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与外化过程的哲学思考

合集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试题A及参考答案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试题A及参考答案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试卷A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思想政治教育学是研究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对人们进行()的规律的科学。

2、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直接理论依据主要有:关于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和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理论;关于()辩证关系的理论;关于政治与经济辩证关系的理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关于()的学说;关于灌输社会主义意识的理论;关于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

3、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大体经历了初创和形成时期;()时期;()时期;曲折发展和严重挫折时期;拨乱反正和发展新阶段等五个主要阶段。

4、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主要依据有:()的客观需要;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精神世界发展的需求以及思想实际。

5、培养有理想、()、()、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6、共产主义人生观以实现()为最高理想。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与一般的社会科学相比,思想政治教育学具有鲜明的无产阶级()

A、党性

B、实践性

C、综合性

D、普遍性

2、确定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和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目标的重要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关于()

A、人的本质的学说

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

C、个人全面发展的学说

D、灌输社会主义意识的理论

3、中国古代思想道德教育在道德教育原则上强调以育人为中心,()

A、德育至上

B、以修身为本

C、“正人必先正己”

D、“学在官府”

4、提出“儿童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的现代美国著名道德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学思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学思考

力弱,正处于由自然人 向社会人过渡阶段 ,如果引 导和约束缺失,大学生很容易陷入虚拟世界而不能
自拔 。沉溺 于虚 拟现 实 空 间的大 学生不 能有 效 实现 虚拟现实和客观现实间的角色互换,从而造成不敢
经济收入和安逸生活放在人生追求的首要位置,盲 目崇拜享乐主义,淡化人生伟大的信念追求。只考 虑个人利益, 一味强调索取 , 不讲个人奉献与义务。 大 学 生正 处于世 界观 、人 生观 、价 值观 发展 和成 熟
么,使得他们只想到索取 ,不知道给予和分享。有 些大学生以 自 我为中心,对集体和集体活动抵触情 绪严重。 个别学生甚至漠视他人的权益, 陷入极端个 人 主义 泥潭 ,和他 人关 系 紧张 。由于 受到不 良风气 的影响,一部分大学生逐渐模糊道德评价的标准 , 该赞美的不去赞美,该批评的不去批评。像勤俭节 约这种行为本应是人人赞美、人人学习的行为 ,现 如今却被一些大学生认为是小气的代名词 ,而考试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 了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 治教育;哲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6 1 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7 .2 X(0 10 .0 30 6 43 7 2 1)30 7 .2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 四中全会 《 关于加强和改 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培 养高素质大学生在新时期 高等 院校工作 中的重要 意义 。我们要着眼于高校人才的培养 ,大学生是祖 国的未来和中华民族的希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工作一定要落到实处。我们要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 教育的特点,辩证地审视其问题之所在,寻找到有 效对策 。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与外化过程的哲学思考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与外化过程的哲学思考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与外化过程的

哲学思考

摘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意识形态领域的应有之义。根据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原理以及社会实践等相关哲学知识,本文将从实践基础上进一步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析内化与外化的关系。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内化;外化;哲学

一、前言

当今社会正在发生剧烈的变化,复杂的外部环境使很多人难以把握好时代主旋律。有关如何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反映思想政治教育最基础、最基本的愿望和要求,体现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文章和见解可谓是百家争鸣。不管是从教育主体或是教育客体角度,还是从教育环体与教育介体的关系等方面,都有过众多的分析与探究。

二、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与外化的内涵和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将社会要求内化为受教育者的动机和意识,然后再由受教育者将这些意识外化为行为并产生良好的行为结果。因此,内化与外化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有效性的主要对象。所谓内化,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者的帮助或在其他社会教育因素作用下,接受社会的政治观点、思想体系、道德规范并转化为自己的个体意识,也是个体不仅真正地相信、接受和遵守社会的思想政治、道德要求,而且自愿将这些要求作为自己的价值准则与行为依据的过程。

