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指导:冲任失调证乳岩的辨证论治
中医外科学—乳岩
• 证候:月经紊乱,素有经前期乳房胀痛;或 婚后未育,或有多次流产史;乳房结块坚硬, 或术后患者伴对侧乳房多枚片块质软;舌质 淡,苔薄,脉弦细。
• 治法:调摄冲任,理气散结。
• 方药:二仙汤合开郁散加减
• 证候:乳房肿块扩大,溃后愈坚,渗流血水, 不痛或剧痛;精神委靡,面色晦暗或苍白,纳 食量少,心悸失眠;舌质紫或有瘀斑,苔黄, 脉弱无力。
(3)病理切片检查可作为确诊的依据。
乳癖好发于25~45岁女性。月经前乳房疼痛、胀大
明显,有多个大小不等的结节状或片块状肿块,边 界不清,质地柔韧,肿块和皮肤不粘连,常见双侧 乳房发病。
乳核多见于20~25岁的女性,乳房肿块形如丸卵,
质地坚实,表面光滑,边界清楚,活动度好,病程进 展缓慢。
乳痨好发于20~40岁女性,乳房肿块有1个或数个,
初期肿块质地中等,边界不清,可与皮肤粘连,肿块 成脓时变软,溃破后形成瘘管,经久不愈。
宜中西医结合综台治疗。
辨证论治 其他疗法
内治
外治
手术、内分泌、 中成药
肝郁痰凝证 冲任失调证 正虚毒炽证 气血两亏证 脾胃虚弱证 气阴两虚证 邪毒旁窜证
(1)加强防癌知识宣传,推广和普及乳房自我 检查方法。
(2)重视乳腺癌高危人群的定期检查。
• 手术治疗、化疗、放疗:手术仍是本病治 疗的首选方法,多采用改良根治术。
• 内分泌治疗:近年在本病综合治疗中的地 位不断上升,主要适用于雌激素受体和/ 或孕激素受体阳性患者。
• 中成药:西黄丸,每次3 g,每日2次;小 金丹,每次0.6 g。每口2次;平消胶囊, 每次6片,每日3次。
乳岩是发生在乳房部的恶性肿瘤。相当于西 医的乳腺癌。
其临床特点是乳房肿块,质地坚硬,凹凸不 平,边界不清,推之不移,按之不痛,或乳窍 溢血,晚期溃烂则凸如泛莲或菜花。
乳岩(乳腺癌)中医护理常规
乳岩中医护理常规(乳腺癌)因情志失调、饮食失节、冲任不调及外感风寒之气所致。
以乳房部结块、质地坚硬、高低不平,病久肿块溃烂、脓血污秽恶臭、疼痛日增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乳房。
乳腺癌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1 乳房局部肿块大小、硬度、皮肤色泽、疼痛程度及腋窝淋巴结等情况。
2 心理社会状况。
3 辨证:情志郁结证、冲任失调证、毒蕴溃烂证、气血两虚证。
二、一般护理1 按中医外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 指导患者注意休息,病情较重者卧床休息。
三、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1 观察乳房肿块大小、硬度、皮肤色泽、疼痛程度、有无触痛及全身有无寒热等。
2 溃后脓液的量、色、质、气味等。
四、给药护理1 注意止痛药物的用药时间和注意事项,正确给药。
2 遵医嘱执行化疗药物的配制、给药途径、药量和注意事项。
五、饮食护理1 鼓励患者摄取足够的营养,宜进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饮食。
2 乳岩晚期,选择宜消化、喜好的饮食,少量多餐。
3 放疗和化疗反应严重而影响进食的患者,遵医嘱给予静脉补充营养。
六、情志护理1 多与患者沟通和交流,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增加安全感,树立信心。
2 关心体贴患者,保持心情平静,安心治疗。
七、临证(症)施护1 情志郁结、冲任失调者,遵医嘱局部敷贴中药膏。
2 疼痛者,遵医嘱给予针刺、艾灸或止痛药。
