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规划与科学发展观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经济平稳较_省略_展_学习_十一五_规划建议的体会_许光建
:THEORY&PRACTICEPRICE价格理论与实践2005年10月11日闭幕的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简称《建议》,下同)。
《建议》对“十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作了全面回顾,提出了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时期(2006-2010年)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指导方针和总体部署,充分体现了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建设和谐社会的主题,对于国务院和各级地方政府科学编制“十一五”规划,保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对“十五”期间宏观经济调控成就的回顾与评价《建议》对“十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作出了客观准确的评价。
在这五年中,我国克服了国内外各种困难,加强和改善了宏观调控,使经济增长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
2001年到2004年每年经济增长速度分别为:7.5%、8.3%、9.5%和9.5%,今年前三季度比去年同期增长9.4%,预计全年不会低于9%。
根据国家统计局初步预计,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15万亿元,这样从2001年到2005年这五年平均增长速度为8.8%。
可以说,“十五”计划纲要所确定的平均每年增长7%的预期调控目标已经顺利完成。
同时,宏观调控的其他预期目标也都得到了顺利实现。
在就业方面,2001年到2004年,城镇登记失业率分别为3.6%,4.0%、4.3%和4.2%,都在调控目标5%以内。
前4年内新增加城镇就业3468万人,平均每年增加800万多万人,按此水平估计,可以完成增加4000万城镇就业人口的目标。
在价格总水平方面,2001年到2004年各年与上年相比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分别为100.7%,99.2%、101.2%和103.9%,预计今年可能为102%左右。
可以说,实现了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
国际收支状况良好,保持了一定的贸易顺差和较大规模的外汇储备。
为什么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结合具体事例,谈谈你的看法
为什么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结合具体事例,谈谈你的看法.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自始至终鲜明地贯穿着一个核心思想,这就是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为什么五中全会特别强调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呢?这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认识。
一、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解决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诸多难题的需要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长期持续高速发展,“十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时又面临着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其主要表现:一是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
2004年城乡的收入差距已经达到了3.2∶1,如果把城市里的非货币的收入也计算在内,城乡的差距远远大于3.2∶1,有些学者甚至认为达4∶1至6∶1。
一位前德国驻华大使曾经形象地称,中国的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
中国的城乡发展不平衡实际上也和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密切相关。
中国东部最富省份与西部最穷省份的人均GDP差距已扩大至十多倍。
而且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仍未改变。
由于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和历史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以及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造成了国民的收入不均。
如果不采取及时到位的调节政策,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仍将长期存在。
二是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改变。
我国目前的经济增长方式,是一种“三高一低”的增长方式,即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
目前我国每年的投资率都在40%以上,投资额在5万亿元人民币以上;每年消耗的水泥占到世界水泥消耗总量的40%;钢铁、煤炭、氧化铝的消耗量,都占到世界消耗量的四分之一以上;电的消耗量也占到世界消耗量的13%以上,但每年产出的GDP却只有世界的4%。
我国万元GDP耗水量比国际水平高5倍,总能耗水平超过发达国家3~11倍。
三是经济结构不够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国家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
国家“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一、形势与需求 (1)二、思路和目标 (3)1.总体思路 (4)2.战略目标 (6)三、重点任务 (9)1.瞄准战略目标,实施重大专项 (9)2.面向紧迫需求,攻克关键技术 (13)(1)优先发展能源、资源与环境保护技术 (13)(2)加强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 (16)(3)加强社会发展领域的公益性技术研究 (20)(4)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与先进适用技术推广 (23)3.把握未来发展,超前部署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 (25)(1)超前部署前沿技术研究 (26)(2)稳定支持基础研究 (32)4.强化共享机制,建设科技基础设施与条件平台 (36)(1)加强国家研究实验基地建设 (36)(2)加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37)(3)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 (37)5.实施人才战略,加强科技队伍建设 (38)6.营造有利环境,加强科学普及和创新文化建设 (40)7.突出企业主体,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41 (1)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42)(2)建设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 (44)(3)建设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 (44)(4)建设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 (45)(5)建设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 (46)8.加强科技创新,维护国防安全(略) (47)四、保障措施 (47)1.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 (47)2.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 (48)3.落实促进自主创新的各项激励政策 (49)4.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战略 (49)5.形成新型对外科技合作机制 (50)6.完善科技法律法规体系 (52)7.推进科技计划管理改革 (52)8.建立有效的规划实施机制 (53)国家“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十一五”是我国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基础的关键时期,是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精神,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的开局阶段。
我市农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体现科学发展观
在这方面最为薄弱,当然潜力也最大。按照产 业化发展 的要求和龙头企业发展的要求,开展配送 和产后加工技术的研究 。
44加 强农 产品 安 全 生 产和 生 态 农业 关键技 术 的研 .
好评价标准同时,切实加强研究力度 。在品种研究 方面 ,生物技术在现代育种技术 中的应用要重点开
展动植物种质资源和新材料 、 新技 民收 入 ,维 护好 、发 展
1 重要 意义
11农业是 农村 发展 的主 体 ,农 业 的 发展 直接 关 系 .
