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为贵

合集下载

《民为贵》(带详细翻译)

《民为贵》(带详细翻译)
——江泽民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 为民。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以最广 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胡锦涛
2011年2月12 日在春节团拜会上, 温总理新春讲话:
中共中央在1982年至1986年连 续五年发布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 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 和农业发展作出具体部署。2004 年至2020年又连续十七年发布以 “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为 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现在已成为 中共中央重视农村问题的专有名词。
农村免除 义务教育学杂费
国家奖学金、助学金、贫困生 补助制度
农民工领到工资
俺也有养老保险了
种小麦,双收入!
不交学费,我又能上学了!
灾后重建乔迁新居
“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是 老百姓对官员的最低要求。为官者,必须有一种 对权力如履薄冰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和责任感。
温家宝总理说过,“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上,人 民才能让你坐台上。”
这是金文的“民”字的两种写法,上部是一个眼睛,其下 是一把锥子刺进了眼睛。表明在奴隶制社会里,奴隶主用极其残酷 的手段把奴隶的一只眼睛刺瞎,并强迫他们劳动。
• 在2020年的今天,政府为新冠患者“买单”,顺民意,得民心
• 腾讯新闻:
• 治疗新冠肺炎要花多少钱?近日,湖南一名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他晒 出了自己的治疗单,作为轻症患者的他治疗27天花费了5万多,而他一个重 症的朋友一星期就花了10万,这些费用都由国家承担!
• “其实这个费用是远远低于实际的花费的。因为医生的防护服好多是国外 高额运费捐赠过来的,国内买口罩买防护服现在的价格也高了。包括从外 地调医护人员过来的食宿补贴、牺牲的医护人员的抚恤金……也许只有在中国,国家才会给你承担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所有医 疗费用。”杨青峰医生也不由感慨。

(完整版)民为贵--详细注释串讲

(完整版)民为贵--详细注释串讲

2、齐宣王问曰:“汤放①桀,武王伐纣,有诸②?” 孟子对曰:“于③传④有之。” 曰:“臣弑其君可乎?” 曰:“贼⑤仁者谓之贼⑥,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⑦人,谓 之一夫。闻诛一夫⑧纣矣,未闻弑君也。”
【重点字词】①放:流放。 ②诸:“之乎”的兼词;之,代词,这;乎,句末语气词,相对于
“吗”。
③于:介词,在。 ④传:名词,传记 。 ⑤贼:动词,伤害、损害。 贼仁:贼害仁,指灭绝人性、暴虐无道的行为。 ⑥贼:名词,歹人、贼人。 ⑦贼义:贼害义,指损害正义、颠倒是非的行为。 ⑧之:助词,的。 ⑨一夫:即独夫,指残暴无道,众叛亲离的统治者。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 之,君为轻。
"臣闻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为 士芥,是其祸也."
《左传 哀公元年》(下臣听说,国家的兴起,看待百姓如同对待受伤者一 样加以抚慰,这就是 它的福德;它的灭亡,把百姓视作粪土草芥,这就是它的灾祸。
“民惟邦本,本固君宁。” (《尚书》)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 舟,水则覆舟 。(《荀子》)应当把人民看成与自己平等的人去爱他们,而不能高 高在上地去看他们。(列夫•托尔斯泰)
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尧崩,三年之丧毕,
9、 为渊驱鱼,为丛驱爵:为,介词,替、给。“爵”通“雀”,这两句现已成 为固定成语,用来比喻统治者施行暴政,使人民投向敌方;也比喻不善团结人, 把关系本来亲密的人推向对立面。
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虽①欲无 王②,不可得已。今之欲王者,犹③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ài )也。苟④为不畜⑤,终身不得。苟不志于仁⑥ ,终 身忧辱,以⑦陷于死亡。《诗》云:‘其何能淑(shū ) ⑧ ?载胥( xū) ⑨及溺( nì) 。’此之谓⑩也。”

民为贵

民为贵

文本感知
孟子认为怎样才可以“得天下”
? ——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 失天下;仁得天下,不仁则失。
重点研读第3则选文
孟子认为在当时形势下 ‚王天下‛是容易还是困难?
原则 条件 行动
“尔也” “民之归仁,犹水就下、 兽走圹。” “诸侯为之 驱民” 久病求艾 君之好仁
易 易 难
重点研读第3则选文
【译文】齐宣王问道:‚商汤流放夏桀、周武王付伐殷纣, 有这事吗?‛孟子答道:‚在史传中有这事。‛宣王说: ‚臣子杀害自己的国君,可以吗?‛孟子说:‚损害仁的 人叫做贼,损害义的人叫做残,又残又贼之人叫做独夫。 (我)只听说周武王杀了独夫殷纣王,(却)没听说过臣 子杀死了国君。‛
诸: 【2】齐宣王问曰:“汤放 放:流放 桀、武王伐纣,有诸?”孟 “之乎”的合音词 于:在 传:指 子对曰:“于传有之。”曰: “臣弑其君,可乎?”曰: 传记 贼:害、伤 一夫: “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 害 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 独夫,指残暴无道、 众叛亲离的统治者 闻诛一夫纣矣,未闻拭君 也。”
文本感知
在“君权谁授”的问题上,孟子 与万章有什么不同?孟子的主张反映 了什么思想? —— 万章的看法:在禅让制的时代, 这一代的君权是由上一代的天子授与的。 孟子的看法:天子个人并没有权力把天 下拿来授与谁,只有上天和下民(老百 姓)才有这个权力。
⑴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 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 而已矣
文本感知
孟子为什么说“民为贵,社稷 次之,君为轻”? —— 因为国君可以改立更换,国 家也可以重立,只有老百姓是不可 动摇的。庶民之上有高高在上的大 夫和国君,可是他们存在的最终依 据是‚得乎丘民‛。所以,百姓最 为重要。

