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习得中的语言输出研究

合集下载

二语习得中的输入、吸收和输出

二语习得中的输入、吸收和输出
向以句法为基 础的认 知处理… …输 出在句法 和词法 习 得 中具有潜在的重要 作用 。” 她还指出了一些仅靠可理 解输人所不 能完成的学 习任务如语法 分析 、错误习得
二、 语言的“ 输入假设”teIp t y oh s ) (h n u p tei H s
言输入 不能使学 习者保 证准确 且流利地 使用语 言 , 从 而达到理想 的交 际 目的 。一个成功 的二语 习得者在 接
早在上 世纪 8 年代 , rse 提 出 了语 言 的输 入假 0 K ah n 设, 在外语教 学领域产生 了广泛 而深远 的影 响。“ 输入
言输入与输 出互动 的双向过程 , 在这个过程 中 , 言输 语 入只是 一种手段 , 出才是语言习得的 目的。 输 三、 语言的“ 出假设” teOup t y/ h s ) 输 ( tu t tei h H o s S a 1 8年提 出了可理解性输出假设 :尽 管可理 w i 96 n 解输入对语言学 习是 必不可少 的,但它不是学生所 需 要的唯一手段 。她认为二语 的习得 仅依靠可理解 的语
二语 习得过程 中具有 同样重要 的作 用。吸收是介 于 目标语输入和学 习者 中介语规则 系统之 间的一 个有选择性的 过程 , 被理解的语言输入 并不等 同于吸收 , 对语言输入的深加工有利于将其更好地转化为吸收。本 文拟 用信 息加
工理论 的学习流程对二语 学习环节 中的输入 、 吸收和输 出做 出阐释 , 分析其在二语 习得 中的作 用。
关键词 : 输入 ; 收 ; 出 ; 息加 工理 论 吸 输 信 中 图分 类 号 : 6 2 G4. 4

文献 标 志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4 92 (02 o — 1 5 0 17 — 二语 习得过程 中, 输入 、 吸收和输 出是其 必要 的 关键环节 。 目前对 于二语学 习中输 入和输 出环节的研 究很 多 , 且大都集 中在学习者 的心理认知方 面 , 讨论它 们对 于外语 教学 的指 导性作用 ( 高翔 ,0 5 20 ;顾 琦一 , 20 ) 而 , 二语学 习过程 中 , 0 6 。然 在 如何更多 的将语言输 入转化为 吸收 , 促进 语言输 出的准确度和流利 度 , 在反 馈 中使学 习者发现 与 目标语 的差 异 ,从而更好 地感知 理解语言输人 ,提 高将语言输入转 化为 吸收的可能也

“输出假设”在二语习得中的认知分析

“输出假设”在二语习得中的认知分析
过 内部反馈可以意识到中介语在运用 中存在 的问题。 因此 , 输
二 、 出假设 的研究 背景 输
出促进了句法处理和 自我监测 , 抑或外部反馈 , 出诱发 了 即输
老师等的反馈 。 这种认知可以促使学习者进一步明 18 年 ,w i 提出了输 出假设。她认 为 , 95 S a n 语言输入对于 交谈对象 、 确交 际需要 , 更加专注地搜索现有的知识或寻求相关 的输入 , 语言习得是至关重要的 , 然而却又是不够充分的。 成功 的第二 外语学习者既需要接触大量的可理解输入 ,又需要产 出可理 解输 出( o pee s l o t t。学习者 的语言输 出对达到 C m rhni e u u) b p 较高语言水平起着重 要的作用 ,有助于促进他们 流利 和准确 地使用语 言。
作者简介 :张灿灿 (9 6)女 , 17 . , 湖南怀化人 , 吉首大学公共外语 教学部讲师。
10 2
l 1 9 S i n a kn 9 5; u n g lw 0 0; i 9 3; wan a d L p i 1 9 I mi a d Bie o 2 0中的认知分析
张灿 灿
( 吉首大学 公 共外语教学部 ,湖南 吉首 4 6 0 ) 10 0

要: 在二语 习得研 究领域 , 人们在克拉 申“ 输入假设” 理论 中存在只注意输入 、 忽视输 出的片面认识. 0 纪 8 2世 0年代以
来 ,w i 出了“ 出假设” 认为语言输 出在二语 习得 中 占有重要地位 .这一假设 具有注意/ 、 Sa n提 输 , 触发 假设验证 、 元语 言和增 强流
就是对假设 的不断检验。
Iu 00 e ) 这些研究都不同程度地暗示 了“ zmi20 ,r 。 e 在某些特定

