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的贵族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贵族有什么不同
魏晋南北朝阶段特点
考查魏晋门阀制度(九品中正制) A.女性地位低下 C.择婿方式独特 B.婚姻讲究门第 D.大臣拉帮结派
从东汉起出现 田庄;兼并引 起动荡
2、整顿吏治
1)原因: 吏治混乱、贪污现象严重,因而影响了 北魏政府的财政收入,也激化了阶级矛盾。 2)内容: 俸禄制、任期考核制 3)影响:吏治得到改善,缓和阶级、民族 矛盾;农民负担减轻,北方农业生 产得到迅速发展。政权得到巩固。
(二)中后期
特点:孝文帝主持 ,实行汉制、移风易俗
考查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均田制 A.抑制土地兼并 C.增加财税收入 B.促进人口增长 D.稳定个体小农
解析:①解题关键:对材料中“按户缴纳赋税”“必须嫁娶,不 得拖延”的理解。②关键信息:材料中“按户缴纳赋税”“必须 嫁娶,不得拖延”说明政府鼓励一家一户小农经济生产,以此增 加政府财政收入。
答案:C
迁都使改革进一步摆脱了旧贵族的束缚,保证
了孝文帝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推动了洛阳经济 的恢复与发展,洛阳再次成为北方的政治经济 中心;推动了北方民族融合。
2.移风易俗
孝文帝亲自主持,以学 特点: 习汉族先进文化为目的
晋朝的社会结构王室贵族与平民
晋朝的社会结构王室贵族与平民晋朝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个朝代,它的社会结构与其他朝代有一
些不同。在晋朝社会结构中,王室贵族和平民是两个主要的阶层。本
文将探讨晋朝的社会结构以及王室贵族与平民之间的关系。
一、晋朝的社会结构
晋朝的社会结构主要分为三个阶层:王室贵族、地主贵族和平民百姓。王室贵族是最高的统治阶层,他们掌握国家的政治权力,享受特
权和豪华生活。地主贵族是一些世家大族,他们在农业和经济领域有
较大影响力。平民百姓是社会中最底层的人群,他们依靠劳动维持生计。
二、王室贵族与平民的关系
1. 政治统治:王室贵族作为晋朝的执政者,掌握着国家的政治权力。他们通过任命官员、制定政策等手段来统治国家。平民只能被动接受
王室贵族的决策,并为其提供劳动和税收。
2. 社会地位:王室贵族享有高贵的社会地位,他们拥有特权和荣耀。平民百姓则处于社会底层,地位低下,受制于王室贵族的统治。王室
贵族和平民之间的地位差距很大。
3. 经济支配:王室贵族拥有大量的土地和财富,他们通过土地养殖、商业贸易等手段获取丰厚收益。平民百姓往往以务农为生,生活贫困,劳动力和产出大部分归属于王室贵族。
4. 社会福利:王室贵族享有丰厚的社会福利,包括奢侈的生活条件、高级的教育资源等。平民百姓则面临着贫困、缺乏医疗保障等问题,
生活困难。
三、晋朝王室贵族的特点
晋朝王室贵族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这些特点也影响了他们与平民
百姓之间的关系。
1. 家族制度:晋朝王室贵族的家族制度比较发达,家族成员之间的
地位和利益是互相关联的。他们通过婚姻联姻,扩大家族的势力和地位。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
北魏统一北方
淝水之战后,
前秦瓦解。386
年,拓拔部的首
领拓拔珪乘机复
Baidu Nhomakorabea
国,改国号魏,
后来定都平城
(今山西大同),
历史上称为北魏。
439年,北魏统一
了北方,结束了
北魏疆域图
北方多年来分裂混乱的政治局面。
-----精品文档------
2、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⑴统一:439年 ⑵意义
①初步结束西晋以来北方分裂割据局面 ②创造了北方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了 社会生产的发展 ③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 融合
二、露田、桑田均不得买卖,但“盈者得卖其盈,不足者 得买所不足。”
三、奴婢受田数量和办法与农民相同。他们可得壮牛一头, 田三十亩,但不再给桑田。
四、地方官吏各随在职地区给予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 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新旧任相交接, 不许出卖。 后代谓此“公--田---精”品文为档-“-----职分田”或“职公田”。
