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C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技术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护理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护理一、护理评估1、了解原发病治疗情况。
2、出血部位,皮肤、粘膜、伤口、颅内等。
3、生命体征变化。
4、各项检查及化验结果,血小板、凝血功能、血红蛋白等。
5、药物治疗的效果及副作用,如肝素。
二、护理措施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神志,尿量变化;记录 24 小时出入量;观察皮肤的颜色与温湿度;有无皮肤粘膜和重要器官栓塞的症状和体征。
2、体位:根据病情取舒适体位。
3、出血护理:按医嘱给予抗凝剂、补充凝血因子、成分输血或抗纤溶药物治疗。
正确按时给药,严格掌握肝素剂量,观察治疗效果,监测凝血时间等实验室各项指标,关注检查结果,及时报告医生。
4、输血制品的护理:维持静脉通路通畅,严格无菌操作。
同时输注几种血制品时,先输血小板和冷沉淀,再输全血,最后输血浆。
冰冻血制品应在常温下复温后以患者能耐受的速度滴入,观察有无输血反应。
5、药物护理:用药过程中掌握药物的给药方法,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如使用肝素必须尽量减少注射及各种穿刺操作,以免局部血肿,出现自发性出血。
使用抗纤溶药物时,静脉给药速度不宜过快。
6、口腔护理: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护理用具,操作时动作轻柔,防止出血。
7、皮肤护理:保持衣物及床铺清洁干燥,避免身体损伤和外伤发生。
8、给予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建立信心,战胜恐惧。
三、健康指导要点1、指导患者合理饮食休息。
2、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做好疾病的自我监测。
四、注意事项1、观察皮肤的颜色及温湿度。
2、动作轻柔,避免造成对皮肤黏膜的损伤。
3、发生液体外渗时,要给予冰敷。
4、注意有无内脏出血的表现。
DIC的护理
【预后】
DIC的病死率高达20%~40%,最主要的 死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病因、诱因未能 消除、诊断不及时或治疗不恰当,是影响 DIC预后的主要因素。
生成增多的检测。DIC时,纤溶酶及纤溶酶原激活物的活性增高;纤维蛋白 (原)的降解产物(FDP)明显增多;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3P试验)阳 性;D-二聚体定量增高或定性阳性。
3. 其他 DIC时,周围血涂片红细胞型态常呈盔形、多角形、三角形或
碎片等改变。近年来,关于DIC及DIC前期(Pre-DIC)的试验诊断有了进一 步的发展,对DIC的早期诊断,病情观察及疗效判断意义重大。如检测组织 因子活性或抗原浓度(TF)、凝血酶调节蛋白(TM)、血浆纤溶酶活剂抑制 物的活性(PAI-I)和组织型纤溶酶激活物的活性(t-PA)等。
【病因】
感染性疾病:最多见,约占DIC
总发病数的31%~43%。包括革兰 阴性菌或阳性菌引起的感染及败血 症,如脑膜炎双球菌、绿脓杆菌和 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毒感染,如 肾综合征出血热、重症肝炎和麻疹 等;立克次体感染,如斑疹伤寒、 恙虫病;其他病原体感染,如系统 性真菌感染、钩端螺旋体病和脑型 疟疾等。
【治疗要点】
★ 去除诱因、治疗原发病
是有效救治DIC的前提和基础。 ★ 补充凝血因子和血小板 适用 包括积极控制感染性疾病、病 于血小板及凝血因子明显减少,且 理产科及外伤处理、治疗肿瘤、 已进行基础病变及抗凝治疗,但DIC 防止休克、纠正电解质和酸碱 仍未能有效控制的病人。对于APTT 平衡紊乱等。 时间显著延长者可输新鲜全血、新 鲜血浆或冷沉淀物,以补充凝血因 ★ 抗凝疗法 是终止DIC、减轻 子。对于纤维蛋白原显著降低 器官功能损伤、重建凝血-抗 (1g/L)或血小板显著减少者,可 凝血功能平衡的重要措施。一 分别输注纤维蛋白原浓缩剂或血小 般应在有效治疗指出疾病的前 板悬液。 提下,与补充凝血因子的治疗 同时进行。
dic的护理问题及措施
dic的护理问题及措施概述d i c,即血栓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 is se mi na te dI nt r av as cu la rC oa gul a ti on),是一种严重的出血和凝血紊乱疾病。
它引起全身性的血管内凝血,导致异常出血和血栓形成两个相互矛盾的症状。
本文将介绍d ic的护理问题及相应的措施,旨在提供护理人员在临床实践中更好地处理该疾病的指导。
护理问题1.凝血功能紊乱d i c患者的凝血功能常常呈现明显的紊乱,表现为凝血时间延长、血小板减少等情况。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关注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2.异常出血d i c病理过程中,由于血液过度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亢进,患者常常出现各种程度的出血症状。
护理人员需要在注意细节的基础上,合理安排患者的活动,减少外伤和出血风险。
3.血栓形成尽管di c患者存在出血问题,但同时也会出现血栓形成的情况。
血栓可能堵塞重要的血管,给患者的生命带来威胁。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血栓形成情况,并采取预防措施,如提供足够的液体输注、定期更换体位、使用抗凝剂等。