探析二语习得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探析二语习得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探析二语习得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二语习得理论是指在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学习者如何获取和获得第二语言知识和能力的一种理论体系。

在英语教学中,二语习得理论可以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

本文将探析二语习得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首先,二语习得理论可以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和习得能力设计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根据斯蒂芬·克拉申的输入假设,学习者通过接受和理解大量的输入语言来习得第二语言。

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语言输入,如听力材料、阅读材料和真实语境等,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他们的接触时间,并帮助他们习得英语。

其次,二语习得理论指出了语言输出的重要性。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地使用英语进行口语和书面表达。

尽管学生在初学阶段可能会出现错误,但积极的输出有助于学生巩固和加深对语言的理解,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沟通活动,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来促进学生的语言输出。

再次,二语习得理论还强调了语言学习的社交性。

教师可以借助小组合作学习和配对活动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据文德·毕·克齐的理论,语言是一种社会交流工具,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学习者可以通过模仿他人的语言习惯来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

因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任务和活动,如语言交换、合作阅读等,来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促进他们之间的互动。

此外,二语习得理论还强调了语言输入的可理解性和适度性。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避免使用过于复杂或难以理解的语言材料,而是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和学习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提供适当的文化背景知识和语言学习策略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最后,二语习得理论还提出了错误处理的重要性。

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错误,教师应该正确处理这些错误,帮助学生纠正和改进。

教师可以通过及时反馈、错误纠正和语言意识提高的活动来帮助学生修正错误,培养他们的语言敏感性和自我纠正能力。

二语习得中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二语习得中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o lanrS r r” fe re’ Er s开始 。0 o 3 多年来 国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 量
的研究, 从早期的旨在改进二语教学 的研究, 到后期的探讨 二 语 知识 的大脑表征和语 言习得机制等研究, 的热点在转 研究 换 研 究 的领域在扩展 。现在二语 习得 已经 发展 成为一门诸
号O giic e i u t d) n se o 后对其做 出反应 。如果所做 出的反应适 当,
收 稿 日期 :0 9 0 — 6 20 — 2 0
作者简介 : 杜磊(9 8 — ) 17— ,男, 东省沂水人 , 岛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助教 , 山 青 主要研 究方 向: 第二语言习得及英语教 学
则 强 调语 言输 出对 学 习 的最 终 结 果 所 产 生 的 积 极 影 响
(wi, 9 本文将借 助第 二语 言习得领域 的一些研究成 S a 1 3o n 9
果 以及本人对该 学科 的理解分别对语 言输入和输 出与第 二
外界 的刺激不 断做 出反应的结果 ( 蒋祖 康 ,99 。故此,刺 l9 ) “
言。
( t l g aeOtu)亦是 研究 者们 一 直争 论 的一个 问题 。 ie a ug Up I nr n
K ahn 18 ) 提 出 的 “ 理 解 性 语 言 输 入 ”empee s r e (9 2 所 s 可 ( o rhni —
语言输入与母语 习得之 间关 系的研究在初期 阶段借鉴 了心理学领域行为 主义流派(e airm 的学说 。作为心理 bh v i ) os 学流派, 为主义 的代表人 物包括:al , t n hmdk 行 P v v s 和T o i o Wa o e 等 。在语 言习得研究领域 的行为主义 代表 人物是Bom e l fl oi d

浅谈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及其对小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浅谈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及其对小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基础教育参考·2019/03第二语言习得,是指儿童或成人习得母语后再学习另一种语言的过程。

外语学习一般是由第二语言习得而来。

第二语言习得通常是在母语环境中学习非母语。

小学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起点,英语教师应重视有关第二语言习得(以下简称二语习得)领域的研究成果并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

为此,笔者梳理了二语习得领域关于语言输入、输出和互动的重要理论,并通过分析和总结,探讨语言输入和输出对二语习得的影响,进而对小学英语教学提出一些建议。

一、相关理论与第二语言习得1.输入假说及互动假设克拉申(Krashen )认为,人们习得语言的唯一方式是通过接受和理解输入信息,从目前的i 水平提高至“i+1”水平,以此遵循自然习得的顺序。

朗格(Long )认为,说话人是通过修饰交际模式,如解释、重复、减速或与第二语言说话人合作来保证思想交流。

因此,可以提出这样的假设:交际调整提高理解,理解导致习得。

2.最近发展区理论二语习得的社会文化理论认为,没有孤立的语言输入,也没有孤立的语言输出,在社会互动中它们之间是互相影响、互相依赖的关系,语言的输入和输出都因受到互动过程的调节而改变。

维果茨基(Vygotsky )认为,儿童的认知有两个发展水平,即实际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

