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救灾》译文

合集下载

范文正浙西救灾翻译《范仲淹救灾》翻译

范文正浙西救灾翻译《范仲淹救灾》翻译

范文正浙西救灾翻译《范仲淹救灾》翻译皇佑二年,吴中发生 ___,饿死者的尸体遍布于道路。

这时范仲淹主管浙西,调发国家仓库粮食,募集民间所存的钱物来赈济灾民,救荒之术很是完备。

吴中百姓喜欢比赛舟船,爱作佛事,范仲淹就鼓励民间多举办赛事,太守每日出游宴饮于西湖上。

自春天到夏天,城中居民大规模出游,尽情玩赏。

又召集各寺院住持僧人,告谕他们说:“灾荒年间民工工价最低廉,可以趁此时机大力兴建土木工程。

”于是各个寺院的修建工程都非常兴盛。

官府也翻修仓库和官吏住舍,每天雇役一千多人。

监察机关弹劾杭州长官不体恤荒政,嬉戏游乐而无节制,以及官府、私家兴建房舍,伤耗民间财力。

范仲淹于是自己草拟奏章,申述所以饮宴和兴造房舍的缘由,是要调发有余的钱财,来救济贫民。

那些从事贸易、饮食行业的人,工匠、民夫,仰仗官府、私家养活的,每天大概可达几万人。

救济灾荒的措施,没有比这一做法更好的了。

这一年两浙路灾区唯有杭州平安无事,百姓没有流亡的,这都是范文正公的恩惠。

饥荒年份打开司农寺粮仓的粮食赈济灾民,募集民间财力为地方兴利,近年来已定为法令。

这种措施,既赈救了饥荒,又趁荒年替民间兴利,这是先王的功绩。

一、作者简介《范仲淹救灾》选自《沈括·梦溪笔谈·官政一》沈括(1031—1095),字存中,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

公元1031年(天圣九年),出生于一个下层官吏的家庭,家境并不富裕,沈括常自谓“出自寒门”。

母徐氏,是苏州吴县人,知书达礼,谙通文墨;父沈周,为官清正,不主张严刑苛法,到泉州任职时,沈括随往。

二、作品赏析笔记记述北宋名臣范仲淹在杭州任上的一件德政。

北宋皇佑年间,浙江一带发生了 ___,赤野千里,饿殍遍地。

范仲淹于此时率先倡导、鼓励百姓游乐饮宴,并出资财大肆兴建官府寺庙。

这种做法看似荒唐,但却是颇有实效的救荒措施。

从这则笔记中,固然可以看到一个传统社会的廉洁官吏那种忠于职守、体恤民情的品格,另一方面它也为我们揭示了当时社会“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严酷现实。

辽宁省部分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解析】汇集

辽宁省部分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解析】汇集

辽宁省部分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解析】汇集2019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题阅读选文,完成7~10题。

(14分)【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嘻!微斯人,吾谁与归?【乙】皇佑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是时范文正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为术甚备,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

希文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

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

”于是诸寺工作鼎兴。

又新敖仓吏舍,日役千夫。

监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文正乃自条叙所以宴游及兴造,皆欲以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

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于公私者,日无虑数万人。

荒政之施,莫此为大。

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

岁饥发司农之粟,募民兴利,近岁遂着为令。

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生之美泽也。

(选自《梦溪笔谈》,有删改)【注释】①殍殣(piáo jǐn):饿死的人。

②募民存饷:指招募灾民服役,使服役者有饭吃。

③敖仓:粮仓。

④晏然:安宁的样子。

7.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是时范文正领浙西问今是何世(《桃花源记》)B.为术甚备世人甚爱牡丹(《爱莲说》)C.及公私兴造宫妇左右莫不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D.发司农之粟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答案7.B【解析】7.此題考查一词多义。

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

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

A.代词,这/判断动词,是;C.暗地,私自/形容词作动词,偏爱;D.发放/指被任用;B.都是“很,非常‘十分”的意思。

所以答案选B。

《岳阳楼记》《范仲淹救灾》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题)

《岳阳楼记》《范仲淹救灾》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题)

阅读选文,完成7~10题。

(14分)【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嘻!微斯人,吾谁与归?【乙】皇佑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是时范文正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为术甚备,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

希文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

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

”于是诸寺工作鼎兴。

又新敖仓吏舍,日役千夫。

监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文正乃自条叙所以宴游及兴造,皆欲以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

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于公私者,日无虑数万人。

荒政之施,莫此为大。

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

岁饥发司农之粟,募民兴利,近岁遂着为令。

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生之美泽也。

(选自《梦溪笔谈》,有删改)【注释】①殍殣(piáo jǐn):饿死的人。

②募民存饷:指招募灾民服役,使服役者有饭吃。

③敖仓:粮仓。

④晏然:安宁的样子。

7.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是时范文正领浙西问今是何世(《桃花源记》)B.为术甚备世人甚爱牡丹(《爱莲说》)C.及公私兴造宫妇左右莫不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D.发司农之粟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答案7.B【解析】7.此題考查一词多义。

