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影像诊断

合集下载

中枢神经系统-正常影像表现

中枢神经系统-正常影像表现
(三)MRI检查
➢ 正中矢状位T1WI:脊髓呈中等信号,位于椎管中心,前后为低信号脑脊液 ➢ 旁矢状位T1WI:椎间孔内脂肪高信号,神经根为低信号 ➢ 正中矢状位T2WI:脊髓仍为中等信号,蛛网膜下腔内脑脊液呈高信号 ➢ 横断面能清晰显示脊髓、脊神经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 MRM能清晰显示高信号脑脊液和走行其中的低信号脊髓和脊神经
较低信号,无明显高信号区;此外,还可通过计算,获取脑实质各部水分子运动的量化指标即表观扩 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以及重组的ADC图
正常脑DWI及ADC图
➢ DTI纤维束成像则可显示白质纤维束分布和走向 正常脑DTI纤维束成像
(一)X线检查
椎基底动脉DSA 前 后位
椎基底动脉DSA侧位
(二)CT表现
1. CT平扫 (1) 颅骨
➢ 颅骨为高密度,颅底层面可见其中低密度的颈静脉孔、卵圆孔、破裂孔等 ➢ 鼻窦及乳突内气体呈极低密度
(2)脑实质
➢ 脑实质:分大脑额、颞、顶、枕叶及小脑、脑干 ➢ 皮质密度略高于髓质,分界清楚 ➢ 大脑深部的灰质核团密度与皮质相近,在髓质的对比下显示清楚
(4)蛛网膜下腔
➢ 包括脑沟、脑裂和脑池,充以脑脊液,呈均匀水样低密度 ➢ 脑池:鞍上池、环池、桥小脑角池、枕大池、外侧裂池和大脑纵裂池等 ➢ 鞍上池在横断面上表现为蝶鞍上方的星状低密度区,多呈五角或六角形
正常脑CT平扫
2. 增强扫描
(1)增强检查:正常脑实质仅轻度强化,血管结构、垂体、松果体及硬脑膜呈显著强 化。 (2)CTA检查:脑动脉主干及分支明显强化,MIP上所见类似正常脑血管造影的动脉 期表现。 (3)CT灌注检查:可获得脑实质各种灌注参数图,其中皮质和灰质核团的血流量和血 容量均高于髓质。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 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 中枢神经系统基本病变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 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 中枢神经系统基本病变

多发急性期梗塞灶:DWI呈高信号,ADC值减低
性病变
脑CTA MIP及VRT图像:大脑前交通动脉动脉瘤
一、颅脑异常表现
(二)CT表现
2. CT增强——CT灌注检查 ➢ 脑血流量减低、血容量变化不明显或增加、平均通过时间延长且范 围与脑血管供血区一致,为脑缺血性疾病表现 ➢ 局灶性脑血流量和血容量均增加,常见于脑肿瘤脑膜瘤、转移瘤、 神经鞘瘤、动脉瘤和肉芽肿等
a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b
c
d
结核性脑膜炎CT表现:脑力额裂及脑沟柔脑膜异常强化 a. 平扫;b. 增强动脉期;c、d. 增强延迟期
一、颅脑异常表现
(二)CT表现
2. CT增强——CTA检查
➢ 脑血管单纯性狭窄、闭塞:常见于脑动脉粥样硬化 ➢ 脑血管局限性突起:颅内动脉瘤 ➢ 局部脑血管异常增粗、增多并迂曲为颅内动静脉畸形表现 ➢ 脑血管受压移位、聚集或分离、牵直或扭曲见于颅内占位
• 烟雾病,异常脑CT灌注:右侧颞枕叶MTT及TTP延长
Part 03
异常MRI线表现
一、颅脑基本病变
(三)MRI表现
1. 普通MRI检查——信号改变 (1)肿块 ➢ 一般肿块含水量高,呈长T1和长T2信号改变 ➢ 脂肪类肿块呈短T1和长T2信号改变 ➢ 含顺磁性物质的黑色素瘤呈短T1和短T2信号改变 ➢ 钙化和骨化性肿块则呈长T1和短T2信号改变
a
b
右侧颞叶血肿(亚急性期) a. T1WI呈稍高信号;b. T2WI呈混杂低信号,周围水肿呈长T1长T2信号
一、颅脑基本病变
(三)MRI表现
1. 普通MRI检查——信号改变 (5)梗死 ➢ 超急性期脑梗死在T1WI和T2WI上信号多正常 ➢ 急性期和慢性期由于脑水肿、坏死和囊变,呈长T1 和长T2 异常信号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影像诊断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影像诊断

