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学案2
《望海潮》教案(精选3篇)
As long as there are things you want to do and people you want to meet, don't think about the outcome, just runhard.简单易用轻享办公(页眉可删)《望海潮》教案(精选3篇)《望海潮》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作者,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
2、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
3、学习诗词中铺陈的表现手法能力目标:反复吟咏,感受词的音律美;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美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词的魅力,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培养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学习炼字方法教学难点:领悟作者对杭州西湖的热爱之情;感受词的意境、情韵;学习诗中铺陈的表现手法教学方法:1、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反复诵读,感悟体会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1、同学们去过杭州吗?(我也没有去过.)我这里准备了两幅杭州风景的图片,大家欣赏一下。
(展示课件)一千年前的杭州是什么样的?我这里没有图片了,我给大家准备了一幅“文字图画”,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探究的《望海潮》,作者是北宋的柳永。
(展示课件,板书课题、作者)2、明确探究学习的目标。
(展示课件)3、介绍作者、背景,复习关于词的知识,(展示课件)。
二、诵读课文,感知内容,体会意境。
1、初读课本,扫除字音障碍,词义、词的活用,分小组进行,小组成员互相核查。
2、再读课文,体会词的音韵美。
(本词押“a”韵)。
(指导学生齐读)3、欣赏“文字图画”。
(引导、学生畅所欲言,能说出大体意思就要热情鼓励)(1)哪些词语最能概括体现出杭州的特征?形胜、繁华(板书)(2)作者具体写了哪些景物或场面表现这些特征?(同学找出具体景物和场面,并作简要分析)景物场面(3)这些景物给你什么印象?一个词(字)概括(美)景------美(板书)(有类似的词语就可以)(4)生活场面呢?民------乐官------愉(板书)(5)一个词概括“人间天堂”(板书)(6)探讨最后一句,帮助加深理解全词感情,照应投赠之作,“好景”值得夸耀----祝愿早日回到京城。
柳永《望海潮》教案(精选7篇)
柳永《望海潮》教案柳永《望海潮》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名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柳永《望海潮》教案(精选7篇),欢迎大家分享。
柳永《望海潮》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词的知识。
2.反复诵读,流畅背诵,感知次词的声韵之美。
3.学习铺陈手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词的有关知识(1)词的起源: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在唐代广为流传,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
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得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
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2)关于词牌和标题:此的标题是次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次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3)词的分类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二、导入宋真宗咸丰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
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
三、作者简介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
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三变”“柳七”“柳屯田”。
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且是长调(慢词)的倡导者,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
柳永:鹤冲天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望海潮教案三篇
望海潮教案望海潮教案三篇作为一名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望海潮教案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望海潮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词和宋词的相关情况;了解柳永的词作。
过程与方法:分析《蝶恋花》中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赏析最后两句;分析《望海潮》所采取的铺叙手法和点染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柳永的痴情和对杭州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分析《望海潮》所采取的铺叙渲染手法和点染手法。
教学难点:分析《蝶恋花》中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赏析最后两句。
教学方法:朗读、鉴赏、背诵、讨论、分析。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型:基本阅读。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蝶恋花【导入语】宋词和唐诗一样,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好诗在唐代已被诗人们写尽了,宋代文人就另辟蹊径,使词这种文学形式臻于完善,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使宋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宋词的天地,去细细品位它们的动人之处。
