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仁以为己任
国学经典教材 国学第五册
第1课孝为根本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学而》)子曰:“事父母几谏。
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里仁》)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里仁》)第2课无违为孝孟懿子问孝。
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为政》)孟武伯问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为政》)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为政》)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
曾以为孝乎?”(《为政》)第3课克己复礼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学而》)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子曰:“刚、毅、木、讷进仁”(《子路》)第4课人以为己任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价》)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里仁》)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雍也》)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第5课推己及人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敏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雍也》)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述而》)厩焚。
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乡党》)第6课不违和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雍也》)”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人至矣。
《国学讲堂》课程纲要
2014年6月份:诵读《国学》第3单元第7课《子以四教》及复习本学期所学内容。
评价活动/成绩评定
1、评价主体多维化:首先是改变目前占主流的单一评价主体的现状,指导学生自评、互评。由于古诗文的学习还常常在课余进行,还可请家长共同参与,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家长共同交互的活动。
理解并积累成语“克己复礼”、“巧言令色”。
结合“神奇汉字”,了解“目”古今含义的变迁。并理解其在本文中的含义。
理解后,再读一读,请同学们跟你一起读一读。
(3)第三则:读一读,谈自己的理解。最好先说说自己平常是怎么做的,知不知道父母的年龄,读了这一则论语后,你有什么新的感悟?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二、简介第二单元——仁爱的主要内容。
该单元由4课组成:本元分4课:第3课《克己复礼》,第4课《仁以为己任》,第5课《推己及人》,第6课《不违仁》,展示了《论语》关于“仁”的丰富内容,包括仁者所应具有的德行和品性、“仁”的重要地位、实践“仁”的方法以及要立志去追求“仁”等。让我们一起开始学习吧。
三、大致了解第3课,导入新课学习。
背景分析
(500字内)
目的和意义:
徜徉在经典文化的圣殿,你将结识慈祥的孔子、雄辩的孟子、智慧的老子、幽默的庄子,他们微笑着一路走来,和我们一起认识自然,探讨人生。我们将目睹一幅幅历史兴衰的画卷,惊叹帝王将相的功业,仰慕古圣先贤的风采,并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和他们一起领略祖国的灵山秀水,品味生活的美好庄严。尚友先贤,耳濡目染,我们将会逐渐拥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胸襟与气度!
5.1《论语》十二章+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重点字词: 弘:广、大,这里指 志向远大。 而:表并列。 以为:把…作为。 已:停止
诵读课文,读懂文意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 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 吾往也。”(《子罕》)
导
入
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产生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 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对今天 在全民族弘扬爱国主义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仍有巨大的现 实意义。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已成为世界文化宝藏的重要部分, 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骄傲。
《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 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即 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他曾 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 六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去世后, 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 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孔子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 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 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 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章”指诗文、歌曲的段落。 《论语十二章》,即从《学而》《八佾》《里仁》《雍也》《泰伯 》《子罕》《颜渊》《卫灵公》《阳货》九篇中选了十二章,包含孔子 独白、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等不同形式的内容。
部编版高二上册语文第四课《论语十二章》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