三、垂体腺瘤
(一)临床与病理 1 、分为有功能性和无功能性。 2、 属脑外肿瘤,包膜完整,与周围组织
分界清楚。可向上生长突破鞍隔。 3、 较大肿瘤可发生中心坏死或囊变。偶
可钙化。 4、临床有压迫症状和内分泌亢进症状。
(二)影像学表现:
1、X线:蝶鞍扩大,前后床突骨质吸收、破坏 ,鞍底下陷。 2、CT:
平扫CT 5 软组织窗
平扫CT 6 软组织窗
平扫 骨窗
平扫 骨窗
平扫 骨窗
平扫 骨窗
增强 ①脑实质 ②血管 ③颅内其他结构
(1)内外板、气体 T1WI低或无,T2WI 低或无 。
(2)脑血管 T1WI和T2WI均呈低 信号。
T2W (3)脑脊液T1WI低 T2WI 高I 信号
2、CT平扫显示鞍区囊性病变,可有钙 化。肿瘤囊壁及实性部分可强化。
六、转移瘤
(一)临床与病理
1、肿瘤发生脑转移的频率由多到少依次为: 肺癌、乳腺癌、胃癌、结肠癌、肾癌、甲 状腺癌。
2、幕上多见,多位于皮髓质交界区。 3、肿瘤与正常组织分界清楚,常发生坏死、
囊变和出血,少数发生钙化。 4、小病灶大水肿。 5、肿瘤血供丰富。 6、头痛、恶心、呕吐、共济失调、视神经水
2、临床表现: (1)好发于中年人。 (2)桥小脑角综合征。 (3)高颅压。
(二)影像学表现
1、肿瘤居岩骨后缘,以内耳道为中心,类圆形或 半圆形。
2、常伴有内耳道扩大。 3、CT上多为等密度,也可为低密度、高密度和混 杂密度。
4、肿瘤较大时,有占位征象。 5、增强扫描,实性部分明显强化。
听神经瘤CT
3
学习难点
1.中枢神经系统影像检查方法 2.中枢神经系统正常及异常影像学表现(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
渐明显,强化逐渐明显。
医学下载吧
14
医学下载吧
15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
常见病变 一 脑肿瘤
2.脑膜瘤
最常见的颅内脑实质外肿瘤。
多发于40-60岁,女性多见。 好发于脑表面有蛛网膜颗粒的部位,幕上多见,大脑凸面和矢状窦旁最多见
,其次为蝶骨嵴、嗅沟及前颅窝底、鞍结节、小脑桥脑角等。 多为球形或分叶形,血供丰富,包膜完整,分界清楚。少数呈扁平状或盘状
,沿脑表面蔓延。可见钙化。
CT表现:等或高密度,边界清楚,球形或分叶形,与大脑廉小脑幕 颅骨相连,明显均一强化。
MR表现:等T1等T2信号,边界清,有包膜,强化明显,有“硬膜尾 征”。
医学下载吧
16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
常见病变
一脑肿瘤
3.垂体瘤
鞍内最常见的肿瘤。>1.0cm为大腺瘤,<1.0cm为小腺瘤。 大腺瘤CT表现:蝶鞍扩大,葫芦状等或高密度占位,邻近组织受
医学下载吧
8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
头CT图像
正常所见 三 CT图像
脊椎CT图像
医学下载吧
9
医学下载吧
10
医学下载吧
11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
正常所见 四 MR图像
医学下载吧
12
脑肿瘤MR诊断
• 诊断要点
❖ 定位诊断 脑外肿瘤特点:靠近颅骨或脑膜、同侧的蛛网膜
下腔增宽、脑实质挤压征
直接征象:信号(囊性或实性、实性内是否有囊变、出 血、钙化、坏死)、大小、形态、边缘、数目
度出血灶。
医学下载吧
23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
常见病变
二脑血管病
3.动脉瘤
好发于脑底动脉环及附近分支,是SAH的常见原因。

神经系统疾病的神经影像学诊断方法

神经系统疾病的神经影像学诊断方法

神经系统疾病的神经影像学诊断方法引言:神经系统疾病是指影响人体中枢或周围神经系统功能的一类疾病,包括脑、脊髓、周围神经等。

在临床上,对于这些疾病的及早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神经影像学是一种基于医学成像技术的非侵袭性方法,可用于评估和诊断神经系统疾病。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神经影像学诊断方法。

一、计算机断层扫描(CT)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是一种利用射线进行层面图像重建的成像技术。

它通过旋转射线源和接收器进行扫描来获取不同角度下的大量数据。

优点是快速、简单,并且对硬组织结构具有较高分辨率。

在神经系统疾病中,CT应用最为广泛,特别适用于颅内损伤和脑卒中等急性情况下的紧急诊断。

CT能够帮助检测出脑出血、脑梗死、脑肿瘤等疾病,并提供精确的定位和评估。

二、核磁共振成像(MRI)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一种通过利用核磁共振现象产生图像的无创诊断技术。

它可以提供更为详细、准确的解剖结构信息及组织代谢状态。

MRI在神经系统疾病中有着广泛应用,尤其对于脑部和脊髓的诊断具有很高的价值。

通过不同序列的加权以及功能性成像技术,MRI能够检测出肿瘤、感染、退行性变等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并且对于神经系统的软组织结构有很高分辨率。

三、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是一种先进的分子影像学技术,结合了正电子发射扫描和计算机断层扫描。

