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立德树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研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德育融合研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德育融合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历久弥坚,传承至今。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高校德育工作也日益受到重视。
传统文化与高校德育的结合,既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也是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培养和提升。
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德育融合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可以为高校德育提供宝贵的借鉴和参考。
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和全球化发展,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在当今社会中愈发凸显,融入高校德育工作可以更好地引导大学生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通过将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德育教育中,可以使广大学生更加深入了解和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促进文化传承和发展。
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德育的融合,对于推动高校德育工作的深入发展,实现学生全面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承载着丰富的思想、道德、审美、礼仪等方面的内涵,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德育是高等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
传统文化与高校德育的融合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竞争力。
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德育的融合研究,可以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的宝贵价值观念,将其融入到高校德育中,丰富高校德育内容,提升高校德育的深度和广度。
研究传统文化与高校德育的融合路径和方法,可以为高校德育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促进高校德育工作的创新和发展。
通过案例分析,可以探索传统文化与高校德育融合的实际效果和可行性,为推进传统文化与高校德育的深度融合提供实践经验和参考。
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德育的融合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高校德育水平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2. 正文2.1 传统文化与高校德育的内在联系传统文化强调道德伦理,注重修身养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德育融合研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德育融合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着丰富的智慧和价值观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迁,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逐渐淡化,尤其是在高校学生中。
高校作为培养未来社会精英的重要阵地,德育工作更是至关重要,但目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学生行为道德问题的增多,德育工作的形式化和功利化等。
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德育工作相结合,发挥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德育融合的可能路径与方法,为提升高校德育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积极贡献。
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是指本文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德育融合的角度出发,探讨了这一重要课题的意义和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本,是中国人民的精神财富,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德育相结合,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
高校德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
通过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德育融合的方式方法,可以有效提升高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德育的融合,对于推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具有积极的意义。
通过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普及,有利于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德育融合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寻找传统文化在高校德育中的有效运用方法,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全面发展。
通过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及其与现代高校德育的融合方式,找出目前高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和改进措施。
新形势下高校立德树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研究
科技风 "#$% 年 $# 月
新形势下高校立德树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研究
雷5波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陕西渭南!+'$%%%
摘5要随着科技时代的发展!文化在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和社会的未来接班 人!肩负着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建设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是以它浓厚的文化深度和哲理丰富着人 们的生活与发展!在高校立德树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新形势下高校立德树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融合是一项 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做法!有助于提升民族凝聚力和培养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与提高"
美德"在日常琐碎中提高自己的素质"最终实现高校立德树人 的目标#
$ 二% 言传身教!打造一流的师资队伍 要想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那么前提是要拥有一 支高素质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教育学生成 才成人# 因此"高校要不断地加强教师自身能力和素质的培 养"定期给予培训"使教师不断地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认识"比如给教师开设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学习讨论课'课后 反馈互补等"使他们认真的学习"并形成一种内在的素养"对学 生进行言传身教"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和促进学生各方面 的发展与提高# $ 三% 在教学活动中渗入优秀传统文化!促进高校立德树人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于高校学生的日常教学过程之 中"有助于学生不断地形成自身的价值体系和美德体系"以促 进他们的成才成人"最终实现高校的立德树人# 因此"社会'学 校'家庭应当结合起来"形成一股强大的凝聚力"加强组织和开 展各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普及活动# 比如定期举行专 家讨论会'学术演讲会'课后交流会'报告会等"以此来帮助广 大的学生认真的了解和解读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除此之外" 还可以组织参观浏览古迹'古人故事等活动"以此来提高学生 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以推动高校进行立德树人# 三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 时 代 的 进 步 与 发 展" 文 化 软 实 力 在 国 与 国 之间竞争力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凸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 流长'博大精深"有助于启发当代大学生以增强他们的爱国主 义情感和美德体系的建立"因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中的 宣传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因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作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象征不仅是历史理性的要求"更是时 代发展的现实性要求# 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身传承的必 然要求"也是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必要途径"只有充分发挥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其与高校立德树人进行融合对当代大学生 的成才成长具有积极意义"有助于恢复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增 强民族的凝聚力与向心力"为实现中国梦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 杨九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研究' X( &学周刊!)