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抗凝药物的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抗凝药物的临床应用

抗凝药物的临床应用
抗凝药物的临床应用
抗凝药物的基本分类
1、阻止纤维蛋白形成的药物(抗凝药):
肝素、华法令、香豆乙酯、蚓激酶等
2、促进纤维蛋白溶解的药物(溶栓药):
尿激酶、链激酶、降纤酶、阿替普酶等
3、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前列环素、双嘧达
莫、氯吡格雷、阿那格雷登
一、抗凝药物
常用药物:
(一)肝素类
1)、成份及种类:肝素钠/钙,普通/低分子
⑥、预防性使用肝素后,应避免硬膜外麻醉
⑦、肝素过量,可用1%硫酸鱼精蛋白中和。
普通肝素(Heparin)
机制:改变抗凝血酶III的构造 抑制凝血因子IIa、Xa、Xa 抑制凝血酶的生成和活性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抗凝血和抗血栓,治 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和抗血栓,以及血液透析、体外循环、导 管术、微血管手术等操作中的抗凝血处理 (肝素化)等。
④、D-二聚体升高是溶栓的特异性标志物。 ⑤、如用药24小时仍无效或发生严重出血倾向应
停药 。
三、抗血小板药物
血小板在血栓形成中的作用:
血小板聚集
第一相聚集:血小板粘附在异常或损伤 的内皮表面,血小板互相聚集
第二相聚集:第一相聚集后血小板释放
ADP(二磷酸腺苷),使更多的血小板
发生更致密的聚集形成牢固不能解聚的
②、可诱导肝脏产生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前体 物质,降低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反应。
华法令
3)、临床注意事项:
①、口服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100%。半衰期40~50小 时。作用发挥慢,12~24小时出现抗凝作用,1~3日达 高峰,单次给药持续时间2~5日,多次给药持续时间 4~5日。
②、近期手术及术后3天内、脑、脊髓及眼科手术者禁用。

抗凝药物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现状

抗凝药物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现状

抗凝药物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现状在现代医学领域,抗凝治疗是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的重要手段。

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抗凝药物也在不断发展和更新,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本文将对抗凝药物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现状进行详细阐述。

一、抗凝药物的作用机制抗凝药物的主要作用是抑制血液凝固过程,从而预防血栓的形成或阻止已形成血栓的进一步发展。

血液凝固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涉及多个凝血因子的激活和级联反应。

抗凝药物通过不同的机制作用于这个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传统的抗凝药物,如肝素和华法林,分别通过增强抗凝血酶Ⅲ的活性和抑制维生素 K 依赖的凝血因子合成来发挥抗凝作用。

肝素能够迅速起效,但需要注射给药,且使用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凝血指标。

华法林口服方便,但治疗窗窄,个体差异大,同样需要频繁监测凝血功能以调整剂量。

新型抗凝药物,如直接凝血酶抑制剂(达比加群酯)和直接 Xa 因子抑制剂(利伐沙班、阿哌沙班等),则通过直接与凝血酶或 Xa 因子结合,发挥更精准、更稳定的抗凝效果。

这些药物具有起效快、使用方便、无需常规监测凝血指标等优点。

二、抗凝药物的研究进展近年来,抗凝药物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一方面,新型抗凝药物不断涌现,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另一方面,对于传统抗凝药物的改良和优化也在持续进行。

1、新型口服抗凝药物达比加群酯:是一种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口服后在体内迅速转化为活性成分,能够特异性地与凝血酶结合,抑制其活性。

达比加群酯具有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药物相互作用少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卒中预防和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治疗。

利伐沙班和阿哌沙班:是直接 Xa 因子抑制剂,通过与 Xa 因子活性位点结合,阻断其参与凝血过程。

这两种药物具有口服方便、无需监测凝血指标、出血风险相对较低等优点,在骨科大手术术后的血栓预防、房颤患者的卒中预防等领域表现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2、传统抗凝药物的改良低分子肝素:是普通肝素经过酶解或化学降解得到的片段,与普通肝素相比,具有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出血风险低等优点,在临床应用中更为广泛。

新型抗凝药物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

新型抗凝药物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

新型抗凝药物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近年来,随着老龄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血管疾病逐渐成为全球人类面临的严重健康问题之一。

血栓形成是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过程之一,而抗凝治疗是防治血栓形成的重要手段。

在抗凝治疗中,传统的华法林及其类似物质长期以来一直是临床应用的主体。

但是,由于其副作用大、使用复杂等因素,新型抗凝药物的研究和发展日趋成熟,并在临床应用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推广。

一、新型抗凝药物的研究进展新型抗凝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种:1. 直接凝血酶抑制剂直接凝血酶抑制剂是一种新的血栓治疗药物,其主要作用是抑制血栓形成的关键酶凝血酶。

与传统治疗药物相比,直接凝血酶抑制剂不仅效果更佳,而且安全性较高,不易引起出血等副作用。

2. 奈替肝素奈替肝素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血管收缩素受体拮抗剂,通过抑制血管激肽的生成和释放,从而实现抗凝作用。

奈替肝素的优点在于抗凝效果稳定,出血风险较小。

3. 新型华法林类药物新型华法林类药物是近年来人类基因组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在长期的研究实践中逐渐得以推广应用。

这些新型华法林类药物不仅抗凝效果强,而且安全性较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小。

二、新型抗凝药物的临床应用在实践中,新型抗凝药物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临床上,新型抗凝药物适用于以下几类人群:1. 血管疾病患者血管疾病患者是一类最需要抗凝治疗的人群,新型抗凝药物的应用可以有效预防血栓形成及其并发症。

2. 手术后患者手术后患者需要在术后进行抗凝治疗,以预防血栓形成。

传统医学中使用的华法林类药物在应用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新型抗凝药物则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使得手术后患者的抗凝治疗更为安全和有效。

3. 老年人群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群体越来越容易出现血管疾病及其并发症。

对于这类人群,传统的抗凝药物所带来的不良反应风险更大,而新型抗凝药物则在抗凝效果、安全性及生活质量等方面更为优越。

三、新型抗凝药物的发展前景新型抗凝药物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抗血栓药物研究领域的不断突破和进步,为新型抗凝药物研发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条件。

新型抗凝药物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

新型抗凝药物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

新型抗凝药物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血栓性疾病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

肝素,低分子肝素与华林法降低了血栓性事件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也减少了静脉血栓的复发及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介入治疗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率。

但这些药物的应用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肝素、低分子肝素作用位点较多,须监测抗凝指标以调整剂量;另一方面,肝素类药物可与血小板因子-4(PF4)结合产生抗原,进而产生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以致在部分患者中的应用受限。

华法林是口服抗凝制剂,虽然性价比较高,但其治疗窗窄,代谢受到饮食及药物的影响较大,增加出血的风险,其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控,因此,亟需研发抗凝效果好、副作用小、经济效益比高的新型抗凝药物。

