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冲突中的悲剧个体——浅探路翎创作的演变轨迹及其成因
当年对路翎的批评及路翎的反批评
当年对路翎的批评及路翎的反批评○刘卫东1949年4月南京解放后,路翎担任了南京军管会文艺处创作组的组长,1950年3月,由南京调到北京,在中国青年剧团从事剧本创作工作。
应该说,新政府对路翎还是比较重视的。
此时,路翎努力创作了大量作品,但是却遭到不同程度的批评。
这些批评并不能简单归为四十年代“七月”派与左翼批评家矛盾的延续,而是有着“新时期”批评界的独特内容。
路翎是一个有着很强创作个性的作家,也是在当时很少提出反批评的作家之一。
他在1949年前后的创作中,与理论界发生了哪些分歧,是本文试图讨论的问题。
一、对“工人阶级”题材作品的批评路翎在1949年1950年两年创作了一系列描写工人阶级的作品,包括《替我唱个歌》、《荣财婶的篮子》、《女工赵梅英》、《朱桂花的故事》、《“祖国”号列车》、《劳动模范朱学海》、《除地》、《林根生夫妇》、《英雄事业》等,编成一部集子《朱桂花的故事》(《十月文艺丛书》之一,天津知识出版社1951年版)。
如此集中描写自己不熟悉的工人阶级,对于路翎是首次,在题材方面显示了他在新的历史阶段“更新”自己的尝试。
正如他在1949年7月写的:“对于过去我无所留恋,我希望在这伟大的时代中,我能够更有力气追随着毛泽东的光辉的旗帜而前进。
”[1]但是,这部小说集遭到了批判。
路翎在同时期写的《人民万岁》、《英雄母亲》、《祖国在前进》等剧本也未能通过审查,不能上演。
《朱桂花的故事》在当时遭到了什么样的批评?陆希治的文章《歪曲现实的现实主义》[2]比较有代表性。
比较奇怪的是,该文将路翎的“态度”作为重点批评。
虽然开始承认,“作者在主观上是在企图探索工人工人阶级的思想感情,并通过生活把他们表现出来”。
但是,此文接着却拿路翎跟其他人比较:“他不像那些认真工作着的文艺工作者那样,即使他们的作品里也可能带有缺点甚至错误,但我们还是可以看出的他们的真正诚意的态度和辛勤劳动的痕迹,而路翎却轻率而又自命不凡地以他自己的灵魂取代了工人阶级的灵魂。
批评家笔下的路翎_路翎研究综述(1)
张耀杰———路翎研究综述批评家笔下的路翎路翎,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最具才华又最具争议的一位作家。
路翎的作品(包括小说、剧本、散文、文学理论与批评)和围绕路翎作品的一系列批评与反批评文字,本身就是中国现代文学史和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一个颇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看,甚至可说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一个缩影。
遗憾的是,路翎虽已去世,关于路翎作品的是是非非,却并没有能够得到澄清;关于路翎及其作品的一系列批评与反批评文字,也从没有过较为全面地收集和整理。
正是鉴于这种情况,本文打算对既有的关于路翎作品的研究资料,进行一个尝试性的归纳和梳理。
一、倾向于肯定路翎作品的批评文字 11胡风论路翎做为路翎的“导师和友人,并且是实际的扶助者”,胡风序《饥饿的郭素娥》的评论文章《一个女人和一个世界》,①应该说是介绍和研究路翎的第一篇文献。
《一个女人和一个世界》写于1942年。
文章开篇,胡风先就路翎登上文坛的短短两年里,对于“新文学”的贡献做概括地介绍: 在这里面,路翎君创造了一系列的形象……但最多的而且最有特色的却是在劳动世界里面受着锤炼的,以及被运命鞭挞到了这劳动世界底周围来的,形形色色的男女。
在这些里面,不是表相上的标志,也不是所谓“意识”上的符号,他从生活本身底泥海似的广袤的铁蒺藜似的错综里面,展示了人生诸相……由于这,在路翎君这里,新文学里面原已存在了的某些人物得到了不同的面貌,而现实人生早已向新文学要求分配坐位的另一些人物,终于带着活的意欲登场了。
向时代底步调突进,路翎君替文学底主题开拓了疆土。
接着,胡风重点讨论了《饥饿的郭素娥》人物形象的“辉煌的成功”。
……郭素娥,是这封建古国底又一种女人,肉体的饥饿,不但不能从祖传的礼教良方得到麻痹,倒是产生了更强的精神的饥饿,饥饿于彻底的解放,饥饿于坚强的人性。
她用原始的强悍碰击了这社会底铁壁,作为代价,她悲惨地献出了生命。
张振山……从残酷的过去懂得了解放的坚强的工人……因为他连自己底一切也一并“解放”了,对于这世界实际上还是一个没有执着的飘泊者。
绝望的反抗_论路翎的悲剧意识
绝望的反抗Ξ———论路翎的悲剧意识刘贤平(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芜湖 241000)摘 要:路翎小说中的主要人物都是带有流浪气息的艺术形象,无论是蒋纯祖,还是郭素娥,他们都是孤军奋战,孤独与死亡常相伴随,难逃民族与历史给予他们的重压,生活在个体灵与肉的双重煎熬中。
