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方式——抒情 公开课

合集下载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公开课教案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公开课教案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诗歌鉴赏导言1.1 教学目标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与特点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与技巧1.2 教学内容诗歌的定义与分类诗歌的语言特点诗歌的表达技巧与艺术特色1.3 教学方法讲授与示范分析与讨论实践与练习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练习与点评第二章: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一——比喻与象征2.1 教学目标理解比喻与象征的概念与作用学会运用比喻与象征进行诗歌创作2.2 教学内容比喻的种类与作用象征的含义与运用比喻与象征在诗歌中的案例分析2.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创作与分享讨论与点评2.4 教学评估创作练习作品展示与点评第三章: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二——拟人与托物言志3.1 教学目标理解拟人与托物言志的概念与作用学会运用拟人与托物言志进行诗歌创作3.2 教学内容拟人的手法与效果托物言志的技巧与运用拟人与托物言志在诗歌中的案例分析3.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创作与分享讨论与点评3.4 教学评估创作练习作品展示与点评第四章: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三——对比与排比4.1 教学目标理解对比与排比的概念与作用学会运用对比与排比进行诗歌创作4.2 教学内容对比的运用与效果排比的种类与特点对比与排比在诗歌中的案例分析4.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创作与分享讨论与点评4.4 教学评估创作练习作品展示与点评第五章:诗歌的表达技巧之四——寓情于景与借景抒情5.1 教学目标理解寓情于景与借景抒情的概念与作用学会运用寓情于景与借景抒情进行诗歌创作5.2 教学内容寓情于景的手法与效果借景抒情的技巧与运用寓情于景与借景抒情在诗歌中的案例分析5.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创作与分享讨论与点评5.4 教学评估创作练习作品展示与点评第六章: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五——叙事与抒情6.1 教学目标理解叙事与抒情在诗歌中的结合方式学会在诗歌中运用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手法6.2 教学内容叙事与抒情的相互关系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技巧与运用叙事与抒情在诗歌中的案例分析6.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创作与分享讨论与点评创作练习作品展示与点评第七章:诗歌的表达技巧之六——用典与引用7.1 教学目标理解用典与引用的概念与作用学会运用用典与引用进行诗歌创作7.2 教学内容用典的种类与作用引用的手法与运用用典与引用在诗歌中的案例分析7.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创作与分享讨论与点评7.4 教学评估创作练习作品展示与点评第八章: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七——叠词与反复8.1 教学目标理解叠词与反复的概念与作用学会运用叠词与反复进行诗歌创作叠词的运用与效果反复的手法与特点叠词与反复在诗歌中的案例分析8.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创作与分享讨论与点评8.4 教学评估创作练习作品展示与点评第九章:诗歌的表达技巧之八——节奏与韵律9.1 教学目标理解节奏与韵律的概念与作用学会运用节奏与韵律进行诗歌创作9.2 教学内容节奏的种类与运用韵律的特点与效果节奏与韵律在诗歌中的案例分析9.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创作与分享讨论与点评9.4 教学评估创作练习作品展示与点评第十章:诗歌鉴赏的综合实践10.1 教学目标综合运用所学的诗歌表达技巧进行鉴赏与创作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与创作水平10.2 教学内容诗歌鉴赏的实践方法诗歌创作的步骤与技巧诗歌鉴赏与创作的案例分析10.3 教学方法指导与实践创作与分享讨论与点评10.4 教学评估创作练习作品展示与点评第十一章:诗歌鉴赏的语境分析11.1 教学目标理解诗歌语境的概念与作用学会运用语境分析进行诗歌鉴赏11.2 教学内容诗歌语境的种类与特点语境分析的方法与技巧语境分析在诗歌鉴赏中的应用案例11.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分析与讨论实践与练习1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练习与点评第十二章:诗歌鉴赏的风格与流派12.1 教学目标了解诗歌风格与流派的基本概念学会区分不同风格与流派的诗歌12.2 教学内容诗歌风格的种类与特点诗歌流派的形成与发展常见诗歌风格与流派的案例分析12.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分析与讨论实践与练习1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练习与点评第十三章:诗歌鉴赏的主题与情感13.1 教学目标理解诗歌主题与情感的关系学会分析诗歌主题与情感的表达13.2 教学内容诗歌主题的种类与内涵诗歌情感的体现与解读诗歌主题与情感分析的案例分析13.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分析与讨论实践与练习1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练习与点评第十四章:诗歌鉴赏的修辞手法14.1 教学目标理解诗歌修辞手法的概念与作用学会运用修辞手法进行诗歌鉴赏14.2 教学内容常见诗歌修辞手法的种类与特点修辞手法的运用与效果修辞手法在诗歌鉴赏中的应用案例14.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分析与讨论实践与练习14.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练习与点评第十五章:诗歌鉴赏的综合评价15.1 教学目标学会从多个角度进行诗歌鉴赏的综合评价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与批评水平15.2 教学内容诗歌鉴赏的评价标准与方法诗歌鉴赏的要点与技巧诗歌鉴赏综合评价的案例分析15.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分析与讨论实践与练习15.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练习与点评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诗歌的基本概念与特点2. 诗歌的表达技巧与艺术特色3. 比喻与象征的运用4. 拟人与托物言志的手法5. 对比与排比的效果6. 寓情于景与借景抒情的结合7. 叙事与抒情的融合8. 用典与引用的应用9. 叠词与反复的运用10. 节奏与韵律的把握11. 诗歌语境的分析12. 诗歌风格与流派的识别13. 诗歌主题与情感的解读14. 诗歌修辞手法的运用15. 诗歌鉴赏的综合评价难点:1. 诗歌表达技巧的深入理解和运用2. 诗歌语境、风格、主题、修辞手法的综合分析3. 诗歌鉴赏的综合评价,包括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和批评希望这份教案能够帮助您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引导学生掌握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提升他们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创作水平。

