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善鼓琴》
伯牙善鼓琴翻译简短
伯牙善鼓琴翻译简短1.郢人伯牙善鼓琴译文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伯牙绝弦伯牙绝弦:绝,断绝.伯牙因为子期死了,就把琴摔碎,再也不弹琴.比喻知己丧亡后,弃绝某种专长爱好,表示悼念.翻译:俞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听琴.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要表现高山,钟子期听了,赞叹到:”太好了,我仿佛看见了巍峨的泰山!”伯牙心里想要表达流水,钟子期就说:”太好了,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不管伯牙心里想表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的道出他的心意.钟子期死后,伯牙觉得世上再难找到听得懂他琴声的人了,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复弹琴写作目的:伯牙绝弦:绝,断绝.伯牙因为子期死了,就把琴摔碎,再也不弹琴.比喻知己丧亡后,弃绝某种专长爱好,表示悼念.『希望能被采纳滴说.』。
2.伯牙善鼓琴文言文翻译语文书版本: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伯牙绝弦,是讲述知音难求的一个故事,俞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
俞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
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
后钟子期因病亡故,俞伯牙悲痛万分,认为知音已死,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
所以就“破琴绝弦”,终生不再弹琴了。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
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好啊!巍峨得像泰山!”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宽广的江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宛如一望无际的江河!”无论伯牙想到什么,钟子期也会想到。
钟子期去世后,伯牙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人听得懂他的琴声。
于是,他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断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
《伯牙鼓琴》原文、译文及赏析(部编本六年级上册)
《伯牙鼓琴》原文、译文及赏析(部编本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出自《吕氏春秋》,《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先秦杂家代表著作,《吕氏春秋》由秦国丞相吕不韦集合门客们编撰而成。
成书于秦始皇统一前夕。
全书共分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
《吕氏春秋》注重博采众家学说,以儒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思想为基础,以名、法、墨、农、兵、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为一炉,闪烁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
主要的宗旨属于道家,所以《汉书艺文志》等将其列入杂家。
《伯牙鼓琴》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
译文: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
伯牙弹起来琴,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说:“好啊,高峻的样子好像泰山!”心里又想到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汹涌的样子好像江河!”不管伯牙心里想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
子期死后,伯牙认为这世上再也没有知音了,于是就把琴摔碎,终生不再弹琴。
作品赏析:第一部分:伯牙与锺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
“知音”是什么意思?明确:“知音”本义是“通晓音律”,现在一般用来指“真正了解自己的人”。
读懂课文,借助注释,说说课文大意。
第二部分:伯牙失去知音之悲。
(锺子期死,伯牙绝弦不再弹琴。
)(1)伯牙弹琴水平与锺子期的音乐鉴赏能力高不高?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伯牙琴艺高超:“志在高山”“志在流水”,写出伯牙将自己的情操与志向融入琴声,用琴声表达他像高山一样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的心志,像江河一样奔腾不息的情感。
锺子期音乐鉴赏能力极高。
他每次都能快速、准确地听出来。
(从“方鼓琴”可看出)“善哉乎鼓琴”表现了锺子期对伯牙高超琴艺的由衷赞叹;“巍巍乎若太山”和“汤汤乎若流水”是锺子期对琴声的描述,更表明他真正听懂了伯牙通过琴声表现出的情怀。
初中语文文言文列子《伯牙善鼓琴》原文及译文
初中语文文言文列子《伯牙善鼓琴》原文
及译文
XXX是一位擅长弹琴的人,而钟子期则是一位善于倾听的人。
当XXX弹琴时,他的意念总是在登高山,而XXX听了之后便赞叹道:“好啊,像泰山一样高!”XXX还弹奏了流动的水的琴曲,XXX听了之后又赞叹道:“好啊,像江河一样壮观!”XXX所想象的情景,钟子期总能够领会到他的琴意。
有一次,XXX游历到泰山的北面时,突然下起了暴雨,他只好停留在岩石下面,心里很悲伤,于是拿过琴来弹奏。
起初,他弹奏的是雨的琴曲,后来又创作了山崩的音乐。
每次弹奏曲子,钟子期总能够完全领会到XXX的情趣。
XXX停止弹琴后感慨道:“好啊,好啊,你所听到的心意,想象到的就如同我心里所想象到的一样。
我到哪里隐藏自己的声音呢?”
