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复习课件(人教版必修三)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人教课标版必修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课件PPT

高中历史人教课标版必修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课件PPT
• 在治国上:儒家主张“仁政”,反对严刑 峻法;法家主张法制,强调严刑峻法。
• 在人性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荀子主 张“性本恶”。
• 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荀子主张“制 天命”,人定胜天;庄子主张“顺自然”。
• 在人生态度上,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强调 社会责任;道家主张“逍遥”的人生态度, 主张避世,强调“超脱”。
• ③“存天理,灭人欲”(实质是维护封建 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 C.意义:①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 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 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 建专制统治。
• ②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 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 ③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播到日本、朝鲜和 欧洲;在日本和朝鲜还形成“朱子学”学派。
• D.评价——① 基本继承了儒家思想,但很 长时间不为正统儒家重视。② 作为战国百 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国哲学影响深远。
【史论要旨】儒学在春秋战国时期之所以不 受重视的原因:(1)春秋战国时期,诸侯 争霸,各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 暴力手段实现统一;(2)儒家学说倡导 “仁”“仁政”,不符合统治阶级的需要, 故不受重视。
观:倡导“养浩然之气”,强调先义后利, 舍生取义。
B.评价——①“仁政”、“民本”思想对约束 暴政、缓和阶级矛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 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的,是封 建统治的一种策略。②“重义”对今天的 精神文明仍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③对 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 (3)荀子——战国时期儒家另一重要代表,儒 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 心学与理学的关系:心学是理学的新发展, 心学是明朝时期的理学;
• A.相同之处:①思想上:都属于唯心主义; ②目的上:都要求克服私欲,维护封建统 治的社会秩序。

人教版必修三第1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复习ppt课件

人教版必修三第1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复习ppt课件

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 B.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
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
D.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
【解析】选D。
选项 具体分析 “三纲五常”只是教育内容之一,非全部, 无法体现核心思想 “去恶从善”同样只是教育内容的局部和 具体体现 “以农兴业思想”对应了材料出处,却偏离 了材料的核心内容 结论
兄友弟恭,夫妇和顺;一家雍睦(和睦),端由于此。即同宗相处,
须要安分守己,尊莫凌卑,强莫欺弱;卑幼者不许冒犯长上,富贵 者宜怜穷困。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 ——何兹全《中国文化六讲·训约十四条》
材料三
宣圣谕。圣谕曰:“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
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此六事乃太祖高皇帝(朱元
8.(2012·新课标全国文综)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 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 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 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解析】选D。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注重实践的政治家”“贵
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
的人”是辨析答案的关键。具体分析如下:
选项 A B C D 具体分析 儒家主张贵贱有序,强调“仁” 道家主张清静无为 墨家主张“兼爱”“非攻” 法家重视社会变革,主张“重农抑商”, 结论 排除 排除 排除 正确
3.吸收与改造:魏晋至隋唐时期,儒、佛、道纷争与融合,
儒家思想体现出极大的包容性,进一步被官方所接受。
4.转型与成熟:宋明时期,程朱理学(天理、心性、修养) 出现,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进一步形成封建伦理精神 体系。明初理学官方化,成为八股取士的唯一学术根据。王阳 明心学的形成标志着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 5.批判和继承: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在继承传统儒学的基 础上,着重对其弊病进行批判,提出“经世致用”和批判君主专

历史 人教版 必修3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主线复习(共33张PPT)

历史 人教版 必修3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主线复习(共33张PPT)

一、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儒学的创立与发展时期 (二)诸子百家的思想
1.荀子的三大主张: 战国时期,稷下学宫,唯物主义
①哲学思想:自然界有客观规律,但可以发挥主观能动 性去改造自然
②“性恶论”(理论基础) :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的 重要性。
③ 政治主张:礼法并施(儒法开始同源,融合)、君 舟民水;
2.旬子地位: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3.孔子思想(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可不 记,学会评价问题的方式)
①儒家提倡“仁”“德治”“民本”有利于维 护社会稳定;
②“仁”“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利 于构建和谐社会;

