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自然辩证法2009年11月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自然辩证法考试复习提纲

自然辩证法考试复习提纲

1由于水平有限,整理时难免有不当之处,敬请指正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辨析题1. 生态危机是人与自然对立统一的必然结果。

答:(1)生态危机主要是指由于人类的不合理的活动,在全球规模或者局部区域导致生态过程即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损害、生命维持系统瓦解,从而危害人的利益、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2)人类出现时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也处于相对平衡的稳态,人是这个系统的组成部分,人的活动又可能是系统中不可忽视的引起涨落和放大涨落的力量,在人工自然颇为弱小的时候,已有的生态系统能够较快的平息有人的活动造成的涨落和扰动,保持原来的自然平衡,但是在人工自然相当强大的时候,人的活动会急剧改变系统内物质流和能量流的流向和密度,而系统则无力平息这种扰动,并恢复到原来的稳态,导致生态失调,乃至系统的瓦解。

(3)生态危机是人与自然对立冲突的必然结果。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它的哲学基础。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打破了神、人、自然的三级结构,却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

传统工业生产方式加深了人与自然的对立,是造成生态危机的最主要原因。

工业社会高投入、高产出、高消费的生产消费方式把人与自然的对立推向高峰,造成“人类生存困境”。

2. 科学事实是中性还是非中性?答:此观点错误。

所谓“科学的中立性”是指科学作为一种纯学术活动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因而不受科学之外的某种价值选择的干扰。

但现实生活中,完全摆脱价值干扰的“为科学而科学”,实际是不存在的。

在当前,对科学中立性的挑战主要来自政治。

在20世纪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中以及战后,先进的科学技术成就几乎都是适应战争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

如雷达、原子弹等。

想在科学动机和政治结果之间找到一个明显的边界标志是很困难的。

3. 幻想和猜想(有人说在严密的科学中不应当有幻想和猜测的成分,你对此持何看法?)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幻想和猜测都属于想象的范畴.想象具有创造性,概括性和幻想性的特点,想象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它在科学研究中具有强大的创造性功能.首先,它是建立新的概念,形象,发现新的联系,规律的有效且重要的思维途径. 其次,想象可以超越客观对象及其所处的环境条件的各种限制,通过在头脑中纯化和概括客观对象,是认识直接触及事物的本质,是科学研究表现出极大的创造性.第三,人类的科学想象还可以转化为激发人们投身科学,献身科学的强大动力。

自然辩证法复习提纲

自然辩证法复习提纲

1.怎样理解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和内容体系?自然辩证法是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哲学认识的层次上,自然辩证法处于马哲和科学技术的中间环节,其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及如下领域: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

与之相适应,自然辩证法的体系和内容是:自然观——科学观——科学技术与社会。

自然辩证法是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理论与方法为指导,根据社会历史条件,结合时代的任务,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进行考察的研究领域。

2.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有哪些特点?直观性、思辨性和猜测性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把自然界当做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力图在某种具有固定形体的东西中,在某种特殊的东西中去寻找统一,认为自然界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交织起来的画面,其中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动的或不变的,而是一切都在运动、变化、产生和消失。

用哲学的猜想来填补知识的空白,用哲学的思辨来编制自洽的理论。

3.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贡献和局限性。

(1)重大贡献:它摒弃了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直观性、思辨性和猜测性,具有较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在对自然界细节的认识上高于古代,是巨大的进步。

(2)局限性:①机械性:以机械的观点去看待自然界和人,用力学的尺度去衡量一切,把一起运动的原因归结为力。

②形而上学性:与当时自然科学研究所运用的分析方法(还原分析方法)有密切关系。

③不彻底性: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割裂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关系,认为自然界是孤立于人的实践领域之外的原始的自然存在物,这种观点必然导致自然观与历史观的割裂,最终陷入唯心主义和神学目的论。

4.阐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自然科学基础。

(1)生产方式的发展与理论自然科学基础从18世纪下半叶开始,在欧洲发生的以蒸汽机为主要标志的近代以来第一次技术革命,以及随之而来的产业革命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2)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理论自然科学的主要成就①天体演化的“星云说”1755年,德国科学家康德发表了《宇宙发展史概论》一书,提出了太阳系起源的“星云说”,1796年,拉普拉斯发表《宇宙体系论》,提出了类似的更趋于完整的星云说,后人称之为“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