到 农村 乃 至整 个 国民经 济 的发展和 社 会稳 定
科 学技术 是第 一生产 力,农业科学技术构筑 农业发 展基石 。粮食 是人类赖 以生存 的最基本生 活 资料 , 无 农 不 稳 ,缺 粮 则 乱 。 民 以食 为 天 、食 以安为先,农产 品质 量安全关系人 的生命 ,关联 千家万 户 ,牵连你 ,我 、他 。近几年来 ,虽然我
・
综
述 ・
市粮 食 产 量 连 年 增 产 ,20 0 5年 人 均 占有 量 达 4 5 4 公斤 ,但 粮 食 生 产 仍严 重 受制 于 农 业 资 源 的 紧缺 , 基 础 仍 然不 牢 。我 市 人 均 耕 地 只 有 08 .3亩 ,根 据 预测 , 22 到 0 0年 我 市 人均 耕 地 面 积 将 减 少 至 07 .0
进 一 步减 轻 。农村 经 营体 制 的创新 ,提 高 了农 民的 组织化 程度 ,农 民专业 合 作经 济组 织成 为千家 万户
与千变万化市场对接的桥梁,改变 了分散农户在市
场 经 济 中的弱 势地 位 ,增 强 了市场 竞争 力 。 22存 在 的 问题 及原 因分析 . 我 市 农 业 在 稳 定 粮 食 生 产 ,加 大 结 构 调 整 力 度 , 良种 及 适用 技 术 推 广 应 用普 及 和 农 民增 收 等 方 面 虽 然 取 得 了 显 著 成 绩 。 但 是 , 与发 达 地 区相
市发改委主任在市十一五规划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市发改委主任在市十一五规划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文章标题市发改委主任在市十一五规划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这次全市 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全面贯彻十六届三中全会和市委 八届五次全会精神, 落实科学发展观, 安排部署我市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
对开好这次会议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 ,一会儿_常务副市长还要作重 要讲话。
下面,我就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用科学发展观正确分析面临的新形势运用科学发展观,正确分析 和准确把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形势,是研究发展战略和制定规划 的重要前提。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紧紧抓住新世纪前二十年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 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并且提出有条件的地区要率先基本实现 现代化。
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 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按照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要求,市委八届三次全会确定了新世纪前 十年三步走战略目标和五大战略举措,十一五期间正是实现第二步、 第三步 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
2003 年,我们顺利实现了三步走第一步战略目标, 人均达到 3126 美元, 按照世界银行划分的标准,达到了中上等收入国家水平。
国际经验表明,人均 3000 美元到 6000 美元是一个经济进入加速成长 阶段的黄金发展时期,主要特征 1、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为经济增长创造 庞大的需求。
在人们的温饱问题解决后, 消费需求将从为生存转向求发展、 求享受。
城镇居民的消费将逐步从舒适型向发展型、享受型转变,农村居民的 消费也将从侧重量的增加,转向注重质的提高和品种的增加。
近几年,我市住宅、汽车、电信、旅游、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 等的消费持续升温。
居住、交通和通讯、医疗保健和娱乐教育文化用品 4 项支出占人均消 费性支出的比重从 1997 年的 205 提高到 2003 年的 46,平均每年上升 42 个百分点。
关于科学发展观——经济建设
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要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科学发展观是对经济发展的科学解释第一要义是发展,这里的发展不是单纯的指GDP数量的增加,根据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而是指整个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这就需要我们在发展中处理好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关系,处理好人与自然,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根据经济学的经济增长理论以及生产资料的边际报酬率递减,过分追求经济的单一增长,经济在短期内也许会实现快速发展,但是在长期内必然会受到社会环境、自然和资源等因素的制约而停滞不前甚至倒退。
科学发展观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提出的纲领性的科学理论,这是我们党在别国对发展定义错误理解基础上汲取教训并根据最新的科学研究提出的理论成果,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的根本宗旨。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1953年至1957年,新中国根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提出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在这期间,中国完成了农业合作化、手工业合作化及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特别是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开始改变了中国经济文化极其落后的面貌,为中国国民经济以较高的速度发展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充分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这么多年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一直坚持着不断为国家制定一系列符合国家发展和适应国际形势变化的五年计划,已经制定了12个五年计划了,最近党才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中公布的“十二五计划”,五年计划一个一个的实现,使中国从以前落后的情况变成了现在有一定国际地位的世界强国,经济飞速发展,科学技术快速进步,民族团结,政权稳定,文化得到保护和发扬,社会和谐,向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人民可以安居乐业,这些无不证明着五年计划对国家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十二五计划”即将实施,那让我们回顾一下过去“十一五计划”这五年对我国发展的直接作用。
“十一五”规划是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
“十一五”的五年,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五年,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战胜重重困难奋力前行的五年。
走过五年,我们科学发展的方向更加明确,步履更加坚定。
刚刚胜利闭幕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作出的重要判断:“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
这个判断符合五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表达了亿万中国人共同的生活感受。
全面把握、深刻理解这五年我们所取得的来之不易的成绩,所积累的弥足珍贵的经验,所创造的影响深远的精神财富,对我们奋力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这五年里,艰苦努力,抓住机遇,化解矛盾,战胜困难,所以才可以取得如此成就。
一、我国经济跨上了一个新台阶。
“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是能够胜利完成的,“十一五”前四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11.4%,比“十五”时期年平均增速快1.6个百分点;全国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15.61%,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排到世界第二位,中国的人均GDP已经超过3700美元,迈入了上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
坚持科学发展观 促进试验区发展为十一五规划开好头起好步
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试验区发展为十一五规划开好头起好步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试验区发展为“十一五”规划开好头起好步同志们:本次全区发展改革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七次、八大秘书网-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地区工作会部署,全国及省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总结分析XX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研究部署XX年发展改革及招商引资的主要任务,讨论修改“十一五”规划《纲要》。
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XX年的经济运行情况去年以来,各县、各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切实落实地委、行署对经济工作的部署和安排,加大力度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新阶段扶贫开发,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良好,粮食喜获丰收,工业经济快速增长,重点项目顺利推进,招商引资取得新成效,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高位运行,财政增幅较大,城乡市场活跃,城镇居民和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全面实现,部分目标可超额完成。