古代诗歌五首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设计学情分析

古代诗歌五首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设计学情分析

古代诗歌五首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设计学情分析古代诗歌五首教案学情分析第1 篇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

3、学习知人论世的阅读诗歌的方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学法: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作者的简介和每首诗的写作背景。

反复诵读诗歌,结合思考探究自主探究诗歌。

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学习《登幽州台歌》1、激发兴趣,导入古诗同学们,有这样一位诗人,他胸怀大志,博览群书;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屡受排挤,报国无门;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独上高楼,难寻知音。

于是他百感交集,不禁悲从心中来,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的诗。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唐代诗人陈子昂的内心世界。

板书课题《登幽州台歌》。

2、展示自学,夯实基础1)作者简介陈子昂,唐代文学家。

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少任侠。

举光宅进士,以上书论政,为武则天所赞赏,拜麟台正字,右拾遗。

后世因称陈拾遗。

敢于陈述时弊。

曾随武攸宜征契丹。

后解职回乡,为县令段简所诬,入狱,忧愤而死。

于诗标举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对柔靡之风。

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有《陈伯玉集》传世。

2)写作背景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

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

武为人轻率,少谋略。

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

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武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

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西南),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

3、诵读经典,理解诗句意思请同学们认真听诗歌朗诵录音,然后大声朗读诗歌,结合注释既工具书理解诗句的意思。

1)读准下面字音。

怆然(chuang)涕下(ti)2)读出韵味和节奏。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古诗词鉴赏公开课课程教案

古诗词鉴赏公开课课程教案

古诗词鉴赏公开课课程教案古诗词鉴赏公开课教案考试说明》要求】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教学设想】1、在理解诗歌字词句的基础上,进一步鉴赏诗歌中的形象,表达技巧,以及思想内容。

2、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师适当介绍一些鉴赏诗歌的常识,然后结合具体例子强化训练。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篇鉴赏古代诗歌考点阐释:一、考点解析:我们通常所说的古诗鉴赏,据《考试说明》规定,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鉴赏;二是评价。

鉴赏又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鉴赏其形象(包括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2、鉴赏其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还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

);3、鉴赏其表达技巧(赏析表达技巧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修辞技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

)。

那么评价的又是什么呢?是诗歌的思想(感情)内容。

(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指出局限性)。

从2002年高考起,诗歌鉴赏题由客观题变为主观题,即由原来的判断选择变为语言表达。

二、学生情况分析:为了既能体现命题者在《考试说明》中所提出的“初步鉴赏”的要求,又能在题目的区分度上达到理想状态,高考所选择的诗歌材料应会比较浅显,学生能初步读懂。

