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导学互动中师生的心理协调

合集下载

浅谈师生之间的心里沟通

浅谈师生之间的心里沟通

浅谈师生之间的心理沟通凡任过班主任的教师都知道师生之间心理沟通的重要,可以说,它是班主任搞好班级工作的重要条件之一。

所谓心理沟通,即指师生之间在心理上互相容纳,即理解对方,接受对方,能互相信任、互相尊重。

具体讲,就是学生能理解教师对他教育要求的合理性和正确性,乐意接受教师的教育指导和帮助,并且化为行动;教师能理解学生言行产生的背景,透析学生言行的真正动机,体谅其具体情境,知其所想,在情感上,师生之间相互接受,将心比心,不曲解对方。

一个班主任,要达到师生之间的心理沟通,要做些什么呢?根据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我认为以下几点特别重要。

1.了解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基础班主任要想教育好学生,使他们成为跨世纪人才,了解学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作。

了解学生的方法很多,可采用多问、巧谈、善观等方法。

2.“ 爱是理解的别名”,要爱学生,才能教育学生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爱是一种神奇而又伟大的力量,是除了母爱之外,世界上又一伟大的爱。

这种爱是无私的。

但师爱不同于母爱,因为师爱是一种理智与心灵的交融,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

师爱可以引导学生产生巨大的内动力,去自觉地、主动地沿着老师指出的方向迈出。

只有当班主任给学生以真挚的爱,给学生以亲近感、信任感、期望感,学生才会对老师产生依恋仰慕的心理,才能向教师敝开内心世界,我们才能“对症下药”,收到应有的效果。

因此,班主任必须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学生,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理于情、情理结合,才会产生动情效应,从而收到较好的德育。

3.奖惩分明,促进疏导顺利进行对学生除了倾注一片爱心之外,还必须时时约束他们,严格要求他们,才会收到良好效果。

严师出高徒,在班级管理中,有三类学生要特别处理好与他们的关系。

一是班干部,二是差生,三是优秀生。

对班干部要求要严格,要他们在搞好学习的同时积极为班级同学服务,要各施其职,各尽其责,做得好表扬,有违纪照样批评,决不姑息迁就,当然对他们的批评要讲究方法方式,肯定他们的成绩,维护他们在同学中的威信。

师生交往中的心理沟通

师生交往中的心理沟通

师生交往中的心理沟通师生交往是教育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而心理沟通作为师生交往的一种方式,更是能够增进师生之间的理解和信任,促进双方的良好互动。

下面将就师生交往中的心理沟通展开阐述。

师生交往的心理沟通是双向的。

心理沟通不是纯粹的教师灌输或学生受教的单一过程,而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倾听、理解和接纳的双向互动。

教师要充分倾听学生的声音,在知道他们的需求、疑虑和困扰的基础上,做出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而学生则要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与教师进行积极的沟通和互动。

只有双方都能在心理沟通中真诚交流,才能激发出更多的教育能量。

心理沟通需要基于尊重和理解。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人独立性和独特性,充分理解并认同他们的需求和差异。

在与学生交往中,教师应该摒弃偏见,不轻易评判学生的行为和观点,而是以开放的心态去倾听和理解。

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状态,及时给予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疏导情绪,提升心理素质。

心理沟通要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

师生之间的信任是良好交往的关键,也是构建学生主体意识和促进其自主学习的基础。

教师要以身作则,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给学生以可信赖的形象。

教师还应该积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势,培养自信心。

而学生也要尊重教师,相信教师的教导和引导,并主动配合教师的工作,建立良好的师生信任关系。

心理沟通需要注重方式和方法的选择。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进行心理沟通,如面对面的交流、书信或电子邮件的沟通、电话或网络的咨询等。

与此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用适当的沟通方法,例如启发式提问、情境创设、小组讨论等,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师生交往中的心理沟通

师生交往中的心理沟通

师生交往中的心理沟通师生之间的关系是教育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而心理沟通是师生之间顺利交流的关键。

心理沟通是指通过语言、肢体、表情等方式交流自己的思想、情感和信息,实现相互理解和沟通的过程。

在师生交往中,良好的心理沟通能够增进师生之间的信任和合作,促进学生的学业和心理健康发展,更好地实现教育教学的目标。

加强师生之间的心理沟通,提高双方的交流效果至关重要。

1. 促进学生的学业发展:学生在学习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如果师生之间能够进行良好的心理沟通,学生就会更容易地将自己的困难和问题表达出来,获得老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促进学业的发展。

2. 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心理沟通能够帮助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减轻心理压力,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

师生之间心理沟通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尤其是对一些个性内向、情绪不稳定的学生来说,良好的师生心理沟通更是至关重要。

3. 增进师生之间的信任和合作:通过良好的心理沟通,师生之间能够更好地理解对方,增加彼此的信任,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

