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课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是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的第17课。
本课主要内容是西晋的建立和统一,以及北方各族的内迁。
西晋在266年由司马炎建立,结束了三国时期的分裂局面,实现了短暂的统一。
然而,由于统治集团的腐败和内乱,西晋在316年灭亡。
在此期间,北方各族的内迁也为中国的历史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对三国时期的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于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体系,理解和掌握本课的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西晋的建立和统一过程,以及北方各族的内迁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国家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民族融合是历史进步的动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西晋的建立和统一过程。
2.北方各族的内迁情况及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历史图片、地图等,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提问等方式,自主获取知识。
3.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历史图片、地图等教学素材。
2.相关的历史文献和资料。
3.教学PPT或黑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西晋的地图,引导学生回顾三国时期的历史,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介绍西晋的建立和统一过程,以及北方各族的内迁情况。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西晋统一的影响和北方各族内迁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教师在此过程中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4.巩固(5分钟)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互相提问,巩固所学内容。
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写教案就不能千篇一律,要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所以老师的教案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因材施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的发展中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北方民族大融合二是江南地区的开发。
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供您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教案栏目查看。
篇一: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西晋的历史发展脉络:包括少数民族的内迁、八王之乱的历史史实。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综合认识较长时段的历史过程提高把握其发展线索的能力。
3知道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社会发展的重要【学习重点】八王之乱和少数民族的内迁【学习难点】理解少数民族内迁的原因直观利用朝代歌导入方法指导一:结合书本归纳梳理识记第1题的知识模块。
第1题知识模块相对较多跨越时间段较长难度较大在认真阅读查找的基础上可采取边找边读方法让学生有个大致印象注意指导学生按时间顺序来理清朝代更替。
方法指导二:第1题的知识模块较多且零碎提醒学生仔细阅读查找注意不要遗漏;第3题较为简单阅读即可找出答案。
注意答案完整性。
方法指导三知识模块三可以采用角色扮演。
假如你是北民南迁的一员为大家介绍北方人口南迁。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同学们在《中国历史朝代歌》里中间有几句“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这二十个字中前十五个字是我们常讲的魏晋南北朝的历史。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的发展中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北方民族大融合二是江南地区的开发。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北方民族融合”的相关问题。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西晋的建立1自主阅读课本P78~79内容完成第1~2题。
1你能写出三国末年到南北朝的大致朝代更替吗? 2简述西晋(三国政权的演变) 三国时魏国最强蜀国最弱曹丕死后司马家族控制魏国大权灭掉蜀国。
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同步说课稿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同步说课稿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一. 教材分析《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这一课,主要讲述了西晋在三国时期后的短暂统一,以及北方各族的内迁情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西晋的统一过程,以及北方各族的内迁对我国历史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已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三国时期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西晋的统一过程,以及北方各族的内迁情况,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已有知识,来理解和掌握新的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西晋的统一过程,以及北方各族的内迁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西晋的统一过程,以及北方各族的内迁情况。