【导语】《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部语录体散⽂集,主要记载孔⼦及其弟⼦的⾔⾏,是由孔⼦弟⼦及再传弟⼦记录编纂⽽成。
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1.部编版⾼⼆上册语⽂第四课《⼗⼆章》课⽂原⽂ 1、⼦⽈:“君⼦⾷⽆求饱,居⽆求安。
敏于事⽽慎于⾔,就有道⽽正焉。
可谓好学也已。
”《学⽽》 2、⼦⽈:“⼈⽽不仁,如礼何!⼈⽽不仁,如乐何!”《⼋佾》 3、⼦⽈:“朝闻道,⼣死可矣。
”《⾥仁》 4、⼦⽈:“君⼦喻于义,⼩⼈喻于利。
”《⾥仁》 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内⾃省也。
”《⾥仁》 6、⼦⽈:“质胜⽂则野,⽂胜质则史,⽂质彬彬,然后君⼦。
”《雍也》 7、曾⼦⽈:“⼠不可以不弘毅,任重⽽道远。
仁以为⼰任,不亦重乎?死⽽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8、⼦⽈:“譬如为⼭,未成⼀篑,⽌,吾⽌也。
譬如平地,虽覆⼀篑,进,吾往也。
”《⼦罕》 9、⼦⽈:“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罕》 10、颜渊问仁。
⼦⽈:“克⼰复礼为仁。
⼀⽇克⼰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由⼈乎哉?”颜渊⽈:“请问其⽬。
”⼦⽈:“⾮礼勿视,⾮礼勿听,⾮礼勿⾔,⾮礼勿动。
”颜渊⽈:“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 11、⼦贡问⽈:“有⼀⾔⽽可以终⾝⾏之者乎?”⼦⽈:“其恕乎!⼰所不欲,勿施于⼈。
”《卫灵公》 12、⼦⽈:“⼩⼦,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远之事君。
多识于鸟兽草⽊之名。
”《阳货》2.部编版⾼⼆上册语⽂第四课《⼗⼆章》教案 【学习⽬标】 ⼀、了解作者孔⼦及《论语》,全⾯了解孔⼦的思想主张。
⼆、翻译⽂句,积累重点词语 三、理解⽂意,理解各章主旨 【重点难点】 重点:⽬标⼆ 难点:⽬标三、⽬标⼀的了解孔⼦的思想主张。
【课时数】 ⼆课时 【教学过程】 第⼀课时 ⼀、导⼊ 《论语》是⼀部涉及⼈类⽣活诸多⽅⾯的儒家经典著作。
孔⼦的⾔⾏涉及孝道、治学、治国、为政等诸多⽅⾯,为历代所推崇,他的思想⾔论不⼀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我们可以辩证学习,学习其中的精华。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论语十则是语文课本中的一课,选自《论语》。
《论语》是记载孔丘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
一则,就是《论语》中的一章,其中第一,二则见于《学而》篇,第三、四、五则见于《为政》篇,第六则见于《里仁》篇,第七则见于《述而》篇,第八则见于《泰伯》,第九则见于《子罕》,第十则为《卫灵公》,其内容都与学习和为人处事有关,是孔子教育思想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原文第一到第九则为语录体,第十则为对话体。
这里所编的十则分别选自《学而》、《为政》、《里仁》、《述而》、《泰伯》、《子罕》和《卫灵公》。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5.子曰:“由,诲女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第一则:学习方法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重点字词解释:子:先生,指孔子。
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人。
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最新三年级上册国学课表格教案(原创)
小学教师电子备课教案
小学教师电子备课教案
小学教师电子备课教案
教师电子备课教案
教师电子备课教案
小学教师电子备课教案
小学教师电子备课教案
主备教师:备课教师:
小学教师电子备课教案
主备教师:备课教师:
小学教师电子备课教案
主备教师:备课教师:
小学教师电子备课教案
主备教师:备课教师:
小学教师电子备课教案
主备教师:备课教师:
小学教师电子备课教案
主备教师:备课教师:
小学教师电子备课教案
主备教师:备课教师:
小学教师电子备课教案
主备教师:备课教师:。
第4课 仁以为己任
仁以为己任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 何?”(《八佾》)
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实行礼呢?一个 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运用乐呢?”(《八佾》)
第4课
仁以为己任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里仁》)
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处在贫困中,也不 能长久地处在安乐中。仁人是安于仁道的,有智慧的人 则是知道仁对自己有利才去行仁的。”(《里仁》)
第4课
仁以为己任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雍也》)
孔子说:“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 仁德者沉静。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雍也》)
第4课仁以为己任来自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 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 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 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泰伯》)
诗歌赏读
赠萧瑀(yǔ)
(唐)李世民 疾风知劲草,
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识义, 智者必怀仁。
微风和煦时,绿草青青,一片平静;一旦狂风骤起,根深 的野草就能显示出非同一般的坚韧。天下太平时,大家都过 着安定的日子;一旦国家危难,真正的仁人志士,就能显示 出与众不同的品德和节操。
大国学第五册全册教案(1)
第1课孝为根本备课人: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在朗读和背诵中体会文言文的语感、韵味。
2、能通过老师讲解和课文注释,理解各则的大意。
3、对《论语》中的“孝”的思想的内容有初步了解,体会到孝的重要意义。
做一个孝顺的人。
一、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在朗读和背诵中体会文言文的语感、韵味。
二、教学难点:对《论语》中的“孝”的思想的内容有初步了解,体会到孝的重要意义。
做一个孝顺的人。
四、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师:我们经常说,中华名族是礼仪之邦,我们有很多的传统美德!谁能为大家列举一些你们所知道的美德?生自由答。
师:大家都说的非常好,说了很多的美德。
