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乙型脑炎病毒中和抗体的简化试验

合集下载

乙脑检测标准

乙脑检测标准

乙脑的检测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流行病学资料:乙脑的流行与蚊类关系密切,因此,在流行季节或流行地区,有蚊叮咬史是诊断乙脑的重要依据。

2. 临床特点:起病急,高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抽搐、病理反射及脑膜刺激征阳性等。

3. 实验室检查:血象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脑脊液检查呈无菌性脑膜炎改变。对乙脑诊断主要是依赖血清和脑脊液中的抗体检查,病原分离等。发病4~7天就可进行血清学检查,特异性IgM抗体阳性可确诊。另外,如恢复期血清中抗体乙脑病毒IgG抗体或中和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大于4倍升高者,或急性期抗乙脑病毒IgM/IgG抗体阴性而恢复期阳性者,或检测到乙脑病毒抗原、特异性核酸者,均可确诊。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建议咨询专业医生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检测乙型脑炎病毒中和抗体的简化试验

检测乙型脑炎病毒中和抗体的简化试验

检测乙型脑炎病毒中和抗体的简化试验

摘要:在亚洲,乙型脑炎病毒是病毒性脑炎的常见病因,据统计,每年大约有45000例病例。它导致显着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乙型脑炎病毒主要通过库蚊在鸟类和动物之间传播,而人类被认为是其终末宿主。由于登革热在乙型脑炎流行地区也很普遍,因此必须通过检测乙型脑炎病毒特异性中和抗体来证实乙型脑炎阳性血清。噬斑减少中和试验是检测以及量化乙型脑炎病毒中和抗体的黄金标准。然而,噬斑减少中和试验大约需要一个星期,并且在在6个或24孔板中进行,这对于大规模筛选具有局限性。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可用于检测和定量乙型脑炎病毒中和抗体的简化方案。该法在96孔板中进行,将适合用于大规模筛查人群的免疫水平以及疫苗的免疫效力研究。

关键词:乙型脑炎病毒;中和抗体;酶联免疫

引言

在亚洲,主要由节肢动物传播的乙型脑炎病毒是病毒性脑炎的常见病原。据统计,每年大约有45000个病例,死亡率为25%;并且有高达50%的患者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世界卫生组织,1996年)。

乙型脑炎病毒为RNA正链病毒,属于黄病毒科。病毒发生表现有地方性周期性特点,库蚊和猪为其主要的宿主,病毒在其体内大量复制。然而,人类被认为是其终末宿主。(Sabchareon和Yoksan,1998)

在亚洲许多地方乙型脑炎病毒都有流行,往往在这些地方都伴随有登革热病毒流行。因此,为了与登革热区分,就必须通过检测乙型脑炎病毒特异性中和抗体来证实其确为乙型脑炎病毒阳性血清。此外,检测中和抗体也可作为检测乙型脑炎疫苗效力的合理的替代措施。(Markofff L.,2000)。“斑减少中和试验是检测和量化乙型脑炎病毒中和抗体的标准方法(Shyu等.1997)。然而,斑减少中和试验需要一周才能完成并且仅在6或24孔板中进行,从而对于大规模的筛选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在疫苗的效力学研究以及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方面其局限性表现得更加突出。结果通过肉眼计数斑块的数量来获得,而这,也有一定的主观偏差。一种简便有效的检测和测定与病毒或疫苗反应后的中和抗体含量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十六、乙型脑炎检测方法

十六、乙型脑炎检测方法

十六、乙型脑炎检测方法

猪乙型脑炎乳胶凝集试验(LAT)诊断试剂盒使用说明书猪乙型脑炎是由流行性日本乙型脑炎病毒(JEV)引起的猪的一种繁殖障碍性疾病。此病引起妊娠母猪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公猪睾丸肿胀,萎缩、丧失配种能力及新生仔猪痉挛死亡。临床上该病多呈散发,流行常发生于蚊虫滋生的炎热季节,,患畜病初体温升高、精神沉郁、跛行、有神经症状,病愈后隐性带毒,种猪表现繁殖障碍,该病给养猪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猪乙型脑炎乳胶凝集试验是用乙脑弱毒疫苗毒株经纯化、浓缩等程序后致敏乳胶,制成乳胶凝集试验用抗原,用于检测动物血清中的乙脑病毒抗体,可在现场进行,具有安全、简便、快速、特异、敏感之优点。

1.试剂盒的内容:

本品包括猪乙型脑炎致敏乳胶抗原、阳性血清、阴性血清、稀释液、玻片、吸头及使用说明书。

2.制品用途:

用于猪乙脑血清学诊断。

3.使用方法:

3.1 定性试验:

取待检样品(血清)、阳性血清、阴性血清、稀释液各一滴(约15微升左右),分别置于玻片上,再各加乳胶抗原一滴,用牙签混匀,搅拌并摇动1~2分钟,于3~5分钟内观察结果。

3.2定量试验:

先将血清作连续稀释,各取1滴依次滴加于乳胶凝集反应板上,另设对照同上,随后再各加乳胶抗原一滴,如上搅拌并摇动,判定。

4.结果判定:

4.1对照试验:

出现如下结果试验方可成立,否则应重试:阳性血清加抗原呈“++++”;阴性血清加抗原呈“—”;抗原加稀释液呈“—”。

4.2 判定标准:

“++++”全部乳胶凝聚,颗粒聚于液滴边缘,液体完全透明;

“+++”大部分乳胶凝集,颗粒明显,液体稍混浊;

流行性乙型脑炎灭活疫苗制造及检定规程

流行性乙型脑炎灭活疫苗制造及检定规程

流行性乙型脑炎灭活疫苗制造及检定规程流行性乙型脑炎(下称乙脑)灭活疫苗是将乙脑病毒接种于地鼠肾细胞,培育后收获病毒液,加入甲醛溶液将病毒杀死后制成。用于预防乙脑。

1 毒种

1.1 毒种来源

P3株病毒,每3~5年应用新分离的乙脑流行株病毒检查P3株的保护力,以了解该毒株的有效性。P3株干燥毒种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分发。

1.2 毒种检定

1.2.1 无菌试验

毒种启封和每次传代后均需做无菌试验,合格者方可使用。

1.2.2 病毒滴定

每正代必须用体重7~9g小白鼠进行脑内滴定,滴度

≥9.0LogLD50/1.0ml可用于生产。

1.2.3 纯毒试验

生产前和生产末期用小白鼠做脑内法中和试验,以鉴定毒种的特异性。所用特异性抗血清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中和指数必须在500以上。生产过程中如对毒种发生疑问,应及时进行鉴定。

1.3毒种传代

分正亚代传递。从检定所取回的干燥毒种传递不超过15代称正代,由正代传递一代直接用于生产称亚代。每次用于传代的毒种不得少于3个鼠脑。

传代时选用体重7~9g健康小白鼠或乳鼠,脑内接种病毒,72小时后选眼结膜正常,有典型痉挛战粟、肢体麻痹的小白鼠,无菌取脑并进行无菌试验。

1.4 毒种保存

鼠脑毒种收剖经无菌试验后立即保存于-60℃以下,无菌试验通过后方可使用。亦可将鼠脑毒种研磨乳化制成10%脑悬液,分装小瓶冻存于-60℃以下,无菌试验合格后备用。

2 疫苗制造

2.1 细胞制备

2.1.1 地鼠

选用健康地鼠。如发现肾脏异常或有乳糜状腹水,应废弃。

2.1.2 细胞消化及培养

取肾剪碎,用适量的胰蛋白酶溶液消化。用营养液分散细胞,制备细胞悬液,分装培养瓶,于37℃进行培养。营养液中牛血清含量不得超过8%。

乙脑监测方案

乙脑监测方案

全国流行性乙型脑炎监测方案

一、概述

流行性乙型脑炎(以下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由蚊虫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乙脑的病死率和致残率高,是威胁人群特别是儿童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夏秋季为发病高峰季节,流行地区分布与媒介蚊虫分布密切相关,我国是乙脑高流行区, 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初期全国曾发生大流行,70年代以后随着大范围接种乙脑疫苗,乙脑发病率明显下降,近年来维持在较低的发病水平。近几年全国乙脑报告病例数每年在5000~10000例之间,但局部地区时有暴发或流行。

为落实《流行性乙型脑炎预防控制工作指导意见》的防控措施,及时发现和掌握疫情动态,科学地预测、预警乙脑发病趋势,加强乙脑监测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二、监测目的

(一)掌握我国乙脑流行病学特征,了解疫情趋势。

(二)掌握乙脑疫苗接种情况和人群免疫水平。

(三)及时发现乙脑疫情,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控制疫情蔓延,降低发病率。

三、监测病例定义

(一)疑似病例

蚊虫叮咬季节在乙脑流行地区居住或于发病前25天内曾到过乙脑流行地区,急性起病,发热、头痛、呕吐、嗜睡,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症状和体征的病例。

(二)临床诊断病例

疑似病例,同时实验室脑脊液检测呈非化脓性炎症改变,颅内压增高,脑脊液外观清亮,白细胞增高,多在(50~500)×106/L,早期以多核细胞增高为主,后期以单核细胞增高为主,蛋白轻度增高,糖与氯化物正常。

