11=21(cm).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熟知线段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0.(2014•长春模拟)如图,D为△ABC边BC延长线上一点,且CD=CA,E是AD的中点,CF平分∠ACB交AB于点F.求证:CE⊥CF.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专题:证明题.分析:根据三线合一定理证明CF平分∠ACB,然后根据CF平分∠ACB,根据邻补角的定义即可证得.解答:证明:∵CD=CA,E是AD的中点,∴∠ACE=∠DCE.∵CF平分∠ACB,∴∠ACF=∠BCF.∵∠ACE+∠DCE+∠ACF+∠BCF=180°,∴∠ACE+∠ACF=90°.即∠ECF=90°.∴CE⊥CF.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高线、三线合一.21.(2014•顺义区一模)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D=90°,∠C=60°,BC=4,CD=3,求AB的长.考点: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计算题.分析:延长DA,CB,交于点E,可得出三角形ABE与三角形CDE相似,由相似得比例,设AB=x,利用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得到AE=2x,利用勾股定理表示出BE,由BC+BE表示出CE,在直角三角形DCE中,利用30度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得到2DC=CE,即可求出AB的长.解答:解:延长DA,CB,交于点E,∵∠E=∠E,∠ANE=∠D=90°,∴△ABE∽△CDE,∴=,在Rt△ABE中,∠E=30°,设AB=x,则有AE=2x,根据勾股定理得:BE==x,∴CE=BC+BE=4+x,在Rt△DCE中,∠E=30°,∴CD=CE,即(4+x)=3,解得:x=,则AB=.点评:此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含30度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22.(2013•湘西州)如图,Rt△ABC中,∠C=90°,AD平分∠CAB,DE⊥AB于E,若AC=6,BC=8,CD=3.(1)求DE的长;(2)求△ADB的面积.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勾股定理.分析:(1)根据角平分线性质得出CD=DE,代入求出即可;(2)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B的长,然后计算△ADB的面积.解答:解:(1)∵AD平分∠CAB,DE⊥AB,∠C=90°,∴CD=DE,∵CD=3,∴DE=3;(2)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AB===10,∴△ADB的面积为S△ADB=AB•DE=×10×3=15.点评: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性质和勾股定理的运用,注意: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23.(2012•重庆模拟)如图,已知△ABC和△ABD均为直角三角形,其中∠ACB=∠ADB=90°,E为AB的中点,求证:CE=DE.考点: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专题:证明题.分析:由于AB是Rt△ABC和Rt△ABD的公共斜边,因此可以AB为媒介,再根据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来证CE=ED.解答:证明:在Rt△ABC中,∵E为斜边AB的中点,∴CE=AB.在Rt△ABD中,∵E为斜边AB的中点,∴DE=AB.∴CE=DE.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24.(2010•攀枝花)如图所示,在△ABC中,BC>AC,点D在BC上,且DC=AC,∠ACB的平分线CF交AD 于点F.点E是AB的中点,连接EF.(1)求证:EF∥BC;(2)若△ABD的面积是6,求四边形BDFE的面积.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几何综合题.分析:(1)在等腰△ACD中,CF是顶角∠ACD的平分线,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知F是底边AD的中点,由此可证得EF是△ABD的中位线,即可得到EF∥BC的结论;(2)易证得△AEF∽△ABD,根据两个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即相似比的平方),可求出△ABD的面积,而四边形BDFE的面积为△ABD和△AEF的面积差,由此得解.解答:(1)证明:∵在△ACD中,DC=AC,CF平分∠ACD;∴AF=FD,即F是AD的中点;又∵E是AB的中点,∴EF是△ABD的中位线;∴EF∥BC;(2)解:由(1)易证得:△AEF∽△ABD;∴S△AEF:S△ABD=(AE:AB)2=1:4,∴S△ABD=4S△AEF=6,∴S△AEF=1.5.