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

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

A.代词,这/判断动词,是;C.暗地,私自/形容词作动词,偏爱;D.发放/指被任用;B.都是“很,非常‘十分”的意思。

所以答案选B。

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5分)(1)又新作敖仓吏舍,日役千夫。

(2)两浙惟杭州晏然,民不流徒,皆公之惠也。

辽宁沈阳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20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

辽宁沈阳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20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

辽宁沈阳历年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截至2020年)【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乙】匡庐①奇秀,甲天下山。

山北峰日香炉,峰北寺日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

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

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明年春,草堂成。

乐天既来为主,仰观山俯听泉傍叹竹树云石,自辰及酉,应接不暇。

俄而物诱气随,外适内和,一宿体宁,再宿心恬,三宿后颓然嗒然②。

一旦蹇剥③,来佐江郡,郡守以优容抚我,庐山以灵胜待我。

是天与我时,地与我所,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选自《白居易集·草堂记》,有删改)【注释】①匡庐:即庐山。

②颓然:松弛的样子。

嗒(tà)然:物我两忘的样子。

③蹇(jiǎn)剥:指时运不济。

7.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匡庐奇秀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B.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C.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邹忌讽齐王纳谏》)D.乐天既来为主既克,公问其故(《曹判论战》)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5分)(1)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2)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9.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断两处)(2分)仰观山俯听泉傍晚竹树云石10.请依据选文,回答问题。

(4分)【甲】文写出陋室外部环境的句子是A ,【乙】文写出草堂选址原因的句子是B 。

范文正浙西救灾措施《范仲淹救灾》翻译

范文正浙西救灾措施《范仲淹救灾》翻译

范文正浙西救灾措施《范仲淹救灾》翻译皇佑二年,吴中发生 ___,饿死者的尸体遍布于道路。

这时范仲淹主管浙西,调发国家仓库粮食,募集民间所存的钱物来赈济灾民,救荒之术很是完备。

吴中百姓喜欢比赛舟船,爱作佛事,范仲淹就鼓励民间多举办赛事,太守每日出游宴饮于西湖上。

自春天到夏天,城中居民大规模出游,尽情玩赏。

又召集各寺院住持僧人,告谕他们说:“灾荒年间民工工价最低廉,可以趁此时机大力兴建土木工程。

”于是各个寺院的修建工程都非常兴盛。

官府也翻修仓库和官吏住舍,每天雇役一千多人。

监察机关弹劾杭州长官不体恤荒政,嬉戏游乐而无节制,以及官府、私家兴建房舍,伤耗民间财力。

范仲淹于是自己草拟奏章,申述所以饮宴和兴造房舍的缘由,是要调发有余的钱财,来救济贫民。

那些从事贸易、饮食行业的人,工匠、民夫,仰仗官府、私家养活的,每天大概可达几万人。

救济灾荒的措施,没有比这一做法更好的了。

这一年两浙路灾区唯有杭州平安无事,百姓没有流亡的,这都是范文正公的恩惠。

饥荒年份打开司农寺粮仓的粮食赈济灾民,募集民间财力为地方兴利,近年来已定为法令。

这种措施,既赈救了饥荒,又趁荒年替民间兴利,这是先王的功绩。

一、作者简介《范仲淹救灾》选自《沈括·梦溪笔谈·官政一》沈括(1031—1095),字存中,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

公元1031年(天圣九年),出生于一个下层官吏的家庭,家境并不富裕,沈括常自谓“出自寒门”。

母徐氏,是苏州吴县人,知书达礼,谙通文墨;父沈周,为官清正,不主张严刑苛法,到泉州任职时,沈括随往。

二、作品赏析笔记记述北宋名臣范仲淹在杭州任上的一件德政。

北宋皇佑年间,浙江一带发生了 ___,赤野千里,饿殍遍地。

范仲淹于此时率先倡导、鼓励百姓游乐饮宴,并出资财大肆兴建官府寺庙。

这种做法看似荒唐,但却是颇有实效的救荒措施。

从这则笔记中,固然可以看到一个传统社会的廉洁官吏那种忠于职守、体恤民情的品格,另一方面它也为我们揭示了当时社会“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严酷现实。

范仲淹 皇祐二年

范仲淹 皇祐二年

作品原文皇祐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

是时范文正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为术甚备。

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希文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

