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22课爱莲说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短文两篇》星垂平野阔,月涌大荒流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爱莲说》衬托手法解读
《爱莲说》赞美了莲花高洁傲岸、端庄正直的品质。
作者运用衬托手法,从情感、环境的不同角度,将莲花的形象描绘得更为充分、生动、鲜活。
情感衬托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世人的“甚爱”,是风气的表现;陶渊明的“独爱”,是真情的流露;在这二者的衬托下,作者“独爱”的莲花又会是怎样的呢?这为莲的形象巧妙地奠定了适当的情感基调,制造了阅读悬念,可谓起笔非凡。
环境衬托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作者在描绘莲花的形象时,先绘其生长环境,以彰显其性格品质。
在淤泥中,莲长出了莲茎,而其“身心”,却没有被这样的环境污染。
考验莲花品性的还有清清的涟漪,它们将莲花洗了又洗,涤了又涤,可莲花却并不妖艳妩媚。
这两个否定句,一正一反,定格了莲花的品性:端庄得体,绝不媚俗;矜持稳重,绝不过分。
数量衬托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在短文的结尾,作者反弹琵琶,以多衬少。
菊之爱“鲜”,为数不多;牡丹之爱“众”,为数太多;唯莲之爱“独”,仅有自己,“同予者何人”,是自问,更是反问,答案就在句中——根本没有呀!作者意在强调,世风日下,懂莲的人太少,君子太少。
这样,就将莲的形象、莲的精神,在感慨中传神地表达出来了。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2课《短文两篇》课件
外形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豁达大度,正直不阿
香气
姿态 气质
香益清,
美名远扬
亭亭净植,
志洁行廉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令人敬重,不可轻侮
讨论分析课文:
文章题目是“爱莲说”,按 道理只要写莲花就行了,而 本文却还写了菊花、牡丹花, 用意何在?
明确:
衬托手法的运用是本文的另一个突出特点。 作者先用众多可爱的花作一般的映衬,再以 菊和牡丹作重点映衬。菊,从正面映衬;牡 丹从反面映衬。另外,还用隐逸者、富贵者 映衬君子;用菊花之爱、牡丹之爱映衬莲之 爱,以此表明作者与众不同,含蓄而突出地 表达了文章的主旨,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讨论分析课文:
从作者对莲花的描写和 歌颂中,可以看出他什 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托物言志”是本文最突出的
特点。课文对莲花的描写和歌颂紧扣与君 子气质相似之处着墨,借莲“出淤泥而不 染,濯清涟而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的美好形象,喻君 子表里如一、行为端正、不阿谀诌媚的品 德,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人生 观,以及对当时追名逐利、贪慕富贵的社 会风气的慨叹和鄙弃。
读准下列划线字的读音:
甚蕃(fá n) 淤(yū)泥 濯(zhuó ) 清涟(liá n) 不蔓(mà n)不枝 亵(xiè ) 噫(yī) 鲜(xiǎn)有闻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 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 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 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 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 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共同进步!