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内化和外化是辩证统一的。内化是外化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内化,也就没有外化;外化是内化的目的和归宿,没有外化,内化也就失去存在的意义。内化与外化不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而且相互渗透。内化中有外化,认识离不开实践,受教育者形成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认识、情感、信念和意志,是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品德行为实践中形成的;外化中也有内化,行为实践受认识、情感、意志的支配和引导,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品德行为实践的过程,也就是思想政治品德认识、情感、信念和意志的综合作用和巩固、强化过程。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哲学思考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哲学思考

它 的产生 和发 展也 离不 开人 的选择 , 这是人类 发展 和文化 自然之 间” 的专业知 识之外 , 还要 具备处 理“ 人 与人 、 人 与自身” 的 上 说 , 专业 知识 。 人 才是 处理 “ 人与 自然 ” 关 系的额 能 手, 还可 以解 决人 发展 的必然 选择 。 因此 说 , 思想政 治 的本质 是人不 是政 治, 是人 与 自然之 间 的矛盾 。接 下来详 细进 行 分析 :
教学实 践 的骨 骼 。 大学 思想 政治 教育教 学过 程中 , 如果缺 少人文
社会 的大 学 生群体而 言 , 思想 政 治教育 显得更 加 的重要 。 下 面我 能力教育 教学方面 的 内容 , 则 高校学 生可能 失去方 向、 没有动 力 、 们就研 究 一下 , 思 想政 治 教学 的哲学 意义 , 以及 怎么来 促进 大学 缺 乏快 乐, 同时 也失去 了坚守 和创造 性: 若缺 少专业 教育 , 则 高校 教学 的发 展 。
实 践中我 们将上述 几种 能力统称 作人 文能力 , 而且 人文 能力
内在 规定 性 , 同时也 是事 物个 体特 殊性 。 对 于政 治思想 教育 对社 教育是 当前大 学教育 的核心与 灵魂 , 同时专业 教育也 是大学 教育 会 的发展 起着举 足轻 重 的作用 。 尤其 是, 当教 育对 象是 即将 踏 入
西, 或者 使某 一事物 恰 为该事 物 的东西 : 同时 , 黑格 尔也在 其 《 小 想 的科学 性和合理 性 , 在 这个基础 上树 立新 的法 律标准 和道德标 逻 辑》 中对事 物的 存在进 行 了探 讨 , 他认 为事 物存 在有其 充分 依 准 。通过 教 育 的方 式 内化 为人们 的心 理 结构 。这就 是获得 保障 据, 根 据在 于 内在 存 在着 的本质 , 本质 即为根 据 。从上 述亚 里士 人 生意 义和 价值 的能 力。 多 德与黑格 尔关于 本质 的哲学 定义来看 , 其倾 向在于 本质 是事物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记于心外化于行”的哲学思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记于心外化于行”的哲学思考

观察与思考2015年第11期

2015年第8提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功用在于外化为个体自觉行动。作为自觉行动

的“外化于行”首先应表现为一种固定化的习性,而非“权宜之计”的随机行为;其

次应作为“价值审美”的行动表现,既欣赏价值遵循的行为,又厌恶违背价值准则的

行为;最后应受公共理性的指导,基于公共利益遵循价值准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外化于行”真正实现可能会遭遇实用理性、差序格局与价值信任危机的困境。从哲

学视角分析,这些困境的解决依赖于以实践理性提升实用理性;以“普遍主义”克服

“差序格局”的“特殊主义”;价值信任的重构三管齐下,方能有效。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于行”哲学思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内记于心外化于行”的哲学思考*

□魏传光葛畅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是“内化于心”与“外化于行”两个过程的统一。但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的根本功用还在于统一思想,引领和规范行为,把核心价值观体现在国家治理中,渗透到社会组织中,转化为社会文明风尚,外化为个体自觉行动。“道不可坐论,德不可空谈”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难点在于如何解决“最后三公里”,避免成为“半截子工程”。因而“外化于行”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归宿,对此方面理论界已形成审视的态度和足够的清醒。但问题是,“外化于形”的标准是什么?困境在哪里?有何对策?本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个体价值准则“外化于行”为思考重点,以哲学省思为视角,尝试做出一些探索,以求教于大方。一、“外化于行”的标准:习性、审美与公共理性(一)“外化于行”成为一种习性

