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2)
2第二章认知过程
单选:晓东在记忆英文单词时,如果不对其加以复述,这个 单词只能在他头脑中保持几十秒。这种记忆现象是() A、瞬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内隐记忆
单选:教师通过语言传授向学生讲解是什么,为什么,怎么 样。这种知识的记忆是() A、陈述性记忆 B、感性记忆 C、整体记忆 D、程序性记忆
2、社会知觉
社会刻板印象 对一群人的特征或动机加以概括,把概括得出的群体的特征
归属于团体中的每一个人,认为他们每一个人都有这种特征,而 无视团体成员中的个体差异。 如南方人比较精明,北方人比较豪爽。
晕轮效应(光环效应) 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对他的其他的特征做
相似的判断。 如“一白遮百丑”、“情人眼里出西施”。
A、感觉适应 B、感觉对比
C、联觉
D、掩蔽
2、“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 臭。”这是感觉的( )现象。 A、疲劳 B、对比 C、融合 D、适应
(2)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影响 1、影响:不同感觉之间的相互作用,指一种感觉的感受
性会由于其他感觉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的现象,如感冒的人 味觉不灵敏。
2、补偿:某种感觉系统的机能丧失后而其他感觉系统的 机能来弥补,如盲人的“以耳代目”。
3、联觉:一种感觉兼有另外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如红 色给人以热烈、温暖;蓝色给人以安静;绿色给人以积极 向上的感觉。
单选: 小丹说当她听到小刀刮竹子的声音,就会觉得很冷,浑身不 舒服。这种感觉现象是( ) A、适应 B、对比 C、联觉 D、综合
普通心理学——第二章
第二章 认知过程
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
第二节 感觉与知觉
一、感知觉概述 (一)感知觉概念(选择、判断) 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普通心理学 第二章 感觉
(3)色觉缺陷
色觉缺陷包括色弱和色盲。 色弱就是对某种颜色感受性的降低。例如,在用红色 与绿色的波长来匹配黄色时,有些人需要更多的红色, 有些人需要更多的绿色,前者叫甲型色弱,后者叫乙型 色弱。色弱患者在男人中占6%,是一种常见的色觉缺陷 ,女性色弱较少。 色盲。可分全色盲和局部色盲两类。患全色盲的人只 能看到灰色和白色。患局部色盲的人还有某些颜色经验 ,但他们经验到的颜色范围比正常人要小得多。例如红 -绿色盲看不见红光和绿光。
20世纪5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斯蒂文斯提出。 观点:心理量并不随刺激量的对数的上升而上升 ,而是刺激量的乘方函数(或幂函数)。即知觉到的 大小是与刺激量的乘方成正比例的。公式 P=KIn P=KI P指知觉到的或感觉的大小,I指刺激的物理量,n 是乘方指数,K是被评定的某类经验的常定特征。据 此公式,乘方函数的指数低,感觉量随着刺激量的增 长而缓慢上升,乘方函数的指数较高,感觉量随着刺 激量的增长而快速上升。
(3)明度的绝对阀限与差别阀限
2、颜色
(1)概念 颜色(color)是光波作用于人眼所引起的视 觉经验。 在日常生活中,有广义的和狭义的颜色。 广义的颜色包括非彩色和彩色;狭义的颜色 仅指彩色。颜色具有三个基本特性,即色调 、明度和饱和度。
色调主要决定于光波的波长。对光源来说,由于占优 势的波长不同,色调也就不同。如果700毫微米的 波长占优势,光源看去是红的。对物体表面来说, 色调取决于物体表面对不同波长的光线的选择性反 射。 明度指颜色的明暗程度。它明度决定于照明的强度和 物体表面的反射系数。 饱和度指某种颜色的纯杂程度或鲜明程度。纯的颜色 都是高度饱和的,例如鲜红等。混杂上白色、灰色 或其它色调的颜色,是不饱和的颜色,例如粉红色 等。完全不饱和的颜色根本没有色调,如黑白之间 的各种灰色。
普通心理学第2课
普通心理学第2课感知觉&记忆第2页:1.冷色产生深远感,有向后方退的感觉,指的是()。
A.感觉的适应 B.感觉的相互作用 C.错觉D.联觉2.地理老师在黑板上绘制教学地图时,铁路用白色,公路用红色,河流用蓝色,学生便可清晰地将它们区别开来。
该教学所体现的心理效应是感觉()。
A.后像B.对比 C.适应D.相互作用【解析】 1.联觉指的是一个刺激产生两种以上的感觉。
如果单选题最优选项选D项,如果是多选题选择B、D两项。
【选D】第4-5页:感觉从四方面进行讲解,知觉同样从四个方面进行讲解:知觉的概念、知觉的种类、知觉的基本特征(考试考得最多,客观题形式备考)、观察(知觉的高级形式)。
【解析】看到一堆水果,立马认出苹果,利用了知觉,强调的是对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要跟感觉相区分。
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通常涉及到单一的感觉器官,比如对于苹果只看见是红色的,只尝到是甜的,是感觉,如果是“命名为”“认出”则是利用了知觉。
再比如看到一个旗子能认出是五星红旗是知觉,因为要从颜色等各个特征来判断,再比如看到一朵花立马知道是玫瑰花,也是知觉。
再比如看到一个旗子能认出是五星红旗是知觉,因为要从颜色等各个特征来判断,再比如看到一朵花立马知道是玫瑰花,也是知觉。
考查通常为“下列属于知觉的是?”,考查单选题。
1.知觉的种类单选题备考,以客观题的形式,例子的形式考查。
知觉有三种(多选题),分别为空间、时间、运动。
(1)空间知觉:有个多选题,即空间知觉包含几个方面,简称为“形大方深”。