PET-CT可以提供关于神经系统代谢活动和功能信息。

在癌症和脑功能研究领域,PET-CT被广泛应用。

例如,在神经系统肿瘤的评估中,PET-CT能够提供关于肿瘤的代谢活跃度、组织恶性程度等信息,有助于更准确地评估病情。

四、放射性核素显像(SPECT)放射性核素显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是一种利用放射性示踪剂进行分子显影的技术。

医学影像诊断学中枢神经系统教案

医学影像诊断学中枢神经系统教案

医学影像诊断学中枢神经系统教案教案标题:医学影像诊断学中枢神经系统教学目标:1. 了解中枢神经系统的基本解剖结构和功能。

2. 掌握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3. 学会通过医学影像技术进行中枢神经系统的诊断。

教学内容与方法:1. 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介绍(教师讲授)- 大脑皮层和脑髓核的解剖结构- 脑脊液的产生与循环- 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和病理生理学2. 常见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影像学表现(教师讲授、案例分析)- 脑血管病变(脑卒中、脑血管畸形)- 脑肿瘤(胶质瘤、脑膜瘤、脑转移瘤)- 脑感染(脑炎、脑脓肿)- 脑外伤(颅骨骨折、脑震荡)- 神经退行性疾病(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 先天性异常(脑裂隙、脑积水)3. 医学影像技术在中枢神经系统诊断中的应用(教师讲授、举例演示)-X线摄影-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脑电图(EEG)4. 临床实际案例讨论和解剖标本展示(小组讨论、实物展示)-提供真实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影像学资料-结合实际病例进行讨论和分析-展示相关的解剖标本,加深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理解5. 学生自学任务(学生自学、小组讨论)-要求学生通过医学图书、期刊和互联网查找有关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影像学资料,并撰写小组报告。

-小组讨论和互相评审,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评估方式:1. 课堂测验(选择题、判断题):考察学生对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功能和常见疾病的理解。

2. 小组报告评估:评估学生自学任务的完成情况和报告的质量。

3. 临床实际案例讨论和解剖标本展示表现:评估学生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影像学表现和解剖结构的理解程度。

教学资源:1. 医学图书、期刊和互联网资源2.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图像3. 解剖标本展示物备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教学环境和学生基础进行相应调整和补充。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
增强扫描:脑肿瘤,炎症,动脉瘤,AVM等
CT(扫描方法)
横断面扫描基线为眦耳线或上眶耳线,层厚8~10mm, 连续8~10个层面
如遇小病变则行薄层扫描(<5mm) 垂体区病变常用冠状面,扫描基线尽量垂直于鞍底
CT
扫 描 基 线
正常颅脑CT表现:三脑室下部层面
CT
❖CTA (CT angiography)可 观察病变与血管的关系
进一步明确病变性质。 准确显示病变大小、形态、数目。 分辨肿瘤与水肿。 显示病变的部位及解剖关系。
MRA: 显示血管性病变如动脉瘤、A-V-M等。
4、DSA
显示血管性病变如动脉瘤、A-V-M、 肿瘤血供等。
5、椎管造影
显示椎管内有无肿瘤、梗阻以及梗阻 的部位和梗阻的程度。
一、头颅平片
➢ 一般用正、侧位,根据需要增加其它位置
中枢神经系统
一、检查方法
1、X线平片
方法简单,价格便宜,只能提示某些 病变,不能确诊。
2、CT扫描
平扫: 显示肿瘤、出血、梗塞、感染、畸形。 增强:显示平扫不能显示的等密度病变。
确定病变性质。 显示病变大小、形态、数目。 确定病变的部位及解剖关系。 分辨肿瘤与水肿。
3、MR扫描
平扫:显示肿瘤、出血、梗塞、感染、畸形。 增强:显示平扫不能显示的等信号病变。
MRI扫描方法
❖ 一般横断面层厚8~10mm,间隔1~2mm。矢状及冠 状面层厚4~5mm
❖ 垂体微腺瘤或微小听神经瘤需采用薄层扫描,层厚小于 等于3mm
❖ 常规采用SE序列T1WI及T2WI。T1WI显示解剖结构较清晰, T2WI显示病变较敏感
2、MR信号表现
脑脑 脑 脂 颅 板 脑 血 钙 白灰 脊 质质 液 肪 板 障 膜 管 化

中枢神经系统医学影像诊断学PPT课件

中枢神经系统医学影像诊断学PPT课件
伦理与隐私保护
在医学影像诊断中注重伦理和隐私 保护,确保患者权益和信息安全。
谢谢聆听
02
影像学表现
神经根和周围神经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包括神经根或周围神经增粗、肿胀
等改变。
03
诊断与治疗
根据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可以初步诊断神经根和周围神经疾病。治
疗方式的选择需要针对具体病因进行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的进展
05
与未来
新技术应用与展望
01
Hale Waihona Puke 02033D打印技术
中枢神经系统医学影 像诊断学ppt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 中枢神经系统概述 • 医学影像技术基础 •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技术 • 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 •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的进展与未