说明同学们平时也都拥有这些美德,是吗?老师为你们骄傲!师:(重复学生说过的美德)在所有的美德当中,你们认为什么是最重要的呢?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生自由答。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既然能说出来,就说明同学们身上都有着不同的优点!刚刚也有同学说到了“孝”,我们中国有句俗话,叫“百善孝为先”。
(板书:百善孝为先)为什么会这么说呢?谁能帮老师解释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生答。
师:非常好!百善,意思就是所有的美德,百善孝为先,就是说在所有的美德当中,孝是最首先的,也是最重要的。
换句话说就是---(出示课题)“孝为根本”。
2.解读课题:神奇汉字—孝。
(1)观看视频:“孝”字的演变(2)说一说:你对“孝”字的理解。
(生自由答)师小结:说的非常好,孝这个字就像上面是个老人,下面是个孩子,我们可以理解为老人依靠着孩子,孩子支撑着老人。
是不是呢?人的一生当中,开始都是父母照顾子女,慢慢的,随着我们的长大,变成了子女赡养父母。
组起来就是个“孝”字。
你看,多么形象!除此以外,对“孝”这一中华传统美德,古人又有哪些其它看法呢?让我们一起听听圣人孔子以及他的弟子们是怎么说的吧!3、学习新课。
(一)声音先于义理———放声读(课件出示学习内容)。
(1)老师范读课文。
提醒学生注意读准字音。
小学国学经典教材ppt课件
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精选ppt
日积月累
子产惠人 一个寒冷的冬天,郑国大夫子产乘车去郊外。 路上,他看见几个农夫在寒风中行走,冻得瑟瑟 发抖,就让车夫把他们送回了家。 还有一次,子产外出巡视,看见河上没有桥, 人们都艰难地蹚着水过河。子产便车夫把车子拉 到河中当桥,让人们从车上通过。 子产当政的时候,十分爱护百姓。他去世后, 老百姓十分感激他的仁爱,都非常怀念他。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为政》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 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为政》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 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为政》
精选ppt
• 日积月累 古代的丧礼
鲁昭公的母亲刚刚去世,尸骨未寒,他就让 大臣准备弓箭、马匹,要外出打猎。为母亲送葬 时,他的脸上也没胡表现出哀伤的神情。看到这 种情形,有人说:“鲁国必将越来越衰弱!”
精选ppt
• 日积月累
百里负米
子路是孔子的学生,对父母十分孝顺。他 小的时候,家里很穷。
有一次,他听说百里之外的米很便宜,就 跑去买了背回来,做给父母吃,自己却还 是用野菜充饥。
父母死后,子路做了大官。每当吃着丰盛 的饭菜,他总是慨叹说:“现在父母去世 了,我想再为父母去背米,已经是不可能 了!”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述而》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 马。《乡党》
精选ppt
日积月累
晏子谏景公 一年冬天,大雪下了好几天还没有停。齐景公披着白 色的狐皮大衣,坐在宫殿的台阶上赏雪。 这时,晏子正好进宫来拜见景公。景公说:“真奇怪 啊!大雪一连下了几天,天气竟然不冷。” 晏子回答说:“天气真的不冷吗?我听说古代贤德的 君王,吃饱的时候知道有人在挨饿,穿暖的时候有人在受 寒,安逸的的时候知道有人在受苦。现在,君王似乎不知 道民间的疾苦啊!” 景公说:“你说得对!我确实没有想到百姓的疾苦。” 于是,他下令拿出很多衣物和粮食,发给饥寒交迫的百姓。
五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背诵内容
五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读本第一单元:述而第七本篇主要记述孔子本人的思想、志趣与行为,其中有不少名言警句,如“述而不作”、“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举一反三”“用人则行,舍之则藏”、“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等。
全篇共38句。
第1课7.1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7.2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7.3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7.4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7.5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7.6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7.7 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第2课7.8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7.9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7.10 子於是日哭,则不歌。
7.11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7.12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7.13 子之所慎:齐、战、疾。
第3课7.14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7.15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
吾将问之。
”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
”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7.16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17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7.18 子所雅言,《诗》、《书》、执行,皆雅言也。
7.19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小学国学经典教材第五册第一二单元
目录第一单元孝敬第一课孝为本 (2)第二课无违为孝 (6)第二单元仁爱第三课克己复礼 (12)第四课仁以为己任 (16)第五课推己及人 (20)第六课不违仁 (25)活动园地第一单元孝敬世间所有的父母,自从听到婴儿的一声啼哭,就开始了无怨无悔的劳碌从年轻力壮,直到垂垂老矣。
看着父母日渐老去的容颜,我们心灵深处顺从父母、尊敬父母、奉养父母的情感,被不断地激发出来——这就是孝。
孝是我们民族文化中最可宝贵的财富之一。
第一课 孝为根本有子①曰:“其为人也孝弟②,而好犯fàn上者,鲜③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学而》)子曰:“事父母几④谏jiàn,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⑤而不怨yuàn。
