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旅游高等职业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高等职业教育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等职业教育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摘要:旅游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以及旅游业的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最为关键的问题是确定一个切实有效的旅游人才教育的培养模式。
本文将就高职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结合旅游业实际的发展情况进行简要的探讨。
abstract: the most critical problem of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talent training of tourism major is to determine a training mode of tourism talents educ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tourism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ombining with the actual development situation.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the talents of tourism management major;training mode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0-0267-020 引言随着我国旅游行业的飞速发展,对于旅游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尤其是具备技术型、应用型、服务型以及创新型的专业旅游人才。
而作为输送专业旅游人才的基地,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教育机构应当适应时代的发展,改变观念,积极创新,同时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切实的提高实际教学中的教学质量,紧密联系市场动态,走出一条适合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未来发展的道路,使学员们无论是在基础知识的掌握还是综合素质方面都符合行业的要求,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旅游专业型人才。
浅析高等职业教育“1+X”人才培养模式
浅析高等职业教育“1+X”人才培养模式高等职业教育“1+X”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中,依据不同专业要求和学生发展需求,通过将通用能力课程“1”和专业能力课程“X”结合起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开展灵活的选修课程,培养复合型、应用型技能人才。
这一培养模式突破了传统职业教育中对技能培养的单一模式,强调了对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职业发展的重视,是一种符合时代潮流和社会需求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1+X”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分析。
一、高等职业教育的转型升级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持续进步,对高素质、高技能、高素养的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日益增长。
传统的高等职业教育模式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为主,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而且,现代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的需求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不再仅仅需要具备一专多能的人才,更需要他们具备创新精神和跨专业的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需要面临转型升级的挑战,必须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二、“1+X”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意义1. 培养多样化、综合素质的人才“1+X”人才培养模式将通用能力课程和专业能力课程进行合理结合,培养出具备丰富综合素质和多样化技能的人才。
通用能力课程包括语言文化、数理基础、思维方法等,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而专业能力课程则包括学科知识和实践技能,帮助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
这种多样化的培养模式,不仅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还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 强调个性化、灵活性的培养模式“1+X”人才培养模式还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培养需求,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相应的选修课程,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这种培养模式采用了灵活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为他们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 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校与社会的深度融合“1+X”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需要高等职业教育学校加强与产业界的合作,将社会需求融入到课程设置和教育教学中。
