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一轮复习精品课件哲学常识1-101唯物论
合集下载
一轮复习哲学常识PPT课件(唯物论等18个) 人教课标版11
❖ 题型五:是如何做到×××的?
❖ 此类题型的特点是,材料不问“是什么” 和“为什么”,而是考查“怎么做”,因 此答题时要注意:第一,不需要回答“是 什么”和“为什么”,必须回答“怎么 做”。第二,回答时必须把观点和材料结 合起来,切忌观点和材料两张皮。第三, 答题时注意多角度思考,把唯物论、辩证 法、认识论和价值观结合起来。
❖ ❖ 此类题型的特点是:不直接指明所要考查 的知识范围,所要运用的知识在设问中也 无明确的体现,需要考生自己去体会、去 分析。这类试题往往难度大,能力要求高, 学生感觉无从入手;或下笔千言,离题万 里;或“蛮不讲理”,废话连篇。因此要 求我们尽量从材料中归纳出符合题意的哲 理。答题格式是“原理+方法论+材料”。
18 、成功就是在不断地克服困难,在困难中创造自己的价值。有心人会在困境中找出路,而无心的人只会在众多的机会中找借口。 6 、我相信,无论今后的道路多么坎坷,只要抓住今天,迟早会在奋斗中尝到人生的甘甜。抓住人生中的一分一秒,胜过虚度中的一月一年! 6 、作业考试化,考试高考化,将平时考试当高考,高考考试当平时。 4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5 、再苦再累,只要坚持往前走,属于你的风景终会出现;只要是自己选择的,那就无怨无悔,青春一经典当,永远无法赎回;过去只可以用来回忆,别沉迷在它的阴影中,否则永远看不清前面的 路;不要期望所有人都懂你,你也没必要去懂所有人;聚散离合是人生的规律,无须伤春悲秋。 7 、每个行业都是这样:很多当年的第一名都已销声匿迹,曾经默默无闻的,却成了领军人。真正的事业拼得都不是快功。成功大多是慢火细熬出来的。你可以不是第一,但一定要最后一个放弃 。
❖ 题型三: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是如何体现的?
一轮复习哲学常识PPT课件(唯物论等18个) 人教课标版14
❖ ④提高学生规范化答题的意识。规范化答 题能力的培养重在培养和提高学生规范化 答题的意识,功在平时。在教学过程中, 要大胆尝试,有意识的让学生亲自参与政 治试卷非选择题的评分工作,让他们在这 个过程中去体验好的答案要具备什么标准, 把自己的体会和认识整理好,评卷时,在 全班同学中交流,从而提高学生的规范化 答题自觉性。
第三课时 单元综合提升
❖ 政治主观题的规范化答题
❖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广和高考改革的不 断深入,高中政治主观题越来越重视对学 生的能力考查,规范化答题能力问题已成 为教师和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
❖ 一、答题不规范的表现
❖ ①由于审题不清导致回答问题的方向不明 确,所答非所问。②口语方言现象比较严 重,学生对政治学科专业术语的掌握欠缺。 ③使用专业术语不规范,导致文字表达不 准确,甚至表述错误。④观点的表述缺乏 逻辑性、条理性和简洁性,出现“会而不 对”“对而不全”“全而不准”的现象。 形式上,书写乱而不工整,要点不清、不 全;内容上,观点与材料两张皮,不能有 效统一起来。
❖ ③掌握规范化答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第 一,要确保答题的大方向不能错,一定要 认真审题,逐字逐句看清楚,提取一切有 效信息,挖掘一切隐含条件,排除干扰信 息和迷惑条件,注意从整体上把握题中材 料,并完成以下思维要点:辨明试题的指 向,明确试题的设问点;分析命题者的意 图,明确试题所要考查的知识范围;不能 简单地用已做过的类似题目的思维去解答。 第二,努力提高答题的准确性、科学性、 完整性和简洁性。具体方法如下:首先, 缩小包围圈,提高答题的准确性。例如,
❖ 四、培养学生答题规范化的策略
❖ ①构建全面、系统的学科知识结构是进行 规范化答题的基础。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 主体作用,教师也要做好主干知识的专题 讲授和辅导。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而快速 的提取和运用所需的知识点。②建立以学 科思维能力为核心的能力结构是提高答题 的规范性、针对性、逻辑性、条理性的关 键。在复习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充分 的讨论和交流,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 力;精选典型试题进行思维训练;对照参 考答案进行反复分析理解;对答题中出现 的不规范化的问题及时点拨,以帮助学生
一轮复习哲学常识 PPT教学课件(唯物论等18个) 人教课标版2
32、命好不如习惯好。养成好习惯,一辈子受用不尽。
•
33、比别人多一点执着,你就会创造奇迹。
•
15、如果没有人为你遮风挡雨,那就学会自己披荆斩棘,面对一切,用倔强的骄傲,活出无人能及的精彩。
•
16、成功的秘诀在于永不改变既定的目标。若不给自己设限,则人生中就没有限制你发挥的藩篱。幸福不会遗漏任何人,迟早有一天它会找到你。