3 择期手术者,术前指导患者锻炼有效咳嗽排痰的方法。
4 术后伤口加压包扎,保持引流通畅,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患肢血循环等情况。
5 术后3天内患侧上肢制动。
无异常情况时,鼓励患者及早下床活动,并用三角巾将患肢托起。
6 术后3~5天指导患者进行握拳、屈腕、屈肘、上举、活动肩关节等功能锻炼。
八、健康指导1 出院后不宜用患侧上肢测量血压、行静脉穿刺,以避免皮肤破损,减少感染机会,防止肢体肿胀。
2 避免用患侧上肢搬动、提拉过重物体。
3 创面愈合后,指导患者掌握伤口护理知识,保持伤口的清洁、干燥。
首次洗澡必须取得医师同意,注意保护伤口。
乳岩中医护理方案
乳岩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情志郁结证:乳房肿块胀痛,两胁作胀,心烦易怒。
或口苦咽干,头晕目眩。
舌苔薄白或薄黄。
脉弦滑。
(二)冲任失调证:乳房肿块胀痛,两胁作胀,头晕目眩。
或月经失调,腰膝酸软,五心烦热,目涩,口干。
舌质红,苔少有龟裂。
脉细数无力。
(三)毒蕴溃烂证:乳房肿块迅速增大,疼痛或红肿甚至溃烂翻花,分泌物臭秽或伴有倦怠乏力,食少纳差等。
或发热,心烦。
口干,便秘。
舌质暗红,舌苔黄白或黄厚腻。
脉弦数或弦细。
(四)气血两虚证:疲倦乏力,精神不振,恶心,食欲不振,失眠多梦,口干少津,二便失调,白细胞下降等。
舌淡,苔薄白。
脉沉细弱。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肿块1.观察乳房局部肿块大小、硬度、皮肤色泽、疼痛程度和腋窝淋巴结等情况。
2.观察有无触痛及全身有无寒热等。
(二)疼痛1.绝大多数乳腺癌早期患者无明显疼痛感觉,但到了乳腺癌晚期,疼痛比较明显,而且多为阵发性刺痛、隐痛。
应报告医师给予止痛药物的应用。
2.遵医嘱执行化疗药物的配制、给药途径、药量和注意事项。
3. 疼痛者,遵医嘱给予针刺、艾灸或止痛药。
(三)乳头溢液1.乳头溢液可以是无色、乳白色、打黄色、棕色、血性等,也可呈水样、血样、浆液样脓性。
遵医嘱进行图片细胞学检查以明确等。
2.观察溃后脓液的量、色、质、气味等。
3.观察腋淋巴结肿大和锁骨上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等远处淋巴结转移肿大情况。
(四)乳房皮肤样改变1.观察乳房肿块大小、硬度、皮肤色泽、疼痛程度、有无触痛及全身有无寒热等。
2. 指导患者注意休息,病情较重者卧床休息。
3.乳腺癌皮肤改变与肿块部位深浅和侵犯程度有关。
肿块小,部位深,皮肤多无变化,肿块大,部位浅,较早与皮肤粘连,使皮肤呈现凹陷。
三、特色治疗护理(一)药物治疗1.遵医嘱执行化疗药物的配制、给药途径、药量和注意事项。
2. 注意止痛药物的用药时间和注意事项,正确给药。
3. 放疗和化疗反应严重而影响进食的患者,遵医嘱给予静脉补充营养。
中医外科学――第8章 乳房疾病
中医外科学――第8章乳房疾病概论目的要求1.掌握乳房部的体格检查方法。
2.熟悉乳房疾病的病因病机和常见证型。
教学内容1.介绍乳房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2.病因病机:化脓性乳房疾病多由于乳头破损、感染邪毒或嗜食厚味、脾胃积热、乳汁积滞、排泄障碍、郁久化热、熟腐而成脓。
肿瘤类乳房疾病则因情志内伤、忧怒抑郁、肝脾受损以致气滞痰凝而成。
3.乳房肿块检查法:视诊要注意乳房大小,乳头位置及有无内陷或抬高、皮肤颜色、乳头溢液等。
触诊要注意有无肿块位置、大小、形态、软硬、疼痛等。
4.治疗:1)内治:根据肝郁胃热证,气虚毒滞证,肝郁气滞、冲任失调证,肝肾不足、冲任失养证,肺肾阴虚痰凝证,气血两虚证而分证施治。
2)外治:根据阳证、阴证而外敷。