这样一来,师生之间的合作和配合也会更加顺畅,教学效果也会更好。

师生之间心理沟通的应具备的要素1. 尊重:师生之间进行心理沟通时,双方应该相互尊重,平等对待。

尊重是心理沟通的前提,只有双方都感受到对方的尊重,才能更加愿意打开心扉。

2. 真诚:沟通中必须是真诚的,只有真诚的言辞和表情才能让对方感受到你真正的想法和感受。

不要遮掩事实,不要说假话,不要掺杂私人情感。

3. 清晰:表达清晰,要使对方明白你的想法,不令对方产生误解。

对于学生来说,可能需要更多的示范和引导,对于老师来说,可能需要更多的耐心和细心。

4. 自控:心理沟通时要保持良好的情绪和行为控制能力,避免情绪冲动和言行不当导致不良后果。

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构建一种和谐、平等、民主、开放的师生关系,是加强师生心理沟通的前提。

师生之间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来增进感情,如开展班会、互动游戏以及利用节假日进行师生互动活动等。

师生的心理协调艺术

师生的心理协调艺术

谈师生的心理协调艺术摘要:教师与学生的心理协调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关系融洽、和谐的程度。

教师与学生心理的协调程度,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

本文阐述了师生心理协调的几种方法,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心理协调欣赏期待耐心倾听空间距离身体语言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人与人之间,心理相容时,一方的行为就能引起另一方肯定积极的反应;反之,当心理对抗时,一方的行为只能引起另一方的消极反应。

教育教学实践证明,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创造性,有利于形成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有利于提高教学信息传输的速度,是有效进行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

然而,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无法避免地存在着一种心理距离。

这成为我们师生关系的一道厚墙。

那么,在教学中,教师怎样讲究与学生心理协调的艺术,从而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呢?一、传递欣赏期待教育心理学的大量研究表明,教师期望的自我实现性预言效应是确实存在的。

教师对学生的高期望会使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教师对学生的低期望则会使学生越来越差。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做过这样一个试验。

他们从一至六年级中各选3个班,在学生中进行了一次煞有介事的“发展测验”。

然后,他们以赞美的口吻将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通知有关老师。

8个月后,他们又来到这所学校进行复试,结果名单上的学生成绩有了显著进步,而且情感、性格更为开朗,求知欲望强,敢于发表意见,与教师关系也特别融洽。

实际上,这是心理学家进行的一次期望心理实验。

他们提供的名单纯粹是随便抽取的。

他们通过“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师,坚定教师对名单上学生的信心,激发教师对他们的期待,并通过眼神、笑貌、音调滋润着这些学生的心田,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因此变得更加自信,奋发向上的激流在他们的血管中荡漾,于是他们就不知不觉地更加努力学习,结果就有了飞速的进步。

这个令人赞叹不已的实验,后来被誉为“皮格马利翁效应”或“期待效应。

师生交往中的心理沟通

师生交往中的心理沟通

师生交往中的心理沟通师生交往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关键环节。

在师生交往中,心理沟通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加深师生之间的理解和信任,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师生交往中的心理沟通。

一、倾听是心理沟通的前提在师生交往中,倾听是心理沟通的前提。

任何一方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都需要感受到对方的关心和理解。

只有当双方都愿意倾听对方,才能真正地建立起良好的心理沟通关系。

教师需要积极地倾听学生的心声,才能更好地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想法。

当教师展现出关心和耐心,学生也会感受到这些情感,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会更加愿意向教师倾诉自己的问题和困惑,这对于师生之间的互动十分重要。

二、语言的重要性语言是心理沟通的重要媒介。

当教师和学生使用同样的语言,双方的交流就会更加有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自己所使用的语言,保证自己的言辞准确、清晰、易懂。

同时,教师还要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帮助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思考。

这也意味着教师需要耐心和信任,允许学生拥有自己的想法,鼓励他们用语言把这些想法分享出来。

三、身体语言的影响身体语言是一种强有力的心理沟通方式。

教师在课堂上的身体语言可以传达出对学生的关注和支持,或者是消极的心态和对学生的不满。

正面的身体语言可以帮助教师在信任和尊重的环境下与学生互动,从而建立起更好的心理沟通。

四、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情感需求。

在师生交往中,教师应该学会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并为他们创造有利于学习和成长的环境。

让学生感到被理解和被尊重也是心理沟通的重要方面之一。

教师需要倾听学生的心声并回应他们的需求。

这种相互的信任和关心会提高教学质量,加深师生之间的理解和互动。

总之,心理沟通是师生互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辞和身体语言,全心倾听学生的心声,并尽可能理解和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这样才能建立起互相信任和积极的教学环境。

师生交往中的心理沟通

师生交往中的心理沟通

师生交往中的心理沟通师生交往是教育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而心理沟通则是师生交往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心理沟通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在感受、情感和思想等方面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过程。

在师生交往中,通过心理沟通可以增进教师与学生间的了解和信任,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和学业成就。

本文将详细讨论师生交往中的心理沟通,并提出一些实践建议。

师生交往中的心理沟通需要倾听和关注。

心理沟通的前提是倾听他人的需求和感受。

教师要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关注他们的情感变化和困惑,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引导。

而学生则需要主动分享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并配合教师的倾听和关注。

师生交往中的心理沟通需要尊重和理解。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感受,并积极理解他们的行为和表达。

在教学中,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表达空间,鼓励他们提出问题、提供意见,并且尽可能给予积极的反馈。

教师应该尽量减少批评和指责,而是以尊重和理解的态度去引导学生。

师生交往中的心理沟通需要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信任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沟通的基础。