四、设问范围——单个原理
这一类题相对比较简单,对学生的知识考 查以记忆为主,学生只要按照原理、方法 论、材料分析的思路回答即可。
这类题要想得高分要注意两点,一是最好 把理论和分析分别作为一个要点独立回答; 二是理论知识要尽可能完整详细,理论尽 量使用教材规范性语言,最好是教材原文, 避免口语化。
•
3、无论正在经历什么,都请不要轻言放弃,因为从来没有一种坚持会被辜负。谁的人生不是荆棘前行,生活从来不会一蹴而就,也不会永远安稳,只要努力,就能做独一无二平凡可贵的自己。
•
4、努力本就是年轻人应有的状态,是件充实且美好的事,可一旦有了表演的成分,就会显得廉价,努力,不该是为了朋友圈多获得几个赞,不该是每次长篇赘述后的自我感动,它是一件平凡而自然而然的事,最佳的努力不过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愿努力,成就更好的你!
•
20、没有收拾残局的能力,就别放纵善变的情绪。
•
1、想要体面生活,又觉得打拼辛苦;想要健康身体,又无法坚持运动。人最失败的,莫过于对自己不负责任,连答应自己的事都办不到,又何必抱怨这个世界都和你作对?人生的道理很简单,你想要什么,就去付出足够的努力。
•
2、时间是最公平的,活一天就拥有24小时,差别只是珍惜。你若不相信努力和时光,时光一定第一个辜负你。有梦想就立刻行动,因为现在过的每一天,都是余生中最年轻的一天。
2011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品教案:哲学常识[第一单元]唯物论:哲学常识12
• ①从实际出发,发挥本地旅游资源的优势 ②在历史与现实、经济与文化的联系中发 掘有利因素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发 展旅游业的规律、商机和条件 ④把握原 生态文化凝固不变的特点,发展特色旅游
• 【答案】 A • 【解题思路】 材料中的“利用当地特色 文化资源”体现了从实际出发的思想;利 用文化资源“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体现 了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①②符合题意。 ③中的“创造规律”明显错误;④中的 “原生态文化凝固不变”观点错误。
• 3.怎样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 (1)要坚持一个根本的哲学观点:物质和意 识的辩证统一 • 当我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时候, 首先应当坚持物质决定意识的根本原则, 而不应随意地发挥,否则,无论是否自觉 意识到,都会陷入唯心主义的境地。同时, 应该坚持主观能动性具有巨大作用的观点, 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放弃它,问题不在于 要不要发挥它的作用,而在于怎样发挥它 的作用,否则,无论是否自觉意识到,都 会陷入机械论的境地。
• (4)正确的价值观对人们的活动具有指导作 用。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 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 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要求我们 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 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 价值选择,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国务院常 务会议,研究部署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决 定到2020年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 目标,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和行动,正 是坚持正确的价值观的体现。
• (2)要按照一个根本的制约因素——客观事 物的性质和规律 •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最 重要的是受客观事物性质和规律的制约。 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规律不以人的意识为转 移,无论是认识事物,还是改造事物,都 必须从这个最基本的因素出发。
哲学常识复习内容一唯物论.ppt
④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特别是科学文化素质
(三)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1、物质和意识的含义:
2、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即世界的本原是什
么,物质和意识何为第一性的问题?