”(《里仁》)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j ù。
” (《里仁》)① 有子:孔子的学生有若,字子有。
②弟:即“悌”,敬重兄长。
③鲜:少。
④几:轻微,婉转地。
⑤劳:忧虑。
译文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
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
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
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学而》)孔子说:“事奉父母,(如果父母有不对的地方),要委婉地劝说他们。
(自己的意见表达了,)见父母心里不愿听从,还是要对他们恭恭敬敬,并不违抗,替他们操劳而不怨恨。
”(《里仁》)孔子说:“父母的年纪,不可以不知道。
一方面为他们的高寿而高兴,一方面又为他们的衰老而恐惧。
”(《里仁》)神奇汉字“孝”的金文字形,上面是一个弯腰驼背的老人,下面是一个小孩。
老人的手牵着小孩的手,小孩用手扶着老人行走,这不就是孝吗?所以,“孝”本来的意思是孝顺老人。
日积月累百里负米子路是孔子的学生,对父母十分孝顺。
他小的时候,家里很穷。
有一次,他听说百里之外的米很便宜,就跑去买了背回来,做给父母吃,自己却还是用野菜充饥。
新课标古诗文背诵《论语》十二章(人而不仁)注释及译文
《论语》十二章【原文、译注、点评】一、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篇》 )【注释】如礼何:“如…何”是古代常用句式,当中一般插入代词、名词或其他词语,意思是“把(对)…怎么样(怎么办)”。
【译文】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遵守礼仪有什么用?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奏乐有什么用?【点评】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在古代,它也是礼的一部分。
礼与乐都是外在的表现,而仁则是人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和要求,所以乐必须反映人们的仁德。
这里,孔子就把礼、乐与仁紧紧联系起来,认为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礼、乐的问题。
二、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第四)【注释】“死”是动词的为动用法,“为……死”。
【译文】早晨得知了道,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点评】这句话形容孔子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心情。
这句话中“道”指的是儒家的“仁义之道”,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之,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注释】喻:明白,知道。
【译文】君子看重的是道义,小人看重的是利益。
【点评】这句话从价值指向的不同来区分君子与小人的。
道德高尚者只需晓以大义,而品质低劣者只能动之以利害。
君子于事必辨其是非,小人于事必计其利害。
四、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译文】看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一样。
看到不贤的人要从内心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点评】“见贤思齐”是说好的榜样对自己的震撼,驱使自己努力赶上;“见不贤而内自省”是说坏的榜样对自己的“教益”,要学会吸取教训,不能跟别人堕落下去。
孟子的母亲因为怕孟子受到坏邻居的影响,连搬了三次家;杜甫写诗自我夸耀“李邕求识面,王翰愿为邻”,都说明了这种“榜样的作用”。
五、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注释】质:质朴。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课件--第二单元 第4课 《论语》十二章
就有道而.正焉连词,表顺承 (5)而任 而人.重 由而.人 而不.乎 道仁哉 远,如连连礼词词何,,表表连转并词折列,表 假设
就有道而正焉.代词,自己 (6)焉天见下贤归思仁齐焉焉..语代 气词 助, 词他 , 不译
语序为“以仁为己任”。 ] (《泰伯》)
段解:在儒家眼里,“士”是理想人格的典范,是儒家社会理想的坚定
执行者。“任重而道远”是因为他们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
子 曰:“譬 如 为 山, 未成一
篑,
孔子说:“好比积土堆山,只差一筐土没有成功,然而
止,
吾
止也。譬 如 平地, 虽 覆
停下来了,那是我自己停下来的。好比填平洼地,虽然才倒上
子 曰:“小 子 何 莫 学 夫 《诗》 ? 《诗》 可 孔子说:“同学们怎么不学《诗经》呢?《诗经》可以激发
以 兴 可以 观 ,
可以
人的感情,可以观察政治、风俗的盛衰得失,可以提高人际
群 ,可以
怨 。迩 之 事 父 ,
交往能力,可以在礼的准则下怨刺时政。近可以侍奉父母,
远 之 事 君。 多
识 于 鸟 兽草木之名 。”
所 不 欲,勿 施 于人 。”其:表委婉推测语气 不愿遭受的事,不强加给别人。” 的副词,大概、也许。 (《卫灵公》)
段解:用一个字来概括“仁”,那就是“恕”。在孔子看来,“恕”这
个字可以用终生去实践,而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它在根本上是
与“仁”相同的,所以人们常常把它看成是仁的实践原则。
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论语》十二章-选择性必修上册-高中语文课内古诗文解析+情景默写(学生版)
《论语》十二章一、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孔子(前551一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与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孔子是中华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2.文化常识《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3.文本分析(1)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第三》)译文:(2)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第四》)译文:(3)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第四》)译文:(4)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译文:(5)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雍也第六》)译文:(6)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译文:(7)孔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论语·子罕篇》)译文:(8)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篇》)译文:(9)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译文:(10)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论语·阳货篇》)译文:(1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学而篇》)译文:(12)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兼爱》-高中语文课内文言文挖空训练与重点知识归类(统编版新教材)【学生版+教师版】