同济大学《自然辩证法导论》期末复习总结、试题

同济大学《自然辩证法导论》期末复习总结、试题

同济大学《自然辩证法导论》期末复习总结、试题同济大学《自然辩证法导论》及期末试题导言部分1、自然辩证法的中心线索、研究内容和学科性质是什么?中心线索: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研究内容:三个方面(自然观、科技方法论、科技观)它作为马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自然界的演化发展”、“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及“科学技术的本质特征及其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学科性质:自然辩证法是介于哲学与自然科学技术之间,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的二级学科,是满科斯主义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和方法,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观方面,研究自然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2、自然辩证法在科学技术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自然辩证法作为哲学二级学科,是哲学的普遍理论在科学技术研究中的具体应用,可以帮助从事科学技术研究工作的人了解科学技术的本质和发展特征、思考科学技术与社会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复杂问题(由科学技术运用产生的社会后果是不能单靠科学技术本身来解决的,它涉及到科学技术以外的问题,如科研伦理、科学家工程师的社会责任、科技政策等问题)、以及给予方法思维的指导。

因此,自然辩证法的作用就在于,既能把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贯彻到科学技术领域,指导它健康发展;又能把科技成就从哲学上概括出来,提升上去,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3、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

学习子让辩证法可以帮助人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科技观和掌握科学技术方法论,可以帮会组人们正确认识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辩证关系,树立人鱼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

学习自然辩证法可以提高科学工作者的辩证思维能力和方法意识,可以帮助我们扩大知识面,增强科技意识,指导我们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进行科学技术研究。

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不仅可以提高科技工作者的哲学素养,还可以像哲学输送营养,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贡献。

第一篇自然观部分第一章自然观的发展1、古代朴素自然观、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点、科学基础和局限性。

自然辩证法复习总结提纲

自然辩证法复习总结提纲

自然辩证法复习总结提纲自然辩证法重点总结提纲一、绪论1.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带有哲学性质的学科。

2.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前PPT;后课本)一是自然观;(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二是科学、技术、工程、产业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三是科学、技术、工程、产业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四是科学、技术、工程、产业与社会。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五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3.发展中的重要人物:黑格尔、马克思、恩格斯、列宁。

(具体不知道)P111.马克思和恩格斯著作:创立自然辩证法2.列宁贡献:总结概括了那一时期的科学成果,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等著作中,对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把自然辩证法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二、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核心是什么: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2.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唯物的、辩证的、实践的、历史的、科学的自然观。

3.当代形态: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生态自然观。

4.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特征:(1)整体性和直观性(2)思辨性和臆测性(3)自发性和不彻底性5.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重点,可能大题)1.观点:(1)自然界由物质构成,物质由不可再分的微粒构成(2)自然界具有绝对不变性,自然物和时间、空间都是不变的。

(3)自然界的物质运动是受外力作用的、遵循因果规律的机械运动,宇宙的过程可以用简单的数学方程式表示。

(4)自然界的安排受到上帝的“目的性”支配。

(5)以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认识自然界(6)人与自然界都是机器,并且是分立的2.特征:(1)机械性(2)不彻底性(3)形而上学性3.局限性:1.以机械决定论认识自然界2.以因果决定论看待自然界3.以孤立和静止的方法研究自然界4.代表人物:1.毕达哥拉斯的“数本原论”2.德谟克里特等人的“原子论”3.阿里斯塔克等人的“地动说”4.亚里士多德的“位移运动说”5.伽利略、笛卡尔、牛顿、斯宾诺莎。

自然辩证法(复习提纲)

自然辩证法(复习提纲)

自然辩证法复习纲要一、什么是自然辩证法?为什么要研究自然辩证法?答:1、研究内容: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体系和主要内容: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2、研究对象: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3、性质: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互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它从辨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