①“形”指的是形状,小朋友最先认识的形状是圆形,对于小朋友来说,圆形没有棱角最安全。
形状知觉就是对于形状的认识。
②大小知觉:比如他们知道大人吃大的,小朋友吃小的。
③方位知觉:比如上下、前后、左右。
小朋友最先分清左右,一般是7岁以后。
④深度知觉(重点掌握,考试考查过):有个实验证明了深度知觉的存在,即“视崖实验”,山东省考查过,要知道“视崖实验”证明了深度知觉的存在。
普通心理学动机(二)2024
普通心理学动机(二)引言概述:本文将深入探讨普通心理学中的动机理论,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重要概念。
动机是指驱使人们行动的内在或外在因素,它对于个体的行为、目标设定和自我激励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对普通心理学动机进行论述,包括心理需求,动机的类型,动机的源泉,动机与目标设置以及自我激励。
正文:一、心理需求:1.生理需求:饮食和睡眠需求对动机产生重要影响。
2.安全需求:个体对安全和稳定环境的需求会影响其动机水平。
3.社交需求:人们对社交关系、友谊和归属感的需求也是动机的重要来源。
4.尊重需求:个体对自尊和尊重的需求驱使其追求成就和社会地位。
5.自我实现需求:个体追求自我发展、实现潜力和追求个人目标的需求。
二、动机的类型:1.内在动机:个体从内部获得满足感和乐趣。
2.外在动机:个体从外部因素获得奖励和认可。
3.固有动机:个体对某项活动本身感兴趣,而非外部因素驱使。
4.激励动机:个体通过外部因素获得激励,促使其行动。
5.成就动机:个体通过达到目标和克服障碍获得成就感。
三、动机的源泉:1.生理因素:生理需求的满足会产生动机。
2.社会因素:个体的动机受到社会环境和他人的影响。
3.认知因素:个体对目标的认知和评估会影响其动机的水平。
4.情绪因素:情绪状态对动机产生重要影响。
5.个体因素:每个人的性格、价值观和个人经验会影响其动机。
四、动机与目标设置:1.目标设定理论:明确、具体和可衡量的目标有助于激发个体的动机。
2.动机与自我调节:动机是个体启动和维持自我调节过程的关键。
3.自我效能感:个体对于达到目标的信心和能力会影响其动机水平。
4.驱动力和坚持力:高度激励和自我调节能力强的个体更容易达到目标。
5.反馈与奖励:个体获得目标反馈和奖励会增强其动机和继续努力的意愿。
五、自我激励:1.内在动机与自律:个体对工作和任务的内在兴趣和自我约束能力对自我激励至关重要。
2.自我激励和意志力:个体通过自我激励和控制意志力来实现长期目标和设定。
普通心理学-第二章-脑与心理
1.2 中枢神经系统
2.脑干
脑干包括延脑、桥脑和中脑三部分,它是深藏在大脑下面的一个奇特而复杂的 结构。延脑在脑的最下方,与脊髓相连,它支配着呼吸、心跳、吞咽、肠胃等 活动,被称为“生命中枢”。桥脑在延脑上方,是周围神经系统向大脑传递信 息的必经之路,它调节和控制人的睡眠。中脑位于丘脑底部,小脑与桥脑之间。 从横切面看,中脑可以分为中央灰质、中脑四叠体和大脑脚三个部分。
网状系统分布在脑干各段的广大区域,它由白质与灰质交织混杂组成,主要包 括延髓的中央部位、桥脑的被盖、中脑部分。网状结构按功能划分为上行系统 和下行系统的两部分。
1.2 中枢神经系统
3.间脑
间脑包括丘脑和下丘脑。 丘脑是中继站,其后部有内、外侧膝状体,分别接受听神经和视神经传入的信
息。所有来自外界感官的输入信息,除嗅觉外,均通过丘脑再传向大脑皮层, 从而产生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感觉。丘脑也是网状结构的一部分,对控 制睡眠和觉醒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丘脑与机体维持体内平衡、控制内分泌腺的活动具有密切的关系。下丘脑可 以调节机体的情绪,控制机体的体温、摄食、饮水、内分泌等,是内脏活动的 调节中心。下丘脑、一部分丘脑和大脑内侧的一些皮质结构组成机体的边缘系 统,包括杏仁核、海马、边缘皮层等,与机体的记忆、动机、行为、情绪等有 关。
3.1 脑与认知
1.编码 编码是将外界接收到的信息,转化为大脑可以接受和处理的信息。在感受到的信息
中,只有很少一部分能被大脑真正获得,并进一步地加工处理。注意对外界信息的 获得,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某种意义上,没有注意对外界对象的指向和集中,便没有大脑的记忆。如果目标 和对象没有引起人脑的注意,听觉、视觉、触觉和味觉等感觉器官的信息将无法在 大脑中留下印象,也无法产生记忆,古人所说的“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食而不知其味”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注意在记忆的编码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普通心理学》第二章考试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一.单选题1.(2010年统考真题)右图为大脑半球分区结构图,其中①②③④四个区域分别代表的是( )A 额叶顶叶枕叶颞叶B 枕叶额叶颞叶顶叶C 顶叶颞叶枕叶额叶D 颞叶顶叶额叶枕叶2.(2010年统考真题)当看到雄伟壮观的国家体育场“鸟巢”时,你的大脑皮层接收的是( )A 眼睛传来的光波B 感觉通道里传来的神经冲动C “鸟巢”的形象D 感觉通道里传来的电磁波3.(2011年统考真题)除嗅觉外,感觉信息传入大脑皮层最后一个中转站是( )A 丘脑B 下丘脑C海马D桥脑4. (2011年统考真题)初级视觉区、初级听觉区、躯体感觉区、言语运动区,在大脑皮层的部位依次是( )A 顶叶,额叶,颞叶,枕叶B 顶叶,枕叶,颞叶,额叶C 枕叶,额叶,顶叶,颞叶D 枕叶,颞叶,顶叶,额叶5. (2012年统考真题)大脑两半球之间传递信息的神经结构是( )A 杏仁核B内囊 C 边缘系统 D 胼胝体6.