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社会变异
语言学概论教学大纲
《语言学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1.课程代码:101012191。
2.课程中文名称:语言学概论。
3.课程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Linguistics。
4.课程总学时数: 36 ,其中理论环节学时数: 28 ,实验实践环节学时数: 8 。
5.课程学分数: 2 。
6.授课对象: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四年制本科。
7.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语言学概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四年制本科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讲授关于人类语言的本质、结构、发展、分类以及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文字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论水平和语言分析能力,为今后从事语言教学和语言研究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学习本课程应达到的目标:通过学习,初步树立科学的语言观,掌握普通语言学的基本理论,提高分析语言现象的能力。
为此,在教学中有以下几点基本要求:1.在介绍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着重拓宽知识面,同时进一步论证、阐述基础理论,并加以延伸、扩展。
2.要多用实例传授现代语言的分析方法,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语言问题的能力。
阐述概念和理论时要避免抽象的演绎。
3.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学习中要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紧密结合语言实际,多分析,多做思考练习题,以求透彻理解,掌握有关知识。
三、学时分配四、课程主要内容第一章语言与语言学【本章教学目的、要求】:一、了解动物的“语言”与人类的语言的区别;二、正确认识语言的性质;三、了解语言的社会功能和思维功能;【本章教学重点、难点】:一、语言和言语的区别及联系二、语言的性质(符号性、系统性)三、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本章节主要教学要点】:第一节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人类的语言和动物的“语言”的区别1.功能开放2.构造灵巧3.习得二、关于语言产生的假说第二节语言是符号系统一、语言与言语二、语言的符号性三、语言的系统性第三节语言的社会功能和思维功能第四节语言学的任务一、社会的需要推动语言学的发展二、语言的基础研究三、语言的应用研究和交叉研究【本章节实验、实习或思考题】:1.跟动物的“语言”相比,人类的语言有什么特点?2.语言与言语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区分它们的意义何在?3.为什么说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4.什么是组合关系?什么是聚合关系?它们有什么联系和区别?5.中国古代的“小学”指的是什么?【本章节阅读书目】:1.《普通语言学教程(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瑞士)费尔迪南·德·索绪尔著,高名凯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社会学第十四章社会变迁ppt课件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社会变迁的原因 1.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增长以及生产力
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2.社会物质需要和利益冲突 3.科学技术 4.文化的发展与传播 5.意识形态的改变 6.人口状况的改变 7.外来入侵、环境破坏、自然灾害等。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变迁
社会变迁的含义与特征 社会变迁,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基本形态的变
异,其主要内容有: 第一,社会关系的基本制度即社会行为的基本
规范体系。 第二,社会的基本结构,包括组织结构、阶级
1.全球化是一个客观的历史进程。 2.全球化是一个多维度的过程。 3.全球化是世界各国的共同性与差异性相统一的 客观要求。 4.全球化是一个不断出现矛盾和冲突的过程。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社会发展计划 社会发展计划是对社会发展总的方向、大目
标、主要步骤与重大措施的设想。社会有计划地发 展与变化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
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已经编 制了十一个“五年计划”,目前正在着手第十二个 五年计划的研究、编制工作。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结构、职业结构。 第三,社会关生活费的基本面貌,即人们生活
14 社会学概论—社会变迁
第十四章社会变迁第一节什么是社会变迁1.社会变迁: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基本形态的变异。
2.内容:①社会关系的基本制度,既社会行为基本规范体系。
②社会关系的基本结构,包括组织结构、阶级结构、职业结构③社会关系的基本面貌,即人们的生活方式与行为方式。
3.特点:①必然性;②前进性;③非直线性;④全面性4.基本类型:(1)按照社会变迁的发展方向,分为:社会进化和社会倒退进化过程的特征:长期性、缓慢性、渐进性、局部性(2)按照社会变迁的性质与特点,分为:社会改革与社会革命社会改革:使人们有意识的规划并在较短时间内实现的社会局部调整或全面改良的过程。
社会革命:是一种急剧的、对整个社会进行根本改造的社会变迁形式,其目的是为了根本变革社会制度,改变生产关系(3)按照社会变迁的规模,分为:整体变迁和局部变迁(4)按照变迁的人为参与和控制程度,分为:自发变迁和有计划变迁5.原因:①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增长以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②社会物质需要和利益冲突③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也是导致社会变迁的一个重要因素④文化的发展与传播⑤意识形态的改变⑥人口状况的改变⑦外敌侵入、环境破坏、自然灾害等因素,也可能引起社会变迁。
6.有计划的社会变迁:实质上就是对社会运行过程进行干预,对社会系统施加定向影响。
7.社会发展计划:是对社会发展总的方向、大目标、主要步骤与重大措施的设想。
第二节社会现代化1.概念:是社会变迁上的跃进,是有计划的社会变迁,是以经济发展为中心,涉及政治、法律、社会结构、心理、文化各个领域的全面性发展过程。
2.主要内容:①工业化,②城市化,③民主化,④管理科层化,⑤社会结构分化,⑥人的现代化,⑦生活方式的世俗化。
3.特征:①现代化是一项社会领域的革命进程②是一项长期的、有阶段的历史过程③是一场持续的国际竞赛。
4.社会现代化理论:①经典现代化理论;②依附理论;③世界体系理论;④信息社会论;○5后工业社会论5.中国的社会现代化:①现代化起步阶段(1840-1911)②局部现代化阶段(1912-1949)③全面现代化探索期(1949-1977)○4全面现代化发展期(1978年至今)第三节全球化1.含义:一方面,全球化概念具有空间性内涵,指在全球范围内展现的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客观历史进程和趋势。
