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政治部分基础知识专题(七)·中国古代的政治改革和政策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的政治改革和政策调整
在中国古代史上,改革变法和统治者的政策调整屡见不鲜。这些改革变法运动和统治政策的调整,都有利于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历史上起了积极的作用
在古代史上,中国历代王朝所进行的改革按照原因和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奴隶社会富国强兵的改革,同时也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主要事例是春秋时期齐国管仲改革和鲁国的“初税亩”
2、社会转型时期的改革,对于推动中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起了积极作用。战国时期的改革变法运动都属于这一类情况,典型代表为秦国的商鞅变法
3、封建社会内部的改革变法和统治政策的调整。这一时期的改革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新王朝建立之初对统治政策的调整,例如西汉建立以后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唐朝前期的政策调整以及清朝前期实行的更名田和摊丁入亩;另一类则是王朝中后期为克服统治危机、缓和阶级矛盾而进行的改革,这一类的主要事例是唐朝中后期的两税法、北宋的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明朝中后期的张居正改革
4、少数民族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和制度的改革,主要事例如北魏孝文帝改革
上述变法和改革有成有败,究其原因,从根本上讲,主要取决于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但在实际操作中,改革成败还与改革的措施是否行之有效、改革是否得到皇权的有力保障、改革是否用人得当、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否正确与进步、改革者的魄力和勇气等有关。
在古代史学习中,我们主要应注意掌握前三种类型的社会改革运动。
一、奴隶社会时期的改革运动
1、背景: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斗争激烈,为了增强实力,在争霸斗争中占据优势,取得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各诸侯国纷纷进行改革;同时,这一时期铁器开始使用和牛耕逐渐推广,生产力水平提高,私田逐渐取代了公田,封建土地所有制日益确立。面对这一变化,各国都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承认了这一变化,在改革中所推行的新的国家赋税制度和法律条文,促使土地所有制逐渐由国有制向私有制转变。这有利于社会的发展进步。我们在复习中应特别注意这一点
2、主要事例—春秋前期齐国的管仲改革和春秋后期鲁国的“初税亩”
时间国家改革措施作用共同作用
公元前7世纪前期齐国
改革经济、政治、军事,“通工商之业、便鱼盐之利”,
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其中,在赋税制度上,提
出“相地而衰征”,即根据土地多少和田亩好坏而征收
赋税
齐国实力大增,成为
春秋时期的第一个
霸主
赋税制度
的改革都
促使耕地
由国有转
向私有
公元前6世
纪初期
鲁国实行初税亩,即开始按亩收税
注意: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改革措施都大同小异,其着眼点都在富国强兵,增强了本国争霸的资本
二、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时期的改革—战国时期的改革变法运动
1、背景:战国时期,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已经大部分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势力越来越大,纷纷要求在政治上进行改革,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统治。这是战国时期改革变法运动出现的根本原因。改革的直接目的都是各国统治者要富国强兵,增强在兼并战争中的实力;而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思想体系日趋成熟则为战国时期的改革变法运动的发展提供了思想武器
2、战国时期改革变法中的主要事例
国家改革者内容作用
魏国李悝“尽地力之教”,发展农业生产,制定《法经》楚国吴起限制贵族权力,改变世袭的分封制,整顿吏治
秦国商鞅
政治上,为镇压人民反抗,加强专制统治,实行“令民
为什伍”的连坐法;为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加强新兴地
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度,实行废分封,行县制
经济上,为推动封建经济发展,实行重农抑商,奖励耕
织;统一秦国的度量衡制度;废除井田制,用法律的形式
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军事上,奖励军功,按功授爵,贵族无军功不再授爵,
既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特权,又提高了秦国的军事力量
文化上,“燔诗书而明法令”,加强思想控制,实行文化
专制
商鞅变法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
世袭特权,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
展,加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
集权制度,使秦国逐步强盛起来,
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商鞅
所主张的法家思想成为秦朝占统
治地位的政治思想
商鞅变法中所实行的严刑峻
法和文化专制政策,对以后的秦
朝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3、变法的作用:经过一百多年的变法改革,封建制度最终在各国确立起来
4、对商鞅变法的认识:商鞅变法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点知识,在学习中需要重点注意。
(1)变法体现了地主阶级的意志
这突出表现在变法的内容上:“废井田、开阡陌”是废除奴隶制的经济基础—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准许土地自由买卖,是满足地主阶级的经济要求;奖励军功,增强了地主阶级的政治力量和经济实力;建立县制是朝中央集权迈出的重要一步,是打破“封国”,巩固新的土地所有制的政治保障
(2)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变法适应的历史发展趋势,合乎秦国的国情,这是变法成功的根本所在;变法得到秦孝公的大力支持,变法措施执行坚决,这是变法成功的重要原因;商鞅不顾个人安危,敢于同旧势力进行坚决斗争
(3)启示:商鞅变法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时代发展的表现;改革和变法是不会一帆风顺的,但代表进步势力的新事物最终会战胜旧事物
三、封建社会内部的政策调整和改革变法运动
(一)新王朝建立之初的政策调整
1、西汉建立以后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
2、唐朝前期统治政策的调整。这主要体现在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三代皇帝的政策调整上。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三位帝王的共同措施
政治唐太宗吸取了隋朝灭亡的教训,强调“存
百姓”的思想,励精图治。在政治上,知
人善任,虚怀纳谏,唐太宗认为“为政之
要,惟在得人”,用人不避仇怨、不拘门
第、民族,兼收并用,因此,人才济济,
贤相有房玄龄、杜如晦等,名将有李靖、
李勣等。唐太宗虚怀纳谏,朝臣进谏成风,
著名谏臣有魏征等;同时,进一步革新政
治,贞观时期,在隋制基础上,进一步革
新完善制度
破格用人。为广揽
人才,创立“自荐”
求官制度。许多有
才干的庶人,被破
格任用,如名相狄
仁杰、姚崇等
选贤任能,他选拔德才兼
备、年富力强的人担任宰
相,如姚崇、宋璟等。针
对官吏多而滥,他采取了
精简官吏,定期考核等措
施;限制佛教,裁汰僧尼,
禁建新佛寺,实行募兵制
善于用人
经济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重视发展农业大力发展生产
重视农业生
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