%$1$((% ))'2(%& ')( 鞠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高校的意义解析' X( &济南 职业学院学报!)%$4$%)% )A32A1& '(( 林炎红!张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育中的实现途径探究' X(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1!$'$%$% )40244& '3( 郭继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过程研 究 概 述 ' X( &山 东 农 业 工 程 学 院 学 报!)%$4!(A $ %$ % ) $%'2$$0& 项目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基金项目 UN)%$12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立德树人教育实践研究作者简介雷波$$'4%2% !男!陕西富平人!硕士!讲师!研究 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新时代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立德树人的实践研究
智库时代·50·智谋方略 新时代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立德树人的实践研究*吴云 罗增安(广东理工学院,广东肇庆 525114)摘要: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文化自信”相结合,构建高校立德树人教育的“新内涵”,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我国的高校教育起到一个促进的作用。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立德树人;实践研究中图分类号:G4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609(2020)13-0050-002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实施“立德树人”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
二、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是高校立德树人的基础工程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不断发展,经过时间的磨练慢慢沉淀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这个章节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方面:新时代优秀传统文化与“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相结合;第二方面:新时代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相结合;第三方面:新时代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结合。
(一)新时代优秀传统文化与“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相结合围绕立德树人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成都市拨款的专项配套经费,构建了市、县、校优秀传统文化“三级一体”的工作机制并且编写了许许多多关于“国学”“经典”等等类型为主题的教材;开展了一些“美德少年”的创评活动。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种倾向于人的文化,具有浓厚的人文主义情怀。
注重“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迎合了高校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为学生营造了一种新时代背景下“不忘传统文化,牢记使命”的文化氛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德育融合研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德育融合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高校德育工作也日益受到重视。
德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在高校德育工作中,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相融合,成为了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德育融合的意义、现状和对策,并提出一些建议。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五千年文明的结晶,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括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诗词文化、书画文化等多种文化形态,涵盖了道德伦理、礼仪教化、文学艺术、哲学思辨等多个方面。
这些文化传统对于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都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高校德育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德育的融合,可以为学生注入文化营养,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和身份认同感,激发他们对美好人生的向往和追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也符合现代社会的道德要求,可以为高校德育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目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德育融合的现状并不容乐观。
一方面,由于社会的快速变革和知识经济的浪潮冲击,学生的时间被越来越多地占据在专业学习和考试竞争上,缺乏了解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间和机会。
一些高校的德育工作还停留在传统的管理层面,缺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挖掘和融合。
由于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脱节,一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并不适合当下学生的认知和接受水平。
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热爱度不够,也制约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德育的有效融合。
要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德育的有效融合,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措施。
高校应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明确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德育的融合。
建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德育融合的长效机制,明确责任部门和工作流程。
高校应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设置和教育教学,通过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专题课程、组织文化活动等方式,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了解。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立德树人任务融合的实践探索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立德树人任务融合的实践探索
《探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立德树人任务融合》
当今,中国几千年来深厚的文化底蕴、灿烂的丰富历史,已动摇国家强大的发展势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被列入世界传统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世界社会共享的财富,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立德树人任务融合,是中国课改中提出要认真落实的重要目标,切实发挥文化的实践性和劏乃力。
首先,有效的宣传延伸了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开展更多的传承活动,使文化有机入侵心灵。
因此,教育部要求全面推广优秀传统文化,让人们在学习过程中留有足够的思考空间、研讨空间、沟通空间,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大学责任心。
此外,要有充分的鼓励措施,鼓励大学生参与到传承传统文化的实践中去。
其次,更加积极地加强各高校立德树人任务的认识,建立良好的教育环境,以促进有效的传统文化传承。
通过开展各类活动,如文化学习讲座、实习及慈善活动,让学生不仅能欣赏中国文化,还能日常坚持体验贴近生活、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渊源,培养德育意识,提升学生文化素养,从而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立德树人任务的融合。
最后,学校要深入了解文化文物,形成相关学术论文,以激发广大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鼓励学生学习、探究和发现问题,同时加强传承传统文化思想的宣传,不忘初心往前走,不断培养出具有中华文化精神的品行优良的大学生。