教师应该坦诚相待,以身作则,并且保持信守承诺。

而学生也需要展示出对教师的信任,并主动与教师分享自己的想法和需求。

通过共同的努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任关系会不断增强,从而促进更深层次的心理沟通。

师生交往中的心理沟通需要注重情感表达。

情感表达是心理沟通的重要方式之一,可以使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内心感受,并为学生提供情感支持。

而学生也需要学会对自己的情感进行表达,尤其是面对压力和困惑时,可以通过与教师的情感交流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实践中,师生交往中的心理沟通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1.定期班会或个别谈心的机会:教师可以组织班会或与学生进行个别谈心,倾听学生的需求和感受,并且给予适当的关注和指导。

2.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教师可以积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和生活状态,并与他们进行交流。

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并及时提供帮助和支持。

3.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表达: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活动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分享自己的观点。

浅谈教师如何与学生心理沟通

浅谈教师如何与学生心理沟通

浅谈教师如何与学生心理沟通教师与学生心理沟通是教育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通过有效的心理沟通,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下面将从三个方面来论述教师如何与学生心理沟通。

首先,教师应该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学习状况密切相关,而良好的心理环境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稳定的学习氛围。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注重维护学生的自尊心,不打击学生的自信心。

同时,教师还应该重视和关心学生的情感需求。

学生一般都有一些情感问题,如友情、亲情、爱情等,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处理这些情感问题,避免它们对学生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教师应该重视培养自己的心理素质。

教师的心理素质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知识和技巧,才能更好地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学习心理学知识,了解学生在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点,从而更好地理解学生的行为和问题。

此外,教师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沟通技巧,如倾听技巧、表达技巧等。

通过这些技巧,教师可以更有针对性地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最后,教师应该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心理沟通的前提和基础。

在建立师生关系时,教师应该展现出关心和尊重学生的态度。

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交流、倾听学生的心声、理解学生的需求等方式来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此外,教师还应该给予学生适当的支持和鼓励,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自信心和自尊心。

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更有效地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

综上所述,教师与学生心理沟通是教育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教师应该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重视培养自己的心理素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更好地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

通过有效的心理沟通,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师生交往中的心理沟通

师生交往中的心理沟通

师生交往中的心理沟通
师生交往是教育活动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而心理沟通则是师生交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心理沟通是指师生之间通过情感、态度、语言、表达方式等渠道进行心灵上的沟通交流。

通过心理沟通,师生之间不仅能够建立良好的关系,还能够促进教学、学习效果的提高,使教育活动更加顺畅、高效。

在师生交往中的心理沟通中,师生双方都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沟通技巧。

师生双方应该保持积极的心态,尊重对方,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师生双方需要倾听对方的心声,理解对方的需求和感受,考虑对方的利益,并且通过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师生双方还需要注重非语言交流,包括肢体语言、眼神交流等,以增强对话的效果。

师生之间的心理沟通不仅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还有利于师生之间关系的和谐。

在学生看来,一个关心他们的老师,将更容易理解他们的困难和需求;而在老师看来,一个愿意倾听并且理解自己的学生,也会更容易与他们建立良好的亲近关系。

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教育活动的开展至关重要。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的心理沟通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老师需要注意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状态,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老师还需要积极倾听学生的心声,理解他们的需求和感受,并且作出积极的反应。

老师还需要提醒学生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以及与老师之间的互动交流,从而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师生之间的心理沟通中,老师需要更多的关怀学生,尤其是在关键时刻。

在学生面临困难和挑战时,老师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和鼓励,包括情感上、心理上和学业上的支持。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和信心。

浅淡教师与学生心理协调的艺术

浅淡教师与学生心理协调的艺术

浅淡教师与学生心理协调的艺术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在课堂上的认知速度、认知质量和他们的认知态度、情绪、情感有着密切的联系。

正确而又积极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动机、愉快的情绪、高度的注意力、适度的心理紧张状态,是教与学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

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呢?我想,教师除了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教学环节等方面精心设计和处理外,还要讲究与学生心理协调的艺术,借此缩短与学生心理的距离,营造一个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

教师与学生的心理协调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关系上融洽的程度。

教师与学生心理上协调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

当教师与学生心理协调时,二者在心理上的相容性就大,就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反之,其心理相容性就小,就会对学生的思维产生抑制作用,教学效果也会因此而受到影响。

教师与学生之间心理上的不协调有很多种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两者之间的情感距离和在人际知觉上的偏见。

情感距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情感交流上的差距。

教师与学生在情感上产生距离的原因有很多,具体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由学生心理定势造成的。

有的学生尤其是成绩较差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不愿意或者不敢与教师接近,而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另一方面是由教师自身造成的。

有的教师有意将自己置于居高临下的地位,时刻保持尊严与威信,过于严肃,使学生感到难以接近。

这种做法,阻碍了两者之间的情感交流。

还有的教师无视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理,对学生冷若冰霜,动辄训斥,致使学生心理上与教师疏远,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教师与学生心理不协调,势必影响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因此,教师应充分予以重视,讲究与学生心理协调的艺术。

1.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了解每个学生的不同需要所产生的不同动机,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在教学活动中达到协调一致我们知道,学生是发展中的个体,他们的心理具有独立与依赖、自觉与幼稚、积极与懈怠等错综复杂、相互矛盾的不成熟的特点,前进与反复在所难免。

