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
生态学种群的组成和结构
种群波动可能导致种群数量的 增加或减少,从而影响种群的 生存和繁衍。
种群消亡
01
种群消亡是指种群数量的减少,最终导致种群的灭 绝。
02
种群消亡可能是由于环境恶化、资源枯竭、竞争失 败、捕食压力增加等因素引起的。
03
种群消亡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通常由一系列负面因 素累积导致。
04 种群的遗传结构
遗传多样性
突变
指基因在复制过程中发生 的随机变化,包括点突变、 染色体变异等。
意义
基因流和突变是种群进化 的重要驱动力,有助于增 加种群的适应性和进化潜 力。
物种形成和进化
物种形成
指新物种的起源和形成,通常是 由于种群间遗传差异的积累和生
殖隔离机制的建立。
进化
指物种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发生的形 态、生理和行为等方面的变化。
种群的分布特征
要点一
总结词
种群的分布特征包括种群的地理分布、空间格局和生态位 等。
要点二
详细描述
种群的地理分布是指种群在地理空间上的位置和范围。空 间格局则是指种群在空间中的分布状态,包括均匀分布、 随机分布和集群分布等。生态位是指种群在生态系统中的 地位和作用,包括它们的食物来源、栖息地和其他与生存 和繁殖相关的生态关系。这些分布特征对于理解种群的生 态学和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理想条件下,种群呈指数增长,即随着时间 的推移,种群数量以恒定的速率增长。
然而,在实际生态系统中,种群增长受到资源 限制、竞争、疾病和捕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导致种群增长曲线呈逻辑斯谛增长。
种群波动
种群波动是指种群数量在一定 时间内的周期性变化。
种群波动可能是由于环境条件 的变化、食物供应的季节性变 化、繁殖周期等因素引起的。
一、种群基本定义
A 相关概念 生理出生率(最大出生率)和生态出生率
(实际出生率) 生理死亡率(最小死亡率)和生态死亡率
(实际死亡率) 特定年龄出生率/死亡率 存活率:
5
3 出生率和死亡率
B 影响出生率的因素 i 性成熟的速度(世代
generation) ii 每次产仔数量 (窝仔数
第三章、种群生态学
第一节.种群的概念和特征 第二节.种群的数量动态 第三节.种间关系
第一节.种群的概念和特征
种群的概念 种群的特征
一、种群基本定义
1 种群population 种群是在一定时间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个体的
集合。 种群是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内容: 种群是由同种个体组成; 种群占有一定的领域; 种群是同种个体通过种内关系有机组成的一个整
北京市人口年龄结构类型(国际通用标准) 单位:%
项 目 年轻型 成年型 老年型 1982 1990 2000
少儿
40以上 30-40 30以下 22.4 20.2 13.6
(0-14)
老年
4以下 4-7 7以上 5.6 6.3 8.4
x:样方中某种个体数,f:含x个体样方出 现频率,n:样本总数
沙漠蝗在行军
4
沙漠蝗挡住前进的道路
蝗虫过后,一片空
3 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
出生
种群数
死亡
量
迁出
蝗虫到来遮天蔽日
二 种群的基本特征
1 种群的密度 2 种群的分布型 3 出生率和死亡率 4 种群的年龄结构 5 种群的性别比例 6 种群的多型现象
ii. 标记重捕法 mark-recapture methods
种群及基本特征
精品课件
4.2.2.1 种群的年龄结构和性比 种群的年龄结构:指不同年龄组的个体在种群内 所占比例。
•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或百分比的分布呈金字塔形,因 此,称这样的年龄分布称为年龄金字塔或年龄锥体。 •年龄锥体有三种类型:下降(壶形)(declining)、稳定 (钟形)(stable)和增长(锥形)(increasing)型。 •意义:种群的年龄分布(age distribution)体现种群存 活、繁殖的历史,以及未来潜在的增长趋势,因此,研 究种群的历史,便可预测种群的未来。
动态生命表:记录同一时间出生的种
群存活(死亡)过程的生命表。个体经历
了相同的环境条件。适于寿命较短的种群。 生
又称同生群(cohort)生命表,特定年龄
命
生命表,水平生命表。
表
静态生命表:根据某一特定时间对某 一种群进行年龄结构的调查所编制的生命 表。各年龄的个体经历了不同的环境条件。
类 型
适于稳定的种群和寿命较长的动物。特定
种群生态学
一、基本概念
种群是指在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一)特征: 1. 空间特征 2. 数量特征 3. 遗传特征
精品课件
区别种群和种(物种)的概念
种是能够相互配育的自然 种群的类群.不同种之间存在生殖 隔离现象.是一个分类阶元.
