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声现象》单元复习课学案

合集下载

《声现象》复习教案

《声现象》复习教案

《声现象》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复习并掌握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的基本原理。

2. 能够运用声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2. 声音的传播3. 声音的接收4. 声速5. 声音的强弱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的原理,声速的概念,声音的强弱。

2. 难点:声速的计算,声音的干涉和衍射现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声音的相关现象。

2. 利用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声音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声音的产生:讲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并通过实验观察振动产生的声音。

3. 声音的传播:介绍声音在空气、水和固体中的传播,讲解声速的概念,并通过实验演示声速的测量方法。

4. 声音的接收:讲解人耳如何接收声音,包括听觉的形成过程,以及影响声音接收的因素。

5. 声音的强弱:介绍声音的响度、音调和音色,讲解声音的强弱与振幅、距离等因素的关系。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7.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拓展:1. 声波的应用:讲解声波在医学、军事、工业等领域的应用,如超声波、声纳等。

2. 噪声污染:介绍噪声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以及防治噪声的途径。

3. 声学仪器:介绍常见的声学仪器及其原理,如麦克风、扬声器等。

七、课堂互动:1. 提问:请学生回答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的原理,声速的概念,声音的强弱等基本问题。

2. 讨论:分组讨论声波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话、广播等。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复习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复习学案

第二章《声现象》单元复习课一、【复习目标】1.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回声现象和回声测距离。

3.了解乐音的特性及与生活现象的联系。

4.了解音调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频率决定的,响度的大小跟物体振动的振幅和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5.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

6.能从物理学的角度和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认识噪声,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7. 通过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物理就在身边。

【复习重点和难点】重点:①声音产生和传播;②乐音的三个特性。

难点:①回声测距离;②决定音调、响度的因素。

【前置准备】知识网络二、【复习过程】【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聚焦:1.声音是由物体的所产生的,停止,发声随之停止。

2.声音靠(一切固体、液体、气体)传播,不能传声;声音在介质中以的方式传播.。

3.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不同,正常情况下,中传声的速度快于液体,而中传声的速度快于气体,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m/s。

4.声音从声源发出,遇到山崖、墙壁等障碍物回来使其又传入人耳的声音,利用回声可以测定。

实验1:往鼓面上撒一些泡沫屑,敲鼓时见到泡沫屑不停地跳动;用手按住鼓面,泡沫屑停止跳动,鼓声消失。

说明。

实验2: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被多次弹开。

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A.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B.声音产生的原因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研究方法:把鼓面的振动、音叉的振动转换成泡沫屑或乒乓球的跳动来体现。

这种研究方法叫“转换法”。

实验3:如图所示,将手机置于封闭的玻璃罩内.把罩内的空气用抽气机抽走。

人教版物理八上第二章《声现象》复习教学设计(共5篇)

人教版物理八上第二章《声现象》复习教学设计(共5篇)

人教版物理八上第二章《声现象》复习教学设计(共5篇)第一篇:人教版物理八上第二章《声现象》复习教学设计第二章声现象复习[设计理念] 新的课程改革对物理教育提出了新的理念,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物理教育的根本目的,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

在声现象复习过程中,以实验和生活实例为主线,通过再现实验,体验生活,让学生切身体会,逐步掌握声现象各个方面知识点。

[教材分析] 《声现象》是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的学习内容。

本章内容重视与日常生活和技术应用的联系,重视用物理实验方法进行科学探究活动,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维目标]1、知识和技能:(1)复习声音的产生、传播、声音的特性、噪声以及声的利用等基础知识。

(2)使学生通过复习理解声音产生的条件、传播的条件、控制噪声的方法以及声音在生活实际中的利用等知识。

2、过程和方法(1)通过复习和归纳,学会梳理知识的方法。

(2)通过复习活动,进一步了解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现象和物理原理[重点难点] 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声音的特征,防止噪声的途径。

难点: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分,超声波、次声波的危害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再现声现象相关实验,充分利用小组学习,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营造和谐的讨论、交流环境,联系生活生产实际,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理念。