② 493年,孝文帝以南伐为名,亲自率领步兵、 骑兵30多万,从平城出发,经过长途跋涉,终 于到达洛阳。 ③北魏迁都洛阳以后,洛阳再次成为北方的政 治、经济中心。北魏洛阳城的规划布局, 对后世城市建设影响较大。孝文帝迁都,保证 了改革的深入,有利于胡汉民族文化的融合, 使中华文明得到进一步发展。
2021届高考必备知识手册:专题02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传统文明的发展(原卷版)
专题02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华传统文明的发展
【思维导图】
【考点梳理】
一、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1.中央机构
(1)秦朝
①皇帝制度: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创立,皇位世袭、皇权至高无上是其突出特征。
②三公九卿制度: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分掌政事、监察、军务,彼此既相互配合又相互牵制,便于皇帝专制集权。
(2)汉朝:汉承秦制;形成了“中外朝制度”,君主专制得以强化。
(3)魏晋南北朝时期:三省机构已经出现,但是职责尚未定型,也不是正式的国家权力机关。
2.地方制度
(1)郡县制: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秦朝在全国推行,加强了中央集权,这是我国地方行政制度上一个划时代的改革。
(2)郡国并行制:西汉初期在地方推行,酿成“七国之乱”,直到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基本解决了王国问题。
3.选官制度
(1)战国、秦朝和汉初:按照军功大小授予不同爵位,有利于国家选拔军事人才,满足了实现国家统一的社会需求。
(2)两汉:察举制。按人口比例举“孝廉”,并加以考试选用,给中小地主阶级及其他社会阶层提供了参政机会。
(3)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按照门第选拔官吏的制度,使世家大族长期垄断官僚职位。
4.监察制度
(1)秦朝:中央设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监理国家监察事务。
(2)两汉:汉武帝设刺史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东汉末年刺史成为州的最高长官。
二、经济:农耕经济的发展
1.秦朝时期:统一货币、度量衡、修筑驰道等措施,促进了经济的交流和发展。
2.两汉时期
(1)农业:牛耕逐渐普及,出现了耧车,代田法和二牛一人犁耕法;兴修漕渠、白渠等水利工程。
中国古代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1
中国官方修史的传统始于()。1.0 分
A、
汉朝B、
南北朝C、
唐朝D、
宋朝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2
下列对秦朝统一中国的疆域版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1.0 分
A、
北边到达现在的长城沿线B、
南边到交趾C、
西边到达河西走廊D、
东边到达今天的安徽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1.0 分
A、
商朝人宗教信奉的氛围比较淡薄B、
中国历史上朝代都城的建立是以定居某个位置为都城,并以都城为核心与周边形成核心地区C、
游牧民族的迁徙是有规则的D、
化学肥料是无机肥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4
秦朝对中国历史的贡献,包括()。1.0 分
A、
制度性建设B、
体制性建设C、
社会结构的构建D、
以上都有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5
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是()。1.0 分
A、
《周易》B、
《史记》C、
《尚书》D、
《春秋》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6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0.0 分