最近发展区(ZPD )就是指能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发展水平和在成人的指导或与能力更强的同龄人合作达到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

在二语习得领域,最近发展区理论已被广泛应用于研究合作式学习是如何促进语言学习的。

二、教学实践与第二语言习得1.语言输入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克拉申主张,学习者应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下大量阅读和倾听各种语言输入材料,这是促进语言习得发展的有效途径。

向学习者提供更有效的输入方法,其中之一是基于内容(content-based )的教学。

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笔者通过多种渠道,不断发掘可以让学生接触的学习内容,并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来激发和调动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语言习得活动中。

关于二语习得中输入、输出与互动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二语习得中输入、输出与互动研究的文献综述

输出的始作俑者。然而作者认为 ,该假说相当粗糙 ,许多说 法尤其是关 断提高 .同时 自始至终他们 的参与热情都很高涨
于普遍语法与二语 习得的关系的诸多论 断.纯粹是 主观臆断 。20世纪
从以上 的研究 至少 可以得 出两点启 示 :第一 ,任 何的输入和互 动
90年代樊伯顿提 出的语 码加工理论借鉴 了认知心理 学和语 言学 的许 都是需要设 计的 第二 .任务 型的学 习方式是有一定 的督促性 和效果
入假说包括语 码类型 、语码吸 收等概念 ,在外语 教育界引起 巨大震动 , 解 :4)语言学习 :5)学习者用英语 交流 的动力 。研究表 明 ,不断重复的
认为克拉 申是 当今学界有关 语码质量 、语 码输入如何 变成吸收 、语码 相同 的任务 同时改变了教师的输入和学生 的输 出 学习者 的理解力不
戴炜栋 (2006)在《语码输入 、语码吸收和语 码输 出研究新进展 》中 另一个实验 .在 五周的时间里把相 同的任务 向孩 子重复九次 ,以此来
分析 了 2O世纪 80年代初 由美 国应用 语言学家克拉 申提出的语码输 检验 五项 内容 :1)教师 的输入 ;2)学 习者词 汇 的产 出 :3)学习者 的理
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
科 技视 界
科技·探索·争鸣
关于二语习得中输入、输出与互动研究的文献综述
王丹 杰 、-2 于绍 玲 、 (1.新疆 大 学 外 国语学 院 ,新疆 乌 鲁木 齐 830046; 2.新疆医科大学语言文化学院 公共英语教研室,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多理论 .描述 了语码 加工 的具体 过程 .对克拉 申的理论做 了实质性修 性 的 这提 醒了很 多教授低龄语言学习者的教师 .重复不代表无计划

输入与输出在二语习得过程中的评介

输入与输出在二语习得过程中的评介

第26卷第5期2010年9月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朋丑l of G ans u L i al l l M U ni ve玷i t y(S oci a l Sc i enc铭)V01.26,N o.5Sept.20l O 输入与输出在二语习得过程中的评介李淑苹(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系,广东广州511450)【摘要】输入与输出是二语习得中最为基本的语言实践类型,倍受语言界的关注.本项研究依据二语习得相关理论,针对输入假说、输入加工教学、输出假说以及二语习得过程模式做出了一定的剖析并指出语言习得应该将输入与输出并重,同时考虑学习个体因素。

环境因素并采用有效的措施.在此基础上,构建适时的信息输入和有效的语言输出。

【关键词】输入;输出;二语习得【中图分类号】H31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07X(20l O)05一0125.04I nput and O ut put i n t he A naI y s i s of5;e cond L a nguage A cqⅡi si t i onL I S h u-pi n g(眈p‘批,l£o,A户户zf以Fo"fg雄k行g们∥5,G们仃∥D玎g%舭拧’s PoZy融玎缸cDz如∥,Gl‘口增妇o"511450,c^f船) A bst眦tl A s t w o ba si c t ype8of pr act i ce i n se con d l aI l g∞ge a cqui s i t i on(S LA),i nput and ou t pu t ha8I on g at t r ac t ed r e-s铭r c her s’i nt er铭t.T he pr es ent s t udy i nt eg豫t∞i nput hypot hes i s,i nput pr oces si n g i n st r uct i o n,out put hypot h骼i s arl d 5e con d I a ngua ge acqu i si t i on pr oce ssi n g i nst r uct i on i nt o S LA.T h e con st r uct i v e ana l ys es ha ve been pr esen t ed.I t i s concl u—ded t锄t at i vel y t hat t he i nt egr a t i on ofl铭rners’fact ors,en、,i ro姗ent f ac t or s8nd a da pt i、re st r at eg i∞f or t he i l Im同i at e i n—put缸d ef f ect i v e o u t p u t i n SL A.K e y w"ds:i l I put,out put,SL A输入(i nput)、输出(out put)孰轻孰重一直以来深受二语习得界的广泛关注.无论是从事专业学术研究的学者,课堂教学的师者,还是理论基础薄弱的学习者。