[仪器材料] 大小不同的音叉乒乓球直尺鼓水盆[教学流程设计]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演示实验:用小锤敲击音叉,多媒体展示图片。

思考:用小锤轻敲音叉,有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乒乓球有什么作用?采用的是什么方法?拓展:还有那些实验可以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展示图片并做演示实验:将敲击的音叉放入水盆。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声现象》复习学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声现象》复习学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声现象》复习学案在设计这个复习学案时,我希望能够通过一系列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活动,帮助学生巩固他们在声现象这一章节中学到的知识。

我的设计思路是先通过一些实际的情景让学生回忆起相关的物理概念,然后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活动,让学生能够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回忆起声现象的基本概念,如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

2. 培养学生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声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难点:如何运用声现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实验器材(如扬声器、麦克风、音叉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记录表。

四、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注意听音乐中的不同声音,并思考这些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2. 讲解:回顾声现象的基本概念,如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他们认为的声音传播的原理,并分享他们的看法。

4. 实验活动:让学生进行一系列实验,如观察音叉的振动、使用麦克风捕捉声音等,并记录实验结果。

5. 解决问题:让学生运用他们学到的声现象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如何提高音量的清晰度、如何减少噪音等。

五、活动重难点:重点:声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难点:如何运用声现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个复习学案,我发现学生们对声现象的基本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他们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然而,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在实验操作上还存在一些困难,因此在未来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

我还可以通过一些额外的拓展活动,如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探索声音的传播规律,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通过这个复习学案,我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巩固他们在声现象这一章节中学到的知识,并提高他们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八年级物理声音复习教案(5篇)

八年级物理声音复习教案(5篇)

八年级物理声音复习教案(5篇)八年级物理声音复习教案(5篇)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可以改进以往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记录它们的目的是供以后教学使用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人类经过多次文明发展,使人类在自然界面前不再仅仅是自然的产物,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物理教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八年级物理声音复习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2、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3、用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初步理解“物质的量”的含义。

(二)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而变化的物理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2、难点:理解质量的含义,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课前复习1、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原子的结构是怎样的?2、固态、液态、气态物质各有什么特征?其微观结构是怎样的?二、引入新课我们去商店购买粮食、蔬菜、水果时,我们关注的是物质的量的多少?售货员要用秤称量货物的质量的大小。

在物理学里,质量的含义是什么?质量有什么特性?如何利用测量工具去测量物体的质量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三、新课教学1、质量①定义:在物理学里,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

用字母m 表示。

注意区分“物体”和“物质”的概念。

②质量的单位:千克(kg),克(g),毫克(mg),吨(t)1kg=103g,1g=103mg,1t=103kg③质量单位千克的由来学生阅读P12“科学世界”。

规定4℃时1dm3的纯水的质量为1kg。

并且用铂制作了标准千克原器,这个标准千克原器也叫“档案千克”。

④认识一些物体的质量(P9)2、质量的测量①测量工具:托盘天平和学生天平(实验室用)磅(秤)、杆秤(生活中用)②认识天平:底座、支架、横梁、平衡螺母、托盘、指针、分度盘、标尺、游码,称量,感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声现象》复习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声现象》复习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声现象》复习导学案1. 基本概念回顾1.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声音需要声源、传播介质和接收器。

•声源是产生声音的物体。

•传播介质是声音传播的媒介,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接收器是接收声音的物体。

1.2 声音的传播•声音通过分子间的碰撞传播。

•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2. 声音的特性2.1 声音的强度•声音的强度是指声音的大小。

•声音的强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

2.2 音调与频率•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

•音调与频率密切相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单位是赫兹(Hz)。

2.3 声音的音量•声音的音量是指声音的大小。

•音量与声音的强度有关。

2.4 回声•回声是指声音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现象。

•回声的产生需要有声源、障碍物和接收器。

3. 声音的利用与保护3.1 声音的利用•声音的利用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广泛,如广播、电话、音乐等。