这一段是孟子民本思想最为典型, 最为明确的体现,“民贵君轻”成为后 世广泛流传的名言,一直为人们所引用。 有必要提出的是,“民”是一个集合概 念,“民”作为一个集合的整体是贵的, 重于国君的,但“民”当中的每一个个 体,普普通通的一介小民又怎么样呢? 孟子这里没有说,也就很难说了。不过, 就我们的了解来看,个体的小民是不可 能与国君的重要性相抗衡的。

民为贵

民为贵
因为国君可以改立跟换,国家也可 以重立,只有老百姓是不可动摇的。庶 民之上有高高在上的大夫和国君,可是 他们存在的最终依据是“得乎丘民”。 所以百姓最为重要。
第二则
齐宣王问:“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
流放 讨伐 这事
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在 传记 代词,代汤伐桀、武 王伐纣
曰:“臣弑其君,可乎?”
心。”
古义: 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 大夫 今义:对医生的称呼 古义: 祭祀用的牲畜 今义: 为了正义的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古义: 中原地区 中国 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 古义: 被诛杀或逃亡 今义: 死去
牺牲
死亡
孟子“民贵君轻”以及“独一夫”的主 张在封建社会行得通吗?为什么?
古时兴办教育,并以儒学为教育基本内容, 其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君主专制统治。尽管尊崇 儒学,但对其中不利于达到此目的的思想内容是 十分反感的,并严加摒弃。
3、赏析“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 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其民矣;得其心有道:所 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运用排比句式,增强了语势,层层推进,指 出了得到天下的根本途径,气势磅礴,语调铿锵, 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第四则
万章曰:“尧以天下与舜,有诸?”
把 动词,给予,授
孟子曰:“否。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
向 代指天子推荐的人
子,不能使天子与之诸侯;大夫能荐人于诸侯,不能使诸侯
接受
与之大夫。昔者,尧荐舜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
状语后置,“尧于天荐舜而天受之”
顺承
之。故曰,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曰:“敢问:‘荐之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如何
冒昧
曰:“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受之;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

民为贵--详细注释 串讲

民为贵--详细注释 串讲

句假设时译为“即使”,已成为事实译为“虽然”。 ②“王”,名作动,称王。全句译为“即使不想称王”。 ③犹:像,如同。 ④苟:如果。 ⑤畜:积攒,积聚。 ⑥仁:名词作动词。施行仁政。 ⑦以:以致。 ⑧淑:( shū),善。 ⑨胥( xū):皆 。 载,句首语助词,无义。 ⑩此之谓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宾语前置句。
而:如果。
是:这样。
天与之:与,给。
5 孟子曰: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 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也,善教民爱之,善 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重点字词】 1、言:言论,名词;2、声:声望,名词。 2、善政民畏之:善,好的;畏,畏惧。
5 孟子曰: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 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也,善教民爱之,善 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尧崩,三年之丧毕, 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 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尧之子而讴歌舜, 故曰,天也。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而居尧之宫,逼尧之 子,是篡也,非天与也。《泰誓》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 我民听’,此之谓也。” 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重点字词】相:帮助 之:到,往。 之:助词,的。 中国:这里指国都。 践:登上。
2、齐宣王问曰:“汤放①桀,武王伐纣,有诸②?” 孟子对曰:“于③传④有之。” 曰:“臣弑其君可乎?” 曰:“贼⑤仁者谓之贼⑥,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⑦人,谓 之一夫。闻诛一夫⑧纣矣,未闻弑君也。” 【重点字词】①放:流放。 ②诸:“之乎”的兼词;之,代词,这;乎,句末语气词,相对于
“吗”。
③于:介词,在。 ④传:名词,传记
。 ⑤贼:动词,伤害、损害。 贼仁:贼害仁,指灭绝人性、暴虐无道的行为。 ⑥贼:名词,歹人、贼人。 ⑦贼义:贼害义,指损害正义、颠倒是非的行为。 ⑧之:助词,的。 ⑨一夫:即独夫,指残暴无道,众叛亲离的统治者。

《孟子》第三课《民为贵》

《孟子》第三课《民为贵》
14
长于譬喻
3、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为不 畜,终身不得。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
用病久了才去寻找治病的干艾叶比喻今天之国君平时 不践履仁、不实行仁,却想着称王天下,那么终身都 会有丧失天下的隐忧,最后被杀或逃亡。形象地指出 了不长期坚持实行仁的悲惨结局,振聋发聩。
“孟子长于譬喻,辞不迫切,而意已独至。” ——汉 赵岐
安危、存亡,要把民放在第一位,社稷放在第二
位,国君放在第三位。“民贵君轻”成为后世广
泛流传的名言,一直为人们所引用。
5
6
2、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 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臣弑其君可乎?” 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
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2
3
1、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 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 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 盛既洁,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 稷。”
译文:孟子说:“庶民最重要,土神和谷神居第二位,国君不重
要。因此赢得了庶民就做天子,赢得了天子就做诸侯,赢得了诸 侯就做大夫。诸侯国的国君如果危害土神和谷神,就重新立一个 贤君。用来祭祀社稷的全体的牲畜已经是合格的祭品了,祭祀的 谷物已经很洁净了,并且按时祭祀,从未错过或漏掉,这样但是 国家还是遭受旱灾或者水灾,那么就毁掉原来的社稷,重立新的 社稷。”
4
★问题思考
孟子为什么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体现了孟子怎样的思想?
(1) 国君和社稷都可以改立更换,只有百姓是不 可以更换的,所以百姓最为重要。
(2) 体现了孟子“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主 张仁政,百姓是国家的根本。