3、哲学两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唯物 主义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②近代机械、形而上 学的唯物主义
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 唯物主义
哲学常识复习内容一:唯物论
一、物质和意识之间的辩证关系 二、规律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之间的辩证关系
一、物质和意识之间的辩证关系
(一)物质决定意识
①意识的产生②意识的内容、
1、物质决定意识的三方面内容:本质或来源③意识产生的生理
基础
①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2、世界统一于物质:
②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①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活动(认识的基础、深度和广度) ②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意识的反作用) ③认识和改造世界中具有的精神状态
(2)人类如何才能成功地改造客观世界?
①承认世界的客观性,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②站在正确的立场上,有正确的动机和目的 ③必须有科学理论的指导
(人类为什么能认识 和改造客观世界?)
④产生的标志: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2)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性的表现
①把唯物论和辩证法有机地结合起来;②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③ 科学地解决了哲学的根本目的(即坚持了实践第一的基本观点坚持 了理论为实践服务的观点)
(四)一切从实际出发
1、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关键是要做到主观和客观具有的历史的统一 ①研究客观: A、客观事物的属性、状态等;B、客观事物运动的规
唯心 主义
①客观唯心主义 ②主观唯心主义
一轮复习哲学常识 PPT教学课件(唯物论等18个) 人教课标版5
(2)联系:①两者皆为方法论。虽然两者所依据 的哲学原理不同,但作为方法论,都是人们行 动的指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 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②两者具有一致性。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按客观规律办事的前提和基 础。如果不能从实际出发,就不可能做到按规 律办事,这是因为规律的客观性根源于物质的 客观实在性。同时,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 是,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具体体现。这是因 为规律本身就是物质的具体形态之一,遵循了 事物的发展规律,实际上也就尊重了客观存在 的事实,做到了从实际出发。 请做考题3~4。
(3)因果联系的观点。世界上的事物都处
于因果联系的链条之中,正确把握因果联 系,人们能提高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 性。日全食发生前,有关部门作了预报。 在覆盖地日食发生时天空会骤然变得漆黑, 人们根据预报可以提前采取措施,制定应 急预案,预防突发情况。 (4)事物是运动变化的,没有静止不变的 事物。日全食的发生是地球、月球、太阳 在宇宙中运行,连成一条直线时形成的天 文现象。这表明自然界是运动变化的。
1.采用图表分析法掌握该考点
2.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
(1)两者的关系
①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统一的,两者都
要求主观符合客观、从实际出发去发现规 律、按规律办事。②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 的内在要求,是达到实事求是的重要条件; 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前提,两者是统一 的。没有实事求是的精神,思想就不能解 放;不解放思想,思想就不能适应变化了 的情况,也谈不上实事求是。③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两者都是我们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
(2010年广州月考)人们既要按规 律办事,又要遵循一定的规则。规律和规 则的区别在于 ( ) ①规律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则反映客 观事物的现象②规律是客观的东西,规则 是主观的东西 ③规律是可知的,规则具 有主观随意性,是不可知的 ④规律是物 质运动过程本身固有的,规则是人们根据 需要制定出来的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一轮复习哲学常识PPT课件(唯物论等18个) 人教课标版10
【答案】
D 【解题思路】 做好本题要注意几个关键 词“查阅”“走访”“搜集”“塑造”。 作者的查阅、走访、搜集体现了坚持调查 研究的工作方法和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不是杜撰的,而是有 事实依据的,体现了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一次次”体现了量的积量。
(2010年郑州模拟)昆虫祸害庄稼,青 蛙吃昆虫,蛇吃青蛙和老鼠,野猪又吃蛇。野 猪多了不行,成群结队糟蹋庄稼,但没有野猪 也不行;蛇多了,青蛙无法生存,庄稼照样不 保。上述事实说明 ( ) ①世界上的任何两个事物都是联系着的 ②世 界上的每一个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 ③事 物运动有一定的规律 ④当我们需要保持事物 性质的稳定时,就必须把量变控制在一定限度 内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任何事物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 联 系 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这是一切事物 发展的途径
特别提示:全面把握 该知识点应注意以下 知识“路线图”
2.区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道路、途径 (1)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这是指
事物发展的全过程的总体方向,不是指事 物发展的各个阶段的方向,更不是指每一 步的方向。事物向前发展的总趋势是任何 力量也改变不了的。 (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事物 发展中各个具体阶段和每一步的方向,可 能是前进的,也可能是停滞的,甚至是倒 退的,这说明事物发展的道路不可能是一 帆风顺的,只能是螺旋式或波浪式的,有 曲折、有起伏。