2.教学难点:对于西晋统一过程的理解,以及北方各族内迁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地图等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三国时期的历史,引导学生进入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的学习。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西晋的统一过程,以及北方各族的内迁情况。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西晋统一过程的原因,以及北方各族内迁的影响。
4.教师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小结,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6.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直观地展示西晋的统一过程,以及北方各族的内迁情况。
可以采用流程图,时间轴等方式进行设计。
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名师教案新人教版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1.知识结构2.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本课上承三国鼎立的分裂割据局面,主要介绍了三国归晋之后西晋的发展脉络。
本课看似头绪较多,实则三部分之间联系紧密。
第一部分主要围绕着西晋建立后,统治阶层统治腐朽,奢侈腐化之风盛行,虽然完成了统一全国的任务,但是,社会矛盾依然非常尖锐。
第二部分内容主要是西晋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争夺皇位的内乱,破坏了西晋的统治秩序,也耗竭了西晋的国力。
第三部分集中体现了内迁的少数民族受到西晋统治阶级的压迫,民族之间存在着矛盾。
少数民族的上层利用西晋内乱的机会起兵反晋,推翻了西晋的统治。
当然,在这部分内容的讲述中,教师需要指出在民族之间存在矛盾的同时,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
3.本课突破点【西晋的建立】西晋的建立结束了三国分裂的局面,但其统治时间非常短暂。
本课课题中“西晋的短暂统一”,需要教师着力引导学生既要理解其统一的重要作用,也要寻找到西晋灭亡的社会背景。
司马家族与西晋的建立部分,需要明确的是司马家族在三国鼎立到西晋建立过程中地位逐步提升的过程。
在讲述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把握三国鼎立、西晋建立并统一全国的历史发展脉络。
西晋的社会状况部分的讲述,教材的处理看似简单,实则层次清晰、生动有趣。
从西晋王室和大臣的出身、西晋王朝的统治政策中,分析了西晋统治阶层的问题。
从西晋大臣之间“斗富”的案例展现出“唯钱是图”的社会现状。
同时,教材的材料研读部分精心选取的《钱神论》,生动地描写了西晋社会对金钱的狂热追求,其中对于“孔方兄”一词由来的介绍,都为学生了解西晋社会状况打开了一扇窗。
当然,虽然此段材料内容简单,但是考虑到初一学生的理解水平,仍有部分内容需要教师精心引导。
以上两个部分虽然不可能完全展示出西晋的社会状况,但教师可以将以上内容从统治阶层出身、统治政策、社会氛围等方面进行精心梳理,引导学生分析这种社会状况之下隐藏的统治危机,为之后两个子目的学习奠定基础。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知识目标:了解西晋建立及统一全国的相关史 实。掌握八王之乱、北方游牧民族内迁及北方 政权更迭给带来的影响。 能力目标:学会分析西晋灭亡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到民族平等、正 确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性。
一、西晋建立
1、西晋的建立 (1)时间:266 (2)建立者:司马炎 (3)定都:洛阳
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2、少数民族内迁
鲜卑 羌(qiāng)
鲜卑 匈奴
羯(jié)
氐(dī)
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3、十六国
各国彼此攻 战,经济遭 到严重破坏, 人民颠沛流 离。
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前秦皇帝苻坚汉文化修养很高,任用王猛为 丞相,锐意改革。他们整顿吏治,厉行法治, 加强集权,招抚流民,减赋禁奢,还大力兴 办学校,提倡儒学。
3.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 高潮发生在()
A. 西汉后期 B. 西晋后期 C. 东汉后期 D. 东晋后期 答案:B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魏
280年西晋
蜀
五胡内迁
北方民族大融合
316年西 晋灭亡
北方:十六 国(前秦)
南方:东晋
1.“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意指司马昭篡夺 曹魏政权的野心,已经昭然若揭,但实际上废除 魏帝建立晋朝的是( )。 A. 司马懿 B. 司马炎 C. 司马昭 D. 司马睿 答案:B
2.晋惠帝在位时, 手握重兵的宗室诸王先后起 兵争夺皇权, 史称( )。 A. 七国之乱 B. 八王之乱 C. 五胡乱华 D. 南朝叛乱 答案:B
板书设计
北 方 各 族 的 内 迁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A.西晋分封制的实行埋下了祸端
B.目的是争夺中央政权
C.主要是在长安一带展开
D.造成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人口迁徙高潮
4.西晋时内迁的少数民族不包括( D )
A.鲜卑 B.匈奴 C.羌 D.蒙古
5.西晋灭亡后,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
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