基于动态系统理论的课堂二语研究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

基于动态系统理论的课堂二语研究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

基于动态系统理论的课堂二语研究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一、概述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二语习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简称SLA)已经成为教育领域和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议题。

动态系统理论(Dynamic Systems Theory,简称DST)作为一种新兴的理论框架,为理解和研究二语习得提供了新的视角。

本文旨在探讨基于动态系统理论的课堂二语研究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以期为二语习得的教学与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

动态系统理论强调系统的动态性、复杂性和互动性,认为二语习得是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

该理论突破了传统二语习得理论的局限性,将二语习得视为一个由多个子系统相互作用构成的复杂动态系统。

这些子系统包括但不限于语言输入、语言输出、认知加工、情感因素、社会环境等。

这些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共同塑造了二语习得的过程和结果。

基于动态系统理论的课堂二语研究理论框架,将课堂视为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关注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多个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该框架强调课堂环境的动态变化和学生个体差异对二语习得的影响,提倡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鼓励学生通过互动和合作进行语言学习和实践。

在研究方法上,基于动态系统理论的课堂二语研究注重定量和定性研究的结合,强调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应该具有系统性和连续性。

通过运用多种研究工具和方法,如观察、访谈、问卷调查、语料库分析等,全面收集和分析课堂二语习得过程中的各种数据,揭示二语习得的动态变化和发展规律。

基于动态系统理论的课堂二语研究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为二语习得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工具。

通过深入探究课堂二语习得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和影响因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二语习得的本质和规律,为二语习得的教学与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指导。

1. 简述动态系统理论(DST)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动态系统理论(Dynamic Systems Theory,简称DST)是一种复杂系统分析方法,主要关注系统的动态性、非线性、交互性和复杂性。

二语习得研究与外语教学

二语习得研究与外语教学

二语习得研究与外语教学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外语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二语习得研究作为外语教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对于提高外语教学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二语习得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并探讨其对于外语教学的启示和应用。

二语习得研究: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二语习得研究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旨在探索第二语言学习的本质和过程。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二语习得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这些成果揭示了二语习得的诸多规律,包括学习者个体差异、学习环境、母语迁移等因素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

未来的二语习得研究将进一步深入探究学习者的大脑机制,以及二语习得过程中的心理、社会和认知因素。

二语习得研究与外语教学实践外语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二语习得研究的理论来优化教学方法。

教师需要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兴趣和需求,以便因材施教。

合理利用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输入和输出机会,促进语言技能的发展。

教师还应母语迁移的影响,充分利用正迁移,同时帮助学生克服负迁移。

二语习得研究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二语习得研究对于外语教学的应用广泛且具有实际意义。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应用:任务型教学法:根据二语习得研究,任务型教学法通过设计真实、有意义的语言使用场景,让学生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语言,从而提高语言交际能力。

语言输入与输出:二语习得研究揭示了语言输入和输出的重要性。

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应提供丰富、高质量的语言输入和输出机会,以帮助学生发展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

学习策略:二语习得研究揭示了各种有效的学习策略,如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交策略等。

教师可以通过培训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这些策略,提高学习效率。

自主学习:二语习得研究强调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方法,使他们能够主动、有效地进行课外自主学习。

教师角色:在二语习得研究中,教师被认为是重要的角色。

他们需要提供适当的指导、反馈和评估,同时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二语习得中的输入与输出

二语习得中的输入与输出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卷 第2期JOURNAL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Vol.2 No.2 2003年 2月(SOCIAL SCIE NCE EDITION)Feb.2003二语习得中的输入与输出郑银芳(零陵学院外语系,湖南宁远 425006)摘 要:输入和输出是外语学习的两个终端行为,文章在客观地介绍了Krashen的输入假说和Swain的输出假说后,着重探讨了两者的相关本质及对我国英语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输入假说;可理解输入;输出假说;沉默期;沉浸式教学法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94X(2003)02-0067-03一、 引言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krashen)教授在80年代初期提出的 语言输入说(Input Hypothesis)把语言学理论和语言教学实践连接起来,在外语教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这一理论认为语言是通过理解信息,即通过接收可理解输入而产生的。

然而 输入假说将语言习得完全归功于语言输入,归功于对语言系统的理解,从而忽视和排除输出,这一观点未免过于片面。

80年代后期,不少研究者为补充完善这一理论,开始关注并研究输出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形成了另一些相关理论。

