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框架理论探析_刘泽江

合集下载

新闻传播框架理论研究

新闻传播框架理论研究

新闻传播框架理论研究新闻框架是新闻媒体对新闻事实进行选择性处理的特定原则或准则,这些原则来自于新闻媒体的立场、编辑方针以及与新闻事件的利益关系,同时又受到新闻活动的特殊规律(如新闻价值规律)的制约。

在新闻报道中,框架的存在是一种必然,作为媒体为新闻事件定性的主导性框架,它对受众认识、理解新闻事件以及对新闻事件做出反应具有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又称框架效果。

一、新闻框架的形成及作用新闻框架的形成主要受到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新闻媒体的立场和编辑方针,二是新闻事件的利益关系。

新闻媒体在处理新闻事件时,总是会站在一定的立场上,根据编辑方针去选择、处理和报道新闻事实。

同时,为了吸引受众的眼球和提高新闻的传播效果,新闻媒体还会根据新闻事件的利益关系,选择特定的报道角度和内容,从而形成一定的新闻框架。

新闻框架在新闻报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主导着受众对新闻事件的理解,还影响着受众对新闻事件的反应。

通过特定的符号体系(定性的关键词或具有特定意义的图像符号等)表现出来,这些符号形成对新闻事件意义的建构。

在新闻报道中,框架的存在是一种必然,它能够帮助受众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新闻事件,从而达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二、新闻框架的影响及效果新闻框架作为媒体为新闻事件定性的主导性框架,对受众认识、理解新闻事件以及对新闻事件做出反应具有重要的影响。

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框架有助于受众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新闻事件。

通过特定的符号体系表现出来的框架,能够引导受众对新闻事件进行正确的解码,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新闻事件。

2、框架会影响受众对新闻事件的评价和态度。

不同的框架会导致受众对同一新闻事件产生不同的评价和态度,因为框架本身就是一种认知和理解方式的体现。

3、框架会影响受众的记忆和回忆。

通过特定的符号体系表现出来的框架,能够影响受众对新闻事件的记忆和回忆,从而影响受众对整个事件的认知和理解。

4、框架会影响受众的行为反应。

受众在接收到一个新闻事件后,会根据自己对事件的理解和认知,采取相应的行为反应。

框架理论视角下的中国调查性新闻

框架理论视角下的中国调查性新闻
二、 新 闻 框 架理 论 脉 络 新 闻 框 架 理 论 最 早 提 出 于2 0 世纪8 0 年 代 的美 国 , 近
年来开 始广泛应 用于新 闻 内容 的研究 中, 逐渐成 为探究 媒 介 与 受 众 关 系 的新 范 式 。 欧 文 . 高 夫 曼 最早 在 他 的 书 中提 出 “ 框 架 ”这 一 概 念 , 他认为 , 人 们 通 常依 赖 周 遭 的 变化 , 通 过判 断 自己的期 待和行 为来 无意识地 监控环境 ( G o f m a n ,1 9 7 4) 。高 夫 曼 的理 论 强 调 了受 众 如 何 理解 和
和 经 济 的 背 景 下 呈 现 出与 众 不 同 的模 式 和 特 点 。在 社 会 政治环境 下 , 调 查 类 新 闻工 作 者 作 为新 闻传 播 过 程 中最 重要的 “ 把关人” , 在 不 断 进 行 资 源 选 择 和 建 构 调 查 报 道 方式 方 面一 直 面 临着 巨大 的挑 战 。 调 查 类新 闻的 “ 中国模 式 ” 首先 , 记者在 西方被 喻为 “ 无 冕之王 ” , 媒 体 又 被 喻
近年 来 , 中国 经济 的迅 速 发 展 吸 引 了世 界各 国对 中国
政治 、 商业 、 教育, 特别 是对 中国媒体 的广泛关 注。而在 过去 的二 十年 中, 中国媒体 的变 迁 已经成 为 中国社会 最 重要 , 也 是 最深 远 的变 革 之一 。这 和逐 渐 开 放 的经 济 环 境 以及 政 治 民 主化 进 程 下逐 渐 开 放 的 言论 自 由是 密 切 相 关 的 ( 赵 月 枝 ,2 0 0 0 ) 。在 如 今 众 多 的新 闻 报 道类 型 中 , 调 查 性 新 闻依 据其 “ 揭 开 黑幕 , 报 道 真 相 ” 的特 点一 直 备 受 新 闻业 及 广 大 受 众 的 推 崇 。 调 查 性 新 闻 最 早 起 源 于 美 国 的 “ 揭黑运 动” , 从 “ 水 门事件 ”开始 , 调 查 性 新 闻 一 直 扮演者 “ 发现真相” 、“ 挖掘黑幕 ”的重要角色 ( G a i n e s , 1 9 9 8 ). 中 国 调查 性 新 闻 发 展 较 晚 , 然 而 却 在 独 特 的政 治

新闻传播中的框架理论研究

新闻传播中的框架理论研究

新闻传播中的框架理论研究近年来,随着新闻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媒体环境的变革,对新闻传播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传播中的框架理论研究更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从框架定义、框架功能以及框架研究的最新进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来了解什么是框架理论。

框架理论是一种解释新闻传播中观众对信息的理解方式的理论。

简单地说,框架指的是一种认知结构,即人们对于某个特定问题或议题的看法和态度。

不同的框架可能产生不同的看法和认知,从而影响人们对新闻事件的理解和评价。

因此,框架理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新闻传播过程中信息的传递和接收。

框架理论在新闻传播中具有重要的功能。

首先,框架理论可以帮助新闻媒体和新闻从业者选择和呈现新闻内容。

通过使用不同的框架,他们可以通过引导观众的视角和理解方式来塑造新闻事件的形象和意义。

其次,框架理论可以帮助观众构建自己对新闻事件的认知和理解。

不同的框架可以使观众对同一个新闻事件产生不同的认知和评价,从而影响他们的行为和态度。

此外,框架理论还可以通过研究媒体对特定话题的框架使用情况,了解新闻传播中可能存在的偏见和倾向。

近年来,框架理论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

一方面,研究者们开始关注框架理论在不同媒体环境下的适用性。

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发展,人们获取新闻的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因此,研究者们开始探讨框架理论在网络新闻和社交媒体传播中的适用性,以及这些新媒体环境对框架的影响。

另一方面,研究者们还开始关注框架理论在不同文化和国家背景下的差异。

不同的文化和国家有不同的价值观和认知方式,因此框架理论在跨文化研究中的应用也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