综上所述,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立德树人任务的融合,需要大众积极参与,学校必须加强传统文化的宣传,做好实践性的相关活动,以期激发大学生对文化的关注,从而
提升高校文化教育素质,努力树立高校立德树人任务的优良代表。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高校立德树人教育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高校立德树人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高校立德树人教育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高校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
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对于高校立德树人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高校立德树人教育的价值、具体措施和实施路径等方面进行阐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思想,价值和道德观念,对于高校立德树人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儒家礼乐道德传统,培养人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
通过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可以培养学生的修养和道德品质,让他们具备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 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国家认同感。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通过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可以增强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提升文化自信,增强国家认同感。
3. 塑造学生的民族情怀。
中华传统文化强调忠孝和仁爱之道,培养情怀和爱国情怀。
通过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4. 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中华传统文化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通过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二、加强高校立德树人教育的具体措施为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立德树人教育中,可以采取以下具体措施:1. 开设中华传统文化课程。
高校可以设置中华传统文化课程,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国家认同感。
2. 引入传统文化教育元素。
在各类课程中,可以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元素,让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接触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3. 开展传统文化活动。
高校可以举办各种形式的传统文化活动,如书法比赛、诗词大会、传统节日庆祝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高校立德树人教育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高校立德树人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高校教育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的更需要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
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发扬者,高校在立德树人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和文化基因,它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智慧,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道德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高校立德树人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也有利于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结晶,它包括了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儒释道合一思想等诸多内容,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价值观。
儒家思想强调仁爱和道德修养,提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准则;道家思想倡导“道法自然”,提倡顺应自然和谐相处;佛家思想强调慈悲和舍己为人,秉持“悲欲令人不悲”的理念。
这些思想都对今天的高校立德树人教育具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1. 课程设置: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到高校的课程设置中,开设相关课程,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2. 校园文化建设:在校园中设置一些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文化角、文化墙、文化展览等,让学生在校园中随处可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子,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3. 师资队伍培训:加强对高校教师的中华传统文化培训,提高教师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从而更好地向学生传播中华传统文化。
4. 校园文化活动:组织举办一些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活动,如诗词朗诵比赛、书法展览、传统文化讲座等,为学生提供参与传统文化活动的机会,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体验。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努力,可以有效地加强高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为学生的立德树人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1. 价值观引领:中华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道德理念和价值观,可以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生活态度。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高校立德树人教育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高校立德树人教育【摘要】本文从传统文化对高校立德树人教育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入手,探讨了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启迪和引领、在道德修养和人格塑造中的作用,以及与现代高校教育结合的方式。
同时提出了促进高校立德树人教育发展的措施,强调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未来,高校应更好挖掘传统文化的价值,推动立德树人教育取得更大成效。
通过结合传统文化和现代教育理念,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这将有助于培养更多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国家使命感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校立德树人教育、精神内涵、道德修养、健康人格、积极心态、现代高校教育、结合、措施、发展、重要性、必要性、挖掘传统文化价值、成效。
1. 引言1.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高校立德树人教育的重要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高校立德树人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道德准则。
这些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伦理道德、孝道忠义、仁爱和谦逊等观念,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积淀的精髓。
在当代高校立德树人教育中,借鉴传统文化的智慧和精神内涵,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更能让他们深刻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传统文化中强调的忠诚、诚信、孝道等品质,都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重要参考。
而在现代社会,随着价值观的多元化和社会风气的复杂化,学生道德观念的淡化和扭曲现象也日益凸显。
通过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引导,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提升其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一种文化形态,更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为高校立德树人教育提供强大的内在支持和引领。
1.2 高校立德树人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挑战由于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学生学习压力过大,导致他们更加注重应试能力和知识技能的获取,而忽视了道德修养和人文素养的培养。