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反思与探索
现 行 高职 院校 人 才培 养 模 式 中存在 的 问题 ,从 关注 两种 能 力 的培 养 出发 ,对 “ 就业 为 导 向 ,以 能 力 为核 心 ”的 人 才培 以
养模 式 的展 开进 行探 索 .并 对探 索 中存 在 的 问题 进行 了总 结 和反 思 。
关键 词 :职 业 ;关键 ;能 力
信 息 交流与 合 群众 的行 为 、合 口头 表达 能力 、书 面表达 能力 、客 观性 、 作 作人 际关 系 合作 能力 、同情 心 、顾 客至上 、环境适应 能力 社 会责任 感 、公正 、助人 为 乐 、光 明磊 落 应用 科学 的学 学 习行 为 、信 息 学 习积极性 、学 习方 法 、识 图能力 、形式逻辑
有人 认 为 ,作 为 高职 教 育范 畴 中的 关键 能 力就 是 职业 技能 。为 了廓清 关键 能 力 的 定义 和 内涵 ,我 们 先看 看 国外 职业 教 育界 对 这种 能 力 的描 述 。
收 稿 日期 :2 0 — 0 — 2 06 7 1
作 者简 介 :陈小 琼 ,广 东科 学技 术 职业 学 院讲 师 ,教 育硕 士 ;李桂 霞,广 东科 学技 术职 业 学 院教务 处处 长 、教授 。
分 类 职业 教育 目标 单项 能力
“ 于我 们 来 说 。培 养 一 个 熟 手 其 实并 不 难 ,只需 要 对
多 花半 年时 间就 可 以 ,但 现在 好像 越 来 越 多的 高职 院 校为 我们 培 养 出一个 个 ‘ 器 人 ’ 机 。而 实 际 上 ,到 高职 院校 招 聘 .我 们 更希 望 招 到 全 面 发展 的 、潜 力 巨 大 的员 工 ” 。在 珠 三角 部分 高 职 院校 的 《 生追踪 反 馈 表》 收 集 中 ,尽 管 学 有 8. 7 %的企 业对 高 职 毕业 生 工 作技 能 满 意 ,但 只 有不 到 2 三 成 的企 业 对 他们 的总 体 评 价 打 上 “ 秀 ” 优 ,一位 企 业 经 理 对此 指 出 。 “ 无论 这 名 员工 技 能操 作 多么 娴 熟 ,但 如果 我 们发 现工 作 态度 、为 人 处事 等方 面不 够 成熟 ,也 不会 对 其 打 出高 分 ” 。所 谓 “ 器 人 ” 机 ,就 是 指 那 些 只 会 执 行 命 令 ,缺 乏创 新精 神 和灵 活性 。熟悉 生 产 流水 线 上某 个 岗位
试论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2 旅 游 专 业 人 才培 养 模 式构 想
21社会培养 . 旅 游院校方面, 明确定位首先就要 明确教学 目标 。旅游院校 要 的教学 目 标应逐步完成从传统 的 “ 知识 本位型” 教育向适应 市场的 “ 能力 本位 型”教育的转变。这个 “ 能力 ” 包括两层含义: 一是整合 所 学知识 、 树立全局观念、 行批判性思考的理 沦能力, 进 二是灵活运
在旅游企业中对人才 的培养要强调两点: 一是要对学生 加强职 业 生涯发展规划的教育, 通过不断的强化熏陶, 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 基层 岗位 的锻炼是在为他今后 的整个职业生涯发展打基础。 是走 也 上 管理岗位 的必经之路 。 要能耐得住寂寞. 是要着重培养本科生的 二 服 务意识, 这是任何岗位员工都必须具备的基本职业素养, 既要有对 客 服务的意识. 也要有企业 内部各部门各 岗位间的服务意识, 这也是 脚 踏实地做好任何工作 的先决条件。
22 行 业 培 养 .
分析培养结构的 目标, 我们可 以看 出。 国旅游人 才的培 养, 我 必 须满足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从旅游业人 才层次结构上看。 我国目前 已 经形成 了高职 、 本科 和研究 生三个旅 游人才培养层次, 年毕业人 每 数达到几万人, 为我国旅游业 的发展提供 了大量的人才。 但是现实 中存在绝对数量的供需失衡 : 截止到 2 0 年, 0 8 我国旅 游业直接从业人员达到 7 4 2 万人, 随着旅游业迅速发展. 实际需要专 业旅游人才 10 万人以上, 00 人才缺 口在 20万人以上。 旅游院 0 虽然
1我 国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目前我国现有 的旅游人 才, 职于酒 店、 供 旅行 社或其他 旅游企 业的人员具有 丰富的实践经 验, 但相 比较而言. 知识却 不够完 理论 善, 经营管理水平及发展潜力欠 佳; 而高等院校的毕业生, 受了系 接 统的理论教育, 了前 沿的信 息, 掌握 但实践经验却尤为稀缺, 毕业之 后很难立即或者很快胜任旅游业的中高层管理工作 。另外, 国 在我 要培养综合性的旅游人才还没有形成 系统 的培养机构 和完善的培 训渠道。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摘要:旅游业的良好发展需要有大量的旅游专业人才,而高等职业教育正是为国家与社会的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定教育形式,要培养适应现代社会旅游经济发展的创新性旅游专业人才,就必须认真分析旅游业的实际需求,仔细研究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本文就新经济形势下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山东省是工业旅游大省,而青岛市又是著名的旅游度假城市。
2011年1月,国务院已正式批复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标志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已正式成为国家战略。
蓝色经济的发展必然带动或推动旅游业的迅猛发展,这就需要大批高素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
本文将针对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特点及旅游经济发展的要求,探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
