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5《杜甫诗三首》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册 25《杜甫诗三首》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 25《杜甫诗三首》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杜甫诗三首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课标对古诗文学习的要求(1)诵读古代诗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和情感。

(2)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2、教材分析《望岳》是杜甫早年漫游时期的作品,当时他青春年少,壮志凌云,有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誓言。

《春望》《石壕吏》作于安史之乱爆发后,属于杜甫创作的第三个时期,《春望》写于囚于长安时期,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之情充溢而出,《石壕吏》揭露了官吏的残暴,反映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苦难。

3、古诗词中招常考考点:近8年来,某某省中招以课标推荐背诵的34首古诗词曲为考查X围,注重对写景抒情类,爱国言志类作品的考查,试题以简答题为主,题量为2道,总分值为4分。

常考考点有:品味炼字,名句赏析、主旨情感,画面描述等。

4、学情分析:古代诗词是学生常学的内容,一般都要求背诵掌握,大多数学生都知道古诗所考的内容,但对答题技巧的掌握不够熟练,常有失分现象。

二、学习目标1、通过诵读诗歌,能说出诗歌大意。

2、通过品读诗歌,能够说出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3、通过品析重点句子,能背默诗歌。

三、评价任务⏹学生能读准字音、节奏,说出诗意。

⏹学生能有感情的朗读,说出作者表达的情感。

⏹能够展开想象,补充出隐去的内容。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三、任职左拾遗与流亡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写作背景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作品。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轻的诗人离开了长安,到衮州(今属某某省)去省亲—其父杜闲当时任衮州司马。

此后大约三四年内,他一直在某某、某某一带漫游,结交了不少朋友。

这首诗就是这期间写的。

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四、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5 杜甫诗三首教学案2(无答案)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5 杜甫诗三首教学案2(无答案)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山东省广饶县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5 杜甫诗三首教学案2(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山东省广饶县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5 杜甫诗三首教学案2(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山东省广饶县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5 杜甫诗三首教学案2(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杜甫诗三首课题杜甫诗三首课型新授执笔人教研组长审核签字级部审核时间第周第导学稿教师寄语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及诗歌的创作背景.2、了解三首诗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准确流畅地背诵这三首诗。

3、体会三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1.了解每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的思想感情. 2.初步鉴赏品味诗歌的美点。

3.把握诗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1.透过字面意思,把握含蓄蕴藉的诗意。

2.初步掌握一些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并体悟其表达效果。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自主学习】背诵《石壕吏》【合作探究】1、《石壕吏》是一首叙事诗:诗中有几个人物形象?他们各有什么特点?2、《石壕吏》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精读精练】阅读下列诗文,回答文后各题.石壕吏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________,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________,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5课《杜甫诗三首》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5课《杜甫诗三首》教案(新人教版)

《杜甫诗三首》教学目标:1、总体感知诗歌内容,了解诗意,体会诗情,背诵诗篇。

2、了解诗人杜甫的生平,分析他的诗歌风格变化的原因。

3、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知识链接】1、资料积累——走近杜甫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

他的诗歌大胆地揭露了当时统治集团的腐朽,广泛而尖锐地反映出人民的苦难和社会矛盾,内容深刻。

他的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此被称为“诗史”。

现在我们要集中学习的是他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三首诗歌,从中可我们以看出作者思想的发展变化和当时的社会状态。

2、杜甫“三吏”指:《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三别”指:《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同学们,我们国家山河秀丽,景色优美,名胜古迹数不胜数.单说山,就有很多,但在群山之中,谁最有名呢?那当然是“五岳”,因为有语云:“五岳归来不看山”.那在五岳之中谁的名气最大呢?泰山――五岳之首,“泰山归来不看岳”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杜甫笔下的泰山是如何一番景色【自主学习】3、解释下面加粗的词。

(1)造化钟神秀钟:(2)阴阳割昏晓阴:阳:(3)会当凌绝顶会当:(4)浑欲不胜簪浑:(5)吏呼一何怒一何:(6)老翁逾墙走逾:走:(7)急应河阳役应:(8)独与老翁别别:4、根据课下注释,同学们理解文意能自己用语言说出来!【合作探究】《望岳》背景: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做作品。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轻的诗人离开了长安,到衮州(今属山东省)去省亲—其父杜闲当时任衮州司马。

