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测试题

合集下载

第七单元 《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检测题(含答案)-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第七单元 《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检测题(含答案)-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检测题一、单选题1.对发展经济来讲,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

这是因为A.严重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B.建立了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基础C.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首要位置D.过分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2.二战后,苏联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 )A.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弊端日益显露B.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有增无减C.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继续遭到破坏D.农业全盘集体化的消极影响一直持续到战后,导致农业单位面积产量没有提高3.据统计,到1921年2月,苏俄工人的工资中实物工资占到了工资总额的93.7%,国家银行也被取消。

出现这一现象是因为当时A.推行实物配给制度B.流通货币严重短缺C.国内金融危机严重D.采取了新经济政策4.十月革命后,为打退国内外敌人的进攻,巩固苏维埃政权,苏俄采取的政策是A.推行集体农庄制B.新经济政策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5.赫鲁晓夫改革选择农业作为改革的突破口,主要是针对A.斯大林模式的弊端B.市场那只“看不见的手”完全为国家这只“看得见的手”所取代C.斯大林个人崇拜的种种表现及严重后果,D.当时粮食供应严重不足的严峻的农业形势6.1921年列宁提出“以市场的存在出发并考虑市场的规律来掌握市场”,并要求国有工业“适应市场条件和市场竞争的方法”。

这说明列宁A.反对建立管理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B.主张实行资本主义的自由经济制度C.认识到了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D.开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模式7.1924年,苏联同外国资本家签订的技术援助协定数量为5个,1929年时,增加到70多个,1931年,已增加到124个;1931年,苏联进口机器设备的数量,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30%,到1932年,约占50%。

材料主要反映出苏联A.试图打破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B.主动修复同西方国家的关系C.抓住经济危机的契机发展工业D.已经打破帝国主义经济封锁8.1921年推行某政策时,列宁反复强调这种“退却”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行为,其目的是为了在日后最终转入“进攻”。

高中历史人教必修二版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测试题

高中历史人教必修二版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测试题

高一历史第三次周测一、选择题: (共25题, 共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美国史学家R·帕尔默在《世界现代史》中描述道, “在……的指导下, 国家仍控制着经济的‘最高指挥权’, 保持基本生产企业的国有制, 与此同时, 也允许大量的为谋取个人利益的私人贸易存在。

”材料中……所省略的文字应该是()A.公私合营B.新经济政策C .罗斯福新政 D.斯大林模式A.2.1952年, 苏共领导人马林科夫在十九大的政治报告上指出: “今年谷物的总收获量达到80亿普特, 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总收获量比1940年增加了48% 。

以前认为是最尖锐、最严重的问题——谷物问题, 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 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

”这一论断()B.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 B.成为加快工业化的依据是对农业改革的肯定 D.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3、小说《静静的顿河》中的一位暴动士兵说:“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把我们家的粮食全搞走啦, 连小石磨都抬走啦, 法令上是说这样为劳动人民吗?”士兵的话主要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 )A .余粮收集制B .企业国有政策C.粮食税 D .义务劳动制4.1921年, 23岁的美国企业家阿曼德·哈默克服种种困难, 来到了苏俄, 成为第一个在苏俄经营租赁企业的美国人。

哈默之所以能在苏俄经营租赁企业, 主要得益于()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 新经济政策C. 工业化政策D. 计划经济体制5.曾被列宁评价为“党的最可贵的和最大的理论家”的布哈林认为, 它“并不只适应于内战的某个发展阶段, 而是万能的、普遍适用的、也就是胜利了的无产阶级经济政策的‘正常’的形式”。

布哈林的这种认识()A.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肯定B.推动了新经济政策的实行C.是对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的反思D.客观地评价了新经济体制6.从1929年到1933年, 苏联政府对集体农庄粮食的收购价格不断压低, 同时出口的粮食却从1300万公担提高到5.18亿公担, 粮食出口为苏联换取了机器的资金, 使苏联成为世界市场上机器的最大买主。

北师大版历史必修二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测试题(含答案)

北师大版历史必修二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测试题(含答案)

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1957年5月10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发布法令,将25个中央部和113个加盟共和国部撤销,中央仅保留航空、无线电、造船、化学、重型机械、交通运输建筑等部;全国划分为105个经济行政区,各区设国民经济委员会,管理各地的企业。