经济保持快速增长XX年地区生产总值为231.08亿元,增长16.6%,超额完成年初提出的13%的目标。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74.31亿元,增长6.6%;第二产业增加值为87.99亿元,增长26.5%;第三产业增加值为68.78亿元,增长13.1%,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地区生产总值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
第一产业方面:预计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113.78亿元,同比增长9.8%。
全年粮食总产量预计达247.22万吨,为计划的100.91%,比上年增长3.78%,在继续保持XX年增长态势的同时,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其中夏粮产量为61.9万吨,比上年增长4.54%,秋粮达到了185.32万吨,比上年增长3.52%,油菜籽产量10.16万吨,比上年增长2.63%;肉类总产量35.08万吨,同比增长8.63%;全年实现畜牧业产值44.74亿元,同比增长9.69%,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9.3%;烤烟收购完成193万担,同比增长17.7%。
集思广益谋划发展为科学决策奠定基础——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编制高职学院“十一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成 都 航 空 职 业 技 术 学 院学 报 Jm , Q嘞 o ̄l a An uc e: f m i
V c t n l T c n a ol e o a o a & eh i l l g i c C e
2O 年 1 月第 4 总第 6 期 ) O6 2 期( 9
科学发展观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为保证在
学院教 育事 业“ 一五” 十 发展 规划 的拟订 和编 制过程
中具有正确的观点, 采用正确 的方法, 必须认真学习
和贯彻 如下 重要指 导性纲 要和 文件精 神 :
— —
上, 正确拟订和编制一个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体现 以人为本 , 具有 自我约束机制 , 可持续发展, 充满改 革精 神 的学 院教 育 事 业“ 一 五” 十 发展 规 划 , 于每 对 所高职学院来说 , 都是其发展历史上一件 非常重 要 的大事 。
・
水平提高同步进 行?20 年 1 05 0月 1 《 1日 中共 中央
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
建议》 已为各行各业 明确指 出: 发展 必须是科 学发
1 ‘
维普资讯
集思广 益 谋划发展 为科学决策奠定基础
发展 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从数量增长转 向价值增
V12 o4(目 a N .9 O6 o.2N . S il o6 )2O
・
高职教育研究 ・
集 l r 谋 划发 展 为科 学 决 策奠 定基 础 l m 思广 、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编制高职学院“ 十一五” 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课 题 组
(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 成都 602 ) 101
十一五规划纲要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目录第一篇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第一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第二章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第三章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第二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第四章发展现代农业第五章增加农民收入第六章改善农村面貌第七章培养新型农民第八章增加农业和农村投入第九章深化农村改革第三篇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第十章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第十一章振兴装备制造业第十二章优化发展能源工业第十三章调整原材料工业结构和布局第十四章提升轻纺工业水平第十五章积极推进信息化第四篇加快发展服务业第十六章拓展生产性服务业第十七章丰富消费性服务业第十八章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第五篇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第十九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二十章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第二十一章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六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二章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三章保护修复自然生态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强化资源管理第二十六章合理利用海洋和气候资源第七篇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加快科学技术创新和跨越第二十八章优先发展教育第二十九章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第八篇深化体制改革第三十章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第三十一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三十二章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第三十三章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第三十四章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第九篇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第三十五章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第三十六章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第三十七章积极开展国际经济合作第十篇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第三十八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三十九章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第四十章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第四十一章加强公共安全建设第四十二章完善社会管理体制第十一篇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第四十三章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第十二篇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第四十四章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第十三篇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第四十五章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第十四篇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第四十六章建立分类指导的实施机制第四十七章调整和完善经济政策第四十八章健全规划管理体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2006~2010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
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努力开创公司改革发展的新局面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这对于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是一件大事。
通过对《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温家宝所作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建议的说明》进行专题认真学习,提高了思想认识,进一步领会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
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明确提出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这是党中央首次明确提出关于科学发展观的概念。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这是认真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所做出的重要决策。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根本保证。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只有深入理解科学发展观与我们党关于发展的理论、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的关系,才能在各项工作中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
科学发展观的新内涵1.发展必须是全面的。
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2.发展必须是协调的。