1. 新型抗凝药物概述凝血过程是一系列凝血因子相继激活的过程,需要多种凝血因子的参与,最终形成不溶性纤维蛋白。

目前研发出的多种新型抗凝药物,针对凝血过程的特定环节,具有较高的靶向性,抗凝作用强且安全性高。

总体来说,分为凝血激活过程抑制剂,凝血活化过程抑制剂和凝血酶抑制剂(图1)。

图1:新型抗凝药物的作用位点2. 凝血激活过程抑制剂当血管损伤后,TF(组织因子)可以和血液中的Ⅶ和Ⅶa因子结合,通过内源或外源性途径触发凝血级联反应。

因此,TF/Ⅶa复合物成为抗凝药物研发的靶点。

目前,针对此靶点研发的药物包括重组TFPI(替法可近),线虫抗凝肽(NAPc2)等。

2.1 替法可近(TFPI):是内皮细胞上发现的生理性TF抑制剂。

动物实验已证实,TFPI可以改善凝血功能,提高存活率,提示其预防急性血管内血栓形成的能力。

有临床研究表明,与安慰剂相比,替法可近可显著降低败血症患者的全因死亡率,但其出血风险并无增加。

但还需要大样本的临床研究来进一步证实其有效性与安全性。

2.2 重组线虫抗凝肽(NAPc2):是一个由8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NAPc2首先与Ⅹ因子及Ⅹa因子结合,然后抑制TF/Ⅶa复合物中的Ⅶa,达到抗凝的作用。

抗凝和促凝的临床应用

抗凝和促凝的临床应用

抗凝和促凝的临床应用引言:抗凝和促凝是临床上常用的两种药物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预防和治疗各种血液凝块相关的疾病。

抗凝药物主要用于减少或阻止血液凝块的形成,而促凝药物则用于促进血液凝块的形成。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这两种药物在临床中的应用,以及它们的优缺点和注意事项。

一、抗凝的临床应用:抗凝药物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液凝块相关的疾病,如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等。

常用的抗凝药物包括肝素、华法林和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等。

1. 肝素:肝素是一种常用的抗凝药物,主要通过抑制凝血酶的活性来起到抗凝作用。

临床上常用的肝素有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素,它们在抗凝效果和用药方便性上有所不同。

低分子肝素相对普通肝素来说,具有剂量更稳定、监测更方便等优点。

2. 华法林:华法林是一种口服抗凝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维生素K的合成来达到抗凝效果。

华法林的剂量需要经过严格监测和调整,因为其使用不当容易引起出血或血栓形成。

3.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近年来,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如达比加群酮、阿哌沙班等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这些药物具有抗凝效果稳定、用药方便等优点,但使用前需评估患者的肝肾功能和出血风险。

二、促凝的临床应用:促凝药物主要用于止血和促进血液凝块的形成,常用于手术、创伤和出血等情况。

常用的促凝药物包括凝血因子和凝血酶原复合物等。

1. 凝血因子:凝血因子是促进血液凝块形成和止血的重要蛋白质,包括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等。

在某些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异常的患者中,可以通过补充相应的凝血因子来促进血液凝块的形成。

2. 凝血酶原复合物:凝血酶原复合物是一种含有凝血酶原和其他凝血因子的制剂,可以用于急需促进血液凝块形成的情况,如严重出血。

优缺点和注意事项:抗凝药物和促凝药物在临床上都有其优缺点和注意事项。

抗凝药物的优点是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血液凝块相关疾病,减少患者的并发症风险。

然而,抗凝药物使用时需要注意出血风险,尤其是在老年患者和有出血倾向的患者中。

此外,抗凝药物的用药监测也需要严格控制,以确保疗效和安全性。

抗凝药物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现状

抗凝药物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现状

抗凝药物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现状抗凝药物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现状1:引言1.1 研究背景1.2 目的和意义2:抗凝药物的分类和作用机制2.1 血小板抑制剂2.2 抗凝剂2.2.1 直接抗凝剂2.2.2 间接抗凝剂3:抗凝药物的研究进展3.1 传统抗凝药物研究3.1.1 口服抗凝药物3.1.2 静脉注射抗凝药物3.2 新型抗凝药物研究3.2.1 直接凝血酶抑制剂3.2.2 抗凝酶抑制剂3.2.3 抗因子Xa药物3.2.4 其他新型抗凝药物4:抗凝药物的临床应用现状4.1 血栓性疾病的治疗4.1.1 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治疗4.1.2 心房颤动患者的抗凝治疗 4.1.3 罕见血栓性疾病的治疗4.2 抗凝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安全性评价 4.2.1 出血4.2.2 肝功能损害4.2.3 肾功能损害4.2.4 药物相互作用4.3 抗凝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4.3.1 剂量调整4.3.2 患者筛选4.3.3 遗传因素的影响5:抗凝药物的未来发展趋势5.1 研究领域的展望5.2 新药研发的方向6:结论7:参考文献附件:本文中涉及的相关研究文献和数据法律名词及注释:1:口服抗凝药物:指患者通过口腔途径摄入的抗凝药物,常见的有华法林、达比加群酮等。

2:静脉注射抗凝药物:指患者通过静脉途径注射的抗凝药物,常见的有肝素、低分子肝素等。

3:直接凝血酶抑制剂:指通过直接抑制凝血酶活性来达到抗凝作用的药物,例如达比加群酮、阿哌沙班等。

4:抗凝酶抑制剂:指通过抑制凝血酶前体的活化过程来达到抗凝作用的药物,例如华法林、香豆素等。

5:抗因子Xa药物:指通过抑制凝血酶的形成过程中的因子Xa活性来达到抗凝作用的药物,例如利伐沙班、伊早等。

抗凝血药使用案例

抗凝血药使用案例

抗凝血药使用案例抗凝血药是指一类可以延缓或抑制血液凝固的药物,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

在临床实践中,抗凝血药的使用案例琳琅满目,下面我们通过一些典型案例来了解抗凝血药的应用。

案例一:患者张先生,60岁,因为心房颤动的问题到医院就诊。

经过检查,医生发现张先生存在心房颤动,并且有较高的血栓形成风险。

医生给张先生开具了华法林(一种口服抗凝血药)来预防血栓的形成。

医生嘱咐张先生每天按时服用药物,并且定期到医院检查凝血指标,以调整用药剂量。

案例二:患者王女士,45岁,因为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问题就诊。

医生对王女士进行了详细检查后,诊断为深静脉血栓形成并且有一定的栓栓塞风险。

医生开始给王女士使用肝素类药物来快速抗凝,并在稳定后转换为口服抗凝血药。

王女士定期到医院进行凝血指标检查,并且遵守医嘱按时服药,病情逐渐得到控制。

案例三:患者李先生,70岁,因为近期出现多发性肺栓塞就诊。

经过CT检查确诊为多发性肺栓塞,情况较为严重。

医生立即采取紧急抗凝治疗,使用肝素类药物快速抗凝,并随后转换为华法林口服治疗。

李先生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配合治疗,进行定期的凝血指标监测,配合治疗,病情逐渐好转。