《孟子选读》之《民为贵》2018

《孟子选读》之《民为贵》2018

1、判断句,判断句可以表示 某某的原因是什么,也可以表示 某某是什么。此句译为‚桀和纣失 天下,是由于失去了人民‛。后面 句子与此相同。‚之‛,取消句子 独立性。 2、道:方法。 3、斯:斯,那么,就。 4、所欲与之聚之:第二个‚之, 代词,代‚所欲‛。全句 ‚(百姓) 想要的东西,就给他们积蓄起来‛。
1、孟子为什么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因为国君和社稷都可以改立更换,只有老百姓 是不可更换的。所以,百姓最为重要。 2、“汤放桀,武王伐纣”是什么行为? “诛一夫”的行为,使推翻暴政的行为。 (又机智,又锐利,又深刻。) 3、《孟子· 离娄上》选章中孟子是怎样论证“得天 下”与“失天下”的?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仁得天下, 不仁则失。采用对比论证的方式以及比喻论证 方式。
2、孟子的“民本思想”与现在“以德治国”的 方略是一致的吗?二者有什么区别吗?请结 合历史原因与现实条件谈谈你的理解。
提示:孟子的民本思想是其德治思想的社会政治依
据,性善论是其德治思想的理论基础,仁政论是其德 治思想的归宿,但孟子的德治思想与当代的以德治国 又有根本区别,民本思想进步性表现在“民贵君轻” 和对“天、神、鬼”观念的突破,因此它在历史上对 统治阶级治国安邦起到极大的作用。孟子的民本思想 及德治思想对今天贯彻以德治国的方略具有一定的启 迪作用。今天的“以德治国”的方略可以说是对古人 进步思想的延伸与发展。无论是什么时代,每一个当 权者都应该善待百姓,因为只有百姓安,才能天下安, 只有百姓富,才能天下兴。
3、原文: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翻译:他们想要的,就给他们积聚起来;他们 厌恶的,不加给他们,如此罢了。人民归向于 仁,如同水往下方流、野兽奔向旷野一样。

说说孟子的“民贵君轻”

说说孟子的“民贵君轻”

说说孟子的“民贵君轻”许锡良孟子有一段经常让儒家宪政派学者引以为自豪的话:“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诸侯危社稷,则变置。

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祖以时,然而早干水溢,则变置社稷。

”翻译成现代白话文就是:老百姓最为重要,国家其次,国君为轻。

所以,得到民心的做天子,得到天子应允的做国君,得到国君应允的做大夫。

国君危害到土神谷神——国家,就改立国君。

祭品丰盛,祭品洁净,祭扫按时举行,但仍然遭受旱灾水灾,那就改立土神谷神。

孟子这段话,一直只是存留在纸上,为什么在历史与现实中,我们看到的情况刚好相反,却是“君为重,社稷次之,民为轻”呢?其实孟子说这个话,也不是真正站立在老百姓的立场上来说的,而是站在君主的立场上来劝告君主的。

孟子把社会中的人分成两大类,即劳心者与劳力者,劳心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他怎么会站在劳力者的立场上来思考呢?他只是劝告君王,如果你把老百姓看得重于国家,把国家看得重于自己,那么,你的江山社稷反而是牢固的。

因为,得民心者得天下。

得了民心,老百姓,就会替你打江山,守江山,这样你的国就保存了,国保存了,你这个君王才可以继续做下去。

这里的逻辑关系,蕴藏的还是君主第一位,其他的社稷与民都不过是为君主服务的手段而已。

这也是为什么在实际的现实中实践的结果,其效果其实是完全相反的内在原因。

每每有战乱灾难,帝王们都是把老百姓放置于最不重要的位置。

平时帝王们虽然热爱自己的江山,但是,一旦自己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的时候,第一个出来卖国的就是他们。

因为,卖了国的一部分,就可以换取平安快乐,自己仍然是君五,仍然可以享受君王的尊严与穷奢极欲的糜烂生活。

至于国的江山社稷多一点,还是少一点,并不妨碍君主帝王们的尊严与生活。

民,这个概念,在中国历史文化中向来只是一个集合概念,有如我们今天所说的“人民”,为人民服务,常常只是沦为一个口号,一遇到具体的现实,其实是没有用的。

《孟子》民为贵 原文、注释及解析

《孟子》民为贵 原文、注释及解析

《孟子》民为贵原文、注释及解析〔原文〕民为贵《孟子》孟子曰:“民为贵②,社稷次之③,君为轻④。

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⑤,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诸侯危社稷⑥,则变置⑦;牺牲既成⑧,粢盛既洁⑨,祭祀以时⑩,然而旱干水溢(11),则变置社稷。