生命个体面对无边无际的时空,他们所做的反抗从开始便已注定失败的结局,但这种绝望的反抗将生命意义彰显出来,使人获得了存在的意义。
从死亡、孤独与绝望三个侧面来分析路翎小说的悲剧色彩。
关键词:悲剧;死亡;孤独;绝望;抗争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092(2005)01-0049-04 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是那些能够唤起读者的“畏惧与悲悯之情并使得这类情感得以净化”(亚里士多德.《诗学》)的作品,当然不能完全套用亚氏悲剧理论来解读路翎的小说,亚氏悲剧理论产生于特定时代,是对特定时代艺术规律的概括,而今天的文学艺术形态的发展已经超出其理论所涉及的范畴,比如市民阶级的悲剧对英雄悲剧、命运悲剧的垄断局面的冲击。
这里使用悲剧一词是因为在路翎小说中,他大量描写了那些代表合理的、进步的、正义的生命个体与自然、社会、他人、自我之间发生尖锐的冲突,他们都进行的孤独、绝望的抗争,但最终走向死亡的过程和结局。
路翎小说中人物的悲剧命运表现了路翎对生命、社会的悲剧性体识,下面从三个角度加以论述。
一、死亡意识路翎回忆:幼年时住处附近的污臭的河水里经常“浮着自杀和他杀的尸体,这引来许多围观的人。
这里给我留下的记忆色彩是那么的阴暗、凄惨”[1](p.192)。
心理学研究表明:他人的死亡极易唤起人的自我意识和死亡意识,从而引起人对死亡的极大恐惧,可以想象肿胀腐臭变形的尸体给幼小的路翎的留下多么可怕的烙印。
残酷惨烈的战争,黑暗混乱的社会,窘迫贫寒的家境,羸弱多病的体质,让路翎在生命的悲剧性体验中感受到现实性的死亡焦虑。
路翎写到:“我怕我活不久……那时候我就要在阴暗潮湿的地下嫉妒着别人了罢。
路翎与茹志鹃的小说
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 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新媳妇这时脸发 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 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 盖在他身上。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 借老百姓的。” “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 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 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 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 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
料没笑完。这一来,我倒有些尴尬了,下面的话怎么说呢!
我看通讯员站在一边,眼睛一眨不眨的看着我,好像在看连
长做示范动作似的。我只好硬了头皮,讪讪的向她开口借被
子了,接着还对她说了不笑了,一边听着,一边不断向房里
瞅着。我说完了,她看看我,看看通讯员,好像在掂量我刚
通过王应洪与金圣姬的无法实现的爱情,表现 出对战争中个体命运的深情关怀,突出了战争的 破坏性与残酷性 , 反映了爱情在战争中的尴尬位 置和矛盾状态。在矛盾与纠结中突出人性美。
2.艺术特色:
a. 取材新颖。选取了一个与众不同、真实 感人的生活侧面——朝鲜姑娘和志愿军战 士之间发生的纯朴、朦胧的爱情故事,来 反映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展示志愿军战 士伟大的胸怀和美好、高洁的心灵。
长篇小说:《她从那条路上来》等。 散文集: 《惜花人已去》等。
茹志娟的战争小说特点:
与着意于战场胜负的惯常模式相比, 茹志娟的战争小说几乎没有多少炮火 硝烟、血腥搏杀的大场面,而更关注 战争环境中人的心灵世界和精神升华。
(二)《百合花》:战争小说与人性美
1.主题:
小说描写了部队一个年轻的通讯员 与一个才过门三天的农村新媳妇之间 的两次交往表现了战争中令人难忘的 崇高纯洁的人际关系,与通过这种关 系体现出来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浅析路翎笔下的“精神奴役创伤”
