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 燃烧和灭火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液态二氧化碳 灭火器
可用来扑灭图书. 档案.贵重设备.精密 仪器等处的失火.
• 1、火柴划着后,如果将火柴直立,使火焰在上, 火柴就不易继续燃烧,原因是 ( ) • A.氧气不足 B.没达到着火点 • C. 火柴的着火点高 D.空气不足 • 2、开辟防火带是山林防火的一个措施。在树林 中间开辟通道(防火带)的主要目的是 ( ) • A.降低着火点 B.隔绝空气 • C. 隔离可燃物 D.沿通道扩散浓烟
答案
• 1、B 2、C 3、C • 4、煤的着火点比较高,而纸和木柴的 着火点比较低,容易点燃。 • 5、打开门窗,增加空气的流通,增大 氧气的浓度,反应加快,燃烧更旺。
课后拓展与实践
试根据灭火的原理和实验,设计一个简易的灭火器
工具:矿泉水瓶(雪碧瓶)、小药瓶 药品:食醋、发酵粉
做法:在矿泉水瓶(雪碧瓶)上部开一个小孔。
活 动 探 究
泡沫灭火器原理: Na2CO3+2HCl = 2NaCl+H2O+CO2↑
注:切勿让侧管对着别人或自己!
常 用 灭 火 器
泡沫灭火器
干粉灭火器
液态二氧化碳 灭火器
泡沫灭火器
可用来扑灭木材、 棉布、建筑等燃烧引 起的失火.
干粉灭火器
扑灭一般的火灾外, 还可用来扑灭油、气等 燃烧引起的失火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奎聚中学 姚彩华
知识与技能:
学习目标
1、认识燃烧的概念和条件,知道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燃烧条件的探究,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改进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的防火安全意识。
2、认识燃烧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的作用及其引发的火灾给人来带 来的危害。
课题1燃烧和灭火
课题1 燃烧和灭火【学习目标】1.能理解并说出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能运用相关知识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
【学习难点】燃烧条件的探究。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都能燃烧、发光并放出大量的热。
2.明确学习目标,导入新课。
棉花、纸、火柴、木材、酒精。
燃烧条件之一是可燃物。
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知识模块一 燃烧和燃烧的条件观看【实验7—1】,完成课本P129讨论题,并总结燃烧的条件。
1.现象:热水中的白磷未燃烧,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未燃烧。
说明:通常状况下,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白磷的着火点是40℃。
答:薄铜片上的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而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是因为它没有与氧气接触。
答:需要氧气。
注意事项:(1)白磷和红磷不要放得太近。
如果红磷和白磷放得太靠近了,白磷燃烧放出的热量使温度升高,达到红磷的着火点,红磷也会燃烧。
(2)烧杯中的热水不能太少。
因为热水太少,会使得传递的热量不足,温度低于白磷的着火点,白磷也不会燃烧。
4.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知识模块二 灭火的原理阅读课本P129的“讨论”中的灭火实例,并联系生活实际,结合燃烧的条件,分组归纳灭火的原理并展示。
(引导学生分析、理解燃烧与灭火的关系,从而得到灭火的原理或方法)灭火可通过以下方法:⎭⎪⎬⎪⎫①清除或隔绝可燃物②隔绝空气③降温至着火点以下三者选其一即可灭火 2.观看实际生活中采取的一些灭火措施及其原理。
3.阅读《灭火器及其使用方法、灭火原理》。
(课本第131页【表7-2】)4.阅读了【表7-2】我们知道,不同的物质燃烧需要不同的方法来进行灭火。
只要控制物质燃烧的任一条件,都可达到灭火目的。
知识模块三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观看视频【粉尘爆炸实验】,阅读课本P132~P133内容,完成下列小题。
1.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为什么在面粉厂、纺织厂和煤矿的矿井内,都标有“严禁 烟火”的字样或图标?
原因:这些地方的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它 们接触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精品课件
你认识下列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吗?