(三)确诊病例

疑似或临床诊断基础上,病原学及血清学检测结果符合下述任一项的病例:

1、1个月内未接种过乙脑疫苗者,血或脑脊液中抗乙脑病毒IgM抗体阳性。

中和试验

中和试验

中和试验

中和试验是病毒或毒素与相应的抗体结合后,失去对易感动物的致病力的试验方法。

所属分类:免疫学

概述

动物受到病毒感染后,体内产生特异性中和抗体,并与相应的病毒粒子呈现特异性结合,因而阻止病毒对敏感细胞的吸附,或抑制其侵入,使病毒失去感染能力。Y3r3X。

中和试验(Neutralization Test)是以测定病毒的感染力为基础,以比较病毒受免疫血清中和后的残存感染力为依据,来判定免疫血清中和病毒的能力。GMlpm。

两种试验方法介绍

中和试验常用的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固定病毒量与等量系列倍比稀释的血清混合,另一种是固定血清用量与等量系列对数稀释(即十倍递次稀释)的病毒混合。XNI6d。

(一) 定血清-稀释病毒法(病毒中和试验)

1.病毒毒价的测定毒价单位:衡量病毒毒价(毒力)的单位过去多用最小致死量(MLD),即经规定的途

径,以不同的剂量接种试验动物,在一定时间内能致全组试验动物死亡的最小剂量。但由于剂量的递增与死亡率递增不呈线性关系,在越接近100%死亡时,对剂量的递增越不敏感。而一般在死亡率越接近50%时,对剂量的变化越敏感,故现多改用半数致死量(LD50)作为毒价测定单位,即经规定的途径,以不同的剂量接种试验动物,在一定时间内能致半数试验动物死亡的剂量。用鸡胚测定时,毒价单位为鸡胚半数致死量(ELD50)或鸡胚半数感染量(EID50)。用细胞培养测定时,用组织细胞半数感染量(TCID50)。在测定疫苗的免疫性能时,则用半数免疫量(IMD50)或半数保护量(PD50)。shW6H。

乙型脑炎的检查

乙型脑炎的检查

乙型脑炎的检查

1.血象:白细胞计数一般在10~30×109/L,中粒细胞增至80%以上,核左移,嗜酸粒细胞可减少。

2.脑脊液检查:外观澄清或微混,白细胞计数增加,多数在0.05~0.5×109/

L之间,个别病人可达1×109/L以上,或始终正常;在病初以中性粒细胞占多数,

以后逐渐以淋巴细胞为多。蛋白稍增加,糖定量正常或偏高,氯化物正常。脑脊液中免疫球蛋白的测定对鉴别诊断有帮助。化脓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的IgM明显升高,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则IgA、IgG升高显著,而病毒性脑膜炎患者在后期时IgG可

有升高。

3.血清学检查:

(1)血凝抑制试验:可测定IgM抗体及IgG抗体,敏感性高,方法简便快速,

但试验要求严格,偶见假阳性反应。双份血清效价增长4倍以上可确诊,单份血清

抗体效价1:100为可疑,1:320可作诊断、1:640可确诊。

(2)二巯基乙醇(2ME):耐性试验检测IgM抗体,患者血清标本在2ME处理前、后分别作血凝抑制试验,如处理后血凝抑制抗体效价下降1/2~3/4,表示特异性Ig M已被2ME裂解,即为试验阳性。本法可在起病第4~8天即呈阳性,且由于单份血清即有辅助价值,故可对乙脑进行早期诊断。

(3)补体结合试验:特异性较高,但其阳性大都出现在第4~7周,双份血清

抗体效价有4倍或以上的增长即可诊断。若仅单份血清,1:2为可疑,1:4以上有

助诊断。

(4)中和试验:病后一周血中出现中和抗体,效价增长4倍以上可确诊。早期为IgM,后期为IgG.此法特异性及敏感性均较高,抗体持续终生。一般用于流行病

16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实验活动风险评估报告

16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实验活动风险评估报告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实验活动风险评估报告

一、生物学特性

(一)种类和病毒分型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简称乙脑病毒,属虫媒病毒的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病毒的形态结构,基因组特性、蛋白合成及加工等于黄热病毒、登革热病毒和森林脑炎病毒等其他黄病毒高度相似。病毒核酸为单正链RNA,基因组全长10976bp,自5’至3’端依次编码结构蛋白C、M、E,以及非结构蛋白NS1~NS5.乙脑病毒抗原性稳定,只有1个血清型。根据E基因全序列的同源性,可将乙脑病毒分为5个基因型(I、II、III、IV和V),各基因型的分布有一定的区域性。