社会学概论第十二章社会变迁与现代化PPT课件
并非所有的物质环境环境变迁都是如此剧烈和 突然,例如,工业污染就可能是逐渐形成的, 但它同样是改变一个社区生活的重要原因之一。
2、人口
一个社会的人口数量和人口构成的变迁会产生巨大影 响。
马克思认为任何一种社会形态都是由生产力、生产关 系和上层建筑三大块构成的,而社会变迁是由生产力 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 矛盾运动引起的。
2. 观念文化:强调精神价值、努力工作、自我克制和一种严格的 道德规范。(宗教是核心)
索罗金认为所有社会在其发展中总是在感性文化和观念文化之 间变动。希腊文化(观念文化)——罗马文化(感性文化)— —中世纪(观念文化)——20世纪(感性文化)。他认为最理 想的阶段是两种文化相互交接、混合的中间阶段。
在所有这些领域中,造成冲突的最基本的原因是权力 和权威的不平等分配。因而在冲突论者看来,社会变 迁总要涉及权再分配的斗争。这种权力变迁可能突然 爆发,也可能缓慢地发生。
5、马克思主义理论(Marxism theory)
马克思社会结构论明显优于其他社会结构论的地方在 于它不必在社会结构以外寻找社会变迁的根源。
3. 结构变迁:指同以往性质不同的社会角色和组织的 出现。例如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组织中所有 权和管理权的分离时所产生的新角色(职业经理人 和股票持有者)出现了,新型组织也出现了。
4. 社会群体结构的变迁:群体结构、群体意识水平和 群体之间的社会关系的变迁。
第二节 社会变迁的理论
1. 社会文化进化论 2. 循环论 3. 社会均衡论(结构功能主义的观点) 4. 冲突论的观点 5. 马克思主义理论
民间文学的变异性PPT课件
第四节 传承性
• 一、传承性的含义及表现 • 1.含义:传承性又称“传统性”。在发展过程
中,民间文学一方面在不断变化,一方面又存 在着一系列相对稳定的因素,这些相对稳定的 因素经千百万民众世代传袭下来,逐渐形成了 约定俗成的传统,这种存在于民间文学作品中 的相对稳定特征就叫传承性。
民间文学教程
第二章 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
自学考试重点、难点、考点诠释
民间文学教程》第二章 自学考试重点、难点、考点诠释 郭孔生 主讲
1
民间文学的特征四大特征
• 1.集体性 • 2.口头性 • 3.变异性 • 4.传承性。
2 民间文学教程》第二章 自学考试重点、难点、考点诠释 郭孔生 主讲
第一节 集体性
• (P.25-26)(考点)
10 民间文学教程》第二章 自学考试重点、难点、考点诠释 郭孔生 主讲
第三节 变异性
• 二、变异性的形成及其对民间文学的影响( 考点)
• 1.变异性的形成:①民间文学的变异性特征 是由集体性、口头性特征所带来的。②传承 者心理机制的差异是民间文学变异的内在因 素。但遗忘实际又带来创见性再现。③历史 的发展、时代的变革、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的差异,是促使变异的外在因素。
• (P.26-27)
11 民间文学教程》第二章 自学考试重点、难点、考点诠释 郭孔生 主讲
第三节 变异性
• 二、变异性的形成及其对民间文学的影响(考点)
• 2.变异性对民间文学的影响:具有两重性,一方面 显示了民间文学不断变化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使作 品与人民的生活一道发展,与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 ,在不断变化中吸收养分、日臻完善,获得永久的 生命力;另一方面也可能由于遗忘和误传而使作品 中某些精彩部分失去原有光彩,变得残缺不全,甚 至面目全非,造成对民间文学的损害,这又是它的 局限性。(P.28)
社会学概论第五章社会化(写写帮整理)
社会学概论第五章社会化(写写帮整理)第一篇:社会学概论第五章社会化(写写帮整理)第五章社会化第一节什么是社会化一、社会化的涵义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每一个人都是这两种属性的统一。
一方面,人是由动物发展而来的,因此人具有与动物类似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由于人的一切实践活动和行为是直接或间接地通过社会的形式表现出来,因而人又具有社会的属性(表现在:人能制造、使用工具,进行生产劳动;在生产实践活动中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
而社会性是人的根本属性。
社会化是社会对个人的文化教化和个人对社会主动选择与能动调适的统一过程。
社会化的内涵可从三个方面理解:(1)从时间方面理解,即个人社会化涉及到人生发展的全过程;(2)从内容方面理解,个人社会化关注到个人作为社会一员所应具有的全部文化遗产;(3)从关系方面理解,个人社会化注重个人与社会的交互作用以及个人社会化的结果。
人的社会化作为个人与社会以互动的成果,是强制性和能动性的统一。
社会化带有强制性的特点①人类生命个体无先天行为模式,不会自然而然地成为社会人。
②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常常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
二、社会化的主要功能(1)文化传承功能,社会化的功能之一,就是实现人类文化的传承和转移,包括前人的文化向后人的纵向传递,社区文化的横向渗透,以及新文化的创造和发展。
(2)社会稳定功能,社会化的最后的结果,是为社会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社会成员,使其在社会生活中担当一定的社会角色,这个角色要按社会结构为他规定好的规范办事。
培养合格的社会角色,既是社会化的成果,也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需要。
(3)个人自我完善功能,社会对个人而言,就是促使个人获得人格和完善自我。
人格通常是指一个人通过社会化而形成的观念、态度、性格与习惯等,使一个人比较稳定的生理、心理素质和行为特征的总和。
人格是个性与社会共性的统一体。
人的自我完善通常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自己生理、心理状况的认识;二是对自我与他人、社会的相互关系的认识。
第14章社会变迁
15B 16A
• 名词解释: • 社会变迁
• 社会改革
• 社会现代化 • 全球化
• 社会变迁--------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基本形 态的变异 • 社会改革:使人们有意识的规划并在较短时 间内实现的社会局部调整或全面改良的过程
• 社会现代化-----以科学技术进步为先导,以工业化、城
市化、民主化和知识化等为主要内容,经济与社会协调发 展过程。
7B 8ABCD
• 9.按照社会变迁的人为参与和控制程度,社会变 迁可以分为( ) • A.自发变迁与有计划变迁 • B.社会改革与社会革命 • C.社会进步与社会倒退 • D.整体变迁与局部变迁 • 10.美国学者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中的研究 属于( ) • A.模式变项论 B.信息社会论 • C.后工业社会论 D.风险社会论
•2.社会发展计划
是对社会发展总的方 向、大目标、主要步 骤与重大措施的设想。
第二节 社会现代化
是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 代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是在 社会分化的基础上,以科学技 术进步为先导,以工业化、城 市化、民主化和知识化等为主 要内容,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的社会变迁过程。
社会现代化
2.社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
四、有计划的社会变迁
1.有计划社会变迁的性质 实质上就是对社会运行过程进行干预,对社会系统施加 定向影响 需要机制是社会运行的基本机制 如何对社会需要机制进行调节?