4.循环系统功能受损d i c患者往往存在血流动力学紊乱的问题,如低血压、心动过速等。
护理人员应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等指标,及时评估患者的循环系统功能,并在必要时采取协助性措施,如提高床头高度、应用辅助通气等。
5.休息与睡眠问题d i c患者的疾病过程常常会导致患者焦虑、疼痛等不适感,影响其正常的休息和睡眠。
护理人员需要提供良好的环境和舒适的床位,并注意合理控制患者的疼痛。
护理措施1.凝血功能紊乱的护理措施-定期监测凝血功能指标,并及时纠正异常值;-按医嘱给予凝血因子或新鲜冰冻血浆,以维持正常的凝血功能;-预防感染,减少炎症刺激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2.异常出血的护理措施-加强术后创面及引流的观察,发现渗血或出血立即报告医生;-使用柔软的牙刷或海绵棉球进行口腔卫生护理,避免刺激牙龈;-防止便秘发生,避免患者用力排便,以减少痔疮破裂出血的风险。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护理常规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护理常规【疾病概述】是一种有多种病因引起的微血管内富含纤维蛋白血栓,由于微循环中广泛形成微循环,可使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大量被消耗,激活纤维蛋白溶解亢进,进而引起继发性纤溶亢进。
微血栓广泛沉着于血小管内,是发生在许多疾病一系列复杂病理变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可引起组织缺血、脏器功能不全,临床上表现为出血、休克、脏器功能衰竭等症状和体征。
【护理问题/关键点】1.生命体征及神志2.出血3.休克4.抗凝治疗5.脏器功能衰竭6.实验室检查7.皮肤瘀斑及粘膜出血8.教育需求【常见病因】1.感染性疾病。
2.产科意外和妇科疾病;羊水栓塞、前置胎盘、死胎早搏、感染性流产、先兆子痫、子宫破裂剖腹产等,其中羊水栓塞是最长见的DIC;产科意外,临床表现为急性发作型呼吸循环衰竭、休克、和阴道大出血。
3.恶性肿瘤;易见于弥漫性肿瘤及肿瘤晚期,以及各种类型的白血病。
常以持续、少量、多部位出血倾向为主要症状。
4.外科手术和创伤;各类手术、大面积烧伤、挤压综合症、骨折。
5.内科疾病:心血管疾病、胰腺炎、肝功能衰竭、肾病、脂肪栓塞、热射病。
【DIC的诊断】必须符合三方面的条件:1.又引起DIC的病因;2.存在DIC的临床表现;3.实验室检查阳性。
1.有下列两项临床表现:多发性出血倾向:不易于原发病解释的微循环衰竭或休克、多发性微血管栓塞症状和体征,如皮肤、皮下、粘膜栓塞及早期出现的肾、脑、肺、等脏器功能不全。
2.实验室检查:下列同时应有3项以上异常。
3.血小板计数:低于十万或成进行性下降(肝病白血病可低于5万)。
4.血浆纤维蛋白:小于5克每升(肝病小于1.0 白血病小于1.8)。
5.33P实验阳性或血浆FDP:小于20毫克每升(肝病大于60毫克)。
6.凝血酶原时间:缩短或延长小于三秒以上(肝病患者延长5秒)。
7.纤溶酶含量及活性降低。
8.抗凝酶III 含量及活性降低。
9.血浆因子VIII;C活性低于50%(肝病者必备项目)。
8.DIC护理常规
D I C护理常规一、护理评估1.症状与体征:有无出血、微血栓、溶血及肾、肺、脑及胃肠道功能障碍的表现。
2.健康史:有无发生DIC的原发疾病史,如外科手术、创伤、感染、恶性肿瘤等。
3.实验室检查:血小板数、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3P试验结果。
4.心理社会状况:有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
患者和家属是否担心疾病的发展与预后。
二、护理问题1.皮肤完整性受损与皮肤黏膜出血有关。
2.有感染的危险与机体抵抗力下降及留置各种管道有关。
3.组织灌注量改变:低血压或休克与血容量减少、心排血量降低及动静脉血流受阻有关。
4.潜在并发症:休克、多发性微血管栓塞、呼吸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
5.三、护理措施1.一般护理(1)安排病人绝对卧床休息为主,如患者发生休克取中凹位,呼吸困难者去半坐卧位;注意保暖,给予吸氧。
(2)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有消化道出血者应酌情进冷流质饮食或禁食。
不能进食者予鼻饲或静脉营养。
(3)加强基础护理、生活护理,预防护理并发症。
(4)病室定期消毒,预防交叉感染。
2.病情观察(1)观察病人神志、生命体征、尿量变化,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及时发现休克或重要脏器功能衰竭。
(2)注意静脉采血时有无血液迅速凝固的早期高凝状态:观察皮肤的颜色与温、湿度,有无皮肤黏膜和重要脏器栓塞的症状和体征,如肺栓塞表现为突发胸痛、呼吸困难、咯血;脑栓塞引起头痛、偏瘫、抽搐、昏迷等;肾栓塞引起腰痛、血尿、少尿或无尿,甚至急性肾衰竭;皮肤栓塞可出现手指、足趾、耳部发绀等。
(3)出血的观察:注意出血部位、范围及其严重度的观察,持续、多部位的出血或渗血,特别是手术伤口、穿刺点和注射部位的持续性渗血,是发生DIC的特征。
如病人出现剧烈头痛、呕吐、血压升高等脑出血症状时,应立即报告医生,抬高床头15-30°,遵医嘱给予脱水降颅压、止血等药物。
3.药物治疗的护理(1)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道,以保证抢救药物的应用和液体补充。
DIC的护理范文
DIC的护理范文DIC,全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是一种复杂的疾病状态,由于全身性血管内凝血机制异常激活,引起血小板与凝血因子在全身范围内非特异性沉着,并造成全身性微血栓形成及出血倾向。