总结起来,新闻传播中的框架理论研究在理解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信息传递和接收起着重要的作用。

框架理论不仅可以帮助新闻媒体和从业者选择和呈现新闻内容,还可以帮助观众构建自己对新闻事件的认知和理解。

近年来,框架理论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关注点逐渐从传统媒体拓展到网络新闻和社交媒体传播,同时也开始关注框架理论在跨文化研究中的应用。

简析框架理论

简析框架理论

●高芳框架研究(framing research)自20世纪80年代兴起,被有的学者称之为“研究媒介与民意关系的新典范”。

20多年来,框架理论被广泛引用,国内外分析和研究框架理论的文章也很多,呈现出一种开放式、多元的取向,但是国内全面介绍该理论的文献却并不多。

在这样一种情况之下,对该理论做一系统的梳理,不仅包括框架理论的主要观点,更重要的是该理论合理存在的理论假设和前提,对于正确应用框架理论,同时弄清楚框架理论与议程设置(Agenda-Setting)、显化理论(Priming)的区别和联系,显得十分重要。

框架理论的理论假设框架理论的理论假设(理论前提)来自两方面的研究:宏观层面的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微观层面的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社会层面的研究主要来自黑尔德(Heider)的归因理论(attribution theory)和高夫曼(Goffman)的框架分析(frame analysis)。

归因理论假设人类不能理解纷繁复杂的世界,因此个人试图从感官信息中引申出潜藏的因果关系,因果关系即由谁来负责。

黑尔德认为,归因是观察的行为和对此行动负责的个人或社会、环境因素之间的连接。

①也就是说,人们试图对社会现象做出因果关系的判断。

高夫曼亦假设个人无法充分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为此,他们利用被称为“主体框架”的诠释基模②积极地对自己的生活经历做出解释。

对于大众传媒来说,框架理论意味着在新闻媒介中存在不同的、用以观察、描述媒介事件的方法,这依赖新闻记者使用的框架。

③换句话说,人们采用的框架的类型为实际描述事件提供了一条途径。

认知心理层面的研究方法从个人层面分析入手,认为框架是个体处理和建构信息的方法。

这种心理层面的研究主要来自舍瑞夫(Sherif)的参照框架理论(frames of reference)以及凯尼曼(Kahneman)和特威尔斯基(Tversky)的预期理论(prospect theory)。

舍瑞夫假定个体的判断和认知不仅受到认知或心理因素的影响,而且是发生在一个恰当的参照框架下的。

新闻传播框架理论研究

新闻传播框架理论研究

新闻传播框架理论研究一、本文概述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了新闻传播的方式,基于框架理论的新闻传播需要更好地把握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以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

新闻传播框架理论在学术界备受关注,并在新闻传播中得到广泛应用,呈现出开放性和多元化的特点。

本文从社会学和心理学两个角度出发,分析新闻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新闻传播未来的发展模式。

本文的研究重点在于分析新闻传播框架理论的有效性和局限性。

通过综合社会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对框架理论的内涵和实际作用进行深入探讨。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社会学框架理论和心理学框架理论的分析,以及对新闻传播实践中框架理论应用的探究。

本文旨在为新闻传播框架理论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并促进该理论在实践中的更好应用。

二、新闻传播框架理论的历史背景和发展新闻传播框架理论并非凭空产生,而是深深植根于新闻传播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之中。

从历史角度看,新闻传播框架理论的发展可以追溯至20世纪初,当时的社会变革和科技进步为新闻传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形式的出现,新闻传播开始从单一的文字传播向多元化的视听传播转变。

这一转变不仅改变了新闻传播的形态,也促使新闻传播者开始思考如何更有效地向受众传递信息。

新闻传播框架理论在20世纪中后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在这一时期,新闻传播学开始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出现,新闻传播研究也逐渐从经验主义向科学主义转变。

新闻传播框架理论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成为了新闻传播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它试图从新闻生产的角度,解析新闻如何从社会现实中选择、加工、传播,以及这一过程如何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进入21世纪,新闻传播框架理论的研究进一步深入。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新媒体的崛起,新闻传播的形式和渠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新闻传播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媒体形式,而是通过各种社交媒体、网络平台进行传播。

这种变化对新闻传播框架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有效地构建和传播新闻框架,成为了新闻传播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中国当代新闻理论框架结构解读

中国当代新闻理论框架结构解读

中国当代新闻理论框架结构解读作者:童兵来源:《新闻爱好者》2016年第03期【摘要】提炼一种学说或一部著作的框架结构,可以梳理其中的内容体系、观点体系和结构体系。

按照这一思路对中国新闻理论框架结构进行解读,分析了中国新闻理论的两个学术渊源;以徐宝璜与邵飘萍的两部专著为例,阐述了早期中国新闻理论的初立和特色;对甘惜分与王中两位教授不同看法的观照,分析了不同学术观点的成因;对20世纪最后20年学术承上启下者多部新闻理论著作内容与框架的整理,论证了改革开放新格局对新闻理论繁荣的推动。

根据这些史料与个案的解读,作者提出影响新闻理论内容与框架结构演革的六个因素。

【关键词】新闻理论;内容演革;框架结构变动一般来说,新闻理论的框架结构既反映了这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的新闻传媒发展水平和传媒事业(产业)的发达程度,又体现着这个国家在该历史时期新闻教育、新闻科学业已达到的实际水准。

一个国家新闻理论框架结构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是一个长期探索、不断完善、日积月累的过程。

这个过程必然会受到与它相邻或有紧密关系的国家、地区的新闻业界及新闻学界的影响。

因此,不同历史时期新闻理论的框架结构必然留有受到这种影响的印迹。

这些印迹将对后来新闻理论框架结构的延续、改变和完善起到一定的作用。

一、中国新闻理论的两个渊源一个国家在每个历史时期的新闻理论及其变动很大程度上受到这个国家主流新闻观念的影响。

而其中新闻观念的渊源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个国家在这个历史时期新闻理论的主要内容和框架结构。

让我们来回忆和反观中国新闻理论百年历史的进程和其中的一些重要环节,以印证上面的结论。

中国的新闻观念大致来自两个渊源:一是新闻业自身由术入学的结果,即由实践提升为理论。

二是从早于中国新闻业的西方国家传入,即“西学东渐”的结果。

从维新变法到辛亥革命,从19世纪末到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的一段时期,是中国新闻学研究的萌芽期,中国经历了从报业活动到报业理论的学术开拓和学术初立的演变。