协调发展就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促进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协调,促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3.发展必须是可持续的。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保证资源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利用,保证人类一代接一代永续发展。
西安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
西安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十一五”是我市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四化”发展理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时期,也是加快科技进步、推进自主创新,着力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重要战略时期.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西安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支撑和引领作用,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对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实现全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按照西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的总体要求,制定本专项规划.一、发展现状西安是我国科技教育、国防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综合科技实力居全国前列.2002年西安被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评为中国最具创新竞争力的六个城市之一.全市现有各类科技机构66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检测中心41个.普通高等院校37所,其中全国重点大学9所,进入国家“22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6所,军事院校13所.各类院校共有各级重点学科430多个,博士授权学科点33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6个.全市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近40万人,“两院”院士43人,国家和省部级突出贡献专家580余人.全市大专以上学历人口82万,占全市总人口的%,位居全国前列.“十五”期间,我市科技工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以促进西安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为中心,坚持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相结合,产业培育与平台建设相结合,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传统产业改造相结合,科技成果转化与人才、专利、标准化战略相结合,不断加大政府的推动力度,充分发挥市场整合科技资源、激活创新潜能的基础作用,在创新体系建设、创新能力提升、新兴产业发展以及全社会科技进步等方面取得了显着的成就.一科技资源加速整合,创新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为整合科技资源,优化创新环境,提升创新能力,根据国家科技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总体部署,遵循政府调控、市场导向、体现特色、重点突破的原则,制定实施了“西安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规划纲要”,以构筑“三大平台”、建设“四大体系”、推进“科技创新十大工程”为重点的各项工作取得了显着成效.目前,全市以创新研发为重点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3500家,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技术研究中心、行业测试中心160多家.技术转移、风险投资、技术咨询、科技评估等科技中介机构400余家,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近50家.“十五”期间,我市加强了四个大学科技园建设,其中西安交通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科技园成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我市经国家有关部委批准,成为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国家医药出口基地.相继获得了国家集成电路设计西安产业化基地、国家“863”软件专业孵化器西安基地、国家光电子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国家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国家集成电路设计和软件人才培养基地、全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试点城市、国家重大技术标准专项试点城市、国家科技兴贸试点城市、国家制造业信息化试点城市、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等重要品牌.二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取得了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十五”期间,我市共有987项科研成果获市级以上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其中市级奖励358项、省级奖励603项、国家级奖励26项.全市专利申请总量超过10638件,累计授权专利达5531件,2005年发明专利申请超过1265件,同比增长54%.“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研究”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耐高温陶瓷基复合材料应用技术”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填补了我国在这一奖项上的六年空缺.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施的“百名院士亿元创业工程”吸引了近30名院士创新创业.“十五”以来,我市科技工作坚持以推进西安经济社会发展为中心,以科技创新环境建设和科技发展能力建设为重点,以激励科技创新、支持科技创业、加速科技产业化为抓手,形成了以西安地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军工单位科技力量为依托,以中小型科技企业为支撑,官、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创新发展模式.实施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就地转化项目300多项,重大科技创新和科技产业化项目100多项,支持重点创业孵化平台建设项目50多个,培育、组建新兴产业龙头骨干企业200余家.三自主创新充满活力,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国防工业的科技优势,加大市场配置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的力度,走出了一条以自主创新为特色的内生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道路.2005年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工业产值47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1%.航空航天、通信设备与电子元器件、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已成为我市高新技术领域四大支柱产业,集成电路、软件产业发展潜力和吸纳外部资源的能力逐步增强,比较优势日益凸显,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目前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已达1161家,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强的高新技术企业迅速成长,形成了以行业骨干企业为龙头、科技型中小企业为支撑的高新技术企业方阵.上市企业已达31家,其中13家高科技企业已在美国、新加坡和香港挂牌交易.国家级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安阎良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形成了结构合理、互为支撑的发展格局.特别是作为全国5个重点建设高新区之一的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形成了功能完善的技术创新、企业孵化、投融资服务体系,具备了较强的企业、项目、资金和人才等资源聚集能力,引领着我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正向着建设国际一流的科技产业园区的宏伟目标奋进.四科技进步成效显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增强.到“十五”末,全市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县域科技工作形成了高校、科研院所为技术依托,以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为重点的科技辐射和成果推广体系.通过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富民工程和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工程,推动了城市科技优势向郊县辐射、转移.社会事业科技进步获得较大进展,在人口卫生、资源环境、公共管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对西安经济社会发展产生较大影响的科技成果.依靠科技进步加速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意识越来越强,我市荣获了“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称号,莲湖、碑林、新城、雁塔、未央、灞桥、长安、阎良、户县9个区县通过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县考核,碑林、雁塔区成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区”.