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爬天都峰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7课《爬天都峰》第二课时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7课《爬天都峰》第二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爬天都峰》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7课的一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一家人去黄山爬天都峰的过程。
通过讲述他们在爬山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展示了天都峰的壮丽景色和爬山者的坚强意志。
这篇文章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他们对于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的描绘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爬山的艰辛和爬山者的坚强意志可能还没有深刻的体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文章中的描述,去感受爬山的艰辛和爬山者的坚强意志,从而加深他们对文章的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理解爬山者的坚强意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他们对于自然的热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2.教学难点:理解爬山者的坚强意志,感受大自然的壮丽景色。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为学生展示天都峰的壮丽景色,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黄山天都峰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景色,激发他们对本文的阅读兴趣。
然后,简介课文作者及其背景,导入新课。
2.初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
教师巡视课堂,指导学生朗读,纠正发音,解答疑问。
3.精讲细读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如“攀登”、“艰辛”、“坚定”等,通过分析这些词语和句子,让学生深刻理解爬山者的坚强意志。
4.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分组讨论,谈谈他们对于爬山者的坚强意志的理解,以及自己在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如何克服困难。
《爬天都峰》第二课时
传统文化强调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爬天都峰》中的主人公通过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展现了自强不息的精神;同时,他在攀登过程中关心他人、团结协作,体现了厚德载物的品质。
05
知识拓展:相关地理知识介绍
黄山风景区概况
80%
地理位置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是中国著 名的风景名胜区之一。
分享内容
通过阅读《爬天都峰》,我深刻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文章中的细节描 写让我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山峰的巍峨壮观和攀登的艰辛。这让我更加热爱大自然,
并学会珍惜和保护自然环境。
分享个人阅读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二
领悟到坚持和勇气在人生中的重要性。
分享内容
通过作者的攀登经历,我领悟到坚持和勇气 在人生中的重要性。在攀登过程中,作者遇 到了各种困难和挑战,但他始终保持着坚定 的信念和勇气,最终成功登顶。这让我深刻 体会到,只有坚持不懈并勇敢面对困难,才 能战胜挑战并实现自己的梦想。
创作背景及历史意义
创作背景
《爬天都峰》是徐霞客在游览黄山时写下的一篇游记。他在文中详细记录了自己攀登天都峰的经过和感受,展现 了天都峰的险峻和美丽。
历史意义
《爬天都峰》不仅是一篇优美的游记,还是一份宝贵的历史资料。它记录了明代时期黄山的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 为我们了解当时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徐霞客在文中表现出的勇于探索、不畏艰险的精神,也对 我们今天的生活和学习有着积极的启示意义。
同伴关系
主人公与同伴间在攀登过程中的相互帮助和支持,体现了友谊和团队精神的重 要性,同时也让彼此在共同经历中建立起深厚的情感联系。
04
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体现
勇气、毅力对人生影响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7课《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7课《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爬天都峰》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7课的第二课时,本节课主要通过学习课文中作者及其父母、老爷爷相互鼓励、相互促进,一起攀登天都峰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时要有善于鼓励、相互促进的精神。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对于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也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一些较为深刻的道理和情感,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
同时,学生对于课文中的生字词和新句型,还需要教师的讲解和操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理解课文的大意,体会作者及其父母、老爷爷在攀登过程中的情感变化;能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和新句型。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时有善于鼓励、相互促进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理解课文的大意,体会作者及其父母、老爷爷在攀登过程中的情感变化;能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和新句型。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及其父母、老爷爷在攀登过程中的情感变化,理解并实践在与人相处时要有善于鼓励、相互促进的精神。
五. 教学方法1.阅读理解法:通过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感悟作者及其父母、老爷爷在攀登过程中的情感变化。
2.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3.写作实践法:通过让学生模仿课文的写作手法,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带2.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3.生字词卡片4.写作纸张和文具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文朗读录音带,让学生听课文朗读,感受课文中的情感。
2.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第17课《爬天都峰》(第二课时)(分层作业)四年级语文上册()
地点
朋友
徐霞客
走了一段路
笑着说。
半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腰
包袱太重,背不动。
离峰顶不远
4.登上峰顶后的徐霞客是什么样子的?在文中用“____”画出来。
5.从登天都峰这件事可以看出,徐霞客是一个( )的人。
A.对朋友很大方,不斤斤计较
B.十分健壮有力
C.不怕困难,非常有决心和毅力
【表达与交流】
在课文中,作者通过一老一小的对话表达了人物情感。请你把下面的对话补充完整,注
背不动了。”徐霞客接过他的包袱说:“我的包袱不太重,我帮你背吧!”