•声音还可以用于声纳、超声波等技术。

3.2 噪声与对策•噪声是指给人们带来不适的声音。

•噪声对人体健康有害,应采取相应的对策来保护听力。

4. 思考题1.请列举声音的三要素是什么?2.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速度的大小顺序是怎样的?3.音调与频率有什么关系?声音频率越高或越低对应的音调是高音还是低音?4.什么是回声?回声产生的必要条件是什么?5.声音的利用有哪些方面?你还能举例说明声音的利用吗?6.噪声对人体有什么影响?如何保护听力?5. 作业请同学们完成教材第2章的课后习题,巩固对声音和声现象的理解。

第二章《声现象》单元复习 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第二章《声现象》单元复习   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集体备课教学设计B. 录音机录音时使声音的音调发生了变化C. 录音机录音时使声音的音色发生了变化D. 自己听自己的声音,和听录音机声音,两种声音传播的途径不同6.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 B .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C. 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D. 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7.下列事例中,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A. 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B. 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C. 利用声纳系统探知海洋的深度D. 利用超声波排出体内的结石8.下列关于乐音和噪声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乐音悦耳动听,给人以享受B. 乐音是乐器发出的声音,噪声是机器发出的声音C. 噪声使人烦躁不安,有害于人的健康D. 物理学角度乐音是遵循一定规律的振动发出的,噪声是杂乱无章、无规律的振动发出的(二)多选题9.下列利用声传递信息的有()。

A. 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可能有一场大雨B. 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判定螺栓是否松动C. 医生利用B超观察人的身体状况D. 有经验的人选瓷碗总是敲一敲分辨音质10.通过学习“声”,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最小B.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C. 我们敲瓷碗能区别碗是否有裂纹,是因为好坏碗发声的音调不同D.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与空气的温度高低有关(五)实验探究题18.小明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广口瓶内,用抽气筒将广口瓶中的空气抽出。

(1)抽气一段时间后小明发现听到的手机声音没有明显变化,造成这一现象可能原因是()。

A.手机声音的响度太大B.手机声音的频率太高C.未塞紧瓶塞存在漏气D.插入广口瓶中导管不足够长(2)经调整使器件完好后,再次用抽气筒有效地向外抽气过程中,随着瓶内空气逐渐,小明发现听到的手机声音的音调(填“变高”、“不变”或“变低”),响度(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声现象单元复习学案(人教新课标版物理八年级上)

声现象单元复习学案(人教新课标版物理八年级上)

物理人教新课标版第1章?声现象?单元复习学案型示例、抽取规律例题1. 如图1所示,用竖直悬吊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2. 如下图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C.声波在玻璃罩中发生了反射D.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逐渐减少知识点二:关于乐音的三个特征问题〔要注意音调与响度的区别〕例题1.以下四个句子:(1)这首歌调太高,我唱不上去;(2)引吭高歌;(3)她是唱高音的;(4)请勿高声喧哗.其中“高〞字指音调的是 ( )A.(1)(2) B.(2)(4) C.(1)(3) D.(3)(4)2. 联欢晚会上,口技演员惟妙惟肖地模拟一些动物和乐器的声音,他主要是模拟声音的_____________,台下观众听到口技演员的声音是靠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播的.3.如下图,小星同学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使鼓面发出声音,声音不同之处是〔〕A.频率B.音调4.青年歌手大赛中有一道辨听题,“先听音乐,后判断该音乐是哪一种乐器演奏的〞选手答复此问题的根据是〔〕5.如下图的编钟是我省出土的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

以下关于编钟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它发出的悦耳声能在真空中传播B.它发声的音色与其它乐器的音色是一样的C.它发出的悦耳声是它的振动产生的D.敲击大小不同的钟能发出一样的音调知识点三:环保问题例题1.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声音无处不在。

