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疑难问题解答

合集下载

三年级数学解决问解答应用练习大全练习(精编版)带答案解析

三年级数学解决问解答应用练习大全练习(精编版)带答案解析

三年级数学解决问解答应用练习大全练习(精编版)带答案解析一、三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解答题1.体重大比拼:(1)4只小狗=8只小猫,那么5只小狗等于多少只小猫的体重?(2)2只小狗=4只小猫,1只小猫=2只鸭子,那么12只小狗等于多少只鸭子的体重?(3)3只小狗=4只小兔,5只小兔=7只小鸡,那么12只小狗加4只小兔等于多少只小鸡的体重?解析:(1)10只;(2)48只;(3)28只【分析】第(1)、(2)问中利用等量代换中的倍数关系,找清楚1只小狗等于几只小猫。

第(3)问中可将12只小狗加4只小兔变为全是小兔,由此推算解答。

【详解】(1)4只狗=8只猫,则1只狗=2只猫,所以5只狗=10只猫;(2)2只狗=4只猫,则12只狗=24只猫,因为1只猫=2只鸭,则24只猫=48只鸭,所以12只狗=48只鸭;(3)3只狗=4只兔,则12只狗=16只兔,那么12只小狗加4只小兔=20只兔,5只兔=7只鸡,所以20只兔=28只鸡。

【点睛】巧用等量代换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二年三班有学生42人,其中女生的人数是男生的4倍多2人,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人?解析:男生8人,女生34人【详解】男生:(42-2)÷(4+1)=8(人)女生:42-8=34(人)3.图书馆、体育馆和小华家在中山大道的一旁。

小华家距图书馆450米,小华家距体育馆900米。

图书馆和体育馆相距多少米?解析:1350米或450米【详解】如果图书馆,体育馆在小华家两侧:450+900=1350(米)如果图书馆,体育馆在小华家同一侧:900-450=450(米)4.小兰家、小飞家和学校都在雄楚大道上,小兰家距离学校680米,小飞家距离学校220米.小兰家距离小飞家多少米?解析:460米或900米【解析】【详解】(1)680﹣220=460(米)(2)680+220=900(米)答:小兰家距离小飞家460米或900米.5.三(2)班有20人去秋游,如果每辆车都坐满,可以怎样租车?出租车限乘4人面包车限乘6人解析:方案一:租5辆出租车;方案二:租2辆出租车和2辆面包车;【分析】本题用列表法找出方案即可。

第1-4单元解决问题易错专项攻略-数学三年级上册苏教版

第1-4单元解决问题易错专项攻略-数学三年级上册苏教版

第1-4单元解决问题易错专项攻略-数学三年级上册苏教版1.学校体育器材室有篮球28个,足球的个数是篮球的4倍。

(1)下面图中表示出了篮球的个数,请根据倍数关系画出表示足球个数的线段示意图。

足球:(2)根据上面信息,提出一个用两步或两步以上计算解决的问题,并解答。

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答:2.妈妈打算在网上购买一套《中国百科大全》(共8本)送给小丽,两个店铺价格信息如表。

你认为小丽的妈妈应该怎样选择呢?列式计算说明理由。

3.小刚看一本书,前5天平均每天看23页,还剩下438页没看,这本书共有多少页?4.水果店运来400千克梨,运来的苹果质量比梨的3倍还多50千克。

水果店一共运来了多少千克苹果?5.红星小学的同学们进行视力检查,上午检查了4批同学,每批128人,下午又检查了234人,这一天一共有多少人进行了视力检查?6.三年级一共有多少人?7.学校绘画班有小朋友204人,书法班的人数比绘画班的3倍少12人,书法班和绘画班共多少人?8.水果店里运来367千克苹果,运来香蕉的重量是苹果的3倍,橘子的重量比香蕉还多52千克,水果店运来橘子多少千克?9.妈妈买了1只鸡,1只鸭和1只鹅,共重9千克,已知1只鸡和1只鸭共重5千克,1只鹅和1只鸭共重7千克,鸡、鸭、鹅各重多少千克?10.一桶油连油带桶共重200千克,倒出一半油以后,连桶重110千克,原来油重多少千克?11.爸爸买了3千克西瓜和4000克苹果,一共买了多少克水果?12.一群猴子一共采了64千克桃子,装在3个篮子和1个筐里,1个筐里装了25千克,平均每个篮子里装多少千克桃子?13.一盒饼干连盒重1100克,标签上印着净含量1千克,这个饼干盒重多少克?14.如图,一张边长为12cm的正方形纸。

(1)将这张正方形纸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小长方形,在图中画一画。

(2)这两个小长方形的周长总和比原来正方形的周长增加了()cm。

小学三年级语文疑难题整理与解答

小学三年级语文疑难题整理与解答

小学三年级语文疑难题整理与解答近年来,小学三年级语文的教育备受关注,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学生和家长们普遍遇到的疑难问题。

为了帮助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将对小学三年级语文中的一些常见难题进行整理,并提供解答,希望能对学生和家长们有所帮助。

一、词语辨析问题1.「刷」和「洗」的用法区别「刷」一词通常用于描述以力量使物体表面摩擦来除去或清洗干净的动作,如刷牙、刷地板等。

而「洗」一词则强调使用水或其他液体来进行清洗,如洗脸、洗衣服等。

因此,当你想表达用水清洗时,应该使用「洗」而不是「刷」。

2.「好」和「好吃」的区别「好」一词可用于形容事物的优点、品质或状态,如好书、好人等。

而「好吃」则是指食物的味道好,具有美味可口的意思。

因此,当你想表达食物味道好时,应该使用「好吃」,而不是只用「好」。

二、阅读理解问题1. 如何理解并正确回答阅读理解题目?在阅读理解题目中,首先要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大意和细节。

在回答问题时,可以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和问题的要求,在文章中找到相关信息,并进行分析和推理。

需要注意的是,回答问题时要注重准确,尽量避免主观臆断,应基于文章内容提供具体的答案。

三、字词造句问题1. 如何运用课文中的字词造句?在字词造句的过程中,可以参考课文中的语境,根据字词的意义和用法来构建句子。

在造句时要注意语法和语序的正确性,同时可以适当使用一些连接词和副词来增强句子的连贯性和表达能力。

另外,可以尝试将字词运用到实际生活场景中,帮助理解和记忆。

四、写作技巧问题1. 如何提高写作水平?提高写作水平需要积累大量的词汇和语法知识,可以通过多读书、多写字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

