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2013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自主练习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专项练习(带答案)

高考地理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专项练习(带答案)

高考地理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专项练习(带答案)自然环境是由岩石、地貌、土壤、水、气候、生物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

以下是人类与天文环境的协调开展专项练习,请考生练习。

例1 树立迷信开展观,走可继续开展路途,完成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一致,是当今时代开展的主流。

据此完成(1)~(3)题。

(1)促使我国走可继续开展路途的最主要缘由是()A.可继续开展思想源远流长B.人口、资源、环境效果危及生活与开展C.疆土面积广阔,资源种类丰厚D.科技落后,资源应用率低(2)我国走可继续开展路途面临的困境是()人口增长趋向零,休息力趋向充足农业资源日趋紧张,接近资源承载极限环境污染虽已控制,但生态环境日趋好转粮食需求添加,土地后备资源缺乏A. B.C. D.(3)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四国完成可继续开展的最大阻碍是()A.气候恶劣,自然灾祸多B.工业开展快,环境污染重C.人口增长快,环境压力大D.科技水平低,国民素质差【解析】促使我国完成可继续开展战略的最主要缘由是由于人口、资源、环境效果已构成对国度生活开展的严重要挟,故第(1)题选B。

第(2)题,目前我国人口基数大,自然增长率虽已下降,但也不是接近零增长,且人口失业压力大,休息力富余,环境污染并未失掉控制。

故A、B、D三项均错,C项正确。

第(3)题,四个国度都是人口数量超越1亿的开展中国度,人口增长快是影响其经济开展和生态环境的最突出效果,故正确选项为C。

【答案】 (1)B (2)C (3)C针对训练1 以下图为我国西北内陆某河流简图,据图完成(1)~(2)题。

(1)有关该河流域天文环境特征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地形平整,人口稀疏B.副高控制,终年干旱C.冬冷夏热,植被稀少D.地高天寒,日照剧烈(2)受人口数质变化及传统经济开展形式的影响,图中地域农业消费进程中最易出现的突出环境效果是()A.水土流失B.荒漠化C.空中下沉D.森林锐减解析依据题干及水系轮廓、图例信息判别该河流域为塔里木河流域,据此剖析可知正确选项。

高中地理 高考一轮复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习题

高中地理 高考一轮复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习题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一、选择题奶牛场倒牛奶是书本里讲述“大萧条”时提到的标志性事件。

新冠疫情下,这一幕正在美国东北部重新上演。

威斯康星州、密歇根州、宾夕法尼亚州等地的奶农陆续开始把牛奶倒入下水道、池塘、农田。

但是,美国不少超市里的牛奶却开始缺货,一些超市甚至开始“限购”。

据此完成1~3题。

1.倾倒牛奶的地区主要集中在()A.落基山麓B.五大湖沿岸地区C.西部海岸D.墨西哥湾的沿岸2.奶牛场既倾倒牛奶又产奶的最主要原因是()A.奶牛产奶的生产特点B.失业救济人口大增C.牛奶易变质、难储存D.气候异常冬季高温3.一方面奶牛场倾倒牛奶,另一方面城市牛奶短缺的原因是()A.维持市场价格B.恐慌心理抢购C.市场供大于求D.产业链被中断1.B 2.A 3.D[第1题,倾倒牛奶主要集中地应该是乳畜业发达的地区,美国乳畜业主要集中在五大湖沿岸地区。

第2题,倾倒牛奶的原因应该是受疫情影响,牛奶运输环节跟不上,不能及时进入市场,而牛奶易变质、难储存,所以只能倾倒;产奶不像机器生产,较少受人为控制。

第3题,结合以上分析,倾倒牛奶应该是受疫情影响,牛奶运输环节跟不上,不能及时进入市场,产业链中断,导致市场缺货。

](2020·天津和平区二模)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途径。

下图为我国某地循环农业模式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

4.最适宜该农业生产模式的是()A.云贵高原B.南岭山区C.黄土高原D.闽浙丘陵5.下列关于该循环农业的模式说法,正确的是()A.提高了资源利用率B.解决了生活能源问题C.适合全国范围推广D.实现了污染物零排放4.C 5.A[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模式中有苹果种植,而苹果属于温带水果,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A、B、D错误。

而模式中需要大量利用沼气,需要气候相对温和地区,黄土高原最适宜该农业生产模式,C正确。

第5题,循环农业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提高了资源利用率,A正确;沼气只是缓解了生活能源问题,B错误;该模式中有苹果种植,而苹果属于温带水果,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不适合全国范围推广,C错误;循环农业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但无法达到零排放,D错误。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一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一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十一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一、选择题(共60(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36分。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下图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增长主导要素构成示意图”。

据此完成1~3题。

1.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人类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的是( )。

A.原始文明时代B.农业文明时代C.工业文明时代D.环境文明时代2.甲、乙、丙、丁四种图例中,代表土地要素的是( )。

A.甲B.乙C.丙D.丁3.下列行为和认识符合环境文明时代社会发展所遵循的基本原则的是( )。

A.竭泽而渔,焚薮而田B.退耕还林,合理放牧C.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量D.倡导高消费,刺激经济增长解析第1题,原始文明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改造环境的能力微弱,人类对环境既崇拜又依赖。