上面这些案例展示了抗凝血药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情况。

抗凝血药的使用需要医生对患者的病情有充分的了解,并根据个体化情况进行合理的用药指导。

患者也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计划,按时按量服药,并且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以确保疗效和安全性。

抗凝血药在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医患双方的密切合作,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房颤新型抗凝药物临床应用和评价

房颤新型抗凝药物临床应用和评价

Warfarin
6022 71.6 63.3 2.1
30.9 37.0 32.1 19.8 16.1 31.9 40.6 51.4
Stroke or Systemic Embolism
Dabigatran better
Warfarin better
Cumulative Hazard Rates 0.0 0.02 0.04 0.06 0.08
p 0.005 0.67 0.05 0.66
*Net Clinical Benefit includes vascular events, death and major bleed
Common Adverse Events
Adverse events occurring in >5% of any group
• 生物利用率为6.5%,半衰期为12-17小时,经肾脏 排泄率为80%
• 临床应用中不需要严密旳剂量监控 • 虽然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不宜用于精确量化达
比加群旳血浆浓度,但在紧急情况可用于判断是 否抗凝过分
RE-LY: A Non-inferiority Trial
Atrial fibrillation ≥1 Risk Factor Absence of contra-indications 951 centers in 44 countries
p < 0.002
p < 0.001
Stroke Incidence (%)
2
0
AFASAK 58% 7– 81
SPAF
67% 27– 85
BAATAF
86% 51– 96
CAFA
42% -68– 80
SPINAF

抗凝药物临床应用与比较

抗凝药物临床应用与比较

抗凝药物临床应用与比较在临床上,抗凝药物是一类常用的药物,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

本文将探讨抗凝药物的临床应用及其之间的比较。

一、抗凝药物的分类及作用机制抗凝药物主要分为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药物两大类。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主要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来发挥抗凝血作用。

而抗凝药物主要包括直接凝血酶抑制剂、维生素K拮抗剂和新型抗凝药物等,通过不同的机制来抑制血栓形成。

二、抗凝药物的临床应用1. 抗凝药物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抗凝药物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如对心房颤动患者的预防血栓形成和卒中的发生具有显著效果。

此外,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和心肌梗死等疾病中,抗凝药物也是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段。

2. 抗凝药物在外科及内科疾病中的应用抗凝药物在外科手术和内科疾病治疗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比如在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抗凝治疗中,抗凝药物可以有效预防血栓形成。

在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等疾病中,抗凝药物也是治疗的重要药物之一。

三、抗凝药物的比较1. 维生素K拮抗剂和新型抗凝药物的比较维生素K拮抗剂如华法林是传统的抗凝药物,但需要进行定期监测和剂量调整,患者需要遵循严格的饮食限制。

而新型抗凝药物如利伐罗班等无需定期监测,患者使用更为方便。

2. 抗凝药物的不良反应比较抗凝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为出血,但不同类型的抗凝药物出血风险有所不同。

比如新型抗凝药物相对维生素K拮抗剂而言出血风险更低。

四、结语抗凝药物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但在使用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疾病类型、年龄、合并症等因素进行个体化的用药方案,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希望本文对抗凝药物的临床应用和比较有所帮助。