这就使得高校立德树人教育面临着挑战,如何使学生在追求学业成绩的不忽视道德品行的提升,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高校立德树人教育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高校立德树人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发展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观念。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关系也日益受到重视。
在高校教育中,怎样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相结合,加强立德树人教育,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高校立德树人教育的重要性、现实意义和可行路径。
一、重要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着“仁爱”、“诚信”、“忠孝”等价值观念,是我国民族发展的精神支柱。
在高校中,通过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家国情怀,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校园文化的和谐发展。
二、现实意义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
传统文化在培养人才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它倡导孝道、礼仪、忠诚、诚信、和谐等优良品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国人民智慧和创造的结晶,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集大成者。
了解并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有助于学生增加文化自信,提升文化修养,拓宽国际视野,增进对世界各种文化的理解和包容。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提升高校的办学品位。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高校的历史使命所在。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提升高校的办学品位,树立高校的文化特色,增强高校的软实力,拓展高校在社会中的影响力。
三、可行路径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高校应该加大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推广力度,开设相关的传统文化课程,增加课外传统文化活动,举办相关传统文化节庆等,让学生能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深刻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引入传统文化教育元素。
在高校教育中,加入传统文化元素,如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传统文化符号和元素,设置传统文化课程、文化体验馆等,为学生提供一个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平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德育融合研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德育融合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凝聚着千百年来中国人民的智慧和精神。
高校德育是培养大学生的基本任务之一,旨在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德育的融合研究,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高校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括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诗词文化等多个方面,这些文化积淀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和价值体系。
通过对这些文化的学习和研究,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素质,培养他们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人际交往能力。
高校德育是指在高等教育过程中,通过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的一种教育形式。
高校德育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通过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可以使德育工作更加深入人心,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进而影响他们的行为和举止。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德育融合研究中,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和途径。
可以通过课程设置来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研究。
在课程中增加中国文化史、中国哲学等相关课程,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
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文化活动和传统节日庆祝,提高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参与度。
举办中国传统文化讲座、书法展览等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和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还可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到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中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德育的融合研究,不仅有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研究,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培养他们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可以增强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参与度和认同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德育融合研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德育融合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独特而丰富的精神财富。
它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观、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是中国人民的精神家园。
高校德育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应该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人格塑造。
在高校的德育工作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道德原则和伦理规范,注重品德修养和人格塑造。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德育教育中,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他们的品德修养和道德责任感。
通过讲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孝道、礼仪、忠诚等价值观念,在学生中培养起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友爱等良好的品德品质。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德育教育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沟通,注重情感和谐。
通过传授和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亲情、友情、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培养他们的感恩之心和理解他人的能力。
通过讲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家庭关系、友情等,引导学生关心他人、体谅他人,增强他们对家庭、社会的情感归属。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德育教育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智慧,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和道德素养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学习和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提升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讲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观念、经典著作、哲学思想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独立思维。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德育教育中,对于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文化自信心也是至关重要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了中国民族的精神面貌和文化特色,是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文化自信心的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让学生了解和认同自己的国家文化,提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