内化和外化

内化和外化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内化和外化

一、含义:

内化,是将教育者传授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品德)转化为受教育者自己的个体意识(认识)的过程,是由外(社会发展需要)向内(个人精神世界)的过程。夕卜化,是受教育者将内在的个体意识(新思想道德认识)转化为外在的实践行为的过程,是有内(思想道德认识)向外

(行为实践)的发展过程。

二、内化、外化的内在矛盾

(一)思想政治教育内化的内在矛盾

思想政治教育内化的主要矛盾是认知矛盾,即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品德(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和原受教育者原有的“意识框架”的矛盾。受教育者的“意识框架”在无形之中对教育者所传递或输送的内容有一种过滤的作用,因此一个思想教育者想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成功的“灌输”给受教育者,就必须了解受教育者的“意识框架”里的东西,因受教育者是受到宏观环境、微观环境的影响,因此可以了解对受教育者对国家社会等政治层面的理解,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所持有的一种态度以及受教育者所生活的环境,当然,对受教育者周围的同辈群体中所流行的观点和关注的东西进行了解也是必要的。只有对受教育者进行充分的了

解,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内容的内化才会有成效。内化要想收到更好的成效,教育者本人的“内化”及教育者的教育方法对受教育者来说也是一种影响因素,教育者不仅要做到“言传”,同时也必须做到“身教”,“言传身教” 其实是教育者本身对教育目标和内容的一种内化和外化的表现,内化不仅仅是对受教育者,教育者本身也要是一个经过内化并将其外显的“新人”(人格魅力)。教育方法对促进受教育者的内化有很重要的作用,足够的逻辑力量、事实力量、艺术力量,以及必要的重复,教育时间的连续性、持续性等等,都是影响受教育者内化的重要的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试题及参考答案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试题及参考答案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试题及参考答案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思想政治教育学是研究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对人们进行()的规律的科学。

2、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直接理论依据主要有:关于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和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理论;关于()辩证关系的理论;关于政治与经济辩证关系的理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关于()的学说;关于灌输社会主义意识的理论;关于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

3、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大体经历了初创和形成时期;()时期;()时期;曲折发展和严重挫折时期;拨乱反正和发展新阶段等五个主要阶段。

4、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主要依据有:()的客观需要;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精神世界发展的需求以及思想实际。

5、培养有理想、()、()、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6、共产主义人生观以实现()为最高理想。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与一般的社会科学相比,思想政治教育学具有鲜明的无产阶级()

A、党性

B、实践性

C、综合性

D、普遍性

2、确定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和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目标的重要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关于()

A、人的本质的学说

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

C、个人全面发展的学说

D、灌输社会主义意识的理论

3、中国古代思想道德教育在道德教育原则上强调以育人为中心,()

A、德育至上

B、以修身为本

C、“正人必先正己”

D、“学在官府”

4、提出“儿童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的现代美国著名道德教育家是()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创新的哲学思考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创新的哲学思考
收 稿 日期 : 0 9—0 2 20 5— l
的方法论修养 , 既是他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的 体现 , 也反映他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水 平 和能力 。思 想政 治教育 方法 论创新 会有 力地促 进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发展 , 促进思想政治 教育者综合素质的提高。
基金项 目: 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十一五” 教育科学规划课题(S5 ) 江苏大学人文社科重点课题(D 20A 6 J10 ; J R06 0 ) 作者简介: 张炳生, 教授 , 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 。 檀杉杉, 硕士研究生 , 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 。
想 素质 和行 为效能 的主要 手 段 。思 想政 治教育 者
上, 改革旧的方法 , 创造新 的方法。当前 , 思想政 治教育方 法论 创 新 具有 必 要性 、 迫切 性 , 是 这
因为 :wenku.baidu.com
思 想政 治教育方 法论创 新 首先来 自于思想 政
治教育实践发展 的挑战。经济全球化 、 文化全球 化、 政治民主化 、 社会信息化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 所面临的新的时代背景和复杂的社会条件。国际 范 围 内各 种精 神 文化 力 量 的相 互 激 荡 , 各种 社 会 思潮纷然杂阵, 冲击着人们的思想 、 改变着人们 的 观念, 使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呈现 出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需要创新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

