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祝福教学设计
《祝福》教学设计(通用6篇)

《祝福》教学设计《祝福》教学设计(通用6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祝福》教学设计(通用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祝福》教学设计1教学要求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认识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教学重点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本文综合塑造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教学方法点拨、分析、研讨教学过程一、检查作业:二、分析、讨论写作特点:1.精当的环境描写。
作者巧妙地把祥林嫂悲剧性格上的几次重大变化,都集中在鲁镇"祝福"的特定的环境里,三次有关"祝福"的描写,不但表现了祥林嫂悲剧的典型环境,而且也印下祥林嫂悲惨一生的足迹。
①第一次是描写镇上各家准备"祝福"的情景。
祝福是"鲁镇年终的大典",富人们要在这一天"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的好运气",以便继续他们贪得无厌的"幸福生活",而制作"福礼"却要像祥林嫂一样的女人"臂膊在水里浸得通红",没日没夜地付出自己的艰辛,可见富人们所祈求的幸福,是建立在榨取这些廉价奴隶的血汗之上的。
这样通过环境描写就揭露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性。
同时,通过"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今年自然也如此"的描写,也显示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农村的状况:阶级关系依旧,风俗习惯依旧;人们的思想意识依旧。
一句话,封建势力和封建迷信思想对农村的统治依旧。
优秀语文祝福教学设计(优秀6篇)

优秀语文祝福教学设计(优秀6篇)优秀语文《祝福》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的罪恶本质。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教学重点】1、塑造人物的方法2、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教学难点】深刻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封建制度、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课时】四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小说的情节结构2、初识环境描写的作用一、作家作品介绍1、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新文学的奠基人。
鲁迅的小说集有《呐喊》、《彷徨》。
《呐喊》收入1918~1922年间所写的14篇作品,保留着“五四”前后奋起呼喊的时代特色,我们在初中阶段所学过的《故乡》、《社戏》、《孔乙己》以及今后我们将要学到的《药》、《阿Q正传》等都选自《呐喊》。
《彷徨》收入1924~1925年所写的《祝福》、《在酒楼上》、《伤逝》、《离婚》等共11篇小说,反映了鲁迅在20年代中期的思想苦闷,表现了他不断探索真理、寻找出路的可贵精神。
《祝福》是我们在中学阶段所学鲁迅小说中唯一一篇选自《彷徨》的。
鲁迅的小说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他学习西方小说结构经济、灵便、多样的优点,打破中国传统的章回小说单一的形式,创造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新形态。
鲁迅是塑造典型人物形象的文学大家,为中国现代文学的艺术殿堂塑造了第一批不朽的典型形象,如阿Q、闰土、祥林嫂、吕纬甫、子君、孔乙己、四铭等。
2、鲁迅作品小说集呐喊野草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而已集二心集坟热风3、鲁迅:由《呐喊》而到《彷徨》①复习:《呐喊》命名的原因以及其中重要的作品题《呐喊》:抗世违世情。
积毁可销骨,空留纸上声。
《呐喊》命名的原因:一,为唤醒沉睡的民众而呐喊;二,为革命前驱者呐喊助威。
鲁迅《祝福》教案

鲁迅《祝福》教案《祝福》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 分析祥林嫂的形象特征;2. 分析造成祥林嫂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从而认清旧社会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摧残和压迫;二、教学重点:祥林嫂对命运的抗争和无法摆脱的礼教枷锁。
三、教学难点:封建礼教是如何一步步摧残祥林嫂的肉体和心灵的。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是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开篇所说的话。
问题:祥林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不幸的人——第一印象;老师:还有吗?2.祥林嫂的一生是不幸的,她的不幸体现在哪些地方?? 丧夫——被认为不祥之兆?? 改嫁——被人看不起丧子——失去亲情的依靠? 被逐出鲁家,沦为乞丐,除夕夜死祝福里。
