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20咕咚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咕咚》教案三篇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咕咚》教案三篇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咕咚》教案三篇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咕、咚、突、传、腿、耍、慌、阴、吵、追、转”12个生字;会写“看、着、兔、伙、松、玩、跟”7个汉字。

学习“羊字头。

”“足字旁”2个新部首。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或亲自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重点:1.读懂课文,并能悟出寓意。

2.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准备:4幅插图。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揭题激发期待1.教师模仿动物的叫声,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声音。

2.教师再故做神秘地发出“咕咚”的声音,再让学生猜,从而引入课文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一遍课文,标出自然段。

2.对照插图读一遍课文,找出课文共讲了几种小动物,能按出场顺序说出来。

3.同桌共读一遍课文,读后互相讨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三、以读为本顺学而导(一)1、最先听到“咕咚”声的是谁?听到声音,小兔什么样儿?2、读第2自然段,哪句话写出图上的内容。

3、“撒腿就跑”看出了什么?小兔为什么害怕?你也有过吗?4、小兔不仅跑,还边跑边喊,谁来喊一喊?5、指导朗读(二)学习3—7自然段1、听到他的喊声,狐狸、猴子、小鹿、松鼠,他们是怎么做的?(跟、跑)读3、4自然段。

2、狮子跟他们有什么不同?他是怎么做的?(追、问)读5—7自然段,划出描写狮子的句子。

3、对比两幅图,小动物们和狮子的表情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找答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四、比较表现明白道理1.小组讨论,狮子的表现跟其他动物的表现有什么不同?2.你觉得狮子有什么值得你学习的地方?第二课时一、识字教学1、读一读多媒体出示带生字的词语,自由认读,读准字音。

2、认一认没有了拼音宝宝帮忙,你还认识吗?(赛读词语)3、玩一玩①同桌拿出识字卡片,互相认读②摘果子,(多媒体示一棵苹果树,苹果上分别写了生字,认对了,苹果就会掉下来)4、议一议①小组合作学习,谁有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20《咕咚》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20《咕咚》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20《咕咚》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听说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咕咚”。

2.能够听懂课文内容并简单复述故事情节。

3.能够感受小鸭子的动作、声音,并模仿进行表演。

二、教学重点1.教学课文中的生字词“咕咚”。

2.听懂课文内容并简单复述故事情节。

三、教学内容《咕咚》咕咚,咕咚,小鸭子走啊走,转啊转,不知道去哪儿。

探头,探头,看看,鸭妈妈在河边,田字桥上的果儿多好玩!小鸭子喜欢咿咿啊啊地叫,鸭妈妈踏踏地走,转啊转,一不小心咕嚒跌到大坑!咚嚏,咚嚏,妈妈听见了,快跑,快跑,追啊追,脚伸啊伸,鸭妈妈抱住了咕嚏,抚摸着小鸭子——“咿咿,我的好孩子!”四、教学过程1. 情感导入老师播放小鸭子咕咚的叫声,让学生模仿一下,讨论一下小鸭子的生活习性,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

2. 教学生字词教师向学生介绍生字词“咕咚”的含义,让学生重复多次,掌握读音。

3. 教学课文教师读课文,让学生跟读,重点解释生字词和生词的意思。

然后分角色朗读,让学生感受不同语气。

4. 情感体验教师带领学生模仿小鸭子的咕咚叫声,并辅助学生进行故事情节表演,体验小鸭子与妈妈的亲情。

5. 课文分析学生一起分析课文中的情节,理解小鸭子迷路后妈妈的关心,感受母子之间的爱。

6. 小结复习教师让学生复述课文,重点复述生字词的意思,并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五、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并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

2.与家长讨论故事中表现的亲情,写下自己的感受。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了生字词“咕咚”的意思,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亲子关系的展示,增强了学生对亲情的理解和情感体验。

在后续的教学中,应继续巩固生字词的认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情感体验能力。

以上就是本节课《咕咚》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对教师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七、课后反馈请老师对本节课教学效果和学生反应进行评估,并做出调整和改进。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八单元 -20.《咕咚》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八单元 -20.《咕咚》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八单元 -20.《咕咚》一、教学目标1.了解故事《咕咚》的内容,明白主要情节。

2.能够复述故事的基本情节。

3.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事件。

4.能够体会故事中的人物感情,培养情感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故事《咕咚》的主要内容。

2.复述故事的基本情节。

三、教学难点1.描述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和事件。

2.表达对故事中人物感情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一年级下册》2.教案3.多媒体设备五、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用声音制造“咕咚咚”的声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故事《咕咚》。

2. 学习主题内容1.听故事:老师给学生讲述《咕咚》的故事,带着学生一起体会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2.学习反思:老师带领学生回想故事情节,让学生描述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事件,感受故事带给他们的情感。

3. 情感体验1.分组活动:老师让学生分组讨论故事中的人物感情变化,每组呈现出讨论结果并展示。

2.表演故事:学生自由发挥,小组表演故事《咕咚》,以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4.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重点回顾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鼓励学生展示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六、课后作业1.复述故事《咕咚》的主要情节。