(12)”〔注释〕①本篇节选自《孟子·尽心下》。

体现了孟子的仁政和民本思想。

②民,民众,百姓。

贵,贵重,重要。

③社稷,指国家。

社,土神。

稷,谷神。

古时建立国家必置社稷神庙以祭祀崇奉。

因此以社稷代表国家。

之,指民众,百姓,即指代上句的民。

④君,君王,君主。

轻,轻微。

⑤是故,因此,所以。

丘民,民众。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曰:“丘民,田野之民,至微贱也。

然得其心,则天下归之。

”丘,众也。

⑥危,危害,危及。

⑦变置,更立,更换。

变,更也。

置,立也。

⑧牺牲,用以祭祀的动物。

既,已经。

成,肥壮。

牺牲以肥壮为贵,肥壮代表牺牲的长成。

⑨粢盛,祭品。

祭祀用的黍稷叫做粢,装在器皿中的食物叫做盛。

洁,清洁,洁净。

⑩以时,按照时令。

(11)然而,然为代词,指上文;而,连词,表连接。

然而,即使这样,但仍有的意思。

旱干水溢,指水旱灾害。

(12)“牺牲”五句意为,牺牲已经肥壮,祭品已经洁净,祭祀也不失时令,但仍有水旱灾害,就更换土神谷神。

〔解析〕孟子早年曾游学齐、魏、滕等诸侯国,见过梁惠王、齐宣王、滕文公,也曾受到礼遇,有过“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以传食于诸侯”(《滕文公下》)的显赫时刻。

但是由于孟子主张的是实行“王道”、提倡“仁政”,极力要求统治者以恻隐之心推恩爱民,“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因此,这就与各强国诸侯“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的野心格格不入,他的学说也被认为“迂阔而远于事情”而终不被采纳。

在《民为贵》一章中,孟子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并且认为如果诸侯危害国家,社神、稷神接受了祭祀而仍使百姓遭受旱涝之灾,都可以变置改立,反映了孟子较强的民本主义思想。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例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例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例子
“民为贵”,是指国家的最高利益要服从于社会民众的利益,国家要以公正的态度来服务于民众。

这是古代中国人的一种价值取向,强调君王应该关心百姓疾苦,保障民众的权益和利益,使他们生活得更加幸福安康。

“社稷次之”,古代社会中,社稷是国家的象征,它的安危和稳定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繁荣。

因此,它位居民生之上而次于国家的命运。

“君为轻”,意思是君王的利益和权利应该放在国家和民众的利益之后。

君王作为国家的统治者,应该遵守法律、尊重民众的利益,不得为了自己的私利而伤害国家和民众。

这是古代中国人的一种治国理念,体现了君臣之间的责任和义务关系。

民为贵知识点总结

民为贵知识点总结

民为贵知识点总结一、民为贵的意义和由来1.1 民为何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民为贵是一种价值观念,它强调人民的地位和权利。

在民为贵的理念中,“民”指的是百姓,也就是人民群众。

在中国的封建社会,百姓生活在贫困和压迫之中,他们的权利经常被剥夺,生活艰苦。

因此,提出“民为贵”这一理念,就是要解放人民,让他们在社会中得到应有的地位和尊重。

1.2 民为贵的由来民为贵的理念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儒家文化。

儒家思想强调“民贵君轻”,意思是人民的地位应该是最重要的,君主(或者现代社会政府)应该服务人民,而不是压迫和剥削人民。

这种思想影响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制度,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二、民为贵在中国的发展和影响2.1 儒家思想对民为贵的影响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中国社会和政治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儒家思想中,民为贵是最重要的价值观念之一,它强调了人民的地位和权利。

儒家经典中有很多关于民为贵的思想和理论,如《论语》中的“民而无得焉者良,无求焉者富”等。

这些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和社会风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影响了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和社会改革。

2.2 民为贵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在中国历史上,民为贵的理念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在中国古代,百姓生活在贫困和压迫之中,他们的权利经常被剥夺,生活艰苦。

因此,民为贵的理念成为了社会改革和政治变革的重要动力之一。

例如,中国的历史上曾经有过很多次的农民起义和革命运动,这些运动都是为了争取民众的权利和地位,体现了民为贵的精神。

2.3 民为贵对当代中国的影响在当代中国,民为贵的理念依然是重要的价值观念之一。

中国的宪法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强调了人民的地位和权利。

中国政府在社会发展和改革中也一直强调“以人为本”,要不断改善人民的生活状况,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提出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发展理念,这也是民为贵理念的体现。

三、民为贵在世界上的影响3.1 民为贵对世界的启示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的民为贵的理念对世界也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民为贵ppt5 人教课标版

民为贵ppt5 人教课标版

5、指明下列句子的句式 ⑴则诸侯皆为之驱矣 ⑵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 ⑶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
二、疏通文意,注意下列重点语句的翻译。
1、原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翻译:百姓是最重要的,国家次 于百姓,君主的地位更要轻些。 2、原文: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 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 君也。
回来,再坚持一下吧,母亲点头。 午夜,母亲呼吸急促,神志明显不清。我们晚辈愚孙、亲朋好友二十多人守候在母亲床前。天时感应,外孙赶到家握着外婆的手不几分钟,老人家静静辞世。母亲停止呼吸那一刻,我们都默默地告诫自己,不哭不哭,同时谁也不愿打破母亲宁静的睡意。依母亲的心愿和嘱咐,夜里没有 哭声,没有鞭炮声。
(提示:jì、zī ché ng、jié 、tǎ、 kuàng、zhūn、jìn)
正确朗读下列句子的读音 1,于传有之 2,虽欲无王,不可得已 3,所恶勿施 4,苟为不畜,终身不得 5,暴之于民,而民受之 6,舜相尧二十有载 7,尧崩,三年之丧毕 8,夫然后之中国
Zhuàn wàng wù xù pù xiàng sāng fú
母亲生于战乱纷飞的年代,年幼时正值国家遭受日寇侵略,被迫与家人一起四处逃难,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年轻到中年时期,因生育我们儿女七个,又因我父亲长期在外工作,母亲用自己弱小的肩膀,挑起了与她体格极不相称的家庭重担。本来母亲是做会计也可以教书的,但一堆孩 子拖了后腿,无奈当了童子军头头。她一面穿上草 鞋当起搬运工扛码头,一面组织七个小不点开山挖鹅卵石挣收入、到郊外开荒种菜、捡柴禾、采野菜、拾麦子等,以保障家庭最基本的生活开销和供我们上学。因母亲性格坚强,无论遭受人生多大的磨难,她都咬紧牙关挺了过来。
翻译:残害仁的人叫贼,残害义 的人叫残;残、贼这样的人叫独 夫。我只听说杀了独夫纣罢了, 没听说臣杀君啊。