(2012年统考真题)神经系统最小的单位是( )A 突触B 轴突C 神经元D 胞体7.(2013年统考真题)当你的手不小心被针扎的时候,手会立刻缩回来,完成该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主要是( )A 脊髓B 大脑C 丘脑D 小脑8.(2013年统考真题)一位中风患者的右侧肢体瘫痪,其大脑皮层左半球的病变区域位于( )A额叶 B 顶叶C颞叶 D 枕叶9.(2014年统考真题)被称为"生命中枢"的脑组织是( )A小脑 B 中脑 C 底脑 D 延脑10.(2014年统考真题)人的躯体感觉区、视觉区、听觉区分别位于( )A 顶叶、颞叶、枕叶B 顶叶、枕叶、颞叶C 颞叶、枕叶、顶叶D 颞叶、顶叶、枕叶11.(2015年统考真题)一个病人听觉器官正常,但不能理解口语,该患者受伤的脑区域是( )A 布洛卡区B 威尼尔克区C 艾克斯区D 运动区12.(2015年统考真题)下列选项中,与有机体的呼吸、吞咽、排泄等基本生命活动有密切联系的是( )A 脑桥B 中脑C 延脑D 间脑二.名词解释1.神经元2.神经冲动3.静息电位4.动作电位5.神经-体液调节三.填空题1.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单位,其基本作用是____________。
普通心理学2注意精品PPT课件
边打手机边开车/边看网页边听课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感谢聆听
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导
Please Criticize And Guide The Shortcomings
窗外的歌声
有意注意 (随意注意)
有
有意后注意
有
需要 不需要
高级、 自觉的
学习、听课
最高级、 自觉性很强
电脑打字“盲 打”,打毛衣
不用看
P81
理论
过滤器理论
早期选择模型 衰减模型 晚期选择模型
资源分配理论
P82
过滤器理论
早期选择模型
Broadbent
感觉 注意
认知
感觉
世界 登记
选
容量有限的
择性全或无高级心理加工 反应
观察
请同学分成两组。 一组同学自由活动五分钟, 另一组对同伴进行观察, 同时记录所有的行为细节。
时间到 请每组同学背对着对方,
然后听我的问题, 写下答案。
有什么样的行为? 有多少种行为?
每一项行为花了多少时间? 观察对象的手机是什么牌子?
观察对象是否戴眼镜
世 界
概念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选择与集中(特征)。 意识、潜意识&无意识
。。。。。 。。。。。
感觉
注意
认知
追随耳 非追随耳
物 理
选 择
衰减
特
性
征
02彭聃龄《普通心理学》课件_第二章 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机体感觉区:位于中央后回,属布鲁德 曼的第1,2,3区,接受由皮肤、肌肉和内 脏器官传人的感觉信号,产生触压觉、温度 觉、痛觉、运动觉和内脏感觉等。
②初级运动区 布鲁德曼第4区,主要功能是发出动作 指令,支配和调节身体在空间的位置、姿势 及身体各部分的运动。
③言语区 布洛卡区:左半球额叶的后下方,靠近外 侧裂处,受损会引发运动性失语症。 威尔尼克区:颞叶上方、靠近枕叶处,损伤这 个区域将引起听觉性失语症。 角回:在顶枕叶交界处,损坏这个区域将 出现理解书面言语的障碍,产生视觉失语症或 失读症。 本书63页图2-19在不同语言作业中大脑不 同脑区的激活。
2 皮层相对大小的变化 皮层指数:新皮层的实际大小与一种典型的 哺乳动物新皮层的期望大小比值。 进化特点之二:新皮层容积增大。
3 皮层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进化特点之三:皮层结构、功能更加复杂。
第二节 神经元
1.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1)神经元 神经元即神经细胞。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单位、功能单位和营养单位,是脑的建筑材料。
1967年斯佩里 (Sperry) 和嘎砸尼咖 (Gazzaniga)等人对做过上述手术的人做了详细的 研究, 他们的研究方法是这样的:
切断胼胝体的病人面对屏幕而坐, 从屏幕的 另一面用幻灯机向屏幕上进行投射,要求病人注 视屏幕中央的某一点, 然后向这个点的左侧 (即 病人的左侧视野)投射字词或投射实物的图形。 投射的时间很短, 被试来不及转动眼睛仔细观察, 投射的图形便消失了。投射在左侧视野的东西, 反映在被试视网膜的右侧 (颞侧), 通过视觉传导 道落入右侧大脑半球; 相反, 投射在右侧视
一但胼胝体被切断之后, 左右大脑两半球不 能互通信息,是否会影响一个人的智力? 其次, 切断胼胝体后, 大脑两半球不得不各自独立, 是 否会形成两个意识中心? 研究者们想到, 在正常 情况下大脑两半球随时互通信息, 很难单独研究 它们, 切断胼胝体后给单独研究一个大脑半球提 供了方便条件。 可是研究研究者们对做过上述 手术的病人观察了两年, 没有发现他们在智力、 性格等方面有什麽显著的异常。
普通心理学 第2章 心理和行为的神经生理基础 教学PPT课件
(一)脊髓
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上接延髓,下端终止于细长的终丝。从横切面 看,脊髓中间是呈“H”形的灰质,灰质外面是白质。灰质的主要成分是神经元的细 胞体,白质的主要成分是神经纤维束。
脊髓的主要作用有: ①它将脑和周围神经联系起来,成为神经传入与传出的中介; ②脊髓可完成简单反射活动,如膝跳反射。
二、中枢神经系统