4、意义:作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相统一的理论,对中国现代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二、自然辩证法与科学史及其他学科关系三、自然界存在论(一)系统是自然界物质存在的普遍形式1、系统的: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1)系统是由若干要素组成的,系统内部具有可分析的结构(2)“系统”在于“系”,即系统内部要素之间、系统要素与系统整体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特定的结构(3)“系统”还在于“统”,即要素彼此之间联系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4)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对环境表现出特定的功能2、系统是自然界物质存在的普遍形式——,自然界是一个系统,自然界的一切物质客体不仅自成系统,而且又互成系统(二)自然界物质系统的基本特点1、开放性——是与外界环境自由地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系统2、动态性——任何自然系统都有一个从孕育、产生、发展、成熟道衰退、消亡的过程3、整体性——系统的各个要素按一定的方式构成的有机整体,系统是诸要素的有机集合而不是各要素的简单地机械加和,系统具有各组成要素所没有的新的性质、功能和规律;出于系统中的组成要素的性质、功能和规律也异于它们在孤立状态的性质、功能和规律4、层次性——(实质上是自然系统普遍差异性的表现)一方面系统由一定的要素组成,这些要素是由更小一层次的要素组成的子系统,另一方面系统自身又是更大系统的组成要素(三)自然界物质系统的结构层次1、自然系统的结构和功能(1)自然系统的结构:是指自然系统的诸组成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总和,表现为系统内部的组织形式、联系方式或秩序——相对的稳定性(2)自然系统的功能:是指系统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能力和功效,体现了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信息的输入与输出的变换关系——对样的可能性(3)关系:结构是功能的内在根据,功能是结构的外在表现(4)结构的两种基本形式:同时态的相对稳定的空间结构(即系统诸要素在空间上的联系与组合秩序),历时态的运动演化的时间结构(即系统随着时间的延伸而呈现的流动性、变动性秩序)2、无穷嵌套的立体网络结构的自然图景自然界物质系统之间及其与子系统之间、子系统与子系统之间的纵向联系与横向联系,形成了无穷嵌套的立体网络结构的图景。

自然辩证法考试复习精华资料(精简版)

自然辩证法考试复习精华资料(精简版)

第一讲:导论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简述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基本内容、学科性质。

(教材1~5) 2.试述自然辩证法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意义?(教材P 14-18)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相统一的理论,学习自然辩证法,对于提高研究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提高研究生全面、系统和辩证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培育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以及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科学发展观,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与我国社会生活、社会实践相结合,成为我国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和推进科学技术现代化、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部分。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自然辩证法的精神实质和显著特征。

第二讲: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什么是自然观?(教材P19)简述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形成的历史过程及其基本思想和特征。

2.简述系统自然观的基本思想以及自然界系统演化的特点。

系统自然观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概括和总结了自然界系统的存在和演化规律所形成的总的和根本的观点。

它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发展的当代形态之一。

自然界是循环演化的自然界,演化的过程具有不可逆性,“自然界经历了混沌—有序—新的混沌—新的有序的循环发展过程。

”3.什么是人工自然?(P93) 简述人工自然的发展历程和规律。

4.论述生态自然观与生态文明的关系。

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离不开生态自然观的理论指导。

按照生态自然观的要求,要建设生态社会,需要依靠生态技术的发明、创新及其运行来解决生产与生态环境的矛盾;要为创建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提供制度和管理保障;在发展经济,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消除各种社会矛盾,消除社会的贫富差距,进行生态的文化建设并促进社会的有机发展。

这是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思想的重大发展,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点,必须理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系统自然观,认识人工自然对于环境的破坏作用,树立生态自然观。

自然辨证法复习提纲

自然辨证法复习提纲

1.自然辩证法:是辩证唯物主义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

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2.恩格斯为什么要写《自然辩证法》?(写作背景)1872年底,德国生理学家毕希纳在莱比锡出版《人及其过去、现在和将来在自然界中的地位》;恩格斯当时正处于“脱毛”阶段;庸俗唯物主义和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想是当时的一种社会思潮;一批科学家被卷入庸俗唯物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浊流之中。

3.《自然辩证法》概况。

由181个部分组成,在两个阶段内完成:第一时期(1873-1876)从开始写作这一著作到写《反杜林论》而终止;第二时期(1878-1883)从再度写作到马克思逝世为止,是一部未完成的著作。

4.科学的内在旨趣是认知旨趣和好奇取向的综合,简称为“好奇认知旨趣”。

科学的首要旨趣是认识世界、获取知识,对世界作出解释和预言。

科学的基本内涵:是一种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是一种社会建制。

科学的特性:解释性和预见性,精确性,可检验性,可错性或可变性,系统性,主体际性。

科学精神:是人类在长期科学活动中逐渐形成和不断发展的一种主观精神状态。

科学精神的内涵可展开为理性精神、实证精神、分析精神、开放精神、民主精神、批判精神等方面。

5.技术的基本旨趣是控制自然过程和创造设计人工过程。

3次技术革命:机械化、电气化和自动化。

6.工程:是按照一定目标和规则对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动态整合。

所追求的目标是社会实现。

工程活动是一个通过技术集成实现创新的过程。

工程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7.科学、技术和工程的区别:研究目的和任务的区别:科学-认识世界,揭示自然界的客观规律;解决自然界“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技术-改造世界,实现对自然物和自然力的利用;解决变革自然“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工程-头脑中的观念形态的东西转化为现实,并以物的形式呈现给人们。