浅析路翎笔下的“精神奴役创伤”作者:郭德亮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1年第01期摘要:四十年代的路翎在批判国民性方面继承了鲁迅的传统,对国民性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探索,发掘人民身上的原始生命强力,以期人民能够觉醒并为幸福而抗争。
本文将以文本细读的方式,从奴性、看客心理和强大忍耐力三个方面来分析四十年代国民的精神奴役创伤,揭示国民启蒙的必要性。
关键词:路翎;精神奴役创伤;奴性;看客;忍耐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02-0008-02路翎是四十年代七月派小说的代表人物,他以批判的眼光审视国民性,接过鲁迅手中的笔,以一个知识分子应有的良知和责任,继续书写国民劣根性对人民的精神奴役和创伤,描写人民生存状态的艰难,希望以手中的笔警醒沉睡的国民,使其早日摆脱愚昧,路翎曾在《燃烧的荒地·新版自序》中说道:“希望记录下这一些时代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和社会的正与反的各类风气,引起人们的注意和使将来的人们对这些时代具体的理解。
”路翎笔下各类形形色色的人物,俨然是阿Q的子孙,或欺软怕硬、或精神胜利、或爱看热闹成为麻木无聊的看客……每个人以不同方式承受痛苦,令人既哀其不幸,又怒其不争,反抗精神奴役的道路依然漫长。
一、奴性的深重精神奴役的主要原因是人们本身的奴性,奴性是长期受压迫、受奴役的民族劣根性的基本成分,是改造国民灵魂的根本任务,奴役愈深,其国民性改造愈难,本节将通过对小说《罗大斗的一生》的解读来探索路翎对奴性的揭露与批判。
路翎在中篇小说《罗大斗的一生》中,成功刻画了一个奴性十足的破落户子弟罗大斗,作者开篇引用拜伦的诗“他是一个卑劣的奴才,鞭挞他呀!请你鞭挞他!”作为题记,主题再明显不过,路翎在罗大斗身上展示种种卑劣的缺陷,以获得人性批判的深度。
罗大斗是黄鱼场的一个破落户子弟,“是在父亲的娇纵和母亲的恶毒的鞭笞、咒骂下面长大的”,承受着母亲的咒骂、毒打和周围邻居的侮辱欺凌,由于对母亲的仇恨,“他走进了黄鱼场的光棍们的圈子,开始了他的狂热的、追求荣誉的生涯”。
路翎四十年代小说中奴役与反抗下的生存意蕴
路翎四十年代小说中奴役与反抗下的生存意蕴发布时间:2021-04-08T12:06:16.94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2期作者:朴璐[导读] 纵观路翎四十年代小说,奴役与反抗的主题几乎是贯穿其中。
朴璐延边大学吉林省延吉市 133002摘要:纵观路翎四十年代小说,奴役与反抗的主题几乎是贯穿其中。
在他的作品中,能感受到的是作者想要表达在人物刻画背后的反抗之后的生存意蕴。
关键词:奴役反抗生存路翎是年代文坛上有影响力的青年作家之一。
路翎四十年代小说创作中的奴役和反抗可以说是路翎小说创作的核心和主题。
作者在作品中想要表达出来的反抗精神也同样成为路翎小说揭露人民奴性的一剂良药,在反抗背后是带给人们深刻的生存意蕴。
一.奴役与反抗的文本呈现(一)人物塑造1.开始觉醒,敢于抗争的农民形象路翎的小说中,启蒙思想一直是他创作的中心,他也是想通过作品中产生对人们的启蒙作用。
然而要对人民进行启蒙,首先要深入到他们的精神层面,即要表现他们身上的“精神奴役的创伤”,发掘人民身上所具有的“原始强力”。
而这种力量,在农民身上表现的最为突出。
《饥饿的郭素娥》和《燃烧的荒地》可以说是最具代表性的以农民为主角的作品。
路翎在作品中深入到他们的精神层面,即要表现他们身上的“精神奴役的创伤”,发掘人民身上所具有的“原始强力”,进而开始反抗种种不公平的待遇。
路翎对于原始强力有着自己的见解:“人民的原始的强力是什么?它就是,反抗封建束缚的那种朴素的、自然的、也就常常是冲动性的强烈要求,这种自发性是历史要求下的原始的、自然的产儿,是个性解放的即阶级觉醒的初生的带血的形态,它是革命斗争和革命领导的基础”。
郭素娥是一个有着自身想法,个性独立的,敢于反抗的农民形象。
被父亲抛弃的郭素娥,选择流浪,但之后被烟鬼刘寿春收留之后,不仅仅在生活物质上没有领郭素娥吃过一顿饱饭,在精神上她也饱受饥饿着,张振山给予了她物质上的保障,他想要和她远走高飞,她相信他能带给她更好的生活,然而张振山并不是那样的可靠,他对于郭素娥仅仅是身体上的欲望罢了。
绝望的反抗--论路翎的悲剧意识
绝望的反抗--论路翎的悲剧意识
刘贤平
【期刊名称】《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5(018)001
【摘要】路翎小说中的主要人物都是带有流浪气息的艺术形象,无论是蒋纯祖,还是郭素娥,他们都是孤军奋战,孤独与死亡常相伴随,难逃民族与历史给予他们的重压,生活在个体灵与肉的双重煎熬中.生命个体面对无边无际的时空,他们所做的反抗从开始便已注定失败的结局,但这种绝望的反抗将生命意义彰显出来,使人获得了存在的意义.从死亡、孤独与绝望三个侧面来分析路翎小说的悲剧色彩.