此后大约三四年内,他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结交了不少朋友。

这首诗就是这期间写的。

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4、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5、《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

试对此做具体解释6、诗歌名句语言精炼,包含哲理,你说出是那一句并加以赏析:《春望》内容、背景: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七月,安史叛军攻陷长安,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5课《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5课《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25 杜甫诗三首教学目标1.感悟、理解诗的思想感情。

2.理解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1.初步鉴赏品味诗歌的美点。

2.把握诗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经过七年级一年的古文学习,对一般古诗文内容含义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而且第一课时已学过了前两首,学生对杜甫的生平和作品风格已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

但学生的诵读能力和感悟能力还是有待提高的。

况且学习文言文难免会有点枯燥。

另外学生所处时代和生活环境同杜甫笔下的社会相离太远,这就给学生感悟诗歌造成一定的障碍。

所以本节课我会指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并通过现场角色扮演,情景再现等方法去理解、感悟课文。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设计(设计者:)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新课导入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诗歌到了唐代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今天,让我们走近被后人称为“诗圣”的杜甫,聆听他笔下流淌出来的歌声。

二、学习《望岳》1.请大家看杜甫的图片,用一个动词形容杜甫的神态。

——望。

对,就是望。

杜甫一生都在眺望一座山,一座对于他来说,意义非凡的山,这座山就是泰山。

“人心齐,泰山移”,“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泰山,是五岳之首,是中国人心中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古人认为,泰山是离天最近的一座山。

这座山,在杜甫的眼里和笔下,又是怎样的呢?2.从这首诗中,你感受到了一座怎样的泰山?请联系诗句来说说。

预设示例:——从“阴阳割昏晓”这句可以感知到泰山是高大巍峨的。

——从“造化钟神秀”这句可以感知泰山是很神奇秀丽的。

——感觉到泰山是生机勃勃的,云在飘荡,鸟在飞翔。

——感觉到泰山是伟大的,他能激发出人们攀登极顶和征服困难的愿望。

小结:这首诗不仅描绘了泰山的形态,而且赞美了泰山的神韵。

泰山是高大的,泰山是伟大的。

这首诗紧扣一个“望”字来写。

写出了一座形神兼备的泰山。

3.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理解句子,认真听老师的提示,用诗句回答下面问题。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5单元 25杜甫诗三首教案2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5单元 25杜甫诗三首教案2 新人教版
这是一首叙事诗,其主体部分是老妇人的“致词”。诗的前四句写“致词”的由来,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最后四句是结局和尾声,暗示老妇已被抓走。老妇致词又可分为两层:5~16句老妇人叙述家中的不幸;17~20句老妇人主动请求从军。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的意境,把握本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分析人物形象。诗中有几个人物?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老妪、石壕吏。老妇是主要人物形象,她在危急之下,挺身而出,主动从军,有敢于承担苦难的精神。石壕吏开头出现,中间便隐入幕后,“捉人”“一何怒”可以看出吏态度蛮横,凶暴无比。
3.教师引导学生归纳诗歌的思想内容,并分析诗歌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全诗通过诗人的见闻,详写老妇的痛苦申诉,描绘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揭露了官吏的横暴,表露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第5单元25杜甫诗三首
章、节
第五单元
课时
第2课时
课型
精读课文
教学
目标
1.了解背景;朗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意。
2.发挥联想和想像,再现诗中的情节。
3.赏析本诗情节生动、构思巧妙的艺术特色。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重点
难点
赏析本诗情节生动、构思巧妙的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
教师复备
一.介绍写作背景: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冬末,杜甫回到洛阳,看看战乱后的故乡。可是不到两个月,形势发生逆转,唐军在邺城大败,郭子仪退守河阳,河阳一带又骚动起来。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以西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诗人这时被迫离去,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回到华州。一路上他所看到的都是征夫怨妇们的愁眉苦脸,所听到的是别家出征时的哭声。著名的“三吏”“三别”就是根据这番经历写成的。“三吏”是指杜甫写的《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是指他写的《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三吏”“三别”是他现实主义诗篇的光辉顶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其中《石壕吏》因构思巧妙、情节生动而流传最广。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5杜甫诗三首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5杜甫诗三首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五、杜甫诗三首教学目标:一、熟读并背诵三首诗,领会诗歌的意境。