01 中枢神经系统概述
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结构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脊髓以及连接它们的神经纤维组成。 大脑是最高级中枢,负责思考、感觉、运动等功能;脊髓是 低级中枢,负责传递大脑与身体各部分之间的信息。
功能特点
中枢神经系统是人体信息处理中心,负责感知、记忆、思维 、运动等活动,同时调节内脏器官功能、控制情绪反应等。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分类与症状
分类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主要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 默病、帕金森病等;另一类是脑血管 疾病,如脑梗塞、脑出血等。
症状
不同疾病的症状表现各异,常见的有 头痛、头晕、肢体麻木、无力、言语 不清、意识障碍等。
详细描述
核医学成像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示踪剂在人体内的分布和代谢,通过探测器获取图像。核医学成像常用于甲状 腺疾病、心血管疾病和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监测。

中枢神经系统医学影像诊断学(1)

中枢神经系统医学影像诊断学(1)

mental calculation
Right-handed group
left-handed group
right-handed group: left hemisphere dominant left-handed group: right hemisphere dominant
Musical scale:left amygdaline activated Scary music:bilateral amygdalines activated
★ 脑脊液腔隙,T1低,T2高信号 ★ 颅神经,Ⅱ、Ⅴ 、Ⅶ、Ⅷ、Ⅸ ★ 脑血管流空信号 ★ 颅骨与软组织
整理ppt
32
正常表现(MRI冠状1)
冠状位 T1WI
正常表现(MRI冠状2)
冠状位 T2WI
正常表现(MRI矢状1)
矢状位 T1WI
正常表现(MRI矢状2)
矢状位 T2WI
MRI新技术
显强化
整理ppt
25
正常表现(CT轴位1)
正常表现(CT轴位2)
正常表现(CT轴位3)
正常表现(CT轴位4)
正常表现(CT轴位5)
正常表现(CT轴位6)
四、正常MRI 表现 第一节
★ 脑实质 ◆ T1灰质信号低于白质;T2灰质信号高于 白质 ◆ 苍白球、红核、黑质及齿状核等因铁质 沉积,T2WI低信号
Amygdaline responsible for emotion
Acupuncture language points (Tongli and Shangqiu: Aphasia treatment)
Non-points Sensory area: postcentral gyrus

07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

07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
圆形或不规则形高密度影。
④脑挫裂伤(cerebral contusion)
出血与水肿并存,呈高低混杂密度影。
3、MR表现
①慢性硬膜外血肿
内板下局限性梭形高信号影。
②慢性硬膜下血肿
内板下广泛性弯月形高信号影。
③慢性脑内血肿
血肿呈不规则高信号影,有铁环征。
(三)脑血管病变
1、脑动脉瘤(aneurysm)
DSA:大小不等,边缘光滑与载瘤动脉相连 的圆形高密度影。
M R:T1与T2均为边缘光滑的圆形流空信号。 C T:平扫为等密度,增强后呈圆形致密影。
2、脑血管畸形(A、V、M)
DSA:静脉早显,畸形血管团,供应动脉变
细,引流静脉增粗。
MRA:畸形血管团呈族状流空信号,供应动
脉变细,引流静脉增粗。
其内有小点状头节,周围有水肿。
脊髓影像
一、检查方法:MR>CT>脊髓造影>X线平片 二、正常表现:椎管前后径11mm,横径16mm,
脊髓呈圆柱状,边缘光滑,信号均匀。
三、髓内肿瘤(intra medullary tumor)以 室管膜瘤和星形细胞瘤多见,约占90%。
M R 诊断要点: 1、脊髓增粗,病变范围大。 2、脊髓周围蛛网膜下腔变窄或闭塞。 3、继发脊髓空洞。 4、T1稍低信号,T2稍高信号,有强化。
C T:平扫呈等密度,不易发现,增强后可
见高密度畸形血管。
3、脑梗塞(cerebral infarct)
MR:缺血性脑梗塞呈长T1长T2信号,多为扇
形或不整形,较大者有占位征象,<1cm 者称为腔梗。
CT:呈扇形或不整形低密度影,边界模糊,<
1cm的腔梗CT不易显示。
பைடு நூலகம்