【总页数】4页(P49-52)
【作者】刘贤平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7
【相关文献】
1.书写绝望与反抗绝望--浙江三位先锋小说家创作评述 [J], 邹贤尧
2.绝望中的坚守——《西厢记》悲剧意识新论 [J], 黄春梅
3.反抗绝望与超越绝望--鲁迅《野草》和梁实秋《雅舍小品》生命哲学比较 [J], 马玉红
4.反抗绝望与反抗荒诞 --鲁迅和加缪的人生哲学比较 [J], 赵艳花
5.反抗绝望的绝望——《呐喊》、《彷徨》中的小孩子形象看鲁迅的精神困境 [J], 哈建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曲生命的哀歌_浅析路翎_财主底儿女们_中的悲剧意蕴_赵静
中:“我怕我活不久,这想头真是离奇的,不可思议的,
2.王桂英对蒋少租的畸形爱情
但是这样的年纪就这么坏……那时候我就要在阴暗
王桂英与蒋少租的畸形爱情悲剧同样也导致了王 潮湿的地下嫉妒着别人了罢。”字里行间都潜藏着这
桂英的悲惨命运。原本她是个很有主见的女子,追求个 种含而不露但却刻骨铭心的悲哀,这种悲哀不仅压迫
一样在战乱时代通过自我牺牲来找到生活的积极意 不放弃自我追求,面对恋人的背叛,一步步走向疯狂的
义。因此他所追求的精神信仰— ——个人主义和自由主 自残,用自杀遗忘过去,毁灭希望。
义内核中的积极方面开始逐渐减退,对于群众力量开
3.蒋纯祖多重复杂的畸形爱情
始不再相信,放弃了知识分子对启蒙使命的执着追求。
的不可解的爱与憎恨里度过的,匆匆地度过的。“我在 创作的主观能动性,鲜活生动地阐释了七月派系的风
心理上和生理上都很早熟,悲哀是那么不可分解地压 格和主张。很显然,每个读者都能在路翎强烈的主观
着我的少年时代……”路翎在性格上是真挚善良、敏感 表达中感受到悲剧意蕴,在小说主人公飞蛾扑火的执
脆弱、情感浓烈,但有很强的反叛性并且缺乏强有力的 着中感悟到作者用自己的悲剧情怀谱写一曲生命的哀
狡诈善变、贪婪无比,心中燃烧着强烈攫夺的欲望。在
二、追究悲剧意蕴产生的原因
金素痕面前,他显得越发孱弱无能,但他又疯狂地迷恋
悲剧意蕴同样出现在路翎的其他小说中,例如在
金素痕。在他和金素痕的关系里,“他表演着一种单纯 《饥饿的郭素娥》讲述了强悍、美丽的农家姑娘郭素娥,
的、情热而苦恼的恋爱,这是命运给单纯的男子在遇到 却因老鸦片鬼“丈夫”勾结地保和流氓火烙后被强奸致
/
小
说
自己生命的存在价值。所以说,童年记忆中的创伤性情 派流派风格建构的主要特点之一。七月派创作的审美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专题训练——路翎小说
小说专题训练-----路翎小说一、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英雄的舞路翎在两条澄碧的、细瘦的、美丽的小河像亲爱的姊妹一般地汇合的地方,有一座小的村镇。
它总共不到两百户人家,然而,这个中国应有的东西,它都有了。
有穷人,当然也有富户;有据说是打过仗的将军,自然也有据说是和显贵的权威亲狎过的官员;有漂漂亮亮的小姐,自然也有读过什么艺术专科学校的少爷。
但不管这一切,在很长的一段时期里面,可爱的、和善的居民们,是生活在一种非常古旧的英雄的气氛中,而且厉害地激动着。
这种气氛,是从镇上的一座茶馆里散发出来的。
茶馆里,靠着正面的墙壁,十几年来,用一张方桌和一张小的条桌搭成了一个高台,每到黄昏,不论是冬日的严寒或是夏天的酷热,都坐满了年轻的、年老的男子们。
而天气黑下来的时候,一支蜡烛亮了,有名的说书人张小赖,爬上了高台。
张小赖在茶馆里生动地叫喊着古代的英雄们的事迹,从年轻直到年老,从他自己都忘却了的年代直到这个奇怪的、不可解的今天。
他衰老、病弱,仅剩下一副干瘪而可怕的躯体了。
十几年来他抽着鸦片,镇上的那些权威们,也觉得他有抽鸦片的特权。
在他年轻的时候,他曾经拼命地练过一下刀、枪、剑、戟之类,就是所谓十八般武艺的,而且收了不少的门徒。
即使他现在已经衰老了,却仍然抱着雄心。
他是非常地爱着他的家乡,他是被所有的人所赏识,他觉得他是被他们所喜爱。
街边上,因为要实行“新生活”,种了一棵可怜的小树,他要热烈地批评一下;挖开了一块石板,他也要热烈地批评一下。
那结果,是那棵可怜的小树,和那一块遭了厄运的石板的周围,都布满了他的黄绿色的浓痰。
深夜的时候他从茶馆里回到他的破烂的孤居来了,捧着一把茶壶,噼噼啪啪地拖着鞋子——睡下了。
不久,凄凄凉凉地,太阳升起来了,通过窗户照着他的凌乱的、污黑的板床。
他要一直睡到下午,然后就换了一个姿势躺着,点起烟灯来。
他热衷于他的这样的生活。
可是,突然有一天,在斜对面的茶馆里,一个女子拉着胡琴,一个男子用女人的声音尖厉地怪唱起来了。
疯狂与悲壮的交错盘结——路翎笔下人物浅析
慨 叹。我简直一点也不愿意提起这些 ,在小学的时候,我就
有绰号 叫 ‘ 拖油瓶 ’ ,我的童年 是在压抑 、神经质 、对世界
的不可理解 的爱和恨 里度 过的,匆匆地度过的。 我在心理上
种心理现象 。它构成现代人生 存的基本状态之一 ,是 “ 人
们盲 目屈从于 自身的欲 望, 们不能控制和平息 自己感情的 人 结果”【( 7页) 第 8 ,也是个体生命 在一种无法 自明的恐惧或 】
tr ne y tee t e te s o me td b h s wo xrme,whc r e etd i i c aa tr o e td b h wo o nea t g a d ih wee rf te n hs h ces tr ne y te t c u trci l ; r m n n c n itn moin swe1S e n ewe th adp o e s rm s i e t. o f cige t sa l ot yu d r n eh r rc s o i a t t d ah l o . h t f nn y o Ke r s Lul g c aatr ma e isnt; oe i ywo d : n ; h rce g ; na i s lmnt i i y y
维普资讯 1 1