二、了解一点诗歌常识和作者的知识。

3、明白得作者的思想情感,体会作品的深层意蕴。

4、学习抓诗眼,初步赏析诗歌。

教学重点:一、熟读并背诵三首诗,领会诗歌的意境。

二、明白得作者的思想情感,体会作品的深层意蕴。

教学难点:学习抓诗眼,初步赏析诗歌。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假想:诗歌重在赏析,从赏析的角度以练代讲。

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唐朝是诗歌的时期,孕育了一代大诗人杜甫,他被人们尊为“诗圣”。

他的诗歌被称为“诗史”,因为他的作品整体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转变进程。

今天,咱们就走进杜甫的诗篇,去感受他诗歌的魅力。

二、学习《望岳》这首诗写于“开元盛世”,是杜甫最先的一首诗。

那时他24岁,正迟疑满志,有远大的理想和理想。

“望”是全篇的诗眼,全诗没一个“望”字,却句句向岳而望……小结:由“望”岳而联想以后登岳,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钟爱,也流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志向和不畏艰险、俯视一切的气概。

板书:望岳(杜甫)青未了钟、割生、入凌、览(远望)(近望)(细看)(想象)表露了远大的志向和不畏艰难、俯视一切的气概。

三、学习《春望》和《石壕吏》这两首诗都写于“安史之乱”后。

757年,杜甫眺望沦陷后长安的破败景象,想念家小二《春望》,抒发了伤时忧国的难过感伤之情。

全诗由所望之景到所望之人,情感强烈而不浅露,情景融合,主题得以深化。

板书: 破深溅(泪)、惊(心) 抵搔 “安史之乱”后,杜甫处处流浪,目击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写下了闻名的组诗“三吏”“三别”。

《石壕吏》确实是其中的一篇,文体为五言古风。

这是叙事诗,记叙了差役趁夜捉人的通过,表达了诗人对“安史之乱”中人民蒙受苦难的深切同情。

板书:差役夜里捉人男子俱尽 表达了诗人对人民蒙受石壕吏 老妇哭述苦难 孤寡贫苦 苦难的深切同情。

老妇股役媳泣、辞别四、赏析精练(一)阅读《望岳》赏析练习一、杜甫,字________,别号________,____朝伟大的________诗人。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25《杜甫诗三首》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25《杜甫诗三首》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5《杜甫诗三首》【教学目标】1.领会诗歌的丰富内涵和精美语言。

2. 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和诗歌的修辞方式,提高对诗歌艺术的审美能力。

3.充分理解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感受作者人格的伟大。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每首诗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难点:把握诗歌中的景与情、事与情,领悟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感悟诗歌的意境。

【教学过程】一、导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一千古名句大家都早就听过,甚至有的同学经常用它来喻指自己的远大抱负。

那么,你知道它是谁的诗句吗?作者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之下写出如此满怀豪情的诗句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杜甫早期的代表作品一--《望岳》。

二、简介作者与写作背景1. 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杜少陵。

唐肃宗时官至左拾遗。

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

晚年离开四川漂泊两湖,在湖南病逝。

作品有《杜工部集》。

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为我们留下了l 400多首诗歌。

这些诗篇像一面镜子,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

自唐以来。

他的诗歌即被公认为“诗史”,他本人也被看做一代诗宗,被尊为“诗圣”。

2. 这首诗是杜甫早期的作品。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轻的诗人离开了长安,到兖州(今属山东)去省亲——其父杜闲当时任兖州司马。

此后大约--N年内,他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结交了不少朋友。

这首诗就是这期间写的。

3. 文体常识律诗一般分为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颔联颈联一般要求对仗。

《望岳》阅读赏析(一)朗读诗歌,理解内容1. 自读课文,找出重点词语,正音。

岱宗夫如何()决眦入归鸟()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10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1)造化钟神秀(2)阴阳割昏晓(3)会当凌绝顶(4)浑欲不胜簪(5)荡胸生曾云3. 多种形式地朗读。

(1) 学生自读,初步感受诗歌节奏。

(2) 教师范读,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五言古诗的诵读节奏。

(3 )同位互读,相互点评。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5课《杜甫诗三首》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5课《杜甫诗三首》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