3.小脑 小脑位于延髓与脑桥的背侧,主要是协助大脑维持身体平衡与协调动作。小脑若 发生疾病,则闭眼直立时站不稳,运动时不能完成精巧的动作。 在大脑半球内侧面有一个穹隆形的脑回,因其位置在大脑与间脑交接处的边缘, 故称为边缘叶。边缘叶与有关皮质和皮质下结构构成统一的机能系统,称为边缘系统, 包括海马和杏仁核等,其功能有:个体保存(寻食、防御等活动),种族保存(生殖 功能),内脏功能,控制情绪的发生和表现,等等。
细胞膜外具有更多带正电荷的钠离子(Na+)和带负电荷的氯离子(Cl-), 细
当神经元受到足够强的刺激后,细胞膜的通透性就会迅速发生变化,钠离子比钾 离子和氯离子更容易通过细胞膜,于是钠离子内流,使膜内电位上升,并高过细胞膜 外电位,出现了去极化状态。在去极化后,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又开始下降,对 钾离子的通透性上升,细胞膜又恢复极化,这种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它代表神经 兴奋的状态。
三、突触
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是通过突触进行和实现的。 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彼此接触的部位叫突 触,它是神经元在机能上发生联系的部位,是信 息传递和整合的关键。
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联系大致有三种接触形式: 轴突—细胞体,轴突—轴突,轴突—树突。
突触包含三个部分:突触前部分、突触间隙 及突触后部分。
三、突触
普通心理学-2-3脑功能学说
三、脑功能学说(一)定位说✧(1)颅相学1、创始人:加尔、斯柏兹姆2、观点:1)根据头部的隆起部位来确定一个人的人格和智力2)相信脑的不同部位负责不同的心理官能3、作用:把人的心理官能与颅骨的外形特征联系起来,企图揭示他们之间的对应关系,因而推动脑功能定位的研究4、缺陷——不科学:1)列举的许多官能没有精确的定义,也无法进行定义2)颅骨某些外部特征与皮层的发育程度不是严格对应的,因此不能用颅骨的外形特征来推测脑的发育程度,更不能以此来说明人脑的能力的高下✧(2)脑功能的定位说1、观点:脑的机能是由大脑的一些特定区域负责的2、临床证据:1)波伊劳德a语言定位于大脑额叶b人们用右手书写、击剑,波伊劳德认为,对这些行为的控制可能在左半球2)布洛卡:发现左额叶受损导致运动性失语症,提出脑机能定位的思想3)威尔尼克:发现听觉性失语症,确定语言功能是特定脑区的功能4)潘菲尔德:用电刺激法研究颞叶,发现记忆可能定位在颞叶5)杏仁核和海马与记忆有关6)下丘脑与进食和饮水有关(二)整体说✧(1)创始人:弗洛伦斯1、研究方法:局部损毁法2、观点:1)不存在皮层功能的定位,强调脑功能的整体性2)皮层破坏的区域越大,智力功能的丧失就越严重3)如果有足够的组织保留下来,所有的功能就能康复3、作用:强调脑功能的整体性,对加尔提出的颅相说进行了批评4、缺点:1)弗洛伦斯所用的实验动物都没有新皮层2)弗洛伦斯所说的动物智能(主要是运动、吃喝)与加尔所说的人的智能是完全不一样的✧(2)著名代表人物:拉什利1、研究方法:脑损毁法2、实验:脑损伤小白鼠走迷宫3、实验结果:大脑损伤后,动物习惯形成出现很大障碍,这种障碍与脑损伤部位无关,而与损伤面积的大小有密切关系4、提出理论:整合论1)均势原理:大脑皮层的各个部分几乎以均等的程度对学习发生作用2)总体活动原理:大脑是以整体发生作用的;学习效率与大脑受损伤的面积大小成反比,而与损伤部位无关(3)“细胞集合”理论整合论得到40年代末出现的“细胞集合”理论的支持(三)机能系统学说1、代表人物:鲁利亚2、观点:1)脑是一个动态的结构,是一个复杂的动态机能系统2)在机能系统的个别环节受到损伤时,高级心理机能确实会受到影响,从这个意义讲,大脑皮层的机能定位是一种动态的和系统的机能定位3)根据对脑损伤病人的研究,鲁利亚把脑分成三个互相紧密联系的机能系统3、鲁利亚的脑的三个机能系统1)第一机能系统——动力系统(调节激活与维持觉醒状态的机能系统)a组成:脑干网状结构和边缘系统等b基本功能:i.保持大脑皮层的一般觉醒状态ii.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和感受性iii.实现对行为的自我调节2)第二机能系统——信息处理系统(信息接收、加工和储存的系统)a组成:位于大脑皮层的后部,包括皮层的枕叶、颞叶和顶叶以及相应的皮层下组织b基本功能:i.接收来自内、外的各种刺激(包括听觉、视觉、一般机体感觉)ii.对信息进行加工(分析和综合)iii.把信息保存下来3)第三机能系统——行为调节系统(编制行为程序、调节和控制行为)a组成:额叶的广大脑区b这个系统受到破坏时,患者将产生不同形式的行为障碍4)三个机能系统的关系——动态联系:鲁利亚人为,人的各种行为和心理活动是三个机能系统相互作用、协同活动的结果,每个机能系统又起各自不同的作用4、鲁利亚的贡献:鲁利亚关于心理机能定位的研究,丰富和发展了高级心理神经活动的理论,引起了各国心理学家和生理学家的普遍重视(四)机能模块说1、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认知科学和认知神经科学中出现的一种重要理论2、基本观点:1)人脑在结构和功能上是由高度专门化相对独立的模块组成的2)这些模块复杂而巧妙的结合,是实现复杂而精心的认知功能的基础3、理论支持:认知科学的许多新的研究成果,都支持了模块学说1)在视觉研究领域发现,猴子的视觉与31个脑区有关2)颜色、运动和形状知觉是两个大的功能模块,他们之间的精细分工和合作,是视觉的精神基础。
普通心理学(许)2(恢复)
普通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和行为的科学,涵盖了多个领域,如认知、人类心理和行为的学科,探索人类思维、情感、行为和心理健康的各个方面。
心理学的历史和发展
1
科学心理学的兴起
2
19世纪末,心理学开始采用实证研究方
法。
3
古希腊时期
普通心理学的主要领域
社会心理学
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 心理过程。