A、
《中国中古社会史论》的作者是唐长孺B、
《中国中古政治史论》的作者是黄仁宇C、
政治史的研究核心是统治阶级的活动D、
《论轮台诏》的作者是钱穆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B 7
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的开国皇帝是()。0.0 分A、
曹操B、
曹植C、
曹丕D、
曹叡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A 8
大汶口文化分布在()。1.0 分
A、
四川B、
山东C、
河南D、
广东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9
东晋的统治呈现出()的特点。1.0 分
A、
中央垂直领导B、
三省六部制C、
晋朝的贵族与社会阶层
晋朝的贵族与社会阶层
晋朝(公元265年-42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也是中国历史上继三国时期之后的一次政治实验。在晋朝期间,贵族和社会阶层的问题成为了该朝政治和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本文将就晋朝的贵族与社会阶层展开讨论。
一、晋朝贵族的形成
在晋朝形成之初,贵族地位主要是由三国时期的名门望族或在战乱中崭露头角的新贵族组成的。这些贵族多以世家大族的身份存在,他们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都拥有较高的地位和影响力。
二、晋朝贵族的特权
晋朝的贵族享有很多特权。首先,他们享有政治特权,贵族成员可以进入朝廷担任要职,参与决策并影响政策制定。其次,他们享有经济特权,拥有大量土地和财富,从而获得了稳定收入和高品质生活。此外,贵族还享有特殊的法律地位,拥有豁免某些法律规定的权利,受到较轻的刑罚和惩处。
三、晋朝社会阶层的组成
除了贵族,晋朝的社会阶层还包括士人、农民和奴隶。士人是社会中一种较高阶层,多数来自有学问和才能的家族,他们多从事文化、教育和政治工作。农民是社会中最广大的群体,他们依靠耕种土地为生,承担着农业生产的重担。奴隶是最底层的社会阶层,他们完全失去了人身自由,被贵族或其他阶层所拥有和支配。
四、贵族与社会阶层的关系
贵族与其他社会阶层之间存在着明显的阶级冲突和利益冲突。贵族
通过剥削农民和奴隶来获取财富和权力,同时也在政治上排挤士人的
竞争,保持自身的统治地位。这导致了贵族与其他社会阶层之间的矛
盾日益加剧,社会紧张局势不断升级。
五、贵族衰落的原因
晋朝的贵族地位在朝代后期逐渐衰落。一方面,贵族内部的腐败和
中国古代贵族剖析
•
唐代是服饰最为缤纷的年代,皇室和贵族 引领起一波一波的流行高潮,安乐公主堪称当时 时装界的潮流女皇,她有一条百鸟羽毛织成的裙 子,史料记载裙子的穿着效果为“正视为一色,傍 视为一色,日中为一色,影中为一色。而百鸟之 状皆见”。皇室成员引领的潮流路线,在长安很快 掀起一股旋风,王公大臣家的女子也坐不住了, 仆人们的工作中又添了重要的一项,就是上山捕 漂亮的鸟,一时之间山林里奇禽异鸟被捕得快要 绝迹,朝廷出于环保需要不得不出面收拾公主惹 下的祸,即使这样也不能禁绝人们对这种时装偷 偷摸摸的追逐,爱美之心本来就是无法根除的。
2018/10/18
玉器崇拜
• 周代之前,人们对玉器带有某种原始性 的崇拜,而到了周代,这种崇拜更多地变 成了理性的崇敬。君王和贵族赋予了玉器 更强烈的政治色彩,他们使用的玉器成了 王朝森严等级的象征物。在当年,贵族和 君王身上的玉佩是最显眼的装饰,它们象 征着等级森严的礼法制度,古籍中说,玉 佩的组合和长度都有着严格的规定
2018/10/18
男性服饰
• 男服服饰秦始皇规定的大礼服是上衣下裳 同为黑色祭服并规定衣色以黑为最上(周 人的图腾是火,因秦始皇十分迷信阴阳五 行之说,所以认为是秦的水灭掉了周的火 。而黑色主水,固尚黑),又规定,三品 以上的官员着绿袍。官员头戴冠,身穿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宽袍大袖,腰配书刀,手执笏板(上 朝用的记事工具),耳簪白笔。当时 的男子多以袍服为贵,袍服的样式以 大袖收口为多,一般都有花边。
2022-2023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考郡中学2023届高三月考试卷(三)
历史