此举的影响在于A.使苏联逐渐走上市场经济道路 B.为后来苏联的解体埋下伏笔C.激发了地方工业建设的积极性 D.大大削弱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2.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根本目的是A.消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利影响 B.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C.加强无产阶级对经济的指导 D.平息工人罢工和农民暴动3.叶利别尔曼于1962年9月在《真理报》上发表《计划、利润、奖金》一文,提出以“经济手段”,即利润、奖金、价格、货币等手段,代替“行政手段”来刺激企业生产,以提高劳动者生产积极性的观点,学术界为此展开了热烈讨论。

这反映了苏联当时A.农业集体化政策面临严重困境 B.经济改革意在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C.摒弃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 D.取消指令性计划扩大了企业自主权4.最能说明斯大林模式具有积极作用的事件是A.1925年苏联国民经济基本恢复B.苏联工业产量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C.全盘农业集体化实现D.1975年苏联经济进入停滞阶段5.在苏联历史上他结束了各种莽撞、轻率的改革尝试所带来的混乱局面。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一时代是苏联充满动荡的历史上一个少有的、非常稳定、祥和的时代。

然而,就是这个表面繁荣的时代,隐含了种种危机,积累了无数矛盾”。

文中的“他”是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6.就实质而言,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经济改革失败的共同原因是A.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 B.重点放在农业C.重点放在轻工业 D.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7.列宁指出:“在经济战线上,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遭到了严重的失败。

高一历史必修Ⅱ第7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检测(含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Ⅱ第7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检测(含答案)

第七单元1922年后这个群体就逐渐消失了。

造成1921年春天我们苏俄政策严重脱离现实苏俄敌对势力十分强大B.是不符合经典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D.是特殊时期被迫做出的暂时的妥协B.苏俄、中国都与美国保持友好关系D.哈默敢于冲破美国政府的阻挠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采取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518亿千克。

这表明苏联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60%的农户加入集体农庄。

193793%,集体农庄拥有的耕地占全国耕B.打开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D.调动人民群众生产建设积极性—1938年美国和苏联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份额(%)变化趋势的是9.1953年,苏共中央决定,改变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由以前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按月发放,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

这一措施旨在A.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B.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C.推动农民走集体化道路D.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10.1952年到1964年,苏联政府收购谷物的平均价格指数提高了7.48倍,收购畜产品的价格指数提高了15.69倍。

这是A.推行农业集体化导致的变化B.适应“加速发展战略”的需要C.应对世界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措施D.调整农业政策的结果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增加财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真正和唯一的基础只有一个,这就是大工业。

如果没有资本主义的大工厂,没有高度发达的大工业,那就根本谈不上社会主义,而对于一个农民国家来说更谈不上社会主义了……不挽救重工业,不恢复重工业,我们就不能建成任何工业,而没有工业,我们就会灭亡而不成其为独立国家。

——摘编自《列宁全集》材料二苏维埃国家在原则上不能靠采取劫掠殖民地或战败国人民一类的龌龊办法吸收工业化资金的。

至于借用外债的这种办法,苏联却没有加以利用的机会,因为资本主义国家拒绝贷款给苏联。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2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测试卷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2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测试卷

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1.列宁发现“农民并非受人蛊惑,‘自觉地’进行反布尔什维克党的活动,而是感到切身利益受到损害,‘本能地’起来反对苏维埃”。

使农民“切身利益受到损害”的原因是()A.斯大林模式的实行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D.帝国主义对十月革命的破坏2.“不是直接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而是要在许多经济领域退向国家资本主义……要保证经济转到社会主义的基础之上,就必须这样做。

”“必须这样做”是指,实施()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政策D. “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3.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通过如下决议:“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自己全权处理,可以用来改善和巩固自己的经济,也可以用来提高个人的消费,用来交换工业品、手工业品和农产品。

”这表明苏俄将()A.征收所有余粮B.废除各种农业税费C.允许商品买卖D.实行市场经济体制4.1990年莫斯科的第一家麦当劳开业,数千人排着长队等待就餐。

一位公民回忆道:“我们在烈日下等了8个小时,这对我来说不是问题,因为为了获得配给的糖和茶叶,我们经常要站上几天。

”这反映了()A.快餐业开始改变苏联人的饮食习惯B.苏联政府开始大规模引进国外资本C.苏联民众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D.苏联经济结构失调的局面没有改变5.赫鲁晓夫在农业方面的改革最能直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措施是()A.大规模的垦荒运动B.把所有的农业机械买给集体农庄C.改变过去过于集中的农业管理体制D.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提高农产品的价格,增加农民的收入6.在苏联,1928年1公担裸麦可分别交换35米印花布、75公斤砂糖,到1952年只能分别交换1.5米印花布、0.9公斤砂糖;1953年,谷物的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10%,牛肉价格为成本的5%,猪肉价格为成本的6%。