这篇文章通过XXX弹琴所传达出的情感意境,以及钟子期能够领悟XXX的情感意趣,展现了两人高超的音乐造诣,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心意相通、惺惺相惜的深厚情感,阐述了知音难觅的道理。
XXX善于倾听,而XXX则是一位琴技纯熟的
人。
文章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无形的情感转化为有形的琴音,同时通过描写人物形象的方式,让人们更好地了解XXX和钟子期。
整篇文章以“XXX鼓琴,XXX听”为总领,紧凑自然,让人读来一气呵成。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伯牙鼓琴》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伯牙鼓琴体裁:文言文题文: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作者:名字:佚名年代:先秦描述:翻译:原文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
译文:伯牙弹琴,钟子期听他弹琴。
原文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译文: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巍峨的太山。
”原文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译文:不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钟子期又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流水。
”原文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译文:钟子期死了以后,伯牙摔琴断弦,终身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赏析:赏析一:创作背景《伯牙鼓琴》是伯牙在探亲途中发生的故事。
这个故事最早是从民间口头流传下来的,历史上并无确切记载。
在古籍中,战国郑人列御寇著《列子》一书中有关于伯牙鼓琴的民间故事。
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赏析二:思想内容“伯牙绝弦”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友谊的千古楷模,他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
也是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的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
赏析三:艺术特色《伯牙绝弦》的全部精神都在文中一“志”上。
志者,志向也。
“志在高山”者,“高山之志”也;“志在流水”者,“流水之志”也。
志者,藏之于心的怀抱也。
伯牙以琴声写志,子期呢,则以诗言度志。
伯牙鼓琴的注释
伯牙鼓琴的注释伯牙鼓琴的注释 1作品原文伯牙善鼓琴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
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作品注()释1、善:擅长,善于。
2、志:志趣,心意。
3、善哉,善:赞美之词,即为“好啊”。
4、峨峨:高耸的样子5、若:好像6、洋洋:盛大的样子7、所念:心中想到的8、必:一定9、得:领会,听得出10、之:代词或是结构助词"的“11、阴:山的北面12、卒(cù):通“猝”,突然。
13、援:拿,拿过来14、鼓:弹15、操:琴曲名。
16、穷:穷尽。
16、舍琴:丢开琴。
意思是停止弹琴。
17、逃:隐藏。
18、逃声:躲开。
隐藏自己的声音,在这里可以理解为隐藏自己的心声。
逃,逃避。
作品译文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
伯牙弹琴的时候,内心想着高山。
钟子期赞叹道:“好啊,高耸的样子就像泰山!”伯牙内心想着流水。
钟子期又喝彩道:“好啊!浩浩荡荡就像长江大河一样!”凡是伯牙弹琴时心中所想的。
,钟子期都能够从琴声中听出来。
有一次,伯牙在泰山北面游玩,突然遇上暴雨,被困在岩石下面;心中悲伤,就取琴弹奏起来。
起初他弹了表现连绵大雨的曲子,接着又奏出了表现高山崩坍的壮烈之音。
每奏一曲,钟子期总是能悟透其中旨趣。
伯牙便放下琴,长叹道:“好啊,好啊!你听懂了啊,弹琴时您心里想的和我想表达的一样。
我到哪去隐匿自己的心声呢?”中心概括本文通过伯牙寄情怀于琴音,而钟子期能领悟琴音传达出的情感意趣,表现了两人高超的音乐造诣,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心意相通、惺惺相惜的深厚情感,阐述了知音难得,知己难求的道理。