好不容易爬到了离峰顶不远的地方,他的朋友喘着粗气,筋疲力尽地说:“我
的鞋磨破了,脚掌也磨出了血,我实在走不动了。”说着,他坐在地上,简直不
想起来了。“我的包袱里还有一双鞋,你换上吧!”徐霞客把鞋递给朋友,鼓励
他说:“咱们慢慢走,一定可以走上去!”
B.爬天都峰时
C.爬上天都峰之后
(3)认真读读“我”和老爷爷的对话,想一想,他们为什么要互相感谢呢?( )
A.因为他们的行为鼓舞了对方,促使对方最终下决心爬上了天都峰顶。
B.因为他们是互相搀扶着爬上天都峰顶的。
(4)结合爬山的过程,说说你从这“一老一小”身上学到了什么。
(二)课外类读
登天都峰 徐霞客是明代著名的旅行家。 一次,他和朋友一起攀登黄山的天都峰。天都峰是黄山的第一高峰,上山的 道路很陡,几乎是直上直下的,令人望而生畏。
今天我收获了_______颗星,我已经积累了_______颗星,真棒啊,继续努力!
参考答案:
作业内容
分层要求
【阅读与鉴赏】
(一)回顾课文。
1.理解课文填空。
课文《爬天都峰》是按照 爬山前 、 爬山时 、 爬山后 的顺序把这件事写清楚的。
《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一」设计意图课文主要讲了天都峰的高和险以及我和老爷爷相互激励解决困难爬上天都峰的事。
通过对课文的朗读体会善于从别人身上相互学习、相互激励、共同进步解决困难的道理。
第一课时的侧重点为学习要认读、书写的生字,以及了解课文大意。
第二课时,在教学过程中,我把课文分成三大板块,并由爬山的情形引出两次“我”和老爷爷的对话,并把朗读和体会感悟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起到了以读促想,以想促说,以说促读的目的。
学习目标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
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4、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重点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我”爬天都峰的过程。
教学难点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课前准备1、生字卡片。
2、收集有关黄山天都峰的vcd、图片、文字介绍等。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趣生情1、播放课件:舒缓优美的音乐伴着清脆动听的鸟鸣回荡在教室中,看天都峰的风光片,由学生展示自己找到的天都峰的资料并作介绍。
2、师生交流有关天都峰的所查找资料。
(天都峰在黄山东南部,西对莲花峰,东联钵盂峰,海拔1,810米,为三大主峰(莲花、天都、光明顶)中最险峻者,古称群仙所都,意为天上都会。
峰顶平如掌,有“登峰造极”石刻,中有天然石室,可容百人,室外有石,象醉汉斜卧,名“仙人把洞门”。
以往顶极难登,明地理学家罗洪先嘉靖年间来黄山也望峰兴叹:“何年白日骑鸾鹤,踏碎天都峰上云”。
明万历二十四年(1614年)普门和尚历经千险,始至峰顶。
后人凿石开路,装置石柱、铁链扶栏,今游人可安全登顶。
峰头远眺,云山相接,俯瞰群山,千峰竞秀,古有诗赞曰:“任他五岳归来客,一见天都也叫奇”。
3.爬天都峰(第二课时)
1.指名读老爷爷的话,理解“居然”
2.他们俩为什么能爬上天都峰呢?