以下声音①工厂车间机器的轰图1甲 乙 丁丙 抽气达标检测1.针对以下四幅图,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甲图中,演凑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发声的响度B .乙图中,敲锣时用力越大,所发声音的音调越高C .丙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手机铃声越来越大D .丁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减小噪声污染 2.甲同学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乙同学在长铁管的另一端敲一下这根铁管,那么甲同学听到的声音情况是( )A.响了一下,声音是从铁管传来的B.响了一下,声音是从空气传来的C.响了两下,先听到从空气传来的声音D.响了两下,先听到从铁管传来的声音3.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快些从一木梳上划过,再让它从同一木梳上慢一点划过,那么两次所发出的声音( )4. 图中,教师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他在研究声音的( )A.响度与吸管长短的关系B.音调与吸管材料的关系C.音调与吸管长短的关系D.音色与吸管材料的关系5. 小红拎起水壶向暖水瓶中灌开水,小刚在一旁提醒她:“小红,快满了〞,说话间水真的满了,小红奇怪地问小刚:“你怎么知道水快满了?〞小刚说:“凭经历听出来的。

人教版八年级上第第二章《声现象》单元复习 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第第二章《声现象》单元复习 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二章《声现象》单元复习导学案设计一、导学目标1.了解声音的定义和传播特点;2.了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基本原理;3.了解声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导学内容本次复习导学将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声音的定义和传播特点;2.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基本原理;3.声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导学步骤1. 声音的定义和传播特点•声音是一种机械波,由物体振动产生,并通过介质传播的能量;•声音是一种可以被人耳感知的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如固体、液体和气体。

2.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基本原理•声音的产生需要物体振动产生声波;•声波是一种机械波,通过物质的振动传播;•声波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性质有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

3. 声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公共广播系统:通过扩音器将声音传播到远处;•电话系统:通过电信号转换成声音传达信息;•音乐系统:通过扬声器放大声音,提供良好的音质。

四、导学要点整理•声音是一种机械波,通过物质的振动传播;•声音需要介质传播,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声音的产生需要物体的振动;•声音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如公共广播系统、电话系统和音乐系统。

五、课堂练习1.主观题:声音是一种什么波?2.客观题:声音在哪种介质中传播最快?a)固体b)液体c)气体d)都一样速度六、课后作业1.思考并写出你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声音现象,并分析其产生原因。

2.阅读课本第二章内容,做好笔记和思考题。

七、复习要点总结•声音是一种振动,通过物质的振动传播;•声音的产生需要物体的振动;•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性质有关;•声音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实际应用。

以上是《声现象》单元的复习导学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

完成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后,同学们应该对声音的定义、传播特点,以及声音的产生和应用有更深入的了解。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4.分析噪声的产生、防治方法及其对生活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噪声的来源及防治方法;
-声音传播速度、波长和频率之间的关系。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练习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让他们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到成功和快乐,树立自信心。
4.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创新,了解声音技术在现代科技领域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技强国意识。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声现象已有一定的了解,具备初步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技能。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等方面的知识有进一步的学习需求。然而,学生在理解声音的传播速度、波长和频率关系等方面可能存在困难,需要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和实验演示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3.整合跨学科知识,如音乐、地理等,让学生了解声音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声音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2.通过学习声音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都遇到过哪些声音现象?这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声音是如何产生的?”让学生思考并回答,激发他们对声音产生的好奇心。
2.利用多媒体展示声音传播的动画,引导学生观察声音传播的过程,提出问题:“声音是如何从声源传播到我们的耳朵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学设计:第二单元 声现象 复习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学设计:第二单元 声现象 复习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学设计:第二单元声现象复习课一、教学目标1.复习第二单元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

2.加深学生对声现象的理解,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声的基本特征。

2.声的传播速度。

3.声音的产生和接收。

三、教学重点1.复习声的基本特征、传播速度等概念。

2.复习声音的产生和接收的原理。

3.加深对声现象的实际应用理解。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传递知识和技能。

2.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和观察,加深对声现象的理解和记忆。

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整体讨论,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合作意识。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复习声的基本特征1.提问:声是怎么产生的?声有哪些基本特征?2.学生回答:声是物体振动传播产生的,声的基本特征有响度、音调、音速和音色。