师生交往中的心理沟通

师生交往中的心理沟通

师生交往中的心理沟通教育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成长并取得成功。

而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心理沟通非常重要。

良好的心理沟通,不仅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信任和感情,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业发展和成长。

下面,本文将探讨师生交往中的心理沟通。

首先,师生之间的心理沟通应该完全开放。

师生们需要能够自由地表达想法和感受,并从中获得支持和指导。

教师需要保持开放和倾听的姿态,对学生的想法给予认真的反馈,并在必要时提供具体的建议和指导。

当学生感觉到自己的想法得到了尊重和认可时,他们更容易产生积极的情绪和信心。

其次,师生之间的心理沟通需要是真诚的。

它不能只是一种虚伪的交流,而应该是一个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真实对话。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并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性,不应该只是给予某些标准的回应。

而学生也应该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问题,并开放地接受教师的建议和指导。

此外,在师生之间的心理沟通中,教师应该积极倾听学生的声音,并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

教师应该了解学生正在面临的问题,并促进他们自由表达感受。

学生需要知道自己的教师是在乎他们并愿意尽力为他们提供支持和建议的。

当学生感到这种支持时,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可能会加速。

最后,师生之间的心理沟通需要得到双方的认可。

这意味着教师应该保持合理的期望和求知欲,并且负责处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学生也需要说出自己在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并积极努力跟随教师的指导。

当学生掌握这些基本技能时,他们会更加自信和独立,并且能够克服困难并实现个人目标。

总之,在师生交往中的心理沟通中,教师和学生都需要为维护良好的交流进行努力。

当师生之间的心理沟通变得开放、真诚和认可时,教育过程会更加成功,学生将在各个方面得到成长,同时教师也会获得更大的满足感。

导学互动中师生的心理协调

导学互动中师生的心理协调

浅谈导学互动中师生的心理协调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把“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放到了语文教学的重要位置。

在这个前提下,新课程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强调“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当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但是农村中学由于种种原因,语文教学大多只能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不能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而实施导学互动教学,从而使学生的素质得到较大提高。

因此,只有首先了解并协调好师生课堂心理,才能很好地实施导学互动教学。

一、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和学生的心理特点1.教师课堂心理特点农村教师大多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没有更新自己知识结构的紧迫感,没有探讨适合农村中学学生具体情况的教学设想,教参成为教学的主要工具,从而造成了学生学习心理的极化现象,表现为机械记忆的相对优势和能力上的绝对缺陷,以致学生学习心理的不平衡。

2.学生的心理特点农村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有它特殊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年龄与心理发展的不同步性。

和城镇同龄的学生相比,农村中学生有明显的心理发展迟滞迹象。

他们对实施“导学互动”的新学习方式显得六神无主,一头雾水。

有些学生因平时语文老师的误解、冷漠、粗暴而消极,甚至产生抵触和反抗情绪,对老师的探究式学习抱有偏见,嘲讽,不合作,甚至还从中捣乱。

二、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协调农村中学要实施导学互动语文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农村学生的语文素质,必须探讨和研究教师与学生两方面的心理。

新课标对语文课堂教学提出新的要求,教与学的配合需要处在一种和谐的气氛中,农村中学生的心理缺陷要得到正视。

那么在导学互动教学中,如何协调好语文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呢?1.教师在语文导学互动教学中的心理协调(1)转变教育观念,与时俱进。

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是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前提。

教师要有更新自己知识结构的紧迫感,主动探讨适合农村中学生具体情况的教学设想,构建全新的教育理念。

浅谈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心理沟通

浅谈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心理沟通

浅谈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心理沟通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育者,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是教育对象,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教师表现为学生的指导者,启发者和引路人,学生一方面表现为受指导者,另一方面又表现为性格,个性迥异、心理结构,兴趣爱好各不相同的学生主体。

教师的教学目标,教育意图和教育方式,方法等能否使学生理解并接受转化成学生自己的东西,不仅与教师的品德修养,业务知识水平,教学方式方法有关,还跟师生之间的学生主体作用之间是否沟通,配合默契有关,良好,默契的师生关系,会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轻松自如,一点即通、事半功倍,反之则影响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良好的师生关系的目标志之一是师生心理的沟通,师生之间的心理相通相容是心理沟通的必要前提,师生心理相容意味着师生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可容我、我可容你”教师不会因自己位于教育的主导地位而总想凌驾于学生之上,以气势凌人,高高在上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学生,以我教什么你就必学什么,我教你,你就得学的方式把自己的意志加给学生,而是以“老师是学生的朋友,学生是自己的亲人”的态度对待他们,以宽容豁达、理解、信任、精深的知识,严谨活泼的教学风格赢得学生的尊重与信赖。

做教学中的师长,生活中的益友,这样,教师的教学愿望、教学思想、教学方式和内容才会很容易地被学生理解和接受,教师的教学要求自然转化为学生的学习要求,学生有了要学、想学的强烈愿望,教师的教材会得心应手,教与学双边活动处于一个和谐愉快的氛围之中,教学效果会大大增强。