杜甫诗三首教学目的1.背诵课文,积累相关的语言,了解作者。

2.理解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难点理解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课时:3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作者。

背诵《望岳》并加以赏析。

教学内容与步骤情景激趣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

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

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

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诗人到某某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

作者北游齐、赵(今某某、某某、某某等地),第一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

第一步,泛读课文。

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结合注释,梳理文意,将课下重要注释简化后移到课文相关位置处。

用(1,2,……)标出诗的层次,批注自己的阅读感受,列出不懂之处。

在阅读过程中校正读音,积累词语: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五岳之首,在今某某省某某市城北。

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

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这里指对泰山的尊称。

夫:读“fú”。

句首发语词,无实在意义,语气词,强调疑问语气。

如何:怎么样。

造化:大自然。

钟:聚集。

阴阳:阴指山的北面,阳指山的南面。

这里指泰山的南北。

决眦(zì):眦:眼角。

眼角(几乎)要裂开。

这是由于极力X大眼睛远望归鸟入山所致。

决:裂开。

会当:终当,定要。

凌:登上。

凌绝顶,即登上最高峰。

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小,认为……小”。

第二步,细读课文,梳通诗意抽学生叙述诗意:五岳之首的泰山啊,怎么样?那一脉苍莽的青色横亘在齐鲁无尽无了。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杜甫诗三首》教案(精选8篇)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杜甫诗三首》教案(精选8篇)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杜甫诗三首》教案(精选8篇)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杜甫诗三首》教案(精选8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八年级语文上册《杜甫诗》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八年级语文上册《杜甫诗》教案篇1【教学目标】1.总体感知课文,了解诗意,体会诗情,背诵诗篇。

2.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

3.大致了解诗人杜甫的生平,理解诗歌的风格变化。

【教学重点】1.了解每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的思想感情。

2.初步鉴赏品味诗歌的美点。

3.把握诗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1.透过字面意思,把握含蓄蕴藉的诗意。

2.初步掌握一些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并体悟其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诗歌到了唐代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今天,让我们走近被后人称为“诗圣”的杜甫,聆听他笔下流淌出来的歌声。

二、学习《望岳》1.了解作者生平。

2.播放录音,学生朗读。

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感、正音正字。

3.指名读课文,学生互相评议,教师从节奏、语调、情感等方面加以指导。

4.师生同读,同时多媒体显示诗歌图片,要求学生欣赏图片,读出感情。

5.分组朗读交流,理解诗歌的竟境美。

(1)这首诗歌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这首诗主要描写了泰山地域之广阔“齐鲁青未了”,景色之秀美“造化钟神秀”,山势之高峻“阴阳割昏晓;会当凌绝顶,一贤众山小”)。

(2)全诗中最让你感到心胸激荡的两句?说说偏爱这两句的理由。

(3)作者当时为什么有这样的理解呢?(1.唐朝盛世。

2.诗人年轻,意气风发。

3.漫游泰山,热情歌颂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进而透露出诗人早年兼济天下的远大抱负。

)6.合作探究:7.背诵本诗。

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这首诗是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575年)三月杜甫在长安时所作。

八年级语文上册 25《杜甫诗三首》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

八年级语文上册 25《杜甫诗三首》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

25、杜甫诗三首课标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有关古体诗、近体诗的一些常识。

2.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及诗歌的创作背景。

3.了解三首诗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准确流畅地背诵这三首诗。

4.初步了解杜甫的诗歌创作风格。

过程与方法目标:1.掌握一些古诗朗诵的常识,读出节奏。

读出韵律,逐步提高诗歌朗读水平。

2.加强朗读教学,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歌的意境,品味诗中的美点。

3.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学习《望岳》感受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学习他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2.学习《春望》《石壕吏》深切感受诗人热爱国家、关心民众、眷念亲人的美好情操。

教学重点:1.了解每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的思想感情。

2.初步鉴赏品味诗歌的美点。

3.把握诗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1.透过字面意思,把握含蓄蕴藉的诗意。

2.初步掌握一些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并体悟其表达效果。

教学方法:1.朗读教学法。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3.古诗五步教学法。

4.诗歌境界教学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前三分钟:一、导入新课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称为“诗圣”。