二、指导原则、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一指导原则认真贯彻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和“四化”理念为指导,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着眼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着眼西安科技竞争力的培育提升,发挥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基础作用,突出政府推动科技创新的主导作用,为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加速社会进步与和谐发展,提供强大的科技引领和支撑.全面提高西安城市核心竞争力,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速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突出集成创新.以打造西安自主品牌为目标,加强技术资源和创新成果的融合,大力推进产学研相结合的集成创新.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科技企业的应用原始创新,加强重大引进项目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增强企业参与、吸纳集成创新成果培育名牌产品的能力.推进重点跨越.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产业技术水平为主线,选择高新技术产业和优势传统产业的重点领域,发挥人才优势,整合创新资源,瞄准高端技术,突破地域局限,积极吸纳和承接国内外科技资源和产业资源,集中力量,分类推进,通过有力的市场开拓和政策引导,实现重点领域的跨越式发展.支撑主导产业.以加快我市五大主导产业发展为重点,瞄准产品开发和产业链培育的现实需求,以市场为导向,着力解决重大关键技术和公共应用技术,探索有效的市场供给机制,建立有效的创新扩散制度和政策体系,加速技术转移和创新成果的扩散应用.引领科学发展.以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加速提升为根本,引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强生态环境和城乡统筹发展的重大关键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解决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公共技术问题,创造科教实力雄厚、经济繁荣发达、人文精神彰显、生态环境优美的美好未来.二发展目标到2010年,形成结构合理、组织完备、功能强大的西安科技创新体系;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模和技术水平大幅提升,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大幅提升;成为国家重要的科学技术研究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发展基地、创新人才培育和拓展事业的基地、创新理念和创新体制机制聚集扩散的基地.初步建立创新型城市的组织构架、创新机能、投入机制和产业体系,进入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先进行列.——科技投入.到2010年,全社会研究开发费用R&D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以上,全市财政科技投入占财政预算支出的比例达到2.6%,财政科技投入的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大中型企业R&D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3%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投入占5%以上.——创新能力.“十一五”期间,扶持或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和企业研发中心30家以上,国家级企业技术研究中心达10家以上.争取20项国家和省级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重点建设项目和产业基地,培育重大科技成果150项以上,专利申请量达到30000件以上,发明专利授权量占专利授权总量的40%以上.——产业发展.全市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00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0%.科技对农业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到50%,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率达到50%以上.三次产业比例达到3︰45︰52.——科技进步.到2010年,全市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以上.公众基本科学素养水平显着提高.全市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降低25%,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100%,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中水利用率达到30%左右.三主要任务1.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努力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为支撑的创新研发体系,以企业孵化器、产业化基地和重点科技中介机构为骨干的创新服务体系,以重点军工院所和科技型企业为依托的军民技术和产业创新融合体系.集中财力建设市级软件、通信产品检测开发工程技术中心.鼓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共建工程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后流动站和重点实验室等创新载体.以陕西工业技术研究院和西北工业技术研究院建设为基础,加强优势产业的集成创新,提高产业配套能力.加快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体系,支持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建设,加快以高新区创业研发园为龙头的企业孵化器集群建设,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和新能源等领域建设一批专业孵化器.2.围绕支撑主导产业发展,大力培育创新成果和重大技术项目.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打造集成电路、软件两个产业板块,形成通信设备与新型电子元器件、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三个产业集群,培育新材料、新能源两个产业生长点.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做强做大航空航天、汽车制造、优势专用设备、高中压输变电成套设备四大重点产业.加快发展旅游、文化、现代服务业,打造产业品牌,完善产业链,形成产业集聚和集团化发展态势.加强产业技术的集成创新,开发一批具有自主产权的名牌产品,打造一批在国内有一定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建设一批聚集资源能力强的产业化基地.3.围绕提升现代农业水平,加强先进适用技术开发和示范扩散.一是加强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的研究开发.围绕粮食、畜牧、蔬菜、果品四大产业,抓好关键技术攻关和农业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在新品种培育、农产品深加工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二是实施“农村科技富民工程”,推进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以种植业、养殖业和精品农业为重点,实施技术成熟、有市场前景、运行机制好的重大项目.突出示范园示范效应,完善服务功能,强化辐射带动作用.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技术支持,加快主要优势农产品加工和市场化的科技应用.三是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建设和完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支持星火科技“专家大院”、龙头企业创新中心、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业科技信息网络等科技服务机构建设.4.围绕引领社会和谐发展,大力加强公共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一是针对我市环境保护与生态治理、自然资源保护等领域中的重大问题,开展关键技术攻关,积极推动社会发展相关领域先进技术的引进与推广应用.以节约资源、降低能耗、保护环境为重点,加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能源高效利用技术、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技术、土地、矿产等不可再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技术的研究开发,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城市.二是加强公共卫生科技发展.围绕重大疾病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检测、检验,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等方面开展研究开发.三是提高城市公共管理的科技水平,发展智能交通,建立和完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建设公共安全管理保障、预警和应急技术平台.5.围绕增强科技竞争能力,大力实施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战略.一是加强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建设,形成专利、商标、版权等职能部门的联动机制,积极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二是建立健全我市保护知识产权和激励自主创新的政策法规,加大知识产权执法力度,建立社会化、网络化的知识产权执法和服务体系,促进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建设.