DIC是多种病理病因及疾病不同阶段的共同表现,临床上具有多样性及复杂性,治疗难度较大。
本文将就DIC的护理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评估与监测1.定期检测LAB值,包括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纤维蛋白原测定等。
了解患者的凝血状态及病情进展。
2.注意观察患者的出血表现,包括皮肤、黏膜、伤口等部位。
注意护理环境的洁净,避免患者刺激伤口,以减少出血风险。
3.监测尿量、颜色及足够的水分摄入,以预防尿潴留、肾功能损害等合并症的发生。
二、保持循环稳定1.密切观察患者的循环情况,包括心率、血压、脉搏氧饱和度等指标。
及时发现循环不稳定的早期表现,并及时采取措施。
2.维持血容量平衡,注意监测入量出量。
根据患者的体重、体征,合理给予输液,包括补充液体、红细胞悬液等。
3.防止血栓形成,需要进行早期预防和治疗。
比如,使用低分子肝素、血双十(促凝与抗凝剂用药)治疗等。
三、注意心理护理1.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沟通,解释疾病的发展过程及治疗原理。
鼓励患者参与主动健康管理,如给予合理的饮食、休息、运动等指导。
2.多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提供良好的护理环境。
比如,保持安静、整洁的病房环境,合理安排探视时间等。
3.针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问题,提供心理支持。
如提供恰当的心理疏导、情绪调节等,以帮助他们积极面对疾病和治疗。
四、避免感染1.提高患者自我免疫力。
给予营养支持,保证患者足够的热量摄入。
避免过分注重蛋白质供给,以免增加肝肾负担。
2.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肺部感染。
定期观察患者的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及时采取吸痰、气管插管等操作。
3.严格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
包括严格洗手,规范使用抗生素,加强环境清洁等。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护理常规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护理常规DIC 是多种疾病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严重病理状态,而不是独立的疾病。
其特点为微循环内弥漫性微血栓形成,表现为一组出血的综合征。
最常见于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如败血症、内毒素血症、病毒感染,以及休克、缺氧、大面积烧伤、羊水栓塞、急性白血病、严重创伤、广泛性手术等。
临床表现为广泛性出血、休克、发绀、尿少、呼吸及循环衰竭等症状。
急性 DIC 病情变化迅速,如不及时治疗,往往危及生命,应提高警惕,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1、按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按危重患者护理常规。
3、绝对卧床休息,勿搬动患者,如有休克按休克患者护理常规,并注意保暖。
4、建立静脉通路,按医嘱给予药物治疗,纠正酸中毒,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维持血压平稳。
5、保持呼吸道通畅,有呼吸困难及发绀者,应保持空气新鲜和通畅,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安静,防止患者因烦躁而加重呼吸困难,给予氧气吸入,改善缺氧症状。
如昏迷及抽搐患者应由专人护理,及时清除患者鼻、口腔内异物或分泌物,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6、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如有寒战、发绀等应立即吸氧。
特别注意出血倾向,及时报告医生,及早抢救,并做好记录。
注意观察尿量、尿色变化,血尿者应留取尿标本送检,并记 24 小时出入量。
若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时应做相应的护理,详细记录。
7、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如患者有消化道出血应禁食,不能进食者给予鼻饲或遵医嘱给予静脉补充营养。
8、对于意识障碍者要采取安全保护措施,如加用护栏、约束带等。
9、做好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
病室定期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10、按医嘱给予抗凝剂、补充凝血因子、成分输血或抗纤溶治疗。
正确、按时给药,严格掌握药物剂量,严密观察治疗效果,正确采集血标本,监测出凝血时间等实验室各项指标,随时按医嘱调整剂量,预防不良反应。
11、进行肌肉、静脉注射后应压迫针刺部位至少5分钟,以防出血或血肿。
dic的急救护理措施
dic的急救护理措施
以下是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急救护理措施:
1. 立即呼叫急救:DIC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紧急处理。
立即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号码,寻求医疗援助。
2. 保持患者安静:确保患者保持平静和安静,避免剧烈运动或活动,以减少进一步的出血风险。
