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正比例》学案

合集下载

《正比例与反比例》(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正比例与反比例》(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正比例与反比例》(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刻理解《正比例与反比例》这一课的重要性。

六年级下册的数学北师大版教材,将为我们展开正反比例的神秘面纱。

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中的第五章《正比例与反比例》。

这一章节主要内容包括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定义,它们的性质以及如何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是成正比例还是反比例。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性质,并能够判断生活中的相关联的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定义和性质,难点是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是成正比例还是反比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和生活中的实例,以及一些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先给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行驶的汽车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商品的单价和数量的关系,让学生感受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存在。

2. 讲解概念:然后我会根据教材内容,详细讲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定义和性质。

我会用PPT展示相关的图片和数据,让学生们更直观地理解。

4. 随堂练习:讲解完例题后,我会给学生们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们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5. 板书设计:在讲解的过程中,我会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一些简洁明了的板书,帮助学生们记忆和理解。

六、作业设计(1) 行驶的汽车速度和时间;(2) 商品的单价和数量;(3) 一个人的年龄和他的身高。

答案:(1) 成反比例,因为速度×时间=路程(一定);(2) 成正比例,因为单价×数量=总价(一定);(3) 不成比例,因为年龄和身高之间没有固定的比例关系。

(1) 如果两个相关联的量的比值一定,那么它们之间是成____比例的;(2) 如果两个相关联的量的乘积一定,那么它们之间是成____比例的。

答案:(1) 正;(2) 反。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第四单元正比例教学设计
表。

决问题的能力。

D观察上表,回答问题。

表中有哪两个量?它们是不是相关联的量?教师订正。

2)说一说:而积长是怎样随着边长变化的?
边长增大,面积也增大,边长减小,而积也减小。

3、算一算:
周长与边长、而积与边长的比值各是多少?教师订正。

4、议一议:通过计算你有什么发现?
教师提示:提示: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之
间的变化规律相同吗?
教师订正:周长与边长的比值是相等的,而而积与边长
的比值是不相等的。

5、一辆汽车以90千米/时的速度行驶,行驶的路程与时间
如下。

把下表填写完整。

1)观察上表,回答问题。

路程和时间是怎样的两个呈:?
教师订正。

2)算一算:
相对应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各是多少?比值是多
少?
6、议一议:从上面的实例中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总结:时间和路程分別是两种相关联的
路程和时间,这两种呈: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
指划说一说。

学生独立计算。

学生小组说一说
自己的发现,展
示汇报。

学生填表。

指划说一说。

学生独立计算。

学生注意听讲。

培养学生理解问
题的能力。

通过小组内合作完
成,培养学生解决问
题的能力以及语言
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
的合作意识,体验合
作学习的愉悦感。

培养学生独立解
决问题的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是学生在掌握了比例的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概念,掌握正比例的性质,并能运用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正比例的关系,从而引出正比例的概念,并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巩固正比例的知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比例的基本知识,对于比例的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正比例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

此外,学生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概念,掌握正比例的性质。

2.培养学生运用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正比例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

2.难点:如何运用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正比例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正比例的存在,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共同探讨正比例的性质,从而引导学生掌握正比例的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和练习题。

2.准备课件和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小明每分钟跑50米,他跑10分钟能跑多远?”引导学生发现正比例的关系,引出正比例的概念。

2.呈现(15分钟)通过PPT展示正比例的概念和性质,让学生初步理解正比例的知识。

同时,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正比例的存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共同探讨正比例的性质,每个小组给出一个正比例的例子,并解释其性质。

然后,全班进行讨论,总结正比例的性质。

4.巩固(10分钟)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正比例的知识。

同时,教师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运用正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一家工厂生产一批产品,每件产品需要2小时,问生产10件产品需要多少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小学六年级下册的《正比例》的学案北师大版本

小学六年级下册的《正比例》的学案北师大版本

六年级下册《正比率》教案北师大版一、教课内容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本节教材是在比和比率的基础长进行教课,侧重使学生理解正比率的意义。