①协调个人需要、集体需要和社会需要三者关系 ②发展合理需要 ③制止不合理需要 ④控制刺激因素 ⑤削弱某些需要
9A 10B
• 11.社会制度起源于( ) • A.民俗民德 B.立法的制度 • C.人类的需要 D.统治者的需要 • 12.拒绝社会提供的目标,但仍然以符合 社会规范的手段行事,这种偏差行为是( ) • A.形式主义 B.退缩主义 • C.创新 D.反叛
语言学概论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五章语义第一节词义一、词义及其内容:词义就是词所表示的意义内容。
具体可以包括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两部分的内容。
(一)语法意义:是指词的表示语法作用的意义。
词的语法意义是语言中的词的语法作用通过类聚之后所显示出来的,所以是一种更抽象更概括的意义。
(上一章讲的)(二)词汇意义:是指词所表示的客观世界中的事物、现象和关系的意义。
如:一般词典中对词项所作的说明就是词的词汇意义。
实词具有词汇意义,虚词是否具有词汇意义?二、词义和概念的关系概念是词义形成的基础;另一方面,词义反映概念,概念凭借词义而成为直接现实。
具体来说:(一)词汇意义中的理性意义是指称客观事物的意义,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在词义中的反映。
这种意义与概念直接联系,基本上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二)语法意义与词汇意义中的色彩意义也与概念相联系,它们通常是多个概念的综合,与概念之间的联系具有类指性。
三、词义的性质(一)客观性(主观性)(二)概括性(具体性)(三)模糊性(确定性)(四)民族性(普遍性)四、词义的层次原生层——派生层引申义???(本义)比喻义五、词义的概念内容和联想内容概念内容:根据一个词所指称的事物的本质属性或共同特点所概括出来的内容,就是这个词的词义,也就是这个词义的概念内容。
联想内容:是指由词义的概念内容引发联想所产生的含义。
它通常是依附于词义的概念内容之上的,不能脱离词义的概念内容而存在。
六、词义的关系:(一)相同关系(二)相反关系(三)上下义关系七、义素分析(一)义素是构成词义的基本要素,是最小的语义构成成分,又叫语义特征。
(二)义素分析就是通过对最合适的语义场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义项进行比较、分析,找出这些义项所包含的义素的方法。
(三)义素分析的原则:1、系统性原则。
就是说义素分析必须在一定的语义系统中进行,不在一个系统中无法进行义素分析。
2、对等性原则。
就是说义素分析的结果必须与义项的意义相等,所指范围不能过宽或过窄。
社会学视角下的社会万象与社会变异
社会学视角下的社会万象与社会变异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及其结构、机制、制度、行为等的科学。
从社会学的视角来看,我们的社会不仅是多样的,也是复杂的。
无论是从个体的视角,还是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社会都是一个巨大的系统,这个系统包含了人们的情感、想法、观念、价值观以及行为等多个层面。
社会学视角下的社会万象社会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整体,它不断地变化着,发展着。
我们可以从个体与社会,文化与社会,政治与社会,经济与社会等多方面去看待社会:1. 个体与社会:社会的本质就是由群体构成的,所以从个体的角度来看社会,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个体的性格、行为、意识等,还能察觉到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例如,一个人与家庭的关系、一个人与朋友、同事之间的关系、一个人在社会里的地位等都是由个体与社会的关系所决定的。
2. 文化与社会:社会的文化传承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
在不同的文化中,人们的行为方式、价值观、生存方式都存在差异。
基于这些不同,人们会形成各种不同的社会结构,个体也因此会有差异。
例如,中国传统文化追求“仁爱平和”,鼓励个体间的和谐相处,这一点与西方文化追求的“利益最大化”存在巨大差别,这也影响到了两种文化下社会结构的形成。
3. 政治与社会:政治是社会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政治不仅规定了人们的权利和义务,更决定了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政治的体制、制度、法律等对社会的管理和调控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例如,在中国,政治的统一性和集中性保障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而在西方国家的政治中,更注重的是人权和民主自由。
4. 经济与社会:经济同样对社会的发展和结构有着重大影响。
经济的机制、生产方式等因素也影响着不同国家社会结构的形成。
例如,在发达国家,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方式,但在发展中国家,普及基本医疗保障、教育与发展经济同样重要。
社会变异社会变异指的是社会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域、不同人群中表现出的差异和变化。
这种变异性并不是坏事,因为这种变化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基础。
社会行为的规范与变异
社会行为的规范与变异社会行为的规范与变异一直是社会学和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规范是指社会成员在特定情境中所应遵循的行为准则,而变异则是指不同个体或群体在相同情境中表现出的差异。
这种规范与变异之间的相互作用,不仅影响着个体的行为选择,也塑造了社会的文化和价值观念。
首先,社会规范在一定程度上为人们提供了行为的指引。
在社会中,有一些行为被广泛接受并成为规范,例如尊重他人的个人空间、遵守交通规则等。
这些规范的存在使得社会秩序得以维持,人们在社交场合中能够更好地相互理解和合作。
通过遵守规范,人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确立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
然而,正因为每个人都具有独特的经历和个人特质,社会行为也存在着一定的变异。
变异的出现既是社会的多样性的反映,也是个体对社会规范的不同理解和接纳程度的表现。
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念、教育背景等因素会导致人们对同一行为规范的理解和应用上有所差异。
例如,在某些文化中,对待长辈的尊敬是一个重要的规范,但在其他文化中,个体间更强调平等和自由。
这种变异的存在使得社会更加多样化,人们能够在不同的社会群体中找到对自己合适的规范模式。
此外,社会中的行为规范和变异也受到社会群体和个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
在社会中,个体的行为受到他人的评价和反馈,个体也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来获得对自己行为的参考。
这种相互作用能够促进社会规范的形成和传播,也可能引发行为变异。
当一个社会群体中的个体对某一规范产生疑问或者有不同的行为选择时,这种变异会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蔓延开来。
例如,在面对一种新的社交媒体平台时,不同人对于隐私保护和信息分享的态度会有所不同,形成社会成员在行为上的选择不同。