3.齐读第10自然段
4.“真有意思”是什么意思?
5.说说爸爸这番话的意思?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作业:
《作业本》第3题、第4题。
板书:
3.爬天都峰
高手脚并用、奋力天都峰
不再犹豫-一会儿、
爬呀爬-----互相汲取力量
1.通过朗读对话,想像说话
1.指名读对话。
2.讨论:联系上下文,想他们为什么说这样话?
想像爬行过程
1.通过爬天都峰的艰难.
2.想像说话
1.指名爬的句子。
2.理解:终于。
1.课文没有写老爷爷爬的情况,你能想像下吗?
2想像:他们会在爬的过程说些什么?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1.通过讨论知道他们能爬上天都峰的原因。
2.学习材料分析:
课文描写了在假日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课文向人们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课文中以吐泡泡的形式对“终于”一词的理解作了提示,目的是让学生读到这里,能联系上文理解“终于”的意思,体会“我”和老爷爷是如何克服了种种困难爬上天都峰的。
1.正确朗读新词语。
2.能正确听写新词语。
1.出示新词语,指名读,说说容易写错的字。
2.听写词语。
感受天都峰的高、陡
通过默认、朗读感受天都峰的高、陡。
1.自由读,天都峰给你什么感受?
2.从哪儿看出天都峰的高、陡?
3.朗读感受
4.讨论:我爬得上去吗?应该怎样回答?为什么?
《爬天都峰》优质课件(第二课时)
我写《爬天都峰》
现在人们的生活好了,都想出门游山玩水,投身到大自然 的怀抱,观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在山水中陶冶情操。年轻人成 群结队,生气勃勃;老年人结伴同游,说说笑笑。既有一个家 庭几口同行的,也有大人带着小孩的,各有各的情趣,也各有 各的快乐。在游山玩水的景点中,安徽黄山当属首选。“五岳 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是多年来大家认定的。意 思是说,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嵩山,这是我国众多山中 的佼佼者,是必定要去的;去过五岳,其他山都可不看了;可 是你一旦去了黄山,那五岳就不在话下、可以不看了,黄山更 在五岳之上。到了黄山,可又有一说了:“不上天都峰,等于 一场空。”这就是说,到黄山是不能不上天都峰的。
创设情境
爬呀爬,老爷爷和“我”爬到了半山腰, “我”回头一看,这坡简直就是直角,笔陡笔 陡的,再往两边看,都是崖峭壁。
这时,“我”会怎么想?怎么说? 怎么做呢?想一想,接着写几句话。
书写指导 请认真观察下面8个生字,自由练习。
笔画多,要写得紧凑一些。
hóu
猴
书写指导:单人旁右边不要加短竖,可与“时候”
的“候”进行比较。
抄写词语:猴子 时候
niàn
念
书写指导:上部分是“今”,不是“令”,不
要把“心”字的第三笔点写到“今” 字的横折上。
抄写词语:纪念 年纪
biàn
辫
书写指导:偏旁是“辛”。 抄写词语:辫子 花瓣 辩论 辨别
抄写词语
假日 发颤 鲫鱼 鼓舞
抬头 年纪 纪念 居然
云彩 奋力 辫子
石级 猴子 笑呵呵
爬天都峰PPT课件第二课时
1、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怎么想、怎么说、 怎么做来把事情发展中的重要内容写清 楚的。
2、明白在成长的经历中要互相学习, 汲取力量。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1、快速自读2——9自然段。 2、在小组内说一说: (1)、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小作 者的心里分别是怎么想的,发生了怎 样的变化? (2)、后来,她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
1、各小组齐读第二自然段。 2、在小组内说一说:作者写爬 天都峰,为什么用“爬”,而 不用“登”呢?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鲫 鱼 背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1、自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爸爸说的话 。 2、在小组内说一说: (1)、“汲取”是什么意思? (2)、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 力量的 ?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明白写事要按一定的顺序来写。
2、重点学习第2—7自然段,指导学生边读边勾画写内心想法、人物对话以及表示动作的词句,学习抓住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把事情过程写清楚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明白写事要按一定的顺序来写。