手术常作放射状切口以免损伤乳络。
第一节乳痈目的要求1.掌握乳痈辨证论治的要点。
2.了解乳痈的发病原因。
教学内容1.概述:本病好发于哺乳期,以初产妇为多见。
妊娠后期亦可发生。
2.病因病机:外因为毒邪入侵,内因为乳汁淤积、肝郁胃热。
3.辨证:病变发展过程分为初起、成脓、溃后三个阶段。
4.治疗:1)气滞热雍证宜疏肝清热、通乳消肿,瓜蒌牛蒡汤加减;热毒炽盛证宜清热解毒、托里透脓,五味消毒饮合透脓散加减;正虚毒恋证宜益气和营、托毒生肌,托里消毒散加减。
2)初起手法按摩通乳;局部红肿外敷金黄膏;成脓期切开引流,应循乳络方向作放射状切口;溃后八二丹或九一丹药线引流,脓尽用红油膏、生肌散等。
附:乳发目的要求了解乳发与乳痈的区别。
(*)教学内容1.病因病机:由肝胃二经湿火凝结而成。
乳痈亦可并发乳发。
2.辨证:乳房皮肤广泛红肿及与乳痈的区别。
3.治疗:辨证论治。
第二节粉刺性乳痈目的要求1.掌握粉刺性乳痈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
2.了解粉刺性乳痈的病因病机。
3.了解粉刺性乳痈的预防与调护。
教学内容1.概述:定义、特点。
2.病因病机:素有乳头凹陷,加之情志不畅,气滞络阻,乳管阻塞而致病。
3.辨证:临床一般分为乳头溢液、乳房肿块发病(多位于乳晕区)、乳房漏管三个阶段。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考点笔记:乳房疾病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考点笔记:乳房疾病1、乳房疾病:发生在乳房部位的疾病称为乳房疾病。
2、辩证要点:1)肝郁胃热2)肝气郁结3)肝肾不足4)阴虚痰凝3、触诊:应先检查健侧乳房,再检查患侧,以便对比。
正确的触诊手法是四指并拢,用手指末二节的指腹平放在乳房表面轻柔按摸,切忌用手指抓捏。
否则会将捏起的腺体组织错误地认为是乳腺肿块。
其顺序是先触按整个乳房,然后按照一定次序触摸乳房的4个象限,即内上、外上、外下、内下象限,继而触摸乳晕部分,注意乳头有无溢液和溢血。
最后触摸腋窝、锁骨下及锁骨上区域。
触诊注意事项:1.发现肿块时,应注意肿块的位置、形状、数目、大小、质地、边界、表面情况、活动度及有无压痛。
2.肿物是否与皮肤粘连。
3.时间最好在月经来潮的第7-10天,是乳房生理最平稳的时期,有病变容易发现。
4.结合年龄、病史及其他辅助检查方法。
4、治疗:内治:1)疏表解毒法2)清热解毒法3)托里透脓法4)解郁化痰法5)补益扶正法6)调摄冲任法外治:1、敷贴2、手术第一节乳癖1、乳癖:是乳腺组织发既非炎症也非肿瘤的良性增生性疾病。
相当于西医的乳腺增生病。
其特点是音侧或双侧乳房疼痛并出现肿块,乳痛和肿块与月经周期及情志变化密切相关。
乳房肿块大小不等,形态不一,边界不清,质地不硬,活动度好。
2、临床表现:乳房疼痛以胀痛为主,可有刺痛或牵拉痛。
乳房肿块可发生于单侧或双侧,大多位于乳房的外上象限,也可见于其他象限。
肿块的质地中等或硬韧,表面光滑或颗粒状,活动度好,大多伴有压痛。
肿块的形态常分为下列类型:1)片块型2)结节型3)混合型4)弥漫型3、辩证论治:内治:1)肝郁痰凝证――疏肝解郁,化痰散结――逍遥蒌贝散加减。
2)冲任失调证――调摄冲任――二仙汤合四物汤加减。
第二节乳岩1、乳岩:是指乳房部的恶性肿瘤。
相当于西医的乳腺癌。
期特点是乳房部出现无痛、无热、皮色不变而质地坚硬的肿块,扒之不移,表面不光滑,凹凸不平,或乳头溢血,晚期溃烂,凹如泛莲。
乳岩 - 中医药方精选网
溢液的性质可为血性、浆血性、浆液性、乳汁样、水样,合并感染时为脓性。
1。6 腋下淋巴结肿大 乳岩患者常腋下淋巴结转移,转移率在60%左右。早期淋巴
结还活动,晚期时融合成团,累及皮肤,固定不移,可伴发上肢水肿.