*一个物种可以包括许多种群; *不同种群之间存在明显的地理 隔离,长期隔离有可能发展为不同 亚种,甚至产生新的物种.
精品课件
4. 种群周限率
年末存活的株数 • 年存活率(annual survive rate年)初= 存活的株数
• 种群年变化率(annual rate population change)
种群及基本特征
❖ s2/m=0 均匀分布
❖ s2/m=1 随机分布
❖ s2/m>1 成群分布
2021/3/4
19
样方中个体平均数与方差的计算方法
❖ m=∑fx/N ❖ S2= [∑fx2-(∑ fx)2/N]/(N-1) ❖ x为样方中的个体数,f为出现的频率,N为样方总
数
2021/3/4
20
The effect of quadrate size
3 种群的分布与多度 3.1种群分布界限
❖ 自然环境限制物种的地理分布
➢ 气候 ➢ 温度 ➢ 降水 ➢ 盐度 ➢ 天然屏障
2021/3/4
13
3.2种群的分布格局
❖ 个体可能呈随机、均匀和聚集(成群)分布等格 局;在大尺度上,种群的个体则是聚集分布 的。
2021/3/4
14
2021/3/4
15
16
均匀分布
❖ 种群内的各个体在空间的分布呈 等距离的分布格局。如人工林
❖ 引起均匀分布主要原因:是由于 种群内个体间的竞争
森林中植物为竞争阳光(树冠) 和土壤中营养物(根际)
沙漠中植物为竞争水分
优势种呈均匀分布而使其伴生 植物也呈均匀分布
地形或土壤物理形状的均匀分
布使植物呈均匀分布
2021/3/4
❖ 种群遗传学( population genetics ): 研究种群 的遗传过程。
❖ 种群生态学( population ecology ): 研究种群 内各成员之间、它们与其他种群成员之间、以及它们与 周围环境中的生物和非生物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种群 动态是种群生态学研究的核心。
2021/3/4
随机分布
❖ 每一个体在种群领域中各个点 上出现的机会是相等的,并且 某一个体的存在不影响其他个 体的分布。
种群的概念
(二)与密度有关的种群增长模 型(逻辑斯蒂增长模型)
(1)条件: 世代重叠;连续性生长;环境有
限;繁殖速率不恒定; (2)环境容纳量:由环境资源所决定的种群限 度.即某一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数量.通常以 K表示,当Nt=K 时,种群为零增长,即 dN/dt=0。
增长率随密度上升而降低的变化,也
存活曲线
10000 A B1 1000 B3 100 C 10 年龄 B2
(2)内禀增长率(rm)(innate capacity for increase intrinsic rate of natural increase):在食物、空间和同种其他生 物的数量处于最优,实验中,完全排除捕 食者和疾病的影响,并提供理想的和充足 的温度、湿度和食物的质量等组合下获得 的最大增长率。
第二节
种群动态
研究种群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 化规律。种群的数量和密度;种群 的分布;种群数量变动和扩散迁移; 种群调节。
一、 种群的密度和分布
(一) 种群的数量统计 1)种群大小: 小种群边界明显,易于确定; 大种群由于连续分布,边界不清 2)密度:单位面积(空间)上的个体数目。种 群密度和生物大小及该生物所处的营养级有关. 绝对密度:单位面积或空间的实有个体数; 相对密度:单位面积上获得的个体数目。
三、种群的类型(按研究对象分)
自然种群 实验种群 单种种群 混种种群
四、种群的分类地位
物种存在的基本单位; 繁殖单位; 进化单位; 群落组成的基本单位。
五、种群生态学
(一)概念:研究种群数量变动与环境关系相互关 系的科学(种群内部、种群间、种群与非生物环 境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种群生态学研究的内容 定量地研究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迁入迁 出率了解影响种群波动的因素及种群存在、发生 规律;了解种群波动所围绕的平均密度及种群衰 落、灭绝的原因(四“W”)。目的: 调控种群
种群
种群生态学一、种群的概念种群是指在特定时间内,由分布在同一区域的许多同种生物个体自然组成的生物系统。
它是物种存在的基本单位,也是演化的基本单位。
种群具有数量、空间分布和遗传3个主要特征。
种群生态学是研究种群的数量、分布以及种群与其栖息环境中的非生物和其他生物种群的相互关系的。
二、种群的基本特征(一)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体积)内某个种群个体总数或生物量。
种群密度的数量统计可分为两类。
1.实际密度的测定方法单位面积(或体积)的实际个体数即是实际密度。
可以用下列方法测定:①总数调查普查法。
计算某地段中某种生物的全部存活个体数。
如鸟、鼠可采取数巢穴的方法,人的总数统计可进行人口普查。
②取样调查法。
通过计算某地段中(样方)的生物,从而估计整体数的一种方法。
2.相对密度的估计方法在种群密度不便于测定时,常用相对密度的估计方法。
在动物中常用粪堆、呜叫声、动物活动所形成的土丘、洞穴、巢、蛹等进行估计,也可根据毛皮收购数量、拖网的捕捞量进行数目估计。
在植物的调查中常用频率、丰度、盖度等进行种群的数量估计。
(二)种群的空问分布格局种群的空问分布格局是种内个体在其生存空间中的配置方式,主要分为3种类型(图5一16).1.均匀分布种群内各个个体的分布是等距离的。
这种分布是由于种群成员之间激烈竞争所引起的。
如森林中的树木由于竞争树冠、根部空间可能导致均匀分布;动物的领域行为是造成均匀分布的主要原因。
2.随机分布每一个体在种群领域中各个点上出现的机会是相等的。
并且某一个体的存在不影响其他个体的分布。
随机分布比较少见,因为环境的资源分布均匀一致、种群内个体问没有彼此吸引或排斥时才易产生随机分布。
如森林地被层中的一些蜘蛛,面粉中的黄粉虫。
3.集群分布种群的个体集中于一特定区的几个点上,是最常见的分布方式。
集群分布的形成原因是:①环境资源分布不均匀。
②以母体为扩散中心。
③动物的社会行为。
最常用而简便的检验分布型的指标是:方差/平均数的比率,即S2/m。