其次,矛盾的观点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即事物内部
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所以唯物辩证法就必然承认事物 的发展,主张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否认矛盾, 也否认了事物的变化发展,只能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或者否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把原因归 结为外力的推动。
一轮复习哲学常识PPT课件(唯物论等18个) 人教课标版2
❖ 在回答这类题时,学生可以先通看一遍材 料,把握材料中心思想,看其整体上体现 了什么哲学道理,再逐句阅读材料,找出 其中蕴涵的哲学道理,最后对找出的哲学 原理进行梳理,按照先整体体现后局部体 现、先不同版块后同一版块(这里指的是 哲学版块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等)、 先多角度后同一角度(有些原理具有相似 性可作为同一角度)的原则进行筛选和排 序。这样可以避免盲目罗列原理从而增加 得分。
第三课时 单元综合提升
❖ 哲学主观题的设问方式及答题技巧
❖ 一、设问范围——马克思主义哲学
❖ 这一类题的设问不限范围,答案可以是全 书的任何一个原理或知识点,只要是材料 中有的都可以答。这种题得分率很高,但 想要得高分也不容易。学生往往会罗列很 多原理来增加得分机会,导致主次不分, 详略不当。
❖ 五、设问范围——方法论
❖ 这一类题难度较高,它对学生的知识和能 力都提出了较高要求,学生不仅要系统把 握知识点本身,还要把握相关知识之间的 内在联系,并且能从材料中找到与之相关 的有效信息,按照一定的条理把它系统地 表述出来。答案要求既有理论又有分析。
❖ 想要答好这类题,可以说功在平时。常用 于出这种题的知识点就那么几个,上课时 一定要理解透,在平时做题时注意留心这 一知识点一般都如何考查,梳理出一个基 本的答题思路和模式,老师也可以帮助学 生梳理出几个要点要求学生去掌握,答题 时再根据题中材料依次进行判断和选择, 按照理论加分析的格式分要点逐一作答, 基本能做到八九不离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三、设问范围——辩证关系
❖ 这类题的指向性很明确,不存在审题不准 的问题,答题的关键是对考查的辩证关系 把握要全面,记忆要准确。
❖ 为了避免答题不完整而丢分,答这类题时, 最好是根据考查的辩证关系本身所包含的 几个层次,分作几个要点来答,每个要点 分别按照原理、方法论、材料分析的思路 来组织答案。一般说来至少两到三个要点, 可用“一方面、另一方面”“首先、其次” 等语言来作为知识之间的衔接与过渡,使 答案条理更加清晰。
一轮复习哲学常识 PPT教学课件(唯物论等18个) 人教课标版6
误区二:“事事有矛盾”是说每一事物同 所有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
未处于统一体中的两个毫不相干的事物, 就不构成矛盾。
误区三:人们不易察觉的矛盾,尚未认识 的矛盾,还不能作出科学解释的矛盾,等 于矛盾不存在
只是因为事物处于相对静止或缓和状态中, 或受人们认识水平、实践水平的制约,人 们没有或暂时不能认识罢了。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D
2.今年秋季开学后,某校开展了“民族 团结教育”主题活动,高三(1)班同学积 极响应,组织了一次以“民族团结”为主 题的综合探究活动,请你也参与其中。
小张同学认为,还是胡锦涛总书记表述的 权威。胡书记指出,做好民族团结工作, 关键是要处理好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始终 坚持一手抓改革发展,一手抓团结稳定, 自觉做到“三个不动摇”。一是要坚持以 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二是要坚持维护 社会大局稳定不动摇;三是要坚持各民族 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不动摇。
【答案】 (1)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要处理好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2)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要 坚持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坚持各民族共同 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3)事物都包含对立统一的两方面,要坚 持“两手抓”,坚持“两点论”。
(4)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这一观点虽然坚持了两点论,但没有具体 地把握事物的两点是什么,因而是不科学 的。
3.正确理解矛盾的客观性
矛盾的存在是客观的,矛盾是一切事物所 固有的,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既 不会因为人们否认它、回避它而消失,也 不会因为人们任意夸大或缩小它而改变, 其产生与消亡是客观事物自身运动的结果, 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吉 祥物是一个以汉字“人” 延伸出来的虚拟小家伙, 名字叫“海 宝”(HAIBAO)。以汉 字的“人”作为核心创 意,体现了“以人为本” 的精神内涵。
“海宝”问世说明了什么? 【提示】 物质决定意识,观念的东西不 外乎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 的东西而已。
【自我校对】 ①意识 ②意识 ③客观 世界 ④基础 ⑤规律 ⑥物质世界 ⑦ 客观存在 ⑧人脑 ⑨不可认识 ⑩尚未 ⑪正确 ⑫错误 ⑬精神文明 ⑭全面 ⑮变化 ⑯基本路线 ⑰基本 ⑱世界观 ⑲方法论
(2009年江苏卷,31)《孟子》云: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 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表明 ( ) A.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B.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 C.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D.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答案】 D
【解题思路】 本题主要考查尊重客观规 律的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 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体现了人们 对生存环境的关注和保护,告诫人们改造 自然必须要遵循客观规律,故选D。A、C 正确但不符合题意;规律是不能被改造的, B说法错误。