2、重点学习第2—7自然段,指导学生边读边勾画写内心想法、人物对话以及表示动作的词句,学习抓住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把事情过程写清楚的方法。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一、复习导入,交代目标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2.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课文,细致了解“我”的爬山过程,同时学习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
二、细品文字,探究方法导读:文中“我”爬山的过程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课文是怎么把“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呢?请你默读课文第2—7自然段,画出描写“我”爬山的语句,体会作者的写作奥秘。
(一)写清心理活动。
1.开始时,“我”对爬天都峰是怎样的态度?从哪些描写中能够体会到?2.课件出示重点语句。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3.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我”的心理感受。
(引导学生抓住“在云彩上面哩”“笔陡”来体会天都峰又高又陡的特点。
)4.“挂”字的运用有什么好处?(一个“挂”字,准确、形象、巧妙地将“陡”体现了出来。
)5.这样又高又陡的天都峰让“我”有怎样的感受?(这样险峻峭拔的天都峰,不要说攀登了,看了都会使人心里发颤,令“我”望而生畏;此时的“我”是缺乏自信的,产生了畏惧退缩的心理。
)6.请你边读边想象,把课文中的描写变成自己头脑中的画面。
再通过朗读,读出天都峰的险峻峭拔,难以攀登。
7.小结:在写一件事情时,可以写出自己的心理感受,写出自己遇到的困难,这样也能把事情写清楚。
(二)写清人物对话。
1.为了把事情写清楚,课文还展示了“我”和老爷爷之间的对话,快速浏览课文,用直线画出我们之间的对话,体会人物对话时的心情。
《爬天都峰》第二课时试讲稿
《爬天都峰》第二课时试讲稿一、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爬天都峰》这篇课文,知道了作者和爸爸、爷爷一起去爬天都峰的事情。
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个故事,感受其中的深刻道理。
二、复习回顾首先,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爬天都峰这件事的?(请同学回答)非常好,是按照爬山前、爬山中、爬上峰顶后的顺序来写的。
三、精读课文,体会心情变化1.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在爬山前,“我”看到天都峰时,心情是怎样的?2. (学生默读后)谁来说说?(引导学生找出“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真叫人发颤!”等语句,体会“我”的害怕和犹豫。
)3. 那在爬山的过程中,“我”和老爷爷又是怎样相互鼓励的呢?请大家自由朗读第六、七自然段。
4. (学生朗读后)谁能来模仿一下他们的对话?(通过角色扮演,体会“我”和老爷爷互相加油打气的情景。
)5. 爬上峰顶后,“我”和老爷爷又有怎样的表现?(“我”和老爷爷互相道谢,爸爸说我们都从对方身上汲取了力量。
)四、领悟道理1. 同学们,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引导学生理解在困难面前,要有勇气和信心,相互鼓励,就能战胜困难。
)2. 作者为什么能成功爬上峰顶?(因为“我”和老爷爷的相互鼓励,以及自己的坚持和努力。
)五、拓展延伸1. 想一想,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困难,你是如何克服的?2. 假如你是文中的“我”,回家后会怎样把这次经历讲给家人听?六、总结全文1. 这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作者爬天都峰的经历,明白了在面对困难时要勇敢、要相互鼓励。
2.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也能像作者一样,勇敢地面对挑战。
七、布置作业1. 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2. 写一篇自己克服困难的小作文。
部编版《爬天都峰》第二课时
讨论交流: 为什么要互相
道谢呢? 你从他们的话
中体会出什么?
老爷爷为什么要谢“我”?“我” 为什么又要谢老爷爷?