Swain提出的输出假说就是其中理论之一。

输出假说明确阐明了语言输出有助于语言学习者准确流利地使用语言。

本文拟从介绍国外同行在输入假说和输出假说方面的研究开始,着重讨论输入和输出的相关本质及其对我国英语教学的几点启示。

二、 Krashen的输入假说在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的五个假说中!!! 输入(Input Hypothesis)假说可以说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

这一假说与过去的外语教学法的理论大相径庭。

以前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家提倡先学句子结构(句型)然后再运用这些句型去交际。

他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培养学生流畅准确说外语的能力。

[1]而克拉申的输入假说认为:语言习得是通过接收大量可理解输入而产生的。

语言学学科中的二语习得研究与教学实践

语言学学科中的二语习得研究与教学实践

语言学学科中的二语习得研究与教学实践引言:语言学学科中的二语习得研究与教学实践是一门横跨多学科的学科,探究人类在学习第二语言时的认知、语言习得以及教学方法的理论与实践。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学习第二语言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技能。

本文将对二语习得研究与教学实践的重要性、主要研究领域以及一些教学实践方法进行探讨。

二语习得研究的重要性:二语习得研究是语言学学科中的重要一环,它对于理解人类语言能力、认知过程以及教学方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习第二语言涉及到词汇、语法、发音等多个层面,而二语习得研究则关注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与习得。

了解二语习得的原理和过程,可以帮助教师制定更科学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第二语言。

主要研究领域:1. 语言习得过程:二语习得研究关注学习者习得第二语言的过程。

这包括输入、内化、输出等各个阶段。

学者通过观察学习者的语言表现、分析他们的错误类型,来揭示学习者是如何从母语转向第二语言的。

通过对这些研究的深入了解,可以为二语教学提供指导。

2. 个体差异:学习第二语言的人有着不同的学习方式和速度。

二语习得研究关注个体差异对习得过程和教学效果的影响。

研究表明,年龄、性别、学习经历、认知能力等因素都可能对第二语言习得产生影响。

了解个体差异可以帮助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3. 语言输入与输出:学习者接收到的语言输入对于二语习得的质量和速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语习得研究探讨学习者如何通过与母语者的互动、阅读、听力等多种途径获取语言输入,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能力。

同样,学习者的语言输出也是习得的一个重要检验。

研究者通过分析学习者的语法错误、发音问题等,了解学习者在输出语言时可能出现的困难。

教学实践方法:1. 沉浸式教学法:沉浸式教学法是一种让学习者置身于语言环境中,通过沉浸来学习第二语言的方法。

例如,学生可以参加语言学习营地、参观全英文的讲座等。

这种方法通过让学生暴露于真实的语言环境中,促进了语言输入和输出的平衡。

二语习得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二语习得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二语习得的研究进展及应用二语习得作为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已经在过去数十年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关注。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外语教育的普遍开展,对于二语习得的研究和应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于二语习得的研究进展及应用进行探讨。

一、二语习得的定义和研究方法二语习得是指一个母语已经形成的人学习并掌握另一个语言的过程。

与出生后自然习得的母语不同,二语习得是一种有意识的、有目的的学习过程。

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需要通过多种途径获得语言输入,比如通过教师的教学、听说读写的训练等。

同时,二语习得也是一个渐进的、逐步积累的过程,需要经过反复的练习和修正。

现代二语习得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实验研究和自然观察研究。

其中实验研究主要通过实验室环境下的语言输入和反应测量来探究二语习得问题,比如通过听力测试、句子接龙任务等探究学习者的语言处理能力和学习效果。

而自然观察研究则主要关注在学习者日常生活中的语言使用与交互,通过开展问卷调查、实地观察等方式来探究学习者的语言输入和使用情况。

二、二语习得的关键问题二语习得的研究领域具有广泛的深度和广度,但总体来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关键问题:语言输入、语言处理、语言输出、语言破坏因素和语言形式。

1. 语言输入语言输入是二语习得的前提和基础,如果学习者没有足够的语言输入,很难达到学习的目的。

因此,学习者如何获得足够的语言输入成为了二语习得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研究发现,在二语学习者中,所获得的语言输入与其学习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教师如何有组织地提供学习者所需的语言输入对于二语学习的效果至关重要。

2. 语言处理语言处理是指二语学习者在接受语言输入时对于信息的处理和理解。

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需要进行语言解码、语义理解、概念组织等多个方面的工作。

因此,语言处理能力的水平也直接影响到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和语言能力提高的速度。

3. 语言输出语言输出是指学习者通过口头或书面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知识的过程。