自然辩证法完整版复习版.docx

自然辩证法完整版复习版.docx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重点:1、机械论自然观的基本观点及其特征•主要观点1、物质观2、时空观3、运动观4、因果观5、相互作用观6、人类统治自然•八物质观认为一切物体都可以还原为最小的粒子一一原子,……一切物体都是由原子在粒子间力的作用下,按力学规律形成的,因而也具有原子的基本性质。

这种原子论的物质观是经典力学世界图景的理论基础。

•2、时空观“绝对的、真正的和数学的时间自身在流逝着,而且由于其本性而在均匀地、与任何其他外界事物无关地流逝着,它又可以名之为'延续性”'。

“绝对的空间,就其本性而言,是与外界任何事物无关而永远是相同的和不动的。

”•3、运动观认为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体具有匀速直线运动的固有性质,并以惯性运动作为全部理论的出发点。

•4、因果观认为可以把经典力学的因果关系推而广之,用力学模型和规律描述所有运动形式和自然现象的因果关系-5、相互作用观认为物质粒子之间或由它们构成的物体之间存在着万有引力,引力相互作用在空间中以直接的瞬时超距的形式传递,并支配着各种天体的运行。

-6、人类统治自然•自然被当作奴隶来统治和压迫•人类企图代替上帝的地位,充当宇宙的统治者和创造者•总体而言,机械论自然观提供了一幅关于自然界的存在图景。

在这幅图景里,自然界绝对不变,自然界的一切从来如此,并将永远如此;万事万物只是在时间上彼此并列着,没有时间上的历史发展。

•特点1、唯物主义2、形而上学3、机械论4、决定论5、还原论•1、唯物主义世界是物质的从自然本身来理解自然拒斥目的因•2、形而上学恩格斯:“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陷入不可解决的矛盾,因为它看到一个一个的事物,忘了它们的相互联系;看到它们的存在,忘了它们的产生和消失;看到它们的静止,忘了它们的运动;因为它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3、机械论浅薄的机械论:把万物都看成机器拉美特利深层的机械论:一切现象都可以用力来解释牛顿•4、决定论对于自然界中同一类结果,必须尽可能归之于同一原因“宿命论”•5、还原论牛顿:“在自然科学里,应该像在数学里一样,在研究困难的事物时,总是应当先用分析方法,然后才用综合方法。