晋惠帝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 中央政权 ,先 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 八王之乱 ”
影响
“八王之乱”历时十几年,对社会造成巨大灾害,西晋从此衰 落。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逃离,形成了我国古代历 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内迁概况
东汉 、魏、晋时期,我国北方游牧民族不断 内迁,主要有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族
A.东汉末期起,北方社会动荡不安,而南方比较安定
B.北方人民躲避战乱
C.匈奴等少数民族不断向中原推进
D.统治者将大量北方人民迁徙到南方参加南方的开发
15.(原创题)“1960年夏考古工作者在内蒙古东部呼伦贝尔盟扎赉诺尔矿区北
部达兰额罗木河东岸发现了鲜卑早期墓群……其陪葬、晋时期鲜卑族内
A.司马懿
B.司马昭
C.司马师
D.司马炎
2.(2019张家港期末)西晋结束了三国分裂局面,其完成全国统一的标志是
(B ) A.西晋灭蜀
B.西晋灭吴
C.西晋代魏
D.少数民族内迁
3.八王之乱是西晋时统治集团内部历时16年(291—306年)之久的战乱。下列对
有关“八王之乱”的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C )
说明( A )
A.统治阶级的腐朽
B.社会经济的繁荣
C.制糖技术的发达
D.丝织技术的高超
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说课稿
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主要讲述了西晋在晋武帝司马炎的领导下,实现了短暂的中国统一,之后因为统治集团的腐朽和奢侈,导致国家迅速衰落。
课程内容还包括了北方各族的内迁,即五胡乱华的历史事件。
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西晋的历史背景、统一过程以及其衰落的原因,同时了解北方各族的内迁对我国历史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西晋和五胡乱华这段历史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具体的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西晋短暂统一的原因和北方各族内迁的背景。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西晋的统一过程及其衰落的原因,掌握北方各族的内迁情况及其对我国历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国家统一的重要性,提高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西晋的短暂统一过程及其原因,北方各族的内迁情况。
2.教学难点:西晋衰落的原因,五胡乱华的历史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问题。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史料等,直观展示历史事件,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讲述西晋统一的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西晋的统一过程及其原因。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北方各族的内迁背景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4.课堂讲解:结合史料和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西晋衰落的原因和五胡乱华的历史影响。
5.互动环节: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历史问题。
6.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国家统一的重要性。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以上故事和材料说明当时—什—么西样晋的人社鲁会褒《风钱气神?论》
材料一 :
材料二 :
材料三:大臣: 启禀陛下,近几
年闹饥荒,各地
都报告说老百姓
没饭吃,到处都 有饿死的人…… 。
晋惠帝:没有饭
吃,为什么不吃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爆发于何时?主要在什肉么粥地呢区??
中应当吸取怎样的教训?
原因:
统治阶级腐朽
1、统治集团奢侈腐化; 2、八王之乱,耗竭了西晋内部的矛国盾力激;化
3、内迁的少数民族起兵反晋。
民族矛盾加深
启示: 1、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浪费; 2、正确处理好民族关系; 3、注意民族平等、团结。
1.标志东汉末年以来三国分裂割据局面结束的事件是( )
A.西晋灭蜀
西完成统一
晋
280年,西晋灭吴, 三国鼎立局面结束 。
一、西晋建 立
1.263年,魏国灭蜀。
2.西晋建立:266年,司马炎(晋武帝 ),定都洛阳。
3.西晋统一:280年,灭吴,统一全国
(三国结束)
讲一讲石崇 和王恺斗富 的小故事
钱被奉为神物,‘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而入紫闼。危可 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凡今之人,惟钱而已! ’
公元4世纪后期,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逐渐强盛,并统一了黄河流域
。
前秦和东晋的对峙
苻坚如何治理前秦 ? 任用汉人王猛为
四夷宾服,凑集关中,四方种人,皆奇貌异色。 ——车频《秦书》
丞相,锐意改革。 他们整顿吏治,厉 行法治,加强集权
胡汉奢,不定期大力
兴办学校,提倡儒
B.西晋定都洛阳
【C
】 C.西晋灭吴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 北方各族的内迁》市公开课获奖课件
(1)结合材料一分析,三国中哪一国有条件完成 统一?最终谁完成了统一?
魏国。西晋代魏,于280年灭吴,统一全国。
民族融合 材料三 甘肃嘉峪关魏晋墓砖画(依次为耕地、牧马)
短暂统一 材料二 据《晋书》记载,晋武帝(见右图)分封诸王,“以 郡为国”,并且诸王可以建立自己的军队。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晋武帝为何实行分封?这 种做法造成了什么后果?