师生双方要默契沟通,了解学生是心理沟通的重要条件,中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转折时期,生理心理都日趋成熟,并且积累了一定的社会经验,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因而这一时期的学生处于知一些但不太多,成熟但不太成熟的阶段,因此做为教师除了教给学生书本知识外,更应该充分了解学生,做学生良师益友,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科学世界观。

充分了解学生,既要了解学生心理方面的共性,更要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性,长期的教学经验和心理研究表明,闭锁性是中学生中带有普遍性的心理特点,这一时期,学生中心理大都由“关注外部”转移到“关注内部”,开始自我欣赏,自我体验,独立思考,情绪内稳以及保守秘密等特征几乎是所有中学生的共同之处,这给师生心理沟通带来一定困难,但这只是一时的,相对的,这过时期学生活跃的思想波动的情绪情感,对友谊的理解和需求使他们非常愿意向知心人诉说衷肠,所以教师如果能做学生的好朋友,学生就会对你敞开心扉,倾心交谈,当然对待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因材施教,采取一把钥匙开一锁的方法与学生个别沟通。

师生心理沟通方法

师生心理沟通方法

师生心理沟通方法师生之间的心理沟通就像是搭建一座桥梁,能让彼此的心靠得更近。

那怎么才能把这座桥建得稳稳当当的呢?对于老师来说,要放下架子。

别老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学生可不吃这一套呢。

老师可以多和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就像朋友聊天一样。

比如说,讲一讲自己小时候读书也犯过错,或者曾经为了某个梦想努力奋斗的故事。

这时候呀,学生就会觉得,原来老师也和我们一样,不是那种不食人间烟火的人。

倾听也超级重要。

学生有时候就像装满话的小喇叭,他们特别渴望有人能听他们倾诉。

老师得有耐心,不管学生说的是开心的事,还是抱怨的事,都要认真听着。

哪怕是一些小烦恼,在老师这儿也得当成大事对待。

就像学生说今天在操场上跑步摔了一跤,老师可不能就简单说句“下次小心点”就完事儿了,而是要关心地问“疼不疼呀,有没有去医务室看看呢?”还有哦,要多给学生鼓励。

每个学生都像一颗小种子,需要阳光雨露才能茁壮成长。

老师的鼓励就是那温暖的阳光。

当学生取得一点小进步的时候,别吝啬夸奖的话。

比如说,学生的字写得比以前工整了一点,老师就可以说“哇,你这字写得真不错呢,越来越有书法家的范儿啦。

”这会让学生心里美滋滋的,学习的动力也更足了。

从学生的角度呢,也要主动一点。

别总是等着老师来找自己。

如果心里有想法,就大胆地去找老师说。

可以在课间休息的时候,跑到老师跟前,笑着说“老师,我有个事儿想跟您聊聊。

”而且呀,要尊重老师。

毕竟老师是长辈,也是知识的传授者。

说话的时候要有礼貌,不能没大没小的。

师生之间要是能多组织一些有趣的互动活动就更好啦。

像一起做个小游戏,或者搞个小小的知识竞赛。

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嘻嘻哈哈的,感情就自然而然地加深了。

师生之间的心理沟通其实没那么复杂,只要双方都能拿出真心,这座心桥就一定能坚固又漂亮。

教育心理学:师生互动中的心理疏导

教育心理学:师生互动中的心理疏导

教育心理学:师生互动中的心理疏导1. 引言1.1 概述教育心理学一直关注着师生互动中的心理状态和心理需求。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常常面临各种情绪问题,如焦虑、冲突和欺凌等,而教师作为他们的指导者和支持者,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疏导能力来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将讨论教育心理学在师生互动中的心理疏导技巧,并提供实际案例来说明其应用和效果。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个部分。

首先是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文章的背景和目的。

接下来将概述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并探讨其在教育领域中的重要性以及师生互动中的心理疏导意义。

然后将详细探讨师生互动中的心理疏导技巧,包括倾听和沟通技巧、表达情感的方式与方法以及理解和应对学生心理问题的策略。

紧接着,将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来说明心理疏导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包括解决学生焦虑问题的疏导策略、处理师生冲突的疏导方法以及帮助受欺凌者调适情绪的疏导技巧。

最后,将对全文进行总结,并展望教育心理学及其在师生互动中的心理疏导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

1.3 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教育心理学与师生互动中的心理疏导之间的关系,探索有效的心理疏导技巧,并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来说明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够增强教师对于学生心理需求和问题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他们处理师生互动中心理问题时的专业能力,并促进良好、积极、有效地师生互动关系的建立和维护。

2. 教育心理学概述:2.1 定义与发展: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活动中涉及的心理过程和现象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教师、学生和教学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并通过揭示和解释这些关系,为改进教学实践提供有效的指导方案。

教育心理学源于心理学和教育学两个领域的交叉融合,其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2.2 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性:教育心理学在教育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深入了解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心理问题,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并应对这些问题,提高教师和学生的整体表现。

师生交往中的心理沟通

师生交往中的心理沟通

师生交往中的心理沟通师生之间的交往是教育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心理沟通作为其中的重要环节,更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师生之间的心理沟通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效果和师生关系的发展。

如何在师生交往中进行有效的心理沟通,成为了每一名教师和学生都需要认真思考和努力实践的问题。

师生之间的心理沟通需要建立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础上。

无论是师长还是学生,都应该明白在心理沟通中,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每个人都应该受到平等对待。