新型抗凝药物及其治疗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临床应用

新型抗凝药物及其治疗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临床应用

㊃专题㊃基金项目:国家 十二五 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1B A I 11B 17,2012B A 105B 00)通信作者:杨媛华,E m a i l :y yh 1031@s i n a .c o m 新型抗凝药物及其治疗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临床应用杨媛华1,杨苏乔1,张明园2(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北京呼吸疾病研究所,北京100020;2.天津市海河医院呼吸科,天津300350) 摘 要:在我国,新型抗凝药物正逐渐应用于静脉血栓栓塞症(V T E )的治疗中,主要包括Ⅹa 因子抑制剂和Ⅱa 因子抑制剂两大类㊂本文主要对各种新型抗凝药物治疗V T E 的临床研究结果㊁使用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阐述,以利于临床更好地使用这些药物,从而达到最佳治疗效果㊂关键词:静脉血栓形成;抗凝;抗凝血酶Ⅲ;出血中图分类号:R 54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83X (2016)04-0352-03d o i :10.3969/j.i s s n .1004-583X.2016.04.002N e wa n t i c o a g u l a n t s a n d c l i n i c a l a p pl i c a t i o no f v e n o u s t h r o m b o e m b o l i s m Y a n g Y u a n h u a 1,Y a n g S u q i a o 1,Z h a n g M i n g yu a n 21.D e p a r t m e n t o f R e s p i r o l o g y a n dC r i t i c a lM e d i c n e ,B e i j i n g C h a o y a n g H o s pi t a l ,C a p i t a lM e d i c a lU n i v e r s i t y ,B e i j i n g I n s t i t u t e o f R e s p i r a t o r y M e d i c i n e ,B e i j i n g 100020,C h i n a ;2.D e p a r t m e n t o f R e s p i r a t o r y M e d i c i n e ,T i a n j i n H a i h eH o s p i t a l ,T i a n ji n 300350,C h i n a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Y a n g Y u a n h u a ,E m a i l :y yh 1031@s i n a .c o m A B S T R A C T :I nC h i n a ,t h en e wa n t i c o a g u l a n t s ,w h i c h m a i n l y i n c l u d et w oc a t e go r i e s :f a c t o r Ⅹa i n h i b i t o r sa n d f a c t o rⅡa i n h i b i t o r s ,h a v eb e e n g r a d u a l l y a p pl i e d i nt h e t r e a t m e n to fv e n o u s t h r o m b o e m b o l i s m (V T E ).T h i sa r t i c l e i l l u s t r a t e s t h e r e s u l t s o f c l i n i c a l s t u d y ,a p p l i c a t i o nm e t h o d s a n d c a u t i o n s o fV T E t r e a t m e n t s t h a t e m p l o y e d v a r i o u s n e w a n t i c o a g u l a n t s f o r b e t t e r c l i n i c a l u s i n g o f t h e s e d r u g s a n d g e t t i n g b e s t e f f e c t o f t h e r a p y.K E Y W O R D S :v e n o u s t h r o m b o s i s ;a n t i c o a g u l a n t s ;a n t i t h r o m b i n Ⅲ;h e m o r r h a ge 杨媛华,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㊂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栓塞学组委员㊂长期从事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㊁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肺栓塞和肺动脉高压的诊断与治疗㊂在相关领域参与完成包括国家科技攻关㊁科技支撑计划等多项课题的研究㊂近年来,新型抗凝药物逐渐应用到静脉血栓栓塞症(V T E )的治疗中,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为Ⅹa 因子抑制剂,其作用靶点为Ⅹa 因子,另一类为直接凝血酶抑制剂㊂来自Ⅱ期和Ⅲ期临床研究证据显示这些药物在治疗V T E 方面均是安全和有效的,因而,在新版V T E 诊治指南中均得到推荐[1-2]㊂但在真实世界中药物的疗效与安全性还需要进一步评价㊂本文就新型抗凝药物的临床特点及应用时的注意事项进行简要介绍㊂1 新型抗凝药物的临床特点1.1 Ⅹa 因子抑制剂 根据药物的作用方式,可分为间接Ⅹa 因子抑制剂和直接Ⅹa 因子抑制剂㊂1.1.1 间接Ⅹa 因子抑制剂 在1983年,C h o a y等[3]首次合成了戊糖成分 磺达肝癸钠(f o n d a p a r i n u x ),相对分子质量1728㊂这是一种间接的㊁选择性的Ⅹa 因子抑制剂,只有与内源性抗凝血酶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与凝血因子Ⅱ和血小板没有相互作用㊂第二代和第三代磺达肝癸钠包括艾卓肝素(i d r a p a r i n u x )㊁生物素化艾卓肝素(i d r a b i o t a pa r i n u x )和S R 123781A 等,而在我国临床上能够应用的主要为磺达肝癸钠㊂磺达肝癸钠在V T E 的治疗方面进行了两项研究[4-5],在对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 T E )患者的初始治疗研究中[4],入选了2213例患者,使用磺达肝癸钠5~10m g (小于50k g者5m g ,50~100k g 者7.5m g ,大于100k g 者10m g)皮下注射每日1次,与静脉用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 P T T )调节的普通肝素联合维生素K 拮抗剂(V K A )的标准治疗进行对照㊂其结果表明,治疗3个月的V T E 复发率及出血的发生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㊂对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D V T )的研究,入组了2205例患者,磺达肝癸钠治疗方法同前,而对照组采用皮下注射伊诺肝素(1m g /k g )联合V K A 的治疗㊂结果两组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差㊃253㊃‘临床荟萃“ 2016年4月5日第31卷第4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 ,A pr i l 5,2016,V o l 31,N o .4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异亦无统计学意义㊂1.1.2直接Ⅹa因子抑制剂近年来,开发了多种口服的直接Ⅹa因子抑制剂,包括利伐沙班(r i v a r o x a b a n)㊁阿哌沙班(a p i x a b a n)㊁依度沙班(e d o x a b a n)等㊂(1)利伐沙班利伐沙班口服生物利用度达80%㊂起效迅速,摄入后1.5~2小时达到最大血浆药物浓度㊂血浆半衰期在年轻人为5~9小时,而对于75岁以上的老年人,血浆半衰期延长,为12~13小时㊂口服后2小时即可达到最高血药浓度而发挥作用㊂在急性V T E的治疗方面,利伐沙班提供了简便的治疗方法[6-7]㊂在急性V T E的研究中,共入选急性症状性P T E患者4832例,急性症状性D V T患者3449例㊂首先使用利伐沙班15m g,每日2次口服,3周后改为20m g,每日1次口服㊂对照组为采用依诺肝素皮下注射转换为V K A口服的标准治疗方案㊂研究显示,利伐沙班治疗急性V T E的疗效不劣于标准治疗(D V T组P<0.01,P T E组P= 0.003),两种治疗方法的安全性相当,且在P T E治疗组大出血的发生率要低于标准治疗组(P= 0.003)㊂(2)阿哌沙班阿哌沙班是一种小分子的㊁高效的可逆性的Ⅹa因子抑制剂㊂半衰期12小时,有极高的生物利用度,食物不影响其吸收,通过肾脏和胆汁清除㊂在急性症状性V T E治疗的随机双盲多中心研究中[8],入选了5395例急性V T E的患者,与依诺肝素转换华法林的标准治疗进行比较,评价阿哌沙班(10m g,每日2次口服共7天;继而5m g,每日2次口服6个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㊂比较V T E复发率及V T E相关的病死率,阿哌沙班组的有效性并不亚于标准治疗组(2.3%v s2.7%)㊂安全性方面,阿哌沙班组的大出血发生率低于标准治疗组(0.6% v s1.8%,P<0.01);综合计算大出血和临床相关非大出血的发生率,阿哌沙班组亦低于标准治疗组(4.3%v s9.7%,P<0.01)㊂(3)依度沙班依度沙班的半衰期较短,为5小时㊂口服后抗凝作用迅速起效,血浆达到峰值浓度的时间为1~2小时,并可持续24小时㊂一般情况下,依度沙班的血浆浓度与抗凝强度呈直线相关性㊂依度沙班与低分子肝素/V K A比较治疗症状性V T E 患者的研究[9],共纳入8240例急性V T E患者,依度沙班60m g或30m g(肌酐清除率30~50m l/m i n,或体质量小于60k g),每日1次口服,与标准治疗进行比较㊂在症状性V T E复发率方面,依度沙班组与标准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v s3.5%);在安全性方面,依度沙班组大出血和临床相关非大出血的发生率低于华法林组(8.5%v s10.3%,P=0.004)㊂1.2直接凝血酶抑制剂直接凝血酶抑制剂本身有较为优良的特性,如不与血浆蛋白结合,因而可预测其抗凝反应;不与血小板因子4(P F4)结合,故其抗凝活性不受富含血小板血栓附近大量释放的P F4的影响;再有,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对与纤维蛋白结合的凝血酶和循环中的凝血酶均有抑制作用,因而作用更强㊂静脉制剂包括水蛭素(h i r u d i n)㊁比伐卢定(b i v a l i r u d i n)㊁来匹卢定(l e p i r u d i n)和阿加曲班(a r g a t r o b a n),主要用于对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的抗栓预防和治疗㊂口服药物包括达比加群(d a b i g a t r a n)和希美加群(x i m e l a g a t r a n)㊂但希美加群由于会导致肝毒性和死亡,因而在刚开始应用时即被撤回,没有被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 D A)批准上市㊂达比加群治疗急性V T E的研究[10],共纳入2589例急性V T E患者,在初始应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治疗5~11天后,比较达比加群150m g每日2次口服和标准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终点为6个月复发性V T E的发生率和相关死亡㊂结论提示达比加群与华法林有着相似的有效性,但出血的发生率低于华法林㊂在V T E长期治疗的研究中(R E-M E D Y和R E-S O N A T E研究)[11],达比加群150m g 每日2次口服的疗效并不劣于华法林组,且优于安慰剂组(0.4%v s5.6%);安全性研究方面,达比加群组的出血事件发生率低于华法林组(5.6%v s 10.2%),但高于安慰剂组(5.3%v s1.8%)㊂2应用新型抗凝药物治疗V T E应注意的一些问题新型口服抗凝药(N O A C s)的出现,使得将来口服抗凝治疗将会有更多的药物选择㊂毋庸置疑,这些新型药物将较既往的化合物确实方便使用,但是,在从临床试验到日常临床实践的转化过程中,仍有大量的问题值得注意㊂2.1初始抗凝治疗需要强化在艾卓肝素(V a nG o g h研究)研究中发现,艾卓肝素组复发率高于标准抗凝组,分析发现,其主要复发事件均发生在开始抗凝治疗后1周的时间[12]㊂说明在初始抗凝期间需要强化抗凝,另外的研究发现,在前期的抗凝治疗中,容易发生复发的时间是在初始抗凝的4周之内[13]㊂由此可见,在抗凝之初强化治疗是非常重要的㊂对于不同的新型抗凝药物,初始治疗的方法不同,如利伐沙班,要求在前3周使用15m g,每日2次强化治疗,阿哌沙班要求在第1周使用10m g,每日2次强化治疗,而达比加群和依度沙班则需要在第1㊃353㊃‘临床荟萃“2016年4月5日第31卷第4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A p r i l5,2016,V o l31,N o.4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周使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抗凝治疗㊂2.2如何实现抗凝药物的转换对于初期使用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的患者,转换为N O A C s时应如何使用,是临床上面临的一个问题㊂如初始强化治疗时间如何计算,何时加用N O A C s等㊂静脉注射普通肝素的患者,在停用肝素后可立即口服N O A C s,其原因为普通肝素的半衰期为2个小时,而N O A C s 口服后的达峰时间亦为2小时左右,因而,能够保证抗凝作用的连续㊂但如果患者存在肾功能不全的情况,则需要适当延长口服药物的起始时间㊂对于使用低分子肝素的患者,需要在下一次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时候,改为N O A C s治疗,因为这两类抗凝药物的达峰时间相似[14]㊂在初始使用了肝素治疗的患者,初始药物的强化治疗应将肝素的治疗时间计算在内㊂如开始使用了5天的低分子肝素,改为口服利伐沙班时,需要再强化治疗16天,而非21天㊂对于采取了溶栓治疗的患者,在溶栓治疗后首先应用肝素治疗,再过渡到N O A C s治疗㊂2.3存在肾功能不全患者药物剂量的调整肾功能不全时,药物代谢的速度会有不同程度的降低㊂如果按照常规剂量使用,则会导致抗凝过度而出血的风险增加㊂对于所有的N O A C s,如果肌酐清除率(C r C l)低于15m l/m i n时,则不建议使用[16]㊂由于达比加群85%从肾脏排泄,因而,C r C l低于30m l/ m i n时即不推荐使用[15]㊂当C r C l在30~50m l/m i n 时,且患者年龄大于75岁时,则应该降低达比加群的药物剂量(110m g,每日2次)㊂在使用利伐沙班时,如果C r C l低于50m l/m i n,需减低药物剂量至15 m g,每日1次㊂即使肾功能正常的患者,如果需要长期使用N O A C,也应该定期监测肾功能情况,一旦肾功能减低,需要及时调整药物剂量㊂对于N O A C s而言,仍有许多问题尚未解决,如这些药物进行监测的方法学尚未明确,仍不能对抗凝的强度进行定量化分析,在用药间期血药浓度的变化对抗凝程度的影响未知㊂每种分子都有其独特的应用领域,但目前仍不能明确每种药物的准确定位㊂药物长期应用是否会产生其他的作用也需要在今后的临床应用中加以关注㊂参考文献:[1] K o n s t a n t i n i d e s S V,T o r b i c k iA,A g n e l l iG,e t a l.2014E S CG u i d e l i n e s o n t h e d i a g n o s i s a n d m a n a g e m e n t o f a c u t ep u l m o n a r y e m b o l i s m:T h eT a s kF o r c e f o r t h eD i a g n o s i sa n dM a n a g e m e n t o fA c u t eP u l m o n a r y E m b o l i s m o f t h eE u r o p e a nS o c i e t y o f C a r d i o l o g y(E S C)E n d o r s e d b y t h e E u r o p e a nR e s p i r a t o r y S o c i e t y(E R S)[J].E u r H e a r tJ,2014,35(43):3033-3073.[2] W e i t z J I,E i k e l b o o mJ W,S a m a m a MM.N e wa n t i t h r o m b o t i cd r u g s:A n t i t h r o m b o t i c T he r a p y a n d P r e v e n t i o n o fT h r o m b o s i s,9t he d:A m e r i c a n C o l l e g eo fC h e s tP h y s i c i a n sE v i d e n c e-B a s e dC l i n i c a lP r a c t i c eG u i d e l i n e s[J].C h e s t,2012,141(2S u p p l):e120S-51S.[3] B e r g q v i s tD.R e v i e wo f f o n d a p a r i n u xs o d i u mi n j e c t i o nf o r t h ep r e v e n t i o no fv e n o u s t h r o m b o e m b o l i s mi n p a t i e n t su n d e r g o i n g s u r g e r y[J].V a s cH e a l t hR i s k M a n a g,2006,2(4):365-370.[4] B u l l e rH R,D a v i d s o nB L,D e c o u s u s H,e ta l.S u b c u t a n e o u sf o n d a p a r i n u xv e r s u s i n t r a v e n o u su n f r a c t i o n a t e dh e p a r i n i nt h ei n i t i a l t r e a t m e n t o f p u l m o n a r y e m b o l i s m[J].N E n g l J M e d,2003,349(18):1695-1702.[5] B u l l e rH R,D a v i d s o nB L,D e c o u s u sH,e t a l.F o n d a p a r i n u x o re n o x a p a r i nf o r t h e i n i t i a lt r e a t m e n t o f s y m p t o m a t i c d e e pv e n o u s t h r o m b o s i s:ar a n d o m i z e dt r i a l[J].A n nI n t e r n M e d, 2004,140(11):867-873.[6] B a u e r s a c h s R,B e r k o w i t z S D,B r e n n e r B,e t a l.O r a lr i v a r o x a b a n f o r s y m p t o m a t i c v e n o u s t h r o m b o e m b o l i s m[J].NE n g l JM e d,2010,363(26):2499-2510.[7] B u l l e rH R,P r i n s MH,L e n s i n AW,e ta l.O r a l r i v a r o x a b a nf o r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o f s y m p t o m a t i c p u l m o n a r y e m b o l i s m[J].NE n g l JM e d,2012,366(14):1287-1297.[8] A g n e l l i G,B u l l e rH R,C o h e nA,e t a l.O r a l a p i x a b a n f o r t h et r e a t m e n to fa c u t ev e n o u st h r o m b o e m b o l i s m[J].N E n g lJM e d,2013,369(9):799-808.[9] B u l l e rH R,D e c o u s u sH,G r o s s oMA,e t a l.E d o x a b a nv e r s u sw a r f a r i n f o r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o f s y m p t o m a t i c v e n o u s t h r o m b o e m b o l i s m[J].N E n g l J M e d,2013,369(15):1406-1415.[10]S c h u l m a nS,K a k k a rA K,G o l d h a b e r S Z,e t a l.T r e a t m e n t o fa c u t ev e n o u st h r o mb o e m b o l i s m w i t h d a b i g a t r a n o r w a r f a r i na n d p o o l e d a n a l y s i s[J].C i r c u l a t i o n,2014,129(7):764-772.[11]S c h u l m a nS,K e a r o nC,K a k k a rA K,e ta l.E x t e n d e du s eo fd a b i g a t r a n,w a r f a r i n,o r p l a ce b o i nv e n o u s t h r o m b o e m b o l i s m[J].NE n g l JM e d,2013,368(8):709-718.[12] B u l l e rH R,C o h e nA T,D a v i d s o nB,e t a l.I d r a p a r i n u xv e r s u ss t a n d a r dt h e r a p y f o rv e n o u st h r o m b o e m b o l i cd i s e a s e[J].NE n g l JM e d,2007,357(11):1094-1104.[13] L i m o n eB L,H e r n a n d e z A V,M i c h a l a k D,e ta l.T i m i n g o fr e c u r r e n t v e n o u s t h r o m b o e m b o l i s m e a r l y a f t e r t h e i n d e xe v e n t:a m e t a-a n a l y s i so fr a n d o m i z e d c o n t r o l l e dt r i a l s[J].T h r o m bR e s,2013,132(4):420-426.[14] H e i d b u c h e l H,V e r h a mm e P,A l i n g s M,e ta l.E u r o p e a nH e a r tR h y t h m A s s o c i a t i o nP r a c t i c a lG u i d eo nt h eu s eo fn e wo r a l a n t i c o a g u l a n t s 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n o n-v a l v u l a r a t r i a lf i b r i l l a t i o n[J].E u r o p a c e,2013,15(5):625-651.[15]S t a n g i e r J,R a t h g e nK,S t a h l eH,M a z u rD.I n f l u e n c e o f r e n a li m p a i r m e n t o n t h e p h a r m a c o k i n e t i c s a n d p h a r m a c o d y n a m i c s o fo r a l d a b i g a t r a n e t e x i l a t e:a n o p e n-l a b e l,p a r a l l e l-g r o u p,s i n g l e-c e n t r e s t ud y[J].C l i nP h a r m a c o k i ne t,2010,49(4):259-268.[16]许欣,杜军.急性肺栓塞症的诊治进展[J].临床荟萃,2013,28(6):699-702.收稿日期:2016-01-15编辑:武峪峰㊃453㊃‘临床荟萃“2016年4月5日第31卷第4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A p r i l5,2016,V o l31,N o.4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型抗凝药物的临床应用