3. 控制出血点:如果有明显的出血点,应迅速进行压迫止血。
使用干净的纱布或绷带轻压在出血处,直到出血停止或医疗人员到达。
4. 维持通畅的呼吸道: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如果出现呼吸困难或窒息的症状,应立即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如人工呼吸或CPR。
5. 补充液体:DIC常伴随着大量的内源性凝血物质消耗和出血,可能会导致循环血容量不足。
在医疗人员到达之前,可以尝试给予患者适量的液体补充,例如生理盐水。
6. 寻求专业医疗援助:DIC是一种复杂且严重的疾病,需要专业医疗团队的紧急干预和治疗。
及时将患者送往最近的医院,以便得到进一步的评估和治疗。
请注意,以上仅为一般性的急救护理措施,实际处理过程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医疗专业人员的指导进行。
1。
DIC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技术
微血管栓塞可引起组织缺血、缺氧, 导致器官功能受损。
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
DIC可引起微循环障碍,导致休 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
休克表现为血压下降、心率加快、 四肢厥冷等。
多器官功能衰竭表现为呼吸急促、 尿少、意识障碍等,严重时可导
致死亡。
03
DIC的护理技术
基础护理
01
02
03
04
保持病室环境清洁
dic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技术
• 引言 • DIC的临床表现 • DIC的护理技术 • DIC的预防和保健 • 结论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研究DIC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技术, 旨在提高对DIC的认识和护理水 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护理
服务。
DIC是一种严重的凝血障碍,其 临床表现多样,需要及时诊断和
治疗。
提高对DIC的认识和警惕性
早期识别
了解DIC的早期症状和体征,如皮 肤黏膜出血、休克等,有助于及 时诊断和治疗。
规范护理
掌握DIC的护理技术,如病情观察、 出血控制、抗凝治疗等,能够提高 患者的生存率。
宣传教育
加强DIC的宣传教育,提高医护人 员和公众对DIC的认识和警惕性, 有助于预防和早期发现DIC。
定期打扫,保持空气流通,减 少病菌滋生。
维持患者舒适体位
根据病情调整患者体位,提高 患者舒适度。
口腔护理
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口腔感染 。
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压疮 等并发症。
病情观察
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观察患者体温、脉搏、呼 吸、血压等指标,及时发现异
常情况。
观察出血症状
注意观察患者皮肤、黏膜、消化 道、呼吸道等部位有无出血,以 及出血量、出血时间等。
dic的护理要点
DIC的护理要点1. 什么是DIC?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一种严重的病理状态,它在全身范围内导致血液异常凝固和出血。
DIC通常是其他疾病或损伤的并发症,如感染、创伤、恶性肿瘤等。
它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情况,需要紧急治疗和细心护理。
2. DIC的护理目标•控制出血并预防进一步出血•恢复正常的凝血功能•管理基础病因和诱因•维持器官功能•提供支持性治疗3. DIC的护理措施3.1 监测和评估•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体温、血压等,并记录下来。
•定期检查患者的出血情况,包括皮肤、粘膜、尿液等。
•监测凝血功能指标,如PT(凝血酶原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等。
•定期进行血常规、尿常规和凝血功能检查。
3.2 出血控制•谨慎处理患者,避免不必要的活动或操作,以减少出血风险。
•观察和记录出血部位、性质和程度,并及时报告医护人员。
•使用软性口腔护理用品,避免牙刷或牙线等可能导致出血的物品。
•给予适当的止血药物,如止血海绵、止血喷雾等。
3.3 恢复凝血功能•根据医嘱给予适当的凝血因子或新鲜冰冻血浆来纠正凝血功能障碍。
•监测患者的凝血指标,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鼓励患者遵守治疗计划,包括定期复查和药物使用。
3.4 管理基础病因和诱因•对于感染相关DIC,积极控制感染源,并给予适当的抗生素治疗。
•对于恶性肿瘤相关DIC,进行积极的抗肿瘤治疗,如化疗、放疗等。
•对于创伤相关DIC,及时处理和修复创伤,并给予适当的止血药物。
3.5 维持器官功能•监测患者的呼吸、循环、肾功能等器官功能,并采取相应措施维持其稳定。
•给予适当的液体支持,以保持循环稳定。
•鼓励患者进行主动康复训练,以促进器官功能的恢复。
3.6 提供支持性治疗•给予患者足够的营养支持,包括高蛋白饮食和补充维生素。
•提供心理支持和安慰,帮助患者应对疾病和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负面情绪。
4. DIC护理中的注意事项•注意个体化护理,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护理计划。
DIC的护理
健康指导
根据病因或原发性疾病作相关指导,促 进患者进一步康复。
Thank You!