侧单发性,形状多为球形,卵圆形,有时也可呈不规则形。典型的肿块表面征象是凸凹
不平。肿块境界不很清楚,质地坚硬,移动度较差。
2.2。4 区域淋巴结触诊 应注意肿块的数目、大小、形态、境界、硬度及移动度等。
包括腋下和锁骨上下淋巴结检查。
2.3病理学检查
2.3.1 乳头分泌物涂片检查 有乳头溢液者,可作涂片染色查找癌细胞。
岩较为少见,约占乳岩的1%-2%,发病年龄较女性晚些。近工0年来乳岩的发病率有增
高的趋势。在世界范围内,西方一些发达国家(西欧各国、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澳
大利亚等)是女性乳腺癌的高发地区,东欧和南欧地区是中等水平地区,而亚洲、拉丁
美洲和非洲的大部分地区属低发区。我国属女性乳腺癌的低发区。两侧乳房均可能发生
2 诊断要点
2。工 病史 注意询问乳腺各时期发育情况,如乳腺是否受过外伤,有无炎症,乳头
有无溢液,有无疼痛、囊肿、包块,曾是否动过手术,有无甲状腺疾病,盆腔生殖器官
疾病,肾上腺疾病,月经周期中乳房的变化,婚、产、哺乳情况,有无乳腺癌家族史及
其他肿瘤。
2。2 体查
多为圆形,边缘清楚,表面光滑,无压痛,能活动。
3。4 乳腺结核 中年妇女多发,发展慢,常有同侧淋巴结肿大。乳房局部呈炎症改
变,可形成肿块,或破溃成窦道。乳头可溢出脓汁或血性分泌物。
乳岩中医诊疗方案
乳岩中医诊疗案(2012年版)乳腺癌在古代中医典籍中多以“乳岩”描述。
《诸病源候论》提到乳中积聚“结合如”,“硬若状”,以其状如岩,后称乳岩。
乳腺癌病位在乳房,当七情伤及肝脾,且阴极而阳衰,导致气血失调,痰气凝结,阻于乳络,日久成核成岩;冲任失调导致气运失常,气滞血瘀,阻于乳络,日久成岩。
一、诊断依据(一)疾病诊断1、诊断:参照《NCCN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2010中国版)》,病理学诊断为必须条件。
2、病期诊断:根据临床检查及手术病理结果,参照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第七版癌症分期标准作出分期诊断。
(二)证候诊断1、气滞痰凝证:乳房肿块胀痛,两胁作胀,心烦易怒。
或口苦咽干,头晕目眩。
舌苔薄白或薄黄。
脉弦滑。
2、冲任失调证:乳房肿块胀痛,两胁作胀,头晕目眩。
或月经失调,腰膝酸软,五心烦热,目涩,口干。
舌质红,苔少有龟裂。
脉细数无力。
3、毒热蕴结证:乳房肿块迅速增大,疼痛或红肿甚至溃烂翻花,分泌物臭秽或伴有倦怠乏力,食少纳差等。
或发热,心烦,口干,便秘。
舌质暗红,舌苔黄白或黄厚腻。
脉弦数或滑数。
4、气血两虚证:疲倦乏力,精神不振,恶心,食欲不振,失眠多梦,口干少津,二便失调,白细胞下降等。
舌淡,苔薄白。
脉沉细弱。
5、气阴两虚证:乏力、口干苦、喜饮,纳差,乏力,腰膝酸软,五心烦热。
舌质干红,少苔或薄苔。
脉细数或弦细。
6、瘀毒互结证:肿瘤增长迅速,神疲乏力,纳差消瘦,面色晦暗。
或伴有疼痛,多为刺痛或胀痛,痛有定处;或伴有乳房肿物坚韧,若溃破则腐肉色败不鲜。
舌淡或淡暗,苔白。
脉细数或弦细。
二、中医治疗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气滞痰凝证治法:舒肝理气,化痰散结。
药:海藻玉壶汤加减。