这段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苏联()A.农副产品质量差、价格低B.农产品过剩造成价格下滑C.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够完善D.工业化牺牲了农民利益7.20世纪30年代苏联和美国都进行了经济体制的改革,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和美国也都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测试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测试试题(含答案)
11.在1926年以前,苏联只从西方得到数量不大的短期公司贷款,而且利率高达15%~20%。1935年,苏联从德国获得它历史上得到的第一笔财政贷款,期限5年,利率仅6%。1936年英国给予苏联的一笔贷款利率又下调为5.5%。西方国家在30年代主动降低对苏贷款利率的背景是
A.斯大林模式具有优越性B.英德试图争取苏联加盟
C.农业技术薄弱,发展动力不足D.建设经验缺乏,经济体制落后
19.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仍处于危急中,于是政府发出了“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胜敌人”的号召,为此苏维埃政权实行了
A.新经济政策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D.斯大林模式
20.1964年,苏联政府做出决定:对重工业企业国家只下达产量计划和盈利计划,其他经济指标由企业自行制定;轻工业企业的产量和计划由企业自行制定。当企业完成计划时,企业可以从利润中提取奖励基金。由此可知,此时的苏联政府
A.帝国主义干涉俄国十月革命
B.苏联要尽快实现国家工业化
C.德军入侵导致苏联国土沦丧
D.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对峙
7.1966年苏联正式推行“新经济体制”,其中包括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增强国家计划在编制过程中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减少下达给企业的指令性计划指标,扩大企业支配利润的权限。由此可以看出“新经济体制”
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1990年4月,美国国务卿詹姆斯·贝克说:“在遏制之后等待着的是民主”。此话并不意味着
A.美国强力推行“美式”民主B.美国长期对苏联、东欧实行“冷战”政策
C.苏联、东欧实行政治多元化D.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冷战结束
2.勃列日涅夫执政后,“在生产方面,企业有权根据下达的计划指标自行编制年度计划。在完成计划任务外,可以接受计划以外的加工订货任务,可以用自己的材料和废料生产计划以外的产品”。这一措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测试卷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测试卷

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1.钱乘旦在《现代化与中国的世界近现代化史研究》中认为“现代化”是一个中性概念……现代化的执行方式可以姓“资”,也可以姓“社”,甚至出现更复杂的属性。

下列各项能体现“现代化复杂属性”的有()①苏俄新经济政策 ①苏联斯大林模式 ①美国罗斯福新政 ①中国的改革开放A. ①①①B. ①①①C. ①①①D. ①①①①2.就苏联改革,有人评述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垮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死了”。

说“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死了”具体是指其()A.没有进行消除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改革B.军备竞赛加剧了国内的经济危机C.政治和意识形态多元化将改革引向歧途D.缺乏从政经验和应对政策,个人独断专行3.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有着“市场失灵”的缺陷,国家干预经济有着“政策失灵”的不足。

能体现上述观点的分别是()A.罗斯福新政与新经济政策B.大危机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D.罗斯福新政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4.苏俄某经济政策公布后在党和共青团中引起了反对。

一位俄共领导人抱怨说,经济政策中已没有留下什么“社会主义因素”。

列宁解释说,政策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去建立……通往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用非共产党员的手来建设共产主义”。

该政策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政策D.大规模工业化政策5.“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的敌人”,这一口号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在农业集体化运动中,出现了过激现象B.确立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水平还有距离C.农民加入集体农庄的积极性高涨D.苏联搞农业集体化运动时机还不成熟6.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在评价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时说:“五年计划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

社会主义不再是空想家的梦,它是发展中的事业。

美国新闻记者林肯·斯蒂芬斯从苏联回国后声明‘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测试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测试及答案

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选择题1.斯大林时期经济体制的特点是()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B.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C.扩大国营企业的自主权D.多种所有制并存2.斯大林说:“我们之所以采取新经济政策,就是因为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当它不再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时候,我们就把它抛开。

〃苏联取消新经济政策是因为该政策()A.恢复和发展了资本主义经济B.不能使苏联过渡到社会主义C.扶植和发展了小农经济形式D.不能迅速为工业化积累资金3.1964年10月,赫鲁晓夫辞职下台后曾自豪地说:“也许我做过的最重要的事情是这一件一一那就是,他们只需要投票就能让我下台,而斯大林则会把他们全部抓起来。