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

”于是诸寺工作鼎兴。

又新敖仓吏舍,日役千夫。

监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

文正乃自条叙所以宴游及兴造,皆欲以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

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于公私者,日无虑数万人。

荒政之施,莫此为大。

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

岁饥发司农之粟,募民兴利,近岁遂着为令。

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王之美泽也。

作品译文皇佑二年,吴中发生大饥荒,饿死者的尸体遍布于道路。

这时范仲淹主管浙西,调发国家仓库粮食,募集民间所存的钱物来赈济灾民,救荒之术很是完备。

吴中百姓喜欢比赛舟船,爱作佛事,范仲淹就鼓励民间多举办赛事,太守每日出游宴饮于西湖上。

自春天到夏天,城中居民大规模出游,尽情玩赏。

又召集各寺院住持僧人,告谕他们说:“灾荒年间民工工价最低廉,可以趁此时机大力兴建土木工程。

”于是各个寺院的修建工程都非常兴盛。

官府也翻修仓库和官吏住舍,每天雇役一千多人。

监察机关弹劾杭州长官不体恤荒政,嬉戏游乐而无节制,以及官府、私家兴建房舍,伤耗民间财力。

范仲淹于是自己草拟奏章,申述所以饮宴和兴造房舍的缘由,是要调发有余的钱财,来救济贫民。

那些从事贸易、饮食行业的人,工匠、民夫,仰仗官府、私家养活的,每天大概可达几万人。

救济灾荒的措施,没有比这一做法更好的了。

这一年两浙路灾区唯有杭州平安无事,百姓没有流亡的,这都是范文正公的恩惠。

饥荒年份打开司农寺粮仓的粮食赈济灾民,募集民间财力为地方兴利,近年来已定为法令。

这种措施,既赈救了饥荒,又趁荒年替民间兴利,这是先王的功绩。

作品注释殍殣:饿死的人。

音piǎo jìn。

范文正:即范仲淹,字希文,死后,谥文正。

敖:通“廒”,粮仓。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宋史-范仲淹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宋史-范仲淹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宋史·范仲淹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问题。

范仲淹字希文。

少有志操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举进士第,为广德军司理参军。

以晏殊荐,为秘阁校理。

仲淹泛通《六经》....,长于《易》,学者多从质,为执经讲解,亡所倦。

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

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尚风节,自仲淹倡之。

召为右司谏。

岁大蝗旱,江、淮、京东滋甚。

仲淹请遗使循行,未报。

乃请问曰:“宫掖中半日不食,当何如?”帝恻然,乃命仲淹安抚江、淮,所至开仓赈之,且禁民淫祀,奏蠲庐舒折役茶、江东丁口盐钱,且条上救敞十事。

元昊反,迁户部郎中兼知延州。

明三正月,仲淹请修承平、永平等砦,稍招还流亡,于是羌汉之民,相踵归业。

初,元昊反,阴诱属羌为助。

仲淹至部即奏行边,以诏书犒赏诸羌,为立条约,诸羌皆受命,自是始为汉用矣。

仲淹为将,诸羌来者,推心接之不疑,故贼亦不敢辄犯其境。

帝方锐意太平,数问当世事,仲淹语人曰:“上用我至矣,事有先后,久安之弊,非朝夕可革也。

”帝再赐手诏..,仲淹皇恐,退而上十事。

天子方信向仲淹,悉采用之,宜着令者,皆以诏书画一颁下。

初,仲淹以忤吕夷简,放逐者数年,士大夫持二人曲直,交指为朋党..。

及夷简罢,召还,倚以为治,中外想望其功业。

而仲淹以天下为己任,裁削幸滥,考核官吏,日夜谋虑兴致太平。

然更张元渐,规摹阔大,论者以为不可行。

及按察使出,多所举劾,人心不悦。

会病甚,请颍州,未至而卒,年六十四。

赠兵部尚书,谥文正..。

初,仲淹病,帝常遣使赐药存问,既卒,嗟悼久之。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少有志操/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B.少有志操/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C.少有志操/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D.少有志操/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六经”是孔子晚年整理的《诗》《书》《礼》《易》《乐》《春秋》等六部先秦古籍。

范仲淹:大兴土木为救灾

范仲淹:大兴土木为救灾

忽必烈:知人善任得天下□王兆贵中统四年(公元1263年),阿里不哥与忽必烈的汗位争夺战尘埃落定。

阿里不哥的党羽一千多人被拘押,官吏报请元世祖忽必烈发落。

元世祖看了看身旁的少年侍卫,试探说,我准备将他们统统处以死罪,你看怎么样啊?少年回答说,他们落到这步田地,也是忠于自己主人,天下刚刚平定,您就发泄私怨杀人,将来怎么能使尚未降服的人归顺呢?元世祖当然不会滥杀无辜,而对方的回话,正合他的本意。

元世祖不禁惊奇地说,你小小年纪,哪来这般深谋远虑?回答元世祖提问的这位少年,名叫安童,时年十六岁。

自幼好学,聪明伶俐,魁伟沉毅,十三岁奉召入宫任怯薛长(卫队长)。

安童的母亲与皇后在宫苑中游玩时,元世祖曾向她们问起这孩子的情况。

她们说,安童虽然年幼,却是公辅之器。

元世祖说:你们从哪里知道的?回答说,每次退朝,他总是同老成持重的人交谈,未尝见他与纨绔少年嬉戏,所以知道。

经过这番试探,元世祖觉得安童确是块好材料,尤为器重他。

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秋,拟拜他为光禄大夫、中书右丞相,增食邑至四千户。

安童辞让说,如今三方虽已平定,但江南尚未归附。

臣以年少,谬膺重任,恐怕天下会有轻视朝廷之心。

世祖听他这番以社稷为重的话语,颇为动容。

过了一会儿说,“我已考虑成熟,你就不要推辞了”。

元世祖所以要破格提拔安童当此大任,确实是在接受了以往教训上做出的决定。

但是,安童毕竟才十八岁,即便能够胜任,难免有人不服。

这一点,元世祖预先就已料到了,并做了妥善安排。

他对安童说,我既然把权力交给了你,必会做你坚强的后盾,并准备让国子祭酒许衡做你的助手。

你就放开手脚,大胆地干吧。

安童这才放下心来,接受任命。

许衡年长安童三十九岁,学识渊博,德高望重,是金末元初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应元世祖之召,出任京兆提学,授国子祭酒。