吴,统一了全国
统治集团腐朽,大贵族、大地主维护自己家 西晋的统治
族的权势,生活豪华奢侈,追求享乐
背 西晋初年,晋武帝大封同姓诸王,派遣诸王 景 据守州郡重镇,宗室诸王势力日益强大
八 晋惠帝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 王 概 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 之 况 “ __八__王__之__乱__”
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 丰富,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脑清醒。
—— 约·诺里斯
你如何看待晋惠帝说的“何不食肉糜”?西晋从统一到灭亡只有短 短的 37 年,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历史脉络】
【思维导图】
西晋的 建立
266年,司马懿的孙子 _司__马__炎__自立为帝,
改国号为晋,以 西晋的统一
__洛__阳___为都,史称西晋。
司马炎就是晋武帝。 __2_8_0___年,西晋灭
域。他建立的政权名称是( )
A.北魏 C.前秦
B.北朝 D.北汉 D
10.西晋灭亡后,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
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
哪一政权总称为“十六国”( )
A.北魏
B.前秦
C.东晋
D.成汉
• 11.以下示意图反C映出( )
A.东汉末年军阀割据 C.统一趋势不断加强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一、西晋的建立
一、西晋的建立
2、西晋的建立 (1)时间:266年 (2)地点:洛阳 (3)人物:司马炎
一、西晋的建立
一、西晋的统一
4、西晋的统一 280年,西晋灭东吴,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一、西晋的建立
5、西晋的统治 西晋时期,统治集团 生活上腐朽不堪。整 个社会风气也不良。 这是导致西晋迅速灭 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八王之乱
3、八王之乱
晋武帝死,惠帝立,惠帝妻贾后 与外戚杨骏争权,杀骏 , 用汝南王司马亮辅政。司马亮专权,贾后复使楚王司马玮杀 亮 ,旋又杀 玮 ,其后赵王司马伦 、齐王 司马冏 起兵杀 贾后 。 伦僭位,以 惠帝为太上皇。成都王司马颖起兵杀 伦 ,长沙王司马乂杀 冏 ,河间王司马颙又杀冏,东海王司 马越起兵复杀 颙 。诸王相互攻杀,至惠帝死,怀帝立,内 讧长达十六年,史称“八王之乱”。战乱使各族人民遭受极 大灾难,严重破坏了生产;内迁北方的各少数民族贵族则乘 机夺取政权,晋王朝被迫南渡,遂形成南北对峙局面。
参阅《晋书·八王传论》及 《二十二史札记·八王之 乱》
4、八王之乱的影响
—
《 资 治 通
扫 地 无 遗 。
魏 晋 以 来 积
鉴蓄
》,
依据材料和图片思考:八王之乱带来了什么影响? ①北方地区生产遭到严重破坏,西晋从此衰落。 ②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南迁高潮。
二、八王之乱
统治阶层 严重奢侈 腐化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知识目标:了解西晋建立及统一全国的相关史 实。掌握八王之乱、北方游牧民族内迁及北方 政权更迭给带来的影响。 能力目标:学会分析西晋灭亡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到民族平等、正 确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性。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十七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3
1.西晋的建立者是
(C )
A.司马懿
B.司马昭
C.司马炎
D.司马睿
2. 三国结束的先后顺序是 ( B )
3、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部和
西部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其中,
被称为“五胡”的是
()
A
A. 匈奴、鲜卑、羯、氐、羌 B. 匈奴、蒙古、鲜卑、羯、氐、 C. 匈奴、蒙古、羯、氐、羌
4. 下列民族建立的政权在4世纪 后期统一黄河流域的是 ( A )
A 氐族 C 羯族
B 羌族 D 鲜卑族
5. 下列四个成语中,不是出自淝水
之战的是
(D)
6.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包括
( B)
①人口南迁带来劳动力、先进技术和先
进工具
②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稳定,有利于经
济发展
③江南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发展农业
④南方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经济重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歌 牛茫
》羊
甘肃嘉峪关魏晋墓砖画 描绘了北方民族的游牧生活。
敕勒川狩猎图
2、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部和西部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内 迁的少数民族有匈奴、鲜卑、羯、氐、羌,历史上称为“五胡”。
北方民族迁往中原
中原汉族迁往江南
内迁详情 见书80页81页
由游牧转入农耕生活
胡床
椅子
方凳
3、十六国(书81页)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7课 西晋的暂短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学习目标:
一、西晋的建立(重点) 二、八王之乱(重点) 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重难点)
刘备 221年
三国鼎立
曹丕 220年
魏成都洛阳孙权 建业 222年蜀吴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课件
晋
惠
帝
晋
司
武
马
持
衷
刀
西晋第二代皇帝,晋惠帝智力低下, 陶
无力治国。西晋皇族纷纷起兵争夺 俑
皇位,混战16年,主要地点在洛阳
一带耗竭了西晋国力。史称“八王
之乱”。
魏晋以来积蓄,扫地无遗。
--《资治通鉴》
八王混战给社会造成巨大灾害, 当时米价飞涨,贵到一万钱一石,人 民饱受痛苦。“八王之乱”历时16年, 西晋从此衰落。316年,内迁匈奴人 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
你知道下面两幅漫画说的是什么事件? 归纳西晋速亡的原因? 1、统治集团奢侈腐化,晋惠帝昏庸无能
2、八王之乱,西晋从此衰落
3、统内治迁集的团少奢数侈民腐族化 起兵反八晋王之乱
板书设计
西北 晋方 的各 短族 暂的 统内 一迁 和
266年司马炎建立西晋, 280年完成统一
八王之乱,西晋开始 衰落,316年灭亡
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西晋的短暂统一
匈奴、鲜卑、 羯、氐、羌
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 丰富,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脑清醒。
—— 约·诺里斯
户数
人口
兵力
魏
103万 443万 60万
蜀
28万 94万 10.2万
吴
52.3万 230万 23万
司马炎
魏 280年
26266西年3年晋
三国尽归司完马成氏统一
魏
吴
想一想:西晋(266年到316年)
为什么是一个短命的王朝?