初中语文八年级《22.短文两篇》
《爱莲说》 (1)主题思想
本文以莲喻人,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赞美君子
清廉正直的美德,鄙弃追名逐利的世风,表现了作者不慕富贵、 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2)文脉结构 生长环境 体态香气 莲 君子―→托物言志 不慕名利 爱莲说 气质风度 菊―→隐逸者―→逃避现实―→正衬 洁身自好 牡丹―→富贵者―→庸俗逐利―→反衬
(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灵验) (3)无丝竹之乱 耳(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 ) (4)无案牍之劳 形(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5)不蔓 不枝 (名词活用为动词,蔓,生枝蔓;枝,长枝节)
4.文言句式 (1)判断句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者也”表判断)
(2)宾语前置
(2)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道州营道(现在湖南道县)
宋代 朝代)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宋代理学的创始人。 人,________( 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堂讲学,世称“濂溪先生”,谥
号“元公”。
6.助学背囊 《陋室铭》 (1)主题思想 本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作者通过对自己居室的描写, 极力表明“陋室”不陋,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和高 洁傲岸的道德节操。
• • •
• •
•
但是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是,在每年的 中考作文中仍然大量 充斥着无病呻吟、虚情假意、矫揉造作、 “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少 情或无情之作。除了初中生情感体验不够 丰富外,最主要的原因 是他们没有很好地将作文与抒写个人情感、 注重引发心灵对接起 来,片面地以为作文就是陈述道理、讲求 事实的,容不得个人的 “卿卿我我”,还有一些同学认为自己的
22 短文两篇
1.一词多义
花 结构助词,的 . 水陆草木之 乱耳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无丝竹之 . (1)之 不译 有宾语前置的标志 何陋之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2课《爱莲说》
激起学生的兴趣。
二、讲授新课
(一)、 揭示题目,展示目标。
阅读目标,理解学习目标。
使学生明确学习的范围。
(二)释题。
学生明确题目意思。
学生知道什么是说。
(三)介绍作者。
学生自我介绍。
了解作者的状况。
(四)自主学习。
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学生听读。
2、理解词语的音、义。(蕃、染、濯、妖、亵、鲜)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积累“蕃、染、濯、妖、亵、鲜”等词语,疏通文意。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3、培养学习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在朗读赏析的过程中,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习莲花的高洁品格,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品质。
学情分析
《爱莲说》是八年级的一篇文言文,对于八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对文言文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大部分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和技巧已经有了一定的能力了,他们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解已经能在课前就把课文的意思理解的比较好,部分学生能够在授课前就把课文背诵出来。但是小部分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知识水平还有欠缺,因此,我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采用难易适中的方式,让学生掌握重要的文言文词汇和含义,掌握和理解文中所用的修辞手法以及托物言志的写法。
学生归纳小结,教师补充。
即总结,也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能够学会知识的同时也学会如何为人处世,从而达到知识能力和品德教育相结合的效果
五、布置作业
1、必做题:背诵课文
2、选做题:学案的基础部分和阅读部分,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完成,至少选做一部分。
22短文两篇《 爱莲说》课件八年级上册 新人教版
周敦颐
说课标 说教材 说教法 说学情 说学法 说过程
说教材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相关文言实词;学习托物言 志和衬托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读以致成诵,整体感知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理解作者高洁的品格和情操, 引导学生确立自己的志趣追求。 2.教学重点:多种形式朗读,探究莲的象征意义, 理解作者寄寓中的思想感情。 3.教学难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引导学生正确 确立自己的志趣追求。
(2)莲的这些特征象征人的哪些美好的品质?
(3)作者通过对莲花的描写,表现了什么思想感情? 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4)作者赞美莲花,为何还写菊花和牡丹?
归纳总结
1、 归纳主题。
2、明确作者写此文的目的和意义。
拓展延伸 随堂练笔
1、《爱莲说》是一片脍炙人口 的铭文,历代文人把莲花式的高尚品 质作为自己的处世之道,读完此文, 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谈感受。 2 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以 “我喜
集制
——
荷 接天莲叶无穷碧,
留
——
——
“说”
古 代 的 一 种 议 论 性 文 体
周敦颐:
宋代著名哲学 家,字茂叔, 世称 “濂溪先生”。因 爱莲之洁白,感宦 海之混沌,写下著 名的《爱莲说》。
周敦颐:
朗读训练
问题设计:
研 读 课 文
(1)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描写莲花?分别写出了
莲花怎样的特点?