∴S四边形BDFE=S△ABD﹣S△AEF=6﹣1.5=4.5.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25.(2009•大连二模)如图,四边形ABCD中,AD∥BC,∠A=90°,BD=BC,CE⊥BD于点E.求证:AD=BE.考点: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专题:证明题.分析:此题根据直角梯形的性质和CE⊥BD可以得到全等条件,证明△ABD≌△BCE,然后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题目的结论.解答:证明:∵AD∥BC,∴∠ADB=∠DBC.∵CE⊥BD,∴∠BEC=90°.∵∠A=90°,∴∠A=∠BEC.∵BD=BC,∴△ABD≌△BCE.∴AD=BE.点评: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及性质;此题把全等三角形放在梯形的背景之下,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解决题目问题.26.(2007•宜宾)已知;如图,在△ABC中,AB=BC,∠ABC=90度.F为AB延长线上一点,点E在BC上,BE=BF,连接AE、EF和CF.(1)求证:AE=CF;(2)若∠CAE=30°,求∠EFC的度数.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计算题;证明题.分析:根据已知利用SAS判定△ABE≌△CBF,由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就可得到AE=CF;根据已知利用角之间的关系可求得∠EFC的度数.解答:(1)证明:在△ABE和△CBF中,∵,∴△ABE≌△CBF(SAS).∴AE=CF.(2)解:∵AB=BC,∠ABC=90°,∠CAE=30°,∴∠CAB=∠ACB=(180°﹣90°)=45°,∠EAB=45°﹣30°=15°.∵△ABE≌△CBF,∴∠EAB=∠FCB=15°.∵BE=BF,∠EBF=90°,∴∠BFE=∠FEB=45°.∴∠EFC=180°﹣90°﹣15°﹣45°=30°.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注意: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27.(2006•韶关)如图,在△ABC中,AB≠AC,∠BAC的外角平分线交直线BC于D,过D作DE⊥AB,DF⊥AC 分别交直线AB,AC于E,F,连接EF.(1)求证:EF⊥AD;(2)若DE∥AC,且DE=1,求AD的长.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专题:几何综合题;压轴题.分析:(1)根据AD是∠EAF的平分线,那么DE=DF,如果证得EA=FA,那么我们就能得出AD是EF的垂直平分线,那么就证得EF⊥AD了.因此证明EA=FA是问题的关键,那么就要先证得三角形AED和AFD全等.这两个三角形中已知的条件有∠EAD=∠FAD,一条公共边,一组直角,因此两三角形全等,那么就可以得出EA=AF了.(2)要求AD的长,在直角三角形AED中,有了DE的值,如果知道了∠ADE或∠EAD的度数,那么就能求出AD了.如果DE∥AC,那么∠EAC=90°,∠EAD=45°,那么在直角三角形AED中就能求出AD的长了.解答:(1)证明:∵AD是∠EAF的平分线,∴∠EAD=∠DAF.∵DE⊥AE,DF⊥AF,∴∠DEA=∠DFA=90°又AD=AD,∴△DEA≌△DFA.∴EA=FA∵ED=FD,∴AD是EF的垂直平分线.即AD⊥EF.(2)解:∵DE∥AC,∴∠DEA=∠FAE=90°.又∠DFA=90°,∴四边形EAFD是矩形.由(1)得EA=FA,∴四边形EAFD是正方形.∵DE=1,∴AD=.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角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知识点.本题中利用全等三角形得出线段相等是解题的关键.。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直角三角形》三角形的证明PPT(第1课时)
获取新知
知识点二:直角三角形的边的关系
B
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
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A
C
关于勾股定理的证明,可以欣赏“16页的读一读”, 并可以上网搜索,诸如美国第二十任总统的证法、赵 爽弦图法等
勾股定理反过来,怎么叙述呢?
如果一个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 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一项指标.现测得AB=4 cm,BC=3 cm,AD=13 cm,CD=12 cm, ∠ABC=90°,根据这些条件,能否得出∠ACD等于90°?请说明理由.
解:能.理由:在Rt△ABC中,
∵AB=4 cm,BC=3 cm,∠ABC=90°,
∴AC=
=5(cm).