中枢神经系统正常影像学表现

中枢神经系统正常影像学表现

中枢神经系统正常影像学表现中枢神经系统正常影像学表现⒈头颅CT(计算机断层扫描)⑴皮层和白质结构正常,无明显异常密度改变。

⑵脑室及脑沟正常,无扩张或变窄。

⑶基底节结构正常,无明显异常密度改变。

⑷颅骨及软组织结构正常,无颅内出血或肿块。

⒉头颅MRI(磁共振成像)⑴ T1加权图像:脑组织呈灰白对比度,无明显信号异常。

⑵ T2加权图像:脑组织呈高信号,无明显异常信号改变。

⑶弥散加权图像:无明显弥散限制。

⑷各序列扫描显示神经结构清晰,无明显异常。

⒊脊髓MRI⑴ T1加权图像:脊髓呈灰白对比度,无明显信号异常。

⑵ T2加权图像:脊髓呈高信号,无明显异常信号改变。

⑶弥散加权图像:无明显弥散限制。

⑷各序列扫描显示脊髓结构清晰,无明显异常。

⒋脑血管造影(CTA/MRA)⑴大脑动脉及颈内动脉分支正常无明显狭窄、扩张或血管畸形。

⑵脑静脉、静脉窦及静脉分支无明显异常充盈。

⑶原发性脑血管供血动脉正常。

⒌脑电图(EEG)⑴脑电图波形规整,频谱正常。

⑵无明显脑电图异常放电或过度放电。

附件:⒈头颅CT扫描图像(包括三维重建图像):文件名⒉头颅MRI序列图像(T1、T2、弥散加权图像):文件名⒊脊髓MRI序列图像(T1、T2、弥散加权图像):文件名⒋脑血管造影图像(CTA/MRA):文件名⒌脑电图波形图:文件名法律名词及注释:⒈资料——关于中枢神经系统正常影像学表现的文件、图像等信息。

⒉附件——与文档相关的材料、图像等文件。

⒊法律名词——相关法律法规中定义的术语或名词。

⒋注释——对法律名词的解释或详细说明。

住院医师培训——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

住院医师培训——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

住院医师培训——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住院医师培训——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一、背景介绍中枢神经系统(S)影像学是指通过放射学技术来观察和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一门专业学科。

本培训将介绍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的基本原理、常见疾病的影像表现以及临床应用。

二、基本原理2.1 放射学基础知识①放射线的物理性质和相互作用原理②影像学检查的方法和技术③影像学报告的基本结构和要素2.2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的基础知识①脑部解剖学②脊髓解剖学③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生理学三、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3.1 脑血管疾病①缺血性中风的影像学表现②脑出血的影像学表现③脑动脉瘤的影像学表现3.2 脑肿瘤①脑胶质瘤的影像学表现②脑膜瘤的影像学表现③颅底肿瘤的影像学表现3.3 神经系统感染①脑脓肿的影像学表现②脑膜炎的影像学表现③颅骨骨髓炎的影像学表现四、临床应用4.1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①头部CT扫描的临床应用②脑核磁共振成像(MRI)在神经疾病中的应用③脑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4.2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①脑肿瘤手术前后影像学评估②血管内治疗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附件:1.头部CT扫描示例图片2.脑核磁共振成像(MRI)示例图片3.脑血管造影示例图片法律名词及注释:1.放射线:指具有高能量的电磁波或粒子流,具有照射物体并在其内部产生电离作用的能力。

2.影像学报告:放射学专业医师对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解读和分析,并撰写的报告,用以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3.脑核磁共振成像(MRI):一种利用核磁共振原理对脑部进行成像的无创检查方法,可以显示脑部的解剖结构、功能状态和病变情况。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
伴意识障碍 ✓ 2)好发部位:基底节区、丘脑区、脑桥、小脑
血清:55-65%
血液的CT特点
红细胞:35-45%
✓ 3)病理特点:脑小动脉微型动脉瘤或玻璃样变,破裂 出血,产生占位,推移周围脑组织

胶质瘤,Cho升高,Cr、NAA降低,有Lac峰
急性脑梗死, Cr、NAA降低,有Lac峰
5、功能性MR(fMRI): ✓ 利用MR成像技术反映脑的
生理过程和物质代谢等功 能变化,主要包括 ✓ (1)MR扩散加权成像 (DWI):反映水分子的 扩散速度,主要用于急性 脑梗死的早期诊断、脑肿 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3)间脑: ✓ 丘脑、松果体、下丘
脑、视束、漏斗、垂 体及乳头体。 4)脑干: ✓ 包括中脑(四叠体、 导水管周围灰质、红 核、黑质、大脑脚)、 脑桥、延髓。
脑深部结构-分区:
✓1)基底节:尾状核 头、体部,壳核 及苍白球组成。
✓2)脑白质:半卵圆 中心、内囊、外囊、 胼 胝体等。
5)脑室系统和蛛网膜 下腔:
40HU) ✓ 慢性(>22天):低密度(0-20HU) ✓ 反复出血呈混杂密度;外伤史可能不明确
2020/3/16
✓ 常伴脑挫裂 伤或脑内血 肿,占位效 应较明显
✓ 硬膜外和硬 膜下血肿可 合并存在, 统称为颅内 脑外血肿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CT T1WI
T2WI T2WI T1WI
慢性硬膜下血肿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
一 引言
✓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 影像学检查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
断有重要价值 ✓ 传统的X线检查方法应用范围限度很大 ✓ 80年代以后诊断主要靠CT、MRI
二 检查方法
(一)X线检查