说教法:
朗读法 质疑法
讨论法
说学情
第一: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莲的信息 第二:教师制作介 课 介绍文体作者
教 学 过 程
朗读训练 品读课文 归纳总结 拓展延伸
作业布置
小 早 尽 得 芙芰 映日荷花别样红。 荷 有 已 枯 蓉荷 才 蜻 无 荷 以 以 露 蜓 遮 为 为 听 尖 立 衣 裳 雨 李 雨 屈 上 。尖 苏 , 商 盖 原 声 角 头 隐 轼
第22课《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
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长到,蔓到 映入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 入帘里。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平民。这里 博学的人。鸿,大。 指没有什么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渊博的大学 学问的人。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没有装饰的琴
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阅览珍贵的佛经。
官府的公文 身体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不生枝蔓,不生枝节,香气飘得越远,(就) 越觉得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水中,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亲近而不庄重
可以从远处观赏但不能够贴近去玩弄(它)啊。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
认为 隐士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 牡丹, 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是花中的富贵的人, 莲花,(则是)花中的君子。
xīn tá i
qīng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dīng
jīnjīng
ng à n dú xí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 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 室 铭
陋室铭 作者 刘禹锡 朗诵者 古诗.mp3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 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 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 /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 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写菊是为了正面衬托莲的形象。
文中为什么要写牡丹?
因为牡丹雍容华贵,历来人们 把它当成富贵的象征。“世人甚爱 牡丹”说明人贪慕富贵,追名逐利。 这种世风,这种人生态度是作者否 定的。因此牡丹是本文的反面形象, 作者写牡丹实际上是从反面衬托莲 的君子形象。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 22.短文两则
文体知识
“铭”,是古代文体 名, 用于述功记行或警戒劝勉,文
辞精练有韵,读来铿锵有力;
体制短小,最短者不足十字,
与格言颇相似。《陋室铭》虽
只有81字,却是铭辞中的长者。
字词注音
陋室( lîu )
苔痕( tái ) 案牍( dú )
德馨( xīn )
鸿儒( rú 诸葛( gě ) )
shǔ 西蜀( )
文言句式
何陋之有 (倒装句,应为“有何之陋”)
精 读 课 文
2.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但是作者并 这里诗人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具 1. 体比喻什么?请同学们找出相应文句, 没有直接写陋室,而是从什么写起?请同 并作解释。 学们找出相关的句子,大家积极思考回答。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虽然是 从山水写起。“山不在高,有仙则 一间简陋的房子,但因为我品德高尚而 名”,是说山不在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 芳香四溢。这里,用山、水来比“室”, 名了。“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水不在 用“不在高”“不在深”比“陋”,用 深,有蛟龙就会显灵。这些都是古人的俗 “仙”“龙”来比“德”,用“名”和 语。 “灵”来比“馨”。
陋室铭( míng )
古今异义
(1)山不在高
(古义:动词,在乎 今义:介词,表示某物在某地)
(2)惟吾德馨
(古义: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今义:芳香)
(3)可以调素琴
(古义:调弄
今义:调动) 今义:形状)
(4)无案牍之劳形
(古义:身体
一词多义
之
无丝竹之乱耳(用于主谓之间,不译 )
何陋之有( 倒装标志,不译 斯是陋室( 判断词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2课
短文两篇
《陋室铭》《爱莲说》
人教版八上语文第22课:《短文两篇》-爱莲说
爱莲说
朗读要求
1、读准字音 2、速度舒缓一些 3、注意抑扬顿挫,要有高低起伏(骈
句,散句结合) 4、读出感情
视频朗读
•
骈句
• 字数相同,意思相对的句子。前文所学的对偶 句也可称为骈句.(思考:《陋室铭》中骈句多, 还是本文中骈句多?)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一扬一抑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 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
•
•
•
•
那一池清幽的水 掩饰不住 我满怀的心事 灼热的太阳烘烤着 烘烤着 我呼之欲出的热情
怒放,怒放,怒放 我要怒放 把这满腔的热情 怒放在烈日下,怒 放在盛夏里 开到荼磨花事了
•
淡淡的开放在 六月 不与百花争宠 莲池里 溢满了等待的 心事 你却从未 舍施一点目光 便匆匆而去 空余荷的枯涩 洒在碧波中
我则惟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里长出来 却不受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艳;
•
•
翻译:
香远益清qīng,亭tíng亭净jìng植zhí, 香,香气;远,散播得远(形作动);益, 更加;清,清幽;亭亭,耸立的样子;植, 立;净,洁净;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 立在那里。 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它笔直地洁净地立 在水中,
•
注音
周敦dūn颐yí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á n。晋jìn陶渊明独 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yú独爱莲 之出淤yū泥而不染rǎn,濯zhuó 清涟liá n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màn不枝,香远益清qīng,亭 tíng亭净jìng植zhí,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 玩焉。 予yú谓菊,花之隐逸yì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 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yī!菊之爱,陶后鲜 xiǎn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 yí乎众矣!