(二)来源

乙脑病毒于1935年最先在日本乙脑患者脑组织中被分离获得,因此,又称日本脑炎病毒,所致疾病在日本称日本乙型脑炎。1940年。我国从脑炎死亡病人的脑组织中分离出乙脑病毒,除新疆、西藏、青海外,全国各地均有病例发生。

(三)传染性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人与许多动物(如猪、牛、马、羊、鸡、鸭、鹅等)都可以成为本病的传染源。人被感染后,仅发生短期病毒血症且血中病毒数量较少,故患者及隐性感染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不大。猪是乙脑病毒的自然感染者,特别是新生的幼猪,由于缺乏免疫力,具有较高的感染率和高滴度的病毒血症。猪的感染高峰期通常比人群的发病高峰期早3周左右,因此,可通过检查猪的感染率来预测当年的流行趋势。蚊虫感染后,病毒在蚊体内增殖,甚至随蚊越冬或经卵传代,因此,蚊虫既是传播媒介又是病毒的储存宿主。

(四)传播途径

乙脑是一种由蚊类传播的人畜共患病,主要传播媒介是三带喙库蚊。此外,致乏库蚊、白纹伊蚊、二代喙库蚊、中华按蚊等亦可携带病毒。除蚊子外,在蠛蠓、库蠓及尘蠓中也分离到乙脑病毒。蚊子吸血后,病毒先在其肠上皮细胞中增殖,然后进入血液并移行至唾液腺,通过叮咬猪、牛、马、羊等家畜或禽类等易感动物二传播。受感染的蚊子可携带病毒越冬并可经卵传代。病毒通过蚊子在蚊-猪-蚊等动物间不断循环,期间带毒蚊子若叮咬人类,则可引起人类感染。

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蚊子传染的病毒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临床上以突然高热,伴意识障碍、惊厥、强直性痉挛及脑膜刺激征为特点。

(1)血白细胞(WBC)计数及分类(DC)检查:白细胞总数增加到(10~30)×109/升,以中性粒细胞(N)为主,占80%以上。

(2)脑脊液(CSF)检查:脑脊液清亮或微混浊,糖、氯化物基本正常,蛋白稍增多;白细胞数多在(50~500)×106/升,起病5日内多以中性粒细胞(N)为主,以后则见淋巴细胞(L)增加。

(3)血清补体结合试验:发病4周时的阳性率在80%以上,可用于判断近期感染。

流行性乙型脑炎检查项:

1. 白细胞(WBC或LEU)

2. 白细胞分类(DC)

3. 嗜中性粒细胞(N)核象变化

4. 脑脊液颜色

5. 脑脊液透明度

6. 脑脊液比重

7. 脑脊液白细胞(WBC)计数

8. 脑脊液白细胞分类计数(DC)

白细胞(WBC或LEU)(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单位】

个/升(个/L)

【正常值】

成人白细胞数为(4.0~10.0)×109/升。儿童随年龄而异,新生儿为(15.0~20.0)×109/升;6个月~2岁为(11.0~12.0)×109/升;4~14岁为8.0×109/升左右。

【临床意义】

(1)增多:常见于急性细菌性感染、严重组织损伤、大出血、中毒和白血病等。

(2)减少:常见于某些病毒感染、血液病、物理及化学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脾功能亢进等。

白细胞分类(DC)(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单位】

百分比(常用1.0表示100%)

乙型脑炎病毒(JEV)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乙型脑炎病毒(JEV)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c efc e fv rain o o ma n ie n p ca nie s8 3% a d 6 4% .a d te i tra s y a ea e c e f i n o fiinto a ito fn r la tg n a d s e ila tg n wa n . n h ne — sa v rg o fi e t c
【 键 词 】 乙 型 脑 炎病 毒 ; LS 关 E IA
【 中图分类号】R3 一3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7 .86 2 1 )80 5 —4 6 1 5 (00 0 . 60 7 0
Esa l h n fa t b i me to n ELI A c n q e i tc i g J p n s s S Te h i u n Dee t a a e e n
w r rp rd h pi lw rigc n e t t n o n y o jgt n h oma o p cf nie sw r iae eepe ae .T eo t okn o c nr i fe z mec nu aea d ten r l rse ica t n ee trtd, ma ao i g t
M eh d B to s HK 1c l r u u e n E i s w sv c i ae .T e n r lB 2 e l we e c h rd a d J V vr a a cn td s u h o ma HK la t e n E s e i c a t e 2 ni n a d J V—p cf n i n g i g