此外,还可以参加写作培训班或者请教老师,采用不同的写作技巧和方法进行训练。

重要的是要多加练习,并不断总结反思,不断改进自己的写作。

五、古诗词学习问题1. 如何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古诗词?学习古诗词需要读者对古代文化和历史有一定了解,可以通过阅读注释或请教老师来解释诗句的意思。

三年级数学上册问题收集

三年级数学上册问题收集

三年级数学上册疑难问题收集1、“时”和“小时“需要严格区分吗?“分”和“分钟”、“秒”和“秒钟”需要严格区分吗?解决的策略:“时”和“小时”需要严格区分,“时”指的是一个时间点,表示发生在什么时间;“小时”指的是一个时间段,表示经过了多少时间。

而教学中“分”和“分钟”、“秒”和“秒钟”则无需严格区分。

2、在教学用估算解决问题时,采取什么估算方法是学生的困惑,可能会习惯性的用四舍五入法估算而脱离实际。

比如说购物需准备多少钱,再比如说座位够不够坐。

解决的策略:有关购物和乘车的估算问题时,为了保证所准备的钱够用,应该估大不估小。

3、学生在做“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知道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容易混淆,不知是该用乘法还是用除法。

解决的策略:让学生用“一倍数”、“几倍数”和“倍数”这一组数量关系来区分,当求的是“几倍数”时用乘法计算,其余则用除法计算。

4、关于三年级上册时间的计算中,像“7时45出发,8时20到达,共用多长时间?一场电影10:20开始,放映45分钟结束,结束时几点了?应该怎样列式?解决策略:列式时要带上时间单位进行,如:8时20分-7时45分=35分钟,10时20分+45分钟=11时5分。

5、用16张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和正方形,怎样拼才能使拼成的图形周长最短?为什么拼成正方形周长最短?解决策略:让学生动手拼一拼,引导他们发现,当拼成正方形或者是接近正方形的长方形时,隐藏的边越多,周长就越短。

6、有28个同学去乘船,小船限乘4人,大船限乘6人。

(1)如果每条船都坐满,可以怎样租船?(2)如果租一条大船10元,小船8元,哪个租船方案最省钱?跟学生应该怎样省钱?解决策略:用列表法逐一罗列出,从全部租大船开始,然后逐一减少一条大船,最后到全部租小船,根据表格所列选择哪种方案可以每条船都坐满和哪种方案最省钱。

人教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专项复习:解决问题应用题带答案解析

人教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专项复习:解决问题应用题带答案解析

人教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专项复习:解决问题应用题带答案解析一、三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解答题1.用下面两种卡车运14吨的水果,如果每次每辆车都装满,可以怎样安排恰好能运完?请写出所有的方法。

大车:载质量4吨小车:载质量2吨解析:大车运3次小车运1次或大车运2次小车运3次或大车运1次小车运5次或小车运7次【分析】两辆车的载质量分别为4吨和2吨,可以只安排一辆车,也可以两辆车同时安排,但要每次都装满。

用列表的方法把不同的运送方案一一列举出来,再选择最优方案。

【详解】派车方案大车小车运送产品吨数①4次0次16吨②3次1次14吨③2次3次14吨④1次5次14吨⑤0次7次14吨次都能恰好运完这些水果。

【点睛】根据已知条件和数量关系将所有可能的方案一一列举出来,然后再从各种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

2.奶奶和小红爬楼梯比赛,小红的速度是奶奶的2倍,当奶奶从一楼爬到六楼时,小红爬到几楼?解析:11楼【详解】6-1=5(层) 2×5+1=11(楼)3.小红、小敏和邮局在人民路一旁,小红家离邮局360米,小敏家离邮局250米。

小红离小敏家有多远?解析:110米或610米【详解】当小红、小敏家位于邮局同一侧:360-250=110(米)当红、小敏家位于邮局两侧:360+250=610(米)答:小红离小敏家位于邮局同一侧时有110米,位于两侧时610米。

4.游乐场上午有游客643人,中午有384人离去。

下午又来了524人,这时游乐场内有多少游客?全天游乐场内来了多少游客?解析:783人;1167人【详解】643-384+524=783(人)643+524=1167(人)答:这时游乐场内有游客783人,全天游乐场内来了游客1167人。

5.小明家、小红家和学校在同一条笔直公路上。

小明家到学校是2500米,小红家到学校是500米。

小明家和小红家之间的路程可能是多少千米?解析:3千米或2千米【分析】分两种情况:(1)小红家和小明家在学校的两侧:用小明家到学校的距离加上小红家到学校的距离,就是小明家到小红家的距离;(2)小红家和小明家在学校的同一侧:,用小明家到学校的距离减去小红家到学校的距离,就是小明家到小红家的距离,据此解答。

三年级上册疑难问题解答

三年级上册疑难问题解答

三年级上册疑难问题解答一、对于千米和吨这样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怎样协助学生建立相对应的长度观点和质量观点?解答:对于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质量单位、时间单位的教学,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和相关的计算以外,更重要的是建立起相对应的长度、面积和体积的表象以及质量观点、时间观点。

对于一些比较小的长度单位(如毫米、厘米、分米和米)和质量单位(如克和千克),我们经常借助学生身边的物品协助他们建立相对应的长度观点和质量观点。

例如,一个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一枝铅笔的长度大约是18厘米,一袋盐大约重500克,一分钟大约能跳绳80下,大拇指的指甲盖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等等。

但是,对于一些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如本册教材中的千米和吨,虽然学生在生活中能经常见到这样的单位,但无法直接通过用手比一比、用尺量一量、掂一掂等方式来建立相对应的表象。

所以,要建立这样的长度观点和质量观点,需要使用间接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想像来加以培养。

具体来说,能够有以下两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是让学生通过对千米和吨的间接感受来建立相对应的观点。

例如,让学生实际步行1千米,数一数走了多少步,看看用了多少时间,体会一下走1000米的疲劳水准。

也能够先走100米,再去想像假如走10个100米,会是怎样的一种感觉。

教学吨的时候,能够让几个学生尝试着抬一袋50千克的大米,再想像假如有20袋这样的大米会有多重,也能够让学生通过观察1吨大米、1吨棉花大约占多大的体积来建立吨的质量观点。