2.写一段话,描述你对故事主要人物的理解和感受。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设计旨在通过故事《咕咚》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和情感认知能力。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语文故事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点,设计更多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欢迎家长和同学们积极配合,共同努力。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咕咚》教案三篇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咕咚》教案三篇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咕咚》教案三篇篇一教学目的⑴知识目的①认识“咕、咚、突、传、腿、耍、慌、狮、阴、吵、追、转”12个生字;会写“看、着、兔、伙、松、玩、眼”7个生字。

学习“羊字头”和“足字旁”2个新偏旁。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③了解课文内容,能大抵领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实真相”。

⑵能力目的①培养学生识字、写字能力②培养学生的朗诵能力③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教学重点:朗诵课文,逐渐到达感情朗诵的水平;识字、写字练习。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能大抵领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教学流程规范第一课时一、吸引学生,提醒课习题⑴多媒体播放多种声音,请学生猜猜是什么声音。

⑵(板书课习题),请大家举起手跟教师一起写这两个字。

(要求:字要写得横平竖直才好看。

)齐读课习题⑶细心的孩子,仔细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领会形声字,象声词)⑷发问:“咕咚”是谁发出的声音呢?学习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⑴自由读课文,建议:用笔勾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把这些字读准;对于自己特别喜爱的句子,还可以多读几遍。

⑵读了课文,你有什么问习题吗?⑶再读课文,看谁能通过自己的读来解决问习题。

三、学习生字⑴读一读多媒体出示带生字的词语,自由认读,读准字音。

⑵认一认没有了拼音宝宝帮忙,你还认识吗?(赛读词语)⑶玩一玩①同桌拿出识字卡片,相互认读②摘果子,(多媒体示一棵苹果树,苹果上分别写了生字,认对了,苹果就会掉下来)⑷议一议①小组合作学习,谁有好规定记住这些生字。

②谁愿意把自己的识字方法介绍给大家。

四、再读品悟⑴自己练习读课文,做到正确、通顺、不加字、不漏字、不读错字。

⑵四人小组轮着读课文,相互评一评,读的好在哪里,还有哪些地方要注意读好的。

⑶朗诵檑台赛⑷齐读课文五、指导写字⑴出示本课要写的生字,选“家”“怕”扩词。

⑵同桌间说一说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你发现了什么?⑶师范写(重点指导写好新偏旁“忄”和“足”)⑷生临写⑸练写,相互评价(引导学生从字形,书写速度,书写姿势等方面评价)第二课时一、激趣复习,导入新课⑴(多媒体:湖边长着几棵木瓜树,木瓜上有生字)瞧,木瓜快熟了,谁能叫出它的名字,它就会掉下来(配“咕咚”声)⑵听,这“咕咚”声是成熟的木瓜从树上掉下来,落到湖面的声音。

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案

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案

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听懂诗歌《咕咚》的大意。

2.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模仿朗读《咕咚》。

3.能通过表演、角色扮演等方式,理解《咕咚》中的情节。

4.能运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喜欢的声音。

二、教学重点1./gū/声。

2.《咕咚》的理解和朗读。

三、教学难点1.角色扮演《咕咚》中的故事情节。

2.运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喜欢的声音。

四、教学准备1.课文《咕咚》的录音。

2.鲜花、绿叶等道具。

五、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声音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模仿《咕咚》中的声音,让学生猜猜这是什么声音。

2.学习–老师播放《咕咚》的录音,让学生边听边跟读。

–教师讲解《咕咚》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3.分角色表演–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演《咕咚》中的故事情节。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尝试模仿不同角色的声音。

4.练习–学生自由发挥,描述自己喜欢的声音,并告诉同桌或小组成员为什么喜欢这个声音。

5.总结–教师对学生表现给予肯定和评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六、拓展1.请学生带来自己喜欢的声音,并进行分享。

2.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声音,引导学生创作自己的声音作品。

七、作业1.完成《咕咚》的朗读练习。

2.描述家里或学校中自己喜欢的声音。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故事情节的理解和声音描述能力上有所提高。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生活中的声音元素,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能借助拼音和插图,读懂课文。

2、抓重点词句,品析感悟课文中动物们的不同表现,能大致体会“遇到任何事情,要动脑筋想想,多问几个为什么,才能了解事情的真相,不要盲目地跟从。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重点是弄明白“咕咚”到底是什么东西,以及兔子听到“咕咚”声拔腿就跑,许多动物也跟着瞎跑的原因,最后野牛怎样给大家解除了误会。

教学难点:难点是理解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做什么事,不应该盲目地跟着别人跑,而要问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教具准备:课文插图、配乐录音、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一、激趣揭题师:小朋友们,如果将一块小石子投进装满水的水桶里,会发出什么声音?(咚、咕咚)正是这声音,曾经吓坏了森林中中的一群动物呢!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有趣的故事。

板书课题《咕咚》,齐读。

二、整体感知1、请大声朗读课文,要求:第一次读课文,能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遇到读不顺的地方,多读几遍,尽量做到通顺。

第二次读课文,想想:课文中的“咕咚”是指什么?故事中出现了哪些动物,请用“—”划出来。

2、交流反馈a、指名分段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b、指名回答第2个问题三、品读课文(图文结合)(一)、出示第一幅图,说说图意。

1、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幅图的意思?课文哪两个自然段是写这幅图的?自由读这两个自然段,拿起笔,划出小兔当时心里很害怕的词句。