大臣石崇与国舅王恺斗富
二、八王之乱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八 王 之 乱
二、八王之乱
2.主要地点:洛阳一带 3.影响
1)对社会造成巨大灾难, 人民饱受痛苦,西晋从此 衰落。
2)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 逃往南方,形成我国古代历史 上的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 高潮。
魏晋以来积蓄,扫地无遗。 ——《资治通鉴》
西晋的灭亡:
公元316年, 西晋被匈奴人所灭
短暂
西晋灭亡后,北方建立 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 北方的15个政权和西南 的成汉,总称为“十六 国”。
4世纪后期, 氐族人苻氏建立的前秦统 一了黄河流域。
前秦 (氐族)
思考:前秦为什么能统一黄河流域?
苻坚任用王猛为相,进行改革。
政治:整顿吏治,厉行法治,加强集权; 经济:招抚流民,减赋禁奢; 文化:大力兴办学校,提倡儒学
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1.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时期 东汉、魏、晋时期
2.为什么会内迁 (北方战乱;政府支持) 3.内迁的具体情况
原来生活在西北的氐族和羌族,由西向东迁入陕西关中; 分布在蒙古高原上的匈奴族和羯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 鲜卑族有一部分迁到辽宁,有一部分迁到陕西及河套地区。
4.北方民族内迁前后生活状况的变化
晋武帝
4.统治:(1)制定了一系列优待大地主、大 贵族的政策 (2)大封同姓诸王
司马炎
魏 280年
26266西年3年晋
西
三国鼎立局
晋
魏面结束吴,完 成统一
5.西晋的社会风气:
钱被奉为神物。它没有地位 却受人尊敬,没有势力却很红火 ,它能够推开富贵官宦之家的朱 门、紫闼。有钱的地方,可以化 危机为平安,可以让死的重新复 活;可要是没钱了,那贵的就要 变成贱的,活的也得被它杀死 ……如今的人,只知道钱!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八王之乱后果
1、物价上涨,人民饱受痛苦。 2、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逃离。 3、西晋从此衰落。
西晋(266—316)速亡原因:
1、统治集团奢侈腐朽。
2、八王之乱,耗竭了西晋的国力
。
3、内迁的少数民族强烈反抗。
课本86页下
答:八王之乱的发生与西晋实行分封制是有关系的。一方面,西晋大封同 姓诸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拱卫了西晋王室,但是同时也埋下了诸侯王实 力过大,威胁中央统治的隐患。另一方面,晋武帝时陆续派遣诸侯王据守 州郡重镇,诸侯王手中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权利都得到大大提升,势力日 益壮大,为其叛乱提供了充分条件。
1、时间:208年 2、双方:曹操和孙刘联 军3、结果:孙刘联军胜 4、特点:以少胜多 5、影响:为三国鼎立局 面形成奠定了基础。
三国鼎立
时间 220年
建立者 都城 国号
措施
影响
曹丕
洛阳 魏 重视农业生产、兴修水利工北程方。经济得到恢复发展
221年 229年
刘备 孙权
成都 蜀 建业 吴
改善民族关系、发展经济。加速西南地区的开发
2、答:为了证明统治地位的正统性与合法性,便于加强对中原地区进行有效统治。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魏
280年西晋
蜀
统一全国
吴
统治腐败 八王之乱 五胡内迁
北方民族大融合
316年西 晋灭亡
北方:十六 国(前秦)
南方:东晋
板书设计
北 方 各 族 的 内 迁
西 晋 的 短 暂 统 一 和
西晋的建立
பைடு நூலகம்
西晋的建立:266 年, 司 马炎自 立为 帝 , 国号晋,定都洛阳
2024秋新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课件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3)“八王之乱”使得西晋社会动荡、经济衰退,民不聊生,人口 大量南迁,这也是西晋衰落以至灭亡的重要原因。长期奴役和剥 削少数民族的民族政策,使得少数民族不断起兵反抗,这是西晋 灭亡的直接原因。
三、 北方各族的内迁
D
最后送给我们自己