在政治理念上,元世祖倾向于儒家学说,推行汉化政策,因此对许衡拟制的治国纲领和朝廷礼仪,大为赞许,一一采纳。

许衡听了皇上的一番交代和嘱托,在与安童接触后,觉得他言行沉稳干练,确有治国安邦潜质,便表示乐意辅佐安童。

范仲淹发灾文言文翻译

范仲淹发灾文言文翻译

范仲淹,字希文,吴郡吴人也。

少孤贫,以力学自慰。

既长,游太学,闻张载、程颢讲学,皆师之。

仕于宋,累官至参知政事。

仁宗嘉祐元年,岁大旱,蝗虫为灾,百姓困苦。

仲淹请自奋励,以身任之,遂请出守灾区,抚恤灾民。

时吴中饥荒,民不聊生。

仲淹至,访疾苦,察实情,遂下令开仓赈济,救活无数。

又募民工,修筑堤防,以防水患。

复令富民出钱,以助贫者,使各得其所。

仲淹昼夜勤劳,不避寒暑,劳苦功高,人皆称颂。

一日,有富人馈仲淹牛一头,愿以肥者易瘦者。

仲淹笑而答曰:“吾闻之,以贫易富,以病易康。

今子以肥易瘦,何异于以贫易富乎?”富人愧而退。

仲淹在灾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有贪官污吏,皆屏迹不敢近。

仲淹虽位高权重,然谦逊有礼,待人接物,无不敬重。

故其所至之处,民心归附,颂声载道。

仁宗闻之,嘉其德,赐以金帛,封为文忠公。

仲淹辞不受,曰:“臣非贪富贵,但愿国家安宁,百姓乐业耳。

”仁宗益器重之,命为枢密使,参赞国政。

仲淹居官,清正廉洁,不徇私情。

有同僚贪赃枉法,仲淹必据法劾之,不避权贵。

时有人言:“范公清如水,洁如玉。

”此言非虚也。

一日,仁宗问仲淹:“卿居相位,有何良策以安百姓?”仲淹对曰:“臣以为,安民之道,在于富国强兵。

今当务农桑,节用爱人,使民有积蓄,国富兵强,天下自安。

”仁宗以为然,遂行之。

仲淹在位,政绩卓著,深受百姓爱戴。

然因直言敢谏,触怒权贵,被贬为巴陵郡守。

仲淹不以为意,反而更加勤勉,以示忠贞。

岁余,仁宗悟其忠,召还京师,复命为相。

仲淹再入相位,励精图治,推陈出新,使国家政治焕然一新。

仲淹卒,仁宗痛悼,辍朝三日,赠谥文忠。

仲淹虽逝,其德政犹存,百姓怀之,如丧考妣。

翻译:范仲淹,字希文,是吴郡吴人。

他年幼丧父,家境贫寒,靠勤奋学习来自我慰藉。

成年后,他进入太学学习,听闻张载、程颢讲学,便成为他们的弟子。

后来在宋朝做官,官至参知政事。

仁宗嘉祐元年,那一年大旱,蝗虫成灾,百姓生活困苦。

范仲淹请求亲自振作起来,承担起责任,于是请求外出管理灾区,安抚灾民。

【范仲淹食粥的故事】范仲淹赈荒故事

【范仲淹食粥的故事】范仲淹赈荒故事

【范仲淹食粥的故事】范仲淹赈荒故事导语:范仲淹虽然遭受打击,但他忧国忧民的信念却丝毫不变。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范仲淹赈荒故事,欢迎借鉴!皇佑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是时范文正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为术甚备,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

希文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

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

”于是诸寺工作鼎兴。

又新敖仓吏舍,日役千夫。

监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文正乃自条叙所以宴游及兴造,皆欲以发有馀之财,以惠贫者。