海藻、昆布、柴、青皮、郁金、连翘、白芍、云苓、半夏、浙贝、草河车、山慈菇、白芷等。
2、冲任失调证治法:调理冲任,滋补肝肾。
药:逍遥散合左归饮加减。
郁金,柴,当归,生地,白芍,牛膝,桔叶,菟丝子,枸杞子,生山药,茯苓,夏枯草等。
中医外科指导:乳岩的辨证论治
①肝郁痰凝证
证候:乳房部肿块皮色不变,质硬而边界不清;情志抑郁,或性情急躁,胸闷胁胀,或伴经前乳房作胀或少腹作胀;苔薄,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化痰散结。
方药:神效瓜蒌散合开郁散加减。
②冲任失调证
证候:乳房结块坚硬;经期紊乱,素有经前期乳房胀痛。
或婚后从未生育,或有多次流产史;舌淡,苔薄,脉弦细。
治法:调摄冲任,理气散结。
方药:二仙汤合开郁散加减。
③正虚毒盛证
证候:乳房肿块扩大,溃后愈坚,渗流血水,不痛或剧痛;精神萎靡,面色晦暗或苍白,饮食少进,心悸失眠;舌紫或有瘀斑,苔黄,脉弱无力。
治法:调补气血,清热解毒。
方药:八珍汤加减。
酌加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石见穿等清热解毒之品。
④气血两亏证
证候:多见于癌肿晚期或手术、放化疗后,病人形体消瘦,面色萎黄或白,头晕目眩,神倦乏力,少气懒言;术后切口皮瓣坏死糜烂,时流渗液,皮肤灰白,腐肉色暗不鲜;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补益气血,宁心安神。
方药:人参养荣汤加味。
⑤脾虚胃弱证
证候:手术或放化疗后食欲不振,神疲肢软,恶心欲呕,肢肿倦怠;舌淡,苔薄,脉细弱。
治法:健脾和胃,方用参苓白术散或理中汤加减。
除以上常见几种类型外,还可见到放、化疗后胃阴虚,出现口腔糜烂、牙龈出血等症者,治宜清养胃阴,方用益胃汤加减。
(2)外治
适用于有手术禁忌证,或已远处广泛转移,不适宜手术者。
初起用阿魏消痞膏外贴;溃后用海浮散或红油膏外敷;坏死组织脱落后,改用生肌玉红膏、生肌散外敷。
中医外科指导:乳岩的发病机理
(1)情志失调情志不畅,所愿不遂,肝失条达,气机不畅,气郁则瘀;肝郁克犯脾土,运化失职则痰浊内生,肝脾两伤,经络阻塞,痰瘀互结于乳房而发病。
(2)饮食失节久嗜厚味炙煿则湿热蕴结脾胃,化生痰浊,随气流窜,结于乳中,阻塞经络,气血不行,日久成岩。
(3)冲任不调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之脉隶属于肝肾。
冲任失调,则气血失和,月经不行,气郁血瘀,阻塞经络,结于乳中而成乳岩。
乳岩多发于绝经期前后,故与冲任失调有密切关系。
此外,在经气虚弱的情况下,感受风寒之气,阻塞经络,气滞血瘀,日久停痰结瘀,亦可导致乳岩。
总之,乳岩的发病,是情志失调,饮食失节,冲任不调,及外感风寒之气或先天禀赋不足引起机体阴阳平衡失调,脏腑失和而发病。
辨证论治析乳岩
辨证论治析乳岩辨证论治析乳岩来源: 中医文献杂志《外科正宗》是明代外科医家陈实功所著,对乳岩的辨治具有独到经验。
审证病因,责肝脾心乳岩一病古人早有记载,隋唐时称“乳石痈”,言其病因为外邪入侵、如《诸病源候论·石痈候》云:“足阳明之脉,有下于乳者,其经虚,为风寒气客之,则血涩结成痈肿。
”宋代《妇人良方大全》记载:“……此属肝脾郁怒,气血亏损,名曰乳岩。