第2题,农业文明时代,耕作和灌溉技术的发展,使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土地,这一时期土地所占比例最高。

第3题,环境文明时代倡导人与环境和谐相处,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答案 1.A 2.B 3.B(2013·大纲文综,7~9)赤潮是某些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引起水色异常和水质恶化的现象。

赤潮的出现和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有关。

据此完成4~6题。

4.引发赤潮的污染物主要为( )。

A.重金属盐B.氮、磷营养物C.固体废弃物D.泄漏的石油5.赤潮暴发的海域一般( )。

A.水温偏高、风力偏大B.水温偏低、风力偏大C.水温偏高、风力偏小D.水温偏低、风力偏小6.赤潮多发的海域位于( )。

A.赤道附近B.大洋中部C.中、低纬近海D.高纬近海解析第4题,以赤潮为背景,考查了环境问题的相关知识。

赤潮的成因是温暖海水的富营养化,主要是人类生产生活中排放的氮、磷营养物促使某些浮游生物的暴发性繁殖和生长,导致水体缺氧,从而引发一系列问题,B项正确。

第5题,考查赤潮形成的水温条件和气象条件。

赤潮多发生在水温偏高的海域,同时,风力偏小不利于海水散热和污染物的扩散,容易导致赤潮的暴发,C项正确。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时练习题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时练习题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时练习题以下图为〝我国某地乡村聚落环境表示图〞。

据此回答1~2题。

1.依据图中信息,关于聚落与自然环境关系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建在丘陵北坡地带,多地形雨B.顺应地势特点修建,便于排水C.临近河流,聚落呈团块状散布D.植被破坏招致荒漠化日趋严重2.该区域开发进程中,出现的主要环境效果是( )A.修建物增多,季风受阻削弱,降水增多B.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C.过度樵采,荒漠化加剧D.占用耕地,粮食自给率下降答案 1.B 2.B2021年1月7日~8日全国普遍是雨雪天气。

以下图是中央气候台2021年1月8日06时发布的霾黄色预警。

读图回答3~4题。

3.由图可知8日重度霾散布在( )A.河北中南部、西北地域中部B.京津冀、四川盆地C.成都平原、哈密盆地D.太行山和天山左近4.以下有关〝霾〞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①深刻的讲,〝霾〞就是浓雾②由于湿度较大,雾又将开展起来③受冷空气影响,上述地域的霾天气将自东向西流失④〝霾〞天气能见度较低,出行需留意交通平安A.①② B.②④C.②③ D.③④答案 3.B 4.B«人民日报»2021年3月3日报道,湖北阳光凯迪新动力集团鼎力开展生物质能产业取得良好效益。

以下图为〝蕲春县清水河村秸秆不同应用方式表示图〞。

读图完成5~6题。

5.以下省(区)中,适宜推行该秸秆应用方式的有( )①藏②新③湘④皖A.①② B.②④C.②③ D.③④6.推行新型秸秆应用方式的意义主要有( )①优化乡村产业结构②处置农业污染效果③提高农田土壤肥力④添加乡村失业岗位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答案 5.D 6.C〝第六产业〞是指农户不只种植农作物,而且从事农产品加工与销售,行将第一、二、三产业相加(1+2+3)或相乘(1×2×3),正好都等于6,故名〝第六产业〞。

成都市浦江县成佳镇有着〝中国西部绿茶之乡〞的佳誉,经过开展〝第六产业〞,昔日单一茶叶种植园又成为茶叶新种类培育基地、高端茶叶产业园和乡村旅游的〝观光景点〞,经济效益清楚提升。

高考地理总复习练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高考地理总复习练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课练21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双基达标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先儒之言较能体现可持续发展的()A.共同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C.公平性原则D.共同性原则和公平性原则2.进入工业文明以来,人与自然发展的不和谐主要体现在()A.人们感受到了自然的超强威力B.人类更理解尊重自然的必要性C.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加剧D.对边远地区土地资源过度开垦答案:1.B 2.C解析:本题组考查可持续发展。

第1题,从图中先儒之言告诉我们不能竭泽而渔,要捕育结合,达到年年有鱼的目的,体现出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B正确。

第2题,进入工业文明以来,人与自然发展的不和谐主要体现在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加剧,C正确。

A、B体现的是人类要与自然和谐,故错误;人与自然发展的不和谐不只在于对边远地区土地资源过度开垦,在人口、城市密集区也出现了人与自然不和谐的行为,D错。

“蓝化效应”是指城市水体面积在城市环境保护中所起的作用。

下表示意我国一些城市市区3.A.形成对流净化空气B.净化各种生产污水C.方便居民生活用水D.释放热量调节气温4.目前,我国城市建设中往往忽视水体的“蓝化效应”,其原因可能是()A.城市发展缺少规划B.城市市区用地紧张C.城市内涝灾害严重D.城市环境质量低下5.仅从自然条件考虑,北京市水体“蓝化效应”最差的季节出现在()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答案:3.A 4.B 5.A解析:第3题,城市水域中的水体由于蒸发形成对流,有利于空气流动,从而净化空气。