? 没有人关心她?3. 祥林嫂对命运的抗争与结局(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描写来分析)抗争表现结局(1)第一次丧夫来鲁镇:勤劳工资被婆婆拿去,被抓回去强迫改嫁,(2)第二次丧夫:勤劳养育儿子儿子死了,被赶出屋(3)失独后来鲁镇:捐门槛,精神救赎被视为不洁,不准祭祀,被赶出鲁家,沦为乞丐(4)面对别人的嘲笑,她无言抗议更加孤独4.造成祥林嫂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丁玲说,祥林嫂是非死不可的。
许寿裳说《祝福》的主题是:“不惨在狼吃阿毛,而惨在礼教吃祥林嫂。
”封建宗法制度:宗法又以礼教与政权、神权、夫权、族权相结合的形式存在。
祥林嫂生活的环境——中国农村;、祥林嫂身边的人——鲁四老爷、婆婆、孩子的大伯、柳妈、卫婆子(1)封建礼教:失节者大、从一而终思想,使其处处受到鄙视;(2)封建迷信:摧残她的精神(死后被锯开来);(3)封建家长制:婆婆领走工钱并被抓回去;孩子大伯来收房,没有了去处;(4)封建地主阶级:经济上盘剥、精神上毒害。
明确:封建礼教、神权迷信使得祥林嫂尊严被践踏、被愚弄最终摧毁她的精神和肉体。
5.总结:祥林嫂是一个不幸的人,是一个深受封建礼教压榨迫害的人,又是一个一直努力抗争命运的人,她善良、朴实、淳厚,想用诚实勤恳的劳动换取作为人的生活的基本保证。
《祝福》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祝福》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诗歌《祝福》,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2. 能够理解并背诵《祝福》这首诗,感受到祝福他人的美好情感;3. 培养学生欣赏和创作诗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艺术细胞。
二、教学重点:1. 正确理解并背诵《祝福》这首诗;2. 培养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创作诗歌的能力;2. 培养学生的艺术细胞。
四、教学准备:1. 课件:《祝福》教学设计PPT;2. 音乐播放器或录音机;3. 课堂装饰:诗歌《祝福》的海报。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将课堂装饰打开,展示《祝福》的海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教师播放背景音乐,让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
步骤二:朗诵原诗(10分钟)教师朗诵《祝福》这首诗,要注意语调和节奏的把握,引导学生仔细倾听,感受作者对亲人的深深祝福。
步骤三:理解诗意(15分钟)教师提问:“《祝福》这首诗中表达了什么情感?”、“你在诗中看到了哪些景物或场景?”等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情感和描绘的内容。
步骤四:分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自由讨论《祝福》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和景物。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间的合作学习能力。
步骤五:小组展示(10分钟)请每个小组派一位代表上台,向全班展示他们对《祝福》的理解和感受。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倡导学生多种表达方式。
步骤六:诗歌创作(15分钟)教师提供一些关于祝福的关键词,如爱、友情、温暖等,要求学生根据这些关键词创作自己的祝福诗。
鼓励学生多样化的表达方式,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情感。
步骤七:诗歌分享(15分钟)请每个学生依次上台,朗读自己的祝福诗。
让全班同学欣赏并共同感受每个人的祝福。
步骤八: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对整个课堂进行总结,强调学生通过这堂课学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这节课的收获和感悟。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设计,学生能够通过朗诵、欣赏、创作等多种方式理解并表达对他人的祝福。
《祝福 》教案

《祝福 》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及作品,把握小说的主题。
2. 分析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3. 理解造成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分析祥林嫂的形象,理解小说的主题。
2. 难点:探讨祥林嫂悲剧的根源,理解作者对封建社会的批判。
三、教学方法1. 问题引导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
3. 点拨法: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进行点拨和归纳。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及作品,引出《祝福》这篇小说。