湖 南 文 理 学 院 学 报 ( 会 科 学 版) 社
f n nUnv ri f t n ce c r O il ce c dt n a iest o Ars dS in eS ca in eE io Hu y a S i
twadt ewo l. h rfr eWa ro c pe yln l e sa dtro, dWa a e elv d Hewa l y en o r h rd T eeo eh Spe c u idb ei s er r a S e g rt b e . sawa sb ig o n n n o o
战争语境中的激情内耗与异变:路翎小说新探(1939-1949)
战争语境中的激情内耗与异变:路翎小说新探(1939-1949)赵双花
【期刊名称】《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5(000)006
【摘要】20世纪40年代,国统区文学充分呈现了战争形势下中国人精神世界的
丰富与复杂,具有强烈的抒情性,路翎的小说堪称代表。
但随着战事的推进与转移,其激情书写也在发生着变异。
究其实,抗战期间,人物身上的激情特质具有严重的内耗倾向:于知识分子,体现为超越性的然而脆弱的孤独;于底层民众,体现为狂热而盲目的混沌。
内战时期,作家侧重于讽刺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凸显阶级压迫及民众反抗,理性话语增强。
追其原因,除了《讲话》精神向国统区的传播、渗透外,作家自身的思想贫弱也不容忽视,这种贫弱与少年时代的不幸、物质生活的困窘、婚恋生活的琐碎等因素密切相关。
路翎小说的抒情异变,凸显了特定历史时期文学发展的曲折,也彰显了作家不懈探索的艺术品格。
【总页数】6页(P146-151)
【作者】赵双花
【作者单位】济宁学院中文系,山东曲阜,27315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6
【相关文献】
1.诗意感悟与激情想象——试论孙犁小说中的战争书写 [J], 康艳琴
2.20世纪90年代战争小说的新探索--以南线战争和虚拟战争为例 [J], 徐亚东
3.论路翎20世纪50年代的战争小说 [J], 孙晓燕
4.人性世界的艺术审视与再现——路翎小说艺术新探 [J], 王建
5.论路翎50年代的浪漫悲情战争小说 [J], 孙晓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路翎小说美感论文
路翎小说美感论文摘要:《财主底儿女们》描写的是从传统壁垒中突围的知识青年搏击的内心冲突和灵魂悲剧。
主人公蒋纯祖作为时代知识青年,在突围之中以个人英雄主义行事,脱离集体和底层的群众百姓,最终在苦难重重、鲜血淋淋的心理路程中走向人生尽头,灵魂不得安放的人生折磨跃然纸上。
作者如泣如诉地从人物心理现实主义角度展示了他笔下人物的灵魂血淋淋的悲剧,深恶痛绝的鞭挞了旧社会对人的残酷迫害。
一、人物复杂怪诞的心理之美路翎的小说不独描绘出人物的物质贫困,更在意于对人物精神苦难的揭示。
正是由于两者的相互冲突与碰撞,形成了路翎笔下人物复杂怪诞的心理路程。
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两极对立的思想冲突,路翎《罗大斗的一生》,罗大斗仇恨着现实,家庭的富裕是被现实生活打倒的,但作为社会中一个卑劣渺小的弱者,他又以忠实的狗一般讨好周围的人,希冀得到他人的眷顾和恩赐,所以他既仇恨现实又膜拜现实,他既狂妄自大又软弱无能。
《契约》中张和生对邵桂英的态度也是两极交战的变态心理,面对邵桂英逼迫还钱,张和生既害怕又感动,愈是凌辱他、嫉妒他,他愈是感动。
其次人物心理状态的跳跃与变化。
路翎主张文学作品要无拘无束地写出精神现象的全部复杂性。
《英雄的舞蹈》中鸦片鬼张小赖在最后一次说书中经历的跳跃的心理变化,蕴藉着丰富的精神内涵。
最后人物潜意识的挖掘。
《王老太婆和她底小猪》的潜意识描写,实质上是老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幸福的追求,但是冷酷的社会和人情却吞没了她,只能在弥留之际出现幻想来籍慰此生,《王兴发夫妇》也展现潜意识描写,在这些人物的幻觉中方才表露了他们内心迫切的愿望,也显示出现实社会的丑陋嘴脸和对人性的戕害。
二、生命之激越的流浪之美路翎在心理现实主义创作下对人物心理历程的描绘,凸显了小说强大的美感。
路翎谈及《饥饿的郭素娥》时说到“郭素娥,不是内在地压碎在旧社会的女人,我企图浪费地寻求着,是人民底原始强力,个性底积极解放”其实不仅是郭素娥这个形象,路翎笔下的人物有许多代表着作者意图寻求“人民底原始的强力、个性底积极解放”的精神旨归,而这些人物大多都处于流浪状态。
现实斗争中的激进与回旋:路翎抗战小说新论
现实斗争中的激进与回旋:路翎抗战小说新论
赵双花
【期刊名称】《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1(38)6
【摘要】在抗战时期的国统区小说中,路翎的创作代表了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新路向。
在深刻描绘社会历史的同时,更注重抒发人物的激情,以致后者最终逾越了理性的规范,跃居本体地位,获得了成为可以与当时的政治、文化相对话的美学力量。
然而,在这种以情感为支点的叙事中,人物的激情始终是前进与回旋相交织。
这显示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个性解放为旨归的启蒙主义之局限以及现代知识分子的精神缺陷,值得进一步反思。
【总页数】4页(P214-217)
【关键词】路翎;现实主义;抒情;激进;回旋
【作者】赵双花
【作者单位】济宁学院中文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6
【相关文献】
1.抗战时期文学中的重庆书写——以巴金、张恨水、路翎的小说为例 [J], 尹莹
2.论路翎抗战小说的英雄书写 [J], 陈思广;刘笛