医学影像-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学

医学影像-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学
时加强康复训练。
案例二:脑出血患者的影像诊断过程
01
02
03
04
患者信息
老年女性,突发头痛、呕吐, 伴左侧肢体偏瘫。
影像检查
CT平扫显示右侧额叶高密度 影,周围脑组织水肿。
诊断依据
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及影 像学表现,诊断为右侧额叶脑
出血。
治疗建议
给予止血、脱水、降颅压等药 物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CT平扫表现为高密度影,MRI检查 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低信 号。
蛛网膜下腔出血
CT平扫表现为脑沟、脑裂密度增高, MRI检查T1WI呈高信号,T2WI呈低 信号。
脑肿瘤
胶质瘤
CT平扫表现为低密度或等密度影,MRI检查T1WI呈低信号, 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
脑膜瘤
治疗和预防提供客观依据。
医学影像技术分类
根据成像原理和技术手段的不同, 医学影像技术可分为X线成像、 超声成像、核医学成像、磁共振
成像和光学成像等。
医学影像发展历史
自19世纪末X射线的发现以来, 医学影像技术经历了从简单的X 线平片到复杂的数字化影像的发 展历程,不断推动着医学诊断和
治疗水平的提高。
必要时手术治疗。
案例三:脑肿瘤患者的影像诊断过程
患者信息
中年女性,头痛、恶心、呕吐 逐渐加重,伴视力下降。
诊断依据
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及影 像学表现,诊断为右侧颞叶脑 肿瘤。
影像检查
MRI T1WI显示右侧颞叶低信号 影,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 可见明显强化。
治疗建议
手术切除肿瘤,术后根据病理 结果给予放疗或化疗等综合治
脊柱MRI
用于观察脊柱骨质、椎间盘、椎管内结构和椎旁软组织等,对脊柱骨折、椎间盘突出、 椎管狭窄等病变的显示效果优于CT。

中枢神经系统正常影像学表现

中枢神经系统正常影像学表现

中枢神经系统正常影像学表现中枢神经系统正常影像学表现一、脑1、大脑(1) 脑皮层:表面光滑,对称,灰白质分界清晰。

(2) 侧脑室:大小对称,形态正常。

(3) 脑室周围白质:信号均匀,无异常高信号或低信号区域。

(4) 大脑基底神经节:对称,无明显异常。

(5) 大脑半球间沟回:正常走行,无异常扩张或闭塞。

(6) 大脑脑池:大小正常,形态规则。

(7) 脑脚:无移位或异常变形。

2、小脑(1) 小脑半球:对称,形态规则。

(2) 小脑蚓部:位置居中,无移位或异常变形。

(3) 小脑脑池:大小正常,形态规则。

(4) 腮下裂:未扩张。

3、脑干(1) 中脑、脑桥、延髓:形态正常,无明显异常。

4、脑脊液系统(1) 脑脊液循环通畅。

(2) 蛛网膜下腔、脑室:大小正常,形态规则。

5、血液供应(1) 硬膜外间隙:无异常血肿或积液。

(2) 大脑中动脉及分支:形态正常,无狭窄或闭塞。

(3) 大脑旁脑池:形态正常,无异常。

二、脊髓1、脊髓形态:连续、对称,形态规则。

2、脊髓髓中:信号均匀,无异常高信号或低信号区域。

3、脊髓腔:通畅,无异常。

附件:1、脑部MRI扫描影像。

2、脊髓MRI扫描影像。

法律名词及注释:1、大脑皮层:大脑表面的光滑灰质层,负责感知、认知和运动控制。

2、侧脑室:大脑内部含有脑室系统,侧脑室位于大脑的中央,负责产生和储存脑脊液。

3、脑室周围白质:脑室周围的白质区域,包含神经纤维束和轴突。

4、大脑基底神经节:位于大脑深部的神经结构,包括伏核、尾状核等,参与运动控制和情绪调节等功能。

5、大脑半球间沟回:位于大脑半球表面的褶皱结构,增加大脑表面积,与学习和认知能力相关。

6、大脑脑池:大脑表面与脑脊液相连的空隙,有利于脑脊液的循环和吸收。

7、小脑蚓部:小脑中央的结构,负责平衡和协调运动。

8、小脑脑池:小脑表面与脑脊液相连的空隙,有利于脑脊液的循环和吸收。

9、腮下裂:一种颅内正常解剖结构,位于脑下部。

10、中脑、脑桥、延髓:脑干的不同部分,负责调节呼吸、心跳和其他自主神经功能。

医学影像学中枢神经系统课件

医学影像学中枢神经系统课件

2023医学影像学中枢神经系统课件CATALOGUE目录•中枢神经系统的解剖和生理•医学影像学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应用•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医学影像学表现•医学影像学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价值•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医学影像学进展•中枢神经系统医学影像学检查的注意事项01中枢神经系统的解剖和生理脑包括左、右两个大脑半球,每个半球包括:灰质、白质和基底节。

灰质主要包括:大脑皮层(大脑皮质):感觉、运动、语言、认知等功能。

脑的组成大脑是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分,由左、右两个大脑半球组成,两半球间有横行的神经纤维相联系。

每个半球包括:语言区(大脑皮质):支配言语表达功能。

大脑的功能脑的解剖和生理脊髓的位置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分,位于脊柱内,上承接脑,下至骶椎。

脊髓的功能脊髓是脑与躯干、四肢联系的必经之路,具有传导功能和反射功能。

脊髓的解剖和生理脑神经的组成脑神经共12对,包括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和混合神经。

脑神经的功能脑神经支配头面部感觉、运动和反射等功能,对维持机体平衡和协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脑神经的解剖和生理脊神经共31对,包括颈神经8对,胸神经12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5对,尾神经1对。