此外,行为规范和变异也受到历史和文化演变的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规范会随着社会发展和历史演进而改变。
这种变化反映了人类的智慧和进步,因为新的社会问题和需求需要新的规范来引导人们的行为。
例如,在现代社会中,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越来越高,这导致了人们对于节约能源和减少碳排放的规范的关注和推崇。
社会学概论第二版课件第四章
二、社会的特征
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 1
社会系统是一个具有主动 5 性、创造性和改造能力的
活的机体
社会以人与人的 2 交往为纽带
社会的特征
5
社会具有心理的、精 神的联系
社会是有文化、有 3 组织的系统
4 社会是以人的物质生 产活动为基础的
三、社会的要素
人口要素
社
资源要素 素
会
环境要素
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文化要素
人口要素
社会转型度
社会 转型 速度 广度 度深度 难度 向度
社会转型度是衡量社会转型程度的重要指标体系。
社会转型速度
社会转型速度是衡量社会转型整体的快慢的概念,具体表 现为许多相应的特征,如工业化速度、城市化速度、社会结构 的变迁速度等。
社会转型的广度
社会转型的广度主要衡量社会转型所涉及的社会领域的范 围,包括不同的社会部门、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等。
(二)社会转型
◆ 社会转型与转型社会
社会转型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社会纵向运行,一般是指社会 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而转型社会则是指在这一转换过程 中的一种特殊社会运行状态。
◆ 社会转型与社会现代化
当我们说“社会转型”时,着重强调的是社会结构的转型, 在这一意义上,“社会转型”和“社会现代化”是重合的。
目录
第一节 社会及其构成 第二节 社会结构和社会运行 第三节 社会类型
第一节 社会及其构成
一、社会的本质 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在本
质上是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 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有机总体。
社会的本质
生
社会唯实派或实体派
产 关
社会语言变异与社会经济地位的关系研究
社会语言变异与社会经济地位的关系研究社会语言变异与社会经济地位的关系研究引言:社会语言变异是指在社会交往中,不同社会群体在语言使用上的差异。
这种差异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反映出不同社会群体的文化背景、社会经济地位等因素。
社会经济地位是指一个人在社会中的经济、社会和教育地位,通常与收入、教育程度、职业等因素相关。
本文旨在探讨社会语言变异与社会经济地位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可能的影响因素和意义。
一、社会语言变异的表现社会语言变异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语音差异:不同社会群体在语音发音上存在差异。
例如,某些方言中的语音特点与标准语有所不同,某些社会群体可能存在特定的发音习惯。
词汇差异:不同社会群体在词汇使用上存在差异。
例如,某些社会群体可能使用特定的行业术语或俚语,而其他社会群体则可能使用更为标准的词汇。
语法差异:不同社会群体在语法使用上存在差异。
例如,某些社会群体可能存在特定的语法结构或用法,而其他社会群体则可能更为符合标准的语法规范。
二、社会经济地位与社会语言变异的关系社会经济地位与社会语言变异存在一定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育程度:教育程度是社会经济地位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社会语言变异的重要影响因素。
通常来说,受过较高教育的人群更倾向于使用标准的语言,而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群可能更倾向于使用方言或俚语。
经济收入:经济收入也是社会经济地位的重要指标。
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人群通常有更多机会接触到标准的语言环境,从而习得标准的语言表达方式。
而经济收入相对较低的人群可能更多地处于方言或俚语的语言环境中,从而习得特定的语言变异。
社会交往圈子:社会交往圈子也是影响社会语言变异的重要因素。
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人群通常更容易接触到具有标准语言表达的社交圈子,而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人群可能更多地处于使用特定语言变异的社交圈子中。
三、社会语言变异与社会经济地位的意义社会语言变异与社会经济地位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沟通障碍:社会语言变异可能导致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沟通障碍。
大学三年级社会学教案研究社会不平等与社会变迁
大学三年级社会学教案研究社会不平等与社会变迁引言:社会不平等与社会变迁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在大学三年级社会学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教案,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社会不平等和社会变迁的概念、原因、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探讨如何研究社会不平等与社会变迁,并提供了一份大学三年级社会学教案的参考模板。
一、社会不平等的概念及原因1.1 社会不平等的定义社会不平等是指在一个社会中,不同个体或群体之间在财富、地位、权力等方面存在差异的现象。
1.2 社会不平等的原因社会不平等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包括但不限于:- 经济因素:财富分配不均、收入差距拉大等;- 社会制度:特权阶层的存在与发展、社会阶层固化等;- 文化与教育:教育机会不均等、文化资本的传递等;- 性别与种族:性别歧视、种族隔离等。
二、社会变迁的概念及影响2.1 社会变迁的定义社会变迁是指一个社会的结构、制度和价值观念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演化与转变。
2.2 社会变迁的影响社会变迁会对社会不平等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改变社会结构:社会变迁能够推动社会结构的变革,打破原有的社会等级和固化的阶层;- 影响人们的行为与观念:社会变迁会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影响社会不平等的生成和传承;- 引发社会冲突与调整:社会变迁可能导致社会冲突的爆发,也为社会的调整提供契机。
三、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 理解社会不平等与社会变迁的概念与内涵;- 掌握社会不平等与社会变迁的影响因素与机制;- 分析社会不平等与社会变迁的相互关系。
四、教学内容与方法4.1 教学内容- 社会不平等的概念与特征;- 社会不平等的原因与影响;- 社会变迁的概念与类型;- 社会变迁与社会不平等的关系。