3.抗战时期文学中的重庆书写——以巴金、张恨水、路翎的小说为例 [J], 尹莹;
4.探寻现代性与民族性的\"合成\"之路\r——论路翎抗战小说的多维度书写 [J], 谢慧英
5.路翎小说新论 [J], 朱珩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_因忠实和勇敢而致悲惨_评路翎的_志愿军题材_小说
收稿日期:2007-06-20作者简介:商金林(1949— ),男,江苏靖江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2008年第1期总第37期江苏行政学院学报Journal of J iangsu Ad m inistrati on I nstitute No .1,2008General No .37・文学研究・“因忠实和勇敢而致悲惨”———评路翎的“志愿军题材”小说商金林(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 100871)摘要:路翎创作的以《初雪》、《洼地上的“战役”》为代表的“志愿军题材”小说,作为一种艺术化的历史,对于我们解读那一场战争,认识1950年代的中国有启示意义。
路翎的遭遇也告诉我们,新中国成立后,在新文艺“规范化”的过程中我们的作家和人民付出了多么惨痛的代价。
关键词:路翎;志愿军题材小说;胡风集团中图分类号:I 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860(2008)01-0118-06一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路翎(1923一1994)被誉为“天才”作家。
1937年,还是初中二年级年仅15岁的路翎就开始向报刊投稿(《一片血痕与旧迹》);1940年,年仅18岁的路翎开始写长篇代表作《财主底儿子们》(1944年4月写完);1942年,年仅20岁的路翎发表著名中篇小说《饥饿的郭素娥》和《蜗牛在荆棘上》,写流浪者和知识者,张扬他们“原始的强力”,构成了路翎小说的一大特色。
路翎才华纵横,可在中国现当代作家中他的命运也最坎坷。
他受胡风文艺思想的影响很深,推崇“主观精神”,追求所谓的“生命力的扩张”,“在基本路线上是和党所领导的无产阶级的文艺路线毛泽东文艺方向背道而驰的”[1],因而受尽了折磨。
1955年6月19日,年仅33岁的路翎作为“胡风反革命集团骨干分子”被逮捕,直到1980年11月才平反。
而这一年路翎已经58岁,多年的牢狱生涯使他的精神早已崩溃,付出了灭绝灵性的惨重代价。
《洼地上的战役》双重悲剧性
文学评论·现当代文学《洼地上的战役》双重悲剧性程冬霞 渤海大学文学院摘 要:在《洼地上的战役》创作时期文学很大程度上在向政治导向靠近,主要体现在塑造的都是高大全的人物形象,但《洼地上的战役》却突破固定的写作模式,塑造的是更真实更接近生活的平民英雄——小士兵形象。
关键词:批判;人物形象作者简介:程冬霞(1990-),女,汉,文学硕士,渤海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6-059-0150年代初,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胜利,新中国成立,国人兴奋不已干劲十足国家百废待兴,而在此时朝鲜战争爆发,为保家卫国志愿军奔赴朝鲜抗美援朝。
而朝鲜面对的敌人是号称“武装到牙齿”的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队。
因此,鼓舞士气也成了政治对文学的最高要求。
而思想觉悟高,一切服从党,一切追随党的人物形象,就成为理想的范式。
作品中的王应洪一出场并不是以一个成熟的,果敢的,光辉的人民战士出现,相反,从他一开始很鲁莽地抓住王顺队长,演习时没有十分娴熟的作战技巧,不知道选取最有利的地形来遮挡自己,再到后来在现场上表现出的紧张不安以及后来面对金圣姬姑娘的感情表现出的那种“甜蜜的惊慌”,及后来对母亲和金圣姬可以说是无意识的想象的思念。
成为后来批判者诟病的把柄,以此批判王应洪政治觉悟不高,因为他参战的目的并不是希望国家繁荣安定,而是停留在自我对亲情、爱情的贪婪和欲望,流连沉迷小家,整部作品充斥着个人主义、温情主义。
其次,军队里纪律是军人战士至死也要遵守的金科玉律,而小说中对王应洪经历的爱情的这一情节的心理反应变化又体现出他对部队纪律的漠视与信念的动摇,一开始王应洪作为一个合格的战士面对爱情有意识的抵抗、排斥,为了表明自己的决心,证明自己的清白,事事都会主动向队长王顺报告,但到后来却忍不住留下那条绣有自己和金圣姬名字的手绢,并且将它放在胸前,,再加上几次无意识想到金圣姬,这在军纪如铁的部队里算得上是藐视法律了,这当然又给了批判者抓小辫子的机会了。
路翎《洼地上的“战役”》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路翎《洼地上的“战役”》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路翎《洼地上的“战役”》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作者简介路翎原名徐嗣兴,1922年1月23日生于江苏省南京市。
“十七年”中路翎的小说创作
“十七年”中路翎的小说创作作者:白明宽来源:《文学教育》 2012年第2期在文学史上,十七年文学是一个特殊的阶段。
它要求作家在主流意识规范的框架内进行文学创作。
这一时期,路翎的小说明显呈现出对主流政治话语的规训,作品已经丧失了前期作品中强大的张力,我们很难在其作品中寻觅当年那个刚健风发的路翎。
本文将首先分析十七年文学的历史语境,因为作家的创作离不开他生存的环境。
然后,笔者结合路翎具体的小说文本分析这一时期他的小说创作。
一.“同声歌唱”——十七年文学的历史语境十七年文学可以视为解放区文学在新时期的延续。
不同的是,这时中国共产党已经建立了人民政权。
为了巩固新政权,文学也被“收编”。