经过我们平时的训练,大多数同学对诗歌主观题的命题形式基本了解,但在真正读懂诗歌的思想内容,把相关的表达技巧与具体的诗句联系分析,准确、规范地解答主观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古代诗歌鉴赏:“六看”法 析情感(公开课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六看”法 析情感(公开课课件)

方法归纳:
1.看标题 2.看作者 3.看注释 4.看意象 5.看技巧 6.看关键词
【方法口诀】
• 意象词句要关注,注重技巧莫疏忽。 • 题目作者别遗漏,诗歌情感更清楚。
【综合运用】
阅读张籍的《节妇吟》分析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情绪? 节妇吟
——寄东平李司空师道① 唐·张籍
君知妾有夫, 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 系在红罗襦②。妾 家高楼连苑起, 良人③执戟明光④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 事夫誓 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 恨不相逢未嫁时。 注:①李师道是当时藩镇割据中的平卢淄青节度使,曾邀张籍 以扩充自己的势力。 ②红罗襦[rú] :红罗短袄。③良人:妻子对丈夫的称呼。④明 光:本是汉代宫殿名,这里泛指宫殿。
岑参《发临洮将赴北 唐诗 亭留别》
韦庄《含山店梦觉作》 唐诗
郭震《宿渔家》
宋诗
无名氏《阮郎归》 宋词
【学习目标】
(1)学会快速,准确地搜集诗歌 中的相关信息。
(2)学会多角度入手鉴赏诗歌的 思想情感。
【诗歌常见情感概括】

忧国忧民之悲愤 国破家亡之痛楚

游子迁客之凄凉 征夫思妇之幽怨

怀才不遇之寂寞 报国无门之愤慨
解析:
• 1.作者——唐·张籍(唐代著名诗人,韩愈 门生,历任国子监助教、国子博士、水部员 外郎等职)
• 2.副标题《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 3.李师道:是当时藩镇割据中的平卢淄青
节度使,且有一大堆高官头衔,其势炙手可 热。当时藩镇割据者用各种手段拉拢、勾结 有名文人和中央官吏,以此扩张自己的势力 。
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
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
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柬,斧

诗歌鉴赏——思想感情公开课课件

诗歌鉴赏——思想感情公开课课件

人生感悟
人生感悟是诗歌中常见的主题,它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领悟。
人生感悟通常表现为对人生的描绘、对生活的感慨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探索。诗人 通过深入挖掘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来表达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领悟。
壮志未酬
壮志未酬是诗歌中常见的主题,它表 达了诗人对未能实现抱负和理想的遗 憾和感慨。
壮志未酬通常表现为对理想的追求、 对挫折的无奈以及对未来的迷茫和焦 虑。诗人通过描绘壮志未酬的苦闷和 遗憾,来表达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未来 的思考。
魅力。
语言的形象与生动
要点一
总结词
诗歌的语言通常具有形象生动、寓意深刻的特点,能够通 过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抽象的情感和思想具体化,使 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要点二
详细描述
诗歌的语言形象生动,常常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描绘自然 、人物、情感等元素,使诗歌更加富有画面感和立体感。 比喻是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通过比喻可以将抽象 的概念具体化,使读者更加直观地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含 义。拟人也是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拟人可以将无 生命的物体赋予生命和情感,使诗歌更加富有生命力和感 染力。
意境的表达
意境的表达方式包括比喻、象征、暗示等修辞手法,以及通过意象的叠加和组合来传递诗人的内心世 界。
意象与意境的鉴赏方法
深入分析意象
通过对诗歌中意象的分析,理解其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从而把 握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体会意境的美感
在理解意象的基础上,深入体会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感受其独特的 审美体验和情感共鸣。
能力。
诗歌鉴赏的方法与技巧
了解背景
了解诗人的生平、时代背景以 及作品风格,有助于理解诗歌
的思想感情。
分析意象

鉴赏诗歌思想感情公开课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鉴赏诗歌思想感情公开课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意象寓情感
秋夜 朱淑贞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孤寂