一、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意义2006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这一文件精神的贯彻实施,使得各高职院校掀起了一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寻热。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为高职教育研究的热点。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也带动了旅游业的欣欣向荣,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必然需要更多的旅游专业人才,同时也对旅游人才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这就对高职教育中的旅游专业人才的教育及培养提出了新的严峻挑战。
因此,针对社会及旅游人才市场的需求,进行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必将有利于为旅游市场更快更好地输送高质量高水平的专业人才。
另外,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开发建设,为半岛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的历史性重要机遇。
蓝色经济区开发建设,旅游产业责无旁贷,旅游业要抢占先机、率先发展,就必须有大量的高素质的旅游专业人才,旅游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也应适应半岛蓝色经济区开发建设的需要。
二、当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一)培养目标不明确,与市场需求脱节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具有其特殊性,其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及职业素养。
高等职业教育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面, 要重点强调 学员对相 关基础理论知识 以及专业知 识能 在 此基 础 之 上 , 培养 学 员在 专 业 技 能 、 业 务 作者简介 : 张娜( 1 9 8 0 一 ) , 女, 陕西西安人 , 陕西 师范 大 学 旅 游 与环 够 熟 练 的 掌 握 , 水平、 操作能力以及运用综合知识和解决具体 问题 方面的 境学 院硕士研究生 , 研究方 向展 以及旅游 业的专业人 才培 养方面最为关键 的 问题是确定一个切 实有效的旅游人 才教 育的培 养
模式 。本文将就 高职旅 游专业人 才的培养模式结合旅游业实际的发展 情况进行 简要 的探 讨。
Ab s t r a c t :T h e mo s t c it r i c l a p r o b l e m o f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t o u i r s m h i g h e r v o c a i t o n a l e d u c a t i o n a n d p r o f e s s i o n a l t a l e n t t r a i n i n g o f
t o u i r s m ma j o r i s t o d e t e mi r n e a t r a i n i n g m o d e o f t o u i r s m t a l e n t s e d u c a t i o n . T h i s p a p e r d i s c u s s e d t h e t l a e n t t r a i n i n g m o d e f ̄ o u i f s m m a j o r i n
Ke y wo r d s : h i g h e r v o c a t i o n a l e d u c a t i o n ; h t e t l a e n t s o f t o u i r s m m a n a g e me n t m a j o r ; t r a i n i n g m o d e
关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 三) 人 才培养模 式 内涵不 明确
提起人才培养模式不能不谈其 内涵 , 现在许多人对
作者简介 : 邵峰 ( 1 9 6 3 一) , 男, 安徽寿县人 ,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电子信息 系高级工程师, 主要从事应 用电子研 究。
68
教育的基本规律 , 将会 引起 高等职业教 育 内涵的异化 与社会 对人 才培 养需求的偏差 , 并通过 对人 才培 养模 式要
素的分析 , 构建 了高等职业教 育人 才培养模式的逻辑架构。 关键词 : 高等职业教 育 ; 人才培养模 式 ; 逻辑架构
中图分类号: G 6 4 0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0 0 2 — 4 1 0 7 ( 2 0 1 4 ) 0 3 — 0 0 6 8 — 0 3
“ 下得 去 、 留得 住 、 用得上” , 实 践 能力 强 , 具 有 良好 职 业 必须要 清 晰定位 的 。
道德的高技能人才。 如何在高等职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真
正实施 这 一培 养 目标 , 人 才培养 模式 是关 键 。
一
( 二) 培 养模 式僵化 据 有关 学者研 究分 析 , 我 国 目前 比较 流行 的高等 职
、
高等职 业教 育 人才培 养模 式现 状
业教育 的人才模式有 四种 , 主要是“ 五阶段模式 ” 、 “ 产学
、 “ 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 “ 订单式 目 前我 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基本上是在 结合模式” 计划经济模式下形成的,是照抄照搬过来的培养模式 , 人才培养模式” 『 l 1 。这些模式各有特点 , 在不同的学校得
2 0 1 4年 第 3期 ( 总第 1 0 9 5期 )
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不 但 影 响 高 职 院 校 学 生 的 职 业 能 力 , 响 高 职 院 校 自身 的 影
程 出 发 .只 是 单 纯 地 强 调 知 识 本 位 或 是 能 力 本 位 孰 轻 孰
随 着 我 国 社 会 经 济 的 持 续 快 速 发 展 .社 会 各 行 业 对
高素 质技 能 型人 才 的需 求 不 断增 大 。 高职 教 育 肩 负着 培
养 高 素 质 技 能 型 人 才 的 重 要 使 命 ,越 来 越 受 到 社 会 的 广
2 教 学 过 程 以 课 堂 教 学 为 主 .