2. 整体感知- 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 教师提问:祥林嫂经历了哪些不幸?3. 人物分析- 引导学生分析祥林嫂的形象特点。
- 讨论:祥林嫂的死因是什么?- 教师点拨:祥林嫂的悲剧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社会的悲剧。
4. 主题探究- 学生分组讨论小说的主题。
- 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归纳总结。
- 明确小说通过祥林嫂的悲剧,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封建礼教的罪恶。
5. 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避免类似的悲剧发生?-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进行引导和总结。
6. 布置作业- 写一篇读后感,谈谈自己对《祝福》的理解和感受。
- 阅读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如《呐喊》《彷徨》等。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要结合时代背景,让学生深刻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意义。
此外,还可以通过多媒体等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024《祝福》说课稿范文

2024《祝福》说课稿范文说教材:《祝福》是2024年高中英语教材第八册第一单元的内容。
本单元主要围绕“祝福”这个主题展开,通过学习不同场景下的祝福语和用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英语水平和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不同场景下适用的祝福语和用语,扩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词汇量。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在实际交流中运用祝福语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水平。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祝福语,让学生体会到关爱他人、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不同场景下适用的祝福语和用语,能够流利自然地运用到实际交流中去。
难点在于理解祝福语的含义和背后的文化内涵,并能够准确灵活地运用到语境中。
说教法学法:在教学英语这门语言课程时,尤其是在教学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时,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际操作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因此,这节课我采用的教法是任务型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方式促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祝福语。
学法上,我采用自主学习法和合作学习法,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并与同学合作互动。
教学准备: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我准备了多种教学辅助工具,如PPT、课件、练习题等。
通过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直观地感知祝福语的运用场景和语境。
教学过程:根据任务型教学法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视频,展示不同场景下的祝福用语,让学生猜测视频中人物的关系和他们说的祝福语,引出本节课的话题。
2. 任务一:小组合作讨论,根据给定的场景,学生共同设计适用的祝福语,并用英语进行表达。
通过小组展示和分享的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3. 任务二:情景模拟演练,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出实际生活中的场景,并用英语进行对话。
《祝福》教学设计

《祝福》教学设计《祝福》教学设计(精选12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祝福》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祝福》教学设计篇1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的基本字词,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整体感知,理顺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命运与作品感情基调。
3.了解小说文体的基本知识,结合文体分析文章。