正比率与反比率是比较重要的两种数目关系,学生理解并掌握了这类数目关系,能够加深对照例的理解,并能应用它们解决一些含正、反比率关系的实质问题。

同时经过这部分内容的教课,能够进一步浸透函数思想,为学生此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比和比率的有关知识,常有的数目关系(常有的数目关系是学生理解正、反比率意义的重要基础)而新教材没有都将常有的数目关系形成关系式,也增添了这节课的教课难度。

让学生有画折线统计图的经验,所以基本能自己着手画出正比率关系的图像。

二、教材剖析:对照新旧教材,我们不难发现新教材在保存本来表格的基础上取而代之的是两种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这一个更开放、更具挑战性的问题。

这一问题更能供给让学生有足够研究的空间与思想想象的空间,以及创建性的培育。

旧教材中的3个小问题实质上就是正比率看法的三层含义(两个量一定有关系;一种量跟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有关系的两个量的比值必定)。

旧教材这样编排的目的是让学生带着这3个问题察看表格,发现表格中的两个量的变化规律。

虽然这样的编排能让学生明确察看方向,少走弯路,实时的发现变化规律,可是这样的数学学习表现不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生不过依照教师的指令内行动。

而新教材的编排目的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表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课理念,怎样更好的组织、指引学生在没有3个小问题的帮助下也能发现此中的变化规律呢?新教材的这一变化对我们一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所以深入研读教材,理解教材编写企图,正确掌握教课目的,是有效达成这节课的前提。

教材精简了例题,教材不再对研究的过程作详尽的指引和说明,不过供给察看研究的素材与数据,出示要点性的结论,充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表现自主研究、合作沟通的学习过程。

三、设计理念:教材的变动是为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找寻出表中的规律,而不是像本来那样依照预先设计好的问题去回答。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正比例》学案(预习单)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正比例》学案(预习单)

5正比例(2)项目内容1.淘气比妈妈小26岁,他们母子的年龄成正比例吗?为什么?2.一个人的年龄和体重成正比例吗?为什么?3.一辆汽车行驶的速度为90千米/时,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下,把下表填完整。

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时间/时12345678路程/千米90180270360分析与解答:随着时间的增加,路程也在( ),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也就是速度)相同,就是比值一定,所以路程和时间( )。

4.通过预习,我知道了速度一定时,路程和时间( )。

5.预习后我还知道:两个变量之间比值不一定,这两个量就不( )。

6.小明和爸爸的年龄变化情况如下,把表填写完整。

小明/岁6789101112爸爸/岁3233父子的年龄成正比例吗?为什么?温馨提示知识准备:比值一定成正比例。

参考答案:1.不成正比例不是比值一定2.不成正比例两者不相关3.450540630720增加成正比例4.成正比例5.成正比例6.3435363738不成正比例不是比值一定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习之前首先要培养学习的兴趣,有了兴趣就会有无穷的学习动力。

虽然学习的道路是艰辛的,但前途是光明的,结果令人期待的。

现代社会只有通过知识才能武装我们,只有知识才能让我们变得无比强大。

正所谓,没有人随随便便成功,我们只有把握住每一天,不断的鞭策自己,奋力前行,成功始终是属于奋进的人。

只要坚持学习,成功必将属于你我。

我们也必将成为人生的赢家。

愿在好学奋进的道路上,你我结伴前行,相互搀扶、共同进步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和多彩。

携手同行,加油!。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正比例》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正比例》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正比例》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正比例关系。

2.学会用表格和图像描述正比例关系。

3.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4.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正比例关系的理解。

2.正比例关系的表达和图像描述。

3.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三、教学难点:1.怎样理解正比例关系。

2.如何用表格、图像描述正比例关系。

3.如何灵活运用正比例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内容:(一)正比例关系的概念正比例关系指两个量之间的比例始终相等,它们的关系可以用以下表示:$a\\propto b$或$a=k\\times b$其中,a、b为两个量,k为比例常数。