泛 重 视 。 而 从 近 年 来 的 高 职 教 育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来 看 , 与 其 社 会需 求之 间仍有 一定 的脱节 现象 。 此 , 育 部在 《 于 因 教 关 全 面 提 高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教 学 质 量 的 若 干 意 见 》 中 明 确 指
重 ,并 不 是 一 种 合 理 的 处 置 方 式 。 高 职 教 育 的 职 业 性 特
点 ,要 求 高 职 院 校 的 教 学 应 以 学 生 的 职 业 能 力 培 养 为 核 心 。 是 在 实 际教 学 过程 中 , 少 高 职 院校 的教 学 管理 者 但 不 在 制 定 人 才 培 养 方 案 和 教 学 计 划 时 。 往 往 只 从 专 业 自 身 的 学 科 逻 辑 结 构 出 发 . 视 了 学 生 的 能 力 发 展 , 这 种 以 忽 在 知识 本 位 为 主 的教 学理 念 的 支配 下 。学生 的实 际 动手 能 力就 无 从 谈起 。
新常态下的旅游职业教育存在问题与对策
03
新常态下旅游职业教育的发展 对策
加强政府引导和支持
制定旅游职业教育发展规划
政府应制定旅游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为旅游职业 教育发展提供指导。
加大财政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旅游职业教育的财政投入,提高旅游职业教育经费在教育经费中的比例, 为旅游职业教育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详细描述
新常态下,旅游市场正在经历着转型升级,需要更多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支撑。因 此,旅游职业教育机构需要不断更新教育内容和方法,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同时,还需
要加强与行业的合作,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和需求,为行业提供更好的人才支持。
旅游职业教育资源不足
要点一
总结词
当前旅游职业教育资源不足,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 学资源建设和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究,不断优化实践教学体系。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2
旅游职业教育逐渐与市场需求接轨,实践教学得 到重视。
3
旅游职业教育师资力量得到提升,教学质量有所 提高。
旅游职业教育的特点与优势
旅游职业教育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 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旅游职业教育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跨学科 能力。
旅游职业教育与旅游行业发展紧密结 合,能够及时反映市场需求和行业动 态。
完善政策支持
政府应完善旅游职业教育的政策支持,包括税收优惠、金融扶持、人才引进等方面,鼓 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旅游职业教育。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深化产教融合
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产教深度 融合,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推行现代学徒制
推行现代学徒制,通过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联合传授的方式,提高 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
高职旅游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一
第三 ,具 有职 位能 力提 升 的持续 性 。高 职层 次 的旅 游 有 良好 的 综合 素 养 ,不但 能 够 胜 任 服务 一线 的操 作 工作 ,
各种 不 同的层 次和类 型 。 许 多实 际工 作 问题 ,具备 一定 的创 新创 业 能力 以及旅 游 资
第一 ,具 有 自身层 次 的特 殊性 。它 不 同于 研究 生 、本 源 旅游 项 目的开发 能力 ,这个 层次 的学 生 在一 线工 作一 段 科 生层 次 的研 究 型 人 才 培 养 目标 ,即 注 重 培 养 学 生 具 有 时 间后 ,能够 迅速进 人初 中级管 理 岗位 。 “ 系统 的专 业知 识和 专业理 论 ” ,高 职教育 确 立 的培 养 目标
中 图 分 类 号 :G 1 72
文 献 标 识 码 :B
文 章编 号 :10 - 7 0 (0 0 0一 o2 — 0 0 9- 60 2 1) 5 o9 2 -
随 着 我 国 旅 游 事 业 的 日益 快 速 发 展 ,培 养 大 批 一 线 高 养 目标 ,是 培养 具有 与旅 游服 务产业 未 来工 作 岗位 相适 应 技 能 实 用 型旅 游人 才 ,成 为 我 国 高 职 院 校 的 一 项 重 要 任 的 职 业 素 质 和 一 定 的 职 业 发 展 能 力 ,具 有 较 强 的 旅 游 服 务
务 , “ 养什 么样 的高 职旅 游 人 才 ” “ 样 培养 这 样 的 技 能和 一定 的 管理能 力 ,能够 胜任 导 游 、营销 、计调 及景 培 、 怎
人才” ,成 为各 高职 院校旅 游 类 专业 思 考 、探 索与 实 践 的 区 服务管 理等 岗位 的高素质 高技 能人 才 。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思考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周口科技职业学院河南周口466000)【摘要】本文从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及其内涵、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构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三方面阐述了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关键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问题建议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及其内涵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教育领域的基本问题,有人才培养,就有人才培养的模式。
但我国高校、学界及教育行政部门提出并讨论人才培养模式,则是近20多年、特别是近几年的事。
高校提出“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概念最早见于文育林1983年的文章《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按学科设置专业》中,其内容是关于如何改革高等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教育行政部门首次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做出直接表述,是在1998年教育部下发的文件《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中,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并集中地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笔者认为,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可以包括四层涵义:一是培养目标和规格;二是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的整个教育过程;三是为实现这一过程的一整套管理和评估制度;四是与之相匹配的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