论文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内化原则途径论文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内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完成具有决定意义,具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的,而且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对于如何实现内化.本文提出了四大原则要求,即主体性原则、真理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和针对性原则,同时也提出了内化的三大途径。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传家宝。在当今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经济工作和一切工作中的“生命线”的作用。仍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使命。而尊重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并按规律办事是完成这一使命的重要条件。在思想政治教育诸规律体系中,思想转化规律是根本性的规律。具有核心地位,并决定思想政治教育面貌。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做思想转化的工作。而做好思想转化的关键环节是使受教育者接受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准则、政治要求、道德规范并使其内化于心,内化成功与否决定思想政治教育的成败,因而,认识了解内化并促进内化的有效实施是思想政治理论工作者面临的一个严峻课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内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思想政治教育内化是指将社会要求的政治原则、思想规范、道德标准、行为准则等纳入受教育者态度体系,使之成为其意识体系有机组成部分的过程。内化是外部条件与受教育者内部因素有机结合,是

由“不知”到“知”的转化过程。为了进一步了解内化有必要认识内化的环节。关于内化的环节,外国学者提出了接受一反应一评价一价值概念化一价值性格化“五阶段”说和顺从一认同一内化“三阶段”说。而我国学者也提出了自己的“阶段说”.我国著名的德育专家鲁洁就把内化过程概括为感受、分析、选择三阶段。通过对内化阶段的分析可知,只有当外部的、客观的东西与受教育者内在的、主观的东西相结合,并被受教育者“据为己有”并成为与己一体的“同化物”时,才能被称之为内化。由此可见,内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发挥重要作用,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基于主体间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化途径新论

基于主体间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化途径新论
迷茫又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效果 。
使部分学生产生价值观的迷茫和困惑。 学生价值观的 l 式。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生存方式 , 主体 间性思想政
一 治教 育把学生视为活生生 的人 , 是有思想 、 有灵 魂 、 有
第二, 学生需求的多样化。需求反映在人们的意 j 要求 的另 一个 主体 。师生组成共 同主体 , 通过人人 参
政治教 育内化的效果会 因人 丽异 。
I 。 性
第三 ,教师 和学 生之 间是 相互理解 和有效 沟通
第 四, 学生 的情感和心理状态 的变化。情感和心 l
卵状 态是 人们对于某 种事 物是否符合人 的需要 和欲 l 一方面 , 的。 教师凭借知识 、 经验 、 阅历等方 面的优势 , 望而 产生的心理体验 , 对受教 育者的认知动力 、 价值 l 对发展中主体 的学生应 当多一些包容 , 允许他们 提出
第 一, 的认知能力 的差异 。学生的认 知能力 l 中频繁转换 角色 ,教师 和学 生同时既 是信息传 达 学生 话 是有差异 的。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 , 认知能力强的 j , 又是信息 的接受 者 , 过角色互换实 现了信息 的 者 通
交流与互动 , 到思 想的交流和心灵 的碰撞 , 达 才可 能 学生具有较强的自 信心, 接受教育的深度和广度较好。I 认知能 力差的学生接受 教育的容 量相对! 由此思想 ‘ , 产生思想 的火花 , 才能真正提高思想政治教 育的实效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第一章绪论

1、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分析:

☆(1)什么是思想、政治、思想工作、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学?