(二)正比例关系的表达和图形描述1.正比例关系常用表格表示,如下表所示:a b12365107142.正比例关系可以用直线图表示,如下图所示:(三)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1.若已知两个量成正比例关系,可列出下列公式:$a=k\\times b$2.若已知其中一个量和比例常数,可求出另一个量的数值:$b=\\frac{a}{k}$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知识1.教师利用课件或板书,介绍正比例关系和相关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正比例关系的意义和应用。

2.让学生自己探索两个量之间的正比例关系,并以适当方式进行归纳总结。

3.教师让学生回顾所学习的有关正比例关系的内容,引导学生回忆正比例关系的表达方法。

(二)学习新知识1.发放工作纸,让学生用表格和图像描述正比例关系,并通过闯关方式巩固所学内容。

2.学生自主探究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讨论。

(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学生分组进行实际问题的讨论和解决,教师可根据问题难度和学生情况适度调整问题难度。

2.学生上台进行报告并进行讨论,其他同学就题目进行提问。

(四)总结1.教师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并交流感受。

2.教师为学生梳理学习所需的关键点和方法,并引导学生复习和巩固。

六、教学评价1.检测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和能力。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正比例》北师大版(2023秋)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正比例》北师大版(2023秋)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正比例的概念和判断方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正比例与反比例的区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正比例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例如,通过测量距离和计算时间,验证速度与路程的正比关系。
-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正确设立变量和建立方程:在应用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需要学会根据问题情境设定变量,并建立正确的方程。
举例:
在讲解正比例与反比例的区分时,教师可通过对比实例,如速度与时间的正比关系和速度与路程的反比关系,让学生明确两者的差异。
在表达正比例函数时,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k代表的是比例常数,它决定了两个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正比例的基本概念。正比例是两个相关联的量,其比值一定的关系。它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如速度、比例尺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以购买苹果为例,当单价固定时,总价与重量成正比。这个案例展示了正比例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正比例的概念:正比例是两个相关联的量,其比值一定的关系。例如,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当速度一定时,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正比例的判断方法:通过比值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如x与y成正比,则存在一个常数k,使得x/y=k。
-正比例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如根据比例尺计算实际距离,根据单价和数量计算总价等。
举例:
在讲解正比例概念时,教师应通过具体实例,如购买苹果,单价固定时,总价与重量成正比,让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本质。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精编导学案设计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精编导学案设计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精编导学案设计导学案设计课题正比例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学过比和比例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学好正比例知识不但可以加深对比例知识的理解,还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遵循“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理念,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有如下特点:1.借助图表,铺平探究之路。

本设计在学生对数量关系中的“量”的意义已有初步了解的前提下,组织学生进行填表并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相关图表,获得有关数据。

学生在观察图表的过程中,感受到什么是“变量”,什么是相关联的量,为进一步探究成正比例的量及正比例关系扫清障碍。

2.重视自主探究的过程。

本设计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的平台,通过巧妙提问,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探究、计算、交流,使学生在理解成正比例的量及正比例关系的同时,掌握正比例关系的字母表达式及判断方法。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1课时正比例的认识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效果检测一、情境导入。

(4分钟)1.课件播放学生熟悉的《数青蛙》儿歌。

(鼓励学生高声伴诵)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青蛙的只数与它的嘴、眼睛、腿数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呢?学完这节课你就找到答案了。

1.随着课件高声伴诵。

感知青蛙的只数与它的嘴、眼睛、腿数之间的关系。

一只青蛙一张嘴,2只眼睛4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两只青蛙两张嘴,4只眼睛8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三只青蛙三张嘴,6只眼睛12条腿,扑通扑通扑通跳下水……2.仔细倾听,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根据每本《小学生作文》6元,填写下面的表格。

数量/本总价/元16234二、探究新知。

(25分钟)1.引导学生探究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之间的关系,感知两个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