如果以简化的公式表示,即:目标+过程与方式(教学内容和课程+管理和评估制度+教学方式和方法)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几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新的困难和问题。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存在脱节现象。
许多高职学校的市场调研不够,课程开发脱离市场需求,没有进行岗位能力分析,达不到企业等用人部门的要求。
社会需求论证不足,市场调研不够就导致一些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设置随意性大,盲目上专业,造成毕业生过剩,而有的急需人才又缺少相应的专业来培养。
2.教学方法手段陈旧。
高职高专旅游人才的培养模式
类旅游企业中从事基层管 理和“ 一线” 旅游服务工作的高等
级、 应用型旅游专业人才。 高职高专旅游人才的培养目 标体现的特点: 1就业层次的“ 、 一线性” 所谓“ 。 一线性” 指的是旅游专业
各高职高专根据其与 旅游企 业的 合作关系, 分派大学生在毕 业前即深入到企业工作中, 边学习边实践, 缩短从院校迈向 职业岗 位的过渡期。院校可以针对学习内 聘请具有扎实 容, 的职业从 业背景和从业经验的 企业人士来校教 学。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高技能、 应用型人才为目 标。面对
出现的新的理念和方法,了解现代旅游业发展的规律和趋
我国 旅游 产业这一 技能 要求专业化, 实践能力和应用教育 应根据现实市场要 求和 人才 需求状况, 寻求最佳的旅游专业
1以 、 市场为导向, 把握旅游市场需求。 高职高专旅游专
业的课程设置必须能适应旅游行业发展的需要, 并且根据行 业的发展不断调整培养方向; 必须使培养的大学生能得到用
的 毕业生在旅游企业各岗 位的实际操作和运作上发挥所学 旅游专业的 知识, 能胜任自 感兴趣的旅游企业的 己 基础岗
变, 调研工作应该立足时效性和持久性, 以最权威和最全面、
及时的 信息, 好培养方案制定的准 做 备工作。
作 者简 介: 祝晓春 (9 9 )女 , 17 一 , 武汉外语外事职业学院涉外语言学部副教授 。
7 2
21年 1 01 2月
天 津 市 经 理 学 院 学 报
Junl f i j aae oee ora o a i M ngr Ug T nn C
高职高专旅游人才的培养模式
祝 晓春
( 武汉外语外事职业 学院, 湖北武汉 ,303 4 08 ) 摘 要: 高职高专旅游人才培养为我 国的旅游事业提供 了大批后备力量, 积极探 索具有高职高
浅析高等职业教育“1+X”人才培养模式
浅析高等职业教育“1+X”人才培养模式高等职业教育“1+X”人才培养模式是近年来国家提出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旨在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本文将浅析该模式的特点、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并讨论未来的发展趋势。
1. “1+X”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1+X”人才培养模式中的“1”,指的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即对学生进行基础课程的系统培养。
而“X”,则代表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职业发展方向选择不同的技能和实践课程。
这种模式充分考虑了学生个性化的需求,旨在为学生提供更为灵活多样的学习路径。
“1+X”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通过“X”的部分,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的实践课程,包括实习、实训、项目开发等,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掌握实际工作所需的技能和经验,提高毕业生的竞争力。
“1+X”人才培养模式还注重产学研深度融合,学校与企业、科研机构等单位密切合作,将课程设置与实际需求结合,并通过实践课程将学生的能力提升与产业需求衔接,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1+X”人才培养模式以个性化、实践化和社会化为核心特点,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视学生实际能力培养、关注行业需求、提高就业竞争力等优点。
这种模式可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各类技能人才的需求。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变化,社会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而“1+X”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实践能力培养和产学研深度融合,更能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
“1+X”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促进教育和产业深度融合等,具有诸多优势。
“1+X”人才培养模式目前也面临一些问题。
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尚不够紧密,导致实践课程的设置与实际需求还存在一定脱节。
学生在课程选择上的自主性和指导教师的帮助还有待加强,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得不到充分满足。
课程设置和实践环节的质量也存在不稳定性,有些学生在学校期间并未能够真正掌握所需的实际技能。
高职旅游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高职旅游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讨【摘要】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高职旅游专业不断发展壮大,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的理想目标,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显得至关重要。
本文从高职旅游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入手,分析了高职旅游专业工学结合模式的发展现状及现存的困难与问题,从而提出要对高职旅游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加以改革与完善,并通过建立全新的以就业为导向以顶岗实训为核心的专业课程体系,以保证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关键词】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课程体系改革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西方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
那么何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呢?世界合作教育协会这样解释:“将课堂上的学习与工作的学习结合起来,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与之相关的、为真实的雇主效力且通常能获取报酬的工作实际中,然后将工作中遇到的挑战和增长的见识带回课堂,帮助他们进一步分析和思考。