全国乙型脑炎病毒检测技术规范(2023年修订版)

全国乙型脑炎病毒检测技术规范(2023年修订版)

全国乙型脑炎病毒检测技术规范(2023年

修订版)

1. 引言

本文档为全国乙型脑炎病毒检测技术规范的修订版,用于指导乙型脑炎病毒的检测工作。本规范适用于各种检测方法,包括实验室和临床现场检测。

2. 检测方法选择

乙型脑炎病毒检测方法应根据检测目的、设备和人力资源等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

- 病毒分离与培养法

- 分子生物学方法

- 免疫学方法

- 细胞培养-PCR方法

3. 仪器与试剂

3.1 仪器

乙型脑炎病毒检测仪器应具备以下特点:

- 准确可靠

- 高效快速

- 具备自动化分析功能

- 易于操作和维护

3.2 试剂

使用的试剂应符合以下要求:

- 高纯度

- 无污染

- 有效期内

- 适用于特定检测方法

4. 采样与保存

4.1 采样

采样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 采样部位应选择合适的组织或分泌物,如脑脊液、血液等- 要采集足够的样本量,以保证后续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避免样本污染,使用消毒的采样器具

- 存储样本的应具备防漏和防污染的功能

4.2 保存

保存样本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 样本应保存在低温条件下,常见温度为-70°C。

- 不同类型的样本应分别保存,避免混淆和交叉污染。- 样本应密封,避免温度变化和氧化损害。

5. 检测流程与步骤

乙型脑炎病毒检测应按照以下流程进行:

5.1 样本处理

- 样本接收与登记

- 样本稀释或净化

- 样本裂解处理

5.2 样本检测

- 样本制备

- 抗原或核酸提取

- 检测方法操作

5.3 结果判读与分析

- 结果读取

- 结果分析与判定

- 结果记录与报告

6. 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6.1 质量控制

- 设定质控样本

乙型脑炎病毒ELISA抗原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乙型脑炎病毒ELISA抗原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乙型脑炎病毒ELISA抗原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梅 力,李么明,陈 龙,朱碧波,叶 静,陈焕春,曹胜波

(华中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武汉,430070)

摘 要:乙型脑炎(乙脑)是一种严重的人畜共患性疾病,建立一套快速、灵敏并同时可用于多种临床样品中乙脑抗原检测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乙脑E蛋白单克隆抗体为一抗,以乙脑兔源多克隆抗体为二抗,建立了一种可用于检测猪、人、蚊子中乙脑抗原的双抗体夹心ELISA诊断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稳定性好,通过对60份临床样品的检测,显示出其与RT-PCR方法具有较高的符合率。

关键词:乙型脑炎病毒;ELISA;抗原

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JEV)引起的一种危害严重的虫媒病毒性疾病,近年来其在东南亚的流行分布范围正在不断扩大。该病毒主要经过蚊子进行传播,猪是该病毒的扩增宿主和传染源,感染后可引起母猪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及公猪发生睾丸炎,对公众健康及畜牧业的发展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迄今,国内外用于乙脑检测的方法可以分为抗原检测和抗体检测两大类。对抗原的检测主要包括病毒的分离鉴定、分子生物学方法如RT-PCR等。该类方法检测周期长、操作繁琐、对实验条件要求严格,不适用于临床大规模检测。针对抗体的诊断方法主要指血清学检测方法,如ELISA、乳胶凝集实验、补体结合试验、血凝抑制试验等,但这些传统的抗体检测方法也仅能用于疫苗免疫效果的评价,不能用于对病毒感染情况的监测。因而建立一种快速、简便、特异、灵敏的病原检测方法,并能够同时应用于临床患者及感染动物的诊断,就成为了乙型脑炎防治技术研究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检测乙型脑炎病毒中和抗体的简化试验[英]/Ting SHL…//J Virol Meth—ods.—2001,93(1—2).—43—47