认知心理学
研究思维、记忆、注意力和问题 解决等认知过程。
发展心理学
研究人类在不同阶段的心理和行 为变化。
普通心理学的应用与意义
1 临床心理学
帮助人们解决心理问题和 调整心态。
2 教育心理学
改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 的学习和发展。
3 工业心理学
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 绩效。
普通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生物学
研究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基础。
社会学
探讨个体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哲学
思考意识、自我和真实性等哲 学问题。
普通心理学的未来展望
未来,普通心理学将继续发展,结合新科技和研究方法,深入探索人类心灵 和行为的奥秘。
哲学家们开始思考心灵和意识的本质。
现代心理学的发展
20世纪,心理学分支涌现,包括认知心 理学、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
普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实验研究
控制变量以观察因果关系。
问卷调查
收集大量数据,了解人们的观点和经历。
观察研究
记录和描述行为,提供自然环境中的数据。
案例研究
深入研究个体或小组,获取详细信息。
【含答案】普通心理学试卷2
《普通心理学》试卷2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科学心理学诞生于 1879 年,其标志是心理学的诞生。
2.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3.知觉的基本特征有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和恒常性。
4.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为7+-2 组块,信息保持时间为0.25—2秒钟。
5.情绪总是与人的生理需要相联系,情感与人的社会需要相联系。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1.注意起伏现象人的感受性不能长时间地保持固定的状态,而是间歇地加强和减弱,叫注意起伏。
2.创造想象一个人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运用自己以往积累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3.心境是人的内心世界里变幻多变的东西,它看不见、摸不着,但它随时可以在人的外在表象上表现出来。
4.气质在人的认识、情感言语行动中,心理活动发生时力量的强弱、变化的快慢和均衡程度等稳定的人格特征。
三、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干后打√,错误的打×并改正。
每小题2分,共10分)1、智商85分说明智力低下。
(×)2、动机和行为的一致的。
(×)3、操作活动相比智力活动容易注意分配。
(√)4、记忆的内容不能保持或者提取有困难就是遗忘。
(×)5、思维是一种积极、能动的活动。
(×)四、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 C )的科学。
A 、个性心理B 、心理过程C 、心理现象D 、认识过程2 、以经历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叫做( B )。
A 、逻辑记忆B 、情绪记忆C 、动作记忆D 、形象记忆3 、“础润而知雨,月润而知风”。
主要体现思维的( C )。
A 、概括性B 、间接性C 、直接性D 、敏捷性4、下列事例属于再造想象的是( A )。
A、作家塑造新人物形象B、建筑工人根据蓝图想出的建筑物的形状C、发明家创制了一台新机器 D、小红长大想当科学家5 、个体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叫做( B )。
普通心理学 第二章 需要、动机、价值观
2.人类的需要是一种似本能需要,似本能的基本需要是一种 内在的潜能,或固有的趋势。这种似本能需要在某种程度上是由 体质或遗传决定的,因此即使是最基本的对事物的需要,也与动 物有很大区别。需要层次越高,其变易性和可塑性就更大。 3.人类的需要可以分为高级需要和低级需要。生理需要和安 全需要是低级需要,是人与动物所共有,越是高级需求,越是人 类所独有。 4.低级需要直接关系到个体生存,因此也称为匮乏性需要。 高级需要则能满足人类健康,长寿、精力旺盛、产生幸福感与宁 静感,也成为成长性需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的基本需要中最高层次的需要,但不 是每一个成熟的成年人都能自我实现。能够实现自我实现只有一 少部分人。
第一节
一、什么是需要
需要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它表现 出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对于客观条件的依赖性,是有机体积 极活动的源泉。
需要的特点:
(1)需要的产生是有机体内部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某种 缺乏或不平衡的状态(吃饭、喝水、安全、交往等需要)。 一旦机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消除了,需要也就得 到了满足,这时有机体内部又会产生新的缺乏或不平衡状态, 进而产生新的需要。 (2)需要表现出有机体生存和发展的对于客观条件的依 赖性,它总是指向满足该需要的对象和条件,并从中获得满 足,没有对象的需要,不指向任何事物的需要是不存在的。