22短文两篇《 爱莲说》课件八年级上册 新人教版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
买 花
白居易
共 道 牡 丹 时,
相 随 买 花 去。
一 丛 深 色 花,
十 户 中 人 赋。
竹子:虚心 有气节
兰 花 : 高 洁
莲:出淤泥而不染
z..x..x..k
水陆草木之花, 可爱者甚蕃。
陶渊明 世人 予
独爱
盛爱 独爱
菊 牡丹 莲
予独爱莲之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生长环境)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体态香味)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风度气质)
莲————————花之君子者也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象征君子高洁的品质 象征君子庄重质朴 豁达大度, 正直不苟、特立独行 象征君子美名远扬 和美好的姿质 象征君子品质高尚, 令人敬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爱莲说
周敦颐
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北宋著名哲学家,
人品极高,胸怀洒落。宋代理学的创始人,著有《 周元公集》《太极图说》《通书》。在商康郡任职 时,亲率属下在其郡府内一侧挖地种莲,名曰“爱 莲池”。并托物言志写下《爱莲说》。
说,是古代论说文体的一中,可
以直接说明事物、阐述事理,也可 以通过叙事、写人、咏物来论说道 理。《爱莲说》是属于后一种。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作者并不反感爱菊,但慨叹真正的隐士极少。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对爱莲者同气相求,表白自己不慕名利、
洁身自好的品质。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鄙夷,讽刺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风。
正衬
人教小学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2课《短文两篇》整体规划
人教八年级上册第22课《短文两篇》整体规划一、教材分析《短文两篇》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的第二课,此课包括《陋室铭》和《爱莲说》两篇文章。
《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以立意鲜明、构思巧妙、韵味深长而脍炙人口,久为传诵。
文章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文章蕴含着丰富的审美价值,给人多方面的审美享受。
《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文学家周敦颐的名篇,全文精炼短小,却底蕴悠长,意味深远。
文章作者借写莲表达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两篇都是我国古代文学百花园中的奇葩。
人教版语文从这一册开始,文言文采用集中编排方式,本单元选有五篇文言文,除《陋室铭》和《爱莲说》外,这个单元的课文还有借虚构的故事表现作者的理想社会的《桃花源记》,表现古人高超技艺的《核舟记》,有描述理想社会、引人深思的《大道之行也》,以及杜甫不同时期创作的三首诗歌《望岳》、《春望》、《石壕吏》。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初步培养文言文的语感;让学生自主地学习,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地理解文言文。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将近二十篇文言文,积累了一定的文言知识,形成一定的文言文学习能力,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初步读懂课文。
八年级学生,十三四岁,一方面,他们还保留着少年儿童的天真烂漫,对于美好的事物他们有浓厚的兴趣,对于琅琅上口的文章仍保持着强烈的热爱,对于朗读不乏兴趣。
另一方面,他们的的心理发展趋于成熟,在形象思维丰富的同时,抽象思维有了较深层次的发展。
对于文学的欣赏不仅仅停留于感性体验而且具有了理性的分析与较高层次的审美。
三、教学设想1、“文”“言”并重,注重挖掘文章的文意之美。
文言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部重头戏。
对于文言文的教学,我认为要充分重视,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从文学欣赏的角度看,入选初中课本的文言文,都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精粹。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第22课《爱莲说》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的上 只 背的 眼 面话 睛 经 ,:验 歌另一丰 德一只富 只眼的 眼睛人 睛看读 看到书 到纸用 纸面两 --
深入研讨
1、作者为什么喜欢莲花?请找出 文中核心语句,并按句式回答。
作者爱莲,是爱莲的 因是 ,原 。
深入研讨
2、草木本无情,何来此清高?