第二种方式是借助生活中的实际素材协助学生建立相关观点。

例如,告诉学生从学校到附近某一地点的距离是多少千米,从A城市到B城市大约是多少千米,告诉学生一辆卡车的载重量大约是多少吨,告诉学生像鲸鱼、大象这些大型动物的体重大约是多少吨。

需要说明的是,长度观点、质量观点的建立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任务,也不必仅仅局限于数学课堂,更需要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观察、体验、感受,逐步地培养。

人教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解答应用题练习试题(经典版)带答案解析

人教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解答应用题练习试题(经典版)带答案解析

人教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解答应用题练习试题(经典版)带答案解析一、三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解答题1.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去海里比赛捕鱼,沙僧捕的数量比猪八戒的2倍多3条,猪八戒捕的是孙悟空的2倍,且三人一共捕了59条。

请问:猪八戒捕了多少条鱼?解析:16条【分析】首先根据倍数关系画出线段图:由图可知,59-3条鱼就是孙悟空捕鱼条数的1+2+4倍,用除法求出孙悟空的捕鱼条数,再乘2就是猪八戒捕鱼条数,据此解答。

【详解】(59-3)÷(1+2+4)=56÷7=8(条)2×8=16(条)答:猪八戒捕了16条鱼。

【点睛】此题的数量关系较为复杂,通过画图可以帮助理解题意梳理其中的关系。

2.二年三班有学生42人,其中女生的人数是男生的4倍多2人,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人?解析:男生8人,女生34人【详解】男生:(42-2)÷(4+1)=8(人)女生:42-8=34(人)3.小红家离学校有254米,她从家出发上学,走到168米时发现数学书忘了拿,又回家拿数学书,小红从家到学校一共走了多少米?解析:590米【详解】走了168米的路程时,发现数学书忘在家了,于是他又回家拿书,拿到书后再去学校,则一去一回又多走了两个168米,全程为254米,则这次小明上学一共走了254+168+168,据此计算即可解答。

254+168+168=422+168=590(米)答:小红从家到学校一共走了590米。

【点睛】本题关键是对“走到168米”的理解,因还要返回,所以就多走了两个168米。

4.下面的货物要用卡车从北京运到天津。

(1)这辆卡车能一次运走这些货物吗?(2)运输这些货物一共需要付运费多少钱?解析:(1)能(2)910元【详解】(1)456+347+528+431+238=2000(千克)3吨=3000千克 2000<3000答:这辆卡车能一次运走这些货物。

(2)2000千克=2吨 455+455=910(元)答:运输这些货物一共需要付运费910元。

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课本问题解答

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课本问题解答

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课本问题解答1、将漏斗插入小口瓶,用橡皮泥封住瓶口,然后快速向漏斗里倒水,水会漏下去吗?为什么?答:水不会漏下去,因为瓶子里装满了空气,空气占据了空间。

2、将一团纸紧塞在杯底,再把杯子竖直倒扣在水中,纸团会不会湿?答:把一团纸紧塞在杯底,将杯子倒立竖直压入水中,然后取出杯子,看到杯子里的纸团仍是干的。

这是因为空气占据了杯子内的空间。

3、将气球放入瓶中,并用气球嘴套住瓶口,用力吹气球。

气球吹得大吗?答:瓶里的气球吹不大,说明瓶里的空气被空气占据着。

松开套在瓶口的气球或将瓶打开小孔,瓶里的空气被气球从缝隙间或小孔中挤出来,腾出了瓶里的空间,气球就能吹大了。

4、压缩空气在生活中有哪些用途?答: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利用压缩空气可以做很多事情。

装在轮胎里使自行车,汽车跑得又快又稳,装在球里面,球就会跳得很高,充气城堡里有压缩空气,弹性好质量轻。

除此之外,玩具水枪、气锤、气垫船、橡皮艇、射钉枪、喷水壶等都是利用压缩空气来工作的。

5、为什么暖气片都安装在房间的低处?为什么冷藏柜可以不加盖子?答:因为空气受热会上升,房间里别处的冷空气会过来补充,补充的热空气又会受热上升,往复循环,整个房间里的空气都会变暖,所以暖气片要安装在房间的低处。

因为冷藏柜周围温度低,冷空气重,不会上升,而热空气不会下沉,所以冷藏柜可以不加盖子。

6、大自然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答:阳光使地表温度升高,温暖的地面加热它上方的空气。

热空气从地面上升,升到高处又开始冷却、下降。

冷空气补充到热空气上升后留下的空间,然后受热后又上升…空气这样循环反复流动就形成了风。

7、还可以用哪些方法制造风?答:还可以用电风扇、吹空调、吹风机、扇扇子、挤袋子、吹风车、嘴吹气等方法制造风。

8、纸蛇为什么会转动?“热气球”为什么会上升?答:点燃的蜡烛会使周围的空气受热,当手位于烛火上方时,空气是热的,感觉到有股热气往上冲,把手放在烛火下方,感觉到空气是冷的,由此说明热空气会向上运动。

教科版(2023秋)小学科学 三年级上册 教材问题解答

教科版(2023秋)小学科学 三年级上册 教材问题解答

教科版(2023秋)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材问题解答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材问题解答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问题解答1.冰在融化过程中形态发生了什么变化答:冰在融化过程中体积不断变小,小水滴不停地从冰的表面滴落,这时温度始终保持在0℃,直到冰完全融化成水。

2. 水、水蒸气、冰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它们是同一种物质吗答:不同点:水、水蒸气、冰的状态不同,水是液态的,水蒸气是气态的,冰是固态的。

相同点:组成它们的微粒没有发生变化,它们是同一种物质。

5 水能溶解多少物质1.50毫升水中溶解了多少份食盐多少份小苏打答:按照教材中的实验方法,分别取20克食盐和小苏打,各自平均分成8份,50毫升水中大约分别溶解7份食盐和2份小苏打。

2.食盐和小苏打的溶解能力相同吗答:食盐溶解的份数要大于小苏打溶解的份数,说明食盐和小苏打的溶解能力不同。

3. 为什么我们在做上面实验的时候,要一份一份地加入答:一份一份地加入,是为了能够在实验中清楚明白地展现出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而且在实验过程中,要等前一份完全溶解之后才能加入后一份。

6 加快溶解1. 影响食盐溶解快慢的因素有哪些你是怎么知道的答:热水中和经过搅拌的水中的食盐先溶解完,从而发现水的温度和是否搅拌这两个因素影响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2. 如果要让食盐更快地溶解在水中,还可以怎样做答:一边加热,一边搅拌;加快搅拌的速度;将食盐分散放入水中。