他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变化过程,号称“诗史”。

今天就让我们与诗圣同行,去感受他博大的思想情怀。

(板书标题、作者;屏显:与诗圣同行。

)二、活动建构——与诗圣同行1.第一板块:忘情吟诵。

(1)教师范读。

听清读音,把握停顿、重音。

(2)自由朗读。

(3)指生朗读。

校正读音,明确节奏。

(4)齐读全诗。

(5)合作译诗。

结合注释,疏通诗意;提出疑问,讨论解决。

2.第二板块:诗意描述。

(1)假如你是诗人,请试着用描述的口吻描写泰山的雄伟景象。

(2)假如你是诗人,请试着用感叹的口吻抒写你站在战乱后的长安城上的感受。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 杜甫诗三首》教案2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 杜甫诗三首》教案2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学生复习齐背:
《望岳》和《春望》
朗读:
1、学生朗读。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感、正音正字。
2、学生互相评议。
3、再读,同时多媒体显示朗读节奏、重音,读出感情。
4、分组朗读交流,理解诗歌的意境美。
理解文意:
1、小组讨论,结合注释,先疏解字词,提出疑难一起解决,理清故事情节。
2、质疑并复述课文。(走:跑 前:走上前 且:尚且 更:再 从:跟从)
(导)综观全文,你认为是从谁的角度叙述的?杜甫,但作者的内心却没能展露,他一直保持沉默,他心里到底有没有想法?他将自己的感情融会在平实的叙述之中,这是本文另一的语言上的特点。诗人怀着深厚的同情之心为人民唱歌当哭,记下了战乱年代一幕惊心动魄的场景。
六、指导尝试背诵七、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
2、续写老妇人走后,这家人的生活,或她在军中生活的日子。200字左右,想象合理。
教师补充并做评价:因为古诗言虽尽而意无穷,所以在抓住主要情节的同时可以适当发挥想象,不要抱者翻译的心态去学,重在欣赏,领会意韵。
四、分析人物,体会情感教师根据学情引导学生体会、把握、分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物形象 提示学生齐读一遍老妇致辞这一段,感受一下气氛。
引导学生体会最后一段遣词造句的作用。
引导学生体会本诗的写作特点和社会意义五、主旨总结
三、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备
一、导入
有两幅对联大家一起看一下:(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满眼河山,大地早非唐李有;一腔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
同学们能够猜出这是写的唐朝哪位诗人吗?(杜甫)
盛唐时期,我国有两位著名诗人,他们一个被后世称为“诗仙”,一个被称为“诗圣”,就是李白和杜甫,并称“李杜”。杜甫的诗大多真实表现了现实生活,他亲身经历“安史之乱”,所作的《三吏》《三别》更真实反映了唐朝末期战争给人带来的苦难生活,今天我们学习其中流传最广的《石壕吏》。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5杜甫诗三首(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5杜甫诗三首(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5杜甫诗三首
第2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步骤
(第2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师:杜甫的诗有“诗史”之称,他的诗中包含了大量的社会内容,这些在他的“三吏”“三别”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2.转入课文的学习,要求解决:当时的社会状况和诗的大致内容,以及生字词、诗的结撰手法。

(板书1、2) 3.讲解诗的艺术特色:这是一首叙事诗,其主体部分是老妇的“致词”,“致词”中交待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最终的结果。