【词和宋词介绍】词,本来是配乐的歌词,所以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又称长短句。
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词有词牌,又称词调。
词牌,是原来乐谱也即词的格式的名称。
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定。
因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词填进去。
词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长调又叫慢词。
词可以分段,分2、3、4段的依次叫双调、三调、四调,不分段者叫单调。
词有四个特点:a 句子长短不齐,又叫“长短句”;b 有固定的词牌,字、句数、声韵固定,“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c 结构多为两片或两阙;d 押韵要么全押平韵,并一韵到底,要么全押仄韵,一韵到底,中途换韵不多。
词始于南朝,定形于中晚唐,盛行于宋代。
柳永《望海潮》教案设计(通用6篇)
柳永《望海潮》教案设计柳永《望海潮》教案设计(通用6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柳永《望海潮》教案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柳永《望海潮》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因声求气,掌握诵读方法。
2、推敲语言,体会炼字技巧。
3、描述意境,学习点染艺术。
【教学重点】1、体会炼字技巧。
2、学习点染艺术。
【教学难点】1、探寻主旨。
2、背诵全词。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公元1161年,金大举进攻北宋。
据《鹤林玉露》一书记载:有一首词“流播,金主亮闻歌,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
”后人谢处厚有感于此,写了一首诗:“谁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
那知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谢处厚把金兵大动干戈、大举进攻北宋的责任归到这首词及其作者身上。
完颜亮的侵犯是不是就因为这首词的关系?(肯定不是的,他们都夸大了文学的作用了。
)但有一点肯定的是,这首词的影响非常大。
这首词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柳永的《望海潮》。
二、积累·整合1、柳永介绍。
【据中国社科院杨义研究员统计,柳永今存下212首词中,近40首词近乎全景式地描绘大都市!】2、题目解说。
既是词牌(柳永自制之词牌,与音乐有关),又是标题(与内容有关)。
三、感受·鉴赏(一)因声求气,掌握诵读方法。
1、学生朗读。
2、教师正音。
①读准字音。
(注意韵脚)②读对句读。
(注意节奏)③读出情感。
(注意抑扬)3、教师范读。
(或听配乐朗诵)4、学生体味,师生齐读。
①全词感情饱满,适度夸张,铿锵有力。
②上片写形胜之地和钱塘江潮的壮观:词句短小,“怒涛”、“霜雪”、“天堑”这类色彩浓烈的而有气势的词语,音调急促,仿佛大潮劈面奔涌而来,有雷霆万钧、不可阻挡之势。
③下片写西湖清幽的美景,文字优美,词曲变长,节奏平和舒缓,读出心旷神怡之感。
望海潮教案(多场合)
教案名称:《望海潮》课时:2课时年级:七年级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望海潮》的背景,理解诗句的意义,掌握诗歌的表现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赏析,提高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兴趣。
教学重点:1.诗句的意义。
2.诗歌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1.诗句的意义。
2.诗歌的表现手法。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望海潮》的背景资料、PPT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望海潮》,查阅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望海潮》的作者苏轼,以及他的文学成就。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1.学生自读《望海潮》,注意读音和停顿。
2.教师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3.学生齐读《望海潮》。
三、研读课文,深入分析(15分钟)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句的意义。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句的表现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学生讨论诗句的意义和表现手法,分享自己的见解。
四、品读课文,体会情感(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望海潮》。
2.学生分享自己朗读时的感受,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五、课堂小结(5分钟)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教师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对《望海潮》的理解。
二、深入学习,探讨诗歌意境(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望海潮》的意境,如大海的壮阔、潮水的汹涌等。
2.学生讨论诗歌的意境,分享自己的见解。
三、拓展延伸,比较阅读(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比较《望海潮》与其他描写大海的诗歌,如《观沧海》等。
2.学生讨论比较阅读的感受,分享自己的见解。
四、课堂小结(5分钟)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望海潮》柳永教案(精选10篇)
《望海潮》柳永教案《望海潮》柳永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望海潮》柳永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望海潮》柳永教案篇1【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先熟读诗歌,标记勾画重点字词,名句,再认真研读本学案。
2、限时完成,规范认真。
时间:30分钟【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作者及宋词的常识、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
②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
2、过程与方法:①反复吟读直至背诵,体会这首词的音韵美。