种群-PPT全文课件
11.
今
天
我
们
提
倡
的
创
新
,
并
不
是
要
抛
开
先
哲
时
贤
的
成
果
另
起
炉
灶
,
而
是
要
站
在
前
辈
的
肩
膀
上
一
步
一
个
脚
印
地
前
进
,
并
努
力
超
越
前
人
。
12
.
微
笑
像
和
煦
的
春
风
,
微
笑
像
温
暖
的
阳
光
,
它
蕴
涵
着
一
种
神
奇
的
力
量
,
可
以
使
人
世
间
所
有
的
烦
恼
都
焕
然
冰
释
。
如:一口池塘中全部的鲫鱼
22:28:34
讨论:
1、所有的桃花是一个种群吗?为什么? 2、一个菜市场中所有的鲤鱼是一个种群吗? 为什么? 3、一个池塘中所有的蝌蚪是一个种群吗? 为什么?
22:28:34
注意:种群的特点
①一定空间: 小则如田地、池塘,大则如草原、海洋。 ②同种生物(同一物种): 有大小、年龄、雌雄,它们都属于同一个 物种,能相互交配繁育后代。 ③个体的总和
129533 万人 960万平方公里 =135(人/公里2)
第四章 种群及其基本特征
均匀分布(hyperdispersed)
• 种群内的各个体在 空间的分布呈等距 离的分布格局。 • 引起均匀分布主要 原因:是由于种群 内个体间的竞争
成群分布(aggregate)
种群内个体在空间分布 极不均匀,呈块状或成簇、 成群分布。
2、种群统计学 • 种群密度: • 初级种群参数:出生率、死亡率、迁入、迁出; • 次级种群参数:性比、年龄结构、种群增长率。
②K-因子分析
根据观察 连续几年的生 命表系列,我 们就能看出在 哪一时期,死 亡率对种群大 小的影响最大。
③存活曲线 存活曲线是以年龄为横坐标,存活的相对数 为纵坐标构成的曲线。横坐标以相对年龄(即平 均寿命的百分比)表示,以便比较不同寿命的动 物。
A:种群在接近生 理寿命之前死亡率 很低;B:每时期 死亡率基本保持不 变(期死亡 率很高,一旦固着 于合适的基底,死 亡率就很低)。
自然种群只有在食物丰盛、没有拥挤现 象、没有天敌等等条件下才能表现出短时间 的指数式增长。 如浮游植物的水华期、害虫的爆发或细 菌在新培养基中的生长。
赤 潮
水 华
上述种群 的增长形式, 称为几何级数 式增长。以时 间为横坐标, 个体数为纵坐 标作图,曲线 呈“J”型,所 以指数式增长 模型又称为“J” 型增长模型。
1、外源性种群调节理论
(1)非密度制约的气候学派 以色列Bodenheimer,研究对象为昆虫。认为气候因 子是种群数量变动的主要因子,反对自然种群处于稳定平 衡的概念,强调野外种群的不稳定性。 (2)密度制约的生物学派 澳大利亚Nicholson,捕食、寄生和竞争对种群调节起 决定性作用。 Pitelka和Schultz提出了营养物恢复学说(nutrient recovery hypothesis)。
什么是种群
什么是种群
来解释
种群是指一群在某个特定地点在一段时间内共同生活的动物,这种动物之间因共同产生、繁殖、移动以及死亡而相互影响,最后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种群通常由以下几个组成部分:
种群结构:指该种群中每个成员的数量,性别比例,生长率,受环境条件影响的变化等。
种群位置:指动物在空间分布的特点,整个种群的空间分布反映了动物群落的形态特征。
种群稳定性:指种群环境条件能否保持稳定,或在任何时刻任何物种的种群数量都不会急剧变化。
种群动态:指在一定的时间段内,种群中动物数量及其结构的不断变化,这种变化受到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一般有生长、凋亡等。
种群与外部环境的互动:指种群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气候变化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以及种群的发展与外界的联系。
种群的重要性在于,种群是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构成了有机体之间联系的桥梁,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效性以及多样性。
许多保护措施及生态研究都依赖于种群的健康和数量,直接影响着植物与动物在共同生存下的平衡状态。
种群知识点总结手写模板
种群知识点总结手写模板一、种群的定义和特点种群是指在一定时空范围内,相同物种个体的总和。
种群是自然界中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种群有自己的数量、密度、分布、结构、增长率、种群遗传结构和适应性等特点。
1.1 种群的数量种群数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特定区域内的个体数量。
种群数量可以根据时间和空间的不同发生变化。
种群数量的研究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1.2 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者单位体积内的个体数量。
种群密度会受到环境因素、食物供应、天敌、疾病、竞争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种群密度的变化能够反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度。
1.3 种群分布种群分布是指个体在一定时空范围内的分布状况。
种群分布可以是随机分布、聚集分布或者均匀分布。
种群分布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生物生态学中的相互关系和种群动态。
1.4 种群结构种群结构指的是种群内个体之间的组织结构和组合方式。
种群结构包括了个体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体量结构和分布结构等。
种群结构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种群的增长和繁衍。