文学必须为政治服务,必须忠诚地歌颂与赞美新时代新社会。
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作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讲话》从政治角度出发,对文艺创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与规范。
《讲话》的总精神是:革命文学要为革命服务,党的文学是党的整个革命事业的一部分,党的文学要为党的整个事业服务。
①《讲话》规定文艺创作的工农兵方向,而全部工农兵文学创作的基本主题是: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
整个工农兵文学创作的内在叙事动机是以历史来论证现实,为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充足的历史依据。
在建设新生政权的非常时期,《讲话》的确有利于政权的巩固,但从长远上讲,《讲话》规定的文艺思想,违背了文学创作自身的特点,导致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出现概念化、公式化的倾向。
“五四”时期,个体的“人”得到重视,人自我意识逐渐觉醒,有论者称这一时期为“伦理主义时代”。
《讲话》消解了个体论,“五四文学以来的个性解放主题被逐渐遮蔽,个人的价值在主流意识形态的终极目标中被消解殆尽”。
②“十七年”,是一个时代共鸣期,作家主体性存在的内在品质也随之消失了,文学无法独立于时代之外,任何和主流意识形态不和谐的话语,都可能被认为是反党反社会的言论。
在主流话语面前,知识分子失去了话语权,纷纷都“陷入”了自我否定的文化语境中。
论路翎小说的悲剧意识
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论路翎小说的悲剧意识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指导教师:***20100401/Search/Index.aspx/Thesecondchapter,theconstructionwaysofthetragicconsciousnessinLuLing’Snovels,discussesfromthreeaspects.Themainfeatureoftragedyisconflict.LuLingconstructedthetragicconsciousnessinhisnovelsfromtheconflictinsocialenvironment,theconflictinthefamily,andtheconflictinpersonalfeelings.Thefirsttwopartsarethecharacteroftheexternalenvironment,andthelastisthecharacterofthespiritualenvironmentwhichismoreimportant.Therefore.LuLing’Snovelsalmostcoveredantheconflictsofthesurvivalstateofthecharacter.Thethirdchapter,theoriginofLuLing’Stragicconsciousness,mainlyexploresfromLuLing’Spersonalexperienceandpersonalityfactor,andfromtheinfluenceofthetragedycultureofbothChinaandtheforeigncountries.Thesocialunrest,thedeathofhisownfatherininfancy,thedropoutasateenagerandthetragicfateasayoungmanraisedLuLing’Stragicconsciousness.AndthetragicconsciousnessinthecultureofbothChinaandtheforeigncountriesdeeplyinfluencedLuLing,constructinghisuniqueculturalpsychology.Thefourthchapter,thevaluationofthetragicconsciousnessinLuLing’Snovels,mainlyexploresthroughthecomparisonoftheverticalandhorizontaldirections-tohighlighttheuniquetragicconsciousnessinLuLing’Snovels.Throughthecomparisonwithotherwriters,LuLing’Suniquethinkingofmodemintellectuals,excavatingthesocialgrassrootspeople’Soriginalstrengthandtheuniquepsychologicaldescriptioncarlbedemonstrated.LuLinginheritedanddevelopedthe“MayFourth’’writers’tragicconsciousness,suchasLuXun,andhealsowasanoutstandingwriterinhiscontemporaries,evenmoreintheworldliterature,inaddition,heprovidedawritingofthetragicconsciousnessparadigmforthewritersinnewperiod.ButLuLing’Screationhadobviousdefects:figureprofiling,figuredistortion,drylanguageandSOon.Keywords:LuLingTragedyTragicconsciousness/婚恋网站/BestVipMember.aspx/墨扬州人学硕十学位论文义,其目的是积极寻求解脱的勇气,而不是消极地陷入悲观或绝望的境地默默忍受,但王国维积极寻求解脱的出路还是灭绝人的生活欲望,本质上还是避世心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 女 们》 为代 表 ;第 二 阶段:98 15 年 ,以 《 14 ~ 94 云
