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兴其艺不能乐学论文
业精于勤荒于嬉议论文【精选7篇】
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特别是占有重要地位的议论文,议论文通常要求具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那么议论文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白话文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业精于勤荒于嬉议论文【精选7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业精于勤荒于嬉议论文篇一夜静幽深,繁星点点。
在这个迷人的夏夜里,池塘里传来蛙声阵阵,浓萌间知了在不停的歌唱。
教师中的同学们都沉浸在紧张的复习中:眉目之间满是坚定,满是绝不放弃;或奋笔疾书,或冥思苦想,或偶尔闭眼感受到微风轻拂。
时光如流水,转眼间,我们又在不知不觉中度过了一个春秋,留下了岁月中的一段令人留恋的时光,迎来了初中学习生活的最后一个夏天。
教室里,夜灯下,只有我们毕业班的教室里,书生一片,我们都向凭自己的实力考出一个令自己满意的分数,不让父母老师失望。
对于这次考试,我有些小紧张,我无时无刻不在提醒自己认真复习。
此时此刻,眉宇之间,深邃的双眸紧张的表情在我脸上时隐时现。
想起上次模拟考试排名没有到前五,我一遍又一遍地告诫自己一定要发奋图强,争取进前五。
我为自己打足了底气,向对手们抛下挑战的目光,在这次决定命运的考试中我一定要打败你们!夏夜清凉,明月如玉壁,我心坚如磐石,我永不会放弃。
尽管我会紧张,会无奈,但我绝不会放弃。
我始终相信勤奋可以战胜一切困难,勤奋也是我走让成功的唯一途径。
这次,我会用绝对性努力来换取压倒性的胜利。
业精于勤荒于嬉议论文篇二韩愈曾经说过:“业精于勤”,就是说事业的成功在于勤奋,我认为的确是这样。
很多人都认为一个人是否成功,在于他是否有较高的天赋,我却不这样认为。
爱迪生曾经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一代发明大师都这样认为,我们又怎么能反其道而行之呢?在我国的历史上就有很多业精于勤的例子,你可曾记得,当年勾践为了打败吴国,专攻兵法,饿了累了就以苦胆来提醒自己,最后终于三千越甲吞了吴。
都说“笨鸟先飞”,难道不是吗?一个人即使他天资聪明,但若不勤,最后也难以成功,一个人即使他并不聪明,没有什么先天的禀赋,但只要努力了、勤奋了,再大的阻碍也不能阻止他的成功。
“大学之道”——《大学》新读之一古代文学论文
孔子自谓“述而不作”。
①《中庸》亦称:“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王夫之在读《资治通鉴》时亦得出结论:“法备于三王,道著于孔子”。
②这三者互相印证,互相补充,我认为基本揭示了孔子思想的性质(“道”)及其历史根据(“法”),从而也提供或限定了我们读解孔子有关文献的基本思路或框架。
本文即尝试据此对《礼记》之《大学》一篇进行分析。
所谓新读云者是相对朱子《大学章句集注》而为言。
我认为,朱子最大的误读处是其将《大学》之书的主题或性质判定为对“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的讨论。
如此处理或许十分便利于他将所谓三纲领八条目作为申述其哲学心得,表达其时代感受的注释文本。
但是,这却不仅使得孔子在此扮演的角色无形中由“圣人”降格为“史家”,③也使得该文本的原主题“大学之道”的内涵或意义很大程度上被覆盖遮蔽。
一了解“古之大学”及其“所以教人之法”的基本情形究竟如何,应该是我们评估朱子所给出的定位能否成立首先所必须加以考察的。
根据《礼记》中《学记》、《王制》、《文王世子》诸篇再加上其它一些材料,我们即不难对此勾画出一个大致梗概。
(一)《王制》:“天子命之教,然后为学。
大学在郊。
天子曰辟雍,诸侯曰泮宫。
”“乐正崇四术,立四教,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
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
王大子、王子、群后之大子,公卿大夫、元士之嫡子,国之俊选,皆造焉。
”(二)《周礼·春官·大司乐》:“掌成均之法以建国之学政,而合国之子弟教焉。
凡有道者有德者,使教焉。
以乐德教国子:中,和,祗,庸,孝,友。
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
以乐舞教国子舞《云门》、《大卷》、《大咸》、《大磐》、《大夏》、《大濩》、《大武》。
……”(三)《文王世子》:“凡学,世子及学士,必时。
春秋学干戈,秋冬学羽籥,皆于东序。
春诵,夏弦,大师诏之。
瞽宗,秋学礼,执礼者诏之。
冬读书,典书者诏之。
礼在瞽宗,书在上庠。
凡祭与养老乞言,合语之礼,皆小乐正诏之于东序。
读《学记》而知中医教学论文
读《学记》而知中医教学【摘要】为了提高中职中医教学质量,结合《学记》教学思想,深入思考了教与学的关系、课内与课外的联系及教育与教学的结合问题。
【关键词】《学记》;中医;中职;教学【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597-02教育同许多领域一样,有其深远的发展历史,很多古代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流传至今,仍是值得我们学习和遵循的教学法则。
《学记》是中国古代一部典章制度专著《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末期,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早、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这篇论著中的很多教育教学理论,依然指导着今天的教育教学。
在中职护理专业教学大纲中,中医不是主修课,学生对其并不重视,为了能够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更多更好地了解我们的国医国粹,在几年的教学中,我不断地探索、思考、实践,遵循《学记》的教学理念,对中医教学有了几点体会。
1 教与学的关系“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学记》)意思是说:为此,只有努力学习才能了解自己的不足,只有教导别人才能明白其中的困难。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就会反思之后更努力地学习;懂得了困难,就能自我勉励,加强学习。