1.5 种群增长率种群增长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个体数量的变化比率。
种群增长率可以通过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来衡量。
种群增长率的变化可以反映生态系统环境的变化。
1.6 种群遗传结构种群遗传结构是种群内不同个体之间遗传物质的组合方式。
种群遗传结构的研究对于了解物种的起源、进化和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
1.7 种群适应性种群适应性是指物种个体对生态环境的适应能力。
种群适应性可以通过物种的生理生态特征和行为特征来衡量。
种群适应性的改变可以相关到环境的变迁和世界的气候变化。
二、种群生态学种群生态学是生态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种群的数量、密度、分布、结构、增长率和种群遗传结构等问题。
种群生态学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和前提。
2.1 种群数量动态种群数量动态研究的是种群数量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
种群数量动态可以通过种群密度的测量和分析来进行研究。
种群
第一节种群及其结构1、种群(1)定义种群(population)是指在一定空间中同种个体的集合。
2)种群与个体的关系出生、生长、发育、死亡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结构、性比从个体到种群不是简单相加,是通过种内关系组成的整体,是质的飞跃。
种群由个体组成,个体依赖于种群。
3)自然种群基本特征:①数量特征(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②空间特征(具有一定分布区域)③遗传特征(具有一定基因组成)2 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的数量特征主要是指种群密度以及影响种群密度的4个基本参数,即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其次种群的年龄结构、性比对种群数量具有重要影响。
(1)种群密度种群密度即单位面积(或空间)内种群的个体数目,通常以符号N来表示。
(2)出生率指单位时间内种群的出生个体数与种群个体总数的比值。
它不仅取决于物种的生殖能力,还受种群个体总数的影响。
分为最大出生率和实际出生率。
最大出生率是指种群处于理想条件下(即无任何生态因子的限制作用,生殖只受生理因素所限制)的出生率,也称为生理出生率。
实际出生率是指种群在特定环境条件下所表现出的出生率,也称为生态出生率。
种群出生率高低的影响因素:(1) 性成熟的速度性成熟的速度越快,有机体性成熟越早,平均世代长度越短,种群的出生率就越高。
(2) 每次产仔数目不同种动物每次产仔的数目相差悬殊。
(3) 每年繁殖次数有些动物具有一定的生殖季节,繁殖次数较少;有些不间断地生殖,繁殖次数很多。
此外,孵化期和繁殖年龄的长短等都会影响种群出生率。
(3)死亡率死亡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种群的死亡个体数与种群个体总数的比值。
最低死亡率也称为生理死亡率,是种群在最适环境条件下所表现出的死亡率,种群中的个体都是由于老年而死亡--生理寿命。
实际死亡率也称为生态死亡率,是指种群在特定环境条件下所表现出的死亡率,即种群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平均寿命。
(4)迁移率种群中个体的迁移包括迁入和迁出。
迁入是别的种群进入领地,迁出是群内个体离开领地。
种群的概念与特征
➢ 数量特征
种群数量变化取决于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对比关系,种群 数量的增长靠繁殖,而数量的减少则是由于个体死亡。 在单位时间内出生率与死亡率之差即为增长率,当: 出生率﹥死亡率,增长率﹥0,种群数量增长; 出生率﹤死亡率,增长率﹤0,种群数量减少; 出生率﹦死亡率,增长率﹦0,种群数量相对稳定。
指数增长(exponental growth)
在无限环境条件下,除了种群的离散增长外,有些生物可以连 续进行繁殖,没有特定的繁殖期,在这种情况下,种群的增长表现 为指数形式。其数学模型为:
dN/dt=r·N
Nt=N0·ert ➢ r为瞬时增长率(等于瞬时出生率与瞬时死亡率之差),在理论上
被称为内禀增长率(intrinsic rate of increase),常用rm表示。 ➢ 内禀增长率是指在环境条件无限制作用时,由种群内在因素决定
(1)不规则波动
种群不规则波动无周期性,且数量也极不稳定。种群产生不规则 波动的主要原因在于种群的生活环境极不稳定,或环境不固定。
大多数昆虫种群波动就属于此类。
➢ 三种形式
(2)周期性波动
➢ 可分为:季节性波动和种群数量的年波动。 ➢ 这种波动主要是受环境因子的周期性年际变化、种群本
身的内在机制、种间营养关系的制约引起的。
几何级数增长(geometric growth)
种群在无限的环境中生长,不受食物、空间等条件的限制,种 群的寿命只有一年,且一年只有一个繁殖季节,同时种群无年龄
结 构,彼此隔离的一种增长方式。其数学模型为:
Nt=Nt—1×λ 或 Nt=No×λt 式中: No为初始种群大小,Nt为时间t时的种群大小,λ是种 群 的周期增长率(reproductive rate)。 根据以上模型可以计算世代不相重叠种群的增长情况。 λ>l时,种群增长;λ=1时,种群稳定;λ<1时,种群下降;
种群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一)一、种群的概念:生态学上把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称为种群。
种群虽然是由个体组成的,但是种群的特征和个体的特征并不完全相同。
二、种群特征:种群的特征包括数量特征、空间布局和遗传特征等。