②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词的魅力,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培养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
【教学难点】反复吟咏,感受词的音律美;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美。
【预习案】1、作者简介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
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三变”、“柳七”、“柳屯田”。
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且是长调(慢词)的倡导者,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
有《乐章诗》,收词近200首,其中《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都是千古不朽的名作。
鹤冲天柳永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2、文学常识关于宋词词的起源——词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在宋代广为流传,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
词的定义——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是诗的一种。
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柳永《望海潮》教案(优秀4篇)
柳永《望海潮》教案(优秀4篇)柳永望海潮教案篇一一、温故知新,夯实基础1、关于“词”:词,是诗歌的一种。
古代的词都合乐歌唱,故唐五代时多称为曲、杂曲或曲子词词体萌芽于隋唐之际,与燕乐的盛行有关,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
句子长短不一,故也称长短句。
另有诗余、乐府、琴趣、乐章等别称。
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又一座高峰。
2、宋词风格上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婉约派以写闺情、离绪为主,以清丽婉约见长,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等;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对社会生活的种种感受皆可入词,大气磅礴,飘逸洒脱,代表作者有苏轼、辛弃疾等。
3、词按字数分为单调——一片(阕)小令——(58字以内)双调——两片(阕)中调——(59—90字)三叠——三片长调——(91字以上)四叠——四片二、创设情景,导入解题1、播放杭州风景图,激发兴趣,引入新课江南胜景自古叫人魂牵梦绕,而素有天堂美誉的杭州更有天赐美景,八月钱塘,西湖秀色。
钱塘大潮是晴空排浪、怒涛卷霜雪的黄钟大吕,西湖美景则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丝竹管弦。
杭州的美景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
据罗大经《鹤林玉露》记载,公元1158年的一天,当金代第四位皇帝完颜亮读完一首赞美杭州的词作后,“遂起投鞭渡江,立马吴山之志”,一统天下的愿望更加迫切,隔年便以60万大军南下功宋。
而他当时所读到的这首词就是100多年的词人写的《望海潮》。
当然,若说是一首词引发了一场战争,难免有些牵强附会,但这却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柳永这首词的影响之大。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望海潮》,再度领略古都杭州的繁华与美丽!2、作者简介柳永(约987—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世称柳七。
本热心功名事业,但仕途坎坷,47岁才中进士,做过几任小官,终官于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
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之中寻求寄托。
柳永《望海潮》教案_《望海潮》教案3篇
柳永《望海潮》教案_《望海潮》教案3篇《望海潮》教案篇一1、体会词的音律美,感受词的意境美。
2、探究学习这首词的艺术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宋代杭州的繁华富饶,增强民族自豪感,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
一、导入课文1、同学们去过杭州吗?(我也没有去过。
)我这里准备了两幅杭州风景的图片,大家欣赏一下。
(展示课件)一千年前的杭州是什么样的?我这里没有图片了,我给大家准备了一幅“文字图画”,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探究的《望海潮》,作者是北宋的柳永。
(展示课件,板书课题、作者)2、明确探究学习的目标。
(展示课件)3、介绍作者、背景,复习关于词的知识。
(展示课件)二、诵读课文,感知内容,体会意境。
1、初读课本,扫除字音障碍,词义、词的活用,分小组进行,小组成员互相核查。
2、再读课文,体会词的音韵美。
(本词押“a”韵)。
(指导学生齐读)3、欣赏“文字图画”。
(引导、学生畅所欲言,能说出大体意思就要热情鼓励)(1)哪些词语最能概括体现出杭州的特征?形胜、繁华(板书)(2)作者具体写了哪些景物或场面表现这些特征?(同学找出具体景物和场面,并作简要分析)景物场面(3)这些景物给你什么印象?一个词(字)概括。
(美)景------美(板书)(有类似的词语就可以)(4)生活场面呢?民------乐官------愉(板书)(5)一个词概括。
“人间天堂”(板书)(6)探讨最后一句,帮助加深理解全词感情,照应投赠之作,“好景”值得夸耀----祝愿早日回到京城。
惊叹、赞美、羡慕的感情。
(板书)(7)带着感情再次诵读课文小结文字图画:这些景物和场面,就是诗词当中的意象,本词借助意象所给人的美的情趣,所体现出来的欢乐愉快的情调,就是本词的意境。
嗅觉们再来吟诵一遍这首词,虽不一定“摇头晃脑”,内心一定要倾情投入,把词所体现的情调读出来,感受词的意境美。
(先自由读,再找一个同学范读)。
4、同学们读的已经相当不错了,换一种考查方式,前后四位同学一组,在词中找出一句你们最欣赏的句子,借助想象和联想,用语言文字描绘出来,一人执笔,合作完成。
望海潮教案 (2)[001]
望海潮教案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了解《望海潮》这首诗的背景和作者;•理解和熟悉《望海潮》的内容和意义;•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能够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来阐释诗歌的意义;•提高学生的朗读和口头表达能力。