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时量75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考古工作者曾在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商墓”发掘出一件文物“双面人形青铜神器”。这个青铜面具有着显著区别于河南殷墟文物的独特风格,但与四川三星堆出土的青铜面具神似。据此可知
A.南方同属中华文明母体
B.巴蜀文化传播广泛
C.商文化对南方影响较小
D.南北文化交流频繁
2.春秋时期的历史名人大多既掌管民政,又带兵打仗,而到了战国时期,诸国的文官和武官大多做了区分,呈现出专业化的特点。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知识的专业区分增强
B. 贵族势力逐渐衰落
C.皇帝的权力逐渐扩大
D.文官政治逐渐成熟
3.图2是战国和秦汉北部地区农牧界限分布图,该线以北是游牧区,以南是农耕区。引发农牧界线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精耕细作的农业得到推广
B.民族交融趋势加强
C.小冰河期气温大幅度变冷
D.西汉积极开拓疆域
★4.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遥领和虚封制度。遥领就是以不属于本国的州郡设置刺史、太守,而虚封则是受封的诸侯王只有虚号,其封土则在他国境内。如蜀国马超领凉州牧,吴国孙休为琅邪王,凉州与琅邪均位于曹魏境内,北魏将南朝的会稽、苍梧、建业、丹阳等郡封其臣为公侯。这一制度
A.彰显国家统一的愿望
B.宣示王朝统治合法性
C.激励部下进取的斗志
D.制造对敌对政权的压力
5.唐朝时,社会上流行专门讲人际交往间必备礼仪的书籍,甚至还有人将书信往来时常用的敬语、格式编
2020届二轮复习:专题(二) 秦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课件)(32张)
(3)商品经济总体水平较低。战乱、分裂、自给自足的庄园 经济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
(4)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密切,并逐渐 融合为一体。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从民族融合中汲取了新的发 展能量,又为下一时期,即隋唐的繁盛提供了新的台阶。
7.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士族政治 (1)形成原因 ①历史根源,东汉以来的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 ②经济原因,土地兼并严重,经营庄园,渐成割据。 ③政治原因,魏晋政权统治基础是士族,皇帝依赖于士族 的支持;九品中正制是士族制度的政治保障。
6.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的主要特点 (1)江南经济迅速开发,中原发展相对缓慢。秦汉时期,南 方经济明显落后于黄河流域。魏晋南北朝时期,规模及破坏性 较大的动乱多发生在北方,而且战乱局面持续时间很长,南方 则相对较安定。江南经济迅速发展是这一时期经济的突出特点。 (2)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士族享有 特权,佛教盛行,士族庄园经济、寺院庄园经济膨胀。这一时 期,战乱频仍,社会精壮劳动力的损失极大。庄园经济恶性膨 胀,大量隐匿农户,封建国家与地主、寺院争夺对土地和劳动 力的控制也就非常剧烈。
(2)“颇有所改” ①秦朝赋税、兵役、徭役沉重,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 策。 ②秦朝法律严酷,汉文帝减轻刑罚,约法省禁。 ③秦朝焚书坑儒,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 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④汉朝施行了分封,出现了诸侯王国与郡县并存的体制, 被称为“郡国并行制”。到汉武帝,解决了王国问题,汉朝实 现了州、郡、县三级管理制度体系。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士族文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士族文化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时期,它涌现出了诸多深刻的文化现象,其中之一就是士族文化。这种文化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化主题。本文将介绍士族文化的产生背景,内容特征以及其对当时社会和文化的影响作用。