中国当代新闻理论框架结构解读

中国当代新闻理论框架结构解读

中国当代新闻理论框架结构解读作者:郭喜庆来源:《传播力研究》2017年第09期摘要:本文以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中国化的视角来分析中国当代新闻理论框架。

马克思新闻理论中国化在当今新闻理论架构中势必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然而理论的中国化也会面对诸多问题,下文试图从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中分析出其作用于中国当代新闻理论框架的价值。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中国化;当代价值在中国当代新闻理论框架结构中马克思新闻理论是政府塑造良好公众形象的主要途径,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主要组成模块。

作为中国当代新闻理论框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传媒与政府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政府对新闻传媒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与保护性的作用,同时良好的政府形象是通过优秀的新闻传媒资源来塑造的。

从而,在传媒影响下产生的号召力就是发展与实践马克思新闻理论的良性环境,在积极丰富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同时将其塑造成中国当代新闻理论框架结构中不可撼动的角色之一,成为当代新闻宣传、传媒舆论工作的主要理论架构。

一、当代新闻理论框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概念是在诸多新闻媒体和新闻组织相互斗争中形成的,也是通过传播社会主义新闻对历史知识、科学实践的系统总结。

这一新闻理论概念对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理论与特殊历史情境下的语境问题进行着重强调,其中基础理论问题中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普遍性与世界性,而特殊情境下的语境问题强调的是特殊性与民族性。

那么,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在中国当代新闻理论框架中具备的特征是普遍性与特殊性、民族性与世界性。

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中国化是中国当代新闻理论架构中的主要组成模块,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中国化讨论是构建与完善中国当代新闻理论结构的有机途径。

现阶段我国正在正面且积极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这项中国化的系统工程将得到更加全面的建设,而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将作为中国当代新闻理论框架中的主要角色进行塑造,这将会是完善中国当代新闻理论框架结构进程中浓重的一笔。

还原西方新闻框架理论的本真

还原西方新闻框架理论的本真

还原西方新闻框架理论的本真作者:刘建明来源:《新闻爱好者》2017年第05期【摘要】当前流行的西方新闻框架理论开辟了新闻报道的新视角,但有些论述模棱两可,似是而非,并提出媒体“建构社会”“制造新闻”“新闻是新闻人做出来的东西”等说法。

背离镜子理论的“新闻建构”,否定新闻是对现实的反映,而提倡新闻建构现实。

新闻框架理论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就受到西方一些学者的批评。

本文阐释了新闻框架的真正含义,对新闻框架的组构方式做了探索。

【关键词】新闻框架;框架元理论;镜子理论;新闻框架的组构20世纪70年代,西方出现新闻框架理论。

美国学者认为,“框架包含了选择和凸显两个作用,框架就是把认为需要的部分挑选出来,在报道中特别处理,以体现意义解释、归因推论、道德评估及处理方式的建议。

”“在社会现实的建构中,存在着新闻工作者的框架和受众个体的框架,两者之间不一定存在高度的相关性”①。

国内有人强调,新闻框架“是指人们用来认识和阐释外在客观世界的认知结构”。

②“国内的框架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新闻文本的框架分析”。

[1]这些结论开辟了新闻报道的新视角,无疑是有价值的。

但不知是翻译问题,还是理解的问题,新闻框架理论含义模糊,有些论述似是而非。

全面了解西方的新闻框架理论,探讨新闻框架的组构方式,对提高新闻质量大有裨益。

一、从框架元理论中认识新闻框架新闻框架究竟是指文本框架、社会框架还是认知框架?这三个概念美国学者都提到了,但没有加以严格区别。

新闻框架既有新闻工作者框架,又有受众个体框架,那么二者究竟有什么差异?美国学者也没有论述。

在美国的研究中,新闻框架总是同新闻建构联系在一起的,但又提出了“社会建构”的概念。

对客观事件以至整个社会生活,记者只能反映它、报道它,根本无法建构它,媒体没有建构社会的能量。

新闻框架理论这些自相矛盾的观点和混沌模糊的概念,只有到框架元理论中认真梳理,从整体上把握,才能认识其荒谬的根源,还原其理论的本真。

新闻的框架理论简介

新闻的框架理论简介

新闻的框架理论简介新闻学传播学研究中的框架理论(Framing theory),源自美国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Erving Goffman)的思想。

不过,戈夫曼的框架概念却是借用人类学家、心理学家柏特森(Bateson,G)的。

框架概念经历了从柏特森的人类学到戈夫曼的符号互动理论,再到传播学的历程。

1959年,戈夫曼出版社会学著作《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在讨论个体如何向他人呈现自我的方式时,引入了框架分析,他认为: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呈现的各种特征,“它们共同构成一种框架”,“这一框架涉及各种动态问题”,既有助于“把读者已经具有的零散经验联结在一起”,也为“研究者提供了一种值得检验的指导”,“框架按逻辑展开”。

若对上述观点进行解读,可知戈夫曼同时在三个层面上使用框架概念:1.研究对象(个体);2.读者;3.研究者。

对个体来说,在社会中展开活动,必须对情景进行定义,这是个人行动的前提。

框架就是人们界定情景的组织类型。

对读者来说,当框架帮助读者将“零散的经验联结在一起”时,实际上就是指导读者(受众群体)将社会真实转换为主观思想的重要凭据。

对研究者来说,框架“提供了一种值得检验的指导”,也即说,框架有助研究者对事件进行回溯、检验或指导,通过检验原有架构,可对事件作出主观解释与结构性思考。

1974年,戈夫曼出版《框架分析:关于经验组织的一篇论文》一书,进一步阐述他早年的框架思想:“框架”是属于个人“解释的图示”,“通过这么一个图式,每个人可以发现、了解、确认和区分信息或事件”。

高夫曼认为,人们的日常活动隐含或使用了特定的诠释框架,它可使原本混沌的情境变得具有某种意义。

它还是人们建构某特定现实所遵循的规则,或者说是“意义的一个特定范畴”(one finite province of meaning)。

框架是人们将社会真实转换为主管思想的重要凭据,也是传者提供给受者应当如何理解符号的诠释规则。

——这多少已涉及符号及信息流动的问题。

新闻编辑的框架理论

新闻编辑的框架理论

新闻编辑的框架理论第1講新聞編輯的框架理論壹、新聞編輯工作的核心一、最近一年,我一直在探索新聞編輯工作的核心要點,探索不同時代、不同媒體、不同報社都適用的編輯理論,探索媒體定位、新聞企劃、版面規劃、標題寫作、原稿整理共通的分析架構。