悲凉

明意象
月亮: 对家乡、亲人、朋友旳怀念
松菊: 高洁旳品格和情操
香草美人: 象征理想
羌笛: 幽怨凄凉,别意与乡情
梧桐: 凄凉悲哀、萧瑟冷寂
杨花: 随风飘散,想到飘零
杜鹃: 竹: 亭:
雁:
凄凉、哀伤旳象征 虚心、脱俗、孤傲、刚劲 抒写离情别绪旳意象 游子旳思乡、鸿雁传书
• 破纸窗间自语。
•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
• 觉,眼前万里江山。

• 此句结体合全现词了思作索者,在这人首生词下暮阙年旳仍最不终忘一抗句, 金,体报现效了祖作国者怎恢样复旳中情原怀?故土旳情怀。
二、看作者
明写作背景
看注释
菩萨蛮 · 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 2023天津卷)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
——诗歌旳思想感情
■诗言志,词缘情 .“志”即情,指志向、理想、
愿望、情感等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情”是诗歌旳根本,是诗 歌旳内核,不论是忧国忧民 之情,国破家亡之痛,还是 游子迁客之悲,征夫思妇之 怨,无不感人至深.能体会 出诗旳情感,是读诗旳最大 乐趣。
教学目旳:
鉴赏“思想感情型”题旳答题环节
根据高考旳评分要点,鉴赏诗歌思想感情一般分两步走
答题环节: ①精确指出抒发了怎么样旳思想感情(什么感情?用四个 字或两个字旳词) ②结合详细旳诗句进行分析 (联络诗歌旳事物、景物来回答,也能够了解为对于诗歌 内容旳概括或翻译,体现感情旳特点、措施)(直抒胸臆、 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对比、烘托等)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公开课PPT课件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公开课PPT课件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 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 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 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 亭台宫殿。“膏锋锷”:兵士的血滋润了兵器的尖端。
巧妙含 具体形
象蓄;。东积雨风声知。我
欲山
行,吹
断檐间
——苏轼《新城道中》
借 以简代繁,以实代虚,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3 代 形象突出,特点鲜明。——李清照《如梦令》
4
夸 张
突出 烘托 力。
特 气
征 氛
,,强增化强感感情染;.白—发—三李千白丈《,秋缘浦愁歌似》个长。•3
对 结构对称,节奏鲜明,
【注】龙钟:湿漉漉的样子。
问题:“双袖龙钟泪不干”一句,诗人运用的是什 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1)诗人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2)说泪下如雨湿袖难干,这种夸张手法的运用强烈地 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3)诗人托入京使捎话时内心波澜起伏,深切思念亲人 的心情可见一斑。
.
•11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③人比菊花还要瘦弱,词人用夸张的语气生动形象 的反映了作者因思念丈夫而孤独、愁闷的思想感情。
.
•5
答题步骤
①指出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②结合具体诗句阐释怎样运用这种修辞 手法的。
③点出运用该修辞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感。 (表达效果)
.
•6
水仙子•舟中 孙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
⑴这首词中 “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 种修辞手法?并作简要分析。

2022年部编版语文《古代诗歌四首》公开课教案

2022年部编版语文《古代诗歌四首》公开课教案

4古代诗歌四首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初步了解古诗常识。

2.感悟诗歌寄寓的情感,体会情景交融的特点。

3.学习欣赏古诗,理解诗歌意蕴。

第1课时一、新课导入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名家辈出,以古老的《诗经》为发端,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

同学们一定积累了许多诗词名句,相信大家对下面的诗句也早已熟记于心。

〔例句见课件2-5页〕今天我们我们就来学习四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二、新课教学观沧海目标导学一:知人论世,朗读感知1.走进作者曹操〔155-220〕,即魏武帝。

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市〕人。

善诗歌,其诗大都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他的散文亦清峻整洁。

与其子曹丕、曹植合称“三曹〞。

乐府诗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

汉乐府掌管的诗歌按作用主要分为两局部,一局部是供执政者祭祀祖先神明使用的效庙歌词,其性质与《诗经》中的“颂〞相同;另一局部那么是采集的民间流传的无主名的俗乐,世称之为乐府民歌。

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

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3.字音字义〔PPT展示〕4.听情景范读,初步感知。

5.内容理解:把握节奏,并用简要的语言表达诗意。

明确: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我〕向东登上碣石山,来欣赏大海的奇景。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树木郁郁葱葱地生长,各种草长势也很旺盛。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秋风飒飒吹来,树木簌簌作响,巨大的波涛不断涌起。