教与学是一种双边的互动关系,有学才有教,有教才能学好,好学才能促进善教。
经过几年的教学磨炼,在提高了教学水平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赢得了学生对你的信任与尊重,接着就会有各种各样相关的问题等着你去给他们解答,因为他们信任你,觉得从你这里能够得到答案,这时候就需要你更用心地去钻研,而且要触类旁通,所以课备的越来越细,涉及的内容也越来越广。
了解的多了,思路也宽了,教学的把握就更是游刃有余,与学生的交流也变得更为融洽,从而,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2 课内与课外的联系“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
浅析乐学思想
浅析乐学思想内容摘要:减轻学生身心负担,使学生善于学习、乐于学习、学会学习是当今教育研究的重大课题。
本论文试图在回顾中国乐学思想及实践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分析其特点及其对当今的愉快教育实施的影响。
关键词:乐学教育史愉快教育我们的教育自始至终都希望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学会学习,希望学生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关于“乐学”,古今许多教育家都大力提倡,一线老师也纷纷表示赞同,但出人意料的是大部分中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却没有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从1950年的国家第一次大规模的“减负”运动至今,“减负”的呼声可谓越来越高,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学生过重的心理压力并没有减。
有人问,在现实生活中什么人最累、最辛苦?得出的结论也是发人深省的。
不是工人、农民,不是知识分子,而是我们的中小学生。
长期以来,由于家庭、社会、学校等诸多方面的原因,现今许多中小学生苦学、厌学的状况愈演愈烈。
学生们觉得在校园里没有快乐可言,对学习也提不起兴趣,将学习视为一种负担,在心理上形成一种压力,对学习产生痛苦的情绪体验,致使学生厌学,最后走上辍学的道路。
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我们所倡导的“乐学”,我们所倡导的“愉快教育”并没有真正地落实到学生身上。
我们的教育是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一切发展,为了发展学生的一切,“乐学”最终是体现在学生身上,既不是体现在一堆冠冕堂皇的口号里,也不是体现在一系列的文献典籍当中。
我国是教育大国,古往今来,若说有着非常丰富的愉快教育的实践,笔者是不敢苟同的,但是有着非常丰富的愉快教育的思想,这确是无庸置疑的。
在我国的教育史上,对“乐学”这一思想,许多教育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也不乏真知灼见。
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认识到了求学动机、人的情感与意志等心理因素在教育活动中的重要性。
他是最早提倡“乐学”的教育家。
他强调“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⑴。
认为只要达到“乐学”的境界,巨大的学习动力就会自动产生出来,促进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
不兴其艺不能乐学
不兴其艺不能乐学作者:杨海欧来源:《读写算》2012年第49期摘要:为了追求教学质量和中考成绩,很多语文课堂仍以传授学科知识、中考内容为主。
教师不厌其烦地以单纯讲授语文学科知识为主,带领学生投入书山题海之中,强化考试题型及答题技巧和方法。
从而导致缺乏课堂的实践教育造成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低下。
本文在这种情况下,分别从课堂内及课堂外等两个角度对如何开展初中语文实践性教学策略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字:语文;实践;教学一、前言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可见孔子是主张“乐学”的。
“乐学”这种有效的教育手段,一直为人们追寻、尝试。
至今仍然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但传统的课堂教学却“遗忘”了这一“传统”。
许多教师把学生视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只一味地灌,一味地填。
使课堂教学变得乏味、机械而无情感。
“新教材”的指导思想明确指出:“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进取意识,大力倡导学生主动研究探讨问题,打破‘三个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
”这说明在由学生、教师、学科对象三方组成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不是被动的灌输对象,而是对于学科对象的主动自学的求知者和探索者。
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深入解读能让人认识语文教育的特点之一——实践性。
语文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或回避)语文是母语教学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二、初中语文实践性教学的策略建议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无时无刻不存在语文知识的运用。
因此,对于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语文教学有着一种潜在的便利性。
开展广泛的语文实践活动是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把握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首先要把语文课变成语文实践课就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己的语文实践活动课。