输出在二语习得中的功能研究

输出在二语习得中的功能研究

更是 为这种 观点提供 了理论 上 的支持 。 与此相 反 。 输 出的作用则 没 有得 到人们 的重 视 在K ah n rse 的二语
习得 理论 中 . 出 只是第 二 语 言 习得发 生 的一 个标 输
出具有提 供反馈 。 形成 自动化 , 从意 义加工 转 向句法
加 工 .优 化语 言输人 以及 培养 话语技 能 和发展个 人
是一 种 口语 流利 性 训练 活 动 . 意味着 说 话者 为 了 这
识 。 ro e (9 1 17 指 出 .输 出在 第 二语 言发 展 C ok s 19 : 1 ) “
中 的 作 用 被 极 大 地 忽 略 或 者 说 是 否 定 了 ” S an 。w i (9 3 19 以加拿大 沉浸式语 言教学 项 目中的儿童 1 9 :5 ) 为研究对 象 , 出 了输 出假设 。 提 该假设 的思想 概 括起 来。 即通过 产 出语 言 。 论 是 I头 的还 是 书面 的 。 无 2 1 语 言习得 可 以发 生 。 她认 为输 出具 有 以 下功 能 : 1 导 ()
练习者数次重复同一材料 的内容可使他们在 流利性和
准确性 的表现超出平时所 能达到 的水准 。有意义 的重 ”
致 更 有效 的输 入 ;2 促 进 句法 处 理 ; 3 检验 假设 ; () ()
() 4 培养 自然 、 流畅的语 言表达 ;5 培 养语篇 会话 能 () 力 ;6 培养 个 人语 言风 格 。 六大 功 能充 分说 明了 () 这
复输 出可 以促使知识 的程序化 (rc d rlain和语 poe ua zt ) i o
言提取 的 自动化 (uo ai t)从而 增进流利性 。流 atm t i , cy “ 利性是一种通过训练可 以获得的技 能 ”

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假说的研究

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假说的研究
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假说的 研究
目录
01 一、语言输入假说
02 二、语言输出假说
03
三、对语言学习和语 言教育的启示
04 四、结论
05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语言是人类社会交流和思考的主要工具,因此语言的输入和输出在语言习得 和语言使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语言输入假说和语言输出假说,是语言习得理 论中的两个主要概念。本次演示旨在探讨这两个假说的研究现状及其对语言学习 和语言教育的启示。
2、监视假说(Monitor Hypothesis)
2、监视假说(Monitor Hypothesis)
克拉申认为,学习者在二语习得过程中会使用两种不同的监控功能:一种是 “编辑”,即学习者对语言输入进行编辑和修改,以确保其准确性;另一种是 “监控”,即学习者在输出语言时对语言的正确性进行监控。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克拉申(Krashen)的语言输入假说是克拉申假说(Krashen’s Input Hypothesis)的核心内容,该假说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这个假 说的主要观点是,学习者通过接触和理解略高于他们当前水平的语言输入(即 “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可以促进他们的二语习得。
二、可理解的语言输入
2、可理解的语法和语义:除了难度适中之外,语言输入还必须具有清晰的语 法结构和语义信息。这样,学习者才能正确地理解并记忆这些语言材料。
三、输出与反馈
三、输出与反馈
尽管输入假说强调了输入的重要性,但克拉申也意识到输出和反馈在二语习 得中的重要作用。学习者需要机会将他们新学的语言知识付诸实践,通过输出语 言来检验他们的理解和表达。当他们的输出被他人正确地理解和回应时,他们会 得到反馈,这将有助于他们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他们的语言技能。

二语习得理论对于语言教学的启示

二语习得理论对于语言教学的启示

二语习得理论对于语言教学的启示【摘要】本文围绕二语习得理论对于语言教学的启示展开讨论。

首先介绍了二语习得理论的基本概念,包括习得假说、输入假说、互动假说和输出假说。

然后探讨了这些理论在语言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指出习得假说强调情境语言教学的重要性,输入假说则强调为学习者提供大量丰富的输入材料,互动假说侧重于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而输出假说则强调学习者通过实际输出来加深对语言的理解。

最后总结指出,二语习得理论为语言教学提供了理论指导,语言教学应当注重学习者的实际习得过程,并且这些理论的启示有助于提高语言教学效果。

通过本文的探讨,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二语习得理论对于语言教学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二语习得理论、语言教学、习得假说、输入假说、互动假说、输出假说、学习者、习得过程、教学效果。

1. 引言1.1 二语习得理论对于语言教学的启示二语习得理论是指在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学习者如何获得新语言知识和技能的理论。