脊神经的组成脊神经是混合性神经,支配躯干和四肢的感觉和运动功能,同时也支配部分内脏功能。

脊神经的功能脊神经的解剖和生理02医学影像学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应用1 2 3详细介绍颅脑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包括头皮、颅骨、脑膜、脑血管等。

颅脑解剖常见颅脑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如脑炎、脑膜炎、脑肿瘤等。

颅脑病变颅脑影像学检查技术,如头颅平片、CT、MRI 等的应用和优缺点。

检查技术03检查技术脊柱影像学检查技术,如X线平片、CT、MRI等的应用和优缺点。

01脊柱解剖详细介绍脊柱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包括椎骨、椎间盘、脊髓等。

02脊柱病变常见脊柱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脊柱肿瘤等。

详细介绍脑血管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包括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室、脑池受压 脑室、脑池扩大
脑沟狭窄、闭塞
占位效应:space occupying effect
硬 膜 下 出 血
脑 肿 瘤
方法选择
CT:最常用,急性出血首选 MR:最重要,补充CT的不足,脊髓病变首选 DSA:血管性病变、了解病变血供
平片:颅骨病变,颅内病变的盲区
超急性期血肿CT/MRI表现
尾状核caudate nucleus、豆状核lentiform nucleus、背侧丘脑dorsal thalamus 、内囊internal capsule 、外侧裂lateral fissure、岛叶 insula、枕叶occipital lobe、额叶frontal lobe、颞叶temporal lobe
病因:老年脑、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 Alzheimer病、Parkinson病、脑缺氧
弥漫性脑萎缩diffuse cerebral atrophy
regional cerebral atrophy
局限性脑萎缩
占位效应:space occupying effect
肿瘤、出血本身及水肿造成
中线结构移位
病理:水肿、散在出血。水肿T1WI为低信号 T2WI、T2flair为高信号,新鲜出血难发现
硬膜外血肿 Epidural hematoma
常为脑膜动脉破裂,梭形,局限(不跨越颅缝)
硬膜下出血 subdural hematoma
静脉损伤所致,薄弧形,广泛,占位效应明显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
流空效应:圆形无信号
搏动伪影:
血栓形成:圆形混杂信号
出血:
含铁血黄素: MRA:
动脉瘤Aneurysm
动脉瘤(aneurysms)
动脉瘤(aneurysms)
脑AVM
Arterivenous Malformation
最常见的脑血管畸形
三部分组成:Feeding arteries
nidus Early draining veins
AVM
CT DSA
动静脉畸形(AVM)MRI表现
Curvilinear flow voids
颅脑外伤(brain trauma)
发病率incidence: 病死率fatality rate: 首选first choice:CT MRI:亚急性、轴索或脑干损伤
急性脑挫伤的MRI表现
T1WI T2WI T2Flair
明显均匀强化,脑膜尾征、邻近颅骨改变 鉴别诊断:因部位而异
脑膜瘤 Meningioma均匀性强化
多发脑膜瘤 Meningioma
贴脑膜、脑膜尾征
CSF 包 绕 平扫CT
T2WI
比较一下哪种方法 显示病灶最多?
平扫 T1WI
增强 T1WI
垂体瘤pituitary adenoma
占脑肿瘤8%~20%,鞍区最常见的肿瘤
细胞毒性水肿(cytotoxic edema)
间质性水肿(interstitial edema)
梗阻性脑积水时,脑脊液通过室管 膜进入脑室周围的细胞外间隙。 CT:低密度,无强化 MR:长T1、长T2信号,无强化
flair 序列呈高信号。
肿块?血管性脑水肿?间质性脑水肿?
脑积水(hydrocephalus)
起源于神经鞘膜,占脑神经瘤90%以上 脑外良性肿瘤,占CPA肿瘤75~80% 早期局限于内听道内,出现耳鸣、听力下降 晚期压迫小脑、脑干、第四脑室,并发脑积水 肿瘤以内听道为中心,与听神经相连,80%出现 内听道扩大
CT多呈混杂密度,多有囊壁,明显不均匀强化
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
5、侧脑室中央部层面
大脑纵裂cerebral longitudinal fissure 、胼胝体corpus callosum、额叶frontal lobe、颞叶temporal lobe、顶叶 parietal lobe、侧脑室lateral ventricle
6、侧脑室顶部层面
半卵园中心Centrum semiovale、大脑纵裂cerebral longitudinal fissure、中央沟central sulcus、额叶 frontal lobe、顶叶parietal lobe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影像诊断
1、颅底层面
小脑cerebellum、延髓 medulla oblongata、 斜坡clivus
2、蝶鞍垂体层面
脑桥 pons 、小脑cerebellum、颞叶 temporal lobe、桥小脑角 Pontocerebellar trigone、四脑室 fourth ventricle
脑外肿瘤的定位征象
白质挤压征
SCF包绕
脑膜瘤 Meningioma
占脑肿瘤15%~20%,最常见的脑外肿瘤
起源于蛛网膜粒的帽状细胞
好发部位:大脑镰旁、大脑凸面、蝶骨嵴和桥小脑 角 CT呈等/高密度,可见钙化、骨质改变 MR:T1WI呈等信号,T2WI等/稍高信号
可有囊变、出血、水肿、脂肪变性改变
超急性期血肿CT/MRI表现
某男,39岁。突发不省人事3小时。
脑内血肿MRI表现 Acute
T1WI T2WI Gd-DTPA
急性期 (脱氧Hb)
脑血肿MRI表现 subacute(早期)
亚急性早期:正铁Hb,缩短T1
脑血肿MRI表现 Subacute
亚急性晚期:RBC破裂,缩短T1 延长T2
平片:颅缝增宽、蝶鞍扩大、脑回压迹增多 C T:脑室扩大变形
M
R:脑室扩大变形
脑室周围间质性脑水肿
脑积水(hydrocephalus)
脑积水(hydrocephalus)
脑萎缩:cerebral atrophy
脑组织减少继发的脑室和蛛网膜下腔扩大
脑沟宽度超过5mm
范围:弥漫性、局限性脑萎缩
部位:皮质、白质、小脑、脑干
颅咽管瘤