最近,我覺得自己似乎找到了這個核心的、理論的分析架構:新聞編輯工作涉及主題、素材、語言等三個層次,而其核心在於選擇和重組。

二、臧國仁:1999:32-44:在闡述框架理論內涵時,也將新聞訊息分為高中低三個層次。

高層次(macrostructure)是對某一事件主題的界定,即「這是什麼事」,經常以標題、導言等形式出現;中層次則由以下幾個環節組成,包括主要事件、先前事件、歷史、結果〃影響、歸因、評估等;低層次則是指語言符號,包括由字、詞等組合而成的修辭與風格。

三、本文的主題、素材、語言三層次,接近臧國仁的高中低三層次,但將適用範圍從一組新聞題文擴及媒體企劃、新聞企劃、版面規劃、標題寫作、原稿整理等面向。

因此,本文指的主題一個媒體、一個事件、一個版面、一篇文章、一個標題的核心要旨;本文指的素材,包括新聞事實的各面向:主要事件、先前事件、歷史、結果〃影響、歸因、評估等:,也包括媒材:文字、照片、漫畫、插圖、資訊圖表等:、人才:美編、核稿、校對、攝影等:、科技:組版軟體、印刷設備等:;本文指的語言,包括文字語言,也包括圖像語言、版面語言。

知識行動1.政治、經濟、社會、1.媒體定位心理、文化人類學主題2.台灣現代史、中國現2.新聞企劃代史、國際現勢3.新聞學、傳播理論、3.版面規劃釐清、鎖定材料新聞法規 4.專版專線知識 4.標題寫作 5.語意學、修辭學、認選擇、重組知心理學、美學 5.原稿整理語言…修飾、雕琢貳、新聞編輯工作的情境一、情境既是資源也是限制,新聞編輯在進行主題、材料、語言的選擇重組時,必須瞭解情境、優遊情境、突破框限、創新情勢。

二、社會情境:選定在政經情勢中、社會文化中、媒體生態中的最佳定位,並選定特定讀者、組織特定內容來吸引他們閱讀。

新闻框架理论探析

新闻框架理论探析

新闻框架理论探析
刘泽江
【期刊名称】《大学时代(下半月学术教育版)》
【年(卷),期】2006(000)003
【摘要】新闻是由新闻工作者构建的符号真实,这一观点由来已久。

早期传统新闻学领域中的“守门人”模式,即曾假说新闻的产生过程乃是透过新闻组织与个人的多层管制与选择。

在此过程中,新闻工作者不断筛选与过滤信息,以协助公众获得信息。

【总页数】3页(P24-25,10)
【作者】刘泽江
【作者单位】沙洲工学院,社科系,江苏,张家港,2156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1
【相关文献】
1.新闻框架中偏见的构建与消解--南都网iTAG“女司机”新闻框架分析
2.还原西方新闻框架理论的本真——兼论新闻框架的内涵与组构
3.新闻框架理论视角下近代媒介对社会舆论环境的构建
4.新闻框架理论视角下电子竞技新闻报道与文化认同感研究
——以主流媒体新浪微博为例5.越南国家主流媒体的突发事件报道策略
——基于越南通讯社网(越南语版)疫情新闻框架的考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结合新华网具体文本浅谈新闻框架理论

结合新华网具体文本浅谈新闻框架理论

结合新华网具体文本浅谈新闻框架理论作者:叶思敏来源:《传播力研究》2017年第05期一、新闻框架理论的含义新闻框架理论是议程设置理论的延伸,其核心关键词是:选择。

学者刘海龙认为,在新闻传播中,框架概念可以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是媒体工作者通过选择、突出、排除、提供细节等方式报道某个问题,它强调的是新闻生产过程;二是新闻生产过程产生的结果。

[1]恩特曼对设置框架的解读是从有待感知的现实中选择某些方面,使其在传播的文本中更加显著,它的具体做法是促进对一个问题的特殊界定方式、因果解释、道德评价以及(或者)提出该问题的解决方案,以上四点也正体现了新闻框架的功能。

[2]二、新闻框架的功能在这个文本中是如何体现的在提供问题定义方面,文章标题就开门见山地提炼出了本次事故的归因——设施安装过程存在重大隐患,将之后的讨论过程局限在人为层面。

使记者保持了自身稳定性并保证了接近官方信息源且仍能保持中立的公众形象。

在阐述事件原因方面,人为了追求判断过程的简单化,一般以容易想到的事情来归因,很少全面考量所有因素。

因此媒体对事件的叙述框架将影响公众对事件责任的归因。

[3]该文本由一个看似新源可信性很高的“专家”安监总局新闻发言人的发言引入,强调这起事故的关注点是安全管理,且在之后的文本分析中,通过三个方面,用大篇幅来分析安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其中,将企业的主要负责人放置在责任第一位。

在提供道德评价方面,文本中提到了安监总局新闻发言人的发言“要依法依规进行严肃处理……”代表官方立场,但缺乏其他立场可参考的发言,报道其实暗含着价值观倾向。

在示意解决方案方面,文本中引用发言人的三个“已经”,表示该事故已处在解决过程,且在文末提及已施行的相关的防范措施。

从新闻框架理论的角度去分析,可以发现该文本通篇都尽力避开对px项目本身的阐述,大篇幅的着重点在人为因素、社会因素方面。

在此也使读者反省,在绝大部分的重大新闻中,事实并不那么简单,也根本谈不上显而易见,每个人都希望见诸报端的是他自己喜欢看到的事实。

框架分析理论在新闻媒体行业应用分析案例

框架分析理论在新闻媒体行业应用分析案例

框架分析理论在新闻媒体行业应用分析案例框架理论在新闻媒体行业应用分析案例:从媒介现实到受众现实——从框架理论看国内媒体非典型肺炎!报道张楠华中师范大学, 湖北武汉430079[ 摘要] 从媒介现实到受众现实是传播学的框架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

以国内媒体报道非典型肺炎为个案, 对疫情发源地广州三大报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的相关报道进行内容分析, 探讨其新闻框架; 同时, 根据每一时期流言传播情况、社会人心安定情况, 分析受众接受框架, 通过二者比较证实预先理论假设: 新闻媒体在反映客观现实时, 会根据一定标准框选、凸显事件的特殊部分; 受众在接受媒体报道时, 也会表现出一定选择, 从而形成媒介框架与受众框架的趋同、协商或对立。