冬季水体温度高,能够释放热量,使气温升高;夏季水体温度低,吸收热量,减弱城市热岛效应,故D项说法不全面。

C项所述内容不是对环境保护的作用,B项说法过于绝对。

故A项正确。

第4题,城市市区用地紧张,土地价格高,规划者不愿意将城市内大量土地规划为水域。

第5题,北京地处华北地区,春季干旱,降水量少,城市市区内的水域面积小,水体“蓝化效应”最差。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习题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习题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习题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基础题组富营养化是氮、磷等营养物质少量进入缓流水体,惹起藻类等浮游生物迅速繁衍,水体溶氧量下降,鱼类及其他生物少量死亡,水体遭到污染的现象。

2021年1月香港远洋频现富营养化现象。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2021北京东城零模)招致香港远洋出现富营养化现象的人为缘由是( )A.农药汇入B.远洋养殖C.远洋捕捞D.石油走漏2.(2021北京东城零模)香港远洋1月容易出现富营养化现象的自然缘由是( )①夏季气温降低②入海径流增加③远洋降水增加④沿岸洋流削弱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提出:〝数罟(细而密的渔网)不入洿池(池塘),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据此,回答下题。

3.(2021北京海淀期末)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孟子时代的人地关系表现为人类顺应自然B.〝数罟不入洿池〞表达了继续性原那么C.〝鱼鳖不可胜食〞完成经济可继续开展D.森林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定会〝不可胜用〞以下图中形式甲、乙为我国某地两种不同的生态农业消费形式。

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形式甲〝生态家园〞形式形式乙产业化运营形式4.(2021北京海淀期末)比拟两种消费形式( )A.甲—产品附加值更高B.乙—农产品种类更多C.甲—受市场影响更大D.乙—消费规模更大5.(2021北京海淀期末)图中两种消费形式均可( )①完成第一、二、三产业无机结合②表达可继续开展中的公允性原那么③带来经济、生态、社会综合效益④完成物质循环应用,增加废弃物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6.(2021北京海淀一模)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以下效果。

图a 图b秦巴山地生长着近千种的药用植物,被誉为〝自然中草药宝库〞。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草药的消费量迅速增长。

庞大的消费需求减速了人们对药用植物的采挖,使该地域的野生中草药资源日趋干枯。

说明该地域野生中草药种类丰厚的缘由,并针对野生中草药资源日趋干枯的效果提出处置措施。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2.11第十一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2.11第十一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新人教版

工,增加农民收入;缓解我国能源供应紧张的状况;有利于大气环境保护;有利于解
决农民卖粮食难的问题。
(3)气温高,热量丰富
(4)对粮食进行深加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单产,提高农民的
种粮积极性,增加从业人数。
.
17
记忆并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内涵、原则及其协调人地关系 的主要途径。
1.理解并掌握循环经济、清洁生 产、生态农业的内涵。
2.树立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明 确个人和社会在可持续发展过 程中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
1.从考核内容上看,侧重考查环境问题的分布、表现 及危害,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变,人口、资源、环境 和发展之间的关系及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外延。
考纲展示
考点解读
考向预测
1.人地关系思想 的演变。
2.人类所面临的 主要环境问题。
3.可持续发展的基 本内涵,协调人地 关系的主要途径。
4.走可持续发展之 路。
记忆并理解人地关系思想演变 四个阶段的人地关系、状况及 环境问题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 因。
理解并掌握人类所面临的主要 环境问题及其成因、对策。
.
()
13
(2)该园区农业生产的特点是
()
A.小农经营
B.集约化程度低
C.商品率高
D.科技水平低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的相关知识,以及读图分析、推理判断能
力。
解题思路:第(1)题,②显示秸秆流向畜禽,说明②环节必然是饲料加工。③沼气指
向农业生产的功能只能是供暖。④沼渣指向作物种植的功能只能是肥料。所以答案是

程措施:跨流域
降低大气能见度,调水,引水灌溉;
危害人体健康、 管理措施:退耕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项训练: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项训练: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项训练: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一、选择题为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中原经济区规划了六大生态区(如图),到2020年,区域森林覆盖率要从现在的22%增长到25%,初步实现区域经济环境协调发展。

根据材料和图完成1~2题。

1.西部三个山地生态区防治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土地沙漠化 B.水土流失C.土壤盐碱化 D.大气污染2.除了建立生态区,本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还有( )A.西部地区进行大规模梯田改造,减少地表径流B.河流上游进行梯级开发,有效防治洪涝灾害C.东部地区推广新型灌溉方式,节约用水D.关停所有有污染的产业,保护环境鱼菜共生是一种新型的复合耕作体系,它把水产养殖与水耕栽培这两种原本完全不同的农耕技术,通过巧妙的生态设计,达到科学的协同共生,从而实现养鱼不换水而无水质忧患,种菜不施肥而能正常生长的生态共生效应。

读下图,回答3~5题。

3.下列地区最适合发展“鱼菜共生”模式的是( )A.黄土高原 B.长江三角洲C.湟水谷地 D.河西走廊4.“鱼菜共生”模式的优势有( )①解决鱼塘水体富营养化问题②蔬菜可从鱼塘中汲取养分③鱼类主要以蔬菜的根系为食④丰富农产品供应,增加农民收入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5.该农业模式分布的决定性因素是( )A.市场 B.地形 C.水源 D.技术下图为某社会发展阶段人地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6~7题。