4.2 教学方法- 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传授相关的理论知识;-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社会不平等与社会变迁的相关问题;-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对社会不平等与社会变迁的理解。
社会学概论第十四章-社会变迁
S o c i o l o g y o f H U S T第十四章 社会变迁任何社会都处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之中,通过这种发展变化,社会的进步以及社会形态和结构的改变才能得以实现。
社会学关于社会变迁的研究,就是力图对社会这样的发展和变化过程作出科学地描述和解释。
第一节社会变迁概述一、什么是社会变迁所谓社会变迁(social change),是指社会各个方面的各种变动现象。
其内容,包括社会制度、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的变化,人口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道德、法律、习俗的变化,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意识形态的变化等等;其形式,既有急剧的、爆发式的变化形式,也有渐进的、缓慢的变化形式。
所有这些社会变化统称为社会变迁。
二、社会变迁的类型社会变迁现象是复杂的,丰富的,可以依据不同的标准而划分成不同的类型。
1、依据社会变迁的速度,可以分为社会渐变和社会突变。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社会变迁的发生常常是不知不觉的,速度缓慢,然而在过一个时期之后再来看这些变化时,却能发现这些涓涓细流已经汇成了浩荡的大河,这些细微的变化正是社会发展力量的缓慢释放,属于社会渐变,如人们穿着打扮的变化。
有些社会变迁的发生却是很显著的,速度很快,一个社会的大多数人都能够明确地意识到,并朝夕关注,这种社会发展力量的急速爆发,属于社会突变,如农民起义等。
2、依据社会变迁的内容和层次,可以分为局部或非结构性变迁和整体或结构性变迁。
社会变迁虽然肯定涉及到社会结构的变化,但变迁发生的层次却可能是不一样的,有的是发生在社会结构的某一要素或一个方面,社会整体结构并不发生变化,这属于局部的、非结构性的变迁,如教育制度变化、生活方式变化等都是指社会结构的某一方面发生的变化。
有的社会变迁却涉及到社会结构的整体变化,属于整体的、结构性的变迁,如社会转型、现代化和全球化等。
3、依据社会变迁的性质和方向,可以分为社会进步和社会倒退。
某种社会变迁S o c io l o g y o f H U S T 是一种社会进步,如改良运动;某种社会变迁是一种社会倒退,如复辟运动。
社会学概论社会变迁 PPT
二、循环型社会变迁理论 循环型社会变迁理论强调人类文明的发 展、成熟、衰退过程的循环而不是退化, 认为文化或文明可以向前发展,也可能衰 退,社会变迁是周期性重复。
• 德国史学家施本格勒:历史的发展是各自
独立的文化形态循环相继的反映。 • 英国历史学家汤恩比 :历史就是人类不断 接受挑战和做出反应的过程,而挑战和反 应的多次循环就构成了历史变迁和社会变 迁。 • 俄裔美国社会学家索罗金:提出一定取向 的文化类型盛衰循环的学说,认为社会历 史就是不同文化类型的更替或循环
(四)自发的社会变迁和有计划的社会变迁(根据
人类对社会变迁的参与与控制 )
人是社会的主体,社会变迁离不开人的主观 创造。当然,人类创造历史的活动不是任意的, 人类以什么样的方式参与社会变迁以及在多大程 度上控制社会变迁,取决于人类对社会发展规律 的认识程度。当人类社会发展程度较低、人类认 识能力也较低时,人类在很多方面以盲目的方式 参与社会变迁,这时的社会变迁是一个人类无意 识参与的自发的过程。而有计划的社会变迁,则 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参与和控制的社会变迁。
• 达伦多夫的辩证冲突论,社会冲突既是旧
的社会结构的破坏力,又是新的结构的创 造力,是变迁的直接原因。
• 科瑟的功能型冲突论,主张社会冲突既可
造成社会分化,又能促进社会的群际整合。
五、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变迁理论 1、社会变迁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 矛盾。 2、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经济基础,经济基础的 变化会带来建立于其上的政治、法律等上层建筑 的变化。 3、社会变迁具有整体性特征。 4、人类社会的变迁在总体上具有发展的特点, 即由低级社会向更高级社会发展。
三、功能型社会变迁理论
认为社会是一个具有自我调节功能的系统, 系统的各部门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功能联系,因而 社会系统中某一部分的变迁必然会带动其他部分 的相应变迁,其最终结果是整个社会趋于平衡和 和谐。在这样一种系统中,变迁是缓慢而有序的, 始终朝着均衡和谐的状态运行。
第十三章 社会变迁
其次,长期落后状态使这些国家基础薄弱, 在许多方面同发达国家存在巨大差距。 其三,发展中国家在历史和现实的国际环境 中,始终处于不利地位。在保持政治独立和 稳定方面,也面临巨大困难。 由于存在这些特殊的历史制约条件,发展中 国家的现代化过程就表现出特殊性。
现代化的由来
社会现代化作为一个口号提出,开始于第二 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在社会学上使用这一 概念,目的在于说明社会变迁在当代的特殊 表现形式。 大约从16世纪起首先在西欧部分国家所逐渐 发生的一系列生活领域的制度性变革。 16世纪至十八世纪波及整个西欧和北美。
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向更多地区扩散。
3.2 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特点 迟发展效果。由于发展中国家社会历史传统和历史 条件的制约,它们的现代化起步大大晚于那些先发 展起来的工业化国家。 有目的、有计划、赶超型的现代化过程。发展中国 家一般是在同发达国家的强烈对比中激发了社会现 代化的决心和目标,这是一种有目的的社会现代化 过程;“赶超”表达了一种尽快强大起来的强烈的 愿望。
3.类型 描述性指标与评价性指标:描述性指标是对客观现 象的描述,仅仅反应事实本身;评价性指标是指能 反映出社会发展、社会效果、社会影响在某些方面 的利弊得失的指标。 观察性指标与计划性指标:是指人们对于现状或已 经发生了的对未来的预测。
首先,社会变迁就其一般意义而言,是指社
会领域中任何现象的变化,但这一概念的侧 重点则是揭示社会结构的变化。 其次,社会变迁作为一个“中性”概念,既 指社会中具有前进性质的变化,亦指社会中 具有倒退性质的变化;既指各种社会因素由 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少到多、由简到繁的 变化过程,也包括相反的变化过程。故不应 把社会变迁仅仅理解为前进性质的变化。
社会学概论社会变迁与现代化PPT学习教案
文明延续至今的法则”,“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
了社会的经济结构,这种结构是社会真正的基础,
在这一基础之上,建立起了社会的上层建筑,并
且形成了与之相应的意识形态”(Marx,1959, 参看Vago,2005:59-60)。
马克思将历史分为5个阶段,划分的依据就是生产
方式作为决定因素促进了生产关系的变迁,变迁
第4页/共35页
2.社会结构和功能的变迁
艾伦提出“社会变迁包括社
会系统或子系统在结构、功能运 行或某段时间进程方面的变革” (Allen, 1971: 39)。我国也有不 少学者提出这一观点,如陆学艺 把社会变迁理解为“社会系统的 结构和功能生成变化的过程” (陆学艺,1996:346)。“所谓 社会变迁是指社会 第5页/共35页 结构与功能上 的演变而引发的一切社会现象的
第26页/共35页
4.科学技术发展角度