通过介绍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成就、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等,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提升他们对国家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立德树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研究
- 161 -作者简介: 杨平,男,汉族,江苏南京人,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工程分院,党支部宣传委员,讲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学生管理工作。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立德树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研究杨 平(江苏省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江苏 南京 211135)摘 要:新时期教育发展下,以习总书记为代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突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文化素养在世界各国竞争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新一代的接班人,肩负民族伟大复兴与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使命。
中华传统文化以其浓厚的文化哲理影响着现代人的行为思想,将其融入到高职院校立德教育工作中能够提高民族凝聚力,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基于此,对新形势下高校立德树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进行分析,从教育价值出发,探讨有效的提升策略与融合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立德树人;传统文化;优秀传统Study on the Integration of Lide Shuren and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YANG Ping(Jiangsu Nanjing Engineering Vocational School,Nanjing,Jiangsu,211135,China)Abstract: under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the idea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represented by general secretary XI,has highlighted the important posi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 the education of LiDE Shu peopl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with the improvement of social and economic level. Cultural literacy plays an increasingly prominent role in competition among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As the successor of the new generation of the country,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shoulder the important mission of national rejuvenation and traditional culture inheritanc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fluences modern people’s behavior thoughts with its strong cultural philosophy. Integrating it into the education work of Lid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an improve national cohesion and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comprehensive quali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ased on thi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tegration of the LiDE tree people and the excellent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and discusses effective promotion strategies and integration way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ducational value.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lide shuren;traditional culture;good tradition高职院校一直以来都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要使命,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接班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立德树人路径研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立德树人路径研究发布时间:2021-06-23T10:12:41.46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6期作者:刘雪松[导读]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在高校思政课程教学改革中为确保高质量教学目标的实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立德树人教育中现已迫在眉睫。
刘雪松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76826摘要:“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在高校思政课程教学改革中为确保高质量教学目标的实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立德树人教育中现已迫在眉睫。
鉴于此,本文主要立足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就立德树人教育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路径展开了深入探讨,以此在培养高校学生崇高理想的同时为民族文化的高效传承和发扬创造良好条件。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校思政教育;立德树人;融入策略引言:就目前来讲,在高校立德树人教育中,确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工作的规范化开展,不仅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此同时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高校学生道德文化素养以及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是高校思政高质量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路径。
经调查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时,由于师资力量储备不足、课程设置不合理、西方文化思想冲击以及教师理念传统化等问题的普遍存在,立德树人教育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现状并不乐观,为促进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教育工作者需在秉承现代化教学理念的前提下对教育教学模式进行不断优化调整,以此在帮助大学生肩负起培育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职责,努力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高校立德树人教育实践过程中。
一、加快专业化师资队伍建设,革新教师教学理念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融入立德树人教育中,作为融入工作的践行者,教育工作者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水平的高低,对于融入工作成效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
目前来讲伴随高校建设规模和数量的逐年增加,为满足人员配置要求,教师选拔标准在不断下降,人员专业能力孱弱化问题的存在在增加融入工作难度的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化发展,为改善当前融入现状,在素质教育体系深化改革下,高校需加快专业化师资队伍的建设进程,通过提高人员选拔标准以及完善培训体系,在保证教师充分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前提下有效解决融入质量不佳以及文化弘扬无人等问题。
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立德树人教育路径研究
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立德树人教育路径研究作者:王桂英来源:《南北桥》2022年第02期[ 作者简介 ]王桂英,女,湖南浏阳人,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中文教育、党建教育、美育和传统文化教育。
[ 基金项目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路径研究(编号:ZJGH21-130)。
[ 摘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对塑造健全人格、培养文化自信、提高道德修養、树立正确价值观念具有积极的帮助。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要始终贯彻立德树人的基本教育理念,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实现对立德树人教育内涵更准确的诠释,同时有效优化立德树人教育机制,构建成熟的教育体系,促进高校学生的全面成长,为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人才储备。