日月/之行,假设出/其中;〔大海,多么博大的胸怀啊〕日月的升降起落,好似出自大海的胸中。

星汉/灿烂,假设出/其里。

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啊,庆幸得很,美好无比,让我们尽情歌唱,畅抒心中的情怀。

《古代诗歌四首》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设计

《古代诗歌四首》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设计

《古代诗歌四首》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设计《古代诗歌四首》教案第1 篇一、导入二、学习《次北固山下》1、解题:古代的交通是很不发达的,即使古代的皇帝也未能坐上现代的公交车。

因此,流落他乡或在外谋职的人是很难定期回家的,自然会不是产生故园之思,因此,表达思乡之苦就成为类古代诗歌中的一个重要的主题。

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习一下,唐代诗人王湾的诗歌《次北固山下》,来共同感受一下作者那种浓浓的乡愁。

次,这里是停泊的意思。

北固山三面临江,形势险要,号称“天下第一江山”。

2、简介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

唐代诗人。

先天元年(712)中了进士,官洛阳尉。

早有文名,往来吴、楚间,不得归家,故有此作。

其诗流传不多。

3、听准字音,把握五言诗的诵读节奏。

这首诗意境优美,语言浅近而音韵和谐。

五言诗一般是三个节拍,二二一或二一二。

如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客路,指旅途。

镇江是当时水陆交通的枢纽,故以“客路”与“行舟”相对应。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乡书即家书,指诗人寄给洛阳家中的信;旧谓鸿雁可以传书,故诗人有托书于归雁之意。

4、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首联:点题。

“青山”当指北固山,诗人在船上,“客路”即驿道,想像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处,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

“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

“潮平”句,又是为颈联中“江春”句作铺垫。

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

“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

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这么快,怎能不令人感慨系之!这两句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尾联:诗人离家日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新年来到,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自己旅食他乡,久不得归,见到此景,情何以堪?由此他自然想到要借雁足来给他传递家书了。

大学语文公开课优质课件精选——《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情感》

大学语文公开课优质课件精选——《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情感》

柳树 柳——“柳”者 ,“留”也,柳枝依 依——缠绵悱恻,离愁别绪——送别 怀人。 •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惜别怀远之情
柳絮
杨花(柳絮)——飘忽不定——离愁别 绪——游子思妇,好友相别。
• 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问道龙标过五 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飘零之感、流离之恨 • 苏轼: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离人泪。---兴亡之感
• 西风:落寞,惆怅 衰败 游子思归
• 狂风:作乱 摧毁旧世界的力量
• 霜:人生易老 社会环境的恶劣,恶 势力的猖狂 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
• 雪:纯洁 美好 环境的恶劣 恶势力的猖 狂
• 露:人生的短促 生命的易逝
• 云:游子 飘泊 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 游子的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
• 天阴:压抑 愁苦 寂寞
• 天晴:欢愉 光明
• 金风:秋风
“水”的意象
(1)因水的柔和清冷,常用水比喻月色 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
如:“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 织女星。”从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 的悲惨命运。
(2)因水的剪切不断,绵软不绝,常以 水喻愁。
如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 销愁愁更愁。”抒发了诗人因强烈的感 到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不可调和而产生 的烦忧和愁苦。
•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舟下建溪 方惟深
• 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 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 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 相同。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 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古诗鉴赏之表现手法(公开课)

古诗鉴赏之表现手法(公开课)

课堂导入
诗词鉴赏 艺术手法 (表达技巧)
表达方式(艺结术构构章思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一.什么是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也称为表现方法。凡是能使文章整体或部分产生鲜明 强烈的表达效果,感染读者的手段或方法,都可视为表现手法。 主要着眼于使文章的整体或部分产生效果。
二、重点掌握 六种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它的含义有广狭之分。广义上 的等同于表达技巧,而高考通常在狭义方面使用它,主要包括:借景 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托物言情),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衬托、对比,联想、想象,化用典故(用典),借古讽今,烘托,渲 染,比兴等。
【参考答案】韦庄在诗中用虚实相生的方法来表 现自己的感情。诗的首联先写“实”,写自己 “等闲挥袂”“别家”“客天涯”的豪迈和潇洒; 诗的第二联写“虚”,虚写自己的“灯前一觉” 所做的梦。这“梦”是“江南梦”,即思家梦。 诗人将离家的苦闷转入到梦境,以此寄寓自己现 实中的困惑、矛盾和失意之情。末句再用“山月 斜”映衬自己的“惆怅”和孤独,“斜月”意象 的加入,使诗人的感伤表露无遗。【解析】解答 此题,要学会运用一些赏析诗词的术语来概括, 比如,对抒情诗,有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触景 生情、融情于景等;对说理诗,有托物言志、寓 理于物等。其他还有动静结合、有声有色等。
(2014年云南高考)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
成8—9题(11分)
含山店梦觉作
宿渔家
【唐】韦庄①
【唐】郭震②
曾为流离惯别家, 几代生涯傍海涯,
等闲挥袂客天涯。 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一觉江南梦, 惆怅起来山月斜。
灯前笑说归来夜, 明月随船送到家。
8.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 析。(5分) 9.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 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