同济大学自然辩证法分章提纲+详细页码版

同济大学自然辩证法分章提纲+详细页码版

1、自然辩证法相关学科性质(1):综述+关系研究对象和内容(2-4):自然观+科技方法论+科技观+1中心线索特点(4-5):开放的体系2、自然辨证法创立社会条件(5-6)创立过程(6-7)基本思想(7-10):5点对马克思主义体系的贡献(10-12):2点传播与发展(12-13)3、自然辨证法对科技的作用综述(13-15)自然辨证法与现代科技哲学(15-18)学习意义(18-19):3个方面第一章自然观的发展第二章物质运动的自然图景1、人类认识的发展含义(50):广义、狭义自然界的物质性(50-5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物质形态的分类(53-55):4种分类方法物质和运动的关系(55-59):1关系+4领域+1哲学方法论2、自然界的发展宇宙的发展(59-64):宇宙模型,大爆炸理论及其困境星系和恒星的发展(64-67):不同观点,恒星阶段,统一与斗争的原理地球的发展(67-69):3个部分演化生命的发展(69-72):化学进化、生物进化、哲学思考发展特点(73):4个特点第三章自然界的系统性1、系统相关含义(74)基本特征(80-91):整体性动态性层次性自组织性●整体性(80-83):非加和性●动态性:(83-84):稳定与涨落,动态与定态●层次性:(85-89):基本属性+4种关系●自组织性(89-91):创新、表现2、系统的哲学思考层次认识的发展(91-92)层次与结合能(92-93):层次越深,结合能越大,层越稳定层次的界限(94-96):有限与无限的统一第四章自然系统演化的规律性1、自然界演化的一般特点不可逆性(97-101):自然界事物基本属性●可逆与不可逆●时间箭头●不可逆性的作用有序和无序的统一(101-104)●概念●熵对称和对称破缺的统一(104-105)进化与退化的统一(105-108)自然系统演化的循环性(121-125):3个特点,普遍性,多样性,不可逆性和无限性2、系统进化相关:开放系统是基本前提(108-110)开放和远离平衡态是必要条件(109)非线性相互作用是依据(110-111)涨落是诱因(111-112)3、混沌相关:定义(113)特征(114-118):3个混沌的道路(119-121):3个主要+很多系统的衰亡(120)第五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自然观1、人类的发展劳动产生人(126-128):3点2、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主客体关系(128-130):主要3点关系实践的纽带(130-131):能动与受动的关系(131-134):两个方面+1总结3、人工自然相关自然的不同划分(135):据认识水平,据实践水平人工自然的划分(135):影响的自然、人工自然物人与自然是实践基础上的对象性关系,体现了能动性和受动性的辩证统一主客体关系(表现在实践关系、认识关系、价值关系)实践是对象性关系的纽带(通过实践活动实现了主体客体化、客体主体化)能动性和受动性的辩证统一作用(136):?人工自然的发展(136-137)4、生态自然观相关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影响(138-142):2个方面+1总结全球生态环境问题(142-145):产生,反思,4大问题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45-147)现代生态自然观(147-148)5、可持续发展相关含义(148)核心思想(149)基本内容(149-150):5条怎样实现(150-151):前提、途径、社会条件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151-154):3点科技方法论部分第六章科学认识和科技方法2、科学技术方法相关:含义(162):分狭义和广义特点(163-165):4个特点总体结构(165-166):3层作用:(168-171):3个3、科学技术活动相关:科学方法,技术方法,技术创新(171-173):●各自的程序●彼此的关系:共同点和区别科学方法与技术方法的关系(173-175):1个统一,3个区别第七章科学问题和科研选题1、科学问题相关:含义和特点(176-177)类型(178-184):5种●科学问题是正确问题(根据问题预设在其应答域内有解)、真实问题(可由实践检验)、待解问题的合取,可分为常规问题和反常问题。

自然辩证法复习提纲

自然辩证法复习提纲

3、科研选题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步骤 、科研选题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 科研选题 • 科研选题是形成、选择和确定所要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科研选题是形成、选择和确定所要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 科研课题的形成和选择,是研究工作中最复杂的一个阶段, 科研课题的形成和选择,是研究工作中最复杂的一个阶段, 一般来说,提出课题比解决课题更困难。 一般来说,提出课题比解决课题更困难。选题是否得当关系 到科研的目标、方法、水平和价值问题。 到科研的目标、方法、水平和价值问题。 • 科研选题基本原则 • 创新性原则 • 科学性原则 • 可行性原则 • 社会需求原则 • 科研选题步骤:139页相关内容 科研选题步骤:139页相关内容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
• 在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和小亚西亚毁林垦殖,造成严重的 在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和小亚西亚毁林垦殖, 水土流失,致使昔日的良田沃土沦为不毛之地; 水土流失,致使昔日的良田沃土沦为不毛之地; • 西班牙的种植场主在古巴焚烧山坡上的森林,认为木灰作为肥料 西班牙的种植场主在古巴焚烧山坡上的森林, 足够最能赢利的咖啡树施用一个世纪之久, 足够最能赢利的咖啡树施用一个世纪之久,结果后来的热带大雨 却冲掉了毫无掩护的沃土而只留赤裸裸的岩石…… 却冲掉了毫无掩护的沃土而只留赤裸裸的岩石 • 对自然界规律的无视,在改造自然过程中的盲目蛮干,其结果便 对自然界规律的无视,在改造自然过程中的盲目蛮干, 是自然界反过来又以各种暴虐的方式给人类以报复。 是自然界反过来又以各种暴虐的方式给人类以报复。 • 虽然人类奇迹般地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生产力,但同时也带来了生 虽然人类奇迹般地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生产力, 态失衡、环境污染等正在步步将人类推向深渊的问题, 态失衡、环境污染等正在步步将人类推向深渊的问题,这在一定 程度上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程度上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人与自然的平衡状态已逐渐 走向全面失衡,使人与自然对立起来。 走向全面失衡,使人与自然对立起来。

自然辩证法答案

自然辩证法答案

同济大学研究生课程《自然辩证法导论》复习提纲1 .自然系统演化循环的普遍性和多样性自然系统演化循环的普遍性P121-P122循环是指周而复始的周期性变化。

自然界物质形态和物质运动的辩证否定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一个“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循环运动。