对需要层次理论的评价
积极评价:马斯洛把人的需要看成是一个组织系统。并按优势 出现的先后排列成一个序列,较系统的探讨了需要的性质、结构、
发生、发展及需要在人生中的应用。对于我们深入研究人类的需 要是由启发的。这个理论在教育实际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存在问题:(1)马斯洛用“似本能”代替“本能”的概念, 用以说明人类的需要不同于动物的需要,但是他却认为人类的基 本需要是由体质或遗传决定的、是与生俱来的,这就把人的生物 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混同起来了。(2)马斯洛十分重视人的潜 能和价值,认为自我实现是人类中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的最好典范, 是最有价值的人。然而他所讲的自我实现是个人的自我实现。仅 仅是极少数人的自我实现。《共产党宣言》把理想社会的实现作 为实现我们追求的最高目标。(3)马斯洛把人类的基本需要分 为高级需要和低级需要,有其合理因素。但是它强调的是由低级 需要向高级需要发展,低级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不会产生较高以 及的需要,没有认识到高级需要对低级需要的调节控作用。(4) 在研究方法上,马斯洛突破了弗洛伊德临床法局限于精神病人和 行为主义者局限于对动物的研究采用现象学描述法对有成就的人 进行整体分析。但在信度和效度上让存在着不少问题。
普通心理学 第二章 需要、动机、价值观
第一节
一、什么是需要
需要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它表现 出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对于客观条件的依赖性,是有机体积 极活动的源泉。
需要的特点:
(1)需要的产生是有机体内部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某种 缺乏或不平衡的状态(吃饭、喝水、安全、交往等需要)。 一旦机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消除了,需要也就得 到了满足,这时有机体内部又会产生新的缺乏或不平衡状态, 进而产生新的需要。 (2)需要表现出有机体生存和发展的对于客观条件的依 赖性,它总是指向满足该需要的对象和条件,并从中获得满 足,没有对象的需要,不指向任何事物的需要是不存在的。
人的各种活动有时不只受一种动机的推动,形形色色的动 机相互交织,相互补充,其中有的起主导作用,成为主导 动机,另一些是次要的,成为次要动机。主要动机和次要 动机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 四、动机的强度 工作效率与动机强度密切联系,活动动机很低对工作持漠 然态度,工作效率使低的。然而,当动机过强时,有机体处于 高度的紧张状态,其注意和知觉的范围会变得过于狭窄反而限 制了有机体的正常活动,从而使工作效率降低。(考试) 各种活动都有一个动机的最佳水平,动机的最佳水平因课 题的性质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课题中,工作效率有随动 机提高而上升的趋势,而在比较困难的课题中,动机最佳水平 有逐渐下降的趋势。这种现象是由耶克斯和多德森 (Yerkes,R.M.& Dodson,J.D.,1908)通过实验发现的,这种 现象被称为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对需要层次理论的评价
积极评价:马斯洛把人的需要看成是一个组织系统。并按优势 出现的先后排列成一个序列,较系统的探讨了需要的性质、结构、
发生、发展及需要在人生中的应用。对于我们深入研究人类的需 要是由启发的。这个理论在教育实际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存在问题:(1)马斯洛用“似本能”代替“本能”的概念, 用以说明人类的需要不同于动物的需要,但是他却认为人类的基 本需要是由体质或遗传决定的、是与生俱来的,这就把人的生物 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混同起来了。(2)马斯洛十分重视人的潜 能和价值,认为自我实现是人类中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的最好典范, 是最有价值的人。然而他所讲的自我实现是个人的自我实现。仅 仅是极少数人的自我实现。《共产党宣言》把理想社会的实现作 为实现我们追求的最高目标。(3)马斯洛把人类的基本需要分 为高级需要和低级需要,有其合理因素。但是它强调的是由低级 需要向高级需要发展,低级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不会产生较高以 及的需要,没有认识到高级需要对低级需要的调节控作用。(4) 在研究方法上,马斯洛突破了弗洛伊德临床法局限于精神病人和 行为主义者局限于对动物的研究采用现象学描述法对有成就的人 进行整体分析。但在信度和效度上让存在着不少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7月19日星期五
7
二、无意识*
相对于意识而言的,个体没有觉察到的心 理活动和心理过程。 既包括对刺激的无意识,也包括无意识的 行为。
意识
• Freud
压抑
– 意识 – 前意识 – 无意识(潜意识)
前意识
• 压抑、检察官
愿望、恐惧 记忆、情绪
无意识