人物形象:钟子期:有极高的音乐鉴赏能力(善听)。
《伯牙善鼓琴》注释及翻译
《伯牙善鼓琴》注释及翻译《伯牙善鼓琴》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则美妙动人的故事。
故事讲述了两位音乐家——伯牙和钟子期之间的真挚友谊和他们共同创作音乐的故事。
这个故事给人们带来了深远的启示和思考,也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友谊、音乐艺术和人生哲理。
伯牙和钟子期是中国古代两位著名的音乐家。
他们都痴迷于音乐,钟子期尤其擅长弹奏琴。
有一天,伯牙听闻了钟子期的琴艺,深受震撼,对他的音乐才华赞不绝口。
伯牙决定亲自寻找钟子期,以和他成为朋友并一起演奏音乐。
经过长途跋涉,伯牙终于找到了钟子期。
当他们相见时,立刻感到了彼此之间的共鸣。
他们在一起聊天、吟诗、弹琴,心灵交流得如此默契,仿佛已经成为了多年的知己。
他们决定以“伯牙善鼓琴,子期善和弹”的才华,共同创作一曲美妙的音乐。
然而,伯牙和钟子期的友谊却不幸地受到了现实的打击。
当时的政治形势不稳定,国家动荡不安。
钟子期突然得知自己的父母在政治斗争中被迫离世,不得不回家守孝。
伯牙十分伤心,但也理解钟子期的难处,决定离开,独自在世间游历。
多年后,钟子期终于结束了守孝的时间,再次踏上了旅途,希望能找到当年的好友。
他来到一个山间小屋,听说这里有位名叫伯牙的琴仙。
钟子期希望能够再次与伯牙合作音乐,怀念过往的友谊。
当钟子期见到伯牙时,却发现伯牙已经失明了。
他的琴旁摆着一只瘦弱的鸟,这只鸟是伯牙唯一的伴侣。
钟子期询问起伯牙的情况,伯牙告诉他,因为失去了钟子期这位知音,他对世界失去了兴趣,眼睛也失去了光明。
伯牙曾试图寻找其他音乐家与之合作,但始终找不到能与钟子期相媲美的人。
钟子期深感愧疚,他决定体验一下哑巴的日子,以此来感受伯牙多年的孤独和失落。
于是,他把自己的琴重弹起来,但无法发出一丝声音。
他体会到了伯牙多年的痛苦和寂寞,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二人之间深厚的情谊。
钟子期决定帮助伯牙重新找回音乐的乐趣。
他回忆起当年他们一起创作音乐的时光,为伯牙弹奏起优美的旋律。
伯牙感受到了钟子期的琴声,仿佛听到了久违的美妙音乐,他的心灵开始为之振奋。
【文言文】伯牙绝弦课文及翻译
【文言文】伯牙绝弦课文及翻译伯牙绝弦,也叫做伯牙鼓弦。
是讲述知音难求的一个故事,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伯牙鼓琴,其友钟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非独鼓琴若此也,贤者亦然。
虽有贤者,而无以接之,贤者奚由尽忠哉!骥不自千里者,待伯乐而后至也。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琴声。
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好啊!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宽广的长江,黄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宛如一望无际的长江黄河在我面前流动!” 无论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会清楚地道出他的心声。
钟子期去世后,此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了。
于是,他坚决地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挑断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以便绝了自己对钟子期的思念。
伯牙鼓琴启示
伯牙鼓琴启示
伯牙鼓琴告诉我们:知己难寻、知音难觅。
天涯海角得遇一知音,是难能可贵的。
知音,可遇不可求。
能为懂得自己琴的人弹奏一曲,是无比的享受。
能听到天下最美妙的琴曲,也是最大的奢望。
《伯牙鼓琴》原文: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伯牙鼓琴翻译: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琴声。
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太好了!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宽广的江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宛如一望无际的江河在我面前流动!”