[ 关键词] 框架媒介现实; 受众现实2003 年2 月, 一场沸沸扬扬的非典型肺炎事件, 使得广州的城市生活陷入罕见的社会性恐慌, 并在其后的两个月内波及到全国各地。

迄今为止, 非典!疫情已被有效控制, 风潮已基本过去, 但由此引发的传播现象仍值得反思: 在重大灾害性事故面前, 主流媒体及时、准确、全面的新闻框架有利于受众构建正确的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即正确的受众现实, 否则, 则会促发广泛的社会混乱。

本文试从框架理论角度, 探讨从客观现实到媒介对非典型肺炎事件所构建的媒介现实与受众选择性接受之间的互动关系, 以为今后的媒体面对重大突发事件如何树立正确新闻框架提出建议。

一、关于框架理论框架理论起源于社会学家对真实的解释以及认知心理学家有关基模的理论。

当代美国学者高夫曼是框架理论最重要的研究者。

他认为, 框架的定义大致可分为两类: 一类指界限!( boundary, 如摄像机镜头) 之意, 可引申为对社会事件的模范, 人们藉以观察客观现实, 凡纳入框架的实景, 都成为人们认知世界中的部分; 另一类则指人们用以诠释社会现象的架构!( building frame) , 以此来解释、转述或评议外在世界的活动。

框架理论视域下短视频新闻评论研究以《主播说联播》为例

框架理论视域下短视频新闻评论研究以《主播说联播》为例

1、增强观众对新闻事件的了解:通过选取和组织当日热点话题,《主播说 联播》为观众提供了一个了解和讨论这些事件的平台。在主播的引导下,观众可 以更全面地了解事件的背景、发展过程和可能的后果。
2、引导观众的价值观念:《主播说联播》在评论热点事件时,会将自己的 价值观融入到其中。例如,对于社会公正、道德伦理等问题的看法,通过主播的 言辞和态度表现出来,从而影响观众的价值判断。
框架理论视域下短视频新闻评论研 究以《主播说联播》为例
目录
01 一、《主播说联播》 概述
02 二、框架理论在《主 播说联播》中的应用
三、框架理论视域下
03 《主播说联播》对观 众认知的影响
04 四、对《主播说联播》 的框架理论思考
05 参考内容
框架理论视域下的短视频新闻评论研究:以《主播说联播》为例
从社会角度来说,短视频时代新闻评论话语的表达对于传递正能量、引导价 值观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社交媒体平台上,许多正能量、主旋律的新闻评论短视 频得以广泛传播,引导着社会风气。此外,通过短视频平台,新闻评论者能够与 观众进行实时互动,倾听观众的反馈和建议,从而不断优化语言表达方式,提升 传播效果。
结论
综上所述,《主播说联播》作为短视频时代新闻评论的典型代表,其轻松诙 谐的语言风格和短小精悍的视频形式满足了现代人对于新闻信息的需求。在短视 频时代,新闻评论话语表达方式呈现出简洁化、个性化、情感化的特点,这些特 点对于提升传播效果、引导社会舆论具有重要作用。从个人和社会两个角度来看, 短视频时代新闻评论话语表达的意义和价值不言而喻。
只有这样,《主播说联播》才能更好地发挥新闻评论的功能,为观众提供更 全面、深入的新闻解读。
参考内容
《主播说联播》:短视频时代新 闻评论话语表达研究

新闻框架理论探析

新闻框架理论探析

带 来 一 类 朝 阳 产 业) ; 环 境 保 护 要 求 的 提 高( 使 绿 色 产 品 市 场 成 为 复 建 设 造 成 的 过 度 竞 争 , 企 业 难 以 在 更 广 阔 的 非 相 关 的 产 品 领 域
潜 力 巨 大 的 朝 阳 市 场) 等 。 一 般 而 言 企 业 应 适 应 国 家 产 业 政 策 的 竞 争 , 更 难 以 在 广 泛 的 经 营 领 域 建 立 新 的 核 心 竞 争 能 力 。 目 前 赢
[ 1 ] 周 文 杰 . 企 业 多 元 化 经 营 战 略 [ J ] . 上 海 经 济 , 2003,
多 元 化 经 营 的 企 业 - - 非 相 关 多 元 化 经 营 的 企 业 。 从 美 国 企 业 发 (1 1 ).
展 史 上 出 现 五 次 兼 并 高 潮 看 , 60 年 代 的 兼 并 以 大 规 模 的 非 相 关 多
事 实 上 , 考 夫 曼 在 其 名 著《 框 架 分 析》一 书 中 , 曾 说 明 其 理 论 源自人类学家贝特森的概念, 代表个人组织事件的原则与主观过 程。考夫曼进一步认为, 社会事件本就散布各地, 彼此无所归属, 须透过符号转换始能成为与个人有所关联意义的主观认知。这个 转 换( 或 再 转 换) 的 过 程 , 就 是 框 架 的 基 础 。换 言 之 , 考 夫 曼 强 调 框 架是人们将社会真相转换为主观思想的重要凭据; 人们通过框架 整理信息, 了解社会, 其形成与存在均无可避免。
由此, 高姆森举证认为, 其实一般人常受社会组织发展的框架 影响, 却习而未察, 视而未见。而社会运动是否动员成功, 就取决 于社会运动组织能否针对社会问题将其组织发展的定义转换为 公共定义, 潜移默化地促进民众接受。一个框架能顾及的问题层 面愈广, 或其所能顾及的社会团体的范围愈广, 动员力也就愈大, 愈易获得民众的支持, 受到新闻媒体注意的可能性也就愈大。