临床表现
(1)出血:系DIC最常见的早期症状之一。
多突然发生,少数可隐袭出现。程度不一, 常呈广泛的自发性出血。以皮肤和粘膜、伤 口及注射部位渗血多见。严重者可有胃肠道、 呼吸道、泌尿生殖道乃至颅内出血。晚期出 血可长时间不凝。
临床表现
(2)微循环障碍:表现为低血压或休克,多 见于急性型。因休克而可引起多种脏器的功 能衰竭。晚期出现不可逆性休克。
对症护理
2.微循环衰竭的护理 (1)意识障碍者要执行安全保护措施。 (2)保持呼吸道通畅,氧气吸入,改善缺氧症状。 (3)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观察尿量、尿色变化。 (4)建立静脉通道,按医嘱给药,纠正酸,维持水、电解质平 衡,维持血压。 (5)做好各项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 (6)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若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时应作相关护 理,详细记录。
一般护理
1.按原发性疾病护理常规。
2.卧床休息,保持病室环境安静清洁。 3.给予高营养,易消化食物,应根据原发疾病调整 食品的营养成分和品种。 4.正确采集血标本,协助实验室检查以判断病情变 化和治疗效果。
对症护理
1.出血的护理
(1)按本系统疾病护理的出血护理常规。 (2)按医嘱给予抗凝剂、补充凝血因子、成分输血或 抗纤溶药物治疗。正确、按时给药,严格掌握剂量 如肝素,严密观察治疗效果,监测凝血时间等实验 室各项指标,随时按医嘱调整剂量,预防不良反应。
病情观察
• 1.观察出血症状 可有广泛自发性出血,皮肤粘膜 瘀斑,伤口、注射部位渗血,内脏出血如呕血、 便血、泌尿道出血、颅内出血意识障碍等症状。 应观察出血部位、出血量。
护理查房——DIC
微血管栓塞还可能导致末端器官坏死,如肢端坏疽、皮肤坏 死等。这些症状通常伴随着剧烈疼痛和组织坏死,严重影响 患者的生活质量。
微血管病性溶血
贫血症状
DIC患者可能出现微血管病性溶血,表现为贫血症状,如面色苍白、乏力、心悸 等。这是因为红细胞在微血管内破裂,导致血红蛋白释放并引起溶血。
血红蛋白尿
发症。
心理护理
DIC患者病情危重,容易产生焦 虑、恐惧等心理。护士需要积极 与患者沟通,进行心理疏导,增
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健康宣教
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让 他们了解DIC的病因、预防措施 和治疗方案,提高他们对疾病的
认知和自我防护能力。
06
总结与展望
护理查房的重要性
提升护理质量
护理查房是医疗护理流程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患者的全面评估,可以及时了解 患者的病情变化,从而提供更为精准、 个性化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提升整体的 护理质量。
D-二聚体升高
D-二聚体是纤溶过程的特异性标志 物,DIC患者D-二聚体水平常升高 。
影像学检查
血管超声:可发现血管内的血栓,评估血管通畅情况。
CT或MRI:对于疑似脑栓塞、肺栓塞等部位进行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诊 断和评估病情。
综上所述,DIC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表现、病史、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 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在护理查房中,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 化,及时报告医生,协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 护理技术要求高:DIC患者的护理涉及多方面的技术支 持,如血管通路管理、凝血功能监测等,对护士的技 术水平提出较高要求。
未来发展
• 精细化护理:未来DIC护理将更加注重患者的个体差异 ,通过精细化护理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 质量。
DIC患者的护理
DIC患者的护理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许多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复杂的病理过程,是一组严重的出血性综合征。
其特点是在某些致病因素作用下首先出现短暂的血液高凝状态及血小板聚集、纤维蛋白沉着,形成广泛的微血栓,继之出现消耗性低凝状态并发继发性纤溶亢进。
临床表现为出血、栓塞、微循环障碍及溶血等。
1.备齐抢救设备及药品如抢救车、吸氧装置、输液器、输血器及各种急救药物。
2.按危重患者常规护理,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发生休克者按休克常规处理。
3.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协助医师判断病程分期,以便正确处理。
4.出血 DIC时所发生多部位出血倾向,应根据不同情况予以处理。