弗洛依德认为意识是由不同意识水平的三个部分 所组成即无意识(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
注意是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注意本 身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一切心理 活动的共同特性。 日常语言所说的“注意”,实际上是“注意 听”、“注意看”……
注意的外部表现:
1.适应性运动。 “双目凝视”、 “侧耳倾听”、 “呆视着” ,这 些现象就是注意时的适应性活动。
2.无关动作的停止。有人看电视看得入迷时,呆若 木鸡地注意电视屏幕。
四、注意的转移
注意的转移是指一个人根据新任务,主动地把注意 从一个对象转到另一个对象上。注意的转移是注意 的动力特征。
注意的转移的快慢和难易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 1.原来注意的紧张度。原来注意的紧张度越大,注 意的转移就越困难、越缓慢;反之,注意的转移就 比较迅速。
2.新的注意对象的特点。新的注意对象愈符合于人 的需要和兴趣,注意的转移就越迅速;反之,注意 的转移就越缓慢。
二、三种不同的注意
• 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
– 概念: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 的注意。 原因: – ①刺激物自身的特点 – ②人本身的状态
– 有意注意(随意注意)
• 概念: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 原因: ①对注意目的与任务的依从性。 ②对兴趣的依从性。 ③对活动组织的依从性。 ④对过去经验的依从性。 ⑤对人格的依从性。
第一阶段为过渡期,个体感到困倦、意识 进人朦胧状态,通常持续1~7分钟,呼吸和心 跳变慢,肌肉变松弛,体温下降,脑电波为频 率较慢但振幅较大的α波。 第二阶段为轻睡期,大约持续10~25分钟, 这时出现频率更慢的θ(theta)波。 第三、四阶段是沉睡期,以频率慢振幅极 大的δ波为主。
睡眠的最后一个阶段,称为“快速眼动睡眠 (REM)”阶段,这时通过仪器可以观测到 睡者的眼球有快速跳动现象,呼吸和心跳变 得不规则,肌肉完全瘫痪,并且很难唤醒。 快速眼动睡眠结束后,再循环到轻睡期。 如此循环往复,一般一个晚上要经过4~6次 这样的循环。 年龄越小,REM所占的比例越高。
2013年7月19日星期五 6
3. 日常意识流
• 意识流(意识活动是一种连续n(1984) – 与家人相处时,消极思维比积极思维多10:1 我妈太唠叨;我弟弟真笨 • 白日梦:意识流的主要成分 • Klinger(1992) – 大学生有一半时间做白日梦
二、动机
动机与需要是紧密联系的。 如果说需要是人的活动的基本动力的源泉,那么, 动机就是推动这种活动的最直接的力量。
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因或 动力。 人的需要通常以兴趣、意向、意图、愿望、信 念等形式表现出来。但光有这些意愿,人还不 会立即有所行动,只有动机产生后,人的某种 行为才会真正被引发。
睡眼中各阶段的脑电波形态图
意识不同状态下的脑电波形
脑电波形态 频率(cps) 典型的意识状态
Beta(β)
13-24
正常清醒的状态,思考,灵敏地解决问题
Alpha(α)
8-12
深度放松,脑内空白,冥想状态
Theta(θ)
4-7
轻度睡眠
Delta(δ)
2-4
深度睡眠
人的整个睡眠过程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2. 梦
梦是人在睡眠中尤其是在快速眼动睡眠时期 神经系统活动的结果。
梦也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和生理现象,是意识 的一个层面活动的结果。 每人每夜都做梦。
老子曰:智者无梦。
慢波睡眠时的梦:概念性强,内容涉及到 最近生活中所发生的事。 快波睡眠时的梦:知觉性(特别是视知觉) 较强,内容深动、古怪。
睡眠剥夺两天后,很难集中注意力,会出 现幻觉和错觉。 梦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实验证明)。
动机要适中。
第二单元
需要层次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1968年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
把人的需要分五个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 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生理需要是对食物、空气、水、性和休息的需要。
安全的需要是人对生命财产的安全、秩序、稳定,免 除恐惧和焦虑的需要。
爱和归属的的需要是人要求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如 结交朋友、追求爱情的需要,隶属于某一群体并在群 体中享有地位的需求。
兴趣是个体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 理倾向。 表现为个体对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 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 兴趣的品质: 广度 倾向性 持久性 效能
2. 有意识动机与无意识动机 3. 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动机与效果的关系
在一定范围内,动机增强,效率提高,直 到一个最高点;超过这一个点,动机强度 提高,则效率降低。 效率也与任务难度密切相关。