〃但舆论却认为其在位期间并未真正解决包括经济领域在内的管理体制等方面的问题。

这实际上反映了赫鲁晓夫改革()A.并未冲破原有模式B.无从改善政治环境C.疏于解除思想禁锢D.鲜有触及经济领域4.粮食税实施初期,农民对政府并不信任,农村中有一种被称为,背口袋〃的人,他们从农村背着口袋贩运粮食到城市销售……由于城市粮食缺口严重且供给很不平衡,“黑市〃粮价不断抬高,为此苏维埃政府()A.实施余粮收集制B.实行实物配给制C.恢复自由贸易D.推行农业集体化5.俄国实现了从以农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向以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的质的转变,是源于A.赫鲁晓夫推广种植玉米B.列宁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斯大林实施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D.勃列日涅夫优先发展重工业6.一位苏联老农民在第九届苏维埃代表大会上,就某一经济措施发言时谈至r一个人有两只手,一只为国家干活,一只为自己干活’。

这一措施应是()A.余粮征集制B.推行农业集体化C.征收粮食税D.补贴减耕减产农民7.斯大林在《论经济工作人员的任务》中说:“你们愿意让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被人打垮而丧失独立吗?如果你们不愿意,那么你们就应当在最短期间消灭它的落后状况,并且在它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展开真正的布尔什维克的速度。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测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班级:姓名: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某学者把苏联(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政策看作三个实验,即“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

其中“追随理想的实验”应指()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政策D.斯大林模式2.如图是前苏联画家弗·赛罗夫于1921年创作的油画《列宁会见上访农民》。

它描绘的是十月革命后,列宁在一间简朴的办公室里接见从外省步行上访的农民的情景。

这一情景出现的直接背景是()A.农民拥护苏维埃的土地法令B.余粮收集制引发农民的反对C.新经济政策允许粮食自由买卖D.农民强烈要求加入集体农庄3.(2017·海南卷)俄国苏维埃政权建立后至1940年间,一段时间内经济进入停滞状态,工业和生活用品的生产极度萎缩,可耕地面积缩减,粮食不断减产,牲畜大幅度减少。

这一时期是()A.二月革命时期B.国内战争时期C.农业集体化时期D.德军入侵时期4.“他们在各个角落织补着支离破碎的工业网,重新组织俄国的商业,促使俄国大地开始复苏。

”当时俄国得以“复苏”主要是因为()A.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推行了新经济政策C.开展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D.赫鲁晓夫进行了改革5.(2017·河北张家口一中高一月考)1925年,是苏俄政权发展历史上值得记住的一年。

这一年,粮食产量比1921年提高了一倍,农业基本恢复到战前的水平;工业指标也恢复到了战前的水平。

苏俄政权在经济战场上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

这一成果主要得益于()A.苏联成立调动了民众生产积极性B.推动了农业集体化运动C.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D.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政策6.在《大国崛起》的解说词中有这样一段:苏联的一枝独秀和它所采取的“________”方式,引起了西方世界的极大兴趣。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检测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检测

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检测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1917年10月到1918年夏季,俄国群众实现了土地的要求,但后来他们同强大起来的政权发生了矛盾,因为该政权强迫他们对此进行回报。

”材料中“该政权强迫他们对此进行回报”是指( )A.农奴制改革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新经济政策D.斯大林模式2.某国经济政策规定:“大部分私人商业机构已被取缔,国家也不再通过商业渠道组织流通和分配……企业之间取消货币结算,职工工资的90%以上以实物形式支付,公共服务和教育实行免费制。

”该政策的实施有利于( )A.动员人力物力保证战争需要B.顺利过渡到社会主义C.刺激消费应对经济危机D.推进福利国家形成3.瞿秋白在《赤都心史》中写道:“(苏俄)1921年的五一节恰巧与基督复活节同一天,一改两三年来冷漠枯寂生活,突现活泼的气象。

”这说明当时苏俄( )A.成功反击了外国干涉B.农民已摆脱了被奴役的地位C.新经济政策已经启动D.工业化建设提高了生活水平4.(2019·海门质检)一位俄共领导人抱怨说,经济政策中已没有留下什么“社会主义因素”。

列宁解释说,政策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去建立……通往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用非共产党员的手来建设共产主义”。

该政策( )A.保证了前线红军的粮食供应B.利用经济危机推动工业化建设C.开创了新型的工业化模式D.促进了农业的迅速恢复和发展5.1921年4月,列宁在《论粮食税》中明确提出“重新审查和修正关于投机倒把活动的一切法令。