近年新闻传播领域框架理论研究综述

近年新闻传播领域框架理论研究综述
4. 研究议题 这里的议题指的是研究者关注、研 究的选题,国内学者集中研究的是形象 研究、公共议题研究和报道的个案研究 三个方面。目前,公共议题研究最多, 有 17 篇,占全部文献的 42.5%,数量多、 议题广泛。这类议题既有国内“华南虎 事件”、“汶川大地震”、“3·14 事件”、“台 海事件”等,也有国际朝核问题、环境 议题等热点。客观上,这与 2008 年是 国内外公共事件的集中年有较大关系, 也反映出框架理论分析在公共议题的分 析上有一定的优势。 其 次 是 形 象 研 究, 有 13 篇, 占 32.5%。形象研究包括人物、群体和国 家形象的研究,这类研究主要集中分析
接下来是批判论述分析取向,有 6 篇,占 14.3%,这类研究适合媒介偏见 的研究。比如唐闻佳的《3·14 西藏报 道的国际媒体分化现象分析》,从新闻 的遣词造句到新闻情节的描述分析,从 媒体的专业、商业和政治背景分析西方 媒体报道的偏见以及形成的原因。诠释 包裹分析取向只有一篇,是李惠明、罗 颖风的《〈中国青年报〉医疗体制改革 报道的框架分析》。
基本结论与启示
通过上述的文献统计和分析,可以 总结出 2006 ~ 2008 年三年内,国内框 架研究的基本情况 :
1. 国内框架研究的选题主要集中在 形象建构、公共议题、报道个案的框架 分析三个方面。
2. 与国外,甚至港台地区相比,国 内框架研究的基本概念、理论的探讨与 认知研究较少,原创性成果更少。
笔者从兰州大学图书馆网站提供
的《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中共收集 到框架理论研究的相关论文 75 篇,在 2006 ~ 2008 年三年中,共 52 篇。
框架理论概述
框 架 理 论 是 20 世 纪 70 年 代 末 80 年代初西方兴起的传播理论,其概念最 早可追溯至人类学家贝特森。1974 年高 夫曼(Goffman)在其《框架分析》中将 框架概念引入文化社会学,逐渐引起社 会学、传播学、语言学等其他学科的注 意。

新闻框架理论剖析课件

新闻框架理论剖析课件

详细描述
1. 树立形象:通过正 面宣传,展现领导人 的亲民、睿智、勤政 等形象。
2. 传达理念:宣传领 导人的执政理念和政 策主张,提高公众认 同感。
3. 引导舆论:针对负 面舆论,进行及时回 应和引导,避免误导 公众。
THANKS
感谢观看Biblioteka 研究发现,新闻媒体在报道新闻时,会通过选择性地强调某些方面而忽 视其他方面,从而影响受众对问题的理解和看法。这种选择性强调的过
程就是新闻框架。
新闻框架理论的出现,旨在揭示新闻报道如何通过选择性地强调某些方 面而影响公众对问题的看法,从而纠正新闻报道的偏见和刻板印象。
新闻框架理论的发展
新闻框架理论的现状
新闻框架的内容分析
新闻框架的受众分析
新闻框架的受众分析主要是对受众对新闻报道的认知、态度和行为进行分析,包括对受众的 年龄、性别、教育程度、职业等因素的分析。
通过对受众对新闻报道的反应进行分析,可以揭示出受众对新闻框架的接受程度和反应模式, 从而为新闻媒体的编辑方针和报道策略提供参考。
新闻框架的受众分析还可以通过对受众的社会和文化背景进行分析,以揭示出不同受众群体 对新闻框架的差异性和相似性。
CATALOGUE
新闻框架理论的实际应用
新闻报道中的框架应用
01
事件框架
02
人际关系框架
03
地理框架
04
历史框架
广告营销中的框架应用
产品特点框架

品牌形象框架
情感框架 社会价值观框架
政治宣传中的框架应用
民族团结框架
社会稳定框架
经济成就框架 国际地位框架
CATALOGUE
新闻框架理论的未来趋势
新闻框架理论剖析 课件

框架理论在新闻分析领域的应用2011

框架理论在新闻分析领域的应用2011

框架理论在新闻分析领域的应用2011-18一、简析框架理论框架研究(framing research)自20世纪80年代兴起,被有的学者称之为“研究媒介与民意关系的新典范”。

20多年来,框架理论被广泛引用,国内外分析和研究框架理论的文章也很多,呈现出一种开放式、多元的取向,但是国内全面介绍该理论的文献却并不多。

在这样一种情况之下,对该理论做一系统的梳理,不仅包括框架理论的主要观点,更重要的是该理论合理存在的理论假设和前提,对于正确应用框架理论,同时弄清楚框架理论与议程设置(Agenda-Setting)、显化理论(Priming)的区别和联系,显得十分重要。

框架理论的理论假设框架理论的理论假设(理论前提)来自两方面的研究:宏观层面的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微观层面的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社会层面的研究主要来自黑尔德(Heider)的归因理论(attribution theory)和高夫曼(Goffman)的框架分析(frame analysis)。

归因理论假设人类不能理解纷繁复杂的世界,因此个人试图从感官信息中引申出潜藏的因果关系,因果关系即由谁来负责。

黑尔德认为,归因是观察的行为和对此行动负责的个人或社会、环境因素之间的连接。

①也就是说,人们试图对社会现象做出因果关系的判断。

高夫曼亦假设个人无法充分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为此,他们利用被称为“主体框架”的诠释基模②积极地对自己的生活经历做出解释。

对于大众传媒来说,框架理论意味着在新闻媒介中存在不同的、用以观察、描述媒介事件的方法,这依赖新闻记者使用的框架。

③换句话说,人们采用的框架的类型为实际描述事件提供了一条途径。

认知心理层面的研究方法从个人层面分析入手,认为框架是个体处理和建构信息的方法。

这种心理层面的研究主要来自舍瑞夫(Sherif)的参照框架理论(frames of reference)以及凯尼曼(Kahneman)和特威尔斯基(Tversky)的预期理论(prospect theory)。

新闻策划的框架定势分析论文

新闻策划的框架定势分析论文

新闻策划的框架定势分析论文关键词新闻策划;框架定势;分析0 引言在数字技术和网络全球化的推动下,新闻媒体的格局也在不断的发生改变,不管是面对传统媒体的挑战,还是对于某些不同的新媒体。

都在通过各自的竞争形势爱护着自己在媒体市场上中的地位。

目前为止,我国媒体市场中的主流媒体还是最传统的纸媒,在众多媒体中,新闻策划是最常使用,并且能够增添社会影响力,提高质量,以及扩大市场竞争力的方式。

哪一个新闻媒介的策划影响力比较大,就能够创作出精品、名牌以及人才。

所谓的新闻策划是属于特别抽象的挖掘和设计新闻的特别方式,有的人觉得新闻策划是媒体和报刊竞争的法宝,这也是有其中的道理的。

1 新闻版面策划的框架定势版面是新闻媒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拥有的纸媒、电媒种类特别多,但是没有一种的版面结构是相同的,它们都是以自己的姿势和形式,通过不同的视角画面呈现在群众面前,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因此每个媒体在制作之前最先考虑的都是版面的问题,每一个版面都有一个特定的基本定势,适用于以后任何不同的新形势的媒体。