2. 教学重点•了解《望海潮》的背景和作者;•理解和熟悉《望海潮》的内容和意义;•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
3. 教学过程3.1 导入(10分钟)•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有关诗歌的知识,以及诗歌与人生、自然的关系。
3.2 阅读与理解(30分钟)•分发《望海潮》的诗歌原文给学生,学生自行阅读。
•教师对诗歌的背景进行简要介绍。
•进行整体理解:教师解读诗歌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
•分小组进行详细理解:学生分成小组,共同讨论诗歌的含义、表达手法、意象等,并进行归纳总结。
•用学生自己的话来复述和解读诗歌的内容。
3.3 生字和词汇学习(2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诗歌中的生字和词汇,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学生自行阅读,注重语境理解,学习词汇的正确用法和表达方式。
3.4 朗读和解读(2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朗读练习,并在小组内讨论朗读中问题和困惑。
•分享朗读体会和感受,学生对诗歌的意境进行解读和理解。
•教师给予个体和集体的建议和指导,帮助学生改进朗读和解读的技巧。
4. 课堂延伸4.1 创作练习(30分钟)•学生根据自己对《望海潮》的理解和感受,创作一首自己的诗歌。
•学生可以选择运用类似的意象、押韵方式或情感表达。
•学生可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给予建议和评价。
4.2 诗歌欣赏(2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其他类似主题和意象的诗歌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欣赏诗歌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学生自行阅读诗歌,并在文中找出与《望海潮》相似或相反的地方,并进行比较和对比。
5. 课堂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的所学和收获。
•学生可以提出问题和疑问,教师进行解答和反馈。
望海潮教案三篇
望海潮教案望海潮教案三篇作为一名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望海潮教案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望海潮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词和宋词的相关情况;了解柳永的词作。
过程与方法:分析《蝶恋花》中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赏析最后两句;分析《望海潮》所采取的铺叙手法和点染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柳永的痴情和对杭州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分析《望海潮》所采取的铺叙渲染手法和点染手法。
教学难点:分析《蝶恋花》中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赏析最后两句。
教学方法:朗读、鉴赏、背诵、讨论、分析。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型:基本阅读。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蝶恋花【导入语】宋词和唐诗一样,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好诗在唐代已被诗人们写尽了,宋代文人就另辟蹊径,使词这种文学形式臻于完善,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使宋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宋词的天地,去细细品位它们的动人之处。
【词和宋词介绍】词,本来是配乐的歌词,所以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又称长短句。
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词有词牌,又称词调。
词牌,是原来乐谱也即词的格式的名称。
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定。
因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词填进去。
词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长调又叫慢词。
词可以分段,分2、3、4段的依次叫双调、三调、四调,不分段者叫单调。
词有四个特点:a 句子长短不齐,又叫“长短句”;b 有固定的词牌,字、句数、声韵固定,“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c 结构多为两片或两阙;d 押韵要么全押平韵,并一韵到底,要么全押仄韵,一韵到底,中途换韵不多。
词始于南朝,定形于中晚唐,盛行于宋代。
《望海潮》教案(优秀3篇)
《望海潮》教案(优秀3篇)《望海潮》教案篇一【情景导入】宋真宗咸丰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径钱塘(今浙江杭州)。
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是什么样的一首词能有如此大的魅力呢?【信息筛选】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然后说说读后的感受。
2、这首词描写的是杭州,那么作者笔下的杭州究竟是怎样一座城市呢?它有什么特点呢?富庶而又美丽的繁华大都市。
人们生活安定和美,一切显得极为和谐。
3、具体来说,上片和下片各自交代了什么内容?请结合文本本身来简要概括一下。
明确:上片写杭州美丽的环境和繁荣的经济,下片写杭州人民和平安定的生活景象。
(过渡)了解了词大概内容后,请同学们再来朗读课文,跟着作者再次走进当年的杭州。
【合作探究】1、自古杭州皆繁荣,那么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展现它的美丽和繁华的呢?明确:“东南形胜”三句从地理条件、悠久历史来说的,“烟柳画桥”六句是从风景美丽和人口众多来说,“市列珠玑”三句是从人们生活的城市的商业发展来看的。
这是上片描写的内容。
2、下面请同学们结合文本详细地分析一下上片。
解说:“东南形胜”从地理条件写的,杭州地处东南,地理位置恨重要,风景优美,故曰“形胜”。
“ 三吴都会”,是从历史悠久着笔的。
它是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那里人才荟萃,财货聚集,故曰“都会”。
“钱塘自古繁华”,这一句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因为杭州具有这些特殊条件,所以“自古繁华”。
开头三句,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
自“烟柳”以下,便从各个方面描写杭州之形胜与繁华。