乐学作文8篇
乐学作⽂8篇 在学习、⼯作或⽣活中,⼤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吧,作⽂是⼈们以书⾯形式表情达意的⾔语活动。
那么你有了解过作⽂吗?以下是⼩编为⼤家收集的乐学作⽂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家。
乐学作⽂篇1 庄⼦有云:“吾⽣也有涯,⽽知也⽆涯。
”在⼈短暂的⼀⽣中,如何把有限的时间与精⼒转化成⽣命的厚度和⾼度,使⾃⼰成为优秀的⼈呢?我想乐学善思不失为⼀种⾏之有效的⽅法。
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学,顾名思义是指以学为乐。
作为⾼三学⽣,我们偶尔听到抱怨、厌弃之词。
⽽梁启超先⽣曾告诉我们“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然会发⽣。
因为凡⼀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其中,看它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
⽽且每⼀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步⼀步的奋⽃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
”也就是说,对我们学⽣来说,乐学是⼀个由被动到主动的过程,也许现在的你仍徘徊于黎明前的⿊暗中,但是只要肯继续做下去定能以之为乐。
再进⼀步说,乐学是⼀件贯穿我们⼈⽣的紧要之事。
学习不⽌是知识的积累,还有对⾃⾝认识和实践的不断反思与改进。
唯有学到了乐学的精神,才能不断积极提升⾃我。
学⽽不思则罔,如果说乐学是我们航⾏的动⼒,那么善思可谓是指引⽅向的罗盘。
思考是学习的继续,是对实践现象进⾏分析、综合、⽐较,探索其本质和规律的重要认识环节,是学习后辨析和觉悟的过程。
善于思考能够为我们的学习指路导航,不断弥补和改正不⾜之处。
伽利略根据⾃⼰的思考,⼤胆地对亚⾥⼠多德的物体下落速度和它的重量成正⽐的学说提出了疑问,终于通过试验,揭开了落体运动的秘密,推翻了这个流传了1700多年的所谓真理。
⽽哥⽩尼经过40年的天⽂观测与思考,提出了“⽇⼼说”,最终推翻了封建神学提出的“地⼼说”。
然⽽就像莫⾔先⽣在《马蹄》⼀⽂中所说,各种⽂学体裁均如铁笼,笼着⼀群群称为"作家"或者"诗⼈"的呆鸟。
不兴其艺,不能乐学
样使 学生能 够“ 其 学而亲其 师 . 安 乐其友 而信其道 ” 。 孔子 将“ 乐” 为修 身养性 的一 门“ 礼 作 必修课 ” 以 ,
礼 去 制 约 一 切 : “ 艺 ” 为 一 个 君 子 、 人 应 该 具 将 六 作 贤
有的技 艺, 这样 的 “ 才” 育 , 通 教 涵盖德 、 、 、 四个 智 体 美
孔 子毕 生从 事 教 育 活动 , 的教 育 目的在 于“ 他 人
格 的 全 面发展 ” ,用孔子 自己的话 来说 就是 :君 子 不 “
器 。” 因此 , 在培 养 学生 的教 育过程 中, 孔子 承接 周代
的教 育思想 :养 国子 以道 , “ 乃教 之 六 艺。” 《 ( 周礼 ・ 保
维普资讯
【独 家 策 划 】
j
思想溯 源 :
舆 能 ,
垦 事 : 缪 青/ 点评 : 冯建 军 看他们 年 纪小 , 水平 可 不一般 。
j
活跃 着 一 批 能说 会 道 、 古通 今 、 博 琴棋 书画 各 有所 长
的 学生 导 游 , 团中央 领 导 赵 勇 、 南京市 市 长蒋 宏 坤 来 夫 子庙做 客 时 , 曾亲点 这帮小 不 点儿做 向导 。他们 就 是 由南京 市夫 子庙 小学 学生 组成 的 “ 秦淮 小导游 ” 别 。 “ 子庙 景点 , 夫 我来谈 。” 导游们 能 够熟 练地 介 小 绍 夫 子庙 的各 处景 点 。 掌握 这项 本领 可 不是在 课 堂上 背一 背那 么简 单哟 。 队 活动 、 班 综合 实践课 、 我能行 俱 乐部 … …孩子们 走 出校 园 , 历 史悠久 的夫 子庙 细 细 在 游览 。 同学们 有 的带着 小本 边游边 记 , 的拿起 相机 有 尽 情拍 摄 ,有 的央 求景 点 的导游 阿姨现 场 解说 录音 , 有 的还到 因特 网上 游览 , 摘录 精彩 描 写 …… 同学们还 常 常凑 在 一起 交流探 讨 。就 这样 , 他们 选 择 自己喜欢 的学 习方 式 , 志 同道 合 的小 伙伴 在 一 起 , 乐 地 学 和 快 习 , 乐地 研究 , 乐地实 践 ! 快 快
学生全面发展 “藏息相辅”论文
学生全面发展“藏息相辅”论文摘要:“藏息相辅”出自我国最早的教育专著――《学记》,“藏息相辅”强调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劳与逸、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重要途径,尤其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藏息相辅”;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充分尊重个性发展,更加注重人的自身发展,注重在教育过程中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正确的价值观。
中国古代很多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种知识再现型人缺乏创造性。
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朱棣文教授说过:“中国的学生学习很刻苦,书本成绩很好,但是动手能力差,创新精神明显不足”。
[1]在当代,应试教育已不能适应社会对教育的要求,而且也直接影响到人才素质的培养,因此,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改革教学方法与考试制度、启发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知识、体质、心理、情操、审美、能力等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是非常重要的。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的和谐教育思想主张不要只用一把尺子去衡量学生,为了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就必须深入地改善整个教育过程。