6.该社会发展阶段( )A.人们依赖环境,崇拜自然B.人类试图主宰自然,征服自然C.环境问题主要为局部性的生态破坏D.人类已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7.图示生产活动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①植被破坏②水土流失③酸雨危害④环境污染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臭氧在大气中的含量虽少,但对地球生命却至关重要。

据此完成8~9题。

8.臭氧层对地球生命起到保护作用,这是因为臭氧层能够( )。

A.降低大气温度B.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C.促发光化学反应D.分解人类活动排放的废气9.据观测,地球上空臭氧洞现象最为严重的地方出现在( )。

高中地理高考一轮复习-第11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高中地理高考一轮复习-第11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B)
C.枯枝落叶
D.大气降水
(2)该流域灌草地的P值大于耕地,其原因之一是灌草地的 ( C )
A.面积小
B.土层厚
C.坡度大
D.植株密
第十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返回导航
[解析] 第(1)题,由表格可知,P值季节变化最小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建设用地,建设用地是人类居住和生产活动的主要场所,故P值季节变 化最小的土地利用类型,对河流贡献的TN主要源自排放污水;施用化肥 是发生在耕地的农业活动,枯枝落叶是林草地产生的,大气降水与土地 利用类型无关。
返回导航
问题
资源短缺
生态破坏
环境污染
表现
水资源、___土__地___ 资源、矿产资源和 能源短缺
___水__土__流__失___、土地 荒 漠 化 、 _生__物__多__样__ __性__减__少___
大 气 污 染 、 __水____ 污 染 、 __土__壤____ 污 染 、 噪 声污染、放射性污染、 ___海__洋___污染
必考部分 第十一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研析高考·明规律 研清教材·固基础 研析考点·破疑难 研透技法·提素养
返回导航
研析高考·明规律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返回导航
课程标准
考情统计
命题分析
1.以区域图、地理统计图表、
运用资料,描述 2021·湖南,18题
文字资料为背景,考查环境问题
第十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返回导航
研析考点·破疑难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返回导航
考点一 环境问题的成因及表现 突难点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一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一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十一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讲⎪⎪⎪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感性认知——试一试] [理性归纳——记一记](1)A 代表采集渔猎时代,B 时代由于人口迅速增长和科技进步,大规模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人地矛盾加剧。

(1)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①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产生资源短缺和生态破坏。

1.类不合理活动导致的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

2.根据各类型的含义及相互间的关系进行判断:(1)(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①图中A 表示社会系统,B 表示经济系统,C 表示生态系统。

②在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考点(一) 环境问题的成因及表现[以“案例”为依据——探规寻律·走向实践][理在书中](一)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 1.城市和乡村环境问题的差异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的差异(二)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1.人口压力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对全球形成较大的人口压力,对物质资料的需求和消耗增多,引发资源和环境问题。

2.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利用超过了资源本身的再生速度,长期采用损害环境的生产方法,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3.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采取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盲目追求当前经济增长,全球范围内引发严重的环境问题。

(三)主要环境问题的表现与成因(2015·重庆高考·节选)马尔代夫是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的著名岛国。

2014年12月4日,马累海水淡化厂设备损毁导致该岛淡水供应中断。

应马尔代夫政府请求,中国政府及时向其提供了饮用水等物资和资金援助。

如图是马尔代夫部分区域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该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①水土流失②雾霾严重③珊瑚退化④海平面上升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审题指导]1.审设问“环境问题”→包括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短缺。

2.审材料“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有独特的旅游资源;“马尔代夫”“岛国”→受海洋影响大。

高三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练习:第十一章_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含解析

高三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练习:第十一章_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含解析

第十一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一个选项是符合要求的)(2017·安徽阜阳联考)废油排入海洋形成的油膜浮在海面,抑制海水的蒸发,使海上空气变得干燥。

同时又减少了海面潜热的转移,导致海水温度的日变化、年变化加大,使海洋调节气温的作用减弱,产生“海洋沙漠化效应”。

据此回答1~2题:1.以下最不可能是产生“海洋沙漠化效应”污染物主要来源的是( )A.人类生活污染B.海洋石油的开采B.近海石油的加工 D.海洋石油运输2.对海洋沙漠化产生的危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海洋生物因为氧气不足而大量死亡B.使沿岸地区干旱程度加剧C.加剧海洋污染的程度D.更易诱发当地沿海的赤潮解析:1.A 2.D 第1题,由材料可知,“海洋沙漠化效应”是海面油膜覆盖造成的,人类生活污染排放的油污较少,故选A。

第2题,赤潮是人类大量排放含N、P 等营养废弃物造成的,油污不会导致浮游生物的爆发性繁殖,进而引发赤潮,故选D。

(2017·河北石家庄二模)木里煤田紧邻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由于大面积露天采煤,当地绿色的高山草甸变成了大片黑色和灰白色的深坑,生态环境修复困难。

如图示意木里煤田位置。

据此回答3~4题:3.木里煤田露天开采导致当地( )A.冰川面积快速萎缩B.地表涵养水源功能减弱C.河流年径流量增加D.草甸生态系统趋于复杂4.木里煤田生态环境修复困难,是由于当地( )A.资金不足B.交通不便C.气候恶劣D.氧气缺乏解析:3.B 4.C 第3题,露天煤炭开采,会破坏地表植被,导致植被涵养水源的功能减弱,选项B正确。