检测乙型脑炎病毒中和抗体的简化试验[英]/Ting SHL…//J Virol Meth—ods.—2001,93(1—2).—43—47
L F I 是 用 能 有 效 减 少 L F 形 成 的 HAV I —A I
必须经过 人工 显示和计数 。另一种 方法是竞 争性 EL S 检 测 J IA E特 异性 抗 体 。这 种 方 法
是 用 三 种 单 克 隆 抗 体 与 待 测 血 清 竞 争 包 被 在 微 量 板 上 的 】 抗 原 。尽 管 它 能 区 别 J 中 和 E E 抗 体 和 登 革 热 抗 体 , 不 能 检 出 所 有 型 别 的 但 J E抗 体 于 是 , 者 建 立 了 一 种 快 速 、 便 的 作 简 中 和 酶 免 疫 法 。 该 方 法 已应 用于 其 他 病 毒 , 现
也 更 适 于 常 规 应 用
次 HI 聚 合 酶 链 反 应 定 性 分 析 的 费 v
用 是 一 次 HI E S 的 l V LIA o倍 。 V IA HI EL S 定 量 分 析 的 结 果 和 临 床 检 查 相 结 合 可 能 为 诊 断 婴 儿 期 HI 感 染 的经 济 方 法提 供 基 础 。 v 采 用 此 法 可 使 7 由 HI 感 染 母 亲 所 生 的 婴 0 V
0 5 检 测乙 型 脑炎 病毒 中和抗体 的 简 化试 2 验 [ ] TigS 英 / r HL… ∥ JVi lMeh  ̄ r t— o
o s 2 0 , 3( - ) 一 3 4 d . 0 1 9 12 .4 ~ 7

人流行性乙型脑炎IgG抗体JEIgGAb酶联免疫分析

人流行性乙型脑炎IgG抗体JEIgGAb酶联免疫分析

人流行性乙型脑炎IgG抗体(JE-IgG Ab)酶联免疫分析

试剂盒使用说明书

本试剂盒仅供研究使用。

检测范围:96T

1pg/ml- 48pg/ml

使用目的:

本试剂盒用于测定人血清、血浆及相关液体样本中流行性乙型脑炎IgG抗体(JE-IgG Ab)含量。

实验原理

本试剂盒应用双抗原夹心法测定标本中人流行性乙型脑炎IgG抗体(JE-IgG Ab)水平。用纯化的抗原包被微孔板,制成固相抗原,往包被单抗的微孔中依次加入流行性乙型脑炎IgG抗体,再与HRP标记的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酶标抗原复合物,经过彻底洗涤后加底物TMB显色。TMB在HRP酶的催化下转化成蓝色,并在酸的作用下转化成最终的黄色。颜色的深浅和样品中的流行性乙型脑炎IgG抗体(JE-IgG Ab)呈正相关。用酶标仪在450nm 波长下测定吸光度(OD值),通过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人流行性乙型脑炎IgG抗体(JE-IgG Ab)浓度。

标本要求

1.标本采集后尽早进行提取,提取按相关文献进行,提取后应尽快进行实验。若不能马上进行试验,可将标本放于-20℃保存,但应避免反复冻融

2.不能检测含NaN3的样品,因NaN3抑制辣根过氧化物酶的(HRP)活性。

操作步骤

1.标准品的稀释:本试剂盒提供原倍标准品一支,用户可按照下列图表在小试管中进行稀

释。

2.加样:分别设空白孔(空白对照孔不加样品及酶标试剂,其余各步操作相同)、标准孔、

待测样品孔。在酶标包被板上标准品准确加样50μl,待测样品孔中先加样品稀释液40μl,

然后再加待测样品10μl(样品最终稀释度为5倍)。加样将样品加于酶标板孔底部,尽量不触及孔壁,轻轻晃动混匀。

乙型脑炎病毒IgG抗体检测试剂盒(酶联免疫法)说明书

乙型脑炎病毒IgG抗体检测试剂盒(酶联免疫法)说明书

乙型脑炎病毒IgG抗体检测试剂盒(酶联免疫法)说明书

【产品名称】

通用名称:康珠生物乙型脑炎病毒IgG抗体检测试剂盒(酶联免疫法)

英文名称: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 IgG antibody detection kit (ELISA)

【包装规格】

96人份/盒,48人份/盒。

【预期用途】

本产品用于体外定性检测人体血清、血浆或指尖末梢血中的乙型脑炎病毒IgG抗体。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乙型脑炎病毒经库蚊传播而使人体感染的一种传染性疾病,感染患者以2-6岁儿童居多,病死率较高为5%-20%。人体感染该病毒后,能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发生脑炎而俗称乙型脑炎,应用乙型脑炎抗体的稳定,很少变异的特点。预防免疫效果良好,所以通过免疫接种乙型脑炎病毒疫苗,使机体产生乙型脑炎病毒IgG抗体,达到乙型脑炎的预防效果。

【检验原理】

本试剂盒采用酶联免疫间接法原理,用经灭活纯化的乙型脑炎病毒抗原包被酶标板制备固相抗原,样本中乙型脑炎病毒IgG抗体与包被抗原反应,再与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鼠抗人IgG结合, 形成抗原-抗体-酶标抗体复合物,加入底物TMB后产生显色反应,加入终止液后经酶免分析仪测定OD值,再与临界值比较以判定样本中是否含有乙型脑炎病毒IgG抗体。