借物而写人,托物而言志
莲
相似
君子 志 莲
正衬 反衬
物 菊
3、写莲为何要写菊与牡丹?
牡丹
现场练兵
并不陌生的托物言志
小组合作,将 你知道的运用托物 言志手法的诗文写 出来。
课后作业
1 、整理知识积累 卡片。 2 、学习运用托 物言志手法,写一段 100字左右的文字,抒 写自己的情趣志向。
深入研讨
1、作者为什么喜欢莲花?请找出文 中核心语句回答。
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阅读感悟:
诵读疏通 利用知识积累卡片,以小组 为单位,解决如下问题:
1、哪些字词的读音要 注意 2、哪些语句的停顿要 注意
理解文意
借助注释和 工具书,小组 合作讨论,解 决疑难词句。
爱莲的什么? 为什么爱?
古代文体,重 在议论说理。
爱莲说
爱莲说
周敦颐
知识积累卡片示例
卡片序号:
作品: 《爱莲说》 作者: 周敦颐
字词读音: 蕃(fá n)
濯(zhuó ) 亵(xiè ) 鲜(xiǎn)
词句释义: 1、可爱者甚蕃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5、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美句积累: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
八上22课翻译
《陋室铭》译文
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
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成了灵异的水了。
这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绿,映入帘子里。
与我谈笑的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
可以弹奏古琴,阅读珍贵的佛经。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
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爱莲说》译文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晋朝的陶渊明唯独爱菊。
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大多喜爱牡丹。
我则唯独喜爱莲:它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沾染,在清水里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没有(缠绕的)蔓,也没有(旁逸的)枝;香气远播,越发清香;它笔直洁净地立在水里,只能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洲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应当是很多了。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2课《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解读
刘禹锡的心灵世界探幽——《陋室铭》、《爱莲说》整合教学实录片断(经过钻研教材,我发现《陋室铭》和《爱莲说》两篇文章的精神血脉息息相通。
于是,我对这两篇文章进行了整合教学。
两课时连堂进行。
以走进刘禹锡的精神世界为教学核心目标。
第一课时的主要任务是指导朗读,质疑字词,尝试背诵。
第二课时则结合学生疑问引导他们紧扣关键字词感受人物心灵律动,探寻古代一类知识分子人格追求。
实录的是第二课时)第一部分:蓄势:走进周敦颐的精神世界师:第一节课,陈禹杭就《爱莲说》提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就是关于最后几个句子的顺序安排。
同学们的争论很热烈。
王悦同学的发言更是引发了大家的不同意见。
这节课,我们就以这个问题为切入点开始讨论。
王悦认为菊和牡丹对莲都是反衬,有些同学不同意。
看来,周敦颐对陶渊明的态度如何这个问题分歧还很大,现在请大家在字里行间去寻找证明自己观点的证据。
生:我认为周敦颐很欣赏陶渊明。
我从这句可以看出来,“晋陶渊明独爱菊”,“独”字挺有力量的,我读出了一种欣赏。
生:我也是,后文中周敦颐说自己爱莲也用的是“独”,看来这“独”有与众不同之意,含有褒义的。
师:“独”是独特,独到,“独”是特立——生:独行。
师:我想到毛主席有一首著名的词第一句就是“独立寒秋”,好一个“独”!生:周敦颐称菊花为“隐逸者”,就是隐居避世之人,不含贬义。
师:隐逸者?注意,为何不说是“花之隐者”呢?生:“逸”有一种飘逸安逸的感觉,周敦颐称其为“隐逸者”,看来对其生活状态是欣赏的。
生:周敦颐只在最后一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用“矣”字加重情感,表达出深深的惋惜之情,而对“菊花”的表达比较庄重,只是说“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作者对陶渊明绝无贬义。
师:说得真好,同学们读书非常仔细。
看来,作者写陶渊明,绝非反衬,而是正衬。
写陶渊明只是铺垫,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
在周敦颐眼里,陶渊明是美的,但周敦颐认为谁更美?生:他自己更美(众笑)师:那好,如果你自己就是周敦颐,请你结合文中的关键句来夸夸自己,请用第一人称。
八年级上册语文书22课笔记
