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山居秋暝PPT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山居秋暝课件(共16张PPT)
❖ 此时我们才知道在这翠竹青莲之中还生活着一群无忧无虑勤 劳善良的人们。于是一幅纯洁美好的欢乐而归的生活图像便 展现在了我们眼前。
由诗中所写景与人来看,诗人追求的到 底是怎样的一种人生态度?
景清幽、明净,以物芳而明志洁; 人淳厚、朴实,广人相而望政通。 王维追求的是宁静、淡泊的人生态度。
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 宁栖野树林,宁饮涧水流,不用坐梁肉, 崎呕见王侯。
——王维
★思考: ★除了隐居,有无更好的方式? ★隐居是不是逃避?试与屈原比较。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
本诗写雨后空山图。
★抓住意象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时间
、地点、天气(背景)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景物:月、松、泉、石(主体)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人物:浣女归、渔舟下(主体)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诗人愿望(抒情)
“空山” 的理解 环境:无人(无达官贵人)、无声(无尘世喧嚣) 心境:空明
❖ 此时我们不禁要问了,既然是空旷的山野, 为什么诗人却如此神往,甚至无暇顾及那春 花、春草的凋谢而执意久留此处呢?这空旷 的山野之中究竟隐藏了那些美丽的景致呢?
★颔联和颈联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雨后空山 晚景图。请抓住意象极其特征, 通过创造性想象,补充形象, 再现画面,用散文化的语言描 述这幅图画,尽可能描绘细致、 语言优美。 。
王维多才多艺,诗、画、音乐都很有 名,受佛家、道家思想影响很深。
★诵读: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朗读
由诗中所写景与人来看,诗人追求的到 底是怎样的一种人生态度?
景清幽、明净,以物芳而明志洁; 人淳厚、朴实,广人相而望政通。 王维追求的是宁静、淡泊的人生态度。
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 宁栖野树林,宁饮涧水流,不用坐梁肉, 崎呕见王侯。
——王维
★思考: ★除了隐居,有无更好的方式? ★隐居是不是逃避?试与屈原比较。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
本诗写雨后空山图。
★抓住意象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时间
、地点、天气(背景)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景物:月、松、泉、石(主体)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人物:浣女归、渔舟下(主体)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诗人愿望(抒情)
“空山” 的理解 环境:无人(无达官贵人)、无声(无尘世喧嚣) 心境:空明
❖ 此时我们不禁要问了,既然是空旷的山野, 为什么诗人却如此神往,甚至无暇顾及那春 花、春草的凋谢而执意久留此处呢?这空旷 的山野之中究竟隐藏了那些美丽的景致呢?
★颔联和颈联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雨后空山 晚景图。请抓住意象极其特征, 通过创造性想象,补充形象, 再现画面,用散文化的语言描 述这幅图画,尽可能描绘细致、 语言优美。 。
王维多才多艺,诗、画、音乐都很有 名,受佛家、道家思想影响很深。
★诵读: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朗读
山居秋暝PPT课件
05
经典名句欣赏与解读
Chapter
名句出处及原文呈现
出处
《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 首山水田园诗。
原文呈现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 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 可留。”
名句内涵深度剖析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这句诗描绘了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的景象,同时点明了季节和时间,为全诗奠定了清新、 幽静的基调。
山居秋暝PPT课件
目录
• 山居秋暝背景与作者简介 • 诗歌内容句欣赏与解读 • 经典诗篇对比阅读推荐
01
山居秋暝背景与作者简介
Chapter
王维生平及主要成就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 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 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 之称。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 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他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与孟浩 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主要成就包括山水田园诗创作、边塞 诗创作、绘画艺术以及音乐才华等。