精品课件
知识点一、燃烧及其条件 【典例1】1854年5月30日,英国战舰“欧罗巴”的船舱里 装满了供战马吃的草料,航行途中草料突然着火,整个战 舰瞬间变为火海。则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 A.草料舱没有氧气 B.草料舱通风不好 C.草料发生缓慢氧化积累了大量的热 D.草料温度达到了草料的着火点
精品课件
3.森林着火,消防队员开辟“防火隔离带”的目的在 于( C ) A.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B.隔离空气 C.隔离可燃物 D.开辟运水的道路
精品课件
4.下列措施安全的是 A.进入煤矿的矿井时用火把照明
( B)
B.到溶洞里探险时用火把照明
C.启用闲置的沼气池前先进行火把实验
D.用点燃木条的方法检查液化石油气罐是否漏气
精品课件
1.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有放热、发光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B.燃烧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C.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发光放热现象 D.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火焰和发光的现象
精品课件
2.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D )
A.现象①③说明白磷的着火点高于红磷的着火点 B.现象①②说明可燃物燃烧温度一定要达到着火点 C.现象②③说明白磷与红磷的着火点均高于80℃ D.现象①②③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同时温度要达到 着火点
精品课件
1.燃烧的条件
(1)要有可燃物。 (2)要有氧气(或空气)。 (3)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这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
课题1、燃烧和灭火
课题1、燃烧和灭火一、教材分析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本课题从几幅相关燃烧的图画引入,进一步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教材采用从实验观察现象,通过度析得出结论的方法,来探讨燃烧的条件以及灭火的原理,学生能够通过亲自体验和思考掌握知识,并通过一些注意安全的图标来增强对安全的理解,说明随时注意防火及采取安全措施的重要性。
二、教学设计思路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本课题也是一节最贴近学生日常生活,最能培养学生从平常生活中追根溯源,发现问题,是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和掌握科学探究方法的极好契机。
本节课我播放相关燃烧的镜头,引入燃烧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
以启发、诱导、探究、交流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实验来探讨燃烧的条件以及灭火的原理,让学生能够通过亲自体验和思考掌握知识,并通过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水平。
三、教学目标设计(一)知识与技能1.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了解灭火的方法和原理。
2.知道一些防火和自救的常识,使学生学会自护自救水平。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实探究燃烧的条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实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能主动地与他人实行交流和讨论,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的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乐趣,激起对化学的学习欲望。
2. 通过对燃烧利弊的分析,树立科学的物质观,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事物。
3.通过对实验的再设计,开阔思路,发展创造性思维。
四、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二)教学难点:1. 利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
2. 科学探究过程中提出合理问题及对获得事实实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五、教学方法创设情景T提出问题T探究活动T分析讨论T结论T应用等方法。
六、仪器、用品:学生分组:(1)木炭、石块、水、火柴、酒精灯、坩埚钳(2)蜡烛、火柴、酒精灯、集气瓶(3)酒精灯、火柴、棉花、木块、水、坩埚钳教师演示:酒精灯、手帕、白磷、热水、酒精、坩埚钳、氧气、其他多媒体课件等七、教学过程设计。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自主学习 1.燃烧:(1)定义: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 发光、发热 的剧烈的 氧化反应 。
(2)燃烧的条件:① 可燃物 ② 氧气(或空气) ③ 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