思想:制约人的行为的各种精神因素的总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人的动机、理想、心理品质等)

政治: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思想工作:思想工作是一定的阶级或群体帮助人们树立与社会发展要求相一致的思想,改编偏离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所进行的活动,其目的是使人们的思想更符合客观实际,以便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

政治工作:政治工作是一定阶级、政党、团体为实现自己的纲领和根本任务而进行的活动。

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就是政治工作的思想性部分和思想工作中的政治性部分的叠加、融合。

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学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体系。

(2)思想政治教育的泛指与特指

思想政治教育的泛指:人类所有阶级社会共有的培养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指:无产阶级培养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3)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关系

A、二者是相互联系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学产

生的前提条件、基础和源泉;思想政治教育学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丰富实践经

验的理论概括,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体系。

B、二者又是相互区别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实践活动,它以人为作用对象,目的是

中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境界的哲学思考

中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境界的哲学思考

中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境界的哲学思

摘要:教学境界,则是指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要达到的某种状态,涵盖了教师的道德素养和专业能力。中职思政教学理论课程的教学境界,还需要教师从德育、能力、综合素质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分析,全面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真正意义上促进中职生的全面发展。文章则是从思辨能力、综合素质、心理健康和道德素养四个方面分析了思政理论教学境界的哲学含义,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哲学

从近年来的教学情况而言,随着职业院校思政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化和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用于现阶段的教学需求,为体现思政理论课程的实效性特点,还需要教师对其进行改革,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并从哲学层面进行深层次考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品质,为其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思辨能力

思辨能力则是以辩证的方法看待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创新性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强化对各种问题的综合认知,为学生的人生发展指明方向。哲学与人生课程主要是了解马克思哲学中的相关问题,让学生懂得以辩证注意的角度看待事物的发展和变化,逐渐形成正确的三观。为此,教师应该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作为出发点,及时转变观念,制定的教学方案随着教材的更新而进行适当变革,教师秉承着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形成有足够的耐心,为学生预留适当的时间,慢慢养成良好的思辨习惯。

为让学生了解到哲学的实效性特点,教师在备课阶段,应该考虑学生的认知需求,以中职生的实际需求作为出发点,从现实生活中寻找案例,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对这些案例进行深度分析、讨论,总结出解决方案。而且教师要选择在恰当

思政教育笔记[精心整理]

思政教育笔记[精心整理]

1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及思想政治教育学?

答: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学是研究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的科学。

2 思想政治教育失效性的后果

1、思想政治教育存在滞后性(思想活动问题)

2、思想政治教育者人格力量削弱(教育者问题)

3、环境发生变化(环境问题)

4、人们的价值取向扭曲(教育对象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失效性的后果1、出现道德失范现象2、出现教育薄弱环节3、出现政工队伍不稳定

3思想政治教育概念提出和演变的历史过程

(1)1847:宣传工作

(2)1902年前后:政治工作、政治教育工作

(3)1934年:思想工作、政治思想工作

(4)中国共产党诞生——建国:沿用上述各种提法

(5)1949——1959:思想政治工作,但未统一

(6)1960——1978:政治思想工作

(7)1978——现在: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

5、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直接理论依据

答:(1)关于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和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理论;

(2)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理论;

(3)关于政治与经济辩证关系的理论;

(4)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

(5)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

(6)关于个人全面发展的学说;

(7)关于灌输社会主义意识的理论;

(8)关于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

(9)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范畴就是对本门科学所研究的特殊对象的普遍的本质联系的反映,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基础上产生,反过来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起指导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有: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试题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试题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期末练习题

第一套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思想政治教育学是研究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对人们进行的规律的科学;

2、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直接理论依据主要有:关于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和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理论;关于辩证关系的理论;关于政治与经济辩证关系的理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关于的学说;关于灌输社会主义意识的理论;关于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

3、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大体经历了初创和形成时期;时期;时期;曲折发展和严重挫折时期;拨乱反正和发展新阶段等五个主要阶段;

4、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主要依据有:的客观需要;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精神世界发展的需求以及思想实际;

5、培养有理想、、、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6、共产主义人生观以实现为最高理想;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与一般的社会科学相比,思想政治教育学具有鲜明的无产阶级