这样才能做到把某种程度上不可避免的、而且为我们所必需的资本主义发展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

据此判断,列宁 ( )A.肯定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的作用B.主张集中人力物力保障战时需要C.赋予了一切投机倒把活动的合法性D.以计划经济形式改造资本主义6.1926年春,食品价格上涨,工人平均实际工资下降,引起了工人的不满,城市的失业问题也相当尖锐,导致了党内的激烈争论;1927年底到1928年春,发生收购危机,这一危机到1929年更趋严重。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测试题(解析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测试题(解析版)

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二战结束之后,首先在苏联进行改革的领导人是( )A.列宁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2.列宁说:“内战时一切陷入停顿,现在我们必须从头做起。

……我们希望建立一种给外国人工商业承租权的制度,来加速我们的经济发展。

”材料中制度实施的主要目的是()A.满足战争的需要 B.恢复发展经济 C.巩固工农联盟 D.实现工业化3.在《大国崛起》的解说词中有这样一段:苏联的一枝独秀和它所采取的方式,引起了西方世界的极大兴趣。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

美国的一名记者从苏联回国后告诉国人“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

一时之间“ ”成为最时髦的名词。

这里“ ”应填写的是()A.计划 B.法治 C.集体化 D.工业化4.据说,1931年美国的工人很羡慕苏联工人。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苏联工人自由快活,美国工人没有民主自由B.苏联工人工资高,美国工人工资低C.苏联工人不用担心失业,美国工人大量失业D.苏联工人剥削农民,美国工人被资本家剥削5.斯大林说:苏维埃国家在原则上是不能靠采取劫掠殖民地或战败国人民一类的龌龊办法吸收工业化资金的。

苏联筹措工业化资金的主要途径是( )A.借外债 B.调整农业生产关系 C.降低工人工资 D.吸引外国资本家投资6.1934年,一个叫维尔斯的美国作家第二次来到苏联。

他第一次来苏联的时候,对社会主义持怀疑态度,称列宁是“克里姆林宫的幻想家”。

现在他对斯大林说:“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精神。

”维尔斯的看法发生转变的原因不包括 ( )A.苏联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B.西方世界正经历着严重的经济危机C.从苏联建设中看到了“计划”的力量D.斯大林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转变7.下列不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的是( )A.把大、中、小企业全部收归国有 B.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C.取消一切商品贸易 D.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8.下图为1956~1985年苏联国民收入增长率的变化示意图。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七单元 《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检测试题(解析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七单元 《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检测试题(解析版)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检测题一、选择题1.列宁在《论“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发出号召:“……共产党员和同情分子应当更加鞭策自己,从休息时间内抽出一小时,也就是把自己的工作日延长一小时,将这些时间集中起来,在星期六这天进行一次六小时的体力劳动,以便立即创造出实际的价值。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文中省略号部分的内容应该是( )A.“鉴于国内外形势的严重,为了对阶级敌人取得优势”B.“为了加快社会主义建设,实现苏联工农业的现代化”C.“为了支援国际反法西斯,早日实现世界的和平安定”D.“迫于国内政治经济危机,解决普遍的物资匮乏问题”2.1920年6月,共产党员科尔恰什金给俄共中央的信中写道:只有“政府与农民的关系融洽了,主要在乌克兰进行的内战才能结束”。

这一建议提出的背景是()A.余粮收集制引发严重危机B.新经济政策改善了农民处境C.农业集体化政策遭到质疑D.指令性计划模式的弊端显现3.以下材料反映了不同时期苏俄(联)的经济政策,这些政策中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的是()①玉米是最高产的谷物,应该在我国所有的地区广泛推广②使全体份地变为统一的大块土地,归劳动组合集体使用③在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全权处理④任何人如被发现存有未按规定呈报交售的余粮,即将其粮食无偿收走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4.列宁曾强调“它是在特殊条件下实行的特殊政策,实行的是一些非常措施,但是非常明显,这个政策在军事上战胜了敌人,但在经济战线上没有取得成功。

”为纠正这一问题,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采取的政策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政策 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5.“我们国家(苏联)的经济结构相当沉重,机器制造业和国防综合体占整个生产规模的75%,而日用消费品占25%”。