”这里首次提出“乳岩”病名。
《疮疡经验全书》论乳岩中指出:“此毒阴极阳衰,……即生此疾。
”上述医家对乳岩的病因认识有三:即外邪入侵;肝脾郁怒和阴极阳衰。
陈氏继承前人学说,并根据自己临床实践体会,提出了情志与肝脾心关系密切的乳岩病因学说。
陈氏指出:“忧郁伤肝,思虑伤脾,积想在心,所愿不得志者,致经络痞涩,聚结成核。
”(《外科正宗·乳痈论》)这一病因学说一直为后世所宗。
叙症候源,若岩穴深历代医家对乳岩多有症候描述,如《诸病源候论》记有“结核如石”;《丹溪心法》云其“如大棋子,……疮形嵌凹似岩穴也。
”以上描述都言之过简。
陈氏治学严谨,详于辨证,在《外科正宗》中对乳岩作了形象而详尽的描述,“初如豆大,渐若棋子,半年一年,二载三载,不疼不痒,渐渐而大,始生疼痛,痛则无解,日后肿如堆栗,或如复碗,紫色气秽,渐渐溃烂,深者如岩穴,凸者若泛莲,疼痛连心,出血则臭,其时五脏俱衰,四大不救,名曰乳岩。
”陈氏从肿块初起形如“豆大”、“棋子”,到中期的肿块渐大如“堆栗”、“复碗”,后期溃破时如“岩穴”、“泛莲”等乳岩发展的三个阶段作了形象而确切的描述。
又从开始的“不疼”,中期的“始生疼痛”、“痛则无解”和后期的“疼痛连心”等疼痛程度的由轻到重,作了清楚交待。
此乃陈氏善于临床观察,辨证精细的真实写照,使后世医者对乳岩如见其状,如闻其声,为临床辨证提供了可靠依据。
浅论治法,养血清肝古代医学认为乳岩“不可治”(《格致余论》)、“难疗”(《校注妇人良方》),也有医家提出“早治得生”(《疮疡经验全书》)。
乳岩的中医护理
乳房自我检查时机
月经来潮后第7-10天内施行 停经后妇女及怀孕中妇女每月固定一日做自我检查
1.在沐浴前
(1)站在镜子前举起两 手手臂高于头顶(如图一)
(2)观察乳房和乳头的大
小及形状是否改变、及皮 肤是否有皱褶、凹陷或乳 头是否有分泌物。 (3)将双手放下或手插腰,
并重复上述2点的动作(如
是咖啡色红色渗出液(如图五)。
(4)用拇指及食指轻轻夹起乳头, 感觉乳头下及其周围是否有肿 块(如图五)。 (5)用右手检查左乳房,左手枕
在脑后重复上述动作。
3.沐浴后
(1)躺下,以小枕头或将浴巾
折垫于右肩下,将右手轻松
地放在头下,以左手检查右 乳房(如图六) (2)由外而内轻压乳房,用环 状方式检查整个右乳房(可
图二)。
2.沐浴时
1)检查前指甲要剪平以 免刮伤皮肤。 (2)胸部先抹上肥皂(易 于滑动检查,右手枕在 脑后,左手食指、中指、
无名指三指伸平并拢,
借着指腹的触觉轻压乳 房,以顺时钟方向仔细
检查右乳房每一个部份,
感觉是否有硬块;包含 腋窝及乳头(如图三、图
四 )。
(3)用拇指及食指轻轻挤压乳头, 观察是否有任何渗出液,特别
擦拭乳液以利滑动检查),
包括腋窝及右乳头 (3)用右手检查左乳房重复上 述步骤
检查要領
(1)指法:以指腹按压。 (2)力道:先轻压再稍微深 压。
(3)范围:两侧皆包 括锁骨上方、胸骨
中线、肋骨下缘及
腋下(如图七)。
生多种变证。
现代病因及高危因素
年龄 45-59岁 月经初潮早于12岁 闭经晚于50岁
初产年龄大于35岁
有家族乳腺癌病史(BRCA基因表达) 对侧乳腺癌史 电离辐射 口服避孕药
乳岩中医诊疗方案
乳岩中医诊疗方案(2012年版)乳腺癌在古代中医典籍中多以“乳岩”描述。
《诸病源候论》提到乳中积聚“结合如石”,“硬若石状”,以其状如岩石,后称乳岩。