三是实施一个战略和知识产权七项工程: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战略,知识产权宣传培训工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工程、知识产权保护及环境建设工程、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工程、自主知识产权创造工程、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工程、重大专利技术产业化工程.大力提升企事业单位的知识产权创造、管理、实施和保护能力及水平,努力构筑西安科技产业的核心竞争优势,为西安创新型城市建设发挥更大作用.三、重点领域和重大专项一重点领域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出发,立足西安科技资源和产业资源优势,以高新技术、装备制造、现代农业、旅游、文化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社会发展5大领域为重点,选择24个关键技术群,组织创新研发和产业化推进,加快十大科技产业基地建设.1.高新技术1集成电路:加强光传输芯片组、GPS芯片组、3G相关芯片、智能卡芯片模块、数字家电芯片等技术研发.重点发展网络、通信、数据广播、全球定位系统、数字音视频编解码等芯片设计;高压模拟器件、数模混合器件、存储器、功率器件等制造和封测业;电控和光控IGBT生产线、照明器件封测线,各类强/弱电源管理模块、半导体设备等新型分立器件和支撑业.大力推进集成电路设计西安产业化基地技术支撑平台建设,加快重大国际引进生产项目建设.2软件产业:加强以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中间件和办公软件为核心的基础软件,以网络通信、信息安全、数字家电、汽车电子为重点的应用软件开发.重点发展面向网络通信、智能交通、工业缝制设备、输变电设备、航空电子、汽车电子、数控机床、数字医疗等系统的嵌入式软件;工作流、信息安全、网络计算应用等产品以及面向旅游、能源、农业、水利、交通运输等行业的应用软件.大力加强西安软件园、西安软件出口基地建设,扩大软件出口规模.3通信技术与设备:重点发展新一代移动通信核心网和接入设备、微蜂窝基站、智能天线、下一代网络设备、宽带接入网设备、智能终端、射频识别、家庭网络设备,以及计算机设备等.大力加强西安通信设备产业基地建设.4新型电子元器件:加强表面贴装元器件、光电子元器件、敏感元器件、传感器、电子标签等技术研发.重点发展射频连接器、厚膜电路、新型表面贴装元器件、半导体发光器件、热敏电阻、压敏电阻、汽车半导体器件及专用电子设备.大力加强西安新型元器件产业基地、西安军工电子产业基地建设.5光机电一体化:重点发展智能化仪器仪表,高性能传感器,光电集成器件,先进扫描成像系统、测井系统等;空调压缩机、模糊变频控制系统等;快速成型及制造设备、数控机床控制系统、喷气织机控制系统等;数字化变电仪器、电站自动化系统、柔性输变电系统新型装置等.6生物医药:加强新型抗生素、抗肿瘤制剂、靶向制剂、抗艾滋病药、重大传染性疾病疫苗、试剂盒、生物芯片等研发.支持以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为基础的疾病预防、治疗和诊断的基因芯片、组织芯片、蛋白芯片、疫苗、中草药品质改良.重点发展新型中药和中药新剂型、中药有效单体成份提取、道地药材中间体开发;数字化医疗设备、新型医疗器械等.大力加强西安生物医药产业基地、西安医药出口基地建设.7新材料:加强电子信息材料、纳米材料、高纯金属材料、超细金属材料、新型金属箔材及异型材、非晶、单晶合金、高性能特种合金材料、特种粉末及粉末冶金制品、无机电子材料、光学纤维、特种合成纤维、特种橡胶及阻尼材料、液晶材料、新型精细化工产品、生物医学用高分子材料、高性能绝缘、隔热材料等研发.重点发展超导材料、铌钛合金、镁合金、钼制品等有色金属材料产业;陶瓷基复合材料、先进电瓷等非金属材料产业;精细化工、液晶材料等高分子材料产业.大力加强西安新材料产业基地、西安纳米产业基地建设.8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加强冶金、化工等流程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等主要高耗能领域的节能技术与装备、机电产品节能技术、热泵技术、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技术、太阳能热电转化、高效低成本单晶硅、多晶硅太阳能光伏电池等技术研发.重点发展太阳能光伏系统和材料产业,以及炼油成套设备绿色技术和清洁工艺.2.装备制造9航空航天装备:加强新型航空发动机、新一代运载火箭、导弹发动机技术、卫星有效载荷及卫星地面系统核心技术、飞机零部件和航空相关设备、增雨防雹火箭系统等技术研发.重点发展大型运输机、支线客机、通用飞机、大中型航空发动机、飞机零部件制造、新一代运载火箭及导弹发动机等产品.大力加强阎良航空产业基地、西安航天科技产业基地建设.10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加强大功率柴油发动机技术、大马力系列重型汽车变速器、车桥技术、汽车安全、汽车电子、汽车节能环保等技术研发.重点发展重型载货汽车、大型客车、轿车、汽车发动机、汽车变速器、汽车专用电子设备等产品.11高中压输变电成套设备:集成微电子技术、材料技术、软件技术,加强高压、超高压交直流输变电成套设备设计制造、特高压交流输变电设备设计制造、低压电器现场总线技术、输变电设备小型化、智能化等重大项目研发.重点发展高中低压交直流输变电成套设备,加快研制生产超高压输变电成套设备.12专用和通用设备:加强精密成型加工技术、采用三元流技术的高效节能型设备制造技术、高效节能型绿色空调压缩机生产技术、大型高炉用轴流压缩机关键技术、高效换热设备、能量回收透平装置、无油及新特种工业缝纫机技术等项目研发.重点发展大型鼓风机、低速风机、大型道路工程机械成套装备、重型机器成套设备及高精度带材轧制设备、无油特种工业缝纫、机电一体化缝纫设备、印刷包装设备、数控机床等产品.3.农业与农村经济13种植业:加快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和引进,加强良种规模化繁育、种子综合加工、果品蔬菜优质高效无公害标准化全季节生产、农产品储藏保鲜、农产品质量监控、重大病虫害防控、生产过程气象灾害防控技术等研发.推动周至20万亩猕猴桃、阎良10万亩无公害蔬菜、灞桥、高陵等区县5万亩设施蔬菜、秦岭北麓5万亩有机蔬菜、雁塔、周至、长安等区县20万亩苗木花卉等产业的发展.14养殖业:加强优质高效饲料加工技术、规模化养殖技术、动物疫病防控技术、畜禽高效清洁养殖技术、养殖区污染监测、环境标准与防控治理技术等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大力发展禽畜、水产和特种养殖业,促进临潼10万头奶牛、周至、蓝田20万头黄牛等产业发展.15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加强农产品和农林特产资源精深加工技术、粮油绿色储运技术、鲜活农产品保鲜技术、高质量果蔬浓缩汁、功能饮料、冻干食品、脱水蔬菜、优质乳品、肉品及畜禽副产品综合加工技术研究开发.重点发展适应国内外市场需要的果汁、果酱、果粉、果酒和膨化果品,变性淀粉、柠檬酸、淀粉糖等高附加值产品.16农业资源与环境:开展土壤现状调查和农产品病虫害的普查,加强土壤质量演变与持续利用技术、农田生态系统过程控制技术、水土流失控制技术、污染农田生物修复技术、水资源保护与高效利用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大力推进“绿色家园”、“生态家园”工程,加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应用技术、秦岭北麓野生动物研究与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大绿工程林下复合经营技术、森林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在城郊区县推广天然林病虫害和危险性生物防。
十二五规划的主题是
十二五规划的主题是:科学发展;主线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以下是十一五规划中有关指导思想、主题、主线的原文: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十二五规划的内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十二五”目标——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就业持续增加,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
居民消费率上升,服务业比重和城镇化水平提高,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增强。
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
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贫困人口显著减少,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社会建设明显加强。
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民受教育程度稳步提升,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人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
社会管理制度趋于完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财税金融、要素价格、垄断行业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进展,政府职能加快转变,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
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互利共赢开放格局进一步形成。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审计工作 为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在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 _’ 、
摘 要
\ —/
“ 十一五” 期间主要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 :
( ) 一 认真贯彻《 宪法》 《 、 审计 法》 和国务 院关 于《 面 全
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 全面履行 审计职责 , 要突出四个重点 : 一是继续查处重大违法违规 和经济
犯罪问题 , 促进廉政建设 , 维护 国家资金和国有资产的安 全; 二是积极开展效益审计 , 促进落实国家各项宏观调控
( ) 照 国务 院政 务 公 开 的要 求 , 法积 极稳 三 按 依 妥地推 进 审计公 告 工作
理, 合理有效地分配和使用财政资金 , 将国家各项方
针政 策 落到实 处 。 ( ) 强对 专项 资金 使 用和 管理 的 审计 和 审计 二 加 调 查 , 高资金使 用 效益 提
按照《 宪法》 《 、审计法》 的有关规定和审计工作
( ) 一 进一步加 强预算执行 审计 , 高预算执行 提
的水平 和效果
预算执行审计是《 宪法》《 、审计法》 赋予审计机
关的重要职责 , 是国家审计的永恒主题。 0 6 , 2 0 年 审 计署要继续对财政部具体组织 中央预算执行和预算
资金管理情况以及对 中央 5 个部 门的预算执行情 O 况进行审计 , 并做好对 2 个中央部 门的决算审签工 5