在△ACD中,∵AD=13 cm,CD=12 cm,AC=5 cm,
你来给出完整的 证明过程吧,试 一试
例题讲解 例1 如图,在△ABC中,∠C=70°,∠B=30°,AD⊥BC 于点D,AE为∠BAC的平分线,求∠DAE的度数. 解:由题意可知, ∠BAC=180°-∠B-∠C=80°. ∵AE为∠BAC的平分线, ∴∠CAE=∠BAE= ∠BAC=40°. ∵AD⊥BC,∴∠ADC=90°. ∴∠CAD=90°-∠C=90°-70°=20°. ∴∠DAE=∠CAE-∠CAD=40°-20°=20°.
原命题都存在逆命题 ,
但是互逆命题的真假 无法保证
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也是定理,那么这两个定理叫 做互逆定理,其中的一个定理叫做另一个定理的逆定理.
注意1:逆命题、互逆命题不一定是真命题, 但逆定理、互逆定理,一定是真命题.
注意2:不是所有的定理都有逆定理.
定理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说课稿
活动目的: 复习巩固本课知识,提高学生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
5.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第1课时)
例题讲解:
已知:-----------求证:-----------证明:------------
证明:-------------------------------------------------------------------------------------------------------------
谢谢
教法
三、教法和学法
根据本节课特点和学生的实际, 八年级学生基本具备动手操作、探 索讨论、猜想、说理的能力,主要 采用“操作—观察—讨论—证明— 应用 ”的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教会 学生“ 动手做,动脑想,大胆猜、 会说理,学致用”的学习方法。增加 学生参与的机会,使学生在掌握知 识、形成技能的同时,培养科学的 学习方法和自信心。备
各类三角形各一个、量角器、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
( 一 ) 情 境 引 入 实 验 验 证
( 二 ) 探 索 新 知 合 作 交 流
( 三 ) 开 拓 思 维 拓 展 延 伸
( 四 ) 应 用 新 知 解 决 问 题
( 五 ) 巩 固 提 高 熟 练 技 能
( 六 ) 全 课 小 结 , 完 善 新 知
例题处理
( 四 ) 应 用 新 知 解 决 问 题
如图,在△ABC中,∠B=38° ∠C=62°,AD是△ABC的角 平分线,求∠ADB的度数。
本例题意在训练学生的几何表达能力。推 理计算题要求学生明确思路和方法,掌握 推理过程和书写格式,做到有理有据。
基础练习
( 五 ) 巩 固 提 高 熟 练 技 能
3
2 2 1
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六章 6.5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学案(无答案) 北师大版
课题:§6.5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学习目标】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证明及应用。
【学习重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思路及应用。
【学前准备】七年级我们曾经把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撕下来拼在一起得到一个___________,由此得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___________。
那么如何证明此命题是真命题呢?证明一个命题的步骤有那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生探究、合作交流】1、想一想(1)要证三角形三个内角和是180°,观察图形,能不能象前面那样,把三个角转化为平角或两平行线间的同旁内角呢?(2)你能得出几种辅助线的作法?(3)根据前面给出的公理和定理,你能用比较简洁的语言写出这一证明过程吗?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和是180°分析:上述命题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还有其它方法吗?【小试牛刀】1、随堂练习1、2【小结】这堂课,我们证明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证明的基本思想是:运用辅助线将原三角形中处于不同位置的三个内角集中在一起,拼成一个平角.辅助线是联系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的桥梁,今后我们还要学习它.【作业】习题6.6 1、2、3、4【课外拓展延伸】1、在△ABC中:(1)∠A∶∠B∶∠C=1∶1∶2,则此三角形是______三角形;(2)∠A=12∠B=13∠C,则此三角形是______三角形;2、如图,∠1=20°,∠2=25°,∠A=35°,求∠BDC的度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盐湖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大赛教案首页课题名称《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
科目初中数学教师姓名张筱杰
学习者分析学生在小学已经熟悉,但在小学是通过实验得出的,要向学生说明证明的必要性。
现在学生在前面学习中,已经学习过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与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以及它们的严格证明,也熟悉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内容,而本节课是建立在学生掌握了平行线的性质及严格的证明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因此,学生具有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比小学撕纸实验等探索过程,体会思维实验和符号化的理性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用多种方法证明三角形定理,培养一题多解的能力。
三、知识与技能
(1)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及简单应用。
(2)灵活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难点分析重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思路及应用。
难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方法。
教学过程
盐湖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大赛教案续页活动序号活动内容设计思路
活动1 (一)创设问题情境
我们在七年级曾经把一个三角形的三个
内角撕下来拼在一起得到一个平角,由
此得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教师指出:这只是实验得出的命题,不
能当做定理,只有经过严格的几何证明,
证明命题的正确性,才能作为几何定理,
今后,在几何里,常采用这种方法得到
新知识。
那么如何证明此命题是真命题呢?能否
用学过的旧知识作平行线,利用平行线
的性质来证明呢?从学过的知识引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且小学已知三角形三个内角和是180°。
对比过去撕纸等探索过程,体会思维实验和符号化的理性作用。
将自己的操作转化为符号语言对于学生来说还存在一定困难,因此需要一个台阶,使学生逐步过渡到严格的证明.