说明有了“我”和“老爷爷”的互相鼓励, 才使我们有了爬天都峰的勇气和决心,使“我” 和“老爷爷”爬上了天都峰。
爸爸听了,笑着说:“你 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 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爬呀爬,我和老爷爷, 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 天都峰顶。
“终于”表明我们克服重重困 难爬上了天都峰顶,体现了我 们奋力攀登、勇往直前的精神。
在我要 居还不 然下是谢 爬不你谢 上了的你 来决勇啦 了心气, !哩鼓小
!舞朋 现我友
,。
不,老爷爷,我是 看您也要爬天都峰, 才有勇气向上爬的! 我应该谢谢您!
课堂小结
同学们,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 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不管多大 的困难也能克服。
三、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1. 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
•••
•
_要__不__是__因__为__这__场__雨__,__今__天__的__比__赛__还__能__继__续__进__行__。______________
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把事情写具体 在写事情的时候,如果没有描述性语言,就会使所叙述的事情不具 体,不生动。如果在写事情的时候加入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 就会使事情的描述显得具体、生动。 如,本文作者在描写爬天都峰的时候就是抓住了人物的动作、语言、 神态来写的。如:看到天都峰又高又陡的时候,运用了心理描写,“我爬 得上去吗?”和“真叫人发颤!”写出了“我”胆怯的心理。写爬山时,运 用了动作描写,“奋力”“手脚并用”等,写出了“我”爬山的艰难和奋 力攀登、勇往直前的样子。
《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简)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爬天都峰》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篇精读课文。
课文描写了在暑假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爷。
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困难,终于爬上了天都峰。
在本节课学习中,我将引导学生学习理解作者是怎样抓住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的,从而使他们体会到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道理。
【学情分析】《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四年级学生提出了“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大多数学生已经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但要有感情地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人物的心理活动,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需要老师指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来完成。
【教学目标】1.知道作者是怎样抓住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把“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
2.能抓住人物的心理、语言、动作描写写一个场景。
3.懂得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道理。
【教学重点】1.知道作者是怎样抓住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把“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
2.懂得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道理。
【教学难点】能抓住人物的心理、语言、动作描写写一个场景。
【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复习旧知。
(运用“八桂通”的“课堂活动”)任务一:回顾课文按什么顺序写了一件什么事?(设计意图:温故知新,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
)二、品读课文,探究写法。
任务二:品读2-10自然段,学习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的方法。
(一)默读课文2-7自然段,思考:作者如何把“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把“我”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的在文中画出来,并小组交流。
(所想:──;所说:~~~~;所做:====)(运用“八桂通”的“计时器”)(二)汇报交流,感悟写法。
爬天都峰说课稿第二课时
爬天都峰说课稿第二课时今天咱们继续讲《爬天都峰》这篇课文,重点是第二课时。
大家想象一下,咱们站在天都峰的山脚下,抬头看看那高耸入云的山峰,心里是不是又惊又喜?一边是挑战,一边又有点小激动。
走在爬山的路上,可能会有些许的疲惫,有些时候想放弃,但一想到爬到山顶后那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心里立马又充满了力量。
是不是?这就是爬天都峰的魅力——它不止是一个物理上的挑战,更是一次心灵上的洗礼。
我们先来看看这篇课文的主人公。
那可是一个敢于挑战自我的人!有勇气、有决心,且绝不轻言放弃。
你看,这个人在文章开头的时候,心里已经打好了退堂鼓,觉得这座山太高,自己可能根本爬不上去。
可是,转眼一想:“不行!怎么能就这么轻易认输呢?”于是,他开始一步步迈向山顶。