学习重点理顺故事情节;学习难点体味祥林嫂的悲剧命运。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知识积累]1.作家作品: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新文学的奠基人。
鲁迅的小说集有《呐喊》和《彷徨》。
《彷徨》收入了鲁迅《祝福》《在酒楼上》《伤逝》等共11篇小说,反映了鲁迅在上世纪20年代中期思想的苦闷,表现了他不断探索真理、寻求出路的可贵精神。
《祝福》是《彷徨》的第一篇,最初发表于1924年。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而阻碍中国进入民主、科学时代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两千多年来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
中国妇女则是中国封建思想的最大受害者。
本文鲁迅选择妇女题材,深刻地揭露封建思想的流弊和荼毒。
2.文体知识:小说是四大文学样式(散文、小说、诗歌、戏剧)之一,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故事情节的叙述和深刻的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体(文学体裁),小说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
小说的情节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
3.祝福的习俗:“祝福”是旧时浙江绍兴一带曾经流行过的迷信习俗。
每当旧历年底,地主和有钱人家举行年终大典,宰杀家禽,置备牲肉,并将牲品煮熟作为“福礼”,恭请天神和祖宗享用,感谢他们保佑当年“平安”,并祈求来年幸福。
教学过程一、知识积累1.字音积累钝()响寒暄()朱拓()间()或悚()然踌蹰()不更()事谬()种俨()然雪褥()瑟()瑟有声尘芥()堆形骸()脸颊()沸反盈()天贺家墺()荸荠()()絮絮()呜咽()驯()熟桌帏()讪讪()咀嚼()()渣滓()()瞥()拗()不过蹙()缩门槛()窈()陷惴惴()歆享()()牲醴()()蹒跚()()2.字形积累3.字义识记俨然:讪讪:怔怔:怨府:沸反盈天:二、文学常识:1.《祝福》选自《》,作者是,他的另两部小说集是《》和《》,散文集是《》,散文诗集是《》,还有杂文集17本。
祝福教学设计(优秀7篇)

祝福教学设计(优秀7篇)等奖鲁迅《祝福》教学设计篇一一、课文引入上一节课我们看了夏衍根据鲁迅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祝福》,并布置同学们根据课文改写《祥林嫂的故事》,下面请位同学来讲讲《祥林嫂的故事》。
(用电脑把相关情节的画面投影到大屏幕上,增强形象性。
)二、学生讲述祥林嫂是卫家山人,二十六七时死了男人,从家里逃出来后,由卫老婆子介绍给鲁四老爷家做女工,鲁四老爷讨厌她是个寡妇,时常皱着眉头,一副不太高兴的样子。
日子很快过去了,祥林嫂做工十分卖力,甚至比男人还勤快,扫尘、洗地、杀鸡、宰鹅、彻夜的煮福礼,全都由她一人包办,这一年鲁家竟不用雇短工。
新年刚过了不久,祥林嫂到河边淘米洗菜,被婆家的人用白蓬船绑了回去。
婆家又把祥林嫂卖给贺家坳的贺老六,用买得的钱做小儿子娶媳妇的聘礼。
祥林嫂拼死反抗,在拜堂时猛撞香案,血如泉涌。
好在贺老六待祥林嫂不差,家中又添了个男孩阿毛,日子还算安稳。
哪知两年以后,厄运再次降临到祥林嫂头上。
先是丈夫患伤寒去世,接着两岁的儿子阿毛又被狼衔去吃了五脏,只剩一只小鞋挂在刺柴上。
贺家大伯来收屋,把祥林嫂赶出家门,她走投无路,只好回到鲁镇做鲁四老爷家的女工。
鲁四老爷告诫鲁四太太,祭祀的时候不要让祥林嫂插手。
祥林嫂反复地向人们诉说着阿毛被狼吃的悲惨故事,但镇上的人却渐渐对她失去兴趣。
自从和柳妈谈了天,知道死后的魂灵要锯开两半分给两个男人,要到土地庙捐门槛,让千万人践踏才能赎罪。
从此,祥林嫂闭了嘴唇,头上带着大家以为耻辱的记号的伤痕,默默地跑街,扫地,洗菜,淘米……用历来积存的工钱到土地庙捐了门槛。
她本以为可以坦然地做祭祀的活儿,但是鲁四太太仍然不让她插手,使他大受打击。
她的精神更不济了,记忆尤其坏,最后被赶出鲁家,沦为乞丐。
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里,在鲁镇即将进行祝福之时,祥林嫂冻死在镇上,结束了她悲惨而又屈辱的一生。
三、寻找凶手究竟是谁杀害了祥林嫂?祥林嫂是带着疑问、痛苦,也带着希望、幻想死去的,她临死前有什么遗愿呢?她临死前提了三个问题:一个人死了以后,究竟有没有魂灵?有没有地狱?死掉的一家人都能见面吗?对魂灵,祥林嫂既“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YUWEN JIANSHE 2009.9
日子。
过于无聊而创造刺激,她想看这个新故事能
赵柔翰曾经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解 给祥林嫂带来什么,她想看祥林嫂的反应,
释祥林嫂的人生悲剧,认为主要原因是她从“生 说白了,是想看祥林嫂更加痛苦,更加绝望,
理”到“自我实现”这五个层次的需要都得不 更加声嘶力竭。唯有这样的冲击,才能给她,
通过小说手法刻画人物精神世界的。
身份低微,但仍然活得有尊严 ;深受封建礼教
教 学
毒害。”
设
二、教学过程
再看高明对小说中社会环境与社会心理的 计
(一)第一环节 :总结网上讨论。
深入思考 :“同是苦命人的柳妈们为何竟如此作
同学们,寒假期间我们在“语文真好论坛” 践祥林嫂,为什么?我想,解决了这个问题就
上留了一个作业,请大家谈谈对祥林嫂形象的 相当于顺便讨论了为什么麻木的人们会那样麻
(2) 为 什 么 祥 林 嫂 在 鲁 镇 会 过 得 那 样 满
学 设
起来看,同学们已经对这些问题有了深入理解 : 足?