8、批判、继承:
明清时期,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 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儒学的发展历程
一、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儒学的创立与发展时期
(一)背景
①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大变革; ②经济: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推动生产力发展,造成 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 ③政治:诸侯争霸,宗法分封制瓦解,周天子权威 下降; ④思想:私学兴起为学术争鸣提供了舆论阵地和自 由的学术环境;士阶层的兴起;
学法指导: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 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分析思想文化形成的社会原因一定是 放在当时(时间)的政治(必修1 )、 经济(必修2 )方面去思考
必修3
本书主线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思想与科技 第三单元 古代西方与近代西方的思想与科 技革命 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和科技教育
必修3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件 (共23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件 (共23张PPT)
6
探究: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一)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背景
春秋战国社会大动荡、大变革; 根本原因: 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认识: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 ①政治: 诸侯争霸,周王室衰落, 分封制、宗法制崩溃。 政治经济的产物
②经济: 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推广,
和被重用。 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发展。
③阶级: 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士”阶层活跃 ④文教: 私学兴起,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二)百家争鸣的内容
1.儒家思想:
时 代表 思想主张及贡献 期 人物 ①政治思想:提出“ 仁 ”与“礼”的学说;主张 德治 ;注 春 秋 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孔子思想核心是“仁”:“仁”者爱人;如何实行仁,要 主张“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使百姓“足食”,使 孔子 ②教育思想:开创了 私人讲学 之风,主张“有教无类”;注重人 时 孔子维护周朝的“礼”,主张贵贱有“序”,这是 “克己复礼为仁”(克制自己,恢复“礼制”);主张推己 期 的全面发展 国家“足兵”,取得“民信”;主张逐步改良(反对春秋时 ③整编文献:《诗》、《书》、《礼》、《乐》、《易》、《春秋》 如何评价孟子的思想? 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他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认为春秋变革是“礼 期的大动荡,“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 ①提出道德规范有仁、义、礼、智四种 战 主张“有教无类”,兴办私学,打破了教育由奴隶主贵族 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 仁政 ——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和民本思想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崩乐坏”的表现,试图恢复周朝的社会秩序——代 国 孟子 ②发挥了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 ”的学说 垄断的局面。——这与奴隶制“学在官府”、“礼不下庶 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③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学说,成为早期民本 时 表的是春秋时期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立场。) 促进生产发展,具有进步意义,影响深远。▼ 期 人”的严格等级制度的教育有着质的区别,是划时代的进 思想的基础 步。(你还知道孔子哪些教育名言?) ①在天人关系上:一方面强调“天行有常”,另一方面,又提 荀子 出了“ 制天命而用之 ”的思想 ②关于“礼”的思想: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件

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件

返回
历史学法五要诀
学要学细学厚,丝丝分析; 记要记少记薄,概括要点; 背要形成问题,自我检测; 练要仔细思考,寻找技巧; 问要及时消化,不留隐患。
A.甲-儒 乙-法 丙-墨 丁-道 B.甲-道 乙-墨 丙-法 丁-儒 C.甲-道 乙-儒 丙-墨 丁-法 D.甲-儒 乙-墨 丙-法 丁-道
【解析】甲项穿衣要顺其自然属于道家思想; 乙项穿 衣要符合礼仪属于儒家思想; 丙项穿衣要节俭朴素属 于墨家思想; 丁项穿衣要遵守规章制度属于法家思想。 故C项正确。
③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 ”
3、荀子 (1)荀子的生平
荀子(约前313-前238)
名况,战国时期赵国人。 著《荀子》一书,系统阐 述了他的学术思想。
3、荀子 (1)荀子的生平 (2)荀子的思想主张
(1)主张“仁义”和“王道”, “以德服人”。 (2)提出“君舟民水”的观点, 强调人民群众力量的巨大。 (3)伦理观上主张“性恶论”
【习题3 】(2013·湖南浏阳一中第三
次月考·1)“人为”两字合起来,就是
一个“伪”字。与材料观点相符的学派
是( )
A.墨家
B.道家
C.儒家
D.法家
【解析】人为是指人的有为,结合“伪”
的含义,可知该学派的观点不主张有为,
而主张无为是道家思想,故B项正确;ACD
项都是主张有为的思想。
【答案】B
综合探究: 孔子的思想主张在当时
为什么到处碰壁,不受重用?
世界文化遗产 山东曲阜三孔(孔庙、孔林、孔府)
杏坛
杏坛是传说 中孔子讲学 的地方,后 人在孔庙大 成殿前筑坛 以示纪念。
孔府 大门
孔林中的孔子墓
2、孟子 (1)孟子的生平 (2)孟子的思想主张