一、士族文化的产生背景
士族文化是指那些生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一定地位和财富的士族人物所创造的文化现象。其形成背景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产权制度的变化,二是旧贵族的流失。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大分户制度的出现,一些富豪官僚逐渐拥有了土地的所有权,而传统的贵族家族土地的局面逐渐消失,导致旧贵族的土地动荡和社会名望的流失。这种流失使得那些原本在旧贵族阶层内部较为边缘的士族人物按照现实利益取得权利认同,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了新的社会主体。
二、士族文化的内容特征
士族文化的特点在于其内部相辅相成,相互矛盾和共同呈现的
命题形态,当中包含了以下几个关键的命题:
1. 知识成为权力的源泉:士族文化是一个以知识和文化平凡为
主导的文化,它的核心命题是知识成为权力的源泉,自学成才成
为了通往尊贵的道路。因此,士族文化重视自我的提高,鼓励人
们自主求知,推崇学问和知识。
2. 文化追求实际效益:士族文化是一个实用主义的文化,它重
视文化的实际意义和经济效益。文化、知识就是一个人位于社会
的地位和能力的标准之一,是通向成功的途径之一。因此,士族
文化反对单纯的学问崇拜,注重文化的赚钱效应。
3. 社会精英主义:士族文化有着严格的社会等级观念,文化与
身份、财富、地位等相互支持,要想进入士族阶层,必须具备一
魏晋南北朝贵族政治与东亚世界的形成——从都督诸军事制度考察 笔记
魏晋南北朝贵族政治与东亚世界的形成——从都督诸军事制度考察 笔记笔记:本文我主要是想了解“都督诸军事”一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特点是——非汉民族的兴起和贵族政治的盛行(参考:内藤湖南在《支那上古史·绪言》以及《支那近世史》第一章(两书都收入《内藤湖南全集,第10卷,东京:筑摩书房,1972)中分别对这两个时代特点作了详细论说,但对於二者之关系却没有予以说明。)作者从“都督诸军事”一职考察两者的联系。汉末以后,君主权力相对衰落,地方豪族兴起,本文的贵族阶级指的就是地方豪族(作者认为,贵族通过在宗族、乡党之间获得的信赖关系掌握了乡里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势力强大)。几个常识:1、贵族政治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贵族政治是周代的封建制,那时,王被认为只不过是公、侯、伯、子、男等爵位当中的一个而已,皇帝权力的优越性虽然在秦汉时代十分显著,但在该时代末却又再次走向衰退,六朝贵族政治这时也就应运而生。六朝时期的政治被各个贵族之家所左右,即便是皇帝也不能轻易地行使独裁权力,如果他们一旦有了独裁的行为,便马上会遭到来自贵族层的反击(参考:内藤湖南《支那论》,收入《内藤湖南全集》,第5卷,308~310页) 不仅如此,军阀或者非汉民族出身的帝室最终也都走上了贵族化之路,成为贵族阶级的一份子(参考:冈崎文夫,《魏晋南北朝通史内编》,东京:弘文堂书房,1932)六朝贵族多为汉代以来的儒家官僚,同时,作为名望家他们在地方也拥有相当大的势力,当汉帝国的政治不能再保障人民的生活时,这些名望家们通过世代积累下来的政治、经济、文化能力便自然成为人民的依靠。曹魏建立前实施的九品官人法就是一项通过审核这些名望家们维持地方秩序的能力,然后再对其任官资格予以承认的制度,判断这种能力的标准来自於乡里社会对其人望所作的评价。由此可见,名望家与乡人之间的人格信赖关系作为一种新的政治原理是深入到了官僚政治裏层的,同样也对官僚间的关系产生影响。(参考: 川胜义雄,《六朝贵族制社会の研究》,东京:岩波书店,1982,61~63页。这种信赖是个人与个人的关系,其性质与皇帝和臣民之间的关系是不同的,后者是一种从上至下的单方面的意志体现,而前者虽也有上下关系,但基本上是双方都在发挥作用,六朝贵族阶级正是靠著这种新的支配原理来植根於乡里社会的。2、地方势力兴起的几个证据(1)州刺史到州牧汉代的郡县政治是中央政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一板块 中国古代史 通史融会(二) 中华文明的发展——秦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课件