种群的数量特征主要有种群的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
1、种群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体积内某一种群全部个体的数量,它是种群最基本的参数。
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在同样的环境条件下差异很大;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是可变的,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也有差异。
调查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
(1)样方法:是指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
这种方法常适用于对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
(2)标志重捕法:是指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进行标志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定期限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个体占总捕获数的比例,来估计该种群的数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不断移动位置的动物种群的调查。
假设该种群的总数为N,则N= 重捕总个体数×当初标记的动物数目重捕动物中有标记的个体数2、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段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种群的年龄组成主要有三种类型:(1)增长型:种群中幼体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
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时期,种群的密度会越来越大。
(2)稳定型: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正处于稳定时期,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
(3)衰退型:种群中幼年个体较少,而老年个体较多,这样的种群正处于衰退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
种群的年龄组成提供了种群未来动态的信息。
3、性别比例:指种群中具有生殖能力的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在不同的物种中,性别比例有3种类型:雌雄相当,如高等动物中的黑猩猩、猩猩等;(2)雌多于雄,如人工养殖的鸡、鸭等;(3)雄多于雌,如蚂蚁、蜜蜂等。
什么是种群
生产量与生物量的区别
• 初级生产量(干重)单位:g/(m2.a)或j/(m2.a) • 生物量:生物量(干重)的单位: g/(m2)或j/(m2)
• 生产量和生物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从单位分析:生产量是指单位时间内的有 机物质生产量,是指速率,而生物量是指 在某一时刻前积存了多少有机物。
次级生产量的概念
群落结构特征
群落
具 有 水平结构 垂直结构 空 间 结 构
群 落 特 征
物种组成
丰度
种 间 关 系
共生
寄生
竞争 捕食
第四节 群落的主要类型
• 森林 • 特点:分布在湿润或较湿润地区。动植物种类 繁多,群落的结构复杂,种群的密度和群落的 结构能够长期处于较稳定状态。 植物以乔木为主 动物以树栖、攀缘生活的种类特别多 • 作用:维持大气中CO2和O2含量的平衡;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6.4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 生态系统结构 和功能的稳定 系统内部的 所有成分彼 此相互协调
定义 意义
稳态
特点 标志
人类生存和 发展的基础
物种多样化、 结构复杂化和 功能完善化 自我调节功能 有一定限度 加速最初所发 生的变化,使 生态系统远离 稳态限度
自我调节
方式
抑制和减弱 最初所发生 的变化使生 态系统保持 稳定,起主 要调节作用
设计人工生态系统, 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 利用。例如,在农业生
态系统中,如果把作物秸 秆当燃料烧掉,人类就不 能充分利用秸秆中的能量; 如果将秸秆做饲料喂牲畜, 让牲畜粪便进人沼气池, 将发酵产生的沼气做燃料, 将沼气池中的沼渣做肥料, 就能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 用,从而大大提高能量的 利用率。
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2
种群的知识点总结
种群的知识点总结一、种群的定义种群是指生态学上生物体群体的总称,是由一群在空间和时间上能够相互交配并产生后代的个体组成。
种群内的个体具有生活习性相似,种群是由一群相同种的个体组成,动植物都有种群。
种群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合作,形成了地球上独特的生态系统。
二、种群的数量种群数量是指种群的个体数量,也称为种群密度,它是生态学中一个重要的指标。
对于数量的研究以及保护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所有的种群数量都是受到环境影响的。
当数量过多时,种群间的竞争可能会激烈,导致资源匮乏、疾病传播等问题;当数量过少时,种群可能会濒危甚至灭绝。
因此,保护种群数量很重要。