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① 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②隔绝氧气(或空气 ③ 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3.燃烧、爆炸和缓慢氧化的共同点是:① 都发热 ② 都是氧化反应 。
知识点1燃烧的条件1.(2015•重庆)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要先点燃铁丝上系着的火柴,再深入集气瓶中,火柴燃烧作用是(D ) A .补充氧气 B .增加可燃物C .升高铁丝的着火点D .升高细铁丝的温度 2(2015•广州)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 .该实验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这一结论 B .该实验使用了相同的可燃物C .该实验现象是铜片上白磷不燃烧,红磷燃烧D .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打火机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下图是普通电子打火机的实物照片。
下面可以做到符合燃烧条件能打火的组合是( A )A .①③⑤B .①③④C .①②③D .①②④ 知识点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3(2015 重庆)煤炉越扇越旺,蜡烛一扇就灭,以下对该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C )A. 扇蜡烛会隔绝空气B.扇蜡烛会降低石蜡着火点C.扇煤炉会增大空气进入量D.扇煤炉会增加新的易燃物 4.(2015甫田)用湿抹布扑盖实验桌上燃烧的酒精,其主要灭火原理是(C )A.清除可燃物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隔绝空气D.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知识点3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5.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C ) A. 氧气 B. 氮气 C. 天然气 D. 二氧化碳6.日常生活中的:①酒精;②味精;③汽油;④食盐;⑤煤气,其中属于易燃易爆品的是( D ) A. ①②③ B. ②④⑤ C. ①④⑤ D. ①③⑤名师点睛重难点提示(1)燃烧是氧化反应,其特点是发光、放热,缓慢氧化也是氧化反应,不发光,但放热。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目标要求: 1.探究燃烧的条件 2.掌握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3.掌握高楼火场逃生技能 4.增强防火安全意识,责任意识
一、探究燃烧的条件
1、观察燃烧条件的实验 2、归纳燃烧需要的条件
归纳:燃烧需要三个条件: (1)可燃物 (2)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3)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法
1、讨论: (1)某片大森林惨遭雷电起火,作为消防员 怎样扑灭火情? (2)村子旁一草垛起火燃烧,人们怎样灭火? 归纳:灭火原理 只要破坏燃烧条件之一,即可灭火!!! (3)可燃物的着火点能否降低? 不能!只能降低燃烧时可燃物的表面温度。
三、火场自救技能
1、熟悉灭火器(种类与使用方法) 2、熟悉报警内容 3、高楼逃生技能
四、防火意识重于泰山
1、熟知易燃、易爆等物品及其标志 2、熟知易燃易爆场所:加油站、煤洞、排污 管道、面粉加工厂等。 3、活动场所:完善消防设施设备,科学布置 摆放物件等。 4、个人遵守规章制度,严谨自律,生命至上!
课题1燃烧和灭火
玩探用
玩
铁丝
玻璃棒纸张Biblioteka 镁条木炭火纸
小木条
硫磺
小组讨论
玩
1、哪些物品燃烧了,哪些物品没燃烧? 2、什么物品燃烧的最剧烈? 3、有些物品没燃烧,你知道原因吗?
燃烧:通常情况下,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 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探
探究燃烧条件 可燃物
活动:探究燃烧条件
热水
火走 可出 以困 使境 人
火倍 可感 以温 使暖 万 物
火化 可为 以乌 使有 一 切
1
√
×
√
×
2 反思:怎么使1、2号燃起来?
√
√
×
×
实验结论
3√
√
√
√
活动:探究燃烧条件
会燃烧
反思:
不会燃烧
你们认为书上的实验方案和我们的实验方案
各自的优点?
不会燃烧
探
爆炸
分析灭火原理
隔绝可或清燃除物可燃物
用
试试看
你的父母在厨房炒菜时,油锅燃起了大火, 于是你的母亲立即用锅盖将火盖灭,原理是?
试试看
你的同桌的书着火了,他立即用水把火浇灭, 原理是?
以下哪些工具可以用来熄灭燃烧的蜡烛?
用
A.烧杯 D.沙子
B.湿抹布 E.嘴吹
C.剪刀 G.水
中华文化与化学及生活的融合
成语连线
釜底抽薪 钻木取火 抱薪救火 杯水车薪
增加可燃物 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消除可燃物 温度达到着火点
总结
火实 可现 以理 使想 人
白磷 红磷
白磷
热水
操作:同时将三支试管 放入热水中,观察现象?
九年级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思考: 炒菜时油锅着火了
X X √
√
常见灭火的方法 ① 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② 电器着火,先应切断电源 ③ 煤气泄漏,先应关闭阀门,再轻轻打开门窗,切忌 产生火花 ④ 酒精在桌面上燃烧,用湿抹布扑盖 ⑤ 扑灭森林火灾,将大火蔓延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 成隔离带
发现火灾如何报警?