(1)皮肤出血:若有血疱、紫癜性大片坏死时,要用无菌辅料包扎;保持床铺清洁、干燥、衣服和被单应柔软,翻身操作宜轻;穿刺部位和注射部位可行压迫止血;每日应观察记录皮肤出血点的面积大小、颜色深浅、软硬度等。
(2)鼻出血应鼻部冷敷,用0.1%肾上腺素棉条或凡士林纱布填塞鼻腔。
(3)口腔黏膜出血用凉开水100ml加去甲肾上腺素2mg含漱,并保持口腔清洁。
(4)呕血应按上消化道出血护理。
5.减少有创性操作(1)在消耗性低凝血期和抗凝治疗期间,应尽量减少有创性检查和治疗。
(2)静脉穿刺或注射力争一针见血,避免止血带捆扎过紧。
(3)静脉穿刺或导管拔除后,压迫穿刺点5~10min,防止出血。
(4)避免测量直肠体温和肌内注射。
(5)尽量减少袖带血压计测量血压的次数。
6.观察治疗反应(1)输入血液或血液成分时,注意有无荨麻疹、寒战、发热、面色潮红、头痛、心悸、呼吸困难和胸痛等反应。
一经发现,立即减慢输注速度或停止输注,并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2)应用肝素治疗,静脉给药时要缓慢注入,定时检查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凝血时间等凝血参数,备好鱼精蛋白。
注意观察皮肤黏膜有无新的出血点、紫癜、血肿,静脉注射处、胃肠道、泌尿道出血量有无增多。
7.了解肢体活动情况肢体活动障碍常有肌肉或关节腔出血引起的继发性疼痛所致。
DIC患者的护理
预防感染的措施
隔离与消毒
将患者与其他病友隔离,避免交叉感染。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定期进行空气消毒。
伤口护理
保持患者皮肤、口腔、呼吸道等部位的清洁,避免感染。对 于发热患者,及时采取降温措施,预防高热惊厥。
05
DIC患者的康复与预后
功能康复
院时间、生活质量等指标。
跟踪研究
对患者进行长期的跟踪研究,以 评估预后的长期效果。
影响因素分析
分析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各种因素 ,如年龄、性别、疾病类型、治疗 方式等。
健康教育与预防
01
健康教育
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提高他们对DIC的认识和自我护理能
力。
02
预防调整饮食结构、
03
DIC患者的护理原则
一般护理原则
提供安静、整洁、舒适的病房环境
为患者营造一个安静、整洁、温度适宜、湿度适中的病房环境,有利于患者的休息和恢复。
保持患者舒适体位
根据患者的病情,协助患者采取舒适的体位,如半卧位、侧卧位等。
饮食指导
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如鱼、肉、蛋、奶等。同时,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和饮料,如辛辣、油 腻、咖啡等。
02
DIC的诊断与评估
DIC的诊断标准
血小板减少
患者血小板计数下降,一般低于 100×10^9/L。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反映外源性凝血途径异常,一般超 过正常值的1.5倍。
纤维蛋白原减少
一般低于2.0g/L。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升高
反映纤溶系统亢进,血中纤维蛋白 降解产物升高。
DIC的评估方法
临床评估
这些因素可导致血管内皮损伤、激活凝血系统,并引起血管 内广泛纤维蛋白沉积和微血管血栓形成。
dic的护理要点
dic的护理要点
以下是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护理要点:
1.快速识别和诊断:DIC是一种严重且迅速进展的疾病,识别
和确认诊断的速度至关重要。
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出血症状和全身状况,及时报告医生。
2.调整液体管理:保持患者的容量状态平衡,避免过度输液,
因为液体过载可能加重出血风险。
3.控制出血:密切观察患者的出血情况,包括皮肤、黏膜、尿
液、粪便等部位。
及时处理活动性出血,包括应用局部压力、冰敷和其他止血措施。
4.补充凝血因子: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和医生的指示,及时补
充出血所需的凝血因子,例如新鲜冰冻血浆、血小板浓缩物和凝血因子浓缩物等。
5.控制感染:DIC往往与感染有关,因此及时处理和控制感染
非常重要。
使用适当的抗生素治疗,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定期更换导尿管和其他导管。
6.监测全身状况: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
呼吸频率和体温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全身性并发症,如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7.心理支持:DIC是一种严重疾病,对患者和家人来说可能带
来很大的心理压力。
提供情绪支持和教育,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案,帮助患者和家人应对困难和焦虑。
8.护理防范: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安全,预防压疮、肺栓塞、深