版面的框架定势一般分为以下几种。

每一个媒体的新闻传播要求都是该媒体的主管或者是根据主办部门的要求来制定的,传播媒体有纸媒或者电媒依据所涉及的受众不同,最终确立需要宣扬的思想,这样才能够使该新闻媒体在众多传播媒介中特立独行,这一新闻媒体中的.全部工作人员,都需要在传播媒介的定位上做出自己的奉献[1]。

全版策划:每一个新闻传播媒介的最终组成都是由多个版面结合而成的,其中每个版面最终组合在一起,就是该新闻媒介需要宣扬的内容,每个版面的内容需要即有联系,又有区分,他们都是在不同的角度来共同表达出改新闻传播媒介的中心思想,因此整个新闻的策划也需要有一个特定的框架定势,这样才能满意媒体新闻传播的需求。

版面风格:一个好的新闻传播媒介,每个版块都需要有自己的形象和特点,版块的特点是活泼、严厉、搞笑、细腻,还有是需要在文字中插入图片,或者是电视影像都需要依据传播媒介的定位来把握最终的尺度,每一个新闻的传播途径版面的风格是每个编辑对于这一内容的理解,最终利用编辑的技巧,合理的发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带 来 一 类 朝 阳 产 业) ; 环 境 保 护 要 求 的 提 高( 使 绿 色 产 品 市 场 成 为 复 建 设 造 成 的 过 度 竞 争 , 企 业 难 以 在 更 广 阔 的 非 相 关 的 产 品 领 域
潜 力 巨 大 的 朝 阳 市 场) 等 。 一 般 而 言 企 业 应 适 应 国 家 产 业 政 策 的 竞 争 , 更 难 以 在 广 泛 的 经 营 领 域 建 立 新 的 核 心 竞 争 能 力 。 目 前 赢
的“ 架 构 ”。 由 界 限 的 定 义 来 看 , 框 架 像 是 人 们 藉 以 观 察 世 界 的 镜 国 早 期 参 加 越 战 也 被 新 闻 界 描 述 为 对 抗“ 苏 联 共 产 集 团 ”的 侵 略 ,
头, 凡属此镜头纳入的实景, 都成为人们认知世界中的部分。再由 而其他一些有关越战的现状报道反不易见到。
然而, 后继研究随即发现, 新闻工作者并非新闻制作过程中 “ 唯 一 ”的 守 门 人 ; 其 他 影 响 社 会 信 息 流 动 的 因 素 尚 多 , 如 社 会 事
件 的 规 模 或 重 要 性( 或 称 新 闻 价 值) , 也 有 可 能 改 变 新 闻 媒 体 工 作 者对其重视的程度。在这些因素中, 又以消息来源对新闻的影响 最受研究者注意。
!!!!!!!!!!!!!!!!!!!!!!!!!!!!!!!!!!!!!!!!!!!!!!!
对 其 他 各 种 相 关 因 素 的 分 析 。 这 里 的 相 关 因 素 主 要 指 企 业 面 主 流 ; 90 年 代 开 始 的 第 五 次 兼 并 高 潮 , 则 在 相 关 多 元 化 基 础 上 更
高 姆 森 的 说 法 固 然 对 框 架 理 论 提 出 了 有 趣 的 解 释 , 但 按 另 外 部 分 事 实“, 选 择 ”部 分 事 实 , 以 及 主 观 地“ 重 组 ”这 些 社 会 事 实 的
一部分学者看来, 框架其实亦隐含有反面内涵。简言之, 人们虽以 过程 , 是显而易见的。
由此, 高姆森举证认为, 其实一般人常受社会组织发展的框架 影响, 却习而未察, 视而未见。而社会运动是否动员成功, 就取决 于社会运动组织能否针对社会问题将其组织发展的定义转换为 公共定义, 潜移默化地促进民众接受。一个框架能顾及的问题层 面愈广, 或其所能顾及的社会团体的范围愈广, 动员力也就愈大, 愈易获得民众的支持, 受到新闻媒体注意的可能性也就愈大。
[ 3] 方 晓 东 . 专 业 化 还 是 多 元 化 [ J ] . 企 业 经 济 , 2004,
乃 至 亏 损 ; 70- 80 年 代 的 第 四 次 兼 并 高 潮 中 相 关 多 元 化 兼 并 成 为 (1 0).
一 、框 架 的 定 义
依学者之见, 框架理论的起源可同时溯自社会学家对真实的 解释以及心理学家有关基模的说法。著名传播学学者考夫曼认 为: 框架意指人们用以解释外在真实世界的心理基模, 是人们指 认 、了 解 以 及 界 定 行 事 经 验 的 基 础 。依 此 意 来 看 , 人 们 必 须 依 赖 框 架以组织经验, 调整行动, 否则行无所据, 言无所指。
专 门 从 事 社 会 运 动 研 究 的 美 国 学 者 高 姆 森( Gam son) 可 能 是 迄今引用框架理论最重要的研究者, 他曾指出, 社会学家使用框 架理论就如同心理学家使用基模理论, 因框架乃是人们组织事务
提出决策与解决方案。一般来说, 框架有以下功能: 协助读者按照 既有且熟悉的基模, 组织社会真实, 启动思考基模, 以及过滤阅读 资料。简言之, 就是说读者在阅读新闻时, 会使用自己的框架解读 文章中的信息, 以便完成归因过程以及了解事件的责任归属。
24
临 的 外 在 影 响 因 素 , 如 国 家 产 业 政 策 的 变 化( 税 收 、财 政 等 各 方 面 体 现 出 加 强 核 心 业 务 能 力 的 趋 势 。从 我 国 多 元 化 经 营 企 业 的 发 展
的 政 策 调 整) ; 技 术 变 化( 新 型 科 技 的 运 用 会 淘 汰 一 批 夕 阳 产 业 而 状 况 看 , 由 于 整 个 工 业 发 展 水 平 不 高 , 加 之 某 些 行 业 盲 目 投 资 、重
“ 框 架 ”作 为 思 考 或 解 释 外 在 世 界 的 基 础 , 但 也 常 因 认 知 世 界 中 较
Wolsfeld 据此 曾提 出对 新闻 框架 的观 察所 得。他 发现 , 大部 分的
熟 悉 某 些 事 务 , 而 习 以 为 常 地 以 此 为 架 构 , 用 以 解 释 、转 述 、或 评 政 治 冲 突 其 实 可 谓 源 自 对 框 架 意 义 的 争 夺 , 争 议 各 方 不 断 尝 试 提 出
[2] 陈 彦 玲. 企 业 集 团 实 施 多 元 化 经 营 的 战 略 思 路[J].