这些理论为语言教学提供了深刻的启示,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制定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通过二语习得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学习者如何习得新语言,如何将新知识转化为语言能力。

二语习得理论的启示使我们意识到,学习一门语言并非简单地学习语法和词汇,更重要的是要培养语言运用能力。

习得假说认为语言学习是一种内在化的过程,需要通过大量的输入和实践来激发学习者的自然习得能力。

在语言教学中,教师应该提供充足的语言输入,让学习者在语言环境中不断接触和使用新知识。

互动假说认为语言习得的关键在于语言使用的互动,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互动,学习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新语言。

在语言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动,促进他们在真实语境中的语言实践。

二语习得理论为语言教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指导。

教师应该结合这些理论,注重学生的实际习得过程,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语言教学的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习得第二语言。

论二语习得中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的重要性

论二语习得中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的重要性

二 、 言 输入 和语 言 输 出的 关 系和 存 在 的 问题 语
1语 言 输 入 和 语 言 输 出 的 关 系 .
功 能 , 索 出重视 语 言输 入 和 输 出 的教 学模 式 。 探
关 键 词 :二语 习得 ;语 言 输 入 ;语 言输 出
中 图分 类 号 :H 1 32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7 — 8 2 2 1 ) 3 0 6 — 2 6 1 2 6 (0 0 0 - 0 9 0
( a rlO d r H p tei) 输 入 假 设 ( p tH p tei) 情 出 假设 明确 阐 明 了二语 学 习者 的 语 言输 出有 助 于 促 进 他们 准 N t a re y o s 、 u h s I u y o s 和 n h s 感 过滤 假设 ( f c v ie y oh s ) K ah n对 五大 假设 确而 流 利 地使 用 目的语 。语 言输 入 对语 言 习得 至关 重要 . 不 A et e Fl rH p te i r se i t s 但
定 义为 i把 语 言 发 展 的下 一 阶段 定 义 为 i l 这 里 的 1 是 结构 、 能 和意 义 的理解 。 . +。 就 功
当前 语 言 知识 与下 一 阶 段语 言知 识 之 间 的 距 离 当学 习 者 接
触 到 相 应 水平 的语 言 材 料 .才 能 对 学 习 者 的语 言 发 展 产 生 积
作 了细 致 的 描述 和 论 证 . 其 肯 定 了输 入 假 设 的 重 要地 位 . 尤 输 入 假 设 成 为其 “ 监察 理 论 ” 的核 心 内容 。K ah n认 为 . 习 者 rse 学
充分 .可理 解 的语 言 输 出 ” “ 占有 同样 重要 的地 位 。她 认 为输 出 假 设 对 语 言 习 得 有 三 大 功 能 . 即 : 1 注 意 功 能 (oi n () N t ig c