[2]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3]这个与时俱进的全面教育理论促使全面发展教育观的确立。
一、“藏息相辅”教学原则的涵义《学记》中说:“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
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
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
”[4]意思是说:大学的教育活动,按时令进行各有正式课业,休息的时候有课外作业。
[5]其中“正业”是学的主要内容,而“居学”如“操缦、博依、杂服”是艺,是练,是掌握正业的重要保证,二者相辅相成,正课教学是学习的主要途径,同时课外也是课内的准备、延伸和补充,也可以提高学习正课的兴趣。
谈乐学议论文
谈乐学议论文引言乐学,即通过兴趣和乐趣来学习。
在传统的学习模式中,学生往往被迫学习无趣的课程,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而乐学理念则提倡将学习与乐趣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将探讨乐学的概念、意义以及乐学对学生的影响。
乐学的概念与背景乐学概念最早由教育学家杜威提出。
他认为学习应该是一种积极主动的体验,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杜威的观点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并成为后来乐学理念的基石。
乐学的背景可以追溯到建构主义教育理论。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提倡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互动学习来建构知识,而不是单纯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
乐学正是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一种实践方式,通过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乐趣来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乐学的意义1. 提高学习效果乐学能够提高学习效果。
当学生对某个主题感兴趣时,他们会更加专注和投入,学习效果自然会更好。
乐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培养学习能力乐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乐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学习,培养了他们的创造思维、批判思维和合作能力。
这些能力不仅对学术学习有益,也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
3. 增强自信心乐学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当学生通过乐学取得了成绩,他们对自己的能力和潜力会有更深的认识和信心。
这种自信心能够鼓励他们在学习中保持积极的态度,不畏困难。
4. 培养兴趣爱好乐学帮助学生培养兴趣爱好。
在乐学过程中,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学习,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
这种兴趣爱好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乐趣,还可能成为他们未来发展的方向。
乐学对学生的影响乐学对学生有着广泛的影响。
1. 激发学习动力乐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当学生对学习充满乐趣时,他们会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积极探索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2. 培养学习兴趣乐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乐学,学生能够从学习中获得乐趣和满足感,进而培养起对知识和学习的兴趣。
无趣不入 乐学其中
无趣不入乐学其中在资讯闭塞的年代,教师只要有知识、技能就足以吸引学子的注意。
而信息时代,学子们缺少的不是资料、操作录像,而是如何引出兴致,在教师的人格魅力、风趣幽默中积极参与,使教师顺利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那么如何让学生自始自终热情地投入呢?气定神闲,落地有声。
开场白至关重要,它彰显一种气势,展現一种品味,独立一种风格,它锁定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
一次,我给某班代课,一开始他们说话,我庄重地说:“同学们,你们也该听听我的课讲得好与坏,找出说话的理由,不然也太盲目太冒失了。
”顿时一片掌声。
还记得我在江西新余上“比赛课”(该课获全省唯一的一等奖),我说:“来到新余,那桥头的人物塑像,正像我们体育班同学的风姿,傲然向上,那街道两旁的樟树,在秋末冬初仍显出勃勃生机,那么如何把生活中的树转变成艺术中的树呢?”接着板书课题,同学们觉得亲切,兴味盎然。
美的启示无疑营造了一种氛围,像战前的号角,催人奋进。
自我展示,神龙见首。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是胜利者,因为他们在三十亿分之一的几率中被生出来。
”给新生上课,免不了要自我介绍,生动简练、意味深长的介绍会让学生永生难忘,并不时地去认识你,欣赏你。
我把姓写在黑板最右下角,“这黑板是你们的,这世界是你们的,请让我在这里观望,欣赏。
”同学们笑笑又问:“那老师介绍一下艺术成就吧!”我说:“那是老师自己的东西,说来没有意义,重要的是你们能从中掌握多少知识、技能,并不断吸取,不断超越,这成绩才是我的自豪。
”同学们又激动起来了,只知我姓“胡”,点到为止。
字如其人,个性定格。
要培养鲜活有个性的学生,教师道德得颇具个性,给人第一印象的有相貌、口才和字,身为人民教师,“字”显得尤为重要,纵然“无纸化”办公,字亦有不可替代的魅力,板书漂亮,固然很美,但作为美术老师,字体有趣,独具个性则深入人心,让人快娱。
当我板书“艺术欣赏”时会把“赏”字拉长二尺说:“你们看,这字和我一样消瘦。