师长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感受,学生也应该尊重师长的职业和经验。

只有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础上,师生之间的心理沟通才能够顺畅进行,双方才能够真正地理解对方的需求和意愿。

师生之间的心理沟通需要建立在信任和支持的基础上。

信任是关系的基石,没有信任就没有真正的沟通。

师长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和支持,让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而学生也需要相信师长的教育理念和指导,愿意接受他们的帮助和建议。

只有在信任和支持的基础上,师生之间的心理沟通才能够真正地产生共鸣,让双方更加融洽地合作。

师生之间的心理沟通需要建立在积极和鼓励的基础上。

积极的态度是心理沟通最好的催化剂,只有在积极的态度下,双方才能够更好地沟通和交流。

师长应该积极地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给予他们肯定和鼓励;学生也应该积极地接受师长的指导和教诲,努力克服困难,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只有在积极和鼓励的基础上,师生之间的心理沟通才能够更加顺畅,双方也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潜力。

师生之间的心理沟通是教育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有效的心理沟通更是师生关系和教育效果的保障。

每一位教师和学生都应该重视心理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合作意识,共同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师生交往中的心理沟通】不仅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艺术,只有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够真正发挥出它的价值。

师生交往中的心理沟通

师生交往中的心理沟通

师生交往中的心理沟通师生交往是教育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它不仅仅是信息传递的工具,更是师生之间心理沟通的重要途径。

在师生交往中,心理沟通是促进教育教学有效进行的关键。

本文将从师生心理沟通的定义、重要性、影响因素以及有效策略等方面进行论述。

师生心理沟通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通过言语、行为、表情等方式进行的心理交流和互动的过程。

它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能够增进师生的互信、理解和尊重,进而促进教学效果的达成。

在师生交往中,心理沟通起着桥梁的作用,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需求、关注学生的成长,同时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师的教学意图和期望。

师生心理沟通在教育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心理沟通能够加深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

通过良好的心理沟通,教师能够关心学生的成长、关注学生的困惑和问题,从而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联系。

心理沟通有助于促进信息传递和理解。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将知识、观念等信息传达给学生。

而通过心理沟通,教师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生的接受能力、学习风格,从而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心理沟通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惑。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问题,在心理沟通中,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惑,进而通过个性化的教学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心理沟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和合作能力。

通过心理沟通,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并给予他们支持和肯定,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和积极的学习态度;心理沟通也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师生心理沟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教育环境因素、师生个体因素和沟通方式等。

教育环境因素对师生心理沟通起到重要作用。

教育环境中是否存在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之间的互动等因素,都会影响到师生心理沟通的进行。

师生个体因素也会对心理沟通产生影响。

一方面,教师和学生的性格、特点、经验等因素会影响到他们对心理沟通的态度和方式;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权力关系和角色认同也会影响到他们之间的心理沟通。

师生交往中的心理沟通

师生交往中的心理沟通

师生交往中的心理沟通师生交往是教育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而心理沟通是师生交往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良好的心理沟通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从而更好地进行教育和教学工作。

本文将探讨师生交往中的心理沟通,包括其重要性、影响因素和改善方法。

心理沟通在师生交往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学生处于成长和发展的阶段,心理上常常存在一些问题和困扰。

而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和辅导者,需要倾听和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以便更好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和发展个人潜能。

心理沟通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互信和共情,从而为教育工作打下基础。

师生交往中的心理沟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双方的言语和非言语交流。

教师需要注意自己的语言和表情,以便更好地理解学生的意思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学生也需要学会用言语和非言语的方式与教师交流,以便让教师了解自己的需求和问题。

沟通环境也会对师生交往中的心理沟通产生影响。

一个良好的沟通环境可以提供让学生感到安全和值得信赖的空间,使他们愿意主动与教师交流。

教师应该创造一个宽松和开放的氛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表达意见。

如何改善师生交往中的心理沟通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教师应该倾听和关注学生。

当学生向教师表达自己的心理需求或问题时,教师应该主动倾听,并给予适当的回应和支持。

教师也应该要有良好的自我反省能力,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和不当行为。

教师应该重视非言语交流。

学生的言语表达可能不够成熟,或者不愿意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但他们的非言语信号往往可以传递更准确的信息。

教师应该仔细观察学生的肢体语言、表情和动作,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

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专门的心理沟通技巧来改善师生交往中的心理沟通。

教师可以用积极的语气和鼓励性的措辞与学生交流;教师也可以提出开放性问题,以便得到学生更深层次的回答。

心理沟通在师生交往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该重视师生之间的心理沟通,通过倾听、关注和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教育和辅导。

浅谈师生心理沟通

浅谈师生心理沟通

浅谈师生心理沟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文明的缔造者,是教育的传播者。

为人之师担子极重,犹如泰山压肩!教师不仅要钻研教材搞好教学工作,还要与学生在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心理沟通上下一番工夫。