诗歌鉴赏表达方式之抒情方式专题复习教案

诗歌鉴赏表达方式之抒情方式专题复习教案

诗歌鉴赏表达方式之——抒情方式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古典诗歌常见的抒情方式。

2、规范答题思路,提高运用能力。

【教学重难点】1、鉴赏古典诗歌的抒情方式及其作用。

2、准确表达古典诗歌抒情方式及其作用。

【教学类型】复习课【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讲练结合。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文以载道,诗以言志”。

“诗言志”即“诗是抒发人的思想感情的,是人的心灵世界的呈现”。

千百年来,那些感人肺腑而流传不衰的诗篇,无一不是诗人的情怀和心志的形象显现。

抒情性是诗歌的根本特征,“情”是联系作者和读者的重要纽带。

因此,把握诗歌的抒情方式是欣赏诗歌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课前预习题检查。

读一读下面的诗句,以每两个诗句为一组,分析其写景抒情特点,想一想主要用了哪种抒情方式?并对抒情方式进行归纳总结。

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零丁洋》文天祥2、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直抒胸臆3、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句》杜甫4、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山居秋暝》王维----借景抒情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秋思》唐代张籍----借事抒情:7.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短歌行》曹操8、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无题》李商隐----用典抒情9、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夏日绝句》李清照10、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生》李商隐----借古讽今12、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石灰吟》于谦13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润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古诗常见抒情方式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

古诗常见抒情方式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

怀古伤今,咏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史言志。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
在空城。
,是实写。这两幅对比 鲜明图景寄寓着词人对 昔盛今衰感叹。
5/14
【注】 抒情方式与表现手法有交叉, 也能够归到表现 手法中。 二、提升训练 1.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 完成后面题目。 云 吴融 南北东西似客身, 远峰高鸟自为邻。 清歌一曲犹能住①, 莫道无心胜得人。
4/14
①千古江山,英雄无觅,
①“想当年……如虎” 借用典故来表 孙仲谋处。舞榭歌台, 写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
示作者思想感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
情,包含对现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