八年级上册语文书22课笔记以下是一份关于八年级上册语文书22课的笔记,供您参考:标题:八年级上册语文书22课《爱莲说》一、导入:《爱莲说》是唐代文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通过描绘莲花的美好形象,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品德的追求和赞美。
二、重点字词:1. 重点字:蕃:多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濯:洗涤亵:亲近而不庄重玩:欣赏,把玩2. 重点词语: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唯独喜欢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却不显得妖媚。
中通外直:内心通达,外表正直。
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香远益清:香气越远越清新。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只可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轻易地玩弄它。
三、句子解析:1.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这句话用比喻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品德的追求和赞美。
莲花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污秽的沾染;在清水里洗涤,却不会显得妖媚。
2.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这句话形容莲花的形象,它的茎内心通达,外表正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这表达了作者对正直、清廉品质的追求。
3.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这句话形容莲花的香气越远越清新,它高耸洁净地立在那里。
这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品德的赞美和向往。
4.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这句话表达了莲花的庄重和神圣不可侵犯。
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它,却不能轻易地玩弄它。
这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品德的敬畏和尊重。
四、主题思想:《爱莲说》通过描绘莲花的形象和香气,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品德的追求和赞美。
作者用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等特征,比喻君子品德的高尚和纯洁。
整篇文章抒发了作者对美好品德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社会风气的批评和反思。
八上语文第22课短文两篇_3
八上语文第22课:短文两篇
课题:短文两篇
课型:阅读课
主备人:吴焕良
课时:2
教
学
目
标
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如实词:名、斯、鸿、馨、调、丝竹、案牍、蕃、独、濯、植、亵、鲜等,特殊用法“乱耳、劳形”等,虚词“之”等。
2、掌握三个特殊句子形式:(1)何陋之有?(2)菊,花之隐逸者也。(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附录一:关于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唐朝彭城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白居易合称“刘白”。贞元九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词科,从事淮南幕府,入为监察御史。王叔文用事,引入禁中,与之图议,言无不从。转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在道贬朗州司马。落魄不自聊,吐词多讽托幽远。蛮俗好巫,尝依骚人之旨。倚其声作《竹枝词》十馀篇,武陵溪洞间悉歌之。居十年,召还。将置之郎署,以作玄都观看花诗涉讥忿,执政不悦,复出刺播州。裴度以母老为言,改连州,徙夔、和二州。久之,征入为主客郎中。又以作重游玄都观诗,出分司东都。度仍荐为礼部郎中,集贤直学士。度罢,出刺苏州,徙汝、同二州,迁太子宾客分司。禹锡素善诗,晚节尤精。不幸坐废,偃蹇寡所合,乃以文章自适。与白居易酬复颇多,居易尝叙其诗曰: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又言其诗在处应有神物护持,其为名流推重如此。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二,赠户部尚书。诗集十八卷,今编为十二卷。
爱莲说
《爱莲说》教学设计泰安中学俞萍学习内容:初中语文人教版八上第五单元第22课。
教学设想:《爱莲说》位于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从这一单元开始,文言文都采取集中编排的方式。
它不仅要求学生能读懂课文大意,还要求学生能在反复诵读中达到一个由表及里的效果。