“烟柳画桥”,写街巷河桥的美丽。
“风联翠幕”,写居民住宅的雅致;“参差十万人家”一句,表现都市户口繁庶。
“云树”三句,由市内说到郊外,只见钱塘江堤上,绿树环抱,远远望去,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
望海潮教案六篇
Being hurt by a friend is the same as being hurt by a stranger. Don't doubt friendship, people don't owe you, but beware of those who betray you.悉心整理助您一臂(页眉可删)望海潮教案六篇望海潮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作者,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
2、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
3、学习诗词中铺陈的表现手法能力目标:反复吟咏,感受词的音律美;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美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词的魅力,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培养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学习炼字方法教学难点:领悟作者对杭州西湖的热爱之情;感受词的意境、情韵;学习诗中铺陈的表现手法教学方法:1、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反复诵读,感悟体会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1、同学们去过杭州吗?(我也没有去过.)我这里准备了两幅杭州风景的图片,大家欣赏一下。
(展示课件)一千年前的杭州是什么样的?我这里没有图片了,我给大家准备了一幅“文字图画”,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探究的《望海潮》,作者是北宋的柳永。
(展示课件,板书课题、作者)2、明确探究学习的目标。
(展示课件)3、介绍作者、背景,复习关于词的知识,(展示课件)。
二、诵读课文,感知内容,体会意境。
1、初读课本,扫除字音障碍,词义、词的活用,分小组进行,小组成员互相核查。
2、再读课文,体会词的音韵美。
(本词押“a”韵)。
(指导学生齐读)3、欣赏“文字图画”。
(引导、学生畅所欲言,能说出大体意思就要热情鼓励)(1)哪些词语最能概括体现出杭州的特征?形胜、繁华(板书)(2)作者具体写了哪些景物或场面表现这些特征?(同学找出具体景物和场面,并作简要分析)景物场面(3)这些景物给你什么印象?一个词(字)概括(美)景------美(板书)(有类似的词语就可以)(4)生活场面呢?民------乐官------愉 (板书)(5)一个词概括“人间天堂”(板书)(6)探讨最后一句,帮助加深理解全词感情,照应投赠之作,“好景”值得夸耀----祝愿早日回到京城。
望海潮教案_2
《望海潮》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词的知识。
2反复朗诵,流畅背诵,感知次词的声韵之美。
3学习铺陈手法。
时安排:两时第一时一:词的有关知识词的起源: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在唐朝广为流传,最初是宋朝的“流行歌曲“。
词即歌词,指能够和乐歌唱得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
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关于词牌和题目:此的题目是次的内容的集中表现,它归纳次的要紧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3)词的分类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8字之内)、中调(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要紧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要紧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二导入宋真宗咸丰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去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
柳永与孙何是平民之交,现在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造访他,但那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造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普遍歌唱以使孙何明白,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去见面。
三作者简介柳永(约987—约103),北宋词人。
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三变”“柳七”“柳屯田”。
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且是长调(慢词)的提倡者,其词多刻画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擅长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铺叙刻画,情景融合,语言通俗,音律谐婉。
柳永:鹤冲天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成心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依翠,风流事,生平畅。
青春都一饷。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四朗诵本诗教师范读学生齐读学生自由朗诵五试着背诵第二时一导入学生试着背诵二学生齐读三解题望海潮,词牌名,柳永开辟的。
四具体分析词(一)上片:描述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东南形胜”,是从地理条、自然条着笔写的。
柳永《望海潮》教案(精选7篇)
柳永《望海潮》教案柳永《望海潮》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名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柳永《望海潮》教案(精选7篇),欢迎大家分享。
柳永《望海潮》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词的知识。
2.反复诵读,流畅背诵,感知次词的声韵之美。
3.学习铺陈手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词的有关知识(1)词的起源: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在唐代广为流传,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
