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骨骨折手术治疗方法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锁骨骨折手术治疗方法体会
作者:姜勇权付宝驰张庆鹏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0年第12期
【摘要】目的锁骨骨折的治疗方法和体会。
方法 2000年8月至2007年2月期间收治锁骨骨折患者共95例,其中中段骨折为78例,外侧段骨折17例,急诊手术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15例,克氏针内固定加钢丝内固定术18例,钢丝单纯内固定术9例,钢板内固定术25例,克氏针内固定加羊肠线内固定术28例。
结果对有粉碎骨折及斜形骨折选择克氏针内固定加羊肠线内固定术,方法简单,创伤小,治疗效果满意,骨折愈合后取小口可拆除内固定物。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共95例,男77例,女18例,左侧39例,右侧56例,年龄16~59岁,平均37岁。
1.2 致伤原因车祸,砸伤,摔伤。
1.3 分型斜形及粉碎骨折:79例,横形骨折:16例,中段骨折为82例,外侧段骨折13例,开放骨折为12例,闭合性骨折为83例。
1.4 治疗方法克氏针髓腔内固定术颈丛麻醉后取仰卧位,患肩垫高,与手术台成30°角,以骨折处为中心作皮肤横切口,长约2~6 cm,分层切开,显露骨折端,清除瘀血和软组织,如粉碎性骨折,先用钢丝或丝线将较大骨折块复位,环扎固定,选用粗细合适的克氏针,由远折端髓腔向肩峰方向逆行钻出,针尾拉进平远骨折端,将骨折复位后,再顺行将克氏针钻进近端髓腔内至稳固而不出皮质外或过胸锁关节,于肩峰后皮肤外折弯克氏针成90°,将远端针尾剪短,一般约10 mm,继续折弯成180°,把残端针尖打入骨皮质,防止针旋转及滑出,埋于肩峰处皮下的组织内。
术后患肢三角巾悬吊制动4周。
8~10个月可拆除钢针。
2 钢丝环扎固定
体位、麻醉、切口同上,显露骨折端后,巾钳钳夹两断端牵拉下复位,因斜形骨折断端处锋利,注意避免损伤锁骨下动静脉。
复位后用骨刀在两断端骨皮质上分别刻一浅槽,用钢丝在此浅槽内环扎2~3道,尽量避免钢丝绞扎在断端处,钢丝绞头弯曲后紧贴锁骨后上方皮质。
3 重建钢板固定
颈丛麻醉后取仰卧位,垫高患肩,取锁骨骨折端前上方切口,显露骨折端后有限骨膜剥离、复位,夹持钳固定骨折端,如为粉碎骨折,先将大的骨片用丝线或细钢丝与一侧骨折端作捆扎固定后再复位,也可用小的松质骨螺钉固定。
选择5~7孔重建钛板(或钢板),根据锁骨表面的形状折弯成相应的弧度贴于锁骨上。
选择前上方固定锁骨相对平坦,重建钢板弯曲弧度不大,同时避免固
定锁骨上方时由上向下钻孔损伤锁骨下动静脉。
术后患侧上肢用三角巾悬吊制动7~10 d。
随后适当肩关节功能锻炼,术后8~14个月可拆除钢板。
4 克氏针内固定加羊肠线内固定术
体位、麻醉、切口同克氏针髓腔内固定术,只是把粉碎性或斜形骨折时加以固定的钢丝改为了可吸收羊肠线内固定术,可以多环扎2~3道,既有一定的弹性,还能保证足够的强度,如骨折端偏近段,针尾可留在胸锁关节附近,不必在肩峰处切口,最大限度的避免对肩部肌肉及软组织的损伤,可避免术后对肩关节功能活动影响。
不管针尾末端留在远端或近端,将针尾剪短,一般约10 mm,折弯成180°,把残端针尖打入骨皮质,防止针旋转及滑出,保证了术后效果。
5 结果
单纯克氏针内固定术15例,2例出现骨延期愈合,骨折端骨痂形成略畸形突起,克氏针内固定加钢丝内固定术18例,2例出现骨延期愈合,钢丝松动3例,断裂1例,钢丝单纯内固定术9例,1例畸形延期愈合,钢板内固定术25例,2例延期愈合,克氏针内固定加羊肠线内固定术28例,骨折均按期愈合,无畸形及明显畸形,按期拆除内固定物,功能恢复良好。
6 结论
成人锁骨骨折多为斜形及粉碎骨折,现代治疗中人们的要求不断提高,要求骨折对位满意,不影响外观,功能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
手术治疗为现代治疗趋势,多种手术治疗比较,以克氏针内固定加羊肠线内固定术疗效好,效果满意,具有技术操作简单,切口较小,费用低等特点,适用于锁骨中段及中外1/3骨折,但要注意选择克氏针,太细易导致克氏针折弯。
以往的克氏针髓腔内
固定术,针尾折弯克氏针成90°,将针尾剪短,一般约5 mm,埋于皮下的组织内,术后不能早期功能锻炼,出现针尾不适、骨感染、克氏针滑移、造成周边组织损伤等缺点。
现给与进一步改进,将针尾剪短,一般约10 mm,继续折弯成180°,把残端针尖打入骨皮质,防止针旋转及滑出,避免了对局部组织损伤,加以固定的钢丝改为了可吸收羊肠线内固定术,可以多环扎2~3道,既有一定的弹性,还能保证足够的强度,骨折愈合后,克氏针取出时间于术后6~8个月,二次拆除内固定简单易行,局麻下取小口,取出克氏针即可,功能恢复良好,患者容易接受。
参考文献
[1] 骨科手术学,矫形外科学,创伤外科学,中国矫形外科杂志,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