7 混合与分离1. 我们是怎样将沙和食盐分离的水在分离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答:我们利用一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这一特性,把沙和食盐的混合物放在水中后,能溶解在水中的食盐颗粒会变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中,不能溶解在水中的沙会沉淀在烧杯底部,从而将沙和食盐分离。

水在分离过程中,起到介质的作用。

2. 食盐和水是怎样分离的分离后水到哪里去了答:我们用蒸发实验,加热盐水后,水会蒸发到空气中,蒸发皿中剩余的是食盐。

水蒸发后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了。

人教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解答应用题专项专题训练带答案解析

人教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解答应用题专项专题训练带答案解析

人教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解答应用题专项专题训练带答案解析一、三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解答题1.昆虫馆有蜻蜓和蝉这2种昆虫。

蜻蜓有6条腿和2对翅膀,蝉有6条腿和1对翅膀。

已知蜻蜓的腿的个数比禅的腿的个数少48个。

蜻蜓的翅膀的对数与翅膀的对数一样多。

求蜻蜓和蝉这2种昆虫各有多少只?解析:蜻蜓8只,蝉16只【分析】由于蜻蜓和蝉的腿的数量相同,都是6条,蜻蜓的腿比禅的腿的个数少 48 条,那么蜻蜓比禅少8只,又蜻蜓的翅膀的对数与翅膀的对数一样多,说明蝉的数量是蜻蜓的2倍。

【详解】4868÷=()÷-821=÷81=(只)8+=(只)8816答:蜻蜓8只,蝉16只。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差倍问题,关键是根据蜻蜓和蝉的腿和翅膀的关系找到二者的差和倍数关系。

2.同学们布置庆六一文艺演出会场,需要搬8张桌子和16把椅子,若搬法如下图.那么一次搬完需要多少名同学?解析:24人【详解】搬椅子:16÷2=8(人)搬桌子:2×8=16(人)16+8=24(人)3.马小虎计算40加一个数时,不小心把这个数末尾的“0”丢了,算出的得数是43,正确的得数应该是多少?解析:43-40=3 40+30=70【解析】【详解】略4.有22名同学在公园游玩,游园面包车每辆限坐6人,游园小轿车每辆限坐4人。

怎样租车没有空座位?如果租一辆游园面包车6元,租一辆游园小轿车5元,哪个租车方案最省钱?解析:(1)租3辆面包车和1辆小轿车或者1辆面包车和4辆小轿车;(2)租3辆面包车和1辆小轿车。

23元【分析】(1)面包车和小轿车的载客人数分别为6人和4人,可以只安排一种车,也可以两种车同时安排,但要每次都坐满。

用列表的方法把不同的运送方案一一列举出来,再选择最优方案。

(2)根据总价=单价×数量,分别求出各方案花费的钱数,再进行比较解答。

【详解】(1)(2)租3辆面包车和1辆小轿车:3×6+1×5=18+5=23(元)租1辆面包车和4辆小轿车:1×6+4×5=6+20=26(元)23<26答:租3辆面包车和1辆小轿车时总费用最少,为23元。

三年级上册数学专题复习 应用题解答问题100

三年级上册数学专题复习 应用题解答问题100

三年级上册数学专题复习应用题解答问题100一、三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解答题1.笑笑的爸爸是出租车司机,最近几天晚上回家时的里程表读数如下。

(单位:千米)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530649649773890(1)星期二与星期三里程表的读数相同,说明了什么?(2)星期四,笑笑的爸爸开车行驶了多少千米?(3)最近几天,笑笑的爸爸星期几开车行驶的里程最多?2.商场里的数学。

(1)书包的价格是墨水的几倍?(2)爸爸买了两件商品,付给收银员550元,找回来14元。

爸爸买了哪两件商品?3.丽丽家和明明家与学校在同一条街上,丽丽家距学校520米,明明家距学校390米,丽丽家距明明家有多远?A+=中字母A、B所代表的数字。

4.求算式6B3210185.小茜在做一道减法题时,错把被减数十位上的2看作7,减数个位上的5看作8,结果得到的是592.你知道正确的差是多少?6.小马虎在做一道减法题时,把被减数百位上的8错写成6,把减数十位上的6错写成9,这样求得的差是290.那么正确的差是多少呢?7.小明家、小红家和书店都在振兴路上,小明家离书店420米,小红家离书店170米。

小明家可能距小红家多少米?8.图书馆、体育馆和小华家在中山大道的一旁。

小华家距图书馆450米,小华家距体育馆900米。

图书馆和体育馆相距多少米?9.小兰家、小飞家和学校都在雄楚大道上,小兰家距离学校680米,小飞家距离学校220米.小兰家距离小飞家多少米?10.小文在计算两个数相加时,把一个加数个位上的1错误地当作7,把另一个加数十位上的8错误地当作3,所得的和是1995,原来两数相加的正确答案是多少?11.李芳家、学校和刘文家在人民路的一旁,李芳家离学校245米,刘文家离学校788米。

李芳家距刘文家多远?12.小明家、小刚家和学校都在笔直的北川路上,小明家距学校625米,小刚家距学校278米,小明家距小刚家多少米?13.小红家离学校有254米,她从家出发上学,走到168米时发现数学书忘了拿,又回家拿数学书,小红从家到学校一共走了多少米?14.爸爸买了两块同样的比萨饼,把其中的一块平均分成6小块,爸爸吃了1小块,妈妈也吃了1小块,把另一块平均分成3小块,小明吃了其中的1小块。