创作背景与时代特色
《山居秋暝》是王维隐居终南山下辋川别业(今陕西省 蓝田县西南)时所作。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王维,他的山水田园诗不 仅反映了他的隐逸情怀,也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 人生的独特感悟。 唐代社会繁荣稳定,文化艺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王维 的诗歌创作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展开的,他的作品 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精神追求。
02
诗歌内容解析与赏析
Chapter
全文朗诵及录音欣赏
提供全文朗诵的音频材料,让 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引导学生跟随录音进行模仿朗 诵,体会诗人的情感表达。
山居秋暝PPT课件
写人,表现山村的生活美,以物芳而明志洁, 以人和忘政通,二者互为补充,都是诗人高尚 情操的写照,是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5.尾联中“王孙”指谁?化用了什么典故?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王孙”指诗人自己,诗人来自官场、来 自社会,而今别居辋川。
此联化用《楚辞· 招隐士》中“王孙兮归来, 山中兮不可久留 ”,这里反其义而为 “可留”,把诗人流连忘返的情绪和盘托 出。
王维多才多艺,精通诗歌、散文、音乐、书 法、绘画,尤以绘画见长,被推为“南宗” 山水画之祖。作诗能将绘画、音乐之理通于 其中,善于运用自然而准确、精炼、富于特 征的语言塑造完美无比的形象,着墨不多, 意境高远,诗情画意。苏轼说:“味摩诘之 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他的诗歌各体擅长,以五言律绝成就最高。 著有《王右丞集》28卷。
简答:诗人在诗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这种 意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诗人营造了一种恬静幽美的意境,表现了诗
人厌恶官场,想要归隐山林的强烈愿望和对 理想境界的追求。
艺术特色:语言清新淡雅,借景抒情,以动
衬静,动静结合
中间两联写景十分热闹,这和作者要创造的 寂静环境是否和谐?为什么?
是和谐的。以动衬静,动静结合,让人们从
这些热闹的景物中,很自然的体味出一种和 平恬静,体味出恬静中的一片勃勃生机。
诗人用清新自然的笔调,勾画出一 幅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幽静雅致 的山间月夜图。
3.颈联的词序可改为“浣女归竹喧,渔舟下 莲动”,这样改动好不好?
不好,一是为了押韵的需要;二是才符 合生活的实际,这样写让读者仿佛身临 其境,因为浣女是隐藏在竹林中,渔舟 被连夜遮蔽,听到竹林内的喧闹声才知 道浣女,看到莲动才看到渔舟;三来可 产生“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艺术效 果,增添情趣,表现了山村的生活美。
山居秋暝-PPT课件
所以尾联是王维的体会,也表达他的理想。
从诗中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作者欲远离尘世归隐山林, 不再回到纷纷扰扰的官场中去的 强烈愿望。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 怀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追求。
展开想象 再创意象
这首诗描绘了哪几幅山村晚景图? 展开想象,描述这几幅图画。
示例:
第一幅“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初秋 的傍晚,山雨初霁,万物一新,树木繁茂, 空气清 新,高山寂静,宛若世外桃源。
颔联画面再现
景物:明月、青松、清泉、山石。 画面:山间月夜图 皎洁的月光斜照在茂密的松林里,投下斑驳的疏影,清澈 的泉水流泻在山石上,宛如一条洁白的素练。 教师应到学生体会感悟: 在那举头望明月,低头观流水的一瞬间,诗人便从高到低, 由近及远的勾勒出一幅立体感极强的画面,在这其中又点 缀着青松,山石。于是一幅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幽 静雅致的山间月夜图便清晰的浮现在我们面前。
此时我们才知道在这翠竹青莲之中还生活着一群无忧无虑勤劳善良的 人们。于是一幅纯洁美好的欢乐而归的生活图像便展现在了我们眼前。
首联先从“触觉”入手,由清凉的感受,说明秋意的怡人。
颌联则是“视觉”的描写,皎洁的明月,映照入松林,清澈 的泉 水,流过溪石发出潺潺的声响。
颈联是“听觉”的描写,先由竹林传来的笑语,引起读者的好 奇,原来是洗衣的妇女回来了。
颈联画面再现
景物:翠竹、浣女、青莲、渔舟
画面:欢乐而归图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想一下:“正在我们欣赏山间优美的景色还没来 得及感叹大自然的美妙与神奇时,耳边传来了少女们的欢声笑语,循 声望去,原来是浣衣女嬉笑打闹着会叫了。忽然莲叶又不停的摇摆起 来,凝神观望才知道是满载而归的渔舟顺流而下,轻盈的穿过荷花丛, 弄乱了那幽静的荷塘月色,划破了大山的宁静——”
从诗中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作者欲远离尘世归隐山林, 不再回到纷纷扰扰的官场中去的 强烈愿望。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 怀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追求。
展开想象 再创意象
这首诗描绘了哪几幅山村晚景图? 展开想象,描述这几幅图画。