它是自然界物质运动在发展变化中出现的前进性、阶段性、曲折性和复归性的表现,是物质存在和运动的普遍形式之一。

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着循环的现象。

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的周期性,是自然界循环演进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

自然系统演化循环的多样性P121-P123首先,循环在质上的多样性。

在自然界中,物质形态和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它们内部的矛盾运动和运动规律不同,因而它们的循环在质上各不相同。

其次,循环阶段和周期长短的多样性。

循环阶段的多样性造成了循环周期的差异性,它们是事物内部与外部事物联系和变化发展的结果。

再次,循环所需的特定条件的多样性。

由于事物本身质的差异性和循环的多样性,使得它们的循环条件是不同的。

循环是物质系统在整体上得以发展的前提,循环也是物质系统得以相对稳定的条件。

循环既体现了自然界各种事物的稳定性和确定性,也体现了自然界各种事物的多变性和发展性。

2.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P128-P134人从自然界分化出来以后,就产生了人和自然的相互关系,即“对象性”关系。

一、主体和客体的分化主体和客体的分化是人与自然界分化的结果,人对物质世界的把握就是在实践中主体与客体不断交互作用的过程。

主体就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的人。

客体是同主体活动有功能联系的具体指向的东西,是主体认识和改造的对象。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实践关系、认识关系和价值关系。

主体和客体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主体和客体是对象性关系,主客体关系是在实践中生产的,它们有自身特定的规定性。

另一方面,主体和客体不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二、实践是人和自然对象性关系的纽带实践是人类(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客体)的客观物质活动,是人和自然对象性关系的纽带。

《自然辩证法》kaoshi

《自然辩证法》kaoshi

《自然辩证法》一、复习提纲1、简述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技术观,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研究方法论,还包括数学和其他各门具体学科中的重大哲学问题。

自然辩证法的内容主要包含:自然观、自然科学观、科学研究方法论三部分。

其中,两对矛盾,即人与自然、科学实践与科学认识的矛盾贯穿自然辩证法体系的始终。

2、简述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一书的体系结构及主要内容。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一书由论文、札记等组成,以两对矛盾为主线,将全书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导言。

1篇论文,若干札记。

论述了自文艺复兴运动以来自然科学发展的历程和主要成就,说明形而上学自然观的产生有其必然性。

并论述了自19世纪以来的重大科学发现,在形而上学自然观上打开了一个个缺口,为辨证唯物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第二部分:自然科学与哲学。

2篇论文:《<反杜林论>旧序—论辩证法》、《自然科学中的神灵世界》,1篇札记。

论述了自然科学与哲学之间的关系。

哲学为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指导,研究者把握了正确的哲学思维,就能加速科研进程,少走弯路,避免犯唯心主义和宗教神学的错误。

第三部分:辩证法。

1篇论文《辩证法》,1篇札记《辩证法》。

论述了辩证法的科学体系,重点强调辩证法是客观的,是由三大规律和五大范畴组成的。

第四部分:物质运动形式。

1篇论文《物质的运动形式》,1篇札记《运动的基本形式—科学分类》。

论述了辨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揭示了物质运动同时间、空间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指出科学分类是以对象运动形式为依据的。

第五部分:各门具体科学中的辩证法。

4篇论文,5篇札记。

重点探讨各门具体科学中的重大哲学问题。

第六部分:劳动创造了人。

1篇论文《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化过程中的作用》。

论述劳动创造了人,创造了人类社会,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之间架起了桥梁。

自然辩证法提纲(整理内容版)

自然辩证法提纲(整理内容版)

第一章1、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二者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主要观点、特征。

机械论自然观的内容物质观时空观运动观因果观相互作用观人类统治自然自然科学基础:近代自然科学以天文学领域的革命为开端,随后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为机械论自然观的形成奠定了科学基础。

例如: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伽利略提出近代实验科学;牛顿提出分析+综合的研究方法;哈维提出血液循环学说;波义尔把严密的实验方法引入化学。

特征:(1) 静止、片面、孤立、绝对(2) 割裂了不同运动形式之间的联系,无法认识到运动的统一性和多样性(3) 能说明自然界存在但无法解释演化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科学基础:自然科学领域里新理论不断涌现:1、星云假说2、地质渐变论3、生物进化论4、细胞学说5、原子论与元素周期律;尿素的合成6、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主要观点:包括运动形式学说和自然图景两个方面:运动形式学说以运动形式为基本范畴来把握自然界的普遍联系以运动形式的逻辑展开来揭示自然界的演化发展揭示了自然界的演化规律是从低级到高级自然图景自然界的事物都有它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自然界是无限发展的特征:坚持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天然自然与人类自然的统一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2、系统论自然观:系统的几个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系统整体与部分关系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生态自然观: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源生态自然观观点与特征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其原则系统的四要素:系统的组成结构环境功能。