3.教师点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确认和补充,确保学生对声的基本特征有清晰的认识。

第二步:复习声的传播速度1.提问:声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有差异吗?为什么?2.学生回答:声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因为不同介质中的分子密度和弹性模量不同。

3.教师点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确认并引导他们思考分子密度和弹性模量对声传播速度的影响。

第三步:复习声音的产生和接收1.提问: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声音怎么被人耳接收?2.学生回答: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经过空气中的传播,最终被人耳接收。

声音的产生和接收分别通过发声体和耳朵完成。

3.教师点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和引导,解释发声体和耳朵的原理和作用。

第四步:实验操作1.实验1:测量声的传播速度。

•要求学生分组自行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

•学生将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并与理论结果进行比对。

2.实验2:观察声的传播特征。

•要求学生分组自行进行实验,观察声的传播特征,并撰写实验报告。

•学生将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进行总结和讨论。

第五步:讨论和总结1.小组讨论: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和观察数据,进行小组讨论,并就声现象的应用进行思考和交流。

《声现象》复习教案

《声现象》复习教案

《声现象》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复习和巩固声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提高学生对声现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声现象的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声波的基本概念:声波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2. 声源和声场:声源的种类、声场的概念和声压级。

3. 声波的传播:声波的传播速度、传播介质和衍射、折射现象。

4. 声波的接收和处理:声波的接收原理、声呐和声探测技术。

5. 声波的应用:声波在通信、医疗、工业等领域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来复习声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声波的传播和接收现象。

3.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声波的应用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教案。

2. 实验器材:声波发生器、接收器、测量仪器等。

3. 多媒体教学资源:声波应用的实例和视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题引发学生对声现象的思考,例如:“你平时是如何感受到声音的?”、“声波在空气中是如何传播的?”等。

2. 复习声波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回顾声波的定义、特点和分类,通过示例和图示进行讲解和巩固。

3. 声源和声场:讲解声源的种类和声场的概念,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展示声压级的测量方法。

4. 声波的传播:引导学生复习声波的传播速度、传播介质和衍射、折射现象,通过实验和演示来加深理解。

5. 声波的接收和处理:讲解声波的接收原理和声呐、声探测技术的基本原理,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展示声波的接收过程。

6. 声波的应用:介绍声波在通信、医疗、工业等领域的应用实例,通过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相关应用。

7.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8. 总结和展望: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进一步的学习要求和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 声现象》单元复习学案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 声现象》单元复习学案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声现象》单元复习学案声现象单元复习时间年月日,周课型复习课课时2课时主备【目标】(1)查漏补缺,将本章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2)强化与声相关的自然现象和生活实际问题的解析。

(3)进一步夯实与声相关的探究性实验的设计与研究。

(4)培养归纳、分析、总结的思维能力。

【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分类和三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难点】物理语言、符号、方法的应用,物理探究实验的研究、设计与书写。

声现象令人厌烦的噪声噪声的危害:心理效应、生理效应、物理效应乐音与噪声:乐音的波形是的;噪声的波形是的。

噪声的来源:生活噪声﹑工业噪声﹑噪声噪声的控制:声源处控制噪声,中控制噪声,人耳处减弱噪声人耳听不见的声音人耳听觉的频率范围:Hz超声波频率高于 Hz的声波叫做超声波。

特性:方向性好,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

应用:声呐﹑B超﹑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剂﹑超声波焊接器。

次声波频率低于 Hz的声波叫做次声波。

应用:预报地震﹑台风﹑监测核爆炸。

声音是什么声音是由于物体的产生的。

的物体叫做声源。

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但是不能在传播。

声音是一种波声音是一种波,叫做声波。

声波具有(声波击碎胆结石,声波使烛焰晃动)声速一般来说,声音在中的传播速度最小,次之,中速度最大。

空气中的声速约为 m/s。

声音的特性声音的叫做响度。

响度与声源振动的有关,越大,响度越大。

响度的单位:。

响度音色:音色通常用来辨别不同的发声体。

音调声音的叫做音调。

(给人的体验是声音的尖锐或者浑厚)声音的音调决定于声源振动的,声源振动的越快,音调越高。

振动的快慢用声源振动的次数—频率表示。

频率的单位。

【考点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例1〗课堂上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声带的产生的,它是通过传入我们耳中的。