示例:
第一幅“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初秋 的傍晚,山雨初霁,万物一新,树木繁茂, 空气清 新,高山寂静,宛若世外桃源。
颔联画面再现
景物:明月、青松、清泉、山石。 画面:山间月夜图 皎洁的月光斜照在茂密的松林里,投下斑驳的疏影,清澈 的泉水流泻在山石上,宛如一条洁白的素练。 教师应到学生体会感悟: 在那举头望明月,低头观流水的一瞬间,诗人便从高到低, 由近及远的勾勒出一幅立体感极强的画面,在这其中又点 缀着青松,山石。于是一幅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幽 静雅致的山间月夜图便清晰的浮现在我们面前。
此时我们才知道在这翠竹青莲之中还生活着一群无忧无虑勤劳善良的 人们。于是一幅纯洁美好的欢乐而归的生活图像便展现在了我们眼前。
首联先从“触觉”入手,由清凉的感受,说明秋意的怡人。
颌联则是“视觉”的描写,皎洁的明月,映照入松林,清澈 的泉 水,流过溪石发出潺潺的声响。
颈联是“听觉”的描写,先由竹林传来的笑语,引起读者的好 奇,原来是洗衣的妇女回来了。
颈联画面再现
景物:翠竹、浣女、青莲、渔舟
画面:欢乐而归图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想一下:“正在我们欣赏山间优美的景色还没来 得及感叹大自然的美妙与神奇时,耳边传来了少女们的欢声笑语,循 声望去,原来是浣衣女嬉笑打闹着会叫了。忽然莲叶又不停的摇摆起 来,凝神观望才知道是满载而归的渔舟顺流而下,轻盈的穿过荷花丛, 弄乱了那幽静的荷塘月色,划破了大山的宁静——”
山居秋暝公开课优秀 PPT
山居秋暝公开课优秀
相思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渭城曲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走近王维——诗佛
王维(701—761),字摩 诘,蒲 州(今山西永济)人。 开元九年(721) 进士。累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晚年 闲居蓝田辋川。诗与孟浩然齐名, 称为“王孟”。前期写过 一些边塞诗,但其作品最主要的是山水田园诗,通过田园山水 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 著有《王右丞集》。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村晚景图。请抓住意象 及其特征,通过创造性想象,补充形象,再现画 面,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这幅图画,尽可能描绘 细致、语言优美。
(提示:可从光、色、形、静态、动态等方面 展开联想。)
王维多才多艺,诗、画、音乐都很有名,受佛家、道家思 想影响很深。
诵读: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讲解
明 月 透 过 松 林 撒 落 斑 驳 的 静 影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山居”:山中的居所。 “秋暝”:秋天的傍晚。
本诗写秋天傍晚的山景。
抓住意象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时间
、地点、天气(背景)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景物:月、松、泉、石(主体)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人物:浣女归、渔舟下(主体)
随意春芳歇, 诗人愿望(抒情) 王孙自可留。
深入鉴赏
讨论:本诗尾联体现了诗人的愿望。尽管这时春芳已 歇,为什么诗人还愿意在这里流连?是什么东西吸引 着诗人?
相思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渭城曲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走近王维——诗佛
王维(701—761),字摩 诘,蒲 州(今山西永济)人。 开元九年(721) 进士。累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晚年 闲居蓝田辋川。诗与孟浩然齐名, 称为“王孟”。前期写过 一些边塞诗,但其作品最主要的是山水田园诗,通过田园山水 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 著有《王右丞集》。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村晚景图。请抓住意象 及其特征,通过创造性想象,补充形象,再现画 面,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这幅图画,尽可能描绘 细致、语言优美。
(提示:可从光、色、形、静态、动态等方面 展开联想。)
王维多才多艺,诗、画、音乐都很有名,受佛家、道家思 想影响很深。
诵读: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讲解
明 月 透 过 松 林 撒 落 斑 驳 的 静 影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山居”:山中的居所。 “秋暝”:秋天的傍晚。
本诗写秋天傍晚的山景。
抓住意象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时间
、地点、天气(背景)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景物:月、松、泉、石(主体)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人物:浣女归、渔舟下(主体)
随意春芳歇, 诗人愿望(抒情) 王孙自可留。
深入鉴赏
讨论:本诗尾联体现了诗人的愿望。尽管这时春芳已 歇,为什么诗人还愿意在这里流连?是什么东西吸引 着诗人?