无论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会清楚地道出他的心声。
钟子期去世后,伯牙就此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了。
于是,他坚决地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挑断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以便绝了自己对钟子期的思念。
《伯牙鼓琴》原文、译文及赏析(部编本六年级上册)
《伯牙鼓琴》出自《吕氏春秋》,《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先秦杂家代表著作,《吕氏春秋》由秦国丞相吕不韦集合门客们编撰而成。
成书于秦始皇统一前夕。
全书共分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
《吕氏春秋》注重博采众家学说,以儒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思想为基础,以名、法、墨、农、兵、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为一炉,闪烁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
主要的宗旨属于道家,所以《汉书艺文志》等将其列入杂家。
《伯牙鼓琴》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
译文: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
伯牙弹起来琴,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说:“好啊,高峻的样子好像泰山!”心里又想到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汹涌的样子好像江河!”不管伯牙心里想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
子期死后,伯牙认为这世上再也没有知音了,于是就把琴摔碎,终生不再弹琴。
作品赏析:第一部分:伯牙与锺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
“知音”是什么意思?明确:“知音”本义是“通晓音律”,现在一般用来指“真正了解自己的人”。
读懂课文,借助注释,说说课文大意。
第二部分:伯牙失去知音之悲。
(锺子期死,伯牙绝弦不再弹琴。
)(1)伯牙弹琴水平与锺子期的音乐鉴赏能力高不高?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伯牙琴艺高超:“志在高山”“志在流水”,写出伯牙将自己的情操与志向融入琴声,用琴声表达他像高山一样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的心志,像江河一样奔腾不息的情感。
锺子期音乐鉴赏能力极高。
他每次都能快速、准确地听出来。
(从“方鼓琴”可看出)“善哉乎鼓琴”表现了锺子期对伯牙高超琴艺的由衷赞叹;“巍巍乎若太山”和“汤汤乎若流水”是锺子期对琴声的描述,更表明他真正听懂了伯牙通过琴声表现出的情怀。
可谓知其“音”,更知其“志”。
《伯牙鼓琴》原文、译文及赏析(部编本六年级上册)
《伯牙鼓琴》原文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
译文:
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起来琴,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说:“好啊,高峻的样子好像泰山!”心里又想到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汹涌的样子好像江河!”不管伯牙心里想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子期死后,伯牙认为这世上再也没有知音了,于是就把琴摔碎,终生不再弹琴。
锺子期说:“琴弹得好啊!像大山一样高峻。”弹奏心志,情志正在,这里指刚开始原文: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荡。”
过了一会儿水流大而急的样子认为值得补充非独鼓琴若此也,贤者亦然。虽有贤者,而无礼以接之,贤奚由尽忠?犹御之不善,骥不自千里也。不仅仅是弹琴这样,对人才也同样是这个道理。虽有能人,而不能以礼相待,为什么要求人才对你尽忠呢?就好像不善于驾驶车马,好马也不能发挥日行千里的才能。
两位“知音”的友谊感动了后人,人们在他们相遇的地方,筑起了一座古琴台。直至今天,人们还常用“知音”来形容朋友之间的情谊。
人教版小学语文《伯牙绝弦》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伯牙绝弦》课文原文及赏析《伯牙绝弦》课文原文: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赏析:
《伯牙绝弦》是《吕氏春秋·本味篇》中的一则故事,讲述了古代音乐家伯牙与知音钟子期的深厚友谊。
首先,文章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伯牙和钟子期的特长——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听琴。
这种独特的设定为后面的故事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次,文章通过描写伯牙弹奏不同曲目的场景,展现了钟子期对音乐深刻的理解和感知能力。
无论伯牙的琴声表达的是高山的峻岭还是江河的浩渺,钟子期都能准确理解和感受,并用诗意的语言进行赞美。
这不仅体现了钟子期的音乐鉴赏力,也揭示了他与伯牙心灵相通的深厚友情。