(1)课件出示教材41页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之间的变化情况的表格,引导学生填表,并汇报填表的结果及依据。

(2)引导学生比较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变化规律和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的变化规律的异同。

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正比例》的教学设计范文(精选8篇)

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正比例》的教学设计范文(精选8篇)

新六年级下册数学《正比例》的教学设计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正比例》的教学设计范文(精选8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正比例》的教学设计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新六年级下册数学《正比例》的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是不是成正比例。

2、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3、培养学生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成正比例的量的特征及其断方法。

难点:理解两个变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发现思考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一、四顾旧知,复习铺垫商店里有两种包装的袜子,一种是5双一包的,售价为25元,一种是8双一包的,售价为32元。

哪种袜子更便宜?学生独立完成后师提问:你们是怎样比较的?生:我先求出每种袜子的单价,再进行比较。

师:你是根据哪个数量关系式进行计算的?生:因为总价=单价×数量,所以单价=总价÷数量。

师:如果单价不变,商品的总价和数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正比例。

(板书:正比例)二、引导探索,学习新知1、教学例1,学习正比例的意义。

(1)结合情境图,观察表中的数据,认识两种相关联的量。

师出示自学提示:表中有哪两种量?总价是怎样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学生自学并在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

(2)认识相关联的量。

明确:像这样,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这两种量叫做相关联的量。

2、计算表中的数据,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1)计算相应的总价与数量的比值,看看有什么规律。

学生计算后汇报。

(2)说一说,每一组数据的比值表示什么?(彩带的单价,也就是彩带的单价是一个固定的数)(3)请学生用公式把彩带的总价、数量、单价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

《正比例》(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正比例》(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正比例》(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教学设计是关于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的《正比例》一课。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的第105页例1和第106页的“做一做”。

例1通过火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概念,即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而“做一做”则提供了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正比例的知识进行解答。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正比例的概念,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

2. 能够运用正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概念,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

而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能够将正比例的概念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进行灵活解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PPT、白板、黑板擦、粉笔、练习题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将以火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为例,引导学生思考:火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系?3.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巩固对正比例的理解。

4. 应用:提供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正比例的知识进行解答。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正比例的定义、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的方法以及实际问题的解答步骤。

七、作业设计答案:不成正比例。

2. 小明每分钟能跑80米,请问他5分钟能跑多少米?答案:400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学生是否掌握了正比例的概念和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的方法。

同时,我还会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题目,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正比例的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设计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学生对于正比例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是本节课的核心,因此,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深刻理解正比例是我在设计教学过程中的重点考虑。

4.2正比例(教案)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4.2正比例(教案)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4.2正比例(教案)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概念,掌握正比例的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发现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正比例的定义2. 正比例的性质3. 正比例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比例的概念和性质。

2. 教学难点:正比例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2. 学具:正方形卡片、圆形卡片、三角形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a. 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正比例实例,如身高与影子长度、速度与时间等,引导学生发现正比例现象。

b.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成正比例的现象?请举例说明。

2. 新课内容a. 讲解正比例的定义,让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概念。

b. 通过实例,让学生观察、分析正比例的性质。

c. 运用正方形卡片、圆形卡片、三角形卡片等学具,让学生动手操作,验证正比例的性质。

3. 练习巩固a.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正比例的知识。

b. 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课堂小结a.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正比例的理解。

b. 提问:同学们,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正比例的哪些知识?请举例说明。

5. 课后作业a.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正比例的知识。

b. 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及时复习。

六、板书设计1. 正比例的概念2. 正比例的性质3. 正比例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让学生运用正比例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提高题:让学生探究正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身高与影子长度、速度与时间等。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

3. 加强课后辅导,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4.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分层作业,提高作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正比例导学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正比例导学案

正比例导学案
年级姓名小组长签名等级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够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正比例。

