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 《找规律》名师公开课优质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找规律北师大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找规律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发现、认识和描述事物中存在的简单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和推理等数学活动,学生能够培养发现和运用规律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认识规律:学生能够识别出给定事物中的规律,并能用语言描述规律。
2. 发现规律: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等方式,发现事物中的规律。
3. 应用规律:学生能够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发现、认识和描述事物中存在的简单规律。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卡片、实物模型等。
2. 学具:学生自备练习本、铅笔、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有规律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其中的规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讲解规律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规律的特点。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观察、操作等活动,发现和描述给定事物中的规律。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发现的规律,并交流如何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6. 课堂练习:教师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规律知识解决问题。
7.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发现和应用规律的方法。
六、板书设计1. 找规律2. 目录:1. 认识规律 2. 发现规律3. 应用规律3. 根据教学过程,逐步展示每个环节的关键内容。
七、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布置一些找规律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规律的认识和应用。
2. 拓展练习:布置一些稍有难度的找规律题目,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课后反思2. 教师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找规律(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找规律(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探索数学的世界,我们将学习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的一个新章节——“找规律”。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是第66页到第68页,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如何通过观察和分析找出数的规律。
我们会学习如何找出简单数列的规律,并且能够应用这些规律来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找规律的方法,提高大家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大家学会如何找出数的规律,难点在于如何让大家理解并应用这些规律来解决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PPT和一些练习题,大家需要准备好纸和笔,用来记录和计算。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列来引入今天的主题,我会让大家观察这个数列,并尝试找出它的规律。
然后,我会给大家讲解如何找出数的规律,并通过一些例题来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方法。
我会给大家一些练习题,让大家自己来应用这个方法。
六、板书设计我会将数的规律的步骤写在了黑板上,让大家能够清晰地看到每一个步骤。
七、作业设计今天的作业是让大家找一组数的规律,并解决一个问题。
具体的题目是:给出数列2, 4, 6, 8, 10,找出它的规律,并计算出下一个数是什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大家对于找规律的方法掌握得很好,大家在解决练习题的时候也能够灵活运用。
但是,我也发现有一些同学对于如何表达和解释规律还有些困难,这是我们需要在课后继续努力的。
对于那些对数列有更深入了解的同学,我鼓励他们在课后进一步探索更多的数列规律。
这就是我们今天的数学课,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节课,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找规律的方法,让数学变得更加简单和有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重点解析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找规律是数学中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和解决问题。
在教案中,我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列引入主题,并讲解如何找出数的规律。
在这个过程中,我强调了一个重要的步骤:观察、分析和归纳。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找规律-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找规律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活动,找出数字或图形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 让学生学会用语言描述发现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 让学生通过寻找规律,体验数学的乐趣,增强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数字规律:找出数字序列中的规律,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
2. 图形规律:找出图形排列的规律,如对称、旋转、平移等。
3. 生活实例:联系生活实际,找出生活中的规律,如季节变化、时间规律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用语言描述发现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练习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有趣的数字和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其中的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数字规律和图形规律的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活动找出规律,并学会用语言描述。
3.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找规律的能力。
4. 交流与分享: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找规律的方法和心得,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1. 找规律2. 目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3. 根据教学过程逐步展示板书内容,包括数字规律、图形规律、生活实例等。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2. 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规律,记录下来,下次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找规律》(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找规律》(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发现、认识、描述和创造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用语言描述图形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规律、追求真理的欲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观察并发现规律: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规律现象,如季节变化、昼夜交替等,让学生初步感知规律的存在。