高中历史人教课标版必修3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复习课件

高中历史人教课标版必修3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复习课件

反映了资本主义 萌芽时代的要求
他们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
4.明清进步儒学思想产生的背景和没有成为社会主流思 想的原因
(1)产生的背景。 ①经济因素:商品经济的繁荣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发展。 ②政治因素:专制主义空前强化。 ③阶级基础:工商业阶层队伍扩大,他们要求反对封建 束缚,发展商品经济。
探究 核心归纳
1.孔子、孟子和荀子思想观点的比较 (1)三者思想都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反映了时代特点。春秋 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孔子以维 护奴隶主统治为目的;孟子和荀子则是为了缓和农民与地主阶级 之间的矛盾,使儒家思想进一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三者都以“仁”为思想核心。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 孟子将“仁”发展成为更加系统的“仁政”思想;荀子主张施政 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
(2)教育:儒家经典“五经”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 4.影响 (1)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 (2)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地位。
特别提醒 董仲舒利用“天人感应”学说宣传“君 权神授”,从而达到“独尊儒术”的目的,有利于树立 皇帝权威、加强中央集权、警示君主约束自己,但也禁 锢了人们的思维,不利于思想文化的发展。
特别提醒 儒家“民本”与现代民主的区别
儒家“民本”思想劝告统治者重视人民,以“民”为本, 维护君主的专制统治;而现代的民主,特别是社会主义民主 思想,其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
考点二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背景 (1)汉初的黄老“无为”思想无法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 需要。
(2)儒家学说的自我调整。 2.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体系 (1)思想来源:以儒家思想为基础,融合_阴__阳__家_、道家 (黄老之学)以及__法__家__思想而形成。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孔子——“仁”、“礼”,“为政以德”
孟子——“仁政”(施仁政于民,省刑罚, 薄税敛)、民本思想(民贵君轻)

荀子——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 礼法并施。“水亦载舟,水亦覆舟”
老子——“无为而治” 墨子——“兼爱”、“非攻”、节用、节葬 韩非子——法、术、势相结合,君主中央集 权。变法革新。

1、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是指 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B、正统的孔孟学说 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 D、儒家学说与权术 2、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主要特点是 A、政府是科学研究的主要组织者 B、实用技术发达 C、普遍重视科学实验 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A
B、道家思想 孔子用德教化百姓 D、法家思想





5、儒学思想在后世不断发展,下列主张哪 个具有民主启蒙思想 A、民为贵,君为轻 B、制天命而用之 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D、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6、近年在汉堡以现了一本1691年出版的 《论语》英译本。该书译自法译本,法本又 译自拉丁本。书的前言中说“这位哲学家的 道德是无限辉煌的”。对以上信息解读不准 确的是 A、当时中国政府重视对欧洲宣扬中华文化 B、孔子的思想在欧洲曾经等到推崇 C、该译本出现在“西学东渐”时期 当时中国闭关自守 D、《论语》曾在欧洲以多种语言流传