新型抗凝药物的临床应用
新型抗凝药物的临床应用
22/53
达比加群酯药代特征:新型口服直接凝血酶抑制剂
起效和失效快速 2小时到达Cmax 半衰期:12-17小时药代/药效可预期,抗凝效果可预测 无需常规抗凝监测无含有临床意义药品食物相互作用与细胞色素P450相关药品发生相互作用风险较低
新型抗凝药物的临床应用
内源性路径
外源性路径
IIa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凝块
循环利用
抗凝血酶 (AT)
II
磺达肝癸钠药理作用机制
新型抗凝药物的临床应用
16/53
普通肝素平均分子量15000有相同抗Ⅹa和Ⅱa活性
低分子肝素平均分子量4000-5000抗Ⅹa大于Ⅱa活性
戊糖平均分子量1728只有抗Ⅹa活性
肝素类凝血因子间接抑制剂作用机制比较
7/53
新型直接凝血酶抑制剂——阿加曲班酶抑制剂药理作用机制
直接凝血酶抑制剂:阿加曲班、达比加群等
间接凝血酶抑制剂:肝素/低分子肝素等
是合成精氨酸衍生物,是一个凝血酶抑制药。可逆地与凝血酶活性位点结合,经过抑制凝血酶催化或诱导反应(包含血纤维蛋白形成,凝血因子Ⅴ,Ⅷ和ⅩⅢ活化,蛋白酶C活化及血小板聚集)发挥抗凝作用。
达比加群
肠外抗凝
达比加群末次给药12小时后开始
肠外抗凝
达比加群
下一次治疗时间前2小时内服用达比加群酯(连续静脉肝素)停药时服用达比加群酯
新型抗凝药物的临床应用
30/53
达比加群酯遗漏服药处理
患者不慎遗漏服药:若距下次用药时间大于6小时,仍能服用本品漏服剂量假如距下次用药不足6小时,直接服用下一次剂量
新型抗凝药物的临床应用
8/53
阿加曲班药代动力学特点