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得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
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2)关于词牌和标题:此的标题是次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次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3)词的分类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二、导入宋真宗咸丰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
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
三、作者简介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
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三变”“柳七”“柳屯田”。
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且是长调(慢词)的倡导者,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
柳永:鹤冲天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望海潮教案范文5篇
望海潮教案范文5篇望海潮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作者,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
2、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
3、学习诗词中铺陈的表现手法能力目标:反复吟咏,感受词的音律美;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美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词的魅力,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培养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学习炼字方法教学难点:领悟作者对杭州西湖的热爱之情;感受词的意境、情韵;学习诗中铺陈的表现手法教学方法:1、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反复诵读,感悟体会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1、同学们去过杭州吗?(我也没有去过.)我这里准备了两幅杭州风景的图片,大家欣赏一下。
(展示课件)一千年前的杭州是什么样的?我这里没有图片了,我给大家准备了一幅“文字图画”,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探究的《望海潮》,作者是北宋的柳永。
(展示课件,板书课题、作者)2、明确探究学习的目标。
(展示课件)3、介绍作者、背景,复习关于词的知识,(展示课件)。
二、诵读课文,感知内容,体会意境。
1、初读课本,扫除字音障碍,词义、词的活用,分小组进行,小组成员互相核查。
2、再读课文,体会词的音韵美。
(本词押“a”韵)。
(指导学生齐读)3、欣赏“文字图画”。
(引导、学生畅所欲言,能说出大体意思就要热情鼓励)(1)哪些词语最能概括体现出杭州的特征?形胜、繁华(板书)(2)作者具体写了哪些景物或场面表现这些特征?(同学找出具体景物和场面,并作简要分析)景物场面(3)这些景物给你什么印象?一个词(字)概括(美)景------美(板书)(有类似的词语就可以)(4)生活场面呢?民------乐官------愉 (板书)(5)一个词概括“人间天堂”(板书)(6)探讨最后一句,帮助加深理解全词感情,照应投赠之作,“好景”值得夸耀----祝愿早日回到京城。
高二下册语文教案:望海潮2篇
高二下册语文教案:望海潮高二下册语文教案:望海潮精选2篇(一)教案名称:《望海潮》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望海潮》的作者文天祥以及其作品的背景。
2.理解《望海潮》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3.学习欣赏诗歌作品并感受其中的艺术魅力。
4.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教学重点:1.理解《望海潮》的情节和主题。
2.分析诗歌的修辞手法与意义。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具准备:1.课件或投影仪。
2.文天祥的《望海潮》诗歌名篇。
3.课堂练习和作文纸。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投影幻灯片或黑板展示诗歌《望海潮》的标题和作者,并与学生进行对话,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与海洋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15分钟)1.向学生简要介绍文天祥的生平和他的《望海潮》的创作背景。
2.通过课件或黑板展示《望海潮》的全文,并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情节、主题和所表达的情感。
分析:(20分钟)1.分析《望海潮》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并解释这些手法在诗歌中的作用。
2.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象,如海潮、海浪、苦海等,以及它们所代表的意义。
3.引导学生分析《望海潮》所表达的主题和思想。
练习:(15分钟)1.教师出示展示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包括对诗歌的理解、修辞手法的分析等。
2.教师检查学生的练习,对答案进行解释和讲解,帮助学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巩固与拓展:(15分钟)1.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让学生以《望海潮》为启发,发表自己的感悟或思考。
2.选择学生的作品进行诵读和分享,让学生体验写作的乐趣和表达自己的能力。
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完成一篇关于《望海潮》的读后感或自己的诗歌作品,并在下节课上进行分享。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了解了《望海潮》的作者文天祥以及作品的背景,还通过诗歌分析和解读,体验了诗歌的魅力,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写作能力。