五年发展规划 的要求 , 结合实际 , 今后国家审计机关 要集 中一定力量 ,对财政资金的支 出效益进行审计
和审计调查 。 当前 , 主要是要揭露和纠正财政支出中 的重大损失浪费 , 促进加强支出管理 , 提高资金的使 用效益。审计署主要安排以下几个方面的审计和审
计 调查 :
是修订审计公告办法 , 逐步规范公告的形式 、 内容和程序 , 逐步做到所有审计和审计调查 的结果 ,
负重自强 走科学发展之路——学习重庆市“十一五”规划纲要的几点体会
院士及各方面专家、学者、国际知名城市设计大师
等来渝参与各种 国际性 、全 国性或 区域性 的研讨
发点.能使我们更深刻地总结历史。展望未来。
19 年3 .经全 国人大八届五次会议批准设 97 月 立重庆直辖市 .标志着重庆进入 了全新的发展时 期。重庆 ,不仅要走过由与 “ 、一地” ( 两市 万县 市 、涪陵市 、黔江地区)合并向省级区域迈进的历
政策导向明确而有力 提出了立足不断增强城
公有制经济比重上升至5%. 1 城镇化率达到4. 5 %. 2 城乡居民 收入分别达到120 04元和28元 75
五”乃至前八年的发展 .是一个奋发创业 ,奠定初 2至2位徘徊 .全市城乡 、区域之间发展还很不平 1 4
然而.我们必须冷静、客观地看到,重庆 “ 十 “ 四件大事”取得新的重大成果.基本建成长江上
店考 追 I20 ・ { 06 1 。
维普资讯
峡 、振兴重庆” “ : 十五”计划进一步明确 , “ 抓
有专家 、 学者说 ,全会通过的 《 中央关于制定 中共
住机遇,埋头苦干,加速推进市场化、信息化、工
业化 、城镇化” “ : 十一五”规划更使重庆开始转 入全面科学发展的轨道 三是奋发前行迈大步。直辖八年来 .重庆一步
一
“ 牌子” 上坐享其成. 而是发掘了具有崇高的思想境
界, 坚定的理想信念, 巨大的人格力量, 浩然的革命 正气的“ 红岩精神”宁愿苦干, : 不愿苦熬的 “ 黔江精
神” .全市万众一心走上了有 为才有位的康庄大道 二是奋发创新出思路。重庆直辖后 ,在发动本
其方法特征已由中期计划转变为中期规划.而其内
了一个新的历史起跑线上 20年 .全市地区生产 05 在确立 “ 十一 五”发展途径上 .我 市 “ 十一
十一五规划内容
十一五规划内容十一五规划内容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是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直接领导下研究制定的。
胡锦涛同志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和中央政治局会议,对《建议》稿进行多次讨论,听取有关部门的专题汇报,并就《建议》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重大问题作了重要指示。
《建议》稿还广泛征求了各地区、各部门党委(党组)、党内老同志和十六大代表的意见,听取了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负责人、无党派人士以及专家学者的意见。
《建议》形成的过程,是充分发扬民主的过程,比较好地集中了各方面的智慧。
这个《建议》经这次全会审议通过以后,将由国务院据以编制“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提请明年春天召开的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批准后,颁布实施。
现在,我受中央政治局的委托,对《建议》作如下几点说明。
一、关于“十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面临的形势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是制定“十一五”规划的依据和前提。
《建议》指出,“十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面向未来,我们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这个判断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新世纪的头五年,在我国历史进程中是不平凡的五年,是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五年。
我国摆脱了上世纪末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冲击,成功地战胜非典疫情和重大自然灾害的挑战,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有效抑制了经济运行中不稳定不健康因素,经济社会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
根据国家统计局初步预计,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15万亿元,五年平均增长8.8%;财政收入将达3万亿元左右,比2000年的13395亿元增长1.3倍。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要进展,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能源、交通、重要原材料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得到较大发展。
改革不断深化,特别是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体制改革有了重大突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
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
对外贸易上了一个大台阶,预计2005年进出口总额将超过13800亿美元,比2000年的4743亿美元增长1.9倍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一五规划与科学发展观1、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建议》是中央在深入调研、广泛听取有关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形成的。
《建议》把延续了50多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首次变成了“规划”,凸显了政府更加注重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更加注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把握和调控,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发展全局。
《建议》在征求各民主党派和各界意见后,将交国务院平衡、完善后形成纲要草案,最后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正式实施。
用学过的政治常识知识回答。
(1)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为何要由党来提出?“十一五”规划建议体现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方式?答: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实行政治领导。
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和社会生活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制定“十一五”规划建议,体现了党的政治领导。
(2)我党的执政方式是什么?在材料中是如何体现的?答:党的执政方式是:民主执政、科学执政、依法执政。
体现:《建议》是中央在深入调研、广泛听取有关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在征求各民主党派和各界意见后形成的。
这些体现了党的民主执政。
《建议》是中央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形成的、更加注重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更加注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把握和调控,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发展全局。
这些体现了党的科学执政。
《建议》将交国务院平衡、完善后形成纲要草案,最后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正式实施。
这些体现了党的依法执政。
《建议》“计划”变“规划”,一字之差,但延续了50多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首次变成“规划”,却是耐人寻味的变化。
⑶请从经济常识的角度谈谈,《建议》由“计划”变“规划”,这一字之差意味着什么?答:这“一字之差”,传递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大信号。
①信号一:“计划”让位于“规划”,凸显政府更加注重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②信号二:过多过细的量化指标将被淡化,政府更加注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把握和调控③信号三:克服“越位”和“缺位”,政府职能转变迈出新步伐⑷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之前,中共中央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的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
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政治常识道理?答:①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党审议通过《建议》,体现了党对国家的政治领导。
②《建议》是在征求多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形成的,体现了我国政治活动中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民主执政、科学执政,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③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什么是科学发展观?⑴地位: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在深刻总结我国长期以来经济建设中的经验教训,吸收人类现代文明进步新成果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
⑵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在于发展。
【为什么?】①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缓解就业压力和处理好各种社会矛盾,没有经济持续较快的发展是做不到的;②同时,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注重资源的节约和环境保护。