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于公私者,日无虑数万人。

荒政之施,莫此为大。

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

岁饥发司农之粟,募民兴利,近岁遂著为令。

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王之美泽也。

译文:宋朝皇佑二年,吴州一带闹大饥荒,当时范仲淹(字希文,卒谥文正)治理浙西,下令散发米粮赈灾。

并鼓励百姓储备粮食,救荒的措施非常完备。

吴州民俗喜好赛舟,并且笃信佛教。

范仲淹于是鼓励百姓举行划船比赛,自己也日日在湖上宴饮。

从春到夏,当地的百姓几乎天天都扶老携幼在湖边争看赛船。

另外,范仲淹又召集各佛寺住持,对他们说:“饥岁荒年工钱最是低廉,正是寺院大兴土木的大好时机。

”于是各寺庙住持无不招募工人大肆兴建。

范仲淹又召募工人兴建官家谷仓及吏卒官舍,每天募集的工人多达一千人。

掌监察的官员,认为范仲淹不体恤荒年财政困难,竟鼓励百姓划船竞赛,寺院大兴土木,既劳民又伤财,所以上奏弹劾范仲淹。

范仲淹上奏说:“臣所以鼓励百姓宴游湖上,寺院、官府大兴土木,其用意正是借有余钱可花的百姓,嘉惠贫苦无依的穷民,使得靠出卖劳力生活的百姓,能依赖官府与民间所提供的工作机会生活,不致背井离乡,饿死荒野。

” 这年全国的大饥荒,只有杭州一带的百姓没有受到严重的灾害。

这是文正给他们带来的恩惠体恤老百姓的苦处,所以保护他们的利益。

这是先王的恩惠。

范仲淹:不拘一格为赈灾

范仲淹:不拘一格为赈灾

范仲淹:不拘一格为赈灾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文正,号梦溪,汉族,山东东阿人,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史上的大家之一。

他精通经史,勇往直前,对国家的安危充满忧虑,晚年更是被迫囚禁。

范仲淹先后历任官职,处理各种政务,以忠诚勤政而著称。

他的一生著述颇丰,有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文留传至今。

最为人所称颂的就是他在赈灾救民方面的卓越贡献。

北宋时期,中原大旱,民不聊生,范仲淹被调任河南的时候,正值旱情严重,百姓饥寒交迫。

范仲淹深感人民疾苦,放弃一般的救济方式,开始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赈灾行动。

由于赈灾经费不足,范仲淹精心筹划,决定通过政府组织的方式,向民间征收一种名为“茶煌”的特殊茶叶,以筹集赈灾资金。

茶煌不仅为灾民提供了赏心乐事,还将赈灾行动与财政管理结合起来。

这种茶叶的销售收入用来赈济灾民,有时甚至占到茶叶总产量的一半以上。

范仲淹还利用茶叶作为货币,发行“茶钱”,供司法、税务等事务的支付。

范仲淹还利用他的政治权威,号召地方官员和富有的人捐献粮食和衣物,帮助灾民度过难关。

他亲自动身前往一些灾区,视察灾情,安抚百姓,鼓励灾民自救,发动各地举行“济灾大会”,号召全民抗旱。

范仲淹不仅亲自捐款捐物,还通过他的人脉网络,争取到许多人的帮助和支持。

范仲淹对灾区的建设也给予了重视,他提倡修建水利工程,解决灾区的饮水和灌溉问题。

他还积极推崇农田水利建设和农业发展,呼吁百姓勤劳致富,以减轻灾区对外援助的依赖。

范仲淹还限制高价朝贡品的出口,以稳定市场供应,为百姓提供更多的救济。

范仲淹的赈灾思想,有着深远的意义。

他不拘一格,灵活运用政府资源,组织群众力量,通过多种方式来解救灾民。

他展示了一位国家统治者的胸怀和远见,用智慧和勇气克服种种困难,使灾民得到了切实的救助和帮助。

范仲淹的行动,不仅是在救灾,更是在启迪和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指引人们切实行动起来,积极抗灾。

范仲淹的赈灾事迹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他的“不拘一格”的方式也被广泛借鉴。

范仲淹:不拘一格为赈灾

范仲淹:不拘一格为赈灾

范仲淹:不拘一格为赈灾范仲淹,北宋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被誉为“范文正公”。

他一生致力于国家的政治和军事事务,在位期间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除了他在政治和军事方面的才华外,范仲淹还以他的文学才华和哲学思想深受人们的钦佩。

范仲淹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非常关注社会公序良俗和民生福利。

他认为政治家应该不拘一格,善于运用不同的方式来解决社会问题。

其中一个突出的例子就是他对赈灾事业的倡导和实践。

北宋时期,灾害时常发生,造成大量的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

范仲淹意识到国家必须采取行动来救灾,他首先在政府内部提出了赈灾的必要性,并通过各种渠道向皇帝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范仲淹主张从多方面入手,通过减税、捐助和扶持灾民来缓解灾民的痛苦。