[ 关键词 ]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校;立德树人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2.02.036中华民族有着5000年的文明发展历史,在波澜壮阔的历史中,先辈们靠着自己的努力与智慧,书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赞歌,孕育了丰富灿烂的传统文化,蕴含了无数的正能量,更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根本性支撑。
大量的社会发展实践证明,弘扬传统文化符合社会发展趋势,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随着现代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对教育领域的教学理念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从战略全局的角度向社会的各大高校指明了“立德树人”的发展方向,从“德”的层面推进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应有之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了中华人民的伟大思想结晶,对学生的价值观念形成具有积极的帮助。
为此,在新时期高校育人工作开展中,一定要深层次地融入传统文化,只有在传统文化的指引下,才能为社会发展建设培育出更高素质的人才来。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立德树人教育的内涵1.1 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在现代教育理念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以学生为本”成为教育领域的共识。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高校立德树人教育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高校立德树人教育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高校立德树人教育也成为了当前教育工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立德树人教育的开展涉及到了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培养、国家和社会的需求以及教育教学改革等多方面因素。
在这样的背景下,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高校立德树人教育成为了许多教育工作者和学者的共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几千年来不断传承发展的宝贵遗产,包括儒家思想、道家精神、孔孟之道、中医养生、诗词歌赋等等,这些文化传统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思想智慧和伦理道德。
这些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根本文化底蕴,更是中国人民的精神家园。
这些传统文化包含了丰富的人文情怀、儒家伦理、道家修身等内容,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对于当代高校立德树人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
中华传统文化强调的“仁者爱人”、“义者爱物”等儒家思想,都是对人文精神的重视和弘扬。
这种人文精神是对人性、社会和自然的理解,是对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情感关怀的诚挚表达。
将这种人文精神融入到高校立德树人教育中,可以增强学生的人文情怀,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人文精神的魅力和力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伦理道德的培养。
儒家伦理思想对道德品行的重视和培养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
在传统文化中,“仁”“义”“礼”“智”等观念被看作是修身立德的重要指导,对于品德和情操的塑造有深远的影响。
将这些传统伦理观念引入到高校立德树人教育中,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人生观念,使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变得更有担当、更有责任感,更有社会情怀,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具备更强的道德规范和社会责任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崇尚思想修养。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都强调了人的思想修养和心灵修炼。
道家强调的是“道法自然”、“不为而成”等哲学思想,提倡的是顺势而为,与自然相融合的修道方式,这对于当代高校学生的心灵修养和内心世界的建设有着极大的启示意义。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高校立德树人教育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高校立德树人教育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高校教育的重要性凸显无疑。
高校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场所,更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平台。
如何在高校教育中强调立德树人,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一直是教育界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国几千年文明沉淀的结晶,其在高校立德树人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也逐渐引起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关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包含了深厚的道德伦理、文学艺术、哲学思想等丰富内涵。
它以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为代表,融合了儒、道、佛三家思想,形成了丰富的中华文化体系。
这种文化体系强调孝道、仁爱、忠义、礼仪等传统美德,对培养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对于高校立德树人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道德伦理,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品质。
儒家思想主张“仁爱”、“忠义”、“孝道”等传统美德,注重培养个体的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
通过对这些美德的传承和弘扬,可以帮助学生明晰道德底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
而这些都是高校立德树人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目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文学艺术,提升学生的审美情操。
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了大量的文学经典和艺术珍品,如《论语》、《庄子》、《诗经》等,还有京剧、书法、篆刻等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通过对这些文学艺术的学习和体验,可以开拓学生的审美情操,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使他们成为具有高尚情操的人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
儒家的“格物致知”,道家的“自然无为”,佛家的“空即是色”等思想,都能够帮助学生开拓视野,深刻思考人生、社会和世界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对这些哲学思想的学习和领悟,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让他们成为具有高超智慧的人才。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高校立德树人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德育融合研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德育融合研究随着社会发展,高校教育在德育方面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也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其与高校德育融合,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而且可以促进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精神追求。
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德育的融合,可以强化道德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充满了许多精神内涵,这些内涵一直是中国人民的道德“家规”,具备深厚的道德教育意义。
例如,中华传统文化中强调孝顺和敬老,在今天的社会也同样适用。
高校在德育方面可以将这些优秀的道德内涵,运用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和法律意识。
其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德育的融合也可以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包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哲学等内容。
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通过这种方式,高校可以让学生在宏观层面上了解中国的文化发展轨迹和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这对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是非常有帮助的。