三、种群的结构种群结构是指种群内个体的特征,包括性别比例、年龄比例、空间分布等。
不同的物种种群结构各不相同,这些特征对种群在生态系统中的定位、生活方式以及对环境的适应都有影响。
比如,性别比例不均衡可能会影响繁殖,并可能导致种群数量下降。
四、种群的生态学种群生态学是种群学中的重要分支,它研究了种群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种群的数量、分布、种群结构等都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生态平衡以及生物多样性的维持都有重要作用。
种群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种群生态学的核心内容。
五、种群的动态种群动态是指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种群数量的动态可以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比如环境变化、种群内部的竞争、疾病传播等。
种群数量的动态状况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以及物种适应能力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六、种群的保护由于人类的开发活动,很多物种的种群数量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可能会导致物种灭绝。
因此,种群的保护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禁止过度捕猎等方式,可以有效保护种群的数量、结构和生态系统。
以上是关于种群的相关知识点总结,种群学作为生态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以及物种适应能力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种群的数量、结构、生态学、动态以及保护等都是种群学研究的重点内容。
种群的名词解释
种群的名词解释种群是生态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是指生物种群这个组群内部成员个体相互联系的总和,具有一定的空间、遗传和生态特征。
种群内的成员个体在遗传上相似,因此可以通过研究与观测种群进行群体遗传学的分析和研究。
种群作为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单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的演变以及环境变化对物种的影响。
种群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从微观到宏观的各个层次上都有种群的存在。
在微观层面上,种群可以是由大量细胞组成的,比如细菌、酵母等微生物的群体。
在人类身边,种群可以是由一群动物或植物组成的生态系统,比如森林中的鸟类种群或者海洋中的珊瑚种群。
在更宏观的层面上,种群可以是由物种组成的,比如在一个特定地理区域上的虎种群或者大象种群。
无论是在微观还是宏观层面上,种群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和演化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种群的特点可以从遗传、空间和生态三个方面来解释。
首先,种群内的成员个体在遗传上相似,共享相似的基因组,这表明它们有着共同的祖先。
通过对种群的遗传结构进行研究,可以揭示出种群内个体之间的遗传关系,从而了解群体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历程。
其次,在空间方面,种群是由一群个体在特定区域内生活和繁殖的总和。
个体之间通过交配、竞争、合作等方式相互作用,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群体结构。
最后,在生态方面,种群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
种群的生态特征包括生活史特征、种群动态、种群密度等,它们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比如资源的可获得性、食物的丰富度以及捕食者的存在等。
种群的研究包括种群动态、种群遗传和种群生态等方面的内容。
种群动态研究关注种群数量、密度和分布的变化,通过对种群数量和分布的监测和统计,可以揭示种群的演化和适应过程。
种群遗传研究关注种群内个体之间的遗传关系,揭示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演化过程。
种群生态研究关注种群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揭示种群的生态适应性和生态系统结构的稳定性。
种群的名词解释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生物群体的演化和适应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32只
C.64只
D.96只
(2)要使上面所计算的种群个体总数与实际相符, 理论上在调查期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 AD )( 多项) A.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出生 B.有较多个体迁入调查区 C. 有较多个体迁出调查区 D.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死亡
涉及题目: 11 简答题第一题
下图表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则图中X、Y、 Z、W(W为虚线框部分)所示结构正确的是