范仲淹认为,减税是缓解灾民痛苦的有效途径。

在面对灾情时,许多灾民会因为生活困难而无法支付税款,范仲淹主张减免部分税收,以帮助灾民渡过难关。

他还提出了建立专门的灾民救济基金,用于帮助那些因灾害而面临贫困和困苦的人们。

范仲淹认为,政府应该以身作则,先行捐助,并鼓励有钱人和高官显贵也积极参与捐助活动,从而形成社会捐助的风气。

他亲自捐出了自己的一部分财产,并鼓励周围的人们也积极参与。

范仲淹还认为提供职业培训和技能培训是帮助灾民们脱离贫困的重要途径。

他主张政府应该组织培训班,为那些因灾害失去了家园和生计的人们提供技能培训,使他们能够找到合适的工作,走出困境。

范仲淹还提出了实施农田复垦工程的计划,以恢复受灾地区的农业生产,提供灾民们的生计来源。

除了以上的具体措施,范仲淹还通过他的文学作品,积极宣传赈灾的重要性,呼吁人们关心灾民的疾苦,积极参与赈灾活动。

他的《岳阳楼记》中,以岳阳楼为背景,以洪水为象征,深刻地描绘了灾难的残酷和人们的痛苦。

他通过文字的力量强调了赈灾的重要性,呼吁人们不应该对灾难视而不见,而是要积极投身赈灾事业,为灾民们带来希望。

范仲淹的赈灾理念和实践不仅帮助了那些因灾害而受苦的人们,也对整个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范文正公的故事

范文正公的故事

范文正公的故事咱今儿个来讲讲范文正公的事儿。

范文正公啊,就是范仲淹,那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呢!范仲淹小时候可不容易。

他家境贫寒,但这小子有志气啊!就像那种打不死的小强一样。

他住在寺庙里读书,每天吃的那是相当简单,甚至可以说是简陋。

一锅粥划成四块,就着咸菜,这就是一天的饭食,这可真不是一般人能忍受的。

不过他可不在乎,满脑子都是读书学习,想着有一天能出人头地,干一番大事业。

后来啊,范仲淹开始入朝为官。

他这人可正直了,眼睛里容不得沙子。

当时的官场,那是有不少乌烟瘴气的事儿。

可范仲淹不管那些,他觉得对的就坚持,觉得不对的就想办法去改变。

有一次,他看到朝廷里有些不合理的制度,就大胆地向皇帝上书。

这就好比一个普通员工直接跑到老板面前,指出公司的一大堆问题一样,得有多大的勇气啊!他的那些建议啊,都是为了国家好,为了让老百姓过得更好。

不过这也得罪了不少权贵,这些人就想着法子整他。

但是范仲淹不怕,他觉得自己行得正坐得端。

范仲淹在地方当官的时候,也是个超级好官。

他特别关心百姓的疾苦。

比如说,哪里发生了洪水,他就像个超级英雄一样出现了。

他带领百姓抗洪救灾,修筑堤坝。

而且他还特别聪明,指挥得井井有条。

老百姓们都可尊敬他了,把他当成大救星。

他还有一个特别著名的事儿,就是搞教育。

他觉得教育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也能让国家变得更强大。

所以他大力兴办学校,让更多的孩子有学上。

这就像在沙漠里种满了绿树一样,给未来带来了希望。

范仲淹的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是厉害得不得了。

这句话就像他的一个招牌一样,说出了他的心声。

他心里总是想着天下人,把天下人的忧愁放在自己前面,等天下人都快乐了,他才会快乐。

这种境界,可不是一般人能达到的。

总的来说,范文正公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他就像一颗璀璨的星星,在历史的天空中永远闪耀着光芒,让后人敬仰,也让后人学习他那种正直、爱国、关心百姓的精神。

《范仲淹救灾》翻译

《范仲淹救灾》翻译

《范仲淹救灾》翻译皇佑二年,吴中发生大饥荒,饿死者的尸体遍布于道路。

这时范仲淹主管浙西,调发国家仓库粮食,募集民间所存的钱物来赈济灾民,救荒之术很是完备。

吴中百姓喜欢比赛舟船,爱作佛事,范仲淹就鼓励民间多举办赛事,太守每日出游宴饮于西湖上。

自春天到夏天,城中居民大规模出游,尽情玩赏。

又召集各寺院住持僧人,告谕他们说:“灾荒年间民工工价最低廉,可以趁此时机大力兴建土木工程。

”于是各个寺院的修建工程都非常兴盛。

官府也翻修仓库和官吏住舍,每天雇役一千多人。

监察机关弹劾杭州长官不体恤荒政,嬉戏游乐而无节制,以及官府、私家兴建房舍,伤耗民间财力。

范仲淹于是自己草拟奏章,申述所以饮宴和兴造房舍的缘由,是要调发有余的钱财,来救济贫民。

那些从事贸易、饮食行业的人,工匠、民夫,仰仗官府、私家养活的,每天大概可达几万人。

救济灾荒的措施,没有比这一做法更好的了。

这一年两浙路灾区唯有杭州平安无事,百姓没有流亡的,这都是范文正公的恩惠。

饥荒年份打开司农寺粮仓的粮食赈济灾民,募集民间财力为地方兴利,近年来已定为法令。

这种措施,既赈救了饥荒,又趁荒年替民间兴利,这是先王的功绩。

扩展资料一、作者简介《范仲淹救灾》选自《沈括·梦溪笔谈·官政一》沈括(1031—1095),字存中,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