的 “ 情说 ” 激 、社 会 主义 现 实 主 义创 作原 则 以及 胡 风 的 “ 观 战 斗 精 神 ” 极 大地 影 响 了路 翎 的文 学 创 作 。形 成 了 主
路 翎 创 作 中 的 “ 名 ” 与 “ 名 ” 话 语 模 式 。 显然 这 种 影 响在 路 翎 的创 作 中 呈现 出 一种 悖 论 现 象 。 共 无
成 了 巨大 的障碍 。但 于云雾 缭绕 之 中 .亦 可看 到其 思想 创作 上 的某种 流变 轨迹 .而 且我 们大致 可 以把 路 翎于 14 年 创作 的剧 本 《 97 云雀 》看 做是 这种 流变 的一个 临界 点 。路 翎创 作上 的此 种流 变与 其所 接受 的俄 苏 文学批 评 思想 之间存 在 着抹不 去 的关 系 从 俄 苏文 学批评 史 的角度 来看 .我们可 以把 普列 汉诺 夫 看做是 此 种转 型 的代 表 ,这 也基本 上与 路翎 创作
无 序状 态 。路翎 始 终有 一 种 “ 失父 ” 造 成 的 自卑 、 自恋心 理 ,而他 终其一 生 又无法 摆脱 此种 痛苦 .他
一
次 又一 次地试 图通 过 自身 的努力 来建构 一种 稳定
的秩序 ,以使 自己 的心灵 获得某 种慰 藉 所 以无论 是 对胡 风理 论 的折服 还是 向时代 主 题 的靠 近 .都 只 能是他 意 欲建构 此种 秩序 的外 在社 会表 征 .而其 笔
关 键 词 :路 翎 ;胡 风 ; 共名 ;无 名 ;俄 苏 文 艺 思 想 中 图分 类 号 :10 . 2 76 7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 17 — 3 1 (0 6 4 0 8 — 5 3 1 15 2 o )o — o 0 0
思 和关 于 “ 名 ”和 “ 名 ”作 了如 下解说 : “ 共 无 当 时代 含有 重大 而统 一 的主题 时 .知识 分子思 考 问题 和探 索 问题 的材料 都来 自时代 的主题 .个人 的独 立 审视 路翎 的文 学创 作 .我们 深切地 感觉 到 .要 彻底 理解 路翎 是极 其 困难 的 .其 创作 中所体 现 出来
话语 冲突 中的悲剧个体
— —
浅 探 路 翎 创 作 的 演 变 轨 迹 及 其 成 因
时 国 炎
( 京 师 范 大 学 文学 院 ,江 苏 南 京 2 0 9 ) 南 10 7
摘 要 : 路 翎 独特 的 文 学 创 作 堪 称 中 国现 代 文 学 史 上 的一 个 “ 类 ” 深入 探 究 其 独 特 性 的 根 源 所 在 便 显 异 , 得 极 为 重 要 。概 括 来 说 。 其 为 “ 类 ” 主 要 有 以下 两 个 重 要 原 因 : 一是 “ 亲形 象 ” 的缺 失造 就 了其 内心 的 紧 异 父 张 、焦 虑 与 自卑 、 自怜 ,并 相 应 地 在 其 文 本 世 界 里 呈 现 出 一种 强势 的个 人 主 义话 语 特 征 。 二是 俄 苏 文 艺 思想 中
下 的诸 多充 满 “ 原始 强力 ”或是 “ 想 主义 ” 的人 理
基 于上 文所 言 ,可 以大致把 路翎 的创 作划 分 为
三个 阶段 。第一 阶段 :1 3 ~ 9 7 ,以 《 主底 9 8 14 年 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物便 也成 了他 寻求 某种 理 想 “ 存在 ” 的文 学表 征 然而显 而 易见 的是 ,路 翎 一生都 无 法寻 找到 这样 一 种 理想 的 “ 存在 ”状 态 .他 只是 扮 演 了一 个在 荒原
雀 》 《 争 ,为 了 和 平 》 为 代 表 ;第 三 阶 段 : 、 战 1 8 ~ 9 4 ,则 以其 晚 年 的诗 歌 创作 为 代 表 从 9 1 19 年
这三个 阶段 中 ,我们 可 以 比较 明确地 看 出路翎 创作 上 的流 变 。其 中始终存 在着 “ 体 主义 ”与 “ 集 个人 主义 ”话 语 的 冲突与 融合 .不 同 阶段 有着 不 同 的强 势话 语特 征 。在 此我 们可 以借 用陈 思和 先生提 出的
的 “ 复杂 性 ” .在 一 定 程度 上 给 我们 的审美 体 验 造
性 被掩 盖在 时代 的主题 下 。我们 不妨 把这样 的状 态 称作 为 ‘ 共名 ” , “ 在无 名状 态下 .知识 者摆 脱 ’ 但 了 时 代 主 题 的 思 想 束 缚 .个 人 的 独 特 性 比较 明
显 。 [ P) “ 名 ” 与 “ 名 ”在 路 翎 那 里 以 ” 1 T 1(1 共 无
维普资讯
20 0 6年 7月
天水 师 范学 院学 报
Ju n l f in h i r l ie s y o r a a s u ma Unv ri oT No t
J 1,0 6 u. 0 2
V0 -6 I2 No4 .
第 2 6卷 第 4期
思 想 的流 变 相 吻合 。 因此 ,从 这 种 “ 型 ” 来 看 . 转 我们可 以清 楚地领 略 到路翎 与俄 苏文 艺思 想之 间存 在 的千丝万 缕之 关 系
“ 集体 主 义 ”与 “ 人 主 义 ”两 种 不 同 的话语 模 式 个
体 现 出来 ,呈一 种胶着 状 态 。之 所 以会 出现这 种情 况 ,我 们认 为根 本原 因在 于路翎 内心深处 存在 着 的
话 语 明显 处 于强 势 地 位 ;但 同时 .路 翎 创 作 中 的 “ 体 话 语 ” 特 征 在 这 一 阶段 已 经 有 所 彰 显 在 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