4.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1)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3)了解国情,立足国情 (4)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 问题 (5)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 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6)从实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一课时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A.艺术源于艺术家的主观创作 B.客观现实以艺术作为摹本 C.艺术是对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 D.客观现实是对艺术的再创造 【答案】 C 【解题思路】 A项中“源于”、“主观” 错误;B项观点否认人主观能动性;D项 颠倒了主观(艺术)与客观(现实)的关系。
从最新公布的《考试大纲》看,本单元的 知识有以下考点: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 法论 2.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1)物质 (2)自然界、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是客观 的 (3)人们改造自然、变革社会的活动要以 承认自然、社会的客观性为前提
3.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1)意识 (2)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不同的 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着不同的反作用 (3)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到多种因素 的制约
注意: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 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它要求 我们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通过图示理解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1)社会是客观世界自身力量长期作用的 结果
(2)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客观的
(3)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生产关系一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 律―→人类社会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 展。
物质是不依赖于 人的意识、并 能为人的意识 所反映的客观 实在。物质的 唯一特性是客 观实在性
特别提示: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是两个不 同的概念。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客观 实在是世界万事万物共同特性的抽象概括, 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客观存在是相对 于主观而言的,它既可以指具体的物质形 态,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既包括物质现 象,也包括精神、意识现象。
3.物质概念 (1)我们可采取概念分解法来理解物质的 概念
注:①“不依赖于人的意识”揭示了物质 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是唯一能把 物质与意识区别开来的特征;②“能为人 的意识所反映”反映了物质具有可知性; ③“客观实在”指明了物质的本质。
(2)比较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
区 别 物 质 联系 物质的具体形态 二者是抽象和具 体、共性和个 性的关系。物 质存在于物质 物质的具体形态( 的具体形态中 包括自然科学 ,每一具体的 上的物质概念) 物质形态都具 是客观存在的 有客观实在性 具体事物,它 。在外延上, 不仅具有共性 物质概念包括 ,还具有自己 除意识以外的 丰富的个性 所有物质的具 体形态
2.马克思主义哲学 科学实践观的创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 革命性变革的关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 生,使哲学的对象、内容和作用都发生了 革命性的变革,成为哲学发展史上的里程 碑。它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在内容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克服了旧 哲学中唯物论和辩证法、自然观与历史观 的分离,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自然观 与历史观的有机统一,特别是唯物主义历 史观的建立,使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成为 彻底的唯物论,使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成 为彻底的辩证法。
注意: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其形式是主观的,但内容是客观的。
2.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到多种因素 的制约 (1)结合以下图示把握此知识点
(2)方法论要求 只要我们端正立场,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 出发点来观察事物,以科学的世界观、人 生观为指导,不断充实我们的科学知识, 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我们就一定能够在 正确认识世界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2010年南昌模拟)人类经过长期 的生产劳动,已使自然界的面貌发生了巨 大的变化,甚至可以说,人类所到之处都 留下了自己意识的印记,这说明( ) A.人类产生以后自然界是主观的 B.自然界是客观的,人类社会是主观的 C.在特定条件下,意识可以决定物质 D.人能利用对自然规律的认识能动地改 造自然 【答案】 D
【解题思路】 本题主要考查马克思主义 哲学的基本特征。根据教材知识不难选出 ①②④。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这是所有哲学的共性,而非马克思主义哲 学的基本特征。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1.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1)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①宇宙间各个天体的形成与变化是客观的。 ②生物的产生和进化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 结果。③人类的产生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 的结果。