社会需要是指与人的社会生活相联系的一些需 要。它们是后天获得的, 主要包括: 对文化学习、劳动、艺术创作的需要; 对社会交往、名誉地位、爱情、友谊的需要; 对休息、消遣、娱乐、享受的需要等。
2. 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物质需要:指人对物质对象的需求,包括低级的物 质需要和高级的物质需要。低级的物质需要指对食 物、自卫、性等方面的需要;高级的物质需要包括 对高级家用电器、高级住宅、高级服装衣料、名牌 小轿车等的需要。 精神需要:指人对社会精神生活及其产品的需求。 如对智力、成就、自尊、审美、道德、爱情等方面 的需要。
二、注意的广度
或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 握对象的数量。 在同一时间内,人能清楚地看到或听到的东西, 其数量是很有限的。
三、注意的分配 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几个不 同的对象。它常表现在同时进行的两种以上有关的 活动中。 例如,教师一边讲课,一边观察学生听课的情况; 钢琴家左右手分弹旋律与和弦;汽车司机在双手操 纵方向盘的同时,两眼还要注意道路上的行人、车 辆、障碍物和灯光信号等等。
引起动机的二个条件:
(1)某种需要必须成为个体的强烈愿望,迫切 要求得到满足; (2)客观上存在着满足种需要的具体对象,使 之有满足的可能性。
动机的分类:
1. 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生理性动机的基础是人的生理需要,如吃的动机, 喝的动机,性的动机,休息的动机等。 社会性动机的基础是人的社会需要,如交往的动机, 成就的动机,劳动的动机,学习的动机等。 兴趣、爱好也是人的社会性动机。
前意识则处于意识和潜意识之间,前意识由那些不 能立即回想起来,但经过努力可以意识到的主观经 验组成。 此外,前意识还扮演“检查官”的作用,它不许那 些与社会道德不容的原始欲望和本能冲动,及使人 产生焦虑的不良情感进入意识,而把它们压入潜意 识当中,把意识和潜意识隔开。
三、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
1.睡眠 人一生有1/3时间在睡眠中。
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比作一座冰山,人的意 识是冰山露出水面的一角,无意识则是水面 之下的部分。人的无意识中的内容虽然无法 意识到,但可以一定的途径泄露出来。
梦就其中一个重要途径。
第二单元
一、注意的定义
注意概述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 集中。
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特点。
指向性:是指人在每一瞬间,其心理活动或意 识选择了某个对象,而忽略了另一些对象。 集中性:当心理活动或意识指向某个对象的时 候,它们会在这个对象上集中起来。
第六节
意识与注意
第一单元 意识概述
一、意识
意识是一个包括多种概念的集合名词,指个 体运用感觉、知觉、思考、记忆等心理活动, 对自身(内在的)与环境(外在的)的综合 觉察与认识。
对感知、思维、情感和行为的主观觉察。
1. 意识的性质
• • • • 意识是一种主观觉察 意识的功能 意识、觉察和注意 日常的意识流
与注意的稳定相反的状态是“注意的分散”(又称 分心)。 注意的分散是由无关刺激的或由单调刺激的长期作 用所引起的。无关刺激对注意干扰作用决定于这些 刺激本身的特点及其与注意对象的关系。 例如,当长时间进行一种单调的工作时,由于疲劳 的增加,导致注意分散。 此外,使人感兴趣的或能引起强烈情绪的对象, 也容易引起注意的分散。
2013年7月19日星期五
3
意识是主观觉察: • 在觉醒状态下对心理事件的主观觉知 • 连续的思维、情感和知觉流 • 包括自我意识
2013年7月19日星期五
4
觉察:一旦注意,就能在一定时间内进入 意识的所有当前的思想、情感和知觉。 注意:意识聚焦的过程,以对那些要求深 入加工的有限体验更加敏感。
3.呼吸运动的变化。所谓“屏息”现象。
4.心脏活动的变化。当紧张注意时,还会出现心跳 加快,牙关紧闭,握紧头等现象。
– 注意和意识 • 注意不等于意识: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 或“心理动作”,而意识是一种心理内 容或体验。 • 注意和意识密不可分:当人们处于注意 状态时,意识比较清晰。 – 注意的功能 • 是个体进行信息加工和各种认知活动的 重要条件,也是个体完成各种行为的重 要条件。
马斯洛发现,处于高峰体验的状态时,一个人就正处 在生命中最健康、最辉煌的时刻,这时候也是他达到 自我实现的短暂时刻。
– 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
• 概念:同时具有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的某些特 征,是在随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第三单元 注意的特征
一、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长时间地保持在某一对象上。 这是注意在时间上的特征。 如果注意能长时间保持在有关对象上,说明注意是稳 定的,否则就是不稳定的。
注意的稳定性并不等于静止性,注意是有起伏现象 的,并不是静止不动的。短时间的注意起伏不会影 响对复杂而有趣活动的完成。因此,注意的稳定性 是说虽然所接触的对象和行动本身可以变化,但是 活动的总方面始终不变。 注意的稳定性与人的主体状态和对象的特点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