计 祥林嫂的善良、质朴、勤劳,祥林嫂对命运的
分析 :因为在这里,祥林嫂找到了归属感,
抗争和内心世界的痛苦,祥林嫂的深受封建礼 得到了人们,特别是鲁四老爷家的承认。
教与封建迷信毒害,祥林嫂是封建礼教害死的,
如高明所说,祥林嫂成了异端,她的微弱的生 全不见淘箩的影子,说明她找了个遍。鲁四
命意识,一定会遭到众人的扼杀。那为什么会 老爷是不是在乎呢?他非常在乎,即使是一
这样呢?刚才我们说祥林嫂和其他人的人生追 个淘箩,他也不能损失,所以他才会一直踱
求是不一样的,那么其他人是什么样的人生追 到河边。
求呢?柏杨曾有一段话非常精彩 :柳妈之所以
说是柳妈自己创造出来的一个新的故事,我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鲁四老爷所推崇的道 29
YUWEN JIANSHE
学其实是假道学,这根本是他用来欺骗别人(当
然也欺骗自己)的手段。
3. 我们再看卫老婆子的话。她认为祥林嫂
婆婆是个精明强干的女人,为祥林嫂婆婆的精
明而高兴,更重要的是这句话 :“这有什么依不
依。——闹是谁也总要闹一闹的 ;只要用绳子
造之不同。
对少了几分再创造的空间 ;写意的文学用虚笔
《飘》中郝思嘉的首次出场 :
来激发读者的想象。这两种文学形态在不同的
郝 思 嘉· 奥 哈 拉 长 得 并 不 漂 亮, …… 她 文化土壤中生长、发展。
脸上有着两种特征,一种是她母亲的娇柔,来
(六)结语
自法兰西血统的海滨贵族 ;一种是她父亲的粗
“白”的作用 :绘画中的留白、书法中的
到满足 :(1)生理需要层——从温饱的缺乏直 以及与她一样的许多看客一些刺激和活下去
至沦为乞丐 ;(2)安全需要层——对做稳了奴 的动力。”
隶而不得的反抗和对死后的恐惧 ;(3)爱与归
那 么 为 什 么 会 这 样? 他 们 为 什 么 要 如 此
属——对来世能否寄托恩爱和母爱的疑惑 ;(4) 做?我们知道,一个人的语言、行为是他精神 教
对手?!”
鲁迅先生说,写小说“选材要严,开掘要
再看一下李美玉对祥林嫂内心世界的分 深”。我们读小说,同样要深入思考,向深开
析 :“祥林嫂在临近死亡时还向人询问一个人死 掘,而不只是停留在概念化的理解上。我们还
了之后究竟有没有灵魂,她关心人死后的灵魂 要让人物在我们心中立起来,深入人物的内心
问题。这是深刻联系着她全部人生经历的思想 ; 世界。
滥用于一切的时代,人们只有装出一副温良恭 离去?社会人群中的“无爱”形成的原因是什
顺的样子才能被他人接纳。而人性中恶的本质 么?
是不可能被这种伪善所排解的,也就必然发泄
归根到底,我们说封建思想或封建礼教害
到最弱势的祥林嫂身上。一个被封建礼教禁锢 人,那么它是如何戕害人的心灵的,作者是如
成了典型良民的女人哪里是强大的‘我们’的 何表现这种戕害的?
一捆,塞在花轿里,抬到男家,捺上花冠,拜堂,
关上房门,就完事了。”这说明她完全把祥林嫂
看做商品、看做工具。在卫老婆子看来,什么
是好日子?“上头又没有婆婆 ;男人所有的是
力气,会做活 ;房子是自家的。”看到的是好处,
想到的是利益,亲人也成了工具,没有婆婆也
成了幸福嫂的赎罪,结果会怎么
样?鲁家在鲁镇处于什么地位?是个主宰者的
地位。这就是祥林嫂的悲剧所在,她的归属感
与尊严感要靠大户人家来赐予,从这个意义上
说,她仍然是一个奴隶,她还没有真正的自我,
没有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这也说明,这种“无
爱”世界形成的原因还有一个,就是专制等级
制度。
30
高明曾经问过这样一个问题 :同是苦命人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看待祥林嫂的反抗?许 望能够回到群众队伍当中去。当她捐了门槛
多同学认为,她的反抗不过是在争取做奴隶的 回到鲁家第一个告诉四婶时,她自以为回到
资格。这自然是有道理的,但是仅仅如此吗? 了鲁家群体中,而四婶的话就等于告诉祥林
同样作为奴隶,祥林嫂与其他受压迫者有什么 嫂“你永远不会再回到我们这里来,我们永
的柳妈们为何竟如此作践祥林嫂?他自己做了 两个解释 :一个是自保,一个是人性中的恶。 他解释得很好,我们还可以深一步分析 :他们 自保什么,为什么人性中的恶会释放出来?我 想,专制与等级制度让人们紧守着自己现有的 地位,时刻想向上爬,他们能做的就是依靠上 一等级的人,排斥欺压同等级或下等级的人。 对这些人来说,所有外人或外物都是工具,他 们一直推崇的所谓礼教不是用来自我完善的, 而是打压别人的工具。
能够有爱与归属感,她就非常满足。而这些需