制约 秦汉时期,廷议制度,国有大事,皆由朝臣讨论后向
皇权 皇帝提出意见,最后由皇帝裁定。
(3)皇帝制度的影响 皇帝制度与封建专制是相辅相成的。封建专制因皇帝制度 的确立而得到加强,而皇帝制度又构成了封建专制制度的核心 和具体表现,二者“形神”结合,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都 有着深刻的影响。但在皇权至高无上的背景下,皇帝个人的素 质往往对一代政局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B.官员禄秩从属于其职位
C.官僚政治由此开始 D.禄秩制毫无品位色彩 解析:按照材料意思,官员的品位与品级没有分离而是相互关
联的,故A项错误;“以禄秩标志官员等级”体现了禄秩是官 员职位等级的外在象征,故B项正确;中国的官僚政治开始于 春秋战国时期,故C项错误;“哪一种官职属于哪一秩级”反 映了官员的禄秩和品位是有一定关系的,故D项错误。答案:B
(二)察举征辟制与九品中正制 1.察举征辟制
汉武帝时,察举作为仕进的重要途径被确立下来,成为定制,诸 列侯、郡守、二千石长吏每年必须向朝廷举荐一次。察举的科目 概 包括孝廉、茂才、贤良方正、明经、明法等,其中孝廉为岁科, 况 其他一些科目为特科,视需要而临时举行。征辟制也在汉武帝时 成为选拔官吏的制度,有皇帝征聘和公府州郡征聘两种。所征之 人不拘一格,凡有专长或被皇帝看中者,皆可随时征召。 一是它与学校教育没有紧密关系;二是察举为主,考试为辅,先 特 选拔后考核,经过策试也只有高下之别;三是没有设立选官的专 点 门机构和专职官员;四是入仕、铨选、升迁、考课等常常混为一 体。 察举征辟制度为两汉封建统治者提供了国家所需求的各种人才, 影 扩大了统治者基础,在历史上起过一定的作用。但是,当察举制 响 度行之既久之后,它的弊端也就日益显露出来。随着豪门世家的 发展,等级观念在社会上的影响越来越大。
魏晋南北朝的世家大族与陆机
从社会关系的层面看,士族之间通过姻亲、同宗、乡 党、故旧等方面的关联,在社会生活层面编织起一张 巨大的网络。上述各种关联基本都是围绕血缘、地域 展开的,具有姻亲、同宗关系的家族,是靠血缘的远、 近来维系他们之间关系的亲、疏,而乡党、故旧的关 联,多因家族之间具有相邻的地域。 陈寅烙曰:“东汉以后学术文化,其重心不在政治 中心之首都,而分散于各地之名都大邑。是以地方之 大族盛门乃为学术文化之所寄托。”“汉族之学术文 化变为地方化及家门化。
政治地位的高下而论
以政治地位的高下而论,则有皇族、高等士族、低等士族的差别。 另外,同一家族不同房支之间的关联也有疏密之分,各房支政治地位的 升降也不尽一致。这就使得中古士族之间的关系变得越发复杂。 士族之间的关系在两个层面展开:首先,在政治层面上,不同等级的 家族围绕皇权,形成一个金字塔形的权力分享模式。皇族处于最顶层而 享有天下最高的权力;其次是高等士族,这个圈子并不大,常常是数个 家族共同分享外廷的行政决策权;再往下是中等士族,他们的数量较多, 多居于朝廷或地方的军政执行部门;再往下是低等士族,他们的数量更 大,多担任属僚之职。 从皇权的角度来看,它所拥有的最高权力有时会旁落于高等士族之 手。如东晋百余年间,就是一段“主威长谢,臣道专行”’的历史,先 后有琅邪王氏、颖川庾氏、谁国桓氏、陈郡谢氏几族轮流执掌朝纲,皇 权与高等士族形成“共天下”的政治格局。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2.5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课件新人教
【点拨】依据史料中的“自由报名”“平等竞争”“至公”“平民”“打 破”“扩大”等信息即可进行概括。 提示:科举制坚持自由平等、公平公正的原则;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现象, 促进了社会阶层间的流动;有利于寒门庶族参政。
制度
内容
清朝 考课 包括三年一次的京察和大计,分别考察京官和外省文官
4.明清的监察制度:明清两朝的监察机构,主要有_都__察__院__和__六__科__,合称“科道”。
内容
(1)都察院监察御史不仅负责纠察内外百官,还代皇帝巡按各省
明朝
(2)六科给事中负责_皇__帝__制__敕__与大臣奏疏的封还驳正,稽查六部 百司之事