系统与环境的关系:①环境为系统提供生存条件并控制系统的发展变化②特定的环境会迫使系统的结构发生变化从而改变系统的功能系统整体与部分关系: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表现为加和性与非加和性两个方面:1、加和性关系:在系统中,整体和部分之间存在有质的承续性和量的守恒性2.非加和性关系(整体突现性关系)由于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造成部分中旧质的消失并在整体中产生出新质。

2009自然辩证法复习大纲

2009自然辩证法复习大纲

2009自然辩证法复习大纲第二章3、中国传统文化的困境与李约瑟问题(教材P64-71,课件第一编第一章PPT第五节)中国传统文化的困境,不是指传统文化自身是否合理的问题,而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与今天占优势的西方文化怎样竞争的问题,哪种文化更更好地发展科技,哪种文化就极可能占据有利的位置。

李约瑟难题:“为什么近代科学革命没有在中国发生?”(1)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人文,其知识分子主要是人文型知识分子,而西方文化重视科技,其知识分子只要是科技型知识分子,其目的是探索自然的奥秘。

(2)中国传统文化重形而上轻形而下,重道轻器,作为“奇技淫巧”的技术在中国文化中没有什么地位。

(3)从中国古代科技体系内部找原因:它的特点是极强的实用性,在封建社会中表现为直接满足封建王朝各方面的需要。

一旦现实不提出直接的要求,它就无发展动力。

(4)从清朝特定的科技发展外部条件看,满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极端严厉的控制,限制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扼杀了思想自由;以“天朝自居”的自傲自大,走上闭关锁国之路,未能与西方进行科技的交流。

第三章1、古希腊自然观与近代科学兴起的关联(1)古希腊自然哲学家从纷繁复杂的自然物出发寻求万物的始基(水火土气、种子、原子),深信自然界万物的演化生灭的统一性与和谐性。

(2)他们用连续性和间断性来阐述自然万物产生、消亡和转化。

总体上说,他们认为自然界是自然的有规律的统一体,事物之间存在普遍联系和相互转化。

这些朴素的唯物辩证思想对近代科学兴起起着世界观、方法论的启迪。

(3)古希腊文化还奠定了西方科学的两个伟大的基础:一是以亚里士多德的演绎推理与欧几里德几何《原本》为标志的形式逻辑体系;另一个是一阿基米德为代表的以力学实验来寻找事物因果关系的科研方法。

(4)科学数学化发源于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17世纪中叶兴起的:“微粒说”、“原子论”与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有密切关系。

但古希腊自然观对自然界总体认识的模糊性,也就产生了古希腊自然哲学的直观性、猜测性和思辨性,柏拉图理念论和亚里士多德的目的论,在欧洲中世纪被神学所利用。

同济大学_研究生课程_自然辩证法_复习提纲

同济大学_研究生课程_自然辩证法_复习提纲

09 《自然辩证法导论》复习提纲导言部分1、自然辩证法的中心线索、研究内容和学科性质是什么?2、自然辩证法在科学技术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3、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

自然观部分1、古代朴素自然观、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点、科学基础和局限性。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和历史作用。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自然科学基础和基本观点是什么?4、系统及其基本范畴。

要素与结构、结构与功能、以及系统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5、系统有哪些基本特征?6、了解宇宙起源假说和生物进化论的基本思想。

7、自然系统演化的规律性有哪些表现?不可逆性在演化中的起什么作用?8、如何理解熵的概念?9、物质系统进化的条件是什么?为什么说开放系统是系统进化的前提?10、什么是涨落?涨落与系统演化有什么关系?11、什么是混沌及其基本特征。

12、自然系统演化循环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13、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4、什么是人工自然?人工自然及人类实践活动对自然系统有什么影响?15、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和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16、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核心思想及基本内容是什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途径。

科技方法论部分1、科学技术方法的含义和特点。

2、怎样理解科学问题?它在科研中的作用是什么?科研选题的基本原则有哪些?3、科学事实与客观事实、经验事实的区别与联系。

4、什么是科学观察?科学观察应遵循什么原则?科学仪器的引入对观察方法的发展有什么意义?5、科学实验及其作用是什么?模拟实验的特点及类型。

6、为什么说“观察渗透理论”,它与观察客观性的关系。

7、什么是科学发现的机遇?怎样才能抓住机遇?8、科学假说的特点、作用以及提出科学假说的方法论原则?9、为什么说逻辑分析和证明是实践检验假说的有机组成部分?证实与证伪在科研中的作用和关系。