材料主要反映了苏联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 ) A.以工业化为主导B.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C.农业经济基础薄弱D.以牺牲环境为代价6.对赫鲁晓夫改革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国家不再要求农民交售粮食B.实现了中央与地方之间部分权力的转移C.消除了斯大林模式的失误D.不敢对斯大林进行彻底否定7.1921年,美国人哈默大学毕业后到俄国访问。

第七单元 《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检测题 含答案 ——人教版 高中历史必修2

第七单元 《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检测题 含答案  ——人教版 高中历史必修2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检测题一、单选题1.1956年的苏共二十大①启发中国探索新的社会主义道路①引起波兰爆发波兹南等事件①激发匈牙利人民的民主改革热情①揭开苏联批判斯大林活动序幕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①2.(题文)“在西方,它作为社会革命的最后阶段,长期使人恐惧或被人赞美。

在殖民地或前殖民地,它启示了一个新的开端。

”这里的“开端”指( )A.以社会主义模式向现代化迈进B.通过政府对经济的大规模干预C.以暴力革命方式实现民族独立D.以改良的方式走资本主义道路3.3.苏联音乐家普罗科菲耶夫在论苏联的改革时指出:“我们国家的经济结构相当沉重,机器制造业和国防综合体占整个生产规模的75%,而日用消费品占25%。

”材料中描述的苏联经济发展的特点是A.以工业化为主导B.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C.农业经济基础薄弱D.以牺牲环境为代价4.苏联在实施斯大林经济模式时,实行了居民证制度。

只给城镇居民发放居民证,农民没有居民证。

没有居民证和其他有关证明文件,苏联公民是不能异地流动的。

这一制度实施的主要目的是A.服务于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B.巩固工农联盟的政权C.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计划管理 D.杜绝全国人口的异地流动5.原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回忆说:“(列宁时期)……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商店又开始有商品供应了,物价也随之下降了。

”赫鲁晓夫所说的“政策”系指A.《土地法令》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新经济政策D.统购统销政策6.口号不仅是浓缩的历史,还是影响人们思想观念、引导人们行为取向的有效鼓动方式之一。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下列口号按提出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造反有理②发展是硬道理③向科学进军④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A.①①①① B.①①①① C.①①①① D.①①①①7.对赫鲁晓夫改革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B.从根本上突破了斯大林模式C.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D.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8.苏联虽然号称“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但主要消费品长期供应不足。

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考试测试卷

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考试测试卷

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考试测试卷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1.十月革命后,苏维埃俄国曾尝试“直接过渡到纯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和纯社会主义的分配”。

结果,这一尝试()A.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B.有效巩固了工农联盟C.促进了市场经济的繁荣D.迅速完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化2.苏(俄)联某领导人指出:“一条是资本主义道路,就是用在农业中培植资本主义的方法使农业成为大农业……另一条是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农业中培植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任何第三条道路都是没有而且不可能有的。

”这一论断()A.是对苏联国情的准确概括B.符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要求C.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D.不利于苏联农业经济长期发展3.20世纪30年代以来“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

……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的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

……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下列材料理解最为准确的是,“斯大林模式”下()A.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不利生产发展B.工业化的加速是以牺牲农业为代价的C.单一的公有制体制阻碍了生产发展D.工业化加速的同时忽视了改善民生4.俄国(苏联)1913~1926年工业生产情况表以下有关这一时期工业发展的解读,符合表中信息的是()①体现了政策的连续性和经济稳定增长 ①1926年的工业生产超过1913年的水平①关注到了有关国计民生产业的发展 ①为以后苏联经济结构失衡埋下祸根A. ①①B. ①①C. ①①D. ①①5.下表为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经济增长速度的下降情况一览表。

下列四个选项是有人从表格数据中得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一项是()A.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国民经济逐年下降B.勃列日涅夫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方面,因而取得了巨大成就C.农业和轻工业发展缓慢,最终制约了工业的发展D.与美国军备竞赛,成为经济发展的沉重包袱6.戈尔巴乔夫在其著作《对过去和未来的思考》中说:“赫鲁晓夫留下的主要东西就是使斯大林主义失掉了声誉……这是改革得以开始的前提和条件之一。

人教版必修二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测试(含答案)

人教版必修二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测试(含答案)

人教版必修二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选择题1.下表为1976~1990年苏联经济增长率(%)简表。

其中,1990年经济发展出现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灾害造成的破坏B.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不见成效C.苏联解体导致的社会混乱D.赫鲁晓夫改革导致的混乱2.“农民被准许在市场上公开出售他们的农产品。

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

不过,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控制了他所称的‘制高点’(银行业、对外贸易、重工业和运输业)。