本文和《陋室铭》一样,都是托物言志的名文,它文字优美,意蕴深远,借托物言志的手法给我们展现了古人的君子之风。
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人格的塑造阶段,因此,他们乐于从美的角度去重新认识周围的事物,从而获得美的体验。
所以我采用舞蹈绘画等多种美的艺术手段,去让学生感受课文美的语言,因为这些教学手段直观形象,能够帮助学生欣赏课文优美的语言。
在我所任教的班级中,学生虽已掌握了一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但对文言文的赏析能力还较低。
因此,让学生主动加入到诵读、讨论中来,并在仿写课文中了解托物言志和衬托写法,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成就感。
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实词的拼音和解释。
2.通过舞蹈,绘画等多种艺术手段,感受莲花的美好形象,赏析课文优美的语言。
3.通过仿写课文了解什么是“说”这种文体,初步掌握“托物言志”和衬托写作手法,学习作者高尚的君子之德。
学习重点:通过舞蹈,绘画等多种艺术手段,感受莲花的美好形象,赏析课文优美的语言。
学习难点:了解什么是“说”这种文体,初步掌握“托物言志”和衬托写作手法,学习作者高尚的君子之德。
课前预习:走近作家作品:周敦颐(一○一七———○七三),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
他从小喜爱读书,在家乡道州营道地方颇有名气,人们都说他"志趣高远,博学力行,有古人之风"。
由于大量广泛地阅读,周敦颐接触到许多不同种类的思想。
从先秦时代的诸子百家,一直到汉代才传入中国的印度佛家,他都有所涉猎,这为他而后精研中国古代奇书《易经》创立先天宇宙论思想奠定了基础。
十五岁时,他和母亲一同上到京城,投奔舅父郑向,他是当时宏仁宗朝中的龙图阁大学士。
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十里乡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短文两
主旨句: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主题:
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 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托物言志:
文章托物言志(借陋室以言志),表现作者 不贪恋富贵荣华,不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重视 自身修养的思想感情。
◎文章题目为“陋室铭”,文中又说“何陋之 有”,这些矛盾吗?
不矛盾。题中之“陋”为房屋的形陋,尾句的“陋” 为“鄙俗”之义,指屋中主人的“德馨”不鄙俗。
◎课文共九句话,可分为3层,怎么 分?各层写什么?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①②③总写陋室不陋。①②以“仙” “龙” 暗喻品德高尚的人。③是主旨句,指出陋室不陋, 是由于“吾”品德高尚。 ④⑤⑥⑦从三个方面来写陋室不陋。A、环境 清净幽雅;B、室中人博学多识;C、生活情趣高 雅脱俗。 ⑧⑨引义古贤,总结陋室不陋。 ⑧句以古贤居 室类比陋室,说明陋室虽陋,有德者居之自可扬名。 ⑨句引用孔子的话总结陋室不陋。
山水 喻 陋室
设喻引题
仙龙 喻 德馨
比兴
陋 室 铭
环境清幽(景色) 陋室不陋 交往高雅(朋友) 生活恬适(情趣)
托物言志
安 贫 乐 道 高 洁 傲 岸
古贤自喻
反问点题
你觉得下面的《学生铭》反映的是何种学习 态度?你对这样的学生是如何看待的?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 学不在深,作弊则灵。 斯是教室,唯我闲情。 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 琢磨打篮球,寻思游戏厅, 可以打瞌睡,观窗景。 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心, 自习说闲话,讲课听不进。 心里说:“混张文凭!”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文学家,洛阳 (现在属河南省)人,著名诗人。我们学过他的诗《酬乐 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他关心社会 现实,忧虑国计民生。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 了当朝的权贵,被贬为安徽和州通判。按当时规定,他应 住衙门里的三间屋子。可是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多 方刁难。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 成了一间陋室。在此背景下,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了《陋室 铭》一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
“说”是一种议论文 的文体,可以直接说 明事物或论述道理, 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 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借“爱莲”来对社 会上哪些问题发表 看法呢?