2、反馈交流。

理解“拔腿就跑”。

你有过拔腿就跑的经历吗?(师讲述自己的经历,生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小兔为什么拔腿就跑呢?可见这“咕咚”声实在是大的吓人,所以它一边跑,一边叫。

它是怎么叫的,谁来试试?指导朗读。

2、在小兔的眼里,这“咕咚”是什么?3、小猴听到小兔的叫声,认为这“咕咚”又是什么?(是一种很可怕的东西,而且还追它们来了)谁能学着小猴的样子,也来叫一叫(自由读,指名读,分组读)(二)、出示第二幅图师:小猴子那可怕的声音震动了整个森林,这下森林里可热闹了!看图,从哪里看出?此时,在大伙的眼里这“咕咚”又是什么?(是一种很可怕的东西,好像是要来吃他们啦!)指导朗读:“快逃命啊,咕咚来了!”自由读,指名读,男女声赛读分角色朗读1—4自然段。

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0课《咕咚》教案

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0课《咕咚》教案

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0课《咕咚》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故事《咕咚》。

2.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该故事内容。

3.能够正确朗读课文。

4.了解并书写生字“咯咯”。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复述、表演等方式培养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采用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能够理解故事情节。

2.能够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1.能够用简洁的语言表述故事内容。

2.能够理解并运用新生字“咯咯”。

三、教学准备1.课文《咕咚》故事卡片。

2.黑板、彩色粉笔。

3.情景图片。

4.生字卡片“咯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情景图片,引导学生猜测图片内容,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2. 学习课文1.教师朗读课文《咕咚》,学生跟读。

2.请学生复述故事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 拓展教师向学生介绍生字“咯咯”,让学生尝试书写。

请学生小组合作,思考并展开故事的发展。

4. 总结教师带领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巩固学习成果。

五、课堂练习与反馈1.学生个人朗读课文,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2.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

3.学生在生字卡片上书写生字“咯咯”并进行巩固练习。

六、课后作业1.复述课文故事《咕咚》。

2.完成生字“咯咯”的书写练习。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对故事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巩固学习成果。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和课文朗读方面还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相关练习和引导。

以上是本节课《咕咚》教案的内容,希望对教学有所帮助。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20课《咕咚》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20课《咕咚》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20课《咕咚》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读生字:咕、咚、咕咚。

2.理解故事内容,能够说出小鸟咕咚的故事。

3.能够模仿咕咚的叫声。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忆力。

二、教学重点:1.故事内容的理解。

2.生字的认读和书写。

3.咕咚的模仿。

三、教学准备:1.教材:《咕咚》教材,多媒体教学辅助设备。

2.课件:包含故事内容图片和生字的课件。

3.玩具小鸟模型。

四、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1.教师出示小鸟的图片,引入话题:“大家知道小鸟会发出什么声音吗?”2.让学生模仿小鸟的叫声,引起兴趣。

2. 故事讲解1.教师讲解故事《咕咚》的内容,生动描述小鸟咕咚的形象和故事经过。

2.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留意生字“咕”和“咚”。

3. 生字认读1.出示生字“咕”和“咚”的字形和拼音,让学生跟读。

2.教导学生认读生字,并练习书写。

4. 情感体验1.教师模仿小鸟咕咚的叫声,引导学生跟着模仿。

2.让学生形象化地表达故事中的咕咚情节。

5. 小结复习1.回顾故事内容,检查学生对于故事的理解和生字的记忆。

2.学生互相模仿咕咚的叫声,巩固教学内容。

五、教学延伸:1.让学生自己编写一个关于小鸟咕咚的故事。

2.制作小鸟的手工作品,增强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印象。

六、课后作业:1.默写生字“咕”和“咚”。

2.用自己的话描述故事内容。

3.领会并模仿小鸟咕咚的叫声。

七、教学小结:通过对第20课《咕咚》的教学设计,学生在情感体验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了故事的内容,同时也掌握了生字的认读和书写。

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忆力。

希望学生通过这样的教学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

以上是《咕咚》教学设计的详细内容,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参与,相信学生将会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有所收获。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咕咚》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咕咚》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咕咚》教案1.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习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和故事主题,理解课文的意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动物的关爱意识。

2. 教学重点:1) 理解故事情节和故事主题。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教学难点:1) 分析故事的主题和意义。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 教学准备:1) 教材: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2) 图片:放有咕咚形象的图片。

3) 视频:咕咚的动画片。

5.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 创设情境,引入咕咚的形象,让学生对咕咚感兴趣。

2) 向学生展示咕咚图片,让学生猜测咕咚是什么动物。

3) 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标题《咕咚》,预测即将讲述的故事内容。

Step 2:导入新课1) 分段朗读课文,教师模仿鸡叫声,让学生联想到咕咚是一只小鸡。

2) 播放咕咚的动画片,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咕咚的形象和故事情节。

3) 学生跟读课文,了解咕咚在农场里的生活和成长经历。

Step 3:阅读理解和讨论1) 提问学生:咕咚是谁?它有什么特点?2) 引导学生通过回答问题,了解咕咚的成长过程。

3)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咕咚遇到的困难和克服困难的办法。

4) 分组讨论咕咚的成长经历,并互相交流自己的观点。

Step 4:分析故事主题1) 通过观察咕咚的生活和成长经历,引导学生思考故事的主题是什么。

2)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咕咚的经历给我们什么启示?3) 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展示个人的思考和理解能力。