”列宁的这一政策()A.在战争状态下推行B.全面恢复了资本主义C.在苏联被长期贯彻D.利用了商品市场手段3.在苏联,1928年1公担裸麦可分别交换35米印花布、75公斤砂糖,到1952年只能分别交换1.5米印花布、0.9公斤砂糖;1953年,谷物的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10%,牛肉价格为成本的5%,猪肉价格为成本的6%。

这段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苏联()A.农副产品质量差、价格低B.农产品过剩造成价格下滑C.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够完善D.工业化牺牲了农民利益4.列宁曾这样说道,“如果我们建立了充分经济核算的托拉斯和企业,但又不会用精打细算的商人的方法充分地保证我们的利益,那我们还是地地道道的大傻瓜”,列宁的意图是()①要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②要借用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③共产党人也要学会经商④要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①④5.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这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保障了农民的利益B.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C.实行了军事化措施D.取消了自由贸易制度6.下列对扭转苏维埃战争局势具有关键作用的政策是()A.将大型工业收归国有B.实行余粮收集制C.实行义务劳动制D.实行粮食税制7.1929年,苏联用短短10个月的时间建成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参加建设的有苏联人、美国人和德国人,先后在这里工作的美国工程师有730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这里“特定历史条件”是指( )。

①俄国是经济发展程度较低的国家,经过一战,物质极为匮乏②当时布尔什维克的主要任务是赢得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苏维埃政权③苏俄人民拥护布尔什维克政党的领导,迫切希望在它的领导下打败国内外的反动敌人④十月革命后苏俄具备了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2.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设想是:“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和货币。

”苏俄实施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马克思的设想最大的不同是( )。

A.实施的条件 B.所有制结构 C.经济管理模式 D.产品分配方案3.列宁指出:“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的党纲里却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基本任务。

……由于我们企图直接过渡过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在经济上遭受了严重的失败。

”下列对本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材料中提到的政策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列宁彻底否定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作用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妨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可能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4.“对发展经济来说,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

”这是因为( )。

A.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 B.严重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C.过分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D.严峻的国内外环境的制约5.列宁认为:“不摧毁旧的社会经济结构──商业、小经济、小企业、资本主义,而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苏俄实行了(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6.赫鲁晓夫回忆说:“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开始平息下去了。

”可见这一政策从根本上( )。

A.调整了经济结构 B.稳定了社会秩序 C.符合了经济规律 D.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7.列宁说:“新经济政策是一种用‘改良主义的办法’来解决苏维埃国家过渡时期经济发展战略任务的长期性政策。

”这里所说的“改良主义”是指( )。

A.实施固定粮食税 B.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 C.允许资本家经营 D.扩大社会主义经济成分8.下列各项属于新经济政策规定的是( )。

①凡是16~50岁有劳动能力者,必须参加劳动②允许私人资本等多种经济形式存在③农民交纳粮食税后剩余的粮食可以自由支配④主要消费品实行配给制⑤允许国内外资本家投资开发矿产、油田、森林等 A.②③⑤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①②③9.在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中,最能体现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是( )。

A.农业领域 B.流通领域 C.工业领域 D.分配领域10.列宁对党内的同志说:“我们在夺取政权后就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成方法。

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些问题。

我们必须根据实验作出判断。

”列宁进行的比较成功的“实验”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 B.新经济政策实施 C.实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D.建立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11.斯大林在1929年12月的一次讲话中说:“我们所以采取新经济政策,就是因为它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当它不再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时候,我们就把它抛开。

”斯大林“抛开”新经济政策的做法是( )。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 B.实施农业集体化的方针 C.颁布1936年宪法 D.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总方针 12.苏维埃俄国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最早出现在( )。

A.俄国十月革命中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时 C.新经济政策实施时 D.斯大林统治时期13.“斯大林模式”的合理性是( )。

A.国家可以集中力量解决建设中的重大问题 B.经济建设必须集中全国的力量C.保证社会经济的发展不会出现经济危机 D.高度集中符合社会主义原则14.斯大林时期,苏联经济体制的弊端本质上是( )。

A.经济权力高度集中 B.用行政命令来管理经济 C.限制商品货币关系 D.否定价值规律与市场机制16.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1991年12月25日辞职时发表的电视演说里谈到:“……所有局部的改革(已为数不少)均先后以失败而告终。