公元1031年(天圣九年),出生于一个下层官吏的家庭,家境并不富裕,沈括常自谓“出自寒门”。

母徐氏,是苏州吴县人,知书达礼,谙通文墨;父沈周,为官清正,不主张严刑苛法,到泉州任职时,沈括随往。

二、作品赏析笔记记述北宋名臣范仲淹在杭州任上的一件德政。

北宋皇佑年间,浙江一带发生了大饥荒,赤野千里,饿殍遍地。

范仲淹于此时率先倡导、鼓励百姓游乐饮宴,并出资财大肆兴建官府寺庙。

这种做法看似荒唐,但却是颇有实效的救荒措施。

从这则笔记中,固然可以看到一个传统社会的廉洁官吏那种忠于职守、体恤民情的品格,另一方面它也为我们揭示了当时社会“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严酷现实。

范仲淹救灾文言文阅读答案

范仲淹救灾文言文阅读答案

范仲淹救灾文言文阅读答案文言文是相对现今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来讲的,古代并无文言文这一说法。

其特征是留意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等多种文体。

下面是我整理的范仲淹救灾文言文阅读答案,仅供参考期望能够关怀到大家。

范仲淹救灾文言文阅读答案皇佑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是时范文正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为术甚备,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

希文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

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

〞于是诸寺工作鼎兴。

又新敖仓吏舍,日役千夫。

监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文正乃自条叙所以宴游及兴造,皆欲以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

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于公私者,日无虑数万人。

荒政之施,莫此为大。

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

岁饥发司农之粟,募民兴利,近岁遂着为令。

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生之美泽也。

(选自?梦溪笔谈?,有删改)【解释】①殍殣(piáo jǐn):饿死的人。

②募民存饷:指招募灾民服役,使服役者有饭吃。

③敖仓:粮仓。

④晏然:安静的样子。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违反的一组是( )(3分)A.是时范文正领浙西问今是何世(?桃花源记?)B.为术甚备世人甚爱牡丹(?爱莲说?)C.及公私兴造宫妇左右莫不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D.发司农之粟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答案】B(3分)【解析】此題考察一词多义。

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依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

在平常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殊重视并把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

A.代词,这/推断动词,是;C.暗地,私自/形容词作动词,偏爱;D.发放/指被任用;B.都是“很,特殊,格外〞的意思。

所以答案选B。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分)(1)又新作敖仓吏舍,日役千夫。

范仲淹赈灾兴利原文翻译

范仲淹赈灾兴利原文翻译

范仲淹赈灾兴利原文翻译范仲淹赈灾兴利原文翻译范仲淹是我国古代的著名诗人,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范仲淹赈灾兴利原文翻译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原文皇祐二年,吴中大饥,时范仲淹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为术甚备。

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

仲淹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

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

又召诸佛寺主守,谕之曰:“今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

”于是诸寺工作并兴。

又新仓廒吏舍,日役千夫。

监司劾奏杭州不恤荒政,游宴兴作,伤财劳民。

公乃条奏:“所以如此,正欲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使工技佣力之人,皆得仰食于公私,不致转徙沟壑耳。

”是岁唯杭饥而不害。

〔评〕《周礼》荒政十二①,或兴工作,以聚失业之人。

但他人不能举行,而文正行之耳。

凡出游者,必其力足以游者也。

游者一人,而赖游以活者不知几十人矣。

万历时吾苏大荒,当事者以岁俭禁游船。

富家儿率治馔僧舍为乐,而游船数百人皆失业流徙,不通时务者类如此。

译文及注释译文宋朝皇祐二年,吴州一带闹大饥荒,当时范仲淹(字希文,卒谥文正)治理浙西,下令散发米粮赈灾。

并鼓励百姓储备粮食,救荒的措施非常完备。

吴州民俗喜好赛舟,并且笃信佛教。

范仲淹于是鼓励百姓举行划船比赛,自己也日日在湖上宴饮。

从春至夏,当地的百姓几乎天天都扶老携幼在湖边争看赛船。

另外,范仲淹又召集各佛寺住持,对他们说:“饥岁荒年工钱最是低廉,正是寺院大兴土木的大好时机。

”于是各寺庙住持无不招募工人大肆兴建。

范仲淹又招募工人兴建官家谷仓及吏卒官舍,每天募集的工人多达一千人。

掌监察的`官员,认为范仲淹不体恤荒年财政困难,竟鼓励百姓划船竞赛,寺院大兴土木,既劳民又伤财,所以上奏弹劾范仲淹。

范仲淹上奏说:“臣所以鼓励百姓宴游湖上,寺院、官府大兴土木,其用意正是借有余钱可花的百姓,嘉惠贫苦无依的穷民,使得靠出卖劳力生活的百姓,能依赖官府与民间所提供的工作机会生活,不致背井离乡,饿死荒野。

皇祐二年译文

皇祐二年译文

皇祐二年译文【原文】范仲淹救灾【宋】沈括皇祐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

是时范文正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为术甚备。

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希文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