《山居秋暝》ppt课件
自主学习第二步:精读
自读诗时有哪些疑问 说说你喜欢 哪句诗或诗的哪一点,为什么
读诗有法:
一个前提:借助参考材料 一个关键:抓住形象和意境 三个步骤:先整体感知
再细细 到了什么诗文 它们和本诗 有何异同
枫桥夜泊“新解”
乌啼 江枫 愁眠
是一座桥 是两座桥 是一座山
机械性阅读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夜泊赏析
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鲜 明、情景交融的夜泊图画:凉秋夜 半,霜气逼人,月亮下去了,耳听几声 乌鸦的惊叫,眼看江岸的丹枫和江中 的渔火,船中的旅客不禁惹起了乡愁, 久久不能成眠.而寒山寺的半夜钟声, 又远远来扣旅人的心扉……
山居秋暝
王维.唐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居秋暝的赏析
刚下过雨的清山显得格外葱 绿,秋日的傍晚别有一番景致:有 松间澄澈空灵的月辉,渔船经过时 不停摇曳的莲蓬,还有石上潺潺流 动的清泉和竹林里浣女清脆的笑 声真是一个令人流连忘返的世外 桃源
从大处入手
抓住诗歌的形象和意境
阅读的步骤:
泛读:大处入手(总) 精读:小处品味(分)
山居秋暝
王维.唐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自主学习第一步:泛读
诗歌中写了哪些景物和人物 它们共同 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山居秋暝》PPT课件
王维(701—761),字摩诘,蒲 州(今山西永济)人。开元九年 (721)进士。累官至尚书右丞, 世称王右丞。晚年闲居蓝田辋川。 诗与孟浩然齐名,称为“王孟”。 前期写过一些边塞诗,但其作品 最主要的是山水田园诗,通过田 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 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 就。苏轼曾赞:“味摩诘诗,诗 中有画,画中有诗。”著有《王 右丞集》。
知 识
等都有严格的规定,主要有律诗和 绝句。
2.律诗
近 体
①诗句字数整齐。分为五言和七言
诗 知
(简称五律、七律)。
识
②规定诗句数量。一般每首八句
(十句以上者称为排律或长律)。
近
③中间两联必须对仗。每两句成一联,
体
诗
八句律诗计四联,依次为首联、颔联、
知 识
颈联、尾联(末联)。其中颔联、颈
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又每联中
把握节奏
•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初秋的傍晚,山雨初霁,万物一新,树木繁茂, 空气清新,高山寂静,宛若世外桃源。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暮色苍茫,皎洁的明月升上了天空,银色的月光透 过松树的虬枝翠叶,星星点点地洒落下来。清清的 泉水淙淙地流泻于山石之上,在月光辉映之下,宛 若一条洁白的绸布闪闪发光、随风飘荡,这是多么 幽美的意境啊!