这一过程,既是对身体的挑战,也是在不断磨炼他的意志力。
大家想想,咱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不也是这样吗?刚开始可能觉得自己做不到,但只要肯下定决心,跨出那一步,一切就不再是问题。
是不是?文章通过对主人公心路历程的描写,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有些时候,爬山不仅仅是为了到达山顶,而是为了在过程中体验那种坚持与奋斗。
你看他在攀爬的过程中,虽然有很多艰难险阻,但每走一步都像是在给自己加油。
这不正是我们生活中的写照吗?难道不是我们每天都在生活中遇到困难,不断地往上爬?不过,你得相信自己,别轻易放弃。
其实很多时候,走在路上的每一步才是最值得珍惜的。
说到爬天都峰的过程,其实就像我们每天在做事情时,遇到的小小难关。
比如早上起来懒得动,不想上班,不想学习,这不也是一种心理上的“山”吗?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天都峰,等着你去征服。
有没有感觉到,文章中的主人公其实就是在告诉我们——这座山不一定要一步登顶,而是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地走下去,就一定能到达山顶。
是不是挺有道理的?大家想啊,这山这么高,爬上去得多累呀!但主人公一直在给自己加油,时不时还鼓励一下自己,告诉自己别怕,继续向前走。
要知道,那些敢于向山峰挑战的人,正是因为不怕困难,才最终能够成功的。
四年级上17《爬天都峰》第二课时
四年级上17《爬天都峰》第二课时《四年级上 17《爬天都峰》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的学习中,我们对《爬天都峰》这篇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了作者爬天都峰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今天这第二课时,让我们更深入地走进这篇课文,去感受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和细腻情感。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我”和爸爸在假日里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
我们先来看看作者是如何描写爬天都峰前的情景的。
“假日里,爸爸带我去黄山,爬天都峰。
”这句话简单直接地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这里作者通过“抬头望”这个动作,以及“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和“真叫人发颤!”这样的感叹,生动形象地展现出了天都峰的高和陡,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也能感受到作者当时内心的害怕和犹豫。
就在作者感到害怕的时候,出现了一位老爷爷。
“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小妹妹,你也来爬天都峰?”这两句简单的对话,充满了惊讶和疑问,也为后文他们互相鼓励做了铺垫。
“我点点头,仰起脸,问:‘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也点点头,说:‘对,咱们一起爬吧!’”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一老一小虽然之前素未谋面,但是因为都有爬上天都峰的决心,所以瞬间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接下来,就是他们互相鼓励爬山的过程。
“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这里通过“奋力”“一会儿……一会儿……”“像小猴子一样”等词语和短语,写出了作者爬山时的努力和艰难,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她勇往直前的精神。
而老爷爷呢,“奋力”这个词同样也出现在了描写老爷爷爬山的句子中,“老爷爷年纪这么大了,还能如此奋力地爬山,真令人佩服!”这让我们看到了老爷爷的坚韧和毅力。
《爬天都峰》优质课件(第二课时)
年纪比我爷爷还大哩!我点点头,仰起脸, 问:“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也点点头,说:“对,咱们一起 爬吧!”
“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这两个“也”字,说明了他们怎样的 心理活动?
表面上是双方都有怀疑,其实都是对 对方表示敬慕,说明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 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
这些加点的词语说明了什么?
既突出了爬天都峰的艰难,又 表现了他们不怕困难的勇气。
阅读第7自然段,“终于”二字让你体 会到了什么?
从“终于”二字中可以体会到“我们” 爬山的辛苦以及上山后的喜悦,“我”和 老爷爷互相鼓励、克服困难一起爬上峰顶 的不易及喜悦。
“我”和老爷爷的第二次对话。
老爷爷拉拉我的小辫子,笑呵呵地说: “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 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学完这篇课文后,我佩服文中的这一老 一小,天都峰的险与高,让一个年轻人都望 而生畏,更别说小孩与老人了。这一老一小 善于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从而爬上天都峰, 这是令人佩服的。我在以后与同学的相处中, 也要与同学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课堂总结
在日常生活中,人与人相处时,要 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要善 于从别人身上获取力量,增添勇气,从 而到达成功的峰顶。
爬天都峰
第二课时
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 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 圈点勾画。
课文解读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害怕、
畏惧的心理?