冰川面积萎缩是气温升高,冰雪大量消融造成的,选项A错误;河流年径流量受河流补给状况影响,选项C错误;草甸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其结果趋向简单,选项D错误。

第4题,由材料可知,木里煤田位于祁连山附近,海拔高,气温低,生态环境脆弱,生态修复困难,故选C。

(2017·黑龙江绥化)生态足迹是指能够持续地提供资源或消纳废弃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空间。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11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时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11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时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

课时训练24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6分)2015 •安徽联考人类社会的发展阶段由原始的采猎到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及后工业社会。

读图,完成1〜2题。

1 •下列选项中,对图中含义解读正确的是()A. A表示环境,B表示人类社会B. 在阶段①,人类与环境没有关系C. 在阶段④,人地矛盾最尖锐D. 箭头b表示人类对环境的适应性2.下列认识或行为与图中所示的思想发展阶段对应组合正确的是()A. ①一斩伐养长,不失其时B. ②一节能减排,植树造林C. ③一伐木为薪,围湖造田D. ④一竭泽而渔,焚林而猎【答案】 1.A 2.C【解析】第1题,在阶段①,人类社会对自然环境没有认识;到阶段②,由于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很有限,只能被动地适应自然,此时人们受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支配,所以只认识到自然对人的作用;到了阶段③,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提高,人们开始认为自然是人们任意开发和利用的对象,一味夸大人类社会的作用;到了阶段④,人类体会了过度利用自然资源带来的恶果,认识到人类可以认识和改造自然,但必须顺应自然规律,因为自然对人类也有制约作用。

第2题,“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是可持续发展思想, 在阶段①显然是不具备的;“竭泽而渔,焚林而猎”“伐木为薪,围湖造田”都是人类中心论思想;“节能减排、植树造林”是人地伙伴论思想。

读下面两幅图,回答3〜4题。

3.左图中的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A. 海平面上升B.酸雨危害C.全球变暖D.草原退化4. 人类文明进入到右图所示阶段所产生的人地关系思想有( )①人生天注定②自然主宰人类③人定胜天④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A. 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 3.D 4.B【解析】第 3 题,左图所示为畜牧业生产,过度放牧对环境的影响是导致草原退化和荒漠化;海平面上升、酸雨危害、全球变暖等现象与工业生产产生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有关。

第4 题,工业文明时期,人类征服自然的本领增强,产生的思想为人定胜天,造成环境的破坏,进而思考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

解密高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第十一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解密高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第十一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十一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一、选择题(2016·长沙模拟)“宇宙飞船经济”是把地球看成一个巨大的宇宙飞船,除了能量要依靠太阳供给外,人类的一切物质需要靠完善的循环来得到满足。

生命就是在这川流不息的物质循环中得以体现的。

“宇宙飞船经济”要求人类按照生态学原理建造一个自给自足的、不产生污染的经济或生产体系,它将是一种封闭的经济体系,其内部具有极完善的物质循环和更新的性能。

据此完成1~2题。

1. “宇宙飞船经济”体现了( )A. 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B. 人定胜天思想C. 人地对抗性思想D. 和谐论思想2. 在该人地关系思想的影响下会使( )A. 人类崇拜自然,地理环境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B. 人地关系对立,地理环境向不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C. 地理环境恶化,人类社会发展停滞D. 人地关系和谐,地理环境向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1. D 【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宇宙飞船经济”强调人和自然的相互协调发展,实现物质循环利用,并不产生污染。

2. D 【解析】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社会活动会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

(2016·太原模拟)中国的城市正在面临着垃圾围城的困扰。

目前天津已建成三座垃圾发电厂,采用先进的烟气净化工艺,把垃圾用来焚烧发电,废渣用来制砖,余热用来取暖,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经济链,有效地改变了过去传统垃圾处理方式对环境的严重影响。

据此回答3~4题。

3. 关于建垃圾发电厂对天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 解决了能源紧张状况B.冬季取暖完全由余热提供C. 改善了城市环境质量D.加剧了人地矛盾4. 城市垃圾除焚烧发电外,以下哪种方式还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 )A. 垃圾分类填埋处理B.分类处理,废弃物再利用C. 露天焚烧D.远郊堆放,自然降解3. C 【解析】建立垃圾发电厂,可以实现废弃物再利用,减少废弃物排放,改善了城市环境质量。

4. B 【解析】分类处理,废弃物再利用实现了社会、经济和环境的统一,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

高考地理人教第一轮复习限时规范训练: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含解析)

高考地理人教第一轮复习限时规范训练: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含解析)

高考地理人教第一轮复习限时规范训练: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含解析)时间:45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4分)以下图为不同社会阶段资源应用表示图,图中数字表示智力资源、矿产资源、空间资源(主要指区位条件)。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数字与资源类型配对正确的一组是( )A.①—智力资源②—矿产资源B.①—空间资源③—矿产资源C.②—空间资源③—智力资源D.②—矿产资源③—智力资源解析:随着社会推进,智力要素越来越重要,故③为智力资源;工业革命后,矿产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增强;进入生态文明阶段,矿产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削弱,故②为矿产资源。