敬学与乐学(议论文)素材
敬学与乐学(议论文)大家都学过梁启超先生的《敬学与乐学》,在此我化用一下题目,来阐述几点关于学习的看法。
敬学是学好的根本。
当前学习方法有很多,不少同学也下了功夫,但成绩却上不去。
究其原因,是没有一个好的正确的学习态度。
正确的学习态度是什么?我认为主要有两点。
第一,是要有责任心。
从国家来讲,祖国的建设需要高素质的栋梁,我们若想立志报国,务必从自己的学习抓起。
神舟六号升空,我们都感到莫大的自豪和喜悦。
这说明我们都有一颗爱国之心,我们只有掌握足够的科学文化知识,才能为神州的腾飞贡献自己的力量。
从个人来讲,同学们若想在未来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获胜,学习是唯一的出路。
当然这话太过绝对,但对普通人而言,的确如此。
成功的路有很多,但对我们的资质和条件而言,考上大学是最近的一条道。
韩寒之类毕竟是奇才,奇才毕竟是少数的。
对大多数人而言,学习好与成功之间虽然不能划等号,但若把成功喻为生成物,学习好是比不可少的反应物之一。
有责任心,即要为国家负责,对自己负责。
当然,还要为家庭负责。
第二,是要专心。
这里所谈的专心,不是单指上课要认真听讲,晚上要仔细做作业。
这里的专心,是广义上的,是在所有的学习中要尽心尽力,考虑学习就不要考虑其他的事情。
有些同学写作业的时候,脑子里却是电脑游戏,或某某电视剧的内容。
这样下去,学习成绩怎么可能上升?米卢说过,态度决定一切,好的学习态度是学习成绩好的前提。
至于乐学,就是对学习的兴趣了。
有些同学讲,无论怎么样也培养不起学习的兴趣。
在这里,告诉大家一个窍门。
大家一定都有课外兴趣吧?像画画、练字、电脑游戏、体育运动等,很多人认为课内学习和课外兴趣之间有不可逾越的鸿沟,顾此就要失彼。
其实,它们之间是可以相辅为用的。
我的爱好是军事知识,于是,我可以像订作战计划一样制定学习措施,也常如军队集结一般进行课前准备。
敬学与乐学的议论文(精选10篇)
敬学与乐学的议论文(精选10篇)敬学与乐学的议论文(精选10篇)不尊重学习,就亲手毁了自己的未来;不乐观的学习,就是用自己的愚昧来惩罚自己!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敬学与乐学的议论文(精选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敬学与乐学的议论文篇1学习,我们天天要面对的一个词语,一个我们想出无数个办法要逃避,却又无法逃避的事实。
我坚信“敬学”与“乐学”是学习的不二法门。
“主无一适便是敬。
”朱熹是这样解释的,用通俗的话来说全心全意地忠于一件事,这便是敬。
为什么我们要敬学?因为学习是有益的,无论是从我们个人的角度还是从社会的角度来讲。
一个人的学习,不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家人,为了社会,为了国家。
当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充实自己,你是否有席卷全身的轻松?你是否感到前所未有的愉悦?当你用学到的知识帮助了别人,你是否又感到一种伟大的成就感?当你的学识造福了全人类,你是否有难以形容的感慨?是啊,学是可敬的,因为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我们走好这个过程,结局才会完美。
我们都抱怨过这样的话:“啊,烦死了,又要考试了。
”“天哪,今天作业好多啊。
”殊不知,当我们带着厌恶的的心态来面对这天天上演的事实,也不过是在折磨自己罢了。
如果逃避不了,那就勇敢面对吧,换一种眼光对待它。
因为,你看到的不仅仅是“僧敲月下门”的诗句,而是古人千锤百炼的智慧;你写下的不仅仅是1,2,3……,而是数与形的世界的真实体验;你朗读的不仅仅是“Hello”,而深入了另一种文化的精髓。
学习是有乐趣的,只有你平静下来,当然的面对它时,它那深藏不露的乐趣才会显现出来,而因此你又会更喜欢它……如此循环,学习是多么快乐的一件事呀。
而我们的双眼,看穿了大自然的物态变化,看穿了分数单上的起起伏伏,又为什么看不穿这一点呢?因此,我希望大家都能做到敬学和乐学。
敬学与乐学的议论文篇2首先,为什么要学习呢?我们处在一个科技与知识高速发展的年代,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如果不学什么,保持初衷,那你到二十岁,三十岁,八十岁还在你母亲怀里吃奶吗?从大的方面说,不学点什么东西,怎么能为民族为祖国的繁荣和昌盛做贡献,怎么能让自己更好的;小点来说吧,连上厕所,吃饭的问题都解决不了,至少也会让人瞧不起吧,所以学习时必须的。
不兴其艺,不能乐学——名句欣赏
不兴其艺,不能乐学——名句欣赏
名句:不兴其艺,不能乐学。
解释:如果不喜欢这种技艺,就不能心情愉悦地去学习它。
说明只有具有兴趣,才能主动去学习。
出处:戴圣《礼记·学记》
原文(节选):
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入学鼓箧,孙其业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未卜禘不视学,游其志也;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
此七者,教之大伦也。
《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
”其此之谓乎!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
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
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
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
《兑命》曰:“敬孙务时敏,厥修乃来。
”其此之谓乎!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
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
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
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
不快乐的艺术教育难成功
不快乐的艺术教育难成功“当我们表示要表演相声时,大伙儿都好奇:谁敢在天津那个曲艺的故乡说相声?我开玩笑说:我们确实是来踢馆的!”7月25日下午,新加坡青年广播演艺组的小演员们在中华剧院说起了相声。
口齿清晰,字正腔圆,加上充满活力的表演,让台下的观众们乐开了怀。
在台上活灵活现的小家伙们下了台也是闲不住,追跑玩闹,好不喧闹。