2.初步培养同学们用事物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渗透函数思想
二、自学探究
1.同学们还记得儿歌《数青蛙》吗?回忆儿歌内容,填表格:
青蛙(只)腿(条)腿的条数÷青蛙只数1
2
3
(1)表中的变量是。

(2)的变化引起的变化。

(3)与的比值是相等的,我们就说他们的比值一定。

即与的比值一定。

2.一辆汽车行驶的速度是90千米/时,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下表:
时间/时路程/千米路程÷时间1
2
3
在变化中相互有联系的两种量,我们把它称作“两种相关联的量”。

表中与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因的变化而变化。

()与()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是成正比例的量。

也就是()与()成正比例。

三、小结: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叫作正比例关系。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学设计4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学设计4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是学生在掌握了比例的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概念,掌握正比例的性质,并能运用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图片和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正比例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比例的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学习正比例时,可能还存在着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不深、不能灵活运用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并通过大量的练习,提高学生运用正比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概念,掌握正比例的性质。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能够运用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正比例的概念和性质。

2.难点:灵活运用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情境图片和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正比例的规律。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自主发现正比例的性质。

3.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巩固学生对正比例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正比例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情境图片和数学问题。

2.准备练习题,包括基础题和拓展题。

3.准备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情境图片和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比例的概念和性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呈现正比例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自主发现正比例的规律。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正比例的性质。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完成一些基础题和拓展题,巩固对正比例的理解。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正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运用正比例解决问题的能力。

正比例-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正比例-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正比例-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正比例的定义和性质;2.能够运用正比例的思想解决现实问题;3.能够灵活运用正比例的知识,在解决问题中加深对正比例的理解。

二、知识点梳理1.正比例的定义正比例是指两个量之间的比例关系保持不变。

其中,一个变量的值增加(或减少),另一个变量的值也将按照同样的比例增加(或减少)。

2.正比例的性质•如果两个量成正比例,那么它们的比值是常数;•如果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倍数,那么它们成正比例;•如果两个量成正比例,那么它们在同一个图上会得到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

3.正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重与身高成正比例,如果你增加了体重,那么你的身高也会按照同样的比例增加;•手机的充电时间与充电电流成正比例,如果你增加了充电电流,那么充电时间也会按照同样的比例减少。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正比例的定义和性质;•正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正比例的问题解决方法;•同比例中常数的解释。

四、教学策略1.理论课程:通过理论讲解,学生掌握正比例的基本定义和性质。

2.练习课程:通过实例演练和练习题的完成,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正比例的应用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技巧。

3.课堂讨论: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正比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10min)通过题目演示,引出正比例的概念,并让学生思考什么是正比例,正比例的性质以及它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讲解(30min)1.正比例的定义和性质。

2.正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正比例的解决方法。

4.同比例中常数的解释。

3.练习(40min)通过实例和练习题的演示,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正比例的应用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技巧。

4.总结(5min)回归教学重点和难点,总结学生的学习成果,强化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

六、板书设计正比例的性质比比例常数成正比例的条件一条过原点的直线七、作业布置练习册上相关练习题目,反复巩固、应用所学知识点。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正比例》教案(精选4篇)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正比例》教案(精选4篇)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正比例》教案(精选4篇)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正比例》篇1教学目标:1.利用正比例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正比例关系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3.结合丰富的事例,认识正比例。

教学重点:1、结合丰富的事例,认识正比例。

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学难点: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学用具: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预习书19---21页内容1、填好书中所有的表格2、理解粉色框中话的意义,体会正比例的两个量有怎样的关系?3、把不理解的内容用笔作重点记号,待课上质疑解答二、展示与交流活动一:在情境中感受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变化规律。

(一)情境一:1、观察图,分别把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的变化情况填入表格中。

请根据你的观察,把数据填在表中。

2、填完表以后思考: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的变化是否有关系?它们的变化分别有怎样的规律?规律相同吗?说说从数据中发现了什么?3、小结: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都随边长的增加而增加,在变化过程中,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比值一定都是4。