2024抗凝药物的规范使用

2024抗凝药物的规范使用

2024抗凝药物的规范使用抗凝药物是一类干扰凝血因子,阻止血液凝固的药物,主要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预防及治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抗凝药物有几种类型?抗凝药物应用时需注意哪些事项呢?今天本文便一一解答,教大家如何规范使用抗凝药物。

一、抗凝药物五大类肝素类抗凝药物常见的肝素类抗凝药物包括肝素钠、低分子量肝素钠。

肝素钠是应用广泛的一种注射类的药物,在手术的过程当中采用本种药物进行抗凝治疗能够防止血管当中血液流动受到阻碍,导致血栓问题出现。

低分子量肝素钠药物主要是将肝素钠提纯得到类似肝素钠的药物,通过正确的使用,同样能够达到很好的抗凝效果。

香豆素类抗凝药物香豆素类抗凝药物也是临床当中会用到的,华法林是最常用的抗凝药物。

口服药物使用之后能够经过消化道迅速被身体所吸收,具有良好的生物利用率,其能够有效地阻止维生素k的吸收帮助从而帮助减少和维生素K相关的凝血因子合成达到抗凝作用,可以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

抗血小板凝固类药物常见的抗血小板凝固类药物包括双口密达莫、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口比格雷等药物,这些药物通过服用之后都能够有效的抑制人体血小板聚集,从而减轻血栓形成。

溶栓酶类抗凝药物溶栓酶类药物是以人工合成的酶类为主,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激活人体纤维蛋白溶解酶原,从而达到降解血栓,促进血液流动,改善闭塞血管再通的作用。

在这种药物当中通常应用较多的有尿肌酶、阿替普酶以及链激酶等等。

新型抗凝药新型抗凝药也是目前应用较多的药物,这其中主要包含有直接Xa因子抑制剂,具有代表性的药物主要包括利伐沙班、依度沙班等。

通过用药能够抑制凝血因子活性,起到抗凝作用,如果身体情况适合,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常见抗凝药物的规范使用以及注意事项华法林一些食物和营养品会影响华法林的抗凝作用!降低华法林抗凝作用的食物有:菠菜、白菜、胡萝卜、西红柿、西兰花、豆类、海藻类、牛油果、动物肝脏类、绿叶蔬菜(包心菜,生菜等)、肥肉、绿茶等。