意识的能动作用 包括两个方面 意识的反作用是 :一是它不仅 指人们在意识 能反映事物的 的支配下从事 现象,还能正 实践活动,使 确地反映客观 客观世界发生 事物的本质、 变化。其外延 规律。二是意 要小于意识的 能动作用 识能够反作用 于客观事物
请做考题7~ 。 请做考题 ~10。
(2008年上海文综,6)依据人物性 别、年龄、身份、职业、性格和创作者对 人物的褒贬不同,京剧的行当可以划分为 生、旦、净、末、丑。每一行当都有不同 的脸谱造型,这些脸谱是对社会生活中形 形色色人物形象进行概括后的艺术加工。 用哲学的语言来说 ( )
(2010年长沙模拟)胡锦涛总书记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是 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 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 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 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 时俱进的科学理论。这里的“世界观”指 的是 ( )
A.人们对人生的目的和意义的看法和态 度 B.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 根本观点、根本看法 C.哲学家的世界观 D.一般人的世界观 【答案】 B
(2009年江苏)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第一 次实现了 ( ) 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②唯物 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 统一 ③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④实践 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B
请做考题3~6。
(2010年全国大联考卷)马克思说: “人并没有创造物质本身,甚至人创造物 质的这种或者那种生产能力,也只是在物 质本身预先存在的条件下才能进行。”从 哲学上看,这是说 ( )
A.物质的唯一特征是客观实在性 B.人的意识永远落后于客观物质世界 C.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 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D.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是不以 人的意识为转移的 【答案】 C
1.世界观和哲学 (1)所谓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 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 (2)方法论是指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3)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知 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 的统一。
特别提示: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在 哲学中,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 和形而上学的斗争。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 才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比一比: 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反作用与主观能 动性的关系
区 别 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的反作用 主观能动性 主观能动性包括 三者都是人们发 人们能动地认 挥主观能动性 识世界,即想 的过程,发挥 ;人们能动地 主观能动性的 改造世界,即 过程包含了意 做;在认识世 识的能动作用 界和改造世界 和意识的反作 中具有的精神 用,发挥意识 状态,即决心 的能动作用包 、意志、干劲 含了意识反作 等。其内涵和 用的发挥 外延要比前两 者大 联系
(2010年苏州模拟)指出下列选项 中所列举的事物不属于物质范畴的是 ( ) ①日月星辰 ②马克思主义 ③亭台楼阁 ④工作计划 ⑤动植物 ⑥生产力和生产 关系 ⑦工程设计方案 ⑧电磁场 ⑨法 律和法规 A.①②③④⑤ B.②④⑦⑨ C.②⑥⑦⑧⑨ D.②③④ ⑦⑨ 【答案】 B
【解题思路】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客观 实在性是唯一能把物质与意识区别开来的 特征,按照这一特征,①③⑤⑥⑧是客观 存在的物质,②④⑦⑨不是物质。
(2)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 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 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 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一句话,意识能够反作用于 客观事物。 注意: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原理,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 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 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人的意识领域,正确的思 想不去占领,错误的思想就会占领。开发人的精神资源, 调动人的精神能量,就会有力地推动社会和人自身的发 展。
3.意识的能动作用 (1)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意识的能动作用首先表现在,意识不仅能 够正确地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 正确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实践证明, 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世界上没 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 物。 特别提示:①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 物,但不等于说人们的意识都是一样的。 ②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但不等 于说每个人的意识随时随地都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