元 化 为 主 , 形 成 混 合 联 合 大 企 业 , 但 经 过 数 年 的 实 践 发 现 , 由 于 管 集 团 经 济 , 2004,(5).
理幅度过广而造成效率不高, 有一半以上的联合大企业效益下降
总之,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 企业选择多元化经营战略 之 前 应 该 先 行 慎 重 考 虑 , 在 坚 持“ 实 力 原 则 、适 度 原 则 、相 关 原 则 、 避 同 原 则 、主 业 原 则 和 时 机 原 则 ”这 六 大 基 础 上 做 出 仔 细 分 析 , 以 争取实现多元化的最佳效果和企业的长远发展。
变化, 选择前景光明的朝阳产业来实行多元化经营的战略。
利水平相对较好的是相关型多元化经营的企业, 其次是主导型经
营的企业; 经济效益相对较好的是主导型经营的企业, 其次是非
二 、多 元 化 经 营 的 模 式 分 析
根 据 多 元 化 经 营 理 论 , 企 业 多 元 化 经 营 的 模 式 有 专 业 化 、主 导 型 、相 关 型 多 元 化 和 非 相 关 型 多 元 化 四 种 类 型 。 其 中 相 关 型 多 元 化是企业进入成本链相关的多个业务, 从而产生战略协同性, 取 得 比 执 行 单 个 战 略 更 大 、更 稳 固 的 绩 效 。 非 相 关 型 多 元 化 是 企 业 多元化进人利润机会好的任何一个产业, 而不苦心追求战略协同 性, 表现出一种财务追求驱动, 从而产生投资者价值。也就是说, 前者的关键在于主题性特殊资源的确认, 后者的关键在于能否利 用不同的特殊资源在不同的行业都处于优势地位。分析研究国外 企 业 多 元 化 经 营 的 进 程 可 以 发 现 , 许 多 企 业 走 的 都 是“ 专 业 化 — 规 模 经 济 — 盲 目 多 元 化 — 专 业 化 回 归 ”的 道 路 , 缺 少 的 是 选 择 多 元化战略时的谨慎性, 也就没能实现这一战略的长久性。
议外在世界的活动, 因而有意或无意地忽略了框架界限以外的真 各自原意的解释版本, 以供大众媒体采用; 此种现象尤以在选举过
大学时代·论坛 2006 年 03
新闻框架理Leabharlann 探析刘泽江 ( 沙洲工学院 社科系 江苏 张家港 215600)
新闻是由新闻工作者构建的符号真实, 这一观点由来已久。 早 期 传 统 新 闻 学 领 域 中 的“ 守 门 人 ”模 式 , 即 曾 假 说 新 闻 的 产 生 过 程乃是透过新闻组织与个人的多层管制与选择。在此过程中, 新 闻工作者不断筛选与过滤信息, 以协助公众获得信息。
相关型多元化经营的企业。因此我国企业在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 时, 首先应该追求同一业务的规模增长, 在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基 础上实现低度的相关多元化, 即多元化经营战略的模式应选择在 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实现低度的相关多元化。
多元化经营的一个最重要作用是产生协同效应, 这种效应不 单 单 是 指 我 们 平 时 所 注 意 的 经 营 协 同 效 应( 即 企 业 的 核 心 竞 争 力 在 几 个 产 品 领 域 实 现 有 效 率 的 共 享) , 还 包 括 财 务 上 的 协 同 效 应 和管理上的协同效应。
新闻究竟是由新闻记者亦或是由消息来源所建构, 似乎已陷入
了 两 难 境 地 , 重 新 寻 求 新 的 解 释 或 角 度 似 有 必 要 。 自 20 世 纪 80 年 代兴起的框架研究, 近年来已广受重视, 被有的学者称之为研究媒 介与民意关系的新典范, 值得进一步剖析其概念内涵与要素。
简言之, 研究框架理论的学者认为, 在新闻的产生过程中, 新 闻 媒 体 与 消 息 来 源 本 就 处 于 竞 争 的 局 面 , 两 者 都 在 争 夺“ 定 义 社 会 真 实 ”的 发 言 权 。 正 如 Wolsfeld 所 言 , 记 者 与 消 息 来 源 不 断 使用各种策略影响对方的框架, 务必使其朝符合自身组织利益 的方向发展。也因为新闻媒体的框架与消息来源的框架经常处 于一种互相影响, 彼此竞争的局面, 民主政治中的公共传播效果 才能形成。
一 般 情 况 下 , 多 元 化 经 营 战 略 的 选 择 是 按 照 专 业 型 、主 导 集 约
型 、主 导 扩 展 性 、关 联 集 约 型 、关 联 扩 散 性 、非 关 联 性 顺 次 进 行 的 。 参 考 文 献 :
也就是说, 企业的发展过程是: 集中发展核心产品的企业 -- 相关
架构的定义来看, 人们藉由框架来建构意义, 以了解社会事件发
针对这种现象, 有些学者指出, 新闻并非自然产物, 而是一种
生的原因与脉络。前者代表了取材的范围, 后者则显示意义的结 社会真实的建构过程, 且是媒介组织与社会文化妥协的产品, 具
构, 是一种观察事物的世界观。
有 转 换 或 传 达 社 会 事 件 的 公 共 功 能 。 由 此 看 来 , 新 闻 报 道“ 框 限 ” 25
高姆森深信, 社会事件的解释框架常有不同, 彼此互相竞争以 争 取广 大社 会大 众( 尤 其是 新闻 媒体) 的认 同与 支持 。当主 流或 官方 的解 释框 架不 稳定 时, 就 是竞 争者 框架 逐渐 的时 刻。例 如, 过 去核 能 主流框架在各国都是进步, 但近年来各种相对于进步的反核框架已 逐 渐 成 形 , 为 人 们 提 供 不 同 的 思 考 方 向 , 而 一 种 跨 国 性 的“ 反 核 子 化”更 在各 国逐 渐生 根, 从 而推 动了 世界 性的 生态 保护 观念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