在叙事之中又带有抒情色彩,在整件事情发生的过程中处处都有诗人在。

结尾处以“独与老翁别”结束,表达了作者对这灾难深重的一家人的同情。

4.要求学生背诵(重点)此诗。

5.指导完成课后练习。

1.看课文注释,认真阅读这首诗。

2.对诗的整体印象有一个大概的把握,解决生字词的障碍并理解诗的内容,理清作者行文思路。

3.认真体会这首诗中所包含的社会时代内容,作者对这种现象的态度。

4.背诵这首诗。

5.做练习。

板书设计
1.字词
吏 逾 一何 前致词 戍 偷生 老妪 幽咽
2.行文思路
教学探讨
1.本课所选三首诗皆为杜甫所作,要求对作者生平作相应介绍。

介绍的内容要紧扣学习这三首诗的需要:按年代顺序介绍,突出重点,主讲安史之乱以后的经历。

2.三首诗均要求当场背诵,教师应在这方面加以指点。

3.引导学生设想诗人当时所处的环境,抓住关键词来描摹当时的情状,激活学生的想像,指导学生潜心涵咏。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5单元 第25课《杜甫诗三首》教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5单元 第25课《杜甫诗三首》教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辽宁省辽阳市八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第25课《杜甫诗三首》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辽宁省辽阳市八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第25课《杜甫诗三首》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辽宁省辽阳市八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第25课《杜甫诗三首》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杜甫诗三首学情:初二学生阅读和理解能力不高,认知、品析诗歌还欠火候;他们年龄尚小、阅历尚浅,品悟诗情也须点拨。

依据《新课程标准》中关于“古代诗词教学”的要求“诵读古代诗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来制定【教学目标】:1、了解每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的思想感情。

2、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3、理解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把握诗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4、了解我国博大精深的诗歌艺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

依据教学目标1、2、3制定【教学重点】1.了解每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的思想感情。

2.初步鉴赏品味诗歌的美点。

3.把握诗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依据学情制定【教学难点】1.透过字面意思,把握含蓄蕴藉的诗意。

2.初步掌握一些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并体悟其表达效果。

教学方法:朗读教学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领会诗歌的丰富内涵和精美语言,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和诗歌的修辞方式。

2、朗读并且背诵全诗.3、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朗读并且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体会蕴含在诗作中的思想感情以及诗作的“诗史”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况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全诗。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主题。
3认识安史之乱给人民造成的深重苦难,体会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重点
难点
关键
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朗读背诵。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
教学环节时间分配
知识
回顾
出示
目标
自主
学习
以学
定教
展示
巩固
当堂
检测
及时
反馈
2
1
16
12
7
5
2



节设Leabharlann 计意图内容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反思:
教师将作品背景交代后,学生能初步把握文章主题。由于课文较长,当堂不能达到熟背,需要课后强化。
测试结果反思:
抽查重点词语解释,完成较好。




小组
一组
二组
三组
四组
五组
六组
平均分
9.8
9.5
10
9.2
9.6
9
检测成绩优异
李雨桐张路张俊荣
课堂表现积极
尹德鹏姜凯郭善美
进步幅度较大
季宏学孙浩王静洋
杜甫诗三首
学科
语文
年级
八年级
课题
杜甫诗三首
第2
课时
总计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要求




背诵《春望》《望岳》。




1、朗读背诵全诗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主题。
认识安史之乱给人民造成的深重苦难,体会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自学指导一
1.学生结合练习册了解作者作品及写作背景,2分钟后找同学介绍,教师补充。
个性化修改
知识回顾:
出示目标:1朗读背诵全诗。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主题。
3认识安史之乱给人民造成的深重苦难,体会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自主学习
1.了解写作背景。
2.朗读。正音。
3.学生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诗句,整体感知诗意。
4.深入诗的意境,把握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内容
个性化修改
逾何
戍偷生
已绝
泣幽咽
2抄写《石壕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正误
课堂展示次数
课堂表现自我评价
优秀□良好□一般□有待提高□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要求








背诵《石壕吏》。




桦甸六中教案
主备人
备课组长
二次备课人
学科
语文
年级
八年级
课题
《杜甫诗三首》
第2
课时
总计

授课时间
月日
教学媒介
出缺席
2.正确流利朗读,注意下列字的读音:逾邺戍妪
泣幽咽4分钟后找同学读。
自学指导二
1.学生快速读诗,结合课下注释翻译全诗。在翻译过程中注意下列词的意思:逾何戍偷生已绝泣幽咽5分钟后找同学翻译。
2分析诗歌内容及主题。5分钟后找同学回答。
.
学科
语文
课题
杜甫诗三首
第2课时
第小组
班级
姓名
授课时间
月日第节
得分
1解释下列字词
以学定教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引导、点拨及时拓展。
展示巩固
学生背诵知识点,在背诵时,教师指导学生提炼重点。
当堂检测
详见练案
及时反馈
检测后,教师公布答案,学生互批,错题学生改正。


石壕吏
开端:“致词”的由来
发展:老妇苦叙不幸}致词
高潮:老妇自请应役}内容
尾声:作别老翁-----致词结果
主题: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体现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