C
B

3、据明史记载:“崇祯时,历法益疏舛, 礼部尚书徐光启请令其徒汤若望等,以 彼国新法相参较,开局纂修。”文中的 “其”是指
A、白晋 B、利玛窦 C、南怀仁 D、巴多朗 4、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 用。这一主张属于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复习课件(30张ppt)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复习课件(30张ppt)
2.现实意义 当代中国领导人倡导的“以德治国”、“以民为本”、“和
谐社会”的思想,是儒学在当代中国政治理念中的新体现。 把儒家的一些伦理原则和道德用于规范用于现代社会的人际关
系中,可以改善一切以物质利益为中心而造成的冷漠的家庭关系和 社会关系。
师生互动
如何理解荀子所提出的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 不为桀亡 ”和“制天命 而用之”等观点?
全析提示
归纳历史事物的作用与影响,应从分析其内容入手,先具体分 析各项内容的作用,然后从总体上概括其深远影响。
深化·拓展
“百家争鸣”的意义
⑴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 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成为中国思想文化取得显 著进步的重要条件
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的 社会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思想主张
百家: 儒家、道家、法家和墨家思想流派的形成
春秋战国形成 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主张 汉代成为正统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的建议
宋明发展为理学
两宋时期程颢、程颐和朱熹的思想主 张、明朝陆九渊和王阳明的思想主张
明清新发展 李贽的反正统思想,顾炎武、王夫之和黄宗
羲关于经世致用的主张和对君主专制的批判
(4) 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4分)
31.(1)认为儒学有助于维护封建等级秩序。 (2)把理和儒家传统道德结合起来(或把儒家传统道德上升到理的高度)。 (3)批判君主专制,藐视君主权威,主张限制君主权力。 (4)春秋战国——儒家学派产生;西汉——儒学成为正统;宋明——儒学 发展为理学;明清——儒学受到冲击,但仍是主流。
——《荀子·天论》
师生互动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是怎样形成的? 早期儒家思想有何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
(1)针对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__和__
(2)针对加强君权的需要,提出___与___
(3)针对…..,提出___
评价新儒学
积极
1、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大一统的国家, 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2、对儒学成为主流的传统文化起了积极作用 3、发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1、具有唯心主义的成分 消极 2、儒学独尊,扼杀不同流派的思想,不利于 学术发展(文化专制) 3、带有神学迷信色彩,
——凭儒学入仕,打破世袭,扩大官吏 来源和素质,提高儒学地位
——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 儒学垄断教育
D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地方 ——儒学开始在 教育系统,推广儒学 民间处于独尊
太学是汉代开始设立的全国最高学府。 开创中央和地方二级封建官学制度。
第3课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宋明理学
一、魏晋隋唐时期儒学的发展 1.魏晋南北朝: ▲社会动荡 ①儒学面临严重挑战: ▲佛教盛行 ②儒学吸收佛道思想精华而发展