同时,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和分享,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望海潮》教案(最新3篇)
《望海潮》教案(最新3篇)《望海潮》教案篇一宋真宗咸丰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径钱塘(今浙江杭州)。
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是什么样的一首词能有如此大的魅力呢?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然后说说读后的感受。
2、这首词描写的是杭州,那么作者笔下的杭州究竟是怎样一座城市呢?它有什么特点呢?富庶而又美丽的繁华大都市。
人们生活安定和美,一切显得极为和谐。
3、具体来说,上片和下片各自交代了什么内容?请结合文本本身来简要概括一下。
明确:上片写杭州美丽的环境和繁荣的经济,下片写杭州人民和平安定的生活景象。
(过渡)了解了词大概内容后,请同学们再来朗读课文,跟着作者再次走进当年的杭州。
1、自古杭州皆繁荣,那么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展现它的美丽和繁华的呢?明确:“东南形胜”三句从地理条件、悠久历史来说的,“烟柳画桥”六句是从风景美丽和人口众多来说,“市列珠玑”三句是从人们生活的城市的商业发展来看的。
这是上片描写的内容。
2、下面请同学们结合文本详细地分析一下上片。
解说:“东南形胜”从地理条件写的,杭州地处东南,地理位置恨重要,风景优美,故曰“形胜”。
“ 三吴都会”,是从历史悠久着笔的。
它是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那里人才荟萃,财货聚集,故曰“都会”。
“钱塘自古繁华”,这一句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因为杭州具有这些特殊条件,所以“自古繁华”。
开头三句,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
自“烟柳”以下,便从各个方面描写杭州之形胜与繁华。
“烟柳画桥”,写街巷河桥的美丽。
“风联翠幕”,写居民住宅的雅致;“参差十万人家”一句,表现都市户口繁庶。
“云树”三句,由市内说到郊外,只见钱塘江堤上,绿树环抱,远远望去,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
“怒涛”两句,钱塘江潮的澎湃与浩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浆水中学语文(学科)自主探究学案
内容:《望海潮》课时:2年级:高一主编:霍晓丽审核人:高一年级组
一、目标引导
1、带着感情,身临其竟境地集体朗读全文,熟读达到熟练背诵。
在朗读中体味《望海潮》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
2、鉴赏本文的艺术手法,把握“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掌握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学会运用点染法。
二、问题导学
1、自古杭州皆繁华,那么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展现它的美丽和繁华的呢?
2、你能不能结合词的原本意义来详细地分析一下上阕?
3、下阕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呢?请你结合词本身来说说。
4、你能不能结合词的原本意义来详细地分析一下下阕的内容?
5、《望海潮》这首词是投赠之作,这一写作目的对于它的内容和写作手法有怎样的影响?
6、景与人之间是有必然的联系的,那写西湖之美与杭州人民生活之乐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作者又为什么要按这样的顺序写呢?
7、在诗歌表现手法中,除了直接的烘托手法的运用之外,还有另一种叫做“点染”的艺术手法,它先直接将情“点”出来,然后再用具体的景色和事件来进行“染”,那么我们能不能在本词中找到相应的例子,并给予详细的说明呢?
8、这首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试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抒发了他怎样的感情?
9、这首词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三、基础训练
阅读柳永的《八声甘州》,完成11~16题。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望①,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②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注①“望”即仰望。
②“争”同“怎”。
11.对该词词句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潇潇暮雨”指傍晚的雨势急骤。
B.“苒苒物华休”指美好的景物逐渐凋残。
C.“何事苦淹留”不知道什么原因留连于此,不忍离去。
D.“正恁凝愁”正有许多愁绪凝结,如此难以排解。
12.对该词词句所作的比较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一句与《雨霖铃》中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一句在全词中所起的作用是相同的。
B.“红衰翠减”一句与李清照《如梦令》中“绿肥红瘦”一句从修辞炼字的角度来看有相同的妙处。
C.“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与姜夔《扬州慢》中的“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同样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D.“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与辛弃疾《永遇乐》中的“斜阳草树,寻常巷陌”描写的都是山河破败之景象。
13.对该词有关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该词上阕写景,景中寓情。
特别是“是处”与“惟有”两句动静结合,衰荣相对,又蕴涵作者的忧愁。
B.该词下阕抒情。
“想佳人”与“争知我”两句对照呼应,刻画出天各一方的一对恋人的相思之苦。
C.本词情景交融。
景是萧条破败之景,与姜夔《扬州慢》中所写之景几近相同;情是离别相思之情,与《雨霖铃》中所抒之情别无二致。
D.本词中“对”“渐”“望”“叹”“争”等字都一字领起,稍作停顿,然后下接几字或一句。
14.“想佳人”一句中的“想”应该理解成“思念”还是“想像”?请谈谈你的理解。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15.这首词上下两片的抒情方法有何不同?试做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16.简析“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的意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