请看鲁四老爷在祥林嫂被抢走时的表现。
要一旦得不到满足,痛苦就会开始。而其他人 祥林嫂是不会被想起来的,大家想的只是午
的生活则远不是这样。
饭,只是淘箩。祥林嫂找不到了,没有关系,
我们说封建礼教吃人,首先吃的就是“做 淘箩不能没有。请注意鲁家找淘箩是大家去
人”的意识,就是要将人变成“非人”。此时就 找的,四婶先到厨下,次到堂前,后到卧房,
相比,祥林嫂有微弱的和自发的生命意识,也 书,书房里有一本不完全的《康熙字典》,还挂
就是说她有自发的做“人”的向往。祥林嫂的 着“寿”字。可以确定,他并不真信什么理学,
反抗,是一种微弱的“人”的意识的反映。她 或者说根本不懂理学,他所推崇的礼教完全是
对实际利益并不是很在乎,只要能够被人承认, 用来约束别人,或用来骗自己的。
实际利益后,精神更加空虚,于是他们就寻求
教 刺激。他们追逐实利、寻求刺激,将别人当做
学 设
商品、工具,表现在祥林嫂身上,就是对她无
计 尽的伤害与侮辱。
这 就 是 封 建 思 想 对 人 们 的 戕 害。 这 就 是
“无爱”世界形成的原因之一 :功利主义文化导
致精神世界荒芜。
这只是原因之一。我们还可继续探讨 :如
同样,为什么四婶大喊“你放着罢,祥
封建思想对社会各类人群都有很大毒害,鲁迅 林嫂”时,祥林嫂“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
批判的是一个“无爱”的世界。
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烛台,只是
(二)第二环节,引入本课话题 :封建思 失神的站着”,而在以前人们嘲笑她时,她只
想对人的戕害在小说中是如何体现的?
是默默隐忍?因为那时她还抱有希望,她希
《祝福》教学设计
YUWEN JIANSHE 2009.9
□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何 杰
一、教学目标
活下去的信心和希望。祥林嫂的性格特点 :勤
在学生已有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礼 劳能干 ;安分守己 ;善良老实 ;具有反抗精
教的吃人本质进行深入思考,分析作家是如何 神,无论怎样艰难,生活的希望仍未泯灭 ;虽
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水是眼波 条墨黑的浓眉斜在那里,给她木兰花般白皙的
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 肌肤划上十分分明的斜线,这样白皙的皮肤对
盈处。”)
南方妇女是极其珍贵的。
2. 比较阅读 :中西小说作品中女主人公外
一写实,一写意。写实的文学给人以真实
貌描写比较。学生讨论,简谈中西小说人物塑 感,但是也因为逼近真实,对于读者而言,相
嫂的生活目标是挣工钱,捐‘门槛’,为自己 端’祥林嫂稍有亲近的迹象,就会立即被‘我
‘赎罪’;在第三阶段,祥林嫂已经彻底失去了 们’孤立,沦为祥林嫂一样的‘她’。第二个原
蛾 眉, 巧 笑 倩 兮, 美 目 盼 兮!” 李 白《 上 元 绿色的眼睛纯净得没有一丝褐色,配上乌黑的
夫人》诗 :“眉语两自笑,忽然随风飘。”王 睫毛和翘起的眼角,显得韵味十足,上面是两
罪恶的社会迫使她断绝了对于生的一切留恋和
而这,需要我们再细读文本,深入探究行
希望,她唯一的可能就是想到死,她想在冥冥 文安排、词句表达对人物精神世界的反映,揣
之中会见亲人,但又非常害怕见到亲人。因此, 摩行文安排、词句表达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人死后灵魂的问题,就不能不成为此时祥林嫂
1. 先思考一个问题 :祥林嫂与其他奴隶有
终于对灵魂、地狱的存在发生了疑惑,反映了 除了咱们同学分析的从一而终的思想外,更多
她不甘心于忍受别人替她安排好的死后的命 的还是要反抗被卖掉的命运。这说明什么?说
运。”
明了白惠天前边分析的,祥林嫂是一个具有尊
这三个同学是这次网上讨论的代表,还有 严感的人。
教 许多非常精彩的见解,这里就不详谈了。综合
思考。对祥林嫂来说,她以上做法更多的是满
学生回答这是一个道学先生。教师追问 :
足哪个层次需要?
鲁四真的信道学吗?
分析 :是爱与归属的需要,也是低微的尊
引导学生分析鲁四老爷书房的陈设。
重的需要,自我实现还远远谈不上。虽然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