我们能分别出不同老师的声音,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各人发出声音的不同。

〖例2〗下列关于声音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有物体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B、有声音产生,就一定有物体在振动C、振动停止后,声音要慢慢消失D、只要我们对着高墙喊话,就一定能听到回声(例3)〖例3〗如左图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如右图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初中物理_第二章声现象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第二章声现象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二章声现象复习学案一、【复习目标】1.通过复习进一步明确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声音的响度、音调、音色的影响因素。

2.知道噪声的危害,能说出生活中控制噪声的方法,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3.回顾本章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二、【知识回顾】完成后组内相互交流巩固三、【课内探究】模块一:声音的传播在声音传播的实验探究中,小明和小敏做了如下两步实验:(1)将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一个同学轻轻地敲击桌面,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子上,听传过来的声音大小。

(2)将两张紧挨的课桌离开一个缝隙,然后重复上述步骤,比较声音的大小。

请你帮他们分析,将实验现象和分析结果填入下表中:分析与论证,声音靠传播到远处。

(不能传声)【拓展1】1、能传播声音的介质有()A.只有气体B.只有固体C.只有液体D.气体、液体、固体均可2.把音乐芯片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在向外抽气的过程中()A.听到音乐声越来越大B.听到音乐声越来越小C.听到音乐声不变D.无法判断模块二:声音的特性(先思考后实验操作,并明确实验注意的问题和实验方法)用一把直尺,如何探究音调或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任选其中一个实验)实验方法: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结论:【拓展2】1.挑选西瓜是否成熟时,人们常常轻轻敲击一下,由声音来判断是否成熟,这是根据( )A.音调B.音色C.响度D.以上都不正确2.人们常说的“不准高声喧哗”与“这个音太低,我唱不出来”中的高低是()A.“高”指响度,“低”指音调B.“高”指音调,“低”指响度C.都指音调D.都指响度3.医生使用听诊器给病人看病,其目的是为了( )A.提高音调B.改变音色C.减小声音散失增大响度D.增大发生体的振幅模块三:噪声咱们学校及周围有哪些噪声?你可以怎样来减弱这些噪声?【拓展3】假如与你一墙之隔的邻居经常引吭高歌,干扰了你的学习和休息,下列措施中你认为无效的是( )A.赶紧将门窗关紧B.用棉花塞住耳朵C.将棉毯挂在窗上D.打开窗加快空气流通四、【训练化疑,反馈拓展】1. 将敲响的鼓面用手一按,响声立即就消失了,下列原因正确的是()A.声波传到鼓内去了 B.鼓面停止了振动C.鼓的振动变快了 D.以上说法都不对2、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音色逐渐改变B.音调逐渐降低.C.响度逐渐降低.D.音调,音色,响度都不变3.关于声现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唱歌时,歌声是声带振动产生的 B.在水中的声速小于在空气中的声速C.回音的声速比原来声音的声速要小 D.成语“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音调高4.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振幅关系,小明将钢尺的一端压在桌面上,保持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一定,分别用大小不同的力上下拨动钢尺的另一端发现钢尺被压得越弯,上下振动的幅度越大,桌面被拍打得越响。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复习课教学设计
5.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勇于探索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声现象,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定期进行总结反馈,针对学生的优点和不足,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4.教学拓展:
-鼓励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如科学竞赛、兴趣小组等,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建立学习交流平台,如微信群、论坛等,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与交流;
-定期组织实地考察,让学生感受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生活中常见的声音现象为切入点,如雷声、电话铃声等,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通过提问方式,让学生回顾已学的声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知识铺垫。
3.创设情境,如播放一段交响乐,让学生闭眼聆听,感受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引出本章学习的重点内容。
(二)讲授新知
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师以图示和实验演示的方式,讲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以及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的原理。
2.声音的特性:通过实际乐器演奏、音频剪辑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变化,讲解影响声音特性的因素。
3.声音的反射、折射和衍射:结合实际案例,如回声、声影等,讲解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的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声波传播的规律。
-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注重情感态度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word完整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复习课导学案设计