①我爬得上去吗?②真叫人发颤!
作者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 顶的?他们是怎样爬的?他们爬上去了 忽然听到背后有人叫我:“小朋友,你
新人教语文三上第3课 爬天都峰 第二课时
返回
返回
山顶
咱们 勇气
似乎
奋力 决心
忽然
终于 居然
白发苍苍
辫子 力量
返回
返回
一、读句子,看拼音写汉字。 1.我和哥哥比赛,看谁先pá( 爬 到fēng dǐng( 峰顶 )。
1.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 来的,真叫人发颤!( 好像 )
2.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 决心哩!( 鼓励 )
三、我能给加点的词语换个近义词, 使句子的意思不变。
3.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 人身上汲取力量! ( 吸取 )
4.我正在向上爬,忽然听到背后有人叫 我。 ( 突然 )
望
岳
(唐 )杜
甫
岱(dài)宗夫如何?齐鲁青末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zì)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题西林壁
(宋 )苏
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返回
返回
返回
黄山风景区 黄山风景区是中国著名风景区之一,世界 游览胜地,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主峰莲花 峰,海拔1864米。黄山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内,由于山高谷深,气候呈垂直变化。同时由 于北坡和南坡受阳光的辐射差大,局部地形对 其气候起主导作用,形成云雾多、湿度大、降 水多的气候特点。黄山集名山之长:泰山之雄 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庐山之瀑,雁荡 山之巧石,峨眉山之秀丽,黄山无不兼而有之。
家级风景名胜区和疗养避暑胜地。1985年 入选全国十大风景名胜,1990年12月被联合 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 录》,是中国第一个同时作为文化、自然双 重遗产列入名录的。2004年2月入选世界地 质公园,蜚声中外,令世人难忘。古今有很多 黄山诗词流传于世。 2007年5月8日,黄山市 黄山风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 级旅游景区。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爬天都峰》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巩固“陡、链”等6个生字,“爬、峰”等11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2、能过课件感受天都峰的“又高又陡”,从而体会小姑娘和老爷爷爬山前的心理活动;通过朗读学习并讨论了解爬山的过程是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
3、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重难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二课时探究过程一、紧扣课题,承前启后1、我们今天继续学习《爬天都峰》,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2、(出示天都峰的多媒体画面)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
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二、细读课文,体会“我”受鼓舞爬上峰顶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
2、指名交流,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3、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自由读课文的第8至10自然段,出示“我”说的话,指名朗读。
4、“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自由读课文第3到7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⑴出示第4段重点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从中感受到“我”受老爷爷爬山鼓励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
⑵体会“我”的心理,指导朗读3、4自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昨天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知道了课文是分三个部分写的,谁知道呢?(师板书:爬之前,爬之时,爬之后)请同学看屏幕,课件一:出示天都峰的图片:这就是天都峰,你觉得天都峰是什么样的?
过渡:课文是如何描写的呢?请同学们翻开课本找一找,看谁找得又快又对
二、体会天都峰的高、陡
1.课文是怎么描写天都峰的呢?
从句话,我们可以知道天都峰有什么特点呢?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的?(云彩)由此可见,天都峰到底有多高呢?你能看着图片,用自己的话来形容一下吗?(抬头一望,都看不到顶了)
师:是呀,天都峰有1829米高,相当于几十栋教学楼的高度。
谁能带着这些感受来读读这句话呢?指名读,
同学们看,这句话末尾是个感叹号,它表示小姑娘当时看着这座山峰,是什么感受?谁能带着惊讶的语气来读一读。
全班读。
谁能结合图片说说笔陡的石级是怎样的?(笔直的,当我的站在石级上时,其他的石级就挨着我的身体)
因为太陡了,所以就像是从天上——挂下来。
从这个“挂”字,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石级呢?(从天上挂下来的石级,很陡峭的石级,很难爬的石级)
师:这样陡的石级我还是第一次看见,哪个同学来读读!