最后,当钟子期去世后,伯牙感到世间再无理解自己音乐之人,于是决定“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这一举动表达了伯牙对钟子期深深的怀念和对失去知音的痛苦,同时也展现了他对音乐的执着和对友情的坚守。
总的来说,《伯牙绝弦》通过讲述一个关于音乐和友情的故事,传达了对艺术、理解和友情的深刻理解,启发读者珍视真正的知己和追求艺术的真谛。
这篇课文以其深情而富有哲理的内容,深受小学生的喜爱和教师的推荐。
《伯牙鼓琴》原文、译文及赏析(部编本六年级上册)
《伯牙鼓琴》原文、译文及赏析(部编本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出自《吕氏春秋》,《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先秦杂家代表著作,《吕氏春秋》由秦国丞相吕不韦集合门客们编撰而成。
成书于秦始皇统一前夕。
全书共分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
《吕氏春秋》注重博采众家学说,以儒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思想为基础,以名、法、墨、农、兵、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为一炉,闪烁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
主要的宗旨属于道家,所以《汉书艺文志》等将其列入杂家。
《伯牙鼓琴》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
译文: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
伯牙弹起来琴,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说:“好啊,高峻的样子好像泰山!”心里又想到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汹涌的样子好像江河!”不管伯牙心里想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
子期死后,伯牙认为这世上再也没有知音了,于是就把琴摔碎,终生不再弹琴。
作品赏析:第一部分:伯牙与锺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
“知音”是什么意思?明确:“知音”本义是“通晓音律”,现在一般用来指“真正了解自己的人”。
读懂课文,借助注释,说说课文大意。
第二部分:伯牙失去知音之悲。
(锺子期死,伯牙绝弦不再弹琴。
)(1)伯牙弹琴水平与锺子期的音乐鉴赏能力高不高?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伯牙琴艺高超:“志在高山”“志在流水”,写出伯牙将自己的情操与志向融入琴声,用琴声表达他像高山一样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的心志,像江河一样奔腾不息的情感。
锺子期音乐鉴赏能力极高。
他每次都能快速、准确地听出来。
(从“方鼓琴”可看出)“善哉乎鼓琴”表现了锺子期对伯牙高超琴艺的由衷赞叹;“巍巍乎若太山”和“汤汤乎若流水”是锺子期对琴声的描述,更表明他真正听懂了伯牙通过琴声表现出的情怀。
伯牙绝弦文言文翻译
伯牙绝弦文言文翻译导读: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人教版七年级上半学期语文书版本: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译文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琴声。
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好啊!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宽广的长江,黄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宛如一望无际的`长江黄河在我面前流动!”无论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会清楚地道出他的心声。
钟子期去世后,伯牙就此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了。
于是,他坚决地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挑断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以便绝了自己对钟子期的思念。
【关于伯牙绝弦文言文翻译】1.关于伯牙绝弦原文及翻译2.《伯牙绝弦》文言文翻译3.文言文《伯牙绝弦》原文及翻译4.关于文言文翻译5.关于狼的文言文翻译6.关于伤仲永文言文翻译7.关于口技的文言文翻译8.《伯牙绝弦》文言文练习上文是关于伯牙绝弦文言文翻译,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伯牙鼓琴》原文、译文及赏析(部编本六年级上册)
《伯牙鼓琴》原文、译文及赏析〔部编本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出自《吕氏春秋》,《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先秦杂家代表著作,《吕氏春秋》由秦国丞相吕不韦集合门客们编撰而成。
成书于秦始皇统一前夕。
全书共分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