”这些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 )。

A.没有从根本上触及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B.与美国争霸拖垮了苏联经济C.历次改革在政策上缺乏延续性 D.历任国家领导人专断独行,政治生活僵化17.下列对于勃列日涅夫新经济体制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没有突破旧的经济体制②注意运用价值规律,扩大了企业的自主权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④根除了苏联经济体制积存的弊病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18.因为与美国进行争霸活动而严重影响经济持续发展的是( )。

A.斯大林的工业化改革 B.赫鲁晓夫改革 C.勃列日涅夫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19.戈尔巴乔夫改革给我们的最大的经验教训是( )。

A.改革应从本国国情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 B.要时刻警惕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C.改革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改革步伐要稳定,不能急于求成20.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与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的最大不同是( )。

A.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B.经济体制改革力度比较大 C.注重经济改革 D.对原有的经济体制进行了彻底改革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0分)2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根据列宁的提议通过了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决议。

……当这消息被共产国际的各国代表得知时,有些外国革命者痛惜地哭叹道:“晓得今天是这样,我们错不该参加十月革命了。

”还有人吼道:“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西方人士却说:“俄国的这一招,是痛击我们的!”──石惠莲《对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几点认识》材料二美国的经济政策实际上一直在古典经济学的“自由放任”和凯恩斯主义的“政府干预”之间徘徊,克林顿执政后,选择了以“行动主义”为原则,综合包括凯恩斯主义在内各经济学派之长的“克林顿经济学”,从而促生了“新经济”的到来。

……美国是靠变革而繁荣的……但是这个国家在太长的时间中用太多的方法放任自流……──陈宝森《评克林顿政府国内外经济政策》材料三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在2008年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银行破产,贝尔斯登、“两房”、雷曼兄弟、AIG这些曾经风光无限的华尔街巨人接二连三倒下。

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将此次金融危机看作是1929~1933年“大萧条”以来华尔街遭遇的最严重危机,百年一遇。

这场金融危机,暴露出现行的世界金融体系出现了许多问题。

请回答:(1)阅读材料一,指出新经济政策让“有些外国革命者痛惜地哭叹道:‘晓得今天是这样,我们错不该参加十月革命了。

’”的主要原因。

(4分)(2)简要说明克林顿执政时期(1993~2001年)美国是如何“靠变革而繁荣的”?(8分)(3)20世纪的“大萧条”重创的主要是资本主义世界,而当前的金融危机“使世界上任何一国都不能独善其身”,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或经验,谈谈应该如何应对当前的金融危机?(8分)一、选择题:1—5:C A B B B 6—10: C B A C B 11—15:B B A D D 16—20:A D C A 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0分)2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根据列宁的提议通过了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决议。

……当这消息被共产国际的各国代表得知时,有些外国革命者痛惜地哭叹道:“晓得今天是这样,我们错不该参加十月革命了。

”还有人吼道:“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西方人士却说:“俄国的这一招,是痛击我们的!”──石惠莲《对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几点认识》材料二美国的经济政策实际上一直在古典经济学的“自由放任”和凯恩斯主义的“政府干预”之间徘徊,克林顿执政后,选择了以“行动主义”为原则,综合包括凯恩斯主义在内各经济学派之长的“克林顿经济学”,从而促生了“新经济”的到来。

……美国是靠变革而繁荣的……但是这个国家在太长的时间中用太多的方法放任自流……──陈宝森《评克林顿政府国内外经济政策》材料三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在2008年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银行破产,贝尔斯登、“两房”、雷曼兄弟、AIG这些曾经风光无限的华尔街巨人接二连三倒下。

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将此次金融危机看作是1929~1933年“大萧条”以来华尔街遭遇的最严重危机,百年一遇。

这场金融危机,暴露出现行的世界金融体系出现了许多问题。

请回答:(1)阅读材料一,指出新经济政策让“有些外国革命者痛惜地哭叹道:‘晓得今天是这样,我们错不该参加十月革命了。

’”的主要原因。

(4分)新经济政策采用了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做法。

(2)简要说明克林顿执政时期(1993~2001年)美国是如何“靠变革而繁荣的”?(8分)变革:倡导自由放任与国家干预之间的第三条道路,对美国经济实行改革。

繁荣:美国经济长时间持续发展;“知识经济”出现并迅速发展。

(3)20世纪的“大萧条”重创的主要是资本主义世界,而当前的金融危机“使世界上任何一国都不能独善其身”,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或经验,谈谈应该如何应对当前的金融危机?(8分)原因: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

应对措施:无论从个人、政府、国际社会等任何一个方面论述,言之成理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