Step 5:思考与巩固1) 让学生再次观看动画片,回忆故事的情节和表达方式。

2) 学生分角色进行表演,表达对咕咚的喜爱和对农场生活的向往。

3) 教师邀请学生讲述自己喜欢的动物故事,鼓励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

6. 教学延伸1) 教师可引导学生研究养鸡的方法和技巧,了解鸡对人类的作用。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咕咚》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咕咚》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咕咚》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材第20课《咕咚》。

本课是一篇小品文,通过作者生动形象的文字,描绘了一只小鸭子从孵化到下水的全过程,以及和妈妈在一起的温馨场景。

全文语言简洁、形象生动,极具感染力。

适合一年级学生阅读。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习认读本课生字词。

(2)学习了解本文课文的大致内容。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能口头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乐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好习惯。

(2)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体会动物的可爱之处。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1)通过教学,让学生读懂文章,明白文章的大致内容。

(2)培养学生的语言朗读能力。

(3)学习本课的生字词和句子。

2.难点(1)课文的朗读和理解。

(2)理解和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

四、教学过程设计1.热身导入通过播放一段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对动物孵化的过程进行观察,快速召集学生的注意力。

2.呈现新课引导学生观察教室中的宠物动物,如鸟、金鱼等,提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些动物是如何孵化出来的,并介绍本课主要内容。

接着,老师给学生讲解本课的生字词,并帮助学生逐字逐句读清楚。

3.感知课文利用幻灯片或课件展示课文内容,给学生讲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引导学生跟读课文。

然后,提问学生课文中的词语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读课文让学生闭目,听课文录音,跟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语感。

然后,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体味课文中的情感。

5.理解课文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思考,分析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子,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内容,如:小鸭子在孵化前是什么样子的?它们是如何孵化出来的?小鸭子和妈妈是怎样在一起的?6.拓展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教室中的宠物鸟、鱼等动物,让学生描述它们的特点,并体会动物的可爱之处。

一年级语文《咕咚》教案(优秀7篇)

一年级语文《咕咚》教案(优秀7篇)

一年级语文《咕咚》教案(优秀7篇)一年级语文《咕咚》教案篇一教学目的要求:1.能借助汉语拼音和插图,读懂课文。

2.理解课文,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实真相,先问为什么,不要盲目地跟着别人跑的道理。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难点: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弄明白“咕咚”到底是什么东西,以及兔子听到“咕咚”声拔腿就跑,许多动物也跟着瞎跑的原因,最后野牛怎样给大家解除了误会。

难点是理解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做什么事,不应该盲目地跟着别人跑,而要问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教具准备:课文插图、配乐录音、卡片、小黑板。

教学思路:先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接着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逐段阅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揭示的道理;最后用以“扶”带“放”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自读课文《小牛站起来了》。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上新课前,老师想出个问题考考大家:一个木桶中,装了满满的一桶水,假如你们把一块石子扔进水中,这时会发出什么声音呢?(咚,咕咚。

)(板书:咕咚)就是这声音,曾经吓跑过好几种动物呢!你们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想)好,老师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这篇课文的题目就叫《咕咚》。

2.这是一篇阅读课文。

这篇课文到底讲了什么事呢?下面请听录音。

二、听全篇课文的朗读录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要求:仔细听,认真想,故事中的“咕咚”是什么?故事中讲了哪几种动物?(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

故事中讲了小兔、小鹿、小猴、狐狸、山羊、大象和野牛这些动物)三、借助汉语拼音,再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标好自然段的序号。

2.画出你不理解的字、词。

3.指名朗读课文,进行朗读指导。

4.出示小黑板,思考回答问题。

全文共有____个自然段,____幅图,讲了____听到“咕咚”的声音,没有弄明白,拔腿就跑,后来____、____、____、____、____也跟着跑,只有____没有跟着跑。

一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咕咚》教案

一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咕咚》教案

一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咕咚》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咕咚” 、“格格” 等雨水落地的声音,并能模拟出声音。

2.初步了解雨水的形成和作用。

3.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从小节省水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了解雨水的形成和作用。

2.模拟出“咕咚”、“格格”等雨水落地的声音。

【教学准备】1.音响设备。

2.图片、幻灯片、PPT等多媒体工具。

3.适量水杯。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老师向学生介绍本课的教学内容,并引导学生听一下窗外的声音,特别是下雨时的声音,问问学生:“雨水下在哪里的时候,你们听到过什么声音?”2.老师通过PPT或图片展示雨水落地的不同声音,让学生模仿发出来。

二、讲解(15分钟)1.老师向学生介绍雨水的形成和作用:“天空的云彩里含有水汽,当冷空气遇到水汽,水汽就会凝结成水滴落到地上。

雨水不仅能给万物生长提供水分,还能冲刷土壤,清洗空气,为生态系统做出贡献。

”2.老师指着PPT或图片,讲解雨水的循环:“地球上的雨水被蒸发成为水汽,又形成云彩,最后又下成雨水。

这样雨水就不断地循环往复,为生态系统提供水源。

”三、实践操作(20分钟)1.老师发一个小水杯给每个学生,让学生观察这个水杯里面水的分量。

然后让学生想一想:如果每个人每天都在用水的话,那么水会不会越来越少呢?2.老师在黑板上写出“节约用水,从我做起”,并让学生在每张五颜六色的纸上写下自己的节约水的方法,并把它们贴到黑板上。