A、党性

B、实践性

C、综合性

D、普遍性

2、确定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和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目标的重要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关于

A、人的本质的学说

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

C、个人全面发展的学说

D、灌输社会主义意识的理论

3、中国古代思想道德教育在道德教育原则上强调以育人为中心,

A、德育至上

B、以修身为本

C、“正人必先正己”

D、“学在官府”

4、提出“儿童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的现代美国著名道德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卢梭

C、裴斯塔洛齐

D、柯尔伯格

5、苏联把思想政治教育统称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标准的体系构建探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标准的体系构建探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标准的体系构建探析

雪梅;雷慧斌;石丽萍;郑蓓媛

【摘要】一定范围内的标准按其内在的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称为标准体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标准的体系构建首先要依据客体的认知规律构建科学的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受教育者的外部环境条件将理论模型具体化为直观的体系框架,使抽象的逻辑结构逐级降解为具有实际操作性的量化指标.

【期刊名称】《甘肃高师学报》

【年(卷),期】2016(021)010

【总页数】4页(P50-53)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理论模型;体系构建

【作者】雪梅;雷慧斌;石丽萍;郑蓓媛

【作者单位】兰州城市学院旅游文化学院,甘肃兰州730070;中国人民解放军68305部队,甘肃兰州730070;兰州城市学院旅游文化学院,甘肃兰州730070;兰州城市学院旅游文化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1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是大学生入学前的思想政治基础,这与大学生的家庭熏陶、学校教育、社会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形成了大学生五彩纷呈但又参差不齐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如果高校采取“一刀切”、“一锅煮”方式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会出现“吃不饱”、“够不着”等问题的发生。但是,组

织“一对一”、“面对面”的针对性教育在现实工作中又存在实际的困难。如何增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适应性、有效性、针对性,准确掌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心理,实施科学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构建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指标体系是其中的关键环节。

关于德育内化问题的理性思考

关于德育内化问题的理性思考

拉斯诺尔- 布鲁姆等在研究价值 内化中,提出了内化的五
种 水 平 ,即接 受 、反 应 、评 价 、价 值 概 念 化 、价 值 性 格 化 。社会 心 理 学 家凯 尔 曼则 把 价值 内化 过 程划 分 为顺 从 、 认 同 、内 化等 三 个阶段 。我 国德 育研 究专 家 鲁浩 教授 吸 收 国外 的研 究 成果 , 把 内化 过 程概 括 为感 受 、 析 、 择 等 又 分 选 三 个 阶段 。 管对德 育 内化 的过 程研 究还有 诸 多分歧 , 尽 但有
程 是一个 复杂 多 维 的连续 递进 的心理 活 动过 程 ,人们 对 它
的认识 还很不 够 , 因此 , 要进 行深 入 的研 究和探 索 。 需
I 德 育 内化 起源 于道德 感知 .
意 识是人 脑 的机 能 和属性 。是社 会人 对 客观存 在 的 高
复杂 的道 德 现象 的把 握 是有 限 的 、表 层 的 。但 人 类 的认识
个 共识是 肯 定 的 ,即德 育 内化 是将 社会 道德 转 化为 个人 品德的过 程 , 由他律 向 自律转 化 的 内在 心理 机制 。 个过 是 这
2 德 育内化发展于道德思维 .
由于 道德 感 知 是 人们 对 道德 现 象 的 直 接观 察 和感 受 .
其感 知 的对 象 常常是 具 体 的 、生 动 的 ,因而 ,道 德感 知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与外化过程的哲学思考

发表时间:2011-09-13T12:54:23.010Z 来源:《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7月B 作者:程松涛[导读] 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意识形态领域的应有之义。

摘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意识形态领域的应有之义。根据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原理以及社会实践等相关哲学知识,本文将从实践基础上进一步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析内化与外化的关系。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内化;外化;哲学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33X(2011)07-0028-02 作者简介:程松涛(1978.03—),男,汉,贵州遵义仁怀人,贵州财经学院,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人口与社会政策。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学院,贵州贵阳邮编550004