正方形的面积一边长的比是边长,是一个不确定的值。

说说你发现的规律。

(二)情境二:1、一种汽车行驶的速度为90千米/小时。

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下:2、请把下表填写完整。

3、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说说你发现的规律:路程与时间的比值(速度)相同。

(三)情境三:1、一些人买一种苹果,购买苹果的质量和应付的钱数如下。

2、把表填写完整。

3、从表中发现了什么规律?应付的钱数与质量的比值(也就是单价)相同。

4、说说以上两个例子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小结:路程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变化过程中路程与时间的比值相同;应付的钱数随购买苹果的质量的变化而变化,在变化过程中应付的钱数与质量的比值相同。

5、正比例关系:(1)时间增加,所走的路程也相应增加,而且路程与时间的比值(速度)相同。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正比例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正比例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正比例一、教学目标1.了解正比例的定义和性质;2.掌握正比例的判定方法;3.能够解决简单的正比例相关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正比例的判定方法;难点:应用正比例相关问题的解决。

三、教学内容1.导入新课老师通过举例,让学生认识正比例的概念。

例子:根据以下比例,求出x的值。

2:3=x:6答案为x=4,因为2/3=x/6。

2.教学环节1)正比例的定义和性质正比例是指两个数量之间的比值保持不变的关系。

例如,想象一下我们双脚行走的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如果要走一条路,那么我们行走的时间和我们走过的距离是成正比的。

这是因为我们行走的速度是恒定的,所以我们行走的时间和行走的距离是成正比例的。

性质:从定义上我们可以得出,正比例具有以下性质:•两个变量之间的比值保持不变;•一般用于描述两个变量中的一个,如果知道一个变量的数值,就可以计算另一个变量的数值。

2)正比例的判定方法判定方法:给出两个变量的数据,如果它们之间的比值是恒定的,则这两个变量是成正比例的。

例如:假设已知两个变量y和x的值,以下两种情况下,这两个变量是成正比例的。

•y/x = 3/6,即y和x的比值相等;•y1/x1 = y2/x2 = y3/x3 = 2/3,即y和x的比值都相等。

3)应用正比例的相关问题在解题的时候,我们可以使用以下方法:•先找到两个变量之间的比值:y/x;•利用所知道的变量之一的数值来求解另一个变量的值:y = kx 或者 x = ky;•根据问题所给定的变量,把所需要求的变量求出来。

举个 。

例题:在一个商店里,苹果的价格是每斤3元。

如果买10斤苹果需要多少钱?解:让x表示苹果的价格,y表示苹果的重量。

这里我们已经知道苹果的价格是每斤3元,那么我们就可以求得一个比例关系。

3/1 = x/1,即x = 3元/斤。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x,我们可以根据苹果的重量来求得需要多少钱。

y/x = 10/1,即y = 30(元)。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正比例-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正比例-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正比例-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正比例的概念及其性质,并能够运用正比例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目标•掌握正比例的概念•理解正比例的基本性质•能运用正比例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分析能力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正比例的概念和基本性质•正比例的应用能力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如何提高学生的思维与分析能力三、教学内容1. 正比例的概念•引出正比例的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发现,总结正比例的定义•引导学生分析正比例的概念,在准确掌握后差异化掌握,了解正比例相关术语(比例因子、比例常数等)2. 正比例的性质•引导学生分析正比例的性质,并运用正比例的相关性质解决问题•着重讲解正比例的图像特征,以及正比例的反比例,区分正比例和反比例3. 正比例的应用能力•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认识正比例的应用场景•针对不同难度的应用题目,循序渐进进行推导和解答的讲解,练习应用题目四、教学方法1. 案例教学法通过引入实际场景作为教学背景,引导学生从真实的生活案例出发,分析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加深对正比例概念的理解。

2. 课堂讲解法从基础的概念出发,着重讲解正比例的性质,在教学掌握后进行差异化掌握,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正比例。