如果忽视增长质量和效益,不惜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片面追求一时的高速度,盲目扩大固定资产规模,这种经济发展是不能持续的,势必会造成大的起落。
⑶含义: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一是全面发展;二是协调发展;三是可持续发展。
①所谓全面发展,就是要着眼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发展;②所谓协调,就是各方面发展要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良性互动;③所谓可持续,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满足当代人的基本需求,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为子孙后代着想。
⑷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
是科学发展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⑸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⑹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是五大转变:转变发展观念、经济增长方式、经济体制、政府职能、各级干部的工作作风。
⑺为什么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有什么重要意义?①原因: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妥善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时期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和挑战的正确选择,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
②意义: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崭新的思维理念。
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展才能有新思路,改革才能有新突破,开放才能有新局面,才能紧紧抓住和充分用好战略机遇期,解决前进道路上面临的矛盾和问题,顺利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整个现代化事业,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增强国防实力,维护国家安全,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中立于不败之地。
⑻怎样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什么?)(1)“五个统筹”,即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
(2)关键在于狠抓落实,要努力实现五大转变:①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
②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③进一步转变经济体制。
④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⑤进一步转变各级干部的工作作风。
⑼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背景: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国家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城乡之间、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之间、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不协调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成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我们必须协调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关系。
3、材料一:入世后,我国传统行业面临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
某市率先发展纺织行业,投资建起了纺织制版中心,引进国际上先进的电脑模拟仿真系统用于新产品开发,新产品上市从过去需要20多天缩短为3天,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产品竞争力;在高污染的造纸、钢铁、化工等行业引进先进的治污设备,治理污染的技术和能力大大提高。
同时,对传统行业的改造促进了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材料二:十六大报告全面分析了我国的国情,在总结发达国家传统工业化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基础上,提出:新型工业化的道路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路子。
回答下列问题:⑴辨析:发展是硬道理,因此我们应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
答:①发展是硬道理,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这是我国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当今我国所面临的国内形势和国际潮流作出的必然选择。
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解决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综合国力,必须保持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
②经济发展要保持一定的速度,更要在经济结构调整,依靠科技进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前提下,实现可持续发展,把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益统一起来。
③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必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
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
④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做到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进步。
⑵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常识知识,谈谈该市是如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
答:①该市运用高科技技术改造传统行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形成信息化与工业化相结合的模式。
②该市引进先进技术,积极进行技术创新,不断开发新产品,提高了经济效益。
③该市对高污染行业的改造,减少了污染,坚持了可持续发展战略。
⑶从哲学角度看,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如何体现发展的观点的?答:新型工业化道路体现了发展的实质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或答要有创新精神),同时体现了在联系中把握发展的观点。
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工业化道路,体现了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⑷从哲学角度看,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提出体现了认识论的什么道理?答:①我国没有走发达国家以往走过的传统工业化老路,而是创造性地提出新型工业化道路,这体现了认识是一个不断扩展、深化和向前推移的过程。
②我国是在总结了发达国家传统工业化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新型工业道路,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或实践决定认识的道理)。
⑸党和政府为什么要提出并非常重视落实科学发展观?答:(1)党的性质、宗旨、领导地位(2)政府的性质、职能、实践“三个代表”。
(3)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崭新的思维理念。
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展才能有新思路,改革才能有新突破,开放才能有新局面,才能紧紧抓住和充分用好战略机遇期,解决前进道路上面临的矛盾和问题,顺利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整个现代化事业,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增强国防实力,维护国家安全,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中立于不败之地。
⑹有什么样的发展现,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干部在“发展”问题上产生了很大的误区,把“发展是硬道理”片面地理解为“经济增长率是硬道理”,把经济发展简单化为GDP决定一切。
在这种片面发展观的指导下,很多地方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片面的政绩观。
一些地方开始脱离地方实际,为追求一时的增长速度盲目上项目、办企业、引投资,大搞“形象工程”、“亮丽工程”、“夜景工程”,给地方发展造成了长期的包袱和隐患。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科学发展观和政绩观的关系。
答:①片面的发展观导致了片面的政绩观。
②要改变政绩观上的偏差,就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树立科学的发展现,必然要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深入领会和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是摆在当前各级领导干部面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③要真正使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