2. 描述规律: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用语言描述规律,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创造规律: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造具有规律性的图形或事物,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 应用规律:引导学生将所学的规律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观察、发现、描述和创造规律。
2. 教学难点:用语言准确描述规律,创造具有规律性的图形或事物。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教学卡片等。
2. 学具:彩笔、剪刀、胶水、纸张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规律现象,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规律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通过实例,让学生观察、发现规律,并尝试用语言描述规律。
3. 活动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创造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5. 课后作业:布置与规律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规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找规律》2. 板书内容:观察规律、描述规律、创造规律、应用规律七、作业设计1. 观察身边的规律现象,用语言描述并记录下来。
2. 创造一个具有规律性的图形或事物,并解释其规律。
3. 收集与规律相关的数学题目,尝试解答。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用语言描述图形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名师公开课优质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名师公开课优质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案下册《找规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乘法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找出计算的规律。
2、充分利用已学知识的迁移作用,沟通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基本的计算能力。
3、学生熟悉进行乘法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索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找出规律,并能熟练计算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
难点:探索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找出规律。
教学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教学挂图,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知识迁移。
1、竞答,出示口算卡片。
2×3= 5×1= 12×3= 14×2=10×4= 30×3= 2×200= 60×2=2、听算竞答,说口算过程。
500×4= 6×70= 90×7= 8×600=通过回答,明确:末尾有0的多位数乘一位数,只要把多位数0前面的数字与一位数相乘,然后在乘得的结果后面添上0,多位数后面有几个0,就添上几个0。
(为新知学习打下基础)3、(1)肯定学生的回答(师评,生评并对自己提出要求)(2)归纳题目特征:多位数乘一位数。
(3)导入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乘法。
(板书课题)二、学习新知,合作探究1、学习“找规律”(1)出示第一组算式。
5×1= 5×10= 50×10=学生独立计算,回答结果,并让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学生会利用已学知识和已往经验,很快得出结果。
教师在算式添上得数。
同时发现这三道题的结果是5、50、500,每一题比上一题的结果都多一个“0”。
学生能发现这一问题,说明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如果提不出,可由老师以“我有不疑问”等巧妙提出。
学生可能会根据多位数(末尾有0的)乘一位数的计算规律。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找规律》公开课教案设计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找规律》公开课教案设计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找规律》公开课教案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找规律》公开课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找规律》公开课教案设计篇1设计说明发现和应用乘法的计算规律是本节课的重点。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上突出了以下两点:1.关注学生的发现。
在教学中,出示几组算式,先让学生观察每组中算式之间的联系,再进行计算;在计算之后,观察乘数和积的变化,从中总结出规律。
通过这样的反复观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2.关注学生的应用。
学以致用是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在学生理解并掌握了一些计算规律之后,及时地安排学生按照规律写算式,根据规律进行计算,使学生学到的知识能得到及时的检验和巩固。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 PPT课件教学过程⊙复习导入1.出示复习题,直接写得数。
200×6=30×8=400×5=8×60=13×4=16×3=指名口算,并说说算法。
2.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
设计意图: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在学习新知之前,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有利于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探究新知1.算一算。
(1)课件出示教材30页第一个问题中的三组算式。
师:请大家先观察一下每组中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再想想该怎样计算出结果。
学生独立观察、思考该怎样计算出结果。
(2)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师:计算出结果了吗,是怎样计算的?请说一说。
预设根据乘法的意义计算出结果,重点理解下面四个算式的算法。
50×10就是50个10,是500,即50×10=500。
30×20就是30乘2个10,30×2=60,所以30乘2个10等于60个10,即60×10=600,所以30×20=600。
《找规律》(教案)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
《找规律》(教案)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要学习的是《找规律》。
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找出简单数据规律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观察力。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第103页至第104页的内容。
这部分主要包括了如何通过观察数据找出它们的规律,以及如何用这些规律来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如何找出数据的规律,难点则是如何让他们理解并运用这些规律来解决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和练习题,以及一些实物模型,如小球和积木,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实物演示。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实例来引入课题,例如观察教室里的座位排列,让学生们找出其中的规律。
接着,我会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找出的规律,并引导学生用图形或符号来表示这些规律。
然后,我会引入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独立完成,并通过解题来巩固他们找规律的能力。
在学生们解题的过程中,我会进行巡回指导,帮助那些遇到问题的学生。