发现火灾迅速拨打火警电话119,报警时要 讲清详细地址、起火部位、着火物质、火势大小、 报警人姓名及电话号码,并派人到路口迎候消防 车。
为什么在面粉厂、纺织厂和煤矿的矿井内,都 标有“严禁烟火”的字样或图标?
原因:是这些地方的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的气体 或粉尘,它们接触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常见消防安全标识:
你认识下列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吗?
当心火灾易燃物质
禁止放 易燃物
当心爆炸爆炸性物质
当心火灾 -氧化物
禁止烟火
禁止带火种
下面物质哪些是可燃物?
沙子
√ √
木材
棉花
水
√
纸 岩石
√
酒精
物质燃烧的条件探究
• 问题引出:
• 物质需要具备什么条件才会燃烧?
• 假设:
1、物质可燃; 2、要升温; 3、要有氧气
物质燃烧的条件探究
在500 mL的烧杯中注入400 mL热水,并放入一小块白磷。 在烧杯上盖一个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 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观察现象。
思考: 1.炒菜时油锅着火了
X X √
2.家里电器着火了
√
趣味实验
吹 气 生 火
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 2Na2O2 + 2H2O= 4NaOH + O2↑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一、燃烧的条件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水中的白磷燃烧。
2、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3、由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后燃烧,再次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4、燃烧需要:前提--①可燃物;
条件--②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之一就可灭火。
具体的灭火方法如下: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火场隔离
如液化气、煤气起火,首先要及时关闭阀门,以断绝可燃物的来源;扑灭森林火灾,可以用设置隔离带的方法使森林中的树木与燃烧区隔离。
(2)隔绝氧气(或空气)
如厨房油锅起火,盖上锅盖就能灭火;二氧化碳灭火器能灭火的原因之一,也是由于灭火器喷出的大量二氧化碳覆盖在燃烧物的表面,使燃烧物与空气隔绝。
(3)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如用水、二氧化碳液体等冷却燃烧物,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值得注意的是着火点是物质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灭火时只能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而不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Ⅱ
三、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引起爆炸。
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
课题1燃烧和灭火
课题1 燃烧和灭火教学目标情景导入约五十万年前,北京人就已知用火。
正是因为“火”,开启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并引导人类由黑暗走向光明。
有了火,粘土烧成了陶器,矿石炼出了金属,陶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机时代,神六升天……人类每前进一步都与火有着密切的联系。
当然,火有时给人们带来一定的灾难,如居民区火灾,工厂火灾,森林火灾……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的损失。
火有“功”也有“过”。
说到火我们很自然就想到燃烧,燃烧需要哪些条件呢?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燃烧的条件提出问题物质燃烧需要哪些条件?讨论交流结合生活实例和经验讨论相关原因。
理解燃烧的条件。
探究实验可燃物燃烧的条件(P128实验7-1)课堂讨论(P129讨论1,2,3,4,)归纳总结1.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着火点是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2.燃烧的条件:⑴物质具有可燃性;⑵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⑶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可燃物的着火点)。
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知识拓展(1)燃烧,有的不需要氧气参与也可燃烧。
如氢气在氯气中燃烧,钠在氯气中燃烧等。
(2)着火点是可燃物固有的性质。
(3)燃烧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燃烧时一定发光、放热,但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通电发光,属于物理变化。
探究点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提出问题 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怎样灭火?纸箱、油罐着火怎样灭火?森林火灾又怎样扑灭呢?讨论交流结合生活实例和经验讨论相关原因。