画面总合
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清光,石上清泉的 声音,浣衣村女的笑声,渔舟穿过荷丛的动态, 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有声有色,有景有人, 有静有动,构成了清新秀丽的乡村生活图景。
意境
何谓“意境”?这里的“意”,是作者的主 观感受(情);“境”是指客观世界(景),两 者融为一体便成为意境。因此,意境是诗人借助 于多种艺术手法而创造出来的情景交融、虚实相 生、物我同感的一种美好的艺术境界,是诗情和 画意的完美统一。
《山居秋暝》ppt课件完美版
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尽管心很累 很疲倦 我却没有理由后退 或滞留在过去与未来之间
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这是一个光明 的季节,这是一个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踏上天堂之路,人们正走向地狱之门。 我有所感事, 结在深深肠。 你一定要“离开”才能开展你自己。所谓父母,就是那不断对着背影既欣喜又悲伤,想追回拥抱又不敢声张的人。 心之所向 素履以往 生如逆旅 一 个人的行走范围,就是他的世界。因为爱过,所以慈悲;因为懂得,所以宽容。 刻意去找的东西,往往是找不到的。天下万物的来和去,都有他的时间。 与善人 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半生 闯荡,带来家业丰厚,儿孙满堂,行走一生的脚步,起点,终点,归根到底,都是家所在的地方,这是中国人秉持千年的信仰,朴素,但有力量。风吹不倒有根的 树我能承受多少磨难,就可以问老天要多少人生。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如果有来生,要做一只鸟,飞越永恒,没有迷途的苦恼。东方有火红 的希望,南方有温暖的巢床,向西逐退残阳,向北唤醒芬芳。如果有来生,希望每次相遇,都能化为永恒。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 好。 笑,全世界便与你同声笑,哭,你便独自哭。 一辈子,不说后悔,不诉离伤。上帝作证,我是真的想忘记,但上帝也知道,我是真的忘不了 如果其中一半是 百分百的话那就不是选择了而是正确答案了,一半一半,选哪一半都很困难,所以这才是选择。跟着你,在哪里,做什么,都好。眠。我倾尽一生,囚你无期。择 一人深爱,等一人终老。痴一人情深,留一世繁华。断一根琴弦,歌一曲离别。我背弃一切,共度朝夕。 人总是在接近幸福时倍感幸福,在幸福进行时却患得患失。 路过的已经路过,留下的且当珍惜 我相信,真正在乎我的人是不会被别人抢走的,无论是友情,还是爱情。我还是相信,星星会说话,石头会开花,穿过夏天的木 栅栏和冬天的风雪之后,你终会抵达!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每个清晨都像一记响亮的耳光,提醒我,若不学会遗忘,就背负绝望。 那一 年夏天的雨,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多,给我美丽的晴空,我们都有小小的伤口,把年轻的爱缝缝又补补,我会一直站在你左右,陪你到最后的最后。 如果一开始就知道是这样 的结局,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会那样的奋不顾身。 黄昏是一天最美丽的时刻,愿每一颗流浪的心,在一盏灯光下,得到永远的归宿。 因为有了因为,所以有了所
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这是一个光明 的季节,这是一个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踏上天堂之路,人们正走向地狱之门。 我有所感事, 结在深深肠。 你一定要“离开”才能开展你自己。所谓父母,就是那不断对着背影既欣喜又悲伤,想追回拥抱又不敢声张的人。 心之所向 素履以往 生如逆旅 一 个人的行走范围,就是他的世界。因为爱过,所以慈悲;因为懂得,所以宽容。 刻意去找的东西,往往是找不到的。天下万物的来和去,都有他的时间。 与善人 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半生 闯荡,带来家业丰厚,儿孙满堂,行走一生的脚步,起点,终点,归根到底,都是家所在的地方,这是中国人秉持千年的信仰,朴素,但有力量。风吹不倒有根的 树我能承受多少磨难,就可以问老天要多少人生。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如果有来生,要做一只鸟,飞越永恒,没有迷途的苦恼。东方有火红 的希望,南方有温暖的巢床,向西逐退残阳,向北唤醒芬芳。如果有来生,希望每次相遇,都能化为永恒。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 好。 笑,全世界便与你同声笑,哭,你便独自哭。 一辈子,不说后悔,不诉离伤。上帝作证,我是真的想忘记,但上帝也知道,我是真的忘不了 如果其中一半是 百分百的话那就不是选择了而是正确答案了,一半一半,选哪一半都很困难,所以这才是选择。跟着你,在哪里,做什么,都好。眠。我倾尽一生,囚你无期。择 一人深爱,等一人终老。痴一人情深,留一世繁华。断一根琴弦,歌一曲离别。我背弃一切,共度朝夕。 人总是在接近幸福时倍感幸福,在幸福进行时却患得患失。 路过的已经路过,留下的且当珍惜 我相信,真正在乎我的人是不会被别人抢走的,无论是友情,还是爱情。我还是相信,星星会说话,石头会开花,穿过夏天的木 栅栏和冬天的风雪之后,你终会抵达!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每个清晨都像一记响亮的耳光,提醒我,若不学会遗忘,就背负绝望。 那一 年夏天的雨,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多,给我美丽的晴空,我们都有小小的伤口,把年轻的爱缝缝又补补,我会一直站在你左右,陪你到最后的最后。 如果一开始就知道是这样 的结局,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会那样的奋不顾身。 黄昏是一天最美丽的时刻,愿每一颗流浪的心,在一盏灯光下,得到永远的归宿。 因为有了因为,所以有了所
山居秋暝PPT课件
17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
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
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
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
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
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
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
“空”字是该联的诗眼,“空山”二字点出此处 有如世外桃源,诗人愿意在此归隐。
2021/7/24
25
2.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诗句中蕴含了那几组对 比?