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在其著作《后工业社 会的来临》中,从“技术纸上论”出发,把知识的 扩张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看作为现代化的基本内容 (贝尔,1984)。台湾社会学家金耀基也在《传统 到现代》一书中提到:“现代化是指传统社会利用 科技知识来主宰自然、解决社会各方面问题的全过 程”(参看陈成文,2005:265)。
帕森斯认为人类社会的进化类似于有机体进化,
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这有点类似直线进化 理论,但帕森斯的论证方法是纯功能式的。他提出 社会进化的四个机制:分化、适应力提高、包容和 价值普遍化。
第19页/共35页
四、冲突理论
1. 卡尔·马克思
马克思的理论对冲突论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他曾说过:“没有冲突,就没有进步:这是人类
第11页/共35页
2.摩根文明的进化阶段
社会变异的名词解释是什么
社会变异的名词解释是什么社会变异,作为一个常常被提及却不太被深入思考的词汇,指的是社会中各种差异和多样性的存在。
在一个复杂多样的社会中,人们所处的环境、生活条件、观念和文化等都会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变异现象。
社会变异既是社会发展的表现,也是社会矛盾的源泉,对于理解和解决一些社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一、社会变异的类型社会变异可以分为多个不同的类型,具体包括地域差异、经济差异、文化差异、世代差异和社会阶层差异等等。
地域差异是指在地理位置、气候条件、资源分布等方面的不同。
不同地域的人们在生活方式、言谈举止以及价值观念上都存在着明显差异。
比如,北方人和南方人在饮食习惯和语言方面有明显的不同。
经济差异是指社会中的贫富差距和收入分配不均的现象。
在一个资本主义社会中,贫富差距是不可避免的,不同社会群体的经济地位和生活水平也会因此产生差异。
文化差异是指人们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差异。
由于地理环境、历史传统、民族特性等原因,不同国家和社会群体之间会存在显著的文化差异。
例如,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在婚姻观念、家庭结构以及人际交往方式上有明显的不同。
世代差异是指不同年龄段的人之间存在的差异。
由于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不同的年龄群体对于思想、技能和观念的接受程度会有所不同。
比如,老一辈人和年轻人在价值观念和文化行为习惯上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冲突。
社会阶层差异是指社会群体之间在社会地位和社会资源分配方面的差异。
根据个人的职业、收入、教育程度等因素,人们被划分为不同的社会阶层,而这些社会阶层之间的差异会对人们的生活方式、观念和机会等产生重要影响。
二、社会变异的影响社会变异对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时也伴随着一些问题与矛盾。
首先,社会变异为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不同地域、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差异和多样性,为社会创新、文化融合以及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之间的竞争和交流,促进了技术的创新和经济的繁荣。
社会学概论第3章(精选五篇)
社会学概论第3章(精选五篇)第一篇:社会学概论第3章章节序号及名称第三章文化本章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人类文化的特性及文化的本质特征;系统把握文化的基本构成和功能;通过讲授,特别要使学生树立文化研究的视野,掌握文化研究的主要方法,接受良好的理论熏陶并打下坚实的理论研究基础。
本章学习重点难点重点:1、文化对于社会的基本意义。
2、文化的层次结构。
章节文字内容第一节文化概述一、文化对于社会的基本意义1、文化是人类生存的独特手段。
在生命存在的漫长时间里,生物解决生存问题的首要方法是“适应”,而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对付生存问题的方法不是发展适应环境的生物特性并使之成为遗传特质,而是依靠文化来作为解决问题的手段,这是一种较少依靠身体能力而较多依靠思想发明的生存手段,所以文化对于社会的第一要义是:文化是人类解决生存问题的手段,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而且是人类所独创和独有的,是把人类同动物相区别的关键所在,人之为人,就是因为人是文化的存在物。
2、文化为人类所创造,反过来又创造着人类。
文化一经人类创造出来就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同时人类也一刻都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因为文化是其生存之本,生存之道,人类必须被文化所塑造,因此文化就是“人化”。
3、文化与社会二者有时是同义的,而社会只是这个总量的一部分,文明社会更是文化发展的高级阶段。
二、文化及其表现形式在汉语典籍中,文化的意思是以礼乐制度教化百姓,“文”既指文字、文章、文采、又指礼乐制度,法律条文,“化”则是教化,所以具“文治教化”之意。
在学术史上第一个真正明确而全面地给文化做出定义并具有较大影响的是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伯内特泰勒。
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出现一个令人普遍接受和满意的关于文化的定义,人们现在一般是从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上去使用和理解文化概念的。
1、文化的定义文化包括狭义的文化和广义的文化。
狭义文化是指思想精神产品和精神活动如语言、知识、科学、艺术、文学等。
广义的文化是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的定义,认为文化是人类创造出来并且共享的一切物质的和精神的生产和产品,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返回
11
三、性别变异和年龄变异
人的性别和年龄的不同也会产生变异。 人的性别和年龄的不同也会产生变异。 这种变异不像惯用语和行业语那样, 这种变异不像惯用语和行业语那样,是社会中的 一部分人由于生活、 一部分人由于生活、职业的联系而采用一些特殊的 词语,使局外人感到陌生,甚至听不懂,它不是由 词语,使局外人感到陌生,甚至听不懂, 于社团的距离、交际的障碍引起的,而是由于社会 于社团的距离、交际的障碍引起的,而是由于社会 心理、文化背景等复杂原因造成的 等复杂原因造成的。 心理、文化背景等复杂原因造成的。因而这种差异 不以特殊词语的陌生性为主要特征, 不以特殊词语的陌生性为主要特征,否则在一个家 庭中,男女老少共处,各用各的词, 庭中,男女老少共处,各用各的词,势必造成交际 的障碍。 的障碍。
14
俄罗斯有一段著名的玩笑话, 俄罗斯有一段著名的玩笑话,说明了女性话 语和外交辞令的某些共通之处: 语和外交辞令的某些共通之处: 如果外交官说“ 如果外交官说“是”,那就意味着“也许”; 那就意味着“也许” 如果他说“也许” 就意味着“ 如果他说“也许”,就意味着“不”;如果他 那还算什么外交官? 说“不”,那还算什么外交官? 如果女人说“ 如果女人说“不”,那就意味着“也许”; 那就意味着“也许” 如果她说“也许” 就表示“ 如果她说“也许”,就表示“是”;如果她说 “是”,那还算什么女人? 那还算什么女人?