理解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探究实验【实验目的】探究灭火的原理【实验操作】点燃3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个烧杯;将另两支蜡烛分别放在两个烧杯中;然后向一个烧杯中加适量碳酸钠和盐酸。
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
【实验装置】如以下图所示:【实验现象】扣上烧杯后,燃烧的蜡烛一会儿熄灭;烧杯中加适量碳酸钠和盐酸后蜡烛熄灭;另一支燃烧情况不变。
【实验结论】扣上烧杯后,燃烧的蜡烛与氧气(或空气)隔离,蜡烛熄灭;烧杯中加适量碳酸钠和盐酸后,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使蜡烛与氧气(或空气)隔离,蜡烛熄灭。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课题一 燃烧和灭火
课题一燃烧和灭火【知识要点】1. 燃烧的条件可燃物与发生的一种、、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燃烧需要三个条件:(1);(2);(3)。
2.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灭火的根本是;灭火的原理是;;。
如果遭遇火灾时,可以采取的自救措施有。
3.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可燃物在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
越大,燃烧就越剧烈。
【要点分析】燃烧、爆炸、缓慢氧化和自燃的区别和联系:一般说燃烧、爆炸、自燃与缓慢氧化的本质都是氧化反应,只是由于条件不同而产生了不同的现象。
①本质特征:都是氧化反应,都放热。
②反应进行的剧烈程度不同。
燃烧——是剧烈的氧化反应。
爆炸——急速的燃烧发生在有限的空间内而引起的,是剧烈的氧化反应。
缓慢氧化——反应过程中几乎不升温、不发光、现象很不显著,反应缓慢,是氧化反应的一种形式。
自燃——指可燃物由于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例1 燃烧是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现象。
下列有关燃烧或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A.钠可以在氯气中燃烧,说明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与B.碳、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C.锅里的油着火时可用锅盖盖灭,是因为隔绝了氧气D.用水可以灭火,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解析钠在氯气中燃烧,说明氯气可以支持燃烧,所以A是正确的;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一种属性,一般不会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用水灭火,降低的是可燃物的温度,使温度低于着火点,而不是降低其着火点,所以D错误。
答案 D例2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
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必须脚踏实地,事业才能有成;燃烧固体燃料需要架空,燃烧才能更旺。
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 B.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D.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解析使可燃物充分燃烧的条件一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二是增加氧气的浓度。
一般情况下,增大氧气的浓度较难操作,在空气中氧气浓度是一定的,要想燃烧更旺,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后化学家们根据英国军事保安部门提供的材料,准确地找到了“纵火犯”:草料。
[新课引入]:通过刚才的故事,我们感觉到火是无情的,但什么事情都没有绝对化。在日常生活中,火也为人们带来了幸福。我们第七单元就给大家介绍“燃料及其利用”。
[投影]: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
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1.隔离可燃物
2.隔绝氧气
3.降温到该物质的着火点以下
[设问]那么,在生活实际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灭火的实例,它们灭火的原理是什么呢?
下面是一些灭火的实例,试分析其灭火的原理:
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2.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扑灭,
3.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氧化产生的热量不易散发,越积越多,温度逐渐升高,达
到了草料的着火点(着火点是指物质着火燃烧所需要的最
低温度)。而可燃物燃烧,只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跟氧
气接触,二是温度达到着火点,因为这两个条件都具备,
所以草料不经点燃,便自行燃烧起来(这种由于缓慢氧化而
引起的燃烧,叫自燃),
教学内容
课堂随笔
成了“欧巴罗”号的“纵火犯”。
交流与讨论:请同学们举出自己学习过或生活中了解的燃烧事例及其燃烧现象。
问题一:什么是燃烧?燃烧的特征?
[学生回答并归纳]: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特征是发光、发热、化学反应。
问题二:燃烧的条件是什么?
探究活动:
1、分别在酒精灯上点燃蘸有酒精和水的棉花球。
教学内容
课堂随笔
2、点燃两支蜡烛,其中一支罩上玻璃杯。
[布置作业]课后习题第2、3、4、5题。
[过渡]基本上正确。我们一起来看看化学家是如何解释这件事的呢?