A.X表示大脑皮层体温调节中枢 B.Y表示肾上腺 C.Z表示骨骼肌 D.W表示效应器
1 当人处于炎热环境时,会引起 A.冷觉感受器兴奋 B.温觉感受器抑制 C.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D.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
3 其他植物激素的应用
4 根的向地生长、茎的背地生长原理
一、种群的概念
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同种生物个
体的集合体,叫种群。
例如: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鲤鱼,它是由小 鱼和大 鱼组成;
下列叙述中属于种群的是:
1.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 2.一片草地上的全部蒲公英 3.世界上的全部鸟
4.一个岛上的全部绵羊
例: 1、一个鱼池中的某一种鱼的所有个体就是 一个种群,它是由小鱼和大鱼组成的; 2、一块棉田中的全部棉蚜就是一个种群, 它是由幼蚜、有翅和无翅的成熟蚜组成的; 对例1中我们何时捕捞,捕捞多少才能使我 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例2中我们何时去灭虫才能对农作物取得好 的收成,而且投入的成本最少.要搞清楚这些 问题,我们必须搞清楚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 和种群的特征,那么种群有哪些特征呢
3 当人所处环境温度从25 ℃降至5 ℃,耗氧量、 尿量、抗利尿激素及体内酶活性的变化依次为 A.减少、减少、增加、不变 B.增加、增加、减少、不变 C.增加、减少、增加、不变 D.增加、增加、减少、降低 4 一个池塘中,藻类、水蚤、虾、鲤鱼等所有生 物集合起来组成一个 A.群落 B.种群 C.生态系统 D.生物圈
后,再重捕34只,其中一标记的为15只,
那么根据公式,该地段原有总鼠数为
45 X 34/15=102只
自主探究:
1 什么是出生率,死亡率
2 什么是迁入率,迁出率 3 什么是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4 年龄组成的类型? 5 性别比例的应用?
二.出生率和死亡率
1.概念: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 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2.举例说明:例如1983年我国平均每10万 人口出生1862个孩子,该年度人口出生率 为? 三.迁入率和迁出率 概念:在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 )的 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2对糖尿病患者体内的4种液体,分别用斐林试剂 鉴定,一定不生成砖红色沉淀的是 A.尿液 B.血清 C.组织液 D.胃液
一个人出现组织水肿,其原因可能是(
)
A.血浆中尿素过多 B.皮下脂肪积存过多 C.血糖含量过少 D.血浆蛋白质含量过少
二 血糖平衡
书P25-27;学案P11-12
1 血糖平衡调节的相关激素及过程?
有一种疾病称为“重症肌无力”,病人的神经与 肌肉接头处的乙酰胆碱受体被当做抗原而受到攻 击,致使神经冲动传递效率低下,肌肉收缩无力, 其发病机理与哪种病最为相似 A.系统性红斑狼疮 B.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C.过敏反应 D.感染引起的关节炎
1、用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连续饲喂正常成年小白 鼠4周,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白鼠表现为 A、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B、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 C、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夯性降低 D、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 2 为了解身体健康状况,甲、乙两人同时空腹做尿 液检验。所采尿样标号分别为1号和2号,经班氏糖 定性试剂测定发现,1号试管混合液煮沸冷却后呈 现砖红色,2号试管呈蓝色。下列说法最为严谨的 A.甲出现尿糖,一定是糖尿病患者 B.乙不可能 是低血糖病患者 C.甲健康异常,但不一定是糖尿病患者 D.这种 结果无法说明任何问题
5 在现代农业生产中植物生长素已被广泛使用。下列 各项与植物生长素应用无关的( ) A.培育无籽番茄 B.棉花保蕾、保铃 C.延长种子寿命 D.促进插枝生根 6. 某同学发现了一株花色奇特的杜鹃花,于是采摘了 部分枝条,打算用扦插的方式进行繁殖。下列关于该 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采摘的枝条中,芽较多的较嫩枝条相对更容易生根 B.生长素促进生根效果与处理枝条的时间长短成正比 C.生长素类似物有一定毒性,实验结束应妥善处理废 液 D.可发现两个不同的浓度,促进根生长的效果相同
自主探究:
• 种群密度的定义? • 种群的最基本特征?
•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 取样的关键? • 样方法的取样方式有哪些?
一片草地上的全部蒲公英
葎 草
五点取样法
等距取样法 样方边缘上的个体的处理: 计上不计下,记左不计右 适用范围:多用于植物
拓展: 样方法----植物
1
样方 11
2
3
4
2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的过程 3 抗体的化学本质?