天下大同之类的名言警句

天下大同之类的名言警句

天下大同之类的名言警句天下大同1. 《论语·颜渊》中有一句名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民众是最重要的,国家的利益排在其次,君主的权力应该是最轻的。

这体现了天下大同的思想,强调了民众的利益至上。

2. 孔子在《论语·卫灵公》中说过:“百姓有过,如反掌。

”这句话意味着君主应该体察民情,关心民众的利益,为百姓的幸福和安宁负责。

只有当民众的需求得到满足,社会才能实现天下大同。

3. 《道德经》是古代哲学家老子所著的一部重要文化经典。

其中有一句名言:“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这句话告诫人们,宽容、柔和和谦逊的力量是至高无上的,而强硬和咄咄逼人的手段终究无法战胜天下。

4. 明朝思想家王守仁提出了“知行合一”的理念。

他认为,只有通过修身养性,使个人的道德修养达到极致,才能促进天下大同的实现。

他的观点强调了个人的力量和责任在建立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性。

5. 现代文人钱钟书在《围城》一书中写道:“人要是狠狠地放开取之不尽的欲望,最后可能会拿到欲望带给他的东西,也会失去欲望夺走他的东西。

”这句话意味深长,提醒人们在追求自己的利益和欲望时要有适度,要在利己的同时也考虑他人的利益,以实现和谐共处,进而实现天下大同。

6. 近代著名作家鲁迅在《药》一文中提出:“大同之路博览于人间,然后凡人百世为火光,猛石裂,海水为尘,地脉决。

”这句话意味着每个个体都应该为建立天下大同而努力奋斗,通过个人的积极行动和智慧来推动历史的进程,实现人类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7. 我们在学习和研究古代的经典文化时,也可以从中找到天下大同的启示。

最有名的就是孔子提倡的“仁爱”思想,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一理念意味着人们应该对他人保持同情、宽容和关爱,以建立一个充满仁爱之心的社会,实现天下大同的理想。

8. 当代社会学家杨绛在《我们仨》一书中写道:“事与愿违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遗憾,另一种是创意。

”这句话告诫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要学会调整自己的思维和行动,寻找机遇和创新的可能性,以推动社会变革和进步,最终实现天下大同。

民为贵

民为贵

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虽欲无 王,不可得已。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苟为不畜,终身不得。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 以陷于 死亡。《诗》云:‘其何能淑?载胥及溺。’此之谓也。” 三年之艾(ài ) 淑( shū) 胥( xū) 溺( nì ) 句首语助词,无义; 胥,相; 及,与。 载,
小结
一、君轻民贵 二、君暴民反 三、君仁民归
4万章曰:“尧以天下与舜,有诸?” 诸:之乎 孟子曰:“否;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 谆谆然:耐心 “然则舜有天下也,孰与之?” 引导、恳切教 曰:“天与之。” 诲的样子 “天与之者,谆谆然命之乎?” 曰:“否;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万章说:“尧把天下给了舜,有这件事吗?” 孟子说:“没有。天子不能拿天下给别人。” 万章说:“这样的话,那么舜拥有天下,是谁授予下给舜这件事儿,是说天耐心恳 切地任命他、叮嘱他吗?” 孟子回答:“不是的。天不说话,拿行动和事件显示 把天下给了他罢了。”
话中有话,把如今天下的诸侯都比作桀 纣,是像獭、鹯一样的暴君,直指时弊,一 针见血。
语言特色

一、长于譬喻
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苟为不畜,终身不得。苟不志于仁,终身忧 辱,以陷于死亡。
用病久了才去寻找治病的干艾叶比 喻今天之国君平时不践履仁、不实行仁, 却想着称王天下,那么终身都会有丧失 天下的隐忧,最后被杀或逃亡。形象的 指出了不实行仁的悲惨结局,振聋发聩。
现在天下诸侯暴虐无道,如果有一位国君喜欢施行仁政的话, 那么百姓就会在这些暴君的‘驱使’下归附他。即便不想成就 王业,也是做不到的。现今的国君(以前没做过赢得民心的事 情而想成就王业),就像人病了七年之久,猝然间去找干了三 年的艾草一样(肯定不会有什么结果的)。久病者如果不事先 积攒下一些治病的艾草(而总是猝然间去找三年的陈艾),那 么一辈子都不会得到。国君如果平时不施行仁政,那么终身都 有丧失天下人民的隐忧,以至陷于被诛杀或者逃亡的境地。 《诗经· 大雅· 桑柔》说:‘这样怎么可能有好结果呢?只会相继 都掉进水中被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