3. PPT演示法通过PPT进行讲解,在教学整理的过程中,梳理知识点,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更直观地感觉到知识点的联系,从而达到深化理解。

4. 问题解决法让学生通过练习解决不同难度的正比例问题,进行理论运用,提高了解实际场景的能力,从而使学生更好的体会知识运用的重要性。

五、教学要求•教师要具有深厚的数学功底,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学生要掌握基本数学计算能力,尤其是四则运算•教学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六、教学评估根据学习计划,教师通过课堂小测、大作业等形式来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检测,并通过班级评估,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学情做出评价,着重突出学习进步的表现。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学期正比例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学期正比例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学期正比例教案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比例尺,初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根据实际距离、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

2. 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3. 能运用所学的比例尺的知识,通过测量、绘图、计算等活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根据实际距离、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

教学难点:运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课前复习:复习长度单位的换算二、激趣导入1、脑筋急转弯一只蜗牛10秒钟从北京爬到了上海,你知道为什么吗?2、引入新课(显示地图)我们把960万平方千米的祖国展示在了我们的大屏幕上了,这是把实际物体缩小若干倍画到图纸上。

(显示零件图)像这样的小零件,为了研究方便,常常是把它扩大若干倍后再画到图纸上的。

这些都是需要确定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这就是比例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知识——比例尺三、探究新知1、画一画请根据信息画图(同桌之间交流讨论画图后全班交流)2、引导探索他们画得合理吗?笑笑的这幅图上你们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理解“1厘米表示100米”3、自学认一认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作这幅图的比例尺。

4、认识数值比例尺比例尺1:10000所表示的意义是“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10000厘米(10000厘米=100米)”练习理解数值比例尺(课件出示填空题)强调:(1)比例尺与一般的尺不同,它是一个比,不应带有计量单位。

(2)求比例尺时,前、后项的长度单位一定要化成同级单位。

(3)比例尺的前项,一般应化简成“1”。

如果写成分数的形式,分子也应化简成“1”。

5、计算图上距离在学校的东北方向400m处,有一个社区活动中心。

先算一算,再在笑笑的图中标出来。

(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

)引导得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6、认识线段比例尺。

比例尺不仅可以写成数值比例尺,还可以用线段来表示一幅图的比例尺。

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正比例导学案

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正比例导学案
1、填表,观察对应的图,你有什么新的发现?(1)、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2)、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的变化规律与周长与边长的变化规律相同吗?为什么?
2、举一个例子就可以说明你的结果是正确的吗?
3、完成第41页第3题
概括正比例的意义。
(1)、共有几种量?
(2)、这几种量有没有关系?
w
创设情境,
关中小学数学课导学案
年级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
课题
正比例的意义
备课
教师
邵小侠
执教
邵小侠
备课
日期
3.12
学习目标
1、结合实例,认识正比例。
2、根据正比例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正比例。
重点难点
重点:正比例的意义。
难点:判断两个关联的量是不是正比例。
主要导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时间分配
活动内容
导学策略与方法
备注
观察思考
(课件出示课本第41页表格)
出示课件
(3)、这几种量的比值都是怎样的?
(4)、观察路程与时间这两种量,发现了什么规律?
4.学生阅读课本第42页试一试:
讨论:(1)圆的周长和半径的关系?
(2)圆的面积和半径的关系?
(3)乐乐和爸爸年龄的关系?
先由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小组全部完成后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四.
小结与评价
3分
这节课学习的是什么内容?
个人谈收获
五.
布置作业
1分
完成练习册
板书设计
正比例
1、成正比例的量
2、正比例关系
3、y÷x=k(一定)
教学
反思
三,当堂检测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正比例》学案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正比例》学案教学内容:
1、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本节教材是在比和比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着重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正比例与反比例是比较重要的两种数量关系,学生理解并掌握了这种数量关系,可以加深对比例的理解,并能应用它们解决一些含正、反比例关系的实际问题。