动静、声音、上下、远近、色彩、刚柔等
对比中,景是和谐的,主要特点:幽清、明净。
2021/7/24
26
3.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一句的词序还可作两种 排列:①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②浣女归竹喧,渔舟 下莲动。与上两种排列相比,诗人的排列有哪些好处 ?
竹林里传来一阵银铃般的笑声,那是一群勤
劳淳朴的山村姑娘刚刚洗完衣服,披着月光笑盈
盈地归来了,也许她们正为什么开心的事儿在竹
林里嬉戏追逐,笑闹声传出翠竹林之外。密密的
荷叶纷纷倒向两旁,莲花摇动,水波荡漾,原来
是顺流而下的渔舟正轻盈地穿过荷花丛,弄乱的
荷20塘21/7/月24 色,划破了大山的宁静。
22
四读课文 深入探究
2021/7/24
23
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明明写有浣女渔 舟,诗人怎下笔说是“空山”呢?
赏析: (1)原来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
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啊! 又由于这里人迹罕到,“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
遥望空云山”(《桃源行》),一般人自然不知山中 有人了。
《山居秋暝》ppt课件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初秋的傍晚,山雨初霁, 万物一新,树木繁茂, 空气清新, 高山寂静,宛若世外桃源。
雨后初晴图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明月松间图
暮色苍茫,皎洁的明月升上了天空,
银色的月光透过松树的虬枝翠叶, 星星点点地洒落下来。 清清的泉水淙淙地流泻于山石之上, 在月光辉映之下,宛若一条洁白的 绸布闪闪发光、随风飘荡,这是多 么幽美的意境啊! 明月清泉图
品画之境
诗中的每一幅画面就象电影中的一个镜头, 把这些镜头连起来就是山中的整个景致。这些景 色给你什么感觉?(诗作的意境)
幽静、清新、明净、安宁
★总结:
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 清光,石上清泉的声音,浣衣村女 的笑声,渔舟穿过荷丛的动态,和 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有声有色, 有景有人,有静有动,构成了清新 秀丽的乡村生活图景。
悟画外意
律诗尾联按章法要“合”,“合”往往 是诗中的主旨所在。 尾联运用典故,而取其 相反之义,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
关于王孙的典故:《楚辞·招隐士》中说: “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诗人却反其意 而用之,意思是说秋天虽然没有春天的万紫千红, 但却有它独特的和平恬静;山中虽没有京城的繁华 热闹,却有它自身的洁净纯朴。在此可以远离污浊 的官场而洁身自好,所以他下决心留在山中当隐士 了。 尾联表达了作者欲远离尘世归隐山林,不再 回到纷纷扰扰的官场中去的强烈愿望,体现了作 者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这句话是本 诗的主旨句,表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满足之感,深 化了主题,同时也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总结:
首联: (空)山 (新)雨
(傍晚) (秋天)
地点、天气 时间、季节
意 颔联:(明)月、(青)松 [照] 象 (清)泉、(山)石 [流]
山居秋暝优秀PPT
解读诗歌
1.诗的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从整体着 眼,大笔勾勒,交行季节,点明状态,给人身临其境、 神清气爽之感。这与诗题“山居秋暝”有什么联系?
首联紧扣诗题,点出了时节、地点、季节
解读诗歌 2.诗首联说“空山新雨后”,诗中明明有浣女、渔 舟,诗人为什么说它是空山?
因为山林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 又由于这里人迹罕至,一般人自然不知道山 中有人了,所以更显得空了。但有浣女,有渔 舟生机活力,妙趣横生,使雨后空山带给人们 的不是寂寞、死灭,“空山”二字点出此处 犹如世外可见桃源
解读诗歌 3.诗的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与首联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有何联系?