艺术总监马业仙笑着做了总结:“这确实是他们平常的表现,我们崇尚的是欢乐教育。
”在近日落幕的2009年天津国际少儿文化艺术节上,30多个国家的少儿艺术团带来了许多杰出节目,欢乐氛围一直围绕。
许多艺术教育方面的专家也齐聚津门,艺术教育话题成了艺术节上另一个焦点。
本报记者亲临教育论坛,并针对暑假时期格外火爆的本市青青年艺术培训市场做了一番调查,走访了相关人士。
结果发觉,唱歌跳舞这种最展现欢乐的校外音舞类艺术教育背后,却有着一群并不欢乐的学艺术的小孩。
艺术教育怪现象不断1、放假比上学还忙“9点到11点学拉丁舞,13点到15点学水彩画,16点到18点拉二胡,晚上复习一天的功课。
”说起暑假生活,小学六年级的张媛表示比上学还忙。
3岁习舞,5岁学画,8岁接触二胡,张媛“牺牲”业余时刻换来了全国少儿舞蹈业余组6级、全国少儿绘画业余组5级、全国少儿二胡业余组8级证书。
“尽管功课挺重的,但每周仍要腾出时刻去爱好班学习。
有次我放学回来,晚饭还没吃完,学习二胡的时刻就到了,因此赶忙放下碗骑车去学二胡。
学完二胡后,又做作业直到晚上11点多。
”享受不了假期,张媛明显找到了理由安慰自己,“好在假期不用学习功课了,况且专门多小伙伴也在上爱好班,想出来玩都没时刻。
”2、十级不明白五线谱15岁的常健双手在黑白键上飞舞,海顿的《C大调奏鸣曲》在耳畔响起。
过了3分钟,音乐戛然而止。
由于没有接到停止的命令,常健的双手专门自然地停下来了,表情有些不知所措,两眼傻傻地凝视着考官——常健至今还记得去年在钢琴业余十级考场上的这一幕。
学习切忌功利议论文
学习切忌功利议论文学习切忌功利议论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
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习切忌功利议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习可以说是人生的一大革命,尤其初三的三年是人生的历史的转折点,也可以说自己的每一分每一秒对于自己是对于家庭是重大的,也是可以说自己现在为自己为家里挣钱一样,学习对于每个人可能是烦恼的,其实是非常快乐的。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古人凿壁透光难道不是我们都典范吗我们应为生在这个社会感到庆幸。
学习就是我们的帆船在浩瀚大海寻找我自己的目基地,关键是否能把我自己的船筏,它可以是你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也可以把你推进大海的深渊,学习虽然是漫长曲折的但是磨练意志的最好的方法。
学习要讲究看看的要仔细可能你丢的每一个字都会使你造成重大的挫折,会是你的目标更遥远,会使你浪费更多精力,学习最关键的核心是上课听讲质量,应为这可能是你是否成功的关键要学会寻找自己学习的方法,千万要邯郸学步,会使你失去所谓的创新能力,要有自己的观点要学会又分明的判断能力,要做到不懂就问,要不舍面子问,而不需要假情假意,那是在欺骗自己。
学习要见就温故而知新,很古老时孔子就提出,学习除了看就是温故,有的同学感觉到自己背得很熟为什么不会呢,这就是缺乏了温故,导致自己不会被的原因,要学会在生活中学,学的`的知识要学会应用学习本来就是运用的,要学会发现身边的实物要学会在玩中学,这样学起来就不会枯燥,不会迷茫。
学习要有一种不怕苦的精神,如果你缺乏他,你就不会学好的,不怕你不会,就怕你不动,要让自己生后充实起来,不要每天无所事事,如果你现在选择了享受你会后悔一辈子痛苦一生,等到白发时就是你一生的遗憾,光阴似箭时间如梭,抓住现在及时抓住幸福的希望。
学习要有动力,没有学习的动力,自己很难进取,每天早既要对自己说我该怎么没,我要学什么会什么,我是梦想是什么,自己说有信心,要愉快上课,即使自己不喜欢要努力学。
“大学之道”——《大学》新读之一古代文学论文
孔子自谓“述而不作”。
①《中庸》亦称:“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王夫之在读《资治通鉴》时亦得出结论:“法备于三王,道著于孔子”。
②这三者互相印证,互相补充,我认为基本揭示了孔子思想的性质(“道”)及其历史根据(“法”),从而也提供或限定了我们读解孔子有关文献的基本思路或框架。
本文即尝试据此对《礼记》之《大学》一篇进行分析。
所谓新读云者是相对朱子《大学章句集注》而为言。
我认为,朱子最大的误读处是其将《大学》之书的主题或性质判定为对“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的讨论。
如此处理或许十分便利于他将所谓三纲领八条目作为申述其哲学心得,表达其时代感受的注释文本。
但是,这却不仅使得孔子在此扮演的角色无形中由“圣人”降格为“史家”,③也使得该文本的原主题“大学之道”的内涵或意义很大程度上被覆盖遮蔽。
一了解“古之大学”及其“所以教人之法”的基本情形究竟如何,应该是我们评估朱子所给出的定位能否成立首先所必须加以考察的。
根据《礼记》中《学记》、《王制》、《文王世子》诸篇再加上其它一些材料,我们即不难对此勾画出一个大致梗概。
(一)《王制》:“天子命之教,然后为学。
大学在郊。
天子曰辟雍,诸侯曰泮宫。
”“乐正崇四术,立四教,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
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
王大子、王子、群后之大子,公卿大夫、元士之嫡子,国之俊选,皆造焉。
”(二)《周礼·春官·大司乐》:“掌成均之法以建国之学政,而合国之子弟教焉。
凡有道者有德者,使教焉。
以乐德教国子:中,和,祗,庸,孝,友。
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
以乐舞教国子舞《云门》、《大卷》、《大咸》、《大磐》、《大夏》、《大濩》、《大武》。
……”(三)《文王世子》:“凡学,世子及学士,必时。
春秋学干戈,秋冬学羽籥,皆于东序。
春诵,夏弦,大师诏之。
瞽宗,秋学礼,执礼者诏之。
冬读书,典书者诏之。
礼在瞽宗,书在上庠。
凡祭与养老乞言,合语之礼,皆小乐正诏之于东序。
初中学业兴趣议论文
初中学业兴趣议论文
学业和爱好看似相互冲突,但其实两者是相互并存的。
在现阶段,身为同学的我们,最重要的本分还是在于课业,由于自古以来就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存在,努力读书,就能得到好成果;有了好成果,考上了好学校,得到了高学历,出了社会,才能拥有好工作,也能受人敬重,养家糊口,过好生活。
但是我们的学问也不能局限于这名为“教科书”的枷锁之中,在求学期间,查找爱好、培育一技之长也是很重要的!要是一昧的身陷在课本的囹圄里,每天只会想尽方法不断背书应付考试,成为将来毫无目标的“社会笨蛋”,岂不是铺张了自己的聪慧才智了吗?