三年级上册14道关于乘除法的解决问题

三年级上册14道关于乘除法的解决问题

三年级上册14道关于乘除法的解决问题
一、购物问题
1. 小明去文具店买了5支铅笔,每支铅笔0.5元,他一共花了多少钱?
2. 小华去超市买了3个苹果,每个苹果2元,他需要支付多少钱?
二、水果分发
1. 老师有15个橙子,要分给5个学生,每个学生可以分到多少个橙子?
2. 小红有10个糖果,要分给她的4个朋友,每个人能得到多少颗糖果?
三、班级人数
1. 三(1)班有30名学生,每排可以坐6人,需要多少排座位?
2. 四(2)班有24名男生和16名女生,如果每组有8人,可以分成几组?
四、制作卡片
1. 小丽要制作40张贺卡,每张贺卡需要4张纸,她需要准备多少张纸?
2. 小明和小华一起做卡片,小明做了8张,小华做了12张,他们一共用了多少张纸?
五、长度单位
1. 一棵树的高度是10米,一只小鸟从树顶飞到地面,它飞了多少米?
2. 小华的身高是1米30厘米,转换成米是多少米?
六、速度与时间
1. 一辆汽车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行驶,它5小时可以行驶多少公里?
2. 小强步行的速度是每分钟走60米,他走5分钟能走多远?
七、距离计算
1. 一列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驶80公里,3小时后离乙地还有多少公
里?
2. 一辆汽车从城市A到城市B需要行驶300公里,它已经行驶了150公里,还需要行驶多少公里才能到达目的地?
八、物品价格
1. 一件衣服原价是50元,现在打8折出售,打折后这件衣服多少钱?
2. 一本书的标价是25元,小华用优惠券购买,可以打9折,他实际需要支付多少钱?。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难题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难题

第一单元1. 乘加减两步计算难1.不用秤,只用两个容量分别为5千克与7千克的水桶量出1千克水,用综合算式表示.【答案】5×3﹣7×2【分析】说明:为方便描述,将7千克水桶称为大水桶,5千克水桶成为小水桶;(1)将小水桶装满水,全部倒入大水桶中,此时大水桶中有水5千克;(2)将小水桶再次装满水,继续倒入大水桶中,直到大桶水满为止,此时小水桶中有剩余水3千克;(3)将大水桶清空,然后将小水桶中3的千克水全部倒入大桶中;(4)重新将小桶装满水,然后倒入大桶中,直至大桶水满为止,此时小水桶中有剩余水1千克.即量出了一千克的水.【解答】解:列式为:5×3﹣7×2,=15﹣14,=1(千克).故答案为:5×3﹣7×2.第二单元从不同位置观看物体的形状难一、选择题1.如果用表示1个立方体,用表示两个立方体叠加,用表示三个立方体叠加,那么图中由七个立方体叠成的几何体,从前面观察,可画出的平面图形是()A.B.C.D.【答案】B【分析】根据题意和图可知,左边和右边各为一个正方体,当中为三个正方体,上面为两个正方体,然后根据题中定义好的表示方法组合在一起即可.【解答】解:由题意和图可知,左边和右边各为一个正方体,用表示,当中为三个正方体,用表示,上面为两个正方体,用表示,所以答案B是符合题意的,故选:B.【点评】此题关键是注意用什么样的小正方形,代表几个小正方体.2.认真观察如图,数一数.(如果有困难可以动手摆一摆再计数)上面的几何体是由()个小正方体搭成的.A.5B.6C.7【答案】C【分析】观察图形可知,这个图形一共有3层:下面2层都是3个小正方体,上层1个小正方体,据此加起来即可解答问题.【解答】解:3+3+1=7(个)答:上面的几何体是由7个小正方体搭成的.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体,锻炼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4.有一个用正方体木块搭成的立体图形.从前面看是:从左面看是:要搭成这样的立体图形,至少要用()正方体木块.A.5块B.6块C.7块【答案】C【分析】主视图、左视图是分别从物体正面、左面看,所得到的图形.【解答】解:由正视图和左视图知,此图有两层,上层有1块长方体,下层至少有6块,因此此几何体至少要用7个正方体木块.故选:C.【点评】考查学生对三视图掌握程度和灵活运用能力,同时也体现了对空间想象能力方面的考查.5.从侧面看到的形状是的图形是()A.B.C.D.【答案】D【分析】从侧面看到的形状是,由此可知,这个图形只有一层,且是前后两排,据此选择即可.【解答】解:由分析可知,从侧面看到的形状是的图形只有一层,在四个选项中只有选项D中的符合;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体,锻炼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7.一堆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拼搭图形,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分别如图:那么至少有()块同样的正方体.A.5B.6C.7D.8【答案】A【分析】从前面看,是4个小正方体,一共有2列2层;从上面看,2行,前面一行有1列靠左边;后面一行是2列;从右面看,有2行,前面一行是1个正方体,右边一列是2个正方体;所以前面一行只有1个正方体靠左边;后面一行是2列,2层;则下层有2个小正方体,上层也有2个小正方体;由此即可解答问题.【解答】解:根据题干分析可得:1+2+2=5(个),答:这个立体图形至少有5个小正方体组成.故选:A.【点评】本题是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体,意在训练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8.5个同样的正方体组合成一个图形,无论从哪个位置观察都至少能看到()个正方形.A.1B.2C.3【答案】A【分析】根据观察的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最少能看到物体的一个面,据此即可选择.【解答】解:观察一个由5个同样的正方体组合成一个图形(静止的),无论从哪个位置观察至少能看到它的1个面.如果把5个小正方体一字排列为一排,则从侧面看,至少能看到这个图形的一个面.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长方体的特征,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并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培养学生构建简单的空间想象能力.10.一个立体图形是由若干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摆成的,从前面看到的图形是,从左面看到的图形是,摆这个图形最少要用()个这样的小正方体.A.3B.4C.5【答案】A【分析】如图,一个立体图形是由若干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摆成的,从前面看到的图形是,从左面看到的图形是,摆这个图形最少要用3块,最多要用6块.【解答】解:如图,摆这个图形最少要用3块,最多要用6块.故选:A.【点评】本题是考查作简单图形的三视图,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上面、左面(或右面)观察到的简单几何体的平面图形.11.如果一个立方体从前面看是,从右面看也是.搭这个立方图形至少要用()个小立方体.A.3B.6C.4【答案】A【分析】根据从前面看到的图形是两列:左边一列2个小正方体,右边一列是1个小正方体;再根据从右面看到的图形可得,把左边一列2个小正方体向后平移一行,即可满足从右面看到的图形;据此即可解答问题.【解答】解:根据题干分析可得:从前面看到的图形是两列:左边一列2个小正方体,右边一列是1个小正方体;把左边一列2个小正方体向后平移一行,即可满足从右面看到的图形,即最少需要2+1=3(个)答:搭成这个立体图形至少要用3个小正方体.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体,锻炼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13.从侧面看到的形状是()A.B.C.【答案】C【分析】选项A是从正面看到的形状,选项B是从上面看到的形状,选项C是从右侧面看到的形状,据此选择.【解答】解:根据分析的三种情况可知:从侧面看到的形状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17.一个用立方块搭成的立体图形,从前面看到的是,从上面看是,那么搭成这样一个立体图形最少要()个小立方块.A.4B.5C.6D.7【答案】B【分析】一个用立方块搭成的立体图形,从前面看到的是,至少需要4个:下面3个,上面中间一个;从上面看到的是,至少4个:前排1个,后排3个;总和以上,搭成这样一个立体图形最少需5个:两排,第一排下面3个,上面中间1个,第二排中间1个;据此选择即可.【解答】解:由分析知:搭成这样一个立体图形最少需5个:第一排下面3个,上面中间1个,第二排中间1个,共需:4+1=5(个);故选:B.【点评】考查学生对三视图掌握程度和灵活运用能力,同时也体现了对空间想象能力方面的考查.18.(1)从侧面看到是的图有;(2)从侧面看到是的图有A.B.C.D.【答案】(1)B;(2)A、D【分析】根据题意,对各题进行依次分析、进而得出结论.【解答】解:A,从侧面看到的是1列2个正方形,是;B,从侧面看到的是一行2个正方形,是;C,从侧面看到的是2层,下层2个正方形,上层1个正方形,不符合题意;D,从侧面看到的图形是1列,2个正方形,是;故选:(1)B;(2)A、D.【点评】本题考查了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的应用,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20.用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从正面看是,从上面看是,从侧面看是()A.B.C.不确定【答案】B【分析】根据从正面看到,可知该物体有一层;从上面看到是,可知该物体有前后两排,依此即可得到从侧面看到的图形.【解答】解:由主视图和俯视图可知该物体有前后两排,有一层高,则从侧面看到.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体,锻炼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22.用若干的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从正面看到的图形是,从上面看到是,从左看到是.搭成这样一个图形,需要()个正方体.A.5B.6C.7【答案】A【分析】这个立方体图形,从正面看是3个正方形,说明从正面看是由3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分两层,下层2个,上层1个居左;从上面看是3个正方形,说明从上面看是由3个小正方体组成,分为两层,下层1个,上层2个.从左看是四个正方形,说明从左看是四个小正方体,分为两层,上层2个,下层2个.据此解答.【解答】解:如图:至少需要5个正方体.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空间想象能力.23.一个由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从正面看到的形是,从左面看到的形状是,这是由()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A.4B.6C.8D.9【答案】A【分析】根据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我们可以判断该几何体下面一层有3个小正方体,根据从正面看到的形是,从左面看到的形状是可知,该几何体上面一层有1个小正方体,所以这是由4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解答】解:由图可知该几何体有两层,下面一层有3个小正方体,上面一层有1个小正方体,所以,这是由4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体,锻炼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25.一个由积木块组成的图形,从正面看是,从侧面看是,这个积木块有()个.A.4B.6C.不一定【答案】C【分析】一个由积木块组成的图形,从正面看是,从侧面看是,从上面看的图形有四种可能,如下图所示,【解答】解:从上面看有三种情况,积木块的个数有三种可能:3个、4个、5个、6个;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从不同方向观察几何体,锻炼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二、填空题1.要把若干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按下面的要求摆出来,最少要用()个,最多能用()个。