空气清新方可见月光之皎洁;新雨之后才能显 清泉流动之声响。
赏读诗歌
自由读诗的首联、颔联,你的脑海里浮 现出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 么?听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
雨后初晴图
明月松林图
明月清泉图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写作背景
这首诗当作于王维隐居终南山下辋川别业时,此时已是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终南别业》)的后期 了。 公元736年(开元二十四年),唐玄宗时期最后一个开明 的宰相张九龄被李林甫等排挤罢官,朝政日趋昏暗,王 维的政治热情冷却下来,对政治抱着消极的态度。公元 740年(开元二十八年)后,他在终南山构筑了别墅,过 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解题
指山中居所。
日落时分, 天色将晚。
山居秋暝
秋天的傍晚。
诗人在山林的居所看到秋天傍晚的景色。
理解诗意
指空旷 的山林。
空山不见人
——《鹿柴》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秋天的傍晚
21-山居秋暝 课件(共14张PPT)
句段导读
比一比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明月林间照,急泉石上流。
句段导读
明月松间照
暮色苍茫,皎洁的明月升上 天空,银色的月光透过松树的虬 枝翠叶,星星点点地洒落下来。
句段导读
清泉石上流
清清的泉水淙淙地流泻于山石之 上,在月光辉映之下,宛若一条洁白 的绸布闪闪发光、随风飘荡。
句段导读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自读提示 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读一读
山居秋暝 【唐】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秋暝(íng)
浣女(huàn)
句段导读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空:静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初秋的傍晚,山雨初霁,万物一新,树木繁茂, 空气清新,高山寂静,宛若世外桃源。
雨后的竹林,净。 洗衣归来的少女,净。 出水的芙蓉,净。
景物清新
句段导读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任凭春花春草枯谢吧,我要留下享受这无比风光。
板书设计
山居秋暝
【唐】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静态描写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动态描写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第21课
山居秋暝
山居:山中的居所。 秋暝:秋天的傍晚。
作者介绍
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永济) 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画家。
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唐玄宗开元初年中进士第 , 开元九年(721年)为太乐丞。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 西节度使判官。天宝年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 攻陷长安时,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 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王维参禅 悟理,精通诗书音画,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 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因笃诚奉佛, 有“诗佛”之称 。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 之祖。著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存诗约400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入探究 欣赏品味
问题2:颈联按通常的说法应是“浣女归竹喧,渔舟 下莲动”,这里诗人为什么先说“竹喧”“莲动” 而后说“归浣女”“下渔舟”?
这两句写得很有技巧,而用笔又不 露痕迹,使人不觉其巧。诗人先写“竹 喧”“莲动”,是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 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 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 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 更富有诗情画意。(当然,还有平仄押 韵方面的考虑)
画面总合 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清光,石上 清泉的声音,浣衣村女的笑声,渔舟穿过 荷丛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有 声有色,有景有人,有静有动,构成了清 新秀丽的乡村生活图景。
深入探究 欣赏品味
问题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 中
明明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下 笔说是“空山” 呢?