”中国现代职业教育起步较晚,在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上经历了许多波折,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最终成为中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
一、高职旅游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与确立2006年11月16日,教育部颁布了一份中国职业教育纲领性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该文件从八个方面对中国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方针、模式、要求、途径等给出了指导性意见。
其中第五条意见是“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并具体提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并明确要求“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
”教育部提出的将工学结合作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性意见,引起了高职院校广泛学习和讨论,并进行了各种探索和实践。
其中,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很快就将工学结合确定为主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并纷纷着手探索和全面建设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具体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基本模式的探讨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基本模式的探讨摘要:我国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改革实施成功必然会促进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
笔者认为适合中国国情的高等职业教育,才能培养出高等职业技术应用型新人才。
这样的人才兼备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高素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职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如何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上办出特色?培养出高等职业技术应用型新人才?关键问题是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我们应该把人才培养模式看作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一整套方法论体系,它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它既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教学实践的抽象化,是一个实践问题。
它既可以直接从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中通过理论概括而形成,也可以在一定理论指导下提出一种假设,经过多次实验后形成。
1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普通高职,校企合作、继续教育、在职培训、脱产学习、业余学习、网络教学等等。
核心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比如鹤壁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是”政校企行合作、产学研创结合”的模式。
工学结合就是要求学生把学校学习与企业实践结合起来,理论联系实际,从而促使学生工学相长,成为高素质技能型的人才。
这种模式既具有国际职业教育的普遍规律,又具有中国职教特色。
2 我国高职教育的现状现在高职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的方面,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落脚点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但在具体的培养过程中就会与预期目标不一致。
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迅速和规模不断扩大,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大,新型人才尤其是技术性人才缺失。
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改革,在专业设置等方面尽可能与市场需求相符合。
这样才能有效地与市场对接,缓解高职毕业生就业方面的压力,更好的培养新型人才。
当然,这也是高职院校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在。
然而高等职业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教学经费投入不足、实验设备投入不够、教学教材陈旧、师资力量较弱、专业设置不灵活等问题,这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理论学习、动手操作、就业竞争等能力等问题。
旅游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规格的研究
旅游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规格的研究◆张荣秀张 宁【摘要】人才培养规格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化操作途径。
本文针对社会对旅游高职人才的职业适应性和岗位针对性的双向需求,构建了由复合知识结构体系和综合能力结构体系有机整合而成的“飞机型”人才培养规格模式,以期对旅游高职院校能有效地实现旅游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有所裨益。
【关键词】旅游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规格旅游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旅游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以培养旅游业一线从业人员以及中高级管理应用型人才为主的高层次的职业教育。
为了适应新世纪对高职高专教育发展的需要,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的工作意见》,该意见提出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旅游专业理论知识,熟练掌握某一特定职业的成熟技术,能从事旅游管理工作,并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为旅游业生产和管理第一线提供服务的高层次实用型人才。
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解决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方向问题,是高职教育质的规定性,而人才培养规格主要是解决人才培养的质量问题,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