民为贵社稷次之

民为贵社稷次之

民为贵社稷次之范文一:民为贵社稷次之——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民为贵,社稷次之”这句话是从《礼记·中庸》中引出来的,其中的“社稷”指的是国家的大事、国家的政权。

这句话表明了在一个国家中,人民的利益应该得到最优先的保护,而国家的利益则排在其次。

对于我来说,“民为贵”可以被理解为人民的生命、人权、财产等福利的保护。

当政府进行决策或行政行为时,必须优先考虑到人民的利益。

我们的国家实现了老龄化、医疗、教育和安全等领域的公共服务,以保护、关心和支持公民。

这是符合“民为贵”的要求的,这样也可以增加人民对国家的信心和忠诚度。

“社稷次之”可以被理解为国家的根本利益,这必须由国家来保护,因为没有国家无论如何也不能得到保障。

在执政过程中,国家必须优先考虑保护本国领土、文化和国家利益。

考虑防御或响应恐怖袭击、天灾等紧急情况的时候,我们的政府也必须考虑到这一点。

换句话说,如果我们没有一个稳定、强大的国家来保护,人民的利益就不能得到有效的维护。

在维护国家根本利益的同时,也应该让人民得到更好的生活。

写作重点分析:1.写作方式:分析本文中的名言“民为贵,社稷次之”;2.行文思路:阐释对这句话的理解; 先解释概念,然后阐述自己的观点; 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

用词分析:1.对名言进行了解释,没有像复制黏贴这句话;2.使用简洁流畅的语言,语言简洁但表达清晰。

范文二:“民为贵,社稷次之”——从不同的侧面理解这句话“民为贵,社稷次之”是一个反映政治伦理的重要观念。

这个观念提醒我们,在国家治理和发展中,应毫不犹豫地维护和优先考虑人民的利益,而把国家的利益置于次要立场。

换句话说,我们应该树立起以人民福利为目标的政治责任,这将有助于构建一个环境适宜的国家,更好地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和利益。

对于政府来说,实现“民为贵,社稷次之”的理念,需要做到三点:首先,政府需要实现公正行政,严格执行法律和制度,把最大限度的利益回馈给人民。

政府的决策和政策必须真正满足人民的需要,最大的方便人民的实际生活,真正感受到人民的福祉。

3民为贵

3民为贵
推荐给天,天接受了;公开介绍给老百姓,老百姓也接受了 是怎么回事呢?”
【原文4】曰 :“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受之; 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是民受之也。天与 之,人与之,故曰,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舜相 尧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尧崩, 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
【译文】孟子说:“叫他主持祭祀,所有神明都来 享用,这是天接受了; 叫他主持政事,政事治理得 很好,老百姓很满意,这就是老百姓也接受了。天 亲附帮助他,老百姓亲附帮助他,所以说,天子不能 够拿天下给人。舜辅佐尧治理天下二十八年,这不 是凭一个人的意志够做得到的,而是天意。尧去世 后,舜为他服丧三年,然后便到南河的南边躲避尧 的儿子(为的是要让尧的儿子继承天下)。
虽欲无王,不可得已。 想称王天下,也不可能了。现在
今之欲王者,犹七年 想称王天下的人,好比害了七年
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的病要找存放多年的艾来治。如
苟为不畜,终身不得。 果平时不积存,那就终身得不到。
苟不志于仁,终身忧 如果不立志实行仁政,必将终身
辱,以陷于死亡。 忧愁受辱,以至陷于被诛杀或逃
《诗》云‘其何能淑, 亡的境地。《诗经》上说:‘那
载胥及溺’,此之谓 怎能把事办好,只有都淹死了。’
也。”
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原文4】万章曰:“尧以天下与舜,有诸?” 孟子曰:“否;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
“然则舜有天下也,孰与之?” 曰:“天与之。” “天与之者,谆谆然命之乎?” 曰:“否;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曰:“以行与事示之者,如之何?”
【原文4】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讼狱者不 之尧之子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尧之子而讴歌舜,故曰天 也。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而居尧之宫,逼尧之子 ,是篡也,非天与也。《泰誓》曰,‘天视自我民视,天 听自我民听’,此之谓也。”

关于 治国管理的古诗词

关于 治国管理的古诗词

关于治国管理的古诗词
1、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出自孟子,意思是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

这是因为有了人民,才需要国家;有了国家,才需要君王。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出自《孟子·滕文公下》,意思是富贵不能使他的心惑乱,贫贱不能使他改变节操,威武不能使他屈服意志。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出自《孟子·尽心上》,意思是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