实生活中一些 问题立场和个
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和,派表屈现辱出求作和者无抗耻金行主径张
6/14
讽山云 施肩吾② 闲云生叶不生根, 常被重重蔽石门。 赖有风帘能扫荡, 满山晴日照乾坤。 【注】 ①此处暗用“响遏行云”典故。秦青歌声嘹亮, 高 入云霄, 连浮动着云彩也被吸引而停留。 ②施肩吾, 唐宪宗 元和十五年进士, 因朝政腐败, 小人造谣生非, 相互残害, 他 不愿混迹其中, 辞官归隐。
9/14
【诗歌鉴赏】 吴诗: 想象中出没无心云也会为一曲清 歌而停留(响遏行云)。地方不论南北东西四处游荡好 像旅客一样,遥远山峰高飞鸟儿自然成为云邻居。 可是清唱一首歌曲也能让行云停留下来,不要说云 在无心追求方面比人更优胜了。前两句抒发了希望 心性如同蓝天上白云一样自由自在,无拘无碍;后 两句表示心性亦如净瓶中清水一样澄明透彻,洁净 无染。这是在晚年,吴融佛教思想浓重,渴望归隐 心态描写,借云喻心。
第二章 古诗关键知识突破 第一节 古诗常见抒情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就该词的抒情特点加以鉴赏。
参考答案:直抒胸臆。以一连串不可实 现之事——青山烂、秤锤浮、黄河枯、 白日现参辰、北斗星回南面等,来表现 女子对爱情忠贞不渝。这样表达更加得 直率、热烈、感人至深。
链接高考
练习2(09江西)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答题步骤与模式: 赏析步骤: 分析所运用的手法——分析所描绘的 景(物)象——分析所表达的情感——指 出产生的效果。
即:方式+分析+情感+效果
规范答题
本诗(或本句)运用了……手法, 描绘了……景象(或刻画了……形象 或 描述了……事情),表达了……情感 (或表现了……心境 或体现了……追 求),达到了……的表达效果。
练习1:阅读下面这首敦煌曲子词,回答问题
菩萨蛮
敦煌曲子词 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①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锤浮,直待 黄河彻底枯。 白日参辰②现,北斗③回南面。休即④未能休,且待三更见 日头。 【注】: ①休:罢休,双方断绝关系。②参辰:星宿名。参星在 西方,辰星在东方。晚间此出彼灭,不能并见,白天一同隐没。 ③北斗:星座名。以位置在北,形状如斗而得名。④即:同“则”
这首诗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1 分)。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 景、“月”色的描写,(1分)赋予客观景物以 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 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2分)
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
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 客观景物,通过景物来抒情。
借景抒情(由景生情):景与情
术语
触景生情
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
抒 情 手 法
间接抒情
情与物
借物抒情 托物言志
情与事
借古讽今 用典抒情 叙事抒情
例1 请分析《乐府诗集•鼓吹曲辞》所使用的抒
情手法。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①,长命无绝衰。山无 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注】①相知,即相爱。 参考答案:这首诗运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 写一位女子对“君”剖白心迹, 直接表达了女子 至真、至善、至烈的爱情,显得坦荡、真率而 震撼人心。
3直接抒情
4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4借景抒情(以乐景写乐情)
5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 滿天风雨下西楼。
5借景抒情(以乐景写哀情)
王夫之:“以乐景写哀,以 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姜斋诗话》
高考命题提问方式: 这首诗(或某句诗)运用了什么抒情(表达) 方式?请简要分析。
练习3:(09年福建卷)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江行
宋 • 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声。 【注】1树杪:miǎo
2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答案示例:
本诗颔联运用融情于景的手法。 【第一步 指出所用手法】 诗中描写了雪“残”、雁“断”、月“新”、 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 之情、思乡之感。 【第二步 结合诗句分析】 诗句中不着一个情字,而情自在景中。 【第三步 简析表达效果】
乐景
哀景 哀情
乐情
指出下列诗句的抒情手法:
1、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 暗风吹雨入寒窗 。 1借景抒情(以哀景写哀情)
2、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2借景抒情(以哀景写乐情)
3、 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手执着饯行杯, 眼阁着别离泪。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 得。‘好去者,望前程万里’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方式

抒情手法
高三7班
• • • • •
《考试说明》在鉴赏古典诗词方面的要求: 1、理解古典诗词内容。 2、鉴赏古典诗词语言、表达技巧和意境。 本节课复习要点: 1、古典诗词常见的抒情方式。 2、赏析抒情方式的方法。
复习要求:牢记术语,理解含义; 审清题目,规范答题。
情与景
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
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不借助于任何 别的手段,直接地表白和倾吐自己的思想 感情,以感染读者,引起共鸣。
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 颜”,表现了诗人的傲气和不屈,其中当然 也流露着对权贵的蔑视。
例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06福建卷)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 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 要分析。
作业: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思考:诗的前三句和第四句抒情方式有什 么不同?两者之间有何联系?
参考答案: 前三句主要是写景,但景中含情,委婉 含蓄;第四句卒章显志,以断人肠直抒 胸臆,表达这种依依惜别之情。前三句 写景突出”渺茫“,为第四句直抒胸臆 作铺垫,第四句的点破又使惜别之情上 升到顶点。
思考:前人认为全诗最动人之处在“雨 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两句,请从情 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其独到之处。
参考答案: 1、运用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达方式。 2、以哀景写哀情。树叶在秋雨中飘落, 孤灯下一位风烛残年,穷愁潦倒的老人, 营造了凄凊悲凉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内 心的孤寂悲凉。 3、不着悲字却悲情自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