菊
正 衬 托 物 言 志
隐逸
惜
生长环境
莲
反 衬 牡丹
君子 爱
体态香气 风度气质
富贵
厌
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 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 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 和正直的品德。
世人甚爱牡丹
• • • • 刘禹锡的《赏牡丹》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静少情。 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白居易: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 皆若狂。
• 李肇《唐国史补》:京城贵游,尚牡 丹三十余年矣。每春暮,车马若狂。 以不耽玩为耻。……种以求利,一本 有直数万者。 • 译文:京城长安的王公贵族和没 有职务在身的人,崇尚牡丹三十多年 了。每逢暮春三月,他们有的坐车, 有的骑马,争先恐后地去观赏牡丹, 都像发了狂一样。谁不喜欢,就被认 为是一种羞耻。……有人精心培育以 谋取暴利,一株牡丹有的价值几万两 银子。
周 敦 颐 ·
宋
爱 莲 说
周敦颐(1017-1073) ,宋
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 字茂叔,哲学家。因他世居道 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 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 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黄庭坚 称其为“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 月(雨过天晴时风清月明的景象,比喻开 阔的胸襟和坦白的心地)。”
爱莲说
周敦颐 爱同陶子贵者 ,予后者者也予 宜者鲜也也;谓 乎何有。;牡菊 众人闻噫莲丹, 矣?。!,,花 。牡莲菊花花之 丹之之之之隐 之爱爱君富逸 ,, 可远外濯爱世明可 远益直清莲人独爱 观清,涟之甚爱者水 而,不而出爱菊甚陆 不亭蔓不淤牡。蕃草 可亭不妖泥丹自。木 亵净枝,而。李晋之 玩植,中不予唐陶花 焉,香通染独来渊, 。 , ,
课堂检测
一、下列句中红色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1、濯清莲而不妖( c ) A、妖艳 B、妖怪 C、美丽而不端庄亭净植( B )
A、亭子
B、耸立的样子
C、美丽的姿态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B ) A、玩耍 B、玩弄 C、游玩
5、花之隐逸者也(A )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 丹之爱,宜乎众矣。
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这是一个反问句。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 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 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 的人少。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 作者怎样的感情?
这个感叹句,是作者对那时一些士大夫追 求名利,求取富贵的处世态度的强烈讽刺。
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 而不染,濯清涟而不 妖,中通外直,不蔓 不枝,香远益清,亭 亭净植,可远观而不 可亵玩焉。
1.环境:出淤泥而不染, 不同流合污,洁身自好。 (高洁)
濯清涟而不妖 2.体态: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3.香气:香远益清
香气清爽悠远,美名远扬。 (清香)
不妖媚,洁净,朴实。 (质朴)
作 业
• 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并背诵。 • 2、重点字、词、句翻译一遍。 • 3、比较周敦颐和陶渊明的人生 志趣。
1、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全文的中心句是 莲,花之君子者也。
3、周敦颐《爱莲说》中咏莲名句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 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6、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 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 自好的句子是: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 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 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 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 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 爱,宜乎众矣。 颐yí
第二段译文
我认为,菊是花中 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 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 子。唉,对于菊花的爱 好,陶渊明以后就很少 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 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 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 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晋陶渊明独爱菊
• • • • • • 陶渊明《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A、隐居 B、隐藏 C、逃跑 6、花之君子者也 ( A) A、品德高尚的人 B、地位高的人 C、丈夫
7、陶后鲜有闻( ) C
A、新鲜 B、鲜艳 C、很少
8、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 )
A、的 B、代词指莲花
C、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9、水陆草木之花(A) A、的 B、代词,指莲花
C、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总结
作者赞美莲 的优美的形象和 高贵品质,说明 自己洁身自好的 品格,抒发了对 追慕富贵的恶浊 世风的鄙弃之 情。
学以致用
• 写一段话,用上“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 ①污浊的空气在你周围弥漫,我坚信你能“出淤泥 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 ②一个总是泡网吧、沉溺网络游戏的人,你会相信 他是个“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人吗 • ③我读《红楼梦》,觉得贾宝玉做到了“出淤泥而 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他不因自己的出身高贵而 妄自尊大,也不因是贵族王孙而沾沾自喜。相反, 他生在官宦之家,却讨厌官宦之人,讨厌“仕途经 济”……难能可贵!
蕃fán 淤yū 濯zhuó 涟lián 亵xiè 逸yì 噫y ī 鲜xiǎn
第一段译文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 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 明唯独喜欢菊花。自唐朝以 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莲从淤积的 污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沾染; 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 显得妖媚;它的茎内空外直, 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 香气远播,越发清芬;笔直 的洁净的立在那里,可以在 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 啊。
为人正直;不趋炎附势。 (正直)
4.风度:亭亭净植, (清高)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为人独立,令人敬重不敢玩弄。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 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 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莲 之爱,同予者何人?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 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 之君子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