乳腺癌病位在乳房,当七情伤及肝脾,且阴极而阳衰,导致气血失调,痰气凝结,阻于乳络,日久成核成岩;冲任失调导致气运失常,气滞血瘀,阻于乳络,日久成岩。
一、诊断依据(一)疾病诊断1、诊断:参照《NCCN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2010中国版)》,病理学诊断为必须条件。
2、病期诊断:根据临床检查及手术病理结果,参照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第七版癌症分期标准作出分期诊断。
(二)证候诊断1、气滞痰凝证:乳房肿块胀痛,两胁作胀,心烦易怒。
或口苦咽干,头晕目眩。
舌苔薄白或薄黄。
脉弦滑。
2、冲任失调证:乳房肿块胀痛,两胁作胀,头晕目眩。
或月经失调,腰膝酸软,五心烦热,目涩,口干。
舌质红,苔少有龟裂。
脉细数无力。
3、毒热蕴结证:乳房肿块迅速增大,疼痛或红肿甚至溃烂翻花,分泌物臭秽或伴有倦怠乏力,食少纳差等。
或发热,心烦,口干,便秘。
舌质暗红,舌苔黄白或黄厚腻。
脉弦数或滑数。
4、气血两虚证:疲倦乏力,精神不振,恶心,食欲不振,失眠多梦,口干少津,二便失调,白细胞下降等。
舌淡,苔薄白。
脉沉细弱。
5、气阴两虚证:乏力、口干苦、喜饮,纳差,乏力,腰膝酸软,五心烦热。
舌质干红,少苔或薄苔。
脉细数或弦细。
6、瘀毒互结证:肿瘤增长迅速,神疲乏力,纳差消瘦,面色晦暗。
或伴有疼痛,多为刺痛或胀痛,痛有定处;或伴有乳房肿物坚韧,若溃破则腐肉色败不鲜。
舌淡或淡暗,苔白。
脉细数或弦细。
二、中医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气滞痰凝证治法:舒肝理气,化痰散结。
方药:海藻玉壶汤加减。
海藻、昆布、柴胡、青皮、郁金、连翘、白芍、云苓、半夏、浙贝、草河车、山慈菇、白芷等。
2、冲任失调证治法:调理冲任,滋补肝肾。
方药:逍遥散合左归饮加减。
郁金,柴胡,当归,生地,白芍,牛膝,桔叶,菟丝子,枸杞子,生山药,茯苓,夏枯草等。
中医师-中医外科学-乳房疾病
第六单元乳房疾病细目一概述(一)乳房与脏腑经络的关系乳房与肝、胃、肾经及冲、任两脉有密切联系。
男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肾;女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胃。
(二)乳房肿块检查法乳房检査的体位可采用坐位或仰卧位。
1.望诊让患者坐正,将两侧乳房完全显露,以做详细比较。
注意乳房的形状,大小是否对称;乳房表面有无块状突起或凹陷;乳头的位置有无内缩或抬高;乳房皮肤有无发红、水肿或橘皮样、湿疹样改变等。
2.触诊坐位与卧位相结合,根据需要选择。
应先检查健侧乳房,再检查患侧,以便对比。
正确的检查方法是:四指并拢,用指腹平放乳房上轻柔触摸,切勿用手指去抓捏,否则会将捏起的腺体组织错误地认为是乳腺肿块。
其顺序是先触按整个乳房,然后按照一定次序触摸乳房的四个象限,即内上、外上、外下、内下象限,继而触摸乳晕部分,注意有无血液从乳头溢出。
最后触摸腋窝、锁骨下及锁骨上区域。
3.触诊时应注意的问题(1)发现乳房内肿块时,应注意肿块的位置、形状、数目、大小、质地、边界、表面情况、活动度及有无压痛。
(2)肿物是否与皮肤粘连,可用手指轻轻提起肿物附近的皮肤,以确定有无粘连。