二语习得中的输入与输出AReviewofInputandOutputinSecon_英语教学论文

二语习得中的输入与输出AReviewofInputandOutputinSecon_英语教学论文

二语习得中的输入与输出A Review of Input and Output in Secon_英语教学论文Abstract:Input and output are the two important concepts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process. This paper first reviews Krashen’s Input Hypothesis and Swain’s Output Hypothesis, then focuses on their enlightenments to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Key words: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input hypothesis; comprehensible input; output hypothesisI.Introduction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is a process of adopting a language (not the native language) by conscious or unconscious learning under natural conditions or guidance (Ellis, 1900). Researchers into the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or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began in the 1950s. From the 1980s, researchers gradually turned their attention to the effect of the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or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Among many theories, the Input Hypothesis by Krashen and the Output Hypothesis by Swain are the most famous. They made great contributories to people’s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or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II.Input HypothesisIn the early 1980’s, the burgeoning field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was dominated by the concept of input. Stephen D. Krashen, an American famous linguists, has put forward one of the world’influential “Language Acquisition Theory”. This theory contains five hypotheses, Krashen believes that the input hypothesis is the most important one among them as it touches upon directly the most fundamental question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According to Krashen, “Second-language acquisition theory provides a very clear explanation as to why immersion works. According to current theory, we acquire language in only one way: when we understand messages in that language, when we receive comprehensible input.”(Krashen, 1985). Based on the hypothesis, he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comprehensible input, namely, language acquisition conforms to the pattern of “i+1”, that is, language acquisition shall take place if and only if the comprehensible input is just slightly higher than the learner’s current language ability. Krashen emphasized that language is acquired by understanding the language information. That is to say, language acquisition can be attained by achieving the comprehensible input.However, this Input Hypothesis exaggerated the importance of language input. It also simplified the process of language learning. What’s more, Input Hypothesis ignored people’s initiative and the individual difference. In order to complete and supplement the theory, Swain put forward the “Output Hypothesis” in 1980s, and later the role of output transformed from being ignored to being accepted by everyone.III. Output hypothesisThe output hypothesis claims that the act of producing language (speaking or writing) constitutes, under certain circumstances, part of the process of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errill Swain (2005: 471) argued that output, by its nature, is not the end of production, but rather a process of the language learning. Therefore, output, if carefully taken care of, can also contribute to the language learning. In order to prove this, she has outlined three functions conducive to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 the noticing and triggering function, b) the hypothesis-testing function and c) the metalinguistic function.IV. The implications of input and output in English teachingIn China, many students are used to and quite good at passively receiving language items that might later be used to communication. But regretfully, they are not well trained with the ability to retrieve those stored language items in communication, which is actually quite vital for them. They are good at grammar, but it’s difficult for them to express themselves freely.Language learners in China generally aim to achieve four major skills: listening, reading, speaking and writing. The first two skills are receptive ones, mainly concerned with input, while the last two are productive ones, closely connected with output, which is the emphasis of this part. Therefore, what is refe rred to as “the balance between input and output” should be put as “the balance between the training of receptive skills and productive skills”.In English class, the new words and phrases in the textbook are supposed to be finely-tuned input, so are most of the exercises. Most of the time in class, teachers are always busy with the input: explaining the new words, analyzing sentence structure, introducing grammar rules, and so on. V ery limited time in class is left for students to have some independent, autonomous practice out, let alone the communication output. In a word, input exceeds output greatly in traditional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classes in China.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input and output are very necessary. Thus, nowadays, ma ny linguists and language teachers turn to 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 which “pay systematic attention to functional as well as structural aspects of language” (William Littlewood, 1981).V. ConclusionThe balance between language input and output plays an indispensible rol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Once teachers and students notice this, they will become more efficient in language learning. In language class, teachers must attach more importance on language output in order to maintain the balance between language input and output, and they can adopt various teaching method so that the students can have an all-round development capability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Bibliography[1] Ellis, R.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00.[2] Guy Cook, Barbara Seidlhofer. 应用语言学的原理与实践[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3] Krashen S. D.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Oxford: Pergamon Press, 1982.[4] Littlewood W.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An Introduction.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1.[5] Merrill Swain, Y ang Luxin. Output Hypothesis:Its History and Its Future.[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 (1).[6] Zoltan Dornyei 著, 宋孔尧译. 实践中的Krashen 输入假说和Swain 输入假说:设计i + 1 教学技巧[ J] . 国外外语教学, 1994, ( 1) .[7] 郑银芳. 二语习得中的输入与输出[J]. 广州大学学报,2003(2).作者简介:陈小峥(1984- ),女,广东湛江人,广东行政职业学院外语系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英语教学。

现代语言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二语习得中的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研究

现代语言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二语习得中的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研究

现代语言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二语习得中的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研究一、引言二语习得一直是语言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其中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作为习得的两个重要环节,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二语习得中的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并通过对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为现代语言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提供参考。

二、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的定义与作用语言输入指的是学习者从外部环境中获取到的语言材料,包括听、读、观察等形式。

语言输出则是学习者通过口头或书面表达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意见。

语言输入和输出在二语习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学习者的语言能力的提高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三、语言输入对二语习得的影响1. 语言输入的丰富性与多样性对二语习得的促进作用语言输入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可以增加学习者获取语言信息的机会,提供更多的语言模型和语言样本,从而促进学习者掌握语言结构、词汇和语言规则的能力。

2. 语言输入的可理解性对二语习得的影响语言输入的可理解性指的是学习者能够对输入的语言材料理解的程度。

可理解的输入有助于学习者自主构建语言系统,更好地掌握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并且能够激发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兴趣。

四、语言输出对二语习得的影响1. 语言输出对语音习得的促进作用语言输出有助于学习者加强对语音语调的训练,提高语音表达的准确性,培养流利的口语能力。

2. 语言输出对词汇习得的促进作用通过语言输出,学习者可以巩固所学的词汇,提高词汇的掌握程度和使用能力,增加词汇的长时记忆和运用效率。

3. 语言输出对语法习得的促进作用语言输出能够帮助学习者反思和纠正自己的语法错误,增加语法的准确性和流利度。

五、二语习得中的语言输入与输出策略1. 创设语言输入环境提供丰富的语言输入资源,包括听音、阅读、观察等活动,创设真实场景和情景,帮助学习者接触到真实的语言使用情景。

2. 促进有效的语言输出通过交流、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等方式,鼓励学习者进行实践,提供反馈和指导,帮助学习者形成正确的语言使用习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