影像学表现

MRI 平扫:信号与囊液成分有关。 T1WI 多 为低信号,囊内蛋白浓度高或出血时可呈高 信号。T2WI多为高信号

MRI增强:囊壁及实体部分明显强化
颅咽管瘤
鞍上造釉细胞瘤型颅咽管瘤
颅咽管瘤
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
脑实质转移瘤影像表现
脑实质转移灶多位于皮髓质交界处
典型改变为多发病灶、小结节、大水肿
急性脑梗塞MRI
急性脑梗塞MRI
男性,42岁,突发右侧肢体乏力10小时
亚急性脑梗塞
起病时间:72H~10D,血管性水肿,修复开始。 CT:脑实质密度进一步降低。MR:T1WI呈低 信号,PDWI、T2WI、T2Flair呈高信号,DWI 呈等或稍高信号,也可呈低信号。 PWI病灶 中心低灌注,周边可见高灌注。此期可见模 糊效应。
肾癌、盆腔、腹部肿瘤常单发于幕下
黑色素瘤、绒癌转移灶易出血
骨肉瘤、结肠癌、治疗后病灶可见钙化
出血、钙化、细胞排列致密者呈高密度
单发囊变者需与脑脓肿、胶质瘤鉴别
转移瘤metastatic tumor
转移瘤metastatic tumor
皮髓质交界区多发病灶、结节或环形强化、水肿明显
脑膜转移T1WI+C冠状位
听神经瘤 acoustic schwannoma
需与脑膜瘤、胆脂瘤、三叉神经瘤鉴别
听神经瘤 acoustic schwannoma
T1WI T2WI 增强
桥小脑角区“冰激淋征”肿块,长T1长T2信号, 明显强化,内听道扩大,临床有听力下降
微小听神经瘤
星形细胞瘤:Astrocytoma
最常见,起源于深部白质
某男,39岁。突发不省人事3小时。
疾病诊断
脑肿瘤 (neoplasms) 脑血管疾病(vascular diseases) 颅脑外伤 (trauma) 颅内感染疾病(infectious diseases)
Neoplasms of the brain
脑肿瘤
脑外肿瘤的定位征象
白质挤压/塌陷征 脑回压平 脑膜、血管内移 颅骨改变:常见增生或吸收 病灶与脑皮质间脑脊液存在
直径越10~15毫米,无占位效应
CT:低密度 MR:长T1、长T2信号
腔隙性脑梗塞:lacunar infraction
Hemorrhagic cerebral infarction
出血性脑梗塞
Hemorrhagic cerebral infarction
出血性脑梗塞
脑出血分期
超急性期:6H以内
功能性、非功能性
内分泌症状、视神经受压
微腺瘤:肿瘤小于1厘米
巨腺瘤:肿瘤大于1厘米
侵袭性垂体瘤:侵犯周围结构
垂体癌:病理学有远处转移证据
垂体巨腺瘤
强调部位(鞍内肿瘤)和形态:腰征或8字征,需与 脑膜瘤、生殖细胞瘤、动脉瘤、颅咽管瘤鉴别。
垂体微腺瘤
直接征象、间接征象
听神经瘤 acoustic schwannoma
血管性水肿(vasogenic edema )
最常见
机制:血脑屏障破坏 C M T:均匀低密度,无强化 R:长T1、长T2信号,无强化
见于:肿瘤、炎症、梗塞、外伤
血管性水肿(vasogenic edema )
炎症
脑转移瘤
细胞毒性水肿(cytotoxic edema)
细胞内含水量增多 缺血、缺氧致钠钾ATP酶系统失常 常见于超急性期和急性期脑梗塞 只能被MR的DWI序列显示(高信号)
脑血肿MRI表现
Chronic
慢性早期:出现含铁血黄素,缩短T2
动脉瘤CT
显示率与大小等有关,小于1厘米时,诊断率小 50%以上动脉瘤因破裂出血就诊
无血栓:平扫等或稍高密度,均匀强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