【学生版】选择性必修上教材文言文挖空训练及重点知识梳理兼爱一课内重要文言实词挖空训练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
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
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
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
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
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
此所谓乱也。
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
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
是何也?皆起不相爱。
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
盗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
此何也?皆起不相爱。
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
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
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
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
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
犹有盗贼乎?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有亡。
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二重点句子落实翻译1.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
2.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
3.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
此所谓乱也4.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
5.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6.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7.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国学第4课 仁以为己任
第4课仁以为己任
教学目的:
1、理解并背诵《仁以为己任》
2、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3、从所背诵的内容中受到教育
教学重点
1、理解、掌握重点词语的读音、解释教学课时
2、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懂得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简介《论语》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明志。
2、为学会更好地说话,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论语》吧。
二、出示《仁以为己任》
1、自由读扫除障碍
2、谈谈自己对这课论语的理解
3、同桌互相翻译这则论语
4、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5、背诵展示
三、出示诗歌赏读《赠萧瑀》
1、自由读扫除障碍
2、结合插图谈谈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
3、熟读成诵
4、背诵展示
四、出示日积月累《子产惠人》
1、自由读扫除障碍
2、试着讲这个故事。
三年级国学第4课 《仁以为己任》教案
第4课:仁以为己任(第一课时)一、教材内容:第4课:仁以为己任二、教学目标: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和古诗,在朗读和背诵中体会文言文和诗歌的语感、韵味。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和古诗,在朗读和背诵中体会文言文和诗歌的语感、韵味。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和古诗,在朗读和背诵中体会文言文和诗歌的语感、韵味。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通过前两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该怎样“孝”了。
孔子除了告诉我们如何“孝”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思想“仁”。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体现着孔子对人的理解与尊重。
谁来说说“巧言令色”、“克己复礼”的意思。
(二)新授, 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谁愿意读一读,请读一读你最喜欢的一段。
(师评价)3.师带读,读出一字一句的韵律美。
4.指名读,相机正音。
第4课:仁以为己任(第二课时)一、教材内容:第4课:仁以为己任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和古诗,在朗读和背诵中体会文言文和诗歌的语感、韵味。
2.能结合老师讲解和课文注释,理解词语的意思和课文内容。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能结合老师讲解和课文注释,理解词语的意思和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能结合老师讲解和课文注释,理解词语的意思和课文内容。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巩固课文朗读。
师领读全文。