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解决问题应用题经典题型带答案解析

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解决问题应用题经典题型带答案解析

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解决问题应用题经典题型带答案解析一、三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解答题1.水果糖的块数是巧克力糖的3倍,如果小红每天吃2块水果糖、1块巧克力糖,若干天后,水果糖还剩下7块,巧克力糖正好吃完。

原来水果糖有多少块?解析:21块【分析】小红每天吃的水果糖是巧克力糖的2倍,由于巧克力糖是1份,正好被吃完,而水果糖被吃掉2份,剩下一份,所以剩下的水果糖的数量正好是巧克力糖的数量。

【详解】7321⨯=(块)答:原来水果糖有21块。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和差倍问题,当巧克力糖吃完的时候,剩下的水果糖的数量正好是巧克力糖的数量,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丽丽准备买一些橡皮,她所带的钱买2盒还剩36元,买3盒还差12元,已知每盒装8块橡皮,你知道丽丽带了多少元钱吗?解析:132元【详解】36+12=48(元)48×2+36=132(元)3.小红、小敏和邮局在人民路一旁,小红家离邮局360米,小敏家离邮局250米。

小红离小敏家有多远?解析:110米或610米【详解】当小红、小敏家位于邮局同一侧:360-250=110(米)当红、小敏家位于邮局两侧:360+250=610(米)答:小红离小敏家位于邮局同一侧时有110米,位于两侧时610米。

4.小明家、小红家和学校在同一条笔直公路上。

小明家到学校是2500米,小红家到学校是500米。

小明家和小红家之间的路程可能是多少千米?解析:3千米或2千米【分析】分两种情况:(1)小红家和小明家在学校的两侧:用小明家到学校的距离加上小红家到学校的距离,就是小明家到小红家的距离;(2)小红家和小明家在学校的同一侧:,用小明家到学校的距离减去小红家到学校的距离,就是小明家到小红家的距离,据此解答。

【详解】情形一:在学校两侧2500+500=3000(米)=3(千米)情形二:在学校同侧2500-500=2000(米)=2(千米)答:小明家和小红家的路程可能是3千米或2千米。

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解答应用练习大全练习带答案解析

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解答应用练习大全练习带答案解析

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解答应用练习大全练习带答案解析一、三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解答题1.小明家、小刚家和学校都在笔直的北川路上,小明家距学校625米,小刚家距学校278米,小明家距小刚家多少米?解析:347米或903米【分析】第一种情况,小明家和小刚家都在学校的一边,此时小明家和小刚家相距625-278米。

如图所示:第二种情况,小明家和小刚家分别在学校的两边,此时小明家和小刚家相距625+278米。

如图所示:【详解】(1)小明家和小刚家都在学校的一边:625-278=347(米)(2)小明家和小刚家分别在学校的两边:625+278=903(米)答:小明家距小刚家相距347米或903米。

【点睛】解决本题时要按照小明家、小刚家和学校三者位置不同分两种情况解答,通过画线段图的方法能更好的帮助理解题意。

2.甲、乙两袋大米共36千克,从甲袋取出3千克放入乙袋,此时乙袋的大米是甲袋的3倍。

甲、乙两袋原有大米各多少千克?解析:甲袋12千克,乙袋24千克【分析】从甲袋取出3千克放入乙袋,两袋的总质量没有变。

从甲袋取出3千克放入乙袋后,甲袋是1份,乙袋是3份,总质量是(3+1)份。

【详解】36÷(3+1)=9(千克)甲袋:9+3=12(千克)乙袋:36-12=24(千克)3.书店、超市和学校在解放街的一旁。

书店距学校370米,超市距学校260米。

书店距超市多少米?解析:110米或630米【分析】求书店距离超市的距离,需要考虑两种情况,一种是学校在书店和超市的中间;第二种是学校在书店和超市的同侧,据此解答。