1、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2、把美德、善行传给你的孩子们,而不是留下财富,只有这样才能给他 们带来幸福。 3、每个人在受教育的过程当中,都会有段时间确信:嫉妒是愚昧的,模 仿只会毁了自己;每个人的好与坏,都是自身的一部分;纵使宇宙间充满了 好东西,不努力你什么也得不到;你内在的力量是独一无二的,只有你知道 能做什么,但是除非你真的去做,否则连你也不知道自己真的能做。 4、既然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就应当努力求得好的习惯。习惯如果是 在幼年就起始的,那就是最完美的习惯,这是一定的,这个我们叫做教育。 教育其实是一种从早年就起始的习惯。
➢合作探究:北方人口南迁的原因和影响分别是什么?
(1)原因: 一方面,西晋统治者不关心人民疾苦,对发展社会经济不够重
视,人祸天灾下,中原人民无法生存,于是开始向南迁徙。
另一方面,为争权夺利而发动的战争持续十几年,严重破坏社 会生产。与此同时,西北各族人民为了反抗西晋汉族统治者的 民族奴役和剥削政策,不断起兵反抗,战争连绵不断。
➢ 阅读教材第100页的 东汉、魏、晋时期 内迁主要民族:
匈奴、鲜卑、羯、氐、羌
方向:
原来生活在西北的氐人和羌人,由西向东迁入 关中地区。
分布在漠北草原上的匈奴人和羯人,由北向南 迁到汾河流域一带。
鲜卑人有一部分迁到辽河流域南部,另一部分 迁到河套、河西走廊及河湟一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B.民族界限日益缩小,有利于民族交融
• C.西晋贵族奢侈之风盛行
• 9.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是影响国家发展的 重要因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在西北面,击退了游牧部落; 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还修筑了世界闻名
的长城。为了完成这一巨大工程,耗去了大 量生命,以致2 00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仍 要谈起这一事实:有100万人为修筑长城而 死去,长城的每一块石头都值一条人命。
• 4.做笔记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有效方法。下 面是艾米同学的历史笔记,根据记录的内容 可以判断艾米学习的这个封建王朝是( )
D
• (1)建立于公元三世纪60年代
• (2)短命王朝,短暂统一
• (3)统治腐朽,实行暴政,民族矛盾、阶 级矛盾尖锐
• (4)中原常年战乱,人口南迁,出现我国 古代史上第一次大 规模人口迁徙高潮
• A.秦朝 B.西汉 C.魏国 D .西晋
5.东汉以来不断内迁的少数民族除匈奴族、鲜卑族外,还有
①羯族 ②羌族 ③氐族 ④犬戎族
(A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下列诗句反映了北方少数民族游牧生活的是( B ) A.“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B.“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C.“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C.“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新知巩固·逐点练透
1C
5A
9 见习题
1D
2B
6B
2A
3D
7A
3A
4D
8A
4B
5B 6 见习题
1.爷爷给马小虎讲三国故事时说:“三国尽归司马懿。”马 小虎认为不对,因为最终使国家归于统一的是另一个人。 “另一个人”是( ) A.司马迁 B.司马昭 C.司马炎 D.司马睿
•【点拨】依据题干信息“三国尽归司马懿”“不对”“另一个人” 分析,题干中的“三国尽归司马懿”是说司马懿统一全国,这 是不正确的,因为建立西晋统一全国的人物是司马炎。
7.西晋灭亡后,从 4 世纪初到 5 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 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 15 个政权,连 同西南的哪一政权总称为“十六国”( A ) A.成汉 B.西秦 C.北燕 D.后赵
8.魏晋时期,匈奴、鲜卑、羯等少数民族内迁最突出的历史 作用是( A ) A.促进了我国民族的交融 B.促使我国古代人口分布更趋合理 C.促进了迁入地的生产方式更新 D.帮助内地人民进行反压迫斗争
• A.纷争不断,短暂而亡
• B.天朝上国,繁荣富强
• C.政权分裂,大权旁落
• D.大一统时代