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
DIC是一种及时干预和治疗的严重疾病。
护理要点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医生的指示进行调整。
与患者的医疗团队密切合作,了解最新的护理指南和治疗方案,以确保提供适当的护理和支持。
DIC护理常规
D I C护理常规一、护理评估1.症状与体征:有无出血、微血栓、溶血及肾、肺、脑及胃肠道功能障碍的表现。
2.健康史:有无发生DIC的原发疾病史,如外科手术、创伤、感染、恶性肿瘤等。
3.实验室检查:血小板数、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3P试验结果。
4.心理社会状况:有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
患者和家属是否担心疾病的发展与预后。
二、护理问题1.皮肤完整性受损与皮肤黏膜出血有关。
2.有感染的危险与机体抵抗力下降及留置各种管道有关。
3.组织灌注量改变:低血压或休克与血容量减少、心排血量降低及动静脉血流受阻有关。
4.潜在并发症:休克、多发性微血管栓塞、呼吸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
5.三、护理措施1.一般护理(1)安排病人绝对卧床休息为主,如患者发生休克取中凹位,呼吸困难者去半坐卧位;注意保暖,给予吸氧。
(2)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有消化道出血者应酌情进冷流质饮食或禁食。
不能进食者予鼻饲或静脉营养。
(3)加强基础护理、生活护理,预防护理并发症。
(4)病室定期消毒,预防交叉感染。
2.病情观察(1)观察病人神志、生命体征、尿量变化,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及时发现休克或重要脏器功能衰竭。
(2)注意静脉采血时有无血液迅速凝固的早期高凝状态:观察皮肤的颜色与温、湿度,有无皮肤黏膜和重要脏器栓塞的症状和体征,如肺栓塞表现为突发胸痛、呼吸困难、咯血;脑栓塞引起头痛、偏瘫、抽搐、昏迷等;肾栓塞引起腰痛、血尿、少尿或无尿,甚至急性肾衰竭;皮肤栓塞可出现手指、足趾、耳部发绀等。
(3)出血的观察:注意出血部位、范围及其严重度的观察,持续、多部位的出血或渗血,特别是手术伤口、穿刺点和注射部位的持续性渗血,是发生DIC的特征。
如病人出现剧烈头痛、呕吐、血压升高等脑出血症状时,应立即报告医生,抬高床头15-30°,遵医嘱给予脱水降颅压、止血等药物。
3.药物治疗的护理(1)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道,以保证抢救药物的应用和液体补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出血
DIC患者约有70%-80%以程度不同的出 血为初发症状,如紫癜、血泡、皮下血 肿、采血部位出血、手术创面出血、外 伤性出血和内脏出血等。出血的机制与 下述四方面因素有关。 (1) 凝血物质大量消耗 (2) 继发性纤溶系统激活 (3)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的形成 (4) 血管损伤
3.
与血容量减少、心排
血量降低及动静脉血流受阻有关。
4. 急性肾功能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
护理
三、护理措施
1. 一般护理
半卧
位呼吸困难者取半坐卧位,注意保暖,给予吸氧。
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有消化道
出血者应酌 情进冷流质饮食或禁食。不能进食者予鼻饲
或静脉营养。
加强基础护理、生活护理,预防护理并发症。
护理
3. 药物治疗的护理
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道,以保证抢救药物的应用和液
体补充。
,尽量减少肌注及
各种穿刺,以免引起局部血肿。
,由于此类药
物可加重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在少尿休克时使病情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的临床 表现和护理技术
ICU 魏蕾
概念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指在原发病基 础上,促凝因素导致机体微血管内广泛地 生成微血栓,消耗了大量凝血因子和血小 板,并伴以继发性纤溶为特征的获得性血 栓-出血综合征。DIC本身并不是一个独立 的疾病,而是很多疾病发病的一个中间环 节和病理过程。
DIC的诊断必须符合四个条件:
1. 有引起DIC的原发疾病; 2. DIC的临床表现; 3. 实验室诊断依据; 4. 抗凝治疗有效。
DIC的病因分类
类型
主要疾病
感染性疾病
肿瘤性疾病 血液性疾病 妇产科疾病
创伤及手术
革兰氏阴性或阳性菌感染、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 热、病毒性心肌炎等
护理
一、护理评估 1. 脑及胃肠道功能障碍的表现。 2.
有无发生DIC 染、恶性肿瘤等。 3.
血小板数、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3P试验结果 4.