我会进行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提醒学生们在做题时要细心观察,找出规律。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课题《找规律》,以及我们在课堂上找出的一些典型的规律示例。
七、作业设计作业主要包括两道题目:1.观察一组数据,找出它们的规律,并解释你的理由;2.用我们今天学到的方法,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今天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找规律的方法,并针对性地进行调整。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运用我们学到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通过今天的教学,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观察力,为将来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需要重点关注。
导入部分的生活实例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理解课题至关重要。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找规律-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找规律北师大版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找规律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的数学内容,具体是第3单元“找规律”。
我们将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和推理来发现一些数字的规律,提高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找出简单数字序列的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规律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自主找出数字序列的规律,并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推理的方法找出不明显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拿出一个魔方,请大家观察它的每一面,看看有没有什么规律。
学生观察后发现,每一面的颜色都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
2. 例题讲解我出示一个数字序列:1, 2, 3, 4, 5。
请大家观察这个序列,看看有没有什么规律。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这个序列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3. 随堂练习我出示几个数字序列,让学生找出它们的规律。
例如:6, 7, 8, 9, 10;2, 4, 6, 8, 10。
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找出了这些序列的规律。
4. 归纳和推理5. 小组合作我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数字序列,找出它的规律,并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找到了各自序列的规律,并用数学语言进行了描述。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 观察魔方2. 数字序列规律3. 找规律的方法4. 小组合作找规律七、作业设计1. 请找出下面数字序列的规律,并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序列:8, 12, 16, 20, 24答案:这个序列是按照每项加4的规律排列的。
2. 请找出下面数字序列的规律,并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序列:1, 3, 5, 7, 9答案:这个序列是按照每项加2的规律排列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发现学生们在找规律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也有一些学生在找不明显规律时遇到了困难。
《找规律》(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找规律》(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活动,找出数字间的规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数字间的规律2. 观察和发现规律的方法3. 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活动,找出数字间的规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教学黑板、粉笔等。
2. 学具:学生自备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PPT课件展示一些有趣的数字,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思考这些数字之间是否存在规律。
2. 观察数字:让学生分组观察数字,引导学生发现数字间的规律,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3. 操作实验:让学生进行一些操作实验,验证自己的发现,进一步巩固对规律的认识。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和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6. 应用规律: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让学生明确自己的收获。
六、板书设计1. 《找规律》2. 内容:数字间的规律、观察和发现规律的方法、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完成一些找规律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找出其中的规律,并记录下来。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策略。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给予反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个部分涵盖了整个课堂教学的核心步骤,包括学生活动、教师指导和课堂互动,是教案中最为关键的部分。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1 找规律-北师大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1 找规律-北师大版一、教学背景本教学设计针对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的“找规律”这一主题进行授课。
在本课中,我们将主要围绕如何通过一定的方法找出数列中的规律,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观察数列的规律,找出数列的规律,并描述清楚。
2.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能够愉快地学习数学。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能够通过观察数列的规律,找出数列中的规律,并描述清楚。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2.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步骤1. 教学内容1.课前预习:老师将会让学生自己找出一个数列,并通过老师的指引来完成作业。
2.课中教学:让学生观察并分析老师提供的数列,找出数列的规律,并在黑板上写出来,作为一个例子。
3.让学生自己去找数列并通过相互之间的讨论,找出每个数列的规律,并在黑板上写出来。
2. 教学步骤1. 教师引导老师首先会给学生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2. 学生自学学生自己会去寻找解决方法,并分析自己的思考过程。
3. 教师分析老师再对学生所做的练习进行分析,分析学生的错误和不足之处。
4. 学生交流学生之间进行讨论交流,让学生能够跟着讨论中的思路更深刻的理解数学的问题。
五、课后作业通过今天的学习,老师将会分发一些数学题目,让学生举一反三,巩固课上所学过的知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能够通过一定的方法找出数列中的规律,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课堂上老师引导学生通过题目进行研究,学生能够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同时还能够跟着其他同学讨论问题,丰富自己的数学思想。