10、发明的含义,发明的判定标准和专利。

技术活动的基本程序。

11、分析与综合、归纳法与演绎法、类比等逻辑方法的客观基础、作用及局限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9《自然辩证法导论》复习提纲
导言部分
1、自然辩证法的中心线索(3)、研究内容(2—3)和学科性质(1)是什么?
2、自然辩证法创立的社会条件。

(6)
3、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

(18—19)
自然观部分
1、古代朴素自然观(24---30)、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点、科学基础和局限性
(32—41)。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和历史作用。

(31—41)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自然科学基础和基本观点是什么?(42—47)
4、系统及其基本范畴,要素与结构、结构与功能、以及系统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76—79)
5、系统有哪些基本特征?(81---91)
6、了解宇宙起源假说(59---64)和生物进化论的基本思想(70---72)。

7、自然系统演化一般特点是什么?(97—108)不可逆性在演化中的起什么作用?
(100—101)
8、物质系统进化的条件是什么?(108---113)为什么说开放系统是系统进化的前提?
((108—110)
9、什么是涨落?(111)涨落与系统演化有什么关系?(111—113)
10、自然系统演化的循环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121---123)
11、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29---134)
12、什么是人工自然?(135)人工自然及人类实践活动对自然系统有什么影响?
(135---137)
13、全球生态环境问题(142—145)和马克思主义生态观(145—146)。

14、可持续发展的含义(148)、核心思想(149)及主要内容(149—150)是什么?实
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途径(150—151)。

科技方法论部分
1、科学技术方法的含义和特点。

(161—165)
2、怎样理解科学问题?(176—177)它在科研中的作用是什么?(184—186)科研选题的
基本原则有哪些?(191—196)
3、科学事实与客观事实、经验事实的区别与联系。

(197—200)
4、什么是科学观察?(201)科学观察应遵循什么原则?(202)科学仪器的引入对观察方
法的发展有什么意义?(203—204)
5、科学实验及其作用是什么?(205—206)模拟实验的特点及类型。

(207—208)
6、为什么说“观察渗透理论”,它与观察客观性的关系。

(209—213)
7、什么是科学发现的机遇?怎样才能抓住机遇?(213—215)
8、科学假说的特点、作用以及提出科学假说的方法论原则?(216—222)
9、为什么说逻辑分析和证明是实践检验假说的有机组成部分?(224—225)证实与证伪在
科研中的作用和关系。

(225——230)
10、发明的含义,发明的判定标准和专利。

(282—283)
11、分析与综合、(244—246)归纳法与演绎法、((247—251)类比(255——257)等逻辑方法的客观基础、作用及局限性。

12、理想实验及其作用和特点。

(257—260)
13、形象思维的特征、作用与逻辑思维的区别。

(263—265)
14、直觉思维的特点和作用。

(265——267)灵感与机遇有什么区别。

(268——269)
15、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的关系。

(292—293)
科技观部分
1、科学(297—298)和技术的内涵和特征是什么(300—302)?对科学分界有哪些不同的
观点?(298—300)
2、科学技术的基本社会属性是什么?(302—304)
3、科学技术的社会规范是什么?为什么必须坚持科学精神?(318—322)
4、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矛盾有哪些?它们对科学研究有什么作用?(第十三章前四节323
—341)
5、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因素有哪些?(第十四章前三节)为什么说社会生产是科技发展的
基础(346—349)。

6、社会科技能力的含义、组成要素及其作用。

(359—366)
7、什么是科技体制,科技体制有哪些类型?科技能力和科技体制的辩证关系。

(366—372)
8、熊比特创新理论的基本观点。

(374—376)技术创新的涵义(377)及一般过程是什么?
((382—384)
9、为什么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393—394)自主创新有什么现实意义?(385—386)
10、科学技术有哪些社会功能、特点及其表现?为什么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401
—414)
11、如何看待科技的负面效应?有哪些不同的观点?(乐观,悲观,马克思主义)
12、马克思主义科技价值观的基本观点是什么?为什么说科学技术不能决定社会的一
切?(418—421)
13、两种文化的争论有什么意义?(426—428)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是什么关系?(分
离424—425与联盟427—4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