2.指导课文的押韵、停顿之处,再次领读课文。
(二)文章感知1.读了课文,让我们再一起来理解课文。
2.请学生自由读17页的译文,告诉老师,读了译文,你读懂了一些什么? 3.这四则关于“仁”的话都说了些什么?①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孔子看重什么样的精神品质?②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1),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2),知者利仁。
”孔子认为有仁德的人要怎么做?③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孔子认为仁德的人有什么表现?④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国学》仁爱教学设计
《国学》仁爱教学设计第二单元仁爱单元教材分析:“仁”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以前,“仁”往往与忠、义、信、敏、孝、爱等并列,并未受到特别的重视;只有到了孔子这里,“仁”才从其他德性中超拔出来,并被赋予新的丰富的内涵。
孔子最早把“仁”提高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
孔子的“仁”学思想集众多道德于一体,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包括孝、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
本单元分四课,展示了《论语》“仁”的丰富内容,包括仁者所应具有的德行和品性、“仁”的重要地位、实践“仁”的方法以及要立志去追求“仁”等。
编排这组课文的目的,一是使学生能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体会文言文和诗歌的语感、韵味;二是使学生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能够初步理解词句意思,了解《论语》中论“仁”言论的丰富内涵;三是通过对《论语》“仁”言论的学习,认识“仁爱”的现实意义,教诲学生关心、爱护他人,与人为善,乐于奉献,培养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本单元应注意:1.教师应尽可能引导学生多读。
在诵读中,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语感和对国学经典的兴趣。
2.“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其内涵十分丰富,教师在讲解时应深入浅出,让学生有初步感知即可,不宜过分深究。
3.教师应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以学生亲身感受和经历的事例来配合课文讲解;对于如何实践“仁”的问题,还可以组织参与课堂讨论,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本单元,需要4课时。
《克己复礼》《仁以为己任》《推己及人》《不违仁》分别1课时。
第3课克己复礼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在朗读和背诵中体会文言文语感、韵味。
2.能通过老师的讲解,并参照译文理解各则的意思。
3.知道“巧言令色”“克己复礼”两个成语的意思,并能够准确应用。
4.对《论语》中的“仁”学思想的内容有初步了解,并在现实生活中本着仁爱之心,关心、爱护他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仁以为己任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能读出文言文和诗歌的语感、韵味。
2.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原文大意。
3.积累“任重道远”“死而后已”等成语。
4.对课文中各则关于“仁”的思想论述有初步认识,培养“仁爱”精神,树立自我责任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本课的重点是诵读,教师可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认读生字词。
2、对课文中各则关于“仁”的思想论述有初步认识,培养“仁爱”精神,树立自我责任意识。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从第3课《克己复礼》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孔子的语录重点阐述了“礼”,归纳起来有两个方面:从国家大局看,要有道、正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从个人来看要孝悌,色,守丧三年。
那我们学了第4课后我们会对“仁”的思想有初步的认识,知道怎样才是一个有仁德的人。
让我们一起走进第4课吧,请打开书翻到16页。
二、学习新课。
(一)熟读课文。
1.老师范读课文。
(慢速或中速)
2.生自由读课文。
(大声读、小声读,个人读或同桌齐读)
3.指名学生读。
评价(正音)。
4.学生齐读。
男女生分读。
(男生读引号外面的,女生读引号里面的,反之再读)
5.男生独立读一遍,女生评价。
6.女生独立读一遍,男生评价。
7.小组合作,把课文读得准确、流利吧。
(至少3遍)
出示划分好节奏的文章,让学生对着练习。
8.小组比赛读。
9.齐读,做到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准确而流利。
鼓励性评价。
(二)理解课文。
1.认真看看课下注释和课后译文,看自己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2.选一则自己认为最有意思的,说一说自己的理解。
第一则:学生读,并尝试谈自己的理解。
老师指导:
孔子告诉我们:人如果不讲仁德,还讲什么礼呢?人如果不讲仁德,还讲什么乐呢,所以孔子这有他的深刻用?学生说不明白没关系,但要引导他们理解古时礼的重要。
理解后,再领着学生读一读。
第二则:先读几遍,尝试谈自己的理解。
老师指导:
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过贫困俭约的生活,也不能长久地过富足安乐的生活。
仁爱的人能安心于实行仁德,明智的人恰当地利用仁德。
(结合日积月累“子产惠人”进行理解,让孩子明白为什么他死后百姓会感激他、怀念他。
)
把这句话再读两遍。
第三则:指名说。
生先读一遍,再向大家谈自己的想法。
老师指导:
有智慧的人喜欢水,有仁德的人喜欢山;有智慧的人好动进取,有仁德的人沉浸寡欲;有智慧的人开朗快乐,有仁德的人恬淡长寿。
第四则:学生读,说。
老师指导:
读书人不可以不刚强而有毅力,因为责任重大,路途遥远。
把仁德作为自己的责任,不是责任重大吗?这叫“任重道远”,请记下来。
死了才能停下来,不是路途遥远吗?这叫“死而后已”。
拓展:李世民的诗《赠萧瑀》。
在读通顺、读的有感情的基础上指导理解“仁”的丰富内涵。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1.有感情地把课文读一遍。
2.填空式背诵。
鼓励评价。
3.尝试背诵。
全班起立,大声齐背。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写一篇日记,谈谈自己学了这篇课文后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