四、反馈(10分钟)1.让学生模拟“咕咚”、“格格”等雨水落地的声音。

2.老师出示一张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的场景,然后询问学生:“这个场景告诉了我们什么?”3.老师提问:“我们该怎么样做才能保护水资源呢?”【课后作业】1. 练习模拟“咕咚”、“格格”等雨水落地的声音。

2. 和家长一起探讨节约用水的方法。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咕咚》一文,谁知道“咕咚”是什么?小动物们听到“咕咚”都是什么反应?(学生举手回答问题)二、借助插图,学习第5~7自然段1.出示第三幅插图,学习第5自然段。

(1)小动物们知道“咕咚”来了,全都吓得逃跑了,只有野牛没有跑,他把大伙儿拦住了,我们看看野牛是怎么说的。

自己读读第5自然段。

(2)出示第5自然段,找找这些话分别是谁说的。

用不同颜色的笔标示出来。

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3)自由读第5自然段,把小动物们的对话读清楚。

2.出示第四幅插图,学习第6~7自然段。

(1)听了野牛的话,兔子领着大家来到了湖边。

他们看到了什么呢?我们赶快读读第6自然段。

(2)读了第6自然段,谁来说说大家看到了什么?你们知道“咕咚”是什么了吗?(3)读第7自然段,想一想:为什么大伙都笑了?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只小动物,在亲眼见到什么是“咕咚”后,你心里会想什么呢?(引导学生明白这个“笑”既是虚惊一场的笑,也是不好意思地笑)3.小结:通过这件事,动物们懂得了以后要向野牛学习,不再偏听偏信,遇事多动脑筋,弄清事情真相的道理。

三、整体回顾,拓展延伸1.回顾课文,思考有哪些收获。

2.分角色进行模仿表演。

3.知道以后遇到事情先问为什么,弄清事情的真相。

四、复习生字,指导书写1.出示“家”“羊”“象”“都”四张生字卡片。

“家”和“象”撇画较多,梳理笔顺。

家:,10笔。

象:,11笔。

“都”字左宽右窄,左高右低,相互错位。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描红,书写练习。

3.教师巡堂指导。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到了森林王国,认识了很多新朋友。

我们以后做事要向野牛学习,听了别人说的话也要动脑筋思考,别人说得对还是错。

回去以后我们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吧。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学设计第2篇】课前准备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20、咕咚》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20、咕咚》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20、咕咚》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20、咕咚》这篇课文的内容,理解故事情节。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从课文中获取信息并进行分析。

3.帮助学生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故事情节,提升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20、咕咚》的故事情节。

2.掌握关键词汇的意思,能够运用在其他语境中。

3.总结故事的主题和寓意。

三、教学准备1.课文《20、咕咚》的复印件。

2.课文相关的教学图片或PPT。

3.准备好课文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讨论点。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通过简短的导入活动,引导学生进入今天的学习主题。

2.学习课文:让学生阅读《20、咕咚》,教师指导学生理解并注意关键词汇。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看法。

4.课文分析:逐段分析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主题。

第二课时1.复述故事:让学生分组复述《20、咕咚》,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故事情节。

2.课文活动:设计相关活动,如配对练习、问题回答等,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情景表演:让学生分角色进行故事的情景表演,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第三课时1.课文评析:引导学生就故事的意义和寓意展开讨论,倡导他们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

2.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如写故事感想、绘制故事场景图等,巩固对课文的理解。

3.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重点,鼓励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

五、教学反思在本节课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较高,他们对《20、咕咚》这篇课文有着浓厚的兴趣,能够理解故事情节并能进行简单的复述和分析。

但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对生词的解释和讲解,增加学生的词汇量。

六、扩展延伸1.鼓励学生写作《20、咕咚》的延续故事,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2.设计与课文相关的手工制作活动,让学生通过手工创作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3.鼓励学生寻找类似主题的故事阅读,拓展他们的阅读广度和深度。

以上是对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20、咕咚》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老师们更好地开展相关教学。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20.《咕咚》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20.《咕咚》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 20.《咕咚》一、教学内容课文简介本课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第20课,题目为《咕咚》。

文本通过描述小猫“咕咚”的日常生活,展现了小动物的可爱和调皮。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小猫的生活习性,培养对小动物的关爱意识。

3.通过课文,感受文字的美感,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语。

2.进行课文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难点1.让学生通过语言理解生动形象的小猫。

2.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家中是否养过宠物,对宠物的感受是什么。

2.介绍本课的主题为小猫“咕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第二步:学习课文1.分段教学,“咕咚”的日常生活。

2.解释生字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配合课文音频,进行朗读练习。

第三步:朗读训练1.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2.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并做适当点评。

第四步:讨论交流1.引导学生围绕“为什么小猫会喜欢咕喵呢?”展开讨论。

2.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想法,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四、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中的一段文字。

2.写一篇关于小猫咕咚的小故事,要求有开头、发展和结尾。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呈现生动有趣的小猫故事,激发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多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他们对语文的喜爱之情。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希望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培养对语文的热爱。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20课《咕咚》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20课《咕咚》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20课《咕咚》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读课文中的生字生词。