(3)检查乳房时间选择,最好在月经来潮的第7~10天,这是乳房生理最平稳时期,有病变容易发现。
(4)确定一个肿块的性质,还需要结合年龄、病史及其他辅助检查方法。
细目二乳痈(一)病因病机1.乳汁淤积乳汁淤积是最常见的原因。
初产妇乳头破碎,或乳头畸形、凹陷,影响充分哺乳,或哺乳方法不当,或乳汁多而少饮,或断乳不当,均可导致乳汁淤积,乳络阻塞结块,郁久化热酿脓而成痈肿。
2.肝郁胃热情志不畅,肝气郁结,厥阴之气失于疏泄,或产后饮食不节,脾胃运化失司,阳明胃热壅滞,均可使乳络闭阻不畅,郁而化热,形成乳痈。
3.感受外邪产妇体虚汗出受风,或露胸哺乳外感风邪,或乳儿含乳而睡,口中热毒之气侵入乳孔,均可使乳络郁滞不通,化热成痈。
(二)临床表现多见于产后3~4周的哺乳期妇女。
1.初起初起常有乳头皲裂,哺乳时感觉乳头刺痛,伴有乳汁淤积或结块,乳房局部肿胀疼痛,皮色不红或微红,皮肤不热或微热。
乳岩(乳腺癌)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乳岩(乳腺癌)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4年版)(ZY/T001.2-94)[1] 。
(1)大多数发生在45~60岁的女性,尤以未婚或婚后未曾生育者多见。
(2)初期:乳房内有一肿块,多见于外上方,质地坚硬,表面高低不平,逐渐长大。
(3)中期:经年累月,始觉有不同程度的疼痛。
肿块形如堆栗或覆碗,与周围组织粘连,皮核相亲,推之不动,皮肤呈“桔皮样”改变,乳头内缩或抬高。
若皮色紫褐,上布血丝,即将溃烂。
(4)后期:溃后岩肿愈坚,疮口边缘不齐。
有的中间凹陷很深,形如岩穴;有的高突,状如翻花,常流臭秽血水。
患侧上肢肿胀。
(5)可在患侧腋下、缺盆上下凹处触到质地坚硬的肿块,或转移至内脏或骨骼。
可出现发热,神疲,心烦不寐,形体消瘦等症。
(6)钼靶X线乳房摄片、液晶热图像检查、乳头血性分泌物细胞学检查有助诊断。
必要时作组织病理检查。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制定的《乳腺癌诊疗规范》[2] (2011版)(卫办医政发〔2011〕78号)。
(1)症状:早期乳腺癌不具备典型症状,不易引起病人重视,常通过体检或乳腺癌筛查发现。
乳房无痛性、质硬肿块或乳头单孔血性溢液是常见的临床症状,偶伴有乳房疼痛。
(2)体征:部分早期乳腺癌临床触诊阴性;乳房肿物,质硬,表面不光滑,活动差,可与皮肤或胸壁粘连固定;单孔乳头血性溢液;乳房皮肤可见酒窝征,橘皮征,皮肤卫星结节;乳头回缩或抬高,乳头皮肤搔痒、糜烂、破溃、结痂、脱屑,伴灼痛,至乳头回缩。
约1/3的患者初诊时可触及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晚期可在锁骨上和对侧腋窝触及转移的淋巴结。
(3)辅助检查①乳腺钼靶摄影:乳房内局限性肿块、成簇微小钙化、局限致密浸润、乳腺结构扭曲、两侧乳腺结构不对称等;皮肤增厚或回缩、乳头及乳晕异常、瘤周水肿、异常增粗的血管等。
②乳腺彩超:乳腺内低回声结节或肿物,往往回声不均匀,肿物的前后径往往大于横径,轮廓不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