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让学生在学习中愉快地成长。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找规律》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找规律》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发现一些简单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并能够运用这些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发现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包括简单的图形变换、数字序列的规律等。
2. 教学重点:找出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找出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教具模型、黑板、粉笔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图形和数字的排列,引导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的规律。
2. 新课:讲解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发现规律。
3. 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5.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找规律》2. 板书内容: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找规律的方法、练习题等。
七、作业设计1. 基础作业: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2. 提高作业:找一些生活中的图形和数字排列,尝试找出其中的规律。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本节课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较好,大部分学生能够找出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
2. 教学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有趣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确保教学内容有序、有效地进行。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找规律》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找规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找规律的基本概念。
2.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数列中的规律,找出规律并进行推理。
3.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找规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数列的概念与表示方法。
2.找规律的方法和策略。
3.数学应用题的解决方法。
三、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并应用数列的概念。
2.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和策略。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知识(10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今天的教学内容,即《找规律》的学习。
2.通过举例和实际问题引出找规律的重要性,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讲解数列的概念与表示方法(15分钟)1.教师简要讲解数列的基本概念,即由一组有规律的数按照一定顺序排列而成的序列。
2.教师通过示例向学生展示数列的表示方法,如数表、箭头和递推公式。
第三步:介绍找规律的方法和策略(20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找规律的方法和策略,包括逐项比较法、递增递减法、公式法等。
2.教师通过具体的例子讲解每种方法的应用步骤和注意事项。
第四步:实例练习与讨论(30分钟)1.教师出示一系列数列,并分别引导学生分析、观察并找出规律。
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解决问题,并展示自己的答案和思路。
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总结不同解题思路的优缺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第五步:运用找规律解决实际问题(25分钟)1.教师设计一些实际问题,并要求学生运用找规律的方法解决。
2.学生通过个人或小组合作完成问题,并将解决思路和结果展示给全班。
3.教师对学生的解决思路和方法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
第六步:课堂总结与小结(10分钟)1.教师向学生复习和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重点强调找规律的方法和策略。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今天学习的意义和应用场景,并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找规律的方法。
五、教学评价方式1.教师观察学生在讲解中的参与程度和思维能力。
2.以小组讨论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小学三年级下册《找规律》公开课教学设计
30×20 =600
120×40 =4800
附页:
《找规律》教案 课题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找规律》
课型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学具准备 教学方法 教学步骤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新授
课时
第 1 课时
知识目标
探索两个个位都是 0 的两位数和三位数的乘法计算, 并解释计算的过程与方法。
在数学情境中,探索、发现乘法的运算规律,能从已
能力目标 知算式推出未知算式,发展分析问题、推出问题和运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说说自己发现的规律 激发深层次
温馨提示:
思考,尊重
(1)先独立想一想,有需要
不同学生的
的可以借助格子图边比较边
思维方式和
思考:从每组算式中乘数和积
能力水平,
的变化中,你发现了什么规 学生相互交流。
先让学生运
律?
总结规律
用已有的知
(2)再与同桌说一说自己的
识和经验试
想法。
尝试独立举出类似的 着进行计
算能力。
情感目标
主动参与学习新知识的活动,获得成功体验,增强对 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掌握两个个位都是 0 的两位数和三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
理解个位都是 0 的两位数和三位数的乘法计算算理,培养类推能力。
课件
5 个方格图、11 组 50 个方格图
谈话法、比较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进不同学生
你能想到哪些式子?你发现
得到发展,
什么?
敢于挑战课后拓展中 渗透反比例
2、小华读一本科技书,每天 的选作题
数学思想。
三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找规律-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找规律-北师大版教学背景本教学设计是为三年级下学期学生设计的一节关于“找规律”主题的数学课。
本节课使用的教材为北师大版数学教材。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如何使用递推公式和规律表达式来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目标•了解和认识数学中的“找规律”思维方法;•学会使用举例法探究数列的规律;•掌握基本的递推公式和规律表达式;•能够使用递推公式和规律表达式来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内容导入环节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并帮助学生归纳出有关数列的基本概念。
讲授环节1.教师通过举例法,引导学生探讨数列规律的寻找方法。
2.教师介绍递推公式和规律表达式的概念,给出相应的算式,帮助学生掌握如何使用它们来描述数列规律。
3.教师通过实例讲解如何利用递推公式和规律表达式来解决数学问题。
练习环节1.学生自主完成课本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同时,教师巡视课堂,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和难点。
2.教师精选一些题目,与学生共同讨论解题过程,并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正确的解题思路。