原来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 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鹿砦》)啊!又由于这里人迹罕到,“峡 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 行》),一般人自然不知山中有人了。“空” 字是诗眼,“空山”二字点出此处有如世外桃 源,诗人愿意在此归隐。
2.律诗
近 体
①诗句字数整齐。分为五言和七言(简称五律、
七律)。
诗 ②规定诗句数量。一般每首八句(十句以上者称为
知
排律或长律)。
识 ③中间两联必须对仗。每两句成一联,八句律诗
计四联,依次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末联)。
诗
其中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又,每联
歌
中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
鉴 赏 指
④有严格的声律要求。第二、四、六、八句押韵
(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韵,一韵到底。每
要
句中用字平仄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有“仄起”
与
“
平
起
”
两
式
返回
近 3.绝句(包括古绝和律绝)
体 诗
每首定格为四句,以五言、七言为
知 识
主,简称五绝、七绝,偶有六
言绝句。韵律与律诗相
诗
歌
同(古绝可押仄
鉴 赏
律诗 绝句
七律(如杜甫的《登高》) 五律(如王维的《山居秋暝》) 七绝(如高适的《别董大》) 五绝(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近 1.近体诗
体 诗
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一种诗体,
知
也称今诗。指唐代形成的格
识
律诗体, 其句数、字数、
诗 平仄、对仗、用韵
歌等
等都有严格的规
鉴 赏
定,主要有律
指 要
诗和绝句。
返回
第四幅“竹喧归浣女”。竹林里传来一阵 银铃般的笑声,那是一群勤劳淳朴的山村姑 娘刚洗完衣服,披着月光笑盈盈地归来了, 也许她们正为什么开心的事儿在竹林里嬉戏 追逐着,笑闹声传出翠竹林外。
展开想象 再创意象P3-3
第五幅“莲动下渔舟”——密密的荷 叶纷纷倒向两旁,莲花摇动,水波荡漾, 原来是顺流而下的渔舟正轻盈地穿过荷花 丛,弄乱的荷塘月色,划破了大山的宁静。
背诵指导
2.理清文意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时间
、地点、天气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静景:月、松、泉、石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动景:浣女归、渔舟下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诗人愿望
展开想象 再创意象P3-1
★这首诗描绘了哪几幅山村晚景图?请依示例,展开想 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后几幅图画。 提示:可从光、色、形、静态、动态等方面展开联想。
声韵),只是不一定
指 要
对仗。
返回
平仄:指汉语的两大类声调(包括发音的高
低、升降、长短)。平声:没有高低升降变 化;仄声:有高低、升降变化
• 古汉语声调(四种):1、平声 、 2、上声 、 3、去声、4、入 声• (熟)源自(生)、 (慎)、 (胜)、
• 元代声调发生变化——“入派三声”
• 普通话声调(四种):1、阴平 2、 阳平 3、上声 4、去 声
• (弟)
(低)、 (敌), (底)、
• 潮州话声调(八种):
• 1阴平、2阴上、3阴去、4阴入、5阳平、 6阳上、7阳去、8阳入
•低
底
帝
滴
池弟
地
碟
近
体 诗
1.基本要求
知
识
鉴赏诗的内容、形象、
语言和表达技巧。
诗 歌 鉴 赏 指 要
返回
2. 基本要领
近 体
①朗读吟诵,整体感受。
诗
②披词入情,激发感情。
示例:
第一幅“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初秋 的傍晚,山雨初霁,万物一新,树木繁茂, 空气清 新,高山寂静,宛若世外桃源。
第二幅“明月松间照”——暮色苍茫,皎洁的 明月升上了天空,银色的月光透过松树的虬枝翠 叶,星星点点地洒落下来。
展开想象 再创意象P3-2
第三幅“清泉石上流”——清清的泉水淙 淙地流泻于山石之上,在月光辉映之下,宛 若一条洁白的绸布闪闪发光、随风飘荡,这 是多么幽美的意境啊!
背诵指导
1.把握节奏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知 识
③展开想象,探究意境。
何谓“意境”?这里的“意”,是作者
诗 歌
的主观感受(情);“境”是指客观世界 (景),两者融为一体便成为意境。因此,
鉴
意境是诗人借助于多种艺术手法而创造出
赏
来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物我同感的一
指 要
种美好的艺术境界,是诗情和画意的完美 统一。
④感受韵律,品味语言。
返回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诗人小传 再创意象 鉴赏练习
背诵指导 问题探究 名家赏析
返回
诗人小传
王维(701—761),字摩 诘,蒲 州 (今山西永济)人。开元九年(721) 进 士。累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晚年 闲居蓝田辋川。诗与孟浩然齐名, 称 为 “王孟”。前期写过一些边塞诗,但其作 品最主要的是山水田园诗,通过田园山水 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体物精细,状写 传神,有独特成就。苏轼曾赞:“味摩诘 诗,诗 中有 画,画 中有诗。” 著 有《王 右丞集》。
3.14 山居秋暝 课件(粤教版 高中必修三)
近
学习目标
学海导航
体
山居秋暝
诗
学习目标
1.感受、品味诗歌意境, 培养初步鉴赏诗歌的能 力。
2.了解近体诗的有关知识。
返 回 山居秋暝
古代诗歌常识——
分类
古代诗歌
四言、五言、七言、杂言古诗 古体诗
乐府诗(题目上有的加
“歌”“行”“吟”“引”等名称)
近体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