增强华法林抗凝作用的有:柚子、鱼肝油、丹参、银杏、人参和甘草。

抗凝剂的原理及应用

抗凝剂的原理及应用

抗凝剂的原理及应用1. 概述抗凝剂是一类能够延缓或阻止血液凝结的药物。

它们通过不同的机制影响血液的凝血过程,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形成的疾病。

本文将介绍抗凝剂的原理以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

2. 抗凝剂的原理抗凝剂的作用机制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2.1. 抑制凝血因子活性抗凝剂中的一些药物通过抑制凝血因子的活性来发挥抗凝作用。

例如,肝素可以结合并激活抗凝酶,抑制凝血酶的生成,从而减少血栓的形成。

华法林是另一种常用的抗凝剂,它通过抑制维生素K的合成,降低凝血因子II、VII、IX和X的合成,以实现抗凝的效果。

2.2. 阻断凝血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一些抗凝剂通过阻断凝血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发挥抗凝作用。

例如,肝素类药物可以与抗凝酶结合,从而阻断凝血因子Xa和凝血酶之间的相互作用,抑制凝血的进行。

2.3. 抑制血小板聚集除了影响凝血因子的活性和相互作用,一些抗凝剂还可以通过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来发挥抗凝作用。

例如,阿司匹林可以抑制前列腺素和血小板聚集因子的合成,从而减少血小板的活性,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3. 抗凝剂的应用抗凝剂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主要用于以下情况:3.1. 防治静脉血栓栓塞症静脉血栓栓塞症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抗凝剂是其主要的预防和治疗药物。

抗凝剂可以通过延长凝血时间和阻断血栓形成的过程来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的发生,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3.2.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心脏瓣膜置换术后需要长期进行抗凝治疗,以预防血栓的形成。

抗凝剂可以减少术后血栓的发生率,并降低患者的并发症风险。

3.3. 慢性肾脏病患者的抗凝治疗慢性肾脏病患者常伴有凝血功能异常,易导致血栓的形成。

抗凝剂的应用可以减少患者血栓相关事件的发生,并改善患者的生存率。

3.4. 血管狭窄病的抗凝治疗血管狭窄病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抗凝剂在其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它能够降低患者血栓的形成风险,减少病情的进展,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新型口服抗凝药的临床应用