有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患者和家属是否担心疾 病的发展与预后。
护理
二、 护理问题 1Biblioteka 皮肤完整性受损与皮肤黏膜出血有关。
2. 有感染的危险 与机体抵抗力下降及留置各种管道有关。
3、休克
广泛的微血栓形成使回心血量明显减少,加上广泛出 血造成的血容量减少等因素,使心输出量减少,加重 微循环障碍而引起休克。DIC形成过程中产生多种血管 活性物质(激肽、补体C3a和C5a),造成微血管平滑肌 舒张,通透性增高,回心血量减少。 DIC 引起的休克常有以下几个特点:①突然出现或与 病情不符;②伴有严重广泛的出血及四肢末梢的紫绀; ③有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出现;④对休克的综合治 疗缺乏反应,病死率高
4、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由于出血和红细胞破坏,DIC病人可伴有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这种贫血除具 备溶血性贫血的一般特征外,在外周血 涂片中还可见到一些形态特异的红细胞 碎片,称为裂体细胞。这是因为循环中 的红细胞流过由纤维蛋白丝构成的网孔 时,常会粘着或挂在在纤维蛋白丝上, 加上血流的不断冲击,引起红细胞破裂。
消耗性低凝 期
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因 消耗而减少,继发纤 维蛋白原减少,纤溶 过程逐渐加强
继发性纤溶 亢进期
纤溶系统异常活跃,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形 成且具有很强的抗凝 作用
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出血 出血十分明显
临床表现
DIC 主要临床症状可归纳为出血、多 器官功能障碍、微循环障碍(休克) 和贫血。急性 DIC 时以前三种症状较 为多见。
2、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
由于DIC发生的原因和受累脏器及各脏器中形成微血栓 的严重程度不同,故不同器官系统发生代谢与功能障 碍或缺血性坏死的程度也可不同,受累严重者可导致 脏器功能不全甚至衰竭。临床上常同时或相继出现两 种或两种以上脏器功能障碍的不同症状,如呼吸困难、 少尿、无尿、恶心、呕吐、腹部或背部疼痛、发热 低 血压、意识障碍(严重者发生昏迷)及各种精神神经症 状.。DIC时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MSOF)的机制,与微 血栓形成和微循环灌流障碍、缺血再灌注损伤、白细 胞激活和炎症介质的损伤作用,以及器官功能障碍作 为后果对其它脏器产生的影响等有关。MSOF常是DIC 引起死亡的重要原因。
转移性癌、肉瘤、恶性淋巴瘤等
急慢性白血病、溶血性疾病、异常蛋白血症等
感染流产、死胎滞留、妊娠毒血症、羊水栓塞、胎盘 早剥等
严重软组织损伤、挤压伤综合征、大面积烧伤、大手 术等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分期
DIC通常分为三期,即高凝期、消耗性低凝期和继发性纤溶亢进期
DIC的分期及各期特点
基本特点
表现
高凝期
凝血系统被激活,血 中凝血酶量增多,导 致微血栓形成
病室定期消毒,预防交叉感染。
护理
2. 病情观察
观察病人神志、生命体征、尿量变化。准确记录24小 时出入量。及时发现休克或重要脏器功能衰竭。 注意静脉采血时有无血液迅速凝固的早期高凝状态。 观察皮肤的 颜色与温、湿度,有无皮肤黏膜和重要脏器 栓塞的症状和体征,如肺栓塞表现为突发胸痛、呼吸困 难、咯血;脑栓塞引起头痛、偏瘫、抽搐、昏迷等;肾 栓塞引起腰痛、血尿、少尿或无尿,甚至急性肾衰竭。 皮肤栓塞可出现手指、足趾、耳部发绀等。 出血的观察。注意出血部位、范围及其严重度的观察。 持续、多部位的出血或渗血,特别是手术伤口、穿刺点 和注射部位的持续性渗血,是发生DIC的特征。如病人出 现剧烈头痛、呕吐、血压升高等脑出血症状时,应立即 报告医生,抬高床头15-30°,遵医嘱给予脱水降颅压、 止血等药物。
防治原则
(一) 防治原发病 预防和去除引起DIC的病因是防治DIC的根本措施。例如 控制感染,去除死胎或滞留胎盘等。某些轻度DIC,只要 及时去除病因,病情即可迅速恢复。 (二) 改善微循环障碍 采用扩充血容量、解除血管痉挛等措施及早疏通阻塞的 微循环。 (三) 建立新的凝血与纤溶间的动态平衡 在高凝期可应用抗凝药物如肝素、低分子右旋糖酐、阿 斯匹林等阻止凝血过程的发动与进行,预防新血栓的形 成。出血倾向十分严重的病人,可输血或补充血小板等 凝血物质以及使用纤溶抑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