在本文中,笔者着重从旅游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规格的研究入手,以有助于旅游高职院校能顺利并高效地实现旅游高职人才培养目标。
一、社会对旅游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规格的需求分析(一)高职教育中“能力本位”理念造成的人才培养规格的偏差我国目前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一般都按“能力本位”理念来构建。
“能力本位”理念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在学习国外职教理论和引进国外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并推广开的。
其中对我国影响较大的主要有德国的“双元制”、加拿大的“C B E”等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一般来说,按上述模式培养的高职毕业生岗位针对性强,能较快地进入角色,较快熟悉所在职业岗位的工作流程,提高了用人单位的工作效益,节约了成本,较受用人单位欢迎。
然而,这种模式也存在的一些问题: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本身必然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如产品的升级换代,转产或停产,发展或萎缩,增员或减员等等,这些因素必然要求一线人员有较强的岗位调适能力和应变能力。
我国旅游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升研究
我国旅游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升研究【摘要】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升提出了新的挑战和需求。
本文通过对我国旅游业现状和旅游高等职业教育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了人才培养提升的需求和对策,同时提出了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思路。
本文提出了对我国旅游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升的建议,并展望了未来发展的重点和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我国旅游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提升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我国旅游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旅游业现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升研究、需求分析、对策研究、教学模式、建议、发展展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我国旅游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升研究的背景介绍:近年来,我国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之一。
随着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升级,对高素质、高技能的旅游人才需求日益增长。
目前我国旅游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人才培养模式滞后、教学资源不足、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等。
加强对我国旅游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升的研究,对提高我国旅游业整体竞争力以及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就我国旅游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升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对我国旅游业现状、旅游高等职业教育现状、人才培养提升需求分析等方面的探讨,进一步总结出人才培养提升的对策和建议,为我国旅游高等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1.2 研究意义旅游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中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对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旅游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在这种背景下,旅游高等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和提升显得尤为重要。
加强旅游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升的研究,有助于提高我国旅游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培养更多具有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满足旅游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研究旅游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升的问题,可以推动旅游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创新,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好地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旅游高等职业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摘要]旅游高等职业教育是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基础,人才培养目标是实现旅
游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文章在分析旅游高职学院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和企业对毕业生需求的基础上,提出构建服务于旅游业综合能力结构体系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期对旅游高职院校有效地实现旅游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有所启示,从而实现旅游人才供给与需求质的动态平衡。
[关键词]旅游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中国旅游高等教育的发展始于改革开放初期,在20世纪90年代初得到大规模的发展。
2005年教育部高教司的统计显示,全国设有旅游管理专业的普通高校有355所,高职院校有608所。
高职院校虽然为旅游业培养了大量的旅游从业人员,但还是有大部分旅游管理、导游、酒店专业的毕业生未从事其所学专业的工作,使旅游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不能满足岗位的需要,同时由于人才结构及质的局限性也导致不能满足岗位的素质需求。