【详解】(1)方法一:超市学校书店学校在超市和学校中间,此时书店距离超市370+260=630(米)(2)方法二:学校超市书店学校在书店和超市的一旁时,书店距离超市:370-260=110(米)答:书店距超市110米或630米。

【点睛】本题考查整数加减法的计算,考虑学校在二者的同侧还是中间两种不同的位置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材问题答案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材问题答案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材问题答案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问题解答第一单元我们都是科学家1.(第2页)当你听到“科学”这个词时,你会想到什么?答:当听到“科学”这个词的时候我想到了科学家进行农业研究、航天探索、实验分析、珠峰测量、医学研究等高科技领域的研究。

2、(第2页)科学是不是只和科学家有关系?答:科学不仅仅与科学家有关。

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并积极使用我们的大脑,我们也能发现许多有趣的科学现象值得我们研究。

3、(第3页)你是否有过下面的经历?你为什么想做这些事情?A:是的。

因为你会对看到这些现象感到非常好奇,想知道它们为什么会这样那样。

4.(第5页)按照下面的提示讨论这些科学家是如何工作的。

答:根据提示,我们可以知道科学家是先对自己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然后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做出相应的猜测,再寻找证据来验证自己的猜测,通过验证之后再得出相应的结论。

5.(第5页)通过这次学习,你能告诉我们什么是科学吗?答: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科学不仅仅是科学家进行的高科技领域的研究,我们经常做的比如:观察小动物、拆装自己的玩具、观察太阳、星星等这样的事情都和科学家的研究很相似,所以我们也是在进行科学研究。

6.(第5页)收集你最喜欢的科学家的数据,向你介绍他有什么研究成果以及他是如何进行研究的。

答:居里夫人――镭、李时珍――《本草纲目》、爱迪――电灯、张衡――地震仪、牛顿――万有引力、贝尔――电话、7.(第6页)你发现了什么?你能问什么问题?答:通过观察上面的实验,我发现人眼具有暂时记忆的能力。

我想到的问题是我们可以利用眼睛的暂时记忆能力做点什么呢?8、(第8页)通过以上的活动,你有什么发现?答:通过制作这些小作品,我发现让它们站立的关键是保持它们的平衡,并将固定件放在物体的底部,使它们的重心下降。

110.(第8页)让纸鹦鹉“站起来”的过程如何与奇娜发现牛痘可以预防天花的过程相似?答:让纸鹦鹉“站”起来的过程和琴纳发现牛痘可以预防天花的过程都是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假设,并设计实验来验证假设,最后再得出结论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上册疑难问题解答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室丁国忠一、对于千米和吨这样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怎样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解答:对于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质量单位、时间单位的教学,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和相关的计算以外,更重要的是建立起相应的长度、面积和体积的表象以及质量观念、时间观念。

对于一些比较小的长度单位(如毫米、厘米、分米和米)和质量单位(如克和千克),我们经常借助学生身边的物品帮助他们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

例如,一个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一枝铅笔的长度大约是18厘米,一袋盐大约重500克,一分钟大约能跳绳80下,大拇指的指甲盖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等等。

但是,对于一些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如本册教材中的千米和吨,虽然学生在生活中能经常见到这样的单位,但无法直接通过用手比一比、用尺量一量、掂一掂等方式来建立相应的表象。

因此,要建立这样的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需要运用间接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想像来加以培养。

具体来说,可以有以下两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是让学生通过对千米和吨的间接感受来建立相应的观念。

例如,让学生实际步行1千米,数一数走了多少步,看看用了多少时间,体会一下走1000米的疲劳程度。

也可以先走100米,再去想像如果走10个100米,会是怎样的一种感觉。

教学吨的时候,可以让几个学生尝试着抬一袋50千克的大米,再想像如果有20袋这样的大米会有多重,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1吨大米、1吨棉花大约占多大的体积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第二种方式是借助生活中的实际素材帮助学生建立相关观念。

例如,告诉学生从学校到附近某一地点的距离是多少千米,从A城市到B城市大约是多少千米,告诉学生一辆卡车的载重量大约是多少吨,告诉学生像鲸鱼、大象这些大型动物的体重大约是多少吨。

需要说明的是,长度观念、质量观念的建立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任务,也不必仅仅局限于数学课堂,更需要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观察、体验、感受,逐步地培养。

二、教材第15页主题图表格中的相关概念离学生生活太远,学生不易理解,如何更好地利用此表格?解答:让学生在实际问题情境中学习计算内容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也一直是教材编写所坚持的一个重要原则。

教材第15页的主题图以中国部分动物种数的题材引入,为后面几个例题的计算问题提供现实素材,主要也是基于以上两方面的考虑。

一方面为学生介绍动物种数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从小树立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意识,另一方面可以鼓励学生根据现实素材提出各种各样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提问题和根据问题列式的能力。

但是,在教学中也发现,小学生确实不能很好地理解“已知种数”“中国特有种数”“濒危和受威胁种数”等概念,对于这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不能清楚地辨析,以至提出的问题五花八门,不符合逻辑,没有实际意义,如“已知的哺乳类种数比中国特有的鸟类种数多多少种?”针对这种情况,一方面,教师可以用通俗的语言对这些概念加以解释,引导学生提出合适的问题。

另一方面,可以根据教学的进度将表格的三列数据分别呈现,而不是放在同一个统计表中加以呈现。

例如,教学例1时,只呈现“中国特有种数”一列,引导学生提问题,列算式。

教学例2时,只呈现“已知种数”一列。

这样就可避免学生的思维混乱,学生也不至于提出前文所述的无实际意义的问题。

三、为什么教材中要编入不规则图形周长的内容?解答:过去对于周长、面积、体积的教学,往往把教学重点放在特殊图形的周长、面积和体积的公式推导以及利用公式计算这两方面。

因此,学生没有形成对这些概念的一般性理解,以至于在教学中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学生虽然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却不会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以及一般多边形的周长,理由是老师没有教过这些图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学生对“周长即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这个概念没有形成一般意义上的理解。