(word完整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复习课导学案设计

第二章 声现象复习学案【复习目标】1. 通过复习, 掌握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了解声音的特性。

2.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会运用声知识分析简单的声问题的方法。

3.激情投入, 积极思考, 养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声音的特性, 防治噪声的途径。

【 难点】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分。

梳理案 Ⅰ知识导图Ⅱ. 知识梳理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于发声体的 产生的。

(l)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 。

体、 体和 体振动都可以发声。

(2)振动一定会发声, 但发出的声音人 会听到;如果物体不振动, 是 发出声音的。

(3)振动 , 发声也停止。

2. 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 , 一切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作为介质, 即 、 和 都可以传播声音。

声音在介质中以____ 的形式传播, 叫做声波。

在传播过程中同时传递着 和 。

(2)真空 传声。

3.回声(1)形成: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 形成 。

(2)人耳听到回声的条件:如果回声与原声之间的时间间隔至少为 , 人就能分辨出回声和原声, 如果时间间隔____0.1 s, 人耳就无法辨别出回声与原声, 此时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 起到 原声的作用. 声音听起来变得响亮。

(3)应用:可以利用回声测 , 如测海底 的 等。

声 现 象声音的产生条件: 实验:声音的传播 条件:传播形式 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声音的特性音调的决定因素:频率响度的决定因素: 、距离发声体的远近音色的决定因素: 噪声防治措施:在声源处减弱、声音的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声音可以传递 。

4.声速(l)影响因素: 声音的速度与传播声音的__________和有关。

(2)规律: 声音在中传播速度最快。

其次是 , 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同一种介质, 当它改变时, 声音的传播速度也有差异。

(3)15℃时,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5. 声音的三要素项目音调响度音色概念声音的高低声音的大小(或强弱)声音的特色影响因素频率振幅和距离发声体本身如材料、发音方式等改变方法改变发声体的松紧、长短、粗细等改变用力的大小改变发声体的振动方式等描述如尖锐刺耳如震耳欲聋如“闻其声知其人”说明频率: 是指物体在, 表示物体振动的 , 单位是 , 简称 , 符号是。

人教版物理八上第二章《声现象》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上第二章《声现象》复习教学设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声音及其相关现象的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提高学习物理的热情。
-学生通过了解声音在科技、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对物理学科的价值认同。
2.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实的态度,养成独立思考、勇于质疑的习惯。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尊重实验事实,遵循科学规律。
-学生在思考问题时,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认识到噪声污染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并学会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学生了解噪声污染的危害,提高环保意识。
-学生通过学习噪声防治方法,为创造美好、安静的生活环境作出贡献。
二、学情分析
在本章节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声学知识,能够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基本特性。然而,由于声学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在深入理解和应用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本章节复习过程中,教师需关注以下学情: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差异化教学策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物理学科素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勇于面对挑战。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的重难点:
-声音传播的条件及声速的计算,特别是声速与介质种类、温度等因素的关系。
4.生活实例,学以致用:
-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如噪声污染、音乐欣赏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关注声学知识在科技、环保等方面的应用,提高他们的学以致用能力。
5.情感教育,培养态度: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实的态度,引导他们勇于质疑、独立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单元复习课学案
班级:姓名:
【复习目标】(1)查漏补缺,将本章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2)强化与声相关的自然现象和生活实际问题的解析。

(3)进一步夯实与声相关的探究性实验的设计与研究。

(4)培养归纳、分析、总结的思维能力。

【重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乐音的三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噪声的控制。