4、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

出自《围炉夜话》,意思是所有的善行首先讲的是孝道,所有的恶行首先做的是淫乱。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译文:孟子说: 桀和纣失天下,是由于失去了人民; 参考译文:孟子说:“桀和纣失天下,是由于失去了人民;
失去人民,是由于失去了民心。得天下有办法:得到人民, 失去人民,是由于失去了民心。得天下有办法:得到人民, 就能得到天下了;得人民有办法:赢得民心, 就能得到天下了;得人民有办法:赢得民心,就能得到人 民了;得民心有办法:他们想要的,就给他们积聚起来; 民了;得民心有办法:他们想要的,就给他们积聚起来; 他们厌恶的,不强加给他们。人民归向于仁, 他们厌恶的,不强加给他们。人民归向于仁,就像水流向 低处、野兽奔向旷野一样。所以,为深水赶来鱼的是水獭; 低处、野兽奔向旷野一样。所以,为深水赶来鱼的是水獭; 为树丛赶来鸟雀的是鹞鹰;为汤王、武王赶来百姓的, 为树丛赶来鸟雀的是鹞鹰;为汤王、武王赶来百姓的,是 夏桀和商纣。 夏桀和商纣。 如果现在天下的国君有爱好仁德的, 如果现在天下的国君有爱好仁德的,那么诸侯们就会 替他把人民赶来。即使他不想称王天下,也不可能了。 替他把人民赶来。即使他不想称王天下,也不可能了。现 在想称王天下的人, 在想称王天下的人,好比害了七年的病要找存放多年的艾 来治。如果平时不积存,那就终身得不到。 来治。如果平时不积存,那就终身得不到。如果不立志实 行仁政,必将终身忧愁受辱,以至子死亡。 诗经》上说: 行仁政,必将终身忧愁受辱,以至子死亡。《诗经》上说: 那怎能把事办好,只有一块儿淹死了。 ‘那怎能把事办好,只有一块儿淹死了。’说的就是这种 情况。 情况。”
对后世的影响: 对后世的影响: 例1,太宗李世民采用租庸调制,轻徭薄赋, ,太宗李世民采用租庸调制,轻徭薄赋, 减轻农民的负担;实行均田制, 减轻农民的负担;实行均田制,还农民以一定 的土地;采取科举制,选贤与能。 的土地;采取科举制,选贤与能。从而出现了 初唐“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 初唐“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 例2,唐代柳宗元“反苛政”。 ,唐代柳宗元“反苛政” 例3,宋代范仲淹“忧民之忧”。 ,宋代范仲淹“忧民之忧” 例4,明代张居正“为民请命”。 ,明代张居正“为民请命”
第五部分: 第五部分:
1、仁言不如仁声之人人深也: 、仁言不如仁声之人人深也: 声望。 声,声望。 2、善政,民畏之: 、善政,民畏之: 好的。 善,好的。 畏服。 畏,畏服。
三、整体感知
1、孟子为什么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为什么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因为国君和社稷都可以改立更换,只有老百姓是不可更换的。 因为国君和社稷都可以改立更换,只有老百姓是不可更换的。 所以, 所以,百姓最为重要。 2、“汤放桀,武王伐纣”是什么行为? 、 汤放桀,武王伐纣”是什么行为? “诛一夫”的行为,使推翻暴政的行为。 诛一夫”的行为,使推翻暴政的行为。 3、 孟子离娄上 中孟子是怎样论证“得天下” 3、《孟子离娄上》中孟子是怎样论证“得天下”与“失天下”的 离娄上》 失天下” ?
第二部分 1、汤放桀:放,流放 、汤放桀:
2、有诸:诸,兼词,相当于“之乎”,有这 、有诸: 兼词,相当于“之乎” 回事吗。 回事吗。 3、于传有之:传,指传记 、于传有之: 4、残贼之人谓之一夫:一夫,即独夫,指残 、残贼之人谓之一夫:一夫,即独夫, 暴无道、众叛亲离的统治者。 暴无道、众叛亲离的统治者。
参考译文: 参考译文: 孟子说: 百姓是最重要的, 孟子说:“百姓是最重要的,土谷之神次于 百姓,君主的地位更要轻些。 百姓,君主的地位更要轻些。所以得到许 多百姓的拥护就能做天子, 多百姓的拥护就能做天子,得到天子信任 就能做诸侯,得到诸侯信任就能做大夫。 就能做诸侯,得到诸侯信任就能做大夫。 诸侯危害了土谷之神,那就改立诸侯。 诸侯危害了土谷之神,那就改立诸侯。祭 祀用的牲畜是肥壮的,谷物是清洁的, 祀用的牲畜是肥壮的,谷物是清洁的,又 是按时祭祀的,然而还是干旱水涝, 是按时祭祀的,然而还是干旱水涝,那就 改立土谷之神。 改立土谷之神。”
5、 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就,接近,靠近,趋 、 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 接近,靠近, 此处译为“流向” 两个“ 向。此处译为“流向”。两个“之”字均为取消句 子独立性。 子独立性。 6、 为渊驱鱼,为丛驱爵:为,介词,替、给。“ 介词, 、 为渊驱鱼,为丛驱爵: 通雀,这两句现已成为固定成语, 爵”通雀,这两句现已成为固定成语,用来比喻统 治者施行暴政,使人民投向敌方; 治者施行暴政,使人民投向敌方;也比喻不善团结 把关系本来亲密的人推向对立面。 人,把关系本来亲密的人推向对立面。 7、 虽欲无王:“虽”,常译为“虽然”和“即使 常译为“虽然” 、 虽欲无王: ”,全句假设时译为“即使”,已成为事实译为“ 全句假设时译为“即使” 已成为事实译为“ 虽然” 虽然”。 “王”,名作动,称王。全句译为“即使不想称王 名作动,称王。全句译为“ ”。
参考译文:齐宣王问道: 商汤流放夏桀, 参考译文:齐宣王问道:“商汤流放夏桀, 周武王讨伐殷纣,有这件事吗? 周武王讨伐殷纣,有这件事吗?”孟子回 在记载中有这些事。 齐宣王说: 答:“在记载中有这些事。”齐宣王说: 臣子杀害君王,可以吗? 孟子说: “臣子杀害君王,可以吗?”孟子说: 贼害仁的人叫贼,贼害义的人叫残。 “贼害仁的人叫贼,贼害义的人叫残。贼 害仁和义的人叫做独夫。 害仁和义的人叫做独夫。我听说武王诛灭 了纣(商汤诛灭了独夫桀), ),没有听说他 了纣(商汤诛灭了独夫桀),没有听说他 们以臣杀君。 们以臣杀君。”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仁得天下,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仁得天下,不仁 则失。采用对比论证的方式以及比喻论证方式。 则失。采用对比论证的方式以及比喻论证方式。
4、在“君权谁授”的问题上,孟子与万章有什么 、 君权谁授”的问题上, 不同?孟子的主张反映了什么思想? 不同?孟子的主张反映了什么思想? 万章的看法:在禅让制的时代, 万章的看法:在禅让制的时代,这一代的君权是由 上一代的天子授与的。孟子的看法: 上一代的天子授与的。孟子的看法:天子个人并 没有权力把天下拿来授与谁, 没有权力把天下拿来授与谁,只有上天和下民 老百姓)才有这个权力。 (老百姓)才有这个权力。 5、“善政”与“善教”有什么区别? 、 善政” 善教”有什么区别? 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2、孟子“民贵君轻”和“诛一夫”的思想在封建社会中 、孟子“民贵君轻” 诛一夫” 行得通吗?为什么? 行得通吗?为什么?
提示:不行。尽管唐太宗由此衍生出“ 提示:不行。尽管唐太宗由此衍生出“舟所以比人君
,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但后世 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朱元璋对孟子及其思想的态度更具代表性。朱元璋 朱元璋对孟子及其思想的态度更具代表性。 特命翰林学士刘三吾主持阉割《孟子》 特命翰林学士刘三吾主持阉割《孟子》,其中许多 精华部分被删除。 精华部分被删除。 古时兴办教育,并以儒学为教育的基本内容, 古时兴办教育,并以儒学为教育的基本内容,其根 本目的乃是为了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本目的乃是为了维护君主专制统治。尽管尊崇儒学 ,但对其中不利于达到此目的的思想内容是十分反 严加摒弃的。 感,严加摒弃的。
第四部分: 第四部分:

1、尧以天下与舜:与,给。 、尧以天下与舜: 2、谆谆然命之乎:谆谆然,耐心引导、 、谆谆然命之乎:谆谆然,耐心引导、 恳切教诲的样子。 形容词尾, 的 恳切教诲的样子。然,形容词尾,……的 样子 3、暴之于民,而民受之:暴,显露,公 、暴之于民,而民受之: 显露, 开。 4、而事治:治,处理的好(21)夫然后 处理的好( ) 、而事治: 之中国:中国,这里指帝都、国都。 之中国:中国,这里指帝都、国都。 5、而居尧之宫:而,如果。 如果。 、而居尧之宫: 6、天与之:与,亲附。 、天与之: 亲附。
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 1、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这是个判 、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
断句,判断句可以表示某某的原因是什么, 断句,判断句可以表示某某的原因是什么, 也可以表示某某是什么。此句译为“ 也可以表示某某是什么。此句译为“桀和纣 失天下,是由于失去了人民” 失天下,是由于失去了人民”。后面句子与 此相同。 取消句子独立性。 此相同。“之”,取消句子独立性。 2、得天下有道:道,古文中常出现这个词, 古文中常出现这个词, 、得天下有道: 不同语境中有不同意思,此处译为“方法” 不同语境中有不同意思,此处译为“方法”。 3、斯得天下矣:斯,那么,就。 那么, 、斯得天下矣: 4、所欲与之聚之:第二个“之,代词,代 、所欲与之聚之:第二个“ 代词, 所欲” 百姓)想要的, “所欲”。全句 “(百姓)想要的,给他们 积蓄起来” 积蓄起来”。
一、给加红字注音 社稷( j ì ) ) 放桀( zīchéng zīch ng 弑君( ) 獭 ( ) zhòu 鹯 ( ) shì 胥 ( ū ) x 谆谆( 谆谆( zhūn t ) 朝觐( 朝觐( ) 讴歌( ) ōu ài i jié ji zhān Cháo n Ch o j ìn
粢盛( 粢盛( ) 伐纣( ) 走圹( kuàng ) 驱爵( ) què 三年之艾( 三年之艾 ) 溺( ) nì 之于民( 暴之于民( ) pù 讼狱( ) sòng 篡( cu n ) cuàn
明确目标: 明确目标:学习本章要 在理解思想内容的基础 上,在掌握课文里出现 的文言实词、 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 言句式的同时, 言句式的同时,着重全 面、深刻地理解本章中 涉及“民本思想” 涉及“民本思想”,分 析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意 义,此外结合前几章进 一步领会孟子的论辩风 品味《孟子》 格,品味《孟子》善用 对比的语言特色。 对比的语言特色。
2、你还能从中国历史中找出“失民心者失天下”的 、你还能从中国历史中找出“失民心者失天下” 例子吗? 例子吗? 例如:周幽王、吴王夫差、秦始皇、隋炀帝、 例如:周幽王、吴王夫差、秦始皇、隋炀帝、南陈 后主陈叔宝(为张丽华作艳词《玉树后庭花》 后主陈叔宝(为张丽华作艳词《玉树后庭花》)等
四、重点揣摩 1、孟子民本思想的进步性。举例说明这一思想对于后世 、孟子民本思想的进步性。 的影响。 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