17
这种说法当然不具有普遍性, 这种说法当然不具有普遍性,但它也说 出了男女语言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 出了男女语言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即幼 儿最初听到的往往是母亲或保姆的语言, 儿最初听到的往往是母亲或保姆的语言, 因而孩子的话总显示出女性语言的特征。 因而孩子的话总显示出女性语言的特征。 而长大以后, 而长大以后,孩子们在许多场合模仿男子 说话。 说话。男孩需要更多地承担家庭以外的工 作,因而比女孩更多地接受父辈的用语。 因而比女孩更多地接受父辈的用语。
返回
3
二、阶层变异和行业变异
人们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都有一定的社 会地位,充当一定的社会角色。 会地位,充当一定的社会角色。讲话者所 属阶层、行业的不同。 属阶层、行业的不同。在具体的场合常使 用一些特殊的词语, 阶层惯用语” 用一些特殊的词语,称“阶层惯用语”或 “行帮语”。 行帮语”
4
(一)阶层语 不同的社会阶层使用的特殊语言 形式叫做阶层语。 形式叫做阶层语。
10
阶层语、 行业语、 隐语、 阶层语 、 行业语 、 隐语 、 黑话都没 有独立的语言结构系统, 有独立的语言结构系统 , 只是在共同 语或者地域方言的基础上, 语或者地域方言的基础上 , 按照构词 规则组成一些特殊词语, 或者给已有 规则组成一些特殊词语 , 词语附上另一种意义。 词语附上另一种意义。
18
禁忌说
20世纪初一些语言学家认为, 20世纪初一些语言学家认为,性别差异可能是语言禁忌的 世纪初一些语言学家认为 结果。 结果。例如加勒比男人在征途中使用一些只准成年男性使用 的词语。 的词语。如果女人或未经成丁仪式的男孩子用了就会被认为 将遭不幸。又如在祖鲁语中, 将遭不幸。又如在祖鲁语中,妻子不准提及她公公及其弟兄 的名字,否则会被处死。反过来,在印第安的克利族,女性 的名字,否则会被处死。反过来,在印第安的克利族, 的名字对男性是一种禁忌, 的名字对男性是一种禁忌,男性不准叫自己姐妹甚至其他女 性亲戚的名字,以示尊敬。在哈萨克和吉尔吉斯语中,男女 性亲戚的名字,以示尊敬。在哈萨克和吉尔吉斯语中, 语言的差别反映在语言中存在一定数量的不准女性使用的词 语,她们只能用描述的方法或造出其他词语来替代这些禁忌 词语。禁忌的推广显然也是性别方言形成的一个原因, 词语。禁忌的推广显然也是性别方言形成的一个原因,但禁 忌说仍不具普遍性。 忌说仍不具普遍性。
返回
16
入侵说
是一种古老的说法。 17世纪西方文献记载 世纪西方文献记载, 是一种古老的说法。据17世纪西方文献记载,当欧洲 人来到西印度群岛的小安地列斯群岛, 人来到西印度群岛的小安地列斯群岛,跟当地的加勒比 印第安接触时,发现男人和女人说不同的语言。 印第安接触时,发现男人和女人说不同的语言。男人有 他们所独有的很多说法,女人能听懂但自己永远不说。 他们所独有的很多说法,女人能听懂但自己永远不说。 女人也有男人永远不用的词和短语, 女人也有男人永远不用的词和短语,如果男人用了就要 受到嘲笑。 受到嘲笑。这种语言差异据多米尼加土著的野蛮人说是 由于加勒比人占据了阿拉瓦克人的岛屿后, 由于加勒比人占据了阿拉瓦克人的岛屿后,将男子斩尽 杀绝,女子纳为妻室。 杀绝,女子纳为妻室。这些女子生男育女并以本族语教 养后代。孩子长大后, 养后代。孩子长大后,女孩继续讲母辈的阿拉瓦克语男 孩却操父辈的加勒比语。 孩却操父辈的加勒比语。
12
(一)性别变异
1.性别差异举例 1.性别差异举例
2.性别差异原因 2.性别差异原因
13
美国婚姻问题专家John Grass举出了10个容易引起误解的抱 举出了10 美国婚姻问题专家John Grass举出了10个容易引起误解的抱 怨以及男性可能有的不赞同反应: 怨以及男性可能有的不赞同反应: 女人的说法/ 女人的说法/男人的反应 我们从来没出去过/不对, 我们从来没出去过/不对,上个星期我们才出去过 人家都不注意我/ 人家都不注意我/我相信人家很注意你 我累得什么事也不能做了/真荒谬, 我累得什么事也不能做了/真荒谬,又不是没人帮你 我想把所有的事都忘得一干二净/如果你不喜欢你的工作,就辞 我想把所有的事都忘得一干二净/如果你不喜欢你的工作, 职算了 房间里老是乱七八糟的/不是“老是” 房间里老是乱七八糟的/不是“老是”乱七八糟的 再也没人要听我说话了/ 再也没人要听我说话了/我正在听你说话啊 没有一件事做得好/你是指我做错了吗? 没有一件事做得好/你是指我做错了吗? 你不再爱我了/我当然爱你, 你不再爱我了/我当然爱你,不然怎么会在这里 我们老是匆匆忙忙/才没有,这个星期五, 我们老是匆匆忙忙/才没有,这个星期五,我们很轻松呀 我想浪漫一点/ 我想浪漫一点/你是说我不浪漫吗
8
(二)行业语 行业语是一个行业内部的成员使用 而其他行业的人不用或很少使用的特殊 用语,一般也称为“行话” 用语,一般也称为“行话”。
语言的行业变异是社会发展、 语言的行业变异是社会发展、职业分 工的结果。 工的结果。
9
(三)隐语和黑话 隐语是指某些行帮、社团为了进行活动, 隐语是指某些行帮、社团为了进行活动, 防止泄密而使用的一些特别词语。 防止泄密而使用的一些特别词语。 黑话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方言, 黑话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方言,它具有强 烈的排他性,对本集团以外的人绝对保密。 烈的排他性,对本集团以外的人绝对保密。