活动2 (二)探索新知:学生主体教师点拨
(1)用严谨的证明来论证三角形内角和定
理.
(2)看哪个同学想的方法最多?
教师引导:要证三角形三个内角和是
180°,观察图形,三个角间没什么关系,
能不能象前面那样,把这三个角拼在一
起呢?拼成什么样的角呢?
学生思考与180°有关的角后回答,可拼
成:①平角,②两平行线间的同旁内角。
教师引导,要把三角形三个内角转化为
上述两种角,就要在原图形上添加一些
线,这些线叫做辅助线,在平面几何里,
辅助线常画成虚线,添辅助线是解决问
题的重要思想方法。
如何把三个角转化
为平角或两平行线间的同旁内角呢?
联想前面撕角拼角的方法,学生能想到。
让学生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把新知识化为旧知识。
活动3
(三) 学生自主探究
(1)用严谨的证明来论证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2)看哪个同学想的方法最多? 学生回忆证明一个命题的步骤: ①画图
②分析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写出已知求证,把文字语言转化为几何语言。
③分析、探究证明方法。
(添辅助线不是盲目的,而是为了证明某一结论,需要引用某个定义、公理、定理,但原图形不具备直接使用它们的条件,这时就需要添辅助线创造条件,以达到证明的目的.辅助线通常画成虚线。
)
方法一:作BC 的延长线CD ,过点C 作射线CE ∥BA .
方法二:过A 点作DE ∥BC (如图)
拓展:如何将原三角形中处于不同位置的三个内角集中在一起,拼成一个平角。
这是关键,“平角”是突破口。
有本章前面几节作为基础,学生有能力画图,写已知,求证。
让学生体会数学证明的严密性和数学的严谨,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A
B C
D
E
A
B C E
D
B C
图1
活动4 (四)合作交流张扬个性
通过以上分析、研究,让不同做法的学生讲解依据。
①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利用同位角把三
角形三内角转化为一个平角。
②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利用内错角和同位角,
把三角形三内角转化为一个平角。
③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利用内错角,把三角形
三内角转化为一个平角。
④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利用内错角把三角形三
内角转化为两平行线间的同旁内角。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利用内错角、同位角或同
旁内角把三角形三内角转化为一个平角。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使思维达到高潮,由感受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请不同画法的学生板演,并口述画图方法,叙述不恰当时,同学可改正,教师可适时点拨。
活动5 (五)反馈练习应用定理
(1)△ABC中可以有3个锐角吗?3个直角
呢?2个直角呢?若有1个直角另外两角有什
么特点?
(2)△ABC中,∠C=90°,∠A=30°,∠B=?
(3)∠A=50°,∠B=∠C,则△ABC中∠B=?
(4)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中,只能有____个直角
或____个钝角.
(5)任何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____个锐角;
至多有____个锐角.
(6)三角形中三角之比为1∶2∶3,则三个角
各为多少度?
(7)已知△ABC中,DE∥BC,∠A=60°,
∠C=70°,
求证:∠
ADE=50°
全面了解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概念是否清楚,能否灵活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活动6 (六)本节小结
(1)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有哪几种方
法?
(2)辅助线的作法技巧.
(3)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简单应用.复习巩固本课知识,提高学生的掌握程度.
活动7 (七)作业布置。
课本P241
数学理解:第1、2题
练习巩固。
板书设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
1.想一想拼一拼
2.如何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3.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4.练一练
5.本节小结
6.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