知识回顾:
1 种群 群落的定义 2 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及作用
3 其他植物激素的应用
4 根的向地生长、茎的背地生长原理
二笨醚类:药剂能被杂草的叶、茎、根吸收, 破坏杂草的光合作用,一起呼吸系统和能量 生产系统的停止,使叶片迅速黄化枯萎死亡。
三氮苯类:通过植物根部吸收并向上传导, 抑制植物的光合作用,使其枯死。 取代脲类: 根部吸收和叶面触杀,抑制光和作用中的希 尔反应,打断电子传递过程,叶片缺绿而死。 二硝基苯胺类:杂草的胚芽鞘与下胚轴吸收, 抑制细胞分裂,根尖分省组织细胞变小、厚 而扁,由于细胞液泡增大,使细胞失活,产 生畸形。
2、按一对夫妇生两个孩子计算,人口学家 统计和预测,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口 翻一番大约需20~40年,美国需40~80年, 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减少。 预测人口的这种增减动态主要决定于 ( ) B A.种群数量和密度 B.年龄结构 C.种群性别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
例8.在南方茶园中,利用生物防治来 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人工合成的一种 化学诱饵能散发出类似于雌性害虫性外 激素的气体,布下“爱情陷阱”,专等 雄性昆虫撞来而掉在诱饵下的水盆中, 这种方法( ) A A.改变昆虫性别比例 B.降低昆虫出生率 C.增加昆虫死亡率 D.改变昆虫年龄组成
酰胺类:通过植物幼芽、种子、根吸收传导, 破坏植物体内蛋白酶,使蛋白质无法合成。
氨基甲酸酯类:通过根系吸收,抑制细胞分裂 扰乱杂草代谢过程。
硫代氨基甲酸酯类:幼芽吸收,一直杂草生 长点及叶片生长,阻碍淀粉酶和蛋白质合成
有机磷类:茎叶传导,干扰笨丙氨酸及络氨酸 的生物合成过程,使细胞核内染色体失常
磺酰尿类:根茎叶吸收,抑制细胞分裂,使组 织失绿,生长点坏死。
A.茎向照光侧的对面弯曲,因为玻片使得促进生 长的物质在照光一侧积累 B.茎向照光侧的对面弯曲,因为切口的玻片阻止 了抑制生长的物质在照光的一侧运输 C.茎不变弯曲,未经处理的植物的正向光性不是 由于照光一侧大生长减慢 D.茎向照光一侧弯曲,因为光的作用是引起促进 生长的物质向背光一侧运输
1 肌肉注射时,药液进人人体后经过的一般途径 是 A.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靶细胞 B.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 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C.组织液 淋巴 D.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种群特征与种群数量变化之间的关系
请思考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种群数量 直接影响 年龄组成 预测 种群密度 直接 影响 性别比例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练习
• 1.下列各项中,属于种群的是( D A.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鱼群 B.一个湖泊中的全部藻类 C.校园中的全部树木 D.培养基上的大肠杆菌菌落 )
咪唑啉酮类:根叶吸收,在分生组织内阻 止乙酰羧酸合成酶的作用,影响缬氨酸、 亮氨酸、 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破坏蛋白 质。
触杀类的(百草枯),主要是破坏植物的 叶绿体,导致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选择性除草剂:只能杀死某一种或某类杂 草,而不伤害作物和其他杂草。如2,4D 丁酯、莠去津等
知识回顾:
1 种群 群落的定义 2 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及作用
2 胚芽鞘弯曲的原因?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分布不 均匀的原因?P46及笔记 3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去向?摄入量 同化量之 间的关系?P94 4 体液免疫的过程?P48
复习巩固: 1 体液的组成及之间的关系? 2 内环境成分之间的关系 3 组织水肿的原因?
准备:
章末综合测试题一 二
1 免疫系统的组成?淋巴细胞命名的原因
一:内环境
1 内环境的组成及其之间的关系
2 内环境的成分?
3 组织水肿的原因?学案P6
准备限时训练第一卷
涉及题目: 1 2 3 4 提示 1 4
向茎的一侧照光,它会向光弯曲。这种正向光性 是由于茎顶端所合成的物质引起的。在一株曾经 是两侧都照光的植物顶端之下作一横切口,不切 断,并向切口中插入一玻璃片,然后从切口的一 侧照光如下图所示。结果生长方向及原因解释依 次是
2 肾上腺素与那个激素的作用相同?
涉及题目: 简答最后一题
1 能与肾上腺素在不同的条件下分别发生协同 作用的激素是 ①胰岛素 ②胰高血糖素 ③甲状腺激素 ④抗利尿 激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三
体温调节
书P32;学案P15
1 体温调节的过程?
2 产热 散热的结构为?
3 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
课堂练习: 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设置1公顷的调查区内 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a=32只,将捕获 的鼠经标记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 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工捕获b=30只,其中有 上次标记过的个体c=10只,请回答下问:(1)该 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数大约有 D 只
A. 30只
5
(1m2)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