总结环节1.学生小结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点,归纳出本节课所讲授的内容,并讲述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教学方法和策略1.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本节课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采用学生发现和思考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举例法和讨论法自主寻找问题的答案,并帮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2.多媒体辅助教学策略: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例如项目演示、图片、音频和视频,直观形象的呈现问题,并加强学生对于掌握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3.转化式教学策略:本节课通过转化式教学,让学生从对某一个例子的掌握逐渐理解无数个例子的掌握,达到从个别到全体的“由点到面”的知识扩展。
教学评价1.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价:本课堂学生积极性高,思维活跃,表现出较好的合作意识和互动能力。
2.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本节课对于学生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和技巧有显著的提升,并且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
三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找规律-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找规律北师大版作为一名资深的教师,我经验丰富,对于三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找规律北师大版有着深入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56页例1和第57页的“做一做”。
这些内容主要涉及到找规律的技巧和方法,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掌握找规律的基本思路和步骤。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一是让学生能够理解找规律的概念和意义,二是让学生掌握找规律的基本技巧和方法,三是让学生能够运用找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找规律的基本技巧和方法,难点则是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规律的寻找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PPT和一些实际例子,以便更直观地展示找规律的过程和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例子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初步了解找规律的概念和意义。
2. 讲解:我讲解了找规律的基本思路和步骤,并通过PPT和实际例子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和说明。
3. 练习:我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以巩固他们对于找规律的理解和掌握。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写下了找规律的步骤和技巧,以便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和理解。
七、作业设计答案:1. 下一个数字是12。
2. 下一个图形是五个六边形。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于找规律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良好,但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加强练习和引导。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鼓励他们运用找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我也会通过更多的实际例子和练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找规律的技巧和方法。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引入环节的实际例子二、讲解环节的找规律技巧和方法1. 观察和识别:我告诉学生们,找规律的第一步是观察和识别数据或图形的特征和变化规律。
我鼓励他们仔细观察,发现其中的规律。
2. 抽象和归纳:我解释了如何将具体的实例抽象为一般性的规律,并通过归纳来验证规律的正确性。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优质课教学设计
《找规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30~31页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结合具体情境,探索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的计算方法,找出计算的规律。
思考与问题解决能熟练进行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情感态度经历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学习过程,提高归纳、概括的能力,学会交流,体验合作乐趣。
重点难点重点:探讨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的规律。
难点:理解整十数乘法的算理数学。
教具学具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数位表。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讲故事。
1.讲故事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二年级学过的那首儿歌吗?一只青蛙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
你还能接着说下去吗?生: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四只青蛙四张嘴八只眼睛十六条腿……2.如果我们继续说下去,数会越来越大,我们可以用一个字母“N”来表示数量,说成N只青蛙N张嘴,2N只眼睛4N条腿。
是不是很有意思呢?设计意图:给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学生的兴趣高涨,初步感受到规律的存在。
二、自主探索,掌握规律1.出示教材第30页的“算一算”,并说说你是如何计算的。
(1)学生口算结果,随机显示主题图片。
(2)强调“50×10、30×20、12×40、120×40”的计算,学生先独立思考解答,然后在小组内交流算法。
教师板书:50×10表示50个10相加,看数位表是500。
50×10=50×2×5=50050×10=10×10×5=100×5=500设计意图:教学时,让每个学生都算一算,特别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情况。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3)小组讨论:你发现了什么?教师分组出示有规律的算式。
第一组: 5×1 3×2 12×45×10 3×20 12×40设计意图:在理解了上述算理的基础上,再探索每组中两个乘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的规律。
小学数学北师大课标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乘法 --- 找规律》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N005
小学数学北师大课标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乘法--- 找规律》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
三年级下册教案《找规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具体情境,探索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
规律;能熟练进行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并
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猜测,推理,验证等活动发现整十
数相乘的计算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数学活动,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体验合作交流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
热爱自己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
难点:理解整十数乘法算理。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那首儿歌吗?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
你还能接着说下去吗?