因此,我们应当要透过爱好与从学校学来的学问学以致用,发挥自己的特长,制造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康庄大道,且要抱持着乐观向上的态度才能同时兼顾两者,一方面因学业提升自己的素养,一方面因爱好找到自己的潜能,激发这份潜能后,不但能开头锁定自己将来的目标,也能让自己有多方面的进展。
学业与爱好是相互并存,两者之间不论是哪一个都不行或缺,若是想拥有光明的前途,就得靠自己去查找学业与爱好之间的那个平衡点,培育爱好时,还是要负起同学学业方面的本分;反之,在茫茫书海中,我们也是要去查找自己的爱好所在,盼望你我都能同时兼顾学业与爱好,并共同为那光明的将来打下基础,一起朝着幻想奔驰!。
乐学的中学优秀议论文
乐学的中学优秀议论文乐学的议论文1刚刚学完了梁启超先生的《敬业与乐业》一文,老师又把话题引到了“学”上。
我们作为学生,说“业”当然不如说“学”来的透彻。
比较一下“敬学”与“乐学”,也许“乐”的程度应当是高于“敬”的,我们要“敬”学,更需要“乐”学。
但再主观一些说,敬学与乐学是决不可分开的,完美的学习过程是由他们相辅相成而来的。
先来说说敬学。
看“敬”字,梁启超先生认为朱熹所说的“主一无适便是敬”是对“敬”的最好解释。
主一无适——专心于一件事,一点也不向别处分心,对于学习来说,这的确是最好的“敬”。
我们学习,最需要做的就是专心致志,一心一意,像白杨树一样绝不旁逸斜出。
这也是敬学最为基本所需的。
毛泽东同志最爱读史书,正因为对历史的尊敬与热爱,才给了他创造那样一个极其辉煌灿烂的人生,建起那样一个极富生命力的新中国的能力。
还在他为同学少年时,他的敬学就已经让他在莘莘学子之中脱颖而出了。
所以说来,敬学也是对自己的成就、人生、命运的一种负责。
有些人会把学习看作是一件若有若无的事,事不关己,这就是大不敬。
这些人既然把学习看的很轻,那也自然谈不上和他们说什么敬学了。
为了自己不枉此生,我们要敬学。
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投注到学习中去,这样才得渐渐达到敬这一程度。
从另一方面来讲,“敬”除了专注学习还要尊敬学业,用一颗崇尚的心去对待这个崇高的事业。
两者皆备,才能说得上是一个敬学的人。
前面也说了,敬学和乐学是相辅相成的。
何况乐学还更进一步,那下面我们就来谈谈“乐学”。
乐学注重一个“乐”字。
魏书生老师曾经讲过,我们是来学习的,我们不是来受苦的,我们是来享受的。
学习又何尝不是一种享受呢?领略文化的魅力,感受世界的进步,体验万物的变迁,学习是知识的享受,是快乐的。
有些人不但不为自己有学习的权利而高兴,反而为自己有学习的义务而痛苦,这不是对自己的一种折磨吗?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我们生命中的每一件事都是要费力劳苦的,既然如此,那为何还要让自己每时每刻沉浸在痛苦之中呢?那为什么不以快乐的心去享受学习呢?有些人能做到敬学,却不能做到乐学,这样的学习依然是很累的。
艺多不压身作文议论文
艺多不压身作文议论文培养专才还是全才,是教育界一直在讨论的一个问题。
有人说,应培养专才来突破关键领域。
这话可能有一定道理。
但是我认为,通常情况下,艺多不压身,我们应接受通识教育,尽可能多学一些本领,多掌握一些技艺。
技艺掌握得多一些,才能在人生与事业中左右逢源。
物理学家牛顿一生成就无数,这与他的数学功底密不可分。
他创立了微积分,为后来的物理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
《蒙娜丽莎》的作者达·芬奇也是全才,他除了是画家,还兼有发明家、武器学家的身份。
又如《爱丽丝漫游仙境》的作者卡洛尔,既是数学家,又是摄影师。
再如电机权威、国际电机蓝姆奖章获得者顾毓琇,也是文坛耆宿,与钱锺书、徐悲鸿齐名。
多重领域的修行,拓展了他的生命道路,让他成为大家行列中的佼佼者。
掌握多方技艺,也能丰富生活,拓展就业与活动空间。
近几年,社会上很多青年掌握多方面的知识和才能,往往拥有多份工作、多个生活圈,因此就有了更多彩的生活。
而作为一个普通学生,我们也作文吧应尽可能多地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
就如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不仅锻炼身体,还可借此拓宽生活空间;而掌握了一些机械技术,不仅方便自己,也可帮助别人。
因此,一个人想要在多个领域取得成就,学习和掌握多种技艺是必然途径。
许多语言大师精通多国语言,这就使得他们能深入了解各国的历史、文化及其发展情况。
学校里的文化课、体育课等多种类型的课程交织在一起,组成了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也使我们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多方面的能力。
而多种技艺的学习,还非常有利于优秀品格的培养。
在这个方面,我有比较真切的体会。
我除了喜欢阅读外,滑板、乐器等都有涉猎,这些爱好让我交到了许多朋友,而在与朋友的切磋中不仅技艺得到了增长,情商也提升了,曾经内向的我,变得开朗了,思维也更开阔灵活,做事不那么局限,更懂得变通了。
事实证明,掌握的技艺越多,视野越开拓,越能有效地克服各种困难,并有所成就。
作为学生,我们还是尽可能地多掌握些技艺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兴其艺不能乐学
摘要:为了追求教学质量和中考成绩,很多语文课堂仍以传授学科知识、中考内容为主。
教师不厌其烦地以单纯讲授语文学科知识为主,带领学生投入书山题海之中,强化考试题型及答题技巧和方法。
从而导致缺乏课堂的实践教育造成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低下。
本文在这种情况下,分别从课堂内及课堂外等两个角度对如何开展初中语文实践性教学策略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字:语文;实践;教学
一、前言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可见孔子是主张“乐学”的。
“乐学”这种有效的教育手段,一直为人们追寻、尝试。
至今仍然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但传统的课堂教学却“遗忘”了这一“传统”。
许多教师把学生视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只一味地灌,一味地填。
使课堂教学变得乏味、机械而无情感。
“新教材”的指导思想明确指出:“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进取意识,大力倡导学生主动研究探讨问题,打破‘三个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
”这说明在由学生、教师、学科对象三方组成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不是被动的灌输对象,而是对于学科对象的主动自学的求知者和探索者。