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

”于是诸寺工作鼎兴。

又新敖仓吏舍,日役千夫。

监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

文正乃自条叙所以宴游及兴造,皆欲以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

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于公私者,日无虑数万人。

荒政之施,莫此为大。

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

岁饥发司农之粟,募民兴利,近岁遂著为令。

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王之美泽也。

【注释】【殍殣枕路】饿死的人躺在路上。

殍殣,饿死的人,音piǎojìn。

【范文正】即范仲淹,字希文,死后,谥文正。

【领浙西】当时范仲淹兼任杭州太守,主管浙西一带。

【募民存饷】募集百姓的存粮。

【术】指救灾的方法。

【主首】住持,方丈。

【鼎兴】大盛。

【敖仓】粮仓。

敖,通“廒”,粮仓。

【役】使用。

【监司】主管检查的官员。

【恤】忧虑,顾惜。

【荒政】救灾的政事。

【条叙】撰写奏章,分条陈述。

【仰食】依赖……吃饭。

【无虑】大约,大略,大概。

【晏然】平静、安定的样子。

晏,安定。

【流徙】流离所失。

【岁饥】年景饥荒。

【司农】即司农寺,宋代官署名,掌管国家仓库、祭祀用品、籍田等事务。

【著】制定。

【因】顺着,就着。

【参考译文】皇佑二年,吴中发生大饥荒,饿死者的尸体遍布于道路。

这时范仲淹主管浙西,调发国家仓库粮食,募集民间所存的粮食来赈济灾民,救灾的办法很是完备。

吴中百姓喜欢比赛舟船,爱作佛事,范仲淹就鼓励民间多举办赛事,太守每日出游宴饮于西湖上,自春天到夏天,城中居民大规模出游,尽情玩赏。

又召集各寺院住持僧人,告谕他们说:“灾荒年间民工工价最低廉,可以趁此时机大力兴建土木工程。

”于是各个寺院的修建工程都非常兴盛。

官府也翻修仓库和官吏住舍,每天雇役一千多人。

范文正公仲淹贫悴翻译

范文正公仲淹贫悴翻译

范文正公仲淹贫悴翻译
《范文正公仲淹贫悴》翻译:范仲淹年轻时贫穷潦倒,寄居在睢阳一户姓朱的人家里,经常和一个术士游乐。

正赶上那个术士病危了,便请人叫来范仲淹,告诉他:“我善于把水银炼成白金,我的儿子年纪小,不能把这个秘方交托给他,现在我把它交给你。

”于是把这秘方和炼成的一斤白金封好,放在范仲淹怀中,范仲淹刚想推辞,那个术士已经气绝而死。

后来过了十几年,范仲淹当上了谏官,而当年那个术士的儿子长大了,范仲淹把他叫来说:“你的父亲会使用神术,当年他过世的时候,因为你年纪还小,所以就托我先保管秘方和一斤白金,如今你已经长大了,应当把这些东西还给你。

”于是就拿出那个秘方还有白金一起交给术士的儿子,那个密封的标志依旧完好如初。

原文
范文正公仲淹贫悴,依睢阳朱氏家,常与一术者游。

会术者病笃,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善炼水银为白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

”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文正怀中,文正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

后十余年,文正为谏官,术者之子长,呼而告之曰:“而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我收之。

今汝成立,当以还汝。

”出其方并白金授之,封识宛然。

“范文正公仲淹贫悴”出自文言文《范
文正正直》。

《范文正正直》介绍
《东轩笔录》中的一篇,将范仲淹年轻时轶事。

《东轩笔录》,是魏泰记载北宋太祖至神宗六朝旧事的笔记。

所记以仁宗,神宗两朝事居多,由于魏泰多与上层人物交往,熟知内情,所记当时历史尤其是王安石变法,有重要参考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皇佑二年,吴中发生大饥荒,饿死者的尸体遍布于道路。

这时范仲淹主管浙西,调发国家仓库粮食,募集民间所存的钱物来赈济灾民,救荒之术很是完备。

吴中百姓喜欢比赛舟船,爱作佛事,范仲淹就鼓励民间多举办赛事,太守每日出游宴饮于西湖上。

自春天到夏天,城中居民大规模出游,尽情玩赏。

又召集各寺院住持僧人,告谕他们说:“灾荒年间民工工价最低廉,可以趁此时机大力兴建土木工程。

”于是各个寺院的修建工程都非常兴盛。

官府也翻修仓库和官吏住舍,每天雇役一千多人。

监察机关弹劾杭州长官不体恤荒政,嬉戏游乐而无节制,以及官府、私家兴建房舍,伤耗民间财力。

范仲淹于是自己草拟奏章,申述所以饮宴和兴造房舍的缘由,是要调发有余的钱财,来救济贫民。

那些从事贸易、饮食行业的人,工匠、民夫,仰仗官府、私家养活的,每天大概可达几万人。

救济灾荒的措施,没有比这一做法更好的了。

这一年两浙路灾区唯有杭州平安无事,百姓没有流亡的,这都是范文正公的恩惠。

饥荒年份打开司农寺粮仓的粮食赈济灾民,募集民间财力为地方兴利,近年来已定为法令。

这种措施,既赈救了饥荒,又趁荒年替民间兴利,这是先王的功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