答案:D2.工业文明阶段,曲线①增长迅速的主要缘由是( )A.资源消耗总量不时添加B.资源种类增多,应用率提高C.区位条件增多,影响水平增大D.休息力数量增多,素质提高解析:由上题可知,①为空间资源,工业文明时期,消费力快速开展,人们掠取式开发空间资源,空间资源的应用广度和深度快速添加。

答案:C随着生活节拍加快,一次性餐具的运用越来越普遍。

有人说:〝小小餐盒既轻又重,既小又大,既复杂又复杂〞。

据此完成下面3-4题。

3.一次性餐具消费后以就近销售为主,主要缘由是( )A.产品运量大 B.产品价值低C.市场需求大 D.产品运输方便解析:一次性餐具既轻又小,产品的运量小,A错误;产品的运量小可使其消费地远离市场地,D错误;市场需求大不是其消费接近市场的主要缘由,C错误;一次性餐具的市场价钱低,长途运输会添加运输本钱,利润降低,应选B。

答案:B4.小小餐盒的〝重〞与〝大〞是指( )A.产品重量大 B.原料消耗大C.环保责任大 D.大气污染大解析:一次性餐具既轻又小,产品重量小,消耗原料少,A、B两项错误;运用一次性餐具发生少量固体废弃物,D错误;一次性餐具形成固体废弃物污染,故环保责任严重,应选C。

答案:C近几年旧衣物回收箱更高频率的出如古人们的视野中,普通是经过市慈善总会在城市社区设立回收箱,志愿者对废旧衣物一致回收、分拣,较好的衣物经清洗、消毒、熨烫、包装后捐给公益组织,不能捐助的经分解处置后再次加工成拖把、毛毡制品等,完成资源的循环应用。

高三一轮复习资料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高三一轮复习资料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一、单选题1.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

为减缓全球变暖,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

读图文材料,回答5-7题。

科学家们考察了美国西北部某山岳冰川消融的状况(如图)及产生的影响。

循环经济是低碳经济的重要形式之一。

循环经济旨在生产过程中对物质资源循环高效利用,实现无害、减量排放。

天津市采用了许多循环经济的模式。

在下列经济活动中,不属于循环经济的是()A. B.C. D. 2.结合图文材料,回答第5~6题.如图所示的大型商城,以汇集国品牌商品、价格优惠为经营模式.某地理小组学生实地考察了该商城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同学们针对如何新建这类大型商城各抒己见,其中符合生态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是()A. 增加商城数量,提供更多就业岗位B. 扩大商城规模,带动周边城镇发展C. 立体建设商城,集约开发利用土地D. 商城靠近景点,吸引游客休闲购物“第六产业”是指农户不仅种植农作物,而且从事农产品加工与销售,即将第一、二、三产业相加(1+2+3)或相乘(1 X2 X3),正好都等于6,故名“第六产业”。

成都市蒲江县成佳镇有着“中国西部绿茶之乡”的美誉,通过发展“第六产业”,昔日单一茶叶种植园又成为茶叶新品种培育基地、高端茶叶产业园和乡村旅游的“观光景点”,经济效益显著提升。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成佳镇茶叶种植园的中心产业为( )A. 茶叶加工B. 茶叶销售C. 茶园旅游D. 茶叶种植4.成佳镇发展“第六产业”主要是为了( )A. 改善茶叶品质,拓展销售的渠道B. 延长茶园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C. 增加就业岗位,推动城市化进程D. 创造优美环境,促进旅游业的发展第1页/共7页2019年中国消耗了99.22亿个包装箱,产生了400多万吨垃圾,消耗的封箱胶带169.85亿米,对环境产生巨大压力。

鉴于此,有企业设计生产了拉链纸箱(如图)。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5.拉链纸箱的问世,A. 缓解海平面上升B. 减少沙尘暴天气C. 提高资源利用率 D. 增加森林覆盖率6.与传统纸箱生产企业相比,拉链纸箱的生产投入了更多的A. 资源B. 劳动力C. 资金D. 技术下图为我国某地光伏农业大棚结构示意图。

人教版高三地理大一轮总复习:人类和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精选好题)(含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三地理大一轮总复习:人类和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精选好题)(含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三地理大一轮总复习: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精选好题)(含参考答案)每到夏收、秋收时节,农田里就会出现“狼烟四起”的现象,不少地方的村民在田间、地头随意焚烧农作物秸秆。

秸秆作为循环经济的一种宝贵资源,加强其综合利用,既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又有直接的生态效益。

下图为“秸秆利用方式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村民在田间、地头随意焚烧秸秆造成的不利影响主要有()①引起大气污染②造成资源浪费③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④阻碍农村能源结构调整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2.在图示四种秸秆利用方式中,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结合最佳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 1.A 2.D滴灌技术是利用塑料管道将水通过直径约10 mm毛管上的孔口或滴头送到作物根部进行局部灌溉的农业技术,它是现代农业目前最节水的灌溉施肥技术之一,在世界各地得到大力推广。