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深入解读能让人认识语文教育的特点之一——实践性。
语文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或回避)语文是母语教学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二、初中语文实践性教学的策略建议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无时无刻不存在语文知识的运用。
因此,对于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语文教学有着一种潜在的便利性。
开展广泛的语文实践活动是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把握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首先要把语文课变成语文实践课
就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己的语文实践活动课。
教师只是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绝不能以繁琐分析和机械练习去干扰和压抑学生的求知和探索。
一句话,教师的职责是因势利导、从旁协助,而不是越俎代庖,包打天下。
根据学生好动爱玩的特点,我们可以把语文课变成表演课、朗读比赛课、演讲课、讨论课。
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们在活动中提高语文运用的能力。
比如,在教《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一课时,我要求同学们三、五个自由组合,组成一个个演出小组,利用课间的时间进行排练,上课就是一场汇报演出。
学生要想演好角色,就必须熟悉课文,了解时代背景,切身体会角色的内心世界,从而理解人物个性,理解作品的魅力。
(二)其次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语文实践活动的机会
在过去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虽然也注重知识的迁移,布置一些课外的练习,但是这些练习更多的局限于做习题,或进行小练笔。
应该说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学生需要大量的课外语文实践来让课堂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历练自己运用语言的能力。
为此我门可以尝试一些做法:
1、组成团队合作小组。
小组合作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从而使学生建构起更高层次的理解。
因此,小组合作形式是讨论交流的重要环节。
在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存在很多问题,进行分组首先应符合一定的条件。
在组织形式上可以3-6人组成一个小组;小组长轮流担任,组织本组活动,每个组员有明确的分工,各负其责,各尽所能,学生以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发挥群体优势,完成探究目标;小组成员应该在性别、成绩、个性等方面存在差异,以便学生之间优势互补,另一方面各个小组要相对平衡,小组之间才能相对公平的开展竞赛,才能保持学生的竞争兴趣;小组活动要给与学生均等的展示机会,在讨论中,教师、学生、文本之间通过思想的碰撞,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求得一个较为准确的答案。
这就要特别注意关注性格内向的学生。
通过这样的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树立了集体主义观念培养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
2、定期向学生推荐一些课外阅读作品。
为了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可设计一些阅读活动、心得交流活动。
如把学生分为多组,
每个星期组内交流一次阅读心得,每个月召开一次班级交流会,看谁读得多,看谁读得透,评出优秀小读者。
有数量才有质量,没有量就谈不上质。
每学期都能读十几本名著,几十首诗词,几十篇文章,这就大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提高了阅读能力,语文水平自然会有所提高。
3、鼓励、指导学生写日记(周记)、办学习报。
学习语文最根本的方法就是读和记,精读博览和大量练笔。
可以要求学生每天写日记,或记录当天看到的文章中名词雅句,或抒发内心所思所想,或进行文学练笔,或评述班级发生琐事。
组织班级学生每四人一小组,每组每月办一期报纸,要求报纸要真实的反映大家的生活,刊登同学们的习作,发表大家的建议和意见。
各小组办完之后,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就这样在共同学习中提高了语文水平面。
4、开展故事会、辩论会。
语文的学习不仅要重视书面语言的培训,更要重视口头语言的练习。
有资料表明,人的一生中在进行人际交往时有40%的时间在说话,可见,口头语言对人来讲是多么重要。
可以通过开故事会,辩论会的形式,来锻炼学生开口说话的能力。
最后要强调的是,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对学生进行语文学习实践活动的训练,教师都要牢牢记住自己的职责,既不能包揽,也不能随意放羊,而要时时关注,主动参与活动的组织、开展、总结工作,真正起到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
三、结论
总之,要想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真正提高学生把握语文、运用语文的能力,就必须进行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发挥语文教学的实践性,把课堂、课余都还给孩子,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来完成语文的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潘雪萍.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初中语文探究式教学的途径[j]
[2]靳玉乐.探究教学的实施:理念与策略[j]
[3]徐学福,宋乃庆.新课程教学案例引发的思考[j]
[4]朱于新,戴文学.提高语文课堂探究式教学实效性的思考[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