草料会和空气中的氧发生氧化反应,这种氧化反应进行得
很缓慢,不像燃烧那样剧烈地发光发热,叫缓慢氧化。例
如铁生锈也是一种缓慢氧化。物质在缓慢氧化的过程里也
产生热,不过放热速度很慢,平时觉察不出来。由于“欧
巴罗”号船舱里堆放的草料太多太实,空气不流通,缓慢
物质
白磷
红磷
木材
木炭
乙醇(酒精)
无烟煤
着火点/℃
40
240
250~330
320~370
558
700~750
只有在同时具备了氧气、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这三个条件时,才可能有燃烧发生,这三者缺一不可。
[设问]通过对燃烧条件的学习,哪位同学给大家解释一下,在“欧罗巴”号上,草料为什么成了“纵火犯”呢?
[回答]由于“欧罗巴”号船舱里堆放的是草料,第一个条件就具备了。草料太多太实,空气不能流通,使得温度逐渐升高,达到了草料的着火点,所以草料不经点燃,便自行燃烧起来。
[过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灭火器”可能也是比较常见的。那么灭火器都一样吗?它们
的原理都相同吗?我们一起来学习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灭火器:几种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适用范围
[过渡]可燃物在具备了燃烧的条件后,就能急剧地燃烧,如果在有限的空间内就会给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的损害,为了使警钟长鸣,所以,大家在一些易燃、易爆场合会经常看到—些图标,同学们讨论讨论,这些图标向人们传递了什么样的信息?
燃烧的条件有三个,分别是……(学生接着叙述)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着火点,那么同学们设想一下,这三个条件中如果去掉任何一个条件,会发生什么样的现象呢?
问题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交流与讨论:请同学们回忆与讨论:在生活中你看到过哪些灭火的方法,利用的是什么原理?
[讲解]在燃烧的三个条件中,如果破坏了某一个条件,都可以使燃烧反应停止,也就是说都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所以说灭火的原理都是从燃烧的条件出发。
创设情境→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兴趣。
教具准备
蜡烛、棉花、酒精灯、大烧杯、木条、煤块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以故事为载体,创设情境]
教学内容
课堂随笔
[介绍]1854年5月30日,英国战舰“欧罗巴”号按照作战命令开始了远涉重洋的航行,它的船舱里结结实实地装满了供战马吃的草料。两个多月后,船舱突然冒出熊熊大火,大火迅速吞没了整艘战舰,片刻之间战舰便葬身海底,全舰官兵、战马无一生还。……
教学内容
课堂随笔
[提问]为什么在油库、面粉厂等场所会出现一些“严禁烟火”的字样或图标。
[回答]因为油库、面粉加工厂等地的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它们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设问]根据这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同学们认为,还有哪些场所应该加贴一些防火图标呢?
[学生讨论]
[小结]这节课,我们针对燃烧的条件,学习了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增强防范火灾的意识,并且注意一旦出现紧急情况的急救措施。
[设问]根据大家的生活经验,我们在哪些方面用到了火?火为人类作出了哪些贡献呢?
[学生回答,交流]
[小结]:火是某些物质燃烧的一种现象。燃烧可以被用来加工食物、冶炼金属、取暖、烘干衣物等。
[讲解]: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人类已有几十万年的利用燃烧反应的历史。
燃烧与我们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燃烧造福于人类,燃烧也给人类带来了灾难。
(1)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问题,使学生对化学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增强日常生活中的防范灾害的意识,并注意采取安全措施。
教学重点
1.认识燃烧的条件。
2.认识灭火的原理。
3.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进行知识迁移的能力。
教学方法
3、分别在酒精灯上点燃木条和煤块。
完成上述探究活动,观察现象并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
通过分析得出结论:燃烧与物质的性质有关,物质要具有可燃性;燃烧与氧气有关,要与氧气充分接触;燃烧与温度有关,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教师补充]可燃物燃烧时,都需要一个最低温度,也就是着火点。不同物质的着火点是不同的,看课本表格:在通常状况下一些常见物质的着火点: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教学内容
课堂随笔
课题1燃烧和灭火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பைடு நூலகம்全知识。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比较、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2)学习运用主动探究的方法,设计实验。
(3)学习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