《吕氏春秋》注重博采众家学说,以儒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思想为根底,以名、法、墨、农、兵、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为一炉,闪烁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
主要的宗旨属于道家,所以《汉书艺文志》等将其列入杂家。
《伯牙鼓琴》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假设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假设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
译文: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
伯牙弹起来琴,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说:“好啊,高峻的样子好似泰山!”心里又想到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汹涌的样子好似江河!”不管伯牙心里想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
子期死后,伯牙认为这世上再也没有知音了,于是就把琴摔碎,终生不再弹琴。
作品赏析:第一局部:伯牙与锺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
“知音”是什么意思?明确:“知音”本义是“通晓音律”,如今一般用来指“真正理解自己的人”。
读懂课文,借助注释,说说课文大意。
第二局部:伯牙失去知音之悲。
〔锺子期死,伯牙绝弦不再弹琴。
〕〔1〕伯牙弹琴程度与锺子期的音乐鉴赏才能高不高?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伯牙琴艺高超:“志在高山”“志在流水”,写出伯牙将自己的情操与志向融入琴声,用琴声表达他像高山一样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的心志,像江河一样奔腾不息的情感。
锺子期音乐鉴赏才能极高。
他每次都能快速、准确地听出来。
〔从“方鼓琴”可看出〕“善哉乎鼓琴”表现了锺子期对伯牙高超琴艺的由衷赞叹;“巍巍乎假设太山”和“汤汤乎假设流水”是锺子期对琴声的描绘,更说明他真正听懂了伯牙通过琴声表现出的情怀。
《伯牙鼓琴》原文、译文及赏析(部编本六年级上册)
《伯牙鼓琴》原文、译文及赏析(部编本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出自《吕氏春秋》,《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先秦杂家代表著作,《吕氏春秋》由秦国丞相吕不韦集合门客们编撰而成。
成书于秦始皇统一前夕。
全书共分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
《吕氏春秋》注重博采众家学说,以儒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思想为基础,以名、法、墨、农、兵、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为一炉,闪烁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
主要的宗旨属于道家,所以《汉书艺文志》等将其列入杂家。
《伯牙鼓琴》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
译文: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
伯牙弹起来琴,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说:“好啊,高峻的样子好像泰山!”心里又想到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汹涌的样子好像江河!”不管伯牙心里想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
子期死后,伯牙认为这世上再也没有知音了,于是就把琴摔碎,终生不再弹琴。
作品赏析:第一部分:伯牙与锺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
“知音”是什么意思?明确:“知音”本义是“通晓音律”,现在一般用来指“真正了解自己的人”。
读懂课文,借助注释,说说课文大意。
第二部分:伯牙失去知音之悲。
(锺子期死,伯牙绝弦不再弹琴。
)(1)伯牙弹琴水平与锺子期的音乐鉴赏能力高不高?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伯牙琴艺高超:“志在高山”“志在流水”,写出伯牙将自己的情操与志向融入琴声,用琴声表达他像高山一样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的心志,像江河一样奔腾不息的情感。
锺子期音乐鉴赏能力极高。
他每次都能快速、准确地听出来。
(从“方鼓琴”可看出)“善哉乎鼓琴”表现了锺子期对伯牙高超琴艺的由衷赞叹;“巍巍乎若太山”和“汤汤乎若流水”是锺子期对琴声的描述,更表明他真正听懂了伯牙通过琴声表现出的情怀。
伯牙善鼓琴译文
伯牙善鼓琴译文
“伯牙善鼓琴”出自《列子·汤同》。
全文译文为:俞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辨音。
俞伯牙弹琴时他的心思在登上高山,钟于期说:“太好了,巍峨高耸呀像泰山。
”过了会儿他的心思在流水,钟子期说:“好呀,浩浩荡荡好像江河。
”不论伯牙心里想着什么,钟子期一定能会意得到。
伯牙游览到泰山的北面,突然遇到了大雨,阻滞在山岩下,心中悲苦,于是拿过琴来弹奏。
开始弹的是久雨不晴的琴曲,又模仿出山崩的声音。
每当奏起一首琴曲,钟子期都能完全明白他的心情。
伯牙放下琴感叹地说:“好呀,好呀,你听的是我的心声,你想象的情景就是我所想的情景,我的琴声被你听得明明白白,我在哪里可以隐藏我的心声呢?”。