下图是“我国某地滴灌技术及施肥系统示意图”。

读图回答3~5题。

3.图中针式滴头的主要作用是()A.提高植物根系的吸收率B.阻止污染物渗入土壤C.减少土壤中水分的蒸发D.有效控制土壤的滴水量4.滴灌技术的优点包括()①调节田间气候②减少病虫害的发生③增加地下水含量④减少无效蒸发⑤适宜全面灌溉⑥保持土壤结构A.①④⑤B.③④⑤C.②④⑥D.④⑤⑥5.目前,影响滴灌技术在我国西北地区推广的主要限制因素是()A.劳动力不足B.农业科技水平落后C.水资源不足D.经济成本较高答案 3.D 4.C 5.D下图为“某地区夏季循环农业示意图”。

读图,回答6~7题。

6.该地可能位于()A.黄土高原B.长江中下游平原C.东北地区D.四川盆地7.图中字母P、Q代表的内容分别是()A.大豆和豆制品加工B.棉花和纺织工业C.水稻和米皮加工D.油菜和油料加工答案 6.C7.A下图为“某农业生产模式图”。

回答8~9题。

8.该农业最可能是()A.人工草地畜牧业B.粮草结合混合农业C.多元开发立体农业D.热带地区迁移农业9.该生产模式会对当地自然环境产生影响,下列说法最可信的是()A.改变自然带类型B.保持土壤肥力C.增大气温日较差D.增加原生物种答案8.A9.B浙江东南部青田县地处瓯江中下游地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012·济南一模)读“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字母代表的含义不正确的是A.a表示资源开发B.b表示生产活动C.c表示环境对人类的影响D.d 表示废弃物排放(2)属于a阶段产生的环境问题是A.煤矿开采——地面沉降B.化工厂——水污染C.火电厂——大气污染D.冰箱使用——臭氧层破坏1.解析第(1)题,b、c表示生产活动及产品。

第(2)题,a表示开采资源,煤矿开采会导致地面沉降。

答案(1)C(2)A2. (2010 年盐城模拟)地理环境中各事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若某事象发生变化就会给其他事象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所示的中心事象“甲”可能是A.人口数量增多B.气候变化C.森林破坏D.围湖造田(2)上图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综合性B.区域性C.整体性D.差异性2.(1)【答案】C【提取信息】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加剧,土壤肥力下降等表现都是生态破坏的范畴。

【思路整理】分析提取信息得知→其原因是自然植被遭破坏→典型事例如热带雨林的破坏→也会使温室效应增强,水旱灾害增大,径流量变率增大。

(2)【答案】C【提取信息】植被破坏所引发的一系列现象。

【思路整理】根据提取信息分析→反映的是某一个地理要素的变化,引发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体现了自然地理要素的整体性①酸雨②围海造田③不合理灌溉④排放氟氯烃⑤过度开采地下水⑥水土流失⑦大量燃烧矿物燃料⑧破坏植被⑨排放大量二氧化硫⑩全球气候变暖⑪排放大量二氧化碳3.(2010年上海九校联考)结合所学知识,读地理关联图,将下列地理事物前的代号填入图中方框内(每个代号限填一次)。

3题解析:找好各地理事物前后的逻辑关系是做好地理关联图题的关键。

答案:左边自上而下:⑤③⑧⑦④②中间自上而下:⑥⑪⑨右边自上而下:⑩①4.《哥本哈根协议》坚守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原则,强调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气候变化问题上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维护了应对气候变化“双轨制”谈判底线,敦促发达国家强制减排以及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A共同性原则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公平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持续性原则D持续性原则一致性原则(2)发展中国家要求发达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的依据不包括A.当前大气中累计的温室气体大部分源自发达国家B.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高耗能、高污染产业C.发达国家的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远超过发展中国家D.发达国家资金技术条件优越,给予发展中国家帮助4题解析第(1)题,“共同”说明了抑制全球变暖是全球的共同责任,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有区别”则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全球变暖的影响程度和自身的能力来赋予其相对应的责任,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

故选A。

第(2)题,发达国家在其工业化过程中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当前大气中累计的温室气体80%源自发达国家;发达国家人口的高消费水平使其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远远超过发展中国家;同时,发达国家通过种种手段把高耗能和高污染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从而造成目前发展中国家二氧化碳排放量大,所以发达国家需要在资金和技术上给予发展中国家帮助,但这不是其天然的责任。

故选D。

答案(1)A(2)D5.读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回答(1)~(3)题。

(1)关于可持续发展内涵的叙述,正确的是a指生态、经济、社会三方面的持续发展b生态持续发展是目的c社会持续发展是基础d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A.a、b B.a、cC.b、d D.a、d(2)图中①对②的影响是()A.提供环境资源B.产生生活废弃物C.产生生产废弃物D.提供物质产品、资金等(3)图中①、②、③、④号码的含义分别是A.①经济系统②生态系统③社会系统④人的管理调控B.①生态系统②经济系统③社会系统④人的管理调控C.①社会系统②生态系统③经济系统④人的管理调控D.①社会系统②经济系统③生态系统④人的管理调控5题解析:第(1)题,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其丰富的内涵概括起来有三点: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

在这个复合系统中,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它强调发展要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它强调发展不仅要重视数量增长,更要追求改善质量、提高效益、节约能源、减少废物,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它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第(2)题,经济系统中的生产活动产生大量废弃物,这些废弃物要排放到生态系统中,让环境来容纳、清除。