一、前言

当今社会正在发生剧烈的变化,复杂的外部环境使很多人难以把握好时代主旋律。有关如何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反映思想政治教育最基础、最基本的愿望和要求,体现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文章和见解可谓是百家争鸣。不管是从教育主体或是教育客体角度,还是从教育环体与教育介体的关系等方面,都有过众多的分析与探究。

二、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与外化的内涵和关系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将社会要求内化为受教育者的动机和意识,然后再由受教育者将这些意识外化为行为并产生良好的行为结果。因此,内化与外化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有效性的主要对象。所谓内化,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者的帮助或在其他社会教育因素作用下,接受社会的政治观点、思想体系、道德规范并转化为自己的个体意识,也是个体不仅真正地相信、接受和遵守社会的思想政治、道德要求,而且自愿将这些要求作为自己的价值准则与行为依据的过程。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内化和外化是辩证统一的。内化是外化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内化,也就没有外化;外化是内化的目的和归宿,没有外化,内化也就失去存在的意义。内化与外化不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而且相互渗透。内化中有外化,认识离不开实践,受教育者形成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认识、情感、信念和意志,是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品德行为实践中形成的;外化中也有内化,行为实践受认识、情感、意志的支配和引导,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品德行为实践的过程,也就是思想政治品德认识、情感、信念和意志的综合作用和巩固、强化过程。

三、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与外化关系的哲学思考

1、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是“适应超越律”,具体是指教育者的教育活动既要适应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基础和发展需要,又要超越受教育者的原有基础,体现社会思想政治品德要求的规律。适应超越律是适应与超越的统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既为受教育者自身对外部因素的内化程度所制约,又是促进受教育者自身将内化结果外化发展的表现。这个内化与外化的统一过程正是受教育者在尊重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规律的前提下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的实践体现。列宁说过:“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界”。这说明意识是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想目的,就一定使自己的思想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如果不符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因此,做好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实践活动内外化关系,就要求做到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即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和一般规律。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必然导致对人的价值性的否定,导致对历史发展动力的否定,唯心主义历史观把人们的思想动机看作是历史发展的动力,显然是错误的。

2、受教育者在内外化过程中的内外因原理分析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成过程,有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由人的内在因素决定的,人的自身状态,如思想意识、行为习惯、兴趣爱好以及身心其他方面的情况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重要因素,这被称为“内因论”。另一种观点被称为“外因论”,这种观点认为人的思想政治素质是环境影响和教育的结果,而忽视人的内在因素的影响。然而,对立统一规律关于内外因关系原理告诉我们:“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外在因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马克思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能动反映。“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人们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发展离不开外在因素的作用,这些外在因素包括社会的经济制度及其经济活条件、政治制度及其社会政治状况、社会文化及其文化活动;人们生活的社区的自然条件、人文环境、日常生活和生产等;以及受教育者出生和成长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集体环境、社会交往环境、大众传播媒介等。外部因素虽然对个体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但受教育者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外部影响的个体,而是作为能动体在与外部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接受外界影响的。任何外界因素都必须通过人的内在因素起作用。

3、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与外化统一于实践

马克思在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盟芽的第一个文件”的《关于费尔巴哈提纲》中,阐明了实践是感性的、对象性的物质活动,认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强调哲学的重要使命在于指导实践改造世界,“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因此,作为教育主体的教育者在试图改变原有的不合理的,或者落后的思想意识问题上,要更加重视教育活动这一实践性。要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并有明确的正确意识导向,让所有人们都参与其中;同时,还要给受教育者提供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领域,特别是新时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要真正从解释世界转向改变世界,在本文主要的就是强调教育客体的外化行为。前面分析了影响受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内外化关系的外因因素——环境与教育,但我们不能片面夸大环境和教育的影响,要看到环境和教育对人们产生的影响一定要在实践的基础上得到改造。这就要求受教育者要在发挥自身内因作用的基础上处理好外化功能。

四、思想政治过程中内化与外化的实践性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