因此,实验教材在编排上使学生先充分理解周长的一般含义,知道平面上任一封闭图形都有周长,并可以用绳子、直尺等工具来测量一个一般封闭图形的周长,知道任一多边形的周长即是各边长度之和。

在此基础上再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就只是一个从一般到特殊(对边相等或四边相等)的过程,具体的方法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索。

同样的道理,在后面学习面积、体积时,也应加强学生对这两个概念的一般性理解。

四、如何把握“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的教学层次?解答:本单元的内容从大的方面来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借助分实物的过程,学习除法竖式的写法,掌握余数比除数小的原理。

第二层次是脱离实物,计算一个抽象的有余数除法式题。

第三层次是利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下面作一具体说明。

第一层次,利用平均分的概念,让学生在分实物的过程中理解什么是有余数除法。

重点教学除法竖式的写法,余数是怎样产生的,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1.如果平均分后正好分完,利用已学知识“表内除法”写出横式,再把横式改写成竖式,由于是第一次接触除法竖式,教师需要介绍竖式中各部分的来源与写法。

2.如果平均分后还有多余的,根据分的过程写出有余数除法的横式和竖式,重点掌握余数的含义,即分到不能再分时剩下的数量。

需要明确的一点是,此处横式中的商和余数都是通过“分”得到的,而不是计算出来的,而竖式也只是横式的一种改写,还不涉及到计算的层面。

3.保持总数不变,改变每份数(或保持每份数不变,改变总数),使学生发现分到不能再分时,剩下的数量总是比每份数少,即余数比除数小。

第二层次,不再借助分实物,而是给出一个抽象的除法算式进行计算。

在此过程中,需要学生学会如何定商,而定商的原则就是除数和商的积必须小于(或等于)被除数,但同时又必须满足“余数小于除数”这一条件。

与第一层次不同,这儿的商和余数不是分实物的结果,而是利用定商原则通过抽象的计算得到的。

这一层次的内容在教材编写中体现得不是很充分,在教学时应作适当补充。

第三层次,利用所学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这一层次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结合商和余数在实际情境中的含义正确写出相应的单位名称。

五、“时间的计算”中要求换算,但还没有学习整十数乘一位数,怎么处理?解答:在进行类似于“3时等于多少分”“5分等于多少秒”的换算时,由于还没有学习整十数乘一位数,学生还不会计算60×3、60×5。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用连加的方法进行计算,并注意出题时数据不要太大。

此外,还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先教学第六单元,再教学第五单元,这样,学生可以灵活地运用连加和乘法这两种方法进行换算。

六、教材第69页例1第(1)小题在具体情境中把2×10看成2个10进行计算是否会造成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错误?解答:自九年义务教育教学大纲修订后,不再把“几个几相加”和一个乘法算式唯一地对应。

“2个3相加”和“3个2相加”都既可以列成“3×2”,也可以列成“2×3”,因此,本例中“每人2元,10人要多少钱”表示“10个2相加”,这一具体含义是固定不变的,但列式可以是“2×10”,也可以是“10×2”。

在计算列出的抽象算式“2×10”时,我们可以脱离例题中的具体情境,既可以把它看成“10个2相加”(与情境中的一致),也可以看成“2个10相加”,这样可以达到计算简便的目的。

因此,此题中的“也可以把2×10看成2个10”并非指具体情境中的乘法含义变成了“2个10相加”,而仅仅是为了使计算更便捷。

七、教材第70页的29×8估算成30×8,正好可以解决问题,如果改成32×8,仍然估算成30×8,如果仍用估算值来判断,就会发生错误,怎么处理?解答:与原通用教材相比,实验教材在估算内容的编排上作了一些改变。

首先,估算的内容大大增加,估算的地位大大提高。

从许多角度来讲,估算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计算策略,我们可以将它作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必要工具,也可以作为精确计算的重要基础,还可用于检验计算结果是否大致合理。

例如,我们在购物时,经常只需用估算就可以解决问题。

在精确计算325÷51时,一般都是先估算成300÷50进行试商。

再如,对于34×6=2004的运算结果,运用估算就可以判断是否正确。

其次,估算的教学重点由单纯的技巧性训练转变到估算意识的培养。

过去,我们教给学生的是相对固定的估算方法,即先用“四舍五入”法求出算式中各项的近似值,再对近似值进行运算。

实际上,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根据不同的需要,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估算策略,只要能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即可。

用“四舍五入”法先求近似值再进行计算,固然是一种重要的估算方法,但不是唯一的方法。

在估算的教学中,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形成估算的意识,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并能加以解释。

在平时的计算过程中也要引导学生自觉地运用估算方法对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加以判断。

应该说,培养估算意识不仅仅是某一节课的目标,而应该将估算教学融于日常的计算教学中。

具体到第70页的例2,要使学生理解,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时不需要精确计算,用估算就可以了。

但也并不意味着只用估算就一定能解决问题,还要看所采用的估算策略对于具体的问题情境是否合适。

估算仅仅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之一。

如本例中,把29估成30,是估大了,说明即使有30个同学参加,才需要240元,因此带250元肯定是够了。

如果把29改成32,把32估成30,估算方法相同,但却还没解决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考虑“少估了2个8,即16元,而240元与250元相差10元,因此钱不够”,这样才算是真正解决了问题。

如果把29改成23,照样可以把23估成30,这里所用的方法就不是“四舍五入”法,但对于解决这个问题却是非常有效的。

因此,脱离问题情境,孤立地说某种估算方法好或不好,是没有意义的。

对于不同的问题情境,甚至同一问题情境,可以灵活采用多样的估算策略。

八、教材第83页例5“0的乘法”与前后内容的教学难度不太一致,感觉深一脚浅一脚,是否可以放到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一单元?在教学这一内容时是否必须按教材所提供的思路进行?解答:“0的乘法”一直以来都是编排在“多位数乘一位数”这一单元,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后面学习“一个因数的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打下必要的知识基础,使前后知识的联系更紧密。

当然,“0的乘法”的计算难度并不大,如果放到二年级上册学习,学生应该也是能够接受的。

但是因为“表内乘法”主要学习1到9的乘法口诀,而0是没有乘法口诀的,如果生硬地编排在一起,也是不太妥当的。

在编排上,教材采用的是顺向的思路,即通过情境列出7个0连加的算式,再根据乘法的意义改写成乘法算式7×0=0和0×7=0,再类推出其他的算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