【知识框架】
【目标检测】
1. 下列的实验和实例中,能说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
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
A.①②③B.①②④ C. ②③④D.①③④
2、针对下图中的四幅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甲图中,演奏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发声的响度
B.乙图中,敲锣时用力越大,所发声音的音调越高
C.丙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手机铃声越来越大
D.丁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减小噪声污染
3.噪声严重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已成为社会公害。

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A、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
B、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
2
3
C 、清除城市垃圾,保持环境整洁
D 、在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
4、有一种电子牙刷,如图所示,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

关于电子牙刷,正确的说法是 ( )
A .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 .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C .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 .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5、2010年1月13日,海地首府太子港发生里氏7.3级地震,造成几万人伤亡,我国有一百多名维和警察在海地参加联合国维和任务,这次强烈的地震也造成了和志虹、赵化宇等八名维和人员遇难,但地震时很多小动物却能提前避险,主要是它们能感觉 ( )
A 、超声波
B 、紫外线
C 、次声波
D 、电磁波
【课后自测】(共20题,每题5分,共100分)
【考点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课堂上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声带的 产生的,它是通过 传入我们耳中的。

我们能分别出不同老师的声音,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各人发出声音的 不同。

〖2〗下列关于声音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有物体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 .有声音产生,就一定有物体在振动
C .振动停止后,声音要慢慢消失
D .只要我们对着高墙喊话,就一定能听到回声
〖3〗如左图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
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如右图所示,敲
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
说明 。

〖4〗看图说理:
(1)观察左图,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2)观察右图,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考点2】 乐音的特征
〖5〗指出下列各种声音现象,反映了声音的哪些特征:
(1)“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___________________大;
(2)“脆如银铃”是指声音的___________________高;
(3)“悦耳动听”是指声音的___________________好。

(6) (4) (3)
4 〖6〗小明自己制作了一个哨子,如图所示,在筷子上缠一些棉花, 做成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

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声。

这哨声是由 振动产生的。

上下推拉活塞,可以改变声音的 。

〖7〗如图是探究声音特性的两个实验,左图是用弹性塑料片分别以快、慢的速度来拨动书页;右图是改变不同力度来敲击音叉,并观察小球弹起的高度。

左图探究的实验是:声音的 与 的关系。

该实验所得的结论是: 。

右图探究的实验是:声音的 与 的关系。

该实验所得的结论是: 。

〖 8〗如图所示,是几个声音的波形,图a 和图b 所示为两个不同音叉的波形,图c 图d 图e 所示为小提琴、长笛和法国号的波形。

(1)图 a 和图b 哪个音叉的音调较高?哪个音叉的叉股较短? 。

(2)比较图c 、图d 、图e 三图,小提琴、长笛、法国号它们是否正在演奏同样音调和频率的音符? 。

(3)假若三乐器演奏同一音符,你可以听出它们的区别,你从波形图上怎样推断出这一点呢? 。

〖9〗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

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 ;
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

他设想了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 。

A 、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B 、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考点3】 乐音与噪声
〖10〗从环境保护角度看,以下不属于噪声的是 ( )
A .图书阅览室内的絮絮细语声 B.上数学课时,听到音乐教室传来的歌声
C.夜晚,人们正要入睡,忽然传来弹奏很熟练的钢琴声 D .吸引着人们的雄辩有利的演讲声 〖11〗小华在家里修理厨房里的桌子时,不停的有敲击物体的声音发出,为了使隔壁的小明学习时避免干扰,小华采取了三种方案:①在被敲的地方垫一块抹布;②把房间、厨房门窗关闭关严;③嘱咐小明暂时用耳机塞住耳朵。

上述三种方案中,第一种是在 处减弱噪声;第二种是在 中减弱;第三种是在 处减弱噪声。

〖12〗一位同学晚上在家里看电视,为了不影响家人休息,他应采用下列哪种方法( )
A .用棉被把电视机捂住
B .把音量开关关上,不让电视机发生声音
C .插上耳机,自己用耳机听
D .让家人把耳朵塞住 (8) (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