同时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渗透函数思想,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2、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比和比例的有关知识,常见的数量关系(常见的数量关系是学生理解正、反比例意义的重要基础)而新教材没有都将常见的数量关系形成关系式,也增加了这节课的教学难度。

让学生有画折线统计图的经验,所以基本能自己动手画出正比例关系的图像。

教材分析:
对比新旧教材,我们不难发现新教材在保留原来表格的基础上取而代之的是两种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这一个更开放、更具挑战性的问题。

这一问题更能提供让学生有足够研究的空间与思维想象的空间,以及创造性的培养。

旧教材中的3个小问题实际上就是正比例概念的三层含义(两个量必须相关联;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相关联的两个量的比值一定)。

旧教材这样编排的目的是让学生带着这3个问题观察表格,发现表格中的两个量的变化规律。

虽然这样
材内容的分析,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1、努力为学生创设充足的观察,分析、思考,探索、交流与合作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成正比的量的特征、初步渗透函数思想,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充分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

2、努力实现扶与放的和谐统一,共同构建有效课堂。

学生能自己解决的决不包办代替:学生可能完成的,充分相信学生,发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优点,让学生有一个充分体验成功展示自我的舞台;学生有困难的,给予适当引导,拒绝无效探究,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将该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1、帮助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用字母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加深对正比例的认识。

2、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用事物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使学生能够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3、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获得积极的数学情感体验,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

重点难点:
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重难点处理
学生能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和体会成正比例的量的规律,但要他们用很专业的数学语言来描述,还是比较困难的,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语言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归纳能力有限,考虑问题也有局限性。

不管是哪个层次的学生都或多或少存在着,当他们将各自的想法整合起来,基本能得出较为完整的结论。

比如,什么叫两种相关联的量,学生也很难得出,也没有探究的价值,所以由教师直接讲授,而对于他们之间的规律,则由学生自己来随意表述,当他们将各自的想法整合起来,通过共同归纳、概括,合作交流,得出较为完整的结论时,能让学生深深体会到自己的价值和合作学习的高效。

教学过程:
说教学策略和方法,引入新课。

首先提供情景素材,接下来教师引导,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的能力,学生自主探究成正比例的量这个环节分为了四层:观察讨论―再观察再讨论,一环扣一环教学,分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充分参与,学生在反复观察、思考,讨论、交流的过程自己建立概念,深刻的体验使学生感受到获得新知的乐趣。

本环节将书中的表格分两层呈现,首先出示表格,让学生观察,研究变量,感受是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这量种量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接着引导学生研究定量,出示表格1、表格2,让学生计算正方形的周长、面积,让学生体会周长和边长的比值相等、面积与边长的比值不相等。

感受变量、常量,此时可能部分同学还是模糊的,所以进一步让学生自己讨论:周长和边长这两种变化的量具有什么特征?面积和边长两种变化的量又具有什么特征?学生讨论汇报后,可引导学生归纳:正方形的周长、面积都随着边长的变化而变化,它们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边长增加、周长(面积)也增加,周长(面积)降低、边长减少,但周长和边长的比值总是一定的,而面积与边长的比值不是相等。

所以,周长与边长能成正比例,面积与边长不成正比例,周长、边长之间的这种关系,从而自主归纳出成正比例的量的特征,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学:这里的周长和边长是成正比例的量,周长和边长成正比例关系。

仅有例题的首次感知还不能形成正比例的概念,增加一个与例题不同的情景素材,为学生进一步积累感性认识。

如果说例1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补充做一做就应该放手,让学生独立经历正比例关系的判断过程,再次感知正比例关系。

学生能够列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的量的例子是学生是否真正掌握成正比例的量的特征的一个重要依据,学生能说出更好(估计优生部分可以,
但不能说出这时也不必追问,教师接着引导学生用字母式y/x=k(一定),加深对正比例的认识。

最后,通过练习让学生来巩固今天的新知,由于很多的练习都渗透到了新授的教学过程中,因此,练习的设置较少,重点是让学生在正反例的对比中,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