【主要组成成份】

本试剂盒由反应板、酶结合物、阳性对照、阴性对照、浓缩洗涤液、显色液A、显色液B、终止液、样品稀释液、自封袋和封片组成:

【储存条件及有效期】

试剂盒应置2~8℃保存,有效期为十二个月。

生产日期、有效期至:见包装标签。

【适用仪器】

流行季节前后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中和抗体及隐性感染和显性感染比值分析

流行季节前后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中和抗体及隐性感染和显性感染比值分析

流行季节前后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中和抗体及隐性感染和显性感染

比值分析

目的探讨流行季节前后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中和抗体及隐性感染与显性感染比值。方法结合以往乙脑发病率对发病高、低的不同地区A、B予以整群抽样,使用微量中和试验检测乙脑病毒中和抗体。结果A区乙脑抗体病毒中和阳性率流行季节前后分别为83.3%与84.6%,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GMT分别为1:27.5与1:35.9,对比差异显著(P<0.05)。B区则分别为26.7%与24.1%,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GMT分别为1:3.1与1:3.2,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A区小年龄组乙脑隐性感染率与发病率趋势具有一致性,高年龄组则分离。B区为小年龄组一致,高年龄组分离。A、B区II/AI比值分别为为115111与5944。结论自然感染可影响人群乙脑抗体水平,且随着抗体水平的提升比值会逐渐提升,说明人体抗体水平对于显性感染与隐性感染的比值具有重要影响。

标签:流行季节;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中和抗体;隐性感染;显性感染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是一种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主要由乙脑病毒引发,可发病于人或者牲畜。当前我国乙脑疫苗逐渐普及,乙脑发生率下降明显。但是据调查,我国每年乙脑发病数量仍在数千左右[1]。健康人群乙脑免疫水平主要为自然感染与免疫接种。为对人体抗体水平产生影响的因素予以分析研究,并对目前抗体水平下经过乙脑流行季节后隐性感染/显性感染比值予以了解,同时观察有何影响因素,在流行季节前后抽群健康人群检测分析其乙脑病毒中和抗体,现将详细情况报告如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检测乙型脑炎病毒中和抗体的简化试验

摘要:在亚洲,乙型脑炎病毒是病毒性脑炎的常见病因,据统计,每年大约有45000例病例。它导致显着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乙型脑炎病毒主要通过库蚊在鸟类和动物之间传播,而人类被认为是其终末宿主。由于登革热在乙型脑炎流行地区也很普遍,因此必须通过检测乙型脑炎病毒特异性中和抗体来证实乙型脑炎阳性血清。噬斑减少中和试验是检测以及量化乙型脑炎病毒中和抗体的黄金标准。然而,噬斑减少中和试验大约需要一个星期,并且在在6个或24孔板中进行,这对于大规模筛选具有局限性。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可用于检测和定量乙型脑炎病毒中和抗体的简化方案。该法在96孔板中进行,将适合用于大规模筛查人群的免疫水平以及疫苗的免疫效力研究。

关键词:乙型脑炎病毒;中和抗体;酶联免疫

引言

在亚洲,主要由节肢动物传播的乙型脑炎病毒是病毒性脑炎的常见病原。据统计,每年大约有45000个病例,死亡率为25%;并且有高达50%的患者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世界卫生组织,1996年)。

乙型脑炎病毒为RNA正链病毒,属于黄病毒科。病毒发生表现有地方性周期性特点,库蚊和猪为其主要的宿主,病毒在其体内大量复制。然而,人类被认为是其终末宿主。(Sabchareon和Yoksan,1998)

在亚洲许多地方乙型脑炎病毒都有流行,往往在这些地方都伴随有登革热病毒流行。因此,为了与登革热区分,就必须通过检测乙型脑炎病毒特异性中和抗体来证实其确为乙型脑炎病毒阳性血清。此外,检测中和抗体也可作为检测乙型脑炎疫苗效力的合理的替代措施。(Markofff L.,2000)。“斑减少中和试验是检测和量化乙型脑炎病毒中和抗体的标准方法(Shyu等.1997)。然而,斑减少中和试验需要一周才能完成并且仅在6或24孔板中进行,从而对于大规模的筛选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在疫苗的效力学研究以及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方面其局限性表现得更加突出。结果通过肉眼计数斑块的数量来获得,而这,也有一定的主观偏差。一种简便有效的检测和测定与病毒或疫苗反应后的中和抗体含量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已经研究出了几种方法来改善蚀斑减少中和试验。在微焦点减少中和试验(Jirakanjanakit等,1997)和荧光灶抑制试验(Thacker等,1978),聚焦灶可分别通过过氧化物酶以及抗过氧化物酶荧光染色技术看到。然而,与噬斑减少中和试验相似,聚焦灶也必须人工计数。另一组通过竞争ELISA来检测乙型脑炎病毒的特异性抗体(Chow等,1997)。该法用三种单克隆抗体与测试血清竞争性结合包被在微滴度板上的乙型脑炎抗原。此法虽然能够区分登革热抗体与日本脑炎病毒中和抗体,但不能检测所有类型的乙型脑炎病毒中和抗体。