新型口服抗凝药的临床应用
新药开发
针对不同适应症和患者群体的新型口服抗凝药仍在不断开发中。研究重点包括 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降低出血风险等方面。同时,针对新型口服抗凝药的 联合用药研究也在进行中,以探索更有效的治疗策略。
临床应用前景与挑战
临床应用前景
新型口服抗凝药因其方便、有效、安全等特点,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广阔前景。尤其在预 防和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领域,新型口服抗凝药已成为重要的治疗手
禁忌症
出血风险高
对于有活动性出血、近期颅内出血或其他高出血风险的患者,新 型口服抗凝药是禁忌的。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由于药物代谢和排泄主要依赖于肝肾功能,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 患者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药需谨慎。
对药物成分过敏
对新型口服抗凝药中的任何成分过敏的患者应避免使用。
注意事项
01
定期监测
在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药期间,应 定期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以确 保药物效果和安全性。
VS
特点
具有快速起效、药效持续时间短、剂量个 体差异小、较少引起出血并发症等优点。
临床应用范围
预防血栓形成
用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肺栓塞 (PE)以及心房颤动(AF)相关的脑卒中 等。
治疗血栓性疾病
用于治疗已形成的血栓性疾病,如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心肌梗死(MI)等。
其他应用
新型口服抗凝药还可用于预防和治疗其他血 栓栓塞性疾病,如外周动脉疾病、透析通路 血栓形成等。
定义
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是一类新 型的抗凝药物,通过抑制凝血酶或凝 血因子发挥抗凝作用,用于预防和治 疗血栓性疾病。
分类
根据作用机制,新型口服抗凝药可分 为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和直接因子Xa抑 制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阿加曲班的药理作用特点
由于阿加曲班分子量小, 对已经被纤维蛋白血栓结合的凝血酶具有 强的抑制作用, 对那些陈旧或者已经部分机化的血栓仍能发挥抗栓 作用,抑制被陈旧血栓结合的凝血酶的活性。
.
阿加曲班的临床应用
急慢性动静脉血栓性疾病 -缺血性脑梗死急性期(发病48小时内),改善患者的神经症状 (运动麻痹)、日常活动障碍。 -用于慢性动脉闭塞症,改善四肢溃疡、静息痛及冷感等。 -用于冠状动脉血栓症患者、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患者或高危 人群的经皮冠脉介入术。 -DVT/PE抗凝治疗。
肝素持续静脉输液; aPTT监测
低分子量肝素 (LMWH) (J. Hirsch) .
抗凝药物的发展历程
1930s
1940s
普通肝素
(凝血酶间接抑制剂)
华法林
2002
1990s
1980s
静脉间接
静脉直接 Xa抑制剂
凝血酶抑制剂
低分子肝素
2004
口服直接 凝血酶抑制剂
IIa ATIII + Xa
II, VII, IX, X (Protein C,S)
.
达比加群酯与其他抗凝药物之间的转换
VKAs 达比加群
达比加群 停用华法林,待INR≤2.0,立即起始达比加群
VKAs
CrCl≥50ml/min时,达比加群停药前3天开始给予华法林 30ml/min≤CrCl<50ml/min时,达比加群停药2天前给予 华法林
二者使用时,INR>2时,停用达比加群 转换后的最初一个月,严密监测INR
.
达比加群酯的药代特性:新型口服直接凝血酶抑制剂
起效和失效迅速 2小时达到Cmax 半衰期:12-17小时
药代/药效可预期, 抗凝效果可预测
无需常规抗凝监测 无具有临床意义的药物食物相互作用 与细胞色素P450相关的药物发生相互作用的风险较低
.
达比加群酯的临床应用
➢达比加群酯适用于 CHA2DS2-VASC 评 分 ≥ 1 并
确诊或疑诊HIT的抗凝预防或治疗
.
阿加曲班是陈旧血栓、HIT抗凝首选
直接Ⅱa因子抑制剂(如阿加曲班): 相对分子质量低,能进入血栓内部, 对血栓中凝血酶的抑制能力强于普 通肝素。HIT及存在HIT风险的患者 更适合使用。
当高度怀疑或确定HIT诊断时,应 停用所有UFH、LMWH和VKA, 推荐给予非肝素抗凝药,如凝血酶 抑制剂阿加曲班、水蛭素或达那肝 素。肾功能不全的HIT患者,建议 首选凝血酶抑制剂阿加曲班。
达比加群 肠外抗凝
肠外抗凝 达比加群末次给药12小时后开始
达比加群
下一次治疗时间前2小时内服用达比加群酯 (持续静脉肝素)停药时服用达比加群酯
.
达比加群酯遗漏服药的处理
➢ 患者不慎遗漏服药: ➢ 若距下次用药时间大于6小时,仍能服用本品漏服
的剂量 ➢ 如果距下次用药不足6小时,直接服用下一次剂量
.
.
老年和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用药建议
高龄是房颤患者出血的高危因素;肾功能不全导致药物清除缓慢,引 发出血风险。因此老年和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抗凝治疗均应谨慎。
老年和肾功能不全患者达比加群酯的剂量建议
.
外科围手术期的用药建议
任何抗凝治疗均会增加手术操作的出血风险。 应根据患者的肾功能、手术出血风险暂时停用达比加群酯。
AT
AT
内源性途径 外源性途径
AT Xa
Xa
循环利用
II
IIa
纤维 蛋白原
纤维蛋白 凝块
.
肝素类凝血因子间接抑制剂作用机制比较
普通肝素 平均分子量15000 有相似的抗Ⅹa和Ⅱa活性
低分子肝素 平均分子量4000-5000
抗Ⅹa大于Ⅱa活性
戊糖 平均分子量1728 只有抗Ⅹa活性
.
肝素类抗凝药物(凝血因子间接抑制剂)
.
阿加曲班和磺达肝癸钠与其他胃肠外 抗凝药物的比较
.
达比加群:新型口服直接凝血酶抑制剂
➢达 比 加 群 为 全 新 的 直 接 凝 血 酶 抑 制 剂 (DTI),以浓度依赖的方式特异性阻断凝 血酶(游离型或血栓结合型)活性而发挥强 效抗血栓作用
➢这是继华法林之后50年来上市的首个新 型口服抗凝血药物,具有里程碑意义
•阿哌沙班:杜克临床研究所 •利伐沙班:杜克临床研究所 •依度沙班:TIMI研究组
1910 1920 1930 1940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2010 年份
医学博士发现 肝素
2(McLean)
肝素临床 应用
对未发现的血浆 因子的需求
(K. Brinkhous)
.
阿加曲班药代动力学特点
血药 浓度
静脉注射,起效快。用药后1-3小时 ,可达稳态血药浓度。
半衰期
作用时间较短(终端清除半衰期为3951min),停药后短期APTT或者ACT即 可恢复
代谢
肝脏代谢,通过胆汁粪便排出,基本不受年 龄、性别和肾功能的影响。肝功能不全
由于阿加曲班分子量小, 对已经被纤
维蛋白血栓结合的凝血酶具有强的抑
制作用, 对那些陈旧或者已经部分机 化的血栓仍能发挥抗栓作用, 抑制被 陈旧血栓结合的凝血酶的活性, 因此 阿加曲班不但适用于急性血栓形成, 对于慢性病变仍然有相当的作用。 .
在 应 用 UFH 的 过 程 中 发 生 不 能 解 释 的血小板计数下降>50%时,应该考 虑病人是否发生HIT。如是,应停止 应用UFH 。如果必须应用抗凝的病
Xll Xl lX
VIIIa
维生素K拮抗剂 华法林
VK
X
Va
口服直接IIa因子抑制剂
II
达比加群酯
I
NOAC2
➢ 起效快,效价恒定,与常用药物无 相互作用,停药后作用快速逆转, 无免疫原性,一般无需调整剂量。
TF
VII
口服直接Xa因子抑制剂 利伐沙班 阿哌沙班 依度沙班
Ⅹa因子是凝血级联中的放 大位点3, 在凝血级联反应 中发挥重要作用,一个Ⅹa 因子分子可产生近1,000个 凝血酶分子
非口服给药 依赖体内的抗凝血酶,间接起抗凝作用 随着分子量的减小,单一因子靶向性(抗Ⅹa)增强、半衰 期延长 -普通肝素:抗Ⅱa和抗Ⅹa活性1:1 -低分子肝素:抗Ⅹa活性>抗Ⅱa活性 -磺达肝癸钠:只有抗Ⅹa活性 大多有HIT风险:UFH>LMWH>磺达肝癸钠
.
磺达肝癸钠的药代动力学特征
用药后2小时达到峰浓度(Cmax) 半衰期长:17h 绝对生物利用度高:接近100% 线性药代动力学特征 个体间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变异小:无需常规监测 几乎全部以原形从尿中排泄
.
达比加群酯与CYP450酶代谢相关药物相互作用
➢ 达比加群不通过细胞色素P450代谢
➢ 联用强效P-gp抑制剂、诱导剂时会出现相互作用
禁忌合用
需要注意
无显著影响
• 地高辛 • 质子泵抑制剂 • H2受体抑制剂
.
26
房颤射频消融围手术期的应用建议
达比加群酯可作为导管消融围手术期的备选抗凝药物
12~24小时停用达比加群酯(术前停服1-2次) 根据ACT值给予肝素 拔鞘管后次日早晨恢复使用,部分高危患者当晚恢复 消融后应使用达比加群酯至少2个月
纤维蛋白凝块
抑制
1.中华心血管病杂志血栓询证工作组.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4; 42(5): 362 2.周.建光 等.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3; 11(5): 8-14; 2.; 3.Haas S. J Thromb
Thrombolysis. 2008;25(1):52-60.
华法林并非临床的最佳选择
消化道不良反应的处理
•研究发现达比加群酯治疗组消化不良事件高于华法林组 (包括上腹部疼痛、腹部疼痛、腹部不适和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症状通常为暂时性,且程度较轻。 •预防:药物以整杯水服下、与食物同时服用、治疗基础消 化道疾病等。 •临床可对症处理,例如用质子泵或H2受体拮抗剂治疗。
.
利伐沙班: 新型口服直接Xa因子抑制剂
新型抗凝药物的临床应用
.
抗凝药物发展历程
发霉的三叶草中的抗 4-羟香豆素首次临 凝物质(K.P. Link)1 床应用(O. Meyer)
华法林机制阐 明3
(J. Suttie)
华法林剂量
调整/INR (ACCP和 NHLBI抗栓 委员会)
口服凝血酶及直接Xa因子抑制剂关键 III期试验4,5,6,7,8*: •达比加群酯:麦克马斯特大学人口健康 研究所
ATIII + Xa + IIa (Xa > IIa)
IIa
ATIII + Xa + IIa (1:1 ratio)
.
2008
口服直接 Xa抑制剂
Xa
常见NOAC的作用机制及其与传统口服药物的区别
华法林1
➢ 通过干扰维生素K合成,从而非 特异性抑制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 因子的合成,起效慢;
➢ 同时降低蛋白C活性,与某些副 作用相关
达比加群酯剂量选择
CHA2DS2-VASC评分≥1分以上的非瓣膜病房颤患者
达比加群酯150mg 适用于大部分人群
达比加群酯110 mg :
年龄≥75岁 中度肾功能不全(CrCL 30-50 ml/min) 合并使用具有相互作用的药物* HAS-BLED评分3分以上者
*包括强效P-糖蛋白抑制剂如胺碘酮、维拉帕米、奎尼丁、克拉霉素等;其他可能增加出 血风险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非甾体抗炎药、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或 选择性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等。
人,可以应用非肝素制剂如达那肝
素、重组水蛭素和阿加曲班。
磺达肝癸钠--人工合成Xa因子抑制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