看看这高耸入云的山峰,再看看这笔陡的石级,小姑娘会想些呢?(我爬得上去吗?真让人害怕呀!)
过渡:是呀,不要说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就是王老师这样的年轻人,心里也直打鼓。
最终我爬上去了吗?那究竟是谁使我克服了害怕,爬上了天都峰?(老爷爷)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小朋友和老爷爷的对话吧。
三、体会“我”和“老爷爷”的不怕困难,互相鼓励
请1、2组的同学读第一句话,3、4组的同学读第二句话。
指导读,读出疑问的语气。
你们有没有发现,他们俩的问题有什么共同点?
此时,你就是小姑娘,你为什么这么问?看到这样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也来爬,你会怎么想?(看着这位老爷爷,年纪这么大了,可能会腰痛背痛,可能体力不支,也敢来爬,真让人佩服。
既然他能爬,那我也一定能爬上去的)
此时,如果你就是这位老爷爷,你为什么会这么问?看到这样一位七八岁的小姑娘也来爬天都峰,你会怎么想?(别看这位小姑娘年
龄这么小,可能体力不行,可能耐力不行,竟然敢来爬天都峰,真不错,既然她都能爬,那我也一定能爬)
师:正因为这样,所以老爷爷也点点头,说(引读):对,咱们一起爬吧!
师:从老爷爷说的话,你知道了什么?让我们带着这种坚定的决心来读读这句话吧!
2.他们说爬就爬,哪个自然段写了我们爬山呢?
我们是怎么爬山的呢?请同学们找出有关词语用笔圈出来。
“攀”是怎样爬?“手脚并用”呢?从这些词,你体会到什么呢?
师:这确实是一座很难爬的山,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来读读这段话吧!先指名读,再齐读。
3.这段话的后面是一个什么号?可能省略了什么呢?(老爷爷怎么爬山,我们会说的话)
哪个同学结合自己爬山的经验来说说,老爷爷会怎么爬呢?
课件五:出示习题:老爷爷也会和我一样,()向上爬,遇到陡峭的山路时(),遇到狭窄的小路时(
)。
4.我和老爷爷在爬天都峰的过程中,会说些什么鼓励的话呢?老师启发:当我累得汗流浃背时,老爷爷会说(),当我不想再爬时,老爷爷又会说()。
当老爷爷累得腰酸
背痛时,我会说(),当老爷爷体力不支时,我会说()
5.听了彼此的鼓励,他们坚持爬呀爬,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齐读第7自然段。
读了作者的描写,你知道了什么?(他们登山的艰难和奋力攀登、勇往直前的精神,爬了很长时间)从哪些词体会到的?从“终于”还体会到什么?
我和爷爷做了什么?为什么要照相呢?
说了什么?说这些话的时候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呢?指名读,齐读。
老爷爷为什么要谢我呢?哪个词告诉我们老爷爷能爬上天都峰是一件让人出乎意料的事?(居然)居然就是指出乎意料。
比如:老爷爷年纪这么大,居然爬上了天都峰。
这道题很难,小明居然做出来了。
谁能用居然来说句话呢?
我为什么要谢爷爷呢?
过渡:听了老爷爷和我的对话后,爸爸说了什么呢?(出示10自然段)
10. 引读10自然段。
请大家联系课文想一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四、总结全文
师:是呀,山顶的美景只有肯攀登的人才能欣赏到。
让我们一起
出示课件:当我们沿着山路往回走,碰到路边上那些不敢往上爬的人,我和老爷爷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希望同学们经后在生活中、学习中遇到困难,也能像文中的小姑娘和老爷爷一样,不断地努力和奋斗,积极向他人学习,要知道,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五.板书设计
爬之前心里发颤
3. 爬天都峰爬之时奋力攀手脚并用汲取力量
爬之后互相道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