伯牙善鼓琴原文及翻译
伯牙善鼓琴原文及翻译《伯牙善鼓琴》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
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伯牙善鼓琴》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
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伯牙善鼓琴》翻译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
伯牙弹琴的时候,内心想着高山。
钟子期赞叹道:“好啊,高耸的样子就像泰山!”伯牙内心想着流水。
钟子期又喝彩道:“好啊!浩浩荡荡就像长江大河一样!”凡是伯牙弹琴时心中所想的,钟子期都能够从琴声中听出来。
有一次,伯牙在泰山北面游玩,突然遇上暴雨,停留在岩石下面;心中悲伤,就取琴弹奏起来。
起初他弹了表现连绵大雨的曲子,接着又奏出了表现高山崩坍的壮烈之音。
每奏一曲,钟子期总是能悟透其中旨趣。
伯牙便放下琴,长叹道:“好啊,好啊!你听懂了啊,弹琴时您心里想的和我想表达的一样。
我到哪去隐匿自己的心声呢?”《伯牙善鼓琴》作者介绍列子(大约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即战国年间,享年75岁),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
名寇,又名御寇(“列子”是后人对他的尊称),华夏族,周朝郑国圃田(今河南省郑州市)人,古帝王列山氏之后。
先秦天下十豪之一,著名的道学者、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
对后世哲学、美学、文学、科技、养生、乐曲、宗教影响非常深远。
著有《列子》,其学说本于黄帝老子,归同于老、庄。
创立了先秦哲学学派贵虚学派(列子学)。
是介于老子与庄子之间道家学派承前启后的重要传承人物。
《伯牙鼓琴》原文、译文及赏析(部编本六年级上册)
《伯牙鼓琴》原文、译文及赏析(部编本六年级上册)1500字《伯牙鼓琴》是一篇古代传说故事,描写了中国古代著名琴师伯牙与他的好友钟子期的友谊和音乐才华。
下面为大家介绍《伯牙鼓琴》的原文、译文及赏析。
【原文】伯牙好弹琴,闻钟子期琴音。
遂至楚阳江边岸,遥看钟子期在焉。
伯牙微笑摇琴,钟子期自拔剑以迎。
伯牙*神游琴技动华夏,曲调凄凉酸而切。
钟子期剑指空中,右手按胸苦吟唱。
此谱珍而稀,惜不没于劲松节。
君何不学此调,两岸瞻看青山灭?【译文】伯牙善于弹琴,听到钟子期的琴音。
于是他来到楚阳江边,遥看钟子期在那里。
伯牙微笑着摇动琴弦,钟子期拔剑前来迎接。
伯牙的琴技奇妙精湛,音乐曲调凄凉而淋漓。
钟子期指着空中挥舞剑,右手按住胸口苦苦吟唱。
这首曲谱珍贵而稀有,可惜却没有流传下来。
先生你为何不学习这曲子,让两岸的山峰都俯首静听?【赏析】《伯牙鼓琴》是中国古代的一则故事,讲述了伯牙和钟子期这两位音乐家的友情和才华。
这个故事以琴音为线索,展现了音乐的魅力和友情的珍贵。
整个故事贯穿一种怀旧的情怀,通过描绘伯牙听到钟子期的琴音后追寻的过程,表达了伯牙对好友的思念和对美好音乐的追求。
伯牙微笑摇琴,钟子期自拔剑以迎,这两个形象生动地刻画了两位音乐家的心境。
伯牙的琴技神奇,钟子期的剑舞动人,两种艺术形式结合在一起,展示了音乐和舞蹈的协调。
最后故事以钟子期激励伯牙学习自己的曲调为结尾,寓意着真正的友情是彼此的学习和帮助。
钟子期指出伯牙也能够将自己的琴技发挥得更好,这句话表达了钟子期对伯牙的赞赏和鼓励,也暗示了艺术家需要保持学习和进步的态度。
《伯牙鼓琴》通过琴音将伯牙和钟子期的情感传递出来,表达了对友情和音乐的珍视。
它告诉我们,友情需要用心经营,艺术需要不断努力,只有这样才能产生更加美好的声音和生活。
《伯牙与钟子期》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伯牙与钟子期》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注释鼓:弹.志:心意.哉:语气词,表示感叹.峨峨:高.兮:语气词,相当于"啊".洋洋:广大善:语气助词,相当于“好”念:心里所想的得之:知道阴:北面。
又,《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水东流;其阴,济水东流。
”卒:同“猝”,猝然,突然操:曲调造:奏辄:就逃:逃避穷其趣:彻底理解他的志趣夫:语气助词,无义。
吾于何逃声:大意是我演奏的内容怎么也逃不过他听觉。
译文伯牙是一位有名的琴师,他的琴术很高明,钟子期则善于欣赏音乐。
伯牙弹琴的时候,想着在登高山。
钟子期高兴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见了一座巍峨的'大山!”伯牙又想着流水,钟子期又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到了汪洋的江海!”伯牙每次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从琴声中领会到伯牙所想。
有一次,他们两人一起去泰山的北面游玩,游兴正浓的时候,突然天空下起了暴雨,于是他们来到一块大岩石下面避雨,伯牙心里突然感到很悲伤,于是就拿出随身携带的琴弹起来。
开始弹连绵细雨的声音,后来又弹大山崩裂的声音。
每次弹的时候,钟子期都能听出琴声中所表达的含义。
伯牙于是放下琴感叹地说:“好啊,好啊,你能想象出我弹琴时所想的意境,我的琴声无论如何也逃不掉你的听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返回
纠正字音
卒( cù )逢暴雨 乃援(yuán)琴 舍(shě)琴 辄( zhé)穷其趣 子之听夫( fū )志
返回
根据故事情节, 复述课文内容。
返回
合作探究
1、文中怎么叙述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 于听琴的?