2.秦汉至魏晋时期的官员考核: (1)秦汉时期:上计制。 ①内容:每年岁末,各县、侯国将一年来的_户__口__垦__田__、钱谷入出、盗贼多少等 情况汇集到郡国,再由郡国汇总,制成计簿,上报中央,称为“上计”。御史参 与审核计簿,防止造假。 ②意义:上计考核的结果是_官__员__赏__罚__的依据。 (2)魏晋南北朝时期:因门阀士族势力强大,战乱频仍,考核大都流于形式。
(3)影响:_科__举__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扩大了用人范围,对历代封建国家政 权的稳定发挥了巨大作用。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二、隋唐至两宋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一、官员选拔制度
原因:
①南北朝以来,寒门庶族地主势力上升,他们希望打破门阀士族垄断政治
的局面,积极要求参政。
科 ②为适应 这一社会阶级Biblioteka Baidu系的变化,加强中央集权。
③九品中正制无法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举 特点:科举以分科考试选拔人才为特点,
形成:
制 ⑴隋文帝开始分科考试;隋炀帝设置进士科; ⑵两宋发展完善
②方式: A.在各州、郡设置大中正、中正,由本籍在中央任高官的人担任。 B.中正根据家世、道德和才能评定士人,分为九等,写出评语,称 “ 状 ”。吏部根据资品授官 。
③影响: A.剥夺了州郡长官自辟僚属的权力,将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了 中央集权;一定时期内起到了选贤举能的积极作用。 B.后随着门阀士族势力的发展,选人只看家世,激化了社会矛盾。
拓展:门阀士族
唐中后期衰落的原因
二、官员考核办法
部门:隋唐官员考核归吏部; 考 隋朝(每年定期考核):九品以上官员每年要考核,地方官年终要到中央 核 汇报工作; 办 唐朝:以品德和才能作为考核标准,分为九等,根据考核结果确定官员的 法 黜陟;
宋朝:考核称为“磨勘”,由审官院考核京官,考课院考核地方官。
(5)科举制的评价
积 社会整合功能 打破了历史上的特权垄断,促进了社会阶层的转化,加速了社会流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姓氏与封爵称谓——从吴简中的“步侯”、“吕侯”说起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姓氏与封爵称谓——从吴简中的“步侯”、
“吕侯”说起
苏俊林
【摘要】吴简中的“步侯”、“吕侯”,分别为临湘侯步骘、番禺侯吕岱的封爵称谓.这种在封爵称谓中使用受封者姓氏的情况,秦汉时期还极为少见.但是到了魏晋南
北朝时期,有逐渐普遍化的倾向.王爵、公爵、侯爵甚至男爵的封爵称谓中,都有使用
受封者姓氏的现象.此现象在南、北政权中都有存在.这种现象既是此时期世家大族
强大、家族姓氏受到重视的社会现实的反映,也会进一步推动姓氏在社会等级识别
中所发挥的作用.与家族相关的、带有私有属性的姓氏,其使用范围从官职扩展到封
爵等国家公器上,说明家族等私人势力对国家事务影响的增强.
【期刊名称】《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4(028)002
【总页数】6页(P30-35)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姓氏;封爵称谓;吴简;步侯;吕侯
【作者】苏俊林
【作者单位】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湖南长沙41008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35
先秦时期姓、氏有别,多为贵族所有。自秦汉以后,姓氏逐渐合一,且为社会上人人所有,成为人们身份识别的重要标志。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上有门阀士族、寒门庶族之分。郡望、大姓等带有家族姓氏的词汇成为此时期识别个人身份及家族地位的重要标识。学界对郡望、大姓等研究较多,此不赘述。但是在使用姓氏的诸多名号中,有在封爵称谓中使用受封者姓氏的情况,学界还未曾予以特别关注。
长沙出土的走马楼吴简中,出现了“步侯”、“吕侯”等带有受封者姓氏的封爵称谓,具有特殊意义。学者对与步侯相关的“还民”研究较多,① 此方面的研究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秋时期的贵族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贵族有什么不同?