为了解决上述缺点,经过多次改进研究出了一种简捷的方法,中和酶联免疫法,这种方法在其他病毒如麻疹(Lee等,1999)的检测中已经得到了应用。

方案如下:Vero细胞购自美国模式培养物保藏中心(ATCC编号:CRL-1586,Vero细胞-1008)。乙型脑炎病毒(中山株)由陈佑昌教授提供。(新加坡国立大学)。细胞培养在199培养基(Gibco公司),加入0.042%的钠碳酸氢钠(Merck)和2mM HEPES(Gibco公司)并添加8%胎牛血清(Hyclone公司)。

维持液由1X的199培养基,0.028%碳酸氢钠和2mM HEPES并添加2%胎牛血清(FCS)配置成。所用的血清在新加坡一个离岸的岛屿上从26头野生的猪体内取样获得。本次试验进行了重复。

试验方案

1.噬斑减少中和试验:次试验在24孔板中进行(Falcon)。大约60μL热灭活的血清通过倍比稀释,从1:40到1:1280。然后与60μL病毒液混匀(每孔为30-50 PFU)并在37°C孵育1小时。然后取100 ml混匀后的液体加到融合有Vero细胞单层的24孔板中,在此之前用1 ml1X 的磷酸盐缓冲液(PBS)冲洗培养有Vero细胞的培养基一次,控制pH值为7.2。设置的对照组包括:板孔中仅加入病毒(无血清)和板孔中仅加入细胞(无病毒或血清)。然后把血清病毒混合液与细胞一起在37℃孵育1 h。吸收步骤后,吸出混合液。然后,1毫升1%的羧纤维素覆盖培养基在每个板孔中加入2%的FCS。反应板置于37℃,5%CO2中孵育6天。然后用1%的甲醛固定并用1%的龙胆紫染色。经计算减少了70%。

2.酶联免疫法:确定病毒加入和孵化的时间。要确定病毒加入和孵化的时间,将三个96培养板(Falcon)做如下准备:25μL经过倍比稀释的毒液与25μL维持液混匀后放在摇床上在37°C环境中孵育60分钟。再添加50μLVero细胞悬液直至每个板孔中大约20000个细胞(细胞计数)。培养板在37℃,5%CO2的环境下孵育2,3以及4天。孵育后,弃掉培养液,培养板中加入100μL冷冻的80%的丙酮放在4°C冰箱中10分钟。固定后,弃掉丙酮,烘干培养板,存放于20°C,直到使用。在进行间接酶联免疫试验前,培养板放在室内直至室温,并用PBS/T冲洗一次(1×PBS与0.05%的Tween20)。然后在每个板孔中加入100μL的鼠抗黄病毒的单克隆抗体(用PBS稀释为1:20)并在37℃摇床下孵育1小时。单克隆抗体从Henchal (Henchal等,1982)培育的杂交瘤细胞ATCCHB-112中获得。然后用PBS/T冲洗3次,加入100μL用1X PBS 1:5000稀释的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驴抗鼠单克隆抗体(Chemicon公司)。在37℃摇床上孵育1小时。然后再冲洗三次,加入100μL二胺底物(Sigma公司),置于黑暗环境,室温下孵育15分钟。加入50μL1N硫酸使反应终止。读取其在490 nm处的吸光值。阴性对照中,只加入细胞(不添加病毒)。

3.中和酶免疫法:约25μL倍比稀释的血清与25μL病毒液混匀(浓度与2中相同)后置于摇床中于37°C孵育1小时。然后在每个板孔中加入50μL细胞液(每个板孔中约加入20 000个细胞)。阴性对照仅加入细胞;阳性对照每个板孔中加入50μL病毒(增加的PFU)不加入血清。培养板置于37℃,5%的二氧化碳中一段时间(与2中间接酶联免疫法描述的相同)。然后,70%的终点减少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OD血清为样品孔的吸光值;OD细胞为细胞对照的吸光值(仅为细胞);OD病毒为病毒对照的吸光值(细胞和病毒)的吸光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