A
7、明太祖朱元璋读《论语》非常敬仰孔子,但读 《孟子》就很厌恶孟子。《孟子》一书中哪一句话最 可能招致明太祖对孟子的不满? A.“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B.“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C.“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 谓大丈夫” 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
“兼爱” “非攻”;“节俭” 墨子 “尚贤”
代表小生产者利 益
符合统治者富国 强兵的要求,当 时最受欢迎
法家 韩非 法、术、势相结合,建立君主 子 专制中央集权制国家
三、儒家思想的发展(战国时期) ——形成完整儒家思想体系 1.孟子的思想: ——“亚圣” ①“仁政”: ▲“不以仁政,不能平天下” ▲“施仁政于民,省刑法,薄赋敛 ② 民本: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③伦理观:“性本善” ▲ “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 心
②顾炎武、王夫之从经世致用的角度批判 理学空谈。
③王夫之论述唯物论,批判理学唯心主义。
1、“学问以格物致知为先,明善诚身为要,凡诗书、尚 书等六经文字,孔子与孟子的遗言,都下过工夫。”的学 者是 A.朱熹 B.陆九渊 C.王守仁 D.李贽
A
2、李小龙在他的日记中提出练习截拳道要达到“武道 合一”的境界,就是“以无限为有限,以无法为有 法”。在这里李小龙的武术思想主要吸收了中国古代 的 A.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法家思想 D.墨家思想
▲道教在民间传播
2.隋唐: ▲原因:A.国家统一,国力强盛,社会安定
B.儒学家提倡“三教合归儒”(隋,三教合一) C.唐实行三教并行的开明政策 D.抗衡佛道对儒学的挑战,兴起复兴儒学运动
(三)儒学的发展——宋明理学
理学兴起的背景:“三教合一”对儒学的影响
宋 明 理 学
理学的两 大流派
理学的核心:先有理而后有 万物 程朱理学 把握理的途径:格物致知
汉武帝 董仲舒
二、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1.主要贡献: 创制新儒学体系 ▲特点:以儒学为核心,糅合道家、法家、
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改造儒家思想,是 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的儒学体系
▲目的:适应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统治需要
2. 地位: ▲是推动儒家思想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 成为封建统治正统思想的关键人物
孟子名轲(前 372-前289),邹 国人,战国中期 著名的思想家, 其言论录为《孟 子》(后被列为 四书之一)。
先秦儒家思想
德规范和从政方面的治国原则。(民 间学派)
主要内容:大多是关于修养方面的道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武帝兴办太学和其他 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 施。
D
3、明清之际是一个“天崩地解”的时代,“一些最敏 锐的心灵”进行了一场痛定思痛的反思。下列对这场 反思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反映了反对君主专制的时代要求 B.冲击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C.从根本上动摇了儒学的文化主导地位 D.是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
C
4、西汉时期灾异频发。每当灾害发生,皇帝常常下罪 己诏。据黄仁宇先生统计,《汉书》中记载皇帝颁布 “罪己诏”多达三十三次。这反映了 A.“天人感应”学说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C.“大一统”的主张 D.“三纲五常”学说
4、宣扬纲常伦理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和等 级制度,束缚人性。
三、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儒学独尊的形成) 1.汉武帝尊儒的措施 ①思想上:全面肯定新儒学 《诗》《书》《礼》 ②政治上:起用文学儒士参政 《易》《春秋》 ③教育上: A儒家经典(五经)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 B五经博士任教官
C兴办太学(官办最高学府),学生考试合格做官
四、宋明理学的影响
三从四德: “三从” “四德” 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 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于法, 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清人戴 震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 文天祥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 于谦
四、宋明理学的影响
陆王心学
“心即理也” “反省内心” 、“致良知”
对比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1、同: ①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 ②都是儒学的新形式; ③都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压制人们的自然欲 求; 2、异: ①前者认为世界本原是客观存在的“理”; 后者认为“心即理”是主观的。 ②把握“理”的方法:前者主张“格物致 知”;后者主张内心反省,致良知。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 思想的演变
儒学演变线索:
春秋 应运而生 战国 蔚然大宗 隋唐 新发展 秦朝 遭到打击 西汉武帝 正统思想
魏晋南北朝 面临挑战
宋明 新体系—理学
明清之际
批判继承,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
新思想体系
1、“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
经济:井田制崩溃 政治: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 社会原因 阶级:“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文化:学术下移 观点:一定时期的思想,是一定时期社会经济、 政治、文化发展的反映。
1、消极影响:
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制、扼杀人 们的自然欲求
2、积极作用: 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对塑造 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主张 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问题探讨: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从哪些 不同角度批判理学? ①黄宗羲从批判君主专制的角度批判理 学视君臣之义为天理的伦理纲常。
2.主要学派及主张:
儒家 孔子
当时不受重视, 但后来成为中 “仁政”,“民贵君轻”;“性善论” 孟子 国传统社会主 荀子 “仁义” “王道”;君舟民水; 流思想
性恶论”; 较消极;成为汉初 治国思想,朴素辩 证法影响深远
“仁” 、“礼” ;“为政以 德” ;“有教无类”
道家 老子 “道”,“无为而治”;事物对 立面可以互相转化 庄子 崇尚自然,追求精神自由 墨家
A
3、学完“百家争鸣”有关历史后,几个同学在一起 讨论本班各科任教师的教学管理风格,其中评价不太 恰当的是 A.小李:历史老师给我们充分的主动权,极少干预, 深得老子的真传 B.小张:语文老师关爱学生,教育我们要待人宽容, 有儒家风范, C.小王:政治老师是法家的弟子,学期初他就制定班 规,并严格执行 D.小刘:数学教师老师很摆架子,特别注意师道尊严, 这是墨子的做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