基于上述情况,旅游高等职业教育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和任务是确立相对较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旅游业人才需要状况
中国经济已加入国际经济大循环,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
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旅游业发展的第一大国,因此对旅游业的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世界化的趋势。
根据对旅游行业(重点是旅游酒店和旅行社)的调查及对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2007届、2008届毕业生的毕业实习跟踪调查,旅游业对人才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具有国际知识视野和国际水准的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
既懂外语又熟悉业务、具有创新能力的综合素质较高的高级复合型管理人才,高级管理类别的需求占旅游企业岗位管理类人才的10%,如饭店总经理、营销总监、人力资源总监。
二是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的中级管理人才。
中级管理类别的需求占旅游企业岗位管理类人才的20%,如酒店营运部门经理。
会展旅游、旅游商品开发等更是紧缺人才。
三是具有初级管理能力和服务技能型人才。
初级管理类别的需求占70%,如旅行社的导游人才(包括急需的小语种导游员)、酒店营运部门的主管领班、数量较大的优秀服务师、前厅客房等接待服务人员。
除此之外,还有诸如旅游电子商务等特殊人才需求。
旅游经济的发展对旅游人才的需求提出了客观要求,也为旅游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新的课题。
面对这一新课题我们能否培养出来符合旅游业发展
需要的专门人才,取决于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我国高等旅游职业教育及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社会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中高级管理人才和低级的管理服务型人才;而我国开设旅游专业的高职院校也自认为能培养出满足旅游各岗位需求的专业人才,但事实却不是如此。
出现这种状况,主要是旅游高职教育的问题。
1.高职高专旅游理论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滞后于旅游经济的发展。
高职高专院校沿用了旅游本科教育的理论体系和课程设计,旅游管理专业、导游专业、酒店专业课程的理论性较强,实践操作性明显不足。
各专业的课程差异性不大、课程特点不突出、专业定位模糊,同时,课程设置带有明显的拼装色彩,造成课程体系的内在联系性差、系统性差,没有基于旅游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人才。
为了片面追求扩大招生,不顾旅游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而盲目地增设专业,东拼西凑课程内容,偏离了学科发展的一般规律,从而影响了高职高专本专业的学科地位。
2.教材建设和使用上存在问题。
依据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培养模式而设计的教材少之又少。
无论是理论教材还是专业教材基本是照搬原有学科的框架和内容,没有总结出旅游现象的特殊性,只是在课程前面加上旅游二字,缺乏理论和专业教材的“灵魂”。
旅游管理类教材,如饭店管理、餐饮企业运行与管理、前厅客房运行与管理、旅行社管理、景区管理等,全都是一样的“管理内容”,都是由市场营销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内容外加一些专业知识和理论构成,没有抓住学科和专业精髓,导致了职业教育和人才培养脱节。
没有确立一个特殊而独立的研究领域并使研究成果成为教材的内容。
如前厅客房运行与管理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所要出售的客房这一产品,并以此核心为基础来整合该课程的框架结构。
有些院系专业基础课教材的使用依然沿袭本科院校的教材,如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旅游市场营销等。
部分专业课的教材本科学校也在使用。
这样从人才培养的模式来看,本科教育和专科教育的差异性不大。
如何选用适合于不同教育的教材必须以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为基础,使教材使用科学化。
而且课程在内容上重复出现,学生和教师难以适从,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
如餐饮企业运作与管理、酒店服务技能、宴会设计、菜点与酒水知识这四门课多有重复。
3.专业设置过窄,市场急需的人才得不到满足。
高职高专院校设置的旅游专业主要集中于旅游管理和导游两个专业,而且两个传统专业所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满足旅游市场的需求。
旅游市场所急需的诸如会展旅游人才,旅游商品开发人才得不到满足,影响旅游产业深层次的发展。
因此,专业的设置应与旅游市场合拍,既要考虑旅游市场的客观需求又要考虑各校系专业重置与同构竞争的问题,避免人才资源浪费。
4.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
大多旅游管理
专业的课程体系比例结构为公共课占15%,基础课占30%,专业课占40%,实习与技能占15%。
虽然,这些课程的设置可以保证学生具有扎实、深厚的基础知识,但对于专业课程的操作实践环节课时量相对偏少,实践课程的实用性、操作性和前瞻性凸显不足,而且教学实践环节的效果评估几乎为空白。
5.专业思想和职业生涯教育就业指导滞后。
在高校扩招的大背景下旅游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并不十分理想。
这与我们的专业思想、职业、就业教育的缺失有关。
“高职高专培养的是初、中管理型人员”,这种认识致使学生认为自己毕业就该是旅游企业的管理者,很难端正实践课程的学习态度。
同时,院系安排了实习就等于完成了实践教学,而实际也是这样的。
大多数实习美其名曰叫顶岗或轮岗,其实就是简单劳动。
学生实习单位的确定也是出于仅仅将学生安排出去的想法,这就造成未来学生所从事的工作形象大打折扣,从而降低了学生对旅游专业的认可度,使学生对该行业失去应有的热情。
高职院校在课程设计、实践环节、教材使用等教育教学各环节的不足造成培养出来的学生专业理论知识肤浅,实际操作能力不及职高。
因此,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对专业人才的基本要求。
三、高职高专院校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旅游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旅游业需要的人才,依据学院自身的情况培养不同层次、不同专业技能、不同知识结构的旅游人才。
致力于探索符合中国实际的旅游高职教育模式,着力打造培养旅游行业需要的具有国际视野的初中高层次旅游人才。
因此,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建立与国际接轨满足不断变化的旅游市场需求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1.科学构建学科体系。
加强学科建设的研讨和横向沟通,加快探索高职高专旅游学科体系的构建。
改变统一模式的教学课程体系,明确高职教育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分层次科学地设计相对稳定的课程体系。
科学构建旅游学科的理论体系,逐步由当前对实践的“跟进型”理论研究模式,提升为“推进型”理论研究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