生: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四只青蛙四张嘴八只眼睛十。
三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学设计-《找规律》北师大版(2023秋)
(2)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设计有规律的图案,进行简单的数列推理。
举例:学生能够运用发现的规律,设计出符合规律要求的图形或数列,如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方块、颜色等。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理解和掌握“重复”、“交替”、“递增”等规律性概念,并能用这些概念描述所见所闻。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规律探索的兴趣。
二、核心素养目标
《找规律》课程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规律的敏感性和发现能力。
2.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形成有序、合理的思考方式。
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大家围绕找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但在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时,我感觉自己的问题设置还有待改进。有些问题可能过于宽泛,导致学生难以聚焦到关键点。在以后的课堂上,我会更加注意问题的针对性,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最后,我要提醒自己,在教授找规律这类抽象知识点时,要尽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用他们熟悉的事物举例,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希望通过不断的教学反思和改进,能让我的课堂教学更加高效,让学生真正掌握数学的核心素养。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找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小学数学北师大课标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乘法 --- 找规律》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N007
小学数学北师大课标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乘法--- 找规律》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
《找规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的计算方法,找出计算的规律。
2.能熟练进行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能根据运算规律从已知算式推出未知算式,发展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的计算方法,找出计算规律。
教学难点:理解乘数是整十数乘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口算抢答:
6×97×1112×64×402×20050×6
以6×9为例,说说乘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二、探索规律,归纳方法
活动一:
1.算一算,并说说你是如何计算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案下册《找规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乘法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找出计算的规律。
2、充分利用已学知识的迁移作用,沟通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基本的计算能力。
3、学生熟悉进行乘法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探索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找出规律,并能熟练计算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
难点:
探索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找出规律。
教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教学挂图,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知识迁移。
1、竞答,出示口算卡片。
2×3= 5×1= 12×3= 14×2=
10×4= 30×3= 2×200= 60×2=
2、听算竞答,说口算过程。
500×4= 6×70= 90×7= 8×600=
通过回答,明确:
末尾有0的多位数乘一位数,只要把多位数0前面的数字与一位数相乘,然后在乘得的结果后面添上0,多位数后面有几个0,就添上几个0。
(为新知学习打下基础)
3、(1)肯定学生的回答(师评,生评并对自己提出要求)
(2)归纳题目特征:多位数乘一位数。
(3)导入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乘法。
(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知,合作探究
1、学习“找规律”
(1)出示第一组算式。
5×1= 5×10= 50×10=
学生独立计算,回答结果,并让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学生会利用已学知识和已往经验,很快得出结果。
教师在算式添上得数。
同时发现这三道题的结果是5、50、500,每一题比上一题的结果都多一个“0”。
学生能发现这一问题,说明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如果提不出,可由老师以“我有不疑问”等巧妙提出。
学生可能会根据多位数(末尾有0的)乘一位数的计算规律。
来说明50×10=?这道题的计算方法及结果。
如果是,教师应给予鼓励,但不急于肯定,可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算式:这道算式的因数都是几位数?生:两位数乘两位数。
引导: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规律是否适应于两位数乘两位数,还有待于同学们去探索,去发现。
现在你们能否运用其他的已有知识来说明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探讨一下:(师巡回指导)
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是:
生1:50×10表示50个10相加(或10个50),从数位表知它是500。
生2:50×10=50×2×5
=100×5
=500
[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可能需要补充、讨论、完善,或有另外的解释,只要合理,教师要给予肯定,但要适当加以巧妙的控制]
刚才,同学们的研讨的有理有据。
下面我们再举几个例子进一步说明一下:
(2)出示第2、3组算式:
3×2= 12×4=
3×20= 12×40=
30×20= 120×40=
1).学生回答算式,教师总结评价。
2)交流30×20、12×40、120×40的计算过程。
2、探索规律:
(1)引导学生回顾解题过程并注意观察三组算式:
5×1=5 3×2=6 12×4=48
5×10=50 3×20=60 12×20=480
50×10=500 30×20=600 120×40=4800
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讨论、交流:
组内同学相互交流,每个人都说说自己的发现,从而同伴相互补充、完善。
(3)小组汇报:
小组代表发言,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师给予肯定。
(4)小结: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先计算末尾前面数字的乘法,然后在所得积后面添上被省略的0。
[注:可由学生代表完整表述]
三、知识运用,拓展提高
1、尝试练习
(1)投影出示课本27页“试一试”第2题(可直接看课本)。
要求:a.独立完成,同桌互查交流。
b.学生互评,找出存在的优、缺点,供全班交流订正。
(2)出示第27页“试一试”第1题(情境图)。
要求:a.说明图意,提出相应问题。
b.绘制统计表、计算。
c .交流、订正。
2、练习:
课本第27页“练一练”1、3、4题。
第1题:开火车口算填表(可用投影)。
第3题:独立审题、列式、口算,制成统计表,组内互查。
第4题:独立解答,交流汇报。
(不要求学生会列综合算式,但可鼓励有能力的同学尝试一下。
)
3、数学游戏:接力竞赛。
完成第27页练一练第5题。
评选优胜组。
[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问题给予指导]
4、拓展练习:完成课本第27页第2题。
()×()=800 ()×()=1260
看谁写得最多。
四、升华提高。
师生共同完成:这节课的收获是什么?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你的进步表现在哪里?你给同学们提出什么样的问题?你学习的同学是谁?你的疑问是什么等等。
板书设计:
乘法
5×1= 3×2= 12×4=
5×10= 3×20= 12×40=
50×10= 30×20= 120×40=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