第(3)题,①是经济系统,②是生态系统,③是社会系统,④是人的管理调控答案:(1)D(2)C(3)A6. 读我国某地社会可持续发展示意图。

回答(1)~(2)题(1)下列关于该地1985~1995 年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描述,正确是A.环境污染水平整体不变B.资源能源消耗维持在较高水平C.经济发展指数保持在相同水平D.人地关系协调发展(2)该地社会可持续发展趋势最好的时期是A.1985~1990 年B.1990~1995 年C.1995~2000 年D.2000~2005 年6题【答案】:(1)B【提取信息】从图中看,该地经济发展指数持续增高、资源能源消耗指数保持在较高水平、环境污染指数先降后升。

【思路整理】描述该地1985~1995 年社会可持续发展→结合提取信息得出→人地矛盾突出。

(2)C【提取信息】社会可持续发展,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思路整理】结合提取信息判断→1995~2000 年社会可持续发展趋势最好→此期间资源能源消耗指数降低快,经济发展指数增长幅度大。

发展,实现产业循环升级。

下图为该高新技术工业园区部分产业链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该产业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D效益最大化原则(2)该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在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的过程中,最可能遇到的困难是A.缺乏优惠的政策环境B.长期存在的资源短缺C.较低的人口素质D.资金严重短缺展,实现产业循环升级。

下图为该高新技术工业园区部分产业链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3)下列关于该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资源的消耗B.减轻了环境污染C.提高了经济效益D.生产过程中不会有任何污染物排放到环境中7题解析第1题,该产业链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减轻了社会经济发展对资源的压力,属于持续性原则。

第2题,该高新技术工业园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鄂尔多斯地区,长期以来,教育水平较低,造成人口素质较低。

而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

故选C。

第3题,该产业链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但生产过程中或多或少会有污染物排放到环境中。

答案(1)B(2)C(3)D《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也是国际社会在对付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

2011年11月28日~12月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七次缔约方大会暨《京都议定书》第七次缔约方会议在南非港口城市德班举行。

会议的主要议题是:(1)确定发达国家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量化减排指标;(2)明确非公约发达国家在公约下承担与其它发达国家可比的减排承诺;(3)落实有关资金、技术转让方面的安排。

据此完成(1)~(3)题。

(1)德班会议共同关注的全球性问题主要是全球气候变暖,你认为产生该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目前,美国、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高居世界前两位,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我国在能源利用方面可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解析(1)首先明确该问题是全球变暖,然后分析可知,这与人类使用能源和破坏森林,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过多有关。

(2)中国和美国由于经济发展,大量使用煤炭、石油等常规能源,因此二氧化碳排放量较高。

(3)解决措施主要是改变以常规能源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大力开发使用新能源,同时注意节约等。

答案(1)全球变暖人类生产生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气中;森林遭到破坏特别是热带雨林的减少。

(2)常规能源消费量大(3)①推广洁净燃烧技术,提高煤炭利用率;②调整能源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③建立能源节约型经济体系。

8.(2009年高考江苏卷)下图是某区域水资源循环利用模式示意图。

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字母含义表述正确的是A.a表示污水处理,b表示污水收集B.a表示污水排放,b表示污水处理C.a表示水的利用,b表示水的污染D.a表示水的污染,b表示污水处理(2)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要求增大供水量,可采取的措施有A.减少区内水体蒸发量B.增加区内降水量C.提高区内水资源重复利用率D.增加地下水储量(3)如果区内某水体发生了富营养化,可行的治理措施是() A.增加来水量和增加出水量B.减少来水量和增加出水量C.减少来水量和减少出水量D.增加来水量和减少出水量典例剖析求解法8题、【解析】a 指向区内水体和供水系统,故表示污水处理,b 汇集到废水中,应表示污水收集。

在四项措施中,只有“提高区内水资源重复利用率”是可行且符合可持续发展的。

水体富营养化是在缓流条件下形成的,因此对应解决措施是加快水体的流动速度,增强水体净化能力。

【答案】(1)A (2)C (3)A【规律方法总结】地理关联图的一般判读方法:①要把握关联图的中心思想,认真理解题意,从中提取有效信息;②根据关联图的核心内容,联系课本知识,进行正确、严密的推理、分析、判断;③关联图中若有填空,应该先把最直接、最容易的完成,剩余的越少就越容易填;④完成解答后要进行验证,以确保判读的正确性。

9、(2009年高考广东卷)大气污染与使用能源的种类密切相关。

读下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1)~(2)题。

(双选) (1)关于四省市农村不同生活能源对大气SO2污染的贡献率,正确的叙述是A.广东省以煤炭最小B.福建省以薪柴最大C.江苏省以薪柴最大D.北京市以秸秆最小(2)减少我国农村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有效措施有()A.发展沼气B.开采小煤窑C.利用太阳能D.种植薪柴林典例剖析求解法9题、【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农村不同生活能源对大气二氧化硫污染的贡献率,广东以煤炭最小,福建以薪柴最大,江苏以秸秆最大,北京以薪柴最小。

第(2)题,发展清洁能源是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有效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