2.理解课文内容,能够简单描述。

3.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故事情节。

4.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
1.生字生词的认读。

2.理解课文内容,简单描述。

3.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

三、教学准备
1.教材: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2.教具:课文印刷件,黑板、彩色粉笔。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1.引出课文主题:“咕咚”。

2.复习前几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第二步:学习课文
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2.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解释生词生字。

第三步:讨论
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故事情节。

2.每组派代表表达自己小组的观点。

第四步:课文解析
1.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解释一些学生可能不理解的句子和词语。

第五步:练习
1.学生针对课文进行问答练习。

2.学生自由发挥,讲述课文中的故事。

第六步:总结
1.教师带领学生总结课文内容。

2.强化重点词语和句子。

五、作业
1.背诵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2.描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以课文《咕咚》为基础,通过朗读、讨论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以上是本节课《咕咚》的教案,希朿可以对您的教学提供一些帮助。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在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中,《20.咕咚》是一篇富有童真趣味的故事,适合帮助学生培养想象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语感认知。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咕咚》的故事情节,初步掌握故事中的生字词语。

2.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3.学习策略:通过故事情节中的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故事情节的梳理。

难点:生字词语的识记和理解。

四、教学准备1.课本《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课件:包含故事情节的图片和简短的课堂活动设计3.黑板、彩色粉笔、故事相关道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故事相关的图片和道具,引起学生对故事的好奇和思考。

2. 故事讲解(15分钟)教师朗读《咕咚》故事,注重语音语调的把握,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内容。

3. 故事情节小组讨论(10分钟)根据故事内容,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故事中发生的事情及主人公的感受,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与互动。

4. 生字词语学习(10分钟)教师对故事中的生字词语进行解释和讲解,引导学生记忆并运用这些词语。

5. 个人表达与小结(10分钟)学生以“我喜欢《咕咚》因为……”为主题进行个人表达,并进行小结性讨论,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6. 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鼓励学生勇敢表达想法,并分享对语文学习的感悟。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课教学,学生对《咕咚》的故事内容和生字词语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掌握。

但是在故事情节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表现得较为被动,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教师在生字词语的讲解中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多角度理解词语的含义,提高学生的语感认知能力。

七、教学延伸1.绘本创作:鼓励学生根据《咕咚》的故事情节,进行绘本创作,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学设计第1篇】一、教学目的:1、能通顺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2、随文认识“猪、应、该、粗、神、鹅、翅、膀、漂、加、立、刻、结”14个生字,能正确书写“立、次、加、角、些、画”7个字,学习两个新偏旁;3、学生在阅读中应学会尊重事实,遇事多动脑子想想,有自己的主见,不能盲目的随从别人的意见。

二、教学重点: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三、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朗读,读出课文中角色的语气,在朗读中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小猪最终把小花猫画成了一只大怪物。

四、教学安排:两课时五、教学准备:课件、画、词语卡片第一课时一、教师激趣:一向懒惰的小猪爱上了画画,今天,它画了幅画,许多小动物们都来看,我们也去课文里瞧瞧它画了啥?二、出示课题:小猪画画(齐读课题)学生认识课题中的“猪”字,并读准翘舌音。

三、听故事,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教师范读课文四、学生自读课文师:小朋友想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朋友听吗?学生自己借助拼音将课文读通顺、读懂。

把课文中的生字画出来多读几遍。

五、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由结果探究原因师:谁能说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指导学生把话说简要地完整(小猪听了小松鼠、小山羊、小白鹅的话,把一只可爱的小松鼠画成了一只大怪物。

)板书:可爱教师出示“结果”(一张大怪物的画)随机认识词语“结果”、“一张”板书:大怪物师问:小猪为什么会画这么一只怪物呢?生:(因为小猪听了小松鼠、小山羊、小的鹅的建议)2、学习2、3自然段小松鼠给小猪提了什么建议?生读小松鼠的话。

教师出示课件:小松鼠师:你觉得小松鼠的尾巴长得怎么样?生:小松鼠的尾巴确实又大又好看。

小松鼠这时是在炫耀自己的长处,你们想想哪些词语要读得重一些?学生思索后再读“你看,我的尾巴又大又好看,应该把猪的尾巴画大一些?学生集体练习读出示词语卡认识:应该大些师:小猪认真想过小松鼠的话吗?生:没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20、咕咚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识“咕、咚”等12个生字。

2、会写“吓、怕”等7个字。

(二)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情感目标:懂得听到任何事情,都要动脑筋想想或亲自去看看,不能偏听偏信,盲目跟从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认字和写字,理解重点词语和练习朗读。

三、教学难点:理解课文。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游戏法问答法五、教学媒体:教学挂图,生字卡片,课件六、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谈话在茂密的大森林里,生活着许多可爱的小动物,在那里,总是会发生许多有趣的事情,今天的课文就是关于森林里的小动物的。