伯牙把自己的情怀寄托于琴音,琴技炉 火纯青,而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 无论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道出伯 牙的心意。
2、这篇古文蕴含的道理是什么? 知音难得,知己难求。
合作探究
3、“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 传颂,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子期堪称 伯牙的“知音”?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 “知音”的理解。
伯牙所想的,钟子期都能领会。 (2)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心里悲伤,于是拿过琴来弹奏。 (3)钟子期辄穷其趣。
钟子期就能点明他的情趣。 (4)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你听琴时所想到的心意,想象到的就如 同我弹琴时心里所想到的一样。
返回
拓展延伸
读《伯牙绝弦》的有关文字,思考问题: <一>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节选) <二>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 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 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这是 伯牙在子期墓碑前的一首短歌)
译文参考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心里 想着高山。钟子期说:“好啊!山高的样子像泰山!” 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宽广的样子像江河 !”伯牙所想的,钟子期都能领会。
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览,突然遇到暴雨,在岩石边 停下,心里悲伤,于是拿过琴来弹奏。开始弹奏大雨琴 曲,又创作了山崩的音乐。曲子每次弹奏,钟子期就能 点明他的情趣。伯牙停止弹琴叹息说:“好啊 ,好啊 !你听琴时所想到的心意,想象到的就如同我弹琴时心 里所想到的一样。我到哪里隐藏自己的琴声呢?”
返回
朗读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学生朗读课文。
——注意朗读节奏和合理断句。
例: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峨峨兮/若/泰山! 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返回
疏通文意
比一比,看 谁 学得 快。
小组讨论,疏通文意。掌握难懂 的词句,大家分析。(以小组的形 式竞相解答。)
国籍 身份 穿着
俞伯牙 楚国 上大夫 绸缎
钟子期 晋国 樵夫 布衣
伯 牙 鼓 琴 图
此图画春秋名士伯牙过汉阳在舟内鼓琴时路遇知音钟 子期的故事。画中二人对坐,左边清瘦、蓄长髯、坐巨 石上弹琴者为伯牙,对坐垂首凝神静 听者为钟子期。 侍者三人分立左右。
作者:王振鹏,绢本,墨笔,纵31.4厘米,横92厘米,现藏于 故宫博物院。
疏通文意
结合注释翻译文句(学生翻译)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
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
志:志趣、心意。
善:好 峨峨:高耸的样子。
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
洋洋:宽广的样子。
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念:想。 得:领会,听得出。
疏通文意
卒:通“猝”,突然。
1、解释下列一词多义字。
钟子期必得之代词,代伯牙的心意。
乃援琴而鼓之 代词,代琴。
(3)之
游于泰山之阴 初为霖雨之操
更造崩山之音
结构助词, “的”。
子之听夫志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
的独立性。
2、解释下列通假字的意思。
卒逢暴雨 (通“猝”,突然 )
练习巩固
3、翻译下列句子。 (1)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
阴:山的北面。
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 援:拿,拿过来。
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 操:琴曲。 造:创作。
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
穷:穷尽。
于:到。
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逃:隐藏。
(1)“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或“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2)真正的知音是指能彼此了解,心 心相印,心意相通的人。
返回
练习巩固
1、解释下列一词多义字。 伯牙善鼓琴 善于、擅长
(1)善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善于、擅长
游于泰山之阴 介词,在
(2)于 止于岩下
介词,在吾于何逃声Βιβλιοθήκη 介词,到练习巩固返回
课堂小结
高山流水,琴台知音。 这则发生在一位音乐家和 一位樵夫之间的故事,浪 漫而诗意。我们无须去验 证这则传说的真实性,但 我们依然可以从中感受到 我们民族的精神、心灵与 情怀。
返回
课后作业
将这则故事改写成
一则300字左右的白
话故事。
返回
1、善鼓琴的伯牙,名满天下的伯牙,居然从此绝弦,如果你就 是伯牙,你见着这绝弦,再对子期说什么?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 来。
2、后人根据伯牙和子期的故事,为了纪念这知音之情,谱成了 一首乐曲《高山流水》。今天“高山流水”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 什么?
高山流水多比喻知音或知己,也比喻乐曲高雅精妙。
拓展延伸
摔碎瑶琴凤尾寒, 子期不在对谁弹? 春风满面皆朋友, 欲觅知音难上难!
俞伯牙和钟子期 “高山流水遇知音”的 故事早已深入人心。今 天让我们一同去见证一 下他们之间的那种令人 敬仰的情谊吧!
伯牙善鼓琴
——《列子》
学习目标
(1)理解字词句,熟练朗 读,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 事;
(2)积累文言字词,探究 古文所蕴含的道理。
返回
了解名作
《列子》,相传战国郑 国人列御寇著。《汉书·艺 文志》著录《列子》八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