感谢邀请!春秋时期,指大约公元前770年-前476年,这段时期的记录主要出自孔子的《春秋》。春秋战国时期“贵族”,实际上主要指的是那时候的士大夫阶层。东周分封了许多诸侯王国,而这些诸侯王国里的士大夫算是当时的贵族阶层。东周时期,阶级划分比较明显,布衣平民和士大夫贵族区别很大,士大夫主要是诸侯国贵族和王公大臣,他们善于招揽人才来扩大自己的实力,他们礼贤下士,广招宾客,因此养“士”之风盛行。当时,以养“士”著称的有今天我们耳熟能详的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齐国的孟尝君田。但到了战国末期时期则涌现了许多布衣贵族阶层,这些布衣贵族则更彰显了这个时期的贵族精神,他们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特殊群体——“诸子百家”,他们的代表人物可以说堪称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贵族精神代表人物。大概是阴阳、儒、墨、名、法、道、纵横、杂、农、小说、兵、医这十二家。这十二家代表人物均起步于布衣,后来大部分进入士大夫贵族阶层,还包括楚国的屈原、伍子胥等等。诸子百家流派纷呈,儒家主张以德化民;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法家主张信赏必罚;墨家主张兼爱尚同;名家主张去尊偃兵等等。这些诸子百家中的代表人物都具备着当时布衣贵族或王国贵族的贵族精神和特点,总结起来分别
是:仁、义、礼、智、信、勇。这些贵族特征曾在历史长河中体现在不同的人物身上:孔子的仁,墨子的义,老子和孔子的礼,张仪的智,商鞅的信,孙武的勇等等。到汉代以后,墨家和名家成为绝学,农家独立成一门技术性学科,阴阳家演化为神秘的方术等等,而儒、道、法则对政治产生影响。贵族精神在春秋战国时代也曾深深地烙印在不少我们所熟
知的历史名人身上。如屈原,屈原是楚国的贵族,他多次上书规劝楚王不成,受排挤和流放也不忘楚国,虽写出《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浪漫主义文学的诗歌,但在楚国被秦国所破后,屈原悲愤交加,怀石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屈原宁愿选择抱石沉汨罗江而死也不愿意屈服当时贵族精神的体现。如项羽,项羽是楚国贵族后代,他祖父项燕是楚国一员名将,在战国后期非常有名。乌江之战,他选择以乌江自刎的方式,维护了他最后的尊严。总结下来春秋时期的贵族精神主要体现在:一、重视仪表、重视细节,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教养。从穿衣戴帽到在宴会上怎么与客人交谈,每一个细节都有繁缛的要求。礼仪精神是贵族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持尊严和风度。二、重视荣誉,敢于承担。贵族是一个视荣誉重于生命的阶层,因此做事要光明磊落,不敢以卑贱的行为来玷污自己的血液。三、勇敢,我们都熟悉的蔺相如砸玉、杀秦王的荆轲的故事就体现勇敢。魏晋南北朝是在从魏至隋的三百六十余年间,以及在三十余个大小王朝交替兴
灭过程。魏晋南北朝时期属于门阀政治,这时候的贵族,多为大家世族。最显著特征,贵族与平民阶级相比,贵族阶级享有更多的特权,拥有更大的政治权利;另外贵族同其他阶级的有明显区别是拥有爵位,爵位可能是世袭的,也可能是非世袭的,象征贵族的是权势和力量。如皇帝受声誉深重的主流世族拥护,然而世族只想保有本身政治地位,并非全然支持皇室,皇帝也扶持寒门担任军职或次要官职以平衡政治势力。这段时间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使这一时期中国文化的发展受到特别的影响。其突出表现则是玄学的兴起、佛教的输入、道教的勃兴及波斯、希腊文化的羼入。上述诸多新的文化因素互相影响,交相渗透的结果,对前期奉行儒学的发展及孔子的形象和历史地位等问题也趋于复杂化,这个时期贵族精神也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相去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