二、课件出示或者图片出示本课的插图老师板书课题《咕咚》,请大家把课题读两遍。

咕咚是拟声词,形容重东西落下的声音。

这是一篇童话,讲的是森林里可爱的小动物的故事。

让我们去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一)初读课文1、你自己读读看。

请学生自己小声的读一遍,注意自己读自己的呦,不要齐读。

2、一边读一边圈出本课的生字。

(二)学习生字1、哪一位同学可以试着看拼音读一下本课的生字。

ɡū dōnɡ shú diào xià lù táo mìnɡ xiànɡ yě lán lǐnɡ pàɡēn jiā yánɡ咕咚熟掉吓鹿逃命象野拦领怕家羊dōu都2、分析生字:一个一个生字分析:看生字看生字拼音是几拼音节,什么偏旁部首,什么结构,怎样组词。

是否多音字,反义词等。

例如学习生字咕:音节:两拼音节,偏旁:口字旁,结构:左右结构,请同学组词,最少说三个词,可以一起说,也可以找学生说。

3、就这样一个一个学完本课生字。

多音字xià吓怕吓hâ恐吓反义词高——矮熟——生热闹——冷清正好——不巧近义词领——带,正好——恰巧热闹——喧闹(三)我书中的组词请学生圈出本课中的生字组词如果本课有现成的组词,就直接圈出来,如果本课的生字没有现成的组词,可以写一个,以备以后忘了组词可以随时翻看。

四、朗读生字(一)带拼音朗读生字1、学生齐读:说出音节,偏旁部首,结构,每一个字组三个词语。

2、学生领读。

(一课一领读)(二)去掉拼音朗读生字(我会读)齐读——男生读——女生读——分行读——自读三遍——开火车读五、考一考你汉字魔术写偏旁咕——()熟——()鹿——()命——()令——()家——()加偏旁下——()()白——()()者——()反义词熟——()低——()六、升华学习游戏:摘果子游戏老师叫学生闭上眼,老师去太空种苹果,老师把生字卡片挂在一棵树上。

种完后全请学生睁开眼,学生认识哪一个,就把哪一个摘下来。

七、小结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2、学生说。

3、老师总结:我们学习了本课的生字。

4、初读了课文八、下节课我们做什么?1、下节课我们将进行朗读课文,分析课文2、请同学们自己在课下把本课生字读给爸爸妈妈听。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

找一找游戏:我在那里?规则1、老师叫学生闭上眼。

2、老师把本课生字图片贴在黑板上。

3、老师说汉字,叫学生睁开眼去找。

二、朗读课文,初悟课文(一)老师示范朗读课文,看图片或者课件出示短文插图。

(二)学生自己朗读课文。

一边读,一边找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三、分析课文,深悟课文1、让学生说一说课文有几个自然段?(7个自然段)2、你是怎样确定的?(这篇课文有7个段落开头空两格处)3、同学们齐读第一自然段(1)请同学说一说第一自然段有几句话?(2句话)(2)你是怎么确定的?(这个自然段只有2个句号。

)(3)解释木瓜(下山来)木瓜:蔷薇科木瓜属,灌木或小乔木,高达5-10米,叶片椭圆卵形或椭圆长圆形,果实长椭圆形,长10-15厘米,暗黄色,木质,味芳香。

(4)一个木瓜怎么样了哪里?(熟了,从高高的树上掉到湖里)(5)木瓜掉到湖里发出了什么声音?(咕咚)(7)第一自然段写一个木瓜熟了,从树上掉进湖里,发出“咕咚”一声响。

4、请女生一起读第二自然段,男生听着,听她们读得对不对。

(1)请同学说一说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3句话)(2)你是怎么确定的?(这个自然段只有2个句号。

一个感叹号)(3)小兔子听到声音怎么做的?(拔腿就跑)(4)小猴子看见问他兔子怎么回答的?(咕咚来了,可怕极了)(4)拔腿就跑,可怕极了说明小兔子吓坏了。

(7)第二自然段写小兔子告诉小猴子咕咚来了,可怕极了。

5、请男生一起读第三自然段,女生听着,听他们读得对不对。

(1)请同学说一说第三自然段有几句话?(3句话)(2)你是怎么确定的?(这个自然段只有2个句号。

一个感叹号)(3)小猴子怎么做的?(跟着跑起来)(4)他还大叫什么?(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呀)(7)第三自然段写小猴子小猴子也跟着边跑边叫。

6、学生第一二列学生一起读第四自然段。

(1)请同学说一说第四自然段有几句话?(3句话)(2)你是怎么确定的?(这个自然段只有2个句号,一个感叹号)(3)这下热闹了,发生什么事了?(狐狸,山羊,小鹿一个跟着一个边跑边叫)(4)热闹写出了动物们一边跑一边叫的慌乱场面,一个跟着一个说明动物们都盲目的跟从,没有人认真思考。

找出事情的真相。

一边——一边写出了动物们惊慌逃命的情景。

“都跟着跑”说明这些动物遇事不思考,盲目跟从(5)第四自然段写很多动物都跟着边跑边叫:块逃命啊,咕咚来了。

7、请第三四列学生一起读第五自然段。

(1)请同学说一说第五自然段有几句话?(5句话)(2)你是怎么确定的?(这个自然段只有5个句号。

)(3)大象看见了怎么做的?(也跟着跑起来)(4)野牛怎么做的?(野牛拦住大象)(5)大象问什么了?(咕咚在哪里?你看见了?)(6)大象怎么回答的?(没看见,大伙都说咕咚来了)(7)野牛拦住大伙问,(大家都说没看见)(8)野牛最后问兔子,兔子怎么回答的?(是我听见的,咕咚就在那边的湖里)(9)野牛的“拦”和大伙的“跑”形成对比,说明野牛遇事冷静,善于思考,“拦”说明野牛想弄清楚事情的真相。