要当一名合格的老师,必须搞好师生之间的心理沟通。

才能使学生从情感上深深地体验到班主任是可敬可亲的,既是学生上的导师,又是生活中的父母,更是个人成长中的朋友.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把握学生的心理脉搏,如何发挥教师的自然影响力,用自身的人格影响学生的生命成长,这一切均取决于师生的有效心理沟通。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我的班级留守儿童较多,他们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亲情缺失,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阴影,很大一部分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还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常将无端小事升级为打架斗殴.为此,良好的师生沟通必不可少。

在一次数学课上,一个叫李神奇的学生举手向我汇报“老师,王心成用粉笔打我。

”坐在这个女同学身后的王心成是一名留守儿童,并且是一个出了名的小调皮,学生成绩还可以,就是比较争强好胜,好狡辩,喜欢在课堂上做一些小动作,所有的任课教师都不喜欢他。

听到李神奇的汇报,我还没有说话,王心成就大声狡辩起来:“我没有打她,是李夺打的。

”我说:“人家怎么不说是李夺打的呢?”李夺是坐在王心成边上的一个比较好的男同学.平时我就对这个李夺印象特别好,是个爱学习、爱集体的好学生。

我很生气地对王心成说:“你做了错事还不承认,哪像一个男子汉呀!”这名话引来了其他同学对他的讥笑,王心成非常气愤,气呼呼地看看李夺又愤愤不平的地看看我,说了句“有些人才不像男子汉呢",我听了之后,对他说:“谁让你平时就爱在课堂上搞小动作呢,有能耐就改掉你这个坏毛病啊。

"课后我把王心成叫到了办公室,当时我们之间一直争论着,但是后来我了解到,今天确实不是他去惹事打人家的,而是李夺打的。

浅谈师生教学中的心理沟通

浅谈师生教学中的心理沟通

浅谈师生教学中的心理沟通师生沟通在中学教育管理体系中有着不容置疑的的地位,因此应当引起教育管理者足够的重视,但我们应看到,现阶段我国教育传统模式中,存在一些缺陷与不足。

师生沟通中师生地位不平等。

在现实中,老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则处于被动地位。

这种现象的产生追根溯源在于传统观念“师道尊严”的影响,教师高高在上,以智者、仁者的口气训导(或训斥)学生,不问事情的缘由,漠视学生的情感,要求学生怎么做,不怎么做,学生只能“从命”而不能自行其事甚至质疑。

师生沟通缺乏信任感。

在师生沟通中,往往是老师用审视的目光看着学生,用怀疑的语气发问学生,而学生则是竭力回避老师的目光,穿越雷区似地小心翼翼地回答老师的问话。

其缺乏沟通的基本要素——信任感。

习惯成定势,一旦有打架斗殴等违纪事件发生,不论是教师还是德育部门的管理人员,首先想到的是那些有“前科”的学生,第一判断即锁定这些同学为“嫌疑人”。

师生沟通被曲解,甚至演变为训斥。

有些老师认为管理学生必先“镇”住学生,从一开始就让学生畏惧老师,从而不敢有所动作。

由于老师不可亲近的“威严”,学生敬而远之,畏而避之。

在这样情况下,沟通不可能在师生间自然融洽地进行,此外一些老师以“我班不要你”“回家反省”等相要挟,从而进一步加深了沟通的难度。

由于业已存在的师生距离,既使老师再怎样地循循善诱引入话题,学生也不敢说话,所以这样沟通很难进行下去。

师生沟通好似老师训导。

既然是沟通就应给予对方说话的权利,大可不必一言代之,不少老师在师生沟通中不闻不问,滔滔不绝讲道理,横竖指责学生的过错,这种沟通方式实际上是以“训导”而替代沟通对话。

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注重问题的关键,多从学生角度看问题,找到适当的解决方案,帮助学生健康和快乐地成长。

要做到这些,首先要做到以下两点:一、善于观察和了解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些心理经过长期观察,当前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情绪方面的极不稳定,喜怒无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成长的 思考

有 的教 师一登上讲 台就有 自己的 人生奋 斗 目标 ,立足 本职要干一 番事 业 。这样的教师在 主观力量的驱使下 , 注定会有所成就有所发展。而在实际接 触 中,也会遇到另外一种类型的教师 : 他们会 把工作 目标 仅仅定位在学 生成 绩这一层次 ,这样的教师不难想象 ,他 们今后会有怎样 的作为。作为人师,我 们 经常教育我们 的学生要有远大 的理 想 ,可现实中的部分教师又有多大理想 呢?理想 是伟大 与平庸 的分 野—— 理 想使人与众不同,理想可以产生激情 , 理想可以产生诗意 ,理想还可以产生教 育机智、活力和恒心。 从教 者因为有 了理想 , 才会有 前行 的不 竭动 力,才会 使 自己 的工 河 作更 有前 行 的 目标 。
我 积 累 了 以下几 个 方面 的 教学 感悟 : 思 想 定 位

学生 当然不敢有丝 毫的懈怠—— 以上 这些是一个成绩拔尖的学生的心理。而 那些所谓 的差生 , 境况就更惨了:上课 犹入雾中, 还要正襟危坐 , 不敢吱一声 ,
换 上 甲老 师 不看 他 们一 眼 ,乙老师 走 进