•【点拨】分析材料可以看出,八王之乱加上少数民族的反抗 导致了西晋短命而亡。符合题意的是A。
•【答案】A
• 3.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 片断。图中A代指的朝代是( )
A
• A.西晋 • C.西汉
• 球通史》
——摘自《全
• (1)秦始皇使用大量人力去修筑长城的目的是 什么?依据材料一,谈谈你对他修长城的看 法。
– 防御匈奴(或“阻止匈奴南下”)。 使中原地 区免遭游牧部落的侵扰,保护了中原农耕文明 ;同时也牺牲了大量人民群众的生命。
• 材料二 右图:西晋 时期被汉人使用的方凳、 胡床。
• (2)材料二中的“胡”是西晋 时期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 称,请写出这一时期三个 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的名 称。
匈奴族、鲜卑族、羯族、氐族、羌族。(答出任意3个即可)
• 材料三 2017年5月14—15日,中国在北京 主办“一带一
• 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共商合作大计,共 建合作平台,共享合作成果,为解决当前世界 和区域经济面临的问题寻找方案,为实现联动 式发展注入新能量,让“一带一路”建设更好地 造福各国人民。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点拨】西晋的灭亡,原因复杂。统治集团腐朽;西晋的二 代皇帝晋惠帝昏庸,在位时期爆发了“八王之乱”;对内迁少 数民族收取重税,造成民族矛盾尖锐,这些都是西晋短命而 亡的原因。
•【答案】D
• 2.“统治因面临严重的危机而不巩固:内有 持续十六年之久的八王之乱和大规模的流民 起义,外有内迁的少数民族上层掀起的反晋 斗争,故统一局面并没有维持多久。”此材 料反映了西晋的特征是( )
•【答案】C
2.【核心素养:史料实证】西晋人鲁褒作《钱神论》道:“危 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凡今之人, 惟钱而已!”这说明当时的社会风气是( B ) A.世人崇尚文学 B.世人金钱至上 C.政府鼓励消费 D.朝廷打击商业
3.西晋建立之初,晋武帝大封同姓诸王,后来随着宗室诸王 实力强大,终于爆发了( D ) A.楚汉之争 B.七国之乱 C.黄巾起义 D.八王之乱
• (3)根据材料三,说明今天中国重提“丝绸之 路”,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现实价值。
– 有利于中国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经济文化 交流和共同发展。
1.西晋是中国历史上短暂的大一统王朝,西晋短命而亡的原 因有( )
①统治集团的腐朽
②“八王之乱”消耗了西晋国力
③晋惠帝昏庸
④民族压迫政策
A.①③④
知识与能力:了解西晋建立、统一全国及“八王之乱”的基本史 实;了解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情况和北方十六国的建立背景。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正确认识西晋灭亡的根本原因,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归纳史实的能力;通过识读历史图片,培 养学生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析西晋统一全国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 用,以及这一时期在我国历史上民族大交融方面的重要地位, 认识到历史上各族人民在进一步交往中,加深了了解,共同书 写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同时初步认识民族平等、正确处理族 关系的重要性。
B.东汉 D.前秦
4.历史结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历史结论与史实 不符的是( )
B
A.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丝绸之路的开辟 B.黄巾起义——推翻了东汉政权 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
走向衰亡
D.八王之乱——西晋从此衰落
• 5.擅长骑射的匈奴人,逐步由游牧生活转 入农耕生活,发展了冶铁和制陶等手工业; 西晋时,洛阳贵族官僚争用胡床、方凳等北 方各族的家具。这些现象说明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