“从没看见到大伙都说”可以看出很多动物是盲目跟从。

“兔子说他听见的”说明兔子根本就没看清楚咕咚是什么,并没有看一看到底是什么声音,只是盲目地想快点逃跑。

(10)第五自然段写野牛拦住大伙追问缘由,原来是兔子在湖边听到咕咚一声响,但没有亲眼看见。

8、请第五六列学生一起读第六自然段。

(1)请同学说一说第五自然段有几句话?(2句话)(2)你是怎么确定的?(这个自然段只有1个句号,一个感叹号)(3)兔子领着大家去哪里了?(湖边)(4)湖边发生什么事请了?(正好有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5)咕咚的真相是什么?(咕咚是一个熟透的木瓜掉进湖里声音)(6)第六自然段写了咕咚的真相。

8、请学生一起读第七自然段。

(1)请同学说一说第七自然段有几句话?(1句话)(2)你是怎么确定的?(这个自然段只有1个句号。

)(3)大伙怎么做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笑了)(4)动物们为什么笑了?(因为咕咚是木瓜掉进湖里的声音,同时动物们为自己不弄清事情的真相,盲目跟从的行为感到可笑)(5)第七自然段写真相大白后,大家都笑了。

8、老师总体提问。

(1)读完这篇课文,你怎么想的?学生自由说,然后老师总结:这是一篇知识童话,讲的是在茂密的大森林里,生可爱的小动物,一只小兔子听见咕咚一声响,吓得边跑边叫,许多动物都跟着跑起来,最后野牛拦住大家弄明白了事情的真相。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懂得听到任何事情,都要动脑筋想想或亲自去看看,不能偏听偏信,盲目跟从的道理。

木瓜——掉进湖里兔子——拔腿就跑大叫咕咚小猴子——也跟着跑大叫遇到事情多思考动物们——全跟着跑大叫不要忙目跟从,偏听偏信野牛——拦住问木瓜——掉进湖里四、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学生齐读——男生读——女生读——分行读五、灵活朗读接力朗读:七个人一小组,进行接力朗读。

六、考一考你照样子写一写例、小猴子一边跑一边大叫。

1、奶奶一边一边2、一边一边七、课文升华欣赏盲目跟从的成语故事:邯郸学步故事讲的是,战国时期,一个燕国人听说赵国邯郸人走姿很漂亮,便来到邯郸学习邯郸人走路。

未得其能,又忘记自己的走姿,最后爬着回到了燕国。

邯郸学步,比喻一味地模仿别人,盲目跟从,不仅学不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了。

八、小结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2、学生说。

3、学习了朗读和分析课文。

九、下节课我们做什么?1、下节课我们将进行写字教学。

2、同学们回家可以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玩捉人游戏:老师把生字卡片帖在黑板上,然后老师叫一个学生说一个生字,这个学生叫一个学生去找,找对了,这个学生给他鼓鼓掌,找不对,这个学生告诉他怎么念。

二、指导写字(一)指导书写汉字块1、笔顺(1)首先,学生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用手书写笔画。

“吓”共6笔。

(2)老师边写边示范。

(3)学生书写练习笔顺:在田字格本上书写笔顺。

2、带拼音书写汉字(1)描红(2)老师在生字格里书写带拼音的汉字:拼音写在四线格里,要对准下边的田字格,汉字写在田字格里。

(3)学生在生字本上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3、组词(1)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组词。

(2)老师写三个组词在黑板上。

老师也可以只写一个组词,写三个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

(3)学生自己选择一个组词写在书上。

(4)老师在田字格里书写组词。

(5)学生在田字格里练习书写组词。

(二)指导书写汉字怕1、笔顺(1)首先,学生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用手书写笔画。

“怕”共8笔。

(2)老师边写边示范。

(3)学生书写练习笔顺:在田字格本上书写笔顺。

2、带拼音书写汉字(1)描红(2)老师在生字格里书写带拼音的汉字:拼音写在四线格里,要对准下边的田字格,汉字写在田字格里。

(3)学生在生字本上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3、组词(1)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组词。

(2)老师写三个组词在黑板上。

老师也可以只写一个组词,写三个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

(3)学生自己选择一个组词写在书上。

(4)老师在田字格里书写组词。

(5)学生在田字格里练习书写组词。

(三)指导书写汉字跟1、笔顺(1)首先,学生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用手书写笔画。

“跟”共13笔。

(2)老师边写边示范。

(3)学生书写练习笔顺:在田字格本上书写笔顺。

2、带拼音书写汉字(1)描红(2)老师在生字格里书写带拼音的汉字:拼音写在四线格里,要对准下边的田字格,汉字写在田字格里。

(3)学生在生字本上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3、组词(1)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组词。

(2)老师写三个组词在黑板上。

老师也可以只写一个组词,写三个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

(3)学生自己选择一个组词写在书上。

(4)老师在田字格里书写组词。

(5)学生在田字格里练习书写组词。

(四)指导书写汉字家1、笔顺(1)首先,学生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用手书写笔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