最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德育的融合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术追求。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与现代化的世界联系在一起,本身就包含了许多值得探究的学术课题。
教师可以通过将中华文化和学科课程相结合的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术追求,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总而言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德育的融合,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心灵世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可以构建一个和谐的学术氛围,推进学校的全面发展。
因此,高校可以在教育中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将其与德育教育相结合。
这样将为学生的学术追求和全面发展创造更多的发展机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形势下高校立德树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研究
作者:韩旭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9年第04期
摘要:以道德涵养、教学相长和知行合一为核心的中国古代文化书院教育理念与当代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一脉相承,具有天然的文化融合性。
本文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出发,实施中华文化价值教育工程,探索现代书院育人模式,构建以经典教育为核心的文化传承体系、以健全人格为目标的德性涵养体系和以道德践履为重点的实践育人体系,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融合。
关键词:新形势;立德树人;传统文化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这是时代赋予教师的职责。
语文教学要贯彻立德树人方针,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学生,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
一、高校语文教学中立德树人与传统文化融合的必要性
(一)语文学科自身特点的要求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教育性教学”和“教学的教育性”观点,认为没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也不会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
这就是说任何学科都是知识与教育密切联系的有机结合,语文学科亦是如此。
语文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还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教育性、情感性,因为语言作为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它总是与一定的思想、情感以及文化意义密切地联系在一起,语言的这种自然代码和文化代码的双重特性,也自然使思想教育性成为语文学科的重要属性,决定了语文学科的教学不能忽视思想教育内容。
语文教材由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组成,每篇课文都有一定的思想性,我们不能脱离思想内容单纯地进行语言文字学习,而要透过语言文字篇章结构的语文形式,充分挖掘蕴含于其中的教育因素,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思想、道德及个性品质。
(二)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
北宋教育家张载说:“德薄者,终学不成也。
”德是做人之本、立业之基。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指出:“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积淀着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语文教育,发挥语文教育的德育功能尤为重要和紧
迫。
2014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我国深化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育人目标是培养核心素养,这就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德育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二、新形势下高校立德树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措施
(一)发掘传统文化精髓,扩大有效供给
对传统文化深入发掘主要解决我们有什么的问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而又不失生命力、博大精深而又互为补充、百家争鸣而又有共同价值追求。
过去,我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掘不足。
一要注重发掘释、儒、道等诸子百家思想的现代价值。
依托专业和师资优势,师范类高校可挖掘和借鉴孔子、鬼谷子等中国古代教育家的思想精髓,融入人才培养方案,贯穿教育全程。
二要注重发掘传统经典著作的教育价值。
我国古代经典著作具有治国理政、社会伦理、历史文化、文学艺术、异域风情等丰富的内容。
家训名著《孔子家语》、处世名著《菜根潭》中的诸多篇章对大学生仍有现实和教育意义。
三要注重发掘中华传统节日的现代价值。
例如,挖掘端午节文化内涵,引导大学生学习屈原爱国、为民、求真、向善的情怀;挖掘重阳节的现代教育价值,引导大学生重视亲情、关爱家人、尊老爱老。
(二)改革教学方法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要实现有效教学,必须优化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决定课堂教学的效果。
语文学科的德育方法不同于政治课,政治课的教育方法一般是让学生接受正面的、直接的教育,类似于“贴标签”,而语文学科的德育方法则是“潜移默化”式,即利用语文课文中的德育要素,通过导语、课文细节、主题思想或人物形象等熏陶感染学生,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会自觉调动主观认知、情感,使思想获得启迪,灵魂受到净化,情感得到升华,从而形成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准则。
(三)围绕立德树人建立中国传统文化校园文化体系
古有“孟母三迁”,说明中国传统文化对教育环境和氛围的重视。
如今,风清气正的校园文化对立德树人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是立德树人的必然要求。
构建形式多样、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是立德树人的文化载体,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诗词、戏剧、书法等传统载体,开展主题校园文化活动,在活动中进行立德树人教育,利用信息网络平台,开展自媒体网络文化教育,建立校园文化体系,既实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又实现了立德树人文化教育。
(四)必须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知识或可言传,德行需得身教。
教师肩负着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重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是青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立德先立师,树人先正己,培养和造就一支学高身正的教师队伍,是立德树人成败的关键。
十八大报告明确要
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的新形势下,高校教师思想和行为的选择性、独立性、多变性和差异性呈现出新的变化和新的特征。
这就需要我们审时度势,加大改革和创新力度,完善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实践、服务和考评环节,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生机和活力。
坚持“一元”主导“多样”,“主流”引导“潮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铸魂”,坚定崇高信念,坚守道德制高点。
要严格考核管理,健全制度规范,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把育人质量和水平作为重要指标纳入教师评价体系。
结论:
简而言之,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教师应发挥语文教育的德育功能,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独特体验,重视内容的价值取向,发掘德育内容,熏陶感染学生,促进学生政治、思想、道德及个性品质的发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德才兼备之人。
为此,文章主要围绕新形势下,高校语文教育中立德树人与传统文化融合的措施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士提供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赵瑞华.从中国传统文化视角看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路径[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2).
[2]沈壮海.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立德树人实践[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4,(04).
[3]赵本姝.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性研究[J].中原工学院学报,2015,(04).
作者简介:
韩旭(1985.1—),佳木斯职业学院,讲师,本科,研究方向: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