教室先朝他们瞪瞪眼 ,每次考后必遭呵 斥 … …有 的 教 师 只 是 埋 怨 现 在 的 学 生 任 性、不好教 ,又有 多少 教师设 身处 地地为他们想过呢?教育 问题 的解决 , 换位思考很重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真的到 了教师走进 学生心 田的教 育时 代 了。老师 的一句 简单 问候 ,一个 慈 祥的眼神 ,一 次适 时 的表扬 与鼓励 , 都 会让学生感 激涕零甚 至感恩一生。 我认为 ,能做到经常换位思考的教师 , 能真正 为学 生着想 的教 师,才算 得上 优 秀教 师 , 四 、 示范 带 动作 用 名师 或者权威教 师的 明显特 征不 仅是课上的好 , 更是师德的楷模 , 美好 行为 的化身 。一个 教师能 注意 自己的 言行 ,不说 脏话 ,不随地 吐痰 ,不乱 发牢骚 ,即能以优雅的言谈举止示人 , 他 ( 她 )也 基 本 具 备 名 师 或 权 威 教 师 的素养 了,离 自己的理想 目标也就不 远 了。倘若 不注意 自身言行 ,脏话连 篇 ,在学生面前做些有失大雅的举动, 这样的教师终其一生 ,只配庸师之名。 教育是 育人之工作 ,他特别 强调示范 带 动作 用 。 五、爱的传承 爱 是教育 的源 泉。教 师有 了爱, 才 会 用 伯乐 的 眼 光 去 发 现 学 生 的 闪光 点 ,才会对 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信心 , 才会有追求卓越与创新的精神。当你被 学生所爱时 ,你就有了亲和力 ,就有了 亲近感 ,从而他们会爱你所教的学科。 有 的教 师总 以为对学 生要求严厉就会 出成 绩,其 实不然 ,有 的教师不见得 那么凶, 但能和学生打成一片, 学生 “ 亲 其师信其道”,教学成绩一样优异。 六 、和谐的师生关系 新 型 的师 生 关 系 应 该 是 教 师 与学 生在 各 自所 拥 有 的 权 利 、地 位 和 人格 等 多方面 的平 等,在 交互活动 中是 民 主 的 ,在 相 处 氛 围 上 是 融 洽 的 , 即 和 谐 的师生关 系。和谐 师生关系 的核心 是 师 生 的 心 理 相容 和 心 的 相 互 沟 通 与 接纳,也是一种师 生互爱 、互敬 的真 挚情 感关 系。可现 实中的有些年 轻教 师极 易和学 生闹对立 ,容不下犯 错的 学 生 ,容不下学 习不太好 的学 生 ,其 根源就在于仍 然搞师道尊 严那一套 , 却不 去探究大教育背景下的教育工作 , 新形势下的育人工作。和谐的师生关系 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向 ,和谐才有歌。 当然 ,年 轻教师还应 该积极 投身 到新课堂改 革的浪潮 中去。有想法 , 才会有所作 为,有 作为 ,才会在 教育 领域 中独拥 自己的一方 天下。 由普通 教师成 长为名师或者 权威 教师 ,应该成 为每一个青年教 师不懈 追求 的 目标 。
审 任何教 育工 作者 都要
要 有自己的梦, 继而实
市 现 自己的人生价值 。 二、课堂师生互动
斯 教师有了理想, 翟 接着要解决的问题就
签 是如何实现理想的问
二 题 。 教 师 展 示 自己 才 初 能 的舞台 是课 堂 教学 。

通过近一段的听
评课 ,教 后反 思 ,我 。 得 出 了这 样 的 结 论 : 刘 谁抓 住 了课 堂教 学, 薪 谁 的教学 效 果就 好。 ’ 否则 ,无论 这个 教师 多 么想 干好 ,那 一定 是 事倍 功半 。要 抓课 堂, 关键是师生互动, 师生全动 。为什么总是存在学困生的问 题?就 因为 他们没有解决 好课堂上 师 生互 动的问题 。要 么是教师在 动 ,学 生作 为 “ 录音机 ”在 收听 ,要么是学 生想动 , 教师束缚 了他们 的思想行为 , 不让其 动。课堂教学 是师生互动 的桥 梁 ,学生动的程度 ,决定着教学效果。 些优 秀教师 坦言 :他们教学成绩优 异 的方 法就是 ,注意 和全体学生 的及 时沟 通 ,特别是对 一些差生 的反馈。 时间长了,他们的心理上产生一种 “ 期 待效 应” ,何愁他们 赶不上?朴朴 实 实的语言 ,深层次对课堂问题的透析 , 必 然是 不 一 样 的课 堂 收效 。 三、换位思考 学生在 校 的学 习压力来 自前程、 家庭、教师等多方面 , 对于才刚剐告别 童年的他们 ,的确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哪 个 学 生不 为 自己的 升学 、将 来 的就 业 而忧 虑?哪家 的父母 不是望子成 龙盼 女成 风?哪个教师 不希望 自己的学生
我 认 为 ,一 名 普 通 的 教 师 要 成 长 都考个高分?在这样诸多的期盼之下 ,
为名师或者学科权威教师 , 需要积淀一 定 的教 学素养 ,方能在教 育领域 中开 创出一片属于 自己的天空 ,成为该行业 中的佼 佼者。多年来 ,通过 对诸 多教 育大家 的观摩,结合 自己的成长经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