20
潜在声望说”据西方一些语言学家分析,在西方, “ 潜在声望说 ” 据西方一些语言学家分析 , 在西方 , 男性的语言变异是由于其有一种追求“潜在的声望” 男性的语言变异是由于其有一种追求 “ 潜在的声望 ” 的社会心理。一般而言,标准语是规范化的语言, 的社会心理 。 一般而言 , 标准语是规范化的语言 , 是 受过教育、具有一定文化修养的人掌握的,标志着一 受过教育、 具有一定文化修养的人掌握的, 定的地位和身份。被称为所谓“工人阶级语言” 定的地位和身份 。 被称为所谓 “ 工人阶级语言 ” 的非 标准语言变体,常使人有一种健壮、粗鲁、 标准语言变体 , 常使人有一种健壮 、 粗鲁 、 顽强的男 子汉气概,被视为男性特征的语言。所以, 子汉气概 , 被视为男性特征的语言 。 所以 , 一些有文 化有社会地位的男子也使用这种非标准语, 化有社会地位的男子也使用这种非标准语 , 甚至在英 国小学校中,一些男孩拒绝使用标准的语言形式, 国小学校中 , 一些男孩拒绝使用标准的语言形式 , 以 此来获得男子汉的“潜在的声望” 此来获得男子汉的“潜在的声望”。
第三节
社会变异
1
讲授内容
社会方言 阶层变异和行业变异 性别变异和年龄变异 种族变异和民族变异
2
一、社会方言
社会方言是社会内部不同年龄、 社会方言是社会内部不同年龄、 性别、职业、阶级、 性别、职业、阶级、阶层的人们在 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一些变异。 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一些变异。
社会方言没有独立的语言结构系统, 社会方言没有独立的语言结构系统,它的 语音系统、 语音系统、语法规则等与共同语或当地方言 基本相同, 基本相同,主要是在语汇或表达习惯上有不 同于其他社群的特点。 同于其他社群的特点。
阶层惯用语不是独立的语言, 阶层惯用语不是独立的语言,没有自 己的语音和语法系统, 己的语音和语法系统,而是在全民语言 材料的基础上构成的特殊词语。 材料的基础上构成的特殊词语。
5
他们称日历为“ 将来的记录” 他们称日历为 “ 将来的记录 ” , 把擤鼻涕说成 轻松了一下鼻子” 杯子有臭味说成“ “ 轻松了一下鼻子 ” , 杯子有臭味说成 “ 杯子行 为不好” 女主人招呼客人坐时就说“ 为不好 ” , 女主人招呼客人坐时就说 “ 请满足这 把椅子想要拥抱你的愿望吧” 把椅子想要拥抱你的愿望吧 ” 。 这样的表达方式 在莎士比亚、 莫里哀等戏剧中很常见: 在莎士比亚 、 莫里哀等戏剧中很常见 : 贵族要发 动战争, 他会这样说: 我衷心悲伤, 动战争 , 他会这样说 : “ 啊 ! 我衷心悲伤 , 因为 我必须拔出我腰间的剑, 使人间平添多少寡妇! 我必须拔出我腰间的剑 , 使人间平添多少寡妇 ! ” 看到对方流泪: 看到对方流泪 : “ 为什么你的眼睛噙着满眶的伤 心之泪, 就像一条涨水的河流, 心之泪 , 就像一条涨水的河流 , 泛滥到它的堤岸 上了。 上了。”
15
日本《男子汉》杂志曾广泛征求姑娘们的意见, 日本《男子汉》杂志曾广泛征求姑娘们的意见, 列出她们最感讨厌的某些小伙子的习惯性动作, 列出她们最感讨厌的某些小伙子的习惯性动作,其 中被认为是“女人气”的是如下几条: 中被认为是“女人气”的是如下几条: 过分对着镜子梳妆打扮。 过分对着镜子梳妆打扮。 笑时用手掩住嘴。 笑时用手掩住嘴。 走路时屁股、腰肢扭来扭去。 走路时屁股、腰肢扭来扭去。 喝茶等端起杯子时,把小指伸出。 喝茶等端起杯子时,把小指伸出。 走路把提包之类抱在胸前。 走路把提包之类抱在胸前。 坐下时,将两腿并拢。 坐下时,将两腿并拢。 把手提袋之类挂在手腕上。 把成了2008年度重庆市重大决策咨询研究课题《重庆市社 会各阶层状况调查分析》。 课题组专家认为,重庆目前的社会阶层结构呈倒“丁字型”。重庆社会各阶层 的关系总体是和谐的,其主要表现在各阶层对改革开放的普遍支持,对国家和重庆 发展前景表现出比较强的信心和积极心态。 个阶层5个等级划分 按11个阶层 个等级划分 个阶层 课题采用中国社科院同类课题研究的理论框架,即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经济 资源、组织资源和社会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为标准来划分社会阶层,结合当前重庆 的社会实际情况,通过量化打分,划分为11个社会阶层。 11个阶层由高到低的排列分别是:(1)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事业单位负责人。 (2)规模以上企业负责人。(3)私营企业主。(4)普通公务员。(5)专业技术人员。(6)办 事人员和有关人员。(7)个体工商户。(8)商业服务业人员。(9)产业工人。(10)农业 劳动者。(11)无职业人员。课题组专家将11个阶层分为5个等级,即(1)、(2)、(3)构 成上层,(4